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里發(謝里法)
- 行政院文化獎歷屆得獎人 @ 文化部
姓名謝里發(謝里法)的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是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25387, 簡介是“當年一心一意在寫臺灣美術史,以為寫完就完了,沒想到歷史從此與我脫不了關係,才發現自己已經成了歷史人,看任何事情都帶著一副歷史眼,在為每一件過去的事估價,甚至對自己的這一生也不例外,始終在歷史的認知裡打轉。” 謝理發筆名謝里法,1938年生於大稻埕,1959年畢業於師大美術....
資料ID | 125387 |
資料UUID | bb320665-a161-4746-be37-e101b2da1b4e |
姓名 | 謝里發 | 謝里法 |
性別 | 1 |
別稱 | 開創臺灣美術史研究先河的畫家 |
簡介 | “當年一心一意在寫臺灣美術史,以為寫完就完了,沒想到歷史從此與我脫不了關係,才發現自己已經成了歷史人,看任何事情都帶著一副歷史眼,在為每一件過去的事估價,甚至對自己的這一生也不例外,始終在歷史的認知裡打轉。” 謝理發筆名謝里法,1938年生於大稻埕,1959年畢業於師大美術系,1964年赴巴黎學習版畫與雕塑,1968年移居美國紐約。1988年首次返臺。1978年臺灣社會尚在敏感的時刻,謝里法的著作《日據時代臺灣美術運動史》出版,這是研究日治時期臺灣美術發展的重要研究作品,也是臺灣美術史研究的啟航之作。 謝里法曾獲全國美展版畫第一名,至今依舊持續創作。繪畫之外,謝里法縱身撰寫臺灣美術史近50載,引領臺灣美術史研究,擁有知識分子的胸懷,早年便透過寫作,介紹西方美術思潮到臺灣,後撰寫《台灣出土人物誌》,重新發掘陳澄波等人對臺灣藝文界的影響,引起社會關注臺灣本土藝文前輩之貢獻。 謝里法旅居國外期間,常為國內藝術雜誌撰寫專欄,1980年出版《台灣出土人物誌》、《我所看到的上一代》等。除此之外,謝里法也開始文學創作,2008年完成的美術歷史小說《紫色大稻埕》,將硬梆梆的美術史料轉化成較活潑的小說形式,後改編成同名電視連續劇,讓臺灣的人文情懷再一次被世人認識,更被譽為臺灣旗艦「大河劇」。 宛若臺灣美術史的提燈人,謝里法曾說,他以畫家身分寫美術史,不若史家必須考證資料、引經據典,「我是以個人踏查聆聽,取得資料,大膽假設,希望有人可進行求證並更正。」他率先開展臺灣美術史研究風氣,後來經學者、畫商等不同領域的人投入補足資料,一棒接一棒,豐富了臺灣美術發展史的基底。 除了持續寫詩,創作短篇小說之外,謝里法近來也彙編個人收藏品,出版《人間的零件---一個畫家的收藏》,他表示所有收藏品都是別人的作品,「但合起來就是我的人,我的素養和我的感情,表現了我的時代,也是一個創作---這就是我。」 謝里法2013年獲國際藝評人協會終身成就獎,作品為法國國立圖書館、紐約現代美術館、國立臺灣美術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 |
內容描述可利用範圍 | (空) |
email | (空) |
licenseEmail | (空) |
phone | (空) |
address | (空) |
url | (空) |
licensePhone | (空) |
licenseAddress | (空) |
remark | (空) |
fax | (空) |
licenseFax | (空) |
身歿時間 | (空) |
出生時間 | (空) |
個人肖像 | 1:https://themefile.culture.tw/collection/2024-05-23/56237c4c-ee85-421e-8462-ba54973ddff5/底圖-02.png |
圖片可利用範圍 | 1 |
keywords | (空) |
屆別 | 1:第37屆 |
expertise | (空) |
timeline | (空) |
出生地 | (空) |
bornAddress | (空) |
deathCityId | (空) |
deathAddress | (空) |
參與組織 | (空) |
職業 | 畫家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25387 |
出生區 | (空) |
deathDistId | (空) |
資料ID125387 |
資料UUIDbb320665-a161-4746-be37-e101b2da1b4e |
姓名謝里發 | 謝里法 |
性別1 |
別稱開創臺灣美術史研究先河的畫家 |
簡介“當年一心一意在寫臺灣美術史,以為寫完就完了,沒想到歷史從此與我脫不了關係,才發現自己已經成了歷史人,看任何事情都帶著一副歷史眼,在為每一件過去的事估價,甚至對自己的這一生也不例外,始終在歷史的認知裡打轉。” 謝理發筆名謝里法,1938年生於大稻埕,1959年畢業於師大美術系,1964年赴巴黎學習版畫與雕塑,1968年移居美國紐約。1988年首次返臺。1978年臺灣社會尚在敏感的時刻,謝里法的著作《日據時代臺灣美術運動史》出版,這是研究日治時期臺灣美術發展的重要研究作品,也是臺灣美術史研究的啟航之作。 謝里法曾獲全國美展版畫第一名,至今依舊持續創作。繪畫之外,謝里法縱身撰寫臺灣美術史近50載,引領臺灣美術史研究,擁有知識分子的胸懷,早年便透過寫作,介紹西方美術思潮到臺灣,後撰寫《台灣出土人物誌》,重新發掘陳澄波等人對臺灣藝文界的影響,引起社會關注臺灣本土藝文前輩之貢獻。 謝里法旅居國外期間,常為國內藝術雜誌撰寫專欄,1980年出版《台灣出土人物誌》、《我所看到的上一代》等。除此之外,謝里法也開始文學創作,2008年完成的美術歷史小說《紫色大稻埕》,將硬梆梆的美術史料轉化成較活潑的小說形式,後改編成同名電視連續劇,讓臺灣的人文情懷再一次被世人認識,更被譽為臺灣旗艦「大河劇」。 宛若臺灣美術史的提燈人,謝里法曾說,他以畫家身分寫美術史,不若史家必須考證資料、引經據典,「我是以個人踏查聆聽,取得資料,大膽假設,希望有人可進行求證並更正。」他率先開展臺灣美術史研究風氣,後來經學者、畫商等不同領域的人投入補足資料,一棒接一棒,豐富了臺灣美術發展史的基底。 除了持續寫詩,創作短篇小說之外,謝里法近來也彙編個人收藏品,出版《人間的零件---一個畫家的收藏》,他表示所有收藏品都是別人的作品,「但合起來就是我的人,我的素養和我的感情,表現了我的時代,也是一個創作---這就是我。」 謝里法2013年獲國際藝評人協會終身成就獎,作品為法國國立圖書館、紐約現代美術館、國立臺灣美術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 |
內容描述可利用範圍(空) |
email(空) |
licenseEmail(空) |
phone(空) |
address(空) |
url(空) |
licensePhone(空) |
licenseAddress(空) |
remark(空) |
fax(空) |
licenseFax(空) |
身歿時間(空) |
出生時間(空) |
個人肖像1:https://themefile.culture.tw/collection/2024-05-23/56237c4c-ee85-421e-8462-ba54973ddff5/底圖-02.png |
圖片可利用範圍1 |
keywords(空) |
屆別1:第37屆 |
expertise(空) |
timeline(空) |
出生地(空) |
bornAddress(空) |
deathCityId(空) |
deathAddress(空) |
參與組織(空) |
職業畫家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25387 |
出生區(空) |
deathDistId(空) |
根據識別碼 bb320665-a161-4746-be37-e101b2da1b4e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謝里發 謝里法 資料。
[ 搜尋所有 謝里發 謝里法 ... ]
無其他 謝里發 謝里法 資料。
[ 搜尋所有 謝里發 謝里法 ... ]
在『行政院文化獎歷屆得獎人』資料集內搜尋:
| 出生時間: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2605 | 簡介: 馬水龍於1939年出生於台灣基隆。1959年,入學國立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科,受教於蕭而化、許常惠、盧炎等。1964年任教於基隆市立第四初級中學(今基隆市立中山高級中學國中部)。 1972年,獲... |
| 出生時間: 1907-04-01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2592 | 簡介: 自小在嘉義風雅軒兩位畫師蔣才和蔡禎祥指導下,接觸中國水墨的民俗繪畫。後曾向在臺日籍書記官伊坂旭江學習水墨四君子,對於傳統文人繪畫內涵有深層體認。1926年赴日本東京川端畫學校,從西洋畫科的基本實技學起... |
| 出生時間: 1920-10-27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2593 | 簡介: 曹永和生長在充滿書香的士林,在耳濡目染下,也有著做讀書人的氣質和基礎。母親希望他學醫賺錢分擔家計,但他卻不認同這種以金錢衡量學問的價值觀。從台北第二中學畢業後,曹永和的升學之路中斷,卻沒有停止自學的腳... |
| 出生時間: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2594 | 簡介: 中國四川簡陽人,居所號「慕廬」,因50歲時身在南洋異鄉,思慕父母,取《孟子.萬章》「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於大舜見之矣」之意名之。喜讀《莊子》、《史記》、《陶淵明集》,善彈古琴。十七歲入聯合中... |
| 出生時間: 1917-07-06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25376 | 簡介: 王大閎 先生出生在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是少數第一代華人經歷過「完整」教育養成的建築師,早年在英、美接受現代建築教育,並師事德國建築大師葛羅培斯,深諳現代建築核心價值。來臺後透過系列的建築實驗,誘發了1... |
| 出生時間: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25377 | 簡介: 白先勇 先生從文至今,由首部短篇小說集《謫仙記》起始,到眾所周知的《臺北人》、《遊園驚夢》、《孽子》等,已出版數十餘部作品。布局精巧,文字洗鍊,對戰後臺灣社會特殊階層人物,充滿人性關懷,深刻描繪動盪時... |
| 出生時間: 1934-08-19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25378 | 簡介: 漢寶德 先生 1934年出生,山東日照市人。成大建築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及普林斯頓大學藝術碩士。早年為山東流亡學生,歷經艱困的逃難與求學生活。漢寶德一生優遊於建築師、教育家及文化人多種身分之間... |
| 出生時間: 1924-02-19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25379 | 簡介: 齊邦媛 女士 遼寧鐵嶺人。在八年對日抗戰烽火之中完成學業,期間受孟志蓀、朱光潛、吳宓等大師的陶冶完成學業,後經馬廷英介紹,渡海至臺灣,受聘為臺灣大學外文系助教。曾創辦中興大學外文系,並出任系主任,後任... |
| 出生時間: 1928-10-21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25380 | 簡介: 余光中先生 福建永春人,1928年生於南京,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 早年求學生涯因戰禍而顛沛流離,卻無礙於余光中在文壇嶄露鋒芒,於1949年為躲避國共內戰轉學至廈門大學,到次年5... |
| 出生時間: 1925-01-20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25381 | 簡介: 大河長流 臺灣文學傳燈人撰文/靜宜大學 彭瑞金教授鍾肇政,1925年出生於龍潭九座寮,龍潭公學校畢業。其後就讀淡水中學、彰化青年師範學校。自1946年起擔任龍潭國民小學教師,迄1979年退休。鍾肇政在... |
| 出生時間: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25382 | 簡介: 古建築保護與研究的乾坤手撰文/徐類鄰建築師李乾朗經常現身臺灣各地的古蹟現場、講臺、會議室,以熱忱謙和的態度,精巧傳神的素描與圖像,透過妙語如珠的解說,來介紹、描述、評論臺灣傳統建築。建築界、藝文界人士... |
| 出生時間: 1930-06-16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25383 | 簡介: 古道照顏 色倫理烏托邦的建構者撰文/國家電影中心 林盈志組長李行出身饒富淑世理想的禮教家庭,其作品具寫實藝術風格與獨特場面調度個性,體現一貫的倫理主題與真善美內涵,自足地以凝結時空場景與光影來建構銀幕... |
| 出生時間: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25384 | 簡介: 淋漓展露電影藝術的當代光華在電影藝術的世界中,「細膩」是一位電影導演觸動觀眾並引起共鳴的核心精神,重要性不言而喻。蔡明亮就是這樣的一位電影導演,他的作品經常圍繞在社會與底層民眾的寫實描寫上,對題材的掌... |
| 出生時間: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25385 | 簡介: 在彩墨世界游於藝且從心所欲1997年第1屆國家文藝獎得主的鄭善禧,在獲獎時曾經這麼說:「我的畫是具象的,感到有情韻就去畫」。鄭善禧就是這麼一個性情率直的人,他的作品具備傳統水墨畫的寫意特質,但取材更為... |
| 出生時間: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25386 | 簡介: 當代華人藝術家中,作品獲世界最多美術館典藏者,非「現代水墨畫之父」劉國松莫屬。大師作品廣見於兩岸各大美術館及歐、美、澳洲等地80餘個重要美術博物館,包括:大英博物館、芝加哥美術館,北京故宮博物院等,是... |
出生時間: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2605 | 簡介: 馬水龍於1939年出生於台灣基隆。1959年,入學國立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科,受教於蕭而化、許常惠、盧炎等。1964年任教於基隆市立第四初級中學(今基隆市立中山高級中學國中部)。 1972年,獲... |
出生時間: 1907-04-01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2592 | 簡介: 自小在嘉義風雅軒兩位畫師蔣才和蔡禎祥指導下,接觸中國水墨的民俗繪畫。後曾向在臺日籍書記官伊坂旭江學習水墨四君子,對於傳統文人繪畫內涵有深層體認。1926年赴日本東京川端畫學校,從西洋畫科的基本實技學起... |
出生時間: 1920-10-27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2593 | 簡介: 曹永和生長在充滿書香的士林,在耳濡目染下,也有著做讀書人的氣質和基礎。母親希望他學醫賺錢分擔家計,但他卻不認同這種以金錢衡量學問的價值觀。從台北第二中學畢業後,曹永和的升學之路中斷,卻沒有停止自學的腳... |
出生時間: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2594 | 簡介: 中國四川簡陽人,居所號「慕廬」,因50歲時身在南洋異鄉,思慕父母,取《孟子.萬章》「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於大舜見之矣」之意名之。喜讀《莊子》、《史記》、《陶淵明集》,善彈古琴。十七歲入聯合中... |
出生時間: 1917-07-06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25376 | 簡介: 王大閎 先生出生在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是少數第一代華人經歷過「完整」教育養成的建築師,早年在英、美接受現代建築教育,並師事德國建築大師葛羅培斯,深諳現代建築核心價值。來臺後透過系列的建築實驗,誘發了1... |
出生時間: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25377 | 簡介: 白先勇 先生從文至今,由首部短篇小說集《謫仙記》起始,到眾所周知的《臺北人》、《遊園驚夢》、《孽子》等,已出版數十餘部作品。布局精巧,文字洗鍊,對戰後臺灣社會特殊階層人物,充滿人性關懷,深刻描繪動盪時... |
出生時間: 1934-08-19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25378 | 簡介: 漢寶德 先生 1934年出生,山東日照市人。成大建築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及普林斯頓大學藝術碩士。早年為山東流亡學生,歷經艱困的逃難與求學生活。漢寶德一生優遊於建築師、教育家及文化人多種身分之間... |
出生時間: 1924-02-19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25379 | 簡介: 齊邦媛 女士 遼寧鐵嶺人。在八年對日抗戰烽火之中完成學業,期間受孟志蓀、朱光潛、吳宓等大師的陶冶完成學業,後經馬廷英介紹,渡海至臺灣,受聘為臺灣大學外文系助教。曾創辦中興大學外文系,並出任系主任,後任... |
出生時間: 1928-10-21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25380 | 簡介: 余光中先生 福建永春人,1928年生於南京,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 早年求學生涯因戰禍而顛沛流離,卻無礙於余光中在文壇嶄露鋒芒,於1949年為躲避國共內戰轉學至廈門大學,到次年5... |
出生時間: 1925-01-20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25381 | 簡介: 大河長流 臺灣文學傳燈人撰文/靜宜大學 彭瑞金教授鍾肇政,1925年出生於龍潭九座寮,龍潭公學校畢業。其後就讀淡水中學、彰化青年師範學校。自1946年起擔任龍潭國民小學教師,迄1979年退休。鍾肇政在... |
出生時間: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25382 | 簡介: 古建築保護與研究的乾坤手撰文/徐類鄰建築師李乾朗經常現身臺灣各地的古蹟現場、講臺、會議室,以熱忱謙和的態度,精巧傳神的素描與圖像,透過妙語如珠的解說,來介紹、描述、評論臺灣傳統建築。建築界、藝文界人士... |
出生時間: 1930-06-16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25383 | 簡介: 古道照顏 色倫理烏托邦的建構者撰文/國家電影中心 林盈志組長李行出身饒富淑世理想的禮教家庭,其作品具寫實藝術風格與獨特場面調度個性,體現一貫的倫理主題與真善美內涵,自足地以凝結時空場景與光影來建構銀幕... |
出生時間: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25384 | 簡介: 淋漓展露電影藝術的當代光華在電影藝術的世界中,「細膩」是一位電影導演觸動觀眾並引起共鳴的核心精神,重要性不言而喻。蔡明亮就是這樣的一位電影導演,他的作品經常圍繞在社會與底層民眾的寫實描寫上,對題材的掌... |
出生時間: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25385 | 簡介: 在彩墨世界游於藝且從心所欲1997年第1屆國家文藝獎得主的鄭善禧,在獲獎時曾經這麼說:「我的畫是具象的,感到有情韻就去畫」。鄭善禧就是這麼一個性情率直的人,他的作品具備傳統水墨畫的寫意特質,但取材更為... |
出生時間: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25386 | 簡介: 當代華人藝術家中,作品獲世界最多美術館典藏者,非「現代水墨畫之父」劉國松莫屬。大師作品廣見於兩岸各大美術館及歐、美、澳洲等地80餘個重要美術博物館,包括:大英博物館、芝加哥美術館,北京故宮博物院等,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