精進防疫一體傳染病智慧防治技術
- 農業科技計畫 @ 農業部
計畫名稱精進防疫一體傳染病智慧防治技術的計畫主持人是陳正文, 執行機關是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 研究領域是畜牧獸醫類, 研究性質是應用研究, 計畫編號是110農科-5.6.1-檢-B1(Z), 研究目的是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中央款是27716436, 配合款是160200, 計畫總經費是27876636, 執行成果摘要是「精進防疫一體傳染病智慧防治技術」之中文摘要:一、「強化畜禽動物抗藥菌監測能量與抗菌劑優化使用」限閱報告,請洽計畫主管機關或主持人。 二、「畜禽動物產生超廣譜乙內醯氨酶大腸桿菌盛行率之調查」成果報告二年後可對外提供參考,或請洽計畫主管機關或主持人。 三、「人工智慧抗藥性預測方法之研析」成果報告二年後....
計畫年度 | 110 |
計畫類別 | 科技 |
計畫名稱 | 精進防疫一體傳染病智慧防治技術 |
計畫編號 | 110農科-5.6.1-檢-B1(Z) |
計畫屬性 | 科學技術類 |
研究性質 | 應用研究 |
研究方法 | 學術補助 |
研究領域 | 畜牧獸醫類 |
研究目的 | 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主管機關 | 農委會動植物防檢局 |
執行機關 |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 |
計畫主持人 | 陳正文 |
中央款 | 27716436 |
配合款 | 160200 |
計畫總經費 | 27876636 |
執行成果摘要 | 「精進防疫一體傳染病智慧防治技術」之中文摘要:一、「強化畜禽動物抗藥菌監測能量與抗菌劑優化使用」限閱報告,請洽計畫主管機關或主持人。 二、「畜禽動物產生超廣譜乙內醯氨酶大腸桿菌盛行率之調查」成果報告二年後可對外提供參考,或請洽計畫主管機關或主持人。 三、「人工智慧抗藥性預測方法之研析」成果報告二年後可對外提供參考,或請洽計畫主管機關或主持人。 四、「建立臨床經濟及伴侶動物抗藥性細菌監測平台」成果報告一年後可對外提供參考,或請洽計畫主管機關或主持人。 五、「精進防疫一體傳染病智慧防治技術之成效管理與成果推廣計畫」「防疫一體」一期計畫階段性成果已完成,二期計畫須強化成果推動及落實,在盤點過審查委員意見發現,本綱要計畫應注重以下三點問題:(1)研究成果是否能供防疫政策參考及應用;(2)該如何呈現精進防疫一體傳染病智慧防治技術計畫成果的重要性與效益?;(3)如何有效彰顯計畫亮點,將防疫策略推廣至民眾。為能解決上開議題,本計畫將進行「精進防疫一體傳染病智慧防治技術」計畫執行效益評估與績效管理作業、辦理整合型計畫OKR、TRL、效益寫作研習營,以及抗藥性管理政策認知與滿意度問卷調查。協助總計畫提升績效管理作業效率,建立跨部會合作與分工機制,推廣亮點成果觸達社會大眾,提升民眾對政府防疫信心度,以利計畫整體效益最大化。 六、「培育動物流行病學人才及增進防疫人員專業知能」本計畫為培植基層動物防疫人員對獸醫流行病學的相關知能,提升其在動物疫情調查業務的專業能力及工作效能。本年度於8月31日至10月19日間舉辦1場次為期40小時的「獸醫流行病學人才訓練班」,其中學科部份採遠距教學模式辦理,實作則以實體課程方式舉辦,計有來自中央及地方動物防檢疫機關及試驗研究機關之執行防檢疫業務人員參訓。參加遠距教學者計50人,實作課程則為30人。本次訓練經綜合評核個人出席率、學後測驗及疫調、監測或研究報告繳交等成績,結訓者計27人。 本訓練課程內容以獸醫流行病學概論、疾病發生的量測方法、診斷和篩檢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描述性流行病學和試驗研究、分析性流行病學、疾病調查、資料收集及抽樣方法、統計方法、動物疫情調查指引及簡介,以及疫情調查報告撰寫等課程講授和實習為主。會後學員反映本次計畫對於人畜共通傳染病及新浮現疾病的流行病學及疫調業務之了解有其助益。七、「狂犬病非疫區野生動物狂犬病監控調查研究」 國立中興大學: 本研究負責狂犬病非疫區野生動物狂犬病監測,定期收集台中、南投以北至花東地區野生動物檢體,進行死亡動物之病理學解剖檢查,採取腦或脊髓新鮮樣本,分別進行腦捻壓片與腦組織核酸萃取,以螢光抗體試驗法 (dFAT)、核酸檢驗 (RT-PCR)與組織病理學診斷,必要時以免疫組織化學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法等診斷技術,監測狂犬病在野生動物族群與地理區域中的分布概況,防止人畜共通傳染病之傳播。執行期間共計收集192例野生動物檢體,進行狂犬病監測,樣本來源包括苗栗縣送檢69例最多、其次為宜蘭縣29例、新竹縣16例、台中市16例、新北市13例、基隆市11例、桃園市10例、花蓮縣市10例、台北市8例、新竹市8例及台東市2例。檢測物種包括白鼻心78例、鼬獾72例、食蟹獴11例、穿山甲11例、山羌9例、台灣獼猴6例、赤腹松鼠2例、黃喉貂、長鬃山羊與麝香貓各一例,其中2例鼬獾、2例白鼻心及1例食蟹獴死後自溶嚴重或僅存部分皮毛,無腦與脊髓神經組織可供檢測。這192例進行187例直接螢光抗體染色(dFAT)與187例RT-PCR分子檢測,結果皆為陰性。 屏東科技大學:本年度共收集40例野生傷亡哺乳類動物病例,進行狂犬病監測,檢體分別由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台東等地送檢,包括白鼻心29例、穿山甲4例、食蟹獴2例、鼬獾、麝香貓、錢鼠、台灣獼猴及大赤鼯鼠各1例。這40個病例進行40例免疫螢光化學染色及32例PCR分子檢測,目前尚未有陽性病例。八、「大安溪北岸之小型食肉目狂犬病免疫及監測捕捉計畫」 本年度計畫執行地點在大安溪北岸,包括銅鑼、三義、卓蘭、泰安與大湖等非疫區。截至今年10月,在苗栗共計捕捉到103隻食肉目動物,分別是鼬獾86隻、白鼻心11隻與食蟹獴6隻。苗栗地區捕捉之食肉目動物本單位完成採樣、血液學檢查及疫苗施打者71隻食肉目動物,分別是鼬獾56隻、白鼻心10隻與食蟹獴5隻;有3隻鼬獾於捕捉後死亡、8隻鼬獾於採樣施打完疫苗後死亡,有1隻鼬獾因檢測結果為陽性而無法野放(編號900073000230322),其餘均打完疫苗、晶片,攜回原地野放。苗栗地區採樣之食肉目動物已完成狂犬病檢測者共計103隻,檢體皆進行狂犬病抗體檢驗及病原檢測,其中1隻鼬獾呈現抗體陽性,1隻重複捕捉的白鼻心抗體陽性(編號900138001031900),其餘狂犬病抗體檢測為陰性。以上捕捉個體送檢樣本包含口腔拭子與毛髮樣本狂犬病核酸檢測(RT-PCR) 前58隻皆為陰性,剩餘結果尚未出爐。苗栗地區前兩季採樣之食肉目動物已完成小病毒、副流感病毒及冠狀病毒送檢驗者共71隻,檢驗結果尚未出爐。 九、「豬群流行性感冒主動監測與流行調查」 本(110)年度於主動監測採檢計畫中應用橫斷式研究法(cross-sectional study)共在67次養豬場採檢(其中主動監測64場與追蹤採檢3場)中自745頭豬採得725份鼻腔黏膜液及735份豬隻血清,共計1,460份檢體,且取得有效之豬場主動訪視問卷調查資料57份。另自25次肉品市場採檢中自繫留場的375頭上市肉豬採集鼻腔黏膜液。總計1,100份鼻腔黏膜液中分離到3株流感病毒,分別由雲林縣3個豬場採檢,各場各檢出1株,皆為A/H1N1亞型豬流感病毒。67場次的735份豬隻血清中45場的256個豬血清經血球凝集抑制試驗後測出豬流感特異性抗體,陽性場次真實盛行率約73.0% (95%CI: 60.0-83.9%),陽性血清真實盛行率約37.9% (95%CI: 34.2-41.6%)。A/H1亞型之抗體陽性場次真實盛行率(64.9%; 95%CI: 51.8-76.7%)高於A/H3亞型抗體陽性場次真實盛行率(40.8%; 95%CI: 29.5-53.4%),並顯示帶有新流感H1基因之病毒、帶有臺灣本土豬流感H1基因之重組病毒及帶有臺灣本土豬流感H3基因之重組病毒等三者共同流傳於臺灣豬群中,值得持續關注未來流行變化,以評估對臺灣地區養豬產業及公共衛生上之危害程度。至於A/H6亞型禽流感抗體陽性場有2場次[陽性場次真實盛行率約3.2% (95%CI: 0.9-11.1%)],陽性血清2份[血清陽性真實盛行率約0.3% (95%CI: 0.0%-1.1%)],顯示臺灣地區仍有少數豬群可能接觸到禽流感病毒,而B型豬流感病毒、H5及H7亞型病毒之抗體則皆未發現,有待持續追蹤檢測!另依據受測豬場的豬流感特異性抗體檢測結果,配合豬場主動訪視問卷調查與病例資料對各假設危險因子所得數值計算獲得勝算比(Odds ratios)後,顯示其中許多因子可能導致染病風險較高,雖以雙尾費雪爾精確檢定(two-tailed Fisher’s exact test)發現關聯性皆未達顯著差異(p<0.05),因而皆未能判定為豬流感危險因子,但仍建議應加強宣導養豬戶採取相應適當的生物安全措施,以降低豬群受到流感病毒侵襲之風險。十、「草食動物結核病ELISA檢驗套組研發與應用」成果報告二年後可對外提供參考,或請洽計畫主管機關或主持人。 十一、「指定動物傳染病病性鑑定標準化與檢測實驗品質控管計畫」 為提升我國動物疾病檢測實驗室之檢測品質並使我國檢測量能更加完善,本計畫擬陸續網羅並籌組具各動物領域之病性鑑定標準化專家團隊以及檢測實驗品質控管及生物安全相關的專家團隊。由農科院負責成立計畫維運之專案辦公室(中心),專責協助主管機關於該計畫之資源整合、與利害關係單位間之溝通協調、相關知識管理宣導以及計畫運作相關成果之彙整。並協助各任務執行單位完成檢測相關實驗室的資格認證工作,強化及提升實驗室檢測質量及動物病性鑑定的時效性,使我國動物防檢疫體系更加完善,並確保我國畜牧產業之生產安全及永續經營。110年已完成籌組動物傳染病病性鑑定(豬病及禽病)與實驗室品質及生物安全專家團隊,且於當年度分別與台灣大學、中興大學、嘉義大學、屏東科技大學之獸醫學院以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家畜衛生試驗所,以實體或視訊會議方式(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召開指定動物傳染病檢驗實驗室相關風險溝通會議,共計9場次。並完成舉辦「實驗室生物安全相關教育訓練」以及「經濟動物疾病鑑定相關教育訓練」各2場,導入及宣導實驗室動物傳染病感染性生物樣材安全管理,以及動物疾病鑑定標準化相關之人才培訓。而於統購指定動物傳染病感染性生物材料包裝容器方面,也於當年度完成P620感染性生物材料包裝容器200組之採購,並配送給各縣市動物防疫單位及各校非洲豬瘟初篩實驗室以及禽流感初篩實驗室備存。此外,也參考日本農林水產省發行之經濟動物病性鑑定指南以及我國衛福部發行之防疫檢體採檢手冊等…資料,完成當年度動物疾病採檢手冊初稿1冊 (豬病及禽病)之匯集及編撰。 |
計畫年度110 |
計畫類別科技 |
計畫名稱精進防疫一體傳染病智慧防治技術 |
計畫編號110農科-5.6.1-檢-B1(Z) |
計畫屬性科學技術類 |
研究性質應用研究 |
研究方法學術補助 |
研究領域畜牧獸醫類 |
研究目的發展農林漁牧(不含食品加工與包裝) |
主管機關農委會動植物防檢局 |
執行機關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 |
計畫主持人陳正文 |
中央款27716436 |
配合款160200 |
計畫總經費27876636 |
執行成果摘要「精進防疫一體傳染病智慧防治技術」之中文摘要:一、「強化畜禽動物抗藥菌監測能量與抗菌劑優化使用」限閱報告,請洽計畫主管機關或主持人。 二、「畜禽動物產生超廣譜乙內醯氨酶大腸桿菌盛行率之調查」成果報告二年後可對外提供參考,或請洽計畫主管機關或主持人。 三、「人工智慧抗藥性預測方法之研析」成果報告二年後可對外提供參考,或請洽計畫主管機關或主持人。 四、「建立臨床經濟及伴侶動物抗藥性細菌監測平台」成果報告一年後可對外提供參考,或請洽計畫主管機關或主持人。 五、「精進防疫一體傳染病智慧防治技術之成效管理與成果推廣計畫」「防疫一體」一期計畫階段性成果已完成,二期計畫須強化成果推動及落實,在盤點過審查委員意見發現,本綱要計畫應注重以下三點問題:(1)研究成果是否能供防疫政策參考及應用;(2)該如何呈現精進防疫一體傳染病智慧防治技術計畫成果的重要性與效益?;(3)如何有效彰顯計畫亮點,將防疫策略推廣至民眾。為能解決上開議題,本計畫將進行「精進防疫一體傳染病智慧防治技術」計畫執行效益評估與績效管理作業、辦理整合型計畫OKR、TRL、效益寫作研習營,以及抗藥性管理政策認知與滿意度問卷調查。協助總計畫提升績效管理作業效率,建立跨部會合作與分工機制,推廣亮點成果觸達社會大眾,提升民眾對政府防疫信心度,以利計畫整體效益最大化。 六、「培育動物流行病學人才及增進防疫人員專業知能」本計畫為培植基層動物防疫人員對獸醫流行病學的相關知能,提升其在動物疫情調查業務的專業能力及工作效能。本年度於8月31日至10月19日間舉辦1場次為期40小時的「獸醫流行病學人才訓練班」,其中學科部份採遠距教學模式辦理,實作則以實體課程方式舉辦,計有來自中央及地方動物防檢疫機關及試驗研究機關之執行防檢疫業務人員參訓。參加遠距教學者計50人,實作課程則為30人。本次訓練經綜合評核個人出席率、學後測驗及疫調、監測或研究報告繳交等成績,結訓者計27人。 本訓練課程內容以獸醫流行病學概論、疾病發生的量測方法、診斷和篩檢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描述性流行病學和試驗研究、分析性流行病學、疾病調查、資料收集及抽樣方法、統計方法、動物疫情調查指引及簡介,以及疫情調查報告撰寫等課程講授和實習為主。會後學員反映本次計畫對於人畜共通傳染病及新浮現疾病的流行病學及疫調業務之了解有其助益。七、「狂犬病非疫區野生動物狂犬病監控調查研究」 國立中興大學: 本研究負責狂犬病非疫區野生動物狂犬病監測,定期收集台中、南投以北至花東地區野生動物檢體,進行死亡動物之病理學解剖檢查,採取腦或脊髓新鮮樣本,分別進行腦捻壓片與腦組織核酸萃取,以螢光抗體試驗法 (dFAT)、核酸檢驗 (RT-PCR)與組織病理學診斷,必要時以免疫組織化學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法等診斷技術,監測狂犬病在野生動物族群與地理區域中的分布概況,防止人畜共通傳染病之傳播。執行期間共計收集192例野生動物檢體,進行狂犬病監測,樣本來源包括苗栗縣送檢69例最多、其次為宜蘭縣29例、新竹縣16例、台中市16例、新北市13例、基隆市11例、桃園市10例、花蓮縣市10例、台北市8例、新竹市8例及台東市2例。檢測物種包括白鼻心78例、鼬獾72例、食蟹獴11例、穿山甲11例、山羌9例、台灣獼猴6例、赤腹松鼠2例、黃喉貂、長鬃山羊與麝香貓各一例,其中2例鼬獾、2例白鼻心及1例食蟹獴死後自溶嚴重或僅存部分皮毛,無腦與脊髓神經組織可供檢測。這192例進行187例直接螢光抗體染色(dFAT)與187例RT-PCR分子檢測,結果皆為陰性。 屏東科技大學:本年度共收集40例野生傷亡哺乳類動物病例,進行狂犬病監測,檢體分別由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台東等地送檢,包括白鼻心29例、穿山甲4例、食蟹獴2例、鼬獾、麝香貓、錢鼠、台灣獼猴及大赤鼯鼠各1例。這40個病例進行40例免疫螢光化學染色及32例PCR分子檢測,目前尚未有陽性病例。八、「大安溪北岸之小型食肉目狂犬病免疫及監測捕捉計畫」 本年度計畫執行地點在大安溪北岸,包括銅鑼、三義、卓蘭、泰安與大湖等非疫區。截至今年10月,在苗栗共計捕捉到103隻食肉目動物,分別是鼬獾86隻、白鼻心11隻與食蟹獴6隻。苗栗地區捕捉之食肉目動物本單位完成採樣、血液學檢查及疫苗施打者71隻食肉目動物,分別是鼬獾56隻、白鼻心10隻與食蟹獴5隻;有3隻鼬獾於捕捉後死亡、8隻鼬獾於採樣施打完疫苗後死亡,有1隻鼬獾因檢測結果為陽性而無法野放(編號900073000230322),其餘均打完疫苗、晶片,攜回原地野放。苗栗地區採樣之食肉目動物已完成狂犬病檢測者共計103隻,檢體皆進行狂犬病抗體檢驗及病原檢測,其中1隻鼬獾呈現抗體陽性,1隻重複捕捉的白鼻心抗體陽性(編號900138001031900),其餘狂犬病抗體檢測為陰性。以上捕捉個體送檢樣本包含口腔拭子與毛髮樣本狂犬病核酸檢測(RT-PCR) 前58隻皆為陰性,剩餘結果尚未出爐。苗栗地區前兩季採樣之食肉目動物已完成小病毒、副流感病毒及冠狀病毒送檢驗者共71隻,檢驗結果尚未出爐。 九、「豬群流行性感冒主動監測與流行調查」 本(110)年度於主動監測採檢計畫中應用橫斷式研究法(cross-sectional study)共在67次養豬場採檢(其中主動監測64場與追蹤採檢3場)中自745頭豬採得725份鼻腔黏膜液及735份豬隻血清,共計1,460份檢體,且取得有效之豬場主動訪視問卷調查資料57份。另自25次肉品市場採檢中自繫留場的375頭上市肉豬採集鼻腔黏膜液。總計1,100份鼻腔黏膜液中分離到3株流感病毒,分別由雲林縣3個豬場採檢,各場各檢出1株,皆為A/H1N1亞型豬流感病毒。67場次的735份豬隻血清中45場的256個豬血清經血球凝集抑制試驗後測出豬流感特異性抗體,陽性場次真實盛行率約73.0% (95%CI: 60.0-83.9%),陽性血清真實盛行率約37.9% (95%CI: 34.2-41.6%)。A/H1亞型之抗體陽性場次真實盛行率(64.9%; 95%CI: 51.8-76.7%)高於A/H3亞型抗體陽性場次真實盛行率(40.8%; 95%CI: 29.5-53.4%),並顯示帶有新流感H1基因之病毒、帶有臺灣本土豬流感H1基因之重組病毒及帶有臺灣本土豬流感H3基因之重組病毒等三者共同流傳於臺灣豬群中,值得持續關注未來流行變化,以評估對臺灣地區養豬產業及公共衛生上之危害程度。至於A/H6亞型禽流感抗體陽性場有2場次[陽性場次真實盛行率約3.2% (95%CI: 0.9-11.1%)],陽性血清2份[血清陽性真實盛行率約0.3% (95%CI: 0.0%-1.1%)],顯示臺灣地區仍有少數豬群可能接觸到禽流感病毒,而B型豬流感病毒、H5及H7亞型病毒之抗體則皆未發現,有待持續追蹤檢測!另依據受測豬場的豬流感特異性抗體檢測結果,配合豬場主動訪視問卷調查與病例資料對各假設危險因子所得數值計算獲得勝算比(Odds ratios)後,顯示其中許多因子可能導致染病風險較高,雖以雙尾費雪爾精確檢定(two-tailed Fisher’s exact test)發現關聯性皆未達顯著差異(p<0.05),因而皆未能判定為豬流感危險因子,但仍建議應加強宣導養豬戶採取相應適當的生物安全措施,以降低豬群受到流感病毒侵襲之風險。十、「草食動物結核病ELISA檢驗套組研發與應用」成果報告二年後可對外提供參考,或請洽計畫主管機關或主持人。 十一、「指定動物傳染病病性鑑定標準化與檢測實驗品質控管計畫」 為提升我國動物疾病檢測實驗室之檢測品質並使我國檢測量能更加完善,本計畫擬陸續網羅並籌組具各動物領域之病性鑑定標準化專家團隊以及檢測實驗品質控管及生物安全相關的專家團隊。由農科院負責成立計畫維運之專案辦公室(中心),專責協助主管機關於該計畫之資源整合、與利害關係單位間之溝通協調、相關知識管理宣導以及計畫運作相關成果之彙整。並協助各任務執行單位完成檢測相關實驗室的資格認證工作,強化及提升實驗室檢測質量及動物病性鑑定的時效性,使我國動物防檢疫體系更加完善,並確保我國畜牧產業之生產安全及永續經營。110年已完成籌組動物傳染病病性鑑定(豬病及禽病)與實驗室品質及生物安全專家團隊,且於當年度分別與台灣大學、中興大學、嘉義大學、屏東科技大學之獸醫學院以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家畜衛生試驗所,以實體或視訊會議方式(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召開指定動物傳染病檢驗實驗室相關風險溝通會議,共計9場次。並完成舉辦「實驗室生物安全相關教育訓練」以及「經濟動物疾病鑑定相關教育訓練」各2場,導入及宣導實驗室動物傳染病感染性生物樣材安全管理,以及動物疾病鑑定標準化相關之人才培訓。而於統購指定動物傳染病感染性生物材料包裝容器方面,也於當年度完成P620感染性生物材料包裝容器200組之採購,並配送給各縣市動物防疫單位及各校非洲豬瘟初篩實驗室以及禽流感初篩實驗室備存。此外,也參考日本農林水產省發行之經濟動物病性鑑定指南以及我國衛福部發行之防疫檢體採檢手冊等…資料,完成當年度動物疾病採檢手冊初稿1冊 (豬病及禽病)之匯集及編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