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到日本造飛機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 文化部

故事標題二次大戰到日本造飛機的敍述者是古少騏, 上傳者是蕭如松故事蒐錄站, 故事類別是家庭/家族,軍旅,戰爭/兩岸/世界, 發佈日期是2014/10/20, 故事摘要是李增昌出生於民國16年,二次大戰期間,日本調派八千名臺灣少年,到名古屋等多地工廠製造飛機,對抗美軍的B29。李增昌先後被調派到不同工廠,並遇到多次的轟炸,其中一次把他的所有東西燒毀,還在大樹下露宿兩天,吃卡車送來的飯糰,最後日本宣布投降,等了半年才回到臺灣。.

故事類別家庭/家族,軍旅,戰爭/兩岸/世界
故事編號20148878
故事標題二次大戰到日本造飛機
故事摘要李增昌出生於民國16年,二次大戰期間,日本調派八千名臺灣少年,到名古屋等多地工廠製造飛機,對抗美軍的B29。李增昌先後被調派到不同工廠,並遇到多次的轟炸,其中一次把他的所有東西燒毀,還在大樹下露宿兩天,吃卡車送來的飯糰,最後日本宣布投降,等了半年才回到臺灣。
上傳者蕭如松故事蒐錄站
敍述者古少騏
敍述的主要人物(空的。未填資料。)
說故事地點(空的。未填資料。)
發佈日期2014/10/20
資料來源網址http://storytaiwan.tw/Story_Detail_c.aspx?n=7D4DCAAB8887E4FD&s=AED683917BE371C0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軍旅,戰爭/兩岸/世界

故事編號

20148878

故事標題

二次大戰到日本造飛機

故事摘要

李增昌出生於民國16年,二次大戰期間,日本調派八千名臺灣少年,到名古屋等多地工廠製造飛機,對抗美軍的B29。李增昌先後被調派到不同工廠,並遇到多次的轟炸,其中一次把他的所有東西燒毀,還在大樹下露宿兩天,吃卡車送來的飯糰,最後日本宣布投降,等了半年才回到臺灣。

上傳者

蕭如松故事蒐錄站

敍述者

古少騏

敍述的主要人物

(空的。未填資料。)

說故事地點

(空的。未填資料。)

發佈日期

2014/10/20

資料來源網址

http://storytaiwan.tw/Story_Detail_c.aspx?n=7D4DCAAB8887E4FD&s=AED683917BE371C0

根據識別碼 20148878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20148878 資料。

[ 搜尋所有 20148878 ... ]

根據名稱 二次大戰到日本造飛機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二次大戰到日本造飛機 資料。

[ 搜尋所有 二次大戰到日本造飛機 ... ]

在『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資料集內搜尋:


與二次大戰到日本造飛機同分類的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老校門的記憶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朋友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鐶 | 發佈日期: 2014/01/16 | 故事摘要: 林鐶是蘭陽女中第一屆,當時因為剛剛成立,招生時間比其他學校晚,所以有很多外地生來考試,競爭相當激烈。考試結果錄取104名,最後畢業的只有87人,其中臺籍39人,日籍48人。 一開始是借用宜蘭小學校的教...

長岡老師的刺繡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感恩與尋人(舊項,勿選)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鐶 | 發佈日期: 2014/01/16 | 故事摘要: 林鐶從小就非常喜歡手藝,在學校的成績也都相當不錯,高女畢業紀念冊上的圖片就有二件她的作品。當時教她們刺繡的是一位叫做長岡幸子的日籍老師,戰後長岡老師要回去日本的時候,把她身邊一幅未完成的刺繡作品交代給...

生男生女有差別 自行斷臍吃苦頭

敍述者: 劉榮春、吳秋美、黃佳伶 | 上傳者: 劉榮春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金蘭 | 發佈日期: 2014/02/07 | 故事摘要: 俗語說「女人是菜籽命」,嫁進山區的陳金蘭相當有感。山區交通不便,一次生產時,嬰兒已分娩但產婆還在路上,家裡的長輩見生出的是女嬰,為了省下接生費竟遣退產婆,讓陳金蘭自行斷臍,結果臍帶沒處理乾爭,嬰兒夜夜...

超過一甲子的閹雞人生

敍述者: 劉榮春、吳秋美 | 上傳者: 劉榮春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謝進龍 | 發佈日期: 2014/02/07 | 故事摘要: 過去閹雞技術不像現在的科技化,畜牧戶要閹雞,得請謝進龍上門幫忙。謝進龍15歲就跟著父親學閹雞,入行超過一甲子,在交通不便的時代,他得從苗栗步行到后里,在畜牧戶家住上一星期,協助閹雞的工作。名聲傳開之後...

年年相聚「蘭花會」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朋友,愛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鐶 | 發佈日期: 2014/01/16 | 故事摘要: 蘭陽女中在日本時代共招生八屆。許多年後,學姊妹回憶起在蘭女求學的歲月,便開始聚會聯誼,漸漸形成「蘭花會」的組織。每年四月間校慶時舉行一次大規模的聚會,由各屆輪流主辦。現在大家年紀都大了,許多同學或年老...

「蘭花合唱團」的老故事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朋友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鐶 | 發佈日期: 2014/01/16 | 故事摘要: 蘭花合唱團是全國平均年齡最高的阿媽合唱團,目前由李秀梅校長擔任指揮。 林鐶回憶,民國79年,陳琇幃、蔣霞兩位音樂老師跟幾位蘭陽女中的老校友,為了增進生活樂趣提議一起來練唱。由陳琇幃擔任指揮,蔣霞如負責...

踏訪父親足跡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愛,感恩與尋人(舊項,勿選)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鐶 | 發佈日期: 2014/01/16 | 故事摘要: 筱原忠賢先生是林鐶在蘭女讀書時的「教導」,地位僅次於校長先生。 2010年某日,筱原先生的兒子-已經退休的筱原基樹先生從日本來到臺灣,想要踏訪他父親生前的足跡,只會說日語的他不知道如何才能到達蘭陽女中...

助理護士的一天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李卻娘 | 發佈日期: 2014/01/16 | 故事摘要: 民國35年,郭章垣院長仿效日治時期的方式開辦「臺灣省立宜蘭醫院助理護士講習所」,招考助理護士,筆試、面試都通過才能進去,課程都跟日本時代一樣。 講習所採學姊妹的制度,學妹要服從學姊的指導,如果做不好,...

中藥串起祖孫三人

敍述者: 張喆喜 | 上傳者: 故事行動列車(南車) | 故事類別: 生老病死/退休,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劉新騰 | 發佈日期: 2014/01/16 | 故事摘要: 今年72歲的劉新騰,父親從事中藥行,從小和父親學習中藥,至民國56年自己也改做中藥批發,幾年後也回歸和父親做中藥賣販。現在繼承衣缽的則是劉新騰的兒子。劉新騰想到父親以前為了養家活口,付出了多少心血,感...

回鄉教學故事

敍述者: 曲獻玉 | 上傳者: 故事行動列車(北車) | 故事類別: 其他,家庭/家族,原住民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香婷 | 發佈日期: 2014/01/16 | 故事摘要: 陳香婷本身是泰雅族小孩,有五個兄弟姊妹,因為父親重視教育,從小就很嚴格,陳香婷當上老師後,將所學的以及爸爸教的家教用在學校,剛開始她常作家庭訪問,而遇到了一些家長問題,她就將爸爸所教的東西運用在這些家...

一生中做了最傻的事

敍述者: 曲獻玉 | 上傳者: 故事行動列車(北車)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榮光 | 發佈日期: 2014/01/16 | 故事摘要: 陳榮光的一生中,朋友常說他很傻,因為他年輕時捐了很多土地給政府,24歲時,他做了農會理事,任期為兩任共八年。由於當時他覺得山上土地並沒有很值錢,剛好政府又說要蓋活動中心及衛生所,因此陳榮光也同意捐了一...

世代相傳的善心

敍述者: 張喆喜 | 上傳者: 故事行動列車(南車)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魏聰海 | 發佈日期: 2014/01/16 | 故事摘要: 今年58歲的魏聰海,父親是個威嚴的人,也是位很有愛心的人,常常做公益,說起父親過往的生活,和現今大大不同,從小他就跟在父親身邊學習,父親為了貫徹當歸鴨麵線品質,所以對於他十分嚴格,即使把生意交給魏聰海...

一生行醫樂於助人

敍述者: 張喆喜 | 上傳者: 故事行動列車(南車)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生老病死/退休,節慶育樂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駱雲從 | 發佈日期: 2014/01/16 | 故事摘要: 今年95歲的駱雲從來土庫生活已經60、70年了,父子兩人都是從醫,受父親的委託和老婆回到土庫,因父親要從政必須放棄醫院,於是叫他回來幫忙。駱雲從從小就學醫,興趣也是學醫,因為父親的一句話便開始騎單車去...

我用心酸走過年輕的歲月

敍述者: 張喆喜 | 上傳者: 故事行動列車(南車) | 故事類別: 生老病死/退休,家庭/家族,災難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黃菊 | 發佈日期: 2014/01/16 | 故事摘要: 今年80歲的黃菊,在21歲時哥哥、嫂嫂牽線下結了婚,之後就一直跟丈夫從事做養蚵的工作,養蚵是一個非常辛苦的工作,曾經腰椎受傷了一樣要去工作,凌晨三點,別人在睡覺,自己卻要起床工作,不時想起還是怨嘆自己...

山林歲月

敍述者: 黃明惠 | 上傳者: 新營文化中心站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幼麵 | 發佈日期: 2014/01/16 | 故事摘要: 深居臺南市楠西區梅嶺山頂的林幼麵,認識她的人都會親切的喊她一聲賴媽媽,賴媽媽就像這片山嶺的陽光和樹一般溫暖。民國70餘年,她們舉家遷居幾乎與世隔絕的山林,在此種竹筍維生,夫妻倆及兩對兒女在山林裡過著艱...

老校門的記憶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朋友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鐶 | 發佈日期: 2014/01/16 | 故事摘要: 林鐶是蘭陽女中第一屆,當時因為剛剛成立,招生時間比其他學校晚,所以有很多外地生來考試,競爭相當激烈。考試結果錄取104名,最後畢業的只有87人,其中臺籍39人,日籍48人。 一開始是借用宜蘭小學校的教...

長岡老師的刺繡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感恩與尋人(舊項,勿選)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鐶 | 發佈日期: 2014/01/16 | 故事摘要: 林鐶從小就非常喜歡手藝,在學校的成績也都相當不錯,高女畢業紀念冊上的圖片就有二件她的作品。當時教她們刺繡的是一位叫做長岡幸子的日籍老師,戰後長岡老師要回去日本的時候,把她身邊一幅未完成的刺繡作品交代給...

生男生女有差別 自行斷臍吃苦頭

敍述者: 劉榮春、吳秋美、黃佳伶 | 上傳者: 劉榮春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金蘭 | 發佈日期: 2014/02/07 | 故事摘要: 俗語說「女人是菜籽命」,嫁進山區的陳金蘭相當有感。山區交通不便,一次生產時,嬰兒已分娩但產婆還在路上,家裡的長輩見生出的是女嬰,為了省下接生費竟遣退產婆,讓陳金蘭自行斷臍,結果臍帶沒處理乾爭,嬰兒夜夜...

超過一甲子的閹雞人生

敍述者: 劉榮春、吳秋美 | 上傳者: 劉榮春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謝進龍 | 發佈日期: 2014/02/07 | 故事摘要: 過去閹雞技術不像現在的科技化,畜牧戶要閹雞,得請謝進龍上門幫忙。謝進龍15歲就跟著父親學閹雞,入行超過一甲子,在交通不便的時代,他得從苗栗步行到后里,在畜牧戶家住上一星期,協助閹雞的工作。名聲傳開之後...

年年相聚「蘭花會」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朋友,愛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鐶 | 發佈日期: 2014/01/16 | 故事摘要: 蘭陽女中在日本時代共招生八屆。許多年後,學姊妹回憶起在蘭女求學的歲月,便開始聚會聯誼,漸漸形成「蘭花會」的組織。每年四月間校慶時舉行一次大規模的聚會,由各屆輪流主辦。現在大家年紀都大了,許多同學或年老...

「蘭花合唱團」的老故事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朋友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鐶 | 發佈日期: 2014/01/16 | 故事摘要: 蘭花合唱團是全國平均年齡最高的阿媽合唱團,目前由李秀梅校長擔任指揮。 林鐶回憶,民國79年,陳琇幃、蔣霞兩位音樂老師跟幾位蘭陽女中的老校友,為了增進生活樂趣提議一起來練唱。由陳琇幃擔任指揮,蔣霞如負責...

踏訪父親足跡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愛,感恩與尋人(舊項,勿選)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鐶 | 發佈日期: 2014/01/16 | 故事摘要: 筱原忠賢先生是林鐶在蘭女讀書時的「教導」,地位僅次於校長先生。 2010年某日,筱原先生的兒子-已經退休的筱原基樹先生從日本來到臺灣,想要踏訪他父親生前的足跡,只會說日語的他不知道如何才能到達蘭陽女中...

助理護士的一天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賴輝隆、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李卻娘 | 發佈日期: 2014/01/16 | 故事摘要: 民國35年,郭章垣院長仿效日治時期的方式開辦「臺灣省立宜蘭醫院助理護士講習所」,招考助理護士,筆試、面試都通過才能進去,課程都跟日本時代一樣。 講習所採學姊妹的制度,學妹要服從學姊的指導,如果做不好,...

中藥串起祖孫三人

敍述者: 張喆喜 | 上傳者: 故事行動列車(南車) | 故事類別: 生老病死/退休,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劉新騰 | 發佈日期: 2014/01/16 | 故事摘要: 今年72歲的劉新騰,父親從事中藥行,從小和父親學習中藥,至民國56年自己也改做中藥批發,幾年後也回歸和父親做中藥賣販。現在繼承衣缽的則是劉新騰的兒子。劉新騰想到父親以前為了養家活口,付出了多少心血,感...

回鄉教學故事

敍述者: 曲獻玉 | 上傳者: 故事行動列車(北車) | 故事類別: 其他,家庭/家族,原住民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香婷 | 發佈日期: 2014/01/16 | 故事摘要: 陳香婷本身是泰雅族小孩,有五個兄弟姊妹,因為父親重視教育,從小就很嚴格,陳香婷當上老師後,將所學的以及爸爸教的家教用在學校,剛開始她常作家庭訪問,而遇到了一些家長問題,她就將爸爸所教的東西運用在這些家...

一生中做了最傻的事

敍述者: 曲獻玉 | 上傳者: 故事行動列車(北車)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榮光 | 發佈日期: 2014/01/16 | 故事摘要: 陳榮光的一生中,朋友常說他很傻,因為他年輕時捐了很多土地給政府,24歲時,他做了農會理事,任期為兩任共八年。由於當時他覺得山上土地並沒有很值錢,剛好政府又說要蓋活動中心及衛生所,因此陳榮光也同意捐了一...

世代相傳的善心

敍述者: 張喆喜 | 上傳者: 故事行動列車(南車)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魏聰海 | 發佈日期: 2014/01/16 | 故事摘要: 今年58歲的魏聰海,父親是個威嚴的人,也是位很有愛心的人,常常做公益,說起父親過往的生活,和現今大大不同,從小他就跟在父親身邊學習,父親為了貫徹當歸鴨麵線品質,所以對於他十分嚴格,即使把生意交給魏聰海...

一生行醫樂於助人

敍述者: 張喆喜 | 上傳者: 故事行動列車(南車)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生老病死/退休,節慶育樂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駱雲從 | 發佈日期: 2014/01/16 | 故事摘要: 今年95歲的駱雲從來土庫生活已經60、70年了,父子兩人都是從醫,受父親的委託和老婆回到土庫,因父親要從政必須放棄醫院,於是叫他回來幫忙。駱雲從從小就學醫,興趣也是學醫,因為父親的一句話便開始騎單車去...

我用心酸走過年輕的歲月

敍述者: 張喆喜 | 上傳者: 故事行動列車(南車) | 故事類別: 生老病死/退休,家庭/家族,災難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黃菊 | 發佈日期: 2014/01/16 | 故事摘要: 今年80歲的黃菊,在21歲時哥哥、嫂嫂牽線下結了婚,之後就一直跟丈夫從事做養蚵的工作,養蚵是一個非常辛苦的工作,曾經腰椎受傷了一樣要去工作,凌晨三點,別人在睡覺,自己卻要起床工作,不時想起還是怨嘆自己...

山林歲月

敍述者: 黃明惠 | 上傳者: 新營文化中心站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林幼麵 | 發佈日期: 2014/01/16 | 故事摘要: 深居臺南市楠西區梅嶺山頂的林幼麵,認識她的人都會親切的喊她一聲賴媽媽,賴媽媽就像這片山嶺的陽光和樹一般溫暖。民國70餘年,她們舉家遷居幾乎與世隔絕的山林,在此種竹筍維生,夫妻倆及兩對兒女在山林裡過著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