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芒果樹的故事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 文化部
故事標題百年芒果樹的故事的敍述者是楊玉如, 上傳者是林月嬌, 故事類別是家庭/家族,地景, 敍述的主要人物是郭光勇, 發佈日期是2013/12/09, 故事摘要是梅子里有一棵百年芒果樹,根據里長郭光勇的述說,這棵樹已經有四百年的歷史,他是所有梅子里長大的人共同的記憶,小時候父母親會帶著小孩到芒果樹下的枝幹玩耍,坐在樹幹上就像是騎木馬一樣。芒果樹雖然每年結實纍纍,但是不能上去摘採芒果,必須等芒果成熟自己掉下來,不然就會從樹上滑下來,長輩也常以此告誡晚輩,不要去....
根據姓名 郭光勇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4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郭光勇 ...) | 敍述者: 楊玉如 | 上傳者: 黃敏婷 | 故事類別: 其他,社區,災難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郭光勇 | 發佈日期: 2013/12/09 | 故事摘要: 九二一地震當晚郭光勇開著怪手鏟出一條路的記憶恍如隔日。地震後許多重建的工作都需要社區投入,郭理事長(當時擔任理事長)帶著社區幹部一起投入社區重建的工作,梅子懷舊公園就是當時社區居民一起動手的,時至今日...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
| 敍述者: 楊玉如 | 上傳者: 黃敏婷 | 故事類別: 其他,地景,童年,災難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郭光勇 | 發佈日期: 2013/12/09 | 故事摘要: 五分車鐵道是從豐原通往東勢八仙山林場,運送木材及甘蔗的鐵道,郭光勇小時候因為物質貧乏,一群孩子總是在鐵道旁等待火車經過,火車一來,小孩就在鐵道兩旁列隊歡迎,偷抽甘蔗是童年時期最有趣的記憶。現在回想起來...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
| 電話: 04-25817571 | 地址: 臺中市石岡區梅子里11鄰梅子巷26號 | 主祀神祇: 土地公 | 教別: 道教 | 負責人: 郭光勇 | 其他: @ 全國宗教資訊系統資料-寺廟 |
| 管理人電話: 04-25817571 | 預計收容村里: 梅子 | 適用災害類別: 水災 | 臺中市石岡區 | 梅子里 | 石岡區梅子里梅子巷65之12號 @ 避難收容處所點位檔 |
敍述者: 楊玉如 | 上傳者: 黃敏婷 | 故事類別: 其他,社區,災難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郭光勇 | 發佈日期: 2013/12/09 | 故事摘要: 九二一地震當晚郭光勇開著怪手鏟出一條路的記憶恍如隔日。地震後許多重建的工作都需要社區投入,郭理事長(當時擔任理事長)帶著社區幹部一起投入社區重建的工作,梅子懷舊公園就是當時社區居民一起動手的,時至今日...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
敍述者: 楊玉如 | 上傳者: 黃敏婷 | 故事類別: 其他,地景,童年,災難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郭光勇 | 發佈日期: 2013/12/09 | 故事摘要: 五分車鐵道是從豐原通往東勢八仙山林場,運送木材及甘蔗的鐵道,郭光勇小時候因為物質貧乏,一群孩子總是在鐵道旁等待火車經過,火車一來,小孩就在鐵道兩旁列隊歡迎,偷抽甘蔗是童年時期最有趣的記憶。現在回想起來...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
電話: 04-25817571 | 地址: 臺中市石岡區梅子里11鄰梅子巷26號 | 主祀神祇: 土地公 | 教別: 道教 | 負責人: 郭光勇 | 其他: @ 全國宗教資訊系統資料-寺廟 |
管理人電話: 04-25817571 | 預計收容村里: 梅子 | 適用災害類別: 水災 | 臺中市石岡區 | 梅子里 | 石岡區梅子里梅子巷65之12號 @ 避難收容處所點位檔 |
[ 搜尋所有 郭光勇 ... ]
在『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資料集內搜尋:
|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戰爭/兩岸/世界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嬌娥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昭和19年(1944)的夏天,當時林嬌娥高女一年級,因為戰爭的關係,她們要做很多事情,包括捏飯團、做匏瓜干……。她們也要去割馬草,曬乾以後帶到學校去交給老師。
學校有組織隊伍去幫農人割稻,成員包括一到... |
| 敍述者: 馬公海埔路蒐錄站-黃資婷 | 上傳者: 黃資婷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秋熹 | 發佈日期: 2014/02/27 | 故事摘要: 在擔任衛生局科長時,因為時任的局長非常要求電腦化作業,所以一切都自己身體力行,從自我的學習、公式的設定…等等,讓當時的衛生局在短短的時間內完全進入電腦化作業的流程。 |
|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嬌娥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小學畢業後,林嬌娥要去考高女,媽媽反對:查某囝仔讀小學就好了,以後嫁人還不是一樣要煮飯、生小孩、帶小孩?但爸爸認為林嬌娥是獨生女,將來責任很重,要多讀書才有智慧。
入學考試分三種,包括筆試、口試及體育... |
|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嬌娥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俞仁浦是林嬌娥的老師,他是個天才,可以說10項全能。
他很會教書,都教學生正確的觀念,學生都很敬愛他。後來畢業後聽說他被抓去,我們都覺得很奇怪,怎麼會這樣?
他被關了很多年,後來學生在路上遇見他跟他... |
|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嬌娥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林嬌娥認為,讓孩子一技在身比留財產給他們更有用。
年輕的時候,林嬌娥曾經跟一位日本老師學高級洋裁,也到臺北學高級毛衣編織,她都很有興趣。她阿媽買了一臺highspeed的機器給她,阿媽說:偷雞也要蝕把... |
| 敍述者: 馬公海埔路蒐錄站-黃資婷 | 上傳者: 黃資婷 | 故事類別: 災難,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秋熹 | 發佈日期: 2014/02/07 | 故事摘要: 陳秋熹曾經是個工作上的拼命三郎,一次工作中帶領志工至台灣時,他的孩子卻在澎湖發生意外溺斃。無法承受這個打擊,也不想觸景傷情,她申請降調離開原單位,而在其它工作單位歷經教育處及旅遊處時的故事,她重新站了... |
|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南部) | 故事類別: 其他,原住民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巫瑪斯 | 金路兒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出生在二次世界大戰後一年的巫瑪斯,家族為工藝世家,當時的部落還保有原始的生態和傳統生活。那個年代,國民政府全面實施原住民漢化,加上基督教的傳播,造成了傳統的原住民習俗還有制度受到了衝擊。因為一句話,他... |
|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南部) | 故事類別: 其他,社區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呼光冀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自民國56年起,呼光冀投考空軍官校,畢業服務軍旅20餘年,以中校階退役。當時因國共內戰,自幼即跟隨父親來臺,因戰績有功,孫立人將軍為表其功配屬勝利新村一戶眷舍給父親。在眷村裡的人來自大陸東南西北各省分... |
|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南部)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吳水源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吳水源於民國11年在大陸出生,因為小時候家庭環境不好,父親不長進再加上母親當時也生病,無法撫養他們,所以在他八歲的時候過繼給別人,受到的生活待遇不是很好,逃了出來一度還在外面流浪當乞丐。在一個機緣下遇... |
| 敍述者: 馬公海埔路蒐錄站-黃資婷 | 上傳者: 黃資婷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黃再添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福官~小法」為澎湖廟宇文化的特色,許多廟宇慶典都需要由小法來執行一些儀式,黃再添小時候開始學習,目前成了前寮朱王廟的「小法頭」,在傳承時,將小時候所學、不足的地方編列成一系列教材,來教導新一批小法的... |
|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廖陳美完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廖陳美完小時候住在宜蘭市西門,她們家是一棟木造的樓房,她阿公的時代蓋的,都用很好的木料,那房子很深、很漂亮,大概是當時附近唯一的一棟樓房。
後來因為打仗的關係,日本政府在附近規劃一條火路,她們的樓房就... |
|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軍旅,戰爭/兩岸/世界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廖陳美完 | 發佈日期: 2014/01/08 | 故事摘要: 戰爭時女學生也被動員,要接受各種訓練。在學校要種菜、種蕃薯,長刀訓練,學習捏飯團等。廖陳美完也有到醫院去接受護理訓練,學習如何包紮傷口,最難忘的是到外科病房見習,進去開刀房參觀醫師進行外科手術,病人的... |
|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廖陳美完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廖陳美完是「華道家元池坊華道教授」,這個已經是最高級的資格了。
廖陳美完大約是民國60幾年就開始教插花,學生很多,分成入門、初級、中級、助教……等。插花教學也要講究創意,例如自己設計花型、花器,她還保... |
|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廖陳美完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織田永生是廖陳美完蘭陽女中時期的音樂老師,這位老師很棒,教他們唱許多世界名曲,上他的課好快樂。他很疼廖陳美完,他在學校沒有選修音樂,但是他都讓廖陳美完到他家去學鋼琴,而且沒有跟她收費。
他滿喜歡帶學生... |
|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廖陳美完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廖陳美完讀高女時,學校有一位中野老師,長得瘦瘦高高的,很漂亮。這個老師教學很嚴格,學校運動會的大會舞都是她指導的。
戰後她回去日本,有一年她來,學生打了一個戒指給她做紀念。後來她把這個戒指交代給廖陳美... |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戰爭/兩岸/世界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嬌娥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昭和19年(1944)的夏天,當時林嬌娥高女一年級,因為戰爭的關係,她們要做很多事情,包括捏飯團、做匏瓜干……。她們也要去割馬草,曬乾以後帶到學校去交給老師。
學校有組織隊伍去幫農人割稻,成員包括一到... |
敍述者: 馬公海埔路蒐錄站-黃資婷 | 上傳者: 黃資婷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秋熹 | 發佈日期: 2014/02/27 | 故事摘要: 在擔任衛生局科長時,因為時任的局長非常要求電腦化作業,所以一切都自己身體力行,從自我的學習、公式的設定…等等,讓當時的衛生局在短短的時間內完全進入電腦化作業的流程。 |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嬌娥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小學畢業後,林嬌娥要去考高女,媽媽反對:查某囝仔讀小學就好了,以後嫁人還不是一樣要煮飯、生小孩、帶小孩?但爸爸認為林嬌娥是獨生女,將來責任很重,要多讀書才有智慧。
入學考試分三種,包括筆試、口試及體育... |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嬌娥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俞仁浦是林嬌娥的老師,他是個天才,可以說10項全能。
他很會教書,都教學生正確的觀念,學生都很敬愛他。後來畢業後聽說他被抓去,我們都覺得很奇怪,怎麼會這樣?
他被關了很多年,後來學生在路上遇見他跟他... |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嬌娥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林嬌娥認為,讓孩子一技在身比留財產給他們更有用。
年輕的時候,林嬌娥曾經跟一位日本老師學高級洋裁,也到臺北學高級毛衣編織,她都很有興趣。她阿媽買了一臺highspeed的機器給她,阿媽說:偷雞也要蝕把... |
敍述者: 馬公海埔路蒐錄站-黃資婷 | 上傳者: 黃資婷 | 故事類別: 災難,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秋熹 | 發佈日期: 2014/02/07 | 故事摘要: 陳秋熹曾經是個工作上的拼命三郎,一次工作中帶領志工至台灣時,他的孩子卻在澎湖發生意外溺斃。無法承受這個打擊,也不想觸景傷情,她申請降調離開原單位,而在其它工作單位歷經教育處及旅遊處時的故事,她重新站了... |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南部) | 故事類別: 其他,原住民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巫瑪斯 | 金路兒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出生在二次世界大戰後一年的巫瑪斯,家族為工藝世家,當時的部落還保有原始的生態和傳統生活。那個年代,國民政府全面實施原住民漢化,加上基督教的傳播,造成了傳統的原住民習俗還有制度受到了衝擊。因為一句話,他... |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南部) | 故事類別: 其他,社區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呼光冀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自民國56年起,呼光冀投考空軍官校,畢業服務軍旅20餘年,以中校階退役。當時因國共內戰,自幼即跟隨父親來臺,因戰績有功,孫立人將軍為表其功配屬勝利新村一戶眷舍給父親。在眷村裡的人來自大陸東南西北各省分... |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南部)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吳水源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吳水源於民國11年在大陸出生,因為小時候家庭環境不好,父親不長進再加上母親當時也生病,無法撫養他們,所以在他八歲的時候過繼給別人,受到的生活待遇不是很好,逃了出來一度還在外面流浪當乞丐。在一個機緣下遇... |
敍述者: 馬公海埔路蒐錄站-黃資婷 | 上傳者: 黃資婷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黃再添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福官~小法」為澎湖廟宇文化的特色,許多廟宇慶典都需要由小法來執行一些儀式,黃再添小時候開始學習,目前成了前寮朱王廟的「小法頭」,在傳承時,將小時候所學、不足的地方編列成一系列教材,來教導新一批小法的... |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廖陳美完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廖陳美完小時候住在宜蘭市西門,她們家是一棟木造的樓房,她阿公的時代蓋的,都用很好的木料,那房子很深、很漂亮,大概是當時附近唯一的一棟樓房。
後來因為打仗的關係,日本政府在附近規劃一條火路,她們的樓房就... |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軍旅,戰爭/兩岸/世界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廖陳美完 | 發佈日期: 2014/01/08 | 故事摘要: 戰爭時女學生也被動員,要接受各種訓練。在學校要種菜、種蕃薯,長刀訓練,學習捏飯團等。廖陳美完也有到醫院去接受護理訓練,學習如何包紮傷口,最難忘的是到外科病房見習,進去開刀房參觀醫師進行外科手術,病人的... |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廖陳美完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廖陳美完是「華道家元池坊華道教授」,這個已經是最高級的資格了。
廖陳美完大約是民國60幾年就開始教插花,學生很多,分成入門、初級、中級、助教……等。插花教學也要講究創意,例如自己設計花型、花器,她還保... |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廖陳美完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織田永生是廖陳美完蘭陽女中時期的音樂老師,這位老師很棒,教他們唱許多世界名曲,上他的課好快樂。他很疼廖陳美完,他在學校沒有選修音樂,但是他都讓廖陳美完到他家去學鋼琴,而且沒有跟她收費。
他滿喜歡帶學生... |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廖陳美完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廖陳美完讀高女時,學校有一位中野老師,長得瘦瘦高高的,很漂亮。這個老師教學很嚴格,學校運動會的大會舞都是她指導的。
戰後她回去日本,有一年她來,學生打了一個戒指給她做紀念。後來她把這個戒指交代給廖陳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