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林社區發展協會
-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執行單位墨林社區發展協會的類別名稱是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是台南市, 地址是臺南市後壁區墨林里13鄰菁寮321號.

#墨林社區發展協會的地圖

執行單位墨林社區發展協會
地址臺南市後壁區墨林里13鄰菁寮321號
類別名稱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台南市
內容

臺灣先民早期服飾以藍布衫為主,染料素材則有「山藍」( 俗稱大菁)、「木藍」( 俗稱小菁) 之植物,製作的染料稱「藍靛」。藍靛於清朝統治咸豐年間,曾是臺灣第三大出口經濟作物,也是菁寮聚落藍染的全盛時期。但在合成染料發明、化學染法引進臺灣後,藍染逐漸被時代趨勢所淘汰,100 多年前菁寮聚落的經濟命脈因此衰落中斷。

 

從墨林社區發展協會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推動社區總體營造,以期復興百年前的祖先技術,再將以「菁」為名的在地藍染文化傳承給下一代, 達成百年藍染再現的願景。

 

【傳統藍染力圖跟上現代腳步】

 

後壁菁寮地區為小菁理想的種植之地,清朝時墾民在此大量栽種「菁樹」( 青仔),收成後加工製成染料,其藍靛製成品質全臺之冠,故舊地名為「青仔寮」,就是因為當地曾設有多家製作藍靛的工廠。藍染工藝的黃金年代在19 世紀時期,也曾拿下臺灣對外貿易出口的第一名。在村內百歲人瑞其口述歷史中, 都還有跟藍染相關的印象。

 

藍染之於現代菁寮是一門失落的藝術,也是亟待保存重現的傳統產業文化。2000 年成立「墨林文物館」,收集社區內各項古代舊式的農業工具,加以陳列展覽。2014 年「墨林文物館」改造成「藍染熊手作坊」,並導入商業營運模式與開發藍染DIY 商品,以墨林社區當地居民能自給自足經營為終極目標。針對藍染工藝技術的提升及推廣,不僅創造多元就業,也吸引年輕人投入學習並開發新型態的文創藍染作品。

【復育藍染文化傳承老祖先智慧】

 

墨林社區籌劃辦理藍染手工復育計畫已有8 年時間,幾年前將社區獨特之小菁藍染編織成古早味的手帕、稻草作品、拼布包製作等。近年因聚落工坊成立已有固定的常客,假日為學藍染而來的人潮也日益增多,藍染文化的復育工程逐漸展開,希望以此藍染手工藝作為墨林社區的文化資產,也期許能永續傳承老祖先的智慧。

【運用多元材質讓藍染現新意】

 

運用不同技術,藍染會成為更有層次、更具深度的工藝產品。墨林社區為向辛勤種稻的農民,及不斷求新求變的藍染工作者致敬,特將稻田苗穗及收成的穀粒融入作品,五穀粉末加石灰粉調和的糊料用藍靛糊法技巧呈現,蘊含「鼓勵」之意,製作成壺袋( 諧音:福袋), 以五顆穀物為紋樣訴求,代表五穀豐收。此袋可裝水壺,也可作為酒瓶袋、醬油袋、醋罐袋等多用途提袋,自用送禮兩相宜。

 

為讓創作有更自由的發想空間,墨林社區將藍染結合新的雷射型刻操作技法,提升型染技術,也培育新的藍染美力。同時,透過藍染與皮革的邂逅,讓參與的社區媽媽得以熱切地腦力激盪,思考如何創造出代表墨林社區的造型,並吸引遊客購買。多元材質的媒合讓藍染不只是藍染,更讓地方特色與傳統產業文化迸裂出令人驚豔的火花。

 

【特色藍染體驗帶動地方經濟】

 

在「藍染熊手作坊」成立後,不論平假日都有固定的遊客到訪,體驗藍染DIY 都以簡易的綁紮染作品為主,漸漸有不少人反應可以製作更加細緻的藍染作品。學得型染新技巧的社區學員將為手作坊基本班底,固定排班進駐教學,讓隨時到訪的遊客都能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認識藍染,並透過實際手作體驗藍染之美。

 

墨林社區以天然環保染的特色和平價的參與方式,讓社區小旅行獨樹一格,尚與地方的學術教育單位合作,推出設計成果展或是文物展,以吸引更多人潮,也為推廣當地產業及農特產品不遺餘力。目前已有臺南科大的設計所師生,固定於週末在菁寮市集擺攤。

 

墨林社區的主要生產作物還是稻米,紀錄片《無米樂》順勢創造了菁寮的觀光榮景,讓造訪菁寮的遊客絡繹不絕。但風潮過後,如何持續菁寮聚落的魅力,成為重要的課題。小菁若能成為當地第二種經濟作物,除了可帶來觀光財源,亦讓藍染工藝有機會建立一套完整的生產鏈,好讓墨林社區真正展現昔日藍染重鎮的熠熠光采。

 

(104年多角化社區工藝扶植計畫)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102.html

執行單位

墨林社區發展協會

地址

臺南市後壁區墨林里13鄰菁寮321號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

台南市

內容

臺灣先民早期服飾以藍布衫為主,染料素材則有「山藍」( 俗稱大菁)、「木藍」( 俗稱小菁) 之植物,製作的染料稱「藍靛」。藍靛於清朝統治咸豐年間,曾是臺灣第三大出口經濟作物,也是菁寮聚落藍染的全盛時期。但在合成染料發明、化學染法引進臺灣後,藍染逐漸被時代趨勢所淘汰,100 多年前菁寮聚落的經濟命脈因此衰落中斷。

 

從墨林社區發展協會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推動社區總體營造,以期復興百年前的祖先技術,再將以「菁」為名的在地藍染文化傳承給下一代, 達成百年藍染再現的願景。

 

【傳統藍染力圖跟上現代腳步】

 

後壁菁寮地區為小菁理想的種植之地,清朝時墾民在此大量栽種「菁樹」( 青仔),收成後加工製成染料,其藍靛製成品質全臺之冠,故舊地名為「青仔寮」,就是因為當地曾設有多家製作藍靛的工廠。藍染工藝的黃金年代在19 世紀時期,也曾拿下臺灣對外貿易出口的第一名。在村內百歲人瑞其口述歷史中, 都還有跟藍染相關的印象。

 

藍染之於現代菁寮是一門失落的藝術,也是亟待保存重現的傳統產業文化。2000 年成立「墨林文物館」,收集社區內各項古代舊式的農業工具,加以陳列展覽。2014 年「墨林文物館」改造成「藍染熊手作坊」,並導入商業營運模式與開發藍染DIY 商品,以墨林社區當地居民能自給自足經營為終極目標。針對藍染工藝技術的提升及推廣,不僅創造多元就業,也吸引年輕人投入學習並開發新型態的文創藍染作品。

【復育藍染文化傳承老祖先智慧】

 

墨林社區籌劃辦理藍染手工復育計畫已有8 年時間,幾年前將社區獨特之小菁藍染編織成古早味的手帕、稻草作品、拼布包製作等。近年因聚落工坊成立已有固定的常客,假日為學藍染而來的人潮也日益增多,藍染文化的復育工程逐漸展開,希望以此藍染手工藝作為墨林社區的文化資產,也期許能永續傳承老祖先的智慧。

【運用多元材質讓藍染現新意】

 

運用不同技術,藍染會成為更有層次、更具深度的工藝產品。墨林社區為向辛勤種稻的農民,及不斷求新求變的藍染工作者致敬,特將稻田苗穗及收成的穀粒融入作品,五穀粉末加石灰粉調和的糊料用藍靛糊法技巧呈現,蘊含「鼓勵」之意,製作成壺袋( 諧音:福袋), 以五顆穀物為紋樣訴求,代表五穀豐收。此袋可裝水壺,也可作為酒瓶袋、醬油袋、醋罐袋等多用途提袋,自用送禮兩相宜。

 

為讓創作有更自由的發想空間,墨林社區將藍染結合新的雷射型刻操作技法,提升型染技術,也培育新的藍染美力。同時,透過藍染與皮革的邂逅,讓參與的社區媽媽得以熱切地腦力激盪,思考如何創造出代表墨林社區的造型,並吸引遊客購買。多元材質的媒合讓藍染不只是藍染,更讓地方特色與傳統產業文化迸裂出令人驚豔的火花。

 

【特色藍染體驗帶動地方經濟】

 

在「藍染熊手作坊」成立後,不論平假日都有固定的遊客到訪,體驗藍染DIY 都以簡易的綁紮染作品為主,漸漸有不少人反應可以製作更加細緻的藍染作品。學得型染新技巧的社區學員將為手作坊基本班底,固定排班進駐教學,讓隨時到訪的遊客都能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認識藍染,並透過實際手作體驗藍染之美。

 

墨林社區以天然環保染的特色和平價的參與方式,讓社區小旅行獨樹一格,尚與地方的學術教育單位合作,推出設計成果展或是文物展,以吸引更多人潮,也為推廣當地產業及農特產品不遺餘力。目前已有臺南科大的設計所師生,固定於週末在菁寮市集擺攤。

 

墨林社區的主要生產作物還是稻米,紀錄片《無米樂》順勢創造了菁寮的觀光榮景,讓造訪菁寮的遊客絡繹不絕。但風潮過後,如何持續菁寮聚落的魅力,成為重要的課題。小菁若能成為當地第二種經濟作物,除了可帶來觀光財源,亦讓藍染工藝有機會建立一套完整的生產鏈,好讓墨林社區真正展現昔日藍染重鎮的熠熠光采。

 

(104年多角化社區工藝扶植計畫)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102.html

墨林社區發展協會地圖 [ 導航 ]

墨林社區發展協會的地址位於

臺南市後壁區墨林里13鄰菁寮321號

開啟Google地圖視窗

根據名稱 墨林社區發展協會 找到的相關資料

# 墨林社區發展協會 於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執行單位臺南市後壁區墨林社區發展協會
地址臺南市後壁鄉墨林村13鄰菁寮321號
類別名稱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台南市
內容

【糗很大!原來菁仔不是指檳榔!】

自清朝以來開始發展的染布業,曾是臺灣極為重要的出口貿易,而後壁區隸屬鹽水港廳下茄苳北堡,是原生染樹「菁仔」的重要產區,這使得菁寮、墨林、後廍成了藍靛業的集中地,而菁寮地名的「寮」字指的就是做染料的草寮。自化學合成染引進臺灣後,藍靛與藍染轉為蕭條,這門技藝也漸漸失傳。

直到一次田野調查工作,人們偶然發現百年前留下的研布石,才發現原來菁寮臺語唸作「菁仔寮」,這菁仔不是現代人以為的檳榔,而是指用來製造染料的小菁(又名木蘭) 這個偶然的發現,觸發當地人投入重建文史,並隨專家到八掌溪畔採集原生種,這才發現原來所謂「小菁」,與當地家家戶戶門口種植以為是藥草的植物一模一樣!

「原來菁仔從來沒有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墨林社區的成員洪柳絹說。彷彿祖先送給子孫的禮物,用來治療跌打損傷的草藥,卻成了發展社區的一帖良方。

【從生活淬鍊出的婆媽派實用風格】

為了復育失傳的藍靛工藝,社區成員赴往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向藍染專家馬芬妹學習,並聘請專師到社區進行培訓,從種植、藍靛到染布,一步步重新建構起工藝的樣貌。

由最初十位種子老師到後來召集三十多位學員,而今墨林社區組成「藍染熊手作坊」,將藍染工藝結合在地發展,透過觀光、體驗、產品等面向經營,使工坊可以自給自足,持續培育工藝新血。為了使常民創作能夠具有產品化價值,社區學員透過工藝所舉辦的三年培力課程,學習如何設計開發產品。最特別是,這些參與計劃的成員們有不少婆婆媽媽,她們自生活淬煉出「實用」態度,不知不覺也成了工坊的創作精神。

這群擁有細膩觀察眼睛的婆婆媽媽們,也想到將小菁原本具有的藥性功能結合設計,用藍染創作出一雙雙具有除臭功能的足袋。

針對「可以立即用在身上」的概念來設計,當工坊持續招募年輕學員加入之後,像是戒指、項鍊、耳環等飾品產品也陸續開發,這些商品不僅可愛又實用,同時又相當簡易操作,也成了開辦DIY 體驗活動的最佳教材。

【藍染與編織混著玩才叫嘻哈】

除了藍靛之外,在五〇到六〇年代塑膠袋出現之前,後壁其實也是臺灣重要的藺草編織加工區。

「我們想找回失落的產業,藍染與編織將是未來創作的目標。」從傳統藍染不斷衍生變化,而今工坊也嘗試導入編織、拼布、皮革等不同的材料,加上結合雷射雕刻型染的技術,將「玩布」的領域擴大。

從採集樹葉、發酵成泥、用麥芽糖餵養成的天然染劑,賦予布料天然無造作的柔軟觸感,而那色彩更是有別於北部的馬藍染,更加熾烈濃郁的藍色,以及夾帶一股淡淡的豆莢味,菁寮小菁染正如無米樂故鄉的豔陽天,有著嘉南平原的大地氣味,與強韌的生命力。

(106年農村微型工藝產業培力計畫)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115.html
執行單位: 臺南市後壁區墨林社區發展協會
地址: 臺南市後壁鄉墨林村13鄰菁寮321號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 台南市
內容:

【糗很大!原來菁仔不是指檳榔!】

自清朝以來開始發展的染布業,曾是臺灣極為重要的出口貿易,而後壁區隸屬鹽水港廳下茄苳北堡,是原生染樹「菁仔」的重要產區,這使得菁寮、墨林、後廍成了藍靛業的集中地,而菁寮地名的「寮」字指的就是做染料的草寮。自化學合成染引進臺灣後,藍靛與藍染轉為蕭條,這門技藝也漸漸失傳。

直到一次田野調查工作,人們偶然發現百年前留下的研布石,才發現原來菁寮臺語唸作「菁仔寮」,這菁仔不是現代人以為的檳榔,而是指用來製造染料的小菁(又名木蘭) 這個偶然的發現,觸發當地人投入重建文史,並隨專家到八掌溪畔採集原生種,這才發現原來所謂「小菁」,與當地家家戶戶門口種植以為是藥草的植物一模一樣!

「原來菁仔從來沒有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墨林社區的成員洪柳絹說。彷彿祖先送給子孫的禮物,用來治療跌打損傷的草藥,卻成了發展社區的一帖良方。

【從生活淬鍊出的婆媽派實用風格】

為了復育失傳的藍靛工藝,社區成員赴往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向藍染專家馬芬妹學習,並聘請專師到社區進行培訓,從種植、藍靛到染布,一步步重新建構起工藝的樣貌。

由最初十位種子老師到後來召集三十多位學員,而今墨林社區組成「藍染熊手作坊」,將藍染工藝結合在地發展,透過觀光、體驗、產品等面向經營,使工坊可以自給自足,持續培育工藝新血。為了使常民創作能夠具有產品化價值,社區學員透過工藝所舉辦的三年培力課程,學習如何設計開發產品。最特別是,這些參與計劃的成員們有不少婆婆媽媽,她們自生活淬煉出「實用」態度,不知不覺也成了工坊的創作精神。

這群擁有細膩觀察眼睛的婆婆媽媽們,也想到將小菁原本具有的藥性功能結合設計,用藍染創作出一雙雙具有除臭功能的足袋。

針對「可以立即用在身上」的概念來設計,當工坊持續招募年輕學員加入之後,像是戒指、項鍊、耳環等飾品產品也陸續開發,這些商品不僅可愛又實用,同時又相當簡易操作,也成了開辦DIY 體驗活動的最佳教材。

【藍染與編織混著玩才叫嘻哈】

除了藍靛之外,在五〇到六〇年代塑膠袋出現之前,後壁其實也是臺灣重要的藺草編織加工區。

「我們想找回失落的產業,藍染與編織將是未來創作的目標。」從傳統藍染不斷衍生變化,而今工坊也嘗試導入編織、拼布、皮革等不同的材料,加上結合雷射雕刻型染的技術,將「玩布」的領域擴大。

從採集樹葉、發酵成泥、用麥芽糖餵養成的天然染劑,賦予布料天然無造作的柔軟觸感,而那色彩更是有別於北部的馬藍染,更加熾烈濃郁的藍色,以及夾帶一股淡淡的豆莢味,菁寮小菁染正如無米樂故鄉的豔陽天,有著嘉南平原的大地氣味,與強韌的生命力。

(106年農村微型工藝產業培力計畫)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115.html
[ 搜尋所有 墨林社區發展協會 ... ]

根據地址 臺南市後壁區墨林里13鄰菁寮321號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臺南市後壁區墨林里13鄰菁寮321號 資料。

[ 搜尋所有 臺南市後壁區墨林里13鄰菁寮321號 ... ]

與墨林社區發展協會同分類的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都拉巴拉斯工作坊

類別名稱: 其他類 | 屏東縣 | 地址: 903屏東縣瑪家鄉三和村玉泉巷6-3號

布藍泥手染工坊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台北市 | 地址: 新北市金山區磺溪頭18號

南投縣生活重建協會漆器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 南投縣 | 地址: 南投縣國姓鄉福龜村長壽巷83-3號

頂溪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 雲林縣 | 地址: 雲林縣虎尾鎮頂溪里13鄰過溪56-2號

南投縣國姓鄉石門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南投縣 | 地址: 南投縣國姓鄉石門村國姓路102-16號

月津文史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台南市 | 地址: 臺南市鹽水區中山路23號

宜蘭縣頭城文化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宜蘭縣 | 地址: 261宜蘭縣頭城鎮纘祥路105號

屏東縣琉球鄉漂流木人文藝術協會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 屏東縣 | 地址: 屏東縣中山路1巷7號

竹崎文化藝術基金會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嘉義縣 | 地址: 604嘉義縣竹崎鄉和平村坑仔坪90之32號

心陶園工作室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南投縣 | 地址: 542南投縣草屯鎮碧山路727巷364弄63號

高雄市寶來人文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高雄市 | 地址: 高雄市六龜區寶來里檨仔腳32–8號

ZAMAMA金屬物件工作室

類別名稱: 金工類 | 台中市 | 地址: 401台中市東區復興路四段37巷6-1號26A

野桐工坊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苗栗縣 | 地址: 苗栗縣泰安鄉象鼻村1鄰38號

臺南市後壁區墨林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台南市 | 地址: 臺南市後壁鄉墨林村13鄰菁寮321號

太平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嘉義縣 | 地址: 嘉義縣梅山鄉太平村29號

都拉巴拉斯工作坊

類別名稱: 其他類 | 屏東縣 | 地址: 903屏東縣瑪家鄉三和村玉泉巷6-3號

布藍泥手染工坊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台北市 | 地址: 新北市金山區磺溪頭18號

南投縣生活重建協會漆器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 南投縣 | 地址: 南投縣國姓鄉福龜村長壽巷83-3號

頂溪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 雲林縣 | 地址: 雲林縣虎尾鎮頂溪里13鄰過溪56-2號

南投縣國姓鄉石門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南投縣 | 地址: 南投縣國姓鄉石門村國姓路102-16號

月津文史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台南市 | 地址: 臺南市鹽水區中山路23號

宜蘭縣頭城文化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宜蘭縣 | 地址: 261宜蘭縣頭城鎮纘祥路105號

屏東縣琉球鄉漂流木人文藝術協會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 屏東縣 | 地址: 屏東縣中山路1巷7號

竹崎文化藝術基金會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嘉義縣 | 地址: 604嘉義縣竹崎鄉和平村坑仔坪90之32號

心陶園工作室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南投縣 | 地址: 542南投縣草屯鎮碧山路727巷364弄63號

高雄市寶來人文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高雄市 | 地址: 高雄市六龜區寶來里檨仔腳32–8號

ZAMAMA金屬物件工作室

類別名稱: 金工類 | 台中市 | 地址: 401台中市東區復興路四段37巷6-1號26A

野桐工坊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苗栗縣 | 地址: 苗栗縣泰安鄉象鼻村1鄰38號

臺南市後壁區墨林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台南市 | 地址: 臺南市後壁鄉墨林村13鄰菁寮321號

太平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嘉義縣 | 地址: 嘉義縣梅山鄉太平村29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