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雕藝術家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 文化部

故事標題皮雕藝術家的敍述者是高雄駐地攝影, 上傳者是孫福應, 故事類別是家庭/家族, 敍述的主要人物是袁子傑, 發佈日期是2013/12/09, 故事摘要是袁子傑原本是海軍的飛行官,在退伍之後的生活,他相當熱愛騎重型機車,因為車上的皮製配件經常短缺,讓他一頭栽進了皮製的世界裡。一切都是從自學開始,畢竟國內手工皮件的創作者是少之又少,也不太願意分享經驗。家人的支持,是他在這段期間前進的最大動力,直到後來接觸到了皮雕,皮雕能將藝術與皮製品結合,激起了他想更....

故事類別家庭/家族
故事編號20131147
故事標題皮雕藝術家
故事摘要袁子傑原本是海軍的飛行官,在退伍之後的生活,他相當熱愛騎重型機車,因為車上的皮製配件經常短缺,讓他一頭栽進了皮製的世界裡。一切都是從自學開始,畢竟國內手工皮件的創作者是少之又少,也不太願意分享經驗。家人的支持,是他在這段期間前進的最大動力,直到後來接觸到了皮雕,皮雕能將藝術與皮製品結合,激起了他想更進一步學習皮雕的衝動。在跟一位日本師傅學習之後,也解決了多年來心中的疑問。在創作上,事事到位,並用更謹慎的態度對待每一件作品,讓人們也能感受到皮雕溫度。
上傳者孫福應
敍述者高雄駐地攝影
敍述的主要人物袁子傑
說故事地點高雄市
發佈日期2013/12/09
資料來源網址http://storytaiwan.tw/Story_Detail_c.aspx?n=7D4DCAAB8887E4FD&s=BF0A980BEE792A4E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故事編號

20131147

故事標題

皮雕藝術家

故事摘要

袁子傑原本是海軍的飛行官,在退伍之後的生活,他相當熱愛騎重型機車,因為車上的皮製配件經常短缺,讓他一頭栽進了皮製的世界裡。一切都是從自學開始,畢竟國內手工皮件的創作者是少之又少,也不太願意分享經驗。家人的支持,是他在這段期間前進的最大動力,直到後來接觸到了皮雕,皮雕能將藝術與皮製品結合,激起了他想更進一步學習皮雕的衝動。在跟一位日本師傅學習之後,也解決了多年來心中的疑問。在創作上,事事到位,並用更謹慎的態度對待每一件作品,讓人們也能感受到皮雕溫度。

上傳者

孫福應

敍述者

高雄駐地攝影

敍述的主要人物

袁子傑

說故事地點

高雄市

發佈日期

2013/12/09

資料來源網址

http://storytaiwan.tw/Story_Detail_c.aspx?n=7D4DCAAB8887E4FD&s=BF0A980BEE792A4E

根據識別碼 20131147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20131147 資料。

[ 搜尋所有 20131147 ... ]

根據名稱 皮雕藝術家 找到的相關資料

《島嶼傳藝》──皮雕藝術家紀錄片的創作論述

作者: 彭韋喬 | 指導教授: 邱 | 明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10 | 論文名稱(外文): Pass On: Documentary Film of Leather Artist Creation Discourse | 系所名稱: 廣播電視學系碩士班 | 學校名稱: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島嶼傳藝》──皮雕藝術家紀錄片的創作論述

作者: 彭韋喬 | 指導教授: 邱 | 明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10 | 論文名稱(外文): Pass On: Documentary Film of Leather Artist Creation Discourse | 系所名稱: 廣播電視學系碩士班 | 學校名稱: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 搜尋所有 皮雕藝術家 ... ]

根據姓名 袁子傑 找到的相關資料

情感設計對皮革工藝之消費意願影響

作者: 袁子傑 | 指導教授: 郭東昇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12 | 論文名稱(外文): Effect of Emotional Design on Consumption Willingness of Leather Craft | 系所名稱: 企業管理學系管理科學碩博士班 | 學校名稱: 南華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情感設計對皮革工藝之消費意願影響

作者: 袁子傑 | 指導教授: 郭東昇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12 | 論文名稱(外文): Effect of Emotional Design on Consumption Willingness of Leather Craft | 系所名稱: 企業管理學系管理科學碩博士班 | 學校名稱: 南華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 搜尋所有 袁子傑 ... ]

姓名 袁子傑 找到的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

(以下顯示 1 筆) (或要:查詢所有 袁子傑)
公司地址負責人統一編號狀態

臺北市中正區福州街53號3樓
袁子傑93139824核准設立 - 獨資

登記地址: 臺北市中正區福州街53號3樓 | 負責人: 袁子傑 | 統編: 93139824 | 核准設立 - 獨資

在『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資料集內搜尋:


與皮雕藝術家同分類的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號召鄰居改路名

敍述者: 黃明惠 | 上傳者: 新營文化中心站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李清祥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臺南市東山區南溪里是全臺龍眼傳統焙灶寮最密集的地區,當地居民李清祥先生等人發起,於民國95年將1條焙灶寮最密集的農路名之為「土窯巷」,這條土窯巷兩旁「窯窯相望」,已成東山區龍眼傳統烘焙的象徵,每當夏季...

從重機械到食品加工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南部)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清涼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林清涼原本在高雄港務局擔任技工,後來轉到東南水泥公司服務。民國73年開始從事務農、飼養鵪鶉蛋,從完全沒有經驗,開始了養殖鵪鶉的事業。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才發現凡事都要靠自己去研究摸索,不斷累積經驗來開...

戲曲人生的結緣

敍述者: | 上傳者: 林景星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愛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彭庭沁 | 發佈日期: 2014/05/06 | 故事摘要: 彭庭沁得知錦上花歌劇團之國寶藝人蔡泗川團長,在招收學生,原本想作為抒解壓力的出口而學習,但在第一次上課之後,才深感學戲的難度甚高。本想打退堂鼓,但看到高齡93歲的老人,如此執著認真,於是上了第二堂課。...

古典詩與我

敍述者: 林迺昂 | 上傳者: 江柏霖 | 故事類別: 生老病死/退休,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吳錦順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從前吳錦順家中開立私塾,有教導漢學的老師,因此跟著學習接觸古典文學,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之後接受臺灣文學家楊松茂先生的栽培,再加上自身的努力,參加全國性的文學比賽得到第一名的殊榮。雖然是唸理工的背景,...

為臺灣播下文化種子

敍述者: 張思嫺 侯建全 | 上傳者: 臺灣圖書室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鄭書勉 | 發佈日期: 2014/01/29 | 故事摘要: 張宏榮醫師乃前行政院長張俊雄的堂弟,長期關懷鄉土將自己收藏的1500多冊和臺灣相關的書籍捐獻出來,與一群同樣關懷臺灣鄉土的伙伴們共同成立一個以臺灣為主題的圖書室,並命名為「臺灣圖書室」。 透過一場場...

逐花蜜而居的「遊牧民族」

敍述者: 黃明惠 | 上傳者: 新營文化中心站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李清祥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李清祥先生民國31年生,自幼成長在盛產龍眼的臺南市東山區南溪里,龍眼蜜是眾所周知最優質的蜂蜜,李清祥得地利之便年輕即投入養蜂事業,迄今已歷4、50年。早年李清祥像是位「遊牧民族」,常逐花蜜而居,往來於...

筷子達人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南部)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有賜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林有賜出生在屏東市崇蘭里,家中從事務農,國小畢業後一直到服完兵役都是從事鐵工,大概做了10年。在一個因緣際會下,民國65年開始投入於研究如何做筷子到現在已有30多年。雖然一開始賣不好,但是他始終不放棄...

我的節能減碳屋

敍述者: 吳麗春 | 上傳者: 陳鳳嬌 | 故事類別: 生老病死/退休,科技未來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沈台興 | 發佈日期: 2014/01/29 | 故事摘要: 宏碁電腦公司退休副總沈台興,興建一棟「節能減碳屋」,透過自然採光、空氣對流等設計,降低電能使用,並設置太陽能發電、雨水收集系統,循環利用,每月水、電費還不到四百元,這棟節能屋除了住起來舒適外,它的太陽...

單親媽媽照護疾病兒的天空

敍述者: 張思嫺 侯建全 | 上傳者: 臺灣圖書室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江素蘭 | 發佈日期: 2014/01/29 | 故事摘要: 江素蘭扮演母兼父職的雙重角色,一方面要負責滿足維持家庭生理需求,另一方面亦要提供家庭心理的需求來源,因此更算是社會上弱勢的族群。她10年前因家暴和前夫離婚,獨自照顧臉頰上患有拳頭大血管瘤的兒子,每次帶...

觀察兵回憶錄 - 我的823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南部)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李清雄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李清雄自幼住在屏東縣萬丹鄉,三歲時父親不在了,家裡靠媽媽來維持家境。國中讀了一學期後,因家裡沒錢供其讀書,被生活所迫去做工。民國45年收到兵單,因為是獨子,媽媽特別地難過。在服役過程中,碰到823戰役...

奉獻給憲兵的那些歲月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南部)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張道榮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張道榮於民國20年,在大陸江蘇省南京的中山門外出生,在民國37年時跟著軍隊來到臺灣,當時擔任憲兵的工作,在民國41年考取政戰學校為憲兵們服務。在民國43年被分配到空軍的屏東機場服務。一生幾乎奉獻給軍旅...

手工棉被給人的,是一種記憶裡的溫暖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南部)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張俊忠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張俊忠出生在屏東縣內埔鄉的鄉下,因為家中從事的是手工棉被的行業,從小就和棉花一起生活,所以很多人都稱他為「小棉被」。在父母親的耳濡目染下,服完兵役後就開始投入這個行業。學習過程中看似簡單卻不容易,都是...

我的教書生涯

敍述者: 林常容 | 上傳者: 陳寶堂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張淑真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民國64年大學畢業,進入中山國中教書,民國93年在大德國中退休,中山國中教兩年,有28年在大德國中,等於教書30年。 在中山國中第一天任教,好緊張,其實在家裡已經準備很久了,要怎麼做開場白,要怎麼經營...

密枝楊桃

敍述者: 黃明惠 | 上傳者: 新營文化中心站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江茂榮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江茂榮先生是臺南市楠西區密枝里楊桃產銷班的班長,見證了當地楊桃發展歷程。「密枝楊桃」已成為臺灣楊桃的代表,然密枝原本沒有生產楊桃,大約40年前有來自彰化「百果山」的許姓族人來此承租土地,後來引進楊桃種...

果農之家水果餐

敍述者: 黃明惠 | 上傳者: 新營文化中心站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江仲緯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臺南市楠西區密枝里盛產水果,民國85年當地江仲緯先生等果農們在政府輔導下,共同成立了「果農之家」,規劃出採果、生態導覽以及專業水果餐的型態,「果農之家」近年逐漸做出口碑,已研發出10幾道精緻可口的水果...

號召鄰居改路名

敍述者: 黃明惠 | 上傳者: 新營文化中心站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李清祥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臺南市東山區南溪里是全臺龍眼傳統焙灶寮最密集的地區,當地居民李清祥先生等人發起,於民國95年將1條焙灶寮最密集的農路名之為「土窯巷」,這條土窯巷兩旁「窯窯相望」,已成東山區龍眼傳統烘焙的象徵,每當夏季...

從重機械到食品加工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南部)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清涼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林清涼原本在高雄港務局擔任技工,後來轉到東南水泥公司服務。民國73年開始從事務農、飼養鵪鶉蛋,從完全沒有經驗,開始了養殖鵪鶉的事業。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才發現凡事都要靠自己去研究摸索,不斷累積經驗來開...

戲曲人生的結緣

敍述者: | 上傳者: 林景星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愛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彭庭沁 | 發佈日期: 2014/05/06 | 故事摘要: 彭庭沁得知錦上花歌劇團之國寶藝人蔡泗川團長,在招收學生,原本想作為抒解壓力的出口而學習,但在第一次上課之後,才深感學戲的難度甚高。本想打退堂鼓,但看到高齡93歲的老人,如此執著認真,於是上了第二堂課。...

古典詩與我

敍述者: 林迺昂 | 上傳者: 江柏霖 | 故事類別: 生老病死/退休,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吳錦順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從前吳錦順家中開立私塾,有教導漢學的老師,因此跟著學習接觸古典文學,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之後接受臺灣文學家楊松茂先生的栽培,再加上自身的努力,參加全國性的文學比賽得到第一名的殊榮。雖然是唸理工的背景,...

為臺灣播下文化種子

敍述者: 張思嫺 侯建全 | 上傳者: 臺灣圖書室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鄭書勉 | 發佈日期: 2014/01/29 | 故事摘要: 張宏榮醫師乃前行政院長張俊雄的堂弟,長期關懷鄉土將自己收藏的1500多冊和臺灣相關的書籍捐獻出來,與一群同樣關懷臺灣鄉土的伙伴們共同成立一個以臺灣為主題的圖書室,並命名為「臺灣圖書室」。 透過一場場...

逐花蜜而居的「遊牧民族」

敍述者: 黃明惠 | 上傳者: 新營文化中心站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李清祥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李清祥先生民國31年生,自幼成長在盛產龍眼的臺南市東山區南溪里,龍眼蜜是眾所周知最優質的蜂蜜,李清祥得地利之便年輕即投入養蜂事業,迄今已歷4、50年。早年李清祥像是位「遊牧民族」,常逐花蜜而居,往來於...

筷子達人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南部)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有賜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林有賜出生在屏東市崇蘭里,家中從事務農,國小畢業後一直到服完兵役都是從事鐵工,大概做了10年。在一個因緣際會下,民國65年開始投入於研究如何做筷子到現在已有30多年。雖然一開始賣不好,但是他始終不放棄...

我的節能減碳屋

敍述者: 吳麗春 | 上傳者: 陳鳳嬌 | 故事類別: 生老病死/退休,科技未來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沈台興 | 發佈日期: 2014/01/29 | 故事摘要: 宏碁電腦公司退休副總沈台興,興建一棟「節能減碳屋」,透過自然採光、空氣對流等設計,降低電能使用,並設置太陽能發電、雨水收集系統,循環利用,每月水、電費還不到四百元,這棟節能屋除了住起來舒適外,它的太陽...

單親媽媽照護疾病兒的天空

敍述者: 張思嫺 侯建全 | 上傳者: 臺灣圖書室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江素蘭 | 發佈日期: 2014/01/29 | 故事摘要: 江素蘭扮演母兼父職的雙重角色,一方面要負責滿足維持家庭生理需求,另一方面亦要提供家庭心理的需求來源,因此更算是社會上弱勢的族群。她10年前因家暴和前夫離婚,獨自照顧臉頰上患有拳頭大血管瘤的兒子,每次帶...

觀察兵回憶錄 - 我的823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南部)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李清雄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李清雄自幼住在屏東縣萬丹鄉,三歲時父親不在了,家裡靠媽媽來維持家境。國中讀了一學期後,因家裡沒錢供其讀書,被生活所迫去做工。民國45年收到兵單,因為是獨子,媽媽特別地難過。在服役過程中,碰到823戰役...

奉獻給憲兵的那些歲月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南部)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張道榮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張道榮於民國20年,在大陸江蘇省南京的中山門外出生,在民國37年時跟著軍隊來到臺灣,當時擔任憲兵的工作,在民國41年考取政戰學校為憲兵們服務。在民國43年被分配到空軍的屏東機場服務。一生幾乎奉獻給軍旅...

手工棉被給人的,是一種記憶裡的溫暖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南部)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張俊忠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張俊忠出生在屏東縣內埔鄉的鄉下,因為家中從事的是手工棉被的行業,從小就和棉花一起生活,所以很多人都稱他為「小棉被」。在父母親的耳濡目染下,服完兵役後就開始投入這個行業。學習過程中看似簡單卻不容易,都是...

我的教書生涯

敍述者: 林常容 | 上傳者: 陳寶堂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張淑真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民國64年大學畢業,進入中山國中教書,民國93年在大德國中退休,中山國中教兩年,有28年在大德國中,等於教書30年。 在中山國中第一天任教,好緊張,其實在家裡已經準備很久了,要怎麼做開場白,要怎麼經營...

密枝楊桃

敍述者: 黃明惠 | 上傳者: 新營文化中心站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江茂榮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江茂榮先生是臺南市楠西區密枝里楊桃產銷班的班長,見證了當地楊桃發展歷程。「密枝楊桃」已成為臺灣楊桃的代表,然密枝原本沒有生產楊桃,大約40年前有來自彰化「百果山」的許姓族人來此承租土地,後來引進楊桃種...

果農之家水果餐

敍述者: 黃明惠 | 上傳者: 新營文化中心站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江仲緯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臺南市楠西區密枝里盛產水果,民國85年當地江仲緯先生等果農們在政府輔導下,共同成立了「果農之家」,規劃出採果、生態導覽以及專業水果餐的型態,「果農之家」近年逐漸做出口碑,已研發出10幾道精緻可口的水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