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直有限公司
- 登記工廠名錄 @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

工廠名稱平直有限公司的主要產品是291金屬加工用機械設備、293通用機械設備, 統一編號是12774155, 工廠登記狀態是生產中, 工廠地址是高雄市岡山區灣裡里岡山北路193巷49號.

#平直有限公司的地圖

工廠名稱平直有限公司
工廠登記編號99685139
工廠設立許可案號(空)
工廠地址高雄市岡山區灣裡里岡山北路193巷49號
工廠市鎮鄉村里高雄市岡山區灣裡里
工廠負責人姓名陳炎山
統一編號12774155
工廠組織型態有限公司
工廠設立核准日期(空)
工廠登記核准日期0920421
工廠登記狀態生產中
產業類別29機械設備製造業
主要產品291金屬加工用機械設備、293通用機械設備
同步更新日期2024-03-05

工廠名稱

平直有限公司

工廠登記編號

99685139

工廠設立許可案號

(空)

工廠地址

高雄市岡山區灣裡里岡山北路193巷49號

工廠市鎮鄉村里

高雄市岡山區灣裡里

工廠負責人姓名

陳炎山

統一編號

12774155

工廠組織型態

有限公司

工廠設立核准日期

(空)

工廠登記核准日期

0920421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產業類別

29機械設備製造業

主要產品

291金屬加工用機械設備、293通用機械設備

同步更新日期

2024-03-05

平直有限公司地圖 [ 導航 ]

平直有限公司的地址位於

高雄市岡山區灣裡里岡山北路193巷49號

開啟Google地圖視窗

根據識別碼 12774155 找到的相關資料

# 12774155 於 高雄市工廠登記清冊

登記編號99685139
工廠名稱平直有限公司
工廠地址高雄市岡山區灣裡里岡山北路193巷49號
負責人陳炎山
統一編號12774155
工廠現況生產中
登記核准日期920421
符合之產業類別129機械設備製造業
符合之產業類別2(空)
登記編號: 99685139
工廠名稱: 平直有限公司
工廠地址: 高雄市岡山區灣裡里岡山北路193巷49號
負責人: 陳炎山
統一編號: 12774155
工廠現況: 生產中
登記核准日期: 920421
符合之產業類別1: 29機械設備製造業
符合之產業類別2: (空)
[ 搜尋所有 12774155 ... ]

根據名稱 平直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平直 ...)

# 平直 於 文資局古蹟 - 1

案件編號20100630000001
個案名稱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級別代碼1.1.3
級別名稱縣(市)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5
name: : 關塞
歷史沿革大山堡壘砲臺位於澎湖本島西南端風櫃半島的嵵裡里。大山堡壘砲臺的位置在大字大山、中山及交椅貝的基地上。大山堡壘砲臺的古蹟本體位於青灣的大山山頭上,標高29.5m(日治時期的資料為標高30.4m)。 大山堡壘砲臺建於明治33 (1900)年4月,完成於明治35 (1902)年6月,屬於日治時期澎湖島要塞12座堡壘砲臺之一,也是澎湖創建最早的日式砲臺。最初做為砲臺的基地範圍,首見於明治34 (1901)年所繪的〈大山砲臺敷地收用圖〉包括:嵵裡澳嵵裡鄉字大山、中山及交椅貝等官有地及民有地。完成砲臺登記後的土地總稱嵵裡第600番地,至大正時期又增加第613番地第613-2番地,權屬臺灣總督府陸軍經理部。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本區屬「陸軍總司令部台灣省營建管理所高雄分所」所有,後來變更為「管理機關陸軍總司令部」,成為青灣營區的所在地。青灣營區撤離後,依行政院97(2008)年3月14日院授財產接字第0970005892號函核准撥用,並限依仙人掌公園計畫相關設施使用。 在此之際,澎湖縣政府已委託中華民國永續發展學會進行規劃,並於民國97 (2008)年7月完成《澎湖縣馬公市青灣風貌營造計畫規劃設計》報告書,將此營區定調為「仙人掌公園」。次年7月16日,澎湖縣政府將仙人掌公園納入「菊島觀光文化城活化計畫」,並依權責分工,開始由各局處分期進行相關工程,其中「配合青灣仙人掌公園計畫規畫研擬推動、工商活動招商」屬於建設局、工策會。並依規畫將仙人掌公園之開發分5期執行。 正當工程執行期間,文化局也開始重視該區內的文化資產,於民國98 (2009)年12月13日召開古蹟審議委員會進行文化資產審議。於民國99 (2010)年6月30日以公告文號為〈府授文資字第1003700009號〉公告,「馬公大山堡壘砲臺」,屬於關塞類的縣定古蹟。土地使用分區為「非都市計畫區」,編地使用類別為「風景特定事業區」。所附地籍圖資料登載600-22地號地目為「雜」;613-27、613-28地號地目為「墓」。其位址約在東經119.55821693°;北緯23.52602654°。 根據民國98 (2009)年12月13日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審議公告的〈古蹟指定公告表〉記載,本古蹟及其所定著土地之範圍為「馬公市嵵裡段600-22、613-27、613-28地號」。該地號今已變更為「馬公市嵵裡新段1556、1594、1593地號」,但地籍面積不變。即以日治時期砲臺建築為主體,包括:「營舍、砲臺、觀測臺及各設施間的聯絡道路(路邊護土牆、水溝)等。」 明確的說,定著地上的古蹟本體計分兩部分: 1. 建於明治33 (1900)年4月,完成於明治35 (1902)年6月的大山堡壘砲臺,包括:半圓磨心式為基礎而設計之4座一字排開的砲臺1座,內含觀測所、指揮所、火藥支庫、砲側庫、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貯水所、掩蔽部、砲具庫、監守衛舍(已拆除)、廁圊(已改為現代化廁所)及入口大門等建築。 2. 建於大正9 (1920)年以15加砲之砲臺為原型,光復後由國軍接收自日軍所遺存的3門80mm高射砲(為1939年生產的仿德製克魯伯高射砲),以4座一字排開的配置所構築的砲臺1座,內含探照燈臺、廁圊、彈藥庫等。 不過,這其中並不包含大山新砲臺的兵舍、炊事場、監守衛舍、廁圊、糧食庫房、水井、儲水池及所在的定著土地馬公市嵵裡新段1562地號。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3::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4::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5::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6:: : 具其他古蹟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現況保存完整,角石築砌精緻,見證日治時期營造技術色,具稀少性、不易再現及建築史之意義,富再利用價值及潛力。
法令依據第2條第1項第1、2、3、4、5、6款
所屬主管機關澎湖縣政府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56號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94號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93號
經度119.55659
緯度23.526451
主管機關名稱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0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4/photo/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4/photo/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jpg
name: :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澎湖縣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00630000001
外觀特徵壹、大山堡壘砲臺的建築 初建的大山堡壘砲臺除了4座砲座及本體設施(胸牆、砲側庫、彈藥支庫等)之外,從國立公文書館C02030411600的檔案資料可知,應該還包括由砲工兵合同會議以〈軍事機密審議地第三號〉所建議的〈修正要領〉部分,該要領的內容如下: 一、加寬觀測所前的壘道,將彈廠移設於此; 二、適當增加右翼牆的厚度; 三、砲具庫退回將校室及掩蔽部右方,在附近適當擴大廣場,並將監守衛舍移建於此; 四、交通路基準線適當變更以減少填土工事。 換言之,觀測所前的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將校室及掩蔽部右前方的砲具庫;左前的監守衛舍、廁圊及貯水所、門柱、哨兵舍應該都是該砲臺形成初期的防禦營造物。 到明治38 (1905)年為止,大山堡壘砲臺已完成的防禦營造物計有砲座含胸牆4座、砲側庫3間、彈藥支庫1間、觀測所1棟、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1棟;掩蔽部(含將校室)1座、砲具庫1棟、監守衛舍1棟、廁圊1棟、貯水所1處、門柱1處、哨兵舍1處、彈丸本庫之將校室1棟、兵舍1棟、彈丸本庫1棟、炊事場1棟、及臨時火藥庫1棟。 日治時期將堡壘砲臺及其附屬建築物通稱為防禦營造物。防禦營造物的種類繁多,且各有其職能。通常隨著各要塞及堡壘砲臺的基地大小及使用需要而有不同,一般常見的防禦營造物約可分為三大類: 一、戰鬥空間 指直接用來做為攻擊及防禦用的作戰空間,這些空間除了滿足戰術與戰略的要求之外,還要儘量減低外在環境對它的衝擊,因此不僅要針對軍事需求的操作與補給考量週全,還不可輕忽空氣對流及排水系統的順暢。 一般常見的戰鬥空間包括:1.外壕、砲座、胸牆、運砲坡道;2.砲側庫;3.觀測所;4.指揮所;5.火藥支庫;6.彈室;7.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8.砲具庫等。 二、作息空間 指堡壘砲臺內將校及兵員的日常生活空間。一般而言,一個堡壘砲臺除了火砲精良、操作精準、補給充裕之外,將校及兵員等戰鬥人員也要有適當且充分的作息,才能在緊要時發揮戰鬥力量,因此防爆的預防措施、空間容量與大小以及對天候的掌握與控制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般常見的作息空間包括:1.兵舍;2.掩蔽部;3.監守衛舍;4.廁圊;5.炊事場;6.儲水所及水井;7.盥洗室;8.糧食倉庫;9.醫務所;10.柵門及門柱;11.哨所等。 三、通信連絡空間 要塞間的各堡壘砲臺不論平時或戰時都需要保持密切的連繫,因此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連絡網,避免孤軍奮鬥及後繼無援是要塞布局上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有線及無線通信網還未誕生的時期,人們只靠步行、馬匹及多輪車輛做為交通連繫的主要工具。通信器材出現後,設備推陳出新,空間便愈顯複雜。一般常見的通信連絡空間包括:1.連絡交通路;2.軍用道路;3.電燈所;4.發電機室等。 以上這些空間會根據防禦體系的需要做若干的增減及大小的調整,茲就大山堡壘砲臺的三種空間依序說明於下。 一、戰鬥空間 1. 外壕、砲座、胸牆、運砲坡道 本堡壘砲臺係以清日戰爭日軍擄獲清軍所遺存之英製10"阿姆斯脫朗後膛砲為主砲,以半圓磨心式為基礎而設計之4座一字排開的砲臺(形式與基隆白米甕的砲臺遺跡相近)。各砲座均採前圓後平的馬蹄形配置,長12.2m,寬10m。圓弧側在前,面對海正面;平直側在後,連接石砌的樓梯踏階,為舊日軍砲兵及砲彈運送出入的孔道。 砲座的前、左、右三面用胸牆環圍,胸牆多以混凝土構築,但從第一砲座的左後側還留有約1m長的堡嵌石殘跡看,原建的胸牆應為堡嵌石砌,後來因故損壞而改建為混凝土胸牆。從表面還留有條條模板痕跡及部分破損胸牆內部都有約5cm粒徑的黑色碎石研判,這後期修造的胸牆,應該是依照損壞的堡嵌砌石厚度而用碎石混凝土所灌注出來的。 現存的碎石混凝土胸牆中央較高(2.15m)兩側略低(1.3m),表面均已呈現間距較寬的裂紋。略高的胸牆上,做有退凹的弧拱形彈室(儲彈孔)3個,高寬均為1.3m,深46cm,彈室與彈室間距2.45m。孔外原有鐵板門罩住,以防砲彈潑雨受潮,如今均已佚失,僅存銹蝕的鐵質構件。由於儲彈孔的大小及形式仍為阿姆斯脫朗後膛砲時期的形制,研判胸牆修造的時間應在該火砲去除以前。 阿姆斯脫朗後膛砲砲架的圓筒形磨心設在圓弧胸牆的圓心上,半圓滑軌設在磨心之後,與磨心成同心圓形式。由於火砲、砲架、磨心及滑軌均已拆除,現場只留下凹陷的積泥及土中長滿的雜草。胸牆上的砲門及左右的隔堆均已長滿銀合歡、龍舌蘭及仙人掌,高度比人還高,成為視野及射界的障礙,因此也無法看出胸牆總體真正的厚度。胸牆外覆以厚土,可防砲擊,並將地表水排入山谷或外壕。 胸牆牆腳設有方形截面的石砌排水溝,可將砲座的地表水及儲彈孔的滲水導入溝中,利用向左右傾斜的溝底,將水導入砲臺左後及右後端的埋入式排水陶管(直徑約20cm),再排入砲臺下的排水明溝中。 砲座後緣有成排的緣石做為駁坎上端的收頭,兼供豎立鑄鐵欄杆之用,為防雨水滲入牆體,緣端還做有滴水線。但因大部分欄杆已被強力踹除,留下許多殘破的缺口及裂痕。 由於本砲臺採用的是固定式的平射火砲,砲座必須在制高點上,根據實測各砲臺的砲座高度雖略有不同,但駁坎大約都在2.63~2.70m之間。所以砲臺後的平直側不用車輪砲砲座常見的運砲斜坡道,而代之以石砌的樓梯踏階。為減緩踏階的斜率,踏階分別以每隔一步(30cm)做一平臺(1.15m)的形式長短交互配置,成為日式砲臺也是本堡壘砲臺最為明顯的特徵。踏階及平臺的外側也設有與緣石相同形式的鑄鐵欄杆,如今多已破壞佚失,甚至連安置欄杆的踏階塊石都已缺損。 砲座與砲座之間用寬9.8m的橫牆(相當於清代砲臺的隔堆)區隔,橫牆的作法是在兩座砲臺相鄰側的胸牆間用土堆成高高的土丘,以使兩砲之間有一定的區隔。橫牆後側留有寬1.15m的通道使兩砲臺之間仍有連通路可以保持必要的連繫。但因,通道所在的位置正巧在砲側庫入口的上方,必須越過弧拱形的圓頂,因而使通道的地面形成隆起的弧面。 又因砲側庫入口通常靠在側牆邊而不在庫房的正中央,因此通道下的堡嵌牆隆起點便不與砲側庫入口的弧拱位置一致。根據日治時期砲臺的規畫多在兩砲臺間設一個砲側庫,因此這種作法只出現在第一、二砲座及第三、四砲座間。 第二砲座與第三砲座之間,因為不須設砲側庫,所以橫牆後側的通道不但比兩側的寬(2.15m),地面也呈平直而不隆起。不過外緣的緣石仍做有欄杆,以防不慎跌落。只是大半殘斷銹蝕或遭拔除。 2. 砲側庫 位於第一、二砲座及第三、四砲座之間的砲側庫,是用來儲存砲彈及藥包的場所,其構造形式和一般日式砲臺相同,採用對錯的雙入口,以防不慎發生爆炸意外時,傷及兵員。由於砲座較高,所以砲側庫設在兩砲座之間橫牆的下方。砲側庫室內天花及底端截面均呈圓拱形,寬2.97m,深約10.23m及10.27m。壁厚依一般作法約在1m左右,但因全部包被於洞窟之中,實際尺寸無法量測,但從堡嵌牆下左右的陶管相距約5.96~5.88m,扣除室內淨寬,可以推斷牆身概略的厚度約為1.5m。由於室內必須維持乾燥,地板四周均設有弧形截面的小排水明溝,並在入口處潛入地下,以直徑約10cm的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入外排水明溝,只是在地坪重作後已將排水溝及陶管堵塞。 國軍進駐後在對錯入口的擋牆上加開矩形窗洞,並安鐵柵欄,如今連鐵柵欄都已嚴重銹蝕。 3. 觀測所 觀測所是用來觀察敵情動靜並測量攻擊目標的設施,通常設在砲臺左右兩側或附近適當的地點,不論設在那裡,至少都要能觀測到砲臺前方所有的射界,必要時得設置兩處。觀測所通常儘量靠近砲座,離最近砲床中心約在20m以內,其最遠距離依據「武式測遠器」設置要領及性能而定。 觀測所以厚約2cm之鋼製圓蓋掩蓋,並以數支鋼製支柱支撐,做成固定圓塔,周圍開設推拉窗戶,開口應能容易觀測砲臺全部的射界範圍。爲避免妨礙測遠器的操作,支柱厚度通常為1cm,且為長方形斷面之角柱,但柱下方的混凝土牆厚度通常為2m至3m。窗臺除安成排的銅質滑輪外,滑溝還設有小排水溝及排水孔,以便將雨水導入牆腳的排水明溝,再用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出室外。 鋼製圓蓋掩蓋的屋面下,做有由扇形板依原新作放射性拼接而成的木板天花。每兩塊木板的拼接處,都留有一長一短的直條形通風孔,以利室內散熱通風。每片木板上可見裡、中、外三道釘頭,成同心圓整齊排列。最外一道是木板最寬的部分,每片有釘頭三處;靠內稍窄部分,每片各有兩個釘頭;到了最裡層每片只用一個釘頭。從釘頭的存在推測,天花板與鋼製圓蓋間應三圈桷料存在。桷料裡端與圓心間留有一定的孔隙,中央再用12個釘頭將圓板固定封實,做為圓頂的收頭及安鎢絲燈泡及燈座的面板。由於中央面板已有一半佚失,從缺損部分可以約略看到內部的構造與材質。天花板用白色油漆粉刷二度,但在一些破損處還可發現藍色斑點,說明一度曾有色系的改變。 觀測所中央設混凝土圓型桌臺,以便安觀測用的「應式測遠機」。從表面粉刷完整看,應為駐軍重新粉刷過。觀測所內牆面設有凹龕,以供存放測遠機相關機材。入口大門為雙扇弧形鋼門,惟今已佚失。由於全用鋼板構成,受海風影響銹蝕容易,因此昔日的駐軍便用水泥將整個鋼製圓蓋由頂至牆全部封住,因此外觀上不容易看出鐵堡的意象。所幸,這一類的觀測所在澎湖島要塞從完整到破壞的案例(如拱北砲臺、西嶼西堡壘、西嶼東堡壘、西嶼東臺等)還留存不少。 由於未受到適當的養護,在海風及雨水長期的侵蝕下,大部分的鋼材多已嚴重銹蝕,表層剝落嚴重,滑動鐵板窗已無法正常開啟,滑軌銹蝕嚴重至僅存銹塊,只有銅質滑輪表層生銅綠。銹蝕的鋼板氧化後體積增加,使增作的混凝土表層龜裂,碎塊剝落,以致有影響安全之虞。 由於觀測所所在的位置稍高,因此有砌造整齊的玄武岩樓梯踏階可連通上下。踏階的作用除了提供上下之外,還有將高處的地表水導入邊溝進入主排水系的功能。由於長年廢棄未加保養使用,觀測所四周都已長滿銀合歡,應有的視界已被完全遮蔽。 4. 指揮所 位於觀測所左下方的指揮所,為一穹窿頂構成的密閉空間,右上方有30cm 直徑的傳聲陶管與觀測所連通,以便將觀測所得的資料口傳至指揮所後加以演算,並將數據傳給砲座上的砲手。為保持內部空間的乾燥,除入口設有進排風口外,地面也都有小排水溝,以便將水導至戶外的排水明溝。然而大門佚失使潮氣滲入,內牆長滿青苔,有微生物滋長跡象。 5. 火藥支庫 位於指揮所右下方的火藥支庫,位居大山堡壘砲臺的最左側,其位置與火攻作業的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息息相關。由穹窿頂構成密閉空間的室內,是用來儲存及供給整個砲臺的火藥及藥包的場所,為防不慎發生爆炸意外時,傷及兵員,也採用對錯的雙入口。室內天花及底端截面均呈圓拱形,寬2.97m,深約11.27m,比砲側庫略深1m。壁厚依一般作法約在1m左右,但因全部包被於洞窟之中,實際尺寸無法量測,但從堡嵌牆下左右的陶管相距約5.88m,扣除室內淨寬後,可以推斷牆身概略的厚度約為1.5m左右。由於室內必須維持乾燥,地板四周也設有弧形截面的小排水明溝,並在入口處潛入地下,以直徑約10cm的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入外排水明溝。國軍進駐後在對錯入口的擋牆上加開矩形窗洞,並安鐵柵欄,如今已嚴重銹蝕。 6. 彈室 彈室通常設在堡嵌牆內,由於是用來放置可以射擊的砲彈,因此高度都以砲彈的尺度為基準。外形成弧拱形,深度與砲彈直徑有關。在第一砲座左側與第四砲座右側踏階下平直的堡嵌牆上,各設有彈室兩個及插旗桿用的石旗桿座及旗桿鐵箍。而第二砲座與第三砲座之間,有橫面較寬的堡嵌牆,牆上則設有櫛比鱗次的拱形彈室共9個,不僅造型壯觀,也是澎湖島要塞其他堡壘砲臺所罕見。 彈室前都設有排水明溝,以便與砲座堡嵌下的排水溝相連,加上樓梯踏階端頭及外側也都設有排水明溝,形成整個砲座下通往貯水所的主要排水系。不過,為了減少跨越排水溝造成人車上下的不便,樓梯踏階端頭部分及彈室前端的溝面,都有數塊拼成的玄武岩石板覆蓋。 7. 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 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是火工作業的主要空間,由於危險性較大,一般都設在有斜坡橫牆邊,本堡壘砲臺則設於三面都有堡嵌牆環圍的空間內。火工作業包括彈頭、藥筒、藥包、信管及裝填藥作業等,作業空間必須寬大、通風良好,且具完整的防潮及排水性能。 依現場丈量,本作業空間總長15.11m、寬6.06m。屋頂用和瓦屋面兩坡水的「切妻造」,室內用鐵小屋組(人字屋架)共9架構成。鐵小屋組以L形截面的角鐵材料為主,除外框由合掌(上弦)及小屋樑(下弦)構成的三角形外,中央不用真束而加一組W形方杖構件組成。L形截面的母屋(桁檁)彼此間用鐵質加勁板接合,全部採用圓頭鉚釘固定。鐵小屋組之上,採用日治時期典型的金摺(metal laths)天花,其作法是以4.5cm~6cm厚的混凝土內加金摺或鋼鈑網目(兩端有V形接手的網目鐵鈑)做成類似今天的鋼筋混凝土板式結構的薄板,其上再用土茸瓦棧掛文化瓦,形成既有桷料的承載力又有抗張力的結構。混凝土砌造的外牆,四隅角都有長短交砌的隅角石。隅角石外露的兩面,四周凹鑿中央突起,使凹部形成類似寬勾縫,以增加視覺的厚實感。 牆上留1.78m寬的大門一扇,四周開窗10樘,使室內保持明亮,通風良好。窗扇採內框式,將大於窗洞寬一倍的窗框固定在牆後,框內用單扇橫拉窗,當窗扇開啟並開至牆後時,窗洞便可以全寬開啟。與一般嵌於牆內的雙扇推拉門只能開啟半寬有很大的差別,這也是日式砲臺內建築物最大的特色。只是目前所有的門窗扇都已佚失。從內壁觀察,大部分的拱型窗洞下都有修補痕跡,有些連弧拱都被補平,說明原有多扇門被封填檻牆後改做窗用,因此這幾扇窗就沒有內框式的特質。 8. 砲具庫 砲具庫為儲藏火砲之附屬品、預備交換品及砲臺用工具的地方,通常設在各堡壘砲臺內適當的位置,以木造或磚石造為主,四周設有排水明溝,建築物寬度約5.4m,其長度依砲種而異,面積自然也有差異: 重砲 每門火砲12m2 輕砲 加農砲18m2、速射砲為9 m2、臼砲12 m2 現存的砲具庫原規劃於觀測所附近,後經修正改設於掩蔽部之前,並與監守衛舍相對。砲具庫總長15.17m,總寬6.15m,合計面積約93.3m2,較規範值48m2或72m2大,這可能與阿姆斯脫朗後膛砲構件複雜且非日本國產,必須有較多的火工作業有關。 坐西北朝東南的砲具庫,位於大山駁坎下方,距背牆2.04m,右與掩蔽部相隔4.62m,左與稍高的道路相隔2.0m。屋頂採用「切妻造」,目前屋頂已佚失,牆面用硓𥑮石砌,裡外水泥粉刷。四隅角用玄武岩整砌的角隅石做為角柱,外牆損毀嚴重,山牆大部分倒塌。門窗都用弧拱形,框、扇皆已不存。從起拱高163cm、拱券頂高183cm的東南向大門觀察,當時的日本兵平均高度約在160cm。從散落一地的石塊與水泥塊研判,室內地坪已經破壞。 二、作息空間 1. 兵舍 兵舍之配置及設備要領,依〈要塞補助建設物之規定〉辦理。一般以磚牆或板牆搭建,屋高約地上9尺(2.7m)、寬18尺(5.4m),常依住宿人數而定。屋頂通常用瓦屋面兩坡水的「切妻造」。 根據〈澎湖島要塞補助建設物履歷〉的記載,大山堡壘砲臺的兵舍、將校室及炊事場建於明治36 (1903)年2月10日,同年12月9日完成,其中將校室1棟計7.5坪、兵舍1棟81坪、炊事場1棟36坪。這些建築究竟在甚麼位置,由於自日治時期以來諸多變易,已難找尋。不過,在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中可以發現在,有兩處較為可能存在的地區。其一是營區入口主要道路西側,但多已改建,原貌難辨,且離砲臺較遠,可能性不高。其二是位於掩蔽部東南側的4棟建築,即營區入口主要道路的端點上,可能性較高,可惜已被拆除,原基地改建為金琥仙人掌花房,連遺跡都已不存。 2. 炊事場 炊事場通稱廚房,通常設在堡壘砲臺附近的適當位置,有時受到地形和位置的限制,也可能設在堡壘砲臺內,面積約50m2。本堡壘砲臺則有1棟36坪。可惜今已不存。 3. 掩蔽部 掩蔽部分為將校室與兵士室,計由3間構成,室內淨寬均為5m,左側兩間兵士室進深8m,右側單間將校室進深5m,室內天花均做弧拱形,起拱高度為1.7m,至拱頂最高點為2.93m。兩間兵士室間有寬1.2m的拱形門洞相通;兵士室與將校室間也有1.4m寬的門洞相連,各空間末端的天花上都有30cm直徑的排氣管通至屋頂。 正面入口牆厚約50cm,中開一門二窗,原係鐵板門構成,如今已被改為雙開木門及木窗。其中的木門應為外開,如今已改為內開,並在入口地面加做12cm×15cm的水泥砂漿門檻。 中門上方有30cm直徑的排氣孔,下方左右側設有寬12cm、高52cm、深71cm截面成ㄩ形的狹長形進氣口,以便和排氣孔、排氣管達成自然通風的效果。如今ㄩ形的狹長形進氣口以及排氣孔都已用防蟲網包被,排氣孔中還添加了機械排風設備。 室內外混凝土面原已破損開裂嚴重,如今已用水泥砂漿補平重新粉刷色漆。國軍原有的噴漆標語已被覆蓋,僅存非常模糊的輪廓。室內已加設電器管線及燈具,均採用釘在牆上的明管。 掩蔽部上層的屋頂結構及覆土已被龍舌蘭及仙人掌覆蓋,掩蔽部正面上方有砌石擋土牆,其內部結構則無法得知。不過從日治時期的日本築城史記載及本所在新北市瑞芳區四腳亭砲臺的修復經驗得知,掩蔽部的構造應為連續的混凝土拱券結構(當時還沒有發展出鋼筋混凝土),每一間的拱腳立於厚約1.0m的垂直牆體上(日文稱為腳壁,見《日本築城史》頁72),腳壁用硓𥑮石或磚砌造。 拱頂為多拱連接的拱形屋頂,厚約1.1m。屋面用柏油二度做為防水層,然後在谷溝處鋪20cm直徑的半圓形陶管,陶管上鋪30cm厚的礫石層,其上全面鋪細沙做為透水層,最上面再覆防敵彈爆炸的覆土層及植栽。半圓形陶管前端通至掩蔽部上方的擋牆,利用突出的接水石及7.5cm直徑的落水管,將水導入入口前端的排水明溝(寬25cm、深25cm)中。然而,這種構造方法,通常不為國軍所知,以致接水石及落水管佚失也不再補充,或索性用混凝土將整個導水系統包被,導致轉角接合處滲水。 4. 監守衛舍 監守衛舍是執行衛戍勤務的哨兵日常棲息的場所,通常位於堡壘砲臺的入口大門附近,平面多呈長方形、L形或凹字形,磚石構造、木屋架及瓦屋頂,犬走外設排水明溝。 監守衛舍的室內空間,由玄關、廁所、居間、廚房、浴室等構成。入口位於左前方,內有玄關及大、小便所各一,並有小拱門可通室外。玄關右側為居間,是供哨兵居住的空間,採用高架木地板,上鋪榻榻米。木地板下方四周的外牆,開有透氣口,利用空氣的對流來維持木地板的乾燥。 居間右後方設浴室、廚房、煙囪,水槽及大竈,廚房後有門通室外。換言之,監守衛舍是一個生活上能獨立運作的居室空間。可惜這些都已被拆除,並在其上依原有空間大小改做成8.5×14.55m、三面石砌牆(高120cm)的休憩平臺。 5. 廁圊 廁圊是日治時期堡壘砲臺廁所的通稱,主要是用來提供兵員如廁之用,一般 都設在入口大門附近供哨兵使用或兵舍旁供將校及兵員使用。堡壘砲臺通常以25名兵員設大便所1個,小便所則以每100人長1m的比例建造,將校用廁圊有時另外設置。 現存的廁圊坐東北朝西南,面向砲臺入口通路及掩蔽部,總寬3.48m、總深6.85m,39cm厚的外牆以硓𥑮石砌造,表面水泥粉刷。屋頂通常用弧拱形拱券或兩坡水木造瓦屋面的「切妻造」,但因屋頂已全毀,山牆部分破壞,以致究竟是弧拱形拱券或切妻造已難判定。 從入口大門在正面的位置偏右,可知左側應為大便所,右側應為尿槽。日式砲臺的廁圊,大便所都用木隔間及木門,外牆上設通風小窗,下設掏糞口。尿槽緊挨牆邊,為整條馬蹄形凹槽的溝槽,一側有站立用的立臺,槽向後側或中央傾斜,壁端留一圓孔通至室外,以便將尿液導入位於犬走上的集尿坑。外牆上也設通風小窗,數量與大便所同。 本堡壘砲臺所做的大便所從側面的通風小窗及掏糞口(28cm×28cm)觀察應為6個。通風小窗及掏糞口上方都有突出的塊石雨庇;尿槽的通風小窗也是6個,雨庇作法與大便所相同。為加強結構在廁圊的四隅角都有砌作整齊但錯砌的玄武岩隅角石。 現有的廁圊已被全面改造為現代化廁所,並以磚牆將室內分為前後兩大間。前為男廁,設馬桶便所兩間、小便斗兩個;後為女廁,設馬桶便所3間。前後入口都設有雙向開合門。為保持通風避免增加牆體荷重,在廁圊四周用8根立柱的獨立木屋架做成兩坡水屋面。 6. 貯水所及水井 由於每名守兵每日給水需求量約為20公升,其中包括飲食用水至少3公升,因此堡壘砲臺內的貯水所需儲存供所有駐守兵員30日用的水量。在無淡水水源的山地,貯水所通常以收集雨水為給水的主要來源。雨量依各地氣候的年降雨量不同,其計算的依據各異。但因雨量中有一半滲入地表或因暴雨溢流而減量,故只能以年降雨量的二分之一計算,同時要以一年中雨量最少季節的數據做為貯水量計算的基準。 貯水所除貯水池外設有沉澱池、過濾池以及能取得守兵所需水量之汲水井。為免遭受敵軍轟炸破壞,一個堡壘砲臺通常設有至少兩口的汲水井。與貯水所連通的雨水排水溝,溝緣係用堡嵌石砌,寬約28cm~30cm,底用碎石混凝土做成微弧截面,其上覆蓋15cm以上直徑的半圓陶管(本工程採用約21cm直徑),做為淨水流通的管道,並流入貯水所的貯水池中,再經過沉澱池與過濾池的澄清與過濾後,流入大型的貯水箱中存供日常使用之需。 大山堡壘砲臺的貯水所淨寬6.7m,進深3.2m,後、左、右三面用深47cm的堡嵌石砌造成垂直的牆面,以與較高的土丘分隔。精確的說,貯水所是由土丘挖出來與道路面平齊的凹地。矩形平面的貯水所計由兩大部分構成:有水井口的地下貯水箱及凸出地面的正方形貯水池。 建於地下的貯水箱呈長形平面,兩端及箱頂呈弧形,長邊與道路呈直角。貯水箱平直部分長5.01m,加上兩凹弧的最長長度為5.92m;淨寬2.97m,井口含淤泥的總深度至少在3.93m以上,箱內淨高至淤泥面上總深度為3.29m。井口位置在貯水箱弧頂上,井口呈管形,外徑90cm,內徑60cm,管頂測到淨水池頂的高度用雷射測距儀測得管深2.02m,距路邊的排水溝內緣約1.8m。 貯水池平面呈正方形,長、寬均為2.6m,突出地面約9cm~16cm。平面中央分隔兩個寬1m的長形平面,面外的空間為長2.3m、寬1m、深1.55m的貯水池,用來儲存由排水溝引進的水。面內的空間用30cm厚、60cm高的牆將池子再分為相等的兩口水池,分別為過濾池及沉澱池,長寬各1m、深1.17m,用來將貯水池中的水經過過濾及澄清後流入貯水箱中,各水池均有陶管連通。 自來水引進後,由於水質淨化,已無過濾及澄清之必要,遂將這3口池子改為蓄水池使用。並由道路下接PVC水管至池的左方,用水泥糊成不規則形的柱狀物,並加裝水龍頭,以便讓水流入池中。為防水溝水流入池中及各池水之流通,還用水泥將各個陶管封閉。 不論水井或貯水池,原來都有頂蓋蓋住,以防雨水滲入或避免兵員跌入。有了自來水以後,貯水箱的功能消失而不再使用,井口也不再封閉,逐漸成為雨水、地表水、汙泥、垃圾及雜物堆積的場所,也成為丟棄彈藥或廢車架等地投棄場,直到仙人掌滋生後,才無人為雜物的丟棄,但卻無法避免雨水及汙泥的淤積。 三、連絡空間 1. 連絡交通路 是堡壘砲臺與堡壘砲臺之間主要的連絡軍道,依所在的位置而有距離長短之別,除非有特殊用途,一般都以3m寬為度,且應便於兵器彈藥之移動、補給及交換,同時也做為部隊出入的孔道。 如為坡地則以不超過1/6的緩坡為原則。路面用碎石級配或土路,道路兩側都有設有邊溝。邊溝的形式澎湖島要塞多用玄武岩方錐形堡嵌石砌,溝寬約在28cm左右;基隆要塞則多用砂岩長條形塊石,溝寬約在22cm左右。溝深依道路坡度及陰井調整。溝底多用碎石混凝土做成微弧形截面。 大山堡壘砲臺基地內原有連絡軍道多條,儘管事過境遷,在各時期不同的使用下已有不少改變,但在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中仍可約略看出,應與紅色箭頭所示相去不遠。後因做為國軍青灣營區使用,道路已做了使用上的改變。 營區廢棄後至指定為縣定古蹟之前,又被規劃為仙人掌公園,且前後歷經四期工程的興築,大部分連絡軍道都已重新規劃整建成為園區道路。經現場勘查發現,目前尚餘未開發的軍道一條,位於基地東側,是該砲臺連通明治36 (1903)年2月10日起工、同年12月9日竣工的彈藥本庫的連絡道路,也是通往雞舞塢堡壘的舊路。後來彈藥本庫雖然改建為海軍陸戰隊訓練基地使用,但因駐紮軍種不同,這條路可能是因為使用率不高而被保存下來。目前路邊的日式排水溝雖然部分被積土淹沒,但其寬度及斜率,尚無太大的改變。 2. 軍用道路 軍用道路依照日本要塞輔助建設物之規定分等級。一等道路包括:由要塞司令部通往司令部管轄之倉庫、兵營、彈丸、火藥、糧食本庫、大修理所、堡壘團、停車場、國道等之道路;由司令部所轄之倉庫通往彈丸、火藥本庫、火藥支庫、堡壘團之道路,以及搬運砲戰砲前往堡壘團中樞之道路。二等道路包括:連絡相鄰堡壘砲臺的連絡交通路;由火藥、糧食支庫通往堡壘砲臺、由糧食本庫通往糧食支庫、或由大修理所通往小修理所之道路。三等道路:前述以外通往必要各點之道路。軍用道路通常因應地形於一側或兩側設排水明溝,必要時設橫斷排水溝,路面凸形約1/30,因應地質以適當物料牢固建造。 明治34 (1901)年9月26日築城部澎湖島支部完成大山砲臺與雞母塢山砲臺間的交通路,成為兩堡壘砲臺之間的主要連絡通路。儘管今天仍存有兩張當時的〈交通路敷地之圖〉,但因地形地貌及交通狀況經過百餘年的變革,其詳細位置、內容及形式已無法得知,即便是有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但因仙人掌公園的道路都已重新規劃,原有的道路已難分辨。
室內特徵貳、大山新砲臺的建築 和大山堡壘砲臺一樣,利用日治時期部分未興建完成的防禦營造物,而於民國41 (1952)年以澎湖防衛部馬公要塞第三期工事編號96改建的大山新砲臺,也由戰鬥空間、作息空間及連絡空間等三部分構成,但內容已有很大的不同。 一、戰鬥空間 1. 砲座、胸牆、橫向通道 本砲臺係國軍以大正時期原規劃為十五加砲之砲臺為原型,配備接收自日軍所遺存的3門80mm的高射砲(為1939年生產的仿德製克虜伯高射砲),以4座一字排開的配置所構築的砲臺。各砲座也採用前圓後平的馬蹄形配置,圓弧側在前,面對海正面;平直側在後,連接橫向通道。各砲座大小約略相同,長6.55m,寬7.1m。橫向通道在砲座後,寬2.75m,用來串聯4個砲座,以使彼此間可以互通訊息,相互支援。 砲座用水泥鋪築,前端設方形砲床,其中3座已被挖除,只留下填平的覆土及滋生的仙人掌及雜草。由左起算的第四砲座,仍殘留有2.5m見方的方座形鋼板座,其上隱約可見一圈凸邊及20顆螺栓固定的痕跡,是瞭解本砲臺構造最好的資料。根據日治時期的火砲資料研判,應為架高射砲用的圓錐臺砲架的底座,只是圓錐臺砲架以上的部分及配備都已不存。目前在第二砲座的覆土流失,可約略看出凹50cm深且較方形砲床大的圓形座槽,應是挖掘基座時留下的坑洞,但也有可能是後來改變裝備後遺留的殘跡。 砲座的前、左、右三面有胸牆環圍,胸牆高約1.15m,多以堡嵌石3~4層砌築,作工已不如大山堡壘砲臺細膩。砲座左側的胸牆上有彈室1個,寬100cm、高51cm、退凹28cm,內側刻槽3道,各寬6cm、深4cm,用途待考。砲座與砲座間的橫牆(隔堆)寬13.2m,背面已用水泥牆砌造。胸牆下有30cm寬的排水明溝向後連通至橫向通道的路邊排水明溝,這些水溝都用水泥砌造。橫向通道邊有高2m的背牆及凹龕做為儲藏室。 背牆後還有兩道由水泥邊牆所砌築的進出路,做為與連絡交通路相通的運補孔道,也是砲臺的主要出入口。只是長年人跡罕至,銀合歡、仙人掌及龍舌蘭等植物滋長茂盛,幾達全部被淹沒、無法進出及清楚的辨識構造物的程度。所幸經本團隊僱工清理後,已能約略看出砲臺的基本樣貌。 2. 砲側庫 新造的砲臺已無日治時期日式砲臺所常見的拱砌砲側庫存在,改在橫向通道的背牆上,用方形的退凹空間或凹龕做為儲藏室。 3. 探照燈臺 位於大山堡壘砲臺的最高點,空照圖標高為32.7m的山頂平臺。在大山砲臺初建或新砲臺續建時期,並沒有探照燈臺建造的相關資料存在。但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我軍政部第四要塞調查組,由海軍臺澎要港司令部葉心傳主任、林鴻奎組長、陳中堅營長及日方潑剌部隊長鵜飼源吉大佐,共同調查澎湖島要塞,並於民國35 (1946)年2月提出要塞調查一覽表,其中大山砲臺部分僅存陸軍彈藥庫(即今存之掩蔽部)及舊砲臺。至於工事位置種類數量一覽表中仍稱「圓頂」的工事,留有高射砲位2位、觀測所1處、指揮所1處、探照燈臺1處。就此觀之,現存的探照燈臺應為後期的產物;如從建築結構看,其以亂石砌為主的石砌方式已與明治時期砲臺的作法有很大的差別,但與以下將敘述的大山新砲臺作息空間很接近。因此判斷應為大正時期以後所增建。 就配置上看,探照燈臺位於平臺的西北側,呈長方形平面,軸線方位與新砲臺的首線一致,採坐東北朝西南的坐向。西北有寬1.94m 的石砌通道及寬1.82m用來上下陡坡的階梯可通達大山砲臺的步兵道,再通往山下坡谷的作息空間。由於作息空間已被仙人掌公園規劃為仙人掌產業產銷中心,因此這條陡峭的山路已被重新整理為帶扶手欄杆的塊石砌山路。 探照燈臺東南有寬3m的斜坡道可通大山堡壘砲臺、掩蔽部及舊大門入口,由於這一段坡度平緩,儘管沒有堡嵌石砌的邊溝,仍可看出是供輪車上下用的補給通道。只是一度因無人出入,而被仙人掌及銀合歡占滿。最近因仙人掌公園規劃整理排水系統的需要,仙人掌及銀合歡已被清除,補給通道的輪廓再次展現。 探照燈臺本體為一凹入地下的掩體空間,前有左右截角的馬蹄形平面,東、西、北三面用厚33cm的石砌牆面環圍,南面為沒有石砌牆且較平坦的開口。石砌牆內側就是探照燈室,平面也成馬蹄形,主入口在東北面,燈室牆厚42cm,亂石砌與鋼筋混凝土混合構造,四周與石砌牆有65cm寬的間隔,做為人員走動的掩體壕。 由於位於海邊,混凝土已因鋼筋銹蝕而爆裂,樑、柱、入口雨庇及樓板都已倒塌。不過,在離地高約72cm處,還可以看到造形完整的混凝土窗臺。從其寬度也可以知道這兩個窗洞都是1.36m寬,再從砌牆收邊觀察,門洞寬度應為96cm。 探照燈臺前方因有左右截角,成為三面不設窗扇的大窗洞,用來使探照燈有橫掃海面視角的廣度。正因為這個面寬太大,使結構沒有足夠的支承力,加上鋼筋銹蝕爆裂,成為結構破壞的主要原因。窗檻下,留有32cm見方的排水孔,可以使室內積水流入牆邊的排水溝中。由於牆體及柱樑倒塌過半,使現況宛如廢墟,但從其構造的構成及掩體配置看,仍不失其昔時一度壯觀的風采。 探照燈臺後方,與入口相隔2.91m處有正方形廁圊一座,面寬2.54m,牆厚40cm,背側牆下有35cm×57cm的掏糞口一處,79cm×92cm的集尿池一口。為便於掏糞作業,背側與掩體牆間寬達1.26m。儘管掏糞口、集尿池清晰可見,但室內隔間及廁圊形式已因屋頂及牆體倒塌而被混凝土塊及石塊所覆蓋。 探照燈臺西北側,地面上有一塊96cm寬的水泥土臺,可能是做為指揮觀測的平臺。與西北側陡峭坡地不同的東南側,是一片平坦的空地,可能是做為機動性防衛的空地。前端不遠處有哨所一座,已被平整的水泥塗刷過,屋頂全無,僅存ㄩ字形牆體,內牆一角還留有凹刮的「一七四梯次」、「不深」、「志河」等字跡,具見證軍事生活之價值,採哨所維持現狀,字跡應加保留。 二、作息空間 作息空間仍沿用砲臺東北凹地大正時期所建的石頭厝群。說它是石頭厝群,是因為這些建築都用矩形平面,彼此的鄰棟間距不寬,空間配置感覺相當密集;又位於同一個凹谷地,群聚成完整的作息空間區。 且各棟建築都以黑色的玄武岩塊石採亂石砌工法砌造,較大的建築在四個角隅下端還做有約略外擴的弧形放腳,但門楣、窗楣、窗間柱、雨庇、平屋頂及部分室內梁柱等則用鋼筋混凝土造,整體造形特徵明顯。茲說明各空間的形式及內容如下: 1. 兵舍 兵舍位於本區基地西南,長13.4m、寬10.2m,坐西北朝東南配置。除厚45cm的牆面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外,屋頂部分已改為鋼筋混凝土樓板,內加鋼筋混凝土柱樑。門楣、窗楣、窗間柱也用鋼筋混凝土造。 兵舍以中央走道將室內空間分為左右居室,走道兩端設入口大門。內立四柱將居室分為6大間,各居室外牆都開長條形大木窗,邊間兩側也開形式相同的大木窗,只有中央間開在窗楣下用窗間柱分隔成雙連木窗,成為這座建築外觀的特色之一。從已損壞的現場跡象看,各居室都有抬高的地板面,以便安置榻榻米。為使地板面具有防潮的功能,各面外牆的長窗下設有鋼筋混凝土窗臺,窗臺下再開通風窗洞,以維持地板下良好的通風。 現存的兵舍,所有的木門窗都已被拆除,部分長窗已用石頭封填。從目前尚存一樘木窗觀察,應為另開有下窗的上下錘窗。門楣、窗楣、窗間柱的混凝土爆裂,銹蝕鋼筋裸露。部分牆面都有剪力破壞的龜裂或部分已被水泥塗刷汙損。 室內損壞相當嚴重,樓板開裂嚴重,保護層因鋼筋銹蝕而脫落,樑柱鋼筋外露,碎塊及垃圾掉落滿地。柱間用玄武岩改砌矮牆,外加水泥粉刷。室內粉刷牆體開裂,苔蘚孳生,表層剝落。整體看來,結構已達安全堪慮的程度。 2. 炊事場 炊事場距兵舍外牆約3.63m,長7.15m、寬5.31m,厚40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從留存有兩側山牆可以研判,其屋頂應為木桁檁構築的和瓦「切妻造」屋頂,但木桁檁及和屋頂今已不存。 炊事場左前及右後各有圓形大水井一口,水井邊有方形儲水槽兩座,做為取水的水源。左右山牆中央都開有一扇大門,以便連通兵舍、水井及儲水槽。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正面左窗被國軍用紅磚封閉,窗檻下的檻牆損毀嚴重。其餘窗檻、窗楣也都有混凝土爆裂、鋼筋裸露情形。 3. 監守衛舍 位於最左端的監守衛舍,呈正方形平面,坐西北朝東南,長寬均為8.02m,距方形儲水池約1.2m。厚45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前後山牆各開大門一扇,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正面大門已被封閉,僅留後門可以出入,室內已無隔間,形如空屋。與以往的監守衛舍不同的是,廁圊不設在室內,而在室外的左側約1.85m處,長寬均為2.54m,大門朝向監守衛舍,由於內部磚石雜物堆積,無法看出室內空間的配置,不過從背牆上所開的雙窗看,應為大小便所各一的小型廁圊,僅供監守衛舍裡的兵員使用。 4. 廁圊 廁圊位於炊事所後面約6.75m處,與兵房相距5.38m,是提供兵舍及炊事所的兵員使用的公廁。厚48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現場左右山牆都留有矩形出入門洞,但一面已被封閉。室內配置已無法明辨,不過從門洞偏一邊看,應為1尿槽、3便所的小型廁圊。從留存有兩側山牆可以研判,其屋頂應為木桁檁構築的和瓦「切妻造」屋頂,但木桁檁及屋頂、甚至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 5. 糧食庫房 糧食庫房在廁圊左側3.63m處,長5.2m、寬4.37m。厚40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向廁圊的前山牆開大門一扇,兩側各開窗一扇,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室內無隔間,形如空屋。 6. 水井及儲水池 由於在低窪的谷地可以掘井,因此大山新砲臺不再採用集山水入坑的辦法,而改在這一區內掘了兩口圓形大井,炊事所邊的一口井內徑是1.56m,周圍用22cm厚的井緣隔起,道路邊的一口井內徑是1.51m,周圍用20cm厚的井緣隔起。高起的井緣可以防地表水流入,兼做防兵員跌落的擋牆。由於井非常深(12.80m及12.30m),水面至少在6.39~7.46m以下,汲水不便,因此在周邊設有大小兩個方形的儲水池,大儲水池的長寬是4.26×4.23m,小儲水池的長寬則是2.58×3.15m,深度大約1.5m。電器發達後,兩口水井已改用馬達抽水,因此在井邊可見PVC管及電動馬達。 7.四周環境 本區位於斜坡谷地,除兵舍較高外,其餘建築所在呈緩坡下降,為與新作的石板路相配合,四周用矮牆圍起,靠坡地部分則可見日式石溝砌法的舊溝。並利用舊溝使本區的地表水匯集流入排水溝後再導入較低的生態池中,經過分解與淨化的過程,再溢流入縣道的大排中。生態池除做成池形外,還用蜿蜒的水道將水的重力加速度降低,形成功能與美感兼具的淨水設施。 三、通信連絡空間 1. 連絡交通路 大山新砲臺的主要連絡交通路,在砲臺的東側及東北側,位於半島西側的稜線上,西可連風櫃,東與大山堡壘砲臺的步兵道連接,可通嵵裡。只可惜這條沒有邊溝的連絡交通路,在長期無人使用下,已無法明顯的辨別道路的蹤跡,而被近年所做的步道所取代。 2. 軍用道路 大山新砲臺初建時的軍用道路已無蹤跡可循,尤其在近年地景的開闢下,軍道的路形已無還原的可能。
使用情形閒置。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主要建物周圍銀合歡雜草覆蓋,需定期派人員巡邏,以利掌握建物損壞狀況。
現狀建物主體保存尚完整,目前標的閒置中。
網站名稱(空)
網址(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6-9261141#134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93700083號
公告日期: : 2010-06-30 15:38:31.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93700095號
公告日期: : 2010-07-22 00:00:00.0
note: :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指定為本縣古蹟之修正土地地號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56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94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93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1-30/106ec8bd-d0d9-4e51-9490-a6015ac78073/公告公文.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1-30/3eb8b023-9ad8-4096-a134-11d21b7527a0/公告公文(歷次).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10-06/38a5e5d4-8eed-4738-a156-caf38d22bcc4/地籍資料.pdf
repImgId1422
案件編號: 20100630000001
個案名稱: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級別代碼: 1.1.3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5
name: : 關塞
歷史沿革: 大山堡壘砲臺位於澎湖本島西南端風櫃半島的嵵裡里。大山堡壘砲臺的位置在大字大山、中山及交椅貝的基地上。大山堡壘砲臺的古蹟本體位於青灣的大山山頭上,標高29.5m(日治時期的資料為標高30.4m)。 大山堡壘砲臺建於明治33 (1900)年4月,完成於明治35 (1902)年6月,屬於日治時期澎湖島要塞12座堡壘砲臺之一,也是澎湖創建最早的日式砲臺。最初做為砲臺的基地範圍,首見於明治34 (1901)年所繪的〈大山砲臺敷地收用圖〉包括:嵵裡澳嵵裡鄉字大山、中山及交椅貝等官有地及民有地。完成砲臺登記後的土地總稱嵵裡第600番地,至大正時期又增加第613番地第613-2番地,權屬臺灣總督府陸軍經理部。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本區屬「陸軍總司令部台灣省營建管理所高雄分所」所有,後來變更為「管理機關陸軍總司令部」,成為青灣營區的所在地。青灣營區撤離後,依行政院97(2008)年3月14日院授財產接字第0970005892號函核准撥用,並限依仙人掌公園計畫相關設施使用。 在此之際,澎湖縣政府已委託中華民國永續發展學會進行規劃,並於民國97 (2008)年7月完成《澎湖縣馬公市青灣風貌營造計畫規劃設計》報告書,將此營區定調為「仙人掌公園」。次年7月16日,澎湖縣政府將仙人掌公園納入「菊島觀光文化城活化計畫」,並依權責分工,開始由各局處分期進行相關工程,其中「配合青灣仙人掌公園計畫規畫研擬推動、工商活動招商」屬於建設局、工策會。並依規畫將仙人掌公園之開發分5期執行。 正當工程執行期間,文化局也開始重視該區內的文化資產,於民國98 (2009)年12月13日召開古蹟審議委員會進行文化資產審議。於民國99 (2010)年6月30日以公告文號為〈府授文資字第1003700009號〉公告,「馬公大山堡壘砲臺」,屬於關塞類的縣定古蹟。土地使用分區為「非都市計畫區」,編地使用類別為「風景特定事業區」。所附地籍圖資料登載600-22地號地目為「雜」;613-27、613-28地號地目為「墓」。其位址約在東經119.55821693°;北緯23.52602654°。 根據民國98 (2009)年12月13日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審議公告的〈古蹟指定公告表〉記載,本古蹟及其所定著土地之範圍為「馬公市嵵裡段600-22、613-27、613-28地號」。該地號今已變更為「馬公市嵵裡新段1556、1594、1593地號」,但地籍面積不變。即以日治時期砲臺建築為主體,包括:「營舍、砲臺、觀測臺及各設施間的聯絡道路(路邊護土牆、水溝)等。」 明確的說,定著地上的古蹟本體計分兩部分: 1. 建於明治33 (1900)年4月,完成於明治35 (1902)年6月的大山堡壘砲臺,包括:半圓磨心式為基礎而設計之4座一字排開的砲臺1座,內含觀測所、指揮所、火藥支庫、砲側庫、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貯水所、掩蔽部、砲具庫、監守衛舍(已拆除)、廁圊(已改為現代化廁所)及入口大門等建築。 2. 建於大正9 (1920)年以15加砲之砲臺為原型,光復後由國軍接收自日軍所遺存的3門80mm高射砲(為1939年生產的仿德製克魯伯高射砲),以4座一字排開的配置所構築的砲臺1座,內含探照燈臺、廁圊、彈藥庫等。 不過,這其中並不包含大山新砲臺的兵舍、炊事場、監守衛舍、廁圊、糧食庫房、水井、儲水池及所在的定著土地馬公市嵵裡新段1562地號。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3::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4::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5::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6:: : 具其他古蹟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 現況保存完整,角石築砌精緻,見證日治時期營造技術色,具稀少性、不易再現及建築史之意義,富再利用價值及潛力。
法令依據: 第2條第1項第1、2、3、4、5、6款
所屬主管機關: 澎湖縣政府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56號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94號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93號
經度: 119.55659
緯度: 23.526451
主管機關名稱: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0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4/photo/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4/photo/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jpg
name: :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澎湖縣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00630000001
外觀特徵: 壹、大山堡壘砲臺的建築 初建的大山堡壘砲臺除了4座砲座及本體設施(胸牆、砲側庫、彈藥支庫等)之外,從國立公文書館C02030411600的檔案資料可知,應該還包括由砲工兵合同會議以〈軍事機密審議地第三號〉所建議的〈修正要領〉部分,該要領的內容如下: 一、加寬觀測所前的壘道,將彈廠移設於此; 二、適當增加右翼牆的厚度; 三、砲具庫退回將校室及掩蔽部右方,在附近適當擴大廣場,並將監守衛舍移建於此; 四、交通路基準線適當變更以減少填土工事。 換言之,觀測所前的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將校室及掩蔽部右前方的砲具庫;左前的監守衛舍、廁圊及貯水所、門柱、哨兵舍應該都是該砲臺形成初期的防禦營造物。 到明治38 (1905)年為止,大山堡壘砲臺已完成的防禦營造物計有砲座含胸牆4座、砲側庫3間、彈藥支庫1間、觀測所1棟、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1棟;掩蔽部(含將校室)1座、砲具庫1棟、監守衛舍1棟、廁圊1棟、貯水所1處、門柱1處、哨兵舍1處、彈丸本庫之將校室1棟、兵舍1棟、彈丸本庫1棟、炊事場1棟、及臨時火藥庫1棟。 日治時期將堡壘砲臺及其附屬建築物通稱為防禦營造物。防禦營造物的種類繁多,且各有其職能。通常隨著各要塞及堡壘砲臺的基地大小及使用需要而有不同,一般常見的防禦營造物約可分為三大類: 一、戰鬥空間 指直接用來做為攻擊及防禦用的作戰空間,這些空間除了滿足戰術與戰略的要求之外,還要儘量減低外在環境對它的衝擊,因此不僅要針對軍事需求的操作與補給考量週全,還不可輕忽空氣對流及排水系統的順暢。 一般常見的戰鬥空間包括:1.外壕、砲座、胸牆、運砲坡道;2.砲側庫;3.觀測所;4.指揮所;5.火藥支庫;6.彈室;7.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8.砲具庫等。 二、作息空間 指堡壘砲臺內將校及兵員的日常生活空間。一般而言,一個堡壘砲臺除了火砲精良、操作精準、補給充裕之外,將校及兵員等戰鬥人員也要有適當且充分的作息,才能在緊要時發揮戰鬥力量,因此防爆的預防措施、空間容量與大小以及對天候的掌握與控制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般常見的作息空間包括:1.兵舍;2.掩蔽部;3.監守衛舍;4.廁圊;5.炊事場;6.儲水所及水井;7.盥洗室;8.糧食倉庫;9.醫務所;10.柵門及門柱;11.哨所等。 三、通信連絡空間 要塞間的各堡壘砲臺不論平時或戰時都需要保持密切的連繫,因此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連絡網,避免孤軍奮鬥及後繼無援是要塞布局上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有線及無線通信網還未誕生的時期,人們只靠步行、馬匹及多輪車輛做為交通連繫的主要工具。通信器材出現後,設備推陳出新,空間便愈顯複雜。一般常見的通信連絡空間包括:1.連絡交通路;2.軍用道路;3.電燈所;4.發電機室等。 以上這些空間會根據防禦體系的需要做若干的增減及大小的調整,茲就大山堡壘砲臺的三種空間依序說明於下。 一、戰鬥空間 1. 外壕、砲座、胸牆、運砲坡道 本堡壘砲臺係以清日戰爭日軍擄獲清軍所遺存之英製10"阿姆斯脫朗後膛砲為主砲,以半圓磨心式為基礎而設計之4座一字排開的砲臺(形式與基隆白米甕的砲臺遺跡相近)。各砲座均採前圓後平的馬蹄形配置,長12.2m,寬10m。圓弧側在前,面對海正面;平直側在後,連接石砌的樓梯踏階,為舊日軍砲兵及砲彈運送出入的孔道。 砲座的前、左、右三面用胸牆環圍,胸牆多以混凝土構築,但從第一砲座的左後側還留有約1m長的堡嵌石殘跡看,原建的胸牆應為堡嵌石砌,後來因故損壞而改建為混凝土胸牆。從表面還留有條條模板痕跡及部分破損胸牆內部都有約5cm粒徑的黑色碎石研判,這後期修造的胸牆,應該是依照損壞的堡嵌砌石厚度而用碎石混凝土所灌注出來的。 現存的碎石混凝土胸牆中央較高(2.15m)兩側略低(1.3m),表面均已呈現間距較寬的裂紋。略高的胸牆上,做有退凹的弧拱形彈室(儲彈孔)3個,高寬均為1.3m,深46cm,彈室與彈室間距2.45m。孔外原有鐵板門罩住,以防砲彈潑雨受潮,如今均已佚失,僅存銹蝕的鐵質構件。由於儲彈孔的大小及形式仍為阿姆斯脫朗後膛砲時期的形制,研判胸牆修造的時間應在該火砲去除以前。 阿姆斯脫朗後膛砲砲架的圓筒形磨心設在圓弧胸牆的圓心上,半圓滑軌設在磨心之後,與磨心成同心圓形式。由於火砲、砲架、磨心及滑軌均已拆除,現場只留下凹陷的積泥及土中長滿的雜草。胸牆上的砲門及左右的隔堆均已長滿銀合歡、龍舌蘭及仙人掌,高度比人還高,成為視野及射界的障礙,因此也無法看出胸牆總體真正的厚度。胸牆外覆以厚土,可防砲擊,並將地表水排入山谷或外壕。 胸牆牆腳設有方形截面的石砌排水溝,可將砲座的地表水及儲彈孔的滲水導入溝中,利用向左右傾斜的溝底,將水導入砲臺左後及右後端的埋入式排水陶管(直徑約20cm),再排入砲臺下的排水明溝中。 砲座後緣有成排的緣石做為駁坎上端的收頭,兼供豎立鑄鐵欄杆之用,為防雨水滲入牆體,緣端還做有滴水線。但因大部分欄杆已被強力踹除,留下許多殘破的缺口及裂痕。 由於本砲臺採用的是固定式的平射火砲,砲座必須在制高點上,根據實測各砲臺的砲座高度雖略有不同,但駁坎大約都在2.63~2.70m之間。所以砲臺後的平直側不用車輪砲砲座常見的運砲斜坡道,而代之以石砌的樓梯踏階。為減緩踏階的斜率,踏階分別以每隔一步(30cm)做一平臺(1.15m)的形式長短交互配置,成為日式砲臺也是本堡壘砲臺最為明顯的特徵。踏階及平臺的外側也設有與緣石相同形式的鑄鐵欄杆,如今多已破壞佚失,甚至連安置欄杆的踏階塊石都已缺損。 砲座與砲座之間用寬9.8m的橫牆(相當於清代砲臺的隔堆)區隔,橫牆的作法是在兩座砲臺相鄰側的胸牆間用土堆成高高的土丘,以使兩砲之間有一定的區隔。橫牆後側留有寬1.15m的通道使兩砲臺之間仍有連通路可以保持必要的連繫。但因,通道所在的位置正巧在砲側庫入口的上方,必須越過弧拱形的圓頂,因而使通道的地面形成隆起的弧面。 又因砲側庫入口通常靠在側牆邊而不在庫房的正中央,因此通道下的堡嵌牆隆起點便不與砲側庫入口的弧拱位置一致。根據日治時期砲臺的規畫多在兩砲臺間設一個砲側庫,因此這種作法只出現在第一、二砲座及第三、四砲座間。 第二砲座與第三砲座之間,因為不須設砲側庫,所以橫牆後側的通道不但比兩側的寬(2.15m),地面也呈平直而不隆起。不過外緣的緣石仍做有欄杆,以防不慎跌落。只是大半殘斷銹蝕或遭拔除。 2. 砲側庫 位於第一、二砲座及第三、四砲座之間的砲側庫,是用來儲存砲彈及藥包的場所,其構造形式和一般日式砲臺相同,採用對錯的雙入口,以防不慎發生爆炸意外時,傷及兵員。由於砲座較高,所以砲側庫設在兩砲座之間橫牆的下方。砲側庫室內天花及底端截面均呈圓拱形,寬2.97m,深約10.23m及10.27m。壁厚依一般作法約在1m左右,但因全部包被於洞窟之中,實際尺寸無法量測,但從堡嵌牆下左右的陶管相距約5.96~5.88m,扣除室內淨寬,可以推斷牆身概略的厚度約為1.5m。由於室內必須維持乾燥,地板四周均設有弧形截面的小排水明溝,並在入口處潛入地下,以直徑約10cm的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入外排水明溝,只是在地坪重作後已將排水溝及陶管堵塞。 國軍進駐後在對錯入口的擋牆上加開矩形窗洞,並安鐵柵欄,如今連鐵柵欄都已嚴重銹蝕。 3. 觀測所 觀測所是用來觀察敵情動靜並測量攻擊目標的設施,通常設在砲臺左右兩側或附近適當的地點,不論設在那裡,至少都要能觀測到砲臺前方所有的射界,必要時得設置兩處。觀測所通常儘量靠近砲座,離最近砲床中心約在20m以內,其最遠距離依據「武式測遠器」設置要領及性能而定。 觀測所以厚約2cm之鋼製圓蓋掩蓋,並以數支鋼製支柱支撐,做成固定圓塔,周圍開設推拉窗戶,開口應能容易觀測砲臺全部的射界範圍。爲避免妨礙測遠器的操作,支柱厚度通常為1cm,且為長方形斷面之角柱,但柱下方的混凝土牆厚度通常為2m至3m。窗臺除安成排的銅質滑輪外,滑溝還設有小排水溝及排水孔,以便將雨水導入牆腳的排水明溝,再用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出室外。 鋼製圓蓋掩蓋的屋面下,做有由扇形板依原新作放射性拼接而成的木板天花。每兩塊木板的拼接處,都留有一長一短的直條形通風孔,以利室內散熱通風。每片木板上可見裡、中、外三道釘頭,成同心圓整齊排列。最外一道是木板最寬的部分,每片有釘頭三處;靠內稍窄部分,每片各有兩個釘頭;到了最裡層每片只用一個釘頭。從釘頭的存在推測,天花板與鋼製圓蓋間應三圈桷料存在。桷料裡端與圓心間留有一定的孔隙,中央再用12個釘頭將圓板固定封實,做為圓頂的收頭及安鎢絲燈泡及燈座的面板。由於中央面板已有一半佚失,從缺損部分可以約略看到內部的構造與材質。天花板用白色油漆粉刷二度,但在一些破損處還可發現藍色斑點,說明一度曾有色系的改變。 觀測所中央設混凝土圓型桌臺,以便安觀測用的「應式測遠機」。從表面粉刷完整看,應為駐軍重新粉刷過。觀測所內牆面設有凹龕,以供存放測遠機相關機材。入口大門為雙扇弧形鋼門,惟今已佚失。由於全用鋼板構成,受海風影響銹蝕容易,因此昔日的駐軍便用水泥將整個鋼製圓蓋由頂至牆全部封住,因此外觀上不容易看出鐵堡的意象。所幸,這一類的觀測所在澎湖島要塞從完整到破壞的案例(如拱北砲臺、西嶼西堡壘、西嶼東堡壘、西嶼東臺等)還留存不少。 由於未受到適當的養護,在海風及雨水長期的侵蝕下,大部分的鋼材多已嚴重銹蝕,表層剝落嚴重,滑動鐵板窗已無法正常開啟,滑軌銹蝕嚴重至僅存銹塊,只有銅質滑輪表層生銅綠。銹蝕的鋼板氧化後體積增加,使增作的混凝土表層龜裂,碎塊剝落,以致有影響安全之虞。 由於觀測所所在的位置稍高,因此有砌造整齊的玄武岩樓梯踏階可連通上下。踏階的作用除了提供上下之外,還有將高處的地表水導入邊溝進入主排水系的功能。由於長年廢棄未加保養使用,觀測所四周都已長滿銀合歡,應有的視界已被完全遮蔽。 4. 指揮所 位於觀測所左下方的指揮所,為一穹窿頂構成的密閉空間,右上方有30cm 直徑的傳聲陶管與觀測所連通,以便將觀測所得的資料口傳至指揮所後加以演算,並將數據傳給砲座上的砲手。為保持內部空間的乾燥,除入口設有進排風口外,地面也都有小排水溝,以便將水導至戶外的排水明溝。然而大門佚失使潮氣滲入,內牆長滿青苔,有微生物滋長跡象。 5. 火藥支庫 位於指揮所右下方的火藥支庫,位居大山堡壘砲臺的最左側,其位置與火攻作業的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息息相關。由穹窿頂構成密閉空間的室內,是用來儲存及供給整個砲臺的火藥及藥包的場所,為防不慎發生爆炸意外時,傷及兵員,也採用對錯的雙入口。室內天花及底端截面均呈圓拱形,寬2.97m,深約11.27m,比砲側庫略深1m。壁厚依一般作法約在1m左右,但因全部包被於洞窟之中,實際尺寸無法量測,但從堡嵌牆下左右的陶管相距約5.88m,扣除室內淨寬後,可以推斷牆身概略的厚度約為1.5m左右。由於室內必須維持乾燥,地板四周也設有弧形截面的小排水明溝,並在入口處潛入地下,以直徑約10cm的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入外排水明溝。國軍進駐後在對錯入口的擋牆上加開矩形窗洞,並安鐵柵欄,如今已嚴重銹蝕。 6. 彈室 彈室通常設在堡嵌牆內,由於是用來放置可以射擊的砲彈,因此高度都以砲彈的尺度為基準。外形成弧拱形,深度與砲彈直徑有關。在第一砲座左側與第四砲座右側踏階下平直的堡嵌牆上,各設有彈室兩個及插旗桿用的石旗桿座及旗桿鐵箍。而第二砲座與第三砲座之間,有橫面較寬的堡嵌牆,牆上則設有櫛比鱗次的拱形彈室共9個,不僅造型壯觀,也是澎湖島要塞其他堡壘砲臺所罕見。 彈室前都設有排水明溝,以便與砲座堡嵌下的排水溝相連,加上樓梯踏階端頭及外側也都設有排水明溝,形成整個砲座下通往貯水所的主要排水系。不過,為了減少跨越排水溝造成人車上下的不便,樓梯踏階端頭部分及彈室前端的溝面,都有數塊拼成的玄武岩石板覆蓋。 7. 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 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是火工作業的主要空間,由於危險性較大,一般都設在有斜坡橫牆邊,本堡壘砲臺則設於三面都有堡嵌牆環圍的空間內。火工作業包括彈頭、藥筒、藥包、信管及裝填藥作業等,作業空間必須寬大、通風良好,且具完整的防潮及排水性能。 依現場丈量,本作業空間總長15.11m、寬6.06m。屋頂用和瓦屋面兩坡水的「切妻造」,室內用鐵小屋組(人字屋架)共9架構成。鐵小屋組以L形截面的角鐵材料為主,除外框由合掌(上弦)及小屋樑(下弦)構成的三角形外,中央不用真束而加一組W形方杖構件組成。L形截面的母屋(桁檁)彼此間用鐵質加勁板接合,全部採用圓頭鉚釘固定。鐵小屋組之上,採用日治時期典型的金摺(metal laths)天花,其作法是以4.5cm~6cm厚的混凝土內加金摺或鋼鈑網目(兩端有V形接手的網目鐵鈑)做成類似今天的鋼筋混凝土板式結構的薄板,其上再用土茸瓦棧掛文化瓦,形成既有桷料的承載力又有抗張力的結構。混凝土砌造的外牆,四隅角都有長短交砌的隅角石。隅角石外露的兩面,四周凹鑿中央突起,使凹部形成類似寬勾縫,以增加視覺的厚實感。 牆上留1.78m寬的大門一扇,四周開窗10樘,使室內保持明亮,通風良好。窗扇採內框式,將大於窗洞寬一倍的窗框固定在牆後,框內用單扇橫拉窗,當窗扇開啟並開至牆後時,窗洞便可以全寬開啟。與一般嵌於牆內的雙扇推拉門只能開啟半寬有很大的差別,這也是日式砲臺內建築物最大的特色。只是目前所有的門窗扇都已佚失。從內壁觀察,大部分的拱型窗洞下都有修補痕跡,有些連弧拱都被補平,說明原有多扇門被封填檻牆後改做窗用,因此這幾扇窗就沒有內框式的特質。 8. 砲具庫 砲具庫為儲藏火砲之附屬品、預備交換品及砲臺用工具的地方,通常設在各堡壘砲臺內適當的位置,以木造或磚石造為主,四周設有排水明溝,建築物寬度約5.4m,其長度依砲種而異,面積自然也有差異: 重砲 每門火砲12m2 輕砲 加農砲18m2、速射砲為9 m2、臼砲12 m2 現存的砲具庫原規劃於觀測所附近,後經修正改設於掩蔽部之前,並與監守衛舍相對。砲具庫總長15.17m,總寬6.15m,合計面積約93.3m2,較規範值48m2或72m2大,這可能與阿姆斯脫朗後膛砲構件複雜且非日本國產,必須有較多的火工作業有關。 坐西北朝東南的砲具庫,位於大山駁坎下方,距背牆2.04m,右與掩蔽部相隔4.62m,左與稍高的道路相隔2.0m。屋頂採用「切妻造」,目前屋頂已佚失,牆面用硓𥑮石砌,裡外水泥粉刷。四隅角用玄武岩整砌的角隅石做為角柱,外牆損毀嚴重,山牆大部分倒塌。門窗都用弧拱形,框、扇皆已不存。從起拱高163cm、拱券頂高183cm的東南向大門觀察,當時的日本兵平均高度約在160cm。從散落一地的石塊與水泥塊研判,室內地坪已經破壞。 二、作息空間 1. 兵舍 兵舍之配置及設備要領,依〈要塞補助建設物之規定〉辦理。一般以磚牆或板牆搭建,屋高約地上9尺(2.7m)、寬18尺(5.4m),常依住宿人數而定。屋頂通常用瓦屋面兩坡水的「切妻造」。 根據〈澎湖島要塞補助建設物履歷〉的記載,大山堡壘砲臺的兵舍、將校室及炊事場建於明治36 (1903)年2月10日,同年12月9日完成,其中將校室1棟計7.5坪、兵舍1棟81坪、炊事場1棟36坪。這些建築究竟在甚麼位置,由於自日治時期以來諸多變易,已難找尋。不過,在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中可以發現在,有兩處較為可能存在的地區。其一是營區入口主要道路西側,但多已改建,原貌難辨,且離砲臺較遠,可能性不高。其二是位於掩蔽部東南側的4棟建築,即營區入口主要道路的端點上,可能性較高,可惜已被拆除,原基地改建為金琥仙人掌花房,連遺跡都已不存。 2. 炊事場 炊事場通稱廚房,通常設在堡壘砲臺附近的適當位置,有時受到地形和位置的限制,也可能設在堡壘砲臺內,面積約50m2。本堡壘砲臺則有1棟36坪。可惜今已不存。 3. 掩蔽部 掩蔽部分為將校室與兵士室,計由3間構成,室內淨寬均為5m,左側兩間兵士室進深8m,右側單間將校室進深5m,室內天花均做弧拱形,起拱高度為1.7m,至拱頂最高點為2.93m。兩間兵士室間有寬1.2m的拱形門洞相通;兵士室與將校室間也有1.4m寬的門洞相連,各空間末端的天花上都有30cm直徑的排氣管通至屋頂。 正面入口牆厚約50cm,中開一門二窗,原係鐵板門構成,如今已被改為雙開木門及木窗。其中的木門應為外開,如今已改為內開,並在入口地面加做12cm×15cm的水泥砂漿門檻。 中門上方有30cm直徑的排氣孔,下方左右側設有寬12cm、高52cm、深71cm截面成ㄩ形的狹長形進氣口,以便和排氣孔、排氣管達成自然通風的效果。如今ㄩ形的狹長形進氣口以及排氣孔都已用防蟲網包被,排氣孔中還添加了機械排風設備。 室內外混凝土面原已破損開裂嚴重,如今已用水泥砂漿補平重新粉刷色漆。國軍原有的噴漆標語已被覆蓋,僅存非常模糊的輪廓。室內已加設電器管線及燈具,均採用釘在牆上的明管。 掩蔽部上層的屋頂結構及覆土已被龍舌蘭及仙人掌覆蓋,掩蔽部正面上方有砌石擋土牆,其內部結構則無法得知。不過從日治時期的日本築城史記載及本所在新北市瑞芳區四腳亭砲臺的修復經驗得知,掩蔽部的構造應為連續的混凝土拱券結構(當時還沒有發展出鋼筋混凝土),每一間的拱腳立於厚約1.0m的垂直牆體上(日文稱為腳壁,見《日本築城史》頁72),腳壁用硓𥑮石或磚砌造。 拱頂為多拱連接的拱形屋頂,厚約1.1m。屋面用柏油二度做為防水層,然後在谷溝處鋪20cm直徑的半圓形陶管,陶管上鋪30cm厚的礫石層,其上全面鋪細沙做為透水層,最上面再覆防敵彈爆炸的覆土層及植栽。半圓形陶管前端通至掩蔽部上方的擋牆,利用突出的接水石及7.5cm直徑的落水管,將水導入入口前端的排水明溝(寬25cm、深25cm)中。然而,這種構造方法,通常不為國軍所知,以致接水石及落水管佚失也不再補充,或索性用混凝土將整個導水系統包被,導致轉角接合處滲水。 4. 監守衛舍 監守衛舍是執行衛戍勤務的哨兵日常棲息的場所,通常位於堡壘砲臺的入口大門附近,平面多呈長方形、L形或凹字形,磚石構造、木屋架及瓦屋頂,犬走外設排水明溝。 監守衛舍的室內空間,由玄關、廁所、居間、廚房、浴室等構成。入口位於左前方,內有玄關及大、小便所各一,並有小拱門可通室外。玄關右側為居間,是供哨兵居住的空間,採用高架木地板,上鋪榻榻米。木地板下方四周的外牆,開有透氣口,利用空氣的對流來維持木地板的乾燥。 居間右後方設浴室、廚房、煙囪,水槽及大竈,廚房後有門通室外。換言之,監守衛舍是一個生活上能獨立運作的居室空間。可惜這些都已被拆除,並在其上依原有空間大小改做成8.5×14.55m、三面石砌牆(高120cm)的休憩平臺。 5. 廁圊 廁圊是日治時期堡壘砲臺廁所的通稱,主要是用來提供兵員如廁之用,一般 都設在入口大門附近供哨兵使用或兵舍旁供將校及兵員使用。堡壘砲臺通常以25名兵員設大便所1個,小便所則以每100人長1m的比例建造,將校用廁圊有時另外設置。 現存的廁圊坐東北朝西南,面向砲臺入口通路及掩蔽部,總寬3.48m、總深6.85m,39cm厚的外牆以硓𥑮石砌造,表面水泥粉刷。屋頂通常用弧拱形拱券或兩坡水木造瓦屋面的「切妻造」,但因屋頂已全毀,山牆部分破壞,以致究竟是弧拱形拱券或切妻造已難判定。 從入口大門在正面的位置偏右,可知左側應為大便所,右側應為尿槽。日式砲臺的廁圊,大便所都用木隔間及木門,外牆上設通風小窗,下設掏糞口。尿槽緊挨牆邊,為整條馬蹄形凹槽的溝槽,一側有站立用的立臺,槽向後側或中央傾斜,壁端留一圓孔通至室外,以便將尿液導入位於犬走上的集尿坑。外牆上也設通風小窗,數量與大便所同。 本堡壘砲臺所做的大便所從側面的通風小窗及掏糞口(28cm×28cm)觀察應為6個。通風小窗及掏糞口上方都有突出的塊石雨庇;尿槽的通風小窗也是6個,雨庇作法與大便所相同。為加強結構在廁圊的四隅角都有砌作整齊但錯砌的玄武岩隅角石。 現有的廁圊已被全面改造為現代化廁所,並以磚牆將室內分為前後兩大間。前為男廁,設馬桶便所兩間、小便斗兩個;後為女廁,設馬桶便所3間。前後入口都設有雙向開合門。為保持通風避免增加牆體荷重,在廁圊四周用8根立柱的獨立木屋架做成兩坡水屋面。 6. 貯水所及水井 由於每名守兵每日給水需求量約為20公升,其中包括飲食用水至少3公升,因此堡壘砲臺內的貯水所需儲存供所有駐守兵員30日用的水量。在無淡水水源的山地,貯水所通常以收集雨水為給水的主要來源。雨量依各地氣候的年降雨量不同,其計算的依據各異。但因雨量中有一半滲入地表或因暴雨溢流而減量,故只能以年降雨量的二分之一計算,同時要以一年中雨量最少季節的數據做為貯水量計算的基準。 貯水所除貯水池外設有沉澱池、過濾池以及能取得守兵所需水量之汲水井。為免遭受敵軍轟炸破壞,一個堡壘砲臺通常設有至少兩口的汲水井。與貯水所連通的雨水排水溝,溝緣係用堡嵌石砌,寬約28cm~30cm,底用碎石混凝土做成微弧截面,其上覆蓋15cm以上直徑的半圓陶管(本工程採用約21cm直徑),做為淨水流通的管道,並流入貯水所的貯水池中,再經過沉澱池與過濾池的澄清與過濾後,流入大型的貯水箱中存供日常使用之需。 大山堡壘砲臺的貯水所淨寬6.7m,進深3.2m,後、左、右三面用深47cm的堡嵌石砌造成垂直的牆面,以與較高的土丘分隔。精確的說,貯水所是由土丘挖出來與道路面平齊的凹地。矩形平面的貯水所計由兩大部分構成:有水井口的地下貯水箱及凸出地面的正方形貯水池。 建於地下的貯水箱呈長形平面,兩端及箱頂呈弧形,長邊與道路呈直角。貯水箱平直部分長5.01m,加上兩凹弧的最長長度為5.92m;淨寬2.97m,井口含淤泥的總深度至少在3.93m以上,箱內淨高至淤泥面上總深度為3.29m。井口位置在貯水箱弧頂上,井口呈管形,外徑90cm,內徑60cm,管頂測到淨水池頂的高度用雷射測距儀測得管深2.02m,距路邊的排水溝內緣約1.8m。 貯水池平面呈正方形,長、寬均為2.6m,突出地面約9cm~16cm。平面中央分隔兩個寬1m的長形平面,面外的空間為長2.3m、寬1m、深1.55m的貯水池,用來儲存由排水溝引進的水。面內的空間用30cm厚、60cm高的牆將池子再分為相等的兩口水池,分別為過濾池及沉澱池,長寬各1m、深1.17m,用來將貯水池中的水經過過濾及澄清後流入貯水箱中,各水池均有陶管連通。 自來水引進後,由於水質淨化,已無過濾及澄清之必要,遂將這3口池子改為蓄水池使用。並由道路下接PVC水管至池的左方,用水泥糊成不規則形的柱狀物,並加裝水龍頭,以便讓水流入池中。為防水溝水流入池中及各池水之流通,還用水泥將各個陶管封閉。 不論水井或貯水池,原來都有頂蓋蓋住,以防雨水滲入或避免兵員跌入。有了自來水以後,貯水箱的功能消失而不再使用,井口也不再封閉,逐漸成為雨水、地表水、汙泥、垃圾及雜物堆積的場所,也成為丟棄彈藥或廢車架等地投棄場,直到仙人掌滋生後,才無人為雜物的丟棄,但卻無法避免雨水及汙泥的淤積。 三、連絡空間 1. 連絡交通路 是堡壘砲臺與堡壘砲臺之間主要的連絡軍道,依所在的位置而有距離長短之別,除非有特殊用途,一般都以3m寬為度,且應便於兵器彈藥之移動、補給及交換,同時也做為部隊出入的孔道。 如為坡地則以不超過1/6的緩坡為原則。路面用碎石級配或土路,道路兩側都有設有邊溝。邊溝的形式澎湖島要塞多用玄武岩方錐形堡嵌石砌,溝寬約在28cm左右;基隆要塞則多用砂岩長條形塊石,溝寬約在22cm左右。溝深依道路坡度及陰井調整。溝底多用碎石混凝土做成微弧形截面。 大山堡壘砲臺基地內原有連絡軍道多條,儘管事過境遷,在各時期不同的使用下已有不少改變,但在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中仍可約略看出,應與紅色箭頭所示相去不遠。後因做為國軍青灣營區使用,道路已做了使用上的改變。 營區廢棄後至指定為縣定古蹟之前,又被規劃為仙人掌公園,且前後歷經四期工程的興築,大部分連絡軍道都已重新規劃整建成為園區道路。經現場勘查發現,目前尚餘未開發的軍道一條,位於基地東側,是該砲臺連通明治36 (1903)年2月10日起工、同年12月9日竣工的彈藥本庫的連絡道路,也是通往雞舞塢堡壘的舊路。後來彈藥本庫雖然改建為海軍陸戰隊訓練基地使用,但因駐紮軍種不同,這條路可能是因為使用率不高而被保存下來。目前路邊的日式排水溝雖然部分被積土淹沒,但其寬度及斜率,尚無太大的改變。 2. 軍用道路 軍用道路依照日本要塞輔助建設物之規定分等級。一等道路包括:由要塞司令部通往司令部管轄之倉庫、兵營、彈丸、火藥、糧食本庫、大修理所、堡壘團、停車場、國道等之道路;由司令部所轄之倉庫通往彈丸、火藥本庫、火藥支庫、堡壘團之道路,以及搬運砲戰砲前往堡壘團中樞之道路。二等道路包括:連絡相鄰堡壘砲臺的連絡交通路;由火藥、糧食支庫通往堡壘砲臺、由糧食本庫通往糧食支庫、或由大修理所通往小修理所之道路。三等道路:前述以外通往必要各點之道路。軍用道路通常因應地形於一側或兩側設排水明溝,必要時設橫斷排水溝,路面凸形約1/30,因應地質以適當物料牢固建造。 明治34 (1901)年9月26日築城部澎湖島支部完成大山砲臺與雞母塢山砲臺間的交通路,成為兩堡壘砲臺之間的主要連絡通路。儘管今天仍存有兩張當時的〈交通路敷地之圖〉,但因地形地貌及交通狀況經過百餘年的變革,其詳細位置、內容及形式已無法得知,即便是有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但因仙人掌公園的道路都已重新規劃,原有的道路已難分辨。
室內特徵: 貳、大山新砲臺的建築 和大山堡壘砲臺一樣,利用日治時期部分未興建完成的防禦營造物,而於民國41 (1952)年以澎湖防衛部馬公要塞第三期工事編號96改建的大山新砲臺,也由戰鬥空間、作息空間及連絡空間等三部分構成,但內容已有很大的不同。 一、戰鬥空間 1. 砲座、胸牆、橫向通道 本砲臺係國軍以大正時期原規劃為十五加砲之砲臺為原型,配備接收自日軍所遺存的3門80mm的高射砲(為1939年生產的仿德製克虜伯高射砲),以4座一字排開的配置所構築的砲臺。各砲座也採用前圓後平的馬蹄形配置,圓弧側在前,面對海正面;平直側在後,連接橫向通道。各砲座大小約略相同,長6.55m,寬7.1m。橫向通道在砲座後,寬2.75m,用來串聯4個砲座,以使彼此間可以互通訊息,相互支援。 砲座用水泥鋪築,前端設方形砲床,其中3座已被挖除,只留下填平的覆土及滋生的仙人掌及雜草。由左起算的第四砲座,仍殘留有2.5m見方的方座形鋼板座,其上隱約可見一圈凸邊及20顆螺栓固定的痕跡,是瞭解本砲臺構造最好的資料。根據日治時期的火砲資料研判,應為架高射砲用的圓錐臺砲架的底座,只是圓錐臺砲架以上的部分及配備都已不存。目前在第二砲座的覆土流失,可約略看出凹50cm深且較方形砲床大的圓形座槽,應是挖掘基座時留下的坑洞,但也有可能是後來改變裝備後遺留的殘跡。 砲座的前、左、右三面有胸牆環圍,胸牆高約1.15m,多以堡嵌石3~4層砌築,作工已不如大山堡壘砲臺細膩。砲座左側的胸牆上有彈室1個,寬100cm、高51cm、退凹28cm,內側刻槽3道,各寬6cm、深4cm,用途待考。砲座與砲座間的橫牆(隔堆)寬13.2m,背面已用水泥牆砌造。胸牆下有30cm寬的排水明溝向後連通至橫向通道的路邊排水明溝,這些水溝都用水泥砌造。橫向通道邊有高2m的背牆及凹龕做為儲藏室。 背牆後還有兩道由水泥邊牆所砌築的進出路,做為與連絡交通路相通的運補孔道,也是砲臺的主要出入口。只是長年人跡罕至,銀合歡、仙人掌及龍舌蘭等植物滋長茂盛,幾達全部被淹沒、無法進出及清楚的辨識構造物的程度。所幸經本團隊僱工清理後,已能約略看出砲臺的基本樣貌。 2. 砲側庫 新造的砲臺已無日治時期日式砲臺所常見的拱砌砲側庫存在,改在橫向通道的背牆上,用方形的退凹空間或凹龕做為儲藏室。 3. 探照燈臺 位於大山堡壘砲臺的最高點,空照圖標高為32.7m的山頂平臺。在大山砲臺初建或新砲臺續建時期,並沒有探照燈臺建造的相關資料存在。但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我軍政部第四要塞調查組,由海軍臺澎要港司令部葉心傳主任、林鴻奎組長、陳中堅營長及日方潑剌部隊長鵜飼源吉大佐,共同調查澎湖島要塞,並於民國35 (1946)年2月提出要塞調查一覽表,其中大山砲臺部分僅存陸軍彈藥庫(即今存之掩蔽部)及舊砲臺。至於工事位置種類數量一覽表中仍稱「圓頂」的工事,留有高射砲位2位、觀測所1處、指揮所1處、探照燈臺1處。就此觀之,現存的探照燈臺應為後期的產物;如從建築結構看,其以亂石砌為主的石砌方式已與明治時期砲臺的作法有很大的差別,但與以下將敘述的大山新砲臺作息空間很接近。因此判斷應為大正時期以後所增建。 就配置上看,探照燈臺位於平臺的西北側,呈長方形平面,軸線方位與新砲臺的首線一致,採坐東北朝西南的坐向。西北有寬1.94m 的石砌通道及寬1.82m用來上下陡坡的階梯可通達大山砲臺的步兵道,再通往山下坡谷的作息空間。由於作息空間已被仙人掌公園規劃為仙人掌產業產銷中心,因此這條陡峭的山路已被重新整理為帶扶手欄杆的塊石砌山路。 探照燈臺東南有寬3m的斜坡道可通大山堡壘砲臺、掩蔽部及舊大門入口,由於這一段坡度平緩,儘管沒有堡嵌石砌的邊溝,仍可看出是供輪車上下用的補給通道。只是一度因無人出入,而被仙人掌及銀合歡占滿。最近因仙人掌公園規劃整理排水系統的需要,仙人掌及銀合歡已被清除,補給通道的輪廓再次展現。 探照燈臺本體為一凹入地下的掩體空間,前有左右截角的馬蹄形平面,東、西、北三面用厚33cm的石砌牆面環圍,南面為沒有石砌牆且較平坦的開口。石砌牆內側就是探照燈室,平面也成馬蹄形,主入口在東北面,燈室牆厚42cm,亂石砌與鋼筋混凝土混合構造,四周與石砌牆有65cm寬的間隔,做為人員走動的掩體壕。 由於位於海邊,混凝土已因鋼筋銹蝕而爆裂,樑、柱、入口雨庇及樓板都已倒塌。不過,在離地高約72cm處,還可以看到造形完整的混凝土窗臺。從其寬度也可以知道這兩個窗洞都是1.36m寬,再從砌牆收邊觀察,門洞寬度應為96cm。 探照燈臺前方因有左右截角,成為三面不設窗扇的大窗洞,用來使探照燈有橫掃海面視角的廣度。正因為這個面寬太大,使結構沒有足夠的支承力,加上鋼筋銹蝕爆裂,成為結構破壞的主要原因。窗檻下,留有32cm見方的排水孔,可以使室內積水流入牆邊的排水溝中。由於牆體及柱樑倒塌過半,使現況宛如廢墟,但從其構造的構成及掩體配置看,仍不失其昔時一度壯觀的風采。 探照燈臺後方,與入口相隔2.91m處有正方形廁圊一座,面寬2.54m,牆厚40cm,背側牆下有35cm×57cm的掏糞口一處,79cm×92cm的集尿池一口。為便於掏糞作業,背側與掩體牆間寬達1.26m。儘管掏糞口、集尿池清晰可見,但室內隔間及廁圊形式已因屋頂及牆體倒塌而被混凝土塊及石塊所覆蓋。 探照燈臺西北側,地面上有一塊96cm寬的水泥土臺,可能是做為指揮觀測的平臺。與西北側陡峭坡地不同的東南側,是一片平坦的空地,可能是做為機動性防衛的空地。前端不遠處有哨所一座,已被平整的水泥塗刷過,屋頂全無,僅存ㄩ字形牆體,內牆一角還留有凹刮的「一七四梯次」、「不深」、「志河」等字跡,具見證軍事生活之價值,採哨所維持現狀,字跡應加保留。 二、作息空間 作息空間仍沿用砲臺東北凹地大正時期所建的石頭厝群。說它是石頭厝群,是因為這些建築都用矩形平面,彼此的鄰棟間距不寬,空間配置感覺相當密集;又位於同一個凹谷地,群聚成完整的作息空間區。 且各棟建築都以黑色的玄武岩塊石採亂石砌工法砌造,較大的建築在四個角隅下端還做有約略外擴的弧形放腳,但門楣、窗楣、窗間柱、雨庇、平屋頂及部分室內梁柱等則用鋼筋混凝土造,整體造形特徵明顯。茲說明各空間的形式及內容如下: 1. 兵舍 兵舍位於本區基地西南,長13.4m、寬10.2m,坐西北朝東南配置。除厚45cm的牆面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外,屋頂部分已改為鋼筋混凝土樓板,內加鋼筋混凝土柱樑。門楣、窗楣、窗間柱也用鋼筋混凝土造。 兵舍以中央走道將室內空間分為左右居室,走道兩端設入口大門。內立四柱將居室分為6大間,各居室外牆都開長條形大木窗,邊間兩側也開形式相同的大木窗,只有中央間開在窗楣下用窗間柱分隔成雙連木窗,成為這座建築外觀的特色之一。從已損壞的現場跡象看,各居室都有抬高的地板面,以便安置榻榻米。為使地板面具有防潮的功能,各面外牆的長窗下設有鋼筋混凝土窗臺,窗臺下再開通風窗洞,以維持地板下良好的通風。 現存的兵舍,所有的木門窗都已被拆除,部分長窗已用石頭封填。從目前尚存一樘木窗觀察,應為另開有下窗的上下錘窗。門楣、窗楣、窗間柱的混凝土爆裂,銹蝕鋼筋裸露。部分牆面都有剪力破壞的龜裂或部分已被水泥塗刷汙損。 室內損壞相當嚴重,樓板開裂嚴重,保護層因鋼筋銹蝕而脫落,樑柱鋼筋外露,碎塊及垃圾掉落滿地。柱間用玄武岩改砌矮牆,外加水泥粉刷。室內粉刷牆體開裂,苔蘚孳生,表層剝落。整體看來,結構已達安全堪慮的程度。 2. 炊事場 炊事場距兵舍外牆約3.63m,長7.15m、寬5.31m,厚40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從留存有兩側山牆可以研判,其屋頂應為木桁檁構築的和瓦「切妻造」屋頂,但木桁檁及和屋頂今已不存。 炊事場左前及右後各有圓形大水井一口,水井邊有方形儲水槽兩座,做為取水的水源。左右山牆中央都開有一扇大門,以便連通兵舍、水井及儲水槽。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正面左窗被國軍用紅磚封閉,窗檻下的檻牆損毀嚴重。其餘窗檻、窗楣也都有混凝土爆裂、鋼筋裸露情形。 3. 監守衛舍 位於最左端的監守衛舍,呈正方形平面,坐西北朝東南,長寬均為8.02m,距方形儲水池約1.2m。厚45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前後山牆各開大門一扇,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正面大門已被封閉,僅留後門可以出入,室內已無隔間,形如空屋。與以往的監守衛舍不同的是,廁圊不設在室內,而在室外的左側約1.85m處,長寬均為2.54m,大門朝向監守衛舍,由於內部磚石雜物堆積,無法看出室內空間的配置,不過從背牆上所開的雙窗看,應為大小便所各一的小型廁圊,僅供監守衛舍裡的兵員使用。 4. 廁圊 廁圊位於炊事所後面約6.75m處,與兵房相距5.38m,是提供兵舍及炊事所的兵員使用的公廁。厚48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現場左右山牆都留有矩形出入門洞,但一面已被封閉。室內配置已無法明辨,不過從門洞偏一邊看,應為1尿槽、3便所的小型廁圊。從留存有兩側山牆可以研判,其屋頂應為木桁檁構築的和瓦「切妻造」屋頂,但木桁檁及屋頂、甚至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 5. 糧食庫房 糧食庫房在廁圊左側3.63m處,長5.2m、寬4.37m。厚40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向廁圊的前山牆開大門一扇,兩側各開窗一扇,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室內無隔間,形如空屋。 6. 水井及儲水池 由於在低窪的谷地可以掘井,因此大山新砲臺不再採用集山水入坑的辦法,而改在這一區內掘了兩口圓形大井,炊事所邊的一口井內徑是1.56m,周圍用22cm厚的井緣隔起,道路邊的一口井內徑是1.51m,周圍用20cm厚的井緣隔起。高起的井緣可以防地表水流入,兼做防兵員跌落的擋牆。由於井非常深(12.80m及12.30m),水面至少在6.39~7.46m以下,汲水不便,因此在周邊設有大小兩個方形的儲水池,大儲水池的長寬是4.26×4.23m,小儲水池的長寬則是2.58×3.15m,深度大約1.5m。電器發達後,兩口水井已改用馬達抽水,因此在井邊可見PVC管及電動馬達。 7.四周環境 本區位於斜坡谷地,除兵舍較高外,其餘建築所在呈緩坡下降,為與新作的石板路相配合,四周用矮牆圍起,靠坡地部分則可見日式石溝砌法的舊溝。並利用舊溝使本區的地表水匯集流入排水溝後再導入較低的生態池中,經過分解與淨化的過程,再溢流入縣道的大排中。生態池除做成池形外,還用蜿蜒的水道將水的重力加速度降低,形成功能與美感兼具的淨水設施。 三、通信連絡空間 1. 連絡交通路 大山新砲臺的主要連絡交通路,在砲臺的東側及東北側,位於半島西側的稜線上,西可連風櫃,東與大山堡壘砲臺的步兵道連接,可通嵵裡。只可惜這條沒有邊溝的連絡交通路,在長期無人使用下,已無法明顯的辨別道路的蹤跡,而被近年所做的步道所取代。 2. 軍用道路 大山新砲臺初建時的軍用道路已無蹤跡可循,尤其在近年地景的開闢下,軍道的路形已無還原的可能。
使用情形: 閒置。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主要建物周圍銀合歡雜草覆蓋,需定期派人員巡邏,以利掌握建物損壞狀況。
現狀: 建物主體保存尚完整,目前標的閒置中。
網站名稱: (空)
網址: (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9261141#134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93700083號
公告日期: : 2010-06-30 15:38:31.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93700095號
公告日期: : 2010-07-22 00:00:00.0
note: :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指定為本縣古蹟之修正土地地號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56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94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93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1-30/106ec8bd-d0d9-4e51-9490-a6015ac78073/公告公文.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1-30/3eb8b023-9ad8-4096-a134-11d21b7527a0/公告公文(歷次).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10-06/38a5e5d4-8eed-4738-a156-caf38d22bcc4/地籍資料.pdf
repImgId: 1422

# 平直 於 文化部公共藝術 - 2

系統編號2353
作品編號P133-320-09
作品名稱空間˙遊戲次方
作者王國益
作品尺寸2500 × 160 × 750cm
作品材質LED數位燈具、不鏽鋼、鍍鋅鋼、環氧樹脂烤漆
縣市桃園市
設置地點32054桃園市中壢區文康2路89號
經度121.201247
緯度25.002589
場域廣場
經費萬340.0
經費說明(空)
取得方式公開徵選
執行小組張至敏、湯惠玲、黃健敏、袁金塔、林偉民、曹筱玥
徵選小組張至敏、湯惠玲、黃健敏、袁金塔、林偉民、曹筱玥、石瑞仁、陳建北
策劃單位(空)
作品說明喜歡畫格子的蒙德里安宣稱:宇宙只有垂直線和水平線。但作者認為在空間裡應該加上第三線、第四線…………。 平面繪圖時,由線條開始,但能在空間裡畫線嗎? 畫呀畫,線條也會有自己的主張,不聽主人的命令。而馴服它的方式是注入現實元素,譬如材料、顏色、質地、力學、造型等;或者賦予現代科學與人文的含意,也可以加入遊憩、玩賞、民眾參與, 只用直線,能做出「親」、「遊」、「賞」、「憩」的作品嗎?如果再加上曲線,或者放進幾顆圓形球體,會不會讓空間更好玩呢? 第一步 先在空間(不是平面喔)畫幾條水平直線。覺得單調嗎?將部分線條截斷取走(或者用橡皮擦擦掉)。看起來畫面好多了。 第二步 擔心這些水平線段會掉在地上嗎(受地心引力影響)?沒關係,畫幾條垂直線,把這些水平線段連起來,架立在地上。這樣,它們感覺安全多了。 看起來不夠美觀嗎?就把妨礙視覺美感、多餘的垂直線段都擦掉。 第三步 這樣,空間裡的線變好玩了。如果覺得還是不行呢?加上斜直線,感覺如何?再追加幾條圓線,如此空間變有趣了,這下蒙德里安應該沒話講了吧。 第四步 你問,這是什麼?只是在空間畫線畫圓而已。不過,如果你喜歡的話,不妨用真實的材質實現它吧。譬如,有的線變成鋼管在空間裡矗立,有的線圍繞成一個圓,而圓又慢慢被塑成立體的鋼球。 第五步 如此一來就大功告成了,作者把線條作品變成實體。經過的民眾、小朋友,就可以把它當鞦韆「玩」。
主圖https://publicartap.moc.gov.tw/upload/filesys/com_creations/creationPictures/2353/original/p133-320-09-r.jpg
創作年代yyyy2009
來源網站https://publicart.moc.gov.tw/home/zh-tw/works/2353
委託單位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系統編號: 2353
作品編號: P133-320-09
作品名稱: 空間˙遊戲次方
作者: 王國益
作品尺寸: 2500 × 160 × 750cm
作品材質: LED數位燈具、不鏽鋼、鍍鋅鋼、環氧樹脂烤漆
縣市: 桃園市
設置地點: 32054桃園市中壢區文康2路89號
經度: 121.201247
緯度: 25.002589
場域: 廣場
經費萬: 340.0
經費說明: (空)
取得方式: 公開徵選
執行小組: 張至敏、湯惠玲、黃健敏、袁金塔、林偉民、曹筱玥
徵選小組: 張至敏、湯惠玲、黃健敏、袁金塔、林偉民、曹筱玥、石瑞仁、陳建北
策劃單位: (空)
作品說明: 喜歡畫格子的蒙德里安宣稱:宇宙只有垂直線和水平線。但作者認為在空間裡應該加上第三線、第四線…………。 平面繪圖時,由線條開始,但能在空間裡畫線嗎? 畫呀畫,線條也會有自己的主張,不聽主人的命令。而馴服它的方式是注入現實元素,譬如材料、顏色、質地、力學、造型等;或者賦予現代科學與人文的含意,也可以加入遊憩、玩賞、民眾參與, 只用直線,能做出「親」、「遊」、「賞」、「憩」的作品嗎?如果再加上曲線,或者放進幾顆圓形球體,會不會讓空間更好玩呢? 第一步 先在空間(不是平面喔)畫幾條水平直線。覺得單調嗎?將部分線條截斷取走(或者用橡皮擦擦掉)。看起來畫面好多了。 第二步 擔心這些水平線段會掉在地上嗎(受地心引力影響)?沒關係,畫幾條垂直線,把這些水平線段連起來,架立在地上。這樣,它們感覺安全多了。 看起來不夠美觀嗎?就把妨礙視覺美感、多餘的垂直線段都擦掉。 第三步 這樣,空間裡的線變好玩了。如果覺得還是不行呢?加上斜直線,感覺如何?再追加幾條圓線,如此空間變有趣了,這下蒙德里安應該沒話講了吧。 第四步 你問,這是什麼?只是在空間畫線畫圓而已。不過,如果你喜歡的話,不妨用真實的材質實現它吧。譬如,有的線變成鋼管在空間裡矗立,有的線圍繞成一個圓,而圓又慢慢被塑成立體的鋼球。 第五步 如此一來就大功告成了,作者把線條作品變成實體。經過的民眾、小朋友,就可以把它當鞦韆「玩」。
主圖: https://publicartap.moc.gov.tw/upload/filesys/com_creations/creationPictures/2353/original/p133-320-09-r.jpg
創作年代yyyy: 2009
來源網站: https://publicart.moc.gov.tw/home/zh-tw/works/2353
委託單位: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 平直 於 文資局古蹟 - 3

案件編號19850819000064
個案名稱彰化關帝廟
級別代碼1.1.3
級別名稱縣(市)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2
name: : 寺廟
歷史沿革彰化關帝廟,始建於雍正13年(西元1735年),原本位於舊彰化縣治南門內,直至嘉慶年間才遷至目前現址。 彰化關帝廟在雍正13年(西元1735年)建廟完後,經歷數次重修,最早於乾隆25年(西元1760年)知縣張世珍向當地仕紳募捐,進行重修之工程。在乾隆51年(西元1786年)的林爽文之亂以及乾隆60年(西元1795年)的陳周全之變後,廟宇傾頹,於是在嘉慶4年(西元1799年)彰化縣令胡應魁等人倡議修建,並在嘉慶5年(西元1800年)將關帝廟遷建至現今彰化關帝廟之所在地,隔年竣工。後又在道光9年(西元1829年)由知縣李廷璧重修,以及日治的明治43年(西元1910年)由楊芳洲及釋一念發起募捐重修,另外昭和5年(西元1930年)進行翼廊重修,戰後則在民國60年(西元1971年)針對三川殿屋頂進行修理、民國69年(西元1980年)整修後殿走廊。 在民國74年(西元1985年),關帝廟經內政部公告為第三級古蹟,且在民國77年(西元1988年)完成修復之工作,民國86年(西元1997年)暨修訂後調整為縣定古蹟,近年在民國106年(西元2017年)2月因鄰房進行房舍修繕時,電銲火星引發大火,使後殿付之一炬,造成關帝廟整體受到重大損傷,直至民國107年(西元2018年)才修復其他現存建築。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3::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指定登錄理由1.彰化關帝廟建立風格承襲清代武廟的建築形式,展現出結合規制樸實,雕飾簡明而不華麗。而建築特色在於前殿開三門,門扇釘滿門釘,每樘計108個,外簷裝修落在前金柱邊,前後金柱間的大木結構用前後不對稱的四架組成,大木結合為泉州式,以脊檁肥厚最為突出。正殿點金柱有鰲魚雀替正殿棟架的做法顯露出粵匠的風格,為昔日的彰化城內廟宇建築所少見。 2.關帝廟為官建,格局為三殿兩廊式,為座西北朝東南。而如此的方位,在臺灣各大關帝廟中,實屬於特例。廟內有全臺唯一的「青龍偃月大刀」,是於民國92年(西元2003年)刀從山西解州關帝祖廟贈送,做為二廟交流之紀念,也為其特色。
法令依據(空)
所屬主管機關彰化縣政府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彰化市
address: : 民權里民族路467號
經度120.54021425646
緯度24.07652646605
主管機關名稱彰化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彰化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彰化市卦山路3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11-10/60c70779-5756-4cb2-b9bd-ac7ca85653e5/彰化關帝廟02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11-10/60c70779-5756-4cb2-b9bd-ac7ca85653e5/彰化關帝廟02.jpg
name: : 彰化關帝廟02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關帝廟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關帝廟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50819000064
外觀特徵關帝廟為一座坐西北朝東南之廟宇,在臺灣各大關帝廟中屬特例。關帝廟為三開間三進兩廊的縱深式廟宇,主要建築為山門、拜殿、正殿、後殿及翼廊等,前為一低於馬路的廟埕,廟埕左右各有一株老榕樹。 關帝廟三川殿立面為三開間,屋面採用「三川脊」式作法,兩側山牆以硬山頂收頭,屋面共置八條規帶,明間前後坡規帶排頭飾人物泥塑。正殿前設拜殿,拜殿屋面採「三川脊」之作法,明間前兩道規帶排頭飾以人物泥塑,形成視野分界點。正殿與後殿屋面為「一條龍」式,屋脊平直不分段,形成一條完整的弧線。 三川殿通往拜殿間之過水廊,其滴水高度均低於三川殿及拜殿滴水高度,故過水廊屋面兩端均以封雨牆銜接,而正殿通往後殿之過水廊亦同,兩處過水廊差異在於前過水廊屋面為兩坡水屋頂設平脊,後過水廊為捲棚式兩坡水,屋頂無脊。
室內特徵廟宇內部,武廟正殿主祀關聖帝君,從祀關平、周倉。左右山牆嵌有石碑多方,包括雍正年間的「關帝廟碑」、乾隆時代的「重修關帝廟碑」等,樑枋則懸有多面古匾。另彰化關帝廟也具有其建築特色,前殿門扇釘滿門釘,每扇計108個,大木結構為泉州式。 三川殿棟架採用疊斗式作法,為九架屋桁,為增加三川殿室內進深,匠師在屋架形式上探用「移柱法」,即中脊桁位於三川門後一步,前後看架各成系統。前看架以獅座承桁下三層疊斗,逐層逐架傳遞至簷柱,前簷再以垂花吊筒承接挑簷桁,步通於吊筒以龍形出頭,充滿漳州風格;後看架採二通二瓜疊斗形式,由步通出彎拱承接後挑簷桁。 拜殿為六架之捲棚式棟架,設置雙獅座以承桁下三層疊斗,橫向彎束斷面均採矩形繫材,可看出匠師為塑造彎月束仔視覺柔和效果,特以收邊線腳做法,在全殿只有拜殿及三川殿次間有此做法。 正殿在四點金柱間為三通五瓜看架,大通下為雕刻精美的鰲魚雀替,大通上之金瓜筒,其瓜爪瓣為前三後一,抓住通身束腰線位置,瓜筒背無作雕刻,疊斗自下向上逐層縮小,除瓜筒為八角座斗外,其餘均為方斗,斗面平整有稜,斗底座有抹角,且桁下承斗未作桁引或雞舌,以斗破口直接承桁。 後殿棟架以中脊桁為中心,前後各由兩組抬樑式木構架,中脊下立柱,前後二架間以方立筒承桁,形成二通二瓜形式,通與束皆為矩形斷面;前簷廊棟架則以瓜筒座棟架形式表現。 前後過水廊其棟架作法均為四架捲棚構架形式,形式簡單,立柱承桁,少雕刻;前過水廊進深為三開間,後過水廊進深則為二開間,為三架捲棚之作法。
使用情形古蹟全年免費開放供一般信眾參拜,每年約農曆1月10日左右開燈法會、2月3日文昌帝君聖誕、6月24日關聖帝君聖誕,此祭祀為一年內幾天最為重要活動。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1.建議管理單位定期檢視電線、用火管理,並避免易燃物於用火設備旁。 2.建議懸掛物件時,應保護樑柱棟架,避免直接綑綁造成表面損壞。
現狀關帝廟現狀為民國106年(西元2017年)2月燒毀後、並於107年(西元2018年)10月修復竣工之格局,為三殿兩廊式、座西北朝東南之建築形式。關帝廟目前由彰化市公所進行管理與維護,保存狀態尚稱良好。
網站名稱彰化旅遊資訊網-關帝廟
網址https://tourism.chcg.gov.tw/AttractionsContent.aspx?id=98&chk=480fc7dc-87fb-4524-abb9-9c3f9e032ea1¶m=pn=5&topic=3,4,5,7&item=BACKPACKER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7292201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74臺內民字第338095號
公告日期: : 1985-08-19 17:29:40.0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彰化市
landNo: : 民族段
landSerialNo: : 222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彰化關帝廟01
author: : 趙守彥
takePhotoDate: : 約於201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3983c482-5c1b-4f07-a7a0-60d68ccbb5e1/彰化關帝廟01.jpg
2::
mediaName: : 彰化關帝廟02
author: : 趙守彥
takePhotoDate: : 約於201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228a25de-5b99-40d6-9fc0-59bb4b338590/彰化關帝廟02.jpg
3::
mediaName: : 彰化關帝廟03
author: : 趙守彥
takePhotoDate: : 約於201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eb9c9a7c-50dd-4eaf-a30f-a2a568e6347b/彰化關帝廟03.jpg
4::
mediaName: : 彰化關帝廟04
author: : 趙守彥
takePhotoDate: : 約於201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93c8b983-1fcb-4acf-9443-26f38c44d7ba/彰化關帝廟04.jpg
5::
mediaName: : 彰化關帝廟05
author: : 趙守彥
takePhotoDate: : 約於201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a43fc7d7-3c58-4034-9e8c-1cd44e606eb8/彰化關帝廟05.jp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04-25/1e9bd915-69a0-441e-8d88-bdc397c59073/彰化關帝廟740819.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3-11/5ae2bc9e-43a5-44e2-9e5e-59a21d6eee4d/關帝廟-地籍圖(110).pdf
repImgId144367
案件編號: 19850819000064
個案名稱: 彰化關帝廟
級別代碼: 1.1.3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2
name: : 寺廟
歷史沿革: 彰化關帝廟,始建於雍正13年(西元1735年),原本位於舊彰化縣治南門內,直至嘉慶年間才遷至目前現址。 彰化關帝廟在雍正13年(西元1735年)建廟完後,經歷數次重修,最早於乾隆25年(西元1760年)知縣張世珍向當地仕紳募捐,進行重修之工程。在乾隆51年(西元1786年)的林爽文之亂以及乾隆60年(西元1795年)的陳周全之變後,廟宇傾頹,於是在嘉慶4年(西元1799年)彰化縣令胡應魁等人倡議修建,並在嘉慶5年(西元1800年)將關帝廟遷建至現今彰化關帝廟之所在地,隔年竣工。後又在道光9年(西元1829年)由知縣李廷璧重修,以及日治的明治43年(西元1910年)由楊芳洲及釋一念發起募捐重修,另外昭和5年(西元1930年)進行翼廊重修,戰後則在民國60年(西元1971年)針對三川殿屋頂進行修理、民國69年(西元1980年)整修後殿走廊。 在民國74年(西元1985年),關帝廟經內政部公告為第三級古蹟,且在民國77年(西元1988年)完成修復之工作,民國86年(西元1997年)暨修訂後調整為縣定古蹟,近年在民國106年(西元2017年)2月因鄰房進行房舍修繕時,電銲火星引發大火,使後殿付之一炬,造成關帝廟整體受到重大損傷,直至民國107年(西元2018年)才修復其他現存建築。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3::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指定登錄理由: 1.彰化關帝廟建立風格承襲清代武廟的建築形式,展現出結合規制樸實,雕飾簡明而不華麗。而建築特色在於前殿開三門,門扇釘滿門釘,每樘計108個,外簷裝修落在前金柱邊,前後金柱間的大木結構用前後不對稱的四架組成,大木結合為泉州式,以脊檁肥厚最為突出。正殿點金柱有鰲魚雀替正殿棟架的做法顯露出粵匠的風格,為昔日的彰化城內廟宇建築所少見。 2.關帝廟為官建,格局為三殿兩廊式,為座西北朝東南。而如此的方位,在臺灣各大關帝廟中,實屬於特例。廟內有全臺唯一的「青龍偃月大刀」,是於民國92年(西元2003年)刀從山西解州關帝祖廟贈送,做為二廟交流之紀念,也為其特色。
法令依據: (空)
所屬主管機關: 彰化縣政府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彰化市
address: : 民權里民族路467號
經度: 120.54021425646
緯度: 24.07652646605
主管機關名稱: 彰化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 彰化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彰化市卦山路3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11-10/60c70779-5756-4cb2-b9bd-ac7ca85653e5/彰化關帝廟02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11-10/60c70779-5756-4cb2-b9bd-ac7ca85653e5/彰化關帝廟02.jpg
name: : 彰化關帝廟02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關帝廟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關帝廟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50819000064
外觀特徵: 關帝廟為一座坐西北朝東南之廟宇,在臺灣各大關帝廟中屬特例。關帝廟為三開間三進兩廊的縱深式廟宇,主要建築為山門、拜殿、正殿、後殿及翼廊等,前為一低於馬路的廟埕,廟埕左右各有一株老榕樹。 關帝廟三川殿立面為三開間,屋面採用「三川脊」式作法,兩側山牆以硬山頂收頭,屋面共置八條規帶,明間前後坡規帶排頭飾人物泥塑。正殿前設拜殿,拜殿屋面採「三川脊」之作法,明間前兩道規帶排頭飾以人物泥塑,形成視野分界點。正殿與後殿屋面為「一條龍」式,屋脊平直不分段,形成一條完整的弧線。 三川殿通往拜殿間之過水廊,其滴水高度均低於三川殿及拜殿滴水高度,故過水廊屋面兩端均以封雨牆銜接,而正殿通往後殿之過水廊亦同,兩處過水廊差異在於前過水廊屋面為兩坡水屋頂設平脊,後過水廊為捲棚式兩坡水,屋頂無脊。
室內特徵: 廟宇內部,武廟正殿主祀關聖帝君,從祀關平、周倉。左右山牆嵌有石碑多方,包括雍正年間的「關帝廟碑」、乾隆時代的「重修關帝廟碑」等,樑枋則懸有多面古匾。另彰化關帝廟也具有其建築特色,前殿門扇釘滿門釘,每扇計108個,大木結構為泉州式。 三川殿棟架採用疊斗式作法,為九架屋桁,為增加三川殿室內進深,匠師在屋架形式上探用「移柱法」,即中脊桁位於三川門後一步,前後看架各成系統。前看架以獅座承桁下三層疊斗,逐層逐架傳遞至簷柱,前簷再以垂花吊筒承接挑簷桁,步通於吊筒以龍形出頭,充滿漳州風格;後看架採二通二瓜疊斗形式,由步通出彎拱承接後挑簷桁。 拜殿為六架之捲棚式棟架,設置雙獅座以承桁下三層疊斗,橫向彎束斷面均採矩形繫材,可看出匠師為塑造彎月束仔視覺柔和效果,特以收邊線腳做法,在全殿只有拜殿及三川殿次間有此做法。 正殿在四點金柱間為三通五瓜看架,大通下為雕刻精美的鰲魚雀替,大通上之金瓜筒,其瓜爪瓣為前三後一,抓住通身束腰線位置,瓜筒背無作雕刻,疊斗自下向上逐層縮小,除瓜筒為八角座斗外,其餘均為方斗,斗面平整有稜,斗底座有抹角,且桁下承斗未作桁引或雞舌,以斗破口直接承桁。 後殿棟架以中脊桁為中心,前後各由兩組抬樑式木構架,中脊下立柱,前後二架間以方立筒承桁,形成二通二瓜形式,通與束皆為矩形斷面;前簷廊棟架則以瓜筒座棟架形式表現。 前後過水廊其棟架作法均為四架捲棚構架形式,形式簡單,立柱承桁,少雕刻;前過水廊進深為三開間,後過水廊進深則為二開間,為三架捲棚之作法。
使用情形: 古蹟全年免費開放供一般信眾參拜,每年約農曆1月10日左右開燈法會、2月3日文昌帝君聖誕、6月24日關聖帝君聖誕,此祭祀為一年內幾天最為重要活動。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1.建議管理單位定期檢視電線、用火管理,並避免易燃物於用火設備旁。 2.建議懸掛物件時,應保護樑柱棟架,避免直接綑綁造成表面損壞。
現狀: 關帝廟現狀為民國106年(西元2017年)2月燒毀後、並於107年(西元2018年)10月修復竣工之格局,為三殿兩廊式、座西北朝東南之建築形式。關帝廟目前由彰化市公所進行管理與維護,保存狀態尚稱良好。
網站名稱: 彰化旅遊資訊網-關帝廟
網址: https://tourism.chcg.gov.tw/AttractionsContent.aspx?id=98&chk=480fc7dc-87fb-4524-abb9-9c3f9e032ea1¶m=pn=5&topic=3,4,5,7&item=BACKPACKER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7292201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74臺內民字第338095號
公告日期: : 1985-08-19 17:29:40.0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彰化市
landNo: : 民族段
landSerialNo: : 222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彰化關帝廟01
author: : 趙守彥
takePhotoDate: : 約於201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3983c482-5c1b-4f07-a7a0-60d68ccbb5e1/彰化關帝廟01.jpg
2::
mediaName: : 彰化關帝廟02
author: : 趙守彥
takePhotoDate: : 約於201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228a25de-5b99-40d6-9fc0-59bb4b338590/彰化關帝廟02.jpg
3::
mediaName: : 彰化關帝廟03
author: : 趙守彥
takePhotoDate: : 約於201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eb9c9a7c-50dd-4eaf-a30f-a2a568e6347b/彰化關帝廟03.jpg
4::
mediaName: : 彰化關帝廟04
author: : 趙守彥
takePhotoDate: : 約於201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93c8b983-1fcb-4acf-9443-26f38c44d7ba/彰化關帝廟04.jpg
5::
mediaName: : 彰化關帝廟05
author: : 趙守彥
takePhotoDate: : 約於201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a43fc7d7-3c58-4034-9e8c-1cd44e606eb8/彰化關帝廟05.jp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04-25/1e9bd915-69a0-441e-8d88-bdc397c59073/彰化關帝廟740819.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3-11/5ae2bc9e-43a5-44e2-9e5e-59a21d6eee4d/關帝廟-地籍圖(110).pdf
repImgId: 144367

# 平直 於 文資局古蹟 - 4

案件編號20080418000001
個案名稱新莊慈祐宮
級別代碼1.1.2
級別名稱直轄市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2
name: : 寺廟
歷史沿革新莊地區約於康熙四十八年(1709)有諸羅縣知事宋永清發給陳賴章墾號請墾淡水大佳臘荒埔的告示,開墾範圍包括臺北平原大部分,其中亦有新莊地區,此告示即為文字記載之最早從事新莊墾拓的漢人墾戶,康熙四十九年(1710)官兵駐防北臺防止海盜,為新莊製造安全的生活環境,更吸引了大批外地移民來此拓墾,康熙五十二年(1713)此地已開鑿圳道,闢為水田,康熙末年新莊平原逐漸進入水田化及農業生產化,使此地繁榮發展,形成市街。 雍正年間因移墾居民生活安定,地方人士亦有財力建造廟宇,故於雍正七年(1729)創建慈祐宮,雍正九年(1731)竣工,另於乾隆十八年(1753)題額「慈祐」。乾隆二十五年(1760)因廟務無人主持,故延聘臨濟宗第三十八世「志修」懷公和尚為主持僧,是新莊慈祐宮之開山祖。 民國七十四年(1985)新莊慈祐宮列為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登錄理由一、新莊為臺北最早開發的城鎮,慈祐宮是代表性古蹟。新莊市目前都市化嚴重,有必要為慈祐宮擴大保存空間以維護古蹟風貌。 二、對完整的古蹟涵蓋範圍而言,具較佳的完整保存風貌管制的效果。
法令依據(民國九十五年一月十二日發布)第2條第1項第1款
所屬主管機關新北市政府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莊區
address: : 新莊路218號
經度121.45288246827
緯度25.034376028872
主管機關名稱新北市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161號28樓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47/photo/C042新北市新莊慈祐宮(三級)(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47/photo/C042新北市新莊慈祐宮(三級)(1).JPG
name: : C042新北市新莊慈祐宮(三級)(1)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新OOOOOOOOO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新OOOOOOOOO
3::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4::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新北市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080418000001
外觀特徵新莊慈祐宮為面寬三開間的四進兩廊式平面配置的廟宇,建築物座北朝南,呈長條狀矩形的縱深配置,面寬有12.7公尺、深63公尺。正面開三串門,外檐以石作為主。前殿屋頂採用燕尾翹脊的硬山與歇山重檐形式,檐口彎曲,兩側次間升起;正脊、垂脊與戧脊上有剪黏泥塑。正殿與後殿屋與同樣採硬山燕尾翹脊形式,而正殿前拜殿之三脊式屋頂較明間高,開山殿則使用簡單硬山式屋頂。 前殿設有蟠龍圓柱,龍身蟠曲近兩圈,降龍形,龍柱柱身頂端刻槽以便出螭頭栱、頂出栱及垂花吊籃。前殿中門前安石獅一對。 資料來源:新莊慈祐宮調查研究與修護
室內特徵慈祐宮建築本體為縱深式的廟宇建築,各殿依次排列於縱軸上,牆廊的牆與各殿山牆前後相接。 前殿大木結構以石柱撐起,前後檐柱柱間共計九架,前後挑檐各加一架,金柱用五架,前後檐廊及挑檐各三架。 前檐廊大柁上立獅座,上承短柱,突出重檐屋頂的下檐直抵上檐七架檁下,出挑一步架後以垂花收頭,下檐屋頂自檐柱向外出挑一步架,用螭虎栱及樑頭頂垂花短柱,上承挑檐檁。 拜殿與正殿大木結構為潮州式風格,以搭牽樑連接二殿。大木結構用「隨」做為水平接繫材;挑尖樑頭用龍頭飾。 拜殿由四柱撐起,前金柱為蟠龍石柱,金柱內為捲棚四架大木結構,挑檐前後各一架。柁樑上立成對的獅座,獅背上安疊斗直承桁檁,疊斗間穿插三層水平的「隨」。 正殿長寬比近乎正方形,空間縱深十五架,點金柱間用七架大木結構,逐層縮短的柁樑或金柱交接處都有雀替,承接桁檁的疊斗使用平直的「隨」伸出束尾。 後殿長寬比亦接近正方形,大木結構為十五架,四點金柱間用七架大木,大柁上立較長的木瓜柱,二柁上立較小的南瓜柱,三柁上則立捲草斗座,瓜柱上多用疊斗及束承接桁檁,疊斗間桁栱出挑,最上層栱做雞舌,其所帶的前拜殿空間係由金柱前的四架部分加作較低的捲棚暗厝組構而成,樑上置成對的捲草座斗,座斗上安束成檁,柁樑伸出檐柱,成挑尖樑,樑頭刻螭首紋。樑下出栱兩挑,下層用回首螭;上曾用螭虎栱。前檐柱為蟠龍石柱,柱身為八角形。 位於最後一進的開山殿為縱深最淺的建築空間,空間使用四點金柱和後檐柱,點金柱尖七架大木,柁樑截面成矩形,由大柁、二柁至三柁尺寸逐層縮小。柁樑上置如意頭形的瓜柱,桁檁用束和斗承接,前金柱兼做檐柱,挑檐的栱由金柱出挑,上置回首螭虎栱,再以散斗及雞舌承接挑檐枋。 資料來源:新莊慈祐宮調查研究與修護
使用情形古蹟本體為廟宇,做為信徒參拜及宗教相關場所。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應使古蹟本體保持乾燥及良好通風,並注意火燭的使用及管理,另需定期檢視大木構件是否有彎曲變形、位移、開裂或蟲蛀等情形。
現狀修復前建築經多次改建已不復原貌,室內有部分地坪破損並有臺基下沉、開裂等情形,開山殿屋頂及大木結構腐朽。
網站名稱新莊慈祐宮
網址http://www.sjtyg.com/page.php?menu_id=6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2)29603456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74)臺內民字第338095號
公告日期: : 1985-08-19 00:00:00.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北府文資字第0970001123號
公告日期: : 2008-04-18 14:30:38.4
note: : 變更古蹟涵蓋範圍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莊區
landNo: : 文德段
landSerialNo: : 519-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保存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莊區
landNo: : 文德段
landSerialNo: : 532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保存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莊區
landNo: : 文德段
landSerialNo: : 533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保存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4::
itemNo: : 4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莊區
landNo: : 文德段
landSerialNo: : 534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保存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5::
itemNo: : 5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莊區
landNo: : 文德段
landSerialNo: : 535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保存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6::
itemNo: : 6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莊區
landNo: : 文德段
landSerialNo: : 536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保存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7::
itemNo: : 7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莊區
landNo: : 文德段
landSerialNo: : 539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保存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8::
itemNo: : 8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莊區
landNo: : 文德段
landSerialNo: : 540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保存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9::
itemNo: : 9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莊區
landNo: : 文德段
landSerialNo: : 540-1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保存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0::
itemNo: : 10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莊區
landNo: : 文德段
landSerialNo: : 541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道路用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C042新北市新莊慈祐宮(三級)(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48/photo/C042新北市新莊慈祐宮(三級)(2).JPG
2::
mediaName: : C042新北市新莊慈祐宮(三級)(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49/photo/C042新北市新莊慈祐宮(三級)(3).JPG
3::
mediaName: : C042新北市新莊慈祐宮(三級)(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50/photo/C042新北市新莊慈祐宮(三級)(4).JPG
4::
mediaName: : C042新北市新莊慈祐宮(三級)(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51/photo/C042新北市新莊慈祐宮(三級)(5).JPG
5::
mediaName: : 新莊慈祐宮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9-16/2eca5a20-bf4c-412c-b038-6c584335d99e/光碟_內部-1.jpg
6::
mediaName: : 新莊慈祐宮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9-16/67d2ecca-28d5-4b7f-9eed-b001d56e96a9/光碟_內部2.jpg
7::
mediaName: : 新莊慈祐宮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9-16/6bd6cab4-71e5-4d6c-8131-039080d78753/光碟_外部全貌-1.jpg
8::
mediaName: : 新莊慈祐宮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9-16/419db568-997b-4f77-bcef-c255d01b68d5/光碟_外部非全貌-2.jpg
9::
mediaName: : 新莊慈祐宮1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9-16/833ea291-25eb-4109-a13d-9eadd9ed3516/光碟_細節-1.jpg
10::
mediaName: : 新莊慈祐宮1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9-16/17cfcacd-2c6e-4355-8c37-cf6e32c9690a/光碟_細節-2.jpg
11::
mediaName: : 新莊慈祐宮1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9-16/8bb5c526-33ca-4280-a408-b0725afb17f6/光碟_細節-3.jpg
12::
mediaName: : 新莊慈祐宮1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9-16/66204354-7d3c-4abd-b76a-affaf65f8355/光碟_細節-4.jpg
13::
mediaName: : 新莊慈祐宮1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9-16/71ed8247-60d3-4b1a-91b0-99fa8b32a51e/玩味_外部全貌-2.jpg
14::
mediaName: : 新莊慈祐宮1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9-16/02bd657d-2b8c-481e-a218-abe69f2130da/玩味_外部非全貌-1.jp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3-26/4ea089ef-209f-4157-af8c-42818a26bf15/970418變更公告_古蹟_新莊慈祐宮.ti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9-16/8e14d9a4-df6a-43a7-af62-3a820043c253/740819公告_古蹟_新莊慈祐宮.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9-16/ffcdf90d-041a-469c-adc5-928d3131fdd0/970515土地複丈成果圖_古蹟_新莊慈祐宮.pdf
repImgId414
案件編號: 20080418000001
個案名稱: 新莊慈祐宮
級別代碼: 1.1.2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2
name: : 寺廟
歷史沿革: 新莊地區約於康熙四十八年(1709)有諸羅縣知事宋永清發給陳賴章墾號請墾淡水大佳臘荒埔的告示,開墾範圍包括臺北平原大部分,其中亦有新莊地區,此告示即為文字記載之最早從事新莊墾拓的漢人墾戶,康熙四十九年(1710)官兵駐防北臺防止海盜,為新莊製造安全的生活環境,更吸引了大批外地移民來此拓墾,康熙五十二年(1713)此地已開鑿圳道,闢為水田,康熙末年新莊平原逐漸進入水田化及農業生產化,使此地繁榮發展,形成市街。 雍正年間因移墾居民生活安定,地方人士亦有財力建造廟宇,故於雍正七年(1729)創建慈祐宮,雍正九年(1731)竣工,另於乾隆十八年(1753)題額「慈祐」。乾隆二十五年(1760)因廟務無人主持,故延聘臨濟宗第三十八世「志修」懷公和尚為主持僧,是新莊慈祐宮之開山祖。 民國七十四年(1985)新莊慈祐宮列為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登錄理由: 一、新莊為臺北最早開發的城鎮,慈祐宮是代表性古蹟。新莊市目前都市化嚴重,有必要為慈祐宮擴大保存空間以維護古蹟風貌。 二、對完整的古蹟涵蓋範圍而言,具較佳的完整保存風貌管制的效果。
法令依據: (民國九十五年一月十二日發布)第2條第1項第1款
所屬主管機關: 新北市政府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莊區
address: : 新莊路218號
經度: 121.45288246827
緯度: 25.034376028872
主管機關名稱: 新北市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161號28樓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47/photo/C042新北市新莊慈祐宮(三級)(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47/photo/C042新北市新莊慈祐宮(三級)(1).JPG
name: : C042新北市新莊慈祐宮(三級)(1)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新OOOOOOOOO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新OOOOOOOOO
3::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4::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新北市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080418000001
外觀特徵: 新莊慈祐宮為面寬三開間的四進兩廊式平面配置的廟宇,建築物座北朝南,呈長條狀矩形的縱深配置,面寬有12.7公尺、深63公尺。正面開三串門,外檐以石作為主。前殿屋頂採用燕尾翹脊的硬山與歇山重檐形式,檐口彎曲,兩側次間升起;正脊、垂脊與戧脊上有剪黏泥塑。正殿與後殿屋與同樣採硬山燕尾翹脊形式,而正殿前拜殿之三脊式屋頂較明間高,開山殿則使用簡單硬山式屋頂。 前殿設有蟠龍圓柱,龍身蟠曲近兩圈,降龍形,龍柱柱身頂端刻槽以便出螭頭栱、頂出栱及垂花吊籃。前殿中門前安石獅一對。 資料來源:新莊慈祐宮調查研究與修護
室內特徵: 慈祐宮建築本體為縱深式的廟宇建築,各殿依次排列於縱軸上,牆廊的牆與各殿山牆前後相接。 前殿大木結構以石柱撐起,前後檐柱柱間共計九架,前後挑檐各加一架,金柱用五架,前後檐廊及挑檐各三架。 前檐廊大柁上立獅座,上承短柱,突出重檐屋頂的下檐直抵上檐七架檁下,出挑一步架後以垂花收頭,下檐屋頂自檐柱向外出挑一步架,用螭虎栱及樑頭頂垂花短柱,上承挑檐檁。 拜殿與正殿大木結構為潮州式風格,以搭牽樑連接二殿。大木結構用「隨」做為水平接繫材;挑尖樑頭用龍頭飾。 拜殿由四柱撐起,前金柱為蟠龍石柱,金柱內為捲棚四架大木結構,挑檐前後各一架。柁樑上立成對的獅座,獅背上安疊斗直承桁檁,疊斗間穿插三層水平的「隨」。 正殿長寬比近乎正方形,空間縱深十五架,點金柱間用七架大木結構,逐層縮短的柁樑或金柱交接處都有雀替,承接桁檁的疊斗使用平直的「隨」伸出束尾。 後殿長寬比亦接近正方形,大木結構為十五架,四點金柱間用七架大木,大柁上立較長的木瓜柱,二柁上立較小的南瓜柱,三柁上則立捲草斗座,瓜柱上多用疊斗及束承接桁檁,疊斗間桁栱出挑,最上層栱做雞舌,其所帶的前拜殿空間係由金柱前的四架部分加作較低的捲棚暗厝組構而成,樑上置成對的捲草座斗,座斗上安束成檁,柁樑伸出檐柱,成挑尖樑,樑頭刻螭首紋。樑下出栱兩挑,下層用回首螭;上曾用螭虎栱。前檐柱為蟠龍石柱,柱身為八角形。 位於最後一進的開山殿為縱深最淺的建築空間,空間使用四點金柱和後檐柱,點金柱尖七架大木,柁樑截面成矩形,由大柁、二柁至三柁尺寸逐層縮小。柁樑上置如意頭形的瓜柱,桁檁用束和斗承接,前金柱兼做檐柱,挑檐的栱由金柱出挑,上置回首螭虎栱,再以散斗及雞舌承接挑檐枋。 資料來源:新莊慈祐宮調查研究與修護
使用情形: 古蹟本體為廟宇,做為信徒參拜及宗教相關場所。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應使古蹟本體保持乾燥及良好通風,並注意火燭的使用及管理,另需定期檢視大木構件是否有彎曲變形、位移、開裂或蟲蛀等情形。
現狀: 修復前建築經多次改建已不復原貌,室內有部分地坪破損並有臺基下沉、開裂等情形,開山殿屋頂及大木結構腐朽。
網站名稱: 新莊慈祐宮
網址: http://www.sjtyg.com/page.php?menu_id=6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2)29603456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74)臺內民字第338095號
公告日期: : 1985-08-19 00:00:00.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北府文資字第0970001123號
公告日期: : 2008-04-18 14:30:38.4
note: : 變更古蹟涵蓋範圍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莊區
landNo: : 文德段
landSerialNo: : 519-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保存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莊區
landNo: : 文德段
landSerialNo: : 532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保存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莊區
landNo: : 文德段
landSerialNo: : 533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保存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4::
itemNo: : 4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莊區
landNo: : 文德段
landSerialNo: : 534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保存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5::
itemNo: : 5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莊區
landNo: : 文德段
landSerialNo: : 535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保存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6::
itemNo: : 6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莊區
landNo: : 文德段
landSerialNo: : 536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保存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7::
itemNo: : 7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莊區
landNo: : 文德段
landSerialNo: : 539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保存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8::
itemNo: : 8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莊區
landNo: : 文德段
landSerialNo: : 540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保存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9::
itemNo: : 9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莊區
landNo: : 文德段
landSerialNo: : 540-1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保存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0::
itemNo: : 10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莊區
landNo: : 文德段
landSerialNo: : 541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道路用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C042新北市新莊慈祐宮(三級)(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48/photo/C042新北市新莊慈祐宮(三級)(2).JPG
2::
mediaName: : C042新北市新莊慈祐宮(三級)(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49/photo/C042新北市新莊慈祐宮(三級)(3).JPG
3::
mediaName: : C042新北市新莊慈祐宮(三級)(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50/photo/C042新北市新莊慈祐宮(三級)(4).JPG
4::
mediaName: : C042新北市新莊慈祐宮(三級)(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51/photo/C042新北市新莊慈祐宮(三級)(5).JPG
5::
mediaName: : 新莊慈祐宮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9-16/2eca5a20-bf4c-412c-b038-6c584335d99e/光碟_內部-1.jpg
6::
mediaName: : 新莊慈祐宮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9-16/67d2ecca-28d5-4b7f-9eed-b001d56e96a9/光碟_內部2.jpg
7::
mediaName: : 新莊慈祐宮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9-16/6bd6cab4-71e5-4d6c-8131-039080d78753/光碟_外部全貌-1.jpg
8::
mediaName: : 新莊慈祐宮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9-16/419db568-997b-4f77-bcef-c255d01b68d5/光碟_外部非全貌-2.jpg
9::
mediaName: : 新莊慈祐宮1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9-16/833ea291-25eb-4109-a13d-9eadd9ed3516/光碟_細節-1.jpg
10::
mediaName: : 新莊慈祐宮1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9-16/17cfcacd-2c6e-4355-8c37-cf6e32c9690a/光碟_細節-2.jpg
11::
mediaName: : 新莊慈祐宮1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9-16/8bb5c526-33ca-4280-a408-b0725afb17f6/光碟_細節-3.jpg
12::
mediaName: : 新莊慈祐宮1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9-16/66204354-7d3c-4abd-b76a-affaf65f8355/光碟_細節-4.jpg
13::
mediaName: : 新莊慈祐宮1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9-16/71ed8247-60d3-4b1a-91b0-99fa8b32a51e/玩味_外部全貌-2.jpg
14::
mediaName: : 新莊慈祐宮1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9-16/02bd657d-2b8c-481e-a218-abe69f2130da/玩味_外部非全貌-1.jp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3-26/4ea089ef-209f-4157-af8c-42818a26bf15/970418變更公告_古蹟_新莊慈祐宮.ti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9-16/8e14d9a4-df6a-43a7-af62-3a820043c253/740819公告_古蹟_新莊慈祐宮.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9-16/ffcdf90d-041a-469c-adc5-928d3131fdd0/970515土地複丈成果圖_古蹟_新莊慈祐宮.pdf
repImgId: 414

# 平直 於 文資局古蹟 - 5

案件編號19850819000092
個案名稱邱良功母節孝坊
級別代碼1.1.1
級別名稱國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11
name: : 牌坊
歷史沿革一、建物興修記錄: (一) 民國 33年( 1944 盟軍轟炸後浦東門, 造成節孝坊上部雀替震落佚失,而坊上的石獅亦有一隻震落,後由人稱「矮仔南山」的陳南山匠師仿作補回。 (二)民國 87年 1998):邱良功母節孝坊修護工程由萬成營造有限公司執行,修復範圍包括節孝坊本體、花崗石地坪、周邊環境及排水溝整理、增設夜間照明。 (三)民國 107年 2018):國定古蹟邱良功母節孝坊管理維護計畫案由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古物維護研究所執行,執行範圍包括古蹟本體損壞記錄及材質調查及清潔、防鳥設施裝置。 二、相關歷史敘述: 邱良功母節孝坊興建於清嘉慶17年(1812),為旌表邱志仁之妻、邱良功之母許氏,守節撫孤,教子成名。邱母許氏,妣名印官,金門小徑人,生於乾隆8年(1743),卒於嘉慶2年(1797)。乾隆35年(1770),即許氏28歲時,邱良功之父邱志仁逝世,當時良功僅出生35日,許氏自此守節,共28年。 邱良功為清代名將,功績卓越。嘉慶14年(1809)出任浙江水師提督,殲滅海盜蔡牽及其黨羽有功,授賞三等男爵世襲。良功事母至孝,故為母許氏之節孝事蹟奏請旌表建坊,清仁宗誥贈一品夫人,祀節孝祠。依據《欽定大清會典》規範,婦女自年30至50之間守節,或年逾四十而歿、守節15年以上者,可入祀節孝祠;具有奇節苦行者,由官方賜銀30兩建坊。建坊之用意乃表彰節孝事蹟為典範,以達教化社稷之目的。 邱氏家族因良功而貴,獲封贈或世襲職。據地方志書、列傳考證,其子侄及家族女性成員也多以武績及節孝著名,足見許氏雖以艱辛守節事蹟建坊入祠,其成就應在於教子有成,形成忠義孝悌之門風,以建坊表彰其節孝事蹟、光耀門楣,並藉此教化於民,影響社會風氣。 坊柱共題刻四幅楹聯,由邱良功同僚及姻親所贈,題贈者包含時任兩廣總督蔣攸銛、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浙江巡撫阮元、及浙江定海總鎮李光顯、黃巖總鎮謝恩詔。其中李光顯和謝恩詔為邱氏家族之姻親,其題贈內容較其餘三幅更能顯現邱母守節撫孤、含辛茹苦之事蹟。由題贈者及聯對文字內容更得以顯現立坊之歷史意義與時代背景。 節孝坊南側之「嚴禁傷礙邱良功母牌坊碑」於光緒13年(1887)設立。起因為後浦蔭生邱炳乾(邱良功之侄)指控生員王增高於節孝坊週邊改造之牆基及水溝、侵占邱姓土地,由泉州馬巷糧捕撫民分府郭榮禧出示諭禁,並不得任意傷礙,致生事端。此碑設置之目的可推測為節孝坊週邊街坊鄰居侵占牌坊土地,邱家雖訴訟打贏官司,但仍請官府設立示禁碑,以免另生事端。由此可見邱家雖有世襲爵位及軍功,仍保有謙以待人之門風,不因身份地位崇高而欺壓他人,亦可知節孝坊土地之所有權屬及周邊開發與邱良功家族密不可分之關係。
評定基準1:: : 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保存完整並為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者
指定登錄理由(一)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性: 邱良功為清代名將,功績卓越。嘉慶14年(1809)出任浙江水師提督,殲滅海盜蔡牽及其黨羽有功,授賞三等男爵世襲,其軍功卓著為金門清代武將官階最高者。良功事母至孝,清嘉慶17年(1812)為母許氏之節孝事蹟奏請旌表建坊,清仁宗誥贈一品夫人,祀節孝祠。此牌坊規模宏大,為臺澎金馬明清時期牌坊之最,其所象徵的節孝內涵,亦具備極高的歷史意義與重要性。 節孝坊南側「嚴禁傷礙邱良功母牌坊碑」設立於清光緒13年(1887)。由碑文記載可考證節孝坊土地之所有權屬及周邊開發與邱良功家族密不可分之關係,亦顯其重要性。 (二)已指定之古蹟中保存完整: 節孝坊矗立於後浦東門市集旁,雖經歷天災、戰亂、環境變遷,然牌坊石作構件材質良好、結構完整,構造、石構件大致維持嘉慶年間創建時的原貌,歷時200餘年至今仍保存完整。 (三)已指定之古蹟中為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 節孝坊之形制為閩南地區常見的「四柱三間三層五簷樓」,為閩南地區常見之牌坊形式,以泉州白石及青斗石為材,使用浮雕、透雕、圓雕技法,呈顯吉慶寓意和教忠教孝之題材,強化旌表意義。相較於臺澎金馬地區其他清代石造牌坊的興建過程,金門因地理位置之便,在材料取得及匠師聘用上具有相對優勢。因此不論是造坊技法、石作匠藝與形式規模,為清代牌坊之典範。
法令依據《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2項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城鎮
address: : 東門里莒光路1段觀音亭邊
經度118.31853698554
緯度24.431385435225
主管機關名稱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中市南區復興路3段362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844/photo/邱良功母節孝坊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844/photo/邱良功母節孝坊1.jpg
name: : 邱良功母節孝坊1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50819000092
外觀特徵邱良功母節孝坊的形式為閩南地區常見之「四柱三間三層五檐樓」,是清代石造牌坊最雄偉的格局。節孝坊由四根方柱所構成,故稱「四柱三間」。節孝坊的四根石柱齊高,,柱頭頂上置斗座以支承第一層檐樓,檐上置四根高栱柱支承第二層檐樓。第二層檐樓及第二層橫額上共放置六根高拱柱,其上方放置第三層檐樓,故稱「三層」。每一層檐樓的形式有如建築中的屋頂,上端為平直的屋脊,兩側坡度就像兩坡水的屋面,上面雕飾如筒板瓦、瓦當與滴水收頭,檐樓外端翼角略有起翹,和木構造中的屋頂做法非常相近。此牌坊共有五個出挑檐樓,故稱作「五檐樓」。每一層檐樓形似兩坡水的屋面,其上壓有石條,具有穩定檐石的作用,也形似屋脊。第一層及第二層檐樓以「石獅」收頭,在第三層以兩頭「鴟尾」收頭,中間還有一個火燄珠,如傳统建築中五胎脊的作法。柱與柱間以枋材相繋,其他如柱頭斗、雀替、出栱等也是模仿木構造之構件樣式。 地坪之平面分布略呈凸形,具有引導作用,舖面以花崗石板為材料,鋪設方式為水平横舖,四周邊框則改為直式鋪設。中港間二根石柱前後另設有4塊垂直排列的石板條。 邱良功母節孝坊總高9.48公尺,總面寛有7.14公尺,比例上總面寛和總高之比為1:1.33,趨近於正方形,與南方式樣的「營造法原」規範較為接近。小港間寛和中港間寛之比為1:2.52,而中港間淨寬和總高約為1:3之長方形比例,使得節孝坊顯得高聳壯觀。 邱良功母節孝坊之石作雕刻工藝精緻,泉州白石因質地較硬,多以浮雕雕刻,依構件位置採用剔地起突、壓地隱起、減地平鈒、素平等不同技法;青斗石材質地較軟,多用於裝飾位置,以透雕、圓雕技法呈現。聯對與額枋的文字雕刻運用陰刻方式處理。建築雕刻題材以動物紋、植物紋、人物故事呈現祈求吉慶或教忠教孝之寓意。 「嚴禁傷礙邱良功母牌坊碑」碑體為方形,碑首疑刻有雙龍瑞日紋飾;碑座亦呈方形,四面無裝飾。碑體表面風化嚴重,紋飾與多數字跡已模糊不清。
室內特徵無室內空間
使用情形位於開放空間,全天開放參觀。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資料尚未填寫
現狀節孝坊: 1.節孝坊結構及石造構件現況良好,石材無佚失之狀況。正立面中港間虎邊石獅為地方人士供奉之「石獅仙姑」,表面施以彩繪,前方設有香案。 2.節孝坊鄰近市場,為交通匯集之處,常有汽機車穿梭於節孝坊之下。背立面中港間虎邊石獅曾遭車輛碰撞,造成石獅正面損傷及位移。目前石獅雖已回復原本位置,但受損部位尚未修補。 示禁碑: 1.碑體與碑座以花崗石製成,碑面風化較為嚴重,多數字跡及雕刻紋飾模糊不清,難以辨識碑文。碑座周邊地坪填高,碑座底部被埋入地面之下,無法完全顯現。 2.示禁碑座落於公有地上,但周邊建築經歷改建,一樓空間皆為店面,示禁碑因此被遮雨棚、貨架及雜物包圍,碑體背側裝置電箱,影響古蹟之樣貌及完整性。
網站名稱(空)
網址(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17-7777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內政部(74)臺內民字第338095號
公告日期: : 1985-08-19 11:09:05.0
2::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文授資局蹟字第11230120241號
公告日期: : 2023-12-14 00:00:00.0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城鎮
landNo: : 奎星樓段
landSerialNo: : 320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城鎮
landNo: : 奎星樓段
landSerialNo: : 32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城鎮
landNo: : 奎星樓段
landSerialNo: : 333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10-12/1c1c30aa-3182-44f3-ada8-d0ecd56129e8/第二批古蹟公告封面.jpg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10-12/bb8d363a-8a90-43ff-b053-65e2de12f005/古蹟公告邱良功母節孝坊.jpg
3::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12-14/7c016887-ecd5-43f3-9a45-18a131901f70/112年12月14日文授資局蹟字第11230120241號公告.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3-12-14/74183b94-39ab-4427-a0fc-dfe465e610e1/古蹟清冊.pdf
repImgId1546
案件編號: 19850819000092
個案名稱: 邱良功母節孝坊
級別代碼: 1.1.1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11
name: : 牌坊
歷史沿革: 一、建物興修記錄: (一) 民國 33年( 1944 盟軍轟炸後浦東門, 造成節孝坊上部雀替震落佚失,而坊上的石獅亦有一隻震落,後由人稱「矮仔南山」的陳南山匠師仿作補回。 (二)民國 87年 1998):邱良功母節孝坊修護工程由萬成營造有限公司執行,修復範圍包括節孝坊本體、花崗石地坪、周邊環境及排水溝整理、增設夜間照明。 (三)民國 107年 2018):國定古蹟邱良功母節孝坊管理維護計畫案由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古物維護研究所執行,執行範圍包括古蹟本體損壞記錄及材質調查及清潔、防鳥設施裝置。 二、相關歷史敘述: 邱良功母節孝坊興建於清嘉慶17年(1812),為旌表邱志仁之妻、邱良功之母許氏,守節撫孤,教子成名。邱母許氏,妣名印官,金門小徑人,生於乾隆8年(1743),卒於嘉慶2年(1797)。乾隆35年(1770),即許氏28歲時,邱良功之父邱志仁逝世,當時良功僅出生35日,許氏自此守節,共28年。 邱良功為清代名將,功績卓越。嘉慶14年(1809)出任浙江水師提督,殲滅海盜蔡牽及其黨羽有功,授賞三等男爵世襲。良功事母至孝,故為母許氏之節孝事蹟奏請旌表建坊,清仁宗誥贈一品夫人,祀節孝祠。依據《欽定大清會典》規範,婦女自年30至50之間守節,或年逾四十而歿、守節15年以上者,可入祀節孝祠;具有奇節苦行者,由官方賜銀30兩建坊。建坊之用意乃表彰節孝事蹟為典範,以達教化社稷之目的。 邱氏家族因良功而貴,獲封贈或世襲職。據地方志書、列傳考證,其子侄及家族女性成員也多以武績及節孝著名,足見許氏雖以艱辛守節事蹟建坊入祠,其成就應在於教子有成,形成忠義孝悌之門風,以建坊表彰其節孝事蹟、光耀門楣,並藉此教化於民,影響社會風氣。 坊柱共題刻四幅楹聯,由邱良功同僚及姻親所贈,題贈者包含時任兩廣總督蔣攸銛、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浙江巡撫阮元、及浙江定海總鎮李光顯、黃巖總鎮謝恩詔。其中李光顯和謝恩詔為邱氏家族之姻親,其題贈內容較其餘三幅更能顯現邱母守節撫孤、含辛茹苦之事蹟。由題贈者及聯對文字內容更得以顯現立坊之歷史意義與時代背景。 節孝坊南側之「嚴禁傷礙邱良功母牌坊碑」於光緒13年(1887)設立。起因為後浦蔭生邱炳乾(邱良功之侄)指控生員王增高於節孝坊週邊改造之牆基及水溝、侵占邱姓土地,由泉州馬巷糧捕撫民分府郭榮禧出示諭禁,並不得任意傷礙,致生事端。此碑設置之目的可推測為節孝坊週邊街坊鄰居侵占牌坊土地,邱家雖訴訟打贏官司,但仍請官府設立示禁碑,以免另生事端。由此可見邱家雖有世襲爵位及軍功,仍保有謙以待人之門風,不因身份地位崇高而欺壓他人,亦可知節孝坊土地之所有權屬及周邊開發與邱良功家族密不可分之關係。
評定基準: 1:: : 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保存完整並為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者
指定登錄理由: (一)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性: 邱良功為清代名將,功績卓越。嘉慶14年(1809)出任浙江水師提督,殲滅海盜蔡牽及其黨羽有功,授賞三等男爵世襲,其軍功卓著為金門清代武將官階最高者。良功事母至孝,清嘉慶17年(1812)為母許氏之節孝事蹟奏請旌表建坊,清仁宗誥贈一品夫人,祀節孝祠。此牌坊規模宏大,為臺澎金馬明清時期牌坊之最,其所象徵的節孝內涵,亦具備極高的歷史意義與重要性。 節孝坊南側「嚴禁傷礙邱良功母牌坊碑」設立於清光緒13年(1887)。由碑文記載可考證節孝坊土地之所有權屬及周邊開發與邱良功家族密不可分之關係,亦顯其重要性。 (二)已指定之古蹟中保存完整: 節孝坊矗立於後浦東門市集旁,雖經歷天災、戰亂、環境變遷,然牌坊石作構件材質良好、結構完整,構造、石構件大致維持嘉慶年間創建時的原貌,歷時200餘年至今仍保存完整。 (三)已指定之古蹟中為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 節孝坊之形制為閩南地區常見的「四柱三間三層五簷樓」,為閩南地區常見之牌坊形式,以泉州白石及青斗石為材,使用浮雕、透雕、圓雕技法,呈顯吉慶寓意和教忠教孝之題材,強化旌表意義。相較於臺澎金馬地區其他清代石造牌坊的興建過程,金門因地理位置之便,在材料取得及匠師聘用上具有相對優勢。因此不論是造坊技法、石作匠藝與形式規模,為清代牌坊之典範。
法令依據: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2項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城鎮
address: : 東門里莒光路1段觀音亭邊
經度: 118.31853698554
緯度: 24.431385435225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3段362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844/photo/邱良功母節孝坊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844/photo/邱良功母節孝坊1.jpg
name: : 邱良功母節孝坊1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50819000092
外觀特徵: 邱良功母節孝坊的形式為閩南地區常見之「四柱三間三層五檐樓」,是清代石造牌坊最雄偉的格局。節孝坊由四根方柱所構成,故稱「四柱三間」。節孝坊的四根石柱齊高,,柱頭頂上置斗座以支承第一層檐樓,檐上置四根高栱柱支承第二層檐樓。第二層檐樓及第二層橫額上共放置六根高拱柱,其上方放置第三層檐樓,故稱「三層」。每一層檐樓的形式有如建築中的屋頂,上端為平直的屋脊,兩側坡度就像兩坡水的屋面,上面雕飾如筒板瓦、瓦當與滴水收頭,檐樓外端翼角略有起翹,和木構造中的屋頂做法非常相近。此牌坊共有五個出挑檐樓,故稱作「五檐樓」。每一層檐樓形似兩坡水的屋面,其上壓有石條,具有穩定檐石的作用,也形似屋脊。第一層及第二層檐樓以「石獅」收頭,在第三層以兩頭「鴟尾」收頭,中間還有一個火燄珠,如傳统建築中五胎脊的作法。柱與柱間以枋材相繋,其他如柱頭斗、雀替、出栱等也是模仿木構造之構件樣式。 地坪之平面分布略呈凸形,具有引導作用,舖面以花崗石板為材料,鋪設方式為水平横舖,四周邊框則改為直式鋪設。中港間二根石柱前後另設有4塊垂直排列的石板條。 邱良功母節孝坊總高9.48公尺,總面寛有7.14公尺,比例上總面寛和總高之比為1:1.33,趨近於正方形,與南方式樣的「營造法原」規範較為接近。小港間寛和中港間寛之比為1:2.52,而中港間淨寬和總高約為1:3之長方形比例,使得節孝坊顯得高聳壯觀。 邱良功母節孝坊之石作雕刻工藝精緻,泉州白石因質地較硬,多以浮雕雕刻,依構件位置採用剔地起突、壓地隱起、減地平鈒、素平等不同技法;青斗石材質地較軟,多用於裝飾位置,以透雕、圓雕技法呈現。聯對與額枋的文字雕刻運用陰刻方式處理。建築雕刻題材以動物紋、植物紋、人物故事呈現祈求吉慶或教忠教孝之寓意。 「嚴禁傷礙邱良功母牌坊碑」碑體為方形,碑首疑刻有雙龍瑞日紋飾;碑座亦呈方形,四面無裝飾。碑體表面風化嚴重,紋飾與多數字跡已模糊不清。
室內特徵: 無室內空間
使用情形: 位於開放空間,全天開放參觀。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資料尚未填寫
現狀: 節孝坊: 1.節孝坊結構及石造構件現況良好,石材無佚失之狀況。正立面中港間虎邊石獅為地方人士供奉之「石獅仙姑」,表面施以彩繪,前方設有香案。 2.節孝坊鄰近市場,為交通匯集之處,常有汽機車穿梭於節孝坊之下。背立面中港間虎邊石獅曾遭車輛碰撞,造成石獅正面損傷及位移。目前石獅雖已回復原本位置,但受損部位尚未修補。 示禁碑: 1.碑體與碑座以花崗石製成,碑面風化較為嚴重,多數字跡及雕刻紋飾模糊不清,難以辨識碑文。碑座周邊地坪填高,碑座底部被埋入地面之下,無法完全顯現。 2.示禁碑座落於公有地上,但周邊建築經歷改建,一樓空間皆為店面,示禁碑因此被遮雨棚、貨架及雜物包圍,碑體背側裝置電箱,影響古蹟之樣貌及完整性。
網站名稱: (空)
網址: (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777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內政部(74)臺內民字第338095號
公告日期: : 1985-08-19 11:09:05.0
2::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文授資局蹟字第11230120241號
公告日期: : 2023-12-14 00:00:00.0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城鎮
landNo: : 奎星樓段
landSerialNo: : 320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城鎮
landNo: : 奎星樓段
landSerialNo: : 32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城鎮
landNo: : 奎星樓段
landSerialNo: : 333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10-12/1c1c30aa-3182-44f3-ada8-d0ecd56129e8/第二批古蹟公告封面.jpg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10-12/bb8d363a-8a90-43ff-b053-65e2de12f005/古蹟公告邱良功母節孝坊.jpg
3::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12-14/7c016887-ecd5-43f3-9a45-18a131901f70/112年12月14日文授資局蹟字第11230120241號公告.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3-12-14/74183b94-39ab-4427-a0fc-dfe465e610e1/古蹟清冊.pdf
repImgId: 1546

# 平直 於 文資局古蹟 - 6

案件編號19981015000002
個案名稱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級別代碼1.1.3
級別名稱縣(市)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99
name: : 其他設施
other: : 館舍
歷史沿革「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嘉義市史蹟資料館)」位於現今嘉義市東區公園街42號。「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即為日治時期嘉義神社的齋館及社務所。嘉義神社興建於1915年(大正4年),而神社所屬的齋館及社務所則興建於1943年(昭和18年) 。齋館為前往嘉義神社祭祀前準備及齋戒的場所,社務所則為神職人員或管理人員處理及執行行政庶務的辦公場所。 1945年後嘉義神社曾閒置,直至1949年3月才由嘉義市政府接管,並將神社社殿改建為忠烈祠使用。原有的齋館及社務所則被借給軍方作為八二八醫院使用,直至1987年才歸還嘉義市政府,並修復兩棟毀損嚴重的木構造屋頂,爾後於1993年規劃為作為嘉義史蹟資料館。「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嘉義市史蹟資料館)」於1998年經嘉義市政府公告指定為市定古蹟,並正式將館名命名為「嘉義市史蹟資料館」,爾後於2001年9月15日正式開館。古蹟本體包括齋館、社務所、休憩所、手水舍、祭器庫與參拜道。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3::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4::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指定登錄理由1.日治後期皇民化運動時興建神社之附屬建物,保存相當完整,且原有神社配置格局尚在,為日治所遺的日本在台見證。 2.齋館及社務所水手舍為「書院造」的日本式樣建築,建築設計典雅,構造精美,且保存狀況佳,另祭庫器有非常特殊的混凝土模仿木作建築的外牆頗為少見,皆為日本留下的居住文化代表,有保存價值。 修正公告理由: 1.具備歷史、文化、藝術價值;日本神道信仰之證物。 2.具備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3.具備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日本小型神社之建築式樣、具時代營造特色。 4.具備稀少性,不易再現者;第一代已毀,遺跡不可再顯。 5.具備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4條暨《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2、3、4、5款指定修正,第4條辦理公告。
所屬主管機關嘉義市政府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嘉義市
distName: : 東區
address: : 公園街42號
經度120.4677270189
緯度23.481102200403
主管機關名稱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嘉義市東區忠孝路275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07-19/f2e03000-1355-4167-a766-1c7e6a2af50a/2021_13.7.19_210719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07-19/f2e03000-1355-4167-a766-1c7e6a2af50a/2021_13.7.19_210719.jpg
name: : 2021_13.7.19_210719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嘉義市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981015000002
外觀特徵「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分為齋館及社務所。齋館左側以廊道與社務所相連,平面空間呈現「一」字型。建築物前側設有院門,建築物前、後皆有庭院。 齋館與社務所皆為磚木混和構造,建築物基座擡高約60公分,以洗石子裝修,並於基座設有通風孔。犬走與排水溝以水泥粉刷。建築物外牆壁體採用「真壁」(編竹夾泥牆),再披覆「下見板張」(雨淋板)。齋館及社務所屋頂採用「入母屋」型式;齋館入口玄關屋頂採用千鳥破風型式,破風板以素木雕刻豬目懸魚裝飾,屋面披覆黑瓦。齋館及社務所的門窗多為橫拉門,少數為推拉門;窗則有固定格柵玻璃窗、紙橫拉窗等式樣。 齋館與社務所建築物柱結構以木柱為主;其中齋館的玄關柱立於沓石之上,與沓石交接的柱根上有銅質的「金物根卷」以防水濺腐朽。齋館柱上端榫接平直的「頭貫」柱外突出有雕飾「木鼻」,社務所則無。齋館及社務所外牆簷下斗栱出挑,齋館斗栱採用「出三斗組」;社務所則採用「大斗肘木」。
室內特徵齋館內部平面呈現長方型,通寬21.85公尺,進深9.95公尺;空間以「玄關、「廣間」、「居間」、「便所」及「廊下」為主。社務所平面呈現L型,通寬17.29公尺、進深9.6公尺,其中被中廊劃分的空間主要作為廣間、管理空間及辦公室,其餘則為居間及面向庭園的緣側 。 齋館與社務所室內地坪主要為木地板。其他空間的地坪依用途區分為洗石子地板、水泥粉刷及馬賽克等。齋館屋架採用「洋小屋真束小屋組」(正同柱屋架),屋架計9檁;社務所則採用「洋小屋對束小屋組」(副同柱屋架),屋架計11檁。齋館與社務所屋架均使用臺灣檜木,椽子及桁條使用杉木。
使用情形「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嘉義市史蹟資料館)」為嘉義市政府所有,於2018年10月委託「對了出發文化創意有限公司」負責營運,並於2019年1月重新開館,並創立品牌「昭和十八J18-嘉義市史蹟資料館」,為結合神社文化、文創、餐飲、主題特展、體驗活動的複合式場館。本建築每周二至周日開放購票參觀。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空)
現狀「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嘉義市史蹟資料館)」曾於1996年完成修復工程,目前保存狀況良好。
網站名稱(空)
網址(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2788225#502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八七府民禮字第79468號
公告日期: : 1998-10-15 00:00:00.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10451001981號
公告日期: : 2015-01-19 00:00:00.0
note: : 修正名稱與範圍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嘉義市
distName: : 東區
landNo: : 東川段
landSerialNo: : 1046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嘉義市
distName: : 東區
landNo: : 東川段
landSerialNo: : 985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內部景觀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03/1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4-19/a3cdd7b3-3756-4305-968b-18aac0ffc2d6/IMG_9015.jpg
2::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內部景觀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03/1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4-19/4ab5eca5-646e-45c3-a345-c59c042f67ff/IMG20210319115512.jpg
3::
mediaName: : 獻燈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03/1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4-19/434ff63b-f8a3-47fa-a802-03a5315a43c8/IMG20210319115848.jpg
4::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正面照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03/1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4-19/2b3b0398-5b14-45a1-97c9-fbdbee6e211c/IMG20210319120035.jpg
5::
mediaName: : 手水舍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03/1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4-19/59e62913-ebb1-4b4f-a0a0-76c62d1f218a/IMG20210319120314.jpg
6::
mediaName: : 手水舍洗手、淨口處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03/1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4-19/114ca26c-4cdc-44dd-b764-005c8e79cc71/IMG20210319120246.jpg
7::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正面照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07/0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7-31/6e364db0-8866-44a6-9f62-bcfef880a081/2021.7.19_210730_44.jpg
8::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左側照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07/0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7-31/376f00f9-ccba-42f5-a935-c893ea5cba09/2021.7.19_210730_42.jpg
9::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右側照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07/0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7-31/247224a2-d34d-4940-aa6a-6d1c1a5b226e/2021.7.19_210730_43.jpg
10::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正面照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07/0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7-31/d968c04c-a0e8-410c-965d-9b1333db171f/2021.7.19_210730_40.jpg
11::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左側照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07/0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7-31/7fe0cc69-6a33-443b-8e15-81629d577b64/298436.jpg
12::
mediaName: : 手水舍洗手、淨口步驟介紹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03/1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7-31/a031692b-9bd9-4f2c-8340-aab737559847/IMG20210319120254.jpg
13::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內部環境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03/1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7-31/cb42f410-2cfc-4104-b3ba-325095531efa/IMG20210319115548.jpg
14::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空拍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8/b8692127-b479-4045-802d-530b6a3e7d74/古蹟空拍_20220804115232.jpg
15::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空拍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8/14cacccd-deea-473f-b84d-0e384c4ddc69/古蹟空拍_20220804115222.jpg
16::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空拍
takePhotoDate: : 2022/08/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8/dc9c7e4b-60d3-445f-aba8-7084952a1d42/古蹟空拍_20220804115334.jpg
17::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8/362fe270-07e7-4ed3-9031-267f5ce8b7b4/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_20220809095339.jpg
18::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8/079a7b85-926f-4680-881f-99cdfe393ee0/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_20220809094509.jpg
19::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8/f6fae6f1-808f-46da-bef8-e9059be58674/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_20220809094357.jpg
20::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8/ad989663-af8c-4918-97da-cca81b00bd65/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_20220809094934.jpg
21::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8/d80dfdc3-a6f0-4b72-aec5-699ab5c17968/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_20220809094635.jpg
22::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8/b8b352d4-efae-45a6-b523-f1b364178a3d/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_20220809094814.jpg
23::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8/bd241386-1764-4679-967e-439389f9713e/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_20220809095004.jpg
24::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8/b771752b-71e9-4c61-9580-f8344e8f8548/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_20220809095103.jpg
25::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內部現況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8/e059739b-d6d8-4649-8a72-c823766e00b2/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_20220809094007.jpg
26::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內部現況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8/c822ae5b-2f67-47ce-b271-fd48f71c068c/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_20220809093837-2.jpg
27::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內部現況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8/817ec533-5a62-482d-8015-7cc1d8a022db/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_20220809093944.jpg
28::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內部現況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8/6088c100-f85b-40d4-8a3b-009c43ca2d99/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_20220809094100.jpg
29::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門口360度全景影像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2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16/d71c0fc7-7568-43ef-8457-36d60d657fdf/門口_全景.jpg
30::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外景360度全景影像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2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16/ad3369dc-2391-4083-aa03-caab33a5011f/外景_全景.jpg
31::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後院360度全景影像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2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16/3e50509a-a0c9-4154-9031-e4c640f57b1c/後院_全景.jpg
32::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中廊360度全景影像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2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16/019a24e4-bf1d-4030-af5f-1d9776a62572/中廊_全景.jpg
33::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內部空間360度全景影像1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2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16/7f25575f-0bdb-4b96-8c4b-4e0a0411ed36/內部空間_全景.jpg
34::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內部空間360度全景影像2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2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16/7a32635d-d30f-42c5-ac58-d20f60482891/內部空間2_全景.jpg
35::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內部空間360度全景影像3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2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16/fa9e0b32-fdf4-40b6-a0fd-d265d1cb5132/內部空間3_全景.jpg
36::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書房360度全景影像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2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16/91e0904d-2c31-4640-964e-7a25e729b533/書房_全景.jp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1-29/d8971e81-e692-41e4-8a9d-4d93cb491af7/嘉義火車站、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 87.10.15 公告指定為市定古蹟.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1-29/aec1ce73-143d-4668-9ffb-4a15899ed307/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 104.1.19 修正公告.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4985/photo/bb72cc77-d98c-42be-840b-211c48fb3926.pdf
repImgId125068
案件編號: 19981015000002
個案名稱: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級別代碼: 1.1.3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99
name: : 其他設施
other: : 館舍
歷史沿革: 「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嘉義市史蹟資料館)」位於現今嘉義市東區公園街42號。「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即為日治時期嘉義神社的齋館及社務所。嘉義神社興建於1915年(大正4年),而神社所屬的齋館及社務所則興建於1943年(昭和18年) 。齋館為前往嘉義神社祭祀前準備及齋戒的場所,社務所則為神職人員或管理人員處理及執行行政庶務的辦公場所。 1945年後嘉義神社曾閒置,直至1949年3月才由嘉義市政府接管,並將神社社殿改建為忠烈祠使用。原有的齋館及社務所則被借給軍方作為八二八醫院使用,直至1987年才歸還嘉義市政府,並修復兩棟毀損嚴重的木構造屋頂,爾後於1993年規劃為作為嘉義史蹟資料館。「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嘉義市史蹟資料館)」於1998年經嘉義市政府公告指定為市定古蹟,並正式將館名命名為「嘉義市史蹟資料館」,爾後於2001年9月15日正式開館。古蹟本體包括齋館、社務所、休憩所、手水舍、祭器庫與參拜道。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3::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4::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指定登錄理由: 1.日治後期皇民化運動時興建神社之附屬建物,保存相當完整,且原有神社配置格局尚在,為日治所遺的日本在台見證。 2.齋館及社務所水手舍為「書院造」的日本式樣建築,建築設計典雅,構造精美,且保存狀況佳,另祭庫器有非常特殊的混凝土模仿木作建築的外牆頗為少見,皆為日本留下的居住文化代表,有保存價值。 修正公告理由: 1.具備歷史、文化、藝術價值;日本神道信仰之證物。 2.具備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3.具備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日本小型神社之建築式樣、具時代營造特色。 4.具備稀少性,不易再現者;第一代已毀,遺跡不可再顯。 5.具備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4條暨《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2、3、4、5款指定修正,第4條辦理公告。
所屬主管機關: 嘉義市政府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嘉義市
distName: : 東區
address: : 公園街42號
經度: 120.4677270189
緯度: 23.481102200403
主管機關名稱: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嘉義市東區忠孝路275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07-19/f2e03000-1355-4167-a766-1c7e6a2af50a/2021_13.7.19_210719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07-19/f2e03000-1355-4167-a766-1c7e6a2af50a/2021_13.7.19_210719.jpg
name: : 2021_13.7.19_210719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嘉義市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981015000002
外觀特徵: 「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分為齋館及社務所。齋館左側以廊道與社務所相連,平面空間呈現「一」字型。建築物前側設有院門,建築物前、後皆有庭院。 齋館與社務所皆為磚木混和構造,建築物基座擡高約60公分,以洗石子裝修,並於基座設有通風孔。犬走與排水溝以水泥粉刷。建築物外牆壁體採用「真壁」(編竹夾泥牆),再披覆「下見板張」(雨淋板)。齋館及社務所屋頂採用「入母屋」型式;齋館入口玄關屋頂採用千鳥破風型式,破風板以素木雕刻豬目懸魚裝飾,屋面披覆黑瓦。齋館及社務所的門窗多為橫拉門,少數為推拉門;窗則有固定格柵玻璃窗、紙橫拉窗等式樣。 齋館與社務所建築物柱結構以木柱為主;其中齋館的玄關柱立於沓石之上,與沓石交接的柱根上有銅質的「金物根卷」以防水濺腐朽。齋館柱上端榫接平直的「頭貫」柱外突出有雕飾「木鼻」,社務所則無。齋館及社務所外牆簷下斗栱出挑,齋館斗栱採用「出三斗組」;社務所則採用「大斗肘木」。
室內特徵: 齋館內部平面呈現長方型,通寬21.85公尺,進深9.95公尺;空間以「玄關、「廣間」、「居間」、「便所」及「廊下」為主。社務所平面呈現L型,通寬17.29公尺、進深9.6公尺,其中被中廊劃分的空間主要作為廣間、管理空間及辦公室,其餘則為居間及面向庭園的緣側 。 齋館與社務所室內地坪主要為木地板。其他空間的地坪依用途區分為洗石子地板、水泥粉刷及馬賽克等。齋館屋架採用「洋小屋真束小屋組」(正同柱屋架),屋架計9檁;社務所則採用「洋小屋對束小屋組」(副同柱屋架),屋架計11檁。齋館與社務所屋架均使用臺灣檜木,椽子及桁條使用杉木。
使用情形: 「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嘉義市史蹟資料館)」為嘉義市政府所有,於2018年10月委託「對了出發文化創意有限公司」負責營運,並於2019年1月重新開館,並創立品牌「昭和十八J18-嘉義市史蹟資料館」,為結合神社文化、文創、餐飲、主題特展、體驗活動的複合式場館。本建築每周二至周日開放購票參觀。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空)
現狀: 「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嘉義市史蹟資料館)」曾於1996年完成修復工程,目前保存狀況良好。
網站名稱: (空)
網址: (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2788225#502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八七府民禮字第79468號
公告日期: : 1998-10-15 00:00:00.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10451001981號
公告日期: : 2015-01-19 00:00:00.0
note: : 修正名稱與範圍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嘉義市
distName: : 東區
landNo: : 東川段
landSerialNo: : 1046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嘉義市
distName: : 東區
landNo: : 東川段
landSerialNo: : 985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內部景觀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03/1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4-19/a3cdd7b3-3756-4305-968b-18aac0ffc2d6/IMG_9015.jpg
2::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內部景觀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03/1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4-19/4ab5eca5-646e-45c3-a345-c59c042f67ff/IMG20210319115512.jpg
3::
mediaName: : 獻燈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03/1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4-19/434ff63b-f8a3-47fa-a802-03a5315a43c8/IMG20210319115848.jpg
4::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正面照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03/1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4-19/2b3b0398-5b14-45a1-97c9-fbdbee6e211c/IMG20210319120035.jpg
5::
mediaName: : 手水舍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03/1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4-19/59e62913-ebb1-4b4f-a0a0-76c62d1f218a/IMG20210319120314.jpg
6::
mediaName: : 手水舍洗手、淨口處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03/1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4-19/114ca26c-4cdc-44dd-b764-005c8e79cc71/IMG20210319120246.jpg
7::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正面照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07/0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7-31/6e364db0-8866-44a6-9f62-bcfef880a081/2021.7.19_210730_44.jpg
8::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左側照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07/0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7-31/376f00f9-ccba-42f5-a935-c893ea5cba09/2021.7.19_210730_42.jpg
9::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右側照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07/0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7-31/247224a2-d34d-4940-aa6a-6d1c1a5b226e/2021.7.19_210730_43.jpg
10::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正面照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07/0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7-31/d968c04c-a0e8-410c-965d-9b1333db171f/2021.7.19_210730_40.jpg
11::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左側照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07/0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7-31/7fe0cc69-6a33-443b-8e15-81629d577b64/298436.jpg
12::
mediaName: : 手水舍洗手、淨口步驟介紹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03/1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7-31/a031692b-9bd9-4f2c-8340-aab737559847/IMG20210319120254.jpg
13::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內部環境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03/1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7-31/cb42f410-2cfc-4104-b3ba-325095531efa/IMG20210319115548.jpg
14::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空拍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8/b8692127-b479-4045-802d-530b6a3e7d74/古蹟空拍_20220804115232.jpg
15::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空拍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8/14cacccd-deea-473f-b84d-0e384c4ddc69/古蹟空拍_20220804115222.jpg
16::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空拍
takePhotoDate: : 2022/08/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8/dc9c7e4b-60d3-445f-aba8-7084952a1d42/古蹟空拍_20220804115334.jpg
17::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8/362fe270-07e7-4ed3-9031-267f5ce8b7b4/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_20220809095339.jpg
18::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8/079a7b85-926f-4680-881f-99cdfe393ee0/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_20220809094509.jpg
19::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8/f6fae6f1-808f-46da-bef8-e9059be58674/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_20220809094357.jpg
20::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8/ad989663-af8c-4918-97da-cca81b00bd65/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_20220809094934.jpg
21::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8/d80dfdc3-a6f0-4b72-aec5-699ab5c17968/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_20220809094635.jpg
22::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8/b8b352d4-efae-45a6-b523-f1b364178a3d/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_20220809094814.jpg
23::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8/bd241386-1764-4679-967e-439389f9713e/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_20220809095004.jpg
24::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8/b771752b-71e9-4c61-9580-f8344e8f8548/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_20220809095103.jpg
25::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內部現況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8/e059739b-d6d8-4649-8a72-c823766e00b2/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_20220809094007.jpg
26::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內部現況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8/c822ae5b-2f67-47ce-b271-fd48f71c068c/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_20220809093837-2.jpg
27::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內部現況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8/817ec533-5a62-482d-8015-7cc1d8a022db/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_20220809093944.jpg
28::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內部現況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8/6088c100-f85b-40d4-8a3b-009c43ca2d99/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_20220809094100.jpg
29::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門口360度全景影像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2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16/d71c0fc7-7568-43ef-8457-36d60d657fdf/門口_全景.jpg
30::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外景360度全景影像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2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16/ad3369dc-2391-4083-aa03-caab33a5011f/外景_全景.jpg
31::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後院360度全景影像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2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16/3e50509a-a0c9-4154-9031-e4c640f57b1c/後院_全景.jpg
32::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中廊360度全景影像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2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16/019a24e4-bf1d-4030-af5f-1d9776a62572/中廊_全景.jpg
33::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內部空間360度全景影像1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2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16/7f25575f-0bdb-4b96-8c4b-4e0a0411ed36/內部空間_全景.jpg
34::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內部空間360度全景影像2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2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16/7a32635d-d30f-42c5-ac58-d20f60482891/內部空間2_全景.jpg
35::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內部空間360度全景影像3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2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16/fa9e0b32-fdf4-40b6-a0fd-d265d1cb5132/內部空間3_全景.jpg
36::
mediaName: : 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書房360度全景影像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2/08/2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16/91e0904d-2c31-4640-964e-7a25e729b533/書房_全景.jp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1-29/d8971e81-e692-41e4-8a9d-4d93cb491af7/嘉義火車站、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 87.10.15 公告指定為市定古蹟.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1-29/aec1ce73-143d-4668-9ffb-4a15899ed307/原嘉義神社暨附屬館所 104.1.19 修正公告.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4985/photo/bb72cc77-d98c-42be-840b-211c48fb3926.pdf
repImgId: 125068

# 平直 於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7

識別碼C1_376500000A_003759
名稱布袋鹽場
區域(空)
簡述台灣西南海岸因沙岸平直、日照強烈,自古以來即是絕佳的鹽場。布袋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曬鹽歷史悠久,可以上溯至清乾隆年間,至今已逾二百年。布袋在清乾隆時開始開闢鹽田,到了清道光3年的富鹽商—吳尚新更開闢了鹽埕百甲,奠定了日後布袋曬鹽業的基礎。到了日治時期,布袋的鹽場更為成熟,並使得當時的布袋港成為重要的鹽運港口,將布袋的鹽銷往中國及日本。白花花的鹽田,曾經具有「白金」級的產業地位,最後則和其他地區的鹽田一樣,鹽工幾乎已經被機械化曬鹽所取代,布袋的鹽業因此式微。偌大的鹽埕上已看不到曬鹽、採鹽的景象,而穿梭在鹽埕中的小火車,也早已功成身退。布袋鹽場不只限於布袋鎮,事實上,整個鹽場區域範圍跨越了嘉義縣沿海的東石鄉、布袋鎮及義竹鄉等三個鄉鎮。粗略的劃分是從台17線以西到海岸線,從最北的掌潭場務所,一直到最南的新塭場務所,管理約10個生產區。現存於台17及台61號省道間的閒置鹽灘地,則與好美寮生態保護區連成一面,成為鷺科鳥類和來台過冬的冬侯鳥最重要的覓食場所,也是賞鳥的絕佳地點。布袋鎮上所有的鹽田皆為台鹽所有,曾是全台最大的鹽場,昔日沿台17號省道南行,兩旁盡是鹽田風光,一畦畦整齊的白色鹽池,泛著熠熠光影,一座座雪白的鹽山,彷彿如平地竄起的小雪山,形成特殊的產業景觀。
描述台灣西南海岸因沙岸平直、日照強烈,自古以來即是絕佳的鹽場。布袋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晒鹽歷史悠久,布袋曬鹽的歷史可以上溯至清乾隆年間,至今已逾二百年。布袋在清乾隆時開始開闢鹽田,到了清道光3年的富鹽商吳尚新更開闢了鹽埕百甲,奠定布袋曬鹽業的基礎;到了日治時期,布袋的鹽場更為成熟,並使得當時的布袋港成為重要的鹽運港口,將布袋的鹽銷往中國及日本。白花花的鹽田,曾經具有「白金」級的產業地位。
電話886-5-3472003
地址嘉義縣布袋鎮新厝里新厝仔13號
郵政區碼(Zipcode)(空)
Region嘉義縣
Town布袋鎮
旅遊資訊(空)
開放時間請洽布袋鹽場
圖一(空)
圖一描述(空)
圖二(空)
圖二描述(空)
圖三(空)
圖三描述(空)
地圖(空)
Gov376500000A
經度座標120.1694
緯度座標23.38111
原分類(空)
分類112
分類2(空)
分類3(空)
Level9
網站(空)
停車資訊(空)
停車經度座標(空)
停車緯度座標(空)
售票資訊(空)
備註(空)
關鍵字(空)
更改時間2021-07-22T15:55:03+08:00
識別碼: C1_376500000A_003759
名稱: 布袋鹽場
區域: (空)
簡述: 台灣西南海岸因沙岸平直、日照強烈,自古以來即是絕佳的鹽場。布袋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曬鹽歷史悠久,可以上溯至清乾隆年間,至今已逾二百年。布袋在清乾隆時開始開闢鹽田,到了清道光3年的富鹽商—吳尚新更開闢了鹽埕百甲,奠定了日後布袋曬鹽業的基礎。到了日治時期,布袋的鹽場更為成熟,並使得當時的布袋港成為重要的鹽運港口,將布袋的鹽銷往中國及日本。白花花的鹽田,曾經具有「白金」級的產業地位,最後則和其他地區的鹽田一樣,鹽工幾乎已經被機械化曬鹽所取代,布袋的鹽業因此式微。偌大的鹽埕上已看不到曬鹽、採鹽的景象,而穿梭在鹽埕中的小火車,也早已功成身退。布袋鹽場不只限於布袋鎮,事實上,整個鹽場區域範圍跨越了嘉義縣沿海的東石鄉、布袋鎮及義竹鄉等三個鄉鎮。粗略的劃分是從台17線以西到海岸線,從最北的掌潭場務所,一直到最南的新塭場務所,管理約10個生產區。現存於台17及台61號省道間的閒置鹽灘地,則與好美寮生態保護區連成一面,成為鷺科鳥類和來台過冬的冬侯鳥最重要的覓食場所,也是賞鳥的絕佳地點。布袋鎮上所有的鹽田皆為台鹽所有,曾是全台最大的鹽場,昔日沿台17號省道南行,兩旁盡是鹽田風光,一畦畦整齊的白色鹽池,泛著熠熠光影,一座座雪白的鹽山,彷彿如平地竄起的小雪山,形成特殊的產業景觀。
描述: 台灣西南海岸因沙岸平直、日照強烈,自古以來即是絕佳的鹽場。布袋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晒鹽歷史悠久,布袋曬鹽的歷史可以上溯至清乾隆年間,至今已逾二百年。布袋在清乾隆時開始開闢鹽田,到了清道光3年的富鹽商吳尚新更開闢了鹽埕百甲,奠定布袋曬鹽業的基礎;到了日治時期,布袋的鹽場更為成熟,並使得當時的布袋港成為重要的鹽運港口,將布袋的鹽銷往中國及日本。白花花的鹽田,曾經具有「白金」級的產業地位。
電話: 886-5-3472003
地址: 嘉義縣布袋鎮新厝里新厝仔13號
郵政區碼(Zipcode): (空)
Region: 嘉義縣
Town: 布袋鎮
旅遊資訊: (空)
開放時間: 請洽布袋鹽場
圖一: (空)
圖一描述: (空)
圖二: (空)
圖二描述: (空)
圖三: (空)
圖三描述: (空)
地圖: (空)
Gov: 376500000A
經度座標: 120.1694
緯度座標: 23.38111
原分類: (空)
分類1: 12
分類2: (空)
分類3: (空)
Level: 9
網站: (空)
停車資訊: (空)
停車經度座標: (空)
停車緯度座標: (空)
售票資訊: (空)
備註: (空)
關鍵字: (空)
更改時間: 2021-07-22T15:55:03+08:00

# 平直 於 文資局歷史建築 - 8

案件編號20020207000001
個案名稱原日本第八飛行聯隊隊長官舍
種類1::
code: : A99
name: : 其他設施
other: : 建築物類
歷史沿革1.所在位置與建造年代 「原日本第八飛行聯隊隊長官舍」屏東縣屏東市中山路61號。興建於日治時期1937年(昭和12年),主要提供給駐防於屏東市的「陸軍第三飛行團」的團長所居住。1945年以後由國民政府接收。戰後1947年孫立人將軍被被調臺灣,主要負責在位於高雄鳳山的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第四軍官訓練班訓練和整編軍隊,在孫立人將軍回到臺北住所前,以此隊長宿舍作駐地官邸。 2.相關事件背景 日治時期後期,臺灣總督府以臺灣作為南進基務。地處亞熱帶與熱帶的臺灣,在對華南及南洋執行航空作戰的目標下,臺灣為日本理想的訓練場所。1920年(大正9年)臺灣總督府在屏東設立全臺第一座機場,同時作為警察航空班的基地,以利於對山地原住民進行示威飛航、偵巡炸射,平時亦擔任中央山脈橫斷飛行,與後山花蓮和臺東間的聯絡,以提供空中郵遞服務。1927年(昭和2年)日本陸軍航空隊正式進駐臺灣,將警察航空班併編,結束了警察航空班的任務。取而代之的是1928年(昭和3年)進駐屏北飛行基地的日本陸軍飛行第八聯隊,接替警察航空班,肩負起臺灣防空作戰和理蕃清剿支援任務 。 日本陸軍飛行第八聯隊成立之後,隨著人員的進駐,官舍需求大幅增加,1928(昭和3年)年首批官舍建築完成,即為「第八飛行聯隊第一期官舍群」,其中包括飛行聯隊之聯隊長、奏任官及將校級軍官宿舍。這些首批的飛行第八聯隊軍官宿舍群位於現今屏東市的成功路、成都街、信義路及南京路包圍的中山路兩側範圍,也就是現今的屏東崇仁新村(成功區)。 1936年(昭和11年)日本飛行第八聯隊擴編為陸軍第三飛行團,在擴編之後因為飛機場規模擴大,官兵人員居住需求增加,故日本軍隊往屏東市萬年溪方向以及中山路北側兩大區域擴建官兵宿舍。往萬年溪方向興建的聯隊官兵宿舍群位於現今屏東書院附近的「第八飛行聯隊第二期官舍群」(現今崇仁新村通海區),而往中山路北端擴建的則稱為「崇蘭陸軍官舍群」,也就是現今屏東市青島街與康定街一帶的「陸軍勝利新村」。當時皆是配合最新的都市計畫興建官舍相關設施、道路與下水道,因此也帶動了屏東市的都市發展 。其中「原日本第八飛行聯隊隊長官舍」興建於於1937年(昭和12年)。 1940年代後,屏東飛行場因軍事作戰不斷擴大其內部組織,於是於現今勝利路南北兩側興建起新官舍群,分別為干城町陸軍官舍群(今得勝新村)與「第八飛行聯隊第三期官舍群」(今崇仁新村空翔區)。至此形成完整的屏東陸軍官舍群。 1945年後中華民國政府與軍隊陸續遷徙來臺,為安頓來到臺灣的軍人及其眷屬,國民政府因此接收許多日治時期建造的日式軍官宿舍作為眷村。其中,「原日本第八飛行聯隊隊長官舍」由孫立人將軍為首的陸軍單位接收,並作為孫立人將軍當時奉派到鳳山擔任陸軍訓練司令時的行館使用。在1955年孫立人將軍移送到臺中住所被軟禁後,「原日本第八飛行聯隊隊長官舍」曾被閒置一段時間,爾後整修為空軍招待所,直到1997年才移交給屏東縣政府。 3.指定時間 「原日本第八飛行聯隊隊長官舍」於2002年2月7日經屏東縣政府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林思玲(2012)。將軍之屋 故事,屏東: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傳統日式構造建築,是日人在台灣殖民時期的歷史痕跡,後經國民政府接收,改為孫立人將軍行館,其後又改為日治時代空軍招待所,在歷經多次不同的使用機能下,仍保有舊時建築風貌,深具紀念性意義。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5條暨《歷史建築紀念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
所屬主管機關屏東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1::
itemNo: : 1
cityName: : 屏東縣
distName: : 屏東市
address: : 中山路61號
經度120.484806
緯度22.674778
主管機關名稱屏東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屏東縣屏東市菸廠路1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3-08/1ca89cc7-8e1f-4a89-b79e-99ae7749dc1b/原日本第八聯隊隊長官舍照片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3-08/1ca89cc7-8e1f-4a89-b79e-99ae7749dc1b/原日本第八聯隊隊長官舍照片.jpg
name: : 原日本第八聯隊隊長官舍照片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屏東縣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屏東縣政府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20207000001
外觀特徵1.建築本體構造、座向、空間、樓層數 「原日本第八飛行聯隊隊長官舍」為和洋折衷式樣 ,建築本體為磚木混合構造,樓層數為兩層,座向採坐東北朝西南。基地四週有圍牆,大門位於東南角街角處,由庭院內步道行至位於東北方的入口門廊 。二層洋樓的東北角為主要立面。本建築類似「T」字型配置,在主入口處的建築量體為兩層樓,後側則為一層樓。整體建築的外觀與內部空間以日式為主。建築物一樓左側後方則有一個日文稱為「濡緣」(nureen)的木製平臺。外廊上方為二樓的窗臺。一樓右側設有一外廊,外廊地板以紅磚裝修。二樓右側則有一個露臺,上方有設有花架 。 2.建築構造與外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原日本第八飛行聯隊隊長官舍」建築物基座抬高並設有通風口,通風口外設有格柵,可避免地面潮氣。建築物外牆以洗石子裝修,地面則貼有深褐色與黃色相間的面磚。 屋頂型式皆為「寄棟式屋根」與「切妻式屋根」的組合,屋面披覆黑瓦,屋頂四周有出簷。正立面山牆平直無裝飾,僅在二樓有一凸窗造型變化。在主入口上方二樓窗臺有西洋建築裝飾元素「倫巴底帶」(Lombardic Band)的裝飾 。屋頂舖設黑瓦,門窗維持原有的木構造。一樓入口設置一個內凹的小型門廊,入口階梯為洗石子裝修,門廊外牆為不規則溝紋狀的面磚裝修,材質非常特別。主入口進入後,玄關兩個側牆基座同樣以不規則溝紋狀的面磚裝修, 主入口玄關上方設有雨庇,雨庇屋面披覆黑瓦。
室內特徵1.建築空間格局 「原日本第八飛行聯隊隊長官舍」日治時期的室內空間配有玄關、座敷(客廳)、客間、居間(房間)、臺所(廚房)、風呂(浴室)、便所(廁所)、「廊下」及「緣側」等建築空間。 2.內部裝修與內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室內維持原木地板型式,木地板使用新材料重新裝修。入口玄關處壁面下半部份貼覆面磚。玄關留有一個木製鞋櫃與置物櫃,玄關上有木造天花。玄關進入後,左側為一房間,裡面有一仿壁爐型式的儲藏櫃 。直走後為一個左右兩側有緣側的空間,空間中有床之間與床脇,緣側盡頭接兩間房間。一樓緣側的推拉門目前因新使用而移除,還可見推拉門上方的木製欄間。玄關右側有一樓梯可上二樓,二樓為一房間,昔日為孫立人將軍的臥室。二樓房間內留有日文稱之「書院窗」(shoinmado)的日式住宅裝修 。
使用情形2017年「原日本第八飛行聯隊隊長官舍」文化資產再利用為「孫立人將軍行館」,目前一樓為「南國青鳥」書店,二樓為孫立人將軍常設展,提供遊客參觀,開放時間為每日上午8:00至下午17:00。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屋架內所用之木材為檜木、杉木與柳安材混合使用,由於整體構造與所選用材料不佳,尤其在屋面轉折變化較複雜的地方,多有滲水而引起白腐菌之滋生,亦有白蟻侵入,導致木材蛀蝕的現象。建議修護。
現狀2017年「原日本第八飛行聯隊隊長官舍」文化資產再利用為「孫立人將軍行館」,目前一樓為「南國青鳥」書店,二樓為孫立人將軍常設展。
是否開放1
是否收費(空)
開放時間每日8:00-17:00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8-7210234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屏府文資字第0910000498 號
公告日期: : 2002-02-07 14:20:37.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屏府文資字第1000254845號
公告日期: : 2011-09-27 00:00:00.0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3-08/3a986e94-06c5-43b2-96c0-f283d898bb47/公告函-屏府文資字第0910000498號(政府公報版).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3-08/8311f0d4-e82b-477a-825c-ff485cc93755/變更公告函-屏府文資字第1000254845號.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3-08/025af789-bc97-4908-b990-969500f35d41/原日本第八聯隊隊長官舍地籍圖.pdf
repImgId154310
案件編號: 20020207000001
個案名稱: 原日本第八飛行聯隊隊長官舍
種類: 1::
code: : A99
name: : 其他設施
other: : 建築物類
歷史沿革: 1.所在位置與建造年代 「原日本第八飛行聯隊隊長官舍」屏東縣屏東市中山路61號。興建於日治時期1937年(昭和12年),主要提供給駐防於屏東市的「陸軍第三飛行團」的團長所居住。1945年以後由國民政府接收。戰後1947年孫立人將軍被被調臺灣,主要負責在位於高雄鳳山的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第四軍官訓練班訓練和整編軍隊,在孫立人將軍回到臺北住所前,以此隊長宿舍作駐地官邸。 2.相關事件背景 日治時期後期,臺灣總督府以臺灣作為南進基務。地處亞熱帶與熱帶的臺灣,在對華南及南洋執行航空作戰的目標下,臺灣為日本理想的訓練場所。1920年(大正9年)臺灣總督府在屏東設立全臺第一座機場,同時作為警察航空班的基地,以利於對山地原住民進行示威飛航、偵巡炸射,平時亦擔任中央山脈橫斷飛行,與後山花蓮和臺東間的聯絡,以提供空中郵遞服務。1927年(昭和2年)日本陸軍航空隊正式進駐臺灣,將警察航空班併編,結束了警察航空班的任務。取而代之的是1928年(昭和3年)進駐屏北飛行基地的日本陸軍飛行第八聯隊,接替警察航空班,肩負起臺灣防空作戰和理蕃清剿支援任務 。 日本陸軍飛行第八聯隊成立之後,隨著人員的進駐,官舍需求大幅增加,1928(昭和3年)年首批官舍建築完成,即為「第八飛行聯隊第一期官舍群」,其中包括飛行聯隊之聯隊長、奏任官及將校級軍官宿舍。這些首批的飛行第八聯隊軍官宿舍群位於現今屏東市的成功路、成都街、信義路及南京路包圍的中山路兩側範圍,也就是現今的屏東崇仁新村(成功區)。 1936年(昭和11年)日本飛行第八聯隊擴編為陸軍第三飛行團,在擴編之後因為飛機場規模擴大,官兵人員居住需求增加,故日本軍隊往屏東市萬年溪方向以及中山路北側兩大區域擴建官兵宿舍。往萬年溪方向興建的聯隊官兵宿舍群位於現今屏東書院附近的「第八飛行聯隊第二期官舍群」(現今崇仁新村通海區),而往中山路北端擴建的則稱為「崇蘭陸軍官舍群」,也就是現今屏東市青島街與康定街一帶的「陸軍勝利新村」。當時皆是配合最新的都市計畫興建官舍相關設施、道路與下水道,因此也帶動了屏東市的都市發展 。其中「原日本第八飛行聯隊隊長官舍」興建於於1937年(昭和12年)。 1940年代後,屏東飛行場因軍事作戰不斷擴大其內部組織,於是於現今勝利路南北兩側興建起新官舍群,分別為干城町陸軍官舍群(今得勝新村)與「第八飛行聯隊第三期官舍群」(今崇仁新村空翔區)。至此形成完整的屏東陸軍官舍群。 1945年後中華民國政府與軍隊陸續遷徙來臺,為安頓來到臺灣的軍人及其眷屬,國民政府因此接收許多日治時期建造的日式軍官宿舍作為眷村。其中,「原日本第八飛行聯隊隊長官舍」由孫立人將軍為首的陸軍單位接收,並作為孫立人將軍當時奉派到鳳山擔任陸軍訓練司令時的行館使用。在1955年孫立人將軍移送到臺中住所被軟禁後,「原日本第八飛行聯隊隊長官舍」曾被閒置一段時間,爾後整修為空軍招待所,直到1997年才移交給屏東縣政府。 3.指定時間 「原日本第八飛行聯隊隊長官舍」於2002年2月7日經屏東縣政府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林思玲(2012)。將軍之屋 故事,屏東: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 傳統日式構造建築,是日人在台灣殖民時期的歷史痕跡,後經國民政府接收,改為孫立人將軍行館,其後又改為日治時代空軍招待所,在歷經多次不同的使用機能下,仍保有舊時建築風貌,深具紀念性意義。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5條暨《歷史建築紀念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
所屬主管機關: 屏東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屏東縣
distName: : 屏東市
address: : 中山路61號
經度: 120.484806
緯度: 22.674778
主管機關名稱: 屏東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屏東縣屏東市菸廠路1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3-08/1ca89cc7-8e1f-4a89-b79e-99ae7749dc1b/原日本第八聯隊隊長官舍照片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3-08/1ca89cc7-8e1f-4a89-b79e-99ae7749dc1b/原日本第八聯隊隊長官舍照片.jpg
name: : 原日本第八聯隊隊長官舍照片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屏東縣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屏東縣政府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20207000001
外觀特徵: 1.建築本體構造、座向、空間、樓層數 「原日本第八飛行聯隊隊長官舍」為和洋折衷式樣 ,建築本體為磚木混合構造,樓層數為兩層,座向採坐東北朝西南。基地四週有圍牆,大門位於東南角街角處,由庭院內步道行至位於東北方的入口門廊 。二層洋樓的東北角為主要立面。本建築類似「T」字型配置,在主入口處的建築量體為兩層樓,後側則為一層樓。整體建築的外觀與內部空間以日式為主。建築物一樓左側後方則有一個日文稱為「濡緣」(nureen)的木製平臺。外廊上方為二樓的窗臺。一樓右側設有一外廊,外廊地板以紅磚裝修。二樓右側則有一個露臺,上方有設有花架 。 2.建築構造與外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原日本第八飛行聯隊隊長官舍」建築物基座抬高並設有通風口,通風口外設有格柵,可避免地面潮氣。建築物外牆以洗石子裝修,地面則貼有深褐色與黃色相間的面磚。 屋頂型式皆為「寄棟式屋根」與「切妻式屋根」的組合,屋面披覆黑瓦,屋頂四周有出簷。正立面山牆平直無裝飾,僅在二樓有一凸窗造型變化。在主入口上方二樓窗臺有西洋建築裝飾元素「倫巴底帶」(Lombardic Band)的裝飾 。屋頂舖設黑瓦,門窗維持原有的木構造。一樓入口設置一個內凹的小型門廊,入口階梯為洗石子裝修,門廊外牆為不規則溝紋狀的面磚裝修,材質非常特別。主入口進入後,玄關兩個側牆基座同樣以不規則溝紋狀的面磚裝修, 主入口玄關上方設有雨庇,雨庇屋面披覆黑瓦。
室內特徵: 1.建築空間格局 「原日本第八飛行聯隊隊長官舍」日治時期的室內空間配有玄關、座敷(客廳)、客間、居間(房間)、臺所(廚房)、風呂(浴室)、便所(廁所)、「廊下」及「緣側」等建築空間。 2.內部裝修與內部裝飾(由下至上描述) 室內維持原木地板型式,木地板使用新材料重新裝修。入口玄關處壁面下半部份貼覆面磚。玄關留有一個木製鞋櫃與置物櫃,玄關上有木造天花。玄關進入後,左側為一房間,裡面有一仿壁爐型式的儲藏櫃 。直走後為一個左右兩側有緣側的空間,空間中有床之間與床脇,緣側盡頭接兩間房間。一樓緣側的推拉門目前因新使用而移除,還可見推拉門上方的木製欄間。玄關右側有一樓梯可上二樓,二樓為一房間,昔日為孫立人將軍的臥室。二樓房間內留有日文稱之「書院窗」(shoinmado)的日式住宅裝修 。
使用情形: 2017年「原日本第八飛行聯隊隊長官舍」文化資產再利用為「孫立人將軍行館」,目前一樓為「南國青鳥」書店,二樓為孫立人將軍常設展,提供遊客參觀,開放時間為每日上午8:00至下午17:00。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屋架內所用之木材為檜木、杉木與柳安材混合使用,由於整體構造與所選用材料不佳,尤其在屋面轉折變化較複雜的地方,多有滲水而引起白腐菌之滋生,亦有白蟻侵入,導致木材蛀蝕的現象。建議修護。
現狀: 2017年「原日本第八飛行聯隊隊長官舍」文化資產再利用為「孫立人將軍行館」,目前一樓為「南國青鳥」書店,二樓為孫立人將軍常設展。
是否開放: 1
是否收費: (空)
開放時間: 每日8:00-17:00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7210234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屏府文資字第0910000498 號
公告日期: : 2002-02-07 14:20:37.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屏府文資字第1000254845號
公告日期: : 2011-09-27 00:00:00.0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3-08/3a986e94-06c5-43b2-96c0-f283d898bb47/公告函-屏府文資字第0910000498號(政府公報版).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3-08/8311f0d4-e82b-477a-825c-ff485cc93755/變更公告函-屏府文資字第1000254845號.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3-08/025af789-bc97-4908-b990-969500f35d41/原日本第八聯隊隊長官舍地籍圖.pdf
repImgId: 154310
[ 搜尋所有 平直 ... ]

根據姓名 陳炎山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6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陳炎山 ...)

鎮平里福德祠

電話: (04)24793255 (04)24791426 | 主祀神祇: 福德正神 | 教別: 道教 | 建別: 募建 | 負責人: 陳炎山 | 南屯區 | 地址: 臺中市南屯區鎮平里9鄰鎮和巷12-1號 | 註記: 補辦 | 財團法人:

@ 臺中市宗教名冊

聖帥宮

電話: 04-24792200 | 地址: 臺中市南屯區鎮平里水碓巷24號 | 主祀神祇: 中壇元帥 | 教別: 道教 | 負責人: 陳炎山 | 其他:

@ 全國宗教資訊系統資料-寺廟

鎮平里福德祠

電話: 04-24793255 | 地址: 臺中市南屯區鎮平里9鄰鎮和巷12之1號 | 主祀神祇: 福德正神 | 教別: 道教 | 負責人: 陳炎山 | 其他:

@ 全國宗教資訊系統資料-寺廟

陳炎山家庭醫學科診所

診所電話: 04-23391100 | 臺中市霧峰區中正路1110號 | 經度: 120.699121 | 緯度: 24.069355

@ 配合辦理發放公費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社區定點診所名單

陳炎山家庭醫學科診所

電話: (04)23391100 | 專科診所 | 服務項目: 門診診療 | 臺中市霧峰區中正路1110號1樓 | 醫事機構代碼: 3503180053

@ 健保特約醫事機構-診所

陳炎山家庭醫學科診所

電話: 04-23391100 | A醫師: 1 | B中醫師: 0 | C牙醫師: 0 | D藥師: 2 | G護士: 0 | 地址: 臺中市霧峰區中正路1110號1樓

@ 醫療機構與人員基本資料

鎮平里福德祠

電話: (04)24793255 (04)24791426 | 主祀神祇: 福德正神 | 教別: 道教 | 建別: 募建 | 負責人: 陳炎山 | 南屯區 | 地址: 臺中市南屯區鎮平里9鄰鎮和巷12-1號 | 註記: 補辦 | 財團法人:

@ 臺中市宗教名冊

聖帥宮

電話: 04-24792200 | 地址: 臺中市南屯區鎮平里水碓巷24號 | 主祀神祇: 中壇元帥 | 教別: 道教 | 負責人: 陳炎山 | 其他:

@ 全國宗教資訊系統資料-寺廟

鎮平里福德祠

電話: 04-24793255 | 地址: 臺中市南屯區鎮平里9鄰鎮和巷12之1號 | 主祀神祇: 福德正神 | 教別: 道教 | 負責人: 陳炎山 | 其他:

@ 全國宗教資訊系統資料-寺廟

陳炎山家庭醫學科診所

診所電話: 04-23391100 | 臺中市霧峰區中正路1110號 | 經度: 120.699121 | 緯度: 24.069355

@ 配合辦理發放公費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社區定點診所名單

陳炎山家庭醫學科診所

電話: (04)23391100 | 專科診所 | 服務項目: 門診診療 | 臺中市霧峰區中正路1110號1樓 | 醫事機構代碼: 3503180053

@ 健保特約醫事機構-診所

陳炎山家庭醫學科診所

電話: 04-23391100 | A醫師: 1 | B中醫師: 0 | C牙醫師: 0 | D藥師: 2 | G護士: 0 | 地址: 臺中市霧峰區中正路1110號1樓

@ 醫療機構與人員基本資料
[ 搜尋所有 陳炎山 ... ]

根據地址 高雄市岡山區灣裡里岡山北路193巷49號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高雄市岡山區灣裡里岡山北路193巷49號 資料。

[ 搜尋所有 高雄市岡山區灣裡里岡山北路193巷49號 ... ]

平直的黃頁資料

(以下顯示 2 筆)

PHS高雄和平直營門市 | 地址: 高雄市苓雅區和平一路175號 | 電話: 09-6854-4209

SO-NET(和平直營店) | 地址: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100號1樓 | 電話: 02-2365-6298

名稱 平直 找到的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

(以下顯示 5 筆) (或要:查詢所有 平直)
公司地址負責人統一編號狀態

高雄市岡山區灣裡里岡山北路一九三巷四九號
陳炎山12774155核准設立

彰化縣和美鎮柑井里柑竹路410巷21號1樓
洪連庭38857813歇業 - 獨資 (核准文號: 1090816509)

高雄市楠梓區中和里大學56街260巷7號1F
葉清林85481747歇業 - 獨資 (核准文號: 11262110400)

臺北市中正區和平西路1段150號1樓
14343111

屏東縣麟洛鄉田中村中華路一五八之三號一樓
陳賢妹21629941歇業 - 合夥 (核准文號: 10577784600)

登記地址: 高雄市岡山區灣裡里岡山北路一九三巷四九號 | 負責人: 陳炎山 | 統編: 12774155 | 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彰化縣和美鎮柑井里柑竹路410巷21號1樓 | 負責人: 洪連庭 | 統編: 38857813 | 歇業 - 獨資 (核准文號: 1090816509)

登記地址: 高雄市楠梓區中和里大學56街260巷7號1F | 負責人: 葉清林 | 統編: 85481747 | 歇業 - 獨資 (核准文號: 11262110400)

登記地址: 臺北市中正區和平西路1段150號1樓 | 統編: 14343111

登記地址: 屏東縣麟洛鄉田中村中華路一五八之三號一樓 | 負責人: 陳賢妹 | 統編: 21629941 | 歇業 - 合夥 (核准文號: 10577784600)

姓名 陳炎山 找到的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

(以下顯示 7 筆) (或要:查詢所有 陳炎山)
公司地址負責人統一編號狀態

臺南市永康區勝利里勝利街113巷4號
陳炎山73716827歇業 - 獨資

臺南市永康區龍潭里中山北路461巷7弄2號1樓
陳炎山17240573歇業 - 獨資

臺南市永康區龍潭里中山北路461巷7弄2號
陳炎山73735211歇業 - 獨資

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1段13巷5號(1■4樓)
陳炎山14024622核准設立

臺南市安南區淵東里海佃路4段6號1樓
陳炎山25827534歇業 - 獨資 (核准文號: 1030653088)

嘉義縣中埔鄉和興村中華路三六鄰二O七巷四三號
陳炎山06330020撤銷 - 獨資

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1段211號2樓
陳炎山26546293歇業 - 獨資

登記地址: 臺南市永康區勝利里勝利街113巷4號 | 負責人: 陳炎山 | 統編: 73716827 | 歇業 - 獨資

登記地址: 臺南市永康區龍潭里中山北路461巷7弄2號1樓 | 負責人: 陳炎山 | 統編: 17240573 | 歇業 - 獨資

登記地址: 臺南市永康區龍潭里中山北路461巷7弄2號 | 負責人: 陳炎山 | 統編: 73735211 | 歇業 - 獨資

登記地址: 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1段13巷5號(1■4樓) | 負責人: 陳炎山 | 統編: 14024622 | 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臺南市安南區淵東里海佃路4段6號1樓 | 負責人: 陳炎山 | 統編: 25827534 | 歇業 - 獨資 (核准文號: 1030653088)

登記地址: 嘉義縣中埔鄉和興村中華路三六鄰二O七巷四三號 | 負責人: 陳炎山 | 統編: 06330020 | 撤銷 - 獨資

登記地址: 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1段211號2樓 | 負責人: 陳炎山 | 統編: 26546293 | 歇業 - 獨資

與平直有限公司同分類的登記工廠名錄

良泰國際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 251金屬刀具、手工具及模具、259其他金屬製品、264光電材料及元件、269其他電子零組件 | 統一編號: 12890582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新北市樹林區三龍街80巷2號(1樓)

吉億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 254金屬加工處理、293通用機械設備 | 統一編號: 22701483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臺中市東區振興里和平街228巷40號

睿耕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 140木竹製品、259其他金屬製品、293通用機械設備 | 統一編號: 22398503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臺中市西屯區協和里工業區十七路2號

永昇工業社

主要產品: 293通用機械設備 | 統一編號: 52891910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臺中市東區東門里天乙街94巷17號1樓

鉦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一廠

主要產品: 293通用機械設備 | 統一編號: 23181165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臺中市東區東門里東光園路268號

振洋精機廠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 292其他專用機械設備、293通用機械設備 | 統一編號: 52654846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臺中市北區賴村里梅亭街514巷24號

允辰機械工業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 253金屬容器、259其他金屬製品、293通用機械設備、292其他專用機械設備、291金屬加工用機械設備 | 統一編號: 52689373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臺中市南區工學里德富路426巷10號

永一機械廠

主要產品: 292其他專用機械設備、293通用機械設備 | 統一編號: 52515583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臺中市東區泉源里建成路318號

榮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 083蔬果加工、089其他食品 | 統一編號: 86346832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臺中市西屯區協和里工業區四十一路17之1號

研華股份有限公司林口廠

主要產品: 271電腦及其週邊設備、269其他電子零組件、276輻射及電子醫學設備 | 統一編號: 05155853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桃園市龜山區樂善里文德路27-3號、27-3號2樓、27-3號3樓、27-3號4樓、27-3號5樓、27-3號6樓

海瑞產業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 160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 | 統一編號: 52414327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臺中市南區崇倫里復興路二段71巷65弄39號

宏堉工業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 292其他專用機械設備 | 統一編號: 05415751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新北市汐止區樟樹里大同路一段三三七巷一六弄三一號

全宏齒輪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 293通用機械設備、312機車及其零件 | 統一編號: 22713919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臺中市南區和平里復興路二段71巷31弄6號

金杰工業社

主要產品: 251金屬刀具、手工具及模具、293通用機械設備、259其他金屬製品 | 統一編號: 06039349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臺中市東區東門里東光園路86巷9號

申亞工業社

主要產品: 259其他金屬製品、293通用機械設備 | 統一編號: 55882415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臺中市烏日區五光里五光路一三五號

良泰國際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 251金屬刀具、手工具及模具、259其他金屬製品、264光電材料及元件、269其他電子零組件 | 統一編號: 12890582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新北市樹林區三龍街80巷2號(1樓)

吉億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 254金屬加工處理、293通用機械設備 | 統一編號: 22701483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臺中市東區振興里和平街228巷40號

睿耕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 140木竹製品、259其他金屬製品、293通用機械設備 | 統一編號: 22398503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臺中市西屯區協和里工業區十七路2號

永昇工業社

主要產品: 293通用機械設備 | 統一編號: 52891910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臺中市東區東門里天乙街94巷17號1樓

鉦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一廠

主要產品: 293通用機械設備 | 統一編號: 23181165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臺中市東區東門里東光園路268號

振洋精機廠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 292其他專用機械設備、293通用機械設備 | 統一編號: 52654846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臺中市北區賴村里梅亭街514巷24號

允辰機械工業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 253金屬容器、259其他金屬製品、293通用機械設備、292其他專用機械設備、291金屬加工用機械設備 | 統一編號: 52689373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臺中市南區工學里德富路426巷10號

永一機械廠

主要產品: 292其他專用機械設備、293通用機械設備 | 統一編號: 52515583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臺中市東區泉源里建成路318號

榮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 083蔬果加工、089其他食品 | 統一編號: 86346832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臺中市西屯區協和里工業區四十一路17之1號

研華股份有限公司林口廠

主要產品: 271電腦及其週邊設備、269其他電子零組件、276輻射及電子醫學設備 | 統一編號: 05155853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桃園市龜山區樂善里文德路27-3號、27-3號2樓、27-3號3樓、27-3號4樓、27-3號5樓、27-3號6樓

海瑞產業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 160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 | 統一編號: 52414327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臺中市南區崇倫里復興路二段71巷65弄39號

宏堉工業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 292其他專用機械設備 | 統一編號: 05415751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新北市汐止區樟樹里大同路一段三三七巷一六弄三一號

全宏齒輪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 293通用機械設備、312機車及其零件 | 統一編號: 22713919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臺中市南區和平里復興路二段71巷31弄6號

金杰工業社

主要產品: 251金屬刀具、手工具及模具、293通用機械設備、259其他金屬製品 | 統一編號: 06039349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臺中市東區東門里東光園路86巷9號

申亞工業社

主要產品: 259其他金屬製品、293通用機械設備 | 統一編號: 55882415 | 工廠登記狀態: 生產中 | 臺中市烏日區五光里五光路一三五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