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
- 原住民族地區農特產 @ 原住民族委員會

名稱水稻的所在地是宜蘭縣南澳鄉, 村名是碧候村, 資料日期是20130720.

序號50
資料日期20130720
名稱水稻
產季(空)
特色(空)
所在地宜蘭縣南澳鄉
村名碧候村
旅遊路線(空)

序號

50

資料日期

20130720

名稱

水稻

產季

(空)

特色

(空)

所在地

宜蘭縣南澳鄉

村名

碧候村

旅遊路線

(空)

水稻地圖 [ 導航 ]

水稻的地址位於

宜蘭縣南澳鄉

開啟Google地圖視窗

根據名稱 水稻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水稻 ...)

# 水稻 於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 1

執行單位南投縣草屯鎮草鞋墩鄉土文教協會
地址南投縣草屯鎮草溪路714號
類別名稱編織工藝類
地區名稱南投縣
內容

從草屯鎮的舊名「草鞋墩」,就可以知道它和稻草工藝的因緣有多深。環山繞水的草屯鎮,水稻是主要作物,種植面積達三千六百多公頃,是南投縣最大的稻米產區。不僅種稻子,居民也用稻草編草鞋,其盛名自清末以降到光復初期,一直是台灣中部重要的草鞋製造和集散地。可惜如此深厚的稻草工藝,在台灣進入現代化後一度瀕臨失傳,直到社區營造風潮興起,居民重新檢視在地價值,遍訪耆老一點一滴重建草屯的稻草工藝。

【稻草工藝已建立知名度】

在重建草屯稻草工藝過程中,草鞋墩鄉土文教協會扮演重要角色。草鞋墩鄉土文教協會在民國八十七年創會之初,即延請耆老傳授草鞋編製技藝,培育出十幾位第一代種子教師。後來南投縣草屯鎮公所獲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補助設置「稻草工藝文化館」,也交由協會經營。九十四年草鞋墩工藝工坊成立,在勞委會多元就業方案補助下,僱用中年失業婦女,由種子教師指導,擔起展示、教育、傳承和研發、生產、銷售的任務。有了小型生產部隊,工坊成為稻草工藝的搖籃,五年來已逐漸建立知名度。九十九年的「草鞋墩稻草工藝卓越計畫」,則是草屯連續第三年參與社區工藝扶植計畫。計畫主題概念,首先是以「水稻的一生」活動為稻草文化扎根,逐步橫向擴展培養稻草工藝的環境,讓學生瞭解「稻」不但能提供糧食,還有無限想像與創作空間。其次以「稻藝會」強化研發團隊,透過稻草工藝交流,激發創意,創造優勢地方工藝產業,提高稻草工藝的高度。

【水稻的一生扎根稻文化】

「水稻的一生」結合學校課程,向學校附近社區農夫承租農地,邀請耆老參與並教導學童親身操作,從育苗、插秧、觀察與紀錄、割稻、曬稻、參加農田運動會、碾米、米食製作與成果展示等,完整體驗水稻的一生。活動還請家長和志工媽媽參與,教導學生製作紅龜粿。副產品稻草則由工坊老師教導學童,大家一起製作稻草卡片、草編和稻草人。成果發表時,邀請全校師生、親朋好友、社區居民一起享用師生種的稻米做成的紅龜粿、爆米香等米食,然後分享「水稻的一生」甘苦談。九十九年參與的學校有北投國小、僑光國小、中原國中和草屯國中。這次除了「水稻的一生」和草編工藝外,也加強「龜糢」等米食的手作體驗,讓稻米文化的呈現更加完整。北投國小甚至已經將「稻文化」發展成為繪本小書。在評審老師建議下新增加的「社區劇場」教學也值得一提。透過肢體與五感的探索,學生在互動過程中學會互相了解、欣賞別人優點,也懂得分享喜怒哀樂,變得能夠快速組織、安排和勇於發表,讓大家看到社區劇場改變人心的魔力,也為社區工藝培育更良好的心理素質。

【建立稻藝會強化研發力】

為強化稻草工藝研發能量,社區也組織「稻藝會」做為核心團體,統合工藝種子教師、「稻草工藝設計營」結業學員和工坊多元就業媽媽。稻藝會透過每個月的聚會,訂定討論主題,邀請專家講演和示範觀摩,舉辦培訓與研發活動。本年度以「吃」為主題,發想稻草工藝產品。在稻草工藝創意設計營中,學員曾提出一個破天荒的想法:稻草可不可以吃?延伸這樣的命題,稻藝會構思用稻草包裝糖果,甚至嘗試以「稻草一口糖」、「稻草一口冰」結合草屯店家,將稻草融入食品製作,開發地方特色伴手禮。其中「稻草一串糖」,以整支稻草做為糖果的外包裝,運用絞編方式包裹成串,吊掛起來即是美觀裝飾,可以做為年節贈禮。此外,配合社區建醮宗教活動,居民在第二季稻作收割後開始收集稻草,在幾處路口豎起稻草景觀裝置,不但做為交通引導標誌,也營造農村豐收、風調雨順、民生樂利的景象。而草蔀、稻草迷宮等裝置的運用,將環保理念帶入地方,為社區景觀注入新意,也為龍泉圳開發建醮傳統文化活動帶來新氣象。

【參訪交流中看見新可能】

九十九年協會也到宜蘭珍珠、白米、無尾港進行社區工藝產業經營參訪。四、五年前珍珠社區曾經來參加草鞋墩稻草文化節,邀請這裡的老師去教他們草編,幾年之後的現在,已經發展出豐富社區產業,進展之快令人震撼。而從白米木屐多樣化的產品,也讓人思考到草鞋樣式變化有更多可能性,頗值得參酌學習。草屯鎮每年秋收之後會舉辦稻草文化節,稻草工藝的推廣活動也持續不斷,九十九年各項相關活動累計近三千八百人次參與。工藝計畫的主軸「水稻的一生」經過三年來的推動,越來越多學校開始操作,稻草工藝的傳承也建立了根柢,未來期望能擴及全鎮,形成「稻文化」的重鎮。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14.html
執行單位: 南投縣草屯鎮草鞋墩鄉土文教協會
地址: 南投縣草屯鎮草溪路714號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地區名稱: 南投縣
內容:

從草屯鎮的舊名「草鞋墩」,就可以知道它和稻草工藝的因緣有多深。環山繞水的草屯鎮,水稻是主要作物,種植面積達三千六百多公頃,是南投縣最大的稻米產區。不僅種稻子,居民也用稻草編草鞋,其盛名自清末以降到光復初期,一直是台灣中部重要的草鞋製造和集散地。可惜如此深厚的稻草工藝,在台灣進入現代化後一度瀕臨失傳,直到社區營造風潮興起,居民重新檢視在地價值,遍訪耆老一點一滴重建草屯的稻草工藝。

【稻草工藝已建立知名度】

在重建草屯稻草工藝過程中,草鞋墩鄉土文教協會扮演重要角色。草鞋墩鄉土文教協會在民國八十七年創會之初,即延請耆老傳授草鞋編製技藝,培育出十幾位第一代種子教師。後來南投縣草屯鎮公所獲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補助設置「稻草工藝文化館」,也交由協會經營。九十四年草鞋墩工藝工坊成立,在勞委會多元就業方案補助下,僱用中年失業婦女,由種子教師指導,擔起展示、教育、傳承和研發、生產、銷售的任務。有了小型生產部隊,工坊成為稻草工藝的搖籃,五年來已逐漸建立知名度。九十九年的「草鞋墩稻草工藝卓越計畫」,則是草屯連續第三年參與社區工藝扶植計畫。計畫主題概念,首先是以「水稻的一生」活動為稻草文化扎根,逐步橫向擴展培養稻草工藝的環境,讓學生瞭解「稻」不但能提供糧食,還有無限想像與創作空間。其次以「稻藝會」強化研發團隊,透過稻草工藝交流,激發創意,創造優勢地方工藝產業,提高稻草工藝的高度。

【水稻的一生扎根稻文化】

「水稻的一生」結合學校課程,向學校附近社區農夫承租農地,邀請耆老參與並教導學童親身操作,從育苗、插秧、觀察與紀錄、割稻、曬稻、參加農田運動會、碾米、米食製作與成果展示等,完整體驗水稻的一生。活動還請家長和志工媽媽參與,教導學生製作紅龜粿。副產品稻草則由工坊老師教導學童,大家一起製作稻草卡片、草編和稻草人。成果發表時,邀請全校師生、親朋好友、社區居民一起享用師生種的稻米做成的紅龜粿、爆米香等米食,然後分享「水稻的一生」甘苦談。九十九年參與的學校有北投國小、僑光國小、中原國中和草屯國中。這次除了「水稻的一生」和草編工藝外,也加強「龜糢」等米食的手作體驗,讓稻米文化的呈現更加完整。北投國小甚至已經將「稻文化」發展成為繪本小書。在評審老師建議下新增加的「社區劇場」教學也值得一提。透過肢體與五感的探索,學生在互動過程中學會互相了解、欣賞別人優點,也懂得分享喜怒哀樂,變得能夠快速組織、安排和勇於發表,讓大家看到社區劇場改變人心的魔力,也為社區工藝培育更良好的心理素質。

【建立稻藝會強化研發力】

為強化稻草工藝研發能量,社區也組織「稻藝會」做為核心團體,統合工藝種子教師、「稻草工藝設計營」結業學員和工坊多元就業媽媽。稻藝會透過每個月的聚會,訂定討論主題,邀請專家講演和示範觀摩,舉辦培訓與研發活動。本年度以「吃」為主題,發想稻草工藝產品。在稻草工藝創意設計營中,學員曾提出一個破天荒的想法:稻草可不可以吃?延伸這樣的命題,稻藝會構思用稻草包裝糖果,甚至嘗試以「稻草一口糖」、「稻草一口冰」結合草屯店家,將稻草融入食品製作,開發地方特色伴手禮。其中「稻草一串糖」,以整支稻草做為糖果的外包裝,運用絞編方式包裹成串,吊掛起來即是美觀裝飾,可以做為年節贈禮。此外,配合社區建醮宗教活動,居民在第二季稻作收割後開始收集稻草,在幾處路口豎起稻草景觀裝置,不但做為交通引導標誌,也營造農村豐收、風調雨順、民生樂利的景象。而草蔀、稻草迷宮等裝置的運用,將環保理念帶入地方,為社區景觀注入新意,也為龍泉圳開發建醮傳統文化活動帶來新氣象。

【參訪交流中看見新可能】

九十九年協會也到宜蘭珍珠、白米、無尾港進行社區工藝產業經營參訪。四、五年前珍珠社區曾經來參加草鞋墩稻草文化節,邀請這裡的老師去教他們草編,幾年之後的現在,已經發展出豐富社區產業,進展之快令人震撼。而從白米木屐多樣化的產品,也讓人思考到草鞋樣式變化有更多可能性,頗值得參酌學習。草屯鎮每年秋收之後會舉辦稻草文化節,稻草工藝的推廣活動也持續不斷,九十九年各項相關活動累計近三千八百人次參與。工藝計畫的主軸「水稻的一生」經過三年來的推動,越來越多學校開始操作,稻草工藝的傳承也建立了根柢,未來期望能擴及全鎮,形成「稻文化」的重鎮。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14.html

# 水稻 於 體驗農村生活-農村主題旅遊規劃 - 2

名稱公館「棗」黃金 休閒好去處
其他活動項目(空)
動線導言位於苗栗公館的黃金小鎮休閒農業區保有客家村的風情,優美的鄉村景緻與自然田野美景盡收眼底,沒有都市的噪音、擁擠與空氣汙染,有的只是一片片藏不住的芋田綠意與金黃稻穗。黃金小鎮內還貼心規劃了自行車騎乘路線,在紅棗產季時,來趟單車樂活養生之旅,沿著田野小徑乘風悠遊,盡情呼吸新鮮空氣,讓身心靈沉澱忘卻一切繁雜。。小鎮一年四季有不同的農村風情,夏天正是紅棗產季,區內有多家紅棗園有開放採果,可讓遊客體驗採紅棗的樂趣;另外區內還有不可錯過的紅棗養生餐,也有豐富的水圳文化,適合民眾在休閒假日時前往,也是親近自然風光的好去處。
親子特色黃金小鎮休閒農業區保有客家村的農業生產,主要作物除水稻外,還有柿子、芋頭、草苺、百香果等,也是全台唯一的紅棗產地。稻米收割時,親子參加體驗曬穀、碾米的行程,可學習當一日農夫,體驗農夫的辛勞。休區內規劃多條自行車道,很適合家庭來此踏鐵馬慢活樂遊。。水圳與小鎮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家長帶著小朋友到訪此地,可以了解農業生產、食衣生活、庭園造景,在地居民和水圳密不可分關係。。石圍墻當初為居民為抵禦外來侵入者而建,而洪水氾濫時也是靠它屏障,保護生命財產的安全。現村內只留下石墻斷垣及一圓形石碑,親子走訪於此,見證先民拓荒艱辛歷程。
銀髮特色(空)
遊學特色(空)
會議特色(空)
校外教學特色(空)
旅遊天數1天
每月特產(空)
行程商品訂購(空)
交通指引(空)
第一天行程8:00騎單車環繞黃金小鎮→9:00日曬黃金稻與碾米體驗→10:00參觀水圳文化→10:30石圍牆聽歷史→11:30享用紅棗特色午餐→13:00紅棗園採紅棗→15:00健褔有機農場採蔬菜體驗→16:30農特產展售中心採買伴手禮
第一天行程特色拜訪鄉村的生活從一早開始,騎著腳踏車穿梭在田梗間,欣賞陽光灑落在金黃色的稻穗上,黃澄澄一片,點綴著大地更顯美麗!黃金小鎮保有客家村的農業生產,主要作物為水稻,當地農民每年7月稻穗收成後,每天充分利用夏日陽光,趁著日照充足之際進行曝曬稻穀,一路上只見農婦將稻穀鋪放在廣場上,用耙子不停的翻曬稻穀,如此反覆曝曬約5天後,下一步就是將金黃的外皮碾除,變成我們常吃的白米。。看完曬穀,接著前往農家體驗碾米,看農家用打穀機快速的脫除稻殼,一顆顆晶瑩剔透陽光白米就這樣誕生了!吸飽陽光養分的日曬米,吃起來口感香甜Q彈,最有養生的滋味!民眾如欲體驗曬穀、碾米的行程,可以提前向公館鄉服務中心聯絡,將獲得行程協助喔!。休息片刻後,騎上鐵馬繼續往下面的行程走。黃金小鎮區域範圍涵蓋公館鄉以南的四個村,沿線經過館南村、福星村、福基村、石墻村等村落,當地的水圳隨處可見環繞在小鎮內,源自後龍溪的穿龍圳,分為北幹線、南幹線穿梭在黃金小鎮田間,灌溉滋養了這塊土地,鎮內農業生產、食衣生活、庭園造景,在地居民和這條大動脈發展出密不可分的關係。。當地居民日常生活更少不了水圳,天氣炎熱時,小朋友常跑到水圳邊玩水消暑;穿流的水圳更是婦女們平時洗衣聚集的所在,利用石頭堆砌成的洗衣處,在此一邊洗衣一邊話家常相當純樸,連鎮內公布欄都設置於此呢!。接著來到「石圍墻」在公館鄉石墻村的舊址。早年村民就地取材,以巨石築成堅厚的圍墻,平時作為抵擋山胞侵襲的防禦工事,洪水氾濫時則靠它屏障。隨著時代變遷與經歷幾番大地震,如今石圍墻已漸漸倒塌消失,災後村民建立紀念碑,此圓形石碑現在仍立於社區中,遊客只能透過石墻村內留下少數散見的石墻斷垣作為紀念。。了解了石圍牆的歷史後,中午要來享用紅棗特色午餐囉!此區著名餐館有荷塘居、巧軒餐館、棗莊古藝庭園膳坊、紅棗食府、福樂麵店、嬌姐客家美食館等餐廳,全都是以道地的客家菜和當天新鮮的蔬果為食材,並結合當地的特色農產紅棗研發一道道美味的佳餚。選用當地紅棗入菜的招牌紅棗養生料理,是食客的首選最愛,像是棗香牛小排、紅棗養生湯、棗香脆腐捲、紅棗南瓜、紅棗蜜汁魚片、踏雪尋棗等;其次運用特產入菜及客家庄道地客家料理,也是在地新鮮好滋味,像是冬瓜扣肉、客家炒粄條、芋頭糕、芋泥甜點等,都是相當受歡迎的熱門菜色。。荷塘居還提供遊客預約剝蓮子體驗,新鮮蓮子用手稍微用力就能掰下,再剝除綠色蓮子外皮,就呈現裡面微透黃的飽滿蓮子肉了,可以直接品嚐,滋味爽脆鮮甜;而成熟的蓮子則呈現黑色,剝除黑色外殼後,還有一層薄膜須小心剝除,再用小尖錐將中心的蓮子心剔除,去除會苦的蓮心後,才算大功告成!。品嚐了一頓紅棗養生餐後,接著來到區內的紅棗園採果。黃金小鎮有多家紅棗園,像是發哥紅棗園、隆昌紅棗休閒農場及渤海紅棗園等都有開放採果。。採完果後,接著來到以天然有機蔬菜栽種的「健福有機農場」,目前農場面積約15公頃,生產作物以瓜果蔬菜類為主,採用貼近自然的栽培法,使用有機肥管理,採用網室耕種,不灑農藥並自製有機肥料,都是為了讓民眾享受健康的好蔬果。農場內作物繁多,每週生產的葉菜種類皆不同,民眾可預約體驗新鮮有機蔬菜採擷,享用安全健康的有機農產品。。最後離開前,別忘了前往公館鄉農會農特產展售中心,帶幾樣優質在地伴手禮分送親友吧!裡面農特產及客家風味物品種類繁多,舉凡新鮮紅棗、紅棗乾、紅棗醋、桑葚果醬、或來根清涼的紅棗冰棒都不錯,亦可選購農會主推的客家風情禮盒,包裝大方美觀,送禮自用兩相宜!除了吃的農特產之外,還有充滿濃濃客家風情的花布包、小錢包,也是相當受女性朋友歡迎的伴手禮。相信在有吃有玩又有帶之下,此行絕對是養生、超值又滿足!
第二天行程(空)
第二天行程特色(空)
第三天行程(空)
第三天行程特色(空)
景點縣市苗栗縣
鄉鎮公館鄉
緯度(空)
經度(空)
名稱: 公館「棗」黃金 休閒好去處
其他活動項目: (空)
動線導言: 位於苗栗公館的黃金小鎮休閒農業區保有客家村的風情,優美的鄉村景緻與自然田野美景盡收眼底,沒有都市的噪音、擁擠與空氣汙染,有的只是一片片藏不住的芋田綠意與金黃稻穗。黃金小鎮內還貼心規劃了自行車騎乘路線,在紅棗產季時,來趟單車樂活養生之旅,沿著田野小徑乘風悠遊,盡情呼吸新鮮空氣,讓身心靈沉澱忘卻一切繁雜。。小鎮一年四季有不同的農村風情,夏天正是紅棗產季,區內有多家紅棗園有開放採果,可讓遊客體驗採紅棗的樂趣;另外區內還有不可錯過的紅棗養生餐,也有豐富的水圳文化,適合民眾在休閒假日時前往,也是親近自然風光的好去處。
親子特色: 黃金小鎮休閒農業區保有客家村的農業生產,主要作物除水稻外,還有柿子、芋頭、草苺、百香果等,也是全台唯一的紅棗產地。稻米收割時,親子參加體驗曬穀、碾米的行程,可學習當一日農夫,體驗農夫的辛勞。休區內規劃多條自行車道,很適合家庭來此踏鐵馬慢活樂遊。。水圳與小鎮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家長帶著小朋友到訪此地,可以了解農業生產、食衣生活、庭園造景,在地居民和水圳密不可分關係。。石圍墻當初為居民為抵禦外來侵入者而建,而洪水氾濫時也是靠它屏障,保護生命財產的安全。現村內只留下石墻斷垣及一圓形石碑,親子走訪於此,見證先民拓荒艱辛歷程。
銀髮特色: (空)
遊學特色: (空)
會議特色: (空)
校外教學特色: (空)
旅遊天數: 1天
每月特產: (空)
行程商品訂購: (空)
交通指引: (空)
第一天行程: 8:00騎單車環繞黃金小鎮→9:00日曬黃金稻與碾米體驗→10:00參觀水圳文化→10:30石圍牆聽歷史→11:30享用紅棗特色午餐→13:00紅棗園採紅棗→15:00健褔有機農場採蔬菜體驗→16:30農特產展售中心採買伴手禮
第一天行程特色: 拜訪鄉村的生活從一早開始,騎著腳踏車穿梭在田梗間,欣賞陽光灑落在金黃色的稻穗上,黃澄澄一片,點綴著大地更顯美麗!黃金小鎮保有客家村的農業生產,主要作物為水稻,當地農民每年7月稻穗收成後,每天充分利用夏日陽光,趁著日照充足之際進行曝曬稻穀,一路上只見農婦將稻穀鋪放在廣場上,用耙子不停的翻曬稻穀,如此反覆曝曬約5天後,下一步就是將金黃的外皮碾除,變成我們常吃的白米。。看完曬穀,接著前往農家體驗碾米,看農家用打穀機快速的脫除稻殼,一顆顆晶瑩剔透陽光白米就這樣誕生了!吸飽陽光養分的日曬米,吃起來口感香甜Q彈,最有養生的滋味!民眾如欲體驗曬穀、碾米的行程,可以提前向公館鄉服務中心聯絡,將獲得行程協助喔!。休息片刻後,騎上鐵馬繼續往下面的行程走。黃金小鎮區域範圍涵蓋公館鄉以南的四個村,沿線經過館南村、福星村、福基村、石墻村等村落,當地的水圳隨處可見環繞在小鎮內,源自後龍溪的穿龍圳,分為北幹線、南幹線穿梭在黃金小鎮田間,灌溉滋養了這塊土地,鎮內農業生產、食衣生活、庭園造景,在地居民和這條大動脈發展出密不可分的關係。。當地居民日常生活更少不了水圳,天氣炎熱時,小朋友常跑到水圳邊玩水消暑;穿流的水圳更是婦女們平時洗衣聚集的所在,利用石頭堆砌成的洗衣處,在此一邊洗衣一邊話家常相當純樸,連鎮內公布欄都設置於此呢!。接著來到「石圍墻」在公館鄉石墻村的舊址。早年村民就地取材,以巨石築成堅厚的圍墻,平時作為抵擋山胞侵襲的防禦工事,洪水氾濫時則靠它屏障。隨著時代變遷與經歷幾番大地震,如今石圍墻已漸漸倒塌消失,災後村民建立紀念碑,此圓形石碑現在仍立於社區中,遊客只能透過石墻村內留下少數散見的石墻斷垣作為紀念。。了解了石圍牆的歷史後,中午要來享用紅棗特色午餐囉!此區著名餐館有荷塘居、巧軒餐館、棗莊古藝庭園膳坊、紅棗食府、福樂麵店、嬌姐客家美食館等餐廳,全都是以道地的客家菜和當天新鮮的蔬果為食材,並結合當地的特色農產紅棗研發一道道美味的佳餚。選用當地紅棗入菜的招牌紅棗養生料理,是食客的首選最愛,像是棗香牛小排、紅棗養生湯、棗香脆腐捲、紅棗南瓜、紅棗蜜汁魚片、踏雪尋棗等;其次運用特產入菜及客家庄道地客家料理,也是在地新鮮好滋味,像是冬瓜扣肉、客家炒粄條、芋頭糕、芋泥甜點等,都是相當受歡迎的熱門菜色。。荷塘居還提供遊客預約剝蓮子體驗,新鮮蓮子用手稍微用力就能掰下,再剝除綠色蓮子外皮,就呈現裡面微透黃的飽滿蓮子肉了,可以直接品嚐,滋味爽脆鮮甜;而成熟的蓮子則呈現黑色,剝除黑色外殼後,還有一層薄膜須小心剝除,再用小尖錐將中心的蓮子心剔除,去除會苦的蓮心後,才算大功告成!。品嚐了一頓紅棗養生餐後,接著來到區內的紅棗園採果。黃金小鎮有多家紅棗園,像是發哥紅棗園、隆昌紅棗休閒農場及渤海紅棗園等都有開放採果。。採完果後,接著來到以天然有機蔬菜栽種的「健福有機農場」,目前農場面積約15公頃,生產作物以瓜果蔬菜類為主,採用貼近自然的栽培法,使用有機肥管理,採用網室耕種,不灑農藥並自製有機肥料,都是為了讓民眾享受健康的好蔬果。農場內作物繁多,每週生產的葉菜種類皆不同,民眾可預約體驗新鮮有機蔬菜採擷,享用安全健康的有機農產品。。最後離開前,別忘了前往公館鄉農會農特產展售中心,帶幾樣優質在地伴手禮分送親友吧!裡面農特產及客家風味物品種類繁多,舉凡新鮮紅棗、紅棗乾、紅棗醋、桑葚果醬、或來根清涼的紅棗冰棒都不錯,亦可選購農會主推的客家風情禮盒,包裝大方美觀,送禮自用兩相宜!除了吃的農特產之外,還有充滿濃濃客家風情的花布包、小錢包,也是相當受女性朋友歡迎的伴手禮。相信在有吃有玩又有帶之下,此行絕對是養生、超值又滿足!
第二天行程: (空)
第二天行程特色: (空)
第三天行程: (空)
第三天行程特色: (空)
景點縣市: 苗栗縣
鄉鎮: 公館鄉
緯度: (空)
經度: (空)

# 水稻 於 歷史活動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3

活動識別碼C2_376440000A_001647
活動名稱新瓦屋水稻生態園區(製作創意稻草人) 活動邀請
描述六月光芒流轉,從瓜架間絲縷漏下,荷花綻放滿塘,【新瓦屋水稻生態教育園區】的水稻少數已開始結穗,開枝展葉,鋪成一疋疋藍天下耀眼的新綠。這片稻田,由綠市集的農夫以自然農法一顆秧苗的種植,至今,未曾灑下任何肥料,更沒有農藥與除草劑的顧慮,希望以友善土地的種植,來連結社區友好,插秧後,許多大小農夫,也陸續回來參加水田巡禮的活動。這一次,將由農夫帶領小朋友一起製作創意稻草人,體驗田間拔草,完成後,農夫將與小朋友們,一起為感謝朗讀~"獻給新瓦屋水稻田/打幫你"再將稻草人放入水田,驅趕麻雀。 活動當天是也是綠市集一周年慶,慕紅豆主人~大可自遠方來(來自台南的慕ㄇㄨˋ紅豆,目前正騎著腳踏車環島中?),有阿昌&打幫你草地音樂會,照海華德福小朋友的夏日慶典,當日市集收入5%將捐給環境理念團體(清華大學關懷生命社)。 誠摯邀請大家在夏至前,六月十五日(星期六)的黃昏,在【新瓦屋水稻生態教育園區】旁的草地再相聚。主辦單位:新竹縣文化局承辦單位:台灣綠市集協會活動日期:102年6月15日(星期六) 下午16:00~19:00活動地點: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 地址:新竹縣竹北市文興路一段123號 活動對象:大人、小孩、親子家庭。(10歲以下學童應有家長陪同報名參加活動)(為兼顧活動品質,報名滿60名就會截止,或建議參加下一期7/20 體驗活動)
參與者台灣綠市集協會
地點新竹縣文化局
地址新竹縣竹北市縣政九路146號
電話886-3-5518101
單位新竹縣文化局
開始時間2013/6/15
結束時間2013/6/15
Cycle(空)
Noncycle(空)
網站(空)
圖1http://travel.hsinchu.gov.tw/images/article/201306/20130611120811.jpg
圖1描述新瓦屋水稻生態園區(製作創意稻草人) 活動邀請-0
圖2(空)
圖2描述(空)
圖3(空)
圖3描述(空)
經度座標121.01251
緯度座標24.83028
類別11
類別20
活動分類0
地圖1
旅遊資訊(空)
停車資訊(空)
收費(空)
備註(空)
組織名稱376440000A
更新時間2017/10/24
改變時間2013/6/11
縣市新竹縣
縣市碼J
鄉鎮市區竹北市
活動識別碼: C2_376440000A_001647
活動名稱: 新瓦屋水稻生態園區(製作創意稻草人) 活動邀請
描述: 六月光芒流轉,從瓜架間絲縷漏下,荷花綻放滿塘,【新瓦屋水稻生態教育園區】的水稻少數已開始結穗,開枝展葉,鋪成一疋疋藍天下耀眼的新綠。這片稻田,由綠市集的農夫以自然農法一顆秧苗的種植,至今,未曾灑下任何肥料,更沒有農藥與除草劑的顧慮,希望以友善土地的種植,來連結社區友好,插秧後,許多大小農夫,也陸續回來參加水田巡禮的活動。這一次,將由農夫帶領小朋友一起製作創意稻草人,體驗田間拔草,完成後,農夫將與小朋友們,一起為感謝朗讀~"獻給新瓦屋水稻田/打幫你"再將稻草人放入水田,驅趕麻雀。 活動當天是也是綠市集一周年慶,慕紅豆主人~大可自遠方來(來自台南的慕ㄇㄨˋ紅豆,目前正騎著腳踏車環島中?),有阿昌&打幫你草地音樂會,照海華德福小朋友的夏日慶典,當日市集收入5%將捐給環境理念團體(清華大學關懷生命社)。 誠摯邀請大家在夏至前,六月十五日(星期六)的黃昏,在【新瓦屋水稻生態教育園區】旁的草地再相聚。主辦單位:新竹縣文化局承辦單位:台灣綠市集協會活動日期:102年6月15日(星期六) 下午16:00~19:00活動地點: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 地址:新竹縣竹北市文興路一段123號 活動對象:大人、小孩、親子家庭。(10歲以下學童應有家長陪同報名參加活動)(為兼顧活動品質,報名滿60名就會截止,或建議參加下一期7/20 體驗活動)
參與者: 台灣綠市集協會
地點: 新竹縣文化局
地址: 新竹縣竹北市縣政九路146號
電話: 886-3-5518101
單位: 新竹縣文化局
開始時間: 2013/6/15
結束時間: 2013/6/15
Cycle: (空)
Noncycle: (空)
網站: (空)
圖1: http://travel.hsinchu.gov.tw/images/article/201306/20130611120811.jpg
圖1描述: 新瓦屋水稻生態園區(製作創意稻草人) 活動邀請-0
圖2: (空)
圖2描述: (空)
圖3: (空)
圖3描述: (空)
經度座標: 121.01251
緯度座標: 24.83028
類別1: 1
類別2: 0
活動分類: 0
地圖: 1
旅遊資訊: (空)
停車資訊: (空)
收費: (空)
備註: (空)
組織名稱: 376440000A
更新時間: 2017/10/24
改變時間: 2013/6/11
縣市: 新竹縣
縣市碼: J
鄉鎮市區: 竹北市

# 水稻 於 文資局文化景觀 - 4

案件編號20120502000002
個案名稱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吉哈拉艾文化景觀
種類1::
code: : D6
name: : 農林漁牧景觀
評定基準1:: : 表現人類與自然互動具有文化意義
2:: : 具罕見性
指定登錄理由1.本地順應海岸山脈地形所形成的壯闊梯田景觀、沿山壁開鑿引水灌溉梯田之水圳系統,以及在地族群傳承著使用在地自然資源的傳統智慧,於當代與傳統生活方式之間,保持積極關聯作用,其演變過程仍在持續進行之中,表現人類與自然互動的演化關係,具有文化意義。 2. 本地區域內分布自然山林、溪流、次生林、菓園、水稻梯田、水圳、池塘、聚落等多元地景鑲嵌斑塊,充分呈現由常民生活和文化與山林土地互動所產生之完整「社會-生態-生產地景」,展現生態與地景的完整性。區域內近20公頃之水稻梯田分布於丘陵坡地,順勢排列而下,仍保存早期農業社會時代小面積而多層次的梯田景觀;此外,部分田地多處保留原邊坡上的大塊石(隨溪流沖滾而下的都巒山層火山角礫岩),見證東部山區早期順應溪岸邊坡開闢梯田的景況,具罕見性。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4條第1項及文化景觀登錄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第4款。
所屬主管機關花蓮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1::
itemNo: : 1
縣市: : 花蓮縣
distName: : 富里鄉
address: : 豐南村位於花蓮縣富里鄉最南端,東隔海岸山脈與台東縣成功鎮銜接,西與同鄉的富南村比鄰,南與台東縣池上鄉及東河鄉接壤,北邊為同鄉的永豐村。登錄地位於豐南村境內鱉溪流域中最北邊之支流石厝溝溪流域。
經度座標121.280994
緯度座標23.145647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3-05-25/d0736c09-5d68-47e0-bdf5-418e36cdbc10/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吉哈拉艾文化景觀 3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3-05-25/d0736c09-5d68-47e0-bdf5-418e36cdbc10/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吉哈拉艾文化景觀 3.jpg
name: : 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吉哈拉艾文化景觀 3
代表圖像來源花蓮縣文化局
簡要描述1.核心資源: 本吉哈拉艾部落位址,地理上屬於鱉溪支流石厝溝溪流域,集水區面積約1,040公頃。石厝溝溪的中、下游形成持續性有機演化的梯田、水圳和聚落之文化景觀核心區,其中梯田面積約有15公頃,水圳有六條總長約4,100公尺。聚落中與水圳和梯田運作最相關之設籍住戶有23戶和其他地主5位。 2.文化資產價值: (1)表現人類與自然互動具有文化意義 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吉哈拉艾(石厝溝)分布之水稻梯田、水圳和聚落等地景,位於鱉溪流域之支流石厝溝溪下游丘陵坡地和沖積平原上,為阿美族吉哈拉艾部落居民近百年內陸續開墾、持續利用和維護而成。 (2)具紀念性、代表性或特殊性之歷史、文化、藝術或科學價值: 鱉溪穿越本文化景觀登錄地「小天祥」峽谷堅硬岩壁之石門圳,該圳闢建於1926-28年,為民間原漢合作開墾範例,持續溉灌今豐南村吉拉米代約20公頃水田,造福鄉里,深具在地經濟價值。此外,石門圳闢建之設計和申請過程等史料具見於日治時期歷史文件—《莊陳仁外十二名埤圳新設認可ノ件》,更確立了該水圳的歷史真實性。其它較上游五條水圳則由本吉哈拉艾部落居民隨移居拓殖過程中,利用農閒陸續自力開鑿而成,數處水圳行經陡坡和斷崖,現場仍可想見當時工程艱鉅之情貌。以上皆反映台灣後山早期水圳和水田開發的模式及特色,具有歷史與文化之代表性和紀念性。 (3)具時代或社會意義 文化地景主要是受文化影響的產物,但也常富含生物多樣性和其它自然價值。許多有人類居住和利用的文化地景對自然保育也很重要,因為其中珍貴的棲地和稀有野生物的保育都有賴於傳統土地利用方式的持續。有些文化地景反映著永續土地利用的特殊技術,或是隱含了對自然的某種特殊的精神關係。 文化景觀是國內外文化資產保存和維護的新項目和新趨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2年將文化景觀正式納入世界遺產公約的保存項目,指出文化景觀結合當地呈現「自然與人類的組合作品」。國內則自2005和2006年分別修訂文化資產保存法及其施行細則,首次將文化景觀納入文化資產的保存項目。本文化景觀登錄地的保存維護目標著眼於人與環境的共同福祉,可說兼具時代需求和社會發展意義。 (4)具罕見性 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吉哈拉艾(石厝溝)文化景觀之登錄範圍為石厝溝溪完整流域,具有生態與地景的完整性。區內分布自然山林、溪流、次生林、菓園、水稻梯田、水圳、池塘、聚落等多元地景相嵌斑塊,充分呈現由常民生活和文化與山林土地互動所產生之完整「社會-生態-生產地景」。國內現有34處文化景觀中,本區可能是唯一完整納入聚落社會、產業經濟和周邊生態環境背景之持續性文化地景範例。 東部水稻梯田多分布於溪流沖積平原或河階平原上,本區近20公頃之水稻梯田則分布於丘陵坡地,順勢排列而下,具景觀之罕見性。此外,部分早期位於溪岸坡地開墾之田地荒置20、30餘年,耕種功能暫停,但小面積梯田及田埂邊坡砌石結構仍維持完整,田間亦多處保留原邊坡上的大塊石(隨溪流沖滾而下的都巒山層火山角礫岩),凡此恰可見證早期順應溪岸邊坡開闢梯田的景況。此類順應原始大自然地勢所開闢之小塊不規則梯田因後來機械化剷平合併而消失殆盡,而本文化景觀登錄地尚有數處保存,為東部山區早期水稻梯田之「化石文化景觀(fossil cultural landscape)」範例,亦具罕見性。 本文化景觀之地名「吉哈拉艾」具有族群文化和自然保育意義:「哈拉」為保育類野生動物「台東間爬岩鰍」之阿美語,為早期本區阿美族部落先民由台東都歷海岸遷徙至本地後,以所發現之特有種溪流魚類而命名地名。據目前瞭解,花東縱谷阿美族雖然慣以生物命名地方,但多以植物命名,動物命名則罕見,而動物中以魚類命名地方者,本區可能是唯一案例,頗具罕見性,可能與部落由海邊遷徙而來之背景有關。 3.權益關係人共識: 花蓮縣文化局於去(100)年委託學術機構執行本區文化景觀潛力點之調查研究暨登錄先期作業計畫,先後辦理了四場權益關係人論壇,使原本陌生的「文化景觀」概念逐漸被部落居民接受。其間,部落居民理解文化景觀與自身生活、生計息息相關時,即自發性的召開會議討論文化景觀劃設和經營對於村落發展之利弊得失,並自取得共識後,於10月17日成立「豐南吉哈拉艾文化景觀管理委員會」(含水田組、水圳組、山川維護組),提出經過部落會議討論訂定的「吉哈拉艾部落公約」,內容涵蓋:目標、組織、土地管理、生活與文化、水田管理、水圳管理、山川維護等面向。該草案業經前述第三、四次權益關係人論壇討論,與會的各部門主管機關針對公約內容涉及的農業、林業、護溪等議題給予支持或修正意見。目前,部落居民對文化景觀登錄具有共識,也提出了文化景觀維護之在地公約,期作為未來吉哈拉艾文化景觀的保存及管理原則。
備註(空)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10078617A
公告日期: : 2012-05-02 10:21:46.0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culturalLandscape/20120502000002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吉哈拉艾文化景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17/e6454b13-63a6-47af-b606-15e1abc01328/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吉哈拉艾文化景觀 1.jpg
2::
mediaName: : 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吉哈拉艾文化景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17/b26deff4-fa7f-44d5-b34c-0833cbaea862/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吉哈拉艾文化景觀 2.png
3::
mediaName: : 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吉哈拉艾文化景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17/be3be91d-3d9b-4e7b-9658-13474ef29f10/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吉哈拉艾文化景觀 4.jp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2-21/d366cba8-eb1f-4d8d-b40d-380e8c68f1e5/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吉哈拉艾文化景觀登錄為文化景觀公告1010502.pdf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吉OOOOOOO
級別名稱文化景觀
主管機關名稱花蓮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3-8227121-317
repImgId224202
案件編號: 20120502000002
個案名稱: 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吉哈拉艾文化景觀
種類: 1::
code: : D6
name: : 農林漁牧景觀
評定基準: 1:: : 表現人類與自然互動具有文化意義
2:: : 具罕見性
指定登錄理由: 1.本地順應海岸山脈地形所形成的壯闊梯田景觀、沿山壁開鑿引水灌溉梯田之水圳系統,以及在地族群傳承著使用在地自然資源的傳統智慧,於當代與傳統生活方式之間,保持積極關聯作用,其演變過程仍在持續進行之中,表現人類與自然互動的演化關係,具有文化意義。 2. 本地區域內分布自然山林、溪流、次生林、菓園、水稻梯田、水圳、池塘、聚落等多元地景鑲嵌斑塊,充分呈現由常民生活和文化與山林土地互動所產生之完整「社會-生態-生產地景」,展現生態與地景的完整性。區域內近20公頃之水稻梯田分布於丘陵坡地,順勢排列而下,仍保存早期農業社會時代小面積而多層次的梯田景觀;此外,部分田地多處保留原邊坡上的大塊石(隨溪流沖滾而下的都巒山層火山角礫岩),見證東部山區早期順應溪岸邊坡開闢梯田的景況,具罕見性。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4條第1項及文化景觀登錄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第4款。
所屬主管機關: 花蓮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縣市: : 花蓮縣
distName: : 富里鄉
address: : 豐南村位於花蓮縣富里鄉最南端,東隔海岸山脈與台東縣成功鎮銜接,西與同鄉的富南村比鄰,南與台東縣池上鄉及東河鄉接壤,北邊為同鄉的永豐村。登錄地位於豐南村境內鱉溪流域中最北邊之支流石厝溝溪流域。
經度座標: 121.280994
緯度座標: 23.145647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3-05-25/d0736c09-5d68-47e0-bdf5-418e36cdbc10/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吉哈拉艾文化景觀 3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3-05-25/d0736c09-5d68-47e0-bdf5-418e36cdbc10/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吉哈拉艾文化景觀 3.jpg
name: : 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吉哈拉艾文化景觀 3
代表圖像來源: 花蓮縣文化局
簡要描述: 1.核心資源: 本吉哈拉艾部落位址,地理上屬於鱉溪支流石厝溝溪流域,集水區面積約1,040公頃。石厝溝溪的中、下游形成持續性有機演化的梯田、水圳和聚落之文化景觀核心區,其中梯田面積約有15公頃,水圳有六條總長約4,100公尺。聚落中與水圳和梯田運作最相關之設籍住戶有23戶和其他地主5位。 2.文化資產價值: (1)表現人類與自然互動具有文化意義 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吉哈拉艾(石厝溝)分布之水稻梯田、水圳和聚落等地景,位於鱉溪流域之支流石厝溝溪下游丘陵坡地和沖積平原上,為阿美族吉哈拉艾部落居民近百年內陸續開墾、持續利用和維護而成。 (2)具紀念性、代表性或特殊性之歷史、文化、藝術或科學價值: 鱉溪穿越本文化景觀登錄地「小天祥」峽谷堅硬岩壁之石門圳,該圳闢建於1926-28年,為民間原漢合作開墾範例,持續溉灌今豐南村吉拉米代約20公頃水田,造福鄉里,深具在地經濟價值。此外,石門圳闢建之設計和申請過程等史料具見於日治時期歷史文件—《莊陳仁外十二名埤圳新設認可ノ件》,更確立了該水圳的歷史真實性。其它較上游五條水圳則由本吉哈拉艾部落居民隨移居拓殖過程中,利用農閒陸續自力開鑿而成,數處水圳行經陡坡和斷崖,現場仍可想見當時工程艱鉅之情貌。以上皆反映台灣後山早期水圳和水田開發的模式及特色,具有歷史與文化之代表性和紀念性。 (3)具時代或社會意義 文化地景主要是受文化影響的產物,但也常富含生物多樣性和其它自然價值。許多有人類居住和利用的文化地景對自然保育也很重要,因為其中珍貴的棲地和稀有野生物的保育都有賴於傳統土地利用方式的持續。有些文化地景反映著永續土地利用的特殊技術,或是隱含了對自然的某種特殊的精神關係。 文化景觀是國內外文化資產保存和維護的新項目和新趨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2年將文化景觀正式納入世界遺產公約的保存項目,指出文化景觀結合當地呈現「自然與人類的組合作品」。國內則自2005和2006年分別修訂文化資產保存法及其施行細則,首次將文化景觀納入文化資產的保存項目。本文化景觀登錄地的保存維護目標著眼於人與環境的共同福祉,可說兼具時代需求和社會發展意義。 (4)具罕見性 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吉哈拉艾(石厝溝)文化景觀之登錄範圍為石厝溝溪完整流域,具有生態與地景的完整性。區內分布自然山林、溪流、次生林、菓園、水稻梯田、水圳、池塘、聚落等多元地景相嵌斑塊,充分呈現由常民生活和文化與山林土地互動所產生之完整「社會-生態-生產地景」。國內現有34處文化景觀中,本區可能是唯一完整納入聚落社會、產業經濟和周邊生態環境背景之持續性文化地景範例。 東部水稻梯田多分布於溪流沖積平原或河階平原上,本區近20公頃之水稻梯田則分布於丘陵坡地,順勢排列而下,具景觀之罕見性。此外,部分早期位於溪岸坡地開墾之田地荒置20、30餘年,耕種功能暫停,但小面積梯田及田埂邊坡砌石結構仍維持完整,田間亦多處保留原邊坡上的大塊石(隨溪流沖滾而下的都巒山層火山角礫岩),凡此恰可見證早期順應溪岸邊坡開闢梯田的景況。此類順應原始大自然地勢所開闢之小塊不規則梯田因後來機械化剷平合併而消失殆盡,而本文化景觀登錄地尚有數處保存,為東部山區早期水稻梯田之「化石文化景觀(fossil cultural landscape)」範例,亦具罕見性。 本文化景觀之地名「吉哈拉艾」具有族群文化和自然保育意義:「哈拉」為保育類野生動物「台東間爬岩鰍」之阿美語,為早期本區阿美族部落先民由台東都歷海岸遷徙至本地後,以所發現之特有種溪流魚類而命名地名。據目前瞭解,花東縱谷阿美族雖然慣以生物命名地方,但多以植物命名,動物命名則罕見,而動物中以魚類命名地方者,本區可能是唯一案例,頗具罕見性,可能與部落由海邊遷徙而來之背景有關。 3.權益關係人共識: 花蓮縣文化局於去(100)年委託學術機構執行本區文化景觀潛力點之調查研究暨登錄先期作業計畫,先後辦理了四場權益關係人論壇,使原本陌生的「文化景觀」概念逐漸被部落居民接受。其間,部落居民理解文化景觀與自身生活、生計息息相關時,即自發性的召開會議討論文化景觀劃設和經營對於村落發展之利弊得失,並自取得共識後,於10月17日成立「豐南吉哈拉艾文化景觀管理委員會」(含水田組、水圳組、山川維護組),提出經過部落會議討論訂定的「吉哈拉艾部落公約」,內容涵蓋:目標、組織、土地管理、生活與文化、水田管理、水圳管理、山川維護等面向。該草案業經前述第三、四次權益關係人論壇討論,與會的各部門主管機關針對公約內容涉及的農業、林業、護溪等議題給予支持或修正意見。目前,部落居民對文化景觀登錄具有共識,也提出了文化景觀維護之在地公約,期作為未來吉哈拉艾文化景觀的保存及管理原則。
備註: (空)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10078617A
公告日期: : 2012-05-02 10:21:46.0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culturalLandscape/20120502000002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吉哈拉艾文化景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17/e6454b13-63a6-47af-b606-15e1abc01328/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吉哈拉艾文化景觀 1.jpg
2::
mediaName: : 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吉哈拉艾文化景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17/b26deff4-fa7f-44d5-b34c-0833cbaea862/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吉哈拉艾文化景觀 2.png
3::
mediaName: : 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吉哈拉艾文化景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17/be3be91d-3d9b-4e7b-9658-13474ef29f10/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吉哈拉艾文化景觀 4.jp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2-21/d366cba8-eb1f-4d8d-b40d-380e8c68f1e5/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吉哈拉艾文化景觀登錄為文化景觀公告1010502.pdf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吉OOOOOOO
級別名稱: 文化景觀
主管機關名稱: 花蓮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3-8227121-317
repImgId: 224202

# 水稻 於 農村田媽媽田園料理及農產加工品 - 5

名稱米王林龍山 把米當小孩看顧
故事報導生平事蹟顆顆飽滿稻米褪去外殼後,在光線照射下透出晶瑩剔透的誘人光采,煮過後米香陣陣,粒粒分明的白飯泛著一層透光的亮,在嘴裡反覆咀嚼仍可感受到米飯的Q勁與香甜,這就是奪下第三屆全國冠軍米品質競賽的冠軍米,由台東縣池上鄉的阿美族原住民「米王」林龍山所種出的。。 當問到這位新科米王,種出冠軍米的秘訣,他就只說了這麼一句:「用愛心與關心、把米當小孩看顧!」。◎把米當小孩看顧。 池上鄉位於花東縱谷中部之南,海岸山脈屏障於東,中央山脈雄峙於西,兩山脈之間有廣達八千多公頃、由新武呂溪所沖積出的平原。純淨的山泉水成了這裡農作物的最大恩賜,加上池上這裡的土壤屬於有機質豐富、微量元素與腐植酸多的重黏土,是塊營養豐富、保水性高的土地;而雙邊縱谷帶來的落山風剛好可以為稻米除去露水所帶來的濕氣,大大減少稻穀生病機率,這便是蘊育冠軍米、池上的優越條件。。 林龍山世居於海岸山脈下,從祖父輩就開始種稻,至今已三代,從小他就在農田打滾長大的,他從來不曾想過自己會離開這片養育他生長的農地,跟隨著父親者腳步,理所當然的繼承起這塊農地;林龍山表示:「種稻無他法,就是要把稻米當小孩看顧。」一日三巡,仔細檢查每一株稻子,是林龍山每天的日課,若是一天沒去,就覺得全身不對勁,彷彿比一天沒吃飯還要令他難以忍受;打著赤腳走在濕黏的農地裡,用心觀察著田間的任何狀況,一株株查看稻鞘及葉片是否有染到水稻殺手紋枯病,或者是任何會危害到稻子的病變及害蟲,除此之外,有時還會用手將稻穀仔細地在指尖擠壓,檢查稻米的飽滿度,如果擠不出乳白色米漿,那可就是虛有其表的空包彈囉!反之,如果米漿越多,代表這株稻米越飽滿、米粒越碩大,也就是越好吃。。 每天光這樣巡上一趟,來回就得走上30公里,但他仍然清晨5點天一亮就起床到田裡,吃過了午飯,又下田去忙碌,日覆一日,忙了幾十載,卻絲毫不嫌累,依然理所當然地看顧他最愛的稻田。。◎不斷汲取新知 與土地共存。 農事十分龐雜,田間的草需整平、無雜草、稻子不能過密集不然透氣性差,而當下雨時,空氣裡的氮氣多,肥料裡的氮就得少一點……等等,這些細微末節,累積起來就成了稻米美味的關鍵,而林龍山對於這些細節更是絲毫不曾放過,農民或許有著大而化之的老實個性,但如果是談到自己所耕種的稻子們,他可是比誰都還要細心計較,就是深怕這些用心照顧的稻子們,有任何一絲的閃失。。 捨棄早期以大量農藥求產量增加的做法,林龍山以半有機法與土地取得平衡,他先以有機法做底肥,讓土壤增加養份,甚至還將自己種的現採番茄倒到田裡當作有機肥,讓稻子吸收進充足的茄紅素,增加它們的營養,使稻子長得更加健壯。。 除了本身長年的經驗外,林龍山也不斷與其他米農齊聚分享彼此經驗,互相學習、解決困難,因此在林龍山的家裡,總是可以看見許多農民來這邊聊天,林龍山笑說:「我們可是很認真地在『聊天』,不是在聊沒營養的喔!」;與自然共存,不斷汲取知識,就是這位深居山中的老農夫林龍山的稻田哲學,也是冠軍米之所以奪冠的原因吧!
景點縣市臺東縣
鄉鎮池上鄉
緯度23.092358
經度121.228296
名稱: 米王林龍山 把米當小孩看顧
故事報導生平事蹟: 顆顆飽滿稻米褪去外殼後,在光線照射下透出晶瑩剔透的誘人光采,煮過後米香陣陣,粒粒分明的白飯泛著一層透光的亮,在嘴裡反覆咀嚼仍可感受到米飯的Q勁與香甜,這就是奪下第三屆全國冠軍米品質競賽的冠軍米,由台東縣池上鄉的阿美族原住民「米王」林龍山所種出的。。 當問到這位新科米王,種出冠軍米的秘訣,他就只說了這麼一句:「用愛心與關心、把米當小孩看顧!」。◎把米當小孩看顧。 池上鄉位於花東縱谷中部之南,海岸山脈屏障於東,中央山脈雄峙於西,兩山脈之間有廣達八千多公頃、由新武呂溪所沖積出的平原。純淨的山泉水成了這裡農作物的最大恩賜,加上池上這裡的土壤屬於有機質豐富、微量元素與腐植酸多的重黏土,是塊營養豐富、保水性高的土地;而雙邊縱谷帶來的落山風剛好可以為稻米除去露水所帶來的濕氣,大大減少稻穀生病機率,這便是蘊育冠軍米、池上的優越條件。。 林龍山世居於海岸山脈下,從祖父輩就開始種稻,至今已三代,從小他就在農田打滾長大的,他從來不曾想過自己會離開這片養育他生長的農地,跟隨著父親者腳步,理所當然的繼承起這塊農地;林龍山表示:「種稻無他法,就是要把稻米當小孩看顧。」一日三巡,仔細檢查每一株稻子,是林龍山每天的日課,若是一天沒去,就覺得全身不對勁,彷彿比一天沒吃飯還要令他難以忍受;打著赤腳走在濕黏的農地裡,用心觀察著田間的任何狀況,一株株查看稻鞘及葉片是否有染到水稻殺手紋枯病,或者是任何會危害到稻子的病變及害蟲,除此之外,有時還會用手將稻穀仔細地在指尖擠壓,檢查稻米的飽滿度,如果擠不出乳白色米漿,那可就是虛有其表的空包彈囉!反之,如果米漿越多,代表這株稻米越飽滿、米粒越碩大,也就是越好吃。。 每天光這樣巡上一趟,來回就得走上30公里,但他仍然清晨5點天一亮就起床到田裡,吃過了午飯,又下田去忙碌,日覆一日,忙了幾十載,卻絲毫不嫌累,依然理所當然地看顧他最愛的稻田。。◎不斷汲取新知 與土地共存。 農事十分龐雜,田間的草需整平、無雜草、稻子不能過密集不然透氣性差,而當下雨時,空氣裡的氮氣多,肥料裡的氮就得少一點……等等,這些細微末節,累積起來就成了稻米美味的關鍵,而林龍山對於這些細節更是絲毫不曾放過,農民或許有著大而化之的老實個性,但如果是談到自己所耕種的稻子們,他可是比誰都還要細心計較,就是深怕這些用心照顧的稻子們,有任何一絲的閃失。。 捨棄早期以大量農藥求產量增加的做法,林龍山以半有機法與土地取得平衡,他先以有機法做底肥,讓土壤增加養份,甚至還將自己種的現採番茄倒到田裡當作有機肥,讓稻子吸收進充足的茄紅素,增加它們的營養,使稻子長得更加健壯。。 除了本身長年的經驗外,林龍山也不斷與其他米農齊聚分享彼此經驗,互相學習、解決困難,因此在林龍山的家裡,總是可以看見許多農民來這邊聊天,林龍山笑說:「我們可是很認真地在『聊天』,不是在聊沒營養的喔!」;與自然共存,不斷汲取知識,就是這位深居山中的老農夫林龍山的稻田哲學,也是冠軍米之所以奪冠的原因吧!
景點縣市: 臺東縣
鄉鎮: 池上鄉
緯度: 23.092358
經度: 121.228296

# 水稻 於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6

識別碼C1_376540000A_000461
名稱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區域(空)
簡述關山環鎮自行車道是全台第一座專用自行車旅遊道路,全長達12公里,騎腳踏車環繞全鎮約一個鐘頭。車道平坦舒適,兩側皆有欄杆,全程與交通要道隔離,既安全也不受汙染,旅客可以透過健走或騎自行車環遊關山來享受難得的鄉村風光。自行車道環繞關山,路況平坦舒適,分為「親水段」及「親山段」兩部分。首先進入「親水段」的路段,一座和環鎮單車道相呼應的關山親水公園,沿著清淺的關山大排與紅石溪而行,溪流兩側盡是整齊遼闊的水稻田,一年四季隨著農夫種稻、收割時序變化,稻田景色跟著不同,可以欣賞綠油油的嫩綠秧苗、大片寬廣的稻浪、飽滿豐饒的稻穗,或者是金黃色的油菜花海,讓旅客來到關山充分感受四季不同的農村風情。離開紅石溪後,車道進入「親山段」,隨著地勢漸高,車道也開始出現緩緩的上坡。在車道最高點有一座由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所興建的「縱觀日月亭」,可在此稍作消息並遠眺關山鎮全景,令人神清氣爽。過了縱觀日月亭後,沿路有桃花心木區,夾道樹蔭涼爽無比,沿卑南溪河岸往前,就可回到原點親水公園。假日時,不妨撥空來關山欣賞阡陌縱橫的稻田與純樸的農村風情,並騎著腳踏車完成長達12公里的關山自行車道之旅吧!
描述關山環鎮自行車道是全台第一座專用自行車旅遊道路,全長達12公里,自行車道環繞關山,路況平坦舒適,分為「親水段」及「親山段」兩部分,旅客可以在此欣賞一年四季隨著時序變化的稻田景色。到達最高處「縱觀日月亭」俯瞰全關山鎮的全景,最後再回到關山親水公園,完成這趟悠閒的騎鐵馬遊關山之旅。
電話886-8-9814542
地址臺東縣956關山鎮隆盛路1號
郵政區碼(Zipcode)956
Region臺東縣
Town關山鎮
旅遊資訊搭乘火車:搭乘臺鐵於關山車站下車,出站後左轉經博愛路至隆盛路左轉,直行約1公里可到達。搭乘公車:1.搭乘東台灣客運8161、8163、8166、8167、8175、8178次公車於關山站下車往台9線南下方向行進約100公尺後左轉隆盛路,直行約1公里可到達。2.搭乘花蓮客運1138次公車於關山站下車往台9線南下方向行進約100公尺後左轉隆盛路,直行約1公里可到達。
開放時間關山環鎮自行車道:全日開放親水公園開放時間:周一至周日 07:00~17:30
圖一(空)
圖一描述(空)
圖二(空)
圖二描述(空)
圖三(空)
圖三描述(空)
地圖(空)
Gov376540000A
經度座標121.17208
緯度座標23.04023
原分類(空)
分類112
分類2(空)
分類3(空)
Level(空)
網站(空)
停車資訊(空)
停車經度座標(空)
停車緯度座標(空)
售票資訊(空)
備註1、大部分路段平坦,只有少數路段有點坡度,遊客如要造訪,宜選擇晴朗的好天氣,注意自身安全。2、關山自行車道或關山親水公園附近,以及入口處的消防隊旁都可以找到單車租借的店面。
關鍵字(空)
更改時間2023-11-29T14:14:03+08:00
識別碼: C1_376540000A_000461
名稱: 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區域: (空)
簡述: 關山環鎮自行車道是全台第一座專用自行車旅遊道路,全長達12公里,騎腳踏車環繞全鎮約一個鐘頭。車道平坦舒適,兩側皆有欄杆,全程與交通要道隔離,既安全也不受汙染,旅客可以透過健走或騎自行車環遊關山來享受難得的鄉村風光。自行車道環繞關山,路況平坦舒適,分為「親水段」及「親山段」兩部分。首先進入「親水段」的路段,一座和環鎮單車道相呼應的關山親水公園,沿著清淺的關山大排與紅石溪而行,溪流兩側盡是整齊遼闊的水稻田,一年四季隨著農夫種稻、收割時序變化,稻田景色跟著不同,可以欣賞綠油油的嫩綠秧苗、大片寬廣的稻浪、飽滿豐饒的稻穗,或者是金黃色的油菜花海,讓旅客來到關山充分感受四季不同的農村風情。離開紅石溪後,車道進入「親山段」,隨著地勢漸高,車道也開始出現緩緩的上坡。在車道最高點有一座由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所興建的「縱觀日月亭」,可在此稍作消息並遠眺關山鎮全景,令人神清氣爽。過了縱觀日月亭後,沿路有桃花心木區,夾道樹蔭涼爽無比,沿卑南溪河岸往前,就可回到原點親水公園。假日時,不妨撥空來關山欣賞阡陌縱橫的稻田與純樸的農村風情,並騎著腳踏車完成長達12公里的關山自行車道之旅吧!
描述: 關山環鎮自行車道是全台第一座專用自行車旅遊道路,全長達12公里,自行車道環繞關山,路況平坦舒適,分為「親水段」及「親山段」兩部分,旅客可以在此欣賞一年四季隨著時序變化的稻田景色。到達最高處「縱觀日月亭」俯瞰全關山鎮的全景,最後再回到關山親水公園,完成這趟悠閒的騎鐵馬遊關山之旅。
電話: 886-8-9814542
地址: 臺東縣956關山鎮隆盛路1號
郵政區碼(Zipcode): 956
Region: 臺東縣
Town: 關山鎮
旅遊資訊: 搭乘火車:搭乘臺鐵於關山車站下車,出站後左轉經博愛路至隆盛路左轉,直行約1公里可到達。搭乘公車:1.搭乘東台灣客運8161、8163、8166、8167、8175、8178次公車於關山站下車往台9線南下方向行進約100公尺後左轉隆盛路,直行約1公里可到達。2.搭乘花蓮客運1138次公車於關山站下車往台9線南下方向行進約100公尺後左轉隆盛路,直行約1公里可到達。
開放時間: 關山環鎮自行車道:全日開放親水公園開放時間:周一至周日 07:00~17:30
圖一: (空)
圖一描述: (空)
圖二: (空)
圖二描述: (空)
圖三: (空)
圖三描述: (空)
地圖: (空)
Gov: 376540000A
經度座標: 121.17208
緯度座標: 23.04023
原分類: (空)
分類1: 12
分類2: (空)
分類3: (空)
Level: (空)
網站: (空)
停車資訊: (空)
停車經度座標: (空)
停車緯度座標: (空)
售票資訊: (空)
備註: 1、大部分路段平坦,只有少數路段有點坡度,遊客如要造訪,宜選擇晴朗的好天氣,注意自身安全。2、關山自行車道或關山親水公園附近,以及入口處的消防隊旁都可以找到單車租借的店面。
關鍵字: (空)
更改時間: 2023-11-29T14:14:03+08:00

# 水稻 於 政府資料開放平臺資料集清單 - 7

資料集識別碼24654
資料集名稱臺灣地區有機栽培農戶數及面積概況
資料集屬性開放資料
服務分類公共資訊
品質檢測
檔案格式JSON;CSV;XML
資料下載網址https://data.moa.gov.tw/Service/OpenData/DataFileService.aspx?UnitId=377&IsTransData=1;https://data.moa.gov.tw/Service/OpenData/DataFileService.aspx?UnitId=377&FOTT=CSV&IsTransData=1;https://data.moa.gov.tw/Service/OpenData/DataFileService.aspx?UnitId=377&FOTT=Xml&IsTransData=1
編碼格式UTF-8;UTF-8;UTF-8
資資料集上架方式系統介接程式
資料集描述提供資料包括:年度、地區別、水稻戶數、水稻栽培面積、蔬菜戶數、蔬菜栽培面積、水果戶數、水果栽培面積、茶葉戶數、茶葉栽培面積、其他含特作雜糧戶數、其他含特作雜糧栽培面積
主要欄位說明年度(年度);地區別(地區別);水稻戶數(水稻戶數);水稻栽培面積(水稻栽培面積);蔬菜戶數(蔬菜戶數);蔬菜栽培面積(蔬菜栽培面積);水果戶數(水果戶數);水果栽培面積(水果栽培面積);茶葉戶數(茶葉戶數);茶葉栽培面積(茶葉栽培面積);其他含特作雜糧戶數(其他含特作雜糧戶數);其他含特作雜糧栽培面積(其他含特作雜糧栽培面積)
提供機關農業部
更新頻率每1月
授權方式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
相關網址https://agrstat.moa.gov.tw/sdweb/public/official/OfficialInformation.aspx
計費方式免費
提供機關聯絡人姓名黃仲杰
提供機關聯絡人電話049-2332380轉2348
上架日期2015-11-06 00:00:00
詮釋資料更新時間2024-04-12 08:00:10
備註進階搜尋請參考 https://data.moa.gov.tw/open_detail.aspx?id=377
資料量0;0;0
資料集識別碼: 24654
資料集名稱: 臺灣地區有機栽培農戶數及面積概況
資料集屬性: 開放資料
服務分類: 公共資訊
品質檢測:
檔案格式: JSON;CSV;XML
資料下載網址: https://data.moa.gov.tw/Service/OpenData/DataFileService.aspx?UnitId=377&IsTransData=1;https://data.moa.gov.tw/Service/OpenData/DataFileService.aspx?UnitId=377&FOTT=CSV&IsTransData=1;https://data.moa.gov.tw/Service/OpenData/DataFileService.aspx?UnitId=377&FOTT=Xml&IsTransData=1
編碼格式: UTF-8;UTF-8;UTF-8
資資料集上架方式: 系統介接程式
資料集描述: 提供資料包括:年度、地區別、水稻戶數、水稻栽培面積、蔬菜戶數、蔬菜栽培面積、水果戶數、水果栽培面積、茶葉戶數、茶葉栽培面積、其他含特作雜糧戶數、其他含特作雜糧栽培面積
主要欄位說明: 年度(年度);地區別(地區別);水稻戶數(水稻戶數);水稻栽培面積(水稻栽培面積);蔬菜戶數(蔬菜戶數);蔬菜栽培面積(蔬菜栽培面積);水果戶數(水果戶數);水果栽培面積(水果栽培面積);茶葉戶數(茶葉戶數);茶葉栽培面積(茶葉栽培面積);其他含特作雜糧戶數(其他含特作雜糧戶數);其他含特作雜糧栽培面積(其他含特作雜糧栽培面積)
提供機關: 農業部
更新頻率: 每1月
授權方式: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
相關網址: https://agrstat.moa.gov.tw/sdweb/public/official/OfficialInformation.aspx
計費方式: 免費
提供機關聯絡人姓名: 黃仲杰
提供機關聯絡人電話: 049-2332380轉2348
上架日期: 2015-11-06 00:00:00
詮釋資料更新時間: 2024-04-12 08:00:10
備註: 進階搜尋請參考 https://data.moa.gov.tw/open_detail.aspx?id=377
資料量: 0;0;0

# 水稻 於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 8

執行單位南投縣草屯鎮草鞋墩鄉土文教協會
地址南投縣草屯鎮草溪路978號
類別名稱編織工藝類
地區名稱南投縣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草屯鎮稻米產量豐富,稻草取得容易,在地理上是昔日台中、彰化、埔里間商旅往來更換草鞋的中途站,對草鞋有著相當大的需求,草鞋製造業因而興起。頂庄、新庄、加荖、北投堡是當時的主要草鞋生產地,其中頂庄地區所打造的草鞋專挑農曆十月收成的蓬萊種稻草,經線一定以洋麻撚編,鞋面堅實耐用,所產草鞋品質有口皆碑,故而形成了中部重要的草鞋製造與集散地,其盛名乃自清末以降迄民國50年代。

 

現在草屯鎮的稻草工藝則是從民國87年草鞋墩鄉土文教協會創會以來,在社區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持續積極推動鄉土文化教育,每年舉辦稻草文化節及各項工藝的培訓課程,不斷開展工藝傳承與創新發展的努力,十餘年不曾中斷。其中,稻草文化節則成為每年秋收之後,人人期待參與的盛大節日,每年吸引許多學校團體報名參加及外來遊客約3~5萬人的參與。

 

在社區工藝扶植計畫的協助下,協會藉由與學校課程結合,以學校為單位向學校附近社區的農夫承租農地,並邀請耆老以「水稻的一生」為題,除了觀察稻草生長過程之外,也一起與學童共同體驗從育苗、插秧、觀察與紀錄、割稻、曬稻、米食製作、碾米的學習歷程,協會也請家長和志工媽媽參與並教導學童洗米煮飯,讓學童瞭解從一粒種子到一頓好飯的完整過程;此外,稻草工藝學習則請稻草工藝種子老師教導學童,大家一起堆草埠、製作稻草卡片、稻草人等兼具趣味與地方工藝傳習的課程,讓國小學童從一粒種子開始,一直到稻穗採收,最後到稻草工藝編織的學習,體會並且感受「稻」不但是我們傳統農業社會提供糧食的重要來源,藉由稻草編織,更有無限想像與工藝創作的空間。除此之外,透過深化學習稻草工藝,也讓學子因體驗學習所接收的文化感動內化成惜福、惜物的生活態度,同時也能讓稻草工藝產生向下紮根的加成效果。

 

除了透過與學校結合的教學體驗課程,讓年輕學子能瞭解並且認識稻草文化與稻編工藝之外,協會為了提昇稻草工藝的技術與設計能量,強化稻草工藝的現代設計及研發團隊的功能,今年在暑假期間也積極舉辦「稻草工藝設計營」,邀請草編工藝種子老師、大專院校設計科系師生及草鞋墩工藝工坊的多元就業媽媽們組成研發團隊,透過每個月定期聚會,邀請學者專家講演、示範與觀摩活動讓社區媽媽與設計科系師生一起激盪出新的創意與稻編產品研發的潛力。探索稻草工藝的新展望,以稻草工藝為基礎結合各種可能性,例如「稻草工藝與光電」、「稻草工藝與α」創造稻草工藝的無限可能,並且藉此獲得互相交流學習的機會,達到提昇社區工藝的目的。

 

為了進一步提昇社區工藝的質量,協會今年也帶領社區媽媽與工藝老師到日本參加每年六月間在福島縣三島町舉辦、邀請全日本各地的工藝製作者到三島町展覽與銷售的「會津工人祭」。十年前,協會也曾參與「會津工人祭」,不但收集了相當多的稻草工藝參考資料,也獲得相當豐盛的交流成果。去年(97)年底宮崎清教授首次蒞臨稻草工藝文化館,再度提到三島町的「會津工人祭」,也促使協會於今年六月再度組團赴日推展國際交流與展演活動。

 

協會這十幾年來持續推動社區營造與在地稻草工藝的復興,社區居民秉持著不疾不徐、細水長流的樂活精神,不求一時的喧囂蓬勃,而是著力於整合在地資源,擴大各向度的社區凝聚力。未來希望能讓稻草工藝不僅限於工藝的生產與製作,而是藉由落實社區總營造的概念,促進民眾將工藝與生活結合,並且經由稻草工藝產品的創新研發,讓產業文化化、文化產業化的社區經濟得以實現。一方面創造穩定的就業機會,一方面延伸對土地、社區、環境的關懷與傳統工藝的傳承與發展,深化稻草文化內涵,讓草屯鎮成為一個實踐生活工藝的在地典範。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64.html
執行單位: 南投縣草屯鎮草鞋墩鄉土文教協會
地址: 南投縣草屯鎮草溪路978號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地區名稱: 南投縣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草屯鎮稻米產量豐富,稻草取得容易,在地理上是昔日台中、彰化、埔里間商旅往來更換草鞋的中途站,對草鞋有著相當大的需求,草鞋製造業因而興起。頂庄、新庄、加荖、北投堡是當時的主要草鞋生產地,其中頂庄地區所打造的草鞋專挑農曆十月收成的蓬萊種稻草,經線一定以洋麻撚編,鞋面堅實耐用,所產草鞋品質有口皆碑,故而形成了中部重要的草鞋製造與集散地,其盛名乃自清末以降迄民國50年代。

 

現在草屯鎮的稻草工藝則是從民國87年草鞋墩鄉土文教協會創會以來,在社區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持續積極推動鄉土文化教育,每年舉辦稻草文化節及各項工藝的培訓課程,不斷開展工藝傳承與創新發展的努力,十餘年不曾中斷。其中,稻草文化節則成為每年秋收之後,人人期待參與的盛大節日,每年吸引許多學校團體報名參加及外來遊客約3~5萬人的參與。

 

在社區工藝扶植計畫的協助下,協會藉由與學校課程結合,以學校為單位向學校附近社區的農夫承租農地,並邀請耆老以「水稻的一生」為題,除了觀察稻草生長過程之外,也一起與學童共同體驗從育苗、插秧、觀察與紀錄、割稻、曬稻、米食製作、碾米的學習歷程,協會也請家長和志工媽媽參與並教導學童洗米煮飯,讓學童瞭解從一粒種子到一頓好飯的完整過程;此外,稻草工藝學習則請稻草工藝種子老師教導學童,大家一起堆草埠、製作稻草卡片、稻草人等兼具趣味與地方工藝傳習的課程,讓國小學童從一粒種子開始,一直到稻穗採收,最後到稻草工藝編織的學習,體會並且感受「稻」不但是我們傳統農業社會提供糧食的重要來源,藉由稻草編織,更有無限想像與工藝創作的空間。除此之外,透過深化學習稻草工藝,也讓學子因體驗學習所接收的文化感動內化成惜福、惜物的生活態度,同時也能讓稻草工藝產生向下紮根的加成效果。

 

除了透過與學校結合的教學體驗課程,讓年輕學子能瞭解並且認識稻草文化與稻編工藝之外,協會為了提昇稻草工藝的技術與設計能量,強化稻草工藝的現代設計及研發團隊的功能,今年在暑假期間也積極舉辦「稻草工藝設計營」,邀請草編工藝種子老師、大專院校設計科系師生及草鞋墩工藝工坊的多元就業媽媽們組成研發團隊,透過每個月定期聚會,邀請學者專家講演、示範與觀摩活動讓社區媽媽與設計科系師生一起激盪出新的創意與稻編產品研發的潛力。探索稻草工藝的新展望,以稻草工藝為基礎結合各種可能性,例如「稻草工藝與光電」、「稻草工藝與α」創造稻草工藝的無限可能,並且藉此獲得互相交流學習的機會,達到提昇社區工藝的目的。

 

為了進一步提昇社區工藝的質量,協會今年也帶領社區媽媽與工藝老師到日本參加每年六月間在福島縣三島町舉辦、邀請全日本各地的工藝製作者到三島町展覽與銷售的「會津工人祭」。十年前,協會也曾參與「會津工人祭」,不但收集了相當多的稻草工藝參考資料,也獲得相當豐盛的交流成果。去年(97)年底宮崎清教授首次蒞臨稻草工藝文化館,再度提到三島町的「會津工人祭」,也促使協會於今年六月再度組團赴日推展國際交流與展演活動。

 

協會這十幾年來持續推動社區營造與在地稻草工藝的復興,社區居民秉持著不疾不徐、細水長流的樂活精神,不求一時的喧囂蓬勃,而是著力於整合在地資源,擴大各向度的社區凝聚力。未來希望能讓稻草工藝不僅限於工藝的生產與製作,而是藉由落實社區總營造的概念,促進民眾將工藝與生活結合,並且經由稻草工藝產品的創新研發,讓產業文化化、文化產業化的社區經濟得以實現。一方面創造穩定的就業機會,一方面延伸對土地、社區、環境的關懷與傳統工藝的傳承與發展,深化稻草文化內涵,讓草屯鎮成為一個實踐生活工藝的在地典範。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64.html
[ 搜尋所有 水稻 ... ]

與水稻同分類的原住民族地區農特產

青梅、桂竹荀、水蜜桃、紅肉李、金煌芒、甜柿、麻竹荀、愛玉子、生薑、芋頭 、茶、梅子、梅醋、梅精和咖啡。

所在地: 高雄市那瑪夏區 | 村名: | 旅遊路線: 那瑪夏區~布農族藝術生態 | 產季: 3-4月青梅,5-6月桂竹荀、水蜜桃、紅肉李,7-9月金煌芒、甜柿、麻竹荀、愛玉子,10-12月生薑、芋頭,全年供應茶、梅子、梅醋、梅精和咖啡。 | 資料日期: 20130925

山蘇

所在地: 宜蘭縣南澳鄉 | 村名: 南澳村、金洋村 | 旅遊路線: | 產季: | 資料日期: 20130720

稻米、漁業、飛魚料理、山苦瓜

所在地: 臺東縣長濱鄉 | 村名: | 旅遊路線: 真柄部落、瑪洛阿瀧阿美族三日慢活體驗 | 產季: | 資料日期: 20130925

黑糯米、佛手瓜、過貓菜、山蘇、土芒果、竹筍等。

所在地: 高雄市茂林區 | 村名: | 旅遊路線: 賞蝶部落巡禮—茂林區 | 產季: | 資料日期: 20130925

茶葉、愛玉子、明日葉、苦茶油、咖啡、桂竹、石筍竹、麻竹、箭竹、孟宗竹、山葵、高山蔬菜。

所在地: 嘉義縣阿里山鄉 | 村名: | 旅遊路線: 漫遊阿里山忘憂谷 | 產季: 茶葉:一年四季均有愛玉子:地區特有、分野生及種植明日葉:地區特有有機蔬菜,亦是中藥四季均產苦茶油:每年十~十二月份咖啡:每年十月至次年二月桂竹、石筍竹、麻竹、箭竹、孟宗竹:五~七月、山葵:地區特有,全... | 資料日期: 20130925

機蔬菜水餃、洛神花禮盒、有劍筍

所在地: 花蓮縣瑞穗鄉 | 村名: | 旅遊路線: 河濱散記-阿美族的自然生活:奇美部落 | 產季: 長年有販售有機蔬菜水餃、洛神花禮盒、四-五月有劍筍 | 資料日期: 20130925

咖啡

所在地: 宜蘭縣大同鄉 | 村名: 四季村 | 旅遊路線: | 產季: | 資料日期: 20130720

紅藜工坊:紅藜製品(餅乾、小米酒等)。

所在地: 屏東縣瑪家鄉 | 村名: | 旅遊路線: 原住民新桃花源~禮納里(Rinari)‧達瓦達旺舊部落 | 產季: | 資料日期: 20130925

海稻米

所在地: 花蓮縣豐濱鄉 | 村名: | 旅遊路線: 阿美族巴歌浪舞動之夜~水梯田海稻米、米粑流藝術村 | 產季: | 資料日期: 20130925

茶葉、愛玉子、明日葉、苦茶油、咖啡、桂竹、石筍竹、麻竹、箭竹、孟宗竹、山葵、高山蔬菜。

所在地: 嘉義縣阿里山鄉 | 村名: | 旅遊路線: 天空特別藍,水特別清的藍色部落―里佳 | 產季: 茶葉:一年四季均有愛玉子:地區特有、分野生及種植明日葉:地區特有有機蔬菜,亦是中藥四季均產苦茶油:每年十~十二月份咖啡:每年十月至次年二月桂竹、石筍竹、麻竹、箭竹、孟宗竹:五~七月、山葵:地區特有,全... | 資料日期: 20130925

黑糯米、佛手瓜、過貓菜、山蘇、土芒果、竹筍等。

所在地: 高雄市茂林區 | 村名: | 旅遊路線: 藝術茂林.三黑再起―春.追風勇士線 | 產季: | 資料日期: 20130925

茶葉、愛玉子、明日葉、苦茶油、咖啡、桂竹、石筍竹、麻竹、箭竹、孟宗竹、山葵、高山蔬菜。

所在地: 嘉義縣阿里山鄉 | 村名: | 旅遊路線: 阿里山鄒族部落體驗二日遊 | 產季: 茶葉:一年四季均有愛玉子:地區特有、分野生及種植明日葉:地區特有有機蔬菜,亦是中藥四季均產苦茶油:每年十~十二月份咖啡:每年十月至次年二月桂竹、石筍竹、麻竹、箭竹、孟宗竹:五~七月、山葵:地區特有,全... | 資料日期: 20130925

櫻花、桂竹筍、綠竹筍、水蜜桃、花卉

所在地: 桃園縣復興鄉 | 村名: | 旅遊路線: 嘎色鬧泰雅農夫~竹頭角木琴樂舞一日遊 | 產季: 櫻花2月、桂竹筍4月、綠竹筍(6月、水蜜桃7月、花卉11月 | 資料日期: 20130925

香魚

所在地: 宜蘭縣南澳鄉 | 村名: 東岳村 | 旅遊路線: | 產季: | 資料日期: 20130720

枇杷

所在地: 臺東縣海端鄉 | 村名: | 旅遊路線: 學習土地倫理~巒山森林博物館 | 產季: 每年盛產約在三、四月 | 資料日期: 20130925

青梅、桂竹荀、水蜜桃、紅肉李、金煌芒、甜柿、麻竹荀、愛玉子、生薑、芋頭 、茶、梅子、梅醋、梅精和咖啡。

所在地: 高雄市那瑪夏區 | 村名: | 旅遊路線: 那瑪夏區~布農族藝術生態 | 產季: 3-4月青梅,5-6月桂竹荀、水蜜桃、紅肉李,7-9月金煌芒、甜柿、麻竹荀、愛玉子,10-12月生薑、芋頭,全年供應茶、梅子、梅醋、梅精和咖啡。 | 資料日期: 20130925

山蘇

所在地: 宜蘭縣南澳鄉 | 村名: 南澳村、金洋村 | 旅遊路線: | 產季: | 資料日期: 20130720

稻米、漁業、飛魚料理、山苦瓜

所在地: 臺東縣長濱鄉 | 村名: | 旅遊路線: 真柄部落、瑪洛阿瀧阿美族三日慢活體驗 | 產季: | 資料日期: 20130925

黑糯米、佛手瓜、過貓菜、山蘇、土芒果、竹筍等。

所在地: 高雄市茂林區 | 村名: | 旅遊路線: 賞蝶部落巡禮—茂林區 | 產季: | 資料日期: 20130925

茶葉、愛玉子、明日葉、苦茶油、咖啡、桂竹、石筍竹、麻竹、箭竹、孟宗竹、山葵、高山蔬菜。

所在地: 嘉義縣阿里山鄉 | 村名: | 旅遊路線: 漫遊阿里山忘憂谷 | 產季: 茶葉:一年四季均有愛玉子:地區特有、分野生及種植明日葉:地區特有有機蔬菜,亦是中藥四季均產苦茶油:每年十~十二月份咖啡:每年十月至次年二月桂竹、石筍竹、麻竹、箭竹、孟宗竹:五~七月、山葵:地區特有,全... | 資料日期: 20130925

機蔬菜水餃、洛神花禮盒、有劍筍

所在地: 花蓮縣瑞穗鄉 | 村名: | 旅遊路線: 河濱散記-阿美族的自然生活:奇美部落 | 產季: 長年有販售有機蔬菜水餃、洛神花禮盒、四-五月有劍筍 | 資料日期: 20130925

咖啡

所在地: 宜蘭縣大同鄉 | 村名: 四季村 | 旅遊路線: | 產季: | 資料日期: 20130720

紅藜工坊:紅藜製品(餅乾、小米酒等)。

所在地: 屏東縣瑪家鄉 | 村名: | 旅遊路線: 原住民新桃花源~禮納里(Rinari)‧達瓦達旺舊部落 | 產季: | 資料日期: 20130925

海稻米

所在地: 花蓮縣豐濱鄉 | 村名: | 旅遊路線: 阿美族巴歌浪舞動之夜~水梯田海稻米、米粑流藝術村 | 產季: | 資料日期: 20130925

茶葉、愛玉子、明日葉、苦茶油、咖啡、桂竹、石筍竹、麻竹、箭竹、孟宗竹、山葵、高山蔬菜。

所在地: 嘉義縣阿里山鄉 | 村名: | 旅遊路線: 天空特別藍,水特別清的藍色部落―里佳 | 產季: 茶葉:一年四季均有愛玉子:地區特有、分野生及種植明日葉:地區特有有機蔬菜,亦是中藥四季均產苦茶油:每年十~十二月份咖啡:每年十月至次年二月桂竹、石筍竹、麻竹、箭竹、孟宗竹:五~七月、山葵:地區特有,全... | 資料日期: 20130925

黑糯米、佛手瓜、過貓菜、山蘇、土芒果、竹筍等。

所在地: 高雄市茂林區 | 村名: | 旅遊路線: 藝術茂林.三黑再起―春.追風勇士線 | 產季: | 資料日期: 20130925

茶葉、愛玉子、明日葉、苦茶油、咖啡、桂竹、石筍竹、麻竹、箭竹、孟宗竹、山葵、高山蔬菜。

所在地: 嘉義縣阿里山鄉 | 村名: | 旅遊路線: 阿里山鄒族部落體驗二日遊 | 產季: 茶葉:一年四季均有愛玉子:地區特有、分野生及種植明日葉:地區特有有機蔬菜,亦是中藥四季均產苦茶油:每年十~十二月份咖啡:每年十月至次年二月桂竹、石筍竹、麻竹、箭竹、孟宗竹:五~七月、山葵:地區特有,全... | 資料日期: 20130925

櫻花、桂竹筍、綠竹筍、水蜜桃、花卉

所在地: 桃園縣復興鄉 | 村名: | 旅遊路線: 嘎色鬧泰雅農夫~竹頭角木琴樂舞一日遊 | 產季: 櫻花2月、桂竹筍4月、綠竹筍(6月、水蜜桃7月、花卉11月 | 資料日期: 20130925

香魚

所在地: 宜蘭縣南澳鄉 | 村名: 東岳村 | 旅遊路線: | 產季: | 資料日期: 20130720

枇杷

所在地: 臺東縣海端鄉 | 村名: | 旅遊路線: 學習土地倫理~巒山森林博物館 | 產季: 每年盛產約在三、四月 | 資料日期: 201309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