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2
- 文化部公共藝術 @ 文化部

作品名稱建設#2的作者是陳庭詩, 縣市是臺北市, 場域是其他, 設置地點是114臺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91號 辦公廳舍五樓.

#建設#2的地圖

系統編號536
作品編號P073-114-04
作品名稱建設#2
作者陳庭詩
作品尺寸55×40cm
作品材質版畫
縣市臺北市
設置地點114臺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91號 辦公廳舍五樓
經度121.58812
緯度25.06957
場域其他
經費萬477.0
經費說明(空)
取得方式指定價購
執行小組林清吉、張正仁、李義弘、王玉齡、邱進發
徵選小組張正仁、王玉齡、廖新田、范姜明道、黃浩德、林清吉、邱進發、李正紀、陳玉曆
策劃單位蔚龍藝術有限公司
作品說明單色漸層的色塊具版畫套色之細膩風韻,在其當時社會發展之時代背景情勢的觸發下,以幾何暨工業機械味道之造型作為畫面構成,轉述了時空中現實變遷的發展歷程。
主圖圖
創作年代yyyy2004
來源網站https://publicart.moc.gov.tw/home/zh-tw/works/536
委託單位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系統編號

536

作品編號

P073-114-04

作品名稱

建設#2

作者

陳庭詩

作品尺寸

55×40cm

作品材質

版畫

縣市

臺北市

設置地點

114臺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91號 辦公廳舍五樓

經度

121.58812

緯度

25.06957

場域

其他

經費萬

477.0

經費說明

(空)

取得方式

指定價購

執行小組

林清吉、張正仁、李義弘、王玉齡、邱進發

徵選小組

張正仁、王玉齡、廖新田、范姜明道、黃浩德、林清吉、邱進發、李正紀、陳玉曆

策劃單位

蔚龍藝術有限公司

作品說明

單色漸層的色塊具版畫套色之細膩風韻,在其當時社會發展之時代背景情勢的觸發下,以幾何暨工業機械味道之造型作為畫面構成,轉述了時空中現實變遷的發展歷程。

主圖

圖

創作年代yyyy

2004

來源網站

https://publicart.moc.gov.tw/home/zh-tw/works/536

委託單位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建設#2地圖 [ 導航 ]


按這裡載入建設#2的地圖

(需要開啟瀏覽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根據名稱 建設 2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建設 2 ...)

# 建設 2 於 文資局歷史建築 - 1

案件編號20071212000001
個案名稱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
種類1::
code: : A6
name: : 衙署
歷史沿革臺灣於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20日起實施戒嚴,直到民國八十年(1991年)5月1日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在這白色恐怖瀰漫的日子中,發生了許多傷害自由、民主、人權等相關事件。 白色恐怖時期,非現役軍人但受軍法審判之事件(基本上均是政治性案件)多由警備總部主導;民國五十六年(1967年)警備總部軍法處搬遷至「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所在地,一直民國八十年(1991年)動員戡亂時期終止、警備總部於隔年裁撤,這段期間內政治犯被逮捕經各地警總單位初步審訊後,多會被送至該基地關押、審判,因此,以警備總部為主導的「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內相關設施,在臺灣人權發展歷程中,具有特殊意義。 「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在最初並非是專為關押、審判受刑人而規劃,其空間雛形最早可追溯至民國四十六年(1957年)軍法學校設置。而在警備總部主導期間,「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同時間也有國防部其他單位共同進駐,形塑出特殊時空氛圍。民國八十一年(1992年)警備總部裁撤後,景美園區空間則繼續被其他國防軍事單位所使用,一直到民國九十一年(2002年),總統府人權諮詢小組決議,保存「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作為見證威權統治時期國家暴力侵害人權的重要歷史遺址,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接續管理經營後,使得「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邁入另一個發展階段。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歷史建築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2:: :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3:: : 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1.本建築物群,歷經國防部軍法學校、軍法處及警備總部等各時期軍事單位,相關的軍事法制過程具有歷史保存價值。 2.近代臺灣若干重大、反抗威權統治之民主運動相關事件之審判都在此地,具政治史學之意義。 3.本園區廣闊,建築物具特殊之型式與意義,每階段之建築都有所存留,其空間布局,建物建材大多仍舊,保存相當完整,可窺其早年軍監全貌。
法令依據第2條第1項第1、3、4款
所屬主管機關新北市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1::
itemNo: : 1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address: : 復興路131號
經度121.53336913709
緯度24.987930369446
主管機關名稱新北市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161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12/photo/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12/photo/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1).JPG
name: : 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1)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國家人權博物館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國家人權博物館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71212000001
外觀特徵1.禮堂:為單層鋼筋混凝土建築,外牆塗佈黃綠色漆料,以水平切割縫形成立面分割,多保留原有構體,再以批土、水泥粉光或其他裝潢材料包覆其上。屋頂為「兩坡水」形式,以金屬瓦舖設,屋脊處有棟瓦,兩端也有造型鬼瓦,天溝及封簷板為鍍鋅鋁板彎折包覆。 2.原軍法學校閱覽樓(現圖書館):位於中正堂北側,共有兩幢,呈T字型配置,其中二層建築原為閱覽樓,現為「圖書室」使用。原軍法學校閱覽樓為二層加強磚造搭配木造屋架、雙坡斜屋頂建築,平面為矩形東西長向。東、南、北向立面外牆皆則塗佈水泥漆無水平分割線,西向立面為洗石子材質,並施作水平分割線。 3.原軍法學校圖書館(現廁所):位於中正堂北側,共有兩幢,呈T字型,為單層磚造搭配木造屋架雙坡斜屋頂建築,平面為矩形南北長向。一層建築修復後改為「公共廁所」使用。原軍法學校圖書館(現廁所)位於原軍法學校閱覽樓正後方,入口為雙向穿廊,而正立面設有出簷通廊。原軍法學校圖書館(現廁所)為「兩坡水」屋頂,外牆材質為洗石子,以淺灰調洗石子為主牆面、深灰調施作踢腳部分收邊,一直延伸至內部穿廊壁面。 4.軍法局法院2(現人權學習中心):位於側門入口右側,鄰近圍牆,並與右側新建公廁、左側軍法局法院1(現典藏檔案室)形成三合院「埕」的廣場形式,且中央設有圓形花台並種植龍柏。軍法局法院2為平頂混凝土建築,外牆塗佈淺灰色系水泥漆,主要出入口維持雙開玻璃門。 5.軍法局法院 1(現典藏檔案室):位於中正堂後方道路對側位置。建築共有三座戶外樓梯,其中二座設於左右二側短向位置,並與前方道路連接,另一座設於建築正後方,周邊無綠帶。軍法局法院1為二層加強磚造平屋頂建築,外牆貼附米黃色長條丁掛磚,壁面鑲崁標示建築編號及竣工日期之水泥碑。 6.憲兵連營舍及軍法處軍官寢室:位於基地西側區域,共有6棟兵舍建築,分別為軍法處軍官寢室1、2、憲兵連營舍1、2、3、4,其中5棟為一字型雙斜屋頂建築;另1棟為L型雙斜屋頂建築。配置共三排、兩兩並列,兩排建物中央設4.5米寬道路,各排建築相距約2.2米。除出入口地坪外,建物周邊設置綠帶空間種植喬木,並以混凝土緣石收邊,戶外地坪為洗露骨材鋪面及與綠帶順接的無收邊步道。各棟建物短向山牆面皆有編碼圖樣。 7.軍事法庭:位於審判之路西側、憲兵連營舍及軍法處軍官寢室北側,為獨立的單層平頂建築。該建物正面設有左右對稱的雙入口,背面則設有二小門,兩側約有2米的綠帶空間。外牆壁面為洗石子材質,並施作水平分割線。 8.軍法處辦公大樓(現入口意象):位於基地西北側、右側鄰近第一法庭及軍事法庭,建物方位皆垂直前兩者。目前建物正面朝南且背對秀朗橋,前方設置水池、廣場及人權紀念碑,一樓牆面已拆除,故無明顯出入口,為穿越性強的通廊形式。建築左側設有停車場,綠帶空間也多以樹穴方式呈現。軍法處辦公大樓為二層平頂加強磚造建築。 9.覆判局辦公大樓(現遊客服務中心):位於基地北側、鄰近秀朗橋,建物垂直第一法庭,呈L型配置。為二層加強磚造平頂建築,由前後草坪空間所圍塑,為園區內為數不多的綠帶空間。出入口處留設混凝土步道連接外部道路,北側設約2米騎樓。覆判局辦公大樓為平頂的混凝土建築,外牆以洗石子鋪面塗佈,並施作水平分割線。 10.軍法處看守所(仁愛樓):位於基地最南側,為軍法學校操場舊址,正門前方設有獬豸水池。整體建物只有正面一處出入口,其餘僅留設洗衣房側門及探親之路出入口。建築為日字型之二層混凝土建築,既有外牆為水泥粉光,南側壁體與軍法局看守所共構,僅有高出軍法局看守所的二樓立面可見窗戶開口,與另三向立面開窗型式相同,均為橫向帶狀出窗,突出外牆約30公分,外部使用花磚疊砌填滿。 11.軍法局看守所(現勤務宿舍):位於基地東南側,面向探親之路與軍法局法院(現人權學習中心)廣場相對。其為一層樓口字型建築,僅正面一處出入口,中庭以造型圍牆分為前後二區,前半段為庭園空間,後半段設置籃球場及羽球場。軍法局看守所外牆壁面分為兩種,正立面及中庭側簷廊、立面壁體貼附米黃色長條壁磚,背面及兩側牆面為水泥粉光原色塗裝,且出窗形式為外凸35公分的水泥窗框。 12.第一法庭:位於基地北側、鄰近秀朗橋,與覆判局辦公大樓垂直,呈L型配置。第一法庭為單層加強磚造平屋頂建築,室外地坪以大理石地磚為主。外牆分為瓷磚及洗石子兩種飾材,瓷磚設於西向簷廊空間,包含簷廊的牆面、窗框、圓拱牆面、落柱壁面等,均貼附不同尺寸的壁磚。簷廊外牆為水藍雲紋矩形瓷磚,外牆窗框使用白色立體小口磚,舖設於窗框立面及凹陷處。圓拱外牆貼附咖啡色小口磚,落柱及圓拱樑身收邊使用與窗框相同的白色立體小口磚。東、北、南向外牆為洗石材質,可見水平分割線。 13.小型看守所(現軍情局看守所):位於基地西南側角落,與圍牆共構。建物為二層加強磚造平屋頂建築,外牆為洗石子材質,並設有水平分割線。 14.汪希苓特區:位於基地西北側,緊鄰北側停車場,與外部圍牆共構,四周皆為高聳圍牆。特區四周圍牆壁面材質為水泥粉光牆面。特區內有二棟單層加強磚造平屋頂建築,戶外地坪為混凝土地坪粉光,為水泥粉光外牆,出簷下方天花板塗佈白漆。 15.行政大樓(現園區行政中心):位於園區近中央位置。建物面朝北方,面對前方綠地空間及覆判局辦公大樓(現遊客中心)。行政大樓為三層建築,一、二層為加強磚造,三層為鋼骨搭配磚砌牆面。外牆分為兩種,包括正立面以垂直直貼方式貼附的紅磚色長條壁磚,兩側短向及背立面為洗石子材質,設有水平分割線。 16.入口、圍牆與崗哨設施:入口位於基地東北角落、中正路及復興路交叉路口處,並連接外部人行步道。園區圍牆位於基地東、西、南側之邊界,北側邊界圍牆拆除後設置人行步道,並留設部分圍牆設施,而軍法處辦公大樓(現入口意象)改建後新增數道清水混凝土牆面。崗哨共6座,分別設置於側門旁、軍法局法院(現典藏檔案室)旁、基地各角落及兵舍後方等。 17.外觀路徑: 「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外觀路徑可分為五區,分別為審判之路兩側、探親之路兩側、園區西側建物群周邊、園區東側入口周邊及園區南側看守所建物周邊。審判之路始於景美園區復興路入口,經軍法處辦公大樓及第一法庭間,終點落在軍法局看守所(仁愛樓)正門口;探親之路始於民生路側門,並設有崗哨B為管制點,道路介於軍法局看守所和軍法局法院 2 間,終點為軍法局看守所(仁愛樓)藍色側門;園區西側有軍法處辦公大樓、汪希苓特區、憲兵連營舍及軍法處軍官寢室等三大空間分區;園區東側入口處南北向通道平行於審判之路,起點始於復興路、終點於禮堂後方與探親之路銜接;園區南側為軍法處看守所、軍法局看守所及後續新建的軍情局看守所構成。 資料來源:歷史建築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室內特徵1.禮堂:禮堂內部觀眾席區的地坪為淺色地板,另二樓觀眾席區樓板為斜面混凝土板。室內牆面以白色、藍色漆料塗裝,屋架為鋼構,並以白漆塗佈,目前未施作天花板。 2.原軍法學校閱覽樓(現圖書館):室內鋪面皆為磨石子地板。屋架為洋小屋組,目前未施作天花板。 3.原軍法學校圖書館(現廁所):為陶地磚舖設。壁面材質於約120公分以下高度舖設了與地磚同色的壁磚,並以深色條磚收邊,120公分以上牆面以白色油漆塗佈。屋架為中柱式屋架單元之木造屋架,目前未施作天花板,以實木槽燈盒作為照明設備,外觀與木構架相似,內牆未設其他燈具。 4.軍法局法院2(現人權學習中心):正面之右側設有一座混凝土樓梯連接至二樓出入口,左側另有一座混凝土樓梯,可進入二樓出入口,樓梯平台與軍法局法院1(現典藏檔案室)的鋼構樓梯平台在二樓交會。室內二樓作為天井使用,樓板拆除部分增設鋼樑支撐,另在天井左側增設電梯和樓梯各一座,樓梯旁混凝土壁體可見樓板切割後的鋼筋混凝土斷面。地坪為亞麻仁油地板,室內牆面以米白色漆料塗裝,主要牆面以無上漆的混凝土牆面為主視覺。屋頂以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 5.軍法局法院1(現典藏檔案室):一、二層室內地坪為各式不同顏色的地磚,部分空間設有木造地板、木欄杆及木造講桌等法庭設備。屋頂板為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天花板、舖設矽酸鈣板及鑲嵌燈具,因室內多個空間供檔案室使用,故空調系統隱藏於天花板中或吊於天花板上方。 6.憲兵連營舍及軍法處軍官寢室:屋架為人字型鋼構屋架,屋面使用四分木夾板覆蓋鋪設水泥瓦。軍法處軍官寢室 1、2 及憲兵連營舍 1、2、4 整組屋架均噴塗黑漆,並架設黑色鐵絲網形成穿透性天花板,以便架設展示燈具或展板,憲兵連營舍3為平頂屋頂,無天花、以混凝土樓板呈現。 7.軍事法庭:辦公大樓為平頂的混凝土建築,屋頂板為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系統。天花板,以明管形式的吸頂日光燈、分離式冷氣等為主,展示空間並設有軌道燈具。 8.軍法處辦公大樓(現入口意象):為平頂的混凝土建築,屋頂板為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系統。無天花板,燈具多使用吸頂燈。 9.覆判局辦公大樓(現遊客服務中心):一、二層室內鋪面與主要活動空間皆採磨石子鋪面,廁所空間使用陶磚。屋頂板為混凝土樓板封頂,而無屋架系統。建築修建後新增輕鋼架天花板,因應不同空間需求而有不同高度,一、二層空間的燈具多使用崁燈、軌道燈,並將吊隱式空調藏於天花板中。 10.軍法處看守所(仁愛樓):中庭分為外役區活動及監獄內部活動使用,除部分綠帶外,設有一座涼亭(介壽亭)、籃球場與中庭水池。空間格局依據押房配置來看,屬於近代西方的「電桿式」監獄形式,為一接近「日」字型的封閉式監所。一、 二樓地坪材質為磨石子,樓梯間局部舖設綠色地磚。屋頂板以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系統。辦公空間、外役區梯廳、走廊等處天花板塗布白漆,走廊天花板並設置管線走線盒,天花現況良好、尚無漏水之虞;辦公空間部分則設木骨架天花板,部分天花板有破損、受潮的痕跡。押房區走廊天花板塗布白漆;二樓天花板亦塗布白漆並設置天井。押房內設置輕鋼架天花板及旋轉吊扇。 11.軍法局看守所(現勤務宿舍):室內磚牆疊砌之分間牆以白漆塗佈。屋頂板為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天花板有兩類,一為輕鋼架天花板,以格狀矽酸鈣板內崁燈具,設置於室內空間;另一則無施作天花板、以白漆塗布,設置軌道燈、崁燈等作為室內照明。 12.第一法庭:空間包含一大型法庭空間、候訊室、評議室等。室內外地坪均以大理石地磚為主。圓拱牆面內貼附咖啡色小口磚。屋頂板為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室內天花板為矽酸鈣板材質之輕鋼架天花,天花內崁輕鋼架燈、吊隱式空等。 13.小型看守所(現軍情局看守所):屋頂板為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建築修繕後將損壞的天花板刮除、重新批土粉刷、設置滴水線,現暫作為儲藏空間。 14.汪希苓特區:主建物室內舖設橘黃色地磚。室內壁面因對外展示需求已全面重新塗佈白漆。屋頂板為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天花板使用與牆面同色材的白漆塗佈。 15.行政大樓(現園區行政中心):室內舖設墨綠色地毯,一樓門廳將地毯延伸至半圓屋簷下方,與水泥粉光地坪銜接;辦公空間則為磨石子地板。內牆以白色水泥漆塗裝,並裝設深色踢腳。屋頂板為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系統。建築室內增設輕鋼架天花板,鋪設矽酸鈣板及輕鋼架崁燈。 資料來源:歷史建築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使用情形景美園區自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逐步完成區內歷史建築修復後,即開放大眾參觀。 資料來源:歷史建築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日常保養著重歷史建築及周圍環境清潔、建築與附屬設施設備功能運作正常等,因此主要工作包括所管建物巡察、構件及建築外貌檢視、歷史建築內外環境清潔、設施設備運轉檢查保養、保持通風及排水順暢等。此外亦須定期更換歷史建築修復及再利用過程中新增的材料、構件設施設備,或清除會侵害建物的動植物等。 資料來源:歷史建築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現狀景美園區歷史建築定著範圍內現有建物21棟、崗哨6處,多數建築分別於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第一、二期修復工程,及民國一百一十一年(2022年)修復及再利用工程中完成基本修繕。 其定著土地範圍內各建築均已完成初步之修復、修繕工程。 資料來源:歷史建築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是否開放1
是否收費(空)
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四 09:00~17:00(中午不休息),每周一為固定休園日。
網站名稱國家人權博物館
網址https://www.nhrm.gov.tw/w/nhrm/JM_History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2-29603456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北府文資字第0960011931號
公告日期: : 2007-12-12 18:07:05.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新北府文資字第1112360730號
公告日期: : 2022-12-15 00:00:00.0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474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475-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48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4::
itemNo: : 4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14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5::
itemNo: : 5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15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6::
itemNo: : 6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16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7::
itemNo: : 7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17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8::
itemNo: : 8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18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9::
itemNo: : 9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19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0::
itemNo: : 10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20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1::
itemNo: : 11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2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2::
itemNo: : 12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21-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3::
itemNo: : 13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22-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4::
itemNo: : 14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33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5::
itemNo: : 15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33-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6::
itemNo: : 16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34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7::
itemNo: : 17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35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8::
itemNo: : 18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35-2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9::
itemNo: : 19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5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0::
itemNo: : 20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51-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1::
itemNo: : 21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53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2::
itemNo: : 22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84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13/photo/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2).JPG
2::
mediaName: : 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14/photo/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3).JPG
3::
mediaName: : 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15/photo/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4).JPG
4::
mediaName: : 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16/photo/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5).JPG
5::
mediaName: : 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17/photo/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6).JPG
6::
mediaName: : 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18/photo/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7).JPG
7::
mediaName: : 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19/photo/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8).JPG
8::
mediaName: : 新店景美軍事看守所-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23/bd014000-3166-4f25-902c-85d30ac164c0/玩味_內部-1.jpg
9::
mediaName: : 新店景美軍事看守所-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23/a5546781-02ae-4025-9eb0-51a10884094f/玩味_內部-2.jpg
10::
mediaName: : 新店景美軍事看守所-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23/bf6b0c70-3886-484c-bb0e-42b2f43895a6/玩味_內部-3.jpg
11::
mediaName: : 新店景美軍事看守所-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23/ddf2440a-0985-4ab1-8749-c45951c8a2cf/玩味_內部-4.jpg
12::
mediaName: : 新店景美軍事看守所-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23/69f8a8c3-fcb2-4212-a81b-fd3e124078e6/玩味_外部全貌-1.jpg
13::
mediaName: : 新店景美軍事看守所-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23/feb67411-6b09-44d7-9e5b-85ad3fa84fc5/玩味_外部全貌-2.jpg
14::
mediaName: : 新店景美軍事看守所-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23/995aeded-4a73-4acc-bc5f-be90077ec7b4/玩味_外部非全貌-4.jpg
15::
mediaName: : 新店景美軍事看守所-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23/26acb7bd-82f4-4f64-a0ae-fa5c466415d9/玩味_細節-2.jpg
16::
mediaName: : 新店景美軍事看守所-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23/3afd99ef-1f1d-4794-b2aa-bef1a2539538/玩味_細節-3.jp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5-17/d325d144-2a0b-4b6d-8f92-53ef7adb9913/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公告-96.12.12.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08-08/97f13425-7d16-4703-91a7-c41632e0c05c/修正公告.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9-16/df7e281f-df6d-43fe-8b03-73685d3edccd/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地籍圖.pdf
repImgId2287
案件編號: 20071212000001
個案名稱: 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
種類: 1::
code: : A6
name: : 衙署
歷史沿革: 臺灣於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20日起實施戒嚴,直到民國八十年(1991年)5月1日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在這白色恐怖瀰漫的日子中,發生了許多傷害自由、民主、人權等相關事件。 白色恐怖時期,非現役軍人但受軍法審判之事件(基本上均是政治性案件)多由警備總部主導;民國五十六年(1967年)警備總部軍法處搬遷至「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所在地,一直民國八十年(1991年)動員戡亂時期終止、警備總部於隔年裁撤,這段期間內政治犯被逮捕經各地警總單位初步審訊後,多會被送至該基地關押、審判,因此,以警備總部為主導的「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內相關設施,在臺灣人權發展歷程中,具有特殊意義。 「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在最初並非是專為關押、審判受刑人而規劃,其空間雛形最早可追溯至民國四十六年(1957年)軍法學校設置。而在警備總部主導期間,「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同時間也有國防部其他單位共同進駐,形塑出特殊時空氛圍。民國八十一年(1992年)警備總部裁撤後,景美園區空間則繼續被其他國防軍事單位所使用,一直到民國九十一年(2002年),總統府人權諮詢小組決議,保存「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作為見證威權統治時期國家暴力侵害人權的重要歷史遺址,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接續管理經營後,使得「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邁入另一個發展階段。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歷史建築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2:: :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3:: : 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 1.本建築物群,歷經國防部軍法學校、軍法處及警備總部等各時期軍事單位,相關的軍事法制過程具有歷史保存價值。 2.近代臺灣若干重大、反抗威權統治之民主運動相關事件之審判都在此地,具政治史學之意義。 3.本園區廣闊,建築物具特殊之型式與意義,每階段之建築都有所存留,其空間布局,建物建材大多仍舊,保存相當完整,可窺其早年軍監全貌。
法令依據: 第2條第1項第1、3、4款
所屬主管機關: 新北市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address: : 復興路131號
經度: 121.53336913709
緯度: 24.987930369446
主管機關名稱: 新北市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161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12/photo/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12/photo/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1).JPG
name: : 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1)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國家人權博物館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國家人權博物館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71212000001
外觀特徵: 1.禮堂:為單層鋼筋混凝土建築,外牆塗佈黃綠色漆料,以水平切割縫形成立面分割,多保留原有構體,再以批土、水泥粉光或其他裝潢材料包覆其上。屋頂為「兩坡水」形式,以金屬瓦舖設,屋脊處有棟瓦,兩端也有造型鬼瓦,天溝及封簷板為鍍鋅鋁板彎折包覆。 2.原軍法學校閱覽樓(現圖書館):位於中正堂北側,共有兩幢,呈T字型配置,其中二層建築原為閱覽樓,現為「圖書室」使用。原軍法學校閱覽樓為二層加強磚造搭配木造屋架、雙坡斜屋頂建築,平面為矩形東西長向。東、南、北向立面外牆皆則塗佈水泥漆無水平分割線,西向立面為洗石子材質,並施作水平分割線。 3.原軍法學校圖書館(現廁所):位於中正堂北側,共有兩幢,呈T字型,為單層磚造搭配木造屋架雙坡斜屋頂建築,平面為矩形南北長向。一層建築修復後改為「公共廁所」使用。原軍法學校圖書館(現廁所)位於原軍法學校閱覽樓正後方,入口為雙向穿廊,而正立面設有出簷通廊。原軍法學校圖書館(現廁所)為「兩坡水」屋頂,外牆材質為洗石子,以淺灰調洗石子為主牆面、深灰調施作踢腳部分收邊,一直延伸至內部穿廊壁面。 4.軍法局法院2(現人權學習中心):位於側門入口右側,鄰近圍牆,並與右側新建公廁、左側軍法局法院1(現典藏檔案室)形成三合院「埕」的廣場形式,且中央設有圓形花台並種植龍柏。軍法局法院2為平頂混凝土建築,外牆塗佈淺灰色系水泥漆,主要出入口維持雙開玻璃門。 5.軍法局法院 1(現典藏檔案室):位於中正堂後方道路對側位置。建築共有三座戶外樓梯,其中二座設於左右二側短向位置,並與前方道路連接,另一座設於建築正後方,周邊無綠帶。軍法局法院1為二層加強磚造平屋頂建築,外牆貼附米黃色長條丁掛磚,壁面鑲崁標示建築編號及竣工日期之水泥碑。 6.憲兵連營舍及軍法處軍官寢室:位於基地西側區域,共有6棟兵舍建築,分別為軍法處軍官寢室1、2、憲兵連營舍1、2、3、4,其中5棟為一字型雙斜屋頂建築;另1棟為L型雙斜屋頂建築。配置共三排、兩兩並列,兩排建物中央設4.5米寬道路,各排建築相距約2.2米。除出入口地坪外,建物周邊設置綠帶空間種植喬木,並以混凝土緣石收邊,戶外地坪為洗露骨材鋪面及與綠帶順接的無收邊步道。各棟建物短向山牆面皆有編碼圖樣。 7.軍事法庭:位於審判之路西側、憲兵連營舍及軍法處軍官寢室北側,為獨立的單層平頂建築。該建物正面設有左右對稱的雙入口,背面則設有二小門,兩側約有2米的綠帶空間。外牆壁面為洗石子材質,並施作水平分割線。 8.軍法處辦公大樓(現入口意象):位於基地西北側、右側鄰近第一法庭及軍事法庭,建物方位皆垂直前兩者。目前建物正面朝南且背對秀朗橋,前方設置水池、廣場及人權紀念碑,一樓牆面已拆除,故無明顯出入口,為穿越性強的通廊形式。建築左側設有停車場,綠帶空間也多以樹穴方式呈現。軍法處辦公大樓為二層平頂加強磚造建築。 9.覆判局辦公大樓(現遊客服務中心):位於基地北側、鄰近秀朗橋,建物垂直第一法庭,呈L型配置。為二層加強磚造平頂建築,由前後草坪空間所圍塑,為園區內為數不多的綠帶空間。出入口處留設混凝土步道連接外部道路,北側設約2米騎樓。覆判局辦公大樓為平頂的混凝土建築,外牆以洗石子鋪面塗佈,並施作水平分割線。 10.軍法處看守所(仁愛樓):位於基地最南側,為軍法學校操場舊址,正門前方設有獬豸水池。整體建物只有正面一處出入口,其餘僅留設洗衣房側門及探親之路出入口。建築為日字型之二層混凝土建築,既有外牆為水泥粉光,南側壁體與軍法局看守所共構,僅有高出軍法局看守所的二樓立面可見窗戶開口,與另三向立面開窗型式相同,均為橫向帶狀出窗,突出外牆約30公分,外部使用花磚疊砌填滿。 11.軍法局看守所(現勤務宿舍):位於基地東南側,面向探親之路與軍法局法院(現人權學習中心)廣場相對。其為一層樓口字型建築,僅正面一處出入口,中庭以造型圍牆分為前後二區,前半段為庭園空間,後半段設置籃球場及羽球場。軍法局看守所外牆壁面分為兩種,正立面及中庭側簷廊、立面壁體貼附米黃色長條壁磚,背面及兩側牆面為水泥粉光原色塗裝,且出窗形式為外凸35公分的水泥窗框。 12.第一法庭:位於基地北側、鄰近秀朗橋,與覆判局辦公大樓垂直,呈L型配置。第一法庭為單層加強磚造平屋頂建築,室外地坪以大理石地磚為主。外牆分為瓷磚及洗石子兩種飾材,瓷磚設於西向簷廊空間,包含簷廊的牆面、窗框、圓拱牆面、落柱壁面等,均貼附不同尺寸的壁磚。簷廊外牆為水藍雲紋矩形瓷磚,外牆窗框使用白色立體小口磚,舖設於窗框立面及凹陷處。圓拱外牆貼附咖啡色小口磚,落柱及圓拱樑身收邊使用與窗框相同的白色立體小口磚。東、北、南向外牆為洗石材質,可見水平分割線。 13.小型看守所(現軍情局看守所):位於基地西南側角落,與圍牆共構。建物為二層加強磚造平屋頂建築,外牆為洗石子材質,並設有水平分割線。 14.汪希苓特區:位於基地西北側,緊鄰北側停車場,與外部圍牆共構,四周皆為高聳圍牆。特區四周圍牆壁面材質為水泥粉光牆面。特區內有二棟單層加強磚造平屋頂建築,戶外地坪為混凝土地坪粉光,為水泥粉光外牆,出簷下方天花板塗佈白漆。 15.行政大樓(現園區行政中心):位於園區近中央位置。建物面朝北方,面對前方綠地空間及覆判局辦公大樓(現遊客中心)。行政大樓為三層建築,一、二層為加強磚造,三層為鋼骨搭配磚砌牆面。外牆分為兩種,包括正立面以垂直直貼方式貼附的紅磚色長條壁磚,兩側短向及背立面為洗石子材質,設有水平分割線。 16.入口、圍牆與崗哨設施:入口位於基地東北角落、中正路及復興路交叉路口處,並連接外部人行步道。園區圍牆位於基地東、西、南側之邊界,北側邊界圍牆拆除後設置人行步道,並留設部分圍牆設施,而軍法處辦公大樓(現入口意象)改建後新增數道清水混凝土牆面。崗哨共6座,分別設置於側門旁、軍法局法院(現典藏檔案室)旁、基地各角落及兵舍後方等。 17.外觀路徑: 「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外觀路徑可分為五區,分別為審判之路兩側、探親之路兩側、園區西側建物群周邊、園區東側入口周邊及園區南側看守所建物周邊。審判之路始於景美園區復興路入口,經軍法處辦公大樓及第一法庭間,終點落在軍法局看守所(仁愛樓)正門口;探親之路始於民生路側門,並設有崗哨B為管制點,道路介於軍法局看守所和軍法局法院 2 間,終點為軍法局看守所(仁愛樓)藍色側門;園區西側有軍法處辦公大樓、汪希苓特區、憲兵連營舍及軍法處軍官寢室等三大空間分區;園區東側入口處南北向通道平行於審判之路,起點始於復興路、終點於禮堂後方與探親之路銜接;園區南側為軍法處看守所、軍法局看守所及後續新建的軍情局看守所構成。 資料來源:歷史建築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室內特徵: 1.禮堂:禮堂內部觀眾席區的地坪為淺色地板,另二樓觀眾席區樓板為斜面混凝土板。室內牆面以白色、藍色漆料塗裝,屋架為鋼構,並以白漆塗佈,目前未施作天花板。 2.原軍法學校閱覽樓(現圖書館):室內鋪面皆為磨石子地板。屋架為洋小屋組,目前未施作天花板。 3.原軍法學校圖書館(現廁所):為陶地磚舖設。壁面材質於約120公分以下高度舖設了與地磚同色的壁磚,並以深色條磚收邊,120公分以上牆面以白色油漆塗佈。屋架為中柱式屋架單元之木造屋架,目前未施作天花板,以實木槽燈盒作為照明設備,外觀與木構架相似,內牆未設其他燈具。 4.軍法局法院2(現人權學習中心):正面之右側設有一座混凝土樓梯連接至二樓出入口,左側另有一座混凝土樓梯,可進入二樓出入口,樓梯平台與軍法局法院1(現典藏檔案室)的鋼構樓梯平台在二樓交會。室內二樓作為天井使用,樓板拆除部分增設鋼樑支撐,另在天井左側增設電梯和樓梯各一座,樓梯旁混凝土壁體可見樓板切割後的鋼筋混凝土斷面。地坪為亞麻仁油地板,室內牆面以米白色漆料塗裝,主要牆面以無上漆的混凝土牆面為主視覺。屋頂以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 5.軍法局法院1(現典藏檔案室):一、二層室內地坪為各式不同顏色的地磚,部分空間設有木造地板、木欄杆及木造講桌等法庭設備。屋頂板為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天花板、舖設矽酸鈣板及鑲嵌燈具,因室內多個空間供檔案室使用,故空調系統隱藏於天花板中或吊於天花板上方。 6.憲兵連營舍及軍法處軍官寢室:屋架為人字型鋼構屋架,屋面使用四分木夾板覆蓋鋪設水泥瓦。軍法處軍官寢室 1、2 及憲兵連營舍 1、2、4 整組屋架均噴塗黑漆,並架設黑色鐵絲網形成穿透性天花板,以便架設展示燈具或展板,憲兵連營舍3為平頂屋頂,無天花、以混凝土樓板呈現。 7.軍事法庭:辦公大樓為平頂的混凝土建築,屋頂板為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系統。天花板,以明管形式的吸頂日光燈、分離式冷氣等為主,展示空間並設有軌道燈具。 8.軍法處辦公大樓(現入口意象):為平頂的混凝土建築,屋頂板為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系統。無天花板,燈具多使用吸頂燈。 9.覆判局辦公大樓(現遊客服務中心):一、二層室內鋪面與主要活動空間皆採磨石子鋪面,廁所空間使用陶磚。屋頂板為混凝土樓板封頂,而無屋架系統。建築修建後新增輕鋼架天花板,因應不同空間需求而有不同高度,一、二層空間的燈具多使用崁燈、軌道燈,並將吊隱式空調藏於天花板中。 10.軍法處看守所(仁愛樓):中庭分為外役區活動及監獄內部活動使用,除部分綠帶外,設有一座涼亭(介壽亭)、籃球場與中庭水池。空間格局依據押房配置來看,屬於近代西方的「電桿式」監獄形式,為一接近「日」字型的封閉式監所。一、 二樓地坪材質為磨石子,樓梯間局部舖設綠色地磚。屋頂板以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系統。辦公空間、外役區梯廳、走廊等處天花板塗布白漆,走廊天花板並設置管線走線盒,天花現況良好、尚無漏水之虞;辦公空間部分則設木骨架天花板,部分天花板有破損、受潮的痕跡。押房區走廊天花板塗布白漆;二樓天花板亦塗布白漆並設置天井。押房內設置輕鋼架天花板及旋轉吊扇。 11.軍法局看守所(現勤務宿舍):室內磚牆疊砌之分間牆以白漆塗佈。屋頂板為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天花板有兩類,一為輕鋼架天花板,以格狀矽酸鈣板內崁燈具,設置於室內空間;另一則無施作天花板、以白漆塗布,設置軌道燈、崁燈等作為室內照明。 12.第一法庭:空間包含一大型法庭空間、候訊室、評議室等。室內外地坪均以大理石地磚為主。圓拱牆面內貼附咖啡色小口磚。屋頂板為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室內天花板為矽酸鈣板材質之輕鋼架天花,天花內崁輕鋼架燈、吊隱式空等。 13.小型看守所(現軍情局看守所):屋頂板為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建築修繕後將損壞的天花板刮除、重新批土粉刷、設置滴水線,現暫作為儲藏空間。 14.汪希苓特區:主建物室內舖設橘黃色地磚。室內壁面因對外展示需求已全面重新塗佈白漆。屋頂板為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天花板使用與牆面同色材的白漆塗佈。 15.行政大樓(現園區行政中心):室內舖設墨綠色地毯,一樓門廳將地毯延伸至半圓屋簷下方,與水泥粉光地坪銜接;辦公空間則為磨石子地板。內牆以白色水泥漆塗裝,並裝設深色踢腳。屋頂板為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系統。建築室內增設輕鋼架天花板,鋪設矽酸鈣板及輕鋼架崁燈。 資料來源:歷史建築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使用情形: 景美園區自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逐步完成區內歷史建築修復後,即開放大眾參觀。 資料來源:歷史建築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日常保養著重歷史建築及周圍環境清潔、建築與附屬設施設備功能運作正常等,因此主要工作包括所管建物巡察、構件及建築外貌檢視、歷史建築內外環境清潔、設施設備運轉檢查保養、保持通風及排水順暢等。此外亦須定期更換歷史建築修復及再利用過程中新增的材料、構件設施設備,或清除會侵害建物的動植物等。 資料來源:歷史建築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現狀: 景美園區歷史建築定著範圍內現有建物21棟、崗哨6處,多數建築分別於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第一、二期修復工程,及民國一百一十一年(2022年)修復及再利用工程中完成基本修繕。 其定著土地範圍內各建築均已完成初步之修復、修繕工程。 資料來源:歷史建築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是否開放: 1
是否收費: (空)
開放時間: 每周二至周四 09:00~17:00(中午不休息),每周一為固定休園日。
網站名稱: 國家人權博物館
網址: https://www.nhrm.gov.tw/w/nhrm/JM_History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2-29603456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北府文資字第0960011931號
公告日期: : 2007-12-12 18:07:05.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新北府文資字第1112360730號
公告日期: : 2022-12-15 00:00:00.0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474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475-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48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4::
itemNo: : 4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14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5::
itemNo: : 5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15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6::
itemNo: : 6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16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7::
itemNo: : 7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17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8::
itemNo: : 8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18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9::
itemNo: : 9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19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0::
itemNo: : 10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20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1::
itemNo: : 11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2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2::
itemNo: : 12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21-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3::
itemNo: : 13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22-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4::
itemNo: : 14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33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5::
itemNo: : 15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33-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6::
itemNo: : 16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34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7::
itemNo: : 17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35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8::
itemNo: : 18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35-2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9::
itemNo: : 19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5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0::
itemNo: : 20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51-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1::
itemNo: : 21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53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2::
itemNo: : 22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84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13/photo/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2).JPG
2::
mediaName: : 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14/photo/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3).JPG
3::
mediaName: : 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15/photo/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4).JPG
4::
mediaName: : 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16/photo/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5).JPG
5::
mediaName: : 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17/photo/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6).JPG
6::
mediaName: : 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18/photo/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7).JPG
7::
mediaName: : 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19/photo/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8).JPG
8::
mediaName: : 新店景美軍事看守所-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23/bd014000-3166-4f25-902c-85d30ac164c0/玩味_內部-1.jpg
9::
mediaName: : 新店景美軍事看守所-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23/a5546781-02ae-4025-9eb0-51a10884094f/玩味_內部-2.jpg
10::
mediaName: : 新店景美軍事看守所-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23/bf6b0c70-3886-484c-bb0e-42b2f43895a6/玩味_內部-3.jpg
11::
mediaName: : 新店景美軍事看守所-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23/ddf2440a-0985-4ab1-8749-c45951c8a2cf/玩味_內部-4.jpg
12::
mediaName: : 新店景美軍事看守所-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23/69f8a8c3-fcb2-4212-a81b-fd3e124078e6/玩味_外部全貌-1.jpg
13::
mediaName: : 新店景美軍事看守所-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23/feb67411-6b09-44d7-9e5b-85ad3fa84fc5/玩味_外部全貌-2.jpg
14::
mediaName: : 新店景美軍事看守所-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23/995aeded-4a73-4acc-bc5f-be90077ec7b4/玩味_外部非全貌-4.jpg
15::
mediaName: : 新店景美軍事看守所-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23/26acb7bd-82f4-4f64-a0ae-fa5c466415d9/玩味_細節-2.jpg
16::
mediaName: : 新店景美軍事看守所-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23/3afd99ef-1f1d-4794-b2aa-bef1a2539538/玩味_細節-3.jp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5-17/d325d144-2a0b-4b6d-8f92-53ef7adb9913/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公告-96.12.12.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08-08/97f13425-7d16-4703-91a7-c41632e0c05c/修正公告.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9-16/df7e281f-df6d-43fe-8b03-73685d3edccd/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地籍圖.pdf
repImgId: 2287

# 建設 2 於 文資局古蹟 - 2

案件編號20240315000002
個案名稱東椗島燈塔
級別代碼1.1.1
級別名稱國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14
name: : 燈塔
歷史沿革一、東椗島島名由來 東椗島,近代又稱東碇島,位於金門南方海域,距金門水頭港約 28.8公里,經緯度為北緯24°09' 41.6"、東經118°14' 02.0",面積約0.016平方公里,是金門縣境之極南點。該島嶼之命名源自廈門民間對當地地理形勢的認識與想像。依據這套說法,廈門島形同一艘大船,而位於其北、東、南三側的三座小島則頗似固定船身之「椗」(即船錨)。因此,相對位置在廈門東偏南側的此島,即被稱為「東椗」。東椗島最遲在晚明至清初已可見於史料之中如17世紀的《熱蘭遮城日誌》、和17世紀晚期至18世紀初期,南明江日昇所撰寫的《台灣外紀》。在18世紀晚期(1787-1801)繪製的《海疆洋界形勢全圖》中亦明確標記出東椗島之存在。惟清《金門志》卻出現「南椗在金門城南」一語。或因該島位於金門城城池之南,故在以金門島為中心的書寫中便依此觀點而將該島指稱為「南椗」。推測當時可能存在「東椗」與「南椗」二名混用之情形。清代時,廈門成為重要通商港口。清道光22年(1842)廈門開港後,位於廈門海域之東偏南的東椗島,更成為廈門港出港後之重要標的。依據道光23年(1843)的〈Sailing Directions for the Coast of China〉中指出:「從南往廈門方向靠近,Chapel Island,中國人稱為Tungting東椗」。因此,東椗島名稱應是以廈門為中心之描述而來,西方人則將該島命名為Chapel Island。因其地理位置之重要性,同治10年(1871)建置「東椗島燈塔」於此。民國以後,政府以東碇取代東椗,成為目前正式的島名。但燈塔名稱則沿用椗字不變。 二、文獻中之東椗島概述 依據民國22年(1933)《中國沿海燈塔誌》中指出,東椗島以玄武岩構成,斜坡峭壁直達海濱,僅有島頂有狹窄平地,島之西南端有一處洞穿島身之窟穴,地形險峻,樹木無法生長,亦不適於人居。週邊海域為重要漁場,每年六至八月為魚汛期間,常有漁船在此海域捕撈。此外,作者指出東椗島的英文名稱雖為 Chapel Island,但整座島嶼並無一處可使人聯想到教堂或是禮拜堂。 20年代(1930s)的東椗島上似乎仍可見到一些防禦工事的遺跡。根據地方傳聞,這些是鄭成功軍隊所構築的防禦建築,頂端還設有烽火台與信標等,用以對廈門城警告可能來臨的軍事攻擊行動。但作者認為,這些遺構看來歷史並非如此悠久,有可能是鴉片戰爭期間,清軍為了抵抗英國艦隊而在此建造。班氏有此推論並非於史無據,事實上在曾於鴉片戰爭中擔任工兵團(Royal Engineers)助理軍需官(Assistant Quartermaster General)的Maj Mark S. Bell 留下的鴉片戰爭紀錄中,便曾指出當英軍在閩浙之役勝利後,艦隊即是在東椗島會合整隊並繼續向華北進發。因此,東椗島確實有可能在這場戰役中扮演過防衛據點的角色。 三、燈塔歷史概述 清道光22年(1842)中英鴉片戰爭後,簽訂《中英南京條約》,條約內容協議開放五口通商,廈門遂成為重要貿易商港,往來船隻數量激增。然而,閩省沿海與台灣海峽一帶海象複雜、暗礁眾多,對於往來船隻而言危險性極高。因此,在近代助航設施引進中國前,此一地區即存在許多引航用之地標,如今日仍存在的濱海望樓、石塔等皆屬此類。但由於在傳統上,中國沿海航運多以日間航行為主,夜間導航的需求不多,因此並沒有設立燈塔的強烈需求。即便今日我們知道在當時確實存部分在夜晚以火光來引導或警示行船人的設施,但其多半為民間或寺院自行設置運作,政府官員極少介入相關事宜,同時也沒有系統性建置此類設備的計畫。此一傳統社會的慣行,到了開放五口通商後、大型遠洋輪船頻繁往來進出的19世紀中期,顯然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東亞地區貿易航線網絡的需求。因此,在咸豐8年(1858)簽訂的《中英天津條約》、《中法天津條約》中,英法代表便特別要求中國政府必須要在各通商口岸周邊建立燈塔、浮標等助航設施,以確保船隻在中國沿海航行上的安全。 為了因應此種全新的需求與工作項目,清廷必須要為其安排相應的規劃與執行機構。但不論是傳統王朝的官僚建制、或是熟讀儒學經典的典型中國政治菁英,都難以勝任必須掌握近代航海、光學、建築等技術的燈塔營造工作。於是,此項業務就被委由咸豐3年(1853)之後逐漸常態化、建制化,並由西方人士組織與運作的新式海關來負責。中國原本即有在朝貢體系下負責船舶與稅收管理的海關,但這些傳統的「常關」運作效能往往不彰,稅金的課徵也常無定制,造成外籍商人諸多不滿。咸豐3年(1853),一個名為「小刀會」的祕密結社呼應太平天國的行動,發動突襲佔領上海縣城,造成管理西方船舶與稅務的江海關癱瘓。當時在上海設有租界的英、法、美三國領事為了維繫貿易的進行與進出口相關制度的穩定,決定自籌以近代西方海關為範本的新式海關,並在地方官員的同意下取代了原有的「常關」,成為上海主要的關務與港務組織,也被稱為「新關」。由於新關的管理與運作效率、乃至於徵稅的能力皆優於原有的常關,因此在北京的認可之下,其組織逐漸擴大並且遍及每個貿易口岸。在外籍總稅務司的帶領下,新式海關也成為推動中國與西方體制、技術接軌的重要單位之一。這個特殊的歷史脈絡也讓中國成為世界唯一以海關作為燈務主管單位的特例。 同治2年(1863),在中國海關任職最久、影響最深遠的海關總稅務司赫德(Robert Hart,1835-1911)正式上任,並且很快地就把在中國沿海要地建立西式現代燈塔與其他助航設施納入海關的重要工作計畫中。惟在其就任之初,相關業務並沒有明確、充足的財源,因此赫德僅能以調查、規劃、人事等業務方面著手。直到同治7年(1868),赫德取得北京政府的許可,獲得西方國家商船繳交之「船鈔」(即噸稅,為海關對外籍船舶依其噸位徵收之稅費)之使用權(初為總額之1/10,後提高為7/10)後,中國沿海燈塔的營造案才獲得穩定的財源,並且得以真正開始進行具體的設計與興建作業。因此,於19世紀末接任大清海關總營造司(Engineer-in-Chief),負責沿海燈塔規劃建造事宜的哈爾定(John Reginald Harding)認為,中國的燈塔與航標相關事業從嚴格的意義來說應是自同治8年(1869)始。即便如此,在海關總稅務司仍忙於尋覓與籌措財源的同治4至7年間(1865-1868),赫德實際上已經對於中國沿海建置燈塔等助航設施的相關工作進行需求評估,並開始投入前置作業的整備。因此,當海關在同治7至8年間(1868-1869)確立由船鈔作為經費來源後,各部門工作人員便得以立刻投入具體的燈塔、燈船、浮標設置及更新工程之中。 此時,赫德對於中國沿海燈塔建置工作的規劃是依照通商、通航需求的優先順序,區分為三個主要階段。第一階段工作主要目標是針對已經成為中西貿易最大口岸的上海周邊進行設施整備;第二階段則是以海況多變、礁汕繁多、危險性極高的台灣海峽與福建沿海為主要對象;第三階段則是進一步擴大助航設施的設置地點與涵蓋範圍。在同治7至8年間(1868-1869),隨著財源逐步到位,各通商口岸的總巡辦、海岸工務段巡察司,以及工程師團隊也紛紛開始著手進行第一階段工作。同治8年(1869),作為沿海燈塔事務總籌的首任海事稅務司福布斯(Capt. Charles Stewart Forbes)完成了在歐洲的考察與研究工作,正式赴中國就任。在抵達中國後,福布斯即開始進行各個燈塔預定地的現勘,具體的燈塔興建工程則是依照他的紀錄與彙報,由總稅務司赫德做最後決定與下達指令。恰在不久之前,多份以西方讀者為主的報刊以及英國殖民相關部門內部的檔案皆指出,東椗島周邊海域危險性高,且是進入廈門港的南方門戶,亟需設立一座新式燈塔,以確保航運安全與商業利益。或許是在這樣的需求之下,東椗島成為赫德的第二階段燈塔設置計畫中最早被提出的設置地點之一。 在同治9年(1870)之前,赫德已開始針對其第二階段計畫安排相應的工作人力。其中負責東椗島燈塔規劃與建造的駐地工程師,原為法籍建築師Jules Lescasse,但其在到任後數個月內便棄職離開中國。為了延續東椗島燈塔的工程,赫德改派原先負責考察中國東南沿海形勢與燈務需求的Greene接手相關業務。但不久後,Greene又因父喪而離職返歐。至此,赫德曾無奈表示「若負責中國南部工務段的畢士璧(Aelius Marcellus Bisbee)無法前來接手此項任務,在我們能夠找到新的燈塔工程師之前,東椗島燈塔的計畫恐怕必須先擱置了。」但赫德所憂慮之事並未發生,畢士璧最終同意承接東椗島燈塔未竟之工作。然而,在人事問題終告解決後,燈塔興建工程又遭遇到其他的障礙:氣候問題。依據赫德在同治9年(1870)6月訪視東南沿海與台灣的關務、港務進展時寫給海關職員威妥瑪(Wade)的書信所述,當時東椗島燈塔的興建工程才剛開始不久。此時,燈塔所需用的燈器也已經向英國張氏兄弟公司完成訂購, 英方除了保證產品品質外,也許諾在燈器出口到中國之前將會經過英國領港公會總監、當時英國知名的燈塔工程師James Douglass檢驗與認證,確保這批中國最早的近代燈塔能夠運作順利無礙。但同年9月之後,由於天候與海象惡劣,東椗島燈塔的工程不得不暫時停工,直到同治10年(1871)的6月才再次復工。 為此,當燈塔工程於同治10年(1871)年末告竣,時任廈門海關稅務司的休士(George Hughes)便在塔身上設置了一方署有畢士璧之名的勒石以紀其功。此種在燈塔門額上方刻寫、銘記燈塔創建者的做法,在中國實以東椗島燈塔為首例。同治10年(1871)11月15日,東椗島燈塔正式點燈開始運作。依照該時代之慣例,東椗島燈塔完工前後,中國海關也陸續在多個西文報刊上發布相關公告,以供航運公司與海員等了解該燈塔建造與運作之相關細節。這也再次凸顯出東椗島燈塔在全球航運網絡與資源交換體系中所佔據的節點角色。 東椗島燈塔除了指引廈門港的南方航路之外,並負有銜接臺灣海峽引導各燈,使燈鏈延續之責。由香港、廣東一帶往廈門的來往船隻,均需經過東椗島,可見該燈塔及其位置之重要性。 在燈塔興建完成後,其管理與維護工作由海關總稅務司負責,實際的看管與例行運作派遣外籍燈塔守看管。關於燈塔看守人員的選拔問題,總稅務司赫德最初並無聘任專人的想法。依據赫德留下的備忘錄檔案,其原始構想是由任職於海關的鈐字手(Tidewaiter, 稽查員)以輪流調派的方式擔任此職務。但考量到燈器操作、養護與維修方面所需要的專業知識與經驗,此一構想很快便被放棄。最終,赫德決定開設專任的燈塔守職缺,並在初期由歐洲直接招聘有相關經驗的人員前來中國赴任。這批中國最早的專業燈塔看守員,若非曾經任職於燈塔營造相關的事業體系,就是或多或少擁有沿海燈塔、燈船的工作經驗。除了基本的看守燈塔之外,他們還必須學習燈塔各項軟硬體設備的管理、設備的清潔保養、簡易的燈具修護,以及定時紀錄氣象資訊等。赫德認為中國籍員工雖然尚稱刻苦耐勞,但在專業知識與經驗等方面於管理維護近代式燈塔之所需仍有極大落差,因此並不適合交付此等重要責任。惟聘請歐美守塔員,將會大幅增加人事成本,這一點也將會對海關的財政帶來沈重的負荷。然而此一決定也可看出赫德對於中國沿海燈塔事務的高度重視。 東椗島燈塔及其附屬設施興建於島頂之平坦之處,建築基地呈梯形。燈塔立於基地西南端,塔身為圓形磚造,外塗黑漆,是中國最早以磚砌構築的黑色燈塔。塔高1810公分,燈高764公分,塔頂燈器室為鑄鐵製。第一代燈器採用折光鏡系統的頭等透鏡四芯燈頭定光燈,以植物油點燃,每半分鐘閃光一次,分別發出1975燭光與28800燭光的白光,並有鑄鐵霧砲兩門。光緒25 年(1899),在更換六芯燈頭煤油壓力燈後,燈塔亮度提升18%。民國2年(1913),換裝85mm汽化燈,並加裝白熾紗罩,將定光與閃光的亮度分別提升到7500與111000燭光。民國6年(1917)夏季,東椗島燈塔在颱風中受損;民國7年(1918)2月,南澳大地震在中國東南沿海引發海嘯,廈門、汕頭一帶受災嚴重,東椗島燈塔也再次遭到重創。但此時的歐洲正面臨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戰與戰後的重建,因此燈塔的整修乃是在全球航運與原料運輸網絡逐步恢復正常之後,才得以進行。隨著歐洲國家逐步從一戰帶來的損耗中恢復,由歐洲職員為主要組成份子的中國海關也開始逐步推動中國沿海燈塔的設備更新與升級計畫。藉此機會,東椗島燈塔在民國12年(1923)進行了全面的檢修工作,隨後並決定換裝新式燈器,以替代在光緒27年(1901)時即已被認為過於老舊的初代燈器。 東椗島燈塔的新燈器應是在民國14至15年(1925-1926)透過中國海關駐倫敦辦公室採購,最後由法國的Barbier, Bénard et Turenne公司擊敗初代燈器的生產者英國張氏兄弟公司,獲得此次新燈器的設計製造工作。此次安裝在東椗島燈塔的新燈器採用旋轉鏡機,照度可達400000燭光,較前代的118000燭光明亮許多,且操作上十分便利,受到當時署理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的易紈士(Arthur H. F. Edwards)讚賞。民國16年(1927)9月26日的新燈啟用儀式,邀請了許多高階官員前來觀禮,包括各國駐廈門使節團、廈門的警政首長,以及國民革命軍漳廈海軍警備司令兼廈門市政督辦林國賡等。當晚六點,東椗島燈塔新燈正式啟用,法國駐廈門領事 Fernand Roy 與海關專員Albert Pichon皆認為此次東椗島燈塔的點燈儀式成功地宣揚並推廣了法國的工業與科技實力,值得欣喜。 二次大戰期間,燈塔遭盟軍轟炸,於民國31年(1942)停止發光。戰爭結束前夕,國民政府已開始針對沿海燈塔、航標等設施的損害情形與修復、重建需求預作構想,並與海關職員進行相關討論,其內容涉及人員訓練、設備維修、硬體採購等事項。二戰結束後,海關即針對沿海燈塔受到的戰爭損害進行了調查與盤點,並向國民政府提出報告並羅列修復相關建議。報告當中指出,東椗島燈塔受到的損害尚輕,狀態仍大致完好。民國38年(1949)國共內戰後,因東椗島具重要戰略位置,始有國軍駐紮,陸續於島上建築防禦設施及地下坑道,並一度將原有之黑色塔身粉刷為白色。民國47年(1958),因八二三砲戰之故,東椗島燈塔再次停燈,惟燈器室的玻璃帷幕、頂端鐵罩等部分皆遭砲擊損毀。現宿舍及辦公室棟亦遭砲擊受損,後由駐島守軍修復。 依據東椗島燈塔工作日誌所載,砲戰結束後,我國政府以東椗島燈塔為香港至廈門、上海航路之重要安全指引,其毀損嚴重影響國際公共水域航行安全為由,向聯合國國際法庭提起訴訟,並要求北京政府支付相應的損害賠償。在二至三年的訴訟後,國際法庭判決我方勝訴,並要求北京方面須向我國支付賠償金,以作為燈塔修復之相應費用。該筆款項亦為其因發動八二三砲戰而付出的唯一一筆賠償款項。 民國60年(1971),東椗島燈塔之燈器改為電燈,並重新點燈運作,公稱光程達11.3浬,原有之兩門霧砲則已停止使用。同年,時任國防部參謀總長的賴名湯上將登島訪視,並書「地小貢獻大」五字贈予駐島守軍以作為其精神標語,其後該標語則被設置、再現於塔身西側。在「地小貢獻大」標語的下方則可見另一組該時期常見之標語「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塔身東側則有「中華民國萬歲」字樣與青天白日國徽。惟民國75 年(1986),金防部司令趙萬富訪視東椗島慰問駐軍時,指示官兵將塔身西側的兩組標語進行上下位置的對調:即將「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移至上方,「地小貢獻大」則改至下方。 燈塔附屬建物部分,宿舍及辦公室等設施建於基地東北端,為單層、中廊式磚造建物,外牆塗白漆。民國47年(1958)因 823砲戰受損後,改建為鐵皮斜屋頂,後於73年(1984)再度改建為RC構造。燈塔及其附屬設施原由財政部關務署管理,民國 102年(2013)移撥交通部航港局,設置金門辦公室,管理東椗島及北椗島燈塔,編制主任1人,技工4人。燈塔及附屬設施由 1名技工看守,負責日常保養及定期維修,以維持燈塔之正常運作。其餘人員於金門辦公室值勤,每15天登島換班一次。
評定基準1:: : 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保存完整並為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者
指定登錄理由(一)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性: 東椗島位於中國東南沿海之樞紐位置,周邊海域海象複雜、暗礁眾多。為確保航行安全,清海關總稅務司赫德(Robert Hart)於規劃東南沿海燈塔建設計畫時,最早確定興建東椗島燈塔。燈塔竣工於清同治10年(1871),為閩粵臺三地最早竣工之近代燈塔。其造型、結構、技術與運作方式,與19世紀時以歐美國家為中心所建構出的全球航運貿易網絡密切相關。 塔身之門額上方設置署有燈塔駐地工程師畢士壁(A. M. Bisbee)、廈門關稅務司休士(George Hughes)之名與建立年代1871之銘文以紀其功,為清代燈塔建築上首次出現的紀念性表現手法,標誌近代東亞航運觀念及設施現代化的起點,更是西方人直接介入官方設施的早期範例。 東椗島燈塔是臺澎金馬地區中,少數非建立於日本殖民史脈絡下的近代燈塔建築,見證東亞海域的近代史彼此連結的關係,具高度歷史價值及重要性。 (二)已指定之古蹟中保存完整: 東椗島燈塔作為19世紀興建的功能性建築,其造型、結構、技術與運作方式皆依據工業革命後科學發展與海上貿易網絡而建。除燈塔外,並構築辦公、居住、儲水池、井口及庫房等機能取向之附屬建築,形成符合近代物質與科技文明的特殊類型生活場所。 歷經過數次天災、戰爭及戰後軍方進駐,建物雖有毀損或增改建,然燈塔主體與附屬建築仍保有19世紀的原始建材、裝飾細節與特色。整體而言,東椗島燈塔及附屬建築群保存完整,其黑色塔身推測為增加航行辨識度而有別於其他燈塔的顏色選擇,為中國東南沿海近代燈塔首例,亦為臺澎金馬三座現存清代海關所建的磚造燈塔之一。 (三)已指定之古蹟中為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 東椗島燈塔見證近代中國在西方工業化國家的影響下,逐步納入全球航運與國際貿易體系的歷程。興建期間由廈門海關稅務司提供行政與財務支援,並就近採用當地建材及工匠,故建築構造、形式與裝飾細節展現近代西方燈塔營造技術與閩南傳統紅磚構造之閩洋折衷特色,為近代燈塔最具獨特性的案例之一,並為19世紀磚造燈塔建築之典範。
法令依據《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之指定基準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address: : 東碇段7、8、9地號
經度118.2384
緯度24.159269
主管機關名稱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4-03-15/6bbb7af1-aa59-4897-b839-07720c603130/unnamed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4-03-15/6bbb7af1-aa59-4897-b839-07720c603130/unnamed.jpg
name: : unnamed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240315000002
外觀特徵1.燈塔:塔高1810公分,燈高764公分。燈塔塔身為圓形磚造,外牆塗黑漆。燈塔門額上方設有監造人畢士壁(Aelius Marcellus Bisbee)署名,以及廈門關稅務司休士(Geo. Hughes)的職銜及姓名及興建年代之勒石,為全國第一座設置監造者姓名及年代、並崁入塔身之勒石。民國62年(1973)前參謀總長賴名湯上將登島慰勞官兵,留下題字「地小貢獻大」,後將題字以泥塑方式塑於塔身,塔身另塑「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中華民國萬歲」精神標語及國徽標誌。 2.宿舍及辦公室棟:單層、雙坡斜屋頂建築,屋身為磚砌構造,外牆塗白漆。屋頂於民國73年(1984)改建為RC造、平頂形式。建築採中廊式之建築,短向各有一入口,門廊、建築檐口與有多層線腳,窗戶有窗楣,具濃厚西式建築特色。駐地官兵亦陸續建置標語,以鼓舞士氣。如:正立面的「忠誠精實」,以及辦公室入口之「那堪大陸同胞淪於水火、且看東碇健兒還我河山」聯對乃為民國75年(1986)駐島連長林健華構思、書寫。 3.廚房棟(原燈塔宿舍):建物位於宿舍及辦公室棟之東側,現為軍方使用的廚房功能。由屋頂的煙囪推測這棟建物原應為守塔人之居住、起居空間。建物為磚砌構造,採丁順砌法。外部牆面以油漆塗刷迷彩紋樣和白漆,周邊有多棟新建建物及鐵皮構造增建。 4.廁所棟:建物以紅磚砌成,正立面外牆塗刷迷彩紋樣,二側及屋頂以鐵皮包裹。廁所棟左右二側與圍牆相連,左右及後方牆面為圍牆之延伸。 5.儲水池及井口:儲水池表面現為混凝土覆蓋,長11.2公尺,寬4.8公尺,表面設置2處汲水口,以紅磚砌成圓形井口。 6.磚造庫房:燈塔旁側二棟庫房等亦均為磚造建築,呈現早期西式燈塔營造技術與閩南紅磚構造之混構技法。 磚造庫房1位於燈塔東南側,正立面外牆塗刷綠色系迷彩紋樣,背立面外牆有近代水泥修補痕跡,門扇多以更換為鋁門和木門,僅保有一處百葉窗構件。磚造庫房2位於燈塔西南側,內外牆皆塗刷白漆,共分隔為三間,每間各有一門,但以更換為鋁門,無窗。內部地坪高於外部地坪2階。 7.廣場紅磚步道與鋪面:早期紅磚鋪面連接主要建築之步道以長方形紅磚鋪設,建築物周邊以正方形尺磚鋪設。磚砌表面風化或破裂,有部分水泥修痕跡。 8.圍牆:圍牆分上、下二部分:下半部以亂石砌成,上半部為磚砌,外部抹水泥,設有防禦用射口。牆面以灰漿及水泥塗刷,表面另以油漆繪製迷彩紋樣,並設置泥塑精神標語。 9.霧砲:2門霧砲於設置圍牆北側入口外,現已停用。霧砲雖為燈塔原有設施,目前尚無法確認現座落位置是否為原使用位置。
室內特徵1. 燈塔:塔內璧面塗白漆。燈塔中央為重錘室,外部為八邊形柱體,內部設置鑄鐵製的空心柱,重錘現已佚失。旋梯與塔身壁面連接,以花崗石條崁入磚構牆身、疊壘砌成,通往上層燈器室及修復平臺,扶手以鐵件製成。由內部觀察可見燈塔分層之處,牆身周身嵌入花崗石條,形成一圈穩固牆體之嵌條。燈塔中段設有樓板,以二層不同材質組成:表層鋪設傳統六角尺磚,鄰接階梯處為花崗石條及石板;下層為磚砌組成;樓板梯間開口處,外部以鑄鐵鐵皮包覆,並以鉚釘固定。 2. 宿舍及辦公室棟:內部地坪高於外部地坪4階。內部空間現為燈塔辦公室、燈塔管理員寢室及軍方使用之圖書館,其中燈塔管理員寢室內部仍留有壁爐一座,雖已停用,但保存完整,並可由此推測原屋頂應設有煙囪構造。 3. 廚房棟(原燈塔宿舍):內部空間已經改建,現為軍方使用之廚房。 4. 廁所棟:現為航港局使用,無法進入內部調查。 5. 儲水池及井口:由井口向內部觀察,汲水井口上半部為磚砌,表面抹灰漿,下半部以花崗石板組砌。 6. 磚造庫房1:現為東碇守備隊使用,無法進入內部調查。 7. 磚造庫房2:現為航港局使用,內部堆放雜物。
使用情形燈塔、磚造庫房2、廁所棟由交通部航港局使用及管理維護;宿舍及辦公室為航港局與東碇守備隊共用;廚房棟(原燈塔宿舍)、儲水池及井口、磚造庫房1、廣場紅磚步道與鋪面、圍牆、霧砲由東碇守備隊使用及管理維護。
現狀燈塔本體、宿舍及辦公室、儲水池、磚造庫房因持續使用中,由交通部航港局及金防部東碇守備隊定期維護,結構現況大致良好,建築內外部定期粉刷,以致油漆層層堆疊,難以觀察構造現況。燈塔二層地坪以六邊形紅磚組成,表面髒污,有風化白華現象。燈塔塔頂燈器室油漆層堆疊,表面塗層起鼓、剝落;鑄鐵燈罩鏽蝕,並以新製鋼材加固。 宿舍及辦公室棟屋頂已改建為RC構造,室內牆體近屋頂處有多處橫向開裂,面漆亦有剝落狀況。 磚砌庫房1現為軍方使用,外牆塗刷迷彩紋樣油漆,部分門窗佚失,僅保留一扇百頁門窗。部分磚砌牆面受損,紅磚破損剝落。磚砌庫房2為交通部航港局所使用之庫房,內部堆放大量雜物,屋頂RC構造剝落,牆體變形、開裂。 廚房棟(原燈塔宿舍)現為軍方所使用之廚房空間,建築內外因使用需求,已經歷多次修建。建築前方以鐵皮搭建棚架,將棚架結構固定於外牆表面;窗戶上方牆面現有多處橫向裂痕。 儲水池取水口磚砌風化,水池表面以混凝土覆蓋,有多處開裂痕跡。廣場紅磚地坪表面破損、風化,有水泥修補痕跡。 廚房棟(原燈塔宿舍)現為軍方所使用之廚房空間,建築內外因使用需求,已經歷多次修建。建築前方以鐵皮搭建棚架,將棚架結構固定於外牆表面;窗戶上方牆面現有多處橫向裂痕。 儲水池取水口磚砌風化,水池表面以混凝土覆蓋,有多處開裂痕跡。廣場紅磚地坪表面破損、風化,有水泥修補痕跡。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177777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文授資局蹟字第11330026021號
公告日期: : 2024-03-15 15:20:23.363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東碇段
landSerialNo: : 7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東碇段
landSerialNo: : 8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東碇段
landSerialNo: : 9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4-03-15/33ab53fd-91a5-42b8-aad6-dabb3bbc049d/東椗_-公告用印後PDF(黑白).pdf
repImgId254038
案件編號: 20240315000002
個案名稱: 東椗島燈塔
級別代碼: 1.1.1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14
name: : 燈塔
歷史沿革: 一、東椗島島名由來 東椗島,近代又稱東碇島,位於金門南方海域,距金門水頭港約 28.8公里,經緯度為北緯24°09' 41.6"、東經118°14' 02.0",面積約0.016平方公里,是金門縣境之極南點。該島嶼之命名源自廈門民間對當地地理形勢的認識與想像。依據這套說法,廈門島形同一艘大船,而位於其北、東、南三側的三座小島則頗似固定船身之「椗」(即船錨)。因此,相對位置在廈門東偏南側的此島,即被稱為「東椗」。東椗島最遲在晚明至清初已可見於史料之中如17世紀的《熱蘭遮城日誌》、和17世紀晚期至18世紀初期,南明江日昇所撰寫的《台灣外紀》。在18世紀晚期(1787-1801)繪製的《海疆洋界形勢全圖》中亦明確標記出東椗島之存在。惟清《金門志》卻出現「南椗在金門城南」一語。或因該島位於金門城城池之南,故在以金門島為中心的書寫中便依此觀點而將該島指稱為「南椗」。推測當時可能存在「東椗」與「南椗」二名混用之情形。清代時,廈門成為重要通商港口。清道光22年(1842)廈門開港後,位於廈門海域之東偏南的東椗島,更成為廈門港出港後之重要標的。依據道光23年(1843)的〈Sailing Directions for the Coast of China〉中指出:「從南往廈門方向靠近,Chapel Island,中國人稱為Tungting東椗」。因此,東椗島名稱應是以廈門為中心之描述而來,西方人則將該島命名為Chapel Island。因其地理位置之重要性,同治10年(1871)建置「東椗島燈塔」於此。民國以後,政府以東碇取代東椗,成為目前正式的島名。但燈塔名稱則沿用椗字不變。 二、文獻中之東椗島概述 依據民國22年(1933)《中國沿海燈塔誌》中指出,東椗島以玄武岩構成,斜坡峭壁直達海濱,僅有島頂有狹窄平地,島之西南端有一處洞穿島身之窟穴,地形險峻,樹木無法生長,亦不適於人居。週邊海域為重要漁場,每年六至八月為魚汛期間,常有漁船在此海域捕撈。此外,作者指出東椗島的英文名稱雖為 Chapel Island,但整座島嶼並無一處可使人聯想到教堂或是禮拜堂。 20年代(1930s)的東椗島上似乎仍可見到一些防禦工事的遺跡。根據地方傳聞,這些是鄭成功軍隊所構築的防禦建築,頂端還設有烽火台與信標等,用以對廈門城警告可能來臨的軍事攻擊行動。但作者認為,這些遺構看來歷史並非如此悠久,有可能是鴉片戰爭期間,清軍為了抵抗英國艦隊而在此建造。班氏有此推論並非於史無據,事實上在曾於鴉片戰爭中擔任工兵團(Royal Engineers)助理軍需官(Assistant Quartermaster General)的Maj Mark S. Bell 留下的鴉片戰爭紀錄中,便曾指出當英軍在閩浙之役勝利後,艦隊即是在東椗島會合整隊並繼續向華北進發。因此,東椗島確實有可能在這場戰役中扮演過防衛據點的角色。 三、燈塔歷史概述 清道光22年(1842)中英鴉片戰爭後,簽訂《中英南京條約》,條約內容協議開放五口通商,廈門遂成為重要貿易商港,往來船隻數量激增。然而,閩省沿海與台灣海峽一帶海象複雜、暗礁眾多,對於往來船隻而言危險性極高。因此,在近代助航設施引進中國前,此一地區即存在許多引航用之地標,如今日仍存在的濱海望樓、石塔等皆屬此類。但由於在傳統上,中國沿海航運多以日間航行為主,夜間導航的需求不多,因此並沒有設立燈塔的強烈需求。即便今日我們知道在當時確實存部分在夜晚以火光來引導或警示行船人的設施,但其多半為民間或寺院自行設置運作,政府官員極少介入相關事宜,同時也沒有系統性建置此類設備的計畫。此一傳統社會的慣行,到了開放五口通商後、大型遠洋輪船頻繁往來進出的19世紀中期,顯然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東亞地區貿易航線網絡的需求。因此,在咸豐8年(1858)簽訂的《中英天津條約》、《中法天津條約》中,英法代表便特別要求中國政府必須要在各通商口岸周邊建立燈塔、浮標等助航設施,以確保船隻在中國沿海航行上的安全。 為了因應此種全新的需求與工作項目,清廷必須要為其安排相應的規劃與執行機構。但不論是傳統王朝的官僚建制、或是熟讀儒學經典的典型中國政治菁英,都難以勝任必須掌握近代航海、光學、建築等技術的燈塔營造工作。於是,此項業務就被委由咸豐3年(1853)之後逐漸常態化、建制化,並由西方人士組織與運作的新式海關來負責。中國原本即有在朝貢體系下負責船舶與稅收管理的海關,但這些傳統的「常關」運作效能往往不彰,稅金的課徵也常無定制,造成外籍商人諸多不滿。咸豐3年(1853),一個名為「小刀會」的祕密結社呼應太平天國的行動,發動突襲佔領上海縣城,造成管理西方船舶與稅務的江海關癱瘓。當時在上海設有租界的英、法、美三國領事為了維繫貿易的進行與進出口相關制度的穩定,決定自籌以近代西方海關為範本的新式海關,並在地方官員的同意下取代了原有的「常關」,成為上海主要的關務與港務組織,也被稱為「新關」。由於新關的管理與運作效率、乃至於徵稅的能力皆優於原有的常關,因此在北京的認可之下,其組織逐漸擴大並且遍及每個貿易口岸。在外籍總稅務司的帶領下,新式海關也成為推動中國與西方體制、技術接軌的重要單位之一。這個特殊的歷史脈絡也讓中國成為世界唯一以海關作為燈務主管單位的特例。 同治2年(1863),在中國海關任職最久、影響最深遠的海關總稅務司赫德(Robert Hart,1835-1911)正式上任,並且很快地就把在中國沿海要地建立西式現代燈塔與其他助航設施納入海關的重要工作計畫中。惟在其就任之初,相關業務並沒有明確、充足的財源,因此赫德僅能以調查、規劃、人事等業務方面著手。直到同治7年(1868),赫德取得北京政府的許可,獲得西方國家商船繳交之「船鈔」(即噸稅,為海關對外籍船舶依其噸位徵收之稅費)之使用權(初為總額之1/10,後提高為7/10)後,中國沿海燈塔的營造案才獲得穩定的財源,並且得以真正開始進行具體的設計與興建作業。因此,於19世紀末接任大清海關總營造司(Engineer-in-Chief),負責沿海燈塔規劃建造事宜的哈爾定(John Reginald Harding)認為,中國的燈塔與航標相關事業從嚴格的意義來說應是自同治8年(1869)始。即便如此,在海關總稅務司仍忙於尋覓與籌措財源的同治4至7年間(1865-1868),赫德實際上已經對於中國沿海建置燈塔等助航設施的相關工作進行需求評估,並開始投入前置作業的整備。因此,當海關在同治7至8年間(1868-1869)確立由船鈔作為經費來源後,各部門工作人員便得以立刻投入具體的燈塔、燈船、浮標設置及更新工程之中。 此時,赫德對於中國沿海燈塔建置工作的規劃是依照通商、通航需求的優先順序,區分為三個主要階段。第一階段工作主要目標是針對已經成為中西貿易最大口岸的上海周邊進行設施整備;第二階段則是以海況多變、礁汕繁多、危險性極高的台灣海峽與福建沿海為主要對象;第三階段則是進一步擴大助航設施的設置地點與涵蓋範圍。在同治7至8年間(1868-1869),隨著財源逐步到位,各通商口岸的總巡辦、海岸工務段巡察司,以及工程師團隊也紛紛開始著手進行第一階段工作。同治8年(1869),作為沿海燈塔事務總籌的首任海事稅務司福布斯(Capt. Charles Stewart Forbes)完成了在歐洲的考察與研究工作,正式赴中國就任。在抵達中國後,福布斯即開始進行各個燈塔預定地的現勘,具體的燈塔興建工程則是依照他的紀錄與彙報,由總稅務司赫德做最後決定與下達指令。恰在不久之前,多份以西方讀者為主的報刊以及英國殖民相關部門內部的檔案皆指出,東椗島周邊海域危險性高,且是進入廈門港的南方門戶,亟需設立一座新式燈塔,以確保航運安全與商業利益。或許是在這樣的需求之下,東椗島成為赫德的第二階段燈塔設置計畫中最早被提出的設置地點之一。 在同治9年(1870)之前,赫德已開始針對其第二階段計畫安排相應的工作人力。其中負責東椗島燈塔規劃與建造的駐地工程師,原為法籍建築師Jules Lescasse,但其在到任後數個月內便棄職離開中國。為了延續東椗島燈塔的工程,赫德改派原先負責考察中國東南沿海形勢與燈務需求的Greene接手相關業務。但不久後,Greene又因父喪而離職返歐。至此,赫德曾無奈表示「若負責中國南部工務段的畢士璧(Aelius Marcellus Bisbee)無法前來接手此項任務,在我們能夠找到新的燈塔工程師之前,東椗島燈塔的計畫恐怕必須先擱置了。」但赫德所憂慮之事並未發生,畢士璧最終同意承接東椗島燈塔未竟之工作。然而,在人事問題終告解決後,燈塔興建工程又遭遇到其他的障礙:氣候問題。依據赫德在同治9年(1870)6月訪視東南沿海與台灣的關務、港務進展時寫給海關職員威妥瑪(Wade)的書信所述,當時東椗島燈塔的興建工程才剛開始不久。此時,燈塔所需用的燈器也已經向英國張氏兄弟公司完成訂購, 英方除了保證產品品質外,也許諾在燈器出口到中國之前將會經過英國領港公會總監、當時英國知名的燈塔工程師James Douglass檢驗與認證,確保這批中國最早的近代燈塔能夠運作順利無礙。但同年9月之後,由於天候與海象惡劣,東椗島燈塔的工程不得不暫時停工,直到同治10年(1871)的6月才再次復工。 為此,當燈塔工程於同治10年(1871)年末告竣,時任廈門海關稅務司的休士(George Hughes)便在塔身上設置了一方署有畢士璧之名的勒石以紀其功。此種在燈塔門額上方刻寫、銘記燈塔創建者的做法,在中國實以東椗島燈塔為首例。同治10年(1871)11月15日,東椗島燈塔正式點燈開始運作。依照該時代之慣例,東椗島燈塔完工前後,中國海關也陸續在多個西文報刊上發布相關公告,以供航運公司與海員等了解該燈塔建造與運作之相關細節。這也再次凸顯出東椗島燈塔在全球航運網絡與資源交換體系中所佔據的節點角色。 東椗島燈塔除了指引廈門港的南方航路之外,並負有銜接臺灣海峽引導各燈,使燈鏈延續之責。由香港、廣東一帶往廈門的來往船隻,均需經過東椗島,可見該燈塔及其位置之重要性。 在燈塔興建完成後,其管理與維護工作由海關總稅務司負責,實際的看管與例行運作派遣外籍燈塔守看管。關於燈塔看守人員的選拔問題,總稅務司赫德最初並無聘任專人的想法。依據赫德留下的備忘錄檔案,其原始構想是由任職於海關的鈐字手(Tidewaiter, 稽查員)以輪流調派的方式擔任此職務。但考量到燈器操作、養護與維修方面所需要的專業知識與經驗,此一構想很快便被放棄。最終,赫德決定開設專任的燈塔守職缺,並在初期由歐洲直接招聘有相關經驗的人員前來中國赴任。這批中國最早的專業燈塔看守員,若非曾經任職於燈塔營造相關的事業體系,就是或多或少擁有沿海燈塔、燈船的工作經驗。除了基本的看守燈塔之外,他們還必須學習燈塔各項軟硬體設備的管理、設備的清潔保養、簡易的燈具修護,以及定時紀錄氣象資訊等。赫德認為中國籍員工雖然尚稱刻苦耐勞,但在專業知識與經驗等方面於管理維護近代式燈塔之所需仍有極大落差,因此並不適合交付此等重要責任。惟聘請歐美守塔員,將會大幅增加人事成本,這一點也將會對海關的財政帶來沈重的負荷。然而此一決定也可看出赫德對於中國沿海燈塔事務的高度重視。 東椗島燈塔及其附屬設施興建於島頂之平坦之處,建築基地呈梯形。燈塔立於基地西南端,塔身為圓形磚造,外塗黑漆,是中國最早以磚砌構築的黑色燈塔。塔高1810公分,燈高764公分,塔頂燈器室為鑄鐵製。第一代燈器採用折光鏡系統的頭等透鏡四芯燈頭定光燈,以植物油點燃,每半分鐘閃光一次,分別發出1975燭光與28800燭光的白光,並有鑄鐵霧砲兩門。光緒25 年(1899),在更換六芯燈頭煤油壓力燈後,燈塔亮度提升18%。民國2年(1913),換裝85mm汽化燈,並加裝白熾紗罩,將定光與閃光的亮度分別提升到7500與111000燭光。民國6年(1917)夏季,東椗島燈塔在颱風中受損;民國7年(1918)2月,南澳大地震在中國東南沿海引發海嘯,廈門、汕頭一帶受災嚴重,東椗島燈塔也再次遭到重創。但此時的歐洲正面臨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戰與戰後的重建,因此燈塔的整修乃是在全球航運與原料運輸網絡逐步恢復正常之後,才得以進行。隨著歐洲國家逐步從一戰帶來的損耗中恢復,由歐洲職員為主要組成份子的中國海關也開始逐步推動中國沿海燈塔的設備更新與升級計畫。藉此機會,東椗島燈塔在民國12年(1923)進行了全面的檢修工作,隨後並決定換裝新式燈器,以替代在光緒27年(1901)時即已被認為過於老舊的初代燈器。 東椗島燈塔的新燈器應是在民國14至15年(1925-1926)透過中國海關駐倫敦辦公室採購,最後由法國的Barbier, Bénard et Turenne公司擊敗初代燈器的生產者英國張氏兄弟公司,獲得此次新燈器的設計製造工作。此次安裝在東椗島燈塔的新燈器採用旋轉鏡機,照度可達400000燭光,較前代的118000燭光明亮許多,且操作上十分便利,受到當時署理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的易紈士(Arthur H. F. Edwards)讚賞。民國16年(1927)9月26日的新燈啟用儀式,邀請了許多高階官員前來觀禮,包括各國駐廈門使節團、廈門的警政首長,以及國民革命軍漳廈海軍警備司令兼廈門市政督辦林國賡等。當晚六點,東椗島燈塔新燈正式啟用,法國駐廈門領事 Fernand Roy 與海關專員Albert Pichon皆認為此次東椗島燈塔的點燈儀式成功地宣揚並推廣了法國的工業與科技實力,值得欣喜。 二次大戰期間,燈塔遭盟軍轟炸,於民國31年(1942)停止發光。戰爭結束前夕,國民政府已開始針對沿海燈塔、航標等設施的損害情形與修復、重建需求預作構想,並與海關職員進行相關討論,其內容涉及人員訓練、設備維修、硬體採購等事項。二戰結束後,海關即針對沿海燈塔受到的戰爭損害進行了調查與盤點,並向國民政府提出報告並羅列修復相關建議。報告當中指出,東椗島燈塔受到的損害尚輕,狀態仍大致完好。民國38年(1949)國共內戰後,因東椗島具重要戰略位置,始有國軍駐紮,陸續於島上建築防禦設施及地下坑道,並一度將原有之黑色塔身粉刷為白色。民國47年(1958),因八二三砲戰之故,東椗島燈塔再次停燈,惟燈器室的玻璃帷幕、頂端鐵罩等部分皆遭砲擊損毀。現宿舍及辦公室棟亦遭砲擊受損,後由駐島守軍修復。 依據東椗島燈塔工作日誌所載,砲戰結束後,我國政府以東椗島燈塔為香港至廈門、上海航路之重要安全指引,其毀損嚴重影響國際公共水域航行安全為由,向聯合國國際法庭提起訴訟,並要求北京政府支付相應的損害賠償。在二至三年的訴訟後,國際法庭判決我方勝訴,並要求北京方面須向我國支付賠償金,以作為燈塔修復之相應費用。該筆款項亦為其因發動八二三砲戰而付出的唯一一筆賠償款項。 民國60年(1971),東椗島燈塔之燈器改為電燈,並重新點燈運作,公稱光程達11.3浬,原有之兩門霧砲則已停止使用。同年,時任國防部參謀總長的賴名湯上將登島訪視,並書「地小貢獻大」五字贈予駐島守軍以作為其精神標語,其後該標語則被設置、再現於塔身西側。在「地小貢獻大」標語的下方則可見另一組該時期常見之標語「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塔身東側則有「中華民國萬歲」字樣與青天白日國徽。惟民國75 年(1986),金防部司令趙萬富訪視東椗島慰問駐軍時,指示官兵將塔身西側的兩組標語進行上下位置的對調:即將「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移至上方,「地小貢獻大」則改至下方。 燈塔附屬建物部分,宿舍及辦公室等設施建於基地東北端,為單層、中廊式磚造建物,外牆塗白漆。民國47年(1958)因 823砲戰受損後,改建為鐵皮斜屋頂,後於73年(1984)再度改建為RC構造。燈塔及其附屬設施原由財政部關務署管理,民國 102年(2013)移撥交通部航港局,設置金門辦公室,管理東椗島及北椗島燈塔,編制主任1人,技工4人。燈塔及附屬設施由 1名技工看守,負責日常保養及定期維修,以維持燈塔之正常運作。其餘人員於金門辦公室值勤,每15天登島換班一次。
評定基準: 1:: : 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保存完整並為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者
指定登錄理由: (一)已指定之古蹟中較具重要性: 東椗島位於中國東南沿海之樞紐位置,周邊海域海象複雜、暗礁眾多。為確保航行安全,清海關總稅務司赫德(Robert Hart)於規劃東南沿海燈塔建設計畫時,最早確定興建東椗島燈塔。燈塔竣工於清同治10年(1871),為閩粵臺三地最早竣工之近代燈塔。其造型、結構、技術與運作方式,與19世紀時以歐美國家為中心所建構出的全球航運貿易網絡密切相關。 塔身之門額上方設置署有燈塔駐地工程師畢士壁(A. M. Bisbee)、廈門關稅務司休士(George Hughes)之名與建立年代1871之銘文以紀其功,為清代燈塔建築上首次出現的紀念性表現手法,標誌近代東亞航運觀念及設施現代化的起點,更是西方人直接介入官方設施的早期範例。 東椗島燈塔是臺澎金馬地區中,少數非建立於日本殖民史脈絡下的近代燈塔建築,見證東亞海域的近代史彼此連結的關係,具高度歷史價值及重要性。 (二)已指定之古蹟中保存完整: 東椗島燈塔作為19世紀興建的功能性建築,其造型、結構、技術與運作方式皆依據工業革命後科學發展與海上貿易網絡而建。除燈塔外,並構築辦公、居住、儲水池、井口及庫房等機能取向之附屬建築,形成符合近代物質與科技文明的特殊類型生活場所。 歷經過數次天災、戰爭及戰後軍方進駐,建物雖有毀損或增改建,然燈塔主體與附屬建築仍保有19世紀的原始建材、裝飾細節與特色。整體而言,東椗島燈塔及附屬建築群保存完整,其黑色塔身推測為增加航行辨識度而有別於其他燈塔的顏色選擇,為中國東南沿海近代燈塔首例,亦為臺澎金馬三座現存清代海關所建的磚造燈塔之一。 (三)已指定之古蹟中為各時代或某類型之典範: 東椗島燈塔見證近代中國在西方工業化國家的影響下,逐步納入全球航運與國際貿易體系的歷程。興建期間由廈門海關稅務司提供行政與財務支援,並就近採用當地建材及工匠,故建築構造、形式與裝飾細節展現近代西方燈塔營造技術與閩南傳統紅磚構造之閩洋折衷特色,為近代燈塔最具獨特性的案例之一,並為19世紀磚造燈塔建築之典範。
法令依據: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之指定基準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address: : 東碇段7、8、9地號
經度: 118.2384
緯度: 24.159269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4-03-15/6bbb7af1-aa59-4897-b839-07720c603130/unnamed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4-03-15/6bbb7af1-aa59-4897-b839-07720c603130/unnamed.jpg
name: : unnamed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240315000002
外觀特徵: 1.燈塔:塔高1810公分,燈高764公分。燈塔塔身為圓形磚造,外牆塗黑漆。燈塔門額上方設有監造人畢士壁(Aelius Marcellus Bisbee)署名,以及廈門關稅務司休士(Geo. Hughes)的職銜及姓名及興建年代之勒石,為全國第一座設置監造者姓名及年代、並崁入塔身之勒石。民國62年(1973)前參謀總長賴名湯上將登島慰勞官兵,留下題字「地小貢獻大」,後將題字以泥塑方式塑於塔身,塔身另塑「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中華民國萬歲」精神標語及國徽標誌。 2.宿舍及辦公室棟:單層、雙坡斜屋頂建築,屋身為磚砌構造,外牆塗白漆。屋頂於民國73年(1984)改建為RC造、平頂形式。建築採中廊式之建築,短向各有一入口,門廊、建築檐口與有多層線腳,窗戶有窗楣,具濃厚西式建築特色。駐地官兵亦陸續建置標語,以鼓舞士氣。如:正立面的「忠誠精實」,以及辦公室入口之「那堪大陸同胞淪於水火、且看東碇健兒還我河山」聯對乃為民國75年(1986)駐島連長林健華構思、書寫。 3.廚房棟(原燈塔宿舍):建物位於宿舍及辦公室棟之東側,現為軍方使用的廚房功能。由屋頂的煙囪推測這棟建物原應為守塔人之居住、起居空間。建物為磚砌構造,採丁順砌法。外部牆面以油漆塗刷迷彩紋樣和白漆,周邊有多棟新建建物及鐵皮構造增建。 4.廁所棟:建物以紅磚砌成,正立面外牆塗刷迷彩紋樣,二側及屋頂以鐵皮包裹。廁所棟左右二側與圍牆相連,左右及後方牆面為圍牆之延伸。 5.儲水池及井口:儲水池表面現為混凝土覆蓋,長11.2公尺,寬4.8公尺,表面設置2處汲水口,以紅磚砌成圓形井口。 6.磚造庫房:燈塔旁側二棟庫房等亦均為磚造建築,呈現早期西式燈塔營造技術與閩南紅磚構造之混構技法。 磚造庫房1位於燈塔東南側,正立面外牆塗刷綠色系迷彩紋樣,背立面外牆有近代水泥修補痕跡,門扇多以更換為鋁門和木門,僅保有一處百葉窗構件。磚造庫房2位於燈塔西南側,內外牆皆塗刷白漆,共分隔為三間,每間各有一門,但以更換為鋁門,無窗。內部地坪高於外部地坪2階。 7.廣場紅磚步道與鋪面:早期紅磚鋪面連接主要建築之步道以長方形紅磚鋪設,建築物周邊以正方形尺磚鋪設。磚砌表面風化或破裂,有部分水泥修痕跡。 8.圍牆:圍牆分上、下二部分:下半部以亂石砌成,上半部為磚砌,外部抹水泥,設有防禦用射口。牆面以灰漿及水泥塗刷,表面另以油漆繪製迷彩紋樣,並設置泥塑精神標語。 9.霧砲:2門霧砲於設置圍牆北側入口外,現已停用。霧砲雖為燈塔原有設施,目前尚無法確認現座落位置是否為原使用位置。
室內特徵: 1. 燈塔:塔內璧面塗白漆。燈塔中央為重錘室,外部為八邊形柱體,內部設置鑄鐵製的空心柱,重錘現已佚失。旋梯與塔身壁面連接,以花崗石條崁入磚構牆身、疊壘砌成,通往上層燈器室及修復平臺,扶手以鐵件製成。由內部觀察可見燈塔分層之處,牆身周身嵌入花崗石條,形成一圈穩固牆體之嵌條。燈塔中段設有樓板,以二層不同材質組成:表層鋪設傳統六角尺磚,鄰接階梯處為花崗石條及石板;下層為磚砌組成;樓板梯間開口處,外部以鑄鐵鐵皮包覆,並以鉚釘固定。 2. 宿舍及辦公室棟:內部地坪高於外部地坪4階。內部空間現為燈塔辦公室、燈塔管理員寢室及軍方使用之圖書館,其中燈塔管理員寢室內部仍留有壁爐一座,雖已停用,但保存完整,並可由此推測原屋頂應設有煙囪構造。 3. 廚房棟(原燈塔宿舍):內部空間已經改建,現為軍方使用之廚房。 4. 廁所棟:現為航港局使用,無法進入內部調查。 5. 儲水池及井口:由井口向內部觀察,汲水井口上半部為磚砌,表面抹灰漿,下半部以花崗石板組砌。 6. 磚造庫房1:現為東碇守備隊使用,無法進入內部調查。 7. 磚造庫房2:現為航港局使用,內部堆放雜物。
使用情形: 燈塔、磚造庫房2、廁所棟由交通部航港局使用及管理維護;宿舍及辦公室為航港局與東碇守備隊共用;廚房棟(原燈塔宿舍)、儲水池及井口、磚造庫房1、廣場紅磚步道與鋪面、圍牆、霧砲由東碇守備隊使用及管理維護。
現狀: 燈塔本體、宿舍及辦公室、儲水池、磚造庫房因持續使用中,由交通部航港局及金防部東碇守備隊定期維護,結構現況大致良好,建築內外部定期粉刷,以致油漆層層堆疊,難以觀察構造現況。燈塔二層地坪以六邊形紅磚組成,表面髒污,有風化白華現象。燈塔塔頂燈器室油漆層堆疊,表面塗層起鼓、剝落;鑄鐵燈罩鏽蝕,並以新製鋼材加固。 宿舍及辦公室棟屋頂已改建為RC構造,室內牆體近屋頂處有多處橫向開裂,面漆亦有剝落狀況。 磚砌庫房1現為軍方使用,外牆塗刷迷彩紋樣油漆,部分門窗佚失,僅保留一扇百頁門窗。部分磚砌牆面受損,紅磚破損剝落。磚砌庫房2為交通部航港局所使用之庫房,內部堆放大量雜物,屋頂RC構造剝落,牆體變形、開裂。 廚房棟(原燈塔宿舍)現為軍方所使用之廚房空間,建築內外因使用需求,已經歷多次修建。建築前方以鐵皮搭建棚架,將棚架結構固定於外牆表面;窗戶上方牆面現有多處橫向裂痕。 儲水池取水口磚砌風化,水池表面以混凝土覆蓋,有多處開裂痕跡。廣場紅磚地坪表面破損、風化,有水泥修補痕跡。 廚房棟(原燈塔宿舍)現為軍方所使用之廚房空間,建築內外因使用需求,已經歷多次修建。建築前方以鐵皮搭建棚架,將棚架結構固定於外牆表面;窗戶上方牆面現有多處橫向裂痕。 儲水池取水口磚砌風化,水池表面以混凝土覆蓋,有多處開裂痕跡。廣場紅磚地坪表面破損、風化,有水泥修補痕跡。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777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文授資局蹟字第11330026021號
公告日期: : 2024-03-15 15:20:23.363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東碇段
landSerialNo: : 7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東碇段
landSerialNo: : 8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東碇段
landSerialNo: : 9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4-03-15/33ab53fd-91a5-42b8-aad6-dabb3bbc049d/東椗_-公告用印後PDF(黑白).pdf
repImgId: 254038

# 建設 2 於 文資局古蹟 - 3

案件編號20100630000001
個案名稱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級別代碼1.1.3
級別名稱縣(市)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5
name: : 關塞
歷史沿革大山堡壘砲臺位於澎湖本島西南端風櫃半島的嵵裡里。大山堡壘砲臺的位置在大字大山、中山及交椅貝的基地上。大山堡壘砲臺的古蹟本體位於青灣的大山山頭上,標高29.5m(日治時期的資料為標高30.4m)。 大山堡壘砲臺建於明治33 (1900)年4月,完成於明治35 (1902)年6月,屬於日治時期澎湖島要塞12座堡壘砲臺之一,也是澎湖創建最早的日式砲臺。最初做為砲臺的基地範圍,首見於明治34 (1901)年所繪的〈大山砲臺敷地收用圖〉包括:嵵裡澳嵵裡鄉字大山、中山及交椅貝等官有地及民有地。完成砲臺登記後的土地總稱嵵裡第600番地,至大正時期又增加第613番地第613-2番地,權屬臺灣總督府陸軍經理部。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本區屬「陸軍總司令部台灣省營建管理所高雄分所」所有,後來變更為「管理機關陸軍總司令部」,成為青灣營區的所在地。青灣營區撤離後,依行政院97(2008)年3月14日院授財產接字第0970005892號函核准撥用,並限依仙人掌公園計畫相關設施使用。 在此之際,澎湖縣政府已委託中華民國永續發展學會進行規劃,並於民國97 (2008)年7月完成《澎湖縣馬公市青灣風貌營造計畫規劃設計》報告書,將此營區定調為「仙人掌公園」。次年7月16日,澎湖縣政府將仙人掌公園納入「菊島觀光文化城活化計畫」,並依權責分工,開始由各局處分期進行相關工程,其中「配合青灣仙人掌公園計畫規畫研擬推動、工商活動招商」屬於建設局、工策會。並依規畫將仙人掌公園之開發分5期執行。 正當工程執行期間,文化局也開始重視該區內的文化資產,於民國98 (2009)年12月13日召開古蹟審議委員會進行文化資產審議。於民國99 (2010)年6月30日以公告文號為〈府授文資字第1003700009號〉公告,「馬公大山堡壘砲臺」,屬於關塞類的縣定古蹟。土地使用分區為「非都市計畫區」,編地使用類別為「風景特定事業區」。所附地籍圖資料登載600-22地號地目為「雜」;613-27、613-28地號地目為「墓」。其位址約在東經119.55821693°;北緯23.52602654°。 根據民國98 (2009)年12月13日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審議公告的〈古蹟指定公告表〉記載,本古蹟及其所定著土地之範圍為「馬公市嵵裡段600-22、613-27、613-28地號」。該地號今已變更為「馬公市嵵裡新段1556、1594、1593地號」,但地籍面積不變。即以日治時期砲臺建築為主體,包括:「營舍、砲臺、觀測臺及各設施間的聯絡道路(路邊護土牆、水溝)等。」 明確的說,定著地上的古蹟本體計分兩部分: 1. 建於明治33 (1900)年4月,完成於明治35 (1902)年6月的大山堡壘砲臺,包括:半圓磨心式為基礎而設計之4座一字排開的砲臺1座,內含觀測所、指揮所、火藥支庫、砲側庫、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貯水所、掩蔽部、砲具庫、監守衛舍(已拆除)、廁圊(已改為現代化廁所)及入口大門等建築。 2. 建於大正9 (1920)年以15加砲之砲臺為原型,光復後由國軍接收自日軍所遺存的3門80mm高射砲(為1939年生產的仿德製克魯伯高射砲),以4座一字排開的配置所構築的砲臺1座,內含探照燈臺、廁圊、彈藥庫等。 不過,這其中並不包含大山新砲臺的兵舍、炊事場、監守衛舍、廁圊、糧食庫房、水井、儲水池及所在的定著土地馬公市嵵裡新段1562地號。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3::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4::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5::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6:: : 具其他古蹟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現況保存完整,角石築砌精緻,見證日治時期營造技術色,具稀少性、不易再現及建築史之意義,富再利用價值及潛力。
法令依據第2條第1項第1、2、3、4、5、6款
所屬主管機關澎湖縣政府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56號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94號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93號
經度119.55659
緯度23.526451
主管機關名稱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0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4/photo/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4/photo/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jpg
name: :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澎湖縣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00630000001
外觀特徵壹、大山堡壘砲臺的建築 初建的大山堡壘砲臺除了4座砲座及本體設施(胸牆、砲側庫、彈藥支庫等)之外,從國立公文書館C02030411600的檔案資料可知,應該還包括由砲工兵合同會議以〈軍事機密審議地第三號〉所建議的〈修正要領〉部分,該要領的內容如下: 一、加寬觀測所前的壘道,將彈廠移設於此; 二、適當增加右翼牆的厚度; 三、砲具庫退回將校室及掩蔽部右方,在附近適當擴大廣場,並將監守衛舍移建於此; 四、交通路基準線適當變更以減少填土工事。 換言之,觀測所前的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將校室及掩蔽部右前方的砲具庫;左前的監守衛舍、廁圊及貯水所、門柱、哨兵舍應該都是該砲臺形成初期的防禦營造物。 到明治38 (1905)年為止,大山堡壘砲臺已完成的防禦營造物計有砲座含胸牆4座、砲側庫3間、彈藥支庫1間、觀測所1棟、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1棟;掩蔽部(含將校室)1座、砲具庫1棟、監守衛舍1棟、廁圊1棟、貯水所1處、門柱1處、哨兵舍1處、彈丸本庫之將校室1棟、兵舍1棟、彈丸本庫1棟、炊事場1棟、及臨時火藥庫1棟。 日治時期將堡壘砲臺及其附屬建築物通稱為防禦營造物。防禦營造物的種類繁多,且各有其職能。通常隨著各要塞及堡壘砲臺的基地大小及使用需要而有不同,一般常見的防禦營造物約可分為三大類: 一、戰鬥空間 指直接用來做為攻擊及防禦用的作戰空間,這些空間除了滿足戰術與戰略的要求之外,還要儘量減低外在環境對它的衝擊,因此不僅要針對軍事需求的操作與補給考量週全,還不可輕忽空氣對流及排水系統的順暢。 一般常見的戰鬥空間包括:1.外壕、砲座、胸牆、運砲坡道;2.砲側庫;3.觀測所;4.指揮所;5.火藥支庫;6.彈室;7.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8.砲具庫等。 二、作息空間 指堡壘砲臺內將校及兵員的日常生活空間。一般而言,一個堡壘砲臺除了火砲精良、操作精準、補給充裕之外,將校及兵員等戰鬥人員也要有適當且充分的作息,才能在緊要時發揮戰鬥力量,因此防爆的預防措施、空間容量與大小以及對天候的掌握與控制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般常見的作息空間包括:1.兵舍;2.掩蔽部;3.監守衛舍;4.廁圊;5.炊事場;6.儲水所及水井;7.盥洗室;8.糧食倉庫;9.醫務所;10.柵門及門柱;11.哨所等。 三、通信連絡空間 要塞間的各堡壘砲臺不論平時或戰時都需要保持密切的連繫,因此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連絡網,避免孤軍奮鬥及後繼無援是要塞布局上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有線及無線通信網還未誕生的時期,人們只靠步行、馬匹及多輪車輛做為交通連繫的主要工具。通信器材出現後,設備推陳出新,空間便愈顯複雜。一般常見的通信連絡空間包括:1.連絡交通路;2.軍用道路;3.電燈所;4.發電機室等。 以上這些空間會根據防禦體系的需要做若干的增減及大小的調整,茲就大山堡壘砲臺的三種空間依序說明於下。 一、戰鬥空間 1. 外壕、砲座、胸牆、運砲坡道 本堡壘砲臺係以清日戰爭日軍擄獲清軍所遺存之英製10"阿姆斯脫朗後膛砲為主砲,以半圓磨心式為基礎而設計之4座一字排開的砲臺(形式與基隆白米甕的砲臺遺跡相近)。各砲座均採前圓後平的馬蹄形配置,長12.2m,寬10m。圓弧側在前,面對海正面;平直側在後,連接石砌的樓梯踏階,為舊日軍砲兵及砲彈運送出入的孔道。 砲座的前、左、右三面用胸牆環圍,胸牆多以混凝土構築,但從第一砲座的左後側還留有約1m長的堡嵌石殘跡看,原建的胸牆應為堡嵌石砌,後來因故損壞而改建為混凝土胸牆。從表面還留有條條模板痕跡及部分破損胸牆內部都有約5cm粒徑的黑色碎石研判,這後期修造的胸牆,應該是依照損壞的堡嵌砌石厚度而用碎石混凝土所灌注出來的。 現存的碎石混凝土胸牆中央較高(2.15m)兩側略低(1.3m),表面均已呈現間距較寬的裂紋。略高的胸牆上,做有退凹的弧拱形彈室(儲彈孔)3個,高寬均為1.3m,深46cm,彈室與彈室間距2.45m。孔外原有鐵板門罩住,以防砲彈潑雨受潮,如今均已佚失,僅存銹蝕的鐵質構件。由於儲彈孔的大小及形式仍為阿姆斯脫朗後膛砲時期的形制,研判胸牆修造的時間應在該火砲去除以前。 阿姆斯脫朗後膛砲砲架的圓筒形磨心設在圓弧胸牆的圓心上,半圓滑軌設在磨心之後,與磨心成同心圓形式。由於火砲、砲架、磨心及滑軌均已拆除,現場只留下凹陷的積泥及土中長滿的雜草。胸牆上的砲門及左右的隔堆均已長滿銀合歡、龍舌蘭及仙人掌,高度比人還高,成為視野及射界的障礙,因此也無法看出胸牆總體真正的厚度。胸牆外覆以厚土,可防砲擊,並將地表水排入山谷或外壕。 胸牆牆腳設有方形截面的石砌排水溝,可將砲座的地表水及儲彈孔的滲水導入溝中,利用向左右傾斜的溝底,將水導入砲臺左後及右後端的埋入式排水陶管(直徑約20cm),再排入砲臺下的排水明溝中。 砲座後緣有成排的緣石做為駁坎上端的收頭,兼供豎立鑄鐵欄杆之用,為防雨水滲入牆體,緣端還做有滴水線。但因大部分欄杆已被強力踹除,留下許多殘破的缺口及裂痕。 由於本砲臺採用的是固定式的平射火砲,砲座必須在制高點上,根據實測各砲臺的砲座高度雖略有不同,但駁坎大約都在2.63~2.70m之間。所以砲臺後的平直側不用車輪砲砲座常見的運砲斜坡道,而代之以石砌的樓梯踏階。為減緩踏階的斜率,踏階分別以每隔一步(30cm)做一平臺(1.15m)的形式長短交互配置,成為日式砲臺也是本堡壘砲臺最為明顯的特徵。踏階及平臺的外側也設有與緣石相同形式的鑄鐵欄杆,如今多已破壞佚失,甚至連安置欄杆的踏階塊石都已缺損。 砲座與砲座之間用寬9.8m的橫牆(相當於清代砲臺的隔堆)區隔,橫牆的作法是在兩座砲臺相鄰側的胸牆間用土堆成高高的土丘,以使兩砲之間有一定的區隔。橫牆後側留有寬1.15m的通道使兩砲臺之間仍有連通路可以保持必要的連繫。但因,通道所在的位置正巧在砲側庫入口的上方,必須越過弧拱形的圓頂,因而使通道的地面形成隆起的弧面。 又因砲側庫入口通常靠在側牆邊而不在庫房的正中央,因此通道下的堡嵌牆隆起點便不與砲側庫入口的弧拱位置一致。根據日治時期砲臺的規畫多在兩砲臺間設一個砲側庫,因此這種作法只出現在第一、二砲座及第三、四砲座間。 第二砲座與第三砲座之間,因為不須設砲側庫,所以橫牆後側的通道不但比兩側的寬(2.15m),地面也呈平直而不隆起。不過外緣的緣石仍做有欄杆,以防不慎跌落。只是大半殘斷銹蝕或遭拔除。 2. 砲側庫 位於第一、二砲座及第三、四砲座之間的砲側庫,是用來儲存砲彈及藥包的場所,其構造形式和一般日式砲臺相同,採用對錯的雙入口,以防不慎發生爆炸意外時,傷及兵員。由於砲座較高,所以砲側庫設在兩砲座之間橫牆的下方。砲側庫室內天花及底端截面均呈圓拱形,寬2.97m,深約10.23m及10.27m。壁厚依一般作法約在1m左右,但因全部包被於洞窟之中,實際尺寸無法量測,但從堡嵌牆下左右的陶管相距約5.96~5.88m,扣除室內淨寬,可以推斷牆身概略的厚度約為1.5m。由於室內必須維持乾燥,地板四周均設有弧形截面的小排水明溝,並在入口處潛入地下,以直徑約10cm的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入外排水明溝,只是在地坪重作後已將排水溝及陶管堵塞。 國軍進駐後在對錯入口的擋牆上加開矩形窗洞,並安鐵柵欄,如今連鐵柵欄都已嚴重銹蝕。 3. 觀測所 觀測所是用來觀察敵情動靜並測量攻擊目標的設施,通常設在砲臺左右兩側或附近適當的地點,不論設在那裡,至少都要能觀測到砲臺前方所有的射界,必要時得設置兩處。觀測所通常儘量靠近砲座,離最近砲床中心約在20m以內,其最遠距離依據「武式測遠器」設置要領及性能而定。 觀測所以厚約2cm之鋼製圓蓋掩蓋,並以數支鋼製支柱支撐,做成固定圓塔,周圍開設推拉窗戶,開口應能容易觀測砲臺全部的射界範圍。爲避免妨礙測遠器的操作,支柱厚度通常為1cm,且為長方形斷面之角柱,但柱下方的混凝土牆厚度通常為2m至3m。窗臺除安成排的銅質滑輪外,滑溝還設有小排水溝及排水孔,以便將雨水導入牆腳的排水明溝,再用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出室外。 鋼製圓蓋掩蓋的屋面下,做有由扇形板依原新作放射性拼接而成的木板天花。每兩塊木板的拼接處,都留有一長一短的直條形通風孔,以利室內散熱通風。每片木板上可見裡、中、外三道釘頭,成同心圓整齊排列。最外一道是木板最寬的部分,每片有釘頭三處;靠內稍窄部分,每片各有兩個釘頭;到了最裡層每片只用一個釘頭。從釘頭的存在推測,天花板與鋼製圓蓋間應三圈桷料存在。桷料裡端與圓心間留有一定的孔隙,中央再用12個釘頭將圓板固定封實,做為圓頂的收頭及安鎢絲燈泡及燈座的面板。由於中央面板已有一半佚失,從缺損部分可以約略看到內部的構造與材質。天花板用白色油漆粉刷二度,但在一些破損處還可發現藍色斑點,說明一度曾有色系的改變。 觀測所中央設混凝土圓型桌臺,以便安觀測用的「應式測遠機」。從表面粉刷完整看,應為駐軍重新粉刷過。觀測所內牆面設有凹龕,以供存放測遠機相關機材。入口大門為雙扇弧形鋼門,惟今已佚失。由於全用鋼板構成,受海風影響銹蝕容易,因此昔日的駐軍便用水泥將整個鋼製圓蓋由頂至牆全部封住,因此外觀上不容易看出鐵堡的意象。所幸,這一類的觀測所在澎湖島要塞從完整到破壞的案例(如拱北砲臺、西嶼西堡壘、西嶼東堡壘、西嶼東臺等)還留存不少。 由於未受到適當的養護,在海風及雨水長期的侵蝕下,大部分的鋼材多已嚴重銹蝕,表層剝落嚴重,滑動鐵板窗已無法正常開啟,滑軌銹蝕嚴重至僅存銹塊,只有銅質滑輪表層生銅綠。銹蝕的鋼板氧化後體積增加,使增作的混凝土表層龜裂,碎塊剝落,以致有影響安全之虞。 由於觀測所所在的位置稍高,因此有砌造整齊的玄武岩樓梯踏階可連通上下。踏階的作用除了提供上下之外,還有將高處的地表水導入邊溝進入主排水系的功能。由於長年廢棄未加保養使用,觀測所四周都已長滿銀合歡,應有的視界已被完全遮蔽。 4. 指揮所 位於觀測所左下方的指揮所,為一穹窿頂構成的密閉空間,右上方有30cm 直徑的傳聲陶管與觀測所連通,以便將觀測所得的資料口傳至指揮所後加以演算,並將數據傳給砲座上的砲手。為保持內部空間的乾燥,除入口設有進排風口外,地面也都有小排水溝,以便將水導至戶外的排水明溝。然而大門佚失使潮氣滲入,內牆長滿青苔,有微生物滋長跡象。 5. 火藥支庫 位於指揮所右下方的火藥支庫,位居大山堡壘砲臺的最左側,其位置與火攻作業的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息息相關。由穹窿頂構成密閉空間的室內,是用來儲存及供給整個砲臺的火藥及藥包的場所,為防不慎發生爆炸意外時,傷及兵員,也採用對錯的雙入口。室內天花及底端截面均呈圓拱形,寬2.97m,深約11.27m,比砲側庫略深1m。壁厚依一般作法約在1m左右,但因全部包被於洞窟之中,實際尺寸無法量測,但從堡嵌牆下左右的陶管相距約5.88m,扣除室內淨寬後,可以推斷牆身概略的厚度約為1.5m左右。由於室內必須維持乾燥,地板四周也設有弧形截面的小排水明溝,並在入口處潛入地下,以直徑約10cm的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入外排水明溝。國軍進駐後在對錯入口的擋牆上加開矩形窗洞,並安鐵柵欄,如今已嚴重銹蝕。 6. 彈室 彈室通常設在堡嵌牆內,由於是用來放置可以射擊的砲彈,因此高度都以砲彈的尺度為基準。外形成弧拱形,深度與砲彈直徑有關。在第一砲座左側與第四砲座右側踏階下平直的堡嵌牆上,各設有彈室兩個及插旗桿用的石旗桿座及旗桿鐵箍。而第二砲座與第三砲座之間,有橫面較寬的堡嵌牆,牆上則設有櫛比鱗次的拱形彈室共9個,不僅造型壯觀,也是澎湖島要塞其他堡壘砲臺所罕見。 彈室前都設有排水明溝,以便與砲座堡嵌下的排水溝相連,加上樓梯踏階端頭及外側也都設有排水明溝,形成整個砲座下通往貯水所的主要排水系。不過,為了減少跨越排水溝造成人車上下的不便,樓梯踏階端頭部分及彈室前端的溝面,都有數塊拼成的玄武岩石板覆蓋。 7. 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 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是火工作業的主要空間,由於危險性較大,一般都設在有斜坡橫牆邊,本堡壘砲臺則設於三面都有堡嵌牆環圍的空間內。火工作業包括彈頭、藥筒、藥包、信管及裝填藥作業等,作業空間必須寬大、通風良好,且具完整的防潮及排水性能。 依現場丈量,本作業空間總長15.11m、寬6.06m。屋頂用和瓦屋面兩坡水的「切妻造」,室內用鐵小屋組(人字屋架)共9架構成。鐵小屋組以L形截面的角鐵材料為主,除外框由合掌(上弦)及小屋樑(下弦)構成的三角形外,中央不用真束而加一組W形方杖構件組成。L形截面的母屋(桁檁)彼此間用鐵質加勁板接合,全部採用圓頭鉚釘固定。鐵小屋組之上,採用日治時期典型的金摺(metal laths)天花,其作法是以4.5cm~6cm厚的混凝土內加金摺或鋼鈑網目(兩端有V形接手的網目鐵鈑)做成類似今天的鋼筋混凝土板式結構的薄板,其上再用土茸瓦棧掛文化瓦,形成既有桷料的承載力又有抗張力的結構。混凝土砌造的外牆,四隅角都有長短交砌的隅角石。隅角石外露的兩面,四周凹鑿中央突起,使凹部形成類似寬勾縫,以增加視覺的厚實感。 牆上留1.78m寬的大門一扇,四周開窗10樘,使室內保持明亮,通風良好。窗扇採內框式,將大於窗洞寬一倍的窗框固定在牆後,框內用單扇橫拉窗,當窗扇開啟並開至牆後時,窗洞便可以全寬開啟。與一般嵌於牆內的雙扇推拉門只能開啟半寬有很大的差別,這也是日式砲臺內建築物最大的特色。只是目前所有的門窗扇都已佚失。從內壁觀察,大部分的拱型窗洞下都有修補痕跡,有些連弧拱都被補平,說明原有多扇門被封填檻牆後改做窗用,因此這幾扇窗就沒有內框式的特質。 8. 砲具庫 砲具庫為儲藏火砲之附屬品、預備交換品及砲臺用工具的地方,通常設在各堡壘砲臺內適當的位置,以木造或磚石造為主,四周設有排水明溝,建築物寬度約5.4m,其長度依砲種而異,面積自然也有差異: 重砲 每門火砲12m2 輕砲 加農砲18m2、速射砲為9 m2、臼砲12 m2 現存的砲具庫原規劃於觀測所附近,後經修正改設於掩蔽部之前,並與監守衛舍相對。砲具庫總長15.17m,總寬6.15m,合計面積約93.3m2,較規範值48m2或72m2大,這可能與阿姆斯脫朗後膛砲構件複雜且非日本國產,必須有較多的火工作業有關。 坐西北朝東南的砲具庫,位於大山駁坎下方,距背牆2.04m,右與掩蔽部相隔4.62m,左與稍高的道路相隔2.0m。屋頂採用「切妻造」,目前屋頂已佚失,牆面用硓𥑮石砌,裡外水泥粉刷。四隅角用玄武岩整砌的角隅石做為角柱,外牆損毀嚴重,山牆大部分倒塌。門窗都用弧拱形,框、扇皆已不存。從起拱高163cm、拱券頂高183cm的東南向大門觀察,當時的日本兵平均高度約在160cm。從散落一地的石塊與水泥塊研判,室內地坪已經破壞。 二、作息空間 1. 兵舍 兵舍之配置及設備要領,依〈要塞補助建設物之規定〉辦理。一般以磚牆或板牆搭建,屋高約地上9尺(2.7m)、寬18尺(5.4m),常依住宿人數而定。屋頂通常用瓦屋面兩坡水的「切妻造」。 根據〈澎湖島要塞補助建設物履歷〉的記載,大山堡壘砲臺的兵舍、將校室及炊事場建於明治36 (1903)年2月10日,同年12月9日完成,其中將校室1棟計7.5坪、兵舍1棟81坪、炊事場1棟36坪。這些建築究竟在甚麼位置,由於自日治時期以來諸多變易,已難找尋。不過,在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中可以發現在,有兩處較為可能存在的地區。其一是營區入口主要道路西側,但多已改建,原貌難辨,且離砲臺較遠,可能性不高。其二是位於掩蔽部東南側的4棟建築,即營區入口主要道路的端點上,可能性較高,可惜已被拆除,原基地改建為金琥仙人掌花房,連遺跡都已不存。 2. 炊事場 炊事場通稱廚房,通常設在堡壘砲臺附近的適當位置,有時受到地形和位置的限制,也可能設在堡壘砲臺內,面積約50m2。本堡壘砲臺則有1棟36坪。可惜今已不存。 3. 掩蔽部 掩蔽部分為將校室與兵士室,計由3間構成,室內淨寬均為5m,左側兩間兵士室進深8m,右側單間將校室進深5m,室內天花均做弧拱形,起拱高度為1.7m,至拱頂最高點為2.93m。兩間兵士室間有寬1.2m的拱形門洞相通;兵士室與將校室間也有1.4m寬的門洞相連,各空間末端的天花上都有30cm直徑的排氣管通至屋頂。 正面入口牆厚約50cm,中開一門二窗,原係鐵板門構成,如今已被改為雙開木門及木窗。其中的木門應為外開,如今已改為內開,並在入口地面加做12cm×15cm的水泥砂漿門檻。 中門上方有30cm直徑的排氣孔,下方左右側設有寬12cm、高52cm、深71cm截面成ㄩ形的狹長形進氣口,以便和排氣孔、排氣管達成自然通風的效果。如今ㄩ形的狹長形進氣口以及排氣孔都已用防蟲網包被,排氣孔中還添加了機械排風設備。 室內外混凝土面原已破損開裂嚴重,如今已用水泥砂漿補平重新粉刷色漆。國軍原有的噴漆標語已被覆蓋,僅存非常模糊的輪廓。室內已加設電器管線及燈具,均採用釘在牆上的明管。 掩蔽部上層的屋頂結構及覆土已被龍舌蘭及仙人掌覆蓋,掩蔽部正面上方有砌石擋土牆,其內部結構則無法得知。不過從日治時期的日本築城史記載及本所在新北市瑞芳區四腳亭砲臺的修復經驗得知,掩蔽部的構造應為連續的混凝土拱券結構(當時還沒有發展出鋼筋混凝土),每一間的拱腳立於厚約1.0m的垂直牆體上(日文稱為腳壁,見《日本築城史》頁72),腳壁用硓𥑮石或磚砌造。 拱頂為多拱連接的拱形屋頂,厚約1.1m。屋面用柏油二度做為防水層,然後在谷溝處鋪20cm直徑的半圓形陶管,陶管上鋪30cm厚的礫石層,其上全面鋪細沙做為透水層,最上面再覆防敵彈爆炸的覆土層及植栽。半圓形陶管前端通至掩蔽部上方的擋牆,利用突出的接水石及7.5cm直徑的落水管,將水導入入口前端的排水明溝(寬25cm、深25cm)中。然而,這種構造方法,通常不為國軍所知,以致接水石及落水管佚失也不再補充,或索性用混凝土將整個導水系統包被,導致轉角接合處滲水。 4. 監守衛舍 監守衛舍是執行衛戍勤務的哨兵日常棲息的場所,通常位於堡壘砲臺的入口大門附近,平面多呈長方形、L形或凹字形,磚石構造、木屋架及瓦屋頂,犬走外設排水明溝。 監守衛舍的室內空間,由玄關、廁所、居間、廚房、浴室等構成。入口位於左前方,內有玄關及大、小便所各一,並有小拱門可通室外。玄關右側為居間,是供哨兵居住的空間,採用高架木地板,上鋪榻榻米。木地板下方四周的外牆,開有透氣口,利用空氣的對流來維持木地板的乾燥。 居間右後方設浴室、廚房、煙囪,水槽及大竈,廚房後有門通室外。換言之,監守衛舍是一個生活上能獨立運作的居室空間。可惜這些都已被拆除,並在其上依原有空間大小改做成8.5×14.55m、三面石砌牆(高120cm)的休憩平臺。 5. 廁圊 廁圊是日治時期堡壘砲臺廁所的通稱,主要是用來提供兵員如廁之用,一般 都設在入口大門附近供哨兵使用或兵舍旁供將校及兵員使用。堡壘砲臺通常以25名兵員設大便所1個,小便所則以每100人長1m的比例建造,將校用廁圊有時另外設置。 現存的廁圊坐東北朝西南,面向砲臺入口通路及掩蔽部,總寬3.48m、總深6.85m,39cm厚的外牆以硓𥑮石砌造,表面水泥粉刷。屋頂通常用弧拱形拱券或兩坡水木造瓦屋面的「切妻造」,但因屋頂已全毀,山牆部分破壞,以致究竟是弧拱形拱券或切妻造已難判定。 從入口大門在正面的位置偏右,可知左側應為大便所,右側應為尿槽。日式砲臺的廁圊,大便所都用木隔間及木門,外牆上設通風小窗,下設掏糞口。尿槽緊挨牆邊,為整條馬蹄形凹槽的溝槽,一側有站立用的立臺,槽向後側或中央傾斜,壁端留一圓孔通至室外,以便將尿液導入位於犬走上的集尿坑。外牆上也設通風小窗,數量與大便所同。 本堡壘砲臺所做的大便所從側面的通風小窗及掏糞口(28cm×28cm)觀察應為6個。通風小窗及掏糞口上方都有突出的塊石雨庇;尿槽的通風小窗也是6個,雨庇作法與大便所相同。為加強結構在廁圊的四隅角都有砌作整齊但錯砌的玄武岩隅角石。 現有的廁圊已被全面改造為現代化廁所,並以磚牆將室內分為前後兩大間。前為男廁,設馬桶便所兩間、小便斗兩個;後為女廁,設馬桶便所3間。前後入口都設有雙向開合門。為保持通風避免增加牆體荷重,在廁圊四周用8根立柱的獨立木屋架做成兩坡水屋面。 6. 貯水所及水井 由於每名守兵每日給水需求量約為20公升,其中包括飲食用水至少3公升,因此堡壘砲臺內的貯水所需儲存供所有駐守兵員30日用的水量。在無淡水水源的山地,貯水所通常以收集雨水為給水的主要來源。雨量依各地氣候的年降雨量不同,其計算的依據各異。但因雨量中有一半滲入地表或因暴雨溢流而減量,故只能以年降雨量的二分之一計算,同時要以一年中雨量最少季節的數據做為貯水量計算的基準。 貯水所除貯水池外設有沉澱池、過濾池以及能取得守兵所需水量之汲水井。為免遭受敵軍轟炸破壞,一個堡壘砲臺通常設有至少兩口的汲水井。與貯水所連通的雨水排水溝,溝緣係用堡嵌石砌,寬約28cm~30cm,底用碎石混凝土做成微弧截面,其上覆蓋15cm以上直徑的半圓陶管(本工程採用約21cm直徑),做為淨水流通的管道,並流入貯水所的貯水池中,再經過沉澱池與過濾池的澄清與過濾後,流入大型的貯水箱中存供日常使用之需。 大山堡壘砲臺的貯水所淨寬6.7m,進深3.2m,後、左、右三面用深47cm的堡嵌石砌造成垂直的牆面,以與較高的土丘分隔。精確的說,貯水所是由土丘挖出來與道路面平齊的凹地。矩形平面的貯水所計由兩大部分構成:有水井口的地下貯水箱及凸出地面的正方形貯水池。 建於地下的貯水箱呈長形平面,兩端及箱頂呈弧形,長邊與道路呈直角。貯水箱平直部分長5.01m,加上兩凹弧的最長長度為5.92m;淨寬2.97m,井口含淤泥的總深度至少在3.93m以上,箱內淨高至淤泥面上總深度為3.29m。井口位置在貯水箱弧頂上,井口呈管形,外徑90cm,內徑60cm,管頂測到淨水池頂的高度用雷射測距儀測得管深2.02m,距路邊的排水溝內緣約1.8m。 貯水池平面呈正方形,長、寬均為2.6m,突出地面約9cm~16cm。平面中央分隔兩個寬1m的長形平面,面外的空間為長2.3m、寬1m、深1.55m的貯水池,用來儲存由排水溝引進的水。面內的空間用30cm厚、60cm高的牆將池子再分為相等的兩口水池,分別為過濾池及沉澱池,長寬各1m、深1.17m,用來將貯水池中的水經過過濾及澄清後流入貯水箱中,各水池均有陶管連通。 自來水引進後,由於水質淨化,已無過濾及澄清之必要,遂將這3口池子改為蓄水池使用。並由道路下接PVC水管至池的左方,用水泥糊成不規則形的柱狀物,並加裝水龍頭,以便讓水流入池中。為防水溝水流入池中及各池水之流通,還用水泥將各個陶管封閉。 不論水井或貯水池,原來都有頂蓋蓋住,以防雨水滲入或避免兵員跌入。有了自來水以後,貯水箱的功能消失而不再使用,井口也不再封閉,逐漸成為雨水、地表水、汙泥、垃圾及雜物堆積的場所,也成為丟棄彈藥或廢車架等地投棄場,直到仙人掌滋生後,才無人為雜物的丟棄,但卻無法避免雨水及汙泥的淤積。 三、連絡空間 1. 連絡交通路 是堡壘砲臺與堡壘砲臺之間主要的連絡軍道,依所在的位置而有距離長短之別,除非有特殊用途,一般都以3m寬為度,且應便於兵器彈藥之移動、補給及交換,同時也做為部隊出入的孔道。 如為坡地則以不超過1/6的緩坡為原則。路面用碎石級配或土路,道路兩側都有設有邊溝。邊溝的形式澎湖島要塞多用玄武岩方錐形堡嵌石砌,溝寬約在28cm左右;基隆要塞則多用砂岩長條形塊石,溝寬約在22cm左右。溝深依道路坡度及陰井調整。溝底多用碎石混凝土做成微弧形截面。 大山堡壘砲臺基地內原有連絡軍道多條,儘管事過境遷,在各時期不同的使用下已有不少改變,但在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中仍可約略看出,應與紅色箭頭所示相去不遠。後因做為國軍青灣營區使用,道路已做了使用上的改變。 營區廢棄後至指定為縣定古蹟之前,又被規劃為仙人掌公園,且前後歷經四期工程的興築,大部分連絡軍道都已重新規劃整建成為園區道路。經現場勘查發現,目前尚餘未開發的軍道一條,位於基地東側,是該砲臺連通明治36 (1903)年2月10日起工、同年12月9日竣工的彈藥本庫的連絡道路,也是通往雞舞塢堡壘的舊路。後來彈藥本庫雖然改建為海軍陸戰隊訓練基地使用,但因駐紮軍種不同,這條路可能是因為使用率不高而被保存下來。目前路邊的日式排水溝雖然部分被積土淹沒,但其寬度及斜率,尚無太大的改變。 2. 軍用道路 軍用道路依照日本要塞輔助建設物之規定分等級。一等道路包括:由要塞司令部通往司令部管轄之倉庫、兵營、彈丸、火藥、糧食本庫、大修理所、堡壘團、停車場、國道等之道路;由司令部所轄之倉庫通往彈丸、火藥本庫、火藥支庫、堡壘團之道路,以及搬運砲戰砲前往堡壘團中樞之道路。二等道路包括:連絡相鄰堡壘砲臺的連絡交通路;由火藥、糧食支庫通往堡壘砲臺、由糧食本庫通往糧食支庫、或由大修理所通往小修理所之道路。三等道路:前述以外通往必要各點之道路。軍用道路通常因應地形於一側或兩側設排水明溝,必要時設橫斷排水溝,路面凸形約1/30,因應地質以適當物料牢固建造。 明治34 (1901)年9月26日築城部澎湖島支部完成大山砲臺與雞母塢山砲臺間的交通路,成為兩堡壘砲臺之間的主要連絡通路。儘管今天仍存有兩張當時的〈交通路敷地之圖〉,但因地形地貌及交通狀況經過百餘年的變革,其詳細位置、內容及形式已無法得知,即便是有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但因仙人掌公園的道路都已重新規劃,原有的道路已難分辨。
室內特徵貳、大山新砲臺的建築 和大山堡壘砲臺一樣,利用日治時期部分未興建完成的防禦營造物,而於民國41 (1952)年以澎湖防衛部馬公要塞第三期工事編號96改建的大山新砲臺,也由戰鬥空間、作息空間及連絡空間等三部分構成,但內容已有很大的不同。 一、戰鬥空間 1. 砲座、胸牆、橫向通道 本砲臺係國軍以大正時期原規劃為十五加砲之砲臺為原型,配備接收自日軍所遺存的3門80mm的高射砲(為1939年生產的仿德製克虜伯高射砲),以4座一字排開的配置所構築的砲臺。各砲座也採用前圓後平的馬蹄形配置,圓弧側在前,面對海正面;平直側在後,連接橫向通道。各砲座大小約略相同,長6.55m,寬7.1m。橫向通道在砲座後,寬2.75m,用來串聯4個砲座,以使彼此間可以互通訊息,相互支援。 砲座用水泥鋪築,前端設方形砲床,其中3座已被挖除,只留下填平的覆土及滋生的仙人掌及雜草。由左起算的第四砲座,仍殘留有2.5m見方的方座形鋼板座,其上隱約可見一圈凸邊及20顆螺栓固定的痕跡,是瞭解本砲臺構造最好的資料。根據日治時期的火砲資料研判,應為架高射砲用的圓錐臺砲架的底座,只是圓錐臺砲架以上的部分及配備都已不存。目前在第二砲座的覆土流失,可約略看出凹50cm深且較方形砲床大的圓形座槽,應是挖掘基座時留下的坑洞,但也有可能是後來改變裝備後遺留的殘跡。 砲座的前、左、右三面有胸牆環圍,胸牆高約1.15m,多以堡嵌石3~4層砌築,作工已不如大山堡壘砲臺細膩。砲座左側的胸牆上有彈室1個,寬100cm、高51cm、退凹28cm,內側刻槽3道,各寬6cm、深4cm,用途待考。砲座與砲座間的橫牆(隔堆)寬13.2m,背面已用水泥牆砌造。胸牆下有30cm寬的排水明溝向後連通至橫向通道的路邊排水明溝,這些水溝都用水泥砌造。橫向通道邊有高2m的背牆及凹龕做為儲藏室。 背牆後還有兩道由水泥邊牆所砌築的進出路,做為與連絡交通路相通的運補孔道,也是砲臺的主要出入口。只是長年人跡罕至,銀合歡、仙人掌及龍舌蘭等植物滋長茂盛,幾達全部被淹沒、無法進出及清楚的辨識構造物的程度。所幸經本團隊僱工清理後,已能約略看出砲臺的基本樣貌。 2. 砲側庫 新造的砲臺已無日治時期日式砲臺所常見的拱砌砲側庫存在,改在橫向通道的背牆上,用方形的退凹空間或凹龕做為儲藏室。 3. 探照燈臺 位於大山堡壘砲臺的最高點,空照圖標高為32.7m的山頂平臺。在大山砲臺初建或新砲臺續建時期,並沒有探照燈臺建造的相關資料存在。但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我軍政部第四要塞調查組,由海軍臺澎要港司令部葉心傳主任、林鴻奎組長、陳中堅營長及日方潑剌部隊長鵜飼源吉大佐,共同調查澎湖島要塞,並於民國35 (1946)年2月提出要塞調查一覽表,其中大山砲臺部分僅存陸軍彈藥庫(即今存之掩蔽部)及舊砲臺。至於工事位置種類數量一覽表中仍稱「圓頂」的工事,留有高射砲位2位、觀測所1處、指揮所1處、探照燈臺1處。就此觀之,現存的探照燈臺應為後期的產物;如從建築結構看,其以亂石砌為主的石砌方式已與明治時期砲臺的作法有很大的差別,但與以下將敘述的大山新砲臺作息空間很接近。因此判斷應為大正時期以後所增建。 就配置上看,探照燈臺位於平臺的西北側,呈長方形平面,軸線方位與新砲臺的首線一致,採坐東北朝西南的坐向。西北有寬1.94m 的石砌通道及寬1.82m用來上下陡坡的階梯可通達大山砲臺的步兵道,再通往山下坡谷的作息空間。由於作息空間已被仙人掌公園規劃為仙人掌產業產銷中心,因此這條陡峭的山路已被重新整理為帶扶手欄杆的塊石砌山路。 探照燈臺東南有寬3m的斜坡道可通大山堡壘砲臺、掩蔽部及舊大門入口,由於這一段坡度平緩,儘管沒有堡嵌石砌的邊溝,仍可看出是供輪車上下用的補給通道。只是一度因無人出入,而被仙人掌及銀合歡占滿。最近因仙人掌公園規劃整理排水系統的需要,仙人掌及銀合歡已被清除,補給通道的輪廓再次展現。 探照燈臺本體為一凹入地下的掩體空間,前有左右截角的馬蹄形平面,東、西、北三面用厚33cm的石砌牆面環圍,南面為沒有石砌牆且較平坦的開口。石砌牆內側就是探照燈室,平面也成馬蹄形,主入口在東北面,燈室牆厚42cm,亂石砌與鋼筋混凝土混合構造,四周與石砌牆有65cm寬的間隔,做為人員走動的掩體壕。 由於位於海邊,混凝土已因鋼筋銹蝕而爆裂,樑、柱、入口雨庇及樓板都已倒塌。不過,在離地高約72cm處,還可以看到造形完整的混凝土窗臺。從其寬度也可以知道這兩個窗洞都是1.36m寬,再從砌牆收邊觀察,門洞寬度應為96cm。 探照燈臺前方因有左右截角,成為三面不設窗扇的大窗洞,用來使探照燈有橫掃海面視角的廣度。正因為這個面寬太大,使結構沒有足夠的支承力,加上鋼筋銹蝕爆裂,成為結構破壞的主要原因。窗檻下,留有32cm見方的排水孔,可以使室內積水流入牆邊的排水溝中。由於牆體及柱樑倒塌過半,使現況宛如廢墟,但從其構造的構成及掩體配置看,仍不失其昔時一度壯觀的風采。 探照燈臺後方,與入口相隔2.91m處有正方形廁圊一座,面寬2.54m,牆厚40cm,背側牆下有35cm×57cm的掏糞口一處,79cm×92cm的集尿池一口。為便於掏糞作業,背側與掩體牆間寬達1.26m。儘管掏糞口、集尿池清晰可見,但室內隔間及廁圊形式已因屋頂及牆體倒塌而被混凝土塊及石塊所覆蓋。 探照燈臺西北側,地面上有一塊96cm寬的水泥土臺,可能是做為指揮觀測的平臺。與西北側陡峭坡地不同的東南側,是一片平坦的空地,可能是做為機動性防衛的空地。前端不遠處有哨所一座,已被平整的水泥塗刷過,屋頂全無,僅存ㄩ字形牆體,內牆一角還留有凹刮的「一七四梯次」、「不深」、「志河」等字跡,具見證軍事生活之價值,採哨所維持現狀,字跡應加保留。 二、作息空間 作息空間仍沿用砲臺東北凹地大正時期所建的石頭厝群。說它是石頭厝群,是因為這些建築都用矩形平面,彼此的鄰棟間距不寬,空間配置感覺相當密集;又位於同一個凹谷地,群聚成完整的作息空間區。 且各棟建築都以黑色的玄武岩塊石採亂石砌工法砌造,較大的建築在四個角隅下端還做有約略外擴的弧形放腳,但門楣、窗楣、窗間柱、雨庇、平屋頂及部分室內梁柱等則用鋼筋混凝土造,整體造形特徵明顯。茲說明各空間的形式及內容如下: 1. 兵舍 兵舍位於本區基地西南,長13.4m、寬10.2m,坐西北朝東南配置。除厚45cm的牆面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外,屋頂部分已改為鋼筋混凝土樓板,內加鋼筋混凝土柱樑。門楣、窗楣、窗間柱也用鋼筋混凝土造。 兵舍以中央走道將室內空間分為左右居室,走道兩端設入口大門。內立四柱將居室分為6大間,各居室外牆都開長條形大木窗,邊間兩側也開形式相同的大木窗,只有中央間開在窗楣下用窗間柱分隔成雙連木窗,成為這座建築外觀的特色之一。從已損壞的現場跡象看,各居室都有抬高的地板面,以便安置榻榻米。為使地板面具有防潮的功能,各面外牆的長窗下設有鋼筋混凝土窗臺,窗臺下再開通風窗洞,以維持地板下良好的通風。 現存的兵舍,所有的木門窗都已被拆除,部分長窗已用石頭封填。從目前尚存一樘木窗觀察,應為另開有下窗的上下錘窗。門楣、窗楣、窗間柱的混凝土爆裂,銹蝕鋼筋裸露。部分牆面都有剪力破壞的龜裂或部分已被水泥塗刷汙損。 室內損壞相當嚴重,樓板開裂嚴重,保護層因鋼筋銹蝕而脫落,樑柱鋼筋外露,碎塊及垃圾掉落滿地。柱間用玄武岩改砌矮牆,外加水泥粉刷。室內粉刷牆體開裂,苔蘚孳生,表層剝落。整體看來,結構已達安全堪慮的程度。 2. 炊事場 炊事場距兵舍外牆約3.63m,長7.15m、寬5.31m,厚40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從留存有兩側山牆可以研判,其屋頂應為木桁檁構築的和瓦「切妻造」屋頂,但木桁檁及和屋頂今已不存。 炊事場左前及右後各有圓形大水井一口,水井邊有方形儲水槽兩座,做為取水的水源。左右山牆中央都開有一扇大門,以便連通兵舍、水井及儲水槽。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正面左窗被國軍用紅磚封閉,窗檻下的檻牆損毀嚴重。其餘窗檻、窗楣也都有混凝土爆裂、鋼筋裸露情形。 3. 監守衛舍 位於最左端的監守衛舍,呈正方形平面,坐西北朝東南,長寬均為8.02m,距方形儲水池約1.2m。厚45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前後山牆各開大門一扇,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正面大門已被封閉,僅留後門可以出入,室內已無隔間,形如空屋。與以往的監守衛舍不同的是,廁圊不設在室內,而在室外的左側約1.85m處,長寬均為2.54m,大門朝向監守衛舍,由於內部磚石雜物堆積,無法看出室內空間的配置,不過從背牆上所開的雙窗看,應為大小便所各一的小型廁圊,僅供監守衛舍裡的兵員使用。 4. 廁圊 廁圊位於炊事所後面約6.75m處,與兵房相距5.38m,是提供兵舍及炊事所的兵員使用的公廁。厚48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現場左右山牆都留有矩形出入門洞,但一面已被封閉。室內配置已無法明辨,不過從門洞偏一邊看,應為1尿槽、3便所的小型廁圊。從留存有兩側山牆可以研判,其屋頂應為木桁檁構築的和瓦「切妻造」屋頂,但木桁檁及屋頂、甚至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 5. 糧食庫房 糧食庫房在廁圊左側3.63m處,長5.2m、寬4.37m。厚40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向廁圊的前山牆開大門一扇,兩側各開窗一扇,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室內無隔間,形如空屋。 6. 水井及儲水池 由於在低窪的谷地可以掘井,因此大山新砲臺不再採用集山水入坑的辦法,而改在這一區內掘了兩口圓形大井,炊事所邊的一口井內徑是1.56m,周圍用22cm厚的井緣隔起,道路邊的一口井內徑是1.51m,周圍用20cm厚的井緣隔起。高起的井緣可以防地表水流入,兼做防兵員跌落的擋牆。由於井非常深(12.80m及12.30m),水面至少在6.39~7.46m以下,汲水不便,因此在周邊設有大小兩個方形的儲水池,大儲水池的長寬是4.26×4.23m,小儲水池的長寬則是2.58×3.15m,深度大約1.5m。電器發達後,兩口水井已改用馬達抽水,因此在井邊可見PVC管及電動馬達。 7.四周環境 本區位於斜坡谷地,除兵舍較高外,其餘建築所在呈緩坡下降,為與新作的石板路相配合,四周用矮牆圍起,靠坡地部分則可見日式石溝砌法的舊溝。並利用舊溝使本區的地表水匯集流入排水溝後再導入較低的生態池中,經過分解與淨化的過程,再溢流入縣道的大排中。生態池除做成池形外,還用蜿蜒的水道將水的重力加速度降低,形成功能與美感兼具的淨水設施。 三、通信連絡空間 1. 連絡交通路 大山新砲臺的主要連絡交通路,在砲臺的東側及東北側,位於半島西側的稜線上,西可連風櫃,東與大山堡壘砲臺的步兵道連接,可通嵵裡。只可惜這條沒有邊溝的連絡交通路,在長期無人使用下,已無法明顯的辨別道路的蹤跡,而被近年所做的步道所取代。 2. 軍用道路 大山新砲臺初建時的軍用道路已無蹤跡可循,尤其在近年地景的開闢下,軍道的路形已無還原的可能。
使用情形閒置。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主要建物周圍銀合歡雜草覆蓋,需定期派人員巡邏,以利掌握建物損壞狀況。
現狀建物主體保存尚完整,目前標的閒置中。
網站名稱(空)
網址(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6-9261141#134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93700083號
公告日期: : 2010-06-30 15:38:31.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93700095號
公告日期: : 2010-07-22 00:00:00.0
note: :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指定為本縣古蹟之修正土地地號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56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94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93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1-30/106ec8bd-d0d9-4e51-9490-a6015ac78073/公告公文.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1-30/3eb8b023-9ad8-4096-a134-11d21b7527a0/公告公文(歷次).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10-06/38a5e5d4-8eed-4738-a156-caf38d22bcc4/地籍資料.pdf
repImgId1422
案件編號: 20100630000001
個案名稱: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級別代碼: 1.1.3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5
name: : 關塞
歷史沿革: 大山堡壘砲臺位於澎湖本島西南端風櫃半島的嵵裡里。大山堡壘砲臺的位置在大字大山、中山及交椅貝的基地上。大山堡壘砲臺的古蹟本體位於青灣的大山山頭上,標高29.5m(日治時期的資料為標高30.4m)。 大山堡壘砲臺建於明治33 (1900)年4月,完成於明治35 (1902)年6月,屬於日治時期澎湖島要塞12座堡壘砲臺之一,也是澎湖創建最早的日式砲臺。最初做為砲臺的基地範圍,首見於明治34 (1901)年所繪的〈大山砲臺敷地收用圖〉包括:嵵裡澳嵵裡鄉字大山、中山及交椅貝等官有地及民有地。完成砲臺登記後的土地總稱嵵裡第600番地,至大正時期又增加第613番地第613-2番地,權屬臺灣總督府陸軍經理部。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本區屬「陸軍總司令部台灣省營建管理所高雄分所」所有,後來變更為「管理機關陸軍總司令部」,成為青灣營區的所在地。青灣營區撤離後,依行政院97(2008)年3月14日院授財產接字第0970005892號函核准撥用,並限依仙人掌公園計畫相關設施使用。 在此之際,澎湖縣政府已委託中華民國永續發展學會進行規劃,並於民國97 (2008)年7月完成《澎湖縣馬公市青灣風貌營造計畫規劃設計》報告書,將此營區定調為「仙人掌公園」。次年7月16日,澎湖縣政府將仙人掌公園納入「菊島觀光文化城活化計畫」,並依權責分工,開始由各局處分期進行相關工程,其中「配合青灣仙人掌公園計畫規畫研擬推動、工商活動招商」屬於建設局、工策會。並依規畫將仙人掌公園之開發分5期執行。 正當工程執行期間,文化局也開始重視該區內的文化資產,於民國98 (2009)年12月13日召開古蹟審議委員會進行文化資產審議。於民國99 (2010)年6月30日以公告文號為〈府授文資字第1003700009號〉公告,「馬公大山堡壘砲臺」,屬於關塞類的縣定古蹟。土地使用分區為「非都市計畫區」,編地使用類別為「風景特定事業區」。所附地籍圖資料登載600-22地號地目為「雜」;613-27、613-28地號地目為「墓」。其位址約在東經119.55821693°;北緯23.52602654°。 根據民國98 (2009)年12月13日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審議公告的〈古蹟指定公告表〉記載,本古蹟及其所定著土地之範圍為「馬公市嵵裡段600-22、613-27、613-28地號」。該地號今已變更為「馬公市嵵裡新段1556、1594、1593地號」,但地籍面積不變。即以日治時期砲臺建築為主體,包括:「營舍、砲臺、觀測臺及各設施間的聯絡道路(路邊護土牆、水溝)等。」 明確的說,定著地上的古蹟本體計分兩部分: 1. 建於明治33 (1900)年4月,完成於明治35 (1902)年6月的大山堡壘砲臺,包括:半圓磨心式為基礎而設計之4座一字排開的砲臺1座,內含觀測所、指揮所、火藥支庫、砲側庫、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貯水所、掩蔽部、砲具庫、監守衛舍(已拆除)、廁圊(已改為現代化廁所)及入口大門等建築。 2. 建於大正9 (1920)年以15加砲之砲臺為原型,光復後由國軍接收自日軍所遺存的3門80mm高射砲(為1939年生產的仿德製克魯伯高射砲),以4座一字排開的配置所構築的砲臺1座,內含探照燈臺、廁圊、彈藥庫等。 不過,這其中並不包含大山新砲臺的兵舍、炊事場、監守衛舍、廁圊、糧食庫房、水井、儲水池及所在的定著土地馬公市嵵裡新段1562地號。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3::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4::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5::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6:: : 具其他古蹟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 現況保存完整,角石築砌精緻,見證日治時期營造技術色,具稀少性、不易再現及建築史之意義,富再利用價值及潛力。
法令依據: 第2條第1項第1、2、3、4、5、6款
所屬主管機關: 澎湖縣政府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56號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94號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93號
經度: 119.55659
緯度: 23.526451
主管機關名稱: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0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4/photo/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4/photo/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jpg
name: :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澎湖縣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00630000001
外觀特徵: 壹、大山堡壘砲臺的建築 初建的大山堡壘砲臺除了4座砲座及本體設施(胸牆、砲側庫、彈藥支庫等)之外,從國立公文書館C02030411600的檔案資料可知,應該還包括由砲工兵合同會議以〈軍事機密審議地第三號〉所建議的〈修正要領〉部分,該要領的內容如下: 一、加寬觀測所前的壘道,將彈廠移設於此; 二、適當增加右翼牆的厚度; 三、砲具庫退回將校室及掩蔽部右方,在附近適當擴大廣場,並將監守衛舍移建於此; 四、交通路基準線適當變更以減少填土工事。 換言之,觀測所前的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將校室及掩蔽部右前方的砲具庫;左前的監守衛舍、廁圊及貯水所、門柱、哨兵舍應該都是該砲臺形成初期的防禦營造物。 到明治38 (1905)年為止,大山堡壘砲臺已完成的防禦營造物計有砲座含胸牆4座、砲側庫3間、彈藥支庫1間、觀測所1棟、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1棟;掩蔽部(含將校室)1座、砲具庫1棟、監守衛舍1棟、廁圊1棟、貯水所1處、門柱1處、哨兵舍1處、彈丸本庫之將校室1棟、兵舍1棟、彈丸本庫1棟、炊事場1棟、及臨時火藥庫1棟。 日治時期將堡壘砲臺及其附屬建築物通稱為防禦營造物。防禦營造物的種類繁多,且各有其職能。通常隨著各要塞及堡壘砲臺的基地大小及使用需要而有不同,一般常見的防禦營造物約可分為三大類: 一、戰鬥空間 指直接用來做為攻擊及防禦用的作戰空間,這些空間除了滿足戰術與戰略的要求之外,還要儘量減低外在環境對它的衝擊,因此不僅要針對軍事需求的操作與補給考量週全,還不可輕忽空氣對流及排水系統的順暢。 一般常見的戰鬥空間包括:1.外壕、砲座、胸牆、運砲坡道;2.砲側庫;3.觀測所;4.指揮所;5.火藥支庫;6.彈室;7.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8.砲具庫等。 二、作息空間 指堡壘砲臺內將校及兵員的日常生活空間。一般而言,一個堡壘砲臺除了火砲精良、操作精準、補給充裕之外,將校及兵員等戰鬥人員也要有適當且充分的作息,才能在緊要時發揮戰鬥力量,因此防爆的預防措施、空間容量與大小以及對天候的掌握與控制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般常見的作息空間包括:1.兵舍;2.掩蔽部;3.監守衛舍;4.廁圊;5.炊事場;6.儲水所及水井;7.盥洗室;8.糧食倉庫;9.醫務所;10.柵門及門柱;11.哨所等。 三、通信連絡空間 要塞間的各堡壘砲臺不論平時或戰時都需要保持密切的連繫,因此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連絡網,避免孤軍奮鬥及後繼無援是要塞布局上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有線及無線通信網還未誕生的時期,人們只靠步行、馬匹及多輪車輛做為交通連繫的主要工具。通信器材出現後,設備推陳出新,空間便愈顯複雜。一般常見的通信連絡空間包括:1.連絡交通路;2.軍用道路;3.電燈所;4.發電機室等。 以上這些空間會根據防禦體系的需要做若干的增減及大小的調整,茲就大山堡壘砲臺的三種空間依序說明於下。 一、戰鬥空間 1. 外壕、砲座、胸牆、運砲坡道 本堡壘砲臺係以清日戰爭日軍擄獲清軍所遺存之英製10"阿姆斯脫朗後膛砲為主砲,以半圓磨心式為基礎而設計之4座一字排開的砲臺(形式與基隆白米甕的砲臺遺跡相近)。各砲座均採前圓後平的馬蹄形配置,長12.2m,寬10m。圓弧側在前,面對海正面;平直側在後,連接石砌的樓梯踏階,為舊日軍砲兵及砲彈運送出入的孔道。 砲座的前、左、右三面用胸牆環圍,胸牆多以混凝土構築,但從第一砲座的左後側還留有約1m長的堡嵌石殘跡看,原建的胸牆應為堡嵌石砌,後來因故損壞而改建為混凝土胸牆。從表面還留有條條模板痕跡及部分破損胸牆內部都有約5cm粒徑的黑色碎石研判,這後期修造的胸牆,應該是依照損壞的堡嵌砌石厚度而用碎石混凝土所灌注出來的。 現存的碎石混凝土胸牆中央較高(2.15m)兩側略低(1.3m),表面均已呈現間距較寬的裂紋。略高的胸牆上,做有退凹的弧拱形彈室(儲彈孔)3個,高寬均為1.3m,深46cm,彈室與彈室間距2.45m。孔外原有鐵板門罩住,以防砲彈潑雨受潮,如今均已佚失,僅存銹蝕的鐵質構件。由於儲彈孔的大小及形式仍為阿姆斯脫朗後膛砲時期的形制,研判胸牆修造的時間應在該火砲去除以前。 阿姆斯脫朗後膛砲砲架的圓筒形磨心設在圓弧胸牆的圓心上,半圓滑軌設在磨心之後,與磨心成同心圓形式。由於火砲、砲架、磨心及滑軌均已拆除,現場只留下凹陷的積泥及土中長滿的雜草。胸牆上的砲門及左右的隔堆均已長滿銀合歡、龍舌蘭及仙人掌,高度比人還高,成為視野及射界的障礙,因此也無法看出胸牆總體真正的厚度。胸牆外覆以厚土,可防砲擊,並將地表水排入山谷或外壕。 胸牆牆腳設有方形截面的石砌排水溝,可將砲座的地表水及儲彈孔的滲水導入溝中,利用向左右傾斜的溝底,將水導入砲臺左後及右後端的埋入式排水陶管(直徑約20cm),再排入砲臺下的排水明溝中。 砲座後緣有成排的緣石做為駁坎上端的收頭,兼供豎立鑄鐵欄杆之用,為防雨水滲入牆體,緣端還做有滴水線。但因大部分欄杆已被強力踹除,留下許多殘破的缺口及裂痕。 由於本砲臺採用的是固定式的平射火砲,砲座必須在制高點上,根據實測各砲臺的砲座高度雖略有不同,但駁坎大約都在2.63~2.70m之間。所以砲臺後的平直側不用車輪砲砲座常見的運砲斜坡道,而代之以石砌的樓梯踏階。為減緩踏階的斜率,踏階分別以每隔一步(30cm)做一平臺(1.15m)的形式長短交互配置,成為日式砲臺也是本堡壘砲臺最為明顯的特徵。踏階及平臺的外側也設有與緣石相同形式的鑄鐵欄杆,如今多已破壞佚失,甚至連安置欄杆的踏階塊石都已缺損。 砲座與砲座之間用寬9.8m的橫牆(相當於清代砲臺的隔堆)區隔,橫牆的作法是在兩座砲臺相鄰側的胸牆間用土堆成高高的土丘,以使兩砲之間有一定的區隔。橫牆後側留有寬1.15m的通道使兩砲臺之間仍有連通路可以保持必要的連繫。但因,通道所在的位置正巧在砲側庫入口的上方,必須越過弧拱形的圓頂,因而使通道的地面形成隆起的弧面。 又因砲側庫入口通常靠在側牆邊而不在庫房的正中央,因此通道下的堡嵌牆隆起點便不與砲側庫入口的弧拱位置一致。根據日治時期砲臺的規畫多在兩砲臺間設一個砲側庫,因此這種作法只出現在第一、二砲座及第三、四砲座間。 第二砲座與第三砲座之間,因為不須設砲側庫,所以橫牆後側的通道不但比兩側的寬(2.15m),地面也呈平直而不隆起。不過外緣的緣石仍做有欄杆,以防不慎跌落。只是大半殘斷銹蝕或遭拔除。 2. 砲側庫 位於第一、二砲座及第三、四砲座之間的砲側庫,是用來儲存砲彈及藥包的場所,其構造形式和一般日式砲臺相同,採用對錯的雙入口,以防不慎發生爆炸意外時,傷及兵員。由於砲座較高,所以砲側庫設在兩砲座之間橫牆的下方。砲側庫室內天花及底端截面均呈圓拱形,寬2.97m,深約10.23m及10.27m。壁厚依一般作法約在1m左右,但因全部包被於洞窟之中,實際尺寸無法量測,但從堡嵌牆下左右的陶管相距約5.96~5.88m,扣除室內淨寬,可以推斷牆身概略的厚度約為1.5m。由於室內必須維持乾燥,地板四周均設有弧形截面的小排水明溝,並在入口處潛入地下,以直徑約10cm的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入外排水明溝,只是在地坪重作後已將排水溝及陶管堵塞。 國軍進駐後在對錯入口的擋牆上加開矩形窗洞,並安鐵柵欄,如今連鐵柵欄都已嚴重銹蝕。 3. 觀測所 觀測所是用來觀察敵情動靜並測量攻擊目標的設施,通常設在砲臺左右兩側或附近適當的地點,不論設在那裡,至少都要能觀測到砲臺前方所有的射界,必要時得設置兩處。觀測所通常儘量靠近砲座,離最近砲床中心約在20m以內,其最遠距離依據「武式測遠器」設置要領及性能而定。 觀測所以厚約2cm之鋼製圓蓋掩蓋,並以數支鋼製支柱支撐,做成固定圓塔,周圍開設推拉窗戶,開口應能容易觀測砲臺全部的射界範圍。爲避免妨礙測遠器的操作,支柱厚度通常為1cm,且為長方形斷面之角柱,但柱下方的混凝土牆厚度通常為2m至3m。窗臺除安成排的銅質滑輪外,滑溝還設有小排水溝及排水孔,以便將雨水導入牆腳的排水明溝,再用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出室外。 鋼製圓蓋掩蓋的屋面下,做有由扇形板依原新作放射性拼接而成的木板天花。每兩塊木板的拼接處,都留有一長一短的直條形通風孔,以利室內散熱通風。每片木板上可見裡、中、外三道釘頭,成同心圓整齊排列。最外一道是木板最寬的部分,每片有釘頭三處;靠內稍窄部分,每片各有兩個釘頭;到了最裡層每片只用一個釘頭。從釘頭的存在推測,天花板與鋼製圓蓋間應三圈桷料存在。桷料裡端與圓心間留有一定的孔隙,中央再用12個釘頭將圓板固定封實,做為圓頂的收頭及安鎢絲燈泡及燈座的面板。由於中央面板已有一半佚失,從缺損部分可以約略看到內部的構造與材質。天花板用白色油漆粉刷二度,但在一些破損處還可發現藍色斑點,說明一度曾有色系的改變。 觀測所中央設混凝土圓型桌臺,以便安觀測用的「應式測遠機」。從表面粉刷完整看,應為駐軍重新粉刷過。觀測所內牆面設有凹龕,以供存放測遠機相關機材。入口大門為雙扇弧形鋼門,惟今已佚失。由於全用鋼板構成,受海風影響銹蝕容易,因此昔日的駐軍便用水泥將整個鋼製圓蓋由頂至牆全部封住,因此外觀上不容易看出鐵堡的意象。所幸,這一類的觀測所在澎湖島要塞從完整到破壞的案例(如拱北砲臺、西嶼西堡壘、西嶼東堡壘、西嶼東臺等)還留存不少。 由於未受到適當的養護,在海風及雨水長期的侵蝕下,大部分的鋼材多已嚴重銹蝕,表層剝落嚴重,滑動鐵板窗已無法正常開啟,滑軌銹蝕嚴重至僅存銹塊,只有銅質滑輪表層生銅綠。銹蝕的鋼板氧化後體積增加,使增作的混凝土表層龜裂,碎塊剝落,以致有影響安全之虞。 由於觀測所所在的位置稍高,因此有砌造整齊的玄武岩樓梯踏階可連通上下。踏階的作用除了提供上下之外,還有將高處的地表水導入邊溝進入主排水系的功能。由於長年廢棄未加保養使用,觀測所四周都已長滿銀合歡,應有的視界已被完全遮蔽。 4. 指揮所 位於觀測所左下方的指揮所,為一穹窿頂構成的密閉空間,右上方有30cm 直徑的傳聲陶管與觀測所連通,以便將觀測所得的資料口傳至指揮所後加以演算,並將數據傳給砲座上的砲手。為保持內部空間的乾燥,除入口設有進排風口外,地面也都有小排水溝,以便將水導至戶外的排水明溝。然而大門佚失使潮氣滲入,內牆長滿青苔,有微生物滋長跡象。 5. 火藥支庫 位於指揮所右下方的火藥支庫,位居大山堡壘砲臺的最左側,其位置與火攻作業的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息息相關。由穹窿頂構成密閉空間的室內,是用來儲存及供給整個砲臺的火藥及藥包的場所,為防不慎發生爆炸意外時,傷及兵員,也採用對錯的雙入口。室內天花及底端截面均呈圓拱形,寬2.97m,深約11.27m,比砲側庫略深1m。壁厚依一般作法約在1m左右,但因全部包被於洞窟之中,實際尺寸無法量測,但從堡嵌牆下左右的陶管相距約5.88m,扣除室內淨寬後,可以推斷牆身概略的厚度約為1.5m左右。由於室內必須維持乾燥,地板四周也設有弧形截面的小排水明溝,並在入口處潛入地下,以直徑約10cm的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入外排水明溝。國軍進駐後在對錯入口的擋牆上加開矩形窗洞,並安鐵柵欄,如今已嚴重銹蝕。 6. 彈室 彈室通常設在堡嵌牆內,由於是用來放置可以射擊的砲彈,因此高度都以砲彈的尺度為基準。外形成弧拱形,深度與砲彈直徑有關。在第一砲座左側與第四砲座右側踏階下平直的堡嵌牆上,各設有彈室兩個及插旗桿用的石旗桿座及旗桿鐵箍。而第二砲座與第三砲座之間,有橫面較寬的堡嵌牆,牆上則設有櫛比鱗次的拱形彈室共9個,不僅造型壯觀,也是澎湖島要塞其他堡壘砲臺所罕見。 彈室前都設有排水明溝,以便與砲座堡嵌下的排水溝相連,加上樓梯踏階端頭及外側也都設有排水明溝,形成整個砲座下通往貯水所的主要排水系。不過,為了減少跨越排水溝造成人車上下的不便,樓梯踏階端頭部分及彈室前端的溝面,都有數塊拼成的玄武岩石板覆蓋。 7. 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 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是火工作業的主要空間,由於危險性較大,一般都設在有斜坡橫牆邊,本堡壘砲臺則設於三面都有堡嵌牆環圍的空間內。火工作業包括彈頭、藥筒、藥包、信管及裝填藥作業等,作業空間必須寬大、通風良好,且具完整的防潮及排水性能。 依現場丈量,本作業空間總長15.11m、寬6.06m。屋頂用和瓦屋面兩坡水的「切妻造」,室內用鐵小屋組(人字屋架)共9架構成。鐵小屋組以L形截面的角鐵材料為主,除外框由合掌(上弦)及小屋樑(下弦)構成的三角形外,中央不用真束而加一組W形方杖構件組成。L形截面的母屋(桁檁)彼此間用鐵質加勁板接合,全部採用圓頭鉚釘固定。鐵小屋組之上,採用日治時期典型的金摺(metal laths)天花,其作法是以4.5cm~6cm厚的混凝土內加金摺或鋼鈑網目(兩端有V形接手的網目鐵鈑)做成類似今天的鋼筋混凝土板式結構的薄板,其上再用土茸瓦棧掛文化瓦,形成既有桷料的承載力又有抗張力的結構。混凝土砌造的外牆,四隅角都有長短交砌的隅角石。隅角石外露的兩面,四周凹鑿中央突起,使凹部形成類似寬勾縫,以增加視覺的厚實感。 牆上留1.78m寬的大門一扇,四周開窗10樘,使室內保持明亮,通風良好。窗扇採內框式,將大於窗洞寬一倍的窗框固定在牆後,框內用單扇橫拉窗,當窗扇開啟並開至牆後時,窗洞便可以全寬開啟。與一般嵌於牆內的雙扇推拉門只能開啟半寬有很大的差別,這也是日式砲臺內建築物最大的特色。只是目前所有的門窗扇都已佚失。從內壁觀察,大部分的拱型窗洞下都有修補痕跡,有些連弧拱都被補平,說明原有多扇門被封填檻牆後改做窗用,因此這幾扇窗就沒有內框式的特質。 8. 砲具庫 砲具庫為儲藏火砲之附屬品、預備交換品及砲臺用工具的地方,通常設在各堡壘砲臺內適當的位置,以木造或磚石造為主,四周設有排水明溝,建築物寬度約5.4m,其長度依砲種而異,面積自然也有差異: 重砲 每門火砲12m2 輕砲 加農砲18m2、速射砲為9 m2、臼砲12 m2 現存的砲具庫原規劃於觀測所附近,後經修正改設於掩蔽部之前,並與監守衛舍相對。砲具庫總長15.17m,總寬6.15m,合計面積約93.3m2,較規範值48m2或72m2大,這可能與阿姆斯脫朗後膛砲構件複雜且非日本國產,必須有較多的火工作業有關。 坐西北朝東南的砲具庫,位於大山駁坎下方,距背牆2.04m,右與掩蔽部相隔4.62m,左與稍高的道路相隔2.0m。屋頂採用「切妻造」,目前屋頂已佚失,牆面用硓𥑮石砌,裡外水泥粉刷。四隅角用玄武岩整砌的角隅石做為角柱,外牆損毀嚴重,山牆大部分倒塌。門窗都用弧拱形,框、扇皆已不存。從起拱高163cm、拱券頂高183cm的東南向大門觀察,當時的日本兵平均高度約在160cm。從散落一地的石塊與水泥塊研判,室內地坪已經破壞。 二、作息空間 1. 兵舍 兵舍之配置及設備要領,依〈要塞補助建設物之規定〉辦理。一般以磚牆或板牆搭建,屋高約地上9尺(2.7m)、寬18尺(5.4m),常依住宿人數而定。屋頂通常用瓦屋面兩坡水的「切妻造」。 根據〈澎湖島要塞補助建設物履歷〉的記載,大山堡壘砲臺的兵舍、將校室及炊事場建於明治36 (1903)年2月10日,同年12月9日完成,其中將校室1棟計7.5坪、兵舍1棟81坪、炊事場1棟36坪。這些建築究竟在甚麼位置,由於自日治時期以來諸多變易,已難找尋。不過,在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中可以發現在,有兩處較為可能存在的地區。其一是營區入口主要道路西側,但多已改建,原貌難辨,且離砲臺較遠,可能性不高。其二是位於掩蔽部東南側的4棟建築,即營區入口主要道路的端點上,可能性較高,可惜已被拆除,原基地改建為金琥仙人掌花房,連遺跡都已不存。 2. 炊事場 炊事場通稱廚房,通常設在堡壘砲臺附近的適當位置,有時受到地形和位置的限制,也可能設在堡壘砲臺內,面積約50m2。本堡壘砲臺則有1棟36坪。可惜今已不存。 3. 掩蔽部 掩蔽部分為將校室與兵士室,計由3間構成,室內淨寬均為5m,左側兩間兵士室進深8m,右側單間將校室進深5m,室內天花均做弧拱形,起拱高度為1.7m,至拱頂最高點為2.93m。兩間兵士室間有寬1.2m的拱形門洞相通;兵士室與將校室間也有1.4m寬的門洞相連,各空間末端的天花上都有30cm直徑的排氣管通至屋頂。 正面入口牆厚約50cm,中開一門二窗,原係鐵板門構成,如今已被改為雙開木門及木窗。其中的木門應為外開,如今已改為內開,並在入口地面加做12cm×15cm的水泥砂漿門檻。 中門上方有30cm直徑的排氣孔,下方左右側設有寬12cm、高52cm、深71cm截面成ㄩ形的狹長形進氣口,以便和排氣孔、排氣管達成自然通風的效果。如今ㄩ形的狹長形進氣口以及排氣孔都已用防蟲網包被,排氣孔中還添加了機械排風設備。 室內外混凝土面原已破損開裂嚴重,如今已用水泥砂漿補平重新粉刷色漆。國軍原有的噴漆標語已被覆蓋,僅存非常模糊的輪廓。室內已加設電器管線及燈具,均採用釘在牆上的明管。 掩蔽部上層的屋頂結構及覆土已被龍舌蘭及仙人掌覆蓋,掩蔽部正面上方有砌石擋土牆,其內部結構則無法得知。不過從日治時期的日本築城史記載及本所在新北市瑞芳區四腳亭砲臺的修復經驗得知,掩蔽部的構造應為連續的混凝土拱券結構(當時還沒有發展出鋼筋混凝土),每一間的拱腳立於厚約1.0m的垂直牆體上(日文稱為腳壁,見《日本築城史》頁72),腳壁用硓𥑮石或磚砌造。 拱頂為多拱連接的拱形屋頂,厚約1.1m。屋面用柏油二度做為防水層,然後在谷溝處鋪20cm直徑的半圓形陶管,陶管上鋪30cm厚的礫石層,其上全面鋪細沙做為透水層,最上面再覆防敵彈爆炸的覆土層及植栽。半圓形陶管前端通至掩蔽部上方的擋牆,利用突出的接水石及7.5cm直徑的落水管,將水導入入口前端的排水明溝(寬25cm、深25cm)中。然而,這種構造方法,通常不為國軍所知,以致接水石及落水管佚失也不再補充,或索性用混凝土將整個導水系統包被,導致轉角接合處滲水。 4. 監守衛舍 監守衛舍是執行衛戍勤務的哨兵日常棲息的場所,通常位於堡壘砲臺的入口大門附近,平面多呈長方形、L形或凹字形,磚石構造、木屋架及瓦屋頂,犬走外設排水明溝。 監守衛舍的室內空間,由玄關、廁所、居間、廚房、浴室等構成。入口位於左前方,內有玄關及大、小便所各一,並有小拱門可通室外。玄關右側為居間,是供哨兵居住的空間,採用高架木地板,上鋪榻榻米。木地板下方四周的外牆,開有透氣口,利用空氣的對流來維持木地板的乾燥。 居間右後方設浴室、廚房、煙囪,水槽及大竈,廚房後有門通室外。換言之,監守衛舍是一個生活上能獨立運作的居室空間。可惜這些都已被拆除,並在其上依原有空間大小改做成8.5×14.55m、三面石砌牆(高120cm)的休憩平臺。 5. 廁圊 廁圊是日治時期堡壘砲臺廁所的通稱,主要是用來提供兵員如廁之用,一般 都設在入口大門附近供哨兵使用或兵舍旁供將校及兵員使用。堡壘砲臺通常以25名兵員設大便所1個,小便所則以每100人長1m的比例建造,將校用廁圊有時另外設置。 現存的廁圊坐東北朝西南,面向砲臺入口通路及掩蔽部,總寬3.48m、總深6.85m,39cm厚的外牆以硓𥑮石砌造,表面水泥粉刷。屋頂通常用弧拱形拱券或兩坡水木造瓦屋面的「切妻造」,但因屋頂已全毀,山牆部分破壞,以致究竟是弧拱形拱券或切妻造已難判定。 從入口大門在正面的位置偏右,可知左側應為大便所,右側應為尿槽。日式砲臺的廁圊,大便所都用木隔間及木門,外牆上設通風小窗,下設掏糞口。尿槽緊挨牆邊,為整條馬蹄形凹槽的溝槽,一側有站立用的立臺,槽向後側或中央傾斜,壁端留一圓孔通至室外,以便將尿液導入位於犬走上的集尿坑。外牆上也設通風小窗,數量與大便所同。 本堡壘砲臺所做的大便所從側面的通風小窗及掏糞口(28cm×28cm)觀察應為6個。通風小窗及掏糞口上方都有突出的塊石雨庇;尿槽的通風小窗也是6個,雨庇作法與大便所相同。為加強結構在廁圊的四隅角都有砌作整齊但錯砌的玄武岩隅角石。 現有的廁圊已被全面改造為現代化廁所,並以磚牆將室內分為前後兩大間。前為男廁,設馬桶便所兩間、小便斗兩個;後為女廁,設馬桶便所3間。前後入口都設有雙向開合門。為保持通風避免增加牆體荷重,在廁圊四周用8根立柱的獨立木屋架做成兩坡水屋面。 6. 貯水所及水井 由於每名守兵每日給水需求量約為20公升,其中包括飲食用水至少3公升,因此堡壘砲臺內的貯水所需儲存供所有駐守兵員30日用的水量。在無淡水水源的山地,貯水所通常以收集雨水為給水的主要來源。雨量依各地氣候的年降雨量不同,其計算的依據各異。但因雨量中有一半滲入地表或因暴雨溢流而減量,故只能以年降雨量的二分之一計算,同時要以一年中雨量最少季節的數據做為貯水量計算的基準。 貯水所除貯水池外設有沉澱池、過濾池以及能取得守兵所需水量之汲水井。為免遭受敵軍轟炸破壞,一個堡壘砲臺通常設有至少兩口的汲水井。與貯水所連通的雨水排水溝,溝緣係用堡嵌石砌,寬約28cm~30cm,底用碎石混凝土做成微弧截面,其上覆蓋15cm以上直徑的半圓陶管(本工程採用約21cm直徑),做為淨水流通的管道,並流入貯水所的貯水池中,再經過沉澱池與過濾池的澄清與過濾後,流入大型的貯水箱中存供日常使用之需。 大山堡壘砲臺的貯水所淨寬6.7m,進深3.2m,後、左、右三面用深47cm的堡嵌石砌造成垂直的牆面,以與較高的土丘分隔。精確的說,貯水所是由土丘挖出來與道路面平齊的凹地。矩形平面的貯水所計由兩大部分構成:有水井口的地下貯水箱及凸出地面的正方形貯水池。 建於地下的貯水箱呈長形平面,兩端及箱頂呈弧形,長邊與道路呈直角。貯水箱平直部分長5.01m,加上兩凹弧的最長長度為5.92m;淨寬2.97m,井口含淤泥的總深度至少在3.93m以上,箱內淨高至淤泥面上總深度為3.29m。井口位置在貯水箱弧頂上,井口呈管形,外徑90cm,內徑60cm,管頂測到淨水池頂的高度用雷射測距儀測得管深2.02m,距路邊的排水溝內緣約1.8m。 貯水池平面呈正方形,長、寬均為2.6m,突出地面約9cm~16cm。平面中央分隔兩個寬1m的長形平面,面外的空間為長2.3m、寬1m、深1.55m的貯水池,用來儲存由排水溝引進的水。面內的空間用30cm厚、60cm高的牆將池子再分為相等的兩口水池,分別為過濾池及沉澱池,長寬各1m、深1.17m,用來將貯水池中的水經過過濾及澄清後流入貯水箱中,各水池均有陶管連通。 自來水引進後,由於水質淨化,已無過濾及澄清之必要,遂將這3口池子改為蓄水池使用。並由道路下接PVC水管至池的左方,用水泥糊成不規則形的柱狀物,並加裝水龍頭,以便讓水流入池中。為防水溝水流入池中及各池水之流通,還用水泥將各個陶管封閉。 不論水井或貯水池,原來都有頂蓋蓋住,以防雨水滲入或避免兵員跌入。有了自來水以後,貯水箱的功能消失而不再使用,井口也不再封閉,逐漸成為雨水、地表水、汙泥、垃圾及雜物堆積的場所,也成為丟棄彈藥或廢車架等地投棄場,直到仙人掌滋生後,才無人為雜物的丟棄,但卻無法避免雨水及汙泥的淤積。 三、連絡空間 1. 連絡交通路 是堡壘砲臺與堡壘砲臺之間主要的連絡軍道,依所在的位置而有距離長短之別,除非有特殊用途,一般都以3m寬為度,且應便於兵器彈藥之移動、補給及交換,同時也做為部隊出入的孔道。 如為坡地則以不超過1/6的緩坡為原則。路面用碎石級配或土路,道路兩側都有設有邊溝。邊溝的形式澎湖島要塞多用玄武岩方錐形堡嵌石砌,溝寬約在28cm左右;基隆要塞則多用砂岩長條形塊石,溝寬約在22cm左右。溝深依道路坡度及陰井調整。溝底多用碎石混凝土做成微弧形截面。 大山堡壘砲臺基地內原有連絡軍道多條,儘管事過境遷,在各時期不同的使用下已有不少改變,但在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中仍可約略看出,應與紅色箭頭所示相去不遠。後因做為國軍青灣營區使用,道路已做了使用上的改變。 營區廢棄後至指定為縣定古蹟之前,又被規劃為仙人掌公園,且前後歷經四期工程的興築,大部分連絡軍道都已重新規劃整建成為園區道路。經現場勘查發現,目前尚餘未開發的軍道一條,位於基地東側,是該砲臺連通明治36 (1903)年2月10日起工、同年12月9日竣工的彈藥本庫的連絡道路,也是通往雞舞塢堡壘的舊路。後來彈藥本庫雖然改建為海軍陸戰隊訓練基地使用,但因駐紮軍種不同,這條路可能是因為使用率不高而被保存下來。目前路邊的日式排水溝雖然部分被積土淹沒,但其寬度及斜率,尚無太大的改變。 2. 軍用道路 軍用道路依照日本要塞輔助建設物之規定分等級。一等道路包括:由要塞司令部通往司令部管轄之倉庫、兵營、彈丸、火藥、糧食本庫、大修理所、堡壘團、停車場、國道等之道路;由司令部所轄之倉庫通往彈丸、火藥本庫、火藥支庫、堡壘團之道路,以及搬運砲戰砲前往堡壘團中樞之道路。二等道路包括:連絡相鄰堡壘砲臺的連絡交通路;由火藥、糧食支庫通往堡壘砲臺、由糧食本庫通往糧食支庫、或由大修理所通往小修理所之道路。三等道路:前述以外通往必要各點之道路。軍用道路通常因應地形於一側或兩側設排水明溝,必要時設橫斷排水溝,路面凸形約1/30,因應地質以適當物料牢固建造。 明治34 (1901)年9月26日築城部澎湖島支部完成大山砲臺與雞母塢山砲臺間的交通路,成為兩堡壘砲臺之間的主要連絡通路。儘管今天仍存有兩張當時的〈交通路敷地之圖〉,但因地形地貌及交通狀況經過百餘年的變革,其詳細位置、內容及形式已無法得知,即便是有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但因仙人掌公園的道路都已重新規劃,原有的道路已難分辨。
室內特徵: 貳、大山新砲臺的建築 和大山堡壘砲臺一樣,利用日治時期部分未興建完成的防禦營造物,而於民國41 (1952)年以澎湖防衛部馬公要塞第三期工事編號96改建的大山新砲臺,也由戰鬥空間、作息空間及連絡空間等三部分構成,但內容已有很大的不同。 一、戰鬥空間 1. 砲座、胸牆、橫向通道 本砲臺係國軍以大正時期原規劃為十五加砲之砲臺為原型,配備接收自日軍所遺存的3門80mm的高射砲(為1939年生產的仿德製克虜伯高射砲),以4座一字排開的配置所構築的砲臺。各砲座也採用前圓後平的馬蹄形配置,圓弧側在前,面對海正面;平直側在後,連接橫向通道。各砲座大小約略相同,長6.55m,寬7.1m。橫向通道在砲座後,寬2.75m,用來串聯4個砲座,以使彼此間可以互通訊息,相互支援。 砲座用水泥鋪築,前端設方形砲床,其中3座已被挖除,只留下填平的覆土及滋生的仙人掌及雜草。由左起算的第四砲座,仍殘留有2.5m見方的方座形鋼板座,其上隱約可見一圈凸邊及20顆螺栓固定的痕跡,是瞭解本砲臺構造最好的資料。根據日治時期的火砲資料研判,應為架高射砲用的圓錐臺砲架的底座,只是圓錐臺砲架以上的部分及配備都已不存。目前在第二砲座的覆土流失,可約略看出凹50cm深且較方形砲床大的圓形座槽,應是挖掘基座時留下的坑洞,但也有可能是後來改變裝備後遺留的殘跡。 砲座的前、左、右三面有胸牆環圍,胸牆高約1.15m,多以堡嵌石3~4層砌築,作工已不如大山堡壘砲臺細膩。砲座左側的胸牆上有彈室1個,寬100cm、高51cm、退凹28cm,內側刻槽3道,各寬6cm、深4cm,用途待考。砲座與砲座間的橫牆(隔堆)寬13.2m,背面已用水泥牆砌造。胸牆下有30cm寬的排水明溝向後連通至橫向通道的路邊排水明溝,這些水溝都用水泥砌造。橫向通道邊有高2m的背牆及凹龕做為儲藏室。 背牆後還有兩道由水泥邊牆所砌築的進出路,做為與連絡交通路相通的運補孔道,也是砲臺的主要出入口。只是長年人跡罕至,銀合歡、仙人掌及龍舌蘭等植物滋長茂盛,幾達全部被淹沒、無法進出及清楚的辨識構造物的程度。所幸經本團隊僱工清理後,已能約略看出砲臺的基本樣貌。 2. 砲側庫 新造的砲臺已無日治時期日式砲臺所常見的拱砌砲側庫存在,改在橫向通道的背牆上,用方形的退凹空間或凹龕做為儲藏室。 3. 探照燈臺 位於大山堡壘砲臺的最高點,空照圖標高為32.7m的山頂平臺。在大山砲臺初建或新砲臺續建時期,並沒有探照燈臺建造的相關資料存在。但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我軍政部第四要塞調查組,由海軍臺澎要港司令部葉心傳主任、林鴻奎組長、陳中堅營長及日方潑剌部隊長鵜飼源吉大佐,共同調查澎湖島要塞,並於民國35 (1946)年2月提出要塞調查一覽表,其中大山砲臺部分僅存陸軍彈藥庫(即今存之掩蔽部)及舊砲臺。至於工事位置種類數量一覽表中仍稱「圓頂」的工事,留有高射砲位2位、觀測所1處、指揮所1處、探照燈臺1處。就此觀之,現存的探照燈臺應為後期的產物;如從建築結構看,其以亂石砌為主的石砌方式已與明治時期砲臺的作法有很大的差別,但與以下將敘述的大山新砲臺作息空間很接近。因此判斷應為大正時期以後所增建。 就配置上看,探照燈臺位於平臺的西北側,呈長方形平面,軸線方位與新砲臺的首線一致,採坐東北朝西南的坐向。西北有寬1.94m 的石砌通道及寬1.82m用來上下陡坡的階梯可通達大山砲臺的步兵道,再通往山下坡谷的作息空間。由於作息空間已被仙人掌公園規劃為仙人掌產業產銷中心,因此這條陡峭的山路已被重新整理為帶扶手欄杆的塊石砌山路。 探照燈臺東南有寬3m的斜坡道可通大山堡壘砲臺、掩蔽部及舊大門入口,由於這一段坡度平緩,儘管沒有堡嵌石砌的邊溝,仍可看出是供輪車上下用的補給通道。只是一度因無人出入,而被仙人掌及銀合歡占滿。最近因仙人掌公園規劃整理排水系統的需要,仙人掌及銀合歡已被清除,補給通道的輪廓再次展現。 探照燈臺本體為一凹入地下的掩體空間,前有左右截角的馬蹄形平面,東、西、北三面用厚33cm的石砌牆面環圍,南面為沒有石砌牆且較平坦的開口。石砌牆內側就是探照燈室,平面也成馬蹄形,主入口在東北面,燈室牆厚42cm,亂石砌與鋼筋混凝土混合構造,四周與石砌牆有65cm寬的間隔,做為人員走動的掩體壕。 由於位於海邊,混凝土已因鋼筋銹蝕而爆裂,樑、柱、入口雨庇及樓板都已倒塌。不過,在離地高約72cm處,還可以看到造形完整的混凝土窗臺。從其寬度也可以知道這兩個窗洞都是1.36m寬,再從砌牆收邊觀察,門洞寬度應為96cm。 探照燈臺前方因有左右截角,成為三面不設窗扇的大窗洞,用來使探照燈有橫掃海面視角的廣度。正因為這個面寬太大,使結構沒有足夠的支承力,加上鋼筋銹蝕爆裂,成為結構破壞的主要原因。窗檻下,留有32cm見方的排水孔,可以使室內積水流入牆邊的排水溝中。由於牆體及柱樑倒塌過半,使現況宛如廢墟,但從其構造的構成及掩體配置看,仍不失其昔時一度壯觀的風采。 探照燈臺後方,與入口相隔2.91m處有正方形廁圊一座,面寬2.54m,牆厚40cm,背側牆下有35cm×57cm的掏糞口一處,79cm×92cm的集尿池一口。為便於掏糞作業,背側與掩體牆間寬達1.26m。儘管掏糞口、集尿池清晰可見,但室內隔間及廁圊形式已因屋頂及牆體倒塌而被混凝土塊及石塊所覆蓋。 探照燈臺西北側,地面上有一塊96cm寬的水泥土臺,可能是做為指揮觀測的平臺。與西北側陡峭坡地不同的東南側,是一片平坦的空地,可能是做為機動性防衛的空地。前端不遠處有哨所一座,已被平整的水泥塗刷過,屋頂全無,僅存ㄩ字形牆體,內牆一角還留有凹刮的「一七四梯次」、「不深」、「志河」等字跡,具見證軍事生活之價值,採哨所維持現狀,字跡應加保留。 二、作息空間 作息空間仍沿用砲臺東北凹地大正時期所建的石頭厝群。說它是石頭厝群,是因為這些建築都用矩形平面,彼此的鄰棟間距不寬,空間配置感覺相當密集;又位於同一個凹谷地,群聚成完整的作息空間區。 且各棟建築都以黑色的玄武岩塊石採亂石砌工法砌造,較大的建築在四個角隅下端還做有約略外擴的弧形放腳,但門楣、窗楣、窗間柱、雨庇、平屋頂及部分室內梁柱等則用鋼筋混凝土造,整體造形特徵明顯。茲說明各空間的形式及內容如下: 1. 兵舍 兵舍位於本區基地西南,長13.4m、寬10.2m,坐西北朝東南配置。除厚45cm的牆面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外,屋頂部分已改為鋼筋混凝土樓板,內加鋼筋混凝土柱樑。門楣、窗楣、窗間柱也用鋼筋混凝土造。 兵舍以中央走道將室內空間分為左右居室,走道兩端設入口大門。內立四柱將居室分為6大間,各居室外牆都開長條形大木窗,邊間兩側也開形式相同的大木窗,只有中央間開在窗楣下用窗間柱分隔成雙連木窗,成為這座建築外觀的特色之一。從已損壞的現場跡象看,各居室都有抬高的地板面,以便安置榻榻米。為使地板面具有防潮的功能,各面外牆的長窗下設有鋼筋混凝土窗臺,窗臺下再開通風窗洞,以維持地板下良好的通風。 現存的兵舍,所有的木門窗都已被拆除,部分長窗已用石頭封填。從目前尚存一樘木窗觀察,應為另開有下窗的上下錘窗。門楣、窗楣、窗間柱的混凝土爆裂,銹蝕鋼筋裸露。部分牆面都有剪力破壞的龜裂或部分已被水泥塗刷汙損。 室內損壞相當嚴重,樓板開裂嚴重,保護層因鋼筋銹蝕而脫落,樑柱鋼筋外露,碎塊及垃圾掉落滿地。柱間用玄武岩改砌矮牆,外加水泥粉刷。室內粉刷牆體開裂,苔蘚孳生,表層剝落。整體看來,結構已達安全堪慮的程度。 2. 炊事場 炊事場距兵舍外牆約3.63m,長7.15m、寬5.31m,厚40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從留存有兩側山牆可以研判,其屋頂應為木桁檁構築的和瓦「切妻造」屋頂,但木桁檁及和屋頂今已不存。 炊事場左前及右後各有圓形大水井一口,水井邊有方形儲水槽兩座,做為取水的水源。左右山牆中央都開有一扇大門,以便連通兵舍、水井及儲水槽。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正面左窗被國軍用紅磚封閉,窗檻下的檻牆損毀嚴重。其餘窗檻、窗楣也都有混凝土爆裂、鋼筋裸露情形。 3. 監守衛舍 位於最左端的監守衛舍,呈正方形平面,坐西北朝東南,長寬均為8.02m,距方形儲水池約1.2m。厚45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前後山牆各開大門一扇,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正面大門已被封閉,僅留後門可以出入,室內已無隔間,形如空屋。與以往的監守衛舍不同的是,廁圊不設在室內,而在室外的左側約1.85m處,長寬均為2.54m,大門朝向監守衛舍,由於內部磚石雜物堆積,無法看出室內空間的配置,不過從背牆上所開的雙窗看,應為大小便所各一的小型廁圊,僅供監守衛舍裡的兵員使用。 4. 廁圊 廁圊位於炊事所後面約6.75m處,與兵房相距5.38m,是提供兵舍及炊事所的兵員使用的公廁。厚48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現場左右山牆都留有矩形出入門洞,但一面已被封閉。室內配置已無法明辨,不過從門洞偏一邊看,應為1尿槽、3便所的小型廁圊。從留存有兩側山牆可以研判,其屋頂應為木桁檁構築的和瓦「切妻造」屋頂,但木桁檁及屋頂、甚至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 5. 糧食庫房 糧食庫房在廁圊左側3.63m處,長5.2m、寬4.37m。厚40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向廁圊的前山牆開大門一扇,兩側各開窗一扇,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室內無隔間,形如空屋。 6. 水井及儲水池 由於在低窪的谷地可以掘井,因此大山新砲臺不再採用集山水入坑的辦法,而改在這一區內掘了兩口圓形大井,炊事所邊的一口井內徑是1.56m,周圍用22cm厚的井緣隔起,道路邊的一口井內徑是1.51m,周圍用20cm厚的井緣隔起。高起的井緣可以防地表水流入,兼做防兵員跌落的擋牆。由於井非常深(12.80m及12.30m),水面至少在6.39~7.46m以下,汲水不便,因此在周邊設有大小兩個方形的儲水池,大儲水池的長寬是4.26×4.23m,小儲水池的長寬則是2.58×3.15m,深度大約1.5m。電器發達後,兩口水井已改用馬達抽水,因此在井邊可見PVC管及電動馬達。 7.四周環境 本區位於斜坡谷地,除兵舍較高外,其餘建築所在呈緩坡下降,為與新作的石板路相配合,四周用矮牆圍起,靠坡地部分則可見日式石溝砌法的舊溝。並利用舊溝使本區的地表水匯集流入排水溝後再導入較低的生態池中,經過分解與淨化的過程,再溢流入縣道的大排中。生態池除做成池形外,還用蜿蜒的水道將水的重力加速度降低,形成功能與美感兼具的淨水設施。 三、通信連絡空間 1. 連絡交通路 大山新砲臺的主要連絡交通路,在砲臺的東側及東北側,位於半島西側的稜線上,西可連風櫃,東與大山堡壘砲臺的步兵道連接,可通嵵裡。只可惜這條沒有邊溝的連絡交通路,在長期無人使用下,已無法明顯的辨別道路的蹤跡,而被近年所做的步道所取代。 2. 軍用道路 大山新砲臺初建時的軍用道路已無蹤跡可循,尤其在近年地景的開闢下,軍道的路形已無還原的可能。
使用情形: 閒置。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主要建物周圍銀合歡雜草覆蓋,需定期派人員巡邏,以利掌握建物損壞狀況。
現狀: 建物主體保存尚完整,目前標的閒置中。
網站名稱: (空)
網址: (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9261141#134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93700083號
公告日期: : 2010-06-30 15:38:31.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93700095號
公告日期: : 2010-07-22 00:00:00.0
note: :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指定為本縣古蹟之修正土地地號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56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94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93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1-30/106ec8bd-d0d9-4e51-9490-a6015ac78073/公告公文.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1-30/3eb8b023-9ad8-4096-a134-11d21b7527a0/公告公文(歷次).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10-06/38a5e5d4-8eed-4738-a156-caf38d22bcc4/地籍資料.pdf
repImgId: 1422

# 建設 2 於 文資局歷史建築 - 4

案件編號20080923000001
個案名稱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
種類1::
code: : A3
name: : 宅第
歷史沿革(一)李英宅位於臺北市大稻埕邊緣,南京東路與延平北路交叉口旁,始建於日治時期(西元1910年以前),但是到了太平洋戰爭末期,因為日人在隔鄰街屋上設置防空高射炮,陣地周圍須清出防火巷,因此,李宅遭到強制拆除的命運,殊為可惜。這棟建築現仍有照片留下,可看出當年的恢宏。 (二)日治時期李家所經營的太和堂藥房,為臺北市三大西藥商之一,李家也有多人赴日就讀醫藥,顯見門庭之旺。以往在附近的南京西路上還設有一間倉庫,用以囤積貨品,放置日本進口的原物料,並在此分裝成小包裝到市面上出售,惜此建築已不存在。李家也不只經營西藥買賣,也兼販售醫療器材,當時許多剛開業的醫生缺乏資金,李英先生都會很大方的提供幫助,可見其樂於助人的個性。 (三)李宅遭拆除之後未久,戰爭即結束,真可謂無妄之災。之後旋即重建(西元1947年),因此李宅建築的特殊性,乃是屬於戰後初期復原時所建造者,在臺灣近代建築的階段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光復初始,百廢待舉,並不是有錢就可以買到所需要的建築資材,只能一次一點的,慢慢將建材購買收集完整,才將整棟三層樓,前後兩進的住宅重新建造起來。據說當時附近三層樓高的建築不多,從李宅的樓頂,還可以看到大稻埕的河堤。 (四)據屋主指出,室內裝修比建築稍晚,仍是分階段建造出來的。李英先生平日就很注重建築物的維護,除了日常打掃之外,每年經常性的維修房屋,或粉刷牆壁,或整修門窗。鄰人以為李家有哪裡破損,實則不然。當時匠師對於窗戶的整修相當講究,窗櫺是由許多小木條組合而成,經過使用之後難免會有脫開的現象,匠師會使用補土將縫隙補好,再重新粉刷油漆。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專家學者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2:: :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3:: :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4:: : 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1、本宅之隔局較為罕見,施工考究,室內家具亦 保存完整,可佐證當年之生活情調。 2、屋主為日治及戰後時期臺北地區之重要藥商,見證西方醫藥在台灣之發展及普及情形。 3、匠師經調查研究清楚,為戰後(1947)臺灣工匠仍繼承日治時期傳統之見證。
法令依據符合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4款評定基準
所屬主管機關臺北市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address: : 延平北路1段149號
2::
itemNo: : 2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address: : 延平北路1段151號
經度121.5118929
緯度25.0535945
主管機關名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4樓東北區
代表圖像ext: : jpe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sync/2fed93fa-46c2-46f6-83d8-e5a68de5da0e/代表圖像_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_20220712_c.jpe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sync/2fed93fa-46c2-46f6-83d8-e5a68de5da0e/代表圖像_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_20220712.jpeg
name: : 代表圖像_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_20220712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私O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80923000001
外觀特徵1、李宅的平面格局為面寬兩開間,兩進一過水式的街屋。正面與背面外觀看起來是兩開間街屋,但在室內則打通為一戶,這樣的格局在傳統街屋中經常可見。李宅單開間面寬為6米,正面總寬度13米,背立面總寬度12米,總進深26.3米。建築基地為不規則梯字形,因此平面也隨之形成不規則狀。 2、一樓室內由於改建過多次,除第二進車庫部份之外,幾已看不出原貌,二、三樓的平面格局相仿,第一進深度為13.7米,設三根圓柱,第二進深度為6.1米,設一根圓柱。前後進深度相差很大,但這樣的格局也可見於迪化街的街屋中,這應該是受限於基地尺寸所做的權衡調整。 3、一樓第一進早期經營自家藥局,中庭設假山、水池,為養魚、養蘭的場所,第二進一邊作車庫,另一邊則作養蘭之處。之後一樓第一進全部出租,亦作為店鋪使用,目前眼鏡行仍在營業,另一邊則分割為三個小店面做銀樓生意,但早已歇業,鐵門深鎖,銀樓內部裝潢至今仍存在。一樓第二進靠近法祖公廟一側的房間,曾經出租給相命館營業,號稱「小洞天」,在當時使用廣播打廣告,因此相當有名氣,目前也已經歇業,作為車庫使用。二樓第一進的空間很寬廣,以木質輕隔間分隔成主臥室以及客廳。這個客廳是往年主人宴客,舉行舞會的地方,至今仍維持原樣。 4、從空間組織上看,客廳、餐廳、臥室等主要空間位於第一進、第二進中,廚房、廁所、傭人房等服務空間則位於兩側過水廊中。
室內特徵(一)廳堂、通道(含樓梯)、服務空間、廊廳: 1、客廳:位於第一進二樓的客廳是李宅非常重要的空間,從建築落成開設藥房起,客廳就是招待客人的地方,以往會讓重要的客人從一樓側面樓梯上來,直接進到客廳。客廳還分成一大一小兩個廳,中間用屏風隔開。大廳放置兩組沙發,小廳放置一組沙發,視人數多寡使用不同的廳。客廳的另外一個用途,就是在晚上舉辦舞會,這時候將沙發往牆邊移動,中間就成了舞池。舞會是相當正式的,每位來賓都必須穿著正式服裝,跳舞時播放古典音樂。現在從客廳的裝潢與傢俱、燈具,仍能看出當時舉辦舞會的特殊情調 2、會客室及餐廳:李宅在第二進三樓開設公司,將中央樓梯取消,改建成靠牆的側面樓梯,從一樓上到二樓的樓梯間旁,就成為會客室。這裡目前放置一組沙發以及一組六人桌椅,其中沙發是從第一進客廳旁的小會客室搬來的。六人桌椅則是較晚設置。會客室旁邊就是李家人平日用餐的餐廳。以前每逢公司尾牙或者喜宴,都是在這層樓宴客。 3、主臥室:主臥室位於第一進二樓,就在大客廳旁邊,其面積相當大,裡頭用家具隔成兩個空間,即臥室與書房,臥室放置兩組床,以及一組大沙發,書房則放置梳妝台、書桌、櫥櫃等。以往在客廳舉辦舞會的時候,主臥室就成為諸位來賓更衣的地方,而主人也等到舞會結束之後,才能就寢。主臥室外有一個小廳,這是比較私密的空間,配合著中央樓梯連接三樓臥室,另外也可通往客廳、廚房、天井等,使這個小廳成為家人的重要聚會空間。 4、娛樂室(辦公室):娛樂室位於三樓第二進,李宅初建時在此放置乒乓球桌,可以打球娛樂,後來大約民國五十年左右族人在此開設航運公司,改為辦公室使用,過幾年後航運公司搬走,又開設建設公司,其辦公室裝潢至今仍保存下來。室內有一道鋁隔間,天花板、地板皆有增設,改動較多。 5、神明廳:神明廳位於第一進三樓前方,也就是前廊的部份,呈南北向長 方形的祭祀空間。從老照片看,神龕以前是擺放在北側的窗戶前面,西側也是窗戶,南側牆壁上設有壁櫃,這個壁櫃以前是專門擺放祭祀用品的,東側則是總長十二公尺的室內隔間,其中靠近神龕的一面隔間,是依照傳統神龕面的樣式製作,唯門窗改成西洋式樣。推測原本這個隔間是要用來作神龕的,但是不知為何又將神龕轉向,以致於這個隔間變成了神龕旁的裝飾面。從這裡也可以看出,雖然李宅是蓋成洋樓式樣,但是碰到祭祀祖先與神明的傳統神龕,仍然依照傳統樣式製作,這也是日據時期民宅中常見到的。 6、客房與傭人房:客房與傭人房分別位於二、三樓的過水廊內,平面位置與面積都相同,尺寸為2.8米乘2.5米,面積並不大。房間內除了走道之外,就是一個高架木板床,上鋪設榻榻米。床的頂端還設置大型的置物櫃,充分利用空間。由於李英夫人相當勤儉,打掃、燒飯、洗衣,都是自己來,因此李宅以往並沒有聘請專職的傭人,只在有需要的時候找來,這時候傭人房就可以派上用場,而客房就提供當時來拜訪的親戚住宿。傭人房在李宅平面的位置是相當有趣的。首先,傭人房位於第一進側面樓梯旁,這樣是有利於傭人上下樓做事的,其次,傭人房與廁所有門相通,因此傭人上廁所可以不讓主人見到,傭人房另外還有門通往天井,這樣也是有利於工作的。因此小小的一個傭人房,居然設有三個出入門,這顯然是為了因應複雜的使用功能所設計的,也就是說,李宅中對於主人與傭人的生活動線是經過慎重考慮,特意將其分開,這點從第一進客廳中設有兩座樓梯,以及兩側過水廊都設有廁所,都可以看出使用上的區別。 7、廚房:李宅二樓與三樓過水廊內,各有一個廚房,平常僅使用二樓廚房,到了年節期間,才會使用到三樓的廚房。因此三樓廚房設有一個大灶,可用以蒸年糕,大灶頂端設有煙囪管通往頂樓,可惜這個大灶以及煙囪管目前已經拆除不見。在大灶遺跡旁邊還設有一個堆放木炭的凹槽,至今仍然存在。二樓廚房則已經改裝,不存原貌。 8、廁所及浴室:廁所位於每一層樓的過水廊上,而且兩邊都有,所以總共應有六間(一樓北側過水廊無法進入確認)。早期是用蹲式,後來改為坐式。目前一樓廁所內仍維持原有的蹲式馬桶。在三樓廚房旁邊,還有兩間廁所,一間放坐式馬桶,另一間放置小便斗,廁所尺寸為0.45米乘1.35米,十分狹小。廁所及浴室的牆頂都開有小孔,以利通風。浴室也設置在過水廊上,一樓一間,一樓浴室目前已改建為房間,二、三樓仍保存,以往的浴室都是用木桶,但現在都已經不存,目前二樓浴室內所見的浴缸是後來增設的。 (二)立面造型: 1、李英宅的立面造型,屬於街屋的標準作法,即一開間中做兩柱,開三個窗戶,二、三樓立面都用此法,唯窗戶的寬度較寬,整體比例顯得中規中矩,和一般街屋瘦高的比例不同。外牆採用灰色洗石子,牆面做水準分割線,僅有裝飾在正立面二、三樓中央的三個西洋勳章紋樣,是比較精細的裝飾,這應該是水泥翻模的作品,表面做灰色與咖啡色的洗石子。建築頂端作淺出簷及女兒牆,這也是一般街屋的標準作法。和大稻埕許多街屋比較起來,李宅的立面較為簡單樸實,可貴的是整個正立面目前仍保存良好,建築外牆材料以及窗戶也都維持原樣。 2、建築側面全長26.4米,以柱列分割為七開間,每個開間都開窗戶,外牆為灰色洗石子,除了三樓頂端出簷之外,在一樓頂端也做淺出簷,造型簡潔,目前整體仍維持原樣,背立面的立面分割、開口方式與正立面相同,但窗戶較窄。外牆在早年整修時貼上了小口馬賽克磁磚。 (三)天井: 1、一樓天井設有樓梯可直接上二樓。李宅一樓天井尺寸,由於增建嚴重無法確實得知,由二樓尺寸來看,應在5米乘6米左右,二、三樓部分由於天井四周設走道,因此尺寸縮小為4米乘2.8米。 2、在空間上,天井由一樓一直上到三層樓,形成一種高聳而小巧的半室外空間,這在一般街屋中比較少見。以往天井上方未設頂棚,因此雨水會直接落入一樓水池,目前則加裝透明頂棚。 3、李英除了養魚、養蘭之外,也喜歡養鳥,天井就是他掛鳥籠的地方,據說當年由於養的數量非常多,因此鳥叫聲充斥整個天井,讓來訪的客人留下深刻印象。除了養鳥之外,天井也是李家曬衣服的地方。 (四)屋頂: 李宅的屋頂同時採用了兩種形式,即第一進的兩坡頂以及第二進的平屋頂。日據時期同時採用這兩種屋頂形式者,如彰化和美默園,可視為自斜屋頂過渡到平屋頂的一種過渡形式。平屋頂部份自中央隆起甚高,所以整個洩水坡度相當明顯。 (五)門窗: 1、李宅的門窗數量相當多,目前統計門的種類有十一種,窗 種類有五種,李宅一樓的使用機能與二、三樓不同,因此門窗的作法與數量也差異很大,可惜因為做商業用途而改建嚴重,留存的舊物已經不多了。正面與側面以往都是做店面使用,據說正面的店面與背面車庫門使用的是一種木製可拆式立面,這樣的構件在目前的側立面還可以見到,日後可做為復原的參考。 2、李宅最大的門就是一樓車庫通往天井的門,共有四扇,總寬2.4米,現仍保存良好。另外,目前車庫旁使用的側門,也就是李家人自己使用的出入口,是隨著樓梯改建時增設的,原本沒有。 3、李宅二、三樓的三面外牆都開窗。正面與側面外牆的開窗面積相當大,因此窗戶採用左右推拉式,這與一般街屋不同,背立面因為寬度縮減,窗戶較小,改採上下推拉式。室內窗戶皆集中在天井周圍,也都採用上下推拉窗的形式,這部份的窗戶數量較少,作工較仔細。 4、李宅二、三樓的門有單開與雙開兩種作法。雙開門用於比較重要的空間,如客廳、會客室等前後通往天井的門,這種雙開門作法就比較講究,門的上部開氣窗,門側面有金屬製的鎖,可以將單扇門固定在門框上。這些五金目前都保存良好,還可以正常活動。另外神明廳的隔間也可見到雙開門。 5、房屋內部的門窗,作工都很講究,幾乎都採用線角板作門框,連廚房、廁所的門都是這樣作,顏色也多經過特別塗刷的,呈現深咖啡色,表面再上透明漆,閃閃光亮,特別是在第一二進與天井相連部份的門窗,保存特別好,廁所有些門窗塗上白色油漆,應該不是原貌。臨街面的窗作法就比較簡單,外表也僅塗上白色油漆。不過這些窗戶頂端都裝設窗簾盒,是比較少見的。 6、李宅的門窗的形式在近代建築中很常見,但是在線角細節上處理比較細緻,另外一點,就是用門窗作為廳堂的裝飾,這在二樓客廳、會客室、三樓梯廳都可以見到,是門窗運用上相當可貴的實例。 (六)樓梯: 1、李宅的室內有一大特色,就是樓梯很多,從一樓到二樓有原本有四座樓梯,第一進一座,天井一座,第二進兩座,後來第二進中央樓梯拆除封死,目前地板仍可看出當初開口的位置。二樓到三樓有三座樓梯,第一進兩座,第二進一座,三樓到四樓,則是前後進各一座,第一進樓梯通往頂樓屋架層,第二進樓梯通往頂樓陽台。 2、據說李英夫人認為木製樓梯對於小孩上下較安全,因此目前所見,李宅內二、三樓的樓梯幾乎全部是木材製作,手法相當精細,第二進一樓至二樓、三樓的兩座靠牆樓梯據說原本也是木造,但後來改為鋼筋水泥構造,一樓天井內的樓梯由於是在戶外,所以當然也是採用鋼筋混凝土。 3、第一進二樓的大客廳內,就設置了兩座樓梯,為什麼需要作這樣的配置,目前仍無法從訪問中得到答案,但是從靠牆的樓梯就設置在傭人房旁邊,可以推測當初這座樓梯是設計讓傭人使用的。走中央樓梯上到三樓,則可通往前廰及各房間,李家人則使用中央樓梯,如此便將主從動線分開,不致互相影響。 4、木造樓梯作工講究,柱、欄、扶手、階梯等都作出線腳,階梯上覆銅製止滑條。在第一進二樓的樓梯開口,還有蓋板,必要時可以將樓梯口封閉,這種作法在大稻埕的街屋中也可以見到,應是當時相當普遍的作法,這些蓋板目前仍然保存良好。 5、一樓天井內也設了一個水泥構造樓梯,通往二樓。以往一樓藥局開店時,中午常常是走這個樓梯上二樓餐廳吃飯,但是在天井頂端還沒有設置遮雨棚的時候,下雨就不能用這個樓梯。 6、第二進目前所見到的二、三樓樓梯都是水泥構造,這些都是較晚期改建的,起先一樓通往二樓的樓梯是設在中央,後來加以封閉改開在靠牆的側面,原本中央的樓梯開口目前仍可見到痕跡。而自三樓到頂樓仍然保存原有的木造樓梯。 (七)窺孔: 在李宅二樓,沿著延平北路一側所設置的廊廰地板上,開有兩個小洞,並用木塞來開關。從小洞往下看,可以看到騎樓,這個罕見的機關是用來窺看來拜訪的人,確認安全之後才開門是誰。目前兩個窺孔有一個已經阻塞,另外一個仍然可以開關。小孔內還裝設鐵條,可謂防衛嚴密。另外,從三樓廊廳也有一個相同的窺孔可以看到二樓,但是和二樓窺孔的位置是錯開的。 (八)車庫: 李宅一樓第二進面積不大,單間尺寸約為5.6米見方,早期一邊作為車庫使用,一邊養蘭花,後來養蘭花的一邊租出去作為相命館。目前車庫這邊仍維持原貌。光復初期李家有台三輪車,也就是類似人力黃包車,一次可以坐三個人,車子就放在這個車庫裡頭。後來因為李英在北投有房產租賃給住台美軍將領,將領回美之後就將其名下的賓士車轉讓給李英,這種車款在當時市場上是買不到的,只能靠這種特殊管道獲得,因此擁有這樣一台車可以說是相當拉風,這台車當時也就停在目前這個車庫內。可惜目前兩台車都已不知去向,只剩下空蕩蕩的車庫。當時踩黃包車的師傅就住在一樓車庫旁的房間內,這個房間目前已經變成倉庫。而請來開賓士車的司機則是每天上下班。 (九)閣樓倉庫: 目前李宅內所見到的專用倉庫不多,最大的一個是在第一進樓頂的閣樓。裡頭由山牆隔成兩間,山牆中間開門,因此兩間是通的。每間的中央都有一組巨大的屋架,目前所見的屋架是十幾年前跟台鐵買來的舊料拼湊而成,為Kingpost結構,主樑中央使用螺栓續接,作工頗粗糙。和一般日據時期台灣近代建築不同的是,以往的天花板是懸吊在屋架之下的,不能承重,但是李宅的三樓天花板也就是閣樓的地板,這些地板靠著混凝土大樑以及一根根的小樑來結合,成為可以踩踏的樓板。 (十)室內隔間: 李宅的室內隔間不多,都集中在第一進二樓、三樓,且都是輕質木隔間。其中三樓神明廳以及梯廳隔間的製作風格頗類似日據時期的門窗作法,相當漂亮。而神明廳另外一邊的隔間,是採用傳統神龕的分割方式,作工也相當細緻。在第二進二、三樓,由於是做公司使用,因此採用簡單的鋁製隔間。 (十一)鋪面與天花板: 1、鋪面: (1)李宅的鋪面作法相當簡單,以灰色磨石子為主,又依照不同的空間性質,而採用不同的圖案及顏色,以第一進二樓鋪面來說,採用茶色磨石子方格,以斜紋方式製作。而配合柱位與樑位投影到的地面,以及牆邊、樓梯周圍作紅色線腳收邊。到了西側走廊的部份,則改作紅色六角形磨石子(三樓神明廳鋪面亦同)。而第一進三樓和二樓鋪面作法相同。在傳統建築中,紅色六角形磚是用在重要的廳堂,這樣的概念也延續到李宅的鋪面處理上。此外,部分門檻也使用紅色磨石子處理。 (2)而在過水廊的部份,天井走廊一樣做茶色磨石子,但沒有任何紋樣,三樓廚房地面也是相同作法,這些應該都是李宅最原始的鋪面。二樓廁所鋪上了小口磁磚,應該是晚期增鋪的。 (3)第二進樓梯間由於經過改裝,所以從地面到樓梯本身,都是採用紅、黃、綠三種顏色的磨石子處理,其中地板用紅色,樓梯踏階中央用黃色,收邊則用綠色,這也是當早期相當常見的磨石子配色。 2、天花板: 由於李宅大多數天花板都是採用RC樓板,因此作法簡單,僅在邊緣做灰泥線腳,天花板中央懸吊燈具處也同樣作灰泥線腳。只有第一進三樓的天花板是採用木料,周圍收邊線板也用木料,不過由於三樓上面還有閣樓,閣樓內有木質屋架,或許是出於這種木屋架配合木造天花板的習慣,這種作法在日據時期的近代建築非常普遍。但是較特別的是,天花板不是靠木屋架來懸吊,而是靠橫跨整個第一進的三根水泥樑,以及前後承重牆來支撐天花板。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承載力較佳,因此天花板上方還可以堆放物品,這使得閣樓成為李家最大的儲藏空間。
使用情形已整修完成,再利用計畫中。整修前為:(一)一樓:一樓建物第一進部份原作商店(大千眼鏡、老合盈芳、正富山、誼意寶銀樓),目前使用現況為閒置,第二進部份為車庫、倉庫及小洞天算命使用。 (二)二樓:本建物二樓部份為住家使用,包括客廳、餐廳、主臥室、廁所、廚房等空間使用。 (三)三樓:本建物三樓部份為住家使用,包括神明廳、辦公室、臥室、廁所等空間。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保存範圍:全棟保存
現狀(空)
是否開放(空)
是否收費(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2)2720-8889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北市文化二字第09730204300號
公告日期: : 2008-09-23 00:00:00.0
note: : 登錄歷史建築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北市文化二字第09830186800號
公告日期: : 2009-10-02 00:00:00.0
note: : 修正定著土地及面積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48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2::
itemNo: : 2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48-1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3::
itemNo: : 3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49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4::
itemNo: : 4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50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5::
itemNo: : 5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50-1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6::
itemNo: : 6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51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7::
itemNo: : 7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52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8::
itemNo: : 8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52-1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9::
itemNo: : 9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52-2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10::
itemNo: : 10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53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11::
itemNo: : 1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53-1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12::
itemNo: : 12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54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公告建號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itemNo: : 1
buildingSerialNo: : 730
buildingownership: : 私有
2::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itemNo: : 2
buildingSerialNo: : 2160
buildingownership: : 私有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B045 台北市 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 (歷建)0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939/photo/B045 台北市 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 (歷建)02.JPG
2::
mediaName: : B045 台北市 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 (歷建)0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940/photo/B045 台北市 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 (歷建)03.JPG
3::
mediaName: : 40364257-52b2-498a-9da3-3ae270cc47c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2005/photo/40364257-52b2-498a-9da3-3ae270cc47c7.jpg
4::
mediaName: : 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33694/photo/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JP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5-22/f65c9b52-2f58-4e73-a050-175429b42a8f/97年公告.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5-22/572c3945-64c6-4b7d-b3f9-ac87862331a6/98年公告.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sync/b7854ced-dda5-49f0-90f5-acabdee599f5/B045 台北市 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 (歷建)04.JPG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sync/562099eb-c4b5-4cfe-9f7d-8a6ed5112212/downloadfile.png
repImgId174926
案件編號: 20080923000001
個案名稱: 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
種類: 1::
code: : A3
name: : 宅第
歷史沿革: (一)李英宅位於臺北市大稻埕邊緣,南京東路與延平北路交叉口旁,始建於日治時期(西元1910年以前),但是到了太平洋戰爭末期,因為日人在隔鄰街屋上設置防空高射炮,陣地周圍須清出防火巷,因此,李宅遭到強制拆除的命運,殊為可惜。這棟建築現仍有照片留下,可看出當年的恢宏。 (二)日治時期李家所經營的太和堂藥房,為臺北市三大西藥商之一,李家也有多人赴日就讀醫藥,顯見門庭之旺。以往在附近的南京西路上還設有一間倉庫,用以囤積貨品,放置日本進口的原物料,並在此分裝成小包裝到市面上出售,惜此建築已不存在。李家也不只經營西藥買賣,也兼販售醫療器材,當時許多剛開業的醫生缺乏資金,李英先生都會很大方的提供幫助,可見其樂於助人的個性。 (三)李宅遭拆除之後未久,戰爭即結束,真可謂無妄之災。之後旋即重建(西元1947年),因此李宅建築的特殊性,乃是屬於戰後初期復原時所建造者,在臺灣近代建築的階段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光復初始,百廢待舉,並不是有錢就可以買到所需要的建築資材,只能一次一點的,慢慢將建材購買收集完整,才將整棟三層樓,前後兩進的住宅重新建造起來。據說當時附近三層樓高的建築不多,從李宅的樓頂,還可以看到大稻埕的河堤。 (四)據屋主指出,室內裝修比建築稍晚,仍是分階段建造出來的。李英先生平日就很注重建築物的維護,除了日常打掃之外,每年經常性的維修房屋,或粉刷牆壁,或整修門窗。鄰人以為李家有哪裡破損,實則不然。當時匠師對於窗戶的整修相當講究,窗櫺是由許多小木條組合而成,經過使用之後難免會有脫開的現象,匠師會使用補土將縫隙補好,再重新粉刷油漆。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專家學者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2:: :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3:: :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4:: : 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 1、本宅之隔局較為罕見,施工考究,室內家具亦 保存完整,可佐證當年之生活情調。 2、屋主為日治及戰後時期臺北地區之重要藥商,見證西方醫藥在台灣之發展及普及情形。 3、匠師經調查研究清楚,為戰後(1947)臺灣工匠仍繼承日治時期傳統之見證。
法令依據: 符合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4款評定基準
所屬主管機關: 臺北市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address: : 延平北路1段149號
2::
itemNo: : 2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address: : 延平北路1段151號
經度: 121.5118929
緯度: 25.0535945
主管機關名稱: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4樓東北區
代表圖像: ext: : jpe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sync/2fed93fa-46c2-46f6-83d8-e5a68de5da0e/代表圖像_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_20220712_c.jpe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sync/2fed93fa-46c2-46f6-83d8-e5a68de5da0e/代表圖像_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_20220712.jpeg
name: : 代表圖像_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_20220712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私O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80923000001
外觀特徵: 1、李宅的平面格局為面寬兩開間,兩進一過水式的街屋。正面與背面外觀看起來是兩開間街屋,但在室內則打通為一戶,這樣的格局在傳統街屋中經常可見。李宅單開間面寬為6米,正面總寬度13米,背立面總寬度12米,總進深26.3米。建築基地為不規則梯字形,因此平面也隨之形成不規則狀。 2、一樓室內由於改建過多次,除第二進車庫部份之外,幾已看不出原貌,二、三樓的平面格局相仿,第一進深度為13.7米,設三根圓柱,第二進深度為6.1米,設一根圓柱。前後進深度相差很大,但這樣的格局也可見於迪化街的街屋中,這應該是受限於基地尺寸所做的權衡調整。 3、一樓第一進早期經營自家藥局,中庭設假山、水池,為養魚、養蘭的場所,第二進一邊作車庫,另一邊則作養蘭之處。之後一樓第一進全部出租,亦作為店鋪使用,目前眼鏡行仍在營業,另一邊則分割為三個小店面做銀樓生意,但早已歇業,鐵門深鎖,銀樓內部裝潢至今仍存在。一樓第二進靠近法祖公廟一側的房間,曾經出租給相命館營業,號稱「小洞天」,在當時使用廣播打廣告,因此相當有名氣,目前也已經歇業,作為車庫使用。二樓第一進的空間很寬廣,以木質輕隔間分隔成主臥室以及客廳。這個客廳是往年主人宴客,舉行舞會的地方,至今仍維持原樣。 4、從空間組織上看,客廳、餐廳、臥室等主要空間位於第一進、第二進中,廚房、廁所、傭人房等服務空間則位於兩側過水廊中。
室內特徵: (一)廳堂、通道(含樓梯)、服務空間、廊廳: 1、客廳:位於第一進二樓的客廳是李宅非常重要的空間,從建築落成開設藥房起,客廳就是招待客人的地方,以往會讓重要的客人從一樓側面樓梯上來,直接進到客廳。客廳還分成一大一小兩個廳,中間用屏風隔開。大廳放置兩組沙發,小廳放置一組沙發,視人數多寡使用不同的廳。客廳的另外一個用途,就是在晚上舉辦舞會,這時候將沙發往牆邊移動,中間就成了舞池。舞會是相當正式的,每位來賓都必須穿著正式服裝,跳舞時播放古典音樂。現在從客廳的裝潢與傢俱、燈具,仍能看出當時舉辦舞會的特殊情調 2、會客室及餐廳:李宅在第二進三樓開設公司,將中央樓梯取消,改建成靠牆的側面樓梯,從一樓上到二樓的樓梯間旁,就成為會客室。這裡目前放置一組沙發以及一組六人桌椅,其中沙發是從第一進客廳旁的小會客室搬來的。六人桌椅則是較晚設置。會客室旁邊就是李家人平日用餐的餐廳。以前每逢公司尾牙或者喜宴,都是在這層樓宴客。 3、主臥室:主臥室位於第一進二樓,就在大客廳旁邊,其面積相當大,裡頭用家具隔成兩個空間,即臥室與書房,臥室放置兩組床,以及一組大沙發,書房則放置梳妝台、書桌、櫥櫃等。以往在客廳舉辦舞會的時候,主臥室就成為諸位來賓更衣的地方,而主人也等到舞會結束之後,才能就寢。主臥室外有一個小廳,這是比較私密的空間,配合著中央樓梯連接三樓臥室,另外也可通往客廳、廚房、天井等,使這個小廳成為家人的重要聚會空間。 4、娛樂室(辦公室):娛樂室位於三樓第二進,李宅初建時在此放置乒乓球桌,可以打球娛樂,後來大約民國五十年左右族人在此開設航運公司,改為辦公室使用,過幾年後航運公司搬走,又開設建設公司,其辦公室裝潢至今仍保存下來。室內有一道鋁隔間,天花板、地板皆有增設,改動較多。 5、神明廳:神明廳位於第一進三樓前方,也就是前廊的部份,呈南北向長 方形的祭祀空間。從老照片看,神龕以前是擺放在北側的窗戶前面,西側也是窗戶,南側牆壁上設有壁櫃,這個壁櫃以前是專門擺放祭祀用品的,東側則是總長十二公尺的室內隔間,其中靠近神龕的一面隔間,是依照傳統神龕面的樣式製作,唯門窗改成西洋式樣。推測原本這個隔間是要用來作神龕的,但是不知為何又將神龕轉向,以致於這個隔間變成了神龕旁的裝飾面。從這裡也可以看出,雖然李宅是蓋成洋樓式樣,但是碰到祭祀祖先與神明的傳統神龕,仍然依照傳統樣式製作,這也是日據時期民宅中常見到的。 6、客房與傭人房:客房與傭人房分別位於二、三樓的過水廊內,平面位置與面積都相同,尺寸為2.8米乘2.5米,面積並不大。房間內除了走道之外,就是一個高架木板床,上鋪設榻榻米。床的頂端還設置大型的置物櫃,充分利用空間。由於李英夫人相當勤儉,打掃、燒飯、洗衣,都是自己來,因此李宅以往並沒有聘請專職的傭人,只在有需要的時候找來,這時候傭人房就可以派上用場,而客房就提供當時來拜訪的親戚住宿。傭人房在李宅平面的位置是相當有趣的。首先,傭人房位於第一進側面樓梯旁,這樣是有利於傭人上下樓做事的,其次,傭人房與廁所有門相通,因此傭人上廁所可以不讓主人見到,傭人房另外還有門通往天井,這樣也是有利於工作的。因此小小的一個傭人房,居然設有三個出入門,這顯然是為了因應複雜的使用功能所設計的,也就是說,李宅中對於主人與傭人的生活動線是經過慎重考慮,特意將其分開,這點從第一進客廳中設有兩座樓梯,以及兩側過水廊都設有廁所,都可以看出使用上的區別。 7、廚房:李宅二樓與三樓過水廊內,各有一個廚房,平常僅使用二樓廚房,到了年節期間,才會使用到三樓的廚房。因此三樓廚房設有一個大灶,可用以蒸年糕,大灶頂端設有煙囪管通往頂樓,可惜這個大灶以及煙囪管目前已經拆除不見。在大灶遺跡旁邊還設有一個堆放木炭的凹槽,至今仍然存在。二樓廚房則已經改裝,不存原貌。 8、廁所及浴室:廁所位於每一層樓的過水廊上,而且兩邊都有,所以總共應有六間(一樓北側過水廊無法進入確認)。早期是用蹲式,後來改為坐式。目前一樓廁所內仍維持原有的蹲式馬桶。在三樓廚房旁邊,還有兩間廁所,一間放坐式馬桶,另一間放置小便斗,廁所尺寸為0.45米乘1.35米,十分狹小。廁所及浴室的牆頂都開有小孔,以利通風。浴室也設置在過水廊上,一樓一間,一樓浴室目前已改建為房間,二、三樓仍保存,以往的浴室都是用木桶,但現在都已經不存,目前二樓浴室內所見的浴缸是後來增設的。 (二)立面造型: 1、李英宅的立面造型,屬於街屋的標準作法,即一開間中做兩柱,開三個窗戶,二、三樓立面都用此法,唯窗戶的寬度較寬,整體比例顯得中規中矩,和一般街屋瘦高的比例不同。外牆採用灰色洗石子,牆面做水準分割線,僅有裝飾在正立面二、三樓中央的三個西洋勳章紋樣,是比較精細的裝飾,這應該是水泥翻模的作品,表面做灰色與咖啡色的洗石子。建築頂端作淺出簷及女兒牆,這也是一般街屋的標準作法。和大稻埕許多街屋比較起來,李宅的立面較為簡單樸實,可貴的是整個正立面目前仍保存良好,建築外牆材料以及窗戶也都維持原樣。 2、建築側面全長26.4米,以柱列分割為七開間,每個開間都開窗戶,外牆為灰色洗石子,除了三樓頂端出簷之外,在一樓頂端也做淺出簷,造型簡潔,目前整體仍維持原樣,背立面的立面分割、開口方式與正立面相同,但窗戶較窄。外牆在早年整修時貼上了小口馬賽克磁磚。 (三)天井: 1、一樓天井設有樓梯可直接上二樓。李宅一樓天井尺寸,由於增建嚴重無法確實得知,由二樓尺寸來看,應在5米乘6米左右,二、三樓部分由於天井四周設走道,因此尺寸縮小為4米乘2.8米。 2、在空間上,天井由一樓一直上到三層樓,形成一種高聳而小巧的半室外空間,這在一般街屋中比較少見。以往天井上方未設頂棚,因此雨水會直接落入一樓水池,目前則加裝透明頂棚。 3、李英除了養魚、養蘭之外,也喜歡養鳥,天井就是他掛鳥籠的地方,據說當年由於養的數量非常多,因此鳥叫聲充斥整個天井,讓來訪的客人留下深刻印象。除了養鳥之外,天井也是李家曬衣服的地方。 (四)屋頂: 李宅的屋頂同時採用了兩種形式,即第一進的兩坡頂以及第二進的平屋頂。日據時期同時採用這兩種屋頂形式者,如彰化和美默園,可視為自斜屋頂過渡到平屋頂的一種過渡形式。平屋頂部份自中央隆起甚高,所以整個洩水坡度相當明顯。 (五)門窗: 1、李宅的門窗數量相當多,目前統計門的種類有十一種,窗 種類有五種,李宅一樓的使用機能與二、三樓不同,因此門窗的作法與數量也差異很大,可惜因為做商業用途而改建嚴重,留存的舊物已經不多了。正面與側面以往都是做店面使用,據說正面的店面與背面車庫門使用的是一種木製可拆式立面,這樣的構件在目前的側立面還可以見到,日後可做為復原的參考。 2、李宅最大的門就是一樓車庫通往天井的門,共有四扇,總寬2.4米,現仍保存良好。另外,目前車庫旁使用的側門,也就是李家人自己使用的出入口,是隨著樓梯改建時增設的,原本沒有。 3、李宅二、三樓的三面外牆都開窗。正面與側面外牆的開窗面積相當大,因此窗戶採用左右推拉式,這與一般街屋不同,背立面因為寬度縮減,窗戶較小,改採上下推拉式。室內窗戶皆集中在天井周圍,也都採用上下推拉窗的形式,這部份的窗戶數量較少,作工較仔細。 4、李宅二、三樓的門有單開與雙開兩種作法。雙開門用於比較重要的空間,如客廳、會客室等前後通往天井的門,這種雙開門作法就比較講究,門的上部開氣窗,門側面有金屬製的鎖,可以將單扇門固定在門框上。這些五金目前都保存良好,還可以正常活動。另外神明廳的隔間也可見到雙開門。 5、房屋內部的門窗,作工都很講究,幾乎都採用線角板作門框,連廚房、廁所的門都是這樣作,顏色也多經過特別塗刷的,呈現深咖啡色,表面再上透明漆,閃閃光亮,特別是在第一二進與天井相連部份的門窗,保存特別好,廁所有些門窗塗上白色油漆,應該不是原貌。臨街面的窗作法就比較簡單,外表也僅塗上白色油漆。不過這些窗戶頂端都裝設窗簾盒,是比較少見的。 6、李宅的門窗的形式在近代建築中很常見,但是在線角細節上處理比較細緻,另外一點,就是用門窗作為廳堂的裝飾,這在二樓客廳、會客室、三樓梯廳都可以見到,是門窗運用上相當可貴的實例。 (六)樓梯: 1、李宅的室內有一大特色,就是樓梯很多,從一樓到二樓有原本有四座樓梯,第一進一座,天井一座,第二進兩座,後來第二進中央樓梯拆除封死,目前地板仍可看出當初開口的位置。二樓到三樓有三座樓梯,第一進兩座,第二進一座,三樓到四樓,則是前後進各一座,第一進樓梯通往頂樓屋架層,第二進樓梯通往頂樓陽台。 2、據說李英夫人認為木製樓梯對於小孩上下較安全,因此目前所見,李宅內二、三樓的樓梯幾乎全部是木材製作,手法相當精細,第二進一樓至二樓、三樓的兩座靠牆樓梯據說原本也是木造,但後來改為鋼筋水泥構造,一樓天井內的樓梯由於是在戶外,所以當然也是採用鋼筋混凝土。 3、第一進二樓的大客廳內,就設置了兩座樓梯,為什麼需要作這樣的配置,目前仍無法從訪問中得到答案,但是從靠牆的樓梯就設置在傭人房旁邊,可以推測當初這座樓梯是設計讓傭人使用的。走中央樓梯上到三樓,則可通往前廰及各房間,李家人則使用中央樓梯,如此便將主從動線分開,不致互相影響。 4、木造樓梯作工講究,柱、欄、扶手、階梯等都作出線腳,階梯上覆銅製止滑條。在第一進二樓的樓梯開口,還有蓋板,必要時可以將樓梯口封閉,這種作法在大稻埕的街屋中也可以見到,應是當時相當普遍的作法,這些蓋板目前仍然保存良好。 5、一樓天井內也設了一個水泥構造樓梯,通往二樓。以往一樓藥局開店時,中午常常是走這個樓梯上二樓餐廳吃飯,但是在天井頂端還沒有設置遮雨棚的時候,下雨就不能用這個樓梯。 6、第二進目前所見到的二、三樓樓梯都是水泥構造,這些都是較晚期改建的,起先一樓通往二樓的樓梯是設在中央,後來加以封閉改開在靠牆的側面,原本中央的樓梯開口目前仍可見到痕跡。而自三樓到頂樓仍然保存原有的木造樓梯。 (七)窺孔: 在李宅二樓,沿著延平北路一側所設置的廊廰地板上,開有兩個小洞,並用木塞來開關。從小洞往下看,可以看到騎樓,這個罕見的機關是用來窺看來拜訪的人,確認安全之後才開門是誰。目前兩個窺孔有一個已經阻塞,另外一個仍然可以開關。小孔內還裝設鐵條,可謂防衛嚴密。另外,從三樓廊廳也有一個相同的窺孔可以看到二樓,但是和二樓窺孔的位置是錯開的。 (八)車庫: 李宅一樓第二進面積不大,單間尺寸約為5.6米見方,早期一邊作為車庫使用,一邊養蘭花,後來養蘭花的一邊租出去作為相命館。目前車庫這邊仍維持原貌。光復初期李家有台三輪車,也就是類似人力黃包車,一次可以坐三個人,車子就放在這個車庫裡頭。後來因為李英在北投有房產租賃給住台美軍將領,將領回美之後就將其名下的賓士車轉讓給李英,這種車款在當時市場上是買不到的,只能靠這種特殊管道獲得,因此擁有這樣一台車可以說是相當拉風,這台車當時也就停在目前這個車庫內。可惜目前兩台車都已不知去向,只剩下空蕩蕩的車庫。當時踩黃包車的師傅就住在一樓車庫旁的房間內,這個房間目前已經變成倉庫。而請來開賓士車的司機則是每天上下班。 (九)閣樓倉庫: 目前李宅內所見到的專用倉庫不多,最大的一個是在第一進樓頂的閣樓。裡頭由山牆隔成兩間,山牆中間開門,因此兩間是通的。每間的中央都有一組巨大的屋架,目前所見的屋架是十幾年前跟台鐵買來的舊料拼湊而成,為Kingpost結構,主樑中央使用螺栓續接,作工頗粗糙。和一般日據時期台灣近代建築不同的是,以往的天花板是懸吊在屋架之下的,不能承重,但是李宅的三樓天花板也就是閣樓的地板,這些地板靠著混凝土大樑以及一根根的小樑來結合,成為可以踩踏的樓板。 (十)室內隔間: 李宅的室內隔間不多,都集中在第一進二樓、三樓,且都是輕質木隔間。其中三樓神明廳以及梯廳隔間的製作風格頗類似日據時期的門窗作法,相當漂亮。而神明廳另外一邊的隔間,是採用傳統神龕的分割方式,作工也相當細緻。在第二進二、三樓,由於是做公司使用,因此採用簡單的鋁製隔間。 (十一)鋪面與天花板: 1、鋪面: (1)李宅的鋪面作法相當簡單,以灰色磨石子為主,又依照不同的空間性質,而採用不同的圖案及顏色,以第一進二樓鋪面來說,採用茶色磨石子方格,以斜紋方式製作。而配合柱位與樑位投影到的地面,以及牆邊、樓梯周圍作紅色線腳收邊。到了西側走廊的部份,則改作紅色六角形磨石子(三樓神明廳鋪面亦同)。而第一進三樓和二樓鋪面作法相同。在傳統建築中,紅色六角形磚是用在重要的廳堂,這樣的概念也延續到李宅的鋪面處理上。此外,部分門檻也使用紅色磨石子處理。 (2)而在過水廊的部份,天井走廊一樣做茶色磨石子,但沒有任何紋樣,三樓廚房地面也是相同作法,這些應該都是李宅最原始的鋪面。二樓廁所鋪上了小口磁磚,應該是晚期增鋪的。 (3)第二進樓梯間由於經過改裝,所以從地面到樓梯本身,都是採用紅、黃、綠三種顏色的磨石子處理,其中地板用紅色,樓梯踏階中央用黃色,收邊則用綠色,這也是當早期相當常見的磨石子配色。 2、天花板: 由於李宅大多數天花板都是採用RC樓板,因此作法簡單,僅在邊緣做灰泥線腳,天花板中央懸吊燈具處也同樣作灰泥線腳。只有第一進三樓的天花板是採用木料,周圍收邊線板也用木料,不過由於三樓上面還有閣樓,閣樓內有木質屋架,或許是出於這種木屋架配合木造天花板的習慣,這種作法在日據時期的近代建築非常普遍。但是較特別的是,天花板不是靠木屋架來懸吊,而是靠橫跨整個第一進的三根水泥樑,以及前後承重牆來支撐天花板。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承載力較佳,因此天花板上方還可以堆放物品,這使得閣樓成為李家最大的儲藏空間。
使用情形: 已整修完成,再利用計畫中。整修前為:(一)一樓:一樓建物第一進部份原作商店(大千眼鏡、老合盈芳、正富山、誼意寶銀樓),目前使用現況為閒置,第二進部份為車庫、倉庫及小洞天算命使用。 (二)二樓:本建物二樓部份為住家使用,包括客廳、餐廳、主臥室、廁所、廚房等空間使用。 (三)三樓:本建物三樓部份為住家使用,包括神明廳、辦公室、臥室、廁所等空間。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保存範圍:全棟保存
現狀: (空)
是否開放: (空)
是否收費: (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2)2720-8889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北市文化二字第09730204300號
公告日期: : 2008-09-23 00:00:00.0
note: : 登錄歷史建築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北市文化二字第09830186800號
公告日期: : 2009-10-02 00:00:00.0
note: : 修正定著土地及面積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48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2::
itemNo: : 2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48-1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3::
itemNo: : 3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49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4::
itemNo: : 4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50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5::
itemNo: : 5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50-1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6::
itemNo: : 6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51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7::
itemNo: : 7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52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8::
itemNo: : 8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52-1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9::
itemNo: : 9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52-2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10::
itemNo: : 10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53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11::
itemNo: : 1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53-1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12::
itemNo: : 12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354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專用區(二)(供一般商業使用)
公告建號: 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itemNo: : 1
buildingSerialNo: : 730
buildingownership: : 私有
2::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玉泉段一小段
itemNo: : 2
buildingSerialNo: : 2160
buildingownership: : 私有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B045 台北市 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 (歷建)0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939/photo/B045 台北市 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 (歷建)02.JPG
2::
mediaName: : B045 台北市 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 (歷建)0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940/photo/B045 台北市 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 (歷建)03.JPG
3::
mediaName: : 40364257-52b2-498a-9da3-3ae270cc47c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2005/photo/40364257-52b2-498a-9da3-3ae270cc47c7.jpg
4::
mediaName: : 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33694/photo/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JP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5-22/f65c9b52-2f58-4e73-a050-175429b42a8f/97年公告.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5-22/572c3945-64c6-4b7d-b3f9-ac87862331a6/98年公告.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sync/b7854ced-dda5-49f0-90f5-acabdee599f5/B045 台北市 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店屋(太和堂藥房) (歷建)04.JPG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sync/562099eb-c4b5-4cfe-9f7d-8a6ed5112212/downloadfile.png
repImgId: 174926

# 建設 2 於 政府資料開放平臺資料集清單 - 5

資料集識別碼112019
資料集名稱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1期特別預算會計月報
資料集屬性開放資料
服務分類公共資訊
品質檢測
檔案格式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
資料下載網址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609.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610.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611.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612.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701.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702.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703.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704.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705.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706.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707.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708.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709.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710.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711.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712.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801.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802.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803.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804.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805.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806.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807.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808.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809.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生福利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810.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生福利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811.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901.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902.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903.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904.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905.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906.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907.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908.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0909.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0910.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0911.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0912.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001.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002.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004.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005.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006.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007.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008.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009.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010.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011.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012.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101.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102.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103.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104.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105.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106.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107.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108.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109.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110.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111.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112.zi
編碼格式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
資資料集上架方式原始資料
資料集描述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1期特別預算
主要欄位說明會計年度;月份;款;項;目;節;預算年度;預算科目編號;預算科目名稱;分支計畫編號;分支計畫名稱;用途別編號;用途別名稱;原預算數;追加減數;第一預備金;第二預備金;經費流用數;預算調整數;截至本月止累計分配數_1;本月實現數;截至本月止累計實現數_2;應付數;已分配尚未執行數;備註_預暫付數
提供機關衛生福利部會計處
更新頻率每1月
授權方式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
相關網址(空)
計費方式免費
提供機關聯絡人姓名蔡先生
提供機關聯絡人電話02-8590-6953
上架日期2019-11-25 00:00:00
詮釋資料更新時間2023-04-21 15:28:10
備註(空)
資料量17;17;17;17;17;32;33;45;50;50;50;54;56;57;57;82;23;23;26;41;41;41;41;41;41;41;45;16;53;53;55;55;55;41;34;65;27;55;54;52;53;54;54;55;72;55;55;55;55;54;52;52;52;52;52;45;52;52;52;54;54;71
資料集識別碼: 112019
資料集名稱: 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1期特別預算會計月報
資料集屬性: 開放資料
服務分類: 公共資訊
品質檢測:
檔案格式: 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ZIP
資料下載網址: 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609.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610.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611.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612.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701.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702.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703.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704.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705.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706.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707.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708.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709.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710.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711.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712.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801.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802.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803.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804.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805.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806.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807.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808.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809.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生福利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810.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生福利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811.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901.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902.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903.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904.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905.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906.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907.zip;https://www.mohw.gov.tw/files/衛福部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月報10908.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0909.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0910.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0911.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0912.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001.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002.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004.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005.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006.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007.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008.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009.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010.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011.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012.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101.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102.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103.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104.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105.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106.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107.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108.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109.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110.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111.zip;https://www.opendata.mohw.gov.tw/dataset/opendata/ac/112019/%E8%A1%9B%E7%A6%8F%E9%83%A8%E4%B8%AD%E5%A4%AE%E6%94%BF%E5%BA%9C%E5%89%8D%E7%9E%BB%E5%9F%BA%E7%A4%8E%E5%BB%BA%E8%A8%AD%E8%A8%88%E7%95%AB%E7%AC%AC%E4%B8%80%E6%9C%9F%E7%89%B9%E5%88%A5%E9%A0%90%E7%AE%97%E6%9C%88%E5%A0%B111112.zi
編碼格式: 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UTF-8
資資料集上架方式: 原始資料
資料集描述: 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1期特別預算
主要欄位說明: 會計年度;月份;款;項;目;節;預算年度;預算科目編號;預算科目名稱;分支計畫編號;分支計畫名稱;用途別編號;用途別名稱;原預算數;追加減數;第一預備金;第二預備金;經費流用數;預算調整數;截至本月止累計分配數_1;本月實現數;截至本月止累計實現數_2;應付數;已分配尚未執行數;備註_預暫付數
提供機關: 衛生福利部會計處
更新頻率: 每1月
授權方式: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
相關網址: (空)
計費方式: 免費
提供機關聯絡人姓名: 蔡先生
提供機關聯絡人電話: 02-8590-6953
上架日期: 2019-11-25 00:00:00
詮釋資料更新時間: 2023-04-21 15:28:10
備註: (空)
資料量: 17;17;17;17;17;32;33;45;50;50;50;54;56;57;57;82;23;23;26;41;41;41;41;41;41;41;45;16;53;53;55;55;55;41;34;65;27;55;54;52;53;54;54;55;72;55;55;55;55;54;52;52;52;52;52;45;52;52;52;54;54;71

# 建設 2 於 文資局古蹟 - 6

案件編號20030513000012
個案名稱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
級別代碼1.1.2
級別名稱直轄市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99
name: : 其他設施
other: : 宿舍
歷史沿革臺南市定古蹟「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座落於臺南市北區臺南公園西側。清朝領有臺灣初期,1686年(清康熙二十五年)於此地設「鎮守臺澎總兵官署」,此後二百餘年為清朝的軍事要地。日治初期,日軍承襲清代軍事用地,於原總鎮官署設台車總站,為臺南軍事運輸樞紐,再設陸軍砲兵與工兵營區。到了日治中期,附近已從城北空曠荒地轉型而為環境清幽、交通便利之新發展地區,逐漸有文、武官舍聚集。1925年(大正十四年),原駐紮于此的山砲兵第二中隊移防臺北,臺灣軍經理部提議將營舍修建為官舍,其後陸續建設多批官舍群和十字路網,用以安置陸軍官士兵及其眷屬。1931年(昭和六年),十字路網西北街廓出現雙併日本官舍十棟,其中八棟留存迄今,而為今日市定古蹟「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主體。二次大戰後,軍營以及軍事設施皆為國防部所接收,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臺灣省立工學院」成立(今國立成功大學前身),向國防部商借八棟官舍作為教師宿舍,因不敷使用,校方於1950年(民國三十九年)至1951年(民國四十年)間興築宿舍兩棟,其一獨棟宿舍保存迄今而為古蹟本體之一。軍方於1997年(民國八十六年)因國防部推行眷改計畫,將營區房舍和閒置眷舍全數夷為平地,區內最後僅存成大所轄教授宿舍計十棟,包含八棟雙併與兩棟獨棟宿舍。2000年(民國八十九年)5月西南側一棟雙併遭祝融之禍,目前僅存殘蹟。 2012年(民國九十一年)「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由軍方移交臺南市政府管理,文化局為提升其管理維護與使用效益,先將其中七間建築狀況較佳的房舍整理後,徵選藝術文化團隊進駐使用,2013年(民國九十二年)3月23日正式成立「321巷藝術聚落」舉辦園區導覽、戲劇表演及展覽等藝文活動。
評定基準1:: : 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2:: : 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指定登錄理由1.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此區宿舍多數座東南朝西北,南側皆設有緣側、外廊和後院,其座向方位與空間配置,為適應南臺灣的亞熱帶氣候之表現。 其建築設計對於防雨遮陽、耐震防火等居住課題,都有明確之處理對應方式,可為當代永續建築之參考。 2.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十棟房舍包含三個時期、共五種類型的建築形態,有日治中期木造之雙併官舍;日治後期磚木造之雙併、獨棟官舍,以及戰後初期磚木造之獨棟宿舍,具體呈顯了 1930至1950年代民居建築的營建技術,得以作為研究昭和年間至戰後初期臺灣日本官舍與宿舍發展演化的參考範例。
法令依據依據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符合第2條第1項第1款及第2款。
所屬主管機關臺南市政府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北區
address: : 公園路321巷
經度120.2084313294
緯度23.004113749189
主管機關名稱臺南市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5巷1號3樓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9277/photo/pic00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9277/photo/pic001.jpg
name: : ic001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臺南市政府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臺南市政府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030513000012
外觀特徵「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基地座落於公園路321巷內,基地敷地面積計約13,162平方公尺,古蹟本體十棟十八戶,除38號成大宿舍坐西北朝東南,其餘九棟日本官舍皆坐東南朝西北;其中199號庭院大門位於公園北路上,其餘皆在巷內。基地道路鋪設柏油,道路兩旁設有排水溝蓋,各戶以圍牆區隔,除199號與38號為獨棟建築,其餘為雙併格局,四戶一排,共四排。 199號為日治後期所建之獨棟官舍,建築面積計約42.5坪。磚木造,室內架高木地板,外牆磚砌頂部有RC壓樑。建築四周有犬走排水溝,台所與風呂外則有磚造煙囪。建物位於基地中央,庭院分前、後院,中間以高牆區隔,左右各設木門。 38號為成大所建獨棟宿舍,後於北側增建三間房間。建築面積約32坪(不含增建)。磚木造,地板填土墊高,磚砌外牆頂部無壓樑。建築物位在基地中央,庭院環繞四周合為一體,建築四周有犬走與排水溝,廚房外設有煙囪。建築本體南側設有前簷廊。 南側兩排的「19-1號和19-2號」、「23號和25號」、「27號和29號」、21號(半棟已燒毀),北側兩排的「31號和33號」、「35號和37號」、「40號和42號」。建築面積單戶約30坪,木構造,兩棟之間以隔戶牆作為區隔,大門皆設於北面。庭院區分為前、後院;大門至玄關之間鋪設步道,磚砌外牆RC平屋頂構造,有RC置物層板。 19號半棟一戶,經火災後目前只剩局部牆體及基礎。建築面積約27坪。磚木造,獨立基礎排列方式為矩陣排列,磚砌外牆表面水泥粉刷,頂部設有RC壓樑。大門設於北面。室外空間 建築物周圍有犬走及排水溝,部分遭東側增建覆蓋,庭院原應也有前、後院之區分。 「44號和46號」雙併官舍,建築面積約30坪,磚木造,大門設於北側。庭院分為前、後院,大門至玄關有磚砌水泥粉刷步道。44號側院圍牆邊有物置(儲藏間);46號側院圍牆邊則有一增建廚房,物置已拆除。犬走四周有排水明溝,經後院將雜排水排至週邊道路。
室內特徵199號獨棟宿舍室內空間屬「中廊下+雙緣側」型,依坪數計算應為日本陸軍中佐官舍。室內有東西橫向長條「中廊下」,以此中央走廊連結各主要房間,並於房間臨庭院處設置前、後緣側,室內空間品質頗佳。台所及風呂旁有女中室。中走廊兩端各設有便所,較本區其他官舍多出一處;東側便所位於座敷和應接室旁,主要供客人和主人使用,目前保存尚稱良好,可得見屋外排氣管及氣窗;西側便所靠近茶間、女中室和風呂,已遭改建另作他用,然可從空間與構造痕跡確認為原便所。應接室天花板形式為格天井,是屋內唯一洋式空間。 38號獨棟宿舍室內非日式空間,仍與其他321巷官舍相同設有中央走廊設計,使各主要房間可以獨立使用不受干擾,環繞著客廳、主臥、臥室、書房以及廁所。進入大門即為客廳,可通往中走廊及廚房,穿越廚房可到西北角的浴室。其配置與日本官舍最大之不同,當屬未設玄關及緣側等中介空間,且浴室和廁所分開並未相鄰。北側增建有廚房、廁所及臥房等,局部遮蔽原有犬走排水溝。 南側兩排的「19-1號和19-2號」、「23號和25號」、「27號和29號」,北側兩排的「31號和33號」、「35號和37號」、「40號和42號」室內空間屬「中廊下+單緣側」型。玄關包含踏込與廣間,踏込地板為磨石子,並於牆體內嵌下駄箱(鞋櫃),是日式空間中轉換室內、外使用的巧妙設計。廣間連接中廊下,可通往台所及茶間。入玄關之後鄰隔戶牆的一側為寢間,設有押入;另一側是應接室,設有櫥櫃。應接室隔著中廊下是南側的座敷。座敷與茶間相連,兩者以襖門相隔,打開或卸下即合為寬敞的大空間。所設有勝手口,可通往後院之側門。台所與風呂之間開一正方形小窗。座敷與茶間南側鄰後院處設有緣側,於隔戶牆一側設御手洗(洗手台)及便所、風呂,緣側之外是為外廊。六棟雙併官舍尚可區分出南側兩排、北側兩排兩種亞類型,其屋架佈局、緣側寬度、台所地坪構造、門窗位置與形式、櫥櫃做法等略有差異。 19號建築本體已燒毀,推斷原貌。室內佈局同「中廊下+單緣側」型,大門有門廊,進入玄關依序是踏込、廣間,到中廊下,再通往寢間、便所、風呂及台所。 「44號和46號」屬「中廊下+雙緣側」型,大門內移形成門廊,而與本區其他雙併日本官舍有明顯差異。進入玄關於踏込處原設有下駄箱(鞋櫃),底座殘跡尚存;至廣間可通兩側之座敷與寢間,兩房臨前院處設有緣側;廣間亦可通南側茶間,經中 廊下可到便所、風呂和台所。座敷南側連通居間,居間又和茶間相鄰,兩者與後院之間隔著緣側。座敷有床間及押入,無床協;台所設有勝手口(裏玄關,可通往側院),與風呂有門可互通;便所為L型,外牆下方設有氣窗。
使用情形321藝術家群聚計畫進駐管理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為維護古蹟建築構造完整與結構安全,損害之部位、構件需確實依傳統工法修復,並就其各棟未臻完善之處,以傳統工法或現代材料技術,提出合宜改善作為,如增設火打樑、筋違、結合鐵件,或強化其節點、開口部性能等。現存增建物如有搭附於古蹟本體者,當以拆除為原則,以降低景觀衝突性。
現狀二戰後,山砲兵營區由國軍接管,原老松町日軍宿舍群則依使用人員的不同劃分,其中俗稱為「321巷日本宿舍」的10棟日式房舍,即為市定古蹟「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分別8棟屬日治時期雙拼官舍,2棟為二戰後所建獨棟宿舍,其中1棟雙拼官舍已於民國89年(西元2000年)5月間燒毀,現存9棟,於民國35年(西元1946年)借予成大作為教授宿舍,至今尚有5棟房舍由成大教授所住居中。
網站名稱(空)
網址(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6-2213569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南市文維字第09218505270號
公告日期: : 2003-05-13 00:00:00.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南市文維字第09218508410號
公告日期: : 2003-06-18 00:00:00.0
note: : 更正定著土地範圍
3::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文資處字第1000393784號
公告日期: : 2011-06-24 00:00:00.0
note: : 直轄市升格
4::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文資處字第1070675804C號
公告日期: : 2018-07-04 00:00:00.0
note: : 變更種類、定著土地範圍、定著土地面積、補充指定理由、法令依據
5::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更正定著土地面積
公告日期: : 2018-09-07 00:00:00.0
note: : 府文資處字第1070960907C號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北區
landNo: : 北華段
landSerialNo: : 15-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北區
landNo: : 北華段
landSerialNo: : 13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北區
landNo: : 北華段
landSerialNo: : 131-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4::
itemNo: : 4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北區
landNo: : 北華段
landSerialNo: : 131-2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5::
itemNo: : 5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北區
landNo: : 北華段
landSerialNo: : 131-4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6::
itemNo: : 6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北區
landNo: : 北華段
landSerialNo: : 131-8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7::
itemNo: : 7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北區
landNo: : 北華段
landSerialNo: : 132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7-19/9ac90c36-7c84-4628-b639-fc3d50efa2e0/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公告-92.05.13.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7-19/7c6352f4-896d-4aac-b9c5-e9e0fff67e80/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變更公告-92.06.18.pdf
3::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7-19/aad52258-213b-4a0c-9dd6-081bf3bc8097/臺南縣市合併後縣定市定重新公告100.6.24.pdf
4::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7-19/a4d8e639-5feb-4dc6-b201-d8bf500f9c04/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變更及補充公告-107.07.04.pdf
5::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7-19/4b4952a9-062f-4756-b982-987a5fe8bd11/變更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變更公告-107.09.07.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18-12-05/51104a15-0dae-42c5-84c2-a2dec274338c/定著土地地號登記資料.pdf
repImgId1165
案件編號: 20030513000012
個案名稱: 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
級別代碼: 1.1.2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99
name: : 其他設施
other: : 宿舍
歷史沿革: 臺南市定古蹟「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座落於臺南市北區臺南公園西側。清朝領有臺灣初期,1686年(清康熙二十五年)於此地設「鎮守臺澎總兵官署」,此後二百餘年為清朝的軍事要地。日治初期,日軍承襲清代軍事用地,於原總鎮官署設台車總站,為臺南軍事運輸樞紐,再設陸軍砲兵與工兵營區。到了日治中期,附近已從城北空曠荒地轉型而為環境清幽、交通便利之新發展地區,逐漸有文、武官舍聚集。1925年(大正十四年),原駐紮于此的山砲兵第二中隊移防臺北,臺灣軍經理部提議將營舍修建為官舍,其後陸續建設多批官舍群和十字路網,用以安置陸軍官士兵及其眷屬。1931年(昭和六年),十字路網西北街廓出現雙併日本官舍十棟,其中八棟留存迄今,而為今日市定古蹟「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主體。二次大戰後,軍營以及軍事設施皆為國防部所接收,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臺灣省立工學院」成立(今國立成功大學前身),向國防部商借八棟官舍作為教師宿舍,因不敷使用,校方於1950年(民國三十九年)至1951年(民國四十年)間興築宿舍兩棟,其一獨棟宿舍保存迄今而為古蹟本體之一。軍方於1997年(民國八十六年)因國防部推行眷改計畫,將營區房舍和閒置眷舍全數夷為平地,區內最後僅存成大所轄教授宿舍計十棟,包含八棟雙併與兩棟獨棟宿舍。2000年(民國八十九年)5月西南側一棟雙併遭祝融之禍,目前僅存殘蹟。 2012年(民國九十一年)「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由軍方移交臺南市政府管理,文化局為提升其管理維護與使用效益,先將其中七間建築狀況較佳的房舍整理後,徵選藝術文化團隊進駐使用,2013年(民國九十二年)3月23日正式成立「321巷藝術聚落」舉辦園區導覽、戲劇表演及展覽等藝文活動。
評定基準: 1:: : 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2:: : 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指定登錄理由: 1.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此區宿舍多數座東南朝西北,南側皆設有緣側、外廊和後院,其座向方位與空間配置,為適應南臺灣的亞熱帶氣候之表現。 其建築設計對於防雨遮陽、耐震防火等居住課題,都有明確之處理對應方式,可為當代永續建築之參考。 2.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十棟房舍包含三個時期、共五種類型的建築形態,有日治中期木造之雙併官舍;日治後期磚木造之雙併、獨棟官舍,以及戰後初期磚木造之獨棟宿舍,具體呈顯了 1930至1950年代民居建築的營建技術,得以作為研究昭和年間至戰後初期臺灣日本官舍與宿舍發展演化的參考範例。
法令依據: 依據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符合第2條第1項第1款及第2款。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北區
address: : 公園路321巷
經度: 120.2084313294
緯度: 23.004113749189
主管機關名稱: 臺南市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5巷1號3樓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9277/photo/pic00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9277/photo/pic001.jpg
name: : ic001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臺南市政府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臺南市政府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030513000012
外觀特徵: 「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基地座落於公園路321巷內,基地敷地面積計約13,162平方公尺,古蹟本體十棟十八戶,除38號成大宿舍坐西北朝東南,其餘九棟日本官舍皆坐東南朝西北;其中199號庭院大門位於公園北路上,其餘皆在巷內。基地道路鋪設柏油,道路兩旁設有排水溝蓋,各戶以圍牆區隔,除199號與38號為獨棟建築,其餘為雙併格局,四戶一排,共四排。 199號為日治後期所建之獨棟官舍,建築面積計約42.5坪。磚木造,室內架高木地板,外牆磚砌頂部有RC壓樑。建築四周有犬走排水溝,台所與風呂外則有磚造煙囪。建物位於基地中央,庭院分前、後院,中間以高牆區隔,左右各設木門。 38號為成大所建獨棟宿舍,後於北側增建三間房間。建築面積約32坪(不含增建)。磚木造,地板填土墊高,磚砌外牆頂部無壓樑。建築物位在基地中央,庭院環繞四周合為一體,建築四周有犬走與排水溝,廚房外設有煙囪。建築本體南側設有前簷廊。 南側兩排的「19-1號和19-2號」、「23號和25號」、「27號和29號」、21號(半棟已燒毀),北側兩排的「31號和33號」、「35號和37號」、「40號和42號」。建築面積單戶約30坪,木構造,兩棟之間以隔戶牆作為區隔,大門皆設於北面。庭院區分為前、後院;大門至玄關之間鋪設步道,磚砌外牆RC平屋頂構造,有RC置物層板。 19號半棟一戶,經火災後目前只剩局部牆體及基礎。建築面積約27坪。磚木造,獨立基礎排列方式為矩陣排列,磚砌外牆表面水泥粉刷,頂部設有RC壓樑。大門設於北面。室外空間 建築物周圍有犬走及排水溝,部分遭東側增建覆蓋,庭院原應也有前、後院之區分。 「44號和46號」雙併官舍,建築面積約30坪,磚木造,大門設於北側。庭院分為前、後院,大門至玄關有磚砌水泥粉刷步道。44號側院圍牆邊有物置(儲藏間);46號側院圍牆邊則有一增建廚房,物置已拆除。犬走四周有排水明溝,經後院將雜排水排至週邊道路。
室內特徵: 199號獨棟宿舍室內空間屬「中廊下+雙緣側」型,依坪數計算應為日本陸軍中佐官舍。室內有東西橫向長條「中廊下」,以此中央走廊連結各主要房間,並於房間臨庭院處設置前、後緣側,室內空間品質頗佳。台所及風呂旁有女中室。中走廊兩端各設有便所,較本區其他官舍多出一處;東側便所位於座敷和應接室旁,主要供客人和主人使用,目前保存尚稱良好,可得見屋外排氣管及氣窗;西側便所靠近茶間、女中室和風呂,已遭改建另作他用,然可從空間與構造痕跡確認為原便所。應接室天花板形式為格天井,是屋內唯一洋式空間。 38號獨棟宿舍室內非日式空間,仍與其他321巷官舍相同設有中央走廊設計,使各主要房間可以獨立使用不受干擾,環繞著客廳、主臥、臥室、書房以及廁所。進入大門即為客廳,可通往中走廊及廚房,穿越廚房可到西北角的浴室。其配置與日本官舍最大之不同,當屬未設玄關及緣側等中介空間,且浴室和廁所分開並未相鄰。北側增建有廚房、廁所及臥房等,局部遮蔽原有犬走排水溝。 南側兩排的「19-1號和19-2號」、「23號和25號」、「27號和29號」,北側兩排的「31號和33號」、「35號和37號」、「40號和42號」室內空間屬「中廊下+單緣側」型。玄關包含踏込與廣間,踏込地板為磨石子,並於牆體內嵌下駄箱(鞋櫃),是日式空間中轉換室內、外使用的巧妙設計。廣間連接中廊下,可通往台所及茶間。入玄關之後鄰隔戶牆的一側為寢間,設有押入;另一側是應接室,設有櫥櫃。應接室隔著中廊下是南側的座敷。座敷與茶間相連,兩者以襖門相隔,打開或卸下即合為寬敞的大空間。所設有勝手口,可通往後院之側門。台所與風呂之間開一正方形小窗。座敷與茶間南側鄰後院處設有緣側,於隔戶牆一側設御手洗(洗手台)及便所、風呂,緣側之外是為外廊。六棟雙併官舍尚可區分出南側兩排、北側兩排兩種亞類型,其屋架佈局、緣側寬度、台所地坪構造、門窗位置與形式、櫥櫃做法等略有差異。 19號建築本體已燒毀,推斷原貌。室內佈局同「中廊下+單緣側」型,大門有門廊,進入玄關依序是踏込、廣間,到中廊下,再通往寢間、便所、風呂及台所。 「44號和46號」屬「中廊下+雙緣側」型,大門內移形成門廊,而與本區其他雙併日本官舍有明顯差異。進入玄關於踏込處原設有下駄箱(鞋櫃),底座殘跡尚存;至廣間可通兩側之座敷與寢間,兩房臨前院處設有緣側;廣間亦可通南側茶間,經中 廊下可到便所、風呂和台所。座敷南側連通居間,居間又和茶間相鄰,兩者與後院之間隔著緣側。座敷有床間及押入,無床協;台所設有勝手口(裏玄關,可通往側院),與風呂有門可互通;便所為L型,外牆下方設有氣窗。
使用情形: 321藝術家群聚計畫進駐管理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為維護古蹟建築構造完整與結構安全,損害之部位、構件需確實依傳統工法修復,並就其各棟未臻完善之處,以傳統工法或現代材料技術,提出合宜改善作為,如增設火打樑、筋違、結合鐵件,或強化其節點、開口部性能等。現存增建物如有搭附於古蹟本體者,當以拆除為原則,以降低景觀衝突性。
現狀: 二戰後,山砲兵營區由國軍接管,原老松町日軍宿舍群則依使用人員的不同劃分,其中俗稱為「321巷日本宿舍」的10棟日式房舍,即為市定古蹟「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分別8棟屬日治時期雙拼官舍,2棟為二戰後所建獨棟宿舍,其中1棟雙拼官舍已於民國89年(西元2000年)5月間燒毀,現存9棟,於民國35年(西元1946年)借予成大作為教授宿舍,至今尚有5棟房舍由成大教授所住居中。
網站名稱: (空)
網址: (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2213569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南市文維字第09218505270號
公告日期: : 2003-05-13 00:00:00.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南市文維字第09218508410號
公告日期: : 2003-06-18 00:00:00.0
note: : 更正定著土地範圍
3::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文資處字第1000393784號
公告日期: : 2011-06-24 00:00:00.0
note: : 直轄市升格
4::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文資處字第1070675804C號
公告日期: : 2018-07-04 00:00:00.0
note: : 變更種類、定著土地範圍、定著土地面積、補充指定理由、法令依據
5::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更正定著土地面積
公告日期: : 2018-09-07 00:00:00.0
note: : 府文資處字第1070960907C號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北區
landNo: : 北華段
landSerialNo: : 15-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北區
landNo: : 北華段
landSerialNo: : 13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北區
landNo: : 北華段
landSerialNo: : 131-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4::
itemNo: : 4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北區
landNo: : 北華段
landSerialNo: : 131-2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5::
itemNo: : 5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北區
landNo: : 北華段
landSerialNo: : 131-4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6::
itemNo: : 6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北區
landNo: : 北華段
landSerialNo: : 131-8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7::
itemNo: : 7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北區
landNo: : 北華段
landSerialNo: : 132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7-19/9ac90c36-7c84-4628-b639-fc3d50efa2e0/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公告-92.05.13.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7-19/7c6352f4-896d-4aac-b9c5-e9e0fff67e80/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變更公告-92.06.18.pdf
3::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7-19/aad52258-213b-4a0c-9dd6-081bf3bc8097/臺南縣市合併後縣定市定重新公告100.6.24.pdf
4::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7-19/a4d8e639-5feb-4dc6-b201-d8bf500f9c04/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變更及補充公告-107.07.04.pdf
5::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7-19/4b4952a9-062f-4756-b982-987a5fe8bd11/變更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變更公告-107.09.07.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18-12-05/51104a15-0dae-42c5-84c2-a2dec274338c/定著土地地號登記資料.pdf
repImgId: 1165

# 建設 2 於 文資局歷史建築 - 7

案件編號20160425000001
個案名稱帝國製糖廠臺中營業所暨附屬設施
種類1::
code: : A20
name: : 辦公廳舍
歷史沿革本基地前身為日本帝國製糖株式會社之臺中工場,該會社在日治明治43年(1910)創設於臺中,共有臺中本社、東京出張所與大阪出張所三大事務所。現存建物為臺中本社之辦公廳舍,興建於昭和10年(1935),戰後作為臺灣糖業公司臺中辦公處。後因受到國際糖價及臺灣產業結構轉型影響,臺中糖廠於民國79年(1990)11月關廠,並逐年拆除原廠區內多數房舍,本建物是全區僅存日治時期之建築。 建築本體屋面採五脊四披頂,採鋼筋混擬土造,屋身貼以國防色面磚搭配米色斬石子基座,車寄開口部則有幾何形飾帶,為1930年代流行的裝飾藝術風格(ART Deco)之見證。 民國96年(2007)臺中市政府即以本建築為見證中部地區製糖產業的重要文化資產,亦為本市日治時期建築代表作之一,擁有產業發展歷史意涵,具文化資產保存及建築研究之價值,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民國105年(2016)再公告更改為現稱,並擴大保存範圍;待完成調查研究後,民國109年(2020)再補充登錄理由其為日治時期糖業事務所建築類型少數留存之案例,更是中部地區之孤例,具建築史上的稀少性價值。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帝國糖廠調查研究及修復再利用計畫》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2:: :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3:: : 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一)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帝國製糖廠臺中營業所建築材料使用的多樣性以及構造細部的精美程度,為中部地區產業建築之佳構;其氣窗、天花、屋頂通風器之整體性熱氣循環設計思考,為日治時期建築氣候調適之實證,具有建築與設計史意義。其承重牆結構系統之牆體使用鋼筋混凝土材料,有別於該時期使用磚牆之作法,可見證純磚造建築演變至加強磚造、鋼筋混凝土構造之技術史發展過程。 (二)具地區性建造物類型之特色者: 帝國製糖廠臺中營業所所在位址歷經清領時期舊糖廍,日治時期改良糖廍、新式糖場之發展,及戰後臺灣糖業公司之經營等三個時期,見證了都市型糖廠與地方發展的競合關係,具臺中地區都市發展史之意義。此建築亦是臺灣日治時期糖業事務所建築類型少數留存的案例之一,為中部地區留存之孤例,具建築史上的稀少性價值。
法令依據歷史建築紀念建築登錄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2、3款所列基準
所屬主管機關臺中市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中市
distName: : 東區
address: : 樂業路30號
經度120.69214522901
緯度24.13784950403
主管機關名稱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中市西區市府路41巷19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0-05-29/ad2248e1-e8fd-4bb7-975f-56fd8b290d26/公告照片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0-05-29/ad2248e1-e8fd-4bb7-975f-56fd8b290d26/公告照片.jpg
name: : 公告照片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臺中市政府建設局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160425000001
外觀特徵建築由一字形建築本體與凸出之車寄組合而成。主體建築屋面形式為寄棟式瓦頂,車寄則為平屋頂。入口部屋頂出簷尾端微微翹起增加建築的趣味性,車寄開口部有幾何形飾帶,作工精美大方為1930年代流行的裝飾藝術風格(Art Deco)見證。正面上方「TSC」字樣為臺灣糖業公司之英文縮寫,為戰後新增。屋脊上方的通風器為設計時考量調適氣候的證據,也是外觀構成的重要元素。屋身貼國防色瓷磚搭配米色仿石基座,典雅大方。開口部細長的窗戶以及水平雨庇及飾帶的交織,構成立面的韻律。
室內特徵本棟室內正中央面積較大空間為主要對外營運的場所,擁有較高的天花,大空間又進一步細分為三個區塊,前後入口設走廊,並以 15 公分的高差與木製長桌櫃區別內外,並設置兩處洗手臺;兩側空間不對稱,東側空間主要為原廠長及副廠長辦公室使用,西側則分割數間較小的辦公室。此外,在走廊採用菱格狀洗石子地坪,主要大廳則為水泥粉光地坪,小辦公室則使用磨石子地坪。
使用情形(空)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維持現況,紀錄現存文物,並加設必要性安全設施
現狀民國103(2014)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是否開放1
是否收費(空)
開放時間週一:休館 週二至週日:上午10時到下午6時
網站名稱(空)
網址(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290280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60150246號
公告日期: : 2007-07-13 00:00:00.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古字第10500717611號
公告日期: : 2016-04-25 00:00:00.0
note: : 更名
3::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古字第10902071361號
公告日期: : 2020-09-07 00:00:00.0
note: : 變更廢止原公告部分事項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中市
distName: : 東區
landNo: : 泉源段
landSerialNo: : 10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不同角度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3-16/6aff7f77-2bdd-46aa-920c-d73cb807e333/s_帝國製糖臺中營業所_調整大小.jpg
2::
mediaName: : 不同角度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3-16/eb7c6203-28b2-4713-80a8-9bdb3ae2721b/ae3ee902-1242-4a8b-9987-e87a3d07b753.jpg
影音多媒體影片1::
mediaName: : 【影音】臺中市歷史建築『帝國製糖廠臺中營業所』修復暨再利用工程
description: : 本案帝國製糖廠臺中營業所暨附屬設施,自民國82 年停閉後閒置已久,主體建築因年久失修,整體形貌漸遭改變;市府於103年7月著手進行規劃設計、105年12月設計完成、106年7月進行修復、108年1月完成修復;為彰顯本案修復後之建築及文化價值,於主體修復工程施作前清理室內雜物,並將後期增建之不具歷史意義且有礙觀瞻之構造物,一併於本次工程拆除。 維持現況,紀錄現存文物並加設必要性安全設施為本修復工程之修復原則,比照此重點維護事項立定,並將其公告內容中外觀及室內特徵提到的重要特徵皆納入重點修復項目。於外觀特徵上保留北側車寄入口的完整立面,以相同材料及相同工法進行修復,特殊的通風器也全數予以保留。室內方面雖加裝空調,但也仍保留大廳兩側走廊略低之特色及通氣圓孔,使來訪者可明瞭當時設計時氣候調適之考量;為修復工程順利進行,以利日後結構補強,於拆除工程後再進行解體工程,解體工程施作項目包含:屋瓦拆卸工程、屋架木構拆卸工程、天花板拆卸工程、室內及廊道柱牆剔除工程等。
url: : https://youtu.be/AXkGVtI9iKI
2::
mediaName: : 【影音】歷史建築『帝國製糖廠臺中營業所周邊景觀公園』新建工程
description: : 本基地同時鄰接住宅與商業區,並擁有水岸綠地等獨特條件,配合臺中舊城區、臺中鐵道文化園區以及周邊相關休憩產業設施的興建,期望成為臺中東側新亮點,完工後將提供居民親自然、習文化的休閒空間,配合帝國製糖廠臺中營業所修復再利用的發展,不僅使該基地達到歷史建築保存與生態保育目的,亦將使地方更具特色與競爭力。 市府於104年11月著手進行規劃設計、105年12月設計完成、106年11月新建工程開始進行、109年6月全區完成,並由帝國製糖廠臺中營業所為起點逆時針繞起,分別為弦月廣場、綠間步廊、舒格廣場、漫波階梯、滿月指環、拾光軌跡、文明之基、森森漫步區、彩糖平台及回甘歷史區等,最後又繞回起點,各區域著墨了糖廠的過去,並用巧妙的街道家具點綴過去歷史,讓遊人細細品嘗回味。
url: : https://youtu.be/TL4hzsMDCi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5-26/185d725e-2478-4aa8-86e1-f39bcb0b2973/0960713_帝國製糖台中營業所_登錄公告.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5-26/96c608d4-f7ad-4767-ab9d-1cb615cec2bf/1050425_帝國製糖廠臺中營業所暨附屬設施_更名修正公告.pdf
3::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5-26/bf4a3c10-d018-4817-8616-c81dfd978f66/1090907_帝國製糖廠臺中營業所暨附屬設施_變更廢止原公告部分事項公告.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5-26/7e747945-7490-4379-a0a9-ffcec0465f87/1090907_帝國製糖廠臺中營業所暨附屬設施_地籍套繪圖.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5-26/965b3af9-f3ad-4aa1-86d7-1e404075418e/1090907_帝國製糖廠臺中營業所暨附屬設施_公告表.pdf
repImgId69346
案件編號: 20160425000001
個案名稱: 帝國製糖廠臺中營業所暨附屬設施
種類: 1::
code: : A20
name: : 辦公廳舍
歷史沿革: 本基地前身為日本帝國製糖株式會社之臺中工場,該會社在日治明治43年(1910)創設於臺中,共有臺中本社、東京出張所與大阪出張所三大事務所。現存建物為臺中本社之辦公廳舍,興建於昭和10年(1935),戰後作為臺灣糖業公司臺中辦公處。後因受到國際糖價及臺灣產業結構轉型影響,臺中糖廠於民國79年(1990)11月關廠,並逐年拆除原廠區內多數房舍,本建物是全區僅存日治時期之建築。 建築本體屋面採五脊四披頂,採鋼筋混擬土造,屋身貼以國防色面磚搭配米色斬石子基座,車寄開口部則有幾何形飾帶,為1930年代流行的裝飾藝術風格(ART Deco)之見證。 民國96年(2007)臺中市政府即以本建築為見證中部地區製糖產業的重要文化資產,亦為本市日治時期建築代表作之一,擁有產業發展歷史意涵,具文化資產保存及建築研究之價值,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民國105年(2016)再公告更改為現稱,並擴大保存範圍;待完成調查研究後,民國109年(2020)再補充登錄理由其為日治時期糖業事務所建築類型少數留存之案例,更是中部地區之孤例,具建築史上的稀少性價值。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帝國糖廠調查研究及修復再利用計畫》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2:: :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3:: : 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 (一)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帝國製糖廠臺中營業所建築材料使用的多樣性以及構造細部的精美程度,為中部地區產業建築之佳構;其氣窗、天花、屋頂通風器之整體性熱氣循環設計思考,為日治時期建築氣候調適之實證,具有建築與設計史意義。其承重牆結構系統之牆體使用鋼筋混凝土材料,有別於該時期使用磚牆之作法,可見證純磚造建築演變至加強磚造、鋼筋混凝土構造之技術史發展過程。 (二)具地區性建造物類型之特色者: 帝國製糖廠臺中營業所所在位址歷經清領時期舊糖廍,日治時期改良糖廍、新式糖場之發展,及戰後臺灣糖業公司之經營等三個時期,見證了都市型糖廠與地方發展的競合關係,具臺中地區都市發展史之意義。此建築亦是臺灣日治時期糖業事務所建築類型少數留存的案例之一,為中部地區留存之孤例,具建築史上的稀少性價值。
法令依據: 歷史建築紀念建築登錄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2、3款所列基準
所屬主管機關: 臺中市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中市
distName: : 東區
address: : 樂業路30號
經度: 120.69214522901
緯度: 24.13784950403
主管機關名稱: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西區市府路41巷19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0-05-29/ad2248e1-e8fd-4bb7-975f-56fd8b290d26/公告照片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0-05-29/ad2248e1-e8fd-4bb7-975f-56fd8b290d26/公告照片.jpg
name: : 公告照片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臺中市政府建設局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160425000001
外觀特徵: 建築由一字形建築本體與凸出之車寄組合而成。主體建築屋面形式為寄棟式瓦頂,車寄則為平屋頂。入口部屋頂出簷尾端微微翹起增加建築的趣味性,車寄開口部有幾何形飾帶,作工精美大方為1930年代流行的裝飾藝術風格(Art Deco)見證。正面上方「TSC」字樣為臺灣糖業公司之英文縮寫,為戰後新增。屋脊上方的通風器為設計時考量調適氣候的證據,也是外觀構成的重要元素。屋身貼國防色瓷磚搭配米色仿石基座,典雅大方。開口部細長的窗戶以及水平雨庇及飾帶的交織,構成立面的韻律。
室內特徵: 本棟室內正中央面積較大空間為主要對外營運的場所,擁有較高的天花,大空間又進一步細分為三個區塊,前後入口設走廊,並以 15 公分的高差與木製長桌櫃區別內外,並設置兩處洗手臺;兩側空間不對稱,東側空間主要為原廠長及副廠長辦公室使用,西側則分割數間較小的辦公室。此外,在走廊採用菱格狀洗石子地坪,主要大廳則為水泥粉光地坪,小辦公室則使用磨石子地坪。
使用情形: (空)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維持現況,紀錄現存文物,並加設必要性安全設施
現狀: 民國103(2014)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是否開放: 1
是否收費: (空)
開放時間: 週一:休館 週二至週日:上午10時到下午6時
網站名稱: (空)
網址: (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290280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60150246號
公告日期: : 2007-07-13 00:00:00.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古字第10500717611號
公告日期: : 2016-04-25 00:00:00.0
note: : 更名
3::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古字第10902071361號
公告日期: : 2020-09-07 00:00:00.0
note: : 變更廢止原公告部分事項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中市
distName: : 東區
landNo: : 泉源段
landSerialNo: : 10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不同角度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3-16/6aff7f77-2bdd-46aa-920c-d73cb807e333/s_帝國製糖臺中營業所_調整大小.jpg
2::
mediaName: : 不同角度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3-16/eb7c6203-28b2-4713-80a8-9bdb3ae2721b/ae3ee902-1242-4a8b-9987-e87a3d07b753.jpg
影音多媒體影片: 1::
mediaName: : 【影音】臺中市歷史建築『帝國製糖廠臺中營業所』修復暨再利用工程
description: : 本案帝國製糖廠臺中營業所暨附屬設施,自民國82 年停閉後閒置已久,主體建築因年久失修,整體形貌漸遭改變;市府於103年7月著手進行規劃設計、105年12月設計完成、106年7月進行修復、108年1月完成修復;為彰顯本案修復後之建築及文化價值,於主體修復工程施作前清理室內雜物,並將後期增建之不具歷史意義且有礙觀瞻之構造物,一併於本次工程拆除。 維持現況,紀錄現存文物並加設必要性安全設施為本修復工程之修復原則,比照此重點維護事項立定,並將其公告內容中外觀及室內特徵提到的重要特徵皆納入重點修復項目。於外觀特徵上保留北側車寄入口的完整立面,以相同材料及相同工法進行修復,特殊的通風器也全數予以保留。室內方面雖加裝空調,但也仍保留大廳兩側走廊略低之特色及通氣圓孔,使來訪者可明瞭當時設計時氣候調適之考量;為修復工程順利進行,以利日後結構補強,於拆除工程後再進行解體工程,解體工程施作項目包含:屋瓦拆卸工程、屋架木構拆卸工程、天花板拆卸工程、室內及廊道柱牆剔除工程等。
url: : https://youtu.be/AXkGVtI9iKI
2::
mediaName: : 【影音】歷史建築『帝國製糖廠臺中營業所周邊景觀公園』新建工程
description: : 本基地同時鄰接住宅與商業區,並擁有水岸綠地等獨特條件,配合臺中舊城區、臺中鐵道文化園區以及周邊相關休憩產業設施的興建,期望成為臺中東側新亮點,完工後將提供居民親自然、習文化的休閒空間,配合帝國製糖廠臺中營業所修復再利用的發展,不僅使該基地達到歷史建築保存與生態保育目的,亦將使地方更具特色與競爭力。 市府於104年11月著手進行規劃設計、105年12月設計完成、106年11月新建工程開始進行、109年6月全區完成,並由帝國製糖廠臺中營業所為起點逆時針繞起,分別為弦月廣場、綠間步廊、舒格廣場、漫波階梯、滿月指環、拾光軌跡、文明之基、森森漫步區、彩糖平台及回甘歷史區等,最後又繞回起點,各區域著墨了糖廠的過去,並用巧妙的街道家具點綴過去歷史,讓遊人細細品嘗回味。
url: : https://youtu.be/TL4hzsMDCi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5-26/185d725e-2478-4aa8-86e1-f39bcb0b2973/0960713_帝國製糖台中營業所_登錄公告.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5-26/96c608d4-f7ad-4767-ab9d-1cb615cec2bf/1050425_帝國製糖廠臺中營業所暨附屬設施_更名修正公告.pdf
3::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5-26/bf4a3c10-d018-4817-8616-c81dfd978f66/1090907_帝國製糖廠臺中營業所暨附屬設施_變更廢止原公告部分事項公告.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5-26/7e747945-7490-4379-a0a9-ffcec0465f87/1090907_帝國製糖廠臺中營業所暨附屬設施_地籍套繪圖.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5-26/965b3af9-f3ad-4aa1-86d7-1e404075418e/1090907_帝國製糖廠臺中營業所暨附屬設施_公告表.pdf
repImgId: 69346

# 建設 2 於 文資局歷史建築 - 8

案件編號20151006000001
個案名稱嘉義市東市場
種類1::
code: : A16
name: : 產業
歷史沿革「嘉義市東市場」位於現今嘉義市東區忠孝路與中正路口,創建於日治時期1900年(明治33年),爾後於1907年(明治40年)重建。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致力於改善各地公共衛生問題,其中以清代就已發展的露天市街攤販為主要整治對象,因而逐步推行市場公設化政策;1900年(明治33年)9月,嘉義依民政長官通令成立「嘉義衛生組合」,結束清代以個人經營模式的露天市街攤販,並整合至室內成為「市場」,便是「嘉義市東市場」前身。爾後1906年(明治39年)嘉義地區發生大地震,「嘉義市東市場」原建築物亦於此次震災中倒塌。此次地震也成為嘉義市區改正的契機,政府當局將原城內改以棋盤式街道規畫,也才明確劃定了「嘉義市東市場」範圍,成為具有公共衛生概念的現代市場。1906年(明治39年)10月嘉義衛生組合於原址重建嘉義街「市場」,工程於1907年(明治40年)竣工,並於3月1日舉行開業式。直至1908年(明治41年)市場全面公設化後,嘉義衛生組合解散,「嘉義市東市場」改由地方廳長管理。爾後為因應市民需求,「嘉義市東市場」曾歷經數次修築與增建。「嘉義市東市場」建築體於1941年(昭和16年)嘉義烈震中受到受損;1945年(昭和20年)嘉義空襲時,「嘉義市東市場」亦受到戰火波及 。 戰後初期「嘉義市東市場」隸屬於嘉義縣嘉義市公有東市場管理處。1963年4月17日「嘉義市東市場」靠近忠孝路與中正路轉角的攤販發生火災,此次火災共計有29家攤販毀損嚴重,爾後在原址興建兩層樓的鋼筋混凝土建築作為賣場。1978年2月16日靠近中正路、吳鳳北路口一側攤販再次發生火災,造成「嘉義市東市場」西半部毀損嚴重,之後嘉義市政府規劃重建為商業大樓,並於1987年正式完工 。其中A棟、B棟兩棟建築物於2015年10月6日經嘉義市政府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嘉義市東市場」。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1.歷史建築「嘉義市東市場」修復再利用計畫–成果報告。 2.歷史建物嘉義市東市場管理維護計畫。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2:: :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3:: :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4:: : 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1.具備歷史文化價值。 2.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1.)日治時期市場構造形式,中間挑高以採光、通風具其特色。 (2.)為檜木構造建築,簡樸高挑為當地市民共同記憶。 (3.)檜木構造反映阿里山林業。 3.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1.)僅有少數木構市場。 (2.)採自然光線與挑高通風的工法,具時代意義之價值。 4.其他具備歷史建築價值者:具文化資產價值見證地方歷史文化。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5條暨《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4款規定。
所屬主管機關嘉義市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1::
itemNo: : 1
cityName: : 嘉義市
distName: : 東區
address: : 嘉義市忠孝路與中正路口
經度120.453726
緯度23.478859
主管機關名稱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嘉義市東區忠孝路275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08-19/c7fefdf6-82c2-4751-8032-ab3cd7b8c2d2/P_20210819_111240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08-19/c7fefdf6-82c2-4751-8032-ab3cd7b8c2d2/P_20210819_111240.jpg
name: : P_20210819_111240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嘉義市政府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嘉義市政府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151006000001
外觀特徵嘉義東市場涵蓋有五棟不同時期所興建的建築物,將忠孝路與中正路交接處之建築物設為A棟,以逆時針順序為B、C、D、E。其中A棟、B棟兩棟建築物為歷史建築「嘉義市東市場」本體。 「嘉義市東市場」A棟建築物為木構造建築,樓層數為二層,入口處位於東、西與南三側。建築物基座構造可分為磚砌布基礎與混凝土獨立基礎兩種型式。建築物四周設有排水溝。外牆壁體為「真壁」(編竹夾泥牆),在二樓外牆披覆「下見板張」(雨淋板);建築物正立面屋頂山牆為木摺壁,外表以白灰粉刷裝修,並設有圓型氣窗。二樓「下見板張」(雨淋板)與屋頂山牆木摺牆的分界,採用階梯狀分隔。屋頂為「切妻屋根」型式,屋面原先披覆水泥瓦,現今改為烤漆浪板瓦。建築物一樓於東、西、南側皆有設置大面積開窗;建築物二樓除了北側無設置窗外,其餘東、西、南側牆面皆設置雙扇推拉窗,尺寸與形式相同,每口窗戶外面皆設置雨庇 。 「嘉義市東市場」B棟建築物為木構造建築,樓層數為二層,在東、西、南、北側皆設有入口。建築物可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為建築本體,另一部分為北側增建的店鋪空間。建築本體東、南側皆為簷廊空間,而南側因簷廊走道寬度較窄,故增建棚架擴充使用空間。B棟建築物本體基座為磚砌布基礎;北側店鋪的木柱立於地坪,無基礎配置。建築物四周設有排水溝。本體外牆壁體為「真壁」(編竹夾泥牆),外牆披覆「下見板張」(雨淋板)。B棟建築物立面由於各攤商歷年增修改建,外觀皆增設棚架、鐵門、招牌,原作為開放式簷廊的空間,也增設輕隔間牆。整體而言,現況的建築外觀皆遮蔽了原始建築立面樣貌。B棟建築物屋頂採用「越屋根」型式,即是在屋頂增設突出於屋面的天窗構造(亦有太子樓、塔式天窗等稱呼),而B棟太子樓的連續開窗,亦增加室內照明。現況屋面為烤漆浪板瓦。B棟建築物四個出入口沒有「門扇」的設置;四向立面皆大量開窗,型式為左右推拉窗,尺寸樣式一致。東、西立面山牆皆各開一口固定窗。北側店鋪二樓的每間店鋪南、北兩側皆有開窗,皆為左右推拉窗型式 。
室內特徵「嘉義市東市場」A棟建築物一樓為攤位、二樓曾作為辦公室使用,現已閒置。一樓攤位之間無牆體區隔,室內地坪為水泥地坪,攤位以中走道南北分隔,中走道略有坡度,走道兩側設置排水明溝。二樓辦公室地坪為木地板。屋架為「洋小屋對束小屋組」(副同柱屋架),共計有6組屋架 。 「嘉義市東市場」B棟建築物為攤位使用,室內空間由十字走道分隔為四個攤位區域,使得整體空間寬敞,通風良好。室內地坪為水泥地坪。室內十字走道兩側設有排水明溝。屋架為「洋小屋真束小屋組」(正同柱屋架),共計有14組屋架 。
使用情形「嘉義市東市場」由嘉義市政府建設處東公有零售市場負責管理及執行設施保養及維作。本建築平日租給攤商作為營業使用,全年開放參觀。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空)
現狀「嘉義市東市場」目前保存狀況良好。
是否開放1
是否收費(空)
開放時間(一)~(日)6:30-18:00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52788225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1045103477號
公告日期: : 2015-10-06 00:00:00.0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嘉義市
distName: : 東區
landNo: : 元段三小段
landSerialNo: : 119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嘉義市東市場屋頂架構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03/1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3485/photo/dd348c66-87aa-43bf-b263-7f869de19f3a.JPG
2::
mediaName: : 嘉義東市場正面照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03/1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7-31/5d225b83-1230-4350-941d-1fdb07246681/IMG_4902.jpg
3::
mediaName: : 市場攤位配置圖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03/1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7-31/48361d23-0f8e-4a8d-ac6c-30de95ac0acb/P_20210319_133304.jpg
4::
mediaName: : 嘉義東市場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3/05/2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9-22/804c219e-31fe-4178-b987-342862a825f3/嘉義東市場_202305291549.jpg
5::
mediaName: : 嘉義東市場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3/05/2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9-22/a6f5fd4b-128e-4dd4-a82d-a00c6569c863/嘉義東市場_202305291543-4.jpg
6::
mediaName: : 嘉義東市場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3/05/2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9-22/f718d7a1-debf-4d09-b49f-e7b0189852ee/嘉義東市場_202305291549-3.jpg
7::
mediaName: : 嘉義東市場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3/05/2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9-22/18ae0d88-c03b-47b0-841d-37bee32dc290/嘉義東市場_202305291557-5.jpg
8::
mediaName: : 嘉義東市場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3/06/0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9-22/61ae5cc9-c38f-4fb9-ade2-65b105b305d9/嘉義東市場_202306081417.jpg
9::
mediaName: : 嘉義東市場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3/05/2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13/0eaf6093-ebe4-4cb8-b438-e83446e2b6b5/嘉義東市場_202305291553.jpg
10::
mediaName: : 嘉義東市場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3/05/2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13/875a4858-637e-4834-92b7-d91afae4a1e0/嘉義東市場_202305291554-7.jpg
11::
mediaName: : 嘉義東市場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3/05/2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13/06322487-414b-403d-b8b3-8e60fcdd3f3f/嘉義東市場場景1_202305291549.jpg
12::
mediaName: : 嘉義市東市場360度環景影像1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3/07/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15/36da893a-e1a3-41d4-8bbd-52a04c36d15f/嘉義東市場全景_202307041746-2.jpg
13::
mediaName: : 嘉義市東市場360度環景影像2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3/07/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15/cfe5d926-c97c-4a64-9236-a3d794541904/嘉義東市場全景_202307041746-4.jpg
14::
mediaName: : 嘉義市東市場360度環景影像3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3/07/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15/21d61f42-1a07-4fb4-81f5-684b6e1e12d7/嘉義東市場全景_202307041746-5.jpg
15::
mediaName: : 嘉義市東市場360度環景影像4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3/07/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15/222ba095-118d-47ce-9bc3-49524a3ab993/嘉義東市場全景_202307041746-6.jpg
16::
mediaName: : 嘉義市東市場360度環景影像5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3/07/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15/d909269e-5dc1-441b-8a10-6b1272afbef6/嘉義東市場全景_202307041747-7.jp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5-14/771592df-aef0-4334-9ddc-7bf56e4e43ab/嘉義市東市場.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5634/photo/8362b8be-91cc-4a6f-b77b-e06d04f1410f.JPG
repImgId133333
案件編號: 20151006000001
個案名稱: 嘉義市東市場
種類: 1::
code: : A16
name: : 產業
歷史沿革: 「嘉義市東市場」位於現今嘉義市東區忠孝路與中正路口,創建於日治時期1900年(明治33年),爾後於1907年(明治40年)重建。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致力於改善各地公共衛生問題,其中以清代就已發展的露天市街攤販為主要整治對象,因而逐步推行市場公設化政策;1900年(明治33年)9月,嘉義依民政長官通令成立「嘉義衛生組合」,結束清代以個人經營模式的露天市街攤販,並整合至室內成為「市場」,便是「嘉義市東市場」前身。爾後1906年(明治39年)嘉義地區發生大地震,「嘉義市東市場」原建築物亦於此次震災中倒塌。此次地震也成為嘉義市區改正的契機,政府當局將原城內改以棋盤式街道規畫,也才明確劃定了「嘉義市東市場」範圍,成為具有公共衛生概念的現代市場。1906年(明治39年)10月嘉義衛生組合於原址重建嘉義街「市場」,工程於1907年(明治40年)竣工,並於3月1日舉行開業式。直至1908年(明治41年)市場全面公設化後,嘉義衛生組合解散,「嘉義市東市場」改由地方廳長管理。爾後為因應市民需求,「嘉義市東市場」曾歷經數次修築與增建。「嘉義市東市場」建築體於1941年(昭和16年)嘉義烈震中受到受損;1945年(昭和20年)嘉義空襲時,「嘉義市東市場」亦受到戰火波及 。 戰後初期「嘉義市東市場」隸屬於嘉義縣嘉義市公有東市場管理處。1963年4月17日「嘉義市東市場」靠近忠孝路與中正路轉角的攤販發生火災,此次火災共計有29家攤販毀損嚴重,爾後在原址興建兩層樓的鋼筋混凝土建築作為賣場。1978年2月16日靠近中正路、吳鳳北路口一側攤販再次發生火災,造成「嘉義市東市場」西半部毀損嚴重,之後嘉義市政府規劃重建為商業大樓,並於1987年正式完工 。其中A棟、B棟兩棟建築物於2015年10月6日經嘉義市政府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嘉義市東市場」。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1.歷史建築「嘉義市東市場」修復再利用計畫–成果報告。 2.歷史建物嘉義市東市場管理維護計畫。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2:: :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3:: :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4:: : 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 1.具備歷史文化價值。 2.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1.)日治時期市場構造形式,中間挑高以採光、通風具其特色。 (2.)為檜木構造建築,簡樸高挑為當地市民共同記憶。 (3.)檜木構造反映阿里山林業。 3.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1.)僅有少數木構市場。 (2.)採自然光線與挑高通風的工法,具時代意義之價值。 4.其他具備歷史建築價值者:具文化資產價值見證地方歷史文化。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5條暨《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4款規定。
所屬主管機關: 嘉義市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嘉義市
distName: : 東區
address: : 嘉義市忠孝路與中正路口
經度: 120.453726
緯度: 23.478859
主管機關名稱: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嘉義市東區忠孝路275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08-19/c7fefdf6-82c2-4751-8032-ab3cd7b8c2d2/P_20210819_111240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08-19/c7fefdf6-82c2-4751-8032-ab3cd7b8c2d2/P_20210819_111240.jpg
name: : P_20210819_111240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嘉義市政府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嘉義市政府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151006000001
外觀特徵: 嘉義東市場涵蓋有五棟不同時期所興建的建築物,將忠孝路與中正路交接處之建築物設為A棟,以逆時針順序為B、C、D、E。其中A棟、B棟兩棟建築物為歷史建築「嘉義市東市場」本體。 「嘉義市東市場」A棟建築物為木構造建築,樓層數為二層,入口處位於東、西與南三側。建築物基座構造可分為磚砌布基礎與混凝土獨立基礎兩種型式。建築物四周設有排水溝。外牆壁體為「真壁」(編竹夾泥牆),在二樓外牆披覆「下見板張」(雨淋板);建築物正立面屋頂山牆為木摺壁,外表以白灰粉刷裝修,並設有圓型氣窗。二樓「下見板張」(雨淋板)與屋頂山牆木摺牆的分界,採用階梯狀分隔。屋頂為「切妻屋根」型式,屋面原先披覆水泥瓦,現今改為烤漆浪板瓦。建築物一樓於東、西、南側皆有設置大面積開窗;建築物二樓除了北側無設置窗外,其餘東、西、南側牆面皆設置雙扇推拉窗,尺寸與形式相同,每口窗戶外面皆設置雨庇 。 「嘉義市東市場」B棟建築物為木構造建築,樓層數為二層,在東、西、南、北側皆設有入口。建築物可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為建築本體,另一部分為北側增建的店鋪空間。建築本體東、南側皆為簷廊空間,而南側因簷廊走道寬度較窄,故增建棚架擴充使用空間。B棟建築物本體基座為磚砌布基礎;北側店鋪的木柱立於地坪,無基礎配置。建築物四周設有排水溝。本體外牆壁體為「真壁」(編竹夾泥牆),外牆披覆「下見板張」(雨淋板)。B棟建築物立面由於各攤商歷年增修改建,外觀皆增設棚架、鐵門、招牌,原作為開放式簷廊的空間,也增設輕隔間牆。整體而言,現況的建築外觀皆遮蔽了原始建築立面樣貌。B棟建築物屋頂採用「越屋根」型式,即是在屋頂增設突出於屋面的天窗構造(亦有太子樓、塔式天窗等稱呼),而B棟太子樓的連續開窗,亦增加室內照明。現況屋面為烤漆浪板瓦。B棟建築物四個出入口沒有「門扇」的設置;四向立面皆大量開窗,型式為左右推拉窗,尺寸樣式一致。東、西立面山牆皆各開一口固定窗。北側店鋪二樓的每間店鋪南、北兩側皆有開窗,皆為左右推拉窗型式 。
室內特徵: 「嘉義市東市場」A棟建築物一樓為攤位、二樓曾作為辦公室使用,現已閒置。一樓攤位之間無牆體區隔,室內地坪為水泥地坪,攤位以中走道南北分隔,中走道略有坡度,走道兩側設置排水明溝。二樓辦公室地坪為木地板。屋架為「洋小屋對束小屋組」(副同柱屋架),共計有6組屋架 。 「嘉義市東市場」B棟建築物為攤位使用,室內空間由十字走道分隔為四個攤位區域,使得整體空間寬敞,通風良好。室內地坪為水泥地坪。室內十字走道兩側設有排水明溝。屋架為「洋小屋真束小屋組」(正同柱屋架),共計有14組屋架 。
使用情形: 「嘉義市東市場」由嘉義市政府建設處東公有零售市場負責管理及執行設施保養及維作。本建築平日租給攤商作為營業使用,全年開放參觀。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空)
現狀: 「嘉義市東市場」目前保存狀況良好。
是否開放: 1
是否收費: (空)
開放時間: (一)~(日)6:30-18:00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52788225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1045103477號
公告日期: : 2015-10-06 00:00:00.0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嘉義市
distName: : 東區
landNo: : 元段三小段
landSerialNo: : 119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嘉義市東市場屋頂架構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03/1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3485/photo/dd348c66-87aa-43bf-b263-7f869de19f3a.JPG
2::
mediaName: : 嘉義東市場正面照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03/1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7-31/5d225b83-1230-4350-941d-1fdb07246681/IMG_4902.jpg
3::
mediaName: : 市場攤位配置圖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1/03/1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7-31/48361d23-0f8e-4a8d-ac6c-30de95ac0acb/P_20210319_133304.jpg
4::
mediaName: : 嘉義東市場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3/05/2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9-22/804c219e-31fe-4178-b987-342862a825f3/嘉義東市場_202305291549.jpg
5::
mediaName: : 嘉義東市場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3/05/2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9-22/a6f5fd4b-128e-4dd4-a82d-a00c6569c863/嘉義東市場_202305291543-4.jpg
6::
mediaName: : 嘉義東市場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3/05/2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9-22/f718d7a1-debf-4d09-b49f-e7b0189852ee/嘉義東市場_202305291549-3.jpg
7::
mediaName: : 嘉義東市場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3/05/2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9-22/18ae0d88-c03b-47b0-841d-37bee32dc290/嘉義東市場_202305291557-5.jpg
8::
mediaName: : 嘉義東市場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3/06/0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9-22/61ae5cc9-c38f-4fb9-ade2-65b105b305d9/嘉義東市場_202306081417.jpg
9::
mediaName: : 嘉義東市場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3/05/2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13/0eaf6093-ebe4-4cb8-b438-e83446e2b6b5/嘉義東市場_202305291553.jpg
10::
mediaName: : 嘉義東市場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3/05/2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13/875a4858-637e-4834-92b7-d91afae4a1e0/嘉義東市場_202305291554-7.jpg
11::
mediaName: : 嘉義東市場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3/05/2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13/06322487-414b-403d-b8b3-8e60fcdd3f3f/嘉義東市場場景1_202305291549.jpg
12::
mediaName: : 嘉義市東市場360度環景影像1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3/07/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15/36da893a-e1a3-41d4-8bbd-52a04c36d15f/嘉義東市場全景_202307041746-2.jpg
13::
mediaName: : 嘉義市東市場360度環景影像2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3/07/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15/cfe5d926-c97c-4a64-9236-a3d794541904/嘉義東市場全景_202307041746-4.jpg
14::
mediaName: : 嘉義市東市場360度環景影像3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3/07/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15/21d61f42-1a07-4fb4-81f5-684b6e1e12d7/嘉義東市場全景_202307041746-5.jpg
15::
mediaName: : 嘉義市東市場360度環景影像4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3/07/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15/222ba095-118d-47ce-9bc3-49524a3ab993/嘉義東市場全景_202307041746-6.jpg
16::
mediaName: : 嘉義市東市場360度環景影像5
author: :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takePhotoDate: : 2023/07/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15/d909269e-5dc1-441b-8a10-6b1272afbef6/嘉義東市場全景_202307041747-7.jp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5-14/771592df-aef0-4334-9ddc-7bf56e4e43ab/嘉義市東市場.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5634/photo/8362b8be-91cc-4a6f-b77b-e06d04f1410f.JPG
repImgId: 133333
[ 搜尋所有 建設 2 ... ]

根據地址 114臺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91號 辦公廳舍五樓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114臺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91號 辦公廳舍五樓 ...)

瘦金體楷書

莊嚴 | 臺北市 | 場域: 其他 | 114臺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91號 辦公廳舍五樓

@ 文化部公共藝術

大地之31

蕭勤 | 臺北市 | 場域: 其他 | 114臺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91號 辦公廳舍五樓

@ 文化部公共藝術

荷花

胡公壽 | 臺北市 | 場域: 其他 | 114臺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91號 辦公廳舍五樓

@ 文化部公共藝術

老藤秋葉(紫藤)

高劍父、楊善深 | 臺北市 | 場域: 其他 | 114臺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91號 辦公廳舍五樓

@ 文化部公共藝術

四季

廖修平 | 臺北市 | 場域: 其他 | 114臺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91號 辦公廳舍五樓

@ 文化部公共藝術

夏夜

廖修平 | 臺北市 | 場域: 其他 | 114臺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91號 辦公廳舍五樓

@ 文化部公共藝術

書法條幅

葉公超 | 臺北市 | 場域: 廣場 | 114臺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91號 辦公廳舍五樓

@ 文化部公共藝術

遠山

袁旃 | 臺北市 | 場域: 其他 | 114臺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91號 辦公廳舍五樓

@ 文化部公共藝術

瘦金體楷書

莊嚴 | 臺北市 | 場域: 其他 | 114臺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91號 辦公廳舍五樓

@ 文化部公共藝術

大地之31

蕭勤 | 臺北市 | 場域: 其他 | 114臺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91號 辦公廳舍五樓

@ 文化部公共藝術

荷花

胡公壽 | 臺北市 | 場域: 其他 | 114臺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91號 辦公廳舍五樓

@ 文化部公共藝術

老藤秋葉(紫藤)

高劍父、楊善深 | 臺北市 | 場域: 其他 | 114臺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91號 辦公廳舍五樓

@ 文化部公共藝術

四季

廖修平 | 臺北市 | 場域: 其他 | 114臺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91號 辦公廳舍五樓

@ 文化部公共藝術

夏夜

廖修平 | 臺北市 | 場域: 其他 | 114臺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91號 辦公廳舍五樓

@ 文化部公共藝術

書法條幅

葉公超 | 臺北市 | 場域: 廣場 | 114臺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91號 辦公廳舍五樓

@ 文化部公共藝術

遠山

袁旃 | 臺北市 | 場域: 其他 | 114臺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91號 辦公廳舍五樓

@ 文化部公共藝術
[ 搜尋所有 114臺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91號 辦公廳舍五樓 ... ]

與建設#2同分類的文化部公共藝術

無題 No Title

范姜明道 Minto Fang | 臺北市 | 場域: 學校 | 112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一號 一樓女廁壁面

無題 No Title

莊普 Pu Tsong | 臺北市 | 場域: 學校 | 112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一號 一樓男廁壁面

無題 No Title

趙國宗 Guo-Zong Zhao | 臺北市 | 場域: 學校 | 112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一號三樓女廁壁面

無題 No Title

黃銘哲 Ming-Che Huang | 臺北市 | 場域: 學校 | 112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一號 室外展覽旗桿

無題 No Title

蔡根 Ken Tsai | 臺北市 | 場域: 學校 | 112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一號 室內藝術座椅

這是一張椅子 This is a Chair

劉中興 Chung-Hsing Liu | 臺北市 | 場域: 學校 | 112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一號 室內藝術座椅

A:聽我說故事 Listen to Me Telling Story

徐秀美 May Hsu | 臺北市 | 場域: 學校 | 112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一號 室內藝術座椅

無題 No Title

黎志文 Chi-Wan Lai | 臺北市 | 場域: 學校 | 112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一號 室外藝術座椅

山水湖光:碧湖攬勝、基河夕照、大湖遠眺Triptych of lakes and mountains in Nei Hou-The Beauty of Jade Lake、Sunset on Keel...

吳達坤 | 臺北市 | 場域: 其他 | 114臺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91號 辦公廳舍二樓挑高層的大牆面 戶外廣場入口花台

生命之歌

李耀生 | 彰化縣 | 場域: 街道設施 | 彰化縣台一縣大度橋到金馬路口中山路三段東側安全島

律法三天使Three Angels of Law: Impartiality, Justice and Equity

蔡根 | 臺北市 | 場域: 廣場 | 114臺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91號辦公廳舍二樓挑高層的大牆面 戶外廣場入口花台

化境 Techno Dream Sphere :Transformatio

林書民 Shu-Min Li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115臺北市南港區園區街3-2號H棟二樓

列柱噴泉 Column Fountai

保羅·布瑞 Pol Bury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115臺北市南港區園區街3-2號階梯水景

演奏一曲 Play a Melody

徐瑞憲 Juei-Hsien Hsu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115臺北市南港區園區街3-2號 H棟大廳牆面

時間的移轉 Revolving Time

袁廣鳴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115臺北市南港區園區街3-2號F&H棟大廳入口大門

無題 No Title

范姜明道 Minto Fang | 臺北市 | 場域: 學校 | 112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一號 一樓女廁壁面

無題 No Title

莊普 Pu Tsong | 臺北市 | 場域: 學校 | 112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一號 一樓男廁壁面

無題 No Title

趙國宗 Guo-Zong Zhao | 臺北市 | 場域: 學校 | 112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一號三樓女廁壁面

無題 No Title

黃銘哲 Ming-Che Huang | 臺北市 | 場域: 學校 | 112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一號 室外展覽旗桿

無題 No Title

蔡根 Ken Tsai | 臺北市 | 場域: 學校 | 112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一號 室內藝術座椅

這是一張椅子 This is a Chair

劉中興 Chung-Hsing Liu | 臺北市 | 場域: 學校 | 112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一號 室內藝術座椅

A:聽我說故事 Listen to Me Telling Story

徐秀美 May Hsu | 臺北市 | 場域: 學校 | 112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一號 室內藝術座椅

無題 No Title

黎志文 Chi-Wan Lai | 臺北市 | 場域: 學校 | 112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一號 室外藝術座椅

山水湖光:碧湖攬勝、基河夕照、大湖遠眺Triptych of lakes and mountains in Nei Hou-The Beauty of Jade Lake、Sunset on Keel...

吳達坤 | 臺北市 | 場域: 其他 | 114臺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91號 辦公廳舍二樓挑高層的大牆面 戶外廣場入口花台

生命之歌

李耀生 | 彰化縣 | 場域: 街道設施 | 彰化縣台一縣大度橋到金馬路口中山路三段東側安全島

律法三天使Three Angels of Law: Impartiality, Justice and Equity

蔡根 | 臺北市 | 場域: 廣場 | 114臺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91號辦公廳舍二樓挑高層的大牆面 戶外廣場入口花台

化境 Techno Dream Sphere :Transformatio

林書民 Shu-Min Li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115臺北市南港區園區街3-2號H棟二樓

列柱噴泉 Column Fountai

保羅·布瑞 Pol Bury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115臺北市南港區園區街3-2號階梯水景

演奏一曲 Play a Melody

徐瑞憲 Juei-Hsien Hsu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115臺北市南港區園區街3-2號 H棟大廳牆面

時間的移轉 Revolving Time

袁廣鳴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115臺北市南港區園區街3-2號F&H棟大廳入口大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