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設限,敢冒險——陳玉如的化學反應式人生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標題不設限,敢冒險——陳玉如的化學反應式人生的作者是吳美枝, 發布日期是2014/3/11, 服務機構是《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摘要是中研院化學研究所的陳玉如學生時代喜歡化學,從沒想過未來要以化學為業。如今,陳玉如卻以化學為本,開創出「生物質譜法」和「蛋白質體學」的一片天。獲獎無數的她笑說:「一度因家庭因素想繞過研究這條路,但我現在對自己做的研究,很瘋狂。」.

標題不設限,敢冒險——陳玉如的化學反應式人生
摘要中研院化學研究所的陳玉如學生時代喜歡化學,從沒想過未來要以化學為業。如今,陳玉如卻以化學為本,開創出「生物質譜法」和「蛋白質體學」的一片天。獲獎無數的她笑說:「一度因家庭因素想繞過研究這條路,但我現在對自己做的研究,很瘋狂。」
連結網址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560ae38c-0896-492b-9733-1bfc34da2930
作者吳美枝
服務機構《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發布日期2014/3/11

標題

不設限,敢冒險——陳玉如的化學反應式人生

摘要

中研院化學研究所的陳玉如學生時代喜歡化學,從沒想過未來要以化學為業。如今,陳玉如卻以化學為本,開創出「生物質譜法」和「蛋白質體學」的一片天。獲獎無數的她笑說:「一度因家庭因素想繞過研究這條路,但我現在對自己做的研究,很瘋狂。」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560ae38c-0896-492b-9733-1bfc34da2930

作者

吳美枝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發布日期

2014/3/11

根據名稱 科學發展 特約文字編輯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科學發展 特約文字編輯 ...)

科學與文化不互斥!傅麗玉以原民觀點看科學

作者: 劉辰岫 | 發布日期: 20150730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傅麗玉教授原先專長科學史與科學哲學,一次到苗栗泰安鄉原住民部落的演講,意外打開她對原住民科學的研究。傅麗玉教授認為原住民族會有與大自然對話的獨特方式,對話過程中衍生出屬於他們的科學,雖然骨子裡頭與西方...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科學與文化不互斥!傅麗玉以原民觀點看科學

作者: 劉辰岫 | 發布日期: 2015/7/30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傅麗玉教授原先專長科學史與科學哲學,一次到苗栗泰安鄉原住民部落的演講,意外打開她對原住民科學的研究。傅麗玉教授認為原住民族會有與大自然對話的獨特方式,對話過程中衍生出屬於他們的科學,雖然骨子裡頭與西方...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創見與速度,吳素幸的生物學研究旅程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70208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中央研究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的吳素幸博士原本熱愛文學,喜歡用文字語言來抒發情感,卻因不擅記憶,故沒選擇文組,轉而愛上科學的語言——數學,並立志要考數學系,但陰錯陽差念了台灣大學植物系。先後在加州大學...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創見與速度,吳素幸的生物學研究旅程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7/2/8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中央研究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的吳素幸博士原本熱愛文學,喜歡用文字語言來抒發情感,卻因不擅記憶,故沒選擇文組,轉而愛上科學的語言——數學,並立志要考數學系,但陰錯陽差念了台灣大學植物系。先後在加州大學...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創立台灣第一個書目計量研究團隊!黃慕萱永不懈怠的學術路

作者: 江欣怡 | 發布日期: 20130201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評比(NTU Ranking),是由臺灣大學黃慕萱教授於2006所發展的大學排名,孜孜不倦的黃教授,無論擔任哪一種角色,都抱持著追求極致的態度,如今已成為台灣書目計量學首屈一指的研究學...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創立台灣第一個書目計量研究團隊!黃慕萱永不懈怠的學術路

作者: 江欣怡 | 發布日期: 2013/2/1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評比(NTU Ranking),是由臺灣大學黃慕萱教授於2006所發展的大學排名,孜孜不倦的黃教授,無論擔任哪一種角色,都抱持著追求極致的態度,如今已成為台灣書目計量學首屈一指的研究學...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當學習不再是本分而是興趣,許瑛玿走上了科教之路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20620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許瑛玿教授結合求學經驗,從地球科學逐漸走向科學教育研究,與志趣相投的工作夥伴一同致力於科技輔助學習的研究,激發出各式各樣的火花。對科學教育擁有獨到見解的她,以「堅持」卻不「固...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當學習不再是本分而是興趣,許瑛玿走上了科教之路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2/6/20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許瑛玿教授結合求學經驗,從地球科學逐漸走向科學教育研究,與志趣相投的工作夥伴一同致力於科技輔助學習的研究,激發出各式各樣的火花。對科學教育擁有獨到見解的她,以「堅持」卻不「固...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科學與文化不互斥!傅麗玉以原民觀點看科學

作者: 劉辰岫 | 發布日期: 20150730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傅麗玉教授原先專長科學史與科學哲學,一次到苗栗泰安鄉原住民部落的演講,意外打開她對原住民科學的研究。傅麗玉教授認為原住民族會有與大自然對話的獨特方式,對話過程中衍生出屬於他們的科學,雖然骨子裡頭與西方...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科學與文化不互斥!傅麗玉以原民觀點看科學

作者: 劉辰岫 | 發布日期: 2015/7/30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傅麗玉教授原先專長科學史與科學哲學,一次到苗栗泰安鄉原住民部落的演講,意外打開她對原住民科學的研究。傅麗玉教授認為原住民族會有與大自然對話的獨特方式,對話過程中衍生出屬於他們的科學,雖然骨子裡頭與西方...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創見與速度,吳素幸的生物學研究旅程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70208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中央研究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的吳素幸博士原本熱愛文學,喜歡用文字語言來抒發情感,卻因不擅記憶,故沒選擇文組,轉而愛上科學的語言——數學,並立志要考數學系,但陰錯陽差念了台灣大學植物系。先後在加州大學...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創見與速度,吳素幸的生物學研究旅程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7/2/8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中央研究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的吳素幸博士原本熱愛文學,喜歡用文字語言來抒發情感,卻因不擅記憶,故沒選擇文組,轉而愛上科學的語言——數學,並立志要考數學系,但陰錯陽差念了台灣大學植物系。先後在加州大學...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創立台灣第一個書目計量研究團隊!黃慕萱永不懈怠的學術路

作者: 江欣怡 | 發布日期: 20130201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評比(NTU Ranking),是由臺灣大學黃慕萱教授於2006所發展的大學排名,孜孜不倦的黃教授,無論擔任哪一種角色,都抱持著追求極致的態度,如今已成為台灣書目計量學首屈一指的研究學...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創立台灣第一個書目計量研究團隊!黃慕萱永不懈怠的學術路

作者: 江欣怡 | 發布日期: 2013/2/1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評比(NTU Ranking),是由臺灣大學黃慕萱教授於2006所發展的大學排名,孜孜不倦的黃教授,無論擔任哪一種角色,都抱持著追求極致的態度,如今已成為台灣書目計量學首屈一指的研究學...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當學習不再是本分而是興趣,許瑛玿走上了科教之路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20620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許瑛玿教授結合求學經驗,從地球科學逐漸走向科學教育研究,與志趣相投的工作夥伴一同致力於科技輔助學習的研究,激發出各式各樣的火花。對科學教育擁有獨到見解的她,以「堅持」卻不「固...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當學習不再是本分而是興趣,許瑛玿走上了科教之路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2/6/20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許瑛玿教授結合求學經驗,從地球科學逐漸走向科學教育研究,與志趣相投的工作夥伴一同致力於科技輔助學習的研究,激發出各式各樣的火花。對科學教育擁有獨到見解的她,以「堅持」卻不「固...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搜尋所有 科學發展 特約文字編輯 ... ]

根據姓名 吳美枝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6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吳美枝 ...)

和菜苗一起成長的童年

敍述者: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北部)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愛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吳美枝 | 發佈日期: 2014/08/25 | 故事摘要: 吳美枝5歲時隨著媽媽和姊妹逃難至四川,後來再到臺灣。當時跟著媽媽種空心菜,將收成交給日本政府,換得一個禮拜的配給食物,包括4兩鹹魚、20斤米以及一塊豬肉。而在某次軍機轟炸波及吳美枝家時,所幸天公下了場...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有限世界的無限人生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91101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如何在充滿限制的世界活出無限人生?中興大學生命科學院的陳全木院長做了最完美的示範。他生於金門戰地「單打雙不打」的烽火年代,活在被軍事完全管制的世界,即使到台北念大學期間,返鄉時也得摸黑在大海中前行,但...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毅力淬煉專業——張明熙走在新藥最前線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41230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美國Amgen公司是全球研發人體基因新藥著名的公司,曾任職Amgen公司的成功大學特聘教授張明熙即是其中一位發明者。1999年,張教授帶著她的專業,自美返台,積極研發新藥,也戮力培育台灣的生技人才。2...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探究策略55

出版日期: 2020-10 |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作者資訊: 總編輯-陳佩英 | 作者群-于小雅 | 王晉修 | 朱夢琳 | 何耿旭 | 吳美枝 | 李憶慈 | 林怡瑄 | 邱健銘 | 姚政男 | 施佳慧 | 孫細 | 徐嘉偉 | 張志維 | 張銘傑 | 莊惠如... | ISBN: 9789865624644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成人(業餘消遺) | 主題分類: 教育 | 書籍介紹: 針對素養導向課程設計所採用之教學策略進行說明及教學實例。 | 授權資訊: 聯絡處室: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姓名:林利真;電話:02-77495289;地址: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1段129號

@ 出版書目資料

有限世界的無限人生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9/11/1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如何在充滿限制的世界活出無限人生?中興大學生命科學院的陳全木院長做了最完美的示範。他生於金門戰地「單打雙不打」的烽火年代,活在被軍事完全管制的世界,即使到台北念大學期間,返鄉時也得摸黑在大海中前行,但...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毅力淬煉專業——張明熙走在新藥最前線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4/12/30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美國Amgen公司是全球研發人體基因新藥著名的公司,曾任職Amgen公司的成功大學特聘教授張明熙即是其中一位發明者。1999年,張教授帶著她的專業,自美返台,積極研發新藥,也戮力培育台灣的生技人才。2...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和菜苗一起成長的童年

敍述者: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北部)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愛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吳美枝 | 發佈日期: 2014/08/25 | 故事摘要: 吳美枝5歲時隨著媽媽和姊妹逃難至四川,後來再到臺灣。當時跟著媽媽種空心菜,將收成交給日本政府,換得一個禮拜的配給食物,包括4兩鹹魚、20斤米以及一塊豬肉。而在某次軍機轟炸波及吳美枝家時,所幸天公下了場...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有限世界的無限人生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91101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如何在充滿限制的世界活出無限人生?中興大學生命科學院的陳全木院長做了最完美的示範。他生於金門戰地「單打雙不打」的烽火年代,活在被軍事完全管制的世界,即使到台北念大學期間,返鄉時也得摸黑在大海中前行,但...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毅力淬煉專業——張明熙走在新藥最前線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41230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美國Amgen公司是全球研發人體基因新藥著名的公司,曾任職Amgen公司的成功大學特聘教授張明熙即是其中一位發明者。1999年,張教授帶著她的專業,自美返台,積極研發新藥,也戮力培育台灣的生技人才。2...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探究策略55

出版日期: 2020-10 |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作者資訊: 總編輯-陳佩英 | 作者群-于小雅 | 王晉修 | 朱夢琳 | 何耿旭 | 吳美枝 | 李憶慈 | 林怡瑄 | 邱健銘 | 姚政男 | 施佳慧 | 孫細 | 徐嘉偉 | 張志維 | 張銘傑 | 莊惠如... | ISBN: 9789865624644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成人(業餘消遺) | 主題分類: 教育 | 書籍介紹: 針對素養導向課程設計所採用之教學策略進行說明及教學實例。 | 授權資訊: 聯絡處室: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姓名:林利真;電話:02-77495289;地址: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1段129號

@ 出版書目資料

有限世界的無限人生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9/11/1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如何在充滿限制的世界活出無限人生?中興大學生命科學院的陳全木院長做了最完美的示範。他生於金門戰地「單打雙不打」的烽火年代,活在被軍事完全管制的世界,即使到台北念大學期間,返鄉時也得摸黑在大海中前行,但...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毅力淬煉專業——張明熙走在新藥最前線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4/12/30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美國Amgen公司是全球研發人體基因新藥著名的公司,曾任職Amgen公司的成功大學特聘教授張明熙即是其中一位發明者。1999年,張教授帶著她的專業,自美返台,積極研發新藥,也戮力培育台灣的生技人才。2...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搜尋所有 吳美枝 ... ]

姓名 吳美枝 找到的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查詢所有 吳美枝)
公司地址負責人統一編號狀態

金門縣金湖鎮新湖里湖前316號
吳美枝39997398核准設立 - 獨資 (核准文號: 1030041508)

臺南市北區元美里文賢路1030巷33號1樓
陳吳美枝56916265停業 - 獨資

彰化縣員林鎮和平里中山路二段一四五號
吳美枝18194540歇業 - 獨資

彰化縣大城鄉大城村西平路十號
顏吳美枝  60586505撤銷 - 獨資

桃園市平鎮區南勢里中豐路南勢一段89-1號1樓
吳美枝01456941歇業 - 獨資 (核准文號: 1059011367)

嘉義縣六腳鄉蘇厝村蘇厝寮一二零之一號
吳美枝06351241核准設立 - 獨資

高雄市楠梓區後昌路797巷26號1至2樓
吳美枝07985525歇業/撤銷 - 獨資

高雄市仁武區灣內里仁雄路12-1號
吳美枝   08525562歇業 - 獨資

登記地址: 金門縣金湖鎮新湖里湖前316號 | 負責人: 吳美枝 | 統編: 39997398 | 核准設立 - 獨資 (核准文號: 1030041508)

登記地址: 臺南市北區元美里文賢路1030巷33號1樓 | 負責人: 陳吳美枝 | 統編: 56916265 | 停業 - 獨資

登記地址: 彰化縣員林鎮和平里中山路二段一四五號 | 負責人: 吳美枝 | 統編: 18194540 | 歇業 - 獨資

登記地址: 彰化縣大城鄉大城村西平路十號 | 負責人: 顏吳美枝   | 統編: 60586505 | 撤銷 - 獨資

登記地址: 桃園市平鎮區南勢里中豐路南勢一段89-1號1樓 | 負責人: 吳美枝 | 統編: 01456941 | 歇業 - 獨資 (核准文號: 1059011367)

登記地址: 嘉義縣六腳鄉蘇厝村蘇厝寮一二零之一號 | 負責人: 吳美枝 | 統編: 06351241 | 核准設立 - 獨資

登記地址: 高雄市楠梓區後昌路797巷26號1至2樓 | 負責人: 吳美枝 | 統編: 07985525 | 歇業/撤銷 - 獨資

登記地址: 高雄市仁武區灣內里仁雄路12-1號 | 負責人: 吳美枝    | 統編: 08525562 | 歇業 - 獨資

[ 查詢所有 吳美枝 ... ]

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資料集內搜尋:


與不設限,敢冒險——陳玉如的化學反應式人生同分類的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臺灣全面施行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接種

作者: 紀威佑 | 發布日期: 20180702 | 服務機構: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 | 摘要: 根據WHO的統計數據,B型肝炎在東亞的盛行率約為6.2%,其次為非洲地區的6.1%,相較於歐洲地區1.6%和美洲地區0.7%,是屬偏高。病毒性肝炎與肝癌一直是台灣極盛行的疾病,儼然成為「國病」。正所謂...

疫苗,守護群體健康的法寶

作者: 許修誌 | 發布日期: 20131210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 | 摘要: 群體施打疫苗,可預防傳染病大流行。看到滿街戴口罩的人,甚至行政人員在工作地點也在辦公室門口拿著溫度計測量來客體溫,這是人們面對未知和不確定疫情時的反應措施。除了勤洗手、戴口罩,第一線研究人員也盡力研發...

動物疫苗新技術的應用

作者: 林俊宏 | 發布日期: 20191021 | 服務機構: 農業科技研究院副院長 | 摘要: 過去十多年來,伊波拉病毒、SARS或禽流感等這些傳染病之所以令人聞之色變,是因為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然而對付疾病除了治療,還有預防一途,這時如何開發一個有效的疫苗就十分重要。林俊宏介紹目前疫苗學的最新...

何美鄉催生台灣疫苗工廠

作者: 張志玲 | 發布日期: 20121112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文字整理) | 摘要: 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爆發時,政府曾向民間收購口罩因應疫情,何美鄉發現台灣沒有自主掌握特定醫療資源的能力——例如疫苗。全球流感疫苗供應廠集中在歐洲,且產能原先就不足。如果台灣沒有掌握生產疫苗...

環境知多少(一):都市為了妳–公共空間設計預防犯罪

作者: 林宜穎 | 發布日期: 20140911 | 服務機構: 國立東華大學社會學系 | 摘要: 犯罪地理學分析一直侷限在區位分析,無法細微觀察犯罪行為與其他空間特性的關係。直到1970年,犯罪學界逐漸關注空間、環境與犯罪行為發生的相互關係,開始探討「經由環境設計預防犯罪」的理論。由於都市環境變遷...

「藥」命:毒品犯罪,What’s wrong?

作者: 陳素梅 | 發布日期: 20140829 | 服務機構: 國立東華大學社會系 | 摘要: 近年來常有為買毒品偷竊搶奪財物的新聞,甚至有高中生為取得毒品,男學生當起藥頭,女學生從事賣淫的事件發生,毒品轟趴更是時有所聞。根據警政署公布的統計資料顯現,2005-2013警察查獲毒品嫌疑犯人數,其...

探勘暗黑脈動,犯罪步步設「防」

作者: 盧亭榕 | 發布日期: 20140701 | 服務機構: 國立東華大學社會學系 | 摘要: 資訊管理技術中的資料庫探勘,除了做為商務應用外,還可結合犯罪資料庫,進行有效的分析,並將其獲得的資訊,提供給執法者與決策者進行犯罪預測與防治,降低民眾受害的機會

在開槍時「打卡」:穿戴式科技追蹤槍擊犯

作者: 劉珈均 | 發布日期: 20150127 | 服務機構: 泛科學 | 摘要: 科幻電影中常見主角穿戴輕薄短小、造型簡潔前衛的配飾,幾下帥氣操作與嗶嗶聲,就能紀錄、傳輸資料訊息。電影中的奇幻情節往往反映人類願望之所在,穿戴式科技讓這樣的渴望漸漸實現,讓數位與現實世界的互動更加豐富...

誰來點燈?談更生保護與再犯研究(一):創造更新的生命

作者: 盧亭榕 | 發布日期: 20140828 | 服務機構: 國立東華大學社會學系 | 摘要: 法務部所屬的犯罪矯正機關有著使收容人改過向善、適應社會生活的使命。因此政府建構出一系列完善的輔導機制,不僅對收容人進行精神教誨,亦培養技職能力,希望藉由這些教化的方式,讓收容人未來能夠適應社會,此外,...

修復式對話,開創新人生

作者: 林宜穎 | 發布日期: 20140901 | 服務機構: 國立東華大學社會學系 | 摘要: 修復式司法的意義在於期望透過加害人與被害人的對話,讓雙方能減緩彼此緊張的關係,並修復犯罪行為對被害人所造成的創傷,同時讓加害人學習面對過錯,幫助其未來能順利回歸社會、降低再犯的發生

生物多樣性的維護:正德 利用 厚生–人類永續與生物多樣性

作者: 方國運 | 發布日期: 20140904 | 服務機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 摘要: 生物多樣性就是地球上繽紛生命的代名詞,包含了不同種類的動物、植物和其他生物,以及它們賴以生存的多樣生態系及變化多端的遺傳多樣性。

森林產業與保育:尋訪里山生態系

作者: 董景生 | 發布日期: 20170104 | 服務機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植物園組 | 摘要: 里山並不是某一特定的地名,而是泛指環繞在村落周圍的郊山。更精確地說,里山是位在高山和平原間,包含社區、森林、農業的混合地景。

濕地、農業與生物多樣性:濕地政策發展

作者: 方偉達 | 發布日期: 20140506 | 服務機構: 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 摘要: 自然濕地是未受破壞的原始濕地,提供了生態系統的生態服務功能,也提供人類文化、休閒及生態美學的功能。人工濕地雖經過人為營造,但仍具有除汙、防洪,或保護生態的功能。

鹽田復育:台江鹽田復育的工程思考

作者: 王雲哲 | 發布日期: 20160105 | 服務機構: 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 摘要: 適當的工程可帶給人們更安全、便利與舒適的生活,也有助於生態系統的平衡,工程的最終目的是建立人類與自然界永恆的、動態的協和。

自體維護的阿姆斯特丹森林公園

作者: 葉孋嬋 | 發布日期: 20160506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我們時常在公園裡看到工人在修剪樹枝、打掃落葉,為了維護公園的乾淨整齊花了許多成本。但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森林公園反其道而行,不清除植栽產生的枯枝落葉,而任其腐化成為植物的養分。同時利用地形讓雨水形成自然的...

臺灣全面施行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接種

作者: 紀威佑 | 發布日期: 20180702 | 服務機構: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 | 摘要: 根據WHO的統計數據,B型肝炎在東亞的盛行率約為6.2%,其次為非洲地區的6.1%,相較於歐洲地區1.6%和美洲地區0.7%,是屬偏高。病毒性肝炎與肝癌一直是台灣極盛行的疾病,儼然成為「國病」。正所謂...

疫苗,守護群體健康的法寶

作者: 許修誌 | 發布日期: 20131210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 | 摘要: 群體施打疫苗,可預防傳染病大流行。看到滿街戴口罩的人,甚至行政人員在工作地點也在辦公室門口拿著溫度計測量來客體溫,這是人們面對未知和不確定疫情時的反應措施。除了勤洗手、戴口罩,第一線研究人員也盡力研發...

動物疫苗新技術的應用

作者: 林俊宏 | 發布日期: 20191021 | 服務機構: 農業科技研究院副院長 | 摘要: 過去十多年來,伊波拉病毒、SARS或禽流感等這些傳染病之所以令人聞之色變,是因為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然而對付疾病除了治療,還有預防一途,這時如何開發一個有效的疫苗就十分重要。林俊宏介紹目前疫苗學的最新...

何美鄉催生台灣疫苗工廠

作者: 張志玲 | 發布日期: 20121112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文字整理) | 摘要: 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爆發時,政府曾向民間收購口罩因應疫情,何美鄉發現台灣沒有自主掌握特定醫療資源的能力——例如疫苗。全球流感疫苗供應廠集中在歐洲,且產能原先就不足。如果台灣沒有掌握生產疫苗...

環境知多少(一):都市為了妳–公共空間設計預防犯罪

作者: 林宜穎 | 發布日期: 20140911 | 服務機構: 國立東華大學社會學系 | 摘要: 犯罪地理學分析一直侷限在區位分析,無法細微觀察犯罪行為與其他空間特性的關係。直到1970年,犯罪學界逐漸關注空間、環境與犯罪行為發生的相互關係,開始探討「經由環境設計預防犯罪」的理論。由於都市環境變遷...

「藥」命:毒品犯罪,What’s wrong?

作者: 陳素梅 | 發布日期: 20140829 | 服務機構: 國立東華大學社會系 | 摘要: 近年來常有為買毒品偷竊搶奪財物的新聞,甚至有高中生為取得毒品,男學生當起藥頭,女學生從事賣淫的事件發生,毒品轟趴更是時有所聞。根據警政署公布的統計資料顯現,2005-2013警察查獲毒品嫌疑犯人數,其...

探勘暗黑脈動,犯罪步步設「防」

作者: 盧亭榕 | 發布日期: 20140701 | 服務機構: 國立東華大學社會學系 | 摘要: 資訊管理技術中的資料庫探勘,除了做為商務應用外,還可結合犯罪資料庫,進行有效的分析,並將其獲得的資訊,提供給執法者與決策者進行犯罪預測與防治,降低民眾受害的機會

在開槍時「打卡」:穿戴式科技追蹤槍擊犯

作者: 劉珈均 | 發布日期: 20150127 | 服務機構: 泛科學 | 摘要: 科幻電影中常見主角穿戴輕薄短小、造型簡潔前衛的配飾,幾下帥氣操作與嗶嗶聲,就能紀錄、傳輸資料訊息。電影中的奇幻情節往往反映人類願望之所在,穿戴式科技讓這樣的渴望漸漸實現,讓數位與現實世界的互動更加豐富...

誰來點燈?談更生保護與再犯研究(一):創造更新的生命

作者: 盧亭榕 | 發布日期: 20140828 | 服務機構: 國立東華大學社會學系 | 摘要: 法務部所屬的犯罪矯正機關有著使收容人改過向善、適應社會生活的使命。因此政府建構出一系列完善的輔導機制,不僅對收容人進行精神教誨,亦培養技職能力,希望藉由這些教化的方式,讓收容人未來能夠適應社會,此外,...

修復式對話,開創新人生

作者: 林宜穎 | 發布日期: 20140901 | 服務機構: 國立東華大學社會學系 | 摘要: 修復式司法的意義在於期望透過加害人與被害人的對話,讓雙方能減緩彼此緊張的關係,並修復犯罪行為對被害人所造成的創傷,同時讓加害人學習面對過錯,幫助其未來能順利回歸社會、降低再犯的發生

生物多樣性的維護:正德 利用 厚生–人類永續與生物多樣性

作者: 方國運 | 發布日期: 20140904 | 服務機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 摘要: 生物多樣性就是地球上繽紛生命的代名詞,包含了不同種類的動物、植物和其他生物,以及它們賴以生存的多樣生態系及變化多端的遺傳多樣性。

森林產業與保育:尋訪里山生態系

作者: 董景生 | 發布日期: 20170104 | 服務機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植物園組 | 摘要: 里山並不是某一特定的地名,而是泛指環繞在村落周圍的郊山。更精確地說,里山是位在高山和平原間,包含社區、森林、農業的混合地景。

濕地、農業與生物多樣性:濕地政策發展

作者: 方偉達 | 發布日期: 20140506 | 服務機構: 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 摘要: 自然濕地是未受破壞的原始濕地,提供了生態系統的生態服務功能,也提供人類文化、休閒及生態美學的功能。人工濕地雖經過人為營造,但仍具有除汙、防洪,或保護生態的功能。

鹽田復育:台江鹽田復育的工程思考

作者: 王雲哲 | 發布日期: 20160105 | 服務機構: 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 摘要: 適當的工程可帶給人們更安全、便利與舒適的生活,也有助於生態系統的平衡,工程的最終目的是建立人類與自然界永恆的、動態的協和。

自體維護的阿姆斯特丹森林公園

作者: 葉孋嬋 | 發布日期: 20160506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我們時常在公園裡看到工人在修剪樹枝、打掃落葉,為了維護公園的乾淨整齊花了許多成本。但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森林公園反其道而行,不清除植栽產生的枯枝落葉,而任其腐化成為植物的養分。同時利用地形讓雨水形成自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