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區
- 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 地政司

place_name大溪區的town是大溪區, county是桃園市, place_type是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place_mean是大溪鎮位於桃園縣的東南方,為典型的河階地,南隔石門水庫與復興鄉為鄰,北與八德市接壤,東北與臺北縣的三峽鎮,鶯歌鎮交界,西南與龍潭鄉毗鄰,西北毗連平鎮市,轄區內的大漢溪將大溪鎮分成河西與河東二岸,面積105.1356平方公里,在桃園縣十三鄉鎮市中僅次於復興鄉。日治時期,大溪鎮有15個大字,戰後,劃分為....

place_name大溪區
place_pronounce(空)
chinese_phoneticDaxi District
common_phonetic(空)
another_name(空)
county桃園市
town大溪區
village(空)
place_mean大溪鎮位於桃園縣的東南方,為典型的河階地,南隔石門水庫與復興鄉為鄰,北與八德市接壤,東北與臺北縣的三峽鎮,鶯歌鎮交界,西南與龍潭鄉毗鄰,西北毗連平鎮市,轄區內的大漢溪將大溪鎮分成河西與河東二岸,面積105.1356平方公里,在桃園縣十三鄉鎮市中僅次於復興鄉。日治時期,大溪鎮有15個大字,戰後,劃分為17個里,民國五十年(1961),從仁善里分出僑愛里,民國五十九年(1970),從一德里分出一心里,至民國六十四年(1975),因仁善里人口增加,從仁善里分出仁義里及仁愛里,及至民國七十一年(1982),再從仁愛里分出仁武里,此時全鎮共有22個里。民國八十七年(1998)二月,因埔頂、員樹林及市區等地發展迅速,人口增加及當地里民多次要求,鎮公所為應實際需要而對一心里、仁愛里、仁武里及員林里進行調整,增設田心里、仁文里、仁和里、光明里及三元里等5個里,使大溪鎮目前共有27個里。大溪街舊稱「大姑陷」、「大姑嵌」、「大科崁」或「大嵙崁」,其地名由來與大科崁溪(今大漢溪)有關。大溪街位在大科崁溪河東河階地,當地原為泰雅族部落居住及平埔社群龜崙社、霄裏社的活動區域。荷蘭統治時期,荷蘭人曾於西元1642年派遣武裝部隊,乘小桅帆船進入武灣社,溯大科崁溪達大溪街地區。荷人已經對於這個區域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是,直到清乾隆末年漢人入墾大科崁溪河東近山地區之前,清官方與民間對於這個區域仍然相當陌生。例如:乾隆中葉繪製的乾隆臺灣輿圖中,沒有描繪出大嵙崁地區的人文景觀。(王世慶,1996:33-34)關於「大嵙崁」地名的由來,根據日治時期地方志的調查結果與學者的研究,大致上贊同當地最早被稱為「大姑陷」,其名稱是平埔社群霄裡社稱呼大嵙崁溪(大漢溪)「Takoham」的音譯漢字。根據文獻資料與相關研究顯示,這個地名的演變在同治年間,據淡水廳志記載,乾隆年間漳州漢人移民大溪開墾,居住於月眉一帶,因嫌大姑「陷」字不吉祥,遂依月眉位於「河崁」之地的天然地勢,將「大姑陷」改稱「大姑崁」。同治五年(1866),由於月眉地方李金興出仕、李騰芳獲中科舉,庄民為彰顯地方之「科」舉功名,遂更易「姑」字,改名「大科崁」。到了光緒十二年(1886)間,劉銘傳在當地執行「開山撫番」的政策、設置全臺撫墾總局時,同時並經奏請以大溪富紳林本源為大嵙崁撫墾局的幫辦。再改「大科崁」為「大嵙崁」。到了日治初期,大正九年(1920)殖民地政府進行市街改正,遂將大嵙崁改稱為「大溪」作為街庄名稱,並沿用至今。(洪敏麟,1983:90)大溪鎮位於臺灣北部,大漢溪將大溪鎮分割為二,河西為桃園台地,河東則近山區。受地形影響,漢人約在乾隆年間始陸續進入本區拓墾。在此之前,大溪鎮為草萊荒地,乃平埔族(霄裡、龜崙、南崁、坑仔等四社)及泰雅族(分布在三坑子一帶)活動的區域。就行政區域而言,在明鄭時期本鎮歸天興州管轄;清領時期設臺灣府,分置諸羅、臺灣、及鳳山三縣,原天興州改諸羅縣,故本鎮之河西地區屬臺灣府諸羅縣,河東近山地區則尚在土牛界外,被視為「番地」。(吳振漢,2004:25)
place_type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language(空)
denominate(空)
place_describe(空)
history_describe雍正元年(1723),設淡水廳,轄區從大甲溪以北至雞籠全屬之。(陳培桂,1963:1)由於漢人陸續在桃園內陸地區及近山地區拓墾,漸形成聚落,在大科崁溪河西有埔頂庄及員樹林庄,屬桃澗堡;在河東有大姑嵌庄,屬海山堡。乾隆二十年(1755),墾主謝秀川、賴基郎率領閩粵佃農進墾溪東月眉、石墩、內柵、田心仔。爾後,漳州人陳合海卜居於今興和里上街,及李金興、江番遷住福仁里下街合力經營墾務,店屋棋佈其間,同為大溪街區首墾之鼻祖。嘉慶十五年(1818),粵人朱觀鳳進墾三層庄。旋有陳集成、潘永清、林本源、金永興、黃安邦、黃新興等人,招募屯勇墾佃闢荊斬棘,從事大溪丘陵地區的開墾,掀起大溪地區墾拓濫觴之頁。林本源家族開闢龍埤和新埤兩條大圳,奠定大溪農業發展的基礎。早期大溪是淡水河內陸的終點港口,道光十五年(1835)林本源家族為躲避械鬥而來到大溪,並帶來大批漳州人,並在今日的大溪市中心蓋四百畝的「通議第」,引進漳州的建築工藝及木匠師。後來匠師紛紛留在大溪,傳徒授藝,薪傳相成。同時大溪山上盛產的肖楠木、檜木和樟木可順流到大溪,使得大溪的木器家具在天時地利人和之下,傳承了唐山傳統的精緻木器工藝,開啟大溪木器家具的歷史。光緒元年(1875)臺灣增設臺北府,下設宜蘭、淡水、新竹三縣及基隆廳,本區屬淡水縣,光緒十二年(1886),設全臺撫墾總局銳意管理,總理全臺撫墾事務。總局之下隸8個撫墾局,大嵙崁為其中之一,領雙溪、三角湧、咸蔡甕、五指山、南庄等5個撫墾分局,專司蕃政。山地的開發,促成人口突然激增,市況繁榮為大溪的黃金時代。光緒二十年(1894)清廷為發展樟腦事業新設南雅廳,將大姑嵌庄劃入轄區,廳治就設在大姑嵌。甲午戰後,南雅廳未及實行。日治初期桃澗堡及海山堡皆屬隸屬臺北縣新竹支廳;明治三十四年(1901)日本政府改革地方行政機構,廢縣改設廳,將三級制改為二級制,桃澗堡與海山堡劃屬新增設的桃仔園廳;明治四十二年(1909)十月改為桃園廳。大正九年(1920)九月,大科崁街成為大溪郡的一部份,隸屬新竹州。大溪鎮舊有的街庄行政地名,包括有:大溪街(大姑嵌庄、大嵙崁街)、尖山庄、田心子庄、石墩庄、舊溪洲庄、新溪洲庄、月眉庄、烏塗窟庄、內柵庄、中庄、埔頂庄、員樹林庄、南興庄、缺子庄、番子寮庄等15庄。戰後,改為大溪區,屬新竹縣,民國三十七年(1948),大溪區因角板鄉改隸新設立的山地區署而撤廢,大溪鎮便直接由新竹縣管轄。民國三十九年(1950),大溪鎮便屬於桃園縣13個鄉鎮之一。(洪敏麟,1969:2-8)民國九十六年(2007)十二月底人口90
place_content(空)
map_ref(空)
longtitude(空)
latitude(空)

place_name

大溪區

place_pronounce

(空)

chinese_phonetic

Daxi District

common_phonetic

(空)

another_name

(空)

county

桃園市

town

大溪區

village

(空)

place_mean

大溪鎮位於桃園縣的東南方,為典型的河階地,南隔石門水庫與復興鄉為鄰,北與八德市接壤,東北與臺北縣的三峽鎮,鶯歌鎮交界,西南與龍潭鄉毗鄰,西北毗連平鎮市,轄區內的大漢溪將大溪鎮分成河西與河東二岸,面積105.1356平方公里,在桃園縣十三鄉鎮市中僅次於復興鄉。日治時期,大溪鎮有15個大字,戰後,劃分為17個里,民國五十年(1961),從仁善里分出僑愛里,民國五十九年(1970),從一德里分出一心里,至民國六十四年(1975),因仁善里人口增加,從仁善里分出仁義里及仁愛里,及至民國七十一年(1982),再從仁愛里分出仁武里,此時全鎮共有22個里。民國八十七年(1998)二月,因埔頂、員樹林及市區等地發展迅速,人口增加及當地里民多次要求,鎮公所為應實際需要而對一心里、仁愛里、仁武里及員林里進行調整,增設田心里、仁文里、仁和里、光明里及三元里等5個里,使大溪鎮目前共有27個里。大溪街舊稱「大姑陷」、「大姑嵌」、「大科崁」或「大嵙崁」,其地名由來與大科崁溪(今大漢溪)有關。大溪街位在大科崁溪河東河階地,當地原為泰雅族部落居住及平埔社群龜崙社、霄裏社的活動區域。荷蘭統治時期,荷蘭人曾於西元1642年派遣武裝部隊,乘小桅帆船進入武灣社,溯大科崁溪達大溪街地區。荷人已經對於這個區域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是,直到清乾隆末年漢人入墾大科崁溪河東近山地區之前,清官方與民間對於這個區域仍然相當陌生。例如:乾隆中葉繪製的乾隆臺灣輿圖中,沒有描繪出大嵙崁地區的人文景觀。(王世慶,1996:33-34)關於「大嵙崁」地名的由來,根據日治時期地方志的調查結果與學者的研究,大致上贊同當地最早被稱為「大姑陷」,其名稱是平埔社群霄裡社稱呼大嵙崁溪(大漢溪)「Takoham」的音譯漢字。根據文獻資料與相關研究顯示,這個地名的演變在同治年間,據淡水廳志記載,乾隆年間漳州漢人移民大溪開墾,居住於月眉一帶,因嫌大姑「陷」字不吉祥,遂依月眉位於「河崁」之地的天然地勢,將「大姑陷」改稱「大姑崁」。同治五年(1866),由於月眉地方李金興出仕、李騰芳獲中科舉,庄民為彰顯地方之「科」舉功名,遂更易「姑」字,改名「大科崁」。到了光緒十二年(1886)間,劉銘傳在當地執行「開山撫番」的政策、設置全臺撫墾總局時,同時並經奏請以大溪富紳林本源為大嵙崁撫墾局的幫辦。再改「大科崁」為「大嵙崁」。到了日治初期,大正九年(1920)殖民地政府進行市街改正,遂將大嵙崁改稱為「大溪」作為街庄名稱,並沿用至今。(洪敏麟,1983:90)大溪鎮位於臺灣北部,大漢溪將大溪鎮分割為二,河西為桃園台地,河東則近山區。受地形影響,漢人約在乾隆年間始陸續進入本區拓墾。在此之前,大溪鎮為草萊荒地,乃平埔族(霄裡、龜崙、南崁、坑仔等四社)及泰雅族(分布在三坑子一帶)活動的區域。就行政區域而言,在明鄭時期本鎮歸天興州管轄;清領時期設臺灣府,分置諸羅、臺灣、及鳳山三縣,原天興州改諸羅縣,故本鎮之河西地區屬臺灣府諸羅縣,河東近山地區則尚在土牛界外,被視為「番地」。(吳振漢,2004:25)

place_type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language

(空)

denominate

(空)

place_describe

(空)

history_describe

雍正元年(1723),設淡水廳,轄區從大甲溪以北至雞籠全屬之。(陳培桂,1963:1)由於漢人陸續在桃園內陸地區及近山地區拓墾,漸形成聚落,在大科崁溪河西有埔頂庄及員樹林庄,屬桃澗堡;在河東有大姑嵌庄,屬海山堡。乾隆二十年(1755),墾主謝秀川、賴基郎率領閩粵佃農進墾溪東月眉、石墩、內柵、田心仔。爾後,漳州人陳合海卜居於今興和里上街,及李金興、江番遷住福仁里下街合力經營墾務,店屋棋佈其間,同為大溪街區首墾之鼻祖。嘉慶十五年(1818),粵人朱觀鳳進墾三層庄。旋有陳集成、潘永清、林本源、金永興、黃安邦、黃新興等人,招募屯勇墾佃闢荊斬棘,從事大溪丘陵地區的開墾,掀起大溪地區墾拓濫觴之頁。林本源家族開闢龍埤和新埤兩條大圳,奠定大溪農業發展的基礎。早期大溪是淡水河內陸的終點港口,道光十五年(1835)林本源家族為躲避械鬥而來到大溪,並帶來大批漳州人,並在今日的大溪市中心蓋四百畝的「通議第」,引進漳州的建築工藝及木匠師。後來匠師紛紛留在大溪,傳徒授藝,薪傳相成。同時大溪山上盛產的肖楠木、檜木和樟木可順流到大溪,使得大溪的木器家具在天時地利人和之下,傳承了唐山傳統的精緻木器工藝,開啟大溪木器家具的歷史。光緒元年(1875)臺灣增設臺北府,下設宜蘭、淡水、新竹三縣及基隆廳,本區屬淡水縣,光緒十二年(1886),設全臺撫墾總局銳意管理,總理全臺撫墾事務。總局之下隸8個撫墾局,大嵙崁為其中之一,領雙溪、三角湧、咸蔡甕、五指山、南庄等5個撫墾分局,專司蕃政。山地的開發,促成人口突然激增,市況繁榮為大溪的黃金時代。光緒二十年(1894)清廷為發展樟腦事業新設南雅廳,將大姑嵌庄劃入轄區,廳治就設在大姑嵌。甲午戰後,南雅廳未及實行。日治初期桃澗堡及海山堡皆屬隸屬臺北縣新竹支廳;明治三十四年(1901)日本政府改革地方行政機構,廢縣改設廳,將三級制改為二級制,桃澗堡與海山堡劃屬新增設的桃仔園廳;明治四十二年(1909)十月改為桃園廳。大正九年(1920)九月,大科崁街成為大溪郡的一部份,隸屬新竹州。大溪鎮舊有的街庄行政地名,包括有:大溪街(大姑嵌庄、大嵙崁街)、尖山庄、田心子庄、石墩庄、舊溪洲庄、新溪洲庄、月眉庄、烏塗窟庄、內柵庄、中庄、埔頂庄、員樹林庄、南興庄、缺子庄、番子寮庄等15庄。戰後,改為大溪區,屬新竹縣,民國三十七年(1948),大溪區因角板鄉改隸新設立的山地區署而撤廢,大溪鎮便直接由新竹縣管轄。民國三十九年(1950),大溪鎮便屬於桃園縣13個鄉鎮之一。(洪敏麟,1969:2-8)民國九十六年(2007)十二月底人口90

place_content

(空)

map_ref

(空)

longtitude

(空)

latitude

(空)

根據名稱 大溪區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大溪區 ...)

桃園三層地區陂圳系統

級別名稱: 文化景觀 | 所屬主管機關: 桃園市政府

@ 文資局文化景觀

大溪公園

級別名稱: 文化景觀 | 所屬主管機關: 桃園市政府

@ 文資局文化景觀

大溪警察局宿舍群

1 |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09:30-17:00 休館時間 •每週一休館(如遇國定假日照常開放,翌日休館) •農曆除夕、大年初一休館 •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 •本館另行公告之必要休館日 | 現狀: 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館舍。 | 歷史沿革: 大溪舊名大嵙崁,自日本殖民政府設置大嵙崁支廳起即興建廳舍與宿舍,其後歷經改制,警政單位名稱雖有變更,但宿舍用途不曾變動,至今少數居住者也都是曾服務於大溪分局的人員,更有警員自小在此成長、日後隨父兄投身...

@ 文資局歷史建築

大溪武德殿

1 |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09:30-17:00 休館時間 •每週一休館(如遇國定假日照常開放,翌日休館) •農曆除夕、大年初一休館 •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 | 現狀: 2015年武德殿交由木博館管理,次年附屬建築修繕及渡廊重建竣工。目前不定期作為大型特展的展覽空間。 | 歷史沿革: 日本於明治時期創建「大日本武德會」,武道成為地方警察的必修課。日治時期武德會透過警察系統推廣,在各級行政區陸續興建武德殿,全台共建了 70 餘座。大溪武德殿於 1935 年落成,是日治時期的郡市級武德...

@ 文資局歷史建築

大溪齋明寺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桃園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齋明寺為龍華派重要廟宇,建築格局及清靜氣氛有別於一般建築,具保存價值。

@ 文資局古蹟

大溪國小日式宿舍

1 |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 09:30-17:00 休館時間 •每週一休館(如遇國定假日照常開放,翌日休館) •農曆除夕、大年初一休館 •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 •本館另行公告之必要休館日 | 現狀: 1.中正路68號:2007年,大溪國小日式宿舍登錄為桃園縣「歷史建築」,由文化局接管後,於2015年成為「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第一棟修繕完成開放的館舍,因此被稱為「壹號館」。 2.普濟路84巷3號、... | 歷史沿革: 民國 104 年,桃園市成立首座博物館「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以「生態博物館」為建構概念,館舍包括大溪 22 棟日式宿舍群及武德殿共 23 棟歷史建築,其中日式宿舍群之一即大溪國小宿舍。 大...

@ 文資局歷史建築

臺灣工藝聚—漫遊永續 即日起盛大登場

上版日期: 2024/11/15 下午 02:13:00 | 內容: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與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共同主辦的「臺灣工藝聚—漫遊永續」相關活動,於今(15)日至17日,在桃園市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的戶外區域及公會堂盛大舉行。今日...

@ 文化新聞稿

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桃園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 關聖帝君是全國性的大神供奉,祭典活動主要由儒教三獻禮、齋教科儀與民間迎神遶境儀式所組成,為其他地方少見之廟會形式,深具文化性。 2. 普濟堂近百年的發展是起於民間私人供奉,而鸞堂運作是經建廟走...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除一般人耳熟能詳的遶境儀式以外,其實,關聖帝君聖誕慶典儀式籌備工作早在農曆5月初就已開始,值年正、副爐主及鄰里長大約在端午節前後就開始向信眾收取緣金,而農曆6月1日上午舉辦的慶典籌備會議正式宣告慶典籌...

@ 文資局民俗

桃園三層地區陂圳系統

級別名稱: 文化景觀 | 所屬主管機關: 桃園市政府

@ 文資局文化景觀

大溪公園

級別名稱: 文化景觀 | 所屬主管機關: 桃園市政府

@ 文資局文化景觀

大溪警察局宿舍群

1 |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09:30-17:00 休館時間 •每週一休館(如遇國定假日照常開放,翌日休館) •農曆除夕、大年初一休館 •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 •本館另行公告之必要休館日 | 現狀: 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館舍。 | 歷史沿革: 大溪舊名大嵙崁,自日本殖民政府設置大嵙崁支廳起即興建廳舍與宿舍,其後歷經改制,警政單位名稱雖有變更,但宿舍用途不曾變動,至今少數居住者也都是曾服務於大溪分局的人員,更有警員自小在此成長、日後隨父兄投身...

@ 文資局歷史建築

大溪武德殿

1 |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09:30-17:00 休館時間 •每週一休館(如遇國定假日照常開放,翌日休館) •農曆除夕、大年初一休館 •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 | 現狀: 2015年武德殿交由木博館管理,次年附屬建築修繕及渡廊重建竣工。目前不定期作為大型特展的展覽空間。 | 歷史沿革: 日本於明治時期創建「大日本武德會」,武道成為地方警察的必修課。日治時期武德會透過警察系統推廣,在各級行政區陸續興建武德殿,全台共建了 70 餘座。大溪武德殿於 1935 年落成,是日治時期的郡市級武德...

@ 文資局歷史建築

大溪齋明寺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桃園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齋明寺為龍華派重要廟宇,建築格局及清靜氣氛有別於一般建築,具保存價值。

@ 文資局古蹟

大溪國小日式宿舍

1 |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 09:30-17:00 休館時間 •每週一休館(如遇國定假日照常開放,翌日休館) •農曆除夕、大年初一休館 •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 •本館另行公告之必要休館日 | 現狀: 1.中正路68號:2007年,大溪國小日式宿舍登錄為桃園縣「歷史建築」,由文化局接管後,於2015年成為「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第一棟修繕完成開放的館舍,因此被稱為「壹號館」。 2.普濟路84巷3號、... | 歷史沿革: 民國 104 年,桃園市成立首座博物館「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以「生態博物館」為建構概念,館舍包括大溪 22 棟日式宿舍群及武德殿共 23 棟歷史建築,其中日式宿舍群之一即大溪國小宿舍。 大...

@ 文資局歷史建築

臺灣工藝聚—漫遊永續 即日起盛大登場

上版日期: 2024/11/15 下午 02:13:00 | 內容: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與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共同主辦的「臺灣工藝聚—漫遊永續」相關活動,於今(15)日至17日,在桃園市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的戶外區域及公會堂盛大舉行。今日...

@ 文化新聞稿

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桃園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 關聖帝君是全國性的大神供奉,祭典活動主要由儒教三獻禮、齋教科儀與民間迎神遶境儀式所組成,為其他地方少見之廟會形式,深具文化性。 2. 普濟堂近百年的發展是起於民間私人供奉,而鸞堂運作是經建廟走...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除一般人耳熟能詳的遶境儀式以外,其實,關聖帝君聖誕慶典儀式籌備工作早在農曆5月初就已開始,值年正、副爐主及鄰里長大約在端午節前後就開始向信眾收取緣金,而農曆6月1日上午舉辦的慶典籌備會議正式宣告慶典籌...

@ 文資局民俗

[ 搜尋所有 大溪區 ... ]

在『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資料集內搜尋:


與大溪區同分類的臺灣地區地名資料_行政區域類

永春里

town: 三重區 | county: 新北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行政區域

永昌里

town: 屏東市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命里名之時,以「永」字為首,另取吉字「昌」字,取名為永昌里。

斯文里

town: 屏東市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希望能為本里帶來文人文質彬彬風氣,故名。

華山里

town: 屏東市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取本里信仰中心「萬福宮」大門座西朝東與五嶽中座西朝東的華山相同,故名。

興樂里

town: 屏東市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取其高興和樂吉祥之意

明正里

town: 屏東市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象徵光明正大之意

太平里

town: 屏東市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取其永久太平之意

中正里

town: 屏東市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因本里瀕臨中正路,故取里名為「中正」。

勝利里

town: 屏東市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因本里有一眷村名為「勝利新村」,故名。

永城里

town: 屏東市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本里舊稱干城町,光復之後取「城」另加永字,合併成為永城里。

溝美里

town: 屏東市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因本地舊稱為「溝仔尾」或「舊溝仔尾」,取其諧音並將其美化之,故改名為「溝美里」。

北勢里

town: 屏東市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因舊稱為「北勢頭」,故名。

北興里

town: 屏東市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因本里介於北勢里、和興里之間,故取名「北興里」。

仁愛里

town: 屏東市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因臨仁愛路,故取里名為仁愛里。

廣興里

town: 屏東市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里名來源不詳

永春里

town: 三重區 | county: 新北市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行政區域

永昌里

town: 屏東市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命里名之時,以「永」字為首,另取吉字「昌」字,取名為永昌里。

斯文里

town: 屏東市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希望能為本里帶來文人文質彬彬風氣,故名。

華山里

town: 屏東市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取本里信仰中心「萬福宮」大門座西朝東與五嶽中座西朝東的華山相同,故名。

興樂里

town: 屏東市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取其高興和樂吉祥之意

明正里

town: 屏東市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象徵光明正大之意

太平里

town: 屏東市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取其永久太平之意

中正里

town: 屏東市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因本里瀕臨中正路,故取里名為「中正」。

勝利里

town: 屏東市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因本里有一眷村名為「勝利新村」,故名。

永城里

town: 屏東市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本里舊稱干城町,光復之後取「城」另加永字,合併成為永城里。

溝美里

town: 屏東市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因本地舊稱為「溝仔尾」或「舊溝仔尾」,取其諧音並將其美化之,故改名為「溝美里」。

北勢里

town: 屏東市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因舊稱為「北勢頭」,故名。

北興里

town: 屏東市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因本里介於北勢里、和興里之間,故取名「北興里」。

仁愛里

town: 屏東市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因臨仁愛路,故取里名為仁愛里。

廣興里

town: 屏東市 | county: 屏東縣 | 行政區域(含行政編組) | 里名來源不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