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社區老人一起玩臉書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 文化部

故事標題和社區老人一起玩臉書的敍述者是張喆喜, 上傳者是執行團隊(中部), 故事類別是家庭/家族,愛,其他, 敍述的主要人物是張君如, 發佈日期是2014/03/25, 故事摘要是張君如是朝陽科技大學銀髮產業管理系的老師,對於規劃社區高齡化的活動課程有相當的專業能力。平常下課後他會到許多社區關懷高年齡老人居住問題,教導電腦課程及書法寫作,並帶領學生從中學習到課程實務。一路關懷之下,改善了這些銀髮族智力退化的問題,連時下最流行的臉書他們也玩得嚇嚇叫,不再是整天在家裡無所事事的老....

故事類別家庭/家族,愛,其他
故事編號20141330
故事標題和社區老人一起玩臉書
故事摘要張君如是朝陽科技大學銀髮產業管理系的老師,對於規劃社區高齡化的活動課程有相當的專業能力。平常下課後他會到許多社區關懷高年齡老人居住問題,教導電腦課程及書法寫作,並帶領學生從中學習到課程實務。一路關懷之下,改善了這些銀髮族智力退化的問題,連時下最流行的臉書他們也玩得嚇嚇叫,不再是整天在家裡無所事事的老人。
上傳者執行團隊(中部)
敍述者張喆喜
敍述的主要人物張君如
說故事地點臺中市
發佈日期2014/03/25
資料來源網址http://storytaiwan.tw/Story_Detail_c.aspx?n=7D4DCAAB8887E4FD&s=15E6DF583184515B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愛,其他

故事編號

20141330

故事標題

和社區老人一起玩臉書

故事摘要

張君如是朝陽科技大學銀髮產業管理系的老師,對於規劃社區高齡化的活動課程有相當的專業能力。平常下課後他會到許多社區關懷高年齡老人居住問題,教導電腦課程及書法寫作,並帶領學生從中學習到課程實務。一路關懷之下,改善了這些銀髮族智力退化的問題,連時下最流行的臉書他們也玩得嚇嚇叫,不再是整天在家裡無所事事的老人。

上傳者

執行團隊(中部)

敍述者

張喆喜

敍述的主要人物

張君如

說故事地點

臺中市

發佈日期

2014/03/25

資料來源網址

http://storytaiwan.tw/Story_Detail_c.aspx?n=7D4DCAAB8887E4FD&s=15E6DF583184515B

根據識別碼 20141330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20141330 資料。

[ 搜尋所有 20141330 ... ]

根據名稱 和社區老人一起玩臉書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和社區老人一起玩臉書 資料。

[ 搜尋所有 和社區老人一起玩臉書 ... ]

根據姓名 張君如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張君如 ...)

老人健康促進

作者: 汪庭緣 | 張華南 | 郭書馨 | 陳怡安 | 張君如 | 張春梅 | 陳怡伶 | 許貴婷 | 羅明葵 | 楊淑洪 | 李少慈合著 | 出版機構: 華格那企業 | 版次: 二版 | 預訂出版日: 111/05 | 適讀對象: 成人(學術) | 頁數: 224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362-871-2 (平裝, NT$300, 224面, 26公分)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張君如

職稱: 監察人 | 持有股份數: 100000 | 所代表法人: | 君兆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 統一編號: 86757010

@ 董監事資料集

健康運動產業價值主張與創新商業模式之研究

作者: 張君如 | 指導教授: 莊淑惠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9 | 論文名稱(外文): The research on the value proposition of healthy sport industry and innovative business model | 系所名稱: 經營管理學系 | 學校名稱: 亞洲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手持式電泳檢測裝置以及利用此裝置之電泳分離分析系統

核准國家: 中國大陸 | 證書號碼: ZL02118731.2 | 專利期間起: | 專利期間訖: | 專利性質: 發明 | 執行單位: 工研院院本部 | 產出年度: 94 | 計畫名稱: 工研院創新前瞻技術研究計畫 | 專利發明人: 邱創汎 | 何志偉 | 詹博淵 | 張君如 | 曹嘉惠 | 潘詔智

@ 技術司專利資料集

光明國中籃球場

場館實際管理人電話: 04-23756287#720 | 場館分類: 田徑場 | 停車場種類: 無停車場 | 臺中市西區自由路一段75號

@ 全國運動場館資訊

島創生.心創新. 2022: 朝陽科技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耕耘記事

作者: 鄭堯任 | 張君如 | 陶冠全 | 錢偉鈞 | 陳博舜 | 李雁隆 | 陳文國 | 吳俊寬 | 章日行 | 楊珮玉 | 陳美合作 | 出版機構: 朝陽科大研究發展處 | 版次: | 預訂出版日: 111/10 | 適讀對象: 成人(學術) | 頁數: 120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5631-62-8 (平裝, 120面, 23公分)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張君如

職稱: 監察人 | 持有股份數: 12500 | 所代表法人: | 大豐收國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 統一編號: 16588688

@ 董監事資料集

張君如

職稱: 董事 | 持有股份數: 7000000 | 所代表法人: | 久大興有限公司 | 統一編號: 22054438

@ 董監事資料集

老人健康促進

作者: 汪庭緣 | 張華南 | 郭書馨 | 陳怡安 | 張君如 | 張春梅 | 陳怡伶 | 許貴婷 | 羅明葵 | 楊淑洪 | 李少慈合著 | 出版機構: 華格那企業 | 版次: 二版 | 預訂出版日: 111/05 | 適讀對象: 成人(學術) | 頁數: 224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362-871-2 (平裝, NT$300, 224面, 26公分)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張君如

職稱: 監察人 | 持有股份數: 100000 | 所代表法人: | 君兆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 統一編號: 86757010

@ 董監事資料集

健康運動產業價值主張與創新商業模式之研究

作者: 張君如 | 指導教授: 莊淑惠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9 | 論文名稱(外文): The research on the value proposition of healthy sport industry and innovative business model | 系所名稱: 經營管理學系 | 學校名稱: 亞洲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手持式電泳檢測裝置以及利用此裝置之電泳分離分析系統

核准國家: 中國大陸 | 證書號碼: ZL02118731.2 | 專利期間起: | 專利期間訖: | 專利性質: 發明 | 執行單位: 工研院院本部 | 產出年度: 94 | 計畫名稱: 工研院創新前瞻技術研究計畫 | 專利發明人: 邱創汎 | 何志偉 | 詹博淵 | 張君如 | 曹嘉惠 | 潘詔智

@ 技術司專利資料集

光明國中籃球場

場館實際管理人電話: 04-23756287#720 | 場館分類: 田徑場 | 停車場種類: 無停車場 | 臺中市西區自由路一段75號

@ 全國運動場館資訊

島創生.心創新. 2022: 朝陽科技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耕耘記事

作者: 鄭堯任 | 張君如 | 陶冠全 | 錢偉鈞 | 陳博舜 | 李雁隆 | 陳文國 | 吳俊寬 | 章日行 | 楊珮玉 | 陳美合作 | 出版機構: 朝陽科大研究發展處 | 版次: | 預訂出版日: 111/10 | 適讀對象: 成人(學術) | 頁數: 120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5631-62-8 (平裝, 120面, 23公分)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張君如

職稱: 監察人 | 持有股份數: 12500 | 所代表法人: | 大豐收國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 統一編號: 16588688

@ 董監事資料集

張君如

職稱: 董事 | 持有股份數: 7000000 | 所代表法人: | 久大興有限公司 | 統一編號: 22054438

@ 董監事資料集

[ 搜尋所有 張君如 ... ]

姓名 張君如 找到的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查詢所有 張君如)
公司地址負責人統一編號狀態

新竹市東區新莊里新莊街一五號
張君如19383386歇業 - 獨資

新竹市東區光鎮里南大路748巷40弄9號1樓
張君如22054438核准設立

屏東縣屏東市瑞光里民興路32號1樓
張君如25093188核准設立

苗栗縣苗栗市建功里忠孝路52號
張君如25221711核准停業 - 獨資

屏東縣屏東市瑞光里民興路32號2樓
張君如42605706解散 (核准解散日期: 2020-07-30)

新北市淡水區新民街19巷20號5樓
張君如91430388核准設立 - 獨資 (核准文號: 1128162176)

苗栗縣公館鄉館東村大東路四一號
張君如98154422歇業 - 合夥

新竹市東區仙宮里寶山路四五二巷九弄三三號一樓
張君如99773338歇業 - 獨資

登記地址: 新竹市東區新莊里新莊街一五號 | 負責人: 張君如 | 統編: 19383386 | 歇業 - 獨資

登記地址: 新竹市東區光鎮里南大路748巷40弄9號1樓 | 負責人: 張君如 | 統編: 22054438 | 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屏東縣屏東市瑞光里民興路32號1樓 | 負責人: 張君如 | 統編: 25093188 | 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苗栗縣苗栗市建功里忠孝路52號 | 負責人: 張君如 | 統編: 25221711 | 核准停業 - 獨資

登記地址: 屏東縣屏東市瑞光里民興路32號2樓 | 負責人: 張君如 | 統編: 42605706 | 解散 (核准解散日期: 2020-07-30)

登記地址: 新北市淡水區新民街19巷20號5樓 | 負責人: 張君如 | 統編: 91430388 | 核准設立 - 獨資 (核准文號: 1128162176)

登記地址: 苗栗縣公館鄉館東村大東路四一號 | 負責人: 張君如 | 統編: 98154422 | 歇業 - 合夥

登記地址: 新竹市東區仙宮里寶山路四五二巷九弄三三號一樓 | 負責人: 張君如 | 統編: 99773338 | 歇業 - 獨資

[ 查詢所有 張君如 ... ]

在『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資料集內搜尋:


與和社區老人一起玩臉書同分類的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棉被、棉花與良木彈弓

敍述者: 謝憲宗,戴珍珶 | 上傳者: 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梁柳行 | 發佈日期: 2013/11/26 | 故事摘要: 傳統手工棉被越來越式微,臺中大里一家手工棉被行,卻已傳到第三代,老闆梁柳行,憑著從小對做手工棉被特殊的情感,繼續守著這份可溫飽卻賺不多的產業,他堅持用天然棉花,不用化學纖維製作棉被,老顧客至今仍大有人...

張風巧創鐵道藝術

敍述者: 尤宏源 | 上傳者: 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張風 | 發佈日期: 2013/11/26 | 故事摘要: 從小住在鐵道旁的張風,原本只是對鐵道有一份特殊的情感,他將這份情感轉換成藝術創作,從早期只是繪畫火車,直到有一天發現鐵道附近有廢棄不要的枕木,雖已腐爛,但透過他的巧手創意,竟讓朽木也能夠重生,創作出屬...

在翻轉酒瓶中享受眾人目光

敍述者: 高雄駐地採訪 | 上傳者: 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俊燊 | 發佈日期: 2013/11/26 | 故事摘要: 人家說十八歲的年紀是草莓族,可是陳俊燊每天頂著太陽 在草地上練習花式調酒,這是他的興趣,也是他的志向,他今年七月在新加坡拿下亞洲花式調酒的冠軍,回到臺灣,他沒有休息,馬上就又投入練習,他說自己最大的競...

我把服務當做是運動

敍述者: 黃炫瑞 | 上傳者: 管理者 | 故事類別: 愛,災難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洪金平 | 發佈日期: 2013/11/17 | 故事摘要: 從事燈光音響的洪金平先生,在九二一大地震時,失去了生財工具及房屋,淪為災民,看到家鄉老人們對於災後重建的無力感,經與家人商量過後,毅然投身公益,向政府申請了60位以工代賑的災民,幫助鄉下這些行動較為不...

樂器編山歌

敍述者: 屏東駐地採訪 | 上傳者: 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傅民雄 | 發佈日期: 2013/11/26 | 故事摘要: 得過金曲獎的客家作詞作曲家,傅民雄,平常是屏東竹田鄉裡的一個老百姓,但是拿起了樂器,他就是一個客家歌謠的傳唱人,他用客家五花之一的夜合,寫了一首歌,來形容客家女性溫柔堅強的一面,他的志向是,要寫更多的...

捏麵人與我的邂逅

敍述者: 尤宏源 | 上傳者: 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巫俊德 | 發佈日期: 2013/11/26 | 故事摘要: 彰化縣溪湖鎮的巫家,從原本只是做傳統餅的店家,在一次因緣際會下,請了一位來自大陸的捏麵人師傅傳授技藝,之後轉型專做;拜拜用的看桌,從各式的人物.水果.動物造型開始捏麵.乃至創新技藝,還設置捏麵故事館紀...

破碎家園的過去與現在

敍述者: 謝憲宗,戴珍珶 | 上傳者: 管理者 | 故事類別: 愛,地景,災難,社區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吳東明 | 發佈日期: 2013/11/26 | 故事摘要: 吳東明小的時候,光復新村其實已經開始沒落了,以前我常聽到年長的人在說,以前的光復新村是欣欣向榮的,非常的熱鬧,非常鼎盛,畢竟這裡以前是公務人員的宿舍。吳東明也是在這土生土長的小孩,因此常會聽到「搬遷」...

輪椅上的舞者

敍述者: 方中誠 | 上傳者: 管理者 | 故事類別: 災難,生老病死/退休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朱雄聖 | 發佈日期: 2013/11/26 | 故事摘要: 如果有一天,不再能用雙腳走路,你該怎麼辦?但只要認真做,用心學,不強求,卻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朱雄聖有位雙胞胎的哥哥,運動細胞也非常好,還擔任國小體育老師.朱雄聖內心其實是自卑的,朱雄聖認為同一天生日,...

遊子返鄉

敍述者: 臺南駐地採訪 | 上傳者: 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謝明振 | 發佈日期: 2013/11/26 | 故事摘要: 34年前創業的謝明振,雖因缺工到海外投資設廠,但身為台南人卻一心想要回到家鄉奉獻。靠著政府相關的配套政策,再次回台灣設廠發展。他也鼓勵政府盡快成立跨部會部門,讓有心的台商能盡早回台投資。為了臺灣,為了...

走過921,我還能做什麼?

敍述者: 謝憲宗,戴珍珶 | 上傳者: 管理者 | 故事類別: 愛,原住民,社區,災難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玉蘭 | 發佈日期: 2013/11/16 | 故事摘要: 臺中霧峰花東新村,有46戶200多人來自花蓮臺東的阿美族,他們原本住在草湖溪畔,13年前的921地震,摧毀我們的臨時屋,如今來到對岸的現址-佔地0.6公頃的國有河川地上。這個組合屋坐落的地方雖然存在合...

歷經大陳島撤退的王小林

敍述者: 屏東駐地採訪 | 上傳者: 中視團隊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王小林 | 發佈日期: 2013/11/26 | 故事摘要: 生於大陳島的王小林,小時候的記憶就是時常躲著共軍的轟炸砲彈。從9歲跟著蔣夫人來臺定居,經歷過大陳島上的戰亂、顛沛流離,到撤退至臺灣後的安居樂業,他的內心有著莫大的感觸。到臺之際政府照顧有加,針對既有謀...

念念潘武昌的屏東眷村生活

敍述者: 屏東駐地採訪 | 上傳者: 中視團隊 | 故事類別: 愛,社區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潘武昌 | 發佈日期: 2013/11/26 | 故事摘要: 潘武昌出生在民國三十八年,那一年剛出生,就跟著父母來到臺灣,臺灣一開始就落腳在屏東的眷村裡面,潘武昌從小就跟著父母在眷村裡串門子,長大之後,因為人緣好,被選成里長,眼看著眷村的人家開枝散葉,但是最近,...

阿里山公路的藝術家

敍述者: 嘉義縣駐地採訪 | 上傳者: 中視團隊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翁朝勇 | 發佈日期: 2013/11/26 | 故事摘要: 往阿里山的路上,在省道旁有一整排都在賣石刻猴的商店,在這裡面有一個藝術家翁朝勇,他不是科班出身,他的手法和技巧,都是自己憑空摸索而來,他說小時候就不愛唸書,所以四處打工,還當過紡織廠的男工,那時候同事...

他用奶粉罐二胡走入人群,克服憂鬱

敍述者: 嘉義縣駐地採訪 | 上傳者: 中視團隊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振龍 | 發佈日期: 2013/11/26 | 故事摘要: 10多年前,因生意失敗而得了憂鬱症的陳振龍,在妻子的陪伴與鼓勵下,開始走入人群,投入社區活動。無師自通的他,不但將奶粉罐廢物利用做成環保二胡,還在社區教起了二胡。對建築熱愛的他,拜師3年習得古建築工法...

我在古寧頭戰役激戰56小時

敍述者: 中部駐點記者 | 上傳者: 中視團隊 | 故事類別: 災難,生老病死/退休,軍旅,朋友,戰爭/兩岸/世界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玉龍 | 發佈日期: 2013/11/26 | 故事摘要: 我在金門古寧頭戰役,與共軍激戰56小時,共軍從海上登入一個,我們就打一個,殲滅共軍兩萬多人,戰役期間,我充滿許多回憶,恐怖、艱苦,與憶起出征夥伴的情感,這些回憶是無法抹滅的,當然最後也成功守住臺灣的領...

棉被、棉花與良木彈弓

敍述者: 謝憲宗,戴珍珶 | 上傳者: 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梁柳行 | 發佈日期: 2013/11/26 | 故事摘要: 傳統手工棉被越來越式微,臺中大里一家手工棉被行,卻已傳到第三代,老闆梁柳行,憑著從小對做手工棉被特殊的情感,繼續守著這份可溫飽卻賺不多的產業,他堅持用天然棉花,不用化學纖維製作棉被,老顧客至今仍大有人...

張風巧創鐵道藝術

敍述者: 尤宏源 | 上傳者: 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張風 | 發佈日期: 2013/11/26 | 故事摘要: 從小住在鐵道旁的張風,原本只是對鐵道有一份特殊的情感,他將這份情感轉換成藝術創作,從早期只是繪畫火車,直到有一天發現鐵道附近有廢棄不要的枕木,雖已腐爛,但透過他的巧手創意,竟讓朽木也能夠重生,創作出屬...

在翻轉酒瓶中享受眾人目光

敍述者: 高雄駐地採訪 | 上傳者: 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俊燊 | 發佈日期: 2013/11/26 | 故事摘要: 人家說十八歲的年紀是草莓族,可是陳俊燊每天頂著太陽 在草地上練習花式調酒,這是他的興趣,也是他的志向,他今年七月在新加坡拿下亞洲花式調酒的冠軍,回到臺灣,他沒有休息,馬上就又投入練習,他說自己最大的競...

我把服務當做是運動

敍述者: 黃炫瑞 | 上傳者: 管理者 | 故事類別: 愛,災難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洪金平 | 發佈日期: 2013/11/17 | 故事摘要: 從事燈光音響的洪金平先生,在九二一大地震時,失去了生財工具及房屋,淪為災民,看到家鄉老人們對於災後重建的無力感,經與家人商量過後,毅然投身公益,向政府申請了60位以工代賑的災民,幫助鄉下這些行動較為不...

樂器編山歌

敍述者: 屏東駐地採訪 | 上傳者: 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傅民雄 | 發佈日期: 2013/11/26 | 故事摘要: 得過金曲獎的客家作詞作曲家,傅民雄,平常是屏東竹田鄉裡的一個老百姓,但是拿起了樂器,他就是一個客家歌謠的傳唱人,他用客家五花之一的夜合,寫了一首歌,來形容客家女性溫柔堅強的一面,他的志向是,要寫更多的...

捏麵人與我的邂逅

敍述者: 尤宏源 | 上傳者: 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巫俊德 | 發佈日期: 2013/11/26 | 故事摘要: 彰化縣溪湖鎮的巫家,從原本只是做傳統餅的店家,在一次因緣際會下,請了一位來自大陸的捏麵人師傅傳授技藝,之後轉型專做;拜拜用的看桌,從各式的人物.水果.動物造型開始捏麵.乃至創新技藝,還設置捏麵故事館紀...

破碎家園的過去與現在

敍述者: 謝憲宗,戴珍珶 | 上傳者: 管理者 | 故事類別: 愛,地景,災難,社區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吳東明 | 發佈日期: 2013/11/26 | 故事摘要: 吳東明小的時候,光復新村其實已經開始沒落了,以前我常聽到年長的人在說,以前的光復新村是欣欣向榮的,非常的熱鬧,非常鼎盛,畢竟這裡以前是公務人員的宿舍。吳東明也是在這土生土長的小孩,因此常會聽到「搬遷」...

輪椅上的舞者

敍述者: 方中誠 | 上傳者: 管理者 | 故事類別: 災難,生老病死/退休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朱雄聖 | 發佈日期: 2013/11/26 | 故事摘要: 如果有一天,不再能用雙腳走路,你該怎麼辦?但只要認真做,用心學,不強求,卻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朱雄聖有位雙胞胎的哥哥,運動細胞也非常好,還擔任國小體育老師.朱雄聖內心其實是自卑的,朱雄聖認為同一天生日,...

遊子返鄉

敍述者: 臺南駐地採訪 | 上傳者: 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謝明振 | 發佈日期: 2013/11/26 | 故事摘要: 34年前創業的謝明振,雖因缺工到海外投資設廠,但身為台南人卻一心想要回到家鄉奉獻。靠著政府相關的配套政策,再次回台灣設廠發展。他也鼓勵政府盡快成立跨部會部門,讓有心的台商能盡早回台投資。為了臺灣,為了...

走過921,我還能做什麼?

敍述者: 謝憲宗,戴珍珶 | 上傳者: 管理者 | 故事類別: 愛,原住民,社區,災難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玉蘭 | 發佈日期: 2013/11/16 | 故事摘要: 臺中霧峰花東新村,有46戶200多人來自花蓮臺東的阿美族,他們原本住在草湖溪畔,13年前的921地震,摧毀我們的臨時屋,如今來到對岸的現址-佔地0.6公頃的國有河川地上。這個組合屋坐落的地方雖然存在合...

歷經大陳島撤退的王小林

敍述者: 屏東駐地採訪 | 上傳者: 中視團隊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王小林 | 發佈日期: 2013/11/26 | 故事摘要: 生於大陳島的王小林,小時候的記憶就是時常躲著共軍的轟炸砲彈。從9歲跟著蔣夫人來臺定居,經歷過大陳島上的戰亂、顛沛流離,到撤退至臺灣後的安居樂業,他的內心有著莫大的感觸。到臺之際政府照顧有加,針對既有謀...

念念潘武昌的屏東眷村生活

敍述者: 屏東駐地採訪 | 上傳者: 中視團隊 | 故事類別: 愛,社區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潘武昌 | 發佈日期: 2013/11/26 | 故事摘要: 潘武昌出生在民國三十八年,那一年剛出生,就跟著父母來到臺灣,臺灣一開始就落腳在屏東的眷村裡面,潘武昌從小就跟著父母在眷村裡串門子,長大之後,因為人緣好,被選成里長,眼看著眷村的人家開枝散葉,但是最近,...

阿里山公路的藝術家

敍述者: 嘉義縣駐地採訪 | 上傳者: 中視團隊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翁朝勇 | 發佈日期: 2013/11/26 | 故事摘要: 往阿里山的路上,在省道旁有一整排都在賣石刻猴的商店,在這裡面有一個藝術家翁朝勇,他不是科班出身,他的手法和技巧,都是自己憑空摸索而來,他說小時候就不愛唸書,所以四處打工,還當過紡織廠的男工,那時候同事...

他用奶粉罐二胡走入人群,克服憂鬱

敍述者: 嘉義縣駐地採訪 | 上傳者: 中視團隊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振龍 | 發佈日期: 2013/11/26 | 故事摘要: 10多年前,因生意失敗而得了憂鬱症的陳振龍,在妻子的陪伴與鼓勵下,開始走入人群,投入社區活動。無師自通的他,不但將奶粉罐廢物利用做成環保二胡,還在社區教起了二胡。對建築熱愛的他,拜師3年習得古建築工法...

我在古寧頭戰役激戰56小時

敍述者: 中部駐點記者 | 上傳者: 中視團隊 | 故事類別: 災難,生老病死/退休,軍旅,朋友,戰爭/兩岸/世界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玉龍 | 發佈日期: 2013/11/26 | 故事摘要: 我在金門古寧頭戰役,與共軍激戰56小時,共軍從海上登入一個,我們就打一個,殲滅共軍兩萬多人,戰役期間,我充滿許多回憶,恐怖、艱苦,與憶起出征夥伴的情感,這些回憶是無法抹滅的,當然最後也成功守住臺灣的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