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學習不再是本分而是興趣,許瑛玿走上了科教之路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標題當學習不再是本分而是興趣,許瑛玿走上了科教之路的作者是吳美枝, 發布日期是20120620, 服務機構是《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摘要是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許瑛玿教授結合求學經驗,從地球科學逐漸走向科學教育研究,與志趣相投的工作夥伴一同致力於科技輔助學習的研究,激發出各式各樣的火花。對科學教育擁有獨到見解的她,以「堅持」卻不「固執」的人生態度,在科教領域持續發光發熱。.

標題當學習不再是本分而是興趣,許瑛玿走上了科教之路
摘要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許瑛玿教授結合求學經驗,從地球科學逐漸走向科學教育研究,與志趣相投的工作夥伴一同致力於科技輔助學習的研究,激發出各式各樣的火花。對科學教育擁有獨到見解的她,以「堅持」卻不「固執」的人生態度,在科教領域持續發光發熱。
連結網址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33ddfaf4-5034-43f0-86de-0ff8ad7232d1
作者吳美枝
服務機構《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發布日期20120620

標題

當學習不再是本分而是興趣,許瑛玿走上了科教之路

摘要

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許瑛玿教授結合求學經驗,從地球科學逐漸走向科學教育研究,與志趣相投的工作夥伴一同致力於科技輔助學習的研究,激發出各式各樣的火花。對科學教育擁有獨到見解的她,以「堅持」卻不「固執」的人生態度,在科教領域持續發光發熱。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33ddfaf4-5034-43f0-86de-0ff8ad7232d1

作者

吳美枝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發布日期

20120620

根據名稱 科學發展 特約文字編輯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科學發展 特約文字編輯 ...)

科學與文化不互斥!傅麗玉以原民觀點看科學

作者: 劉辰岫 | 發布日期: 20150730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傅麗玉教授原先專長科學史與科學哲學,一次到苗栗泰安鄉原住民部落的演講,意外打開她對原住民科學的研究。傅麗玉教授認為原住民族會有與大自然對話的獨特方式,對話過程中衍生出屬於他們的科學,雖然骨子裡頭與西方...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科學與文化不互斥!傅麗玉以原民觀點看科學

作者: 劉辰岫 | 發布日期: 2015/7/30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傅麗玉教授原先專長科學史與科學哲學,一次到苗栗泰安鄉原住民部落的演講,意外打開她對原住民科學的研究。傅麗玉教授認為原住民族會有與大自然對話的獨特方式,對話過程中衍生出屬於他們的科學,雖然骨子裡頭與西方...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創見與速度,吳素幸的生物學研究旅程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70208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中央研究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的吳素幸博士原本熱愛文學,喜歡用文字語言來抒發情感,卻因不擅記憶,故沒選擇文組,轉而愛上科學的語言——數學,並立志要考數學系,但陰錯陽差念了台灣大學植物系。先後在加州大學...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創見與速度,吳素幸的生物學研究旅程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7/2/8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中央研究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的吳素幸博士原本熱愛文學,喜歡用文字語言來抒發情感,卻因不擅記憶,故沒選擇文組,轉而愛上科學的語言——數學,並立志要考數學系,但陰錯陽差念了台灣大學植物系。先後在加州大學...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創立台灣第一個書目計量研究團隊!黃慕萱永不懈怠的學術路

作者: 江欣怡 | 發布日期: 20130201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評比(NTU Ranking),是由臺灣大學黃慕萱教授於2006所發展的大學排名,孜孜不倦的黃教授,無論擔任哪一種角色,都抱持著追求極致的態度,如今已成為台灣書目計量學首屈一指的研究學...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創立台灣第一個書目計量研究團隊!黃慕萱永不懈怠的學術路

作者: 江欣怡 | 發布日期: 2013/2/1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評比(NTU Ranking),是由臺灣大學黃慕萱教授於2006所發展的大學排名,孜孜不倦的黃教授,無論擔任哪一種角色,都抱持著追求極致的態度,如今已成為台灣書目計量學首屈一指的研究學...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當學習不再是本分而是興趣,許瑛玿走上了科教之路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2/6/20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許瑛玿教授結合求學經驗,從地球科學逐漸走向科學教育研究,與志趣相投的工作夥伴一同致力於科技輔助學習的研究,激發出各式各樣的火花。對科學教育擁有獨到見解的她,以「堅持」卻不「固...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何美泠教授的醫研人生

作者: 張志玲 | 發布日期: 20200724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文字整理) | 摘要: 何美泠擔任高醫大骨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的17年間,完成許多傲視眾人的成就,不僅奪得6項國家新創獎、40件國內外專利,,完成10件專利的技術轉移,開設2家新創公司,此外,何教授個人也以骨細胞生物學、生理學、...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科學與文化不互斥!傅麗玉以原民觀點看科學

作者: 劉辰岫 | 發布日期: 20150730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傅麗玉教授原先專長科學史與科學哲學,一次到苗栗泰安鄉原住民部落的演講,意外打開她對原住民科學的研究。傅麗玉教授認為原住民族會有與大自然對話的獨特方式,對話過程中衍生出屬於他們的科學,雖然骨子裡頭與西方...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科學與文化不互斥!傅麗玉以原民觀點看科學

作者: 劉辰岫 | 發布日期: 2015/7/30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傅麗玉教授原先專長科學史與科學哲學,一次到苗栗泰安鄉原住民部落的演講,意外打開她對原住民科學的研究。傅麗玉教授認為原住民族會有與大自然對話的獨特方式,對話過程中衍生出屬於他們的科學,雖然骨子裡頭與西方...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創見與速度,吳素幸的生物學研究旅程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70208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中央研究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的吳素幸博士原本熱愛文學,喜歡用文字語言來抒發情感,卻因不擅記憶,故沒選擇文組,轉而愛上科學的語言——數學,並立志要考數學系,但陰錯陽差念了台灣大學植物系。先後在加州大學...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創見與速度,吳素幸的生物學研究旅程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7/2/8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中央研究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的吳素幸博士原本熱愛文學,喜歡用文字語言來抒發情感,卻因不擅記憶,故沒選擇文組,轉而愛上科學的語言——數學,並立志要考數學系,但陰錯陽差念了台灣大學植物系。先後在加州大學...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創立台灣第一個書目計量研究團隊!黃慕萱永不懈怠的學術路

作者: 江欣怡 | 發布日期: 20130201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評比(NTU Ranking),是由臺灣大學黃慕萱教授於2006所發展的大學排名,孜孜不倦的黃教授,無論擔任哪一種角色,都抱持著追求極致的態度,如今已成為台灣書目計量學首屈一指的研究學...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創立台灣第一個書目計量研究團隊!黃慕萱永不懈怠的學術路

作者: 江欣怡 | 發布日期: 2013/2/1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評比(NTU Ranking),是由臺灣大學黃慕萱教授於2006所發展的大學排名,孜孜不倦的黃教授,無論擔任哪一種角色,都抱持著追求極致的態度,如今已成為台灣書目計量學首屈一指的研究學...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當學習不再是本分而是興趣,許瑛玿走上了科教之路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2/6/20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許瑛玿教授結合求學經驗,從地球科學逐漸走向科學教育研究,與志趣相投的工作夥伴一同致力於科技輔助學習的研究,激發出各式各樣的火花。對科學教育擁有獨到見解的她,以「堅持」卻不「固...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何美泠教授的醫研人生

作者: 張志玲 | 發布日期: 20200724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文字整理) | 摘要: 何美泠擔任高醫大骨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的17年間,完成許多傲視眾人的成就,不僅奪得6項國家新創獎、40件國內外專利,,完成10件專利的技術轉移,開設2家新創公司,此外,何教授個人也以骨細胞生物學、生理學、...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搜尋所有 科學發展 特約文字編輯 ... ]

根據姓名 吳美枝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6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吳美枝 ...)

和菜苗一起成長的童年

敍述者: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北部)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愛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吳美枝 | 發佈日期: 2014/08/25 | 故事摘要: 吳美枝5歲時隨著媽媽和姊妹逃難至四川,後來再到臺灣。當時跟著媽媽種空心菜,將收成交給日本政府,換得一個禮拜的配給食物,包括4兩鹹魚、20斤米以及一塊豬肉。而在某次軍機轟炸波及吳美枝家時,所幸天公下了場...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有限世界的無限人生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91101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如何在充滿限制的世界活出無限人生?中興大學生命科學院的陳全木院長做了最完美的示範。他生於金門戰地「單打雙不打」的烽火年代,活在被軍事完全管制的世界,即使到台北念大學期間,返鄉時也得摸黑在大海中前行,但...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毅力淬煉專業——張明熙走在新藥最前線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41230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美國Amgen公司是全球研發人體基因新藥著名的公司,曾任職Amgen公司的成功大學特聘教授張明熙即是其中一位發明者。1999年,張教授帶著她的專業,自美返台,積極研發新藥,也戮力培育台灣的生技人才。2...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探究策略55

出版日期: 2020-10 |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作者資訊: 總編輯-陳佩英 | 作者群-于小雅 | 王晉修 | 朱夢琳 | 何耿旭 | 吳美枝 | 李憶慈 | 林怡瑄 | 邱健銘 | 姚政男 | 施佳慧 | 孫細 | 徐嘉偉 | 張志維 | 張銘傑 | 莊惠如... | ISBN: 9789865624644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成人(業餘消遺) | 主題分類: 教育 | 書籍介紹: 針對素養導向課程設計所採用之教學策略進行說明及教學實例。 | 授權資訊: 聯絡處室: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姓名:林利真;電話:02-77495289;地址: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1段129號

@ 出版書目資料

有限世界的無限人生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9/11/1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如何在充滿限制的世界活出無限人生?中興大學生命科學院的陳全木院長做了最完美的示範。他生於金門戰地「單打雙不打」的烽火年代,活在被軍事完全管制的世界,即使到台北念大學期間,返鄉時也得摸黑在大海中前行,但...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毅力淬煉專業——張明熙走在新藥最前線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4/12/30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美國Amgen公司是全球研發人體基因新藥著名的公司,曾任職Amgen公司的成功大學特聘教授張明熙即是其中一位發明者。1999年,張教授帶著她的專業,自美返台,積極研發新藥,也戮力培育台灣的生技人才。2...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和菜苗一起成長的童年

敍述者: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北部)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愛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吳美枝 | 發佈日期: 2014/08/25 | 故事摘要: 吳美枝5歲時隨著媽媽和姊妹逃難至四川,後來再到臺灣。當時跟著媽媽種空心菜,將收成交給日本政府,換得一個禮拜的配給食物,包括4兩鹹魚、20斤米以及一塊豬肉。而在某次軍機轟炸波及吳美枝家時,所幸天公下了場...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有限世界的無限人生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91101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如何在充滿限制的世界活出無限人生?中興大學生命科學院的陳全木院長做了最完美的示範。他生於金門戰地「單打雙不打」的烽火年代,活在被軍事完全管制的世界,即使到台北念大學期間,返鄉時也得摸黑在大海中前行,但...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毅力淬煉專業——張明熙走在新藥最前線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41230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美國Amgen公司是全球研發人體基因新藥著名的公司,曾任職Amgen公司的成功大學特聘教授張明熙即是其中一位發明者。1999年,張教授帶著她的專業,自美返台,積極研發新藥,也戮力培育台灣的生技人才。2...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探究策略55

出版日期: 2020-10 |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作者資訊: 總編輯-陳佩英 | 作者群-于小雅 | 王晉修 | 朱夢琳 | 何耿旭 | 吳美枝 | 李憶慈 | 林怡瑄 | 邱健銘 | 姚政男 | 施佳慧 | 孫細 | 徐嘉偉 | 張志維 | 張銘傑 | 莊惠如... | ISBN: 9789865624644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成人(業餘消遺) | 主題分類: 教育 | 書籍介紹: 針對素養導向課程設計所採用之教學策略進行說明及教學實例。 | 授權資訊: 聯絡處室: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姓名:林利真;電話:02-77495289;地址: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1段129號

@ 出版書目資料

有限世界的無限人生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9/11/1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如何在充滿限制的世界活出無限人生?中興大學生命科學院的陳全木院長做了最完美的示範。他生於金門戰地「單打雙不打」的烽火年代,活在被軍事完全管制的世界,即使到台北念大學期間,返鄉時也得摸黑在大海中前行,但...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毅力淬煉專業——張明熙走在新藥最前線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4/12/30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美國Amgen公司是全球研發人體基因新藥著名的公司,曾任職Amgen公司的成功大學特聘教授張明熙即是其中一位發明者。1999年,張教授帶著她的專業,自美返台,積極研發新藥,也戮力培育台灣的生技人才。2...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搜尋所有 吳美枝 ... ]

姓名 吳美枝 找到的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查詢所有 吳美枝)
公司地址負責人統一編號狀態

金門縣金湖鎮新湖里湖前316號
吳美枝39997398核准設立 - 獨資 (核准文號: 1030041508)

臺南市北區元美里文賢路1030巷33號1樓
陳吳美枝56916265停業 - 獨資

彰化縣員林鎮和平里中山路二段一四五號
吳美枝18194540歇業 - 獨資

彰化縣大城鄉大城村西平路十號
顏吳美枝  60586505撤銷 - 獨資

桃園市平鎮區南勢里中豐路南勢一段89-1號1樓
吳美枝01456941歇業 - 獨資 (核准文號: 1059011367)

嘉義縣六腳鄉蘇厝村蘇厝寮一二零之一號
吳美枝06351241核准設立 - 獨資

高雄市楠梓區後昌路797巷26號1至2樓
吳美枝07985525歇業/撤銷 - 獨資

高雄市仁武區灣內里仁雄路12-1號
吳美枝   08525562歇業 - 獨資

登記地址: 金門縣金湖鎮新湖里湖前316號 | 負責人: 吳美枝 | 統編: 39997398 | 核准設立 - 獨資 (核准文號: 1030041508)

登記地址: 臺南市北區元美里文賢路1030巷33號1樓 | 負責人: 陳吳美枝 | 統編: 56916265 | 停業 - 獨資

登記地址: 彰化縣員林鎮和平里中山路二段一四五號 | 負責人: 吳美枝 | 統編: 18194540 | 歇業 - 獨資

登記地址: 彰化縣大城鄉大城村西平路十號 | 負責人: 顏吳美枝   | 統編: 60586505 | 撤銷 - 獨資

登記地址: 桃園市平鎮區南勢里中豐路南勢一段89-1號1樓 | 負責人: 吳美枝 | 統編: 01456941 | 歇業 - 獨資 (核准文號: 1059011367)

登記地址: 嘉義縣六腳鄉蘇厝村蘇厝寮一二零之一號 | 負責人: 吳美枝 | 統編: 06351241 | 核准設立 - 獨資

登記地址: 高雄市楠梓區後昌路797巷26號1至2樓 | 負責人: 吳美枝 | 統編: 07985525 | 歇業/撤銷 - 獨資

登記地址: 高雄市仁武區灣內里仁雄路12-1號 | 負責人: 吳美枝    | 統編: 08525562 | 歇業 - 獨資

[ 查詢所有 吳美枝 ... ]

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資料集內搜尋:


與當學習不再是本分而是興趣,許瑛玿走上了科教之路同分類的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我們與自然科學的距離其實不遠!一窺在地科學研究可以如何守護我們

作者: 黃俊儒 | 發布日期: 20220429 | 服務機構: 國立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特聘教授 | 摘要:

只要你懂海,海就會幫你! 海洋科學永續發展臺灣不缺席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0830 | 服務機構: | 摘要:

現代醫龍的「素食主義」

作者: 秦咸靜 | 發布日期: 20190830 | 服務機構: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實驗動物中心企劃推廣組 | 摘要: 外科醫師的巧手是救回病患生命的關鍵,但是要成為怪醫黑傑克的第一步,竟然是對著蔬果開刀!讓我們一起來體驗,現代醫龍巧奪天工的刀技,是如何藉由蔬果而非動物的犧牲來習得。

抗體,立正站好!-神奇的EOP技術

作者: 陳玫岑 | 發布日期: 20210930 | 服務機構: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展示組 | 摘要: 愛滋病被喻為二十世紀黑死病;許多癌症到現在還是神仙難治!隨著生物醫學研究日新月異,這些令人聞之色變的惡疾,透過滴血檢測就會被逼出原形,揪出元凶的神兵利器全是利用蛋白質抗原抗體的專一性結合打造而成。

台灣生技產業與國際接軌

作者: 楊智惠 | 發布日期: 20201125 | 服務機構: 義守大學生物科技系 | 摘要: 本篇將介紹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所推動的「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以及國內外生技研究的發展情況。

懶人福音!溫度敏感性水膠提高眼部治療效率!

作者: 陳苑婷 | 發布日期: 20201119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 | 摘要: 過去人們在滴眼藥水時,常常會為了提升藥水接觸患處的面積與療效,在體積有限且敏感的眼球裡以頻繁補充的方式來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很明顯地,這個做法是非常不方便的,於是醫療研究變研發了數種智慧型水凝膠,加入...

問答系統系列2:隱藏版機器人 — 你的智慧好幫手

作者: 陳緼儂 | 發布日期: 20210930 | 服務機構: 國立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 摘要: 在鋼鐵人的電影中,智慧助理 JARVIS 可以替鋼鐵人開燈關燈、尋找資訊、甚至是修理鋼鐵人受損的元件。我們對於未來生活的想像,就像是鋼鐵人的生活,每個人都有專屬於自己的智慧助理。如今,Apple Si...

I的萬物論——迎接物聯網時代

作者: 蘇芳儀 | 發布日期: 20190702 | 服務機構: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展示組 | 摘要: 英國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說過:「任何先進的未來科技都會帶來和魔法一樣的效果。」當冰箱、桌子、咖啡機、體重計等「物體」都被施上科技魔法時,它們會變得「有意識」且「通情達理」,這就是物聯網所創造的世界。

試問Siri與Jarvis的距離有多遠?

作者: 姚荏富 | 發布日期: 20211227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科技大觀園訪問了台大資工系的陳縕儂副教授,從老師的專業「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縮寫NLP)做切入,來帶大家了解資工系究竟在解決什麼問題。

AI結合生技醫藥 拯救骨鬆高風險族群

作者: 楊智惠 | 發布日期: 20201125 | 服務機構: 義守大學生物科技系 | 摘要: 近年來人工智慧的技術日益蓬勃,應用領域廣泛多元,以自動化的方法來處理瑣碎繁雜的任務已成了趨勢。本篇將焦點放於生醫領域,分享義大醫院洪暐傑透過「人工智慧整合管理平台」實際協助個案管理師追蹤骨質疏鬆高風險...

應用3S和AI技術精準掌握農業生產資訊

作者: 蕭柊瓊 | 發布日期: 20191104 | 服務機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資訊中心主任 | 摘要: 農委會資訊中心(以下簡稱資訊中心)的主要任務,是推廣農業資訊科技的應用。包括農業開放資料、產銷履歷紀錄、政府措施及災害訊息的傳遞等,農民和大眾都是服務對象。蕭柊瓊主任特別介紹資訊中心近年來在農業資訊化...

B型肝炎疫苗的誕生,和臺灣的B肝「清零」計畫——臺灣大學醫學院倪衍玄院長專訪

作者: 蔣維倫 | 發布日期: 2021081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半世紀以前,台灣人淪陷在B型肝炎病毒的輪迴裡。每五人就有一人終身帶有病毒,注定落入從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肝癌三部曲」詛咒。 然而,就在四十多年前,一群勇敢的科學家、政治家,力排眾議、引入劃世代的B...

巨噬細胞-組織再生及防止器官退化的新希望

作者: 謝世良 | 發布日期: 20190510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 摘要: 人類的器官是否可以再生呢?在希臘神話故事中,普羅米修斯因偷取火,被宙斯處罰,每天派一隻鷹啄食他的肝臟,並且又讓他的肝臟每天都會重新再生,日復一日無止盡的被折磨,現實中,人類並沒有如此強大的再生能力,可...

有限世界的無限人生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91101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如何在充滿限制的世界活出無限人生?中興大學生命科學院的陳全木院長做了最完美的示範。他生於金門戰地「單打雙不打」的烽火年代,活在被軍事完全管制的世界,即使到台北念大學期間,返鄉時也得摸黑在大海中前行,但...

找到失蹤的百萬人——世界肝炎日

作者: 練冠霆 | 發布日期: 20190727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 摘要: 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為惡名昭彰的肝病三部曲。台灣每年有約13,000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而慢性肝病及肝硬化也是2017年全國主要死亡原因的第十位,肝癌更是全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二位。肝炎的肆虐不...

我們與自然科學的距離其實不遠!一窺在地科學研究可以如何守護我們

作者: 黃俊儒 | 發布日期: 20220429 | 服務機構: 國立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特聘教授 | 摘要:

只要你懂海,海就會幫你! 海洋科學永續發展臺灣不缺席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0830 | 服務機構: | 摘要:

現代醫龍的「素食主義」

作者: 秦咸靜 | 發布日期: 20190830 | 服務機構: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實驗動物中心企劃推廣組 | 摘要: 外科醫師的巧手是救回病患生命的關鍵,但是要成為怪醫黑傑克的第一步,竟然是對著蔬果開刀!讓我們一起來體驗,現代醫龍巧奪天工的刀技,是如何藉由蔬果而非動物的犧牲來習得。

抗體,立正站好!-神奇的EOP技術

作者: 陳玫岑 | 發布日期: 20210930 | 服務機構: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展示組 | 摘要: 愛滋病被喻為二十世紀黑死病;許多癌症到現在還是神仙難治!隨著生物醫學研究日新月異,這些令人聞之色變的惡疾,透過滴血檢測就會被逼出原形,揪出元凶的神兵利器全是利用蛋白質抗原抗體的專一性結合打造而成。

台灣生技產業與國際接軌

作者: 楊智惠 | 發布日期: 20201125 | 服務機構: 義守大學生物科技系 | 摘要: 本篇將介紹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所推動的「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以及國內外生技研究的發展情況。

懶人福音!溫度敏感性水膠提高眼部治療效率!

作者: 陳苑婷 | 發布日期: 20201119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 | 摘要: 過去人們在滴眼藥水時,常常會為了提升藥水接觸患處的面積與療效,在體積有限且敏感的眼球裡以頻繁補充的方式來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很明顯地,這個做法是非常不方便的,於是醫療研究變研發了數種智慧型水凝膠,加入...

問答系統系列2:隱藏版機器人 — 你的智慧好幫手

作者: 陳緼儂 | 發布日期: 20210930 | 服務機構: 國立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 摘要: 在鋼鐵人的電影中,智慧助理 JARVIS 可以替鋼鐵人開燈關燈、尋找資訊、甚至是修理鋼鐵人受損的元件。我們對於未來生活的想像,就像是鋼鐵人的生活,每個人都有專屬於自己的智慧助理。如今,Apple Si...

I的萬物論——迎接物聯網時代

作者: 蘇芳儀 | 發布日期: 20190702 | 服務機構: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展示組 | 摘要: 英國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說過:「任何先進的未來科技都會帶來和魔法一樣的效果。」當冰箱、桌子、咖啡機、體重計等「物體」都被施上科技魔法時,它們會變得「有意識」且「通情達理」,這就是物聯網所創造的世界。

試問Siri與Jarvis的距離有多遠?

作者: 姚荏富 | 發布日期: 20211227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科技大觀園訪問了台大資工系的陳縕儂副教授,從老師的專業「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縮寫NLP)做切入,來帶大家了解資工系究竟在解決什麼問題。

AI結合生技醫藥 拯救骨鬆高風險族群

作者: 楊智惠 | 發布日期: 20201125 | 服務機構: 義守大學生物科技系 | 摘要: 近年來人工智慧的技術日益蓬勃,應用領域廣泛多元,以自動化的方法來處理瑣碎繁雜的任務已成了趨勢。本篇將焦點放於生醫領域,分享義大醫院洪暐傑透過「人工智慧整合管理平台」實際協助個案管理師追蹤骨質疏鬆高風險...

應用3S和AI技術精準掌握農業生產資訊

作者: 蕭柊瓊 | 發布日期: 20191104 | 服務機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資訊中心主任 | 摘要: 農委會資訊中心(以下簡稱資訊中心)的主要任務,是推廣農業資訊科技的應用。包括農業開放資料、產銷履歷紀錄、政府措施及災害訊息的傳遞等,農民和大眾都是服務對象。蕭柊瓊主任特別介紹資訊中心近年來在農業資訊化...

B型肝炎疫苗的誕生,和臺灣的B肝「清零」計畫——臺灣大學醫學院倪衍玄院長專訪

作者: 蔣維倫 | 發布日期: 2021081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半世紀以前,台灣人淪陷在B型肝炎病毒的輪迴裡。每五人就有一人終身帶有病毒,注定落入從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肝癌三部曲」詛咒。 然而,就在四十多年前,一群勇敢的科學家、政治家,力排眾議、引入劃世代的B...

巨噬細胞-組織再生及防止器官退化的新希望

作者: 謝世良 | 發布日期: 20190510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 摘要: 人類的器官是否可以再生呢?在希臘神話故事中,普羅米修斯因偷取火,被宙斯處罰,每天派一隻鷹啄食他的肝臟,並且又讓他的肝臟每天都會重新再生,日復一日無止盡的被折磨,現實中,人類並沒有如此強大的再生能力,可...

有限世界的無限人生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91101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如何在充滿限制的世界活出無限人生?中興大學生命科學院的陳全木院長做了最完美的示範。他生於金門戰地「單打雙不打」的烽火年代,活在被軍事完全管制的世界,即使到台北念大學期間,返鄉時也得摸黑在大海中前行,但...

找到失蹤的百萬人——世界肝炎日

作者: 練冠霆 | 發布日期: 20190727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 摘要: 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為惡名昭彰的肝病三部曲。台灣每年有約13,000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而慢性肝病及肝硬化也是2017年全國主要死亡原因的第十位,肝癌更是全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二位。肝炎的肆虐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