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編
- 台灣采風翦影 @ 交通部觀光局

主題竹編的關鍵字是竹編.

編號1808
主題竹編
描述(空)
關鍵字竹編
作者(空)
/photo/120/000/120-000386.jpg
網址https://tiscsvr.tbroc.gov.tw/photo.asp?phrfnbr=1808

編號

1808

主題

竹編

描述

(空)

關鍵字

竹編

作者

(空)

/photo/120/000/120-000386.jpg

網址

https://tiscsvr.tbroc.gov.tw/photo.asp?phrfnbr=1808

根據名稱 竹編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竹編 ...)

# 竹編 於 工藝中心臺灣工藝之家 - 1

名稱邱錦緞
電話049-2652878
地址南投縣竹山鎮延平里東鄉路5-85號
工坊名稱錦緞竹編工作室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日 09:00~17:00,周三不開放
圖檔連結網址https://mocfile.moc.gov.tw/information/large/8c53d734-4dfd-4c65-ae2a-11ba17b2339a.jpg
內容看著竹片在邱錦緞的巧手中細密地來回穿梭,讓人於內心深刻體悟到何謂「認真的女人最美麗」。 出生於竹子故鄉溪頭的邱錦緞,似乎早已薰染了竹子的氣質,同學習藝的竹編作品,讓她不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從此與竹編結下不解之緣。回憶過去在竹山高中竹編推廣班學習的過程,邱錦緞說:「在學習劈竹的階段挫折感最大,因為作竹編需要用到的竹片都要靠自己手工劈竹,劈竹的過程是把竹筒對開後,經過定寬、倒角和修厚度四個步驟,而當作品需要用到薄的竹片時,就必須再把竹片修薄,但愈薄的竹片就愈不好修,初學的時候,常常都會劈到自己的手受傷,而且劈出來的竹片失敗率還滿高的,所以剛開始一班二、三十人的班級,能苦撐到最後的學員只剩不到二個人。」也因為對竹編學習的興趣與熱忱不減,1997年,五年的竹編班結業後,邱錦緞又繼續在傳統藝術中心開辦的竹山竹藝傳習計畫中擔任黃塗山老師的助教。邱錦緞說:「跟黃塗山老師學得比較久,一樣從劈竹開始學,因為要幫忙老師指導學生,所以老師都會先編好一件作品,讓我在家中練習,遇到不懂的地方再去向老師請教,很多技法都是在這三年中學的。」 前後八年磨練了紮實的竹編工夫後,邱錦緞也慢慢開始嘗試自己創作,她表示:「創作的作品裡運用的編法大多是學習過程中所學的技法,有時也會參考別人的創作或是書籍中的技法,再加以整合。」她舉〈連菱〉這件作品為例:「像這件作品裡總共運用了七種技法,寬窄竹片搭配編織的造型以及由內而外的編法是自己新的嘗試,表面的圖案色澤是用研磨的方式磨出來的,光磨這些圖案花的時間就幾乎和編的時間差不多了,一件作品最久要花將近四個多月的時間才完成。」邱錦緞將女性獨特的細膩思維表達於自己的創作中,她的作品像有生命似的,同時散發出柔韌與堅強的特質,除了在2003年獲得第十一屆臺灣工藝競賽新人獎,以及2005年榮獲大墩美展第一名及大墩獎等殊榮,邱錦緞還經常獲邀到歐美舉行竹編巡迴展覽,近幾年更積極與設計師合作「Yii」品牌的產品研發,她描述這段經驗說:「與設計師合作的過程中,激發了許多靈感與創意,比較不同於過去傳統只純粹使用單一的材料進行編製,現代的竹編已經開始設計與陶、層積竹、布料、皮革、皮草和金屬等異質材料結合的工藝產品了。」 不斷超越與提升自我的她,並沒有因此忽略竹編技藝的薪火相傳,現在她的生活重心除了一處是在自己的竹編工作室,另一處就是現位於竹山鎮公所的竹編班,她說:「竹編創作一直是我的樂趣,看到學員們努力的碩果,總是讓我感到既欣慰又快樂。」她接著表示:「如果當初自己沒有堅持走這條路,我擔心代代相傳的竹編技藝會就此失落。」以往竹編班的學員平均年齡大多介於五十至六十歲,不過近幾年,也陸續有三、四十歲的婦女和大學生來向她學習竹編的技藝,對此她樂見其成,但仍感慨地說:「過去曾經有竹工藝搖籃之稱的竹山高中,造就了許多傑出的竹藝人才,但後來因為整個教育環境的改變,在升學管道被迫中斷以及家長的期望下,學校後來不得不改變成以升學為導向的課程內容,實在非常可惜!」 對於竹工藝的未來發展與願景,邱錦緞說:「目前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與臺灣創意中心共同打造的『Yii』品牌已逐漸讓國外人士發現了臺灣竹工藝精良的品質,希望臺灣工藝逐漸水漲船高的同時,也能夠爭取到至少能有一兩所大學設立竹藝相關科系,讓高中職的竹藝課程得以延續,不然,若只靠五、六十歲的學員撐起的技藝,傳承可能會很快地就此中斷。」儘管對未來竹工藝的教育發展感到憂心,不過至今已和竹編培養二十年感情的她,依舊會用自己的雙手,默默地推動竹編工藝的搖籃,繼續編織美麗的夢想與希望。 資料來源:臺灣工藝季刊第41期
資料來源網址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126.html
名稱: 邱錦緞
電話: 049-2652878
地址: 南投縣竹山鎮延平里東鄉路5-85號
工坊名稱: 錦緞竹編工作室
開放時間: 周一至周日 09:00~17:00,周三不開放
圖檔連結網址: https://mocfile.moc.gov.tw/information/large/8c53d734-4dfd-4c65-ae2a-11ba17b2339a.jpg
內容: 看著竹片在邱錦緞的巧手中細密地來回穿梭,讓人於內心深刻體悟到何謂「認真的女人最美麗」。 出生於竹子故鄉溪頭的邱錦緞,似乎早已薰染了竹子的氣質,同學習藝的竹編作品,讓她不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從此與竹編結下不解之緣。回憶過去在竹山高中竹編推廣班學習的過程,邱錦緞說:「在學習劈竹的階段挫折感最大,因為作竹編需要用到的竹片都要靠自己手工劈竹,劈竹的過程是把竹筒對開後,經過定寬、倒角和修厚度四個步驟,而當作品需要用到薄的竹片時,就必須再把竹片修薄,但愈薄的竹片就愈不好修,初學的時候,常常都會劈到自己的手受傷,而且劈出來的竹片失敗率還滿高的,所以剛開始一班二、三十人的班級,能苦撐到最後的學員只剩不到二個人。」也因為對竹編學習的興趣與熱忱不減,1997年,五年的竹編班結業後,邱錦緞又繼續在傳統藝術中心開辦的竹山竹藝傳習計畫中擔任黃塗山老師的助教。邱錦緞說:「跟黃塗山老師學得比較久,一樣從劈竹開始學,因為要幫忙老師指導學生,所以老師都會先編好一件作品,讓我在家中練習,遇到不懂的地方再去向老師請教,很多技法都是在這三年中學的。」 前後八年磨練了紮實的竹編工夫後,邱錦緞也慢慢開始嘗試自己創作,她表示:「創作的作品裡運用的編法大多是學習過程中所學的技法,有時也會參考別人的創作或是書籍中的技法,再加以整合。」她舉〈連菱〉這件作品為例:「像這件作品裡總共運用了七種技法,寬窄竹片搭配編織的造型以及由內而外的編法是自己新的嘗試,表面的圖案色澤是用研磨的方式磨出來的,光磨這些圖案花的時間就幾乎和編的時間差不多了,一件作品最久要花將近四個多月的時間才完成。」邱錦緞將女性獨特的細膩思維表達於自己的創作中,她的作品像有生命似的,同時散發出柔韌與堅強的特質,除了在2003年獲得第十一屆臺灣工藝競賽新人獎,以及2005年榮獲大墩美展第一名及大墩獎等殊榮,邱錦緞還經常獲邀到歐美舉行竹編巡迴展覽,近幾年更積極與設計師合作「Yii」品牌的產品研發,她描述這段經驗說:「與設計師合作的過程中,激發了許多靈感與創意,比較不同於過去傳統只純粹使用單一的材料進行編製,現代的竹編已經開始設計與陶、層積竹、布料、皮革、皮草和金屬等異質材料結合的工藝產品了。」 不斷超越與提升自我的她,並沒有因此忽略竹編技藝的薪火相傳,現在她的生活重心除了一處是在自己的竹編工作室,另一處就是現位於竹山鎮公所的竹編班,她說:「竹編創作一直是我的樂趣,看到學員們努力的碩果,總是讓我感到既欣慰又快樂。」她接著表示:「如果當初自己沒有堅持走這條路,我擔心代代相傳的竹編技藝會就此失落。」以往竹編班的學員平均年齡大多介於五十至六十歲,不過近幾年,也陸續有三、四十歲的婦女和大學生來向她學習竹編的技藝,對此她樂見其成,但仍感慨地說:「過去曾經有竹工藝搖籃之稱的竹山高中,造就了許多傑出的竹藝人才,但後來因為整個教育環境的改變,在升學管道被迫中斷以及家長的期望下,學校後來不得不改變成以升學為導向的課程內容,實在非常可惜!」 對於竹工藝的未來發展與願景,邱錦緞說:「目前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與臺灣創意中心共同打造的『Yii』品牌已逐漸讓國外人士發現了臺灣竹工藝精良的品質,希望臺灣工藝逐漸水漲船高的同時,也能夠爭取到至少能有一兩所大學設立竹藝相關科系,讓高中職的竹藝課程得以延續,不然,若只靠五、六十歲的學員撐起的技藝,傳承可能會很快地就此中斷。」儘管對未來竹工藝的教育發展感到憂心,不過至今已和竹編培養二十年感情的她,依舊會用自己的雙手,默默地推動竹編工藝的搖籃,繼續編織美麗的夢想與希望。 資料來源:臺灣工藝季刊第41期
資料來源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126.html

# 竹編 於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 2

執行單位錦緞竹編工作室
地址557南投縣竹山鎮延平里東鄉路5之85號
類別名稱編織工藝類
地區名稱南投縣
內容

走進邱錦緞的竹編工坊,眼睛所及是琳瑯滿目精巧的作品,有典雅的花器、實用的提籃、古式的竹笠、新穎的壁鐘等等,每一件上面演出著繁複多變的紋樣,讓人觀賞之餘不禁讚嘆:這怎麼編得出來!身為國寶級工藝家黃塗山的嫡傳弟子,邱錦緞從老師那裡學到上千種竹編技法,獲得過許多工藝獎項。現在她除了致力傳統竹編工藝的傳承,更藉由工藝扶植計畫跨出一步,與金工師、設計師合作,探索開創時尚竹精品的新領域。

【國寶級藝師的薪傳弟子】

邱錦緞從小生長在以竹林美景聞名的鹿谷溪頭,念書在竹山高中,成家嫁作竹山媳婦,後來學習竹編工藝,可說是一生與竹子結下不解之緣。她在民國八十一年參加農委會舉辦的竹編傳習計畫,跟隨薪傳獎得主黃塗山老師習藝,最初同學有五十個人,五年下來只剩下兩個,邱錦緞是其中之一。

結訓之後,邱錦緞應聘竹山鎮公所擔任竹編老師,在教課之餘,又研習漆藝,並精進於創作。她的作品以發揮竹材美感為特色,運用濃厚編排手感,搭配多樣精湛技法,凸顯竹子質地之美,小至桌上擺設,大到造景裝飾,都有可觀之處;曾經獲得省建設廳傳統手工藝最優良獎、台灣工藝設計競賽新人獎、大墩美展第一名、大墩工藝師等獎項和名銜的肯定。

致力於竹編教學的邱錦緞, 直到九十八年才正式成立「錦緞竹編工作室」。邱錦緞過去四年連續參與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的「時尚工藝」計畫,與設計師共同研製原創設計作品,例如一款名為「輕隨」的電腦包,內層是帆布和軟墊,外殼由竹片編成,質地輕盈,背在肩上酷炫搶眼;還有鳥籠造型的「蹓」手提包,充滿時尚感,吸引國際精品業者探詢。錦緞竹編工作室致力於發展竹藝在設計的應用,是具有代表性及創作實力的工坊。

【跨界合作豐富竹藝領域】

秉持「發展竹藝在設計的應用」的理念,錦緞竹編工作室以「文創工藝魅力加值計畫」參與多角化社區工藝扶植計畫。

有鑑於現今竹山的竹產業遭受他國低價勞工擠壓而凋零,碩果僅存的工藝家也面臨作品轉型與市場價格的瓶頸,所以必須跨出舊領域尋找新元素,從中開拓新的發展途徑。這項計畫即是以竹山固有的竹藝產業為基礎,整合設計界與工藝界的人才,以竹編為重點項目開發新產品,開創竹編工藝的市場競爭力及設計應用。同時藉由能提供客製化產品的小型竹編工坊,來提升台灣竹藝的品質,豐富台灣竹藝的作品型態。

這次工藝產品開發計畫,採用幾種不同的模式進行。開始時邱錦緞跟多位設計師溝通討論合作的可能性,並提供設計師所有感興趣的竹材及樣本,讓他們帶回去試驗。實際開發時,有由工藝家主導發想,也有由設計師主導發想,在創作過程中經過不斷嘗試與討論,並配合評審委員的建議力求改進。

邱錦緞表示,工坊也盡可能為設計師們介紹竹材的特性及技法,希望即使此次無法合作,也能在他們心中種下種子,能夠在未來發芽成長。

【竹編結合金工研創飾品】

九十九年的研發計畫中,邱錦緞首度嘗試竹編與金工珠寶結合,她和曾獲國家工藝獎的金工藝師蘇小夢合作,開發具有時尚感與地方特色的飾品。兩人一起開發的飾品有「絲竹」髮夾、「絲竹」手鐲、「觀心」項鍊和「行雲流水」胸針等四款,以竹與銀的有機結合,探索更多的可能。邱錦緞表示,因為是初次嘗試珠寶飾品開發,所以有許多技術及效果呈現上的困難仍有待克服。

邱錦緞說,竹編與金工的結合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嘗試,目前的結合設計還是很初階,還有待努力改進,但確實是一條可行之路,而且在歐洲的設計案例中,也看到很多天然竹木材質與金屬工藝結合的例證,值得繼續發展。

燈具設計部分,由設計師與工坊合作開發,並結合了名家葉基祥及陳培澤的工藝技術共同創作。開發完成的作品包括「虛心」圓型燈座、柴燈、「真心愛台灣」燈座、「微笑」立燈、Sheer Pendant等五款,運用了竹、藤、天然漆、石材、金屬和LED燈等多元媒材。

此外,由於製作的需要,在執行計畫過程中也主動改良竹編的輔助工具,可以更容易地製作出理想厚度的竹篾,降低時間成本,使竹編製作更加得心應手。

【創意加值打進精品市場】

在這次計畫的執行過程中,邱錦緞深刻感受到單純創作與設計產品的差異,而結合眾多不同媒材,更讓她覺得「很新鮮、很有挑戰」。設計完成的產品,經過提供潛在顧客和業者試戴試用,得到不錯的回響,像飾品這樣微量生產的精緻工藝品,頗能吸引女性消費群。目前工坊已經研擬出專屬的品牌,正積極進行包裝與視覺形象設計,希望不久之後能夠正式推出,以創意為竹編工藝加值,打入生活精品市場。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4.html
執行單位: 錦緞竹編工作室
地址: 557南投縣竹山鎮延平里東鄉路5之85號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地區名稱: 南投縣
內容:

走進邱錦緞的竹編工坊,眼睛所及是琳瑯滿目精巧的作品,有典雅的花器、實用的提籃、古式的竹笠、新穎的壁鐘等等,每一件上面演出著繁複多變的紋樣,讓人觀賞之餘不禁讚嘆:這怎麼編得出來!身為國寶級工藝家黃塗山的嫡傳弟子,邱錦緞從老師那裡學到上千種竹編技法,獲得過許多工藝獎項。現在她除了致力傳統竹編工藝的傳承,更藉由工藝扶植計畫跨出一步,與金工師、設計師合作,探索開創時尚竹精品的新領域。

【國寶級藝師的薪傳弟子】

邱錦緞從小生長在以竹林美景聞名的鹿谷溪頭,念書在竹山高中,成家嫁作竹山媳婦,後來學習竹編工藝,可說是一生與竹子結下不解之緣。她在民國八十一年參加農委會舉辦的竹編傳習計畫,跟隨薪傳獎得主黃塗山老師習藝,最初同學有五十個人,五年下來只剩下兩個,邱錦緞是其中之一。

結訓之後,邱錦緞應聘竹山鎮公所擔任竹編老師,在教課之餘,又研習漆藝,並精進於創作。她的作品以發揮竹材美感為特色,運用濃厚編排手感,搭配多樣精湛技法,凸顯竹子質地之美,小至桌上擺設,大到造景裝飾,都有可觀之處;曾經獲得省建設廳傳統手工藝最優良獎、台灣工藝設計競賽新人獎、大墩美展第一名、大墩工藝師等獎項和名銜的肯定。

致力於竹編教學的邱錦緞, 直到九十八年才正式成立「錦緞竹編工作室」。邱錦緞過去四年連續參與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的「時尚工藝」計畫,與設計師共同研製原創設計作品,例如一款名為「輕隨」的電腦包,內層是帆布和軟墊,外殼由竹片編成,質地輕盈,背在肩上酷炫搶眼;還有鳥籠造型的「蹓」手提包,充滿時尚感,吸引國際精品業者探詢。錦緞竹編工作室致力於發展竹藝在設計的應用,是具有代表性及創作實力的工坊。

【跨界合作豐富竹藝領域】

秉持「發展竹藝在設計的應用」的理念,錦緞竹編工作室以「文創工藝魅力加值計畫」參與多角化社區工藝扶植計畫。

有鑑於現今竹山的竹產業遭受他國低價勞工擠壓而凋零,碩果僅存的工藝家也面臨作品轉型與市場價格的瓶頸,所以必須跨出舊領域尋找新元素,從中開拓新的發展途徑。這項計畫即是以竹山固有的竹藝產業為基礎,整合設計界與工藝界的人才,以竹編為重點項目開發新產品,開創竹編工藝的市場競爭力及設計應用。同時藉由能提供客製化產品的小型竹編工坊,來提升台灣竹藝的品質,豐富台灣竹藝的作品型態。

這次工藝產品開發計畫,採用幾種不同的模式進行。開始時邱錦緞跟多位設計師溝通討論合作的可能性,並提供設計師所有感興趣的竹材及樣本,讓他們帶回去試驗。實際開發時,有由工藝家主導發想,也有由設計師主導發想,在創作過程中經過不斷嘗試與討論,並配合評審委員的建議力求改進。

邱錦緞表示,工坊也盡可能為設計師們介紹竹材的特性及技法,希望即使此次無法合作,也能在他們心中種下種子,能夠在未來發芽成長。

【竹編結合金工研創飾品】

九十九年的研發計畫中,邱錦緞首度嘗試竹編與金工珠寶結合,她和曾獲國家工藝獎的金工藝師蘇小夢合作,開發具有時尚感與地方特色的飾品。兩人一起開發的飾品有「絲竹」髮夾、「絲竹」手鐲、「觀心」項鍊和「行雲流水」胸針等四款,以竹與銀的有機結合,探索更多的可能。邱錦緞表示,因為是初次嘗試珠寶飾品開發,所以有許多技術及效果呈現上的困難仍有待克服。

邱錦緞說,竹編與金工的結合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嘗試,目前的結合設計還是很初階,還有待努力改進,但確實是一條可行之路,而且在歐洲的設計案例中,也看到很多天然竹木材質與金屬工藝結合的例證,值得繼續發展。

燈具設計部分,由設計師與工坊合作開發,並結合了名家葉基祥及陳培澤的工藝技術共同創作。開發完成的作品包括「虛心」圓型燈座、柴燈、「真心愛台灣」燈座、「微笑」立燈、Sheer Pendant等五款,運用了竹、藤、天然漆、石材、金屬和LED燈等多元媒材。

此外,由於製作的需要,在執行計畫過程中也主動改良竹編的輔助工具,可以更容易地製作出理想厚度的竹篾,降低時間成本,使竹編製作更加得心應手。

【創意加值打進精品市場】

在這次計畫的執行過程中,邱錦緞深刻感受到單純創作與設計產品的差異,而結合眾多不同媒材,更讓她覺得「很新鮮、很有挑戰」。設計完成的產品,經過提供潛在顧客和業者試戴試用,得到不錯的回響,像飾品這樣微量生產的精緻工藝品,頗能吸引女性消費群。目前工坊已經研擬出專屬的品牌,正積極進行包裝與視覺形象設計,希望不久之後能夠正式推出,以創意為竹編工藝加值,打入生活精品市場。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4.html

# 竹編 於 工藝中心臺灣工藝之家 - 3

名稱黃塗山
電話049-2655106
地址55769南投縣竹山鎮頂林路199之9號
工坊名稱黃塗山竹編工作室
開放時間每天09:00~12:00,請先預約
圖檔連結網址https://mocfile.moc.gov.tw/information/large/1651261b-93b1-4f4a-99ea-117d13f6603a.jpg
內容「劈竹是竹編最困難的技術,只有從劈竹開始學起,才作得出好作品」,這是黃塗山在一次課堂上對學生說的話,而這位獲得 2008 年國家工藝成就獎的竹藝大師,其每件技藝精湛而變化多端的作品,也都是從劈竹的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1939 年,黃塗山進入竹山郡竹材工藝傳習所學習竹編,那年他才十四歲。當時正值日治時期,黃塗山的竹編技術便是師承當時在傳習所任教的池田與二神兩位日本藝師,兩位老師作品風格迥異,一人纖細、另一粗獷,對他日後的創作產生極大的影響。他回憶當年學習竹編的過程說道:「一開始,老師沒有先教我們技術,而是教我們學著坐」,因為竹編這項工作需要長時間坐在地面上,所以第一堂課就是老師就和學生們一起坐在地上,邊講故事給學生聽,讓學生可以習慣長時間坐著,坐累了就起來走一走活動一下,然後再回來繼續坐著聽故事,學生坐習慣之後才開始傳授技術。技術的教導也不是馬上開始,而是要先學會鋸竹子。因為鋸竹管是劈竹的第一個步驟,如果鋸下來的竹管切面不平整,就會直接影響後面劈竹的過程,所以學生必須各自拿著竹管練習,直到鋸下來的竹管切面平整才算合格。在學會久坐、鋸竹之後,才開始學習劈竹,最後才是學習編製作品。按部就班的學習歷程,讓黃塗山日後在教學的過程也不斷叮嚀學生「不要急、不要趕」。他認為,只有從劈竹開始慢慢地練習,基礎穩固之後,才可能完成一個完全出自於自己雙手的作品。 黃塗山描述,他的作品大多使用竹山桂竹,在他超過七十年的竹藝生涯中,他見過無數竹材,但是「竹山的桂竹也是最好的桂竹,不論是竹青的光澤度或是材質的韌性都是一等一的材料」,因此桂竹就成為他的作品首選。 日本式的劈竹技法與一般臺灣式的劈竹技法不同,由於師承日籍老師,黃塗山主要也採用日本式的劈竹技法。這種技法最大的特徵,在於製作者工作時需席地而坐且手腳並用,操作時先將材料前端剖開, 用右腳食拇指夾住竹簧一端,右手握住另一端藉此將竹材撕開,同時左手食拇指握住竹篾兩側剖開處,藉以調整角度並控制竹篾的厚度。觀察他剖竹的過程,旁人總覺得十分優雅、彷彿毫不費力,即使是兩、三人高的高大竹管,在他手中也是三兩下就輕輕鬆鬆變成數片細長的竹篾。事實上,剖竹是竹編工作中最辛苦、最困難的工作,黃塗山歷經數十年的工作經驗,才得以讓這辛苦的過程變成一幅動人的畫面。 他曾在一次談話中說道:「作竹編的人,脾氣通常都不錯,因為作竹編可以磨出一個人的個性。」學習竹編的人聽到這句話,大概都會點頭如搗蒜,因為一件作品的完成,需要歷經取材、刮青、剖篾、定寬、修篾、編制、紮口收編等數十道手續與技術,若非有絕佳的耐心與毅力,恐怕難以勝任這項工作;而反覆操作的過程,同時也在培養人的耐心。 竹器原本是早期常民生活重要的生活用品,舉凡食、衣、住、行、育樂都可以見到竹器的身影。近年來,隨著科技進步及生活型態的改變,竹器已逐漸退出現代人的生活,若不是消失,就是進入博物館的展示櫃,做為緬懷過去那段興盛史的憑藉物。竹器市場的萎縮,連帶也讓人才消失,許多優秀的竹編藝師礙於生計,不得不捨棄這項技術,尋求更好的出路,因而造成這幾年臺灣竹編工藝人才的斷層,使得竹編工藝面臨失傳的危機。 面對這樣的窘境,黃塗山於1991年自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今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退休後,仍不斷到南北各地進行竹編教學工作,甚至遠赴國外進行國際交流,足見其熱中竹編與傳承的用心。1992年起,他更在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開設竹編課程,由他的學生涂蘇英擔任助教,將竹編工藝的傳習工作從民間帶進學院,培養了許多年輕學子進入竹編領域,成為未來傳承竹編工藝的種子。從創作到傳承,黃塗山的竹藝之路,不僅刻畫著臺灣竹藝發展這一甲子以來的歷程,也為今日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軌道扎下了堅實的基礎。 資料來源:臺灣工藝季刊第45期
資料來源網址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52.html
名稱: 黃塗山
電話: 049-2655106
地址: 55769南投縣竹山鎮頂林路199之9號
工坊名稱: 黃塗山竹編工作室
開放時間: 每天09:00~12:00,請先預約
圖檔連結網址: https://mocfile.moc.gov.tw/information/large/1651261b-93b1-4f4a-99ea-117d13f6603a.jpg
內容: 「劈竹是竹編最困難的技術,只有從劈竹開始學起,才作得出好作品」,這是黃塗山在一次課堂上對學生說的話,而這位獲得 2008 年國家工藝成就獎的竹藝大師,其每件技藝精湛而變化多端的作品,也都是從劈竹的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1939 年,黃塗山進入竹山郡竹材工藝傳習所學習竹編,那年他才十四歲。當時正值日治時期,黃塗山的竹編技術便是師承當時在傳習所任教的池田與二神兩位日本藝師,兩位老師作品風格迥異,一人纖細、另一粗獷,對他日後的創作產生極大的影響。他回憶當年學習竹編的過程說道:「一開始,老師沒有先教我們技術,而是教我們學著坐」,因為竹編這項工作需要長時間坐在地面上,所以第一堂課就是老師就和學生們一起坐在地上,邊講故事給學生聽,讓學生可以習慣長時間坐著,坐累了就起來走一走活動一下,然後再回來繼續坐著聽故事,學生坐習慣之後才開始傳授技術。技術的教導也不是馬上開始,而是要先學會鋸竹子。因為鋸竹管是劈竹的第一個步驟,如果鋸下來的竹管切面不平整,就會直接影響後面劈竹的過程,所以學生必須各自拿著竹管練習,直到鋸下來的竹管切面平整才算合格。在學會久坐、鋸竹之後,才開始學習劈竹,最後才是學習編製作品。按部就班的學習歷程,讓黃塗山日後在教學的過程也不斷叮嚀學生「不要急、不要趕」。他認為,只有從劈竹開始慢慢地練習,基礎穩固之後,才可能完成一個完全出自於自己雙手的作品。 黃塗山描述,他的作品大多使用竹山桂竹,在他超過七十年的竹藝生涯中,他見過無數竹材,但是「竹山的桂竹也是最好的桂竹,不論是竹青的光澤度或是材質的韌性都是一等一的材料」,因此桂竹就成為他的作品首選。 日本式的劈竹技法與一般臺灣式的劈竹技法不同,由於師承日籍老師,黃塗山主要也採用日本式的劈竹技法。這種技法最大的特徵,在於製作者工作時需席地而坐且手腳並用,操作時先將材料前端剖開, 用右腳食拇指夾住竹簧一端,右手握住另一端藉此將竹材撕開,同時左手食拇指握住竹篾兩側剖開處,藉以調整角度並控制竹篾的厚度。觀察他剖竹的過程,旁人總覺得十分優雅、彷彿毫不費力,即使是兩、三人高的高大竹管,在他手中也是三兩下就輕輕鬆鬆變成數片細長的竹篾。事實上,剖竹是竹編工作中最辛苦、最困難的工作,黃塗山歷經數十年的工作經驗,才得以讓這辛苦的過程變成一幅動人的畫面。 他曾在一次談話中說道:「作竹編的人,脾氣通常都不錯,因為作竹編可以磨出一個人的個性。」學習竹編的人聽到這句話,大概都會點頭如搗蒜,因為一件作品的完成,需要歷經取材、刮青、剖篾、定寬、修篾、編制、紮口收編等數十道手續與技術,若非有絕佳的耐心與毅力,恐怕難以勝任這項工作;而反覆操作的過程,同時也在培養人的耐心。 竹器原本是早期常民生活重要的生活用品,舉凡食、衣、住、行、育樂都可以見到竹器的身影。近年來,隨著科技進步及生活型態的改變,竹器已逐漸退出現代人的生活,若不是消失,就是進入博物館的展示櫃,做為緬懷過去那段興盛史的憑藉物。竹器市場的萎縮,連帶也讓人才消失,許多優秀的竹編藝師礙於生計,不得不捨棄這項技術,尋求更好的出路,因而造成這幾年臺灣竹編工藝人才的斷層,使得竹編工藝面臨失傳的危機。 面對這樣的窘境,黃塗山於1991年自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今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退休後,仍不斷到南北各地進行竹編教學工作,甚至遠赴國外進行國際交流,足見其熱中竹編與傳承的用心。1992年起,他更在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開設竹編課程,由他的學生涂蘇英擔任助教,將竹編工藝的傳習工作從民間帶進學院,培養了許多年輕學子進入竹編領域,成為未來傳承竹編工藝的種子。從創作到傳承,黃塗山的竹藝之路,不僅刻畫著臺灣竹藝發展這一甲子以來的歷程,也為今日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軌道扎下了堅實的基礎。 資料來源:臺灣工藝季刊第45期
資料來源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52.html

# 竹編 於 展覽資訊 - 4

發行版本1.4
唯一辨識碼65860e0e73f77c7d94bbd71f
活動名稱撫竹.50—林秀鳳竹編創作展
活動類別6
活動場次資訊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3/12/21 09:00:00
地址: : 500 彰化縣彰化市74卦山路18號
場地名稱: :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4.0765278
經度: : 120.5573442
結束時間: : 2024/01/21 09:00:00
演出單位(空)
折扣資訊(空)
簡介說明文化部所屬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自112年12月21日至113年1月21日,在該館第一、二展覽室舉辦「撫竹.50—林秀鳳竹編創作展」,展出藝術家林秀鳳的竹編創作共44件,內容以室內大型竹編裝置為主,輔以小型的竹編藝術品,乘載了藝術家對傳承竹編工藝的使命、情感及創新精神。美學館邀請民眾走進展場,一同欣賞竹編創作之美。 藝術家林秀鳳是南投人,民國60年進入南投縣工藝研習所學習竹編,師承竹藝大師黃塗山。自民國64年起任職於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前身),至民國107年退休,深耕竹編創作領域已逾50年,並於民國109年獲得南投縣政府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竹編工藝」保存者殊榮。 此次展覽有幾件具代表性的空間裝置作品:《50》由百餘粒竹編球體組裝,寓意藝術家在竹編工藝已埋首耕耘50年;《翱翔》則由百餘粒大小不同的細竹編球體染色後組裝調整,呈現黑天鵝展翅飛翔的姿態,打破天鵝都是白色的想法,象徵竹編工藝也能如黑天鵝般飛越傳統思維;《竹山》是由傳統竹夫人堆砌而成,意寓做竹編猶如登山,需要漫長的努力積累,才能登上頂峰;《家》以窗花意象及象徵團圓圓滿的竹簳仔做為發想,以煙燻細竹管雕塑組裝成主幹,不同大小、編法、色彩的竹製圓盤錯落其間,代表著家人團聚其樂融融。 林秀鳳在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任職期間,擔任黃塗山的助教,首開先河嘗試製作竹編教學教材,於民國68年出版《竹編概要》一書,對於竹編工藝的傳承,她有極高的熱忱,迄今為止含個人及他人合著的著作高達48(篇)本。民國98年出版《藤繞的23種技法》,由她和另一位竹編藝術家張憲平搭配作品教授相關技法,並和動畫師合作製作多媒體教材影片,利用動畫呈現各種藤繞技法的動作及步驟,創下工藝師和動畫師合作的濫觴,並獲得第二屆國家出版品佳作獎。 為了培育竹編工藝人才,並推動傳統工藝轉型,林秀鳳在任職期間規劃各種竹藝教學研習課程,並親自擔任部分課程授課講師。後遇921大地震重創南投產業,她投入產業復甦再生,積極赴日參與各項交流,後來並籌辦主持工藝體驗教室及積極推動工藝文化園區的營運。民國101年起並擔任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竹編」技術士技能檢定規範制定及學、術科委員,推動竹藝訓練證照制度,對於竹藝產業的人才培育制度建立功不可沒。 除了保存傳統竹編工藝,林秀鳳也積極推動竹藝創新,拓展竹工藝國際合作,帶領竹工藝從業人員至國外辦理展覽及參與世界竹博覽會逾50場次,演說或示範表演亦逾30場次。民國97年工藝研究所推出時尚工藝品牌Yii,其中多件竹製作品受到國際矚目,成功讓世界看見臺灣竹工藝的實力。
圖片連結(空)
主辦單位1:: :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協辦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CHCSEC/Detail.init.ctr?actId=30290
推廣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CHCSEC
備註(空)
編輯時間(空)
來源網站名稱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2023/12/21
活動結束日期2024/01/21
點閱數8
發行版本: 1.4
唯一辨識碼: 65860e0e73f77c7d94bbd71f
活動名稱: 撫竹.50—林秀鳳竹編創作展
活動類別: 6
活動場次資訊: 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3/12/21 09:00:00
地址: : 500 彰化縣彰化市74卦山路18號
場地名稱: :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4.0765278
經度: : 120.5573442
結束時間: : 2024/01/21 09:00:00
演出單位: (空)
折扣資訊: (空)
簡介說明: 文化部所屬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自112年12月21日至113年1月21日,在該館第一、二展覽室舉辦「撫竹.50—林秀鳳竹編創作展」,展出藝術家林秀鳳的竹編創作共44件,內容以室內大型竹編裝置為主,輔以小型的竹編藝術品,乘載了藝術家對傳承竹編工藝的使命、情感及創新精神。美學館邀請民眾走進展場,一同欣賞竹編創作之美。 藝術家林秀鳳是南投人,民國60年進入南投縣工藝研習所學習竹編,師承竹藝大師黃塗山。自民國64年起任職於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前身),至民國107年退休,深耕竹編創作領域已逾50年,並於民國109年獲得南投縣政府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竹編工藝」保存者殊榮。 此次展覽有幾件具代表性的空間裝置作品:《50》由百餘粒竹編球體組裝,寓意藝術家在竹編工藝已埋首耕耘50年;《翱翔》則由百餘粒大小不同的細竹編球體染色後組裝調整,呈現黑天鵝展翅飛翔的姿態,打破天鵝都是白色的想法,象徵竹編工藝也能如黑天鵝般飛越傳統思維;《竹山》是由傳統竹夫人堆砌而成,意寓做竹編猶如登山,需要漫長的努力積累,才能登上頂峰;《家》以窗花意象及象徵團圓圓滿的竹簳仔做為發想,以煙燻細竹管雕塑組裝成主幹,不同大小、編法、色彩的竹製圓盤錯落其間,代表著家人團聚其樂融融。 林秀鳳在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任職期間,擔任黃塗山的助教,首開先河嘗試製作竹編教學教材,於民國68年出版《竹編概要》一書,對於竹編工藝的傳承,她有極高的熱忱,迄今為止含個人及他人合著的著作高達48(篇)本。民國98年出版《藤繞的23種技法》,由她和另一位竹編藝術家張憲平搭配作品教授相關技法,並和動畫師合作製作多媒體教材影片,利用動畫呈現各種藤繞技法的動作及步驟,創下工藝師和動畫師合作的濫觴,並獲得第二屆國家出版品佳作獎。 為了培育竹編工藝人才,並推動傳統工藝轉型,林秀鳳在任職期間規劃各種竹藝教學研習課程,並親自擔任部分課程授課講師。後遇921大地震重創南投產業,她投入產業復甦再生,積極赴日參與各項交流,後來並籌辦主持工藝體驗教室及積極推動工藝文化園區的營運。民國101年起並擔任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竹編」技術士技能檢定規範制定及學、術科委員,推動竹藝訓練證照制度,對於竹藝產業的人才培育制度建立功不可沒。 除了保存傳統竹編工藝,林秀鳳也積極推動竹藝創新,拓展竹工藝國際合作,帶領竹工藝從業人員至國外辦理展覽及參與世界竹博覽會逾50場次,演說或示範表演亦逾30場次。民國97年工藝研究所推出時尚工藝品牌Yii,其中多件竹製作品受到國際矚目,成功讓世界看見臺灣竹工藝的實力。
圖片連結: (空)
主辦單位: 1:: :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協辦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CHCSEC/Detail.init.ctr?actId=30290
推廣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CHCSEC
備註: (空)
編輯時間: (空)
來源網站名稱: 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 2023/12/21
活動結束日期: 2024/01/21
點閱數: 8

# 竹編 於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 5

發行版本1.4
唯一辨識碼65860e0e73f77c7d94bbd71f
活動名稱撫竹.50—林秀鳳竹編創作展
活動類別6
活動場次資訊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3/12/21 09:00:00
地址: : 500 彰化縣彰化市74卦山路18號
場地名稱: :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4.0765278
經度: : 120.5573442
結束時間: : 2024/01/21 09:00:00
演出單位(空)
折扣資訊(空)
簡介說明文化部所屬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自112年12月21日至113年1月21日,在該館第一、二展覽室舉辦「撫竹.50—林秀鳳竹編創作展」,展出藝術家林秀鳳的竹編創作共44件,內容以室內大型竹編裝置為主,輔以小型的竹編藝術品,乘載了藝術家對傳承竹編工藝的使命、情感及創新精神。美學館邀請民眾走進展場,一同欣賞竹編創作之美。 藝術家林秀鳳是南投人,民國60年進入南投縣工藝研習所學習竹編,師承竹藝大師黃塗山。自民國64年起任職於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前身),至民國107年退休,深耕竹編創作領域已逾50年,並於民國109年獲得南投縣政府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竹編工藝」保存者殊榮。 此次展覽有幾件具代表性的空間裝置作品:《50》由百餘粒竹編球體組裝,寓意藝術家在竹編工藝已埋首耕耘50年;《翱翔》則由百餘粒大小不同的細竹編球體染色後組裝調整,呈現黑天鵝展翅飛翔的姿態,打破天鵝都是白色的想法,象徵竹編工藝也能如黑天鵝般飛越傳統思維;《竹山》是由傳統竹夫人堆砌而成,意寓做竹編猶如登山,需要漫長的努力積累,才能登上頂峰;《家》以窗花意象及象徵團圓圓滿的竹簳仔做為發想,以煙燻細竹管雕塑組裝成主幹,不同大小、編法、色彩的竹製圓盤錯落其間,代表著家人團聚其樂融融。 林秀鳳在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任職期間,擔任黃塗山的助教,首開先河嘗試製作竹編教學教材,於民國68年出版《竹編概要》一書,對於竹編工藝的傳承,她有極高的熱忱,迄今為止含個人及他人合著的著作高達48(篇)本。民國98年出版《藤繞的23種技法》,由她和另一位竹編藝術家張憲平搭配作品教授相關技法,並和動畫師合作製作多媒體教材影片,利用動畫呈現各種藤繞技法的動作及步驟,創下工藝師和動畫師合作的濫觴,並獲得第二屆國家出版品佳作獎。 為了培育竹編工藝人才,並推動傳統工藝轉型,林秀鳳在任職期間規劃各種竹藝教學研習課程,並親自擔任部分課程授課講師。後遇921大地震重創南投產業,她投入產業復甦再生,積極赴日參與各項交流,後來並籌辦主持工藝體驗教室及積極推動工藝文化園區的營運。民國101年起並擔任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竹編」技術士技能檢定規範制定及學、術科委員,推動竹藝訓練證照制度,對於竹藝產業的人才培育制度建立功不可沒。 除了保存傳統竹編工藝,林秀鳳也積極推動竹藝創新,拓展竹工藝國際合作,帶領竹工藝從業人員至國外辦理展覽及參與世界竹博覽會逾50場次,演說或示範表演亦逾30場次。民國97年工藝研究所推出時尚工藝品牌Yii,其中多件竹製作品受到國際矚目,成功讓世界看見臺灣竹工藝的實力。
圖片連結(空)
主辦單位1:: :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協辦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CHCSEC/Detail.init.ctr?actId=30290
推廣網址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CHCSEC
備註(空)
編輯時間(空)
來源網站名稱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2023/12/21
活動結束日期2024/01/21
點閱數8
發行版本: 1.4
唯一辨識碼: 65860e0e73f77c7d94bbd71f
活動名稱: 撫竹.50—林秀鳳竹編創作展
活動類別: 6
活動場次資訊: 1::
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3/12/21 09:00:00
地址: : 500 彰化縣彰化市74卦山路18號
場地名稱: :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24.0765278
經度: : 120.5573442
結束時間: : 2024/01/21 09:00:00
演出單位: (空)
折扣資訊: (空)
簡介說明: 文化部所屬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自112年12月21日至113年1月21日,在該館第一、二展覽室舉辦「撫竹.50—林秀鳳竹編創作展」,展出藝術家林秀鳳的竹編創作共44件,內容以室內大型竹編裝置為主,輔以小型的竹編藝術品,乘載了藝術家對傳承竹編工藝的使命、情感及創新精神。美學館邀請民眾走進展場,一同欣賞竹編創作之美。 藝術家林秀鳳是南投人,民國60年進入南投縣工藝研習所學習竹編,師承竹藝大師黃塗山。自民國64年起任職於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前身),至民國107年退休,深耕竹編創作領域已逾50年,並於民國109年獲得南投縣政府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竹編工藝」保存者殊榮。 此次展覽有幾件具代表性的空間裝置作品:《50》由百餘粒竹編球體組裝,寓意藝術家在竹編工藝已埋首耕耘50年;《翱翔》則由百餘粒大小不同的細竹編球體染色後組裝調整,呈現黑天鵝展翅飛翔的姿態,打破天鵝都是白色的想法,象徵竹編工藝也能如黑天鵝般飛越傳統思維;《竹山》是由傳統竹夫人堆砌而成,意寓做竹編猶如登山,需要漫長的努力積累,才能登上頂峰;《家》以窗花意象及象徵團圓圓滿的竹簳仔做為發想,以煙燻細竹管雕塑組裝成主幹,不同大小、編法、色彩的竹製圓盤錯落其間,代表著家人團聚其樂融融。 林秀鳳在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任職期間,擔任黃塗山的助教,首開先河嘗試製作竹編教學教材,於民國68年出版《竹編概要》一書,對於竹編工藝的傳承,她有極高的熱忱,迄今為止含個人及他人合著的著作高達48(篇)本。民國98年出版《藤繞的23種技法》,由她和另一位竹編藝術家張憲平搭配作品教授相關技法,並和動畫師合作製作多媒體教材影片,利用動畫呈現各種藤繞技法的動作及步驟,創下工藝師和動畫師合作的濫觴,並獲得第二屆國家出版品佳作獎。 為了培育竹編工藝人才,並推動傳統工藝轉型,林秀鳳在任職期間規劃各種竹藝教學研習課程,並親自擔任部分課程授課講師。後遇921大地震重創南投產業,她投入產業復甦再生,積極赴日參與各項交流,後來並籌辦主持工藝體驗教室及積極推動工藝文化園區的營運。民國101年起並擔任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竹編」技術士技能檢定規範制定及學、術科委員,推動竹藝訓練證照制度,對於竹藝產業的人才培育制度建立功不可沒。 除了保存傳統竹編工藝,林秀鳳也積極推動竹藝創新,拓展竹工藝國際合作,帶領竹工藝從業人員至國外辦理展覽及參與世界竹博覽會逾50場次,演說或示範表演亦逾30場次。民國97年工藝研究所推出時尚工藝品牌Yii,其中多件竹製作品受到國際矚目,成功讓世界看見臺灣竹工藝的實力。
圖片連結: (空)
主辦單位: 1:: :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協辦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贊助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其他單位: (空的。未填資料。)
售票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CHCSEC/Detail.init.ctr?actId=30290
推廣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CHCSEC
備註: (空)
編輯時間: (空)
來源網站名稱: 藝文活動報名平台
活動起始日期: 2023/12/21
活動結束日期: 2024/01/21
點閱數: 8

# 竹編 於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6

識別碼C1_376480000A_000326
名稱黃塗山-工藝之家
區域0
簡述竹編國寶大師黃塗山 14 歲起就開始學習竹編製作,20歲出頭開設竹器加工廠,生產竹編提袋、提籃,銷售海內外市場;50多年來,他傳授的學生超過 1 千人,為國內竹編業培育出無數人才,可說是一部台灣竹編的活歷史。 竹編國寶大師黃塗山十四歲起就開始學習竹編製作,二十歲出頭開設竹器加工廠,生產竹編提袋、提籃,銷售海內外市場。五十多年來,他傳授的學生超過一千人,為國內竹編業培育出無數人才,可說是一部台灣竹編的活歷史。 ■日治習藝 國寶級老師傅 勤懇樸實是黃塗山給人的第一個印象,他在竹山鎮的住家兼工作室,擺滿了竹編作品和得獎紀錄。已有八十歲高齡的他,十多年前從省手工業研究所退休,可說是一位國寶級的老師傅。談起與竹藝結緣的歷史,從小在竹山長大的黃塗山回憶說,竹山在日治時期種了一萬三千多甲竹林,竹皮彈性強、材性好,早已被廣泛使用在製作生活器具上,昭和十三年(民國二十七年)小學畢業時,他到當時的竹細工藝傳習所習藝三年,奠定了竹藝基礎,然後又花了一年半學習較粗線條的竹編法。他當兵後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戰就結束了,當時因日軍要返國,需要大量的竹行李箱,黃塗山開始接觸竹製品買賣,民國四十二年在南投接受兩個月技藝幹部訓練後,派到嘉義工藝專修班任教,開始竹藝的薪傳工作。 ■培育人才 桃李滿天下 一年後,南投縣政府在草屯設立工藝研究班,黃塗山返鄉服務。當時正值手工藝的高峰期,他竭盡所學傳授竹藝,三年下來造就許多優秀學生,還有五十名來自台東、花蓮的原住民參加,彼此教學相長,研製出竹製的花器、燈具等新產品。四十二年起,黃塗山先後在嘉義、南投、台中、關廟等技藝訓練中心,以及省手工業研究所、台灣手工業推廣中心中部試驗所,負責開發新產品,同時配合學校建教合作,傳授竹加工等技術,並多次與農耕隊遠赴海外,協助指導當地的竹業技術。黃塗山的竹編作品種類多樣,包括傳統用具、花器、果盤、竹編漆器等。退休後,黃塗山也未中斷創作與傳承,曾多次應邀參展,此外也擔任竹山高中、手工業研究所「竹編工藝傳承班」、「竹編工藝技術人才培訓班」講師,桃李滿天下。 ■退而不休 籌建展示館 傳承竹藝數十年,黃塗山榮獲民族藝術薪傳獎和重要民族藝術藝師殊榮,他退而不休,理由是「竹編技藝得動腦創作、動手編製,繼續製作竹藝品,對於身體健康很有幫助,反正這輩子已和竹藝結緣,也希望這項傳統技藝能永遠傳承下去」。黃塗山認為,台灣深富竹子文化。從嬰兒的乳母車、竹簍、竹籃、竹筷、過河的竹筏、竹橋、毛筆用的竹柄、竹屋到竹床、竹橋都有,附屬品竹筍更是家家戶戶愛吃的食物。在一個與竹子有親密關係的社會中,對竹子自然有一分濃得化不開的情感,在創作時也就會有源源不斷的靈感。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能有更多人欣賞竹藝,繼續傳承這項足以讓人細思品味的竹編藝術,並且發揚光大,還計畫買地蓋展示館,呈現老師傅的竹藝之美。(圖文出自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
描述(空)
電話886-49-2655106
地址南投縣竹山鎮頂林路199之9號
郵政區碼(Zipcode)557
Region南投縣
Town竹山鎮
旅遊資訊竹山交流道後右轉直行集山路,過了延平國小約二百公尺左轉進入大智路,
開放時間每天09:00~12:00,請先預約
圖一(空)
圖一描述(空)
圖二(空)
圖二描述(空)
圖三(空)
圖三描述(空)
地圖(空)
Gov376480000A
經度座標120.68302
緯度座標23.75301
原分類(空)
分類101
分類205
分類3(空)
Level9
網站(空)
停車資訊(空)
停車經度座標(空)
停車緯度座標(空)
售票資訊(空)
備註(空)
關鍵字(空)
更改時間2017-06-20T15:32:01+08:00
識別碼: C1_376480000A_000326
名稱: 黃塗山-工藝之家
區域: 0
簡述: 竹編國寶大師黃塗山 14 歲起就開始學習竹編製作,20歲出頭開設竹器加工廠,生產竹編提袋、提籃,銷售海內外市場;50多年來,他傳授的學生超過 1 千人,為國內竹編業培育出無數人才,可說是一部台灣竹編的活歷史。 竹編國寶大師黃塗山十四歲起就開始學習竹編製作,二十歲出頭開設竹器加工廠,生產竹編提袋、提籃,銷售海內外市場。五十多年來,他傳授的學生超過一千人,為國內竹編業培育出無數人才,可說是一部台灣竹編的活歷史。 ■日治習藝 國寶級老師傅 勤懇樸實是黃塗山給人的第一個印象,他在竹山鎮的住家兼工作室,擺滿了竹編作品和得獎紀錄。已有八十歲高齡的他,十多年前從省手工業研究所退休,可說是一位國寶級的老師傅。談起與竹藝結緣的歷史,從小在竹山長大的黃塗山回憶說,竹山在日治時期種了一萬三千多甲竹林,竹皮彈性強、材性好,早已被廣泛使用在製作生活器具上,昭和十三年(民國二十七年)小學畢業時,他到當時的竹細工藝傳習所習藝三年,奠定了竹藝基礎,然後又花了一年半學習較粗線條的竹編法。他當兵後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戰就結束了,當時因日軍要返國,需要大量的竹行李箱,黃塗山開始接觸竹製品買賣,民國四十二年在南投接受兩個月技藝幹部訓練後,派到嘉義工藝專修班任教,開始竹藝的薪傳工作。 ■培育人才 桃李滿天下 一年後,南投縣政府在草屯設立工藝研究班,黃塗山返鄉服務。當時正值手工藝的高峰期,他竭盡所學傳授竹藝,三年下來造就許多優秀學生,還有五十名來自台東、花蓮的原住民參加,彼此教學相長,研製出竹製的花器、燈具等新產品。四十二年起,黃塗山先後在嘉義、南投、台中、關廟等技藝訓練中心,以及省手工業研究所、台灣手工業推廣中心中部試驗所,負責開發新產品,同時配合學校建教合作,傳授竹加工等技術,並多次與農耕隊遠赴海外,協助指導當地的竹業技術。黃塗山的竹編作品種類多樣,包括傳統用具、花器、果盤、竹編漆器等。退休後,黃塗山也未中斷創作與傳承,曾多次應邀參展,此外也擔任竹山高中、手工業研究所「竹編工藝傳承班」、「竹編工藝技術人才培訓班」講師,桃李滿天下。 ■退而不休 籌建展示館 傳承竹藝數十年,黃塗山榮獲民族藝術薪傳獎和重要民族藝術藝師殊榮,他退而不休,理由是「竹編技藝得動腦創作、動手編製,繼續製作竹藝品,對於身體健康很有幫助,反正這輩子已和竹藝結緣,也希望這項傳統技藝能永遠傳承下去」。黃塗山認為,台灣深富竹子文化。從嬰兒的乳母車、竹簍、竹籃、竹筷、過河的竹筏、竹橋、毛筆用的竹柄、竹屋到竹床、竹橋都有,附屬品竹筍更是家家戶戶愛吃的食物。在一個與竹子有親密關係的社會中,對竹子自然有一分濃得化不開的情感,在創作時也就會有源源不斷的靈感。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能有更多人欣賞竹藝,繼續傳承這項足以讓人細思品味的竹編藝術,並且發揚光大,還計畫買地蓋展示館,呈現老師傅的竹藝之美。(圖文出自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
描述: (空)
電話: 886-49-2655106
地址: 南投縣竹山鎮頂林路199之9號
郵政區碼(Zipcode): 557
Region: 南投縣
Town: 竹山鎮
旅遊資訊: 竹山交流道後右轉直行集山路,過了延平國小約二百公尺左轉進入大智路,
開放時間: 每天09:00~12:00,請先預約
圖一: (空)
圖一描述: (空)
圖二: (空)
圖二描述: (空)
圖三: (空)
圖三描述: (空)
地圖: (空)
Gov: 376480000A
經度座標: 120.68302
緯度座標: 23.75301
原分類: (空)
分類1: 01
分類2: 05
分類3: (空)
Level: 9
網站: (空)
停車資訊: (空)
停車經度座標: (空)
停車緯度座標: (空)
售票資訊: (空)
備註: (空)
關鍵字: (空)
更改時間: 2017-06-20T15:32:01+08:00

# 竹編 於 工藝中心臺灣工藝之家 - 7

名稱張憲平
電話037-472223
地址苗栗縣竹南鎮建仁街15號3樓
工坊名稱碧竹平舍工坊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日09:00~17:00,請先預約
圖檔連結網址https://mocfile.moc.gov.tw/information/large/cc5d8309-cf0e-45c6-b77f-b8f89ccf9853.jpg
內容張憲平自踏入竹籐編織世界迄今四十年,從對材料一無所知、辛苦摸索,到四十七歲那年獲得教育部第六屆「民族藝術薪傳獎」,成為最年輕的薪傳獎得主,爾後連續三年獲得文化建設基金管理委員會「民族工藝獎」的肯定,他笑說:「做了四十年竹籐編器,說來有三十年都很痛苦,許多技術上的困難要解決,而且要創新作品,作不滿意就重來,沒有歡樂的一天。」 會踩進竹籐編織的領域,要追溯至一個因緣轉機。1943年出生的張憲平來自家傳三代的藺草編織家族,自幼看著祖父聞名苑裡、大甲的絕佳編涼蓆技藝,他就在經緯交織的環境中成長。後來父親自己開工廠,依紡織業的工作經驗將手工織布檯改織草蓆,經裁剪加工成民藝品,父親求新的精神也影響了張憲平日後每遇困難絕不服輸的個性。 二十餘歲時,張憲平繼承家業,幾年後各類手工藝產業漸漸沒落,當他正思考要不要拓展其他產品時,二十八歲那年,他在一次赴日旅途中,碰上了父親昔日的日籍同事,在戰後返日從事燈具製作的他,想到臺灣找尋竹編燈籠生產的廠商,他委託張憲平帶來樣品,但張憲平四處尋找,發現只剩關廟還有一間廠商,而且試作讓人不盡滿意。從小接觸編織的他覺得訝異,在他心目中,編織應該不是件困難的事,既然找不到合適的廠商,於是想著自己作作看。 在對竹材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張憲平花了兩年時間摸熟基本工:「作了才知道很困難,剛開始對竹子完全不懂,到野外找竹材,連一年生的都砍。竹跟草畢竟不同,竹要用刀剖,草是用針分割,彼此材質、特性都不同。」他用心揣摩老師傅們如何做漁筌、米籮,也到關廟觀摩編斗笠和盤子,並蒐集民間器物,從中慢慢了解竹器編織的過程。 然而燈具或花器要產品化,光靠手工取材是不行的,他回憶道:「那時竹編已是黃昏產業,我才開始要踏入,所以必須考慮如何取材,我就買了人家劈剖香腳竹材的機器來試。」處理過的材料沒那麼細緻,無法控制所需的寬窄厚薄,花兩三年時間不斷修改,他才終於達成劈剖標準。不僅如此,既然要作就要作到完美,所以他對任何一個細節都非常注意:「我對製作過程的每一環節都很嚴謹,所有尺寸規格都要求精準,要作到產品百分之百沒有一個不良品。」張憲平堅持的態度,日後也延續到創作上。 等到竹籐編藝漸熟練了,張憲平便開始編作自己想作的編器,培養求變的創造力,自此逐漸轉向細竹編藝的創作之路。提到材料運用,他說:「草竹籐編織都是經緯線的變化,依適性發展不同形式功能,能獨立製作也能並用。當竹製品與籐結合時,籐的作用在於綁紮固定;如果是要作籐器,竹條則可藉疏密調整彈性,我會利用不同特性作混合編造。」此外,他更自行摸索出竹籐編器仿古生漆髹塗技法,色澤古樸內斂,為作品更增添了幾分優雅精緻。 在創作題材上,張憲平會將觀察的事物隨時記錄下來,做為日後創作的靈感來源,對他來說,一草一木、一事一物永遠都包含著無限生機,皆可做為表達自我與造境新意的題材。由於沒有師承門派的框架,他突破一般傳統編器連續幾何圖紋的格局,以它為基底表現出更多元化的構思,將編作當成作畫一般,任意在畫布上揮灑,由此產生綿延的意境。例如他的精心之作〈竹林〉,掌握了竹林深處枝葉婆娑的景象,綿密的枝葉透出密緻柔和的光影,氣清朗爽,彷彿驀然間,竹林就會隨風搖曳起來,這些情境的幻化,是張憲平的竹藝、心意與新意的結合之作。 2000年,張憲平的竹藝創作攀上了另一新境,長年來他與臺中縣立文化中心密切連繫,舉行了多場展覽、編織研習活動,並為節慶活動製作大型的竹藝創作等,促成了他竹藝上的精進,讓他更進一步拋棄傳統形制,營造更大的空間與量感。他運用與各類題材互動的造形元素,延伸創作出了更活潑的嶄新作品,這些作品可說是他四十年來投身竹籐編織的集大成之作。至於未來,張憲平說,後他將以更為輕鬆的心情「玩」竹之編成,把心意化為竹的形體,順著竹性,依著竹情,一心一意為竹藝賦予時代的新生命。 資料來源:臺灣工藝季刊第43期
資料來源網址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11.html
名稱: 張憲平
電話: 037-472223
地址: 苗栗縣竹南鎮建仁街15號3樓
工坊名稱: 碧竹平舍工坊
開放時間: 周一至周日09:00~17:00,請先預約
圖檔連結網址: https://mocfile.moc.gov.tw/information/large/cc5d8309-cf0e-45c6-b77f-b8f89ccf9853.jpg
內容: 張憲平自踏入竹籐編織世界迄今四十年,從對材料一無所知、辛苦摸索,到四十七歲那年獲得教育部第六屆「民族藝術薪傳獎」,成為最年輕的薪傳獎得主,爾後連續三年獲得文化建設基金管理委員會「民族工藝獎」的肯定,他笑說:「做了四十年竹籐編器,說來有三十年都很痛苦,許多技術上的困難要解決,而且要創新作品,作不滿意就重來,沒有歡樂的一天。」 會踩進竹籐編織的領域,要追溯至一個因緣轉機。1943年出生的張憲平來自家傳三代的藺草編織家族,自幼看著祖父聞名苑裡、大甲的絕佳編涼蓆技藝,他就在經緯交織的環境中成長。後來父親自己開工廠,依紡織業的工作經驗將手工織布檯改織草蓆,經裁剪加工成民藝品,父親求新的精神也影響了張憲平日後每遇困難絕不服輸的個性。 二十餘歲時,張憲平繼承家業,幾年後各類手工藝產業漸漸沒落,當他正思考要不要拓展其他產品時,二十八歲那年,他在一次赴日旅途中,碰上了父親昔日的日籍同事,在戰後返日從事燈具製作的他,想到臺灣找尋竹編燈籠生產的廠商,他委託張憲平帶來樣品,但張憲平四處尋找,發現只剩關廟還有一間廠商,而且試作讓人不盡滿意。從小接觸編織的他覺得訝異,在他心目中,編織應該不是件困難的事,既然找不到合適的廠商,於是想著自己作作看。 在對竹材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張憲平花了兩年時間摸熟基本工:「作了才知道很困難,剛開始對竹子完全不懂,到野外找竹材,連一年生的都砍。竹跟草畢竟不同,竹要用刀剖,草是用針分割,彼此材質、特性都不同。」他用心揣摩老師傅們如何做漁筌、米籮,也到關廟觀摩編斗笠和盤子,並蒐集民間器物,從中慢慢了解竹器編織的過程。 然而燈具或花器要產品化,光靠手工取材是不行的,他回憶道:「那時竹編已是黃昏產業,我才開始要踏入,所以必須考慮如何取材,我就買了人家劈剖香腳竹材的機器來試。」處理過的材料沒那麼細緻,無法控制所需的寬窄厚薄,花兩三年時間不斷修改,他才終於達成劈剖標準。不僅如此,既然要作就要作到完美,所以他對任何一個細節都非常注意:「我對製作過程的每一環節都很嚴謹,所有尺寸規格都要求精準,要作到產品百分之百沒有一個不良品。」張憲平堅持的態度,日後也延續到創作上。 等到竹籐編藝漸熟練了,張憲平便開始編作自己想作的編器,培養求變的創造力,自此逐漸轉向細竹編藝的創作之路。提到材料運用,他說:「草竹籐編織都是經緯線的變化,依適性發展不同形式功能,能獨立製作也能並用。當竹製品與籐結合時,籐的作用在於綁紮固定;如果是要作籐器,竹條則可藉疏密調整彈性,我會利用不同特性作混合編造。」此外,他更自行摸索出竹籐編器仿古生漆髹塗技法,色澤古樸內斂,為作品更增添了幾分優雅精緻。 在創作題材上,張憲平會將觀察的事物隨時記錄下來,做為日後創作的靈感來源,對他來說,一草一木、一事一物永遠都包含著無限生機,皆可做為表達自我與造境新意的題材。由於沒有師承門派的框架,他突破一般傳統編器連續幾何圖紋的格局,以它為基底表現出更多元化的構思,將編作當成作畫一般,任意在畫布上揮灑,由此產生綿延的意境。例如他的精心之作〈竹林〉,掌握了竹林深處枝葉婆娑的景象,綿密的枝葉透出密緻柔和的光影,氣清朗爽,彷彿驀然間,竹林就會隨風搖曳起來,這些情境的幻化,是張憲平的竹藝、心意與新意的結合之作。 2000年,張憲平的竹藝創作攀上了另一新境,長年來他與臺中縣立文化中心密切連繫,舉行了多場展覽、編織研習活動,並為節慶活動製作大型的竹藝創作等,促成了他竹藝上的精進,讓他更進一步拋棄傳統形制,營造更大的空間與量感。他運用與各類題材互動的造形元素,延伸創作出了更活潑的嶄新作品,這些作品可說是他四十年來投身竹籐編織的集大成之作。至於未來,張憲平說,後他將以更為輕鬆的心情「玩」竹之編成,把心意化為竹的形體,順著竹性,依著竹情,一心一意為竹藝賦予時代的新生命。 資料來源:臺灣工藝季刊第43期
資料來源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11.html

# 竹編 於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 8

執行單位嘉義縣崙尾天赦竹編發展協會
地址嘉義縣溪口鄉美南村10鄰天赦12號之1
類別名稱木竹漆工藝類
地區名稱嘉義縣
內容

秋冬豐收的嘉南平原,農人們夾雜汗水的欣喜笑容,將滿載收穫的菜籠一個接一個往貨車搬。

傳統農用的物流箱是用粗寬竹條所編織而成,堅韌而有彈性的天然材料,給人牢靠務實的安心感,就像蔬菜水果的搖籃,哄著一路睡到臺北果菜市場,在最新鮮的時刻醒來。

竹籠是臺灣農村極普遍的器物,也是生產不可或缺的配件,舉凡採收用的蔬果籠、養雞鴨用的雞籠、碾米用的土礱,乃至襁褓孩子的搖籃等,若要票選最不起眼卻也最重要的生活道具,竹籠堪稱是第一名。

【保存消逝的傳統農村文化】

來到嘉義縣溪口鄉的天赦庄,這小村落在五、六〇年代曾有「竹籠王國」之稱,大大小小家庭式工廠遍佈全庄,至少有二十家以上,那時無論男女老少都投入竹編產業,用一雙又一雙靈巧的雙手拼出臺灣的經濟奇蹟。

早期臺灣外銷經濟發達的年代,臺灣的蔬菜水果都是裝在竹籠運到海外,在那個不盛行塑膠與紙箱的年代,竹籠就是最經濟也是最環保的包裝材料。

現任崙尾天赦竹編發展協會總幹事的蔡世緯從小出生在竹編世家,他的爺爺就是專蓋竹管屋的師傅,腦袋想到的任何東西,舉凡雞籠、魚簍、竹簍到房子,通通都可以用竹子變出來。可惜在七〇年代,塑膠製品興起,強力排擠了傳統竹編產業,王國再強大,終究敵不過潮流。

為了保存即將消逝的產業,一〇一年一名長年旅居高雄三十多年的天赦庄子弟陳梧桐,有感家鄉榮景急遽消失,於是邀集了地方的耆老鄉親、各村村長及國小校長等共組「嘉義縣崙尾天赦竹編發展協會」,希望可以透過保存運動,讓天赦庄傳統農村竹編文化可以延續下去。

【一身絕活創作千變萬化】

傳統器物取材自然,生產無法仰賴機械,製作過程更是繁瑣費時。為了將竹子加工成各式的器物,天赦庄的竹藝師們,練就一身絕活,透過「剖、燒、折、編、綁」等多重工序,將桂竹加工成各種不同的粗細,既可粗編,也可細編,抑或交叉混用等,尤其是那在熊熊烈火上的烤竹工夫,更是一門絕活。為了將這門技藝傳承下去,發展協會也透過多元就業方案、組織竹夢編織團隊等計劃,帶動村內長輩與社區居民交流,藉此培育竹編人才。

另外,竹編原是一門因為生活需求而誕生的手工業,舊時代需求的器物大多為雞籠、魚簍、竹簍等,與現代人生活的物件相距甚遠,為了重新將老工藝與當代結合,發展協會也導入不同領域的工藝家或是設計元素,創作出糖果罐、信箱、背包、筆筒、水果籃、手提籃、手提包及四角籠等產品,漸漸吸引設計師或是飯店業者前來合作訂製產品。

【將無形文化變成觀光資產】

為了讓竹編工藝可以被看見,社區也合力運用竹編,希望將這裡打造為一座「竹編村」。

走進村莊裡面,首先建設完成的竹編主題公園,透過地標建築凝聚特色,讓外來遊客留下深刻印象,使得天赦庄竹編的名號不脛而走。

除此之外,協會也將工藝與在地旅行結合,開辦一系列與竹有關的活動,像是竹藝DIY教學課程、傳統農村映像與竹中籠捉雞示範等,把無形的文化資產變成觀光收入,成為農村工藝的另一種支持。

(106年農村微型工藝產業培力計畫)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110.html
執行單位: 嘉義縣崙尾天赦竹編發展協會
地址: 嘉義縣溪口鄉美南村10鄰天赦12號之1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地區名稱: 嘉義縣
內容:

秋冬豐收的嘉南平原,農人們夾雜汗水的欣喜笑容,將滿載收穫的菜籠一個接一個往貨車搬。

傳統農用的物流箱是用粗寬竹條所編織而成,堅韌而有彈性的天然材料,給人牢靠務實的安心感,就像蔬菜水果的搖籃,哄著一路睡到臺北果菜市場,在最新鮮的時刻醒來。

竹籠是臺灣農村極普遍的器物,也是生產不可或缺的配件,舉凡採收用的蔬果籠、養雞鴨用的雞籠、碾米用的土礱,乃至襁褓孩子的搖籃等,若要票選最不起眼卻也最重要的生活道具,竹籠堪稱是第一名。

【保存消逝的傳統農村文化】

來到嘉義縣溪口鄉的天赦庄,這小村落在五、六〇年代曾有「竹籠王國」之稱,大大小小家庭式工廠遍佈全庄,至少有二十家以上,那時無論男女老少都投入竹編產業,用一雙又一雙靈巧的雙手拼出臺灣的經濟奇蹟。

早期臺灣外銷經濟發達的年代,臺灣的蔬菜水果都是裝在竹籠運到海外,在那個不盛行塑膠與紙箱的年代,竹籠就是最經濟也是最環保的包裝材料。

現任崙尾天赦竹編發展協會總幹事的蔡世緯從小出生在竹編世家,他的爺爺就是專蓋竹管屋的師傅,腦袋想到的任何東西,舉凡雞籠、魚簍、竹簍到房子,通通都可以用竹子變出來。可惜在七〇年代,塑膠製品興起,強力排擠了傳統竹編產業,王國再強大,終究敵不過潮流。

為了保存即將消逝的產業,一〇一年一名長年旅居高雄三十多年的天赦庄子弟陳梧桐,有感家鄉榮景急遽消失,於是邀集了地方的耆老鄉親、各村村長及國小校長等共組「嘉義縣崙尾天赦竹編發展協會」,希望可以透過保存運動,讓天赦庄傳統農村竹編文化可以延續下去。

【一身絕活創作千變萬化】

傳統器物取材自然,生產無法仰賴機械,製作過程更是繁瑣費時。為了將竹子加工成各式的器物,天赦庄的竹藝師們,練就一身絕活,透過「剖、燒、折、編、綁」等多重工序,將桂竹加工成各種不同的粗細,既可粗編,也可細編,抑或交叉混用等,尤其是那在熊熊烈火上的烤竹工夫,更是一門絕活。為了將這門技藝傳承下去,發展協會也透過多元就業方案、組織竹夢編織團隊等計劃,帶動村內長輩與社區居民交流,藉此培育竹編人才。

另外,竹編原是一門因為生活需求而誕生的手工業,舊時代需求的器物大多為雞籠、魚簍、竹簍等,與現代人生活的物件相距甚遠,為了重新將老工藝與當代結合,發展協會也導入不同領域的工藝家或是設計元素,創作出糖果罐、信箱、背包、筆筒、水果籃、手提籃、手提包及四角籠等產品,漸漸吸引設計師或是飯店業者前來合作訂製產品。

【將無形文化變成觀光資產】

為了讓竹編工藝可以被看見,社區也合力運用竹編,希望將這裡打造為一座「竹編村」。

走進村莊裡面,首先建設完成的竹編主題公園,透過地標建築凝聚特色,讓外來遊客留下深刻印象,使得天赦庄竹編的名號不脛而走。

除此之外,協會也將工藝與在地旅行結合,開辦一系列與竹有關的活動,像是竹藝DIY教學課程、傳統農村映像與竹中籠捉雞示範等,把無形的文化資產變成觀光收入,成為農村工藝的另一種支持。

(106年農村微型工藝產業培力計畫)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110.html
[ 搜尋所有 竹編 ... ]

與竹編同分類的台灣采風翦影

極限運動.滑板場地

作者: Zenith Li | 關鍵字: 極限運動.滑板場地.人物 人民生活 育 樂 運動 觀光活動 Travel in Taiwan期刊 縣市區域 台北市 DC 熱忱好客的民情 | 描述: 極限運動.滑板場地.攝地點: 臺北

東莒福正村與港澳

作者: | 關鍵字: 村落or港 | 描述: 東莒福正村

東莒福正村與港澳

作者: | 關鍵字: 東莒or福正村or港 | 描述: 東莒福正村與港澳

宜蘭冬山河親水公園

作者: 銳志傳播 | 關鍵字: 宜蘭 冬山河 親水公園 冬山河親水公園 | 描述:

宜蘭冬山河親水公園

作者: 銳志傳播 | 關鍵字: 宜蘭 冬山河親水公園 冬山河 | 描述:

宜蘭冬山河親水公園

作者: 銳志傳播 | 關鍵字: | 描述:

宜蘭冬山河親水公園

作者: 銳志傳播 | 關鍵字: | 描述:

宜蘭冬山河親水公園

作者: 銳志傳播 | 關鍵字: 宜蘭國際童玩節 | 描述:

宗教燈區

作者: 誼倫傳播 | 關鍵字: 宗教燈區 民俗/節慶 元宵節 觀光活動 台灣燈會 2006台灣燈會 台南市 120 觀光局活動 | 描述: 宗教燈區

宗教燈區

作者: 誼倫傳播 | 關鍵字: 宗教燈區 民俗/節慶 元宵節 觀光活動 台灣燈會 2006台灣燈會 台南市 120 觀光局活動 | 描述: 宗教燈區

宗教燈區

作者: 誼倫傳播 | 關鍵字: 宗教燈區 民俗/節慶 元宵節 觀光活動 台灣燈會 2006台灣燈會 台南市 120 觀光局活動 | 描述: 宗教燈區

宗教燈區

作者: 誼倫傳播 | 關鍵字: 宗教燈區 民俗/節慶 元宵節 觀光活動 台灣燈會 2006台灣燈會 台南市 120 觀光局活動 | 描述: 宗教燈區

宗教燈區

作者: 誼倫傳播 | 關鍵字: 燈會 宗教燈區 民俗/節慶 元宵節 觀光活動 台灣燈會 2006台灣燈會 台南市 觀光局活動 | 描述: 宗教燈區

宗教燈區

作者: 誼倫傳播 | 關鍵字: 燈會 宗教燈區 民俗/節慶 元宵節 觀光活動 台灣燈會 2006台灣燈會 台南市 觀光局活動 | 描述: 宗教燈區

宗教燈區

作者: 誼倫傳播 | 關鍵字: 燈會 宗教燈區 民俗/節慶 元宵節 觀光活動 台灣燈會 2006台灣燈會 台南市 觀光局活動 | 描述: 宗教燈區

極限運動.滑板場地

作者: Zenith Li | 關鍵字: 極限運動.滑板場地.人物 人民生活 育 樂 運動 觀光活動 Travel in Taiwan期刊 縣市區域 台北市 DC 熱忱好客的民情 | 描述: 極限運動.滑板場地.攝地點: 臺北

東莒福正村與港澳

作者: | 關鍵字: 村落or港 | 描述: 東莒福正村

東莒福正村與港澳

作者: | 關鍵字: 東莒or福正村or港 | 描述: 東莒福正村與港澳

宜蘭冬山河親水公園

作者: 銳志傳播 | 關鍵字: 宜蘭 冬山河 親水公園 冬山河親水公園 | 描述:

宜蘭冬山河親水公園

作者: 銳志傳播 | 關鍵字: 宜蘭 冬山河親水公園 冬山河 | 描述:

宜蘭冬山河親水公園

作者: 銳志傳播 | 關鍵字: | 描述:

宜蘭冬山河親水公園

作者: 銳志傳播 | 關鍵字: | 描述:

宜蘭冬山河親水公園

作者: 銳志傳播 | 關鍵字: 宜蘭國際童玩節 | 描述:

宗教燈區

作者: 誼倫傳播 | 關鍵字: 宗教燈區 民俗/節慶 元宵節 觀光活動 台灣燈會 2006台灣燈會 台南市 120 觀光局活動 | 描述: 宗教燈區

宗教燈區

作者: 誼倫傳播 | 關鍵字: 宗教燈區 民俗/節慶 元宵節 觀光活動 台灣燈會 2006台灣燈會 台南市 120 觀光局活動 | 描述: 宗教燈區

宗教燈區

作者: 誼倫傳播 | 關鍵字: 宗教燈區 民俗/節慶 元宵節 觀光活動 台灣燈會 2006台灣燈會 台南市 120 觀光局活動 | 描述: 宗教燈區

宗教燈區

作者: 誼倫傳播 | 關鍵字: 宗教燈區 民俗/節慶 元宵節 觀光活動 台灣燈會 2006台灣燈會 台南市 120 觀光局活動 | 描述: 宗教燈區

宗教燈區

作者: 誼倫傳播 | 關鍵字: 燈會 宗教燈區 民俗/節慶 元宵節 觀光活動 台灣燈會 2006台灣燈會 台南市 觀光局活動 | 描述: 宗教燈區

宗教燈區

作者: 誼倫傳播 | 關鍵字: 燈會 宗教燈區 民俗/節慶 元宵節 觀光活動 台灣燈會 2006台灣燈會 台南市 觀光局活動 | 描述: 宗教燈區

宗教燈區

作者: 誼倫傳播 | 關鍵字: 燈會 宗教燈區 民俗/節慶 元宵節 觀光活動 台灣燈會 2006台灣燈會 台南市 觀光局活動 | 描述: 宗教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