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印尼來臺16年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 文化部

故事標題從印尼來臺16年的敍述者是楊瑞民, 上傳者是花蓮縣壽豐鄉生活美學協會上傳者, 故事類別是外來移民, 敍述的主要人物是楊雪霞, 發佈日期是2013/12/02, 故事摘要是楊雪霞,訴說學習的過程,與大家分享。她是印尼華僑,來臺有十六年之久,因為兩地環境不同,凡事都要從頭學起。讀小學六年,現在讀到國二,若人生的目標沒變,可能會繼續一直求學。因著環境的不同,讀書時找不到志趣相投的人。孩子是她的精神支柱,不希望當他們問及的事情,她是以不知道來作答。目前從事的行業是對新移民的....

故事類別外來移民
故事編號2013755
故事標題從印尼來臺16年
故事摘要楊雪霞,訴說學習的過程,與大家分享。她是印尼華僑,來臺有十六年之久,因為兩地環境不同,凡事都要從頭學起。讀小學六年,現在讀到國二,若人生的目標沒變,可能會繼續一直求學。因著環境的不同,讀書時找不到志趣相投的人。孩子是她的精神支柱,不希望當他們問及的事情,她是以不知道來作答。目前從事的行業是對新移民的關懷,覺得對她們最好的服務就是陪伴及關懷,也常對她們說,要多學習,而學習並不是一定坐在教室裏拿到文憑,乃是與人的互動中學習一切。至今,她仍在學習,只是想與大家分享這學習的過程。
上傳者花蓮縣壽豐鄉生活美學協會上傳者
敍述者楊瑞民
敍述的主要人物楊雪霞
說故事地點花蓮縣
發佈日期2013/12/02
資料來源網址http://storytaiwan.tw/Story_Detail_c.aspx?n=7D4DCAAB8887E4FD&s=38730F4F04347438

故事類別

外來移民

故事編號

2013755

故事標題

從印尼來臺16年

故事摘要

楊雪霞,訴說學習的過程,與大家分享。她是印尼華僑,來臺有十六年之久,因為兩地環境不同,凡事都要從頭學起。讀小學六年,現在讀到國二,若人生的目標沒變,可能會繼續一直求學。因著環境的不同,讀書時找不到志趣相投的人。孩子是她的精神支柱,不希望當他們問及的事情,她是以不知道來作答。目前從事的行業是對新移民的關懷,覺得對她們最好的服務就是陪伴及關懷,也常對她們說,要多學習,而學習並不是一定坐在教室裏拿到文憑,乃是與人的互動中學習一切。至今,她仍在學習,只是想與大家分享這學習的過程。

上傳者

花蓮縣壽豐鄉生活美學協會上傳者

敍述者

楊瑞民

敍述的主要人物

楊雪霞

說故事地點

花蓮縣

發佈日期

2013/12/02

資料來源網址

http://storytaiwan.tw/Story_Detail_c.aspx?n=7D4DCAAB8887E4FD&s=38730F4F04347438

根據識別碼 2013755 找到的相關資料

賢聖有限公司

電話: 07-2013755 | 種類: 販賣業 | 開業狀態: 歇業 | 高雄市新興區河南一路32號

@ 醫療器材商資料集

賢聖有限公司

電話: 07-2013755 | 種類: 販賣業 | 開業狀態: 歇業 | 高雄市新興區河南一路32號

@ 醫療器材商資料集

[ 搜尋所有 2013755 ... ]

根據名稱 從印尼來臺16年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從印尼來臺16年 資料。

[ 搜尋所有 從印尼來臺16年 ... ]

根據姓名 楊雪霞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楊雪霞 ...)

改善社區休耕農田

敍述者: 楊雪霞、古林光璞 | 上傳者: 花蓮縣壽豐鄉生活美學協會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其他,社區 | 敍述的主要人物: | 發佈日期: 2014/07/31 | 故事摘要: 「牛若肯做,不怕牛無倘好犁」。這是牛犁的精神,也是楊鈞弼的座右銘。楊鈞弼出生於花蓮市,為了給子女良好的成長環境,民國82年舉家搬到豐田定居。但到了豐田後看到許多休耕的農田,以及高齡化的社會,為了要改善...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異鄉的眼淚

敍述者: 楊雪霞、古林光璞 | 上傳者: 花蓮縣壽豐鄉生活美學協會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災難,移民,外來移民 | 敍述的主要人物: | 發佈日期: 2014/06/29 | 故事摘要: FernyLo是外籍配偶,嫁來臺灣之後,因為語言隔閡,使她不易融入家庭。幾個孩子出生以後,先生便長期在外,FernyLo必須一個人支撐孩子的養育。但沒有穩定的工作,她只能靠打零工來撫養小孩。生活與經濟...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耕耘理想鄉

敍述者: 楊雪霞、古林光璞 | 上傳者: 花蓮縣壽豐鄉生活美學協會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社區 | 敍述的主要人物: | 發佈日期: 2014/07/22 | 故事摘要: 「以後我要去山上的小學教書。」參與社區營造是一件辛苦的工作,但是李美玲沒有怨嘆,她說小時曾受過主日學的照顧,儘管自己並沒有宗教信仰,但是主日學生活卻影響了她的人生。李美玲嫁到花蓮之後,驚覺當地的城鄉差...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到異鄉築夢

敍述者: 楊雪霞、古林光璞 | 上傳者: 花蓮縣壽豐鄉生活美學協會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移民,外來移民 | 敍述的主要人物: | 發佈日期: 2014/07/31 | 故事摘要: 揚氏姮是來自越南的外籍配偶,因為成長環境並不富裕,小學畢業即沒有再繼續求學。原本是想來臺灣工作以減輕越南老家的生活負擔,卻因緣際會的認識了現在的先生。從排斥、消除隔閡,最後點頭成為臺灣媳婦,揚氏姮的感...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晴耕雨讀

敍述者: 楊雪霞、古林光璞 | 上傳者: 花蓮縣壽豐鄉生活美學協會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生老病死/退休 | 敍述的主要人物: | 發佈日期: 2014/09/11 | 故事摘要: 陳仁聰的家庭並不富裕,甚至因為沒錢看醫生,導致弟妹因病去世,那個時代流下的眼淚,現在的他已能釋懷。「晴耕雨讀」是他家的教育觀念,也因此造就他成為校長。他說在那個年代,日本殖民式教育以及各種不平等待遇,...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誨人不倦的校長

敍述者: 楊雪霞、古林光璞 | 上傳者: 花蓮縣壽豐鄉生活美學協會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 發佈日期: 2014/09/11 | 故事摘要: 陳仁聰擔任校長一職,臺灣光復後,雖說教育機會增加,但是在以農業為主的時代,小孩子是農業家庭重要的勞動力。因為小孩子都去幫忙務農,學校的教室從來沒有坐滿過。陳仁聰知道孩子若沒有受教育,長久下去並不是好事...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校長的成長故事

敍述者: 楊雪霞、古林光璞 | 上傳者: 花蓮縣壽豐鄉生活美學協會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 發佈日期: 2014/09/22 | 故事摘要: 鳳林出生的劉見財曾經擔任校長,現在是讚炭工坊的創始人之一。小學時期的他因為愛玩,成績並不優秀,畢業後讀了兩年的高等班便進入社會工作。後來到藥局當藥童,碰上美軍轟炸,倉皇之中趕緊逃回家鄉,又輾轉進入木材...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從學生成為老師

敍述者: 楊雪霞、古林光璞 | 上傳者: 花蓮縣壽豐鄉生活美學協會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 發佈日期: 2014/09/22 | 故事摘要: 劉見財從小接受日式教育,加上曾經進入社會工作,在師範學校學習其實並不是很順利。但憑著一股毅力,而且肯花心思創造自己的學習方式,終於在畢業時拿到優異的成績,也成功的進入校園教書。他有一套自己的教學方法,...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改善社區休耕農田

敍述者: 楊雪霞、古林光璞 | 上傳者: 花蓮縣壽豐鄉生活美學協會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其他,社區 | 敍述的主要人物: | 發佈日期: 2014/07/31 | 故事摘要: 「牛若肯做,不怕牛無倘好犁」。這是牛犁的精神,也是楊鈞弼的座右銘。楊鈞弼出生於花蓮市,為了給子女良好的成長環境,民國82年舉家搬到豐田定居。但到了豐田後看到許多休耕的農田,以及高齡化的社會,為了要改善...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異鄉的眼淚

敍述者: 楊雪霞、古林光璞 | 上傳者: 花蓮縣壽豐鄉生活美學協會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災難,移民,外來移民 | 敍述的主要人物: | 發佈日期: 2014/06/29 | 故事摘要: FernyLo是外籍配偶,嫁來臺灣之後,因為語言隔閡,使她不易融入家庭。幾個孩子出生以後,先生便長期在外,FernyLo必須一個人支撐孩子的養育。但沒有穩定的工作,她只能靠打零工來撫養小孩。生活與經濟...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耕耘理想鄉

敍述者: 楊雪霞、古林光璞 | 上傳者: 花蓮縣壽豐鄉生活美學協會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社區 | 敍述的主要人物: | 發佈日期: 2014/07/22 | 故事摘要: 「以後我要去山上的小學教書。」參與社區營造是一件辛苦的工作,但是李美玲沒有怨嘆,她說小時曾受過主日學的照顧,儘管自己並沒有宗教信仰,但是主日學生活卻影響了她的人生。李美玲嫁到花蓮之後,驚覺當地的城鄉差...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到異鄉築夢

敍述者: 楊雪霞、古林光璞 | 上傳者: 花蓮縣壽豐鄉生活美學協會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移民,外來移民 | 敍述的主要人物: | 發佈日期: 2014/07/31 | 故事摘要: 揚氏姮是來自越南的外籍配偶,因為成長環境並不富裕,小學畢業即沒有再繼續求學。原本是想來臺灣工作以減輕越南老家的生活負擔,卻因緣際會的認識了現在的先生。從排斥、消除隔閡,最後點頭成為臺灣媳婦,揚氏姮的感...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晴耕雨讀

敍述者: 楊雪霞、古林光璞 | 上傳者: 花蓮縣壽豐鄉生活美學協會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生老病死/退休 | 敍述的主要人物: | 發佈日期: 2014/09/11 | 故事摘要: 陳仁聰的家庭並不富裕,甚至因為沒錢看醫生,導致弟妹因病去世,那個時代流下的眼淚,現在的他已能釋懷。「晴耕雨讀」是他家的教育觀念,也因此造就他成為校長。他說在那個年代,日本殖民式教育以及各種不平等待遇,...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誨人不倦的校長

敍述者: 楊雪霞、古林光璞 | 上傳者: 花蓮縣壽豐鄉生活美學協會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 發佈日期: 2014/09/11 | 故事摘要: 陳仁聰擔任校長一職,臺灣光復後,雖說教育機會增加,但是在以農業為主的時代,小孩子是農業家庭重要的勞動力。因為小孩子都去幫忙務農,學校的教室從來沒有坐滿過。陳仁聰知道孩子若沒有受教育,長久下去並不是好事...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校長的成長故事

敍述者: 楊雪霞、古林光璞 | 上傳者: 花蓮縣壽豐鄉生活美學協會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 發佈日期: 2014/09/22 | 故事摘要: 鳳林出生的劉見財曾經擔任校長,現在是讚炭工坊的創始人之一。小學時期的他因為愛玩,成績並不優秀,畢業後讀了兩年的高等班便進入社會工作。後來到藥局當藥童,碰上美軍轟炸,倉皇之中趕緊逃回家鄉,又輾轉進入木材...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從學生成為老師

敍述者: 楊雪霞、古林光璞 | 上傳者: 花蓮縣壽豐鄉生活美學協會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 發佈日期: 2014/09/22 | 故事摘要: 劉見財從小接受日式教育,加上曾經進入社會工作,在師範學校學習其實並不是很順利。但憑著一股毅力,而且肯花心思創造自己的學習方式,終於在畢業時拿到優異的成績,也成功的進入校園教書。他有一套自己的教學方法,...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 搜尋所有 楊雪霞 ... ]

姓名 楊雪霞 找到的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

(以下顯示 6 筆) (或要:查詢所有 楊雪霞)
公司地址負責人統一編號狀態

臺北市萬華區萬大路124號1樓
楊雪霞04578460撤銷 - 獨資

桃園縣八德市大昌里介壽路2段428巷17弄6衖8號1樓
楊雪霞10055073歇業 - 獨資

新竹縣竹北市縣政六路18號3樓
楊雪霞10699743核准設立 - 獨資 (核准文號: 1100300270)

桃園市八德區大昌里介壽路二段四二八巷十七弄六衖八號一樓
楊雪霞30215886歇業 - 獨資 (核准文號: 1059001097)

臺北市內湖區成功路2段239號3樓
楊雪霞53918347核准設立

宜蘭縣羅東鎮公正里興東路九八號
楊雪霞77055220核准設立 - 獨資

登記地址: 臺北市萬華區萬大路124號1樓 | 負責人: 楊雪霞 | 統編: 04578460 | 撤銷 - 獨資

登記地址: 桃園縣八德市大昌里介壽路2段428巷17弄6衖8號1樓 | 負責人: 楊雪霞 | 統編: 10055073 | 歇業 - 獨資

登記地址: 新竹縣竹北市縣政六路18號3樓 | 負責人: 楊雪霞 | 統編: 10699743 | 核准設立 - 獨資 (核准文號: 1100300270)

登記地址: 桃園市八德區大昌里介壽路二段四二八巷十七弄六衖八號一樓 | 負責人: 楊雪霞 | 統編: 30215886 | 歇業 - 獨資 (核准文號: 1059001097)

登記地址: 臺北市內湖區成功路2段239號3樓 | 負責人: 楊雪霞 | 統編: 53918347 | 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宜蘭縣羅東鎮公正里興東路九八號 | 負責人: 楊雪霞 | 統編: 77055220 | 核准設立 - 獨資

[ 查詢所有 楊雪霞 ... ]

在『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資料集內搜尋:


與從印尼來臺16年同分類的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逐花蜜而居的「遊牧民族」

敍述者: 黃明惠 | 上傳者: 新營文化中心站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李清祥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李清祥先生民國31年生,自幼成長在盛產龍眼的臺南市東山區南溪里,龍眼蜜是眾所周知最優質的蜂蜜,李清祥得地利之便年輕即投入養蜂事業,迄今已歷4、50年。早年李清祥像是位「遊牧民族」,常逐花蜜而居,往來於...

筷子達人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南部)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有賜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林有賜出生在屏東市崇蘭里,家中從事務農,國小畢業後一直到服完兵役都是從事鐵工,大概做了10年。在一個因緣際會下,民國65年開始投入於研究如何做筷子到現在已有30多年。雖然一開始賣不好,但是他始終不放棄...

我的節能減碳屋

敍述者: 吳麗春 | 上傳者: 陳鳳嬌 | 故事類別: 生老病死/退休,科技未來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沈台興 | 發佈日期: 2014/01/29 | 故事摘要: 宏碁電腦公司退休副總沈台興,興建一棟「節能減碳屋」,透過自然採光、空氣對流等設計,降低電能使用,並設置太陽能發電、雨水收集系統,循環利用,每月水、電費還不到四百元,這棟節能屋除了住起來舒適外,它的太陽...

單親媽媽照護疾病兒的天空

敍述者: 張思嫺 侯建全 | 上傳者: 臺灣圖書室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江素蘭 | 發佈日期: 2014/01/29 | 故事摘要: 江素蘭扮演母兼父職的雙重角色,一方面要負責滿足維持家庭生理需求,另一方面亦要提供家庭心理的需求來源,因此更算是社會上弱勢的族群。她10年前因家暴和前夫離婚,獨自照顧臉頰上患有拳頭大血管瘤的兒子,每次帶...

觀察兵回憶錄 - 我的823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南部)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李清雄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李清雄自幼住在屏東縣萬丹鄉,三歲時父親不在了,家裡靠媽媽來維持家境。國中讀了一學期後,因家裡沒錢供其讀書,被生活所迫去做工。民國45年收到兵單,因為是獨子,媽媽特別地難過。在服役過程中,碰到823戰役...

奉獻給憲兵的那些歲月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南部)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張道榮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張道榮於民國20年,在大陸江蘇省南京的中山門外出生,在民國37年時跟著軍隊來到臺灣,當時擔任憲兵的工作,在民國41年考取政戰學校為憲兵們服務。在民國43年被分配到空軍的屏東機場服務。一生幾乎奉獻給軍旅...

手工棉被給人的,是一種記憶裡的溫暖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南部)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張俊忠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張俊忠出生在屏東縣內埔鄉的鄉下,因為家中從事的是手工棉被的行業,從小就和棉花一起生活,所以很多人都稱他為「小棉被」。在父母親的耳濡目染下,服完兵役後就開始投入這個行業。學習過程中看似簡單卻不容易,都是...

我的教書生涯

敍述者: 林常容 | 上傳者: 陳寶堂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張淑真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民國64年大學畢業,進入中山國中教書,民國93年在大德國中退休,中山國中教兩年,有28年在大德國中,等於教書30年。 在中山國中第一天任教,好緊張,其實在家裡已經準備很久了,要怎麼做開場白,要怎麼經營...

密枝楊桃

敍述者: 黃明惠 | 上傳者: 新營文化中心站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江茂榮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江茂榮先生是臺南市楠西區密枝里楊桃產銷班的班長,見證了當地楊桃發展歷程。「密枝楊桃」已成為臺灣楊桃的代表,然密枝原本沒有生產楊桃,大約40年前有來自彰化「百果山」的許姓族人來此承租土地,後來引進楊桃種...

果農之家水果餐

敍述者: 黃明惠 | 上傳者: 新營文化中心站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江仲緯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臺南市楠西區密枝里盛產水果,民國85年當地江仲緯先生等果農們在政府輔導下,共同成立了「果農之家」,規劃出採果、生態導覽以及專業水果餐的型態,「果農之家」近年逐漸做出口碑,已研發出10幾道精緻可口的水果...

16歲離鄉背井讀護理

敍述者: 黃資婷 | 上傳者: 黃資婷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秋熹 | 發佈日期: 2014/01/16 | 故事摘要: 在高一時毅然決然辦理退學的陳秋熹,即隻身到臺灣就讀護校,憑著自身的努力在護校參與許多的競賽,讓大家知道「澎湖來的孩子很厲害」;而後到臺北工作後,邊考公職邊投入自身喜愛的歌唱過程。

在離島偏鄉擔任護理長的日子

敍述者: 馬公海埔路蒐錄站-黃資婷 | 上傳者: 黃資婷 | 故事類別: 愛,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秋熹 | 發佈日期: 2014/01/29 | 故事摘要: 民國83年時因為母親生病而從臺北返回澎湖的陳秋熹,原是署澎掛號室人員的她,因急救一名孩童而讓長官重視,調任到澎湖的離島--望安擔任護理長的職務,如回憶起在那個沒有水龍頭、沒有電視,在颱風天得關電、儲糧...

澎湖縣推動婦女疾病篩檢的過程

敍述者: 馬公海埔路蒐錄站-黃資婷 | 上傳者: 黃資婷 | 故事類別: 愛,其他,感恩與尋人(舊項,勿選),生老病死/退休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秋熹 | 發佈日期: 2014/01/27 | 故事摘要: 從偏鄉離島調回馬公本島的陳秋熹,因為同事罹患子宮頸癌過世,所以衛生局長開始要求推動澎湖縣內的篩檢;又因為澎湖地方民風純樸,對於子宮頸篩檢及乳房超音波檢查民眾意願不高,甚至還會逃避…等等問題,但她都一一...

把他藏在天花板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嬌娥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林嬌娥先生是外省人,當時在羅東國小當老師,就寄住在她們家,她爸爸沒有省籍之分,對他非常照顧。228事件發生後,臺灣的流氓要抓外省人,她爸爸就偷偷將他藏在天花板上,她媽媽送飯給他吃的時候才打開。 藏了一...

甘願走路去上學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嬌娥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林嬌娥就讀蘭陽高女時,校方規定,住羅東的同學不准乘坐巴士只能搭火車。 戰前火車非常準時,戰後火車卻嚴重脫序,常常一等好幾個小時還看不到火車的影子,嚴重影響上下學。 在沒有其他交通工具可替代的情形下,她...

逐花蜜而居的「遊牧民族」

敍述者: 黃明惠 | 上傳者: 新營文化中心站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李清祥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李清祥先生民國31年生,自幼成長在盛產龍眼的臺南市東山區南溪里,龍眼蜜是眾所周知最優質的蜂蜜,李清祥得地利之便年輕即投入養蜂事業,迄今已歷4、50年。早年李清祥像是位「遊牧民族」,常逐花蜜而居,往來於...

筷子達人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南部)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有賜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林有賜出生在屏東市崇蘭里,家中從事務農,國小畢業後一直到服完兵役都是從事鐵工,大概做了10年。在一個因緣際會下,民國65年開始投入於研究如何做筷子到現在已有30多年。雖然一開始賣不好,但是他始終不放棄...

我的節能減碳屋

敍述者: 吳麗春 | 上傳者: 陳鳳嬌 | 故事類別: 生老病死/退休,科技未來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沈台興 | 發佈日期: 2014/01/29 | 故事摘要: 宏碁電腦公司退休副總沈台興,興建一棟「節能減碳屋」,透過自然採光、空氣對流等設計,降低電能使用,並設置太陽能發電、雨水收集系統,循環利用,每月水、電費還不到四百元,這棟節能屋除了住起來舒適外,它的太陽...

單親媽媽照護疾病兒的天空

敍述者: 張思嫺 侯建全 | 上傳者: 臺灣圖書室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江素蘭 | 發佈日期: 2014/01/29 | 故事摘要: 江素蘭扮演母兼父職的雙重角色,一方面要負責滿足維持家庭生理需求,另一方面亦要提供家庭心理的需求來源,因此更算是社會上弱勢的族群。她10年前因家暴和前夫離婚,獨自照顧臉頰上患有拳頭大血管瘤的兒子,每次帶...

觀察兵回憶錄 - 我的823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南部)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李清雄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李清雄自幼住在屏東縣萬丹鄉,三歲時父親不在了,家裡靠媽媽來維持家境。國中讀了一學期後,因家裡沒錢供其讀書,被生活所迫去做工。民國45年收到兵單,因為是獨子,媽媽特別地難過。在服役過程中,碰到823戰役...

奉獻給憲兵的那些歲月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南部)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張道榮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張道榮於民國20年,在大陸江蘇省南京的中山門外出生,在民國37年時跟著軍隊來到臺灣,當時擔任憲兵的工作,在民國41年考取政戰學校為憲兵們服務。在民國43年被分配到空軍的屏東機場服務。一生幾乎奉獻給軍旅...

手工棉被給人的,是一種記憶裡的溫暖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南部)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張俊忠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張俊忠出生在屏東縣內埔鄉的鄉下,因為家中從事的是手工棉被的行業,從小就和棉花一起生活,所以很多人都稱他為「小棉被」。在父母親的耳濡目染下,服完兵役後就開始投入這個行業。學習過程中看似簡單卻不容易,都是...

我的教書生涯

敍述者: 林常容 | 上傳者: 陳寶堂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張淑真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民國64年大學畢業,進入中山國中教書,民國93年在大德國中退休,中山國中教兩年,有28年在大德國中,等於教書30年。 在中山國中第一天任教,好緊張,其實在家裡已經準備很久了,要怎麼做開場白,要怎麼經營...

密枝楊桃

敍述者: 黃明惠 | 上傳者: 新營文化中心站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江茂榮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江茂榮先生是臺南市楠西區密枝里楊桃產銷班的班長,見證了當地楊桃發展歷程。「密枝楊桃」已成為臺灣楊桃的代表,然密枝原本沒有生產楊桃,大約40年前有來自彰化「百果山」的許姓族人來此承租土地,後來引進楊桃種...

果農之家水果餐

敍述者: 黃明惠 | 上傳者: 新營文化中心站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江仲緯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臺南市楠西區密枝里盛產水果,民國85年當地江仲緯先生等果農們在政府輔導下,共同成立了「果農之家」,規劃出採果、生態導覽以及專業水果餐的型態,「果農之家」近年逐漸做出口碑,已研發出10幾道精緻可口的水果...

16歲離鄉背井讀護理

敍述者: 黃資婷 | 上傳者: 黃資婷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秋熹 | 發佈日期: 2014/01/16 | 故事摘要: 在高一時毅然決然辦理退學的陳秋熹,即隻身到臺灣就讀護校,憑著自身的努力在護校參與許多的競賽,讓大家知道「澎湖來的孩子很厲害」;而後到臺北工作後,邊考公職邊投入自身喜愛的歌唱過程。

在離島偏鄉擔任護理長的日子

敍述者: 馬公海埔路蒐錄站-黃資婷 | 上傳者: 黃資婷 | 故事類別: 愛,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秋熹 | 發佈日期: 2014/01/29 | 故事摘要: 民國83年時因為母親生病而從臺北返回澎湖的陳秋熹,原是署澎掛號室人員的她,因急救一名孩童而讓長官重視,調任到澎湖的離島--望安擔任護理長的職務,如回憶起在那個沒有水龍頭、沒有電視,在颱風天得關電、儲糧...

澎湖縣推動婦女疾病篩檢的過程

敍述者: 馬公海埔路蒐錄站-黃資婷 | 上傳者: 黃資婷 | 故事類別: 愛,其他,感恩與尋人(舊項,勿選),生老病死/退休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秋熹 | 發佈日期: 2014/01/27 | 故事摘要: 從偏鄉離島調回馬公本島的陳秋熹,因為同事罹患子宮頸癌過世,所以衛生局長開始要求推動澎湖縣內的篩檢;又因為澎湖地方民風純樸,對於子宮頸篩檢及乳房超音波檢查民眾意願不高,甚至還會逃避…等等問題,但她都一一...

把他藏在天花板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嬌娥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林嬌娥先生是外省人,當時在羅東國小當老師,就寄住在她們家,她爸爸沒有省籍之分,對他非常照顧。228事件發生後,臺灣的流氓要抓外省人,她爸爸就偷偷將他藏在天花板上,她媽媽送飯給他吃的時候才打開。 藏了一...

甘願走路去上學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嬌娥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林嬌娥就讀蘭陽高女時,校方規定,住羅東的同學不准乘坐巴士只能搭火車。 戰前火車非常準時,戰後火車卻嚴重脫序,常常一等好幾個小時還看不到火車的影子,嚴重影響上下學。 在沒有其他交通工具可替代的情形下,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