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軌世界的打擊樂藝術家
-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 文化部

故事標題接軌世界的打擊樂藝術家的上傳者是林修逸, 故事類別是家庭/家族, 發佈日期是2014/12/05, 故事摘要是鄭醴丰是眷村長大的小孩,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求學期間,跟隨侯佑忠老師學習平劇武場音樂、鴻勝醒獅團張遠榮老師學習獅鼓,主跟隨朱宗慶老師、徐伯年老師主修打擊樂器,在中西音樂思潮中吸取相當的涵養,豎立獨具一格的演奏風格。後遠赴法國國立馬爾梅森音樂院就讀,歸國後一直秉持著追求真善美的執著,持續不懈的在演....

故事類別家庭/家族
故事編號201411363
故事標題接軌世界的打擊樂藝術家
故事摘要鄭醴丰是眷村長大的小孩,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求學期間,跟隨侯佑忠老師學習平劇武場音樂、鴻勝醒獅團張遠榮老師學習獅鼓,主跟隨朱宗慶老師、徐伯年老師主修打擊樂器,在中西音樂思潮中吸取相當的涵養,豎立獨具一格的演奏風格。後遠赴法國國立馬爾梅森音樂院就讀,歸國後一直秉持著追求真善美的執著,持續不懈的在演奏與創作上努力,並辛勤播種致力於全民音樂教育之推廣及扎根工作,成立薪傳打擊樂團。
上傳者林修逸
敍述者(空的。未填資料。)
敍述的主要人物(空的。未填資料。)
說故事地點(空的。未填資料。)
發佈日期2014/12/05
資料來源網址http://storytaiwan.tw/Story_Detail_c.aspx?n=7D4DCAAB8887E4FD&s=A4170E07ABB1A522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故事編號

201411363

故事標題

接軌世界的打擊樂藝術家

故事摘要

鄭醴丰是眷村長大的小孩,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求學期間,跟隨侯佑忠老師學習平劇武場音樂、鴻勝醒獅團張遠榮老師學習獅鼓,主跟隨朱宗慶老師、徐伯年老師主修打擊樂器,在中西音樂思潮中吸取相當的涵養,豎立獨具一格的演奏風格。後遠赴法國國立馬爾梅森音樂院就讀,歸國後一直秉持著追求真善美的執著,持續不懈的在演奏與創作上努力,並辛勤播種致力於全民音樂教育之推廣及扎根工作,成立薪傳打擊樂團。

上傳者

林修逸

敍述者

(空的。未填資料。)

敍述的主要人物

(空的。未填資料。)

說故事地點

(空的。未填資料。)

發佈日期

2014/12/05

資料來源網址

http://storytaiwan.tw/Story_Detail_c.aspx?n=7D4DCAAB8887E4FD&s=A4170E07ABB1A522

根據識別碼 201411363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201411363 資料。

[ 搜尋所有 201411363 ... ]

根據名稱 接軌世界的打擊樂藝術家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接軌世界的打擊樂藝術家 資料。

[ 搜尋所有 接軌世界的打擊樂藝術家 ... ]

在『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資料集內搜尋:


與接軌世界的打擊樂藝術家同分類的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戲劇夢想

敍述者: 王慧雯 | 上傳者: 臺東生活美學館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何恃東 | 發佈日期: 2014/01/27 | 故事摘要: 民國84年何恃東在臺東創辦了小團體話劇社,他當時主修食品加工,但從事的本業是編劇,做劇團是副業,雖然,他的朋友都會認為這是天馬行空,不切實際,但他還是喜歡表演藝術這一塊,特別是歌仔戲,他也寫了很多劇本...

挑秧苗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彭名琍、攝影師:吳凰、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童年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吳阿秀 | 發佈日期: 2014/01/06 | 故事摘要: 員山鄉雙連埤,早期交通不便,居民生活清苦,吳阿秀小時候,家裡種田、種蕃薯,因為山上很冷,秧苗長不出來,要到山下去播種,等秧苗長出來後,再拔起來洗去泥土挑上山,從雙連埤到山下的圳頭,走路來回要四、五個鐘...

洗衣養家,自立自強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吳凰、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上傳者 | 故事類別: 感恩與尋人(舊項,勿選),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簡阿英 | 發佈日期: 2014/01/06 | 故事摘要: 簡阿英40歲的時候丈夫過世,家裡的生活除了女兒做工賺錢貼補之外,主要是靠幫人洗衣服,曾幫三星國中的單身老師洗衣服,還有幫劉醫師家洗衣兼打掃,後來他們夫妻倆到琉球去行醫,家裡也是留給她繼續打掃,總共大概...

做拼布,真快樂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吳凰、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愛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江寶珠 | 發佈日期: 2014/01/06 | 故事摘要: 江寶珠把孫子帶大以後才開始玩拼布。她開始做拼布以後發現滿有興趣的,老師也很稱讚她,說她拼的花色很漂亮,家裡每個人她都做一條被子送給他們,她自己也有一條。現在天氣好的時候她就去菜園裡工作,下雨天她就在家...

小小月桃,肩負傳承使命

敍述者: 王慧雯、黃士杰 | 上傳者: 臺東生活美學館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高梅禎 | 發佈日期: 2014/01/27 | 故事摘要: ili(高梅禎)是一位傳統的阿美族婦女,對傳統編織產生一股莫名的興趣,無法抵擋,編織在阿美族傳統生活裡,是一個重要的文化象徵,從傳統的織布到月桃編織, ili發現了其中的美麗,身為傳承手工藝的ili有...

苦媳婦的堅持

敍述者: 王慧雯.周世民 | 上傳者: 臺東生活美學館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麗雪 | 發佈日期: 2014/01/27 | 故事摘要: 陳麗雪是高雄的女兒,遠嫁到臺東來做媳婦,她是一個完全不懂農業的人,也因這個機緣開啟了她人生的另一個開始。茶業是家傳事業,她從公公手中接手過來,她一開始就輔助她先生從事茶業工作,一直到了84年高山茶的出...

人生旅程

敍述者: 王慧雯.黃士杰 | 上傳者: 臺東生活美學館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周世民 | 發佈日期: 2014/01/27 | 故事摘要: 周世民是50年代後段班的同學,從小就居住在東部的農村裡,家裡剛開始是種植水果的,家裡有四個兄弟姐妹,從小都要幫忙收成,當他國中畢業之後,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於是進入的中正預校,開始他人生的另一段旅途。...

咖啡開啟我人生的另一扇窗

敍述者: 黃士杰.周世民.張敏銹.王慧雯 | 上傳者: 臺東生活美學館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黃義雄 | 發佈日期: 2014/01/27 | 故事摘要: 黃義雄民國50年於當兵退伍後,來到初鹿開了一間修理腳踏車店,當時,看到大家都有水果可吃,於是自己就買了一塊地,也跟著種植水果和養雞,一直到1992年朋友帶他去喝咖啡,當時自己喝了之後會有心悸,就在想為...

臺東第一座農村酒莊

敍述者: 黃士杰.王慧雯.周世民.張敏銹 | 上傳者: 臺東生活美學館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廖坤郎 | 發佈日期: 2014/01/27 | 故事摘要: 身為雲林人的廖坤郎,自小就追隨著父輩來到臺東卑南鄉務農,並於民國97年在初鹿休閒農業區成立臺東縣第一座合法農村酒莊─曲禾酒莊,在臺東繼承父業之後,他見到梅子的興盛和衰敗,體會到不能一昧的墨守成規,需要...

回鄉成立陶燒工作室

敍述者: 王慧雯.黃士杰.周世民.張敏銹 | 上傳者: 臺東生活美學館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其他,原住民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廖光亮 | 發佈日期: 2014/01/27 | 故事摘要: 人的一生都在寫自己故事,人就像一張白紙一樣,廖光亮的這一張也已經畫了一半,還有就是他的這一枝筆要誰接呢?他從屏東來到臺東,剛開始在鐵花路的某個機構推展陶藝,過了幾年他又來到了布農部落,這裡是有很多的藝...

與父親合作陶藝

敍述者: 黃士杰.周世民.張敏銹.王慧雯 | 上傳者: 臺東生活美學館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信价 | 發佈日期: 2014/01/27 | 故事摘要: 民國91年於臺東縣卑南鄉美農村蓋了一座柴窯,也就是現在東鳩窯,陳信价在臺東默默耕耘、柴燒、陶藝工作,從當時的環境來看,在臺灣從事柴燒的工作者並不多,更何況他們位於臺東,人家說:「萬事起頭難」,在他們身...

生命中的貴人―認識星雲大師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廖英杰、攝影師:吳凰、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感恩與尋人(舊項,勿選)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李菊仁 | 發佈日期: 2014/01/06 | 故事摘要: 李菊仁女士出生於新竹,自幼分給叔叔收養,但也因此獲得更多的疼愛與受教育的機會。李女士分享了在她工作之後,在偶然的機會下認識星雲大師,大師對她的開導,改變了她的個性與人生的修養,讓她一生受用無窮。

與銀柳結緣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廖英杰、攝影師:吳凰、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上傳者 | 故事類別: 朋友 | 敍述的主要人物: 簡綉東 | 發佈日期: 2014/01/06 | 故事摘要: 簡綉東的先生是第一位將銀柳產業在地化的農業耕作者,早年邱家主要種田與製茶,有一年來了三位五結農友來此種銀柳,他們向邱家借用稻埕與焙茶的茶寮工作,邱家不只無償提供,還大方讓做銀柳的工人方便使用家裡的廚房...

務農家庭成長的里長伯

敍述者: 林迺昂 | 上傳者: 江柏霖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張武周 | 發佈日期: 2014/01/02 | 故事摘要: 里長伯張武周先生,是農家子弟。父母辛苦務農將家中小孩拉拔長大,而張里長早期沒唸高中,在40多歲時受孩子的鼓勵下重拾書本,作為同學的榜樣,且受到校長與師長的肯定,稱讚是最好的一班。秉持慈悲心、廣結善緣的...

我求學到當老師的人生故事

敍述者: 林迺昂 | 上傳者: 江柏霖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鄭照美 | 發佈日期: 2014/01/08 | 故事摘要: 鄭照美出生於台中大甲,家中有六個小孩,當時小學畢業要考初中,因成績稍微退步,老師認為考不上第一志願,找上媽媽懇談,但媽媽告訴她,相信她一定考得上,後來也考上彰女,高中就讀豐原高中因為距離較遠轉學至大甲...

戲劇夢想

敍述者: 王慧雯 | 上傳者: 臺東生活美學館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何恃東 | 發佈日期: 2014/01/27 | 故事摘要: 民國84年何恃東在臺東創辦了小團體話劇社,他當時主修食品加工,但從事的本業是編劇,做劇團是副業,雖然,他的朋友都會認為這是天馬行空,不切實際,但他還是喜歡表演藝術這一塊,特別是歌仔戲,他也寫了很多劇本...

挑秧苗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彭名琍、攝影師:吳凰、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童年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吳阿秀 | 發佈日期: 2014/01/06 | 故事摘要: 員山鄉雙連埤,早期交通不便,居民生活清苦,吳阿秀小時候,家裡種田、種蕃薯,因為山上很冷,秧苗長不出來,要到山下去播種,等秧苗長出來後,再拔起來洗去泥土挑上山,從雙連埤到山下的圳頭,走路來回要四、五個鐘...

洗衣養家,自立自強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吳凰、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上傳者 | 故事類別: 感恩與尋人(舊項,勿選),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簡阿英 | 發佈日期: 2014/01/06 | 故事摘要: 簡阿英40歲的時候丈夫過世,家裡的生活除了女兒做工賺錢貼補之外,主要是靠幫人洗衣服,曾幫三星國中的單身老師洗衣服,還有幫劉醫師家洗衣兼打掃,後來他們夫妻倆到琉球去行醫,家裡也是留給她繼續打掃,總共大概...

做拼布,真快樂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張美鳳、攝影師:吳凰、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愛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江寶珠 | 發佈日期: 2014/01/06 | 故事摘要: 江寶珠把孫子帶大以後才開始玩拼布。她開始做拼布以後發現滿有興趣的,老師也很稱讚她,說她拼的花色很漂亮,家裡每個人她都做一條被子送給他們,她自己也有一條。現在天氣好的時候她就去菜園裡工作,下雨天她就在家...

小小月桃,肩負傳承使命

敍述者: 王慧雯、黃士杰 | 上傳者: 臺東生活美學館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高梅禎 | 發佈日期: 2014/01/27 | 故事摘要: ili(高梅禎)是一位傳統的阿美族婦女,對傳統編織產生一股莫名的興趣,無法抵擋,編織在阿美族傳統生活裡,是一個重要的文化象徵,從傳統的織布到月桃編織, ili發現了其中的美麗,身為傳承手工藝的ili有...

苦媳婦的堅持

敍述者: 王慧雯.周世民 | 上傳者: 臺東生活美學館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麗雪 | 發佈日期: 2014/01/27 | 故事摘要: 陳麗雪是高雄的女兒,遠嫁到臺東來做媳婦,她是一個完全不懂農業的人,也因這個機緣開啟了她人生的另一個開始。茶業是家傳事業,她從公公手中接手過來,她一開始就輔助她先生從事茶業工作,一直到了84年高山茶的出...

人生旅程

敍述者: 王慧雯.黃士杰 | 上傳者: 臺東生活美學館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周世民 | 發佈日期: 2014/01/27 | 故事摘要: 周世民是50年代後段班的同學,從小就居住在東部的農村裡,家裡剛開始是種植水果的,家裡有四個兄弟姐妹,從小都要幫忙收成,當他國中畢業之後,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於是進入的中正預校,開始他人生的另一段旅途。...

咖啡開啟我人生的另一扇窗

敍述者: 黃士杰.周世民.張敏銹.王慧雯 | 上傳者: 臺東生活美學館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黃義雄 | 發佈日期: 2014/01/27 | 故事摘要: 黃義雄民國50年於當兵退伍後,來到初鹿開了一間修理腳踏車店,當時,看到大家都有水果可吃,於是自己就買了一塊地,也跟著種植水果和養雞,一直到1992年朋友帶他去喝咖啡,當時自己喝了之後會有心悸,就在想為...

臺東第一座農村酒莊

敍述者: 黃士杰.王慧雯.周世民.張敏銹 | 上傳者: 臺東生活美學館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廖坤郎 | 發佈日期: 2014/01/27 | 故事摘要: 身為雲林人的廖坤郎,自小就追隨著父輩來到臺東卑南鄉務農,並於民國97年在初鹿休閒農業區成立臺東縣第一座合法農村酒莊─曲禾酒莊,在臺東繼承父業之後,他見到梅子的興盛和衰敗,體會到不能一昧的墨守成規,需要...

回鄉成立陶燒工作室

敍述者: 王慧雯.黃士杰.周世民.張敏銹 | 上傳者: 臺東生活美學館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其他,原住民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廖光亮 | 發佈日期: 2014/01/27 | 故事摘要: 人的一生都在寫自己故事,人就像一張白紙一樣,廖光亮的這一張也已經畫了一半,還有就是他的這一枝筆要誰接呢?他從屏東來到臺東,剛開始在鐵花路的某個機構推展陶藝,過了幾年他又來到了布農部落,這裡是有很多的藝...

與父親合作陶藝

敍述者: 黃士杰.周世民.張敏銹.王慧雯 | 上傳者: 臺東生活美學館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其他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陳信价 | 發佈日期: 2014/01/27 | 故事摘要: 民國91年於臺東縣卑南鄉美農村蓋了一座柴窯,也就是現在東鳩窯,陳信价在臺東默默耕耘、柴燒、陶藝工作,從當時的環境來看,在臺灣從事柴燒的工作者並不多,更何況他們位於臺東,人家說:「萬事起頭難」,在他們身...

生命中的貴人―認識星雲大師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廖英杰、攝影師:吳凰、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上傳者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感恩與尋人(舊項,勿選) | 敍述的主要人物: 李菊仁 | 發佈日期: 2014/01/06 | 故事摘要: 李菊仁女士出生於新竹,自幼分給叔叔收養,但也因此獲得更多的疼愛與受教育的機會。李女士分享了在她工作之後,在偶然的機會下認識星雲大師,大師對她的開導,改變了她的個性與人生的修養,讓她一生受用無窮。

與銀柳結緣

敍述者: 訪談人(引言):廖英杰、攝影師:吳凰、宜蘭縣史館 | 上傳者: 宜蘭縣史館站上傳者 | 故事類別: 朋友 | 敍述的主要人物: 簡綉東 | 發佈日期: 2014/01/06 | 故事摘要: 簡綉東的先生是第一位將銀柳產業在地化的農業耕作者,早年邱家主要種田與製茶,有一年來了三位五結農友來此種銀柳,他們向邱家借用稻埕與焙茶的茶寮工作,邱家不只無償提供,還大方讓做銀柳的工人方便使用家裡的廚房...

務農家庭成長的里長伯

敍述者: 林迺昂 | 上傳者: 江柏霖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張武周 | 發佈日期: 2014/01/02 | 故事摘要: 里長伯張武周先生,是農家子弟。父母辛苦務農將家中小孩拉拔長大,而張里長早期沒唸高中,在40多歲時受孩子的鼓勵下重拾書本,作為同學的榜樣,且受到校長與師長的肯定,稱讚是最好的一班。秉持慈悲心、廣結善緣的...

我求學到當老師的人生故事

敍述者: 林迺昂 | 上傳者: 江柏霖 | 故事類別: 家庭/家族 | 敍述的主要人物: 鄭照美 | 發佈日期: 2014/01/08 | 故事摘要: 鄭照美出生於台中大甲,家中有六個小孩,當時小學畢業要考初中,因成績稍微退步,老師認為考不上第一志願,找上媽媽懇談,但媽媽告訴她,相信她一定考得上,後來也考上彰女,高中就讀豐原高中因為距離較遠轉學至大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