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50年前的生活點滴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 文化部

故事標題回顧50年前的生活點滴的上傳者是故事行動列車(北車), 故事類別是生老病死/退休,家庭/家族,童年, 敍述的主要人物是陳松明, 發佈日期是2014/01/03, 故事摘要是在復興鄉土生土長的陳松明,從小就很喜歡抓魚、打獵、做陷阱,泰雅族有一個很好的習慣,長輩也常常教他們,告訴他們只可抓大魚,抓到小魚就要放生,打獵也是一樣,因此陳松名就知道這個觀念。初中時,陳松明有一個難忘的回憶,那時候就讀初三,放學跟學長回家,剛好遇到北橫公路施工,碰到落石,還好他們都有帶斗笠,不然他....

故事類別生老病死/退休,家庭/家族,童年
故事編號20131836
故事標題回顧50年前的生活點滴
故事摘要在復興鄉土生土長的陳松明,從小就很喜歡抓魚、打獵、做陷阱,泰雅族有一個很好的習慣,長輩也常常教他們,告訴他們只可抓大魚,抓到小魚就要放生,打獵也是一樣,因此陳松名就知道這個觀念。初中時,陳松明有一個難忘的回憶,那時候就讀初三,放學跟學長回家,剛好遇到北橫公路施工,碰到落石,還好他們都有帶斗笠,不然他們就真的回不了家了。
上傳者故事行動列車(北車)
敍述者(空的。未填資料。)
敍述的主要人物陳松明
說故事地點桃園縣
發佈日期2014/01/03
資料來源網址http://storytaiwan.tw/Story_Detail_c.aspx?n=7D4DCAAB8887E4FD&s=CAC8A202B5210D30

故事類別

生老病死/退休,家庭/家族,童年

故事編號

20131836

故事標題

回顧50年前的生活點滴

故事摘要

在復興鄉土生土長的陳松明,從小就很喜歡抓魚、打獵、做陷阱,泰雅族有一個很好的習慣,長輩也常常教他們,告訴他們只可抓大魚,抓到小魚就要放生,打獵也是一樣,因此陳松名就知道這個觀念。初中時,陳松明有一個難忘的回憶,那時候就讀初三,放學跟學長回家,剛好遇到北橫公路施工,碰到落石,還好他們都有帶斗笠,不然他們就真的回不了家了。

上傳者

故事行動列車(北車)

敍述者

(空的。未填資料。)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松明

說故事地點

桃園縣

發佈日期

2014/01/03

資料來源網址

http://storytaiwan.tw/Story_Detail_c.aspx?n=7D4DCAAB8887E4FD&s=CAC8A202B5210D30

根據識別碼 20131836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20131836 資料。

[ 搜尋所有 20131836 ... ]

根據名稱 回顧50年前的生活點滴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回顧50年前的生活點滴 資料。

[ 搜尋所有 回顧50年前的生活點滴 ... ]

根據姓名 陳松明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陳松明 ...)

mnaga biru skblaq hi rmuruw ke tayal= 泰雅健康密碼

作者: 蘇秋梅 | Mongna Payas | 張新仙 | Watan Taya | 林純桂 | Toyu Watan | 素伊多夕 | Sugiy Tosi | 歐蜜偉浪 | Omi Wilang... | 出版機構: 泰雅族語言推動組織 | 版次: | 預訂出版日: 112/08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108 | 得獎紀錄: | ISBN: 978-626-95336-3-3 (平裝, NT$800, 108面, 30公分)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桃園市復興區部落產業發展協會

特約服務項目: 巷弄長照站 | 特約起日: 2019/01/01 | 特約迄日: 2019/12/31 | 機構電話: 0977-146395 | 機構負責人姓名: 陳松明 | 機構代碼: BF0400186 | 機構種類: BF | 地址全址: 桃園市復興區華陵里華陵里7鄰21-8號

@ 長照ABC據點

桃園市復興區部落產業發展協會

特約服務項目: 巷弄長照站 | 特約起日: 2019/01/01 | 特約迄日: 2019/12/31 | 機構電話: 0977-146395 | 機構負責人姓名: 陳松明 | 機構代碼: BF0400186 | 機構種類: BF | 地址全址: 桃園市復興區華陵里華陵里7鄰21-8號

@ 長照C據點

桃園市復興區部落產業發展協會

特約服務項目: 巷弄長照站 | 特約起日: 2019/01/01 | 特約迄日: 2019/12/31 | 機構電話: 0977-146395 | 機構負責人姓名: 陳松明 | 機構代碼: BF0400186 | 機構種類: BF | 地址全址: 桃園市復興區華陵里華陵里7鄰21-8號

@ 長照B據點

美麗山林的民族守護者

敍述者: 社會法人桃園市濟世公德協進會--劉蓮笙 | 上傳者: 新竹生活美學館蒐錄團隊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移民,原住民 | 敍述的主要人物: | 發佈日期: 2015/06/29 | 故事摘要: 陳松明是巴陵教會長老,也是臺灣巴爺斯宗親會理事長,他帶領學生利用資訊科技做地方文化及地方觀光資源的研究,使學生能更了解泰雅文化。他結合政府、企業、社區、大專院校及各界力量,協助原住民青少年培養資訊科技...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台灣kgogan巴爺斯宗親會

團體會址: 桃園市大溪區335仁愛里儲蓄新村22巷19號 | 成立日期: 1030404 | 理事長: 陳松明

@ 全國性人民團體名冊

陳松明

職稱: 董事長 | 持有股份數: 10000 | 所代表法人: | 達元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統一編號: 05425651

@ 董監事資料集

桃園市復興區部落產業發展協會

理事長: 陳松明 | 會址: 桃園市復興區華陵里7鄰巴崚21之8號 | 社團類別: 人民團體

@ 桃園市人民團體名冊

mnaga biru skblaq hi rmuruw ke tayal= 泰雅健康密碼

作者: 蘇秋梅 | Mongna Payas | 張新仙 | Watan Taya | 林純桂 | Toyu Watan | 素伊多夕 | Sugiy Tosi | 歐蜜偉浪 | Omi Wilang... | 出版機構: 泰雅族語言推動組織 | 版次: | 預訂出版日: 112/08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108 | 得獎紀錄: | ISBN: 978-626-95336-3-3 (平裝, NT$800, 108面, 30公分)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桃園市復興區部落產業發展協會

特約服務項目: 巷弄長照站 | 特約起日: 2019/01/01 | 特約迄日: 2019/12/31 | 機構電話: 0977-146395 | 機構負責人姓名: 陳松明 | 機構代碼: BF0400186 | 機構種類: BF | 地址全址: 桃園市復興區華陵里華陵里7鄰21-8號

@ 長照ABC據點

桃園市復興區部落產業發展協會

特約服務項目: 巷弄長照站 | 特約起日: 2019/01/01 | 特約迄日: 2019/12/31 | 機構電話: 0977-146395 | 機構負責人姓名: 陳松明 | 機構代碼: BF0400186 | 機構種類: BF | 地址全址: 桃園市復興區華陵里華陵里7鄰21-8號

@ 長照C據點

桃園市復興區部落產業發展協會

特約服務項目: 巷弄長照站 | 特約起日: 2019/01/01 | 特約迄日: 2019/12/31 | 機構電話: 0977-146395 | 機構負責人姓名: 陳松明 | 機構代碼: BF0400186 | 機構種類: BF | 地址全址: 桃園市復興區華陵里華陵里7鄰21-8號

@ 長照B據點

美麗山林的民族守護者

敍述者: 社會法人桃園市濟世公德協進會--劉蓮笙 | 上傳者: 新竹生活美學館蒐錄團隊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移民,原住民 | 敍述的主要人物: | 發佈日期: 2015/06/29 | 故事摘要: 陳松明是巴陵教會長老,也是臺灣巴爺斯宗親會理事長,他帶領學生利用資訊科技做地方文化及地方觀光資源的研究,使學生能更了解泰雅文化。他結合政府、企業、社區、大專院校及各界力量,協助原住民青少年培養資訊科技...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台灣kgogan巴爺斯宗親會

團體會址: 桃園市大溪區335仁愛里儲蓄新村22巷19號 | 成立日期: 1030404 | 理事長: 陳松明

@ 全國性人民團體名冊

陳松明

職稱: 董事長 | 持有股份數: 10000 | 所代表法人: | 達元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統一編號: 05425651

@ 董監事資料集

桃園市復興區部落產業發展協會

理事長: 陳松明 | 會址: 桃園市復興區華陵里7鄰巴崚21之8號 | 社團類別: 人民團體

@ 桃園市人民團體名冊

[ 搜尋所有 陳松明 ... ]

姓名 陳松明 找到的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

(以下顯示 2 筆) (或要:查詢所有 陳松明)
公司地址負責人統一編號狀態

新北市淡水區自強路415巷28號1樓
陳松明05425651核准設立

新竹市北區台溪里中華路三段9號十三樓之2
陳松明39985668歇業 - 獨資 (核准文號: 1060002283)

登記地址: 新北市淡水區自強路415巷28號1樓 | 負責人: 陳松明 | 統編: 05425651 | 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新竹市北區台溪里中華路三段9號十三樓之2 | 負責人: 陳松明 | 統編: 39985668 | 歇業 - 獨資 (核准文號: 1060002283)

在『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資料集內搜尋:


與回顧50年前的生活點滴同分類的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從小混混變成人民褓姆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南部)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葉志成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從小就是壞孩子的葉志成,常常跟別人打架,也當過小混混,為了當小偷也去學開鎖。被送到屏東後也是整天跟人打打殺殺,父親怕他逃兵,於是幫他報考了警察兵。沒想到當了員警,卻開啟他另一個豐富的人生,蓋房子、教訓...

歡喜做,甘願受- 默默不停奉獻於公益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南部)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蔡水龍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蔡水龍於民國37年出生在北港,畢業後在船務公司上班,之後也曾轉換過工作跑道。民國92年開始投入志工的行業,起先參加救國團工商青年服務隊的志工,後來擔任了脊髓損傷協會志工的隊長,退休後的生活就一直奉獻於...

「祖婆雞」落跑的預兆

敍述者: 劉榮春、吳秋美、黃佳伶 | 上傳者: 劉榮春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其他,感恩與尋人(舊項,勿選)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金蘭 | 發佈日期: 2014/02/07 | 故事摘要: 有多少人是坐著轎子出嫁的?住在苗栗大湖的陳金蘭就是,但當年她搭轎到頭屋蕃仔寮上山途中,「祖婆雞」落跑,轎夫忙著捉雞,她心頭一震,預感這椿婚事可能不順利。而嫁到夫家後,她包辦山中大小粗活,常是採茶比人慢...

逆向操作的教育理念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南部)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涂順振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涂順振校長立下「質樸、善良、自信、快樂、活力」的目標作為辦學理念,重視「多元智慧、歡樂學習」,給學生充分的舞臺。推動「勞動教育」,欣賞生命成長的喜悅,並學習用心體會周遭事物,配合「國際化」與「資訊化」...

天公疼憨人

敍述者: 張喆喜 | 上傳者: 故事行動列車(南車)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鄧韻梅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76歲的鄧韻梅,從小在非常惡劣的環境中成長,但自己卻是非常仁慈的人。韻梅覺得人生要有目標,只要一直執行就會達成目標,自幼就熱愛讀書,因繼母不喜歡她讀書,她如果把書帶回家,繼母就會把他的書本全部撕毀。班...

浪子回頭

敍述者: 張喆喜 | 上傳者: 故事行動列車(南車)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愛 | 敍述的主要人物: 丁文志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今年60歲的丁文志先生深受父親的影響,決定投身經營社區的關懷活動。10多歲就外出打拚成家立業,在民國82年間和好朋友聊天中聽見自己的雙親在故鄉中孤單生活的情形讓他慚愧至深。此時他決定舉家遷回故鄉照顧雙...

培養學生全人化、專業化、國際化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南部)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顯輝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早期的教育和現在的教育有很大的不同,而林顯輝經歷過了所謂的聯考制度的時代。相對於現在的多元化入學考試有許多差異,多元化比較有彈性和多重的選擇。曾擔任國立大學的校長,而到現在技職體系科技大學校長。在他的...

快樂的蚵農

敍述者: 張喆喜 | 上傳者: 故事行動列車(南車)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丁健家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今年32歲的丁健家是位年輕的蚵農,國小五年級就開始陪父親養蚵的工作。國小六年級父親就讓他學習自己開船出去。父親告誡他,要怎麼收獲就怎麼栽,做任何事、任何決定後果都要自己承擔,沒有後悔這件事。丁健家表示...

相信自己,就沒有做不到的事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南部) | 故事類別: 其他,生老病死/退休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李輝川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李輝川於民國43年出生,家裡務農。他的年代剛好是初中最後一屆,也經歷過聯考,後來就讀省立體專,畢業後在永達工專擔任籃球教練。求學過程一路上都很順遂,但命運弄人,一場火災讓他脊髓損傷半身不遂。封閉了自己...

最得意的作品-土庫懷舊老照片

敍述者: 張喆喜 | 上傳者: 故事行動列車(南車) | 故事類別: 愛,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席卿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今年63歲陳席卿的是位文史紀錄者,因為當時的金光黨非常多,很多人都不太願意說出採訪者的心酸和難處。為了做位好的文史工作者,什麼事情都要懂,當初寫書時也深入了解土庫,最得意的就是寫了一本土庫懷舊老照片這...

老校門的記憶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朋友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鐶 | 發佈日期: 2014/01/16 | 故事摘要: 林鐶是蘭陽女中第一屆,當時因為剛剛成立,招生時間比其他學校晚,所以有很多外地生來考試,競爭相當激烈。考試結果錄取104名,最後畢業的只有87人,其中臺籍39人,日籍48人。 一開始是借用宜蘭小學校的教...

長岡老師的刺繡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感恩與尋人(舊項,勿選)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鐶 | 發佈日期: 2014/01/16 | 故事摘要: 林鐶從小就非常喜歡手藝,在學校的成績也都相當不錯,高女畢業紀念冊上的圖片就有二件她的作品。當時教她們刺繡的是一位叫做長岡幸子的日籍老師,戰後長岡老師要回去日本的時候,把她身邊一幅未完成的刺繡作品交代給...

生男生女有差別 自行斷臍吃苦頭

敍述者: 劉榮春、吳秋美、黃佳伶 | 上傳者: 劉榮春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金蘭 | 發佈日期: 2014/02/07 | 故事摘要: 俗語說「女人是菜籽命」,嫁進山區的陳金蘭相當有感。山區交通不便,一次生產時,嬰兒已分娩但產婆還在路上,家裡的長輩見生出的是女嬰,為了省下接生費竟遣退產婆,讓陳金蘭自行斷臍,結果臍帶沒處理乾爭,嬰兒夜夜...

超過一甲子的閹雞人生

敍述者: 劉榮春、吳秋美 | 上傳者: 劉榮春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謝進龍 | 發佈日期: 2014/02/07 | 故事摘要: 過去閹雞技術不像現在的科技化,畜牧戶要閹雞,得請謝進龍上門幫忙。謝進龍15歲就跟著父親學閹雞,入行超過一甲子,在交通不便的時代,他得從苗栗步行到后里,在畜牧戶家住上一星期,協助閹雞的工作。名聲傳開之後...

年年相聚「蘭花會」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朋友,愛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鐶 | 發佈日期: 2014/01/16 | 故事摘要: 蘭陽女中在日本時代共招生八屆。許多年後,學姊妹回憶起在蘭女求學的歲月,便開始聚會聯誼,漸漸形成「蘭花會」的組織。每年四月間校慶時舉行一次大規模的聚會,由各屆輪流主辦。現在大家年紀都大了,許多同學或年老...

從小混混變成人民褓姆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南部)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葉志成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從小就是壞孩子的葉志成,常常跟別人打架,也當過小混混,為了當小偷也去學開鎖。被送到屏東後也是整天跟人打打殺殺,父親怕他逃兵,於是幫他報考了警察兵。沒想到當了員警,卻開啟他另一個豐富的人生,蓋房子、教訓...

歡喜做,甘願受- 默默不停奉獻於公益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南部)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蔡水龍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蔡水龍於民國37年出生在北港,畢業後在船務公司上班,之後也曾轉換過工作跑道。民國92年開始投入志工的行業,起先參加救國團工商青年服務隊的志工,後來擔任了脊髓損傷協會志工的隊長,退休後的生活就一直奉獻於...

「祖婆雞」落跑的預兆

敍述者: 劉榮春、吳秋美、黃佳伶 | 上傳者: 劉榮春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其他,感恩與尋人(舊項,勿選)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金蘭 | 發佈日期: 2014/02/07 | 故事摘要: 有多少人是坐著轎子出嫁的?住在苗栗大湖的陳金蘭就是,但當年她搭轎到頭屋蕃仔寮上山途中,「祖婆雞」落跑,轎夫忙著捉雞,她心頭一震,預感這椿婚事可能不順利。而嫁到夫家後,她包辦山中大小粗活,常是採茶比人慢...

逆向操作的教育理念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南部)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涂順振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涂順振校長立下「質樸、善良、自信、快樂、活力」的目標作為辦學理念,重視「多元智慧、歡樂學習」,給學生充分的舞臺。推動「勞動教育」,欣賞生命成長的喜悅,並學習用心體會周遭事物,配合「國際化」與「資訊化」...

天公疼憨人

敍述者: 張喆喜 | 上傳者: 故事行動列車(南車)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鄧韻梅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76歲的鄧韻梅,從小在非常惡劣的環境中成長,但自己卻是非常仁慈的人。韻梅覺得人生要有目標,只要一直執行就會達成目標,自幼就熱愛讀書,因繼母不喜歡她讀書,她如果把書帶回家,繼母就會把他的書本全部撕毀。班...

浪子回頭

敍述者: 張喆喜 | 上傳者: 故事行動列車(南車)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愛 | 敍述的主要人物: 丁文志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今年60歲的丁文志先生深受父親的影響,決定投身經營社區的關懷活動。10多歲就外出打拚成家立業,在民國82年間和好朋友聊天中聽見自己的雙親在故鄉中孤單生活的情形讓他慚愧至深。此時他決定舉家遷回故鄉照顧雙...

培養學生全人化、專業化、國際化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南部)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顯輝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早期的教育和現在的教育有很大的不同,而林顯輝經歷過了所謂的聯考制度的時代。相對於現在的多元化入學考試有許多差異,多元化比較有彈性和多重的選擇。曾擔任國立大學的校長,而到現在技職體系科技大學校長。在他的...

快樂的蚵農

敍述者: 張喆喜 | 上傳者: 故事行動列車(南車)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丁健家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今年32歲的丁健家是位年輕的蚵農,國小五年級就開始陪父親養蚵的工作。國小六年級父親就讓他學習自己開船出去。父親告誡他,要怎麼收獲就怎麼栽,做任何事、任何決定後果都要自己承擔,沒有後悔這件事。丁健家表示...

相信自己,就沒有做不到的事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執行團隊(南部) | 故事類別: 其他,生老病死/退休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李輝川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李輝川於民國43年出生,家裡務農。他的年代剛好是初中最後一屆,也經歷過聯考,後來就讀省立體專,畢業後在永達工專擔任籃球教練。求學過程一路上都很順遂,但命運弄人,一場火災讓他脊髓損傷半身不遂。封閉了自己...

最得意的作品-土庫懷舊老照片

敍述者: 張喆喜 | 上傳者: 故事行動列車(南車) | 故事類別: 愛,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席卿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今年63歲陳席卿的是位文史紀錄者,因為當時的金光黨非常多,很多人都不太願意說出採訪者的心酸和難處。為了做位好的文史工作者,什麼事情都要懂,當初寫書時也深入了解土庫,最得意的就是寫了一本土庫懷舊老照片這...

老校門的記憶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朋友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鐶 | 發佈日期: 2014/01/16 | 故事摘要: 林鐶是蘭陽女中第一屆,當時因為剛剛成立,招生時間比其他學校晚,所以有很多外地生來考試,競爭相當激烈。考試結果錄取104名,最後畢業的只有87人,其中臺籍39人,日籍48人。 一開始是借用宜蘭小學校的教...

長岡老師的刺繡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感恩與尋人(舊項,勿選)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鐶 | 發佈日期: 2014/01/16 | 故事摘要: 林鐶從小就非常喜歡手藝,在學校的成績也都相當不錯,高女畢業紀念冊上的圖片就有二件她的作品。當時教她們刺繡的是一位叫做長岡幸子的日籍老師,戰後長岡老師要回去日本的時候,把她身邊一幅未完成的刺繡作品交代給...

生男生女有差別 自行斷臍吃苦頭

敍述者: 劉榮春、吳秋美、黃佳伶 | 上傳者: 劉榮春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金蘭 | 發佈日期: 2014/02/07 | 故事摘要: 俗語說「女人是菜籽命」,嫁進山區的陳金蘭相當有感。山區交通不便,一次生產時,嬰兒已分娩但產婆還在路上,家裡的長輩見生出的是女嬰,為了省下接生費竟遣退產婆,讓陳金蘭自行斷臍,結果臍帶沒處理乾爭,嬰兒夜夜...

超過一甲子的閹雞人生

敍述者: 劉榮春、吳秋美 | 上傳者: 劉榮春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謝進龍 | 發佈日期: 2014/02/07 | 故事摘要: 過去閹雞技術不像現在的科技化,畜牧戶要閹雞,得請謝進龍上門幫忙。謝進龍15歲就跟著父親學閹雞,入行超過一甲子,在交通不便的時代,他得從苗栗步行到后里,在畜牧戶家住上一星期,協助閹雞的工作。名聲傳開之後...

年年相聚「蘭花會」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朋友,愛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鐶 | 發佈日期: 2014/01/16 | 故事摘要: 蘭陽女中在日本時代共招生八屆。許多年後,學姊妹回憶起在蘭女求學的歲月,便開始聚會聯誼,漸漸形成「蘭花會」的組織。每年四月間校慶時舉行一次大規模的聚會,由各屆輪流主辦。現在大家年紀都大了,許多同學或年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