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於亦雕亦演的師父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 文化部

故事標題樂於亦雕亦演的師父的上傳者是執行團隊(北部), 故事類別是家庭/家族, 敍述的主要人物是吳佳政, 發佈日期是2014/04/01, 故事摘要是諸羅山魔法劇團有50幾年歷史了,團長吳佳政會演布袋戲,也會雕刻布袋戲偶,許多有名的布袋戲角色都是他的作品。他很高興能夠向父親學得技術,也很欣慰兒子願意學習及傳承臺灣傳統藝術。臺灣青年木偶發展交流協會新近成立,是文化部及內政部認可的布袋戲表演社團組織,目前會員成員有82團,最主要的功能在對外推展臺灣布....

故事類別家庭/家族
故事編號20141534
故事標題樂於亦雕亦演的師父
故事摘要諸羅山魔法劇團有50幾年歷史了,團長吳佳政會演布袋戲,也會雕刻布袋戲偶,許多有名的布袋戲角色都是他的作品。他很高興能夠向父親學得技術,也很欣慰兒子願意學習及傳承臺灣傳統藝術。臺灣青年木偶發展交流協會新近成立,是文化部及內政部認可的布袋戲表演社團組織,目前會員成員有82團,最主要的功能在對外推展臺灣布袋戲的文化,吳佳政出力頗多。他說,在所有會員的努力下,一定可以讓國際間認識臺灣民間傳統藝術布袋戲。
上傳者執行團隊(北部)
敍述者(空的。未填資料。)
敍述的主要人物吳佳政
說故事地點嘉義市
發佈日期2014/04/01
資料來源網址http://storytaiwan.tw/Story_Detail_c.aspx?n=7D4DCAAB8887E4FD&s=C634EE05524CEA09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故事編號

20141534

故事標題

樂於亦雕亦演的師父

故事摘要

諸羅山魔法劇團有50幾年歷史了,團長吳佳政會演布袋戲,也會雕刻布袋戲偶,許多有名的布袋戲角色都是他的作品。他很高興能夠向父親學得技術,也很欣慰兒子願意學習及傳承臺灣傳統藝術。臺灣青年木偶發展交流協會新近成立,是文化部及內政部認可的布袋戲表演社團組織,目前會員成員有82團,最主要的功能在對外推展臺灣布袋戲的文化,吳佳政出力頗多。他說,在所有會員的努力下,一定可以讓國際間認識臺灣民間傳統藝術布袋戲。

上傳者

執行團隊(北部)

敍述者

(空的。未填資料。)

敍述的主要人物

吳佳政

說故事地點

嘉義市

發佈日期

2014/04/01

資料來源網址

http://storytaiwan.tw/Story_Detail_c.aspx?n=7D4DCAAB8887E4FD&s=C634EE05524CEA09

根據識別碼 20141534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20141534 資料。

[ 搜尋所有 20141534 ... ]

根據名稱 樂於亦雕亦演的師父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樂於亦雕亦演的師父 資料。

[ 搜尋所有 樂於亦雕亦演的師父 ... ]

根據姓名 吳佳政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5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吳佳政 ...)

吳佳政建築師事務所

事務所所在地: 高雄市鼓山區中華一路2109號3樓 | 建築師姓名: 吳佳政 | 開業證號: 高建開證字第C000428號

@ 建築師開業登記資訊

吳佳政

職稱: 董事 | 持有股份數: 17732000 | 所代表法人: | 聯侑事業有限公司 | 統一編號: 12600704

@ 董監事資料集

吳佳政

職稱: 董事長 | 持有股份數: 300000 | 所代表法人: | 冠榮欣業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 統一編號: 28679683

@ 董監事資料集

吳佳政

職稱: 監察人 | 持有股份數: 48000 | 所代表法人: | 千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統一編號: 89936426

@ 董監事資料集

吳佳政

公司名稱: 流行派企業有限公司 | 到職日期: 0790618 | 統一編號: 23796058

@ 公司登記經理人資料集

吳佳政建築師事務所

事務所所在地: 高雄市鼓山區中華一路2109號3樓 | 建築師姓名: 吳佳政 | 開業證號: 高建開證字第C000428號

@ 建築師開業登記資訊

吳佳政

職稱: 董事 | 持有股份數: 17732000 | 所代表法人: | 聯侑事業有限公司 | 統一編號: 12600704

@ 董監事資料集

吳佳政

職稱: 董事長 | 持有股份數: 300000 | 所代表法人: | 冠榮欣業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 統一編號: 28679683

@ 董監事資料集

吳佳政

職稱: 監察人 | 持有股份數: 48000 | 所代表法人: | 千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統一編號: 89936426

@ 董監事資料集

吳佳政

公司名稱: 流行派企業有限公司 | 到職日期: 0790618 | 統一編號: 23796058

@ 公司登記經理人資料集

[ 搜尋所有 吳佳政 ... ]

姓名 吳佳政 找到的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

(以下顯示 5 筆) (或要:查詢所有 吳佳政)
公司地址負責人統一編號狀態

臺北市信義區基隆路1段143號9樓之2
吳佳政52391669解散 (核准解散日期: 2021-01-21)

高雄市楠梓區惠豐里高楠公路1711巷10號四樓之2
吳佳政93319797核准設立 - 獨資 (核准文號: 11262687500)

花蓮縣花蓮市主睦里和平路336號1樓之1
吳佳政12600704核准設立

臺北市大同區西寧北路62-5號3樓、3樓之2
吳佳政28679683核准設立

臺北市大同區西寧北路62之5號3樓、3樓之2
吳佳政54639977解散 (核准解散日期: 2017-07-25)

登記地址: 臺北市信義區基隆路1段143號9樓之2 | 負責人: 吳佳政 | 統編: 52391669 | 解散 (核准解散日期: 2021-01-21)

登記地址: 高雄市楠梓區惠豐里高楠公路1711巷10號四樓之2 | 負責人: 吳佳政 | 統編: 93319797 | 核准設立 - 獨資 (核准文號: 11262687500)

登記地址: 花蓮縣花蓮市主睦里和平路336號1樓之1 | 負責人: 吳佳政 | 統編: 12600704 | 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臺北市大同區西寧北路62-5號3樓、3樓之2 | 負責人: 吳佳政 | 統編: 28679683 | 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臺北市大同區西寧北路62之5號3樓、3樓之2 | 負責人: 吳佳政 | 統編: 54639977 | 解散 (核准解散日期: 2017-07-25)

在『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資料集內搜尋:


與樂於亦雕亦演的師父同分類的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成長的勇氣

敍述者: | 上傳者: 莊麗華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瑞珠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陳瑞珠出生於基隆海岸線,那裡隨手都可以摸到海膽及海菜,現在和以前的海邊環境有極大的差別。她讀國中時母親逝世,因此成長過程缺乏母愛,即使如此每天還是要面對生活,為讓自己學習獨立,後來便半工半讀賺取生活費...

一首思念媽媽的詩

敍述者: | 上傳者: 陳國峰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外來移民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麗蟬 | 發佈日期: 2013/12/09 | 故事摘要: 《棕櫚糖之嫁》是柬埔寨出生的林麗蟬送給媽媽的一首詩。16年前,她遠嫁來臺,心裡掛念著遠在故鄉的媽媽,也不時懷念起媽媽的家鄉料理。思念媽媽、思念熟悉的家鄉味,都透過一首短短的小詩,表達了她離鄉16年的濃...

珍惜與關懷~記得給予親人一個大大的擁抱~

敍述者: 洪玉真 | 上傳者: 澎湖深耕文化工作坊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愛,社區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碧珍 | 發佈日期: 2013/12/10 | 故事摘要: 因為澎湖西嶼鄉二崁協進會陳榮一理事長的毛筆字,吸引陳碧珍到二崁學褒歌並開始他記錄社區調查興趣,奠定今日當上大池社區理事長有能力處理社區事務的基石。因為當上社區理事長,反而讓陳碧珍更忙,忙到疏忽照顧母親...

傳承與保存

敍述者: 張喆喜 | 上傳者: 執行團隊(中部)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茂賢 | 發佈日期: 2013/12/10 | 故事摘要: 林茂賢從小就對北管歌仔...等傳統戲曲臺灣文化有著深厚的淵源。直到大學才發現對自己的傳統文化非常陌生,之後就投入許多研究及參加 許多的民間的文化團體,出國到巴黎留學後才發現各國家對自己的地方文化有保存...

澎湖褒歌趣

敍述者: 洪玉真 | 上傳者: 澎湖深耕文化工作坊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碧珍 | 發佈日期: 2013/12/10 | 故事摘要: 因為澎湖西嶼鄉二崁協進會陳榮一理事長的毛筆字,吸引陳碧珍到二崁學褒歌…以前常聽到大人對唸詞句,不知就是現在所說的褒歌;二崁褒歌唸唱皆宜,內容大多以常民生活中點滴片段為素材,農耕魚忙、四時節慶、人情冷暖...

母親是我的偶像

敍述者: 張喆喜 | 上傳者: 執行團隊(中部)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池熙蓮 | 發佈日期: 2013/12/10 | 故事摘要: 今年34歲的池熙蓮從小在單親家庭中長大,母親在太魯閣及長春祠為觀光客照相辛苦的賺取生活費,小孩一天一天長大,開銷一天比一天重,便開始日以繼夜的工作,為了不讓兄妹倆在成長過程中被同學笑,因此母親在生活物...

對臺北的深厚記憶

敍述者: | 上傳者: 莊麗華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人文藝術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永發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臺北對於林永發自己來說有非常深厚的記憶,早期在臺北讀書,後來在板橋教書,一路走來在臺北成家立業學習,雖然之後又到臺東服務,但臺北對於自己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地方。年輕時在臺北植物園談戀愛讀書,對於臺北的人...

臺灣泥

敍述者: 張喆喜 | 上傳者: 執行團隊(中部)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吳晟誌 | 發佈日期: 2013/12/10 | 故事摘要: 吳晟誌感恩雙親從小帶著自己四處採集,讓自己愛上臺灣的泥土,感恩雙親給自己無限的創作空間及教誨。自己能夠在陶土界一戰成名,所有的一切都歸功於雙親從小給予的基礎,未來他會繼續努力做下去,讓下一代一樣愛上臺...

要活就要動

敍述者: 張喆喜 | 上傳者: 執行團隊(中部)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李吉村 | 發佈日期: 2013/12/10 | 故事摘要: 龍井區89歲醫師李吉村,行醫62年,因身體硬朗、頭腦清楚,每天仍看診,成為鄉里民眾最好的健康顧問。李吉村說;除看診外,每天凌晨四點就起床晨泳,身體力行「要活就要動」哲學。雖年紀大滿頭白髮,但仍不忘繼續...

小時候的茫然與領悟

敍述者: | 上傳者: 莊麗華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人文藝術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李至誠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李至誠小時候因為太過好動,因而被當作過動兒讓父母非常的操心,甚至求助醫生治療。讀國中時也很愛玩,又叛逆翹家,不過卻親眼目睹兇殺事件,甚至自己滿身都是鮮血,才開始知道原來血是這種顏色,後來警察找上門來,...

會法術的伯婆

敍述者: 劉彥辰、劉彥奇、劉榮春、吳秋美 | 上傳者: 劉彥辰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其他,原住民 | 敍述的主要人物: 紅二妹 | 豆鼎發 | 發佈日期: 2013/12/17 | 故事摘要: 賽夏族長老豆鼎發(民國33年生),有個會法術的伯婆紅二妹(民國前17年~民國83)。紅二妹本姓楓,被日本人改姓紅,加上親友被老師罰,所以一直仇日。豆鼎發回憶自小與伯婆相處的故事,包括斷頭鬼、開心鬼,以...

紋面文化的推廣

敍述者: | 上傳者: 汪建宏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原住民 | 敍述的主要人物: 田貴實 | 發佈日期: 2014/01/06 | 故事摘要: 田貴實在民國66年退伍後就到臺北的長春路PUB駐場演出,對於臺北有很濃厚的獨特感覺。後來,發覺對於原民文化的紋面產生興趣,以前紋面是不被看好而且被醜化,尤其早期受到日據時代的日人壓抑影響,使得紋面被誤...

努力過生活

敍述者: | 上傳者: 江柏霖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生老病死/退休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柯林來秀 | 發佈日期: 2013/12/10 | 故事摘要: 柯林來秀家裡有三姐妹,排行老么。早期的臺灣農村生活非常困苦,但也勤勞認真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在13歲那年,由於經營屏東糖果工廠的阿姨需要人手,中意柯媽媽,而父母也認為換個環境,對她比較好,至...

父親與我們全家藝術養成

敍述者: 林迺昂 | 上傳者: 林迺昂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人文藝術 | 敍述的主要人物: 趙純妙 | 發佈日期: 2013/12/10 | 故事摘要: 婦產科醫師趙宗冠沒一心一意寄望孩子當醫生,反而重視美術教育,4名子女在美學方面各有所長,他和妻子、子女曾舉辦家族創作展,題材和創作媒材多元,充分表現一家人的美術天分。 「小時候拿成績單回家,爸爸只看...

傳承七十年好味道高家美食

敍述者: 張思嫺 侯建全 | 上傳者: 臺灣圖書室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其他,生老病死/退休,食衣住行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高黃茶美 | 發佈日期: 2014/01/29 | 故事摘要: 東市場高家美食從日治昭和17年(1942)創立至今已逾70年,自第一代的高水木、周笑一夫婦開始,傳給第二代的高南雄、黃茶美夫妻,至今已傳承至第三代,祖傳三代、一脈相承,是嘉義老字號的美食商店。透過第二...

成長的勇氣

敍述者: | 上傳者: 莊麗華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瑞珠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陳瑞珠出生於基隆海岸線,那裡隨手都可以摸到海膽及海菜,現在和以前的海邊環境有極大的差別。她讀國中時母親逝世,因此成長過程缺乏母愛,即使如此每天還是要面對生活,為讓自己學習獨立,後來便半工半讀賺取生活費...

一首思念媽媽的詩

敍述者: | 上傳者: 陳國峰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外來移民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麗蟬 | 發佈日期: 2013/12/09 | 故事摘要: 《棕櫚糖之嫁》是柬埔寨出生的林麗蟬送給媽媽的一首詩。16年前,她遠嫁來臺,心裡掛念著遠在故鄉的媽媽,也不時懷念起媽媽的家鄉料理。思念媽媽、思念熟悉的家鄉味,都透過一首短短的小詩,表達了她離鄉16年的濃...

珍惜與關懷~記得給予親人一個大大的擁抱~

敍述者: 洪玉真 | 上傳者: 澎湖深耕文化工作坊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愛,社區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碧珍 | 發佈日期: 2013/12/10 | 故事摘要: 因為澎湖西嶼鄉二崁協進會陳榮一理事長的毛筆字,吸引陳碧珍到二崁學褒歌並開始他記錄社區調查興趣,奠定今日當上大池社區理事長有能力處理社區事務的基石。因為當上社區理事長,反而讓陳碧珍更忙,忙到疏忽照顧母親...

傳承與保存

敍述者: 張喆喜 | 上傳者: 執行團隊(中部)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茂賢 | 發佈日期: 2013/12/10 | 故事摘要: 林茂賢從小就對北管歌仔...等傳統戲曲臺灣文化有著深厚的淵源。直到大學才發現對自己的傳統文化非常陌生,之後就投入許多研究及參加 許多的民間的文化團體,出國到巴黎留學後才發現各國家對自己的地方文化有保存...

澎湖褒歌趣

敍述者: 洪玉真 | 上傳者: 澎湖深耕文化工作坊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碧珍 | 發佈日期: 2013/12/10 | 故事摘要: 因為澎湖西嶼鄉二崁協進會陳榮一理事長的毛筆字,吸引陳碧珍到二崁學褒歌…以前常聽到大人對唸詞句,不知就是現在所說的褒歌;二崁褒歌唸唱皆宜,內容大多以常民生活中點滴片段為素材,農耕魚忙、四時節慶、人情冷暖...

母親是我的偶像

敍述者: 張喆喜 | 上傳者: 執行團隊(中部)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池熙蓮 | 發佈日期: 2013/12/10 | 故事摘要: 今年34歲的池熙蓮從小在單親家庭中長大,母親在太魯閣及長春祠為觀光客照相辛苦的賺取生活費,小孩一天一天長大,開銷一天比一天重,便開始日以繼夜的工作,為了不讓兄妹倆在成長過程中被同學笑,因此母親在生活物...

對臺北的深厚記憶

敍述者: | 上傳者: 莊麗華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人文藝術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永發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臺北對於林永發自己來說有非常深厚的記憶,早期在臺北讀書,後來在板橋教書,一路走來在臺北成家立業學習,雖然之後又到臺東服務,但臺北對於自己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地方。年輕時在臺北植物園談戀愛讀書,對於臺北的人...

臺灣泥

敍述者: 張喆喜 | 上傳者: 執行團隊(中部)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吳晟誌 | 發佈日期: 2013/12/10 | 故事摘要: 吳晟誌感恩雙親從小帶著自己四處採集,讓自己愛上臺灣的泥土,感恩雙親給自己無限的創作空間及教誨。自己能夠在陶土界一戰成名,所有的一切都歸功於雙親從小給予的基礎,未來他會繼續努力做下去,讓下一代一樣愛上臺...

要活就要動

敍述者: 張喆喜 | 上傳者: 執行團隊(中部)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李吉村 | 發佈日期: 2013/12/10 | 故事摘要: 龍井區89歲醫師李吉村,行醫62年,因身體硬朗、頭腦清楚,每天仍看診,成為鄉里民眾最好的健康顧問。李吉村說;除看診外,每天凌晨四點就起床晨泳,身體力行「要活就要動」哲學。雖年紀大滿頭白髮,但仍不忘繼續...

小時候的茫然與領悟

敍述者: | 上傳者: 莊麗華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人文藝術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李至誠 | 發佈日期: 2014/01/13 | 故事摘要: 李至誠小時候因為太過好動,因而被當作過動兒讓父母非常的操心,甚至求助醫生治療。讀國中時也很愛玩,又叛逆翹家,不過卻親眼目睹兇殺事件,甚至自己滿身都是鮮血,才開始知道原來血是這種顏色,後來警察找上門來,...

會法術的伯婆

敍述者: 劉彥辰、劉彥奇、劉榮春、吳秋美 | 上傳者: 劉彥辰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其他,原住民 | 敍述的主要人物: 紅二妹 | 豆鼎發 | 發佈日期: 2013/12/17 | 故事摘要: 賽夏族長老豆鼎發(民國33年生),有個會法術的伯婆紅二妹(民國前17年~民國83)。紅二妹本姓楓,被日本人改姓紅,加上親友被老師罰,所以一直仇日。豆鼎發回憶自小與伯婆相處的故事,包括斷頭鬼、開心鬼,以...

紋面文化的推廣

敍述者: | 上傳者: 汪建宏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原住民 | 敍述的主要人物: 田貴實 | 發佈日期: 2014/01/06 | 故事摘要: 田貴實在民國66年退伍後就到臺北的長春路PUB駐場演出,對於臺北有很濃厚的獨特感覺。後來,發覺對於原民文化的紋面產生興趣,以前紋面是不被看好而且被醜化,尤其早期受到日據時代的日人壓抑影響,使得紋面被誤...

努力過生活

敍述者: | 上傳者: 江柏霖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生老病死/退休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柯林來秀 | 發佈日期: 2013/12/10 | 故事摘要: 柯林來秀家裡有三姐妹,排行老么。早期的臺灣農村生活非常困苦,但也勤勞認真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在13歲那年,由於經營屏東糖果工廠的阿姨需要人手,中意柯媽媽,而父母也認為換個環境,對她比較好,至...

父親與我們全家藝術養成

敍述者: 林迺昂 | 上傳者: 林迺昂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人文藝術 | 敍述的主要人物: 趙純妙 | 發佈日期: 2013/12/10 | 故事摘要: 婦產科醫師趙宗冠沒一心一意寄望孩子當醫生,反而重視美術教育,4名子女在美學方面各有所長,他和妻子、子女曾舉辦家族創作展,題材和創作媒材多元,充分表現一家人的美術天分。 「小時候拿成績單回家,爸爸只看...

傳承七十年好味道高家美食

敍述者: 張思嫺 侯建全 | 上傳者: 臺灣圖書室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其他,生老病死/退休,食衣住行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高黃茶美 | 發佈日期: 2014/01/29 | 故事摘要: 東市場高家美食從日治昭和17年(1942)創立至今已逾70年,自第一代的高水木、周笑一夫婦開始,傳給第二代的高南雄、黃茶美夫妻,至今已傳承至第三代,祖傳三代、一脈相承,是嘉義老字號的美食商店。透過第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