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變的美麗人生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 文化部
故事標題多變的美麗人生的敍述者是張芷瑄, 上傳者是新竹生活美學館(青年志工), 故事類別是家庭/家族, 敍述的主要人物是張心瀞, 發佈日期是2014/11/20, 故事摘要是25歲的張心瀞,與妹妹感情深厚,從小到大和妹妹有不少共同的糗事,還有許多感動、爆笑及傷心等不同層次的心情故事。她說自己養的蠶寶寶曾經被妹妹「吃」掉,讓她哭笑不得;而求學的過程和職場上夜班時的生活,曾經壓力大到一天只喝豆漿,她戲劇化的歲月裡還有甚麼有趣的故事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無其他 多變的美麗人生 資料。
[ 搜尋所有 多變的美麗人生 ... ]
| 職稱: 董事 | 持有股份數: 6750 | 所代表法人: | 星衍靈境股份有限公司 | 統一編號: 89137009 @ 董監事資料集 |
職稱: 董事 | 持有股份數: 6750 | 所代表法人: | 星衍靈境股份有限公司 | 統一編號: 89137009 @ 董監事資料集 |
[ 搜尋所有 張心瀞 ... ]
姓名 張心瀞 找到的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
(以下顯示 1 筆) (或要:查詢所有 張心瀞)公司地址 | 負責人 | 統一編號 | 狀態 |
---|
拓嘉資訊顧問社 新北市汐止區福德一路258號6樓(現場僅供辦公室使用) | 張心瀞 | 98689039 | 歇業 - 獨資 |
拓嘉資訊顧問社 登記地址: 新北市汐止區福德一路258號6樓(現場僅供辦公室使用) | 負責人: 張心瀞 | 統編: 98689039 | 歇業 - 獨資 |
在『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資料集內搜尋:
| 敍述者: 游佩蓁 | 上傳者: 黃蕙敏 | 故事類別: 生老病死/退休,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鄭清白 | 發佈日期: 2013/12/09 | 故事摘要: 鄭清白祖先原是清水人,是做地理師的,因看到西勢這邊風水好,因而遷徙過來。在16歲左右開始學做生意,一開始是做食用色素的,後來也到過埔里賣布,當時因為到府送貨的關係,生意相當的好。後也做過許多工作。甚至... |
| 敍述者: 游佩蓁 | 上傳者: 黃蕙敏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吳廖偷 | 發佈日期: 2013/12/09 | 故事摘要: 高齡九十五歲的清水阿嬤吳廖偷,因為生活艱困,當過別人家的養女,為了養活一家老小,她扛上沉重的扁擔、包裹,壓彎自己的身軀,向這個動盪時代討生活。到車站賣香、賣米粉、賣估衣,到山林裡撿蟲窩、相思籽、柴枝,... |
| 敍述者: 游佩蓁 | 上傳者: 黃蕙敏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蔣益欣 | 發佈日期: 2013/12/09 | 故事摘要: 蔣醫師為豐原著名的小兒科醫師,雖然是披著白袍,卻因4歲時受到姑姑的音樂影響,在看許多事情時皆有許多的創意想像。因國中時常與堂哥在暗房沖洗相片,對於攝影便起了很大的興趣。高三那年,父親送了一台二手相機,... |
|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孫福應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王道鵬 | 發佈日期: 2013/12/09 | 故事摘要: 從小罹患小兒麻痺的王道鵬,並沒有因此就放棄人生。國中畢業後,透過教會的幫助,讓他學得鐘錶修理的技能。他是全台灣第一批身心障礙職業訓練的學員,除了學習技能,更在職業訓練中,改變了他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因此... |
|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孫福應 | 故事類別: 其他,軍旅,戰爭/兩岸/世界 | 敍述的主要人物: 于洪祿 | 發佈日期: 2013/12/09 | 故事摘要: 農家子弟出身的于洪祿,從小並沒有機會讀書。17歲那年,共產黨接收東北,便請親戚幫忙介紹到部隊當兵,之後隨部隊來臺,自此與家人分隔兩地。在臺灣,他順利地轉任為軍官,結訓後旋即調往金門,隔月便發生八二三砲... |
| 敍述者: 高雄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孫福應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袁子傑 | 發佈日期: 2013/12/09 | 故事摘要: 袁子傑原本是海軍的飛行官,在退伍之後的生活,他相當熱愛騎重型機車,因為車上的皮製配件經常短缺,讓他一頭栽進了皮製的世界裡。一切都是從自學開始,畢竟國內手工皮件的創作者是少之又少,也不太願意分享經驗。家... |
| 敍述者: 劉謦榕 | 上傳者: 劉謦榕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韋慶陽 | 發佈日期: 2013/12/09 | 故事摘要: 民國四十一年次的韋慶陽,小學畢業就上船討海。一直到民國八十三年臺灣漁業逐漸衰退,才上岸轉業。三十年海上生活的情感,使他對漁船有一份深情,便利用餘暇以一把美工刀雕刻木料,組成漁船模型,致贈友人,受到許多... |
| 敍述者: | 上傳者: 陳國峰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迪與陳布雷 | 發佈日期: 2013/12/09 | 故事摘要: 陳迪訴說伯父陳布雷當年的作為,陳布雷一心想從事新聞業,但卻走政治路,跟隨在蔣委員身旁,儘管多次有人給紅包,但是伯父都不接受,其兩袖清風,不為錢財所驅動的骨氣,令人欽佩,雖然最後陳布雷選擇自殺身亡,其功... |
| 敍述者: 曾立馨 | 上傳者: 李建民 | 故事類別: 其他,原住民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鄭比祐 | 發佈日期: 2013/12/09 | 故事摘要: 鄭比祐推動口簧琴文化不遺餘力,知名導演魏德聖也拿著劇本去拜訪請教。認為許多人因為口簧琴的關係,從各個地方進到裡冷部落,認識泰雅文化,真的是原住民之光。鄭比祐喜歡自然,也喜歡創作自然的藝術品,只要去參賽... |
| 敍述者: 黃敏婷 | 上傳者: 李建民 | 故事類別: 移民,家庭/家族,外來移民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洪玉婷 | 發佈日期: 2013/12/09 | 故事摘要: 洪玉婷從柬埔寨嫁到臺灣已經十多年了,剛來臺灣時,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地震,第一次遇到地震,適逢懷孕且語言不通,只能打電話給老公一直哭,面對臺灣的食物,從原本難以接受的麻油雞,到現在都可以煮了一手好菜的麻油... |
| 敍述者: 曾立馨 | 上傳者: 李建民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劉劭希 | 發佈日期: 2013/12/09 | 故事摘要: 客家音樂人劉劭希,於2002年獲得金曲獎最佳客語演唱人、最佳專輯製作人獎項。最開始創作的客家歌曲時,因為主旋律已製作完成,但總覺得國語、台語唱起來不搭,嘗試客語後發覺聽起來很適合,便開啟了創作客語音樂... |
| 敍述者: 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童年 | 敍述的主要人物: | 發佈日期: 2013/12/09 | 故事摘要: 陳宋秀英因從小與日本小孩在一起玩耍,會說日語,所以在公學校成績名列前茅。可是家中貧窮,須走路來回於天送埤、三星就讀公學校。無法參加到臺北的畢業旅行以及繼續念高等科,為這輩子最遺憾的事情。 |
| 敍述者: | 上傳者: 陳國峰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若曦 | 發佈日期: 2013/12/09 | 故事摘要: 陳若曦一生見蔣經國三次回憶,回想當年,見總統難之又難,在不同的事件之下,巧遇蔣經國,事隔17年後,因高雄事件再次見蔣經國,心中惶恐不已,但她也將實話向總統報告,蔣經國回說:「為何心中恐慌呢」?她就說他... |
| 敍述者: 黃敏婷 | 上傳者: 林月嬌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張宗瑤 | 發佈日期: 2014/01/02 | 故事摘要: 張連昌先生因友人的一場大火,而獲得一支薩克斯風,自此開啟了與薩克斯風不解的情緣,而他的孫子張宗瑤小時候收涎的東西恰巧就是一支薩克斯風,這也注定了張宗瑤這一生要繼續阿公未完的使命。在張宗瑤的印象裡,阿公... |
| 敍述者: 劉榮春 | 上傳者: 劉榮春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李成新 | 發佈日期: 2013/12/17 | 故事摘要: 1926年出生於山東富農家庭的李成新,家裡四代單傳,祖父辦私塾,從小拿糖果哄他讀書,他書唸的不錯,後來插班唸小學三年級,小學畢業那年,遇上七七事變,學校解散,家裡請家教讓他具中學程度。李成新在家教書2... |
敍述者: 游佩蓁 | 上傳者: 黃蕙敏 | 故事類別: 生老病死/退休,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鄭清白 | 發佈日期: 2013/12/09 | 故事摘要: 鄭清白祖先原是清水人,是做地理師的,因看到西勢這邊風水好,因而遷徙過來。在16歲左右開始學做生意,一開始是做食用色素的,後來也到過埔里賣布,當時因為到府送貨的關係,生意相當的好。後也做過許多工作。甚至... |
敍述者: 游佩蓁 | 上傳者: 黃蕙敏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吳廖偷 | 發佈日期: 2013/12/09 | 故事摘要: 高齡九十五歲的清水阿嬤吳廖偷,因為生活艱困,當過別人家的養女,為了養活一家老小,她扛上沉重的扁擔、包裹,壓彎自己的身軀,向這個動盪時代討生活。到車站賣香、賣米粉、賣估衣,到山林裡撿蟲窩、相思籽、柴枝,... |
敍述者: 游佩蓁 | 上傳者: 黃蕙敏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蔣益欣 | 發佈日期: 2013/12/09 | 故事摘要: 蔣醫師為豐原著名的小兒科醫師,雖然是披著白袍,卻因4歲時受到姑姑的音樂影響,在看許多事情時皆有許多的創意想像。因國中時常與堂哥在暗房沖洗相片,對於攝影便起了很大的興趣。高三那年,父親送了一台二手相機,... |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孫福應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王道鵬 | 發佈日期: 2013/12/09 | 故事摘要: 從小罹患小兒麻痺的王道鵬,並沒有因此就放棄人生。國中畢業後,透過教會的幫助,讓他學得鐘錶修理的技能。他是全台灣第一批身心障礙職業訓練的學員,除了學習技能,更在職業訓練中,改變了他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因此... |
敍述者: 屏東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孫福應 | 故事類別: 其他,軍旅,戰爭/兩岸/世界 | 敍述的主要人物: 于洪祿 | 發佈日期: 2013/12/09 | 故事摘要: 農家子弟出身的于洪祿,從小並沒有機會讀書。17歲那年,共產黨接收東北,便請親戚幫忙介紹到部隊當兵,之後隨部隊來臺,自此與家人分隔兩地。在臺灣,他順利地轉任為軍官,結訓後旋即調往金門,隔月便發生八二三砲... |
敍述者: 高雄駐地攝影 | 上傳者: 孫福應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袁子傑 | 發佈日期: 2013/12/09 | 故事摘要: 袁子傑原本是海軍的飛行官,在退伍之後的生活,他相當熱愛騎重型機車,因為車上的皮製配件經常短缺,讓他一頭栽進了皮製的世界裡。一切都是從自學開始,畢竟國內手工皮件的創作者是少之又少,也不太願意分享經驗。家... |
敍述者: 劉謦榕 | 上傳者: 劉謦榕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韋慶陽 | 發佈日期: 2013/12/09 | 故事摘要: 民國四十一年次的韋慶陽,小學畢業就上船討海。一直到民國八十三年臺灣漁業逐漸衰退,才上岸轉業。三十年海上生活的情感,使他對漁船有一份深情,便利用餘暇以一把美工刀雕刻木料,組成漁船模型,致贈友人,受到許多... |
敍述者: | 上傳者: 陳國峰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迪與陳布雷 | 發佈日期: 2013/12/09 | 故事摘要: 陳迪訴說伯父陳布雷當年的作為,陳布雷一心想從事新聞業,但卻走政治路,跟隨在蔣委員身旁,儘管多次有人給紅包,但是伯父都不接受,其兩袖清風,不為錢財所驅動的骨氣,令人欽佩,雖然最後陳布雷選擇自殺身亡,其功... |
敍述者: 曾立馨 | 上傳者: 李建民 | 故事類別: 其他,原住民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鄭比祐 | 發佈日期: 2013/12/09 | 故事摘要: 鄭比祐推動口簧琴文化不遺餘力,知名導演魏德聖也拿著劇本去拜訪請教。認為許多人因為口簧琴的關係,從各個地方進到裡冷部落,認識泰雅文化,真的是原住民之光。鄭比祐喜歡自然,也喜歡創作自然的藝術品,只要去參賽... |
敍述者: 黃敏婷 | 上傳者: 李建民 | 故事類別: 移民,家庭/家族,外來移民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洪玉婷 | 發佈日期: 2013/12/09 | 故事摘要: 洪玉婷從柬埔寨嫁到臺灣已經十多年了,剛來臺灣時,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地震,第一次遇到地震,適逢懷孕且語言不通,只能打電話給老公一直哭,面對臺灣的食物,從原本難以接受的麻油雞,到現在都可以煮了一手好菜的麻油... |
敍述者: 曾立馨 | 上傳者: 李建民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劉劭希 | 發佈日期: 2013/12/09 | 故事摘要: 客家音樂人劉劭希,於2002年獲得金曲獎最佳客語演唱人、最佳專輯製作人獎項。最開始創作的客家歌曲時,因為主旋律已製作完成,但總覺得國語、台語唱起來不搭,嘗試客語後發覺聽起來很適合,便開啟了創作客語音樂... |
敍述者: 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管理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童年 | 敍述的主要人物: | 發佈日期: 2013/12/09 | 故事摘要: 陳宋秀英因從小與日本小孩在一起玩耍,會說日語,所以在公學校成績名列前茅。可是家中貧窮,須走路來回於天送埤、三星就讀公學校。無法參加到臺北的畢業旅行以及繼續念高等科,為這輩子最遺憾的事情。 |
敍述者: | 上傳者: 陳國峰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若曦 | 發佈日期: 2013/12/09 | 故事摘要: 陳若曦一生見蔣經國三次回憶,回想當年,見總統難之又難,在不同的事件之下,巧遇蔣經國,事隔17年後,因高雄事件再次見蔣經國,心中惶恐不已,但她也將實話向總統報告,蔣經國回說:「為何心中恐慌呢」?她就說他... |
敍述者: 黃敏婷 | 上傳者: 林月嬌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張宗瑤 | 發佈日期: 2014/01/02 | 故事摘要: 張連昌先生因友人的一場大火,而獲得一支薩克斯風,自此開啟了與薩克斯風不解的情緣,而他的孫子張宗瑤小時候收涎的東西恰巧就是一支薩克斯風,這也注定了張宗瑤這一生要繼續阿公未完的使命。在張宗瑤的印象裡,阿公... |
敍述者: 劉榮春 | 上傳者: 劉榮春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李成新 | 發佈日期: 2013/12/17 | 故事摘要: 1926年出生於山東富農家庭的李成新,家裡四代單傳,祖父辦私塾,從小拿糖果哄他讀書,他書唸的不錯,後來插班唸小學三年級,小學畢業那年,遇上七七事變,學校解散,家裡請家教讓他具中學程度。李成新在家教書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