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學習的樂章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 文化部

故事標題生命學習的樂章的敍述者是宜蘭縣史館, 上傳者是宜蘭縣史館站上傳者, 故事類別是生老病死/退休,家庭/家族,愛, 敍述的主要人物是李菊仁, 發佈日期是2013/12/09, 故事摘要是李菊仁女士成長於新竹,22歲時嫁到宜蘭。由於宜蘭天氣的陰濕寒冷以及夫家大家庭的生活,讓她剛開始相當不適應。但是,大家庭之間的溫暖,公公如慈父般的照顧,讓她許多事都從頭學起。不論是學會用大灶煮飯、還是經歷颱風的驚嚇,到後來學種茶、焙茶,堅毅的生命力,讓她從頭學起。.

故事類別生老病死/退休,家庭/家族,愛
故事編號20131052
故事標題生命學習的樂章
故事摘要李菊仁女士成長於新竹,22歲時嫁到宜蘭。由於宜蘭天氣的陰濕寒冷以及夫家大家庭的生活,讓她剛開始相當不適應。但是,大家庭之間的溫暖,公公如慈父般的照顧,讓她許多事都從頭學起。不論是學會用大灶煮飯、還是經歷颱風的驚嚇,到後來學種茶、焙茶,堅毅的生命力,讓她從頭學起。
上傳者宜蘭縣史館站上傳者
敍述者宜蘭縣史館
敍述的主要人物李菊仁
說故事地點宜蘭縣
發佈日期2013/12/09
資料來源網址http://storytaiwan.tw/Story_Detail_c.aspx?n=7D4DCAAB8887E4FD&s=F4AD5DC8FD6BF513

故事類別

生老病死/退休,家庭/家族,愛

故事編號

20131052

故事標題

生命學習的樂章

故事摘要

李菊仁女士成長於新竹,22歲時嫁到宜蘭。由於宜蘭天氣的陰濕寒冷以及夫家大家庭的生活,讓她剛開始相當不適應。但是,大家庭之間的溫暖,公公如慈父般的照顧,讓她許多事都從頭學起。不論是學會用大灶煮飯、還是經歷颱風的驚嚇,到後來學種茶、焙茶,堅毅的生命力,讓她從頭學起。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上傳者

敍述者

宜蘭縣史館

敍述的主要人物

李菊仁

說故事地點

宜蘭縣

發佈日期

2013/12/09

資料來源網址

http://storytaiwan.tw/Story_Detail_c.aspx?n=7D4DCAAB8887E4FD&s=F4AD5DC8FD6BF513

根據識別碼 20131052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20131052 資料。

[ 搜尋所有 20131052 ... ]

根據名稱 生命學習的樂章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生命學習的樂章 資料。

[ 搜尋所有 生命學習的樂章 ... ]

根據姓名 李菊仁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2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李菊仁 ...)

如慈父般的公公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廖英杰、攝影師:吳凰、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上傳者 | 故事類別: 生老病死/退休,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李菊仁 | 發佈日期: 2014/01/06 | 故事摘要: 「南臺灣跑透透,唯獨沒有來到宜蘭,來之後一輩子住在這裡。」對於命運機緣,李菊仁女士微笑的說著。李女士成長於新竹,年輕時於南部工作,初嫁宜蘭時對於此地濕冷的天氣,很不適應。公公戴興彬先生對於李菊仁女士,...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生命中的貴人―認識星雲大師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廖英杰、攝影師:吳凰、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感恩與尋人(舊項,勿選)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李菊仁 | 發佈日期: 2014/01/06 | 故事摘要: 李菊仁女士出生於新竹,自幼分給叔叔收養,但也因此獲得更多的疼愛與受教育的機會。李女士分享了在她工作之後,在偶然的機會下認識星雲大師,大師對她的開導,改變了她的個性與人生的修養,讓她一生受用無窮。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如慈父般的公公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廖英杰、攝影師:吳凰、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上傳者 | 故事類別: 生老病死/退休,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李菊仁 | 發佈日期: 2014/01/06 | 故事摘要: 「南臺灣跑透透,唯獨沒有來到宜蘭,來之後一輩子住在這裡。」對於命運機緣,李菊仁女士微笑的說著。李女士成長於新竹,年輕時於南部工作,初嫁宜蘭時對於此地濕冷的天氣,很不適應。公公戴興彬先生對於李菊仁女士,...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生命中的貴人―認識星雲大師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廖英杰、攝影師:吳凰、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感恩與尋人(舊項,勿選)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李菊仁 | 發佈日期: 2014/01/06 | 故事摘要: 李菊仁女士出生於新竹,自幼分給叔叔收養,但也因此獲得更多的疼愛與受教育的機會。李女士分享了在她工作之後,在偶然的機會下認識星雲大師,大師對她的開導,改變了她的個性與人生的修養,讓她一生受用無窮。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 搜尋所有 李菊仁 ... ]

在『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資料集內搜尋:


與生命學習的樂章同分類的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教育子女的心得

敍述者: 林迺昂 | 上傳者: 江柏霖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施明樹 | 發佈日期: 2013/12/13 | 故事摘要: 施明樹主張教小孩要身教重於言教,而不是怪罪學校及老師。他總共有三個小孩,兩個男生目前都是醫生,女孩是老師,施明樹認為教小孩老大最重要,把老大教好了後面的孩子就會跟著學好,所以施明樹一定先做模範給小孩看...

培育小孩的心路歷程

敍述者: | 上傳者: 江柏霖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君屏 | 發佈日期: 2013/12/13 | 故事摘要: 林君萍媽媽的第二個小孩在小學入學前的暑假,到彰化體育場學溜冰,雖然小孩的學習精神很高昂,可是卻常常跌倒,好像平衡感很不好。後來帶小孩去醫院檢查,才發現得了腦瘤,聽到這個消息簡直是晴天霹靂,又驚慌又失措...

養鰻魚之甘苦談

敍述者: | 上傳者: 江柏霖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施瑞溢 | 發佈日期: 2013/12/13 | 故事摘要: 施瑞溢家中原本從事農業,因為其父親想改變往其他事業發展,透過朋友的介紹下,踏入養鰻的領域,從不熟悉養殖,慢慢一步一腳印成長,養殖期間還碰到臺灣氣象史上著名的韋恩颱風肆虐,差一點心血全部付諸流水。

駁船

敍述者: 林常容 | 上傳者: 陳寶堂 | 故事類別: 生老病死/退休,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產業故事 | 發佈日期: 2013/12/13 | 故事摘要: 大概30年前,蔡輝耀60歲,臺灣有大型航運公司興起,開始有貨櫃,商家把貨品裝貨櫃後,直接把貨物櫃放在陸地,就不必下駁船,駁船業務因此日趨沒落。 蔡輝耀在丈人的駁船公司任會計,按時領薪水,不用擔心薪水被...

何佳樺的園藝療癒系

敍述者: | 上傳者: 高雄市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 發佈日期: 2014/01/02 | 故事摘要: 何佳樺為高雄大社人,先生在一場意外中受傷,在經濟與生活的考量上開始思考很多,也不放棄任何機會給家人溫暖的生活。爾後輾轉開始從事園藝治療師與花藝講師工作者等等多重角色。在工作之餘熱心助人並發揮所長投身公...

洪文河的戲棚人生

敍述者: 臺東縣鹿野鄉筆鋒影音工作室 | 上傳者: 臺東縣鹿野鄉筆鋒影音工作室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洪文河 | 發佈日期: 2014/01/27 | 故事摘要: 洪文和先生,民國27年次,是臺東第一個布袋戲團-「新文和掌中劇團」的創辦人。日治時期,其父曾任外臺戲經紀人,洪文和自幼耳濡目染,無師自通,擅長各種樂器,14歲登臺主演布袋戲,18歲已是紅牌主演了,縱橫...

我的堅持和道路

敍述者: 劉珍芳 | 上傳者: 高雄市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 發佈日期: 2014/06/03 | 故事摘要: 劉珍芳是橋頭媳婦,在橋仔頭文史協會當生態導覽志工,她原為農家子弟,對各種喬木、灌木的辨識能力高過一般人,加上學生時代習得的化工知識,為她的「植物染」技藝奠下基礎。她自製色卡,記錄各種植物顏色的呈現,並...

回顧臺東娛樂業

敍述者: 臺東縣鹿野鄉筆鋒影音工作室 | 上傳者: 臺東縣鹿野鄉筆鋒影音工作室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劉啟聰先生的娛樂業 | 發佈日期: 2014/01/27 | 故事摘要: 劉啟聰先生,劉助製材所創辦人劉助的長公子,自幼在寶桑路成長,也是東臺戲院、東海岸餐廳的經營者,亦曾接手大同戲院的經營。劉先生對臺東演藝界、娛樂業甚為熟悉,提起當年臺東電影黃金時期的盛況,幾乎每部電影他...

住泥火山那段日子

敍述者: 筆鋒影音工作室 | 上傳者: 臺東縣鹿野鄉筆鋒影音工作室上傳者 | 故事類別: 移民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施守己先生 | 發佈日期: 2014/01/27 | 故事摘要: 施守己先生,民國26年次,年輕時曾在鹿野寶華山電光泥火山一帶開山墾荒前後二十年,現為二間加油站的老闆。泥火山會冒泡泡的地方,其下深不可測,曾有阿美族人至此打獵,以竹竿刺入冒泡的洞內,結果竹竿整個沒入洞...

空中夢想家詹敏談廣播人生

敍述者: 筆鋒影音工作室 | 上傳者: 臺東縣鹿野鄉筆鋒影音工作室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詹敏 | 發佈日期: 2014/01/27 | 故事摘要: 詹敏女士,是前臺東正聲廣播電臺的知名女主播,從業40年,從主播做到臺東之聲電臺的老闆,可謂資深媒體人。民國60年,詹敏加入正聲廣播電臺,和當時廣播界「三劍客」之一的邱德東同事,談到這位廣播界一哥邱德東...

任內的醫療合作創舉-省立臺東醫院與馬偕相見歡

敍述者: 筆鋒影音工作室 | 上傳者: 臺東縣鹿野鄉筆鋒影音工作室上傳者 | 故事類別: 朋友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馬偕醫院醫生群 | 發佈日期: 2014/01/27 | 故事摘要: 張金龍,1938年次,2003年在署東醫院秘書任內退休,在該院服務長達28年,歷經七位院長。任內,進行了與馬偕醫院的醫療合作,並進而促成馬偕醫院在臺東設立分院。1980年代,省立臺東醫院僅開辦內科、外...

我的媽媽-臺東第一位女醫師吳喜泉

敍述者: 筆鋒影音工作室 | 上傳者: 臺東縣鹿野鄉筆鋒影音工作室上傳者 | 故事類別: 生老病死/退休,愛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吳喜泉 | 發佈日期: 2014/01/27 | 故事摘要: 吳新艷,臺東市首位女醫師吳喜泉收養的女兒兼助手,吳醫師1917年出生於臺東街,13歲赴臺北第三高女求學,1935年考取東京女子醫學專門學校,過程十分艱辛。1940畢業,通過醫師資格考試。25歲,自日本...

寶桑風華

敍述者: 管世勳 | 上傳者: 臺東縣鹿野鄉筆鋒影音工作室上傳者 | 故事類別: 移民,地景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劉啟仁 | 發佈日期: 2014/01/27 | 故事摘要: 劉啟仁先生,是寶桑路劉助製材所的老闆,自幼在寶桑路成長,看盡寶桑路的興盛、沒落。光復初期,臺東都會區的發展重心,由日治時期的安慶街、大同路移轉到寶桑路,當地以臺東劇場為中心,電影業的興盛帶來人潮,連帶...

一生為民喉舌

敍述者: 筆鋒影音工作室 | 上傳者: 臺東縣鹿野鄉筆鋒影音工作室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徐振武先生 | 發佈日期: 2014/11/20 | 故事摘要: 徐振武擔任國校校長期間,在鄉親支持下當選鹿野鄉長。任內多次向縣府及省府陳情興建鹿寮橋,歷經4年努力,終獲省府補助完成,改善溪南溪北交通。任期屆滿後當選縣議員,對會議規範、議事規則深入研究,4年後加入李...

香茅油促成我的婚事

敍述者: 筆鋒影音工作室 | 上傳者: 臺東縣鹿野鄉筆鋒影音工作室上傳者 | 故事類別: 移民,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湯天麟 | 發佈日期: 2014/01/27 | 故事摘要: 湯天麟,苗栗人,民國40年代初和苗栗大湖同鄉劉錦文自花蓮光復引進香茅種苗,在鹿野瑞和寶華山試種,成效很好。民國四十七、八年間,因日本市場需求迫切,香茅油販天天催貨,一夥人日夜趕工。民國53年間,每臺斤...

教育子女的心得

敍述者: 林迺昂 | 上傳者: 江柏霖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施明樹 | 發佈日期: 2013/12/13 | 故事摘要: 施明樹主張教小孩要身教重於言教,而不是怪罪學校及老師。他總共有三個小孩,兩個男生目前都是醫生,女孩是老師,施明樹認為教小孩老大最重要,把老大教好了後面的孩子就會跟著學好,所以施明樹一定先做模範給小孩看...

培育小孩的心路歷程

敍述者: | 上傳者: 江柏霖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君屏 | 發佈日期: 2013/12/13 | 故事摘要: 林君萍媽媽的第二個小孩在小學入學前的暑假,到彰化體育場學溜冰,雖然小孩的學習精神很高昂,可是卻常常跌倒,好像平衡感很不好。後來帶小孩去醫院檢查,才發現得了腦瘤,聽到這個消息簡直是晴天霹靂,又驚慌又失措...

養鰻魚之甘苦談

敍述者: | 上傳者: 江柏霖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施瑞溢 | 發佈日期: 2013/12/13 | 故事摘要: 施瑞溢家中原本從事農業,因為其父親想改變往其他事業發展,透過朋友的介紹下,踏入養鰻的領域,從不熟悉養殖,慢慢一步一腳印成長,養殖期間還碰到臺灣氣象史上著名的韋恩颱風肆虐,差一點心血全部付諸流水。

駁船

敍述者: 林常容 | 上傳者: 陳寶堂 | 故事類別: 生老病死/退休,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產業故事 | 發佈日期: 2013/12/13 | 故事摘要: 大概30年前,蔡輝耀60歲,臺灣有大型航運公司興起,開始有貨櫃,商家把貨品裝貨櫃後,直接把貨物櫃放在陸地,就不必下駁船,駁船業務因此日趨沒落。 蔡輝耀在丈人的駁船公司任會計,按時領薪水,不用擔心薪水被...

何佳樺的園藝療癒系

敍述者: | 上傳者: 高雄市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 發佈日期: 2014/01/02 | 故事摘要: 何佳樺為高雄大社人,先生在一場意外中受傷,在經濟與生活的考量上開始思考很多,也不放棄任何機會給家人溫暖的生活。爾後輾轉開始從事園藝治療師與花藝講師工作者等等多重角色。在工作之餘熱心助人並發揮所長投身公...

洪文河的戲棚人生

敍述者: 臺東縣鹿野鄉筆鋒影音工作室 | 上傳者: 臺東縣鹿野鄉筆鋒影音工作室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洪文河 | 發佈日期: 2014/01/27 | 故事摘要: 洪文和先生,民國27年次,是臺東第一個布袋戲團-「新文和掌中劇團」的創辦人。日治時期,其父曾任外臺戲經紀人,洪文和自幼耳濡目染,無師自通,擅長各種樂器,14歲登臺主演布袋戲,18歲已是紅牌主演了,縱橫...

我的堅持和道路

敍述者: 劉珍芳 | 上傳者: 高雄市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 發佈日期: 2014/06/03 | 故事摘要: 劉珍芳是橋頭媳婦,在橋仔頭文史協會當生態導覽志工,她原為農家子弟,對各種喬木、灌木的辨識能力高過一般人,加上學生時代習得的化工知識,為她的「植物染」技藝奠下基礎。她自製色卡,記錄各種植物顏色的呈現,並...

回顧臺東娛樂業

敍述者: 臺東縣鹿野鄉筆鋒影音工作室 | 上傳者: 臺東縣鹿野鄉筆鋒影音工作室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劉啟聰先生的娛樂業 | 發佈日期: 2014/01/27 | 故事摘要: 劉啟聰先生,劉助製材所創辦人劉助的長公子,自幼在寶桑路成長,也是東臺戲院、東海岸餐廳的經營者,亦曾接手大同戲院的經營。劉先生對臺東演藝界、娛樂業甚為熟悉,提起當年臺東電影黃金時期的盛況,幾乎每部電影他...

住泥火山那段日子

敍述者: 筆鋒影音工作室 | 上傳者: 臺東縣鹿野鄉筆鋒影音工作室上傳者 | 故事類別: 移民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施守己先生 | 發佈日期: 2014/01/27 | 故事摘要: 施守己先生,民國26年次,年輕時曾在鹿野寶華山電光泥火山一帶開山墾荒前後二十年,現為二間加油站的老闆。泥火山會冒泡泡的地方,其下深不可測,曾有阿美族人至此打獵,以竹竿刺入冒泡的洞內,結果竹竿整個沒入洞...

空中夢想家詹敏談廣播人生

敍述者: 筆鋒影音工作室 | 上傳者: 臺東縣鹿野鄉筆鋒影音工作室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詹敏 | 發佈日期: 2014/01/27 | 故事摘要: 詹敏女士,是前臺東正聲廣播電臺的知名女主播,從業40年,從主播做到臺東之聲電臺的老闆,可謂資深媒體人。民國60年,詹敏加入正聲廣播電臺,和當時廣播界「三劍客」之一的邱德東同事,談到這位廣播界一哥邱德東...

任內的醫療合作創舉-省立臺東醫院與馬偕相見歡

敍述者: 筆鋒影音工作室 | 上傳者: 臺東縣鹿野鄉筆鋒影音工作室上傳者 | 故事類別: 朋友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馬偕醫院醫生群 | 發佈日期: 2014/01/27 | 故事摘要: 張金龍,1938年次,2003年在署東醫院秘書任內退休,在該院服務長達28年,歷經七位院長。任內,進行了與馬偕醫院的醫療合作,並進而促成馬偕醫院在臺東設立分院。1980年代,省立臺東醫院僅開辦內科、外...

我的媽媽-臺東第一位女醫師吳喜泉

敍述者: 筆鋒影音工作室 | 上傳者: 臺東縣鹿野鄉筆鋒影音工作室上傳者 | 故事類別: 生老病死/退休,愛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吳喜泉 | 發佈日期: 2014/01/27 | 故事摘要: 吳新艷,臺東市首位女醫師吳喜泉收養的女兒兼助手,吳醫師1917年出生於臺東街,13歲赴臺北第三高女求學,1935年考取東京女子醫學專門學校,過程十分艱辛。1940畢業,通過醫師資格考試。25歲,自日本...

寶桑風華

敍述者: 管世勳 | 上傳者: 臺東縣鹿野鄉筆鋒影音工作室上傳者 | 故事類別: 移民,地景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劉啟仁 | 發佈日期: 2014/01/27 | 故事摘要: 劉啟仁先生,是寶桑路劉助製材所的老闆,自幼在寶桑路成長,看盡寶桑路的興盛、沒落。光復初期,臺東都會區的發展重心,由日治時期的安慶街、大同路移轉到寶桑路,當地以臺東劇場為中心,電影業的興盛帶來人潮,連帶...

一生為民喉舌

敍述者: 筆鋒影音工作室 | 上傳者: 臺東縣鹿野鄉筆鋒影音工作室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徐振武先生 | 發佈日期: 2014/11/20 | 故事摘要: 徐振武擔任國校校長期間,在鄉親支持下當選鹿野鄉長。任內多次向縣府及省府陳情興建鹿寮橋,歷經4年努力,終獲省府補助完成,改善溪南溪北交通。任期屆滿後當選縣議員,對會議規範、議事規則深入研究,4年後加入李...

香茅油促成我的婚事

敍述者: 筆鋒影音工作室 | 上傳者: 臺東縣鹿野鄉筆鋒影音工作室上傳者 | 故事類別: 移民,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湯天麟 | 發佈日期: 2014/01/27 | 故事摘要: 湯天麟,苗栗人,民國40年代初和苗栗大湖同鄉劉錦文自花蓮光復引進香茅種苗,在鹿野瑞和寶華山試種,成效很好。民國四十七、八年間,因日本市場需求迫切,香茅油販天天催貨,一夥人日夜趕工。民國53年間,每臺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