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新埔鎮九芎湖文化發展協會
-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執行單位新竹縣新埔鎮九芎湖文化發展協會的類別名稱是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是新竹縣, 地址是305新竹縣新埔鎮旱坑里4鄰忠孝路120號.

#新竹縣新埔鎮九芎湖文化發展協會的地圖

執行單位新竹縣新埔鎮九芎湖文化發展協會
地址305新竹縣新埔鎮旱坑里4鄰忠孝路120號
類別名稱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新竹縣
內容

每年九月伊始到十二月,新埔旱坑地區吹起乾燥的「九降風」,正是新埔柿餅大量產製的時節,一筐筐、一籮籮橙黃的柿子,整齊排列在陽光下吹風曬日,數大而美的畫面,向來是愛好攝影者爭相獵取的鏡頭,也成為台灣代表性的映象之一。事實上,除了好吃的柿餅、曬柿子動人的畫面,新埔「柿餅文化」還有一個美麗的新成員──柿染工藝。

【典雅又時尚的綠色工藝】

走進柿餅工場,牆壁處處有深褐的痕跡,那是削柿皮的阿婆,久坐後扶著牆壁起身,沾滿柿汁的手在牆面上留下難以清除的頑強掌印。這些印紋,就是新埔柿染工藝的緣起!

新埔旱坑地區的柿餅加工歷史悠久,名聞全台,但是隨著時代遞嬗,也必須與時俱進,才能保持競爭力。近年來,柿餅產業積極轉型,朝向精緻化、高附加價值的方向發展,並且結合觀光、舉辦柿餅節以招??人潮。為了開發更多吸引人的話題和產品,為了增添柿餅節的文化魅力,發展「柿染」的構想,就在這樣的氛圍中躍上社區舞台。

民國九十四年新埔鎮公所及中衛發展中心邀請染織工藝家陳景林老師,開班指導社區媽媽柿染技藝,今日的柿染工坊於焉肇端。柿染工藝在當地社區有多重的義意和優勢。首先,柿染可以和在地柿餅產業緊密結合,延伸產業的文化意涵,互相提升價值。其次,柿餅製做過程大量廢棄的柿皮、柿蒂和柿葉,都是提煉染料的材料,可以化腐朽為神奇,而且供應源源不絕。其三,柿染成色敦厚樸雅,與客家庄勤儉樸拙的生命風情,足堪相互映美。所以柿染工藝無疑是與當地社區最對味、一項既典雅又時尚的綠色工藝,可以發展出獨特又與時俱進的在地生活美學。

【長久努力終於有了新家】

從九十四年的柿染班開始,一群社區媽媽就在陳景林老師的教導下,持續不懈學習柿染技藝。這些早期的學員,構成柿染工坊的主要成員,經過數年的鍛鍊與成長,技藝已經逐漸成熟,除了能夠到學校與團體教學、指導遊客DIY體驗之外,也有足夠的能力開發柿染工藝品,增益社區生活的美學教育。

從初期的摸索,到成長茁壯,染工坊在民國九十八年第一次參加「多角化社區工藝扶植計畫」,得到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資源的挹注和指導,柿染工坊得以擴大規模,進行更有計畫的發展。除了持續人才的培訓和技藝的提升,並且強化組織運作能力,邁向自主經營的目標。

九十九年「藝染新柿界──新埔柿染工藝發展計畫」再度入選工藝扶植計畫,延續柿染工藝在社區推廣的努力。對新埔柿染工藝執行團隊而言,九十九年是主動出擊、成果豐碩的一年。

首先,工坊終於「成家」了!工坊在成立後,一直沒有固定場所,九十九年新埔鎮公所向新竹縣政府承租閒置的仁愛之家辦公室,轉借給工坊做為推廣柿染之用。仁愛之家久未使用,漏水及牆壁剝落嚴重,但是空間寬廣,內部及外觀經過一番整修和裝潢之後,將成為柿染作品展示空間、DIY教室以及工坊工作室,屋後車棚及空地則是進行煮染、晾曬的理想場所。

有了固定的據點,工坊陸續添購縫紉機和拷克機等機具,置備大型工作桌,現在學員工作起來更加得心應手。而展示空間可以長期展售作品,DIY教室也可以接待更多體驗遊客,這些都讓工坊未來有美好的憧憬。

【主動出擊成果豐碩之年】

在這一年裡, 柿染工坊完成一百二十小時的柿染技藝研習課程,開發十八款商品設計與四款包裝設計。也針對量產過程進行改善,嘗試染製大布塊,並朝向以同一種款式生產多件成品的量產目標邁進。

研習課程中,學員接受老師的傳授指導,在前輩的引領之下,從柿汁的榨取、儲存,到學習染布、晾曬、複染等繁複程序,最終染出自己設計的布,接著依布料材質進行設計、裁縫,最後完成包袋、服裝和家飾等多樣化作品。新進學員彭玉良說,「加入柿染工坊讓我學會利用家居周遭素材,玩出有趣的染布。起初我在社區裡試做、晾曬染布,鄰人總是以疑惑的眼光看我在大太陽下忙進忙出;當我把染布裁製成衣服穿在身上,她們的眼神變成驚訝,看著我身上獨一無二別致的衣服。」

如同研習課程帶給學員滿足的成就感,DIY活動也帶給參與者鮮奇有趣的體驗。配合地方上「新埔心、照門情、樂活遊」以及柿餅季節活動,柿染工坊經由平日接團、參加商圈年會、地產基金等活動,累計參與DIY體驗人數超過二千人次。在這些活動中,遊客嘗試以刷染方式,用柿汁在布杯墊、棉方巾和肩背包上染色。當美麗的圖案在他們歡呼中顯現出來時,柿染也在他們內心留下深刻印象。

體驗推廣活動也深入校園、向下扎根。柿染工坊在竹東國小舉辦客家語刷染活動,六年級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把客家語辭刻在紙板,然後將紙板固定在衣服上,以柿汁刷染出字樣,成為畢業典禮時最具文化意涵的服裝。在枋寮國小舉辦的新住民DIY棉T刷染活動,則是邀請鎮上的外籍新娘親子一同參與,讓她們在??染的學習交流中,更加融入社區的生活文化。

【每次染布都是迷人探索】

除此之外, 柿染工坊也主動走向大眾。九十九年十月二十七、二十八日兩天, 在台北新光三越的全國商圈年會中推廣柿染、展出柿染作品; 針對全國商圈年會新開發的伴手禮─ ─ 兩件刷染肩背袋, 雅致簡潔, 頗受喜愛。十一月六、七日, 搭配地產基金在中壢SOGO的「好柿特集」活動, 除了靜態展示、DI Y 體驗,還有柿染包袋的走秀。這些活動讓柿染有機會走進人群, 而不是等候他人的造訪, 主動爭取曝光的機會, 希望吸引更多人來學習柿染。

柿染以柿汁為原料,柿子的葉、果、皮,都可以拿來熬煉染料。相較於一般植物染,柿染不僅可以煮染、冷染,而且還可以做「繪染」。以繪畫方式將柿汁染在布料上,效果猶如用水墨在宣紙上作畫,能表現出優美靈動的形態,這是一般植物染難以達到的境界。由於柿汁富含膠質和單寧酸,具有不會褪色的特點,時間越久顏色越深;而且染色之後,色素與膠質會逐漸固化為高分子聚合物,讓布料變得有類似皮革的質感,增添多層次的表現性,也更加厚實耐用,更符合客家人勤儉、篤實和純樸的生活哲學。

其實,每次染布就是一次新的嘗試、新的探索,總包含著許多不確定,無法預知解開的那一瞬間,會有什麼樣的驚奇等著我們。這也是柿染創作過程迷人之處。

【多方助力未來美好願景】

做為全台柿染發展的前驅,柿染已經為柿餅之鄉增添文化魅力。然而新埔柿染工藝發展的時間仍然有限,還需要更多助力加以推廣,九十九年二月新竹縣柿染文化協會的成立,就是要集結更多愛好者的力量。在產業化方面,新埔柿染工藝也才剛剛起步,為了追求永續經營,未來將朝向成立合作社的方向努力。

 

如同計畫主持人、九芎湖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劉華柱所言,這幾年靠著這群社區媽媽的努力,柿染已成為新埔柿餅文化耀眼的一環。在民國一百年,柿染工坊已經爭取到多元就業方案的經費,可以增加人力進駐,朝向量產及銷售的方向發展。劉華柱誠懇地表示,「希望在推廣柿染的同時,也能促進地方就業人口,降低失業率,這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29.html

執行單位

新竹縣新埔鎮九芎湖文化發展協會

地址

305新竹縣新埔鎮旱坑里4鄰忠孝路120號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

新竹縣

內容

每年九月伊始到十二月,新埔旱坑地區吹起乾燥的「九降風」,正是新埔柿餅大量產製的時節,一筐筐、一籮籮橙黃的柿子,整齊排列在陽光下吹風曬日,數大而美的畫面,向來是愛好攝影者爭相獵取的鏡頭,也成為台灣代表性的映象之一。事實上,除了好吃的柿餅、曬柿子動人的畫面,新埔「柿餅文化」還有一個美麗的新成員──柿染工藝。

【典雅又時尚的綠色工藝】

走進柿餅工場,牆壁處處有深褐的痕跡,那是削柿皮的阿婆,久坐後扶著牆壁起身,沾滿柿汁的手在牆面上留下難以清除的頑強掌印。這些印紋,就是新埔柿染工藝的緣起!

新埔旱坑地區的柿餅加工歷史悠久,名聞全台,但是隨著時代遞嬗,也必須與時俱進,才能保持競爭力。近年來,柿餅產業積極轉型,朝向精緻化、高附加價值的方向發展,並且結合觀光、舉辦柿餅節以招??人潮。為了開發更多吸引人的話題和產品,為了增添柿餅節的文化魅力,發展「柿染」的構想,就在這樣的氛圍中躍上社區舞台。

民國九十四年新埔鎮公所及中衛發展中心邀請染織工藝家陳景林老師,開班指導社區媽媽柿染技藝,今日的柿染工坊於焉肇端。柿染工藝在當地社區有多重的義意和優勢。首先,柿染可以和在地柿餅產業緊密結合,延伸產業的文化意涵,互相提升價值。其次,柿餅製做過程大量廢棄的柿皮、柿蒂和柿葉,都是提煉染料的材料,可以化腐朽為神奇,而且供應源源不絕。其三,柿染成色敦厚樸雅,與客家庄勤儉樸拙的生命風情,足堪相互映美。所以柿染工藝無疑是與當地社區最對味、一項既典雅又時尚的綠色工藝,可以發展出獨特又與時俱進的在地生活美學。

【長久努力終於有了新家】

從九十四年的柿染班開始,一群社區媽媽就在陳景林老師的教導下,持續不懈學習柿染技藝。這些早期的學員,構成柿染工坊的主要成員,經過數年的鍛鍊與成長,技藝已經逐漸成熟,除了能夠到學校與團體教學、指導遊客DIY體驗之外,也有足夠的能力開發柿染工藝品,增益社區生活的美學教育。

從初期的摸索,到成長茁壯,染工坊在民國九十八年第一次參加「多角化社區工藝扶植計畫」,得到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資源的挹注和指導,柿染工坊得以擴大規模,進行更有計畫的發展。除了持續人才的培訓和技藝的提升,並且強化組織運作能力,邁向自主經營的目標。

九十九年「藝染新柿界──新埔柿染工藝發展計畫」再度入選工藝扶植計畫,延續柿染工藝在社區推廣的努力。對新埔柿染工藝執行團隊而言,九十九年是主動出擊、成果豐碩的一年。

首先,工坊終於「成家」了!工坊在成立後,一直沒有固定場所,九十九年新埔鎮公所向新竹縣政府承租閒置的仁愛之家辦公室,轉借給工坊做為推廣柿染之用。仁愛之家久未使用,漏水及牆壁剝落嚴重,但是空間寬廣,內部及外觀經過一番整修和裝潢之後,將成為柿染作品展示空間、DIY教室以及工坊工作室,屋後車棚及空地則是進行煮染、晾曬的理想場所。

有了固定的據點,工坊陸續添購縫紉機和拷克機等機具,置備大型工作桌,現在學員工作起來更加得心應手。而展示空間可以長期展售作品,DIY教室也可以接待更多體驗遊客,這些都讓工坊未來有美好的憧憬。

【主動出擊成果豐碩之年】

在這一年裡, 柿染工坊完成一百二十小時的柿染技藝研習課程,開發十八款商品設計與四款包裝設計。也針對量產過程進行改善,嘗試染製大布塊,並朝向以同一種款式生產多件成品的量產目標邁進。

研習課程中,學員接受老師的傳授指導,在前輩的引領之下,從柿汁的榨取、儲存,到學習染布、晾曬、複染等繁複程序,最終染出自己設計的布,接著依布料材質進行設計、裁縫,最後完成包袋、服裝和家飾等多樣化作品。新進學員彭玉良說,「加入柿染工坊讓我學會利用家居周遭素材,玩出有趣的染布。起初我在社區裡試做、晾曬染布,鄰人總是以疑惑的眼光看我在大太陽下忙進忙出;當我把染布裁製成衣服穿在身上,她們的眼神變成驚訝,看著我身上獨一無二別致的衣服。」

如同研習課程帶給學員滿足的成就感,DIY活動也帶給參與者鮮奇有趣的體驗。配合地方上「新埔心、照門情、樂活遊」以及柿餅季節活動,柿染工坊經由平日接團、參加商圈年會、地產基金等活動,累計參與DIY體驗人數超過二千人次。在這些活動中,遊客嘗試以刷染方式,用柿汁在布杯墊、棉方巾和肩背包上染色。當美麗的圖案在他們歡呼中顯現出來時,柿染也在他們內心留下深刻印象。

體驗推廣活動也深入校園、向下扎根。柿染工坊在竹東國小舉辦客家語刷染活動,六年級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把客家語辭刻在紙板,然後將紙板固定在衣服上,以柿汁刷染出字樣,成為畢業典禮時最具文化意涵的服裝。在枋寮國小舉辦的新住民DIY棉T刷染活動,則是邀請鎮上的外籍新娘親子一同參與,讓她們在??染的學習交流中,更加融入社區的生活文化。

【每次染布都是迷人探索】

除此之外, 柿染工坊也主動走向大眾。九十九年十月二十七、二十八日兩天, 在台北新光三越的全國商圈年會中推廣柿染、展出柿染作品; 針對全國商圈年會新開發的伴手禮─ ─ 兩件刷染肩背袋, 雅致簡潔, 頗受喜愛。十一月六、七日, 搭配地產基金在中壢SOGO的「好柿特集」活動, 除了靜態展示、DI Y 體驗,還有柿染包袋的走秀。這些活動讓柿染有機會走進人群, 而不是等候他人的造訪, 主動爭取曝光的機會, 希望吸引更多人來學習柿染。

柿染以柿汁為原料,柿子的葉、果、皮,都可以拿來熬煉染料。相較於一般植物染,柿染不僅可以煮染、冷染,而且還可以做「繪染」。以繪畫方式將柿汁染在布料上,效果猶如用水墨在宣紙上作畫,能表現出優美靈動的形態,這是一般植物染難以達到的境界。由於柿汁富含膠質和單寧酸,具有不會褪色的特點,時間越久顏色越深;而且染色之後,色素與膠質會逐漸固化為高分子聚合物,讓布料變得有類似皮革的質感,增添多層次的表現性,也更加厚實耐用,更符合客家人勤儉、篤實和純樸的生活哲學。

其實,每次染布就是一次新的嘗試、新的探索,總包含著許多不確定,無法預知解開的那一瞬間,會有什麼樣的驚奇等著我們。這也是柿染創作過程迷人之處。

【多方助力未來美好願景】

做為全台柿染發展的前驅,柿染已經為柿餅之鄉增添文化魅力。然而新埔柿染工藝發展的時間仍然有限,還需要更多助力加以推廣,九十九年二月新竹縣柿染文化協會的成立,就是要集結更多愛好者的力量。在產業化方面,新埔柿染工藝也才剛剛起步,為了追求永續經營,未來將朝向成立合作社的方向努力。

 

如同計畫主持人、九芎湖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劉華柱所言,這幾年靠著這群社區媽媽的努力,柿染已成為新埔柿餅文化耀眼的一環。在民國一百年,柿染工坊已經爭取到多元就業方案的經費,可以增加人力進駐,朝向量產及銷售的方向發展。劉華柱誠懇地表示,「希望在推廣柿染的同時,也能促進地方就業人口,降低失業率,這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29.html

新竹縣新埔鎮九芎湖文化發展協會地圖 [ 導航 ]

新竹縣新埔鎮九芎湖文化發展協會的地址位於

305新竹縣新埔鎮旱坑里4鄰忠孝路120號

開啟Google地圖視窗

根據名稱 新竹縣新埔鎮九芎湖文化發展協會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3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新竹縣新埔鎮九芎湖文化發展協會 ...)

# 新竹縣新埔鎮九芎湖文化發展協會 於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 1

執行單位新竹縣新埔鎮九芎湖文化發展協會
地址新竹縣新埔鎮照門里3鄰箭竹窩11號
類別名稱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新竹市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新埔鎮向來以柿餅香、粄條Q、宗廟美等三大地方文化特色聞名全台,近年來更朝多元化的休閒觀光產業方向推動,而在公路的普遍開通下,帶動新埔鎮的繁榮,不但成為農產品的主要集散地,更是交通、文化、商業、觀光的重鎮。新埔鎮三大地方文化特色,其中「手工柿餅」的傳統原味不僅是新埔鎮由來已久的產業文化之一,更是旱坑里多數居民賴以維生的行業,比起其他大量機器生產的產業,更能感受到客家鄉親勤奮樸實之精神與優良傳統之堅持。新埔柿餅每年生產130萬斤,產值達1億3千萬以上,手製柿餅在新埔鎮旱坑里紮根距今已將近170年歷史,早期先民從大陸來台就保有柿餅加工之傳統,但因為台灣地區屬於海島型氣候與中國的內陸型氣候有很大的差異,因而產生了台灣本地所特有的「柿餅產業文化」。

新埔旱坑地區,是全台主要柿餅加工/供應點之一,亦可說是一個在地文化的活歷史。柿餅的製造過程中,第一部是清潔洗滌,第二步即是削皮,也因此每年柿餅產季,總會產生大量的廢棄柿子皮,除了有一說,柿子皮晒乾煮湯、泡茶可養氣潤肺,而有部分民眾將柿子皮食用外,柿子皮幾乎是無用之物。後來,由於環境生態、資源再利用等意識的升高,居民欲將柿子皮加以利用,經過專家、顧問群的協助,新埔開始發展柿染工藝,讓柿子得以提升其藝術文化的附加價值,並透過柿染展現客家手工藝術的深度,讓新埔成了全台唯一發展柿染工藝的地區。

今年在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的社區工藝扶植計畫協助下,一方面持續進行技藝提升與人才培訓,強化組織的運作能力,逐步達成自主經營的目標;一方面嘗試解決柿染材料的供應因季節性而不穩定的問題,並且透過邀請服裝設計師及包袋設計師參與產品開發、整體形象包裝、拓展行銷通路及改善商品展售空間以及整合週邊觀光資源、創造旅遊深度,帶入觀光人潮促進消費。希望未來能藉由柿染工藝的推廣,營造柿染手工藝社區,提升柿染手工藝生產技術與產量。

【柿子染紅了美麗衣裳】

到秋意陣陣,正是柿餅飄香的季節。在新埔褒忠義民廟前,正熱熱鬧鬧舉辦著柿餅節的活動,新埔地區特有的私房菜柿餅雞湯、甜而不膩的柿餅冰棒而著名的味衛佳加工廠裡,到處可以看見柿農忙碌的趕工。但有一群人既不拿相機拍下曬柿餅的盛事,也不是忙著採購柿餅,他們圍在二樓簡易搭建的涼亭專心的在布上畫畫,原來這是九穹湖柿染班與各柿染業者合作推出的柿染文化體驗活動。

柿染的發色相當的特殊,不像其它的染法需要避免光照,反而需要日光的照射,所以被又稱為日光染。竹縣新埔鎮得天獨厚的丘陵地形,配合乾燥少雨的天候,加上旱坑的九降風,符合柿餅製作過程最重要的曝曬、乾燥、脫水等要件,在天時地利幫助下,創造出聞名全台的柿餅產業。而在2004年時,蔡小姐也由網路上尋得陳景林老師的協助,開始在這個與柿子與柿餅密不可分的小鎮上,研究、籌備發展柿染這項技藝。

柿餅在過去的社會一直是有錢人才能享用的奢侈甜品。而在產業轉型後的今天,柿餅除了在產季時會吸引大批觀光的人潮外,銷售量早被多元而精緻的新產品瓜分。這裡的柿農原本只以代工、加工為主,銷售都交由他人,但產量的增加,加上柿餅季節成功的觀光行銷,柿農們不但加工、銷售與觀光都自己包辦,更開始思索翻展出新的話題與賣點。柿染班的發起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下慢慢醞釀出來的。

在這幾年的柿餅節,柿餅加工製作的大宗也是著名柿餅觀光點-味衛佳總是不會缺少柿染的顏色。曬柿餅廣場與煙燻房上的柿日體驗空間,簡單陳設出柿染班設計推出的提包、衣物常常是供不應求,甚至用來佈置的懸掛染布,遇到柿餅季節,也時常遇到民眾詢問是否販售。

柿汁因為具有豐富的天然單寧酸與膠質,所以染色之後,色素與膠質會逐漸固化成為高分子聚合物,使纖維具有優秀的色牢度。如果在透過媒染劑的誘導,柿汁色澤的表現可以延伸由清逸的土黃色到黃褐色、深褐色、焦褐甚至到接近皮革的灰黑色彩。整體來說,由茶褐色到灰黑色的色彩表現,顯現出的沈穩、厚實的特色是柿染織品的最大特色所在。而這樣的性格表現,在許多的層面與新埔客家人的勤檢、篤實、純樸、硬頸相互呼應。

柿子雖然不是新埔當地的作物,但是當地的特殊氣候條件是成為台灣柿餅農特產加工的唯一重鎮。柿餅加工過程包括削柿蒂、削皮、日曬、催熟、捻壓、整型、殺菌、包裝等過程,在強勁九降風和充足陽光幫助下,經過7天風乾和日曬,原本口感乾澀的柿子,搖身一變成香甜甘美的新埔柿餅。

蔡小姐回憶發展的起源時說,在柿餅加工過程中,第一階段的「削皮」,其實就是整個計畫發想的源頭。因為長時間從事削皮動作的阿婆們在站起來時,都需要扶著身旁的柱葉、柿霜…等藥用的用途。新埔農會總幹事曾庭熙說,近年來便宜的大陸柿餅搶市,為留住競爭力,農會開發創新的產品及精緻包裝,業著們為傳承百年的傳統加工業也願意做新的嘗試。或許是因為有共同的目標,或許因為對柿子有共通的記憶情感,柿餅業者與柿染班一直有良好的合作關係,柿染班常常在假日駐點為各個不同的柿餅廠安排柿染的體驗課程,而柿餅業者也提供場地讓柿染班有實習與教學的空間。而當季因柿餅加工引來的觀光風潮也因為柿染增加了話題性,購買的人潮也肯定柿染的成果。為了吸引外界走入新埔充滿柿子的子,而手上柿汁便會沾染到柱子上面,但剛開始都是看不出來的,經過一段時間才會慢慢的顯現出來,如果柿汁沾染到衣服上更是會留下洗不掉的色塊。也因為這個現象,才找上了陳景林老師詢問關於柿染問題而結下不解之緣。

2005年,開始帶領這個柿染班的陳景林老師進一步分析這一項優勢,他說:「每天一噸一噸載走的柿皮,都是能提煉出柿汁的原料。但以往怎麼處理呢?都是倒在山裡面,讓它爛掉。如果這些拿來做柿汁可以做出多少柿汁?」他接著說:「一般用的柿汁是用青果來榨的,是一等柿汁,而用柿子皮來榨的是二等柿汁。一等柿汁比較容易著色,劃上去就不會掉色了,但是布料會變得較硬;二等柿汁,較適合拿來做煮染,而且會比較柔軟,各有不同的用途…」柿汁的用途其實也廣泛,在日本,柿汁經過發酵稱為柿漆,是重要的傳統木器塗料,甚至傳統美濃紙傘也會使用柿汁為塗料。而新埔鎮民雖然也接觸柿子一段時間,但對柿子的用途較限於柿葉、柿霜…等藥用的用途。

新埔農會總幹事曾庭熙說,近年來便宜的大陸柿餅搶市,為留住競爭力,農會開發創新的產品及精緻包裝,業著們為傳承百年的傳統加工業也願意做新的嘗試。或許是因為有共同的目標,或許因為對柿子有共通的記憶情感,柿餅業者與柿染班一直有良好的合作關係,柿染班常常在假日駐點為各個不同的柿餅廠安排柿染的體驗課程,而柿餅業者也提供場地讓柿染班有實習與教學的空間。而當季因柿餅加工引來的觀光風潮也因為柿染增加了話題性,購買的人潮也肯定柿染的成果。

為了吸引外界走入新埔充滿柿子的生活,過去不曾出現過的柿餅冰棒、家家戶戶都會的家常菜-柿餅雞湯,現在也成為吃的文化體驗的一部份。現在寄居於九芎湖文化協會與味衛佳的柿染班,正積極的尋找更多能從事生產的學員外,受高詢問度的影響,短期的研發工作著重於染布樣式的開發,並且是以紮染與蠟染做為主要目標。商品開發的部分,則與樹德科技大學合作,以服裝、包裝、家飾品的開發為主。

如同蔡小姐說,柿子的個性就是「等待」。製作柿餅要等待,未熟的酸澀青果在架上,等待水分消失,經過一週的處理乾燥、反覆擠壓,慢慢的熟成之後,才會出現最後的甜味。這就是所謂的「後熟」。柿染的時候,也是需要一段時間讓布經過日光的照射,才會展現出柿汁獨特的質感。

前後經歷五年的發展,柿染班的人員仍幾乎沒有多大的變動,但因柿染而產生的話題性、媒體的關注與觀光能量卻逐年增加。九穹湖文化協會正積極的尋找固定的教學空間與工作場域,也已經有了幾個預定地點。接下來在有了固定地點後,柿染班也是令人期待的,不論是體驗活動、教育訓練甚至未來柿染的特色賣店都期望能像柿子的個性一樣,經歷過一段熟成的等待之後,才綻放出它獨有的魅力。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55.html
執行單位: 新竹縣新埔鎮九芎湖文化發展協會
地址: 新竹縣新埔鎮照門里3鄰箭竹窩11號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 新竹市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新埔鎮向來以柿餅香、粄條Q、宗廟美等三大地方文化特色聞名全台,近年來更朝多元化的休閒觀光產業方向推動,而在公路的普遍開通下,帶動新埔鎮的繁榮,不但成為農產品的主要集散地,更是交通、文化、商業、觀光的重鎮。新埔鎮三大地方文化特色,其中「手工柿餅」的傳統原味不僅是新埔鎮由來已久的產業文化之一,更是旱坑里多數居民賴以維生的行業,比起其他大量機器生產的產業,更能感受到客家鄉親勤奮樸實之精神與優良傳統之堅持。新埔柿餅每年生產130萬斤,產值達1億3千萬以上,手製柿餅在新埔鎮旱坑里紮根距今已將近170年歷史,早期先民從大陸來台就保有柿餅加工之傳統,但因為台灣地區屬於海島型氣候與中國的內陸型氣候有很大的差異,因而產生了台灣本地所特有的「柿餅產業文化」。

新埔旱坑地區,是全台主要柿餅加工/供應點之一,亦可說是一個在地文化的活歷史。柿餅的製造過程中,第一部是清潔洗滌,第二步即是削皮,也因此每年柿餅產季,總會產生大量的廢棄柿子皮,除了有一說,柿子皮晒乾煮湯、泡茶可養氣潤肺,而有部分民眾將柿子皮食用外,柿子皮幾乎是無用之物。後來,由於環境生態、資源再利用等意識的升高,居民欲將柿子皮加以利用,經過專家、顧問群的協助,新埔開始發展柿染工藝,讓柿子得以提升其藝術文化的附加價值,並透過柿染展現客家手工藝術的深度,讓新埔成了全台唯一發展柿染工藝的地區。

今年在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的社區工藝扶植計畫協助下,一方面持續進行技藝提升與人才培訓,強化組織的運作能力,逐步達成自主經營的目標;一方面嘗試解決柿染材料的供應因季節性而不穩定的問題,並且透過邀請服裝設計師及包袋設計師參與產品開發、整體形象包裝、拓展行銷通路及改善商品展售空間以及整合週邊觀光資源、創造旅遊深度,帶入觀光人潮促進消費。希望未來能藉由柿染工藝的推廣,營造柿染手工藝社區,提升柿染手工藝生產技術與產量。

【柿子染紅了美麗衣裳】

到秋意陣陣,正是柿餅飄香的季節。在新埔褒忠義民廟前,正熱熱鬧鬧舉辦著柿餅節的活動,新埔地區特有的私房菜柿餅雞湯、甜而不膩的柿餅冰棒而著名的味衛佳加工廠裡,到處可以看見柿農忙碌的趕工。但有一群人既不拿相機拍下曬柿餅的盛事,也不是忙著採購柿餅,他們圍在二樓簡易搭建的涼亭專心的在布上畫畫,原來這是九穹湖柿染班與各柿染業者合作推出的柿染文化體驗活動。

柿染的發色相當的特殊,不像其它的染法需要避免光照,反而需要日光的照射,所以被又稱為日光染。竹縣新埔鎮得天獨厚的丘陵地形,配合乾燥少雨的天候,加上旱坑的九降風,符合柿餅製作過程最重要的曝曬、乾燥、脫水等要件,在天時地利幫助下,創造出聞名全台的柿餅產業。而在2004年時,蔡小姐也由網路上尋得陳景林老師的協助,開始在這個與柿子與柿餅密不可分的小鎮上,研究、籌備發展柿染這項技藝。

柿餅在過去的社會一直是有錢人才能享用的奢侈甜品。而在產業轉型後的今天,柿餅除了在產季時會吸引大批觀光的人潮外,銷售量早被多元而精緻的新產品瓜分。這裡的柿農原本只以代工、加工為主,銷售都交由他人,但產量的增加,加上柿餅季節成功的觀光行銷,柿農們不但加工、銷售與觀光都自己包辦,更開始思索翻展出新的話題與賣點。柿染班的發起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下慢慢醞釀出來的。

在這幾年的柿餅節,柿餅加工製作的大宗也是著名柿餅觀光點-味衛佳總是不會缺少柿染的顏色。曬柿餅廣場與煙燻房上的柿日體驗空間,簡單陳設出柿染班設計推出的提包、衣物常常是供不應求,甚至用來佈置的懸掛染布,遇到柿餅季節,也時常遇到民眾詢問是否販售。

柿汁因為具有豐富的天然單寧酸與膠質,所以染色之後,色素與膠質會逐漸固化成為高分子聚合物,使纖維具有優秀的色牢度。如果在透過媒染劑的誘導,柿汁色澤的表現可以延伸由清逸的土黃色到黃褐色、深褐色、焦褐甚至到接近皮革的灰黑色彩。整體來說,由茶褐色到灰黑色的色彩表現,顯現出的沈穩、厚實的特色是柿染織品的最大特色所在。而這樣的性格表現,在許多的層面與新埔客家人的勤檢、篤實、純樸、硬頸相互呼應。

柿子雖然不是新埔當地的作物,但是當地的特殊氣候條件是成為台灣柿餅農特產加工的唯一重鎮。柿餅加工過程包括削柿蒂、削皮、日曬、催熟、捻壓、整型、殺菌、包裝等過程,在強勁九降風和充足陽光幫助下,經過7天風乾和日曬,原本口感乾澀的柿子,搖身一變成香甜甘美的新埔柿餅。

蔡小姐回憶發展的起源時說,在柿餅加工過程中,第一階段的「削皮」,其實就是整個計畫發想的源頭。因為長時間從事削皮動作的阿婆們在站起來時,都需要扶著身旁的柱葉、柿霜…等藥用的用途。新埔農會總幹事曾庭熙說,近年來便宜的大陸柿餅搶市,為留住競爭力,農會開發創新的產品及精緻包裝,業著們為傳承百年的傳統加工業也願意做新的嘗試。或許是因為有共同的目標,或許因為對柿子有共通的記憶情感,柿餅業者與柿染班一直有良好的合作關係,柿染班常常在假日駐點為各個不同的柿餅廠安排柿染的體驗課程,而柿餅業者也提供場地讓柿染班有實習與教學的空間。而當季因柿餅加工引來的觀光風潮也因為柿染增加了話題性,購買的人潮也肯定柿染的成果。為了吸引外界走入新埔充滿柿子的子,而手上柿汁便會沾染到柱子上面,但剛開始都是看不出來的,經過一段時間才會慢慢的顯現出來,如果柿汁沾染到衣服上更是會留下洗不掉的色塊。也因為這個現象,才找上了陳景林老師詢問關於柿染問題而結下不解之緣。

2005年,開始帶領這個柿染班的陳景林老師進一步分析這一項優勢,他說:「每天一噸一噸載走的柿皮,都是能提煉出柿汁的原料。但以往怎麼處理呢?都是倒在山裡面,讓它爛掉。如果這些拿來做柿汁可以做出多少柿汁?」他接著說:「一般用的柿汁是用青果來榨的,是一等柿汁,而用柿子皮來榨的是二等柿汁。一等柿汁比較容易著色,劃上去就不會掉色了,但是布料會變得較硬;二等柿汁,較適合拿來做煮染,而且會比較柔軟,各有不同的用途…」柿汁的用途其實也廣泛,在日本,柿汁經過發酵稱為柿漆,是重要的傳統木器塗料,甚至傳統美濃紙傘也會使用柿汁為塗料。而新埔鎮民雖然也接觸柿子一段時間,但對柿子的用途較限於柿葉、柿霜…等藥用的用途。

新埔農會總幹事曾庭熙說,近年來便宜的大陸柿餅搶市,為留住競爭力,農會開發創新的產品及精緻包裝,業著們為傳承百年的傳統加工業也願意做新的嘗試。或許是因為有共同的目標,或許因為對柿子有共通的記憶情感,柿餅業者與柿染班一直有良好的合作關係,柿染班常常在假日駐點為各個不同的柿餅廠安排柿染的體驗課程,而柿餅業者也提供場地讓柿染班有實習與教學的空間。而當季因柿餅加工引來的觀光風潮也因為柿染增加了話題性,購買的人潮也肯定柿染的成果。

為了吸引外界走入新埔充滿柿子的生活,過去不曾出現過的柿餅冰棒、家家戶戶都會的家常菜-柿餅雞湯,現在也成為吃的文化體驗的一部份。現在寄居於九芎湖文化協會與味衛佳的柿染班,正積極的尋找更多能從事生產的學員外,受高詢問度的影響,短期的研發工作著重於染布樣式的開發,並且是以紮染與蠟染做為主要目標。商品開發的部分,則與樹德科技大學合作,以服裝、包裝、家飾品的開發為主。

如同蔡小姐說,柿子的個性就是「等待」。製作柿餅要等待,未熟的酸澀青果在架上,等待水分消失,經過一週的處理乾燥、反覆擠壓,慢慢的熟成之後,才會出現最後的甜味。這就是所謂的「後熟」。柿染的時候,也是需要一段時間讓布經過日光的照射,才會展現出柿汁獨特的質感。

前後經歷五年的發展,柿染班的人員仍幾乎沒有多大的變動,但因柿染而產生的話題性、媒體的關注與觀光能量卻逐年增加。九穹湖文化協會正積極的尋找固定的教學空間與工作場域,也已經有了幾個預定地點。接下來在有了固定地點後,柿染班也是令人期待的,不論是體驗活動、教育訓練甚至未來柿染的特色賣店都期望能像柿子的個性一樣,經歷過一段熟成的等待之後,才綻放出它獨有的魅力。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55.html

# 新竹縣新埔鎮九芎湖文化發展協會 於 組織及團體憑證唯一識別編碼 - 2

組織名稱新竹縣新埔鎮九芎湖文化發展協會
OID2.16.886.119.90005.100241
電話03-5899606
地址新竹縣新埔鎮照門里6鄰九芎湖16-2號
DNo=新埔鎮九芎湖文化發展協會,l=新竹縣,c=TW
組織名稱: 新竹縣新埔鎮九芎湖文化發展協會
OID: 2.16.886.119.90005.100241
電話: 03-5899606
地址: 新竹縣新埔鎮照門里6鄰九芎湖16-2號
DN: o=新埔鎮九芎湖文化發展協會,l=新竹縣,c=TW

# 新竹縣新埔鎮九芎湖文化發展協會 於 非營利事業機關團體資料集 - 3

統一編號13983237
單位名稱新竹縣新埔鎮九芎湖文化發展協會
機關所在縣市新竹縣
最近異動日期0980417
最近異動原因02
原因說明文字變更負責人(含IDN)
統一編號: 13983237
單位名稱: 新竹縣新埔鎮九芎湖文化發展協會
機關所在縣市: 新竹縣
最近異動日期: 0980417
最近異動原因: 02
原因說明文字: 變更負責人(含IDN)
[ 搜尋所有 新竹縣新埔鎮九芎湖文化發展協會 ... ]

根據地址 305新竹縣新埔鎮旱坑里4鄰忠孝路120號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305新竹縣新埔鎮旱坑里4鄰忠孝路120號 資料。

[ 搜尋所有 305新竹縣新埔鎮旱坑里4鄰忠孝路120號 ... ]

與新竹縣新埔鎮九芎湖文化發展協會同分類的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磐的陶坊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台南市 | 地址: 台南市新營區太北里45號之8

添興磁器工廠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南投縣 | 地址: 南投縣集集鎮田寮里楓林巷10號

木匠兄妹科技有限公司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 台中市 | 地址: 421台中縣后里鄉舊圳路4-12號

新北市三峽區三角湧文化協進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新北市 | 地址: 新北市三峽民權街84巷2號

桃園市龍潭區三林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桃園市 | 地址: 桃園市龍潭區中正路三林段239巷46號

永福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南投縣 | 地址: 南投縣中寮鄉永福村永平路435-2號

屏東縣春日鄉力里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 屏東縣 | 地址: 東縣春日鄉力里村1號

白荷陶坊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台南市 | 地址: 臺南市白河區昇安里三間厝37號

田心藝術設計工作室

類別名稱: 石雕工藝類 | 花蓮縣 | 地址: 973花蓮縣吉安鄉慶豐村慶豐8街161號1樓

台灣意匠工房

類別名稱: 石雕工藝類 | 南投縣 | 地址: 南投縣名間鄉新民村外埔巷2-1號

南投縣草屯鎮草鞋墩鄉土文教協會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 南投縣 | 地址: 南投縣草屯鎮草溪路978號

趙家窯工藝坊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台中市 | 地址: 台中市大雅區大林路66巷12號

高士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金工類 | 屏東縣 | 地址: 屏東縣牡丹鄉高士村67 號

新竹縣柿染文化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新竹市 | 地址: 新竹縣新埔鎮旱里4鄰忠孝路120號

南投縣國姓鄉生活美學協會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 南投縣 | 地址: 南投縣國姓鄉

磐的陶坊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台南市 | 地址: 台南市新營區太北里45號之8

添興磁器工廠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南投縣 | 地址: 南投縣集集鎮田寮里楓林巷10號

木匠兄妹科技有限公司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 台中市 | 地址: 421台中縣后里鄉舊圳路4-12號

新北市三峽區三角湧文化協進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新北市 | 地址: 新北市三峽民權街84巷2號

桃園市龍潭區三林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桃園市 | 地址: 桃園市龍潭區中正路三林段239巷46號

永福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南投縣 | 地址: 南投縣中寮鄉永福村永平路435-2號

屏東縣春日鄉力里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 屏東縣 | 地址: 東縣春日鄉力里村1號

白荷陶坊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台南市 | 地址: 臺南市白河區昇安里三間厝37號

田心藝術設計工作室

類別名稱: 石雕工藝類 | 花蓮縣 | 地址: 973花蓮縣吉安鄉慶豐村慶豐8街161號1樓

台灣意匠工房

類別名稱: 石雕工藝類 | 南投縣 | 地址: 南投縣名間鄉新民村外埔巷2-1號

南投縣草屯鎮草鞋墩鄉土文教協會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 南投縣 | 地址: 南投縣草屯鎮草溪路978號

趙家窯工藝坊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台中市 | 地址: 台中市大雅區大林路66巷12號

高士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金工類 | 屏東縣 | 地址: 屏東縣牡丹鄉高士村67 號

新竹縣柿染文化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新竹市 | 地址: 新竹縣新埔鎮旱里4鄰忠孝路120號

南投縣國姓鄉生活美學協會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 南投縣 | 地址: 南投縣國姓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