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部公共藝術 @ 文化部

作品名稱的作者是絲維.瑞維朗, 縣市是臺北市, 場域是社區, 設置地點是10366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3段212號.

#牆的地圖

系統編號3130
作品編號P008-103-12
作品名稱
作者絲維.瑞維朗
作品尺寸450×100×160 cm
作品材質大理石
縣市臺北市
設置地點10366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3段212號
經度121.51806
緯度25.07129
場域社區
經費萬449.009
經費說明(空)
取得方式邀請比件
執行小組王立信、方定安、王耀東、胡朝聖、陳惠婷、褚瑞基、劉鎮洲
徵選小組王立信、方定安、王耀東、胡朝聖、陳惠婷、褚瑞基、劉鎮洲
策劃單位(空)
作品說明彷彿古老城牆遺跡,卻有多重視覺層次的韻律感。牆的彎折不再是單純的界線,而是等待人們穿越,以探索未知。
主圖圖
創作年代yyyy2012
來源網站https://publicart.moc.gov.tw/home/zh-tw/works/3130
委託單位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系統編號

3130

作品編號

P008-103-12

作品名稱

作者

絲維.瑞維朗

作品尺寸

450×100×160 cm

作品材質

大理石

縣市

臺北市

設置地點

10366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3段212號

經度

121.51806

緯度

25.07129

場域

社區

經費萬

449.009

經費說明

(空)

取得方式

邀請比件

執行小組

王立信、方定安、王耀東、胡朝聖、陳惠婷、褚瑞基、劉鎮洲

徵選小組

王立信、方定安、王耀東、胡朝聖、陳惠婷、褚瑞基、劉鎮洲

策劃單位

(空)

作品說明

彷彿古老城牆遺跡,卻有多重視覺層次的韻律感。牆的彎折不再是單純的界線,而是等待人們穿越,以探索未知。

主圖

圖

創作年代yyyy

2012

來源網站

https://publicart.moc.gov.tw/home/zh-tw/works/3130

委託單位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牆地圖 [ 導航 ]


按這裡載入牆的地圖

(需要開啟瀏覽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根據名稱 牆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

# 牆 於 文資局古蹟 - 1

案件編號20100630000001
個案名稱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級別代碼1.1.3
級別名稱縣(市)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5
name: : 關塞
歷史沿革大山堡壘砲臺位於澎湖本島西南端風櫃半島的嵵裡里。大山堡壘砲臺的位置在大字大山、中山及交椅貝的基地上。大山堡壘砲臺的古蹟本體位於青灣的大山山頭上,標高29.5m(日治時期的資料為標高30.4m)。 大山堡壘砲臺建於明治33 (1900)年4月,完成於明治35 (1902)年6月,屬於日治時期澎湖島要塞12座堡壘砲臺之一,也是澎湖創建最早的日式砲臺。最初做為砲臺的基地範圍,首見於明治34 (1901)年所繪的〈大山砲臺敷地收用圖〉包括:嵵裡澳嵵裡鄉字大山、中山及交椅貝等官有地及民有地。完成砲臺登記後的土地總稱嵵裡第600番地,至大正時期又增加第613番地第613-2番地,權屬臺灣總督府陸軍經理部。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本區屬「陸軍總司令部台灣省營建管理所高雄分所」所有,後來變更為「管理機關陸軍總司令部」,成為青灣營區的所在地。青灣營區撤離後,依行政院97(2008)年3月14日院授財產接字第0970005892號函核准撥用,並限依仙人掌公園計畫相關設施使用。 在此之際,澎湖縣政府已委託中華民國永續發展學會進行規劃,並於民國97 (2008)年7月完成《澎湖縣馬公市青灣風貌營造計畫規劃設計》報告書,將此營區定調為「仙人掌公園」。次年7月16日,澎湖縣政府將仙人掌公園納入「菊島觀光文化城活化計畫」,並依權責分工,開始由各局處分期進行相關工程,其中「配合青灣仙人掌公園計畫規畫研擬推動、工商活動招商」屬於建設局、工策會。並依規畫將仙人掌公園之開發分5期執行。 正當工程執行期間,文化局也開始重視該區內的文化資產,於民國98 (2009)年12月13日召開古蹟審議委員會進行文化資產審議。於民國99 (2010)年6月30日以公告文號為〈府授文資字第1003700009號〉公告,「馬公大山堡壘砲臺」,屬於關塞類的縣定古蹟。土地使用分區為「非都市計畫區」,編地使用類別為「風景特定事業區」。所附地籍圖資料登載600-22地號地目為「雜」;613-27、613-28地號地目為「墓」。其位址約在東經119.55821693°;北緯23.52602654°。 根據民國98 (2009)年12月13日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審議公告的〈古蹟指定公告表〉記載,本古蹟及其所定著土地之範圍為「馬公市嵵裡段600-22、613-27、613-28地號」。該地號今已變更為「馬公市嵵裡新段1556、1594、1593地號」,但地籍面積不變。即以日治時期砲臺建築為主體,包括:「營舍、砲臺、觀測臺及各設施間的聯絡道路(路邊護土牆、水溝)等。」 明確的說,定著地上的古蹟本體計分兩部分: 1. 建於明治33 (1900)年4月,完成於明治35 (1902)年6月的大山堡壘砲臺,包括:半圓磨心式為基礎而設計之4座一字排開的砲臺1座,內含觀測所、指揮所、火藥支庫、砲側庫、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貯水所、掩蔽部、砲具庫、監守衛舍(已拆除)、廁圊(已改為現代化廁所)及入口大門等建築。 2. 建於大正9 (1920)年以15加砲之砲臺為原型,光復後由國軍接收自日軍所遺存的3門80mm高射砲(為1939年生產的仿德製克魯伯高射砲),以4座一字排開的配置所構築的砲臺1座,內含探照燈臺、廁圊、彈藥庫等。 不過,這其中並不包含大山新砲臺的兵舍、炊事場、監守衛舍、廁圊、糧食庫房、水井、儲水池及所在的定著土地馬公市嵵裡新段1562地號。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3::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4::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5::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6:: : 具其他古蹟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現況保存完整,角石築砌精緻,見證日治時期營造技術色,具稀少性、不易再現及建築史之意義,富再利用價值及潛力。
法令依據第2條第1項第1、2、3、4、5、6款
所屬主管機關澎湖縣政府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56號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94號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93號
經度119.55659
緯度23.526451
主管機關名稱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0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4/photo/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4/photo/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jpg
name: :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澎湖縣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00630000001
外觀特徵壹、大山堡壘砲臺的建築 初建的大山堡壘砲臺除了4座砲座及本體設施(胸牆、砲側庫、彈藥支庫等)之外,從國立公文書館C02030411600的檔案資料可知,應該還包括由砲工兵合同會議以〈軍事機密審議地第三號〉所建議的〈修正要領〉部分,該要領的內容如下: 一、加寬觀測所前的壘道,將彈廠移設於此; 二、適當增加右翼牆的厚度; 三、砲具庫退回將校室及掩蔽部右方,在附近適當擴大廣場,並將監守衛舍移建於此; 四、交通路基準線適當變更以減少填土工事。 換言之,觀測所前的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將校室及掩蔽部右前方的砲具庫;左前的監守衛舍、廁圊及貯水所、門柱、哨兵舍應該都是該砲臺形成初期的防禦營造物。 到明治38 (1905)年為止,大山堡壘砲臺已完成的防禦營造物計有砲座含胸牆4座、砲側庫3間、彈藥支庫1間、觀測所1棟、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1棟;掩蔽部(含將校室)1座、砲具庫1棟、監守衛舍1棟、廁圊1棟、貯水所1處、門柱1處、哨兵舍1處、彈丸本庫之將校室1棟、兵舍1棟、彈丸本庫1棟、炊事場1棟、及臨時火藥庫1棟。 日治時期將堡壘砲臺及其附屬建築物通稱為防禦營造物。防禦營造物的種類繁多,且各有其職能。通常隨著各要塞及堡壘砲臺的基地大小及使用需要而有不同,一般常見的防禦營造物約可分為三大類: 一、戰鬥空間 指直接用來做為攻擊及防禦用的作戰空間,這些空間除了滿足戰術與戰略的要求之外,還要儘量減低外在環境對它的衝擊,因此不僅要針對軍事需求的操作與補給考量週全,還不可輕忽空氣對流及排水系統的順暢。 一般常見的戰鬥空間包括:1.外壕、砲座、胸牆、運砲坡道;2.砲側庫;3.觀測所;4.指揮所;5.火藥支庫;6.彈室;7.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8.砲具庫等。 二、作息空間 指堡壘砲臺內將校及兵員的日常生活空間。一般而言,一個堡壘砲臺除了火砲精良、操作精準、補給充裕之外,將校及兵員等戰鬥人員也要有適當且充分的作息,才能在緊要時發揮戰鬥力量,因此防爆的預防措施、空間容量與大小以及對天候的掌握與控制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般常見的作息空間包括:1.兵舍;2.掩蔽部;3.監守衛舍;4.廁圊;5.炊事場;6.儲水所及水井;7.盥洗室;8.糧食倉庫;9.醫務所;10.柵門及門柱;11.哨所等。 三、通信連絡空間 要塞間的各堡壘砲臺不論平時或戰時都需要保持密切的連繫,因此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連絡網,避免孤軍奮鬥及後繼無援是要塞布局上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有線及無線通信網還未誕生的時期,人們只靠步行、馬匹及多輪車輛做為交通連繫的主要工具。通信器材出現後,設備推陳出新,空間便愈顯複雜。一般常見的通信連絡空間包括:1.連絡交通路;2.軍用道路;3.電燈所;4.發電機室等。 以上這些空間會根據防禦體系的需要做若干的增減及大小的調整,茲就大山堡壘砲臺的三種空間依序說明於下。 一、戰鬥空間 1. 外壕、砲座、胸牆、運砲坡道 本堡壘砲臺係以清日戰爭日軍擄獲清軍所遺存之英製10"阿姆斯脫朗後膛砲為主砲,以半圓磨心式為基礎而設計之4座一字排開的砲臺(形式與基隆白米甕的砲臺遺跡相近)。各砲座均採前圓後平的馬蹄形配置,長12.2m,寬10m。圓弧側在前,面對海正面;平直側在後,連接石砌的樓梯踏階,為舊日軍砲兵及砲彈運送出入的孔道。 砲座的前、左、右三面用胸牆環圍,胸牆多以混凝土構築,但從第一砲座的左後側還留有約1m長的堡嵌石殘跡看,原建的胸牆應為堡嵌石砌,後來因故損壞而改建為混凝土胸牆。從表面還留有條條模板痕跡及部分破損胸牆內部都有約5cm粒徑的黑色碎石研判,這後期修造的胸牆,應該是依照損壞的堡嵌砌石厚度而用碎石混凝土所灌注出來的。 現存的碎石混凝土胸牆中央較高(2.15m)兩側略低(1.3m),表面均已呈現間距較寬的裂紋。略高的胸牆上,做有退凹的弧拱形彈室(儲彈孔)3個,高寬均為1.3m,深46cm,彈室與彈室間距2.45m。孔外原有鐵板門罩住,以防砲彈潑雨受潮,如今均已佚失,僅存銹蝕的鐵質構件。由於儲彈孔的大小及形式仍為阿姆斯脫朗後膛砲時期的形制,研判胸牆修造的時間應在該火砲去除以前。 阿姆斯脫朗後膛砲砲架的圓筒形磨心設在圓弧胸牆的圓心上,半圓滑軌設在磨心之後,與磨心成同心圓形式。由於火砲、砲架、磨心及滑軌均已拆除,現場只留下凹陷的積泥及土中長滿的雜草。胸牆上的砲門及左右的隔堆均已長滿銀合歡、龍舌蘭及仙人掌,高度比人還高,成為視野及射界的障礙,因此也無法看出胸牆總體真正的厚度。胸牆外覆以厚土,可防砲擊,並將地表水排入山谷或外壕。 胸牆牆腳設有方形截面的石砌排水溝,可將砲座的地表水及儲彈孔的滲水導入溝中,利用向左右傾斜的溝底,將水導入砲臺左後及右後端的埋入式排水陶管(直徑約20cm),再排入砲臺下的排水明溝中。 砲座後緣有成排的緣石做為駁坎上端的收頭,兼供豎立鑄鐵欄杆之用,為防雨水滲入牆體,緣端還做有滴水線。但因大部分欄杆已被強力踹除,留下許多殘破的缺口及裂痕。 由於本砲臺採用的是固定式的平射火砲,砲座必須在制高點上,根據實測各砲臺的砲座高度雖略有不同,但駁坎大約都在2.63~2.70m之間。所以砲臺後的平直側不用車輪砲砲座常見的運砲斜坡道,而代之以石砌的樓梯踏階。為減緩踏階的斜率,踏階分別以每隔一步(30cm)做一平臺(1.15m)的形式長短交互配置,成為日式砲臺也是本堡壘砲臺最為明顯的特徵。踏階及平臺的外側也設有與緣石相同形式的鑄鐵欄杆,如今多已破壞佚失,甚至連安置欄杆的踏階塊石都已缺損。 砲座與砲座之間用寬9.8m的橫牆(相當於清代砲臺的隔堆)區隔,橫牆的作法是在兩座砲臺相鄰側的胸牆間用土堆成高高的土丘,以使兩砲之間有一定的區隔。橫牆後側留有寬1.15m的通道使兩砲臺之間仍有連通路可以保持必要的連繫。但因,通道所在的位置正巧在砲側庫入口的上方,必須越過弧拱形的圓頂,因而使通道的地面形成隆起的弧面。 又因砲側庫入口通常靠在側牆邊而不在庫房的正中央,因此通道下的堡嵌牆隆起點便不與砲側庫入口的弧拱位置一致。根據日治時期砲臺的規畫多在兩砲臺間設一個砲側庫,因此這種作法只出現在第一、二砲座及第三、四砲座間。 第二砲座與第三砲座之間,因為不須設砲側庫,所以橫牆後側的通道不但比兩側的寬(2.15m),地面也呈平直而不隆起。不過外緣的緣石仍做有欄杆,以防不慎跌落。只是大半殘斷銹蝕或遭拔除。 2. 砲側庫 位於第一、二砲座及第三、四砲座之間的砲側庫,是用來儲存砲彈及藥包的場所,其構造形式和一般日式砲臺相同,採用對錯的雙入口,以防不慎發生爆炸意外時,傷及兵員。由於砲座較高,所以砲側庫設在兩砲座之間橫牆的下方。砲側庫室內天花及底端截面均呈圓拱形,寬2.97m,深約10.23m及10.27m。壁厚依一般作法約在1m左右,但因全部包被於洞窟之中,實際尺寸無法量測,但從堡嵌牆下左右的陶管相距約5.96~5.88m,扣除室內淨寬,可以推斷牆身概略的厚度約為1.5m。由於室內必須維持乾燥,地板四周均設有弧形截面的小排水明溝,並在入口處潛入地下,以直徑約10cm的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入外排水明溝,只是在地坪重作後已將排水溝及陶管堵塞。 國軍進駐後在對錯入口的擋牆上加開矩形窗洞,並安鐵柵欄,如今連鐵柵欄都已嚴重銹蝕。 3. 觀測所 觀測所是用來觀察敵情動靜並測量攻擊目標的設施,通常設在砲臺左右兩側或附近適當的地點,不論設在那裡,至少都要能觀測到砲臺前方所有的射界,必要時得設置兩處。觀測所通常儘量靠近砲座,離最近砲床中心約在20m以內,其最遠距離依據「武式測遠器」設置要領及性能而定。 觀測所以厚約2cm之鋼製圓蓋掩蓋,並以數支鋼製支柱支撐,做成固定圓塔,周圍開設推拉窗戶,開口應能容易觀測砲臺全部的射界範圍。爲避免妨礙測遠器的操作,支柱厚度通常為1cm,且為長方形斷面之角柱,但柱下方的混凝土牆厚度通常為2m至3m。窗臺除安成排的銅質滑輪外,滑溝還設有小排水溝及排水孔,以便將雨水導入牆腳的排水明溝,再用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出室外。 鋼製圓蓋掩蓋的屋面下,做有由扇形板依原新作放射性拼接而成的木板天花。每兩塊木板的拼接處,都留有一長一短的直條形通風孔,以利室內散熱通風。每片木板上可見裡、中、外三道釘頭,成同心圓整齊排列。最外一道是木板最寬的部分,每片有釘頭三處;靠內稍窄部分,每片各有兩個釘頭;到了最裡層每片只用一個釘頭。從釘頭的存在推測,天花板與鋼製圓蓋間應三圈桷料存在。桷料裡端與圓心間留有一定的孔隙,中央再用12個釘頭將圓板固定封實,做為圓頂的收頭及安鎢絲燈泡及燈座的面板。由於中央面板已有一半佚失,從缺損部分可以約略看到內部的構造與材質。天花板用白色油漆粉刷二度,但在一些破損處還可發現藍色斑點,說明一度曾有色系的改變。 觀測所中央設混凝土圓型桌臺,以便安觀測用的「應式測遠機」。從表面粉刷完整看,應為駐軍重新粉刷過。觀測所內牆面設有凹龕,以供存放測遠機相關機材。入口大門為雙扇弧形鋼門,惟今已佚失。由於全用鋼板構成,受海風影響銹蝕容易,因此昔日的駐軍便用水泥將整個鋼製圓蓋由頂至牆全部封住,因此外觀上不容易看出鐵堡的意象。所幸,這一類的觀測所在澎湖島要塞從完整到破壞的案例(如拱北砲臺、西嶼西堡壘、西嶼東堡壘、西嶼東臺等)還留存不少。 由於未受到適當的養護,在海風及雨水長期的侵蝕下,大部分的鋼材多已嚴重銹蝕,表層剝落嚴重,滑動鐵板窗已無法正常開啟,滑軌銹蝕嚴重至僅存銹塊,只有銅質滑輪表層生銅綠。銹蝕的鋼板氧化後體積增加,使增作的混凝土表層龜裂,碎塊剝落,以致有影響安全之虞。 由於觀測所所在的位置稍高,因此有砌造整齊的玄武岩樓梯踏階可連通上下。踏階的作用除了提供上下之外,還有將高處的地表水導入邊溝進入主排水系的功能。由於長年廢棄未加保養使用,觀測所四周都已長滿銀合歡,應有的視界已被完全遮蔽。 4. 指揮所 位於觀測所左下方的指揮所,為一穹窿頂構成的密閉空間,右上方有30cm 直徑的傳聲陶管與觀測所連通,以便將觀測所得的資料口傳至指揮所後加以演算,並將數據傳給砲座上的砲手。為保持內部空間的乾燥,除入口設有進排風口外,地面也都有小排水溝,以便將水導至戶外的排水明溝。然而大門佚失使潮氣滲入,內牆長滿青苔,有微生物滋長跡象。 5. 火藥支庫 位於指揮所右下方的火藥支庫,位居大山堡壘砲臺的最左側,其位置與火攻作業的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息息相關。由穹窿頂構成密閉空間的室內,是用來儲存及供給整個砲臺的火藥及藥包的場所,為防不慎發生爆炸意外時,傷及兵員,也採用對錯的雙入口。室內天花及底端截面均呈圓拱形,寬2.97m,深約11.27m,比砲側庫略深1m。壁厚依一般作法約在1m左右,但因全部包被於洞窟之中,實際尺寸無法量測,但從堡嵌牆下左右的陶管相距約5.88m,扣除室內淨寬後,可以推斷牆身概略的厚度約為1.5m左右。由於室內必須維持乾燥,地板四周也設有弧形截面的小排水明溝,並在入口處潛入地下,以直徑約10cm的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入外排水明溝。國軍進駐後在對錯入口的擋牆上加開矩形窗洞,並安鐵柵欄,如今已嚴重銹蝕。 6. 彈室 彈室通常設在堡嵌牆內,由於是用來放置可以射擊的砲彈,因此高度都以砲彈的尺度為基準。外形成弧拱形,深度與砲彈直徑有關。在第一砲座左側與第四砲座右側踏階下平直的堡嵌牆上,各設有彈室兩個及插旗桿用的石旗桿座及旗桿鐵箍。而第二砲座與第三砲座之間,有橫面較寬的堡嵌牆,牆上則設有櫛比鱗次的拱形彈室共9個,不僅造型壯觀,也是澎湖島要塞其他堡壘砲臺所罕見。 彈室前都設有排水明溝,以便與砲座堡嵌下的排水溝相連,加上樓梯踏階端頭及外側也都設有排水明溝,形成整個砲座下通往貯水所的主要排水系。不過,為了減少跨越排水溝造成人車上下的不便,樓梯踏階端頭部分及彈室前端的溝面,都有數塊拼成的玄武岩石板覆蓋。 7. 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 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是火工作業的主要空間,由於危險性較大,一般都設在有斜坡橫牆邊,本堡壘砲臺則設於三面都有堡嵌牆環圍的空間內。火工作業包括彈頭、藥筒、藥包、信管及裝填藥作業等,作業空間必須寬大、通風良好,且具完整的防潮及排水性能。 依現場丈量,本作業空間總長15.11m、寬6.06m。屋頂用和瓦屋面兩坡水的「切妻造」,室內用鐵小屋組(人字屋架)共9架構成。鐵小屋組以L形截面的角鐵材料為主,除外框由合掌(上弦)及小屋樑(下弦)構成的三角形外,中央不用真束而加一組W形方杖構件組成。L形截面的母屋(桁檁)彼此間用鐵質加勁板接合,全部採用圓頭鉚釘固定。鐵小屋組之上,採用日治時期典型的金摺(metal laths)天花,其作法是以4.5cm~6cm厚的混凝土內加金摺或鋼鈑網目(兩端有V形接手的網目鐵鈑)做成類似今天的鋼筋混凝土板式結構的薄板,其上再用土茸瓦棧掛文化瓦,形成既有桷料的承載力又有抗張力的結構。混凝土砌造的外牆,四隅角都有長短交砌的隅角石。隅角石外露的兩面,四周凹鑿中央突起,使凹部形成類似寬勾縫,以增加視覺的厚實感。 牆上留1.78m寬的大門一扇,四周開窗10樘,使室內保持明亮,通風良好。窗扇採內框式,將大於窗洞寬一倍的窗框固定在牆後,框內用單扇橫拉窗,當窗扇開啟並開至牆後時,窗洞便可以全寬開啟。與一般嵌於牆內的雙扇推拉門只能開啟半寬有很大的差別,這也是日式砲臺內建築物最大的特色。只是目前所有的門窗扇都已佚失。從內壁觀察,大部分的拱型窗洞下都有修補痕跡,有些連弧拱都被補平,說明原有多扇門被封填檻牆後改做窗用,因此這幾扇窗就沒有內框式的特質。 8. 砲具庫 砲具庫為儲藏火砲之附屬品、預備交換品及砲臺用工具的地方,通常設在各堡壘砲臺內適當的位置,以木造或磚石造為主,四周設有排水明溝,建築物寬度約5.4m,其長度依砲種而異,面積自然也有差異: 重砲 每門火砲12m2 輕砲 加農砲18m2、速射砲為9 m2、臼砲12 m2 現存的砲具庫原規劃於觀測所附近,後經修正改設於掩蔽部之前,並與監守衛舍相對。砲具庫總長15.17m,總寬6.15m,合計面積約93.3m2,較規範值48m2或72m2大,這可能與阿姆斯脫朗後膛砲構件複雜且非日本國產,必須有較多的火工作業有關。 坐西北朝東南的砲具庫,位於大山駁坎下方,距背牆2.04m,右與掩蔽部相隔4.62m,左與稍高的道路相隔2.0m。屋頂採用「切妻造」,目前屋頂已佚失,牆面用硓𥑮石砌,裡外水泥粉刷。四隅角用玄武岩整砌的角隅石做為角柱,外牆損毀嚴重,山牆大部分倒塌。門窗都用弧拱形,框、扇皆已不存。從起拱高163cm、拱券頂高183cm的東南向大門觀察,當時的日本兵平均高度約在160cm。從散落一地的石塊與水泥塊研判,室內地坪已經破壞。 二、作息空間 1. 兵舍 兵舍之配置及設備要領,依〈要塞補助建設物之規定〉辦理。一般以磚牆或板牆搭建,屋高約地上9尺(2.7m)、寬18尺(5.4m),常依住宿人數而定。屋頂通常用瓦屋面兩坡水的「切妻造」。 根據〈澎湖島要塞補助建設物履歷〉的記載,大山堡壘砲臺的兵舍、將校室及炊事場建於明治36 (1903)年2月10日,同年12月9日完成,其中將校室1棟計7.5坪、兵舍1棟81坪、炊事場1棟36坪。這些建築究竟在甚麼位置,由於自日治時期以來諸多變易,已難找尋。不過,在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中可以發現在,有兩處較為可能存在的地區。其一是營區入口主要道路西側,但多已改建,原貌難辨,且離砲臺較遠,可能性不高。其二是位於掩蔽部東南側的4棟建築,即營區入口主要道路的端點上,可能性較高,可惜已被拆除,原基地改建為金琥仙人掌花房,連遺跡都已不存。 2. 炊事場 炊事場通稱廚房,通常設在堡壘砲臺附近的適當位置,有時受到地形和位置的限制,也可能設在堡壘砲臺內,面積約50m2。本堡壘砲臺則有1棟36坪。可惜今已不存。 3. 掩蔽部 掩蔽部分為將校室與兵士室,計由3間構成,室內淨寬均為5m,左側兩間兵士室進深8m,右側單間將校室進深5m,室內天花均做弧拱形,起拱高度為1.7m,至拱頂最高點為2.93m。兩間兵士室間有寬1.2m的拱形門洞相通;兵士室與將校室間也有1.4m寬的門洞相連,各空間末端的天花上都有30cm直徑的排氣管通至屋頂。 正面入口牆厚約50cm,中開一門二窗,原係鐵板門構成,如今已被改為雙開木門及木窗。其中的木門應為外開,如今已改為內開,並在入口地面加做12cm×15cm的水泥砂漿門檻。 中門上方有30cm直徑的排氣孔,下方左右側設有寬12cm、高52cm、深71cm截面成ㄩ形的狹長形進氣口,以便和排氣孔、排氣管達成自然通風的效果。如今ㄩ形的狹長形進氣口以及排氣孔都已用防蟲網包被,排氣孔中還添加了機械排風設備。 室內外混凝土面原已破損開裂嚴重,如今已用水泥砂漿補平重新粉刷色漆。國軍原有的噴漆標語已被覆蓋,僅存非常模糊的輪廓。室內已加設電器管線及燈具,均採用釘在牆上的明管。 掩蔽部上層的屋頂結構及覆土已被龍舌蘭及仙人掌覆蓋,掩蔽部正面上方有砌石擋土牆,其內部結構則無法得知。不過從日治時期的日本築城史記載及本所在新北市瑞芳區四腳亭砲臺的修復經驗得知,掩蔽部的構造應為連續的混凝土拱券結構(當時還沒有發展出鋼筋混凝土),每一間的拱腳立於厚約1.0m的垂直牆體上(日文稱為腳壁,見《日本築城史》頁72),腳壁用硓𥑮石或磚砌造。 拱頂為多拱連接的拱形屋頂,厚約1.1m。屋面用柏油二度做為防水層,然後在谷溝處鋪20cm直徑的半圓形陶管,陶管上鋪30cm厚的礫石層,其上全面鋪細沙做為透水層,最上面再覆防敵彈爆炸的覆土層及植栽。半圓形陶管前端通至掩蔽部上方的擋牆,利用突出的接水石及7.5cm直徑的落水管,將水導入入口前端的排水明溝(寬25cm、深25cm)中。然而,這種構造方法,通常不為國軍所知,以致接水石及落水管佚失也不再補充,或索性用混凝土將整個導水系統包被,導致轉角接合處滲水。 4. 監守衛舍 監守衛舍是執行衛戍勤務的哨兵日常棲息的場所,通常位於堡壘砲臺的入口大門附近,平面多呈長方形、L形或凹字形,磚石構造、木屋架及瓦屋頂,犬走外設排水明溝。 監守衛舍的室內空間,由玄關、廁所、居間、廚房、浴室等構成。入口位於左前方,內有玄關及大、小便所各一,並有小拱門可通室外。玄關右側為居間,是供哨兵居住的空間,採用高架木地板,上鋪榻榻米。木地板下方四周的外牆,開有透氣口,利用空氣的對流來維持木地板的乾燥。 居間右後方設浴室、廚房、煙囪,水槽及大竈,廚房後有門通室外。換言之,監守衛舍是一個生活上能獨立運作的居室空間。可惜這些都已被拆除,並在其上依原有空間大小改做成8.5×14.55m、三面石砌牆(高120cm)的休憩平臺。 5. 廁圊 廁圊是日治時期堡壘砲臺廁所的通稱,主要是用來提供兵員如廁之用,一般 都設在入口大門附近供哨兵使用或兵舍旁供將校及兵員使用。堡壘砲臺通常以25名兵員設大便所1個,小便所則以每100人長1m的比例建造,將校用廁圊有時另外設置。 現存的廁圊坐東北朝西南,面向砲臺入口通路及掩蔽部,總寬3.48m、總深6.85m,39cm厚的外牆以硓𥑮石砌造,表面水泥粉刷。屋頂通常用弧拱形拱券或兩坡水木造瓦屋面的「切妻造」,但因屋頂已全毀,山牆部分破壞,以致究竟是弧拱形拱券或切妻造已難判定。 從入口大門在正面的位置偏右,可知左側應為大便所,右側應為尿槽。日式砲臺的廁圊,大便所都用木隔間及木門,外牆上設通風小窗,下設掏糞口。尿槽緊挨牆邊,為整條馬蹄形凹槽的溝槽,一側有站立用的立臺,槽向後側或中央傾斜,壁端留一圓孔通至室外,以便將尿液導入位於犬走上的集尿坑。外牆上也設通風小窗,數量與大便所同。 本堡壘砲臺所做的大便所從側面的通風小窗及掏糞口(28cm×28cm)觀察應為6個。通風小窗及掏糞口上方都有突出的塊石雨庇;尿槽的通風小窗也是6個,雨庇作法與大便所相同。為加強結構在廁圊的四隅角都有砌作整齊但錯砌的玄武岩隅角石。 現有的廁圊已被全面改造為現代化廁所,並以磚牆將室內分為前後兩大間。前為男廁,設馬桶便所兩間、小便斗兩個;後為女廁,設馬桶便所3間。前後入口都設有雙向開合門。為保持通風避免增加牆體荷重,在廁圊四周用8根立柱的獨立木屋架做成兩坡水屋面。 6. 貯水所及水井 由於每名守兵每日給水需求量約為20公升,其中包括飲食用水至少3公升,因此堡壘砲臺內的貯水所需儲存供所有駐守兵員30日用的水量。在無淡水水源的山地,貯水所通常以收集雨水為給水的主要來源。雨量依各地氣候的年降雨量不同,其計算的依據各異。但因雨量中有一半滲入地表或因暴雨溢流而減量,故只能以年降雨量的二分之一計算,同時要以一年中雨量最少季節的數據做為貯水量計算的基準。 貯水所除貯水池外設有沉澱池、過濾池以及能取得守兵所需水量之汲水井。為免遭受敵軍轟炸破壞,一個堡壘砲臺通常設有至少兩口的汲水井。與貯水所連通的雨水排水溝,溝緣係用堡嵌石砌,寬約28cm~30cm,底用碎石混凝土做成微弧截面,其上覆蓋15cm以上直徑的半圓陶管(本工程採用約21cm直徑),做為淨水流通的管道,並流入貯水所的貯水池中,再經過沉澱池與過濾池的澄清與過濾後,流入大型的貯水箱中存供日常使用之需。 大山堡壘砲臺的貯水所淨寬6.7m,進深3.2m,後、左、右三面用深47cm的堡嵌石砌造成垂直的牆面,以與較高的土丘分隔。精確的說,貯水所是由土丘挖出來與道路面平齊的凹地。矩形平面的貯水所計由兩大部分構成:有水井口的地下貯水箱及凸出地面的正方形貯水池。 建於地下的貯水箱呈長形平面,兩端及箱頂呈弧形,長邊與道路呈直角。貯水箱平直部分長5.01m,加上兩凹弧的最長長度為5.92m;淨寬2.97m,井口含淤泥的總深度至少在3.93m以上,箱內淨高至淤泥面上總深度為3.29m。井口位置在貯水箱弧頂上,井口呈管形,外徑90cm,內徑60cm,管頂測到淨水池頂的高度用雷射測距儀測得管深2.02m,距路邊的排水溝內緣約1.8m。 貯水池平面呈正方形,長、寬均為2.6m,突出地面約9cm~16cm。平面中央分隔兩個寬1m的長形平面,面外的空間為長2.3m、寬1m、深1.55m的貯水池,用來儲存由排水溝引進的水。面內的空間用30cm厚、60cm高的牆將池子再分為相等的兩口水池,分別為過濾池及沉澱池,長寬各1m、深1.17m,用來將貯水池中的水經過過濾及澄清後流入貯水箱中,各水池均有陶管連通。 自來水引進後,由於水質淨化,已無過濾及澄清之必要,遂將這3口池子改為蓄水池使用。並由道路下接PVC水管至池的左方,用水泥糊成不規則形的柱狀物,並加裝水龍頭,以便讓水流入池中。為防水溝水流入池中及各池水之流通,還用水泥將各個陶管封閉。 不論水井或貯水池,原來都有頂蓋蓋住,以防雨水滲入或避免兵員跌入。有了自來水以後,貯水箱的功能消失而不再使用,井口也不再封閉,逐漸成為雨水、地表水、汙泥、垃圾及雜物堆積的場所,也成為丟棄彈藥或廢車架等地投棄場,直到仙人掌滋生後,才無人為雜物的丟棄,但卻無法避免雨水及汙泥的淤積。 三、連絡空間 1. 連絡交通路 是堡壘砲臺與堡壘砲臺之間主要的連絡軍道,依所在的位置而有距離長短之別,除非有特殊用途,一般都以3m寬為度,且應便於兵器彈藥之移動、補給及交換,同時也做為部隊出入的孔道。 如為坡地則以不超過1/6的緩坡為原則。路面用碎石級配或土路,道路兩側都有設有邊溝。邊溝的形式澎湖島要塞多用玄武岩方錐形堡嵌石砌,溝寬約在28cm左右;基隆要塞則多用砂岩長條形塊石,溝寬約在22cm左右。溝深依道路坡度及陰井調整。溝底多用碎石混凝土做成微弧形截面。 大山堡壘砲臺基地內原有連絡軍道多條,儘管事過境遷,在各時期不同的使用下已有不少改變,但在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中仍可約略看出,應與紅色箭頭所示相去不遠。後因做為國軍青灣營區使用,道路已做了使用上的改變。 營區廢棄後至指定為縣定古蹟之前,又被規劃為仙人掌公園,且前後歷經四期工程的興築,大部分連絡軍道都已重新規劃整建成為園區道路。經現場勘查發現,目前尚餘未開發的軍道一條,位於基地東側,是該砲臺連通明治36 (1903)年2月10日起工、同年12月9日竣工的彈藥本庫的連絡道路,也是通往雞舞塢堡壘的舊路。後來彈藥本庫雖然改建為海軍陸戰隊訓練基地使用,但因駐紮軍種不同,這條路可能是因為使用率不高而被保存下來。目前路邊的日式排水溝雖然部分被積土淹沒,但其寬度及斜率,尚無太大的改變。 2. 軍用道路 軍用道路依照日本要塞輔助建設物之規定分等級。一等道路包括:由要塞司令部通往司令部管轄之倉庫、兵營、彈丸、火藥、糧食本庫、大修理所、堡壘團、停車場、國道等之道路;由司令部所轄之倉庫通往彈丸、火藥本庫、火藥支庫、堡壘團之道路,以及搬運砲戰砲前往堡壘團中樞之道路。二等道路包括:連絡相鄰堡壘砲臺的連絡交通路;由火藥、糧食支庫通往堡壘砲臺、由糧食本庫通往糧食支庫、或由大修理所通往小修理所之道路。三等道路:前述以外通往必要各點之道路。軍用道路通常因應地形於一側或兩側設排水明溝,必要時設橫斷排水溝,路面凸形約1/30,因應地質以適當物料牢固建造。 明治34 (1901)年9月26日築城部澎湖島支部完成大山砲臺與雞母塢山砲臺間的交通路,成為兩堡壘砲臺之間的主要連絡通路。儘管今天仍存有兩張當時的〈交通路敷地之圖〉,但因地形地貌及交通狀況經過百餘年的變革,其詳細位置、內容及形式已無法得知,即便是有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但因仙人掌公園的道路都已重新規劃,原有的道路已難分辨。
室內特徵貳、大山新砲臺的建築 和大山堡壘砲臺一樣,利用日治時期部分未興建完成的防禦營造物,而於民國41 (1952)年以澎湖防衛部馬公要塞第三期工事編號96改建的大山新砲臺,也由戰鬥空間、作息空間及連絡空間等三部分構成,但內容已有很大的不同。 一、戰鬥空間 1. 砲座、胸牆、橫向通道 本砲臺係國軍以大正時期原規劃為十五加砲之砲臺為原型,配備接收自日軍所遺存的3門80mm的高射砲(為1939年生產的仿德製克虜伯高射砲),以4座一字排開的配置所構築的砲臺。各砲座也採用前圓後平的馬蹄形配置,圓弧側在前,面對海正面;平直側在後,連接橫向通道。各砲座大小約略相同,長6.55m,寬7.1m。橫向通道在砲座後,寬2.75m,用來串聯4個砲座,以使彼此間可以互通訊息,相互支援。 砲座用水泥鋪築,前端設方形砲床,其中3座已被挖除,只留下填平的覆土及滋生的仙人掌及雜草。由左起算的第四砲座,仍殘留有2.5m見方的方座形鋼板座,其上隱約可見一圈凸邊及20顆螺栓固定的痕跡,是瞭解本砲臺構造最好的資料。根據日治時期的火砲資料研判,應為架高射砲用的圓錐臺砲架的底座,只是圓錐臺砲架以上的部分及配備都已不存。目前在第二砲座的覆土流失,可約略看出凹50cm深且較方形砲床大的圓形座槽,應是挖掘基座時留下的坑洞,但也有可能是後來改變裝備後遺留的殘跡。 砲座的前、左、右三面有胸牆環圍,胸牆高約1.15m,多以堡嵌石3~4層砌築,作工已不如大山堡壘砲臺細膩。砲座左側的胸牆上有彈室1個,寬100cm、高51cm、退凹28cm,內側刻槽3道,各寬6cm、深4cm,用途待考。砲座與砲座間的橫牆(隔堆)寬13.2m,背面已用水泥牆砌造。胸牆下有30cm寬的排水明溝向後連通至橫向通道的路邊排水明溝,這些水溝都用水泥砌造。橫向通道邊有高2m的背牆及凹龕做為儲藏室。 背牆後還有兩道由水泥邊牆所砌築的進出路,做為與連絡交通路相通的運補孔道,也是砲臺的主要出入口。只是長年人跡罕至,銀合歡、仙人掌及龍舌蘭等植物滋長茂盛,幾達全部被淹沒、無法進出及清楚的辨識構造物的程度。所幸經本團隊僱工清理後,已能約略看出砲臺的基本樣貌。 2. 砲側庫 新造的砲臺已無日治時期日式砲臺所常見的拱砌砲側庫存在,改在橫向通道的背牆上,用方形的退凹空間或凹龕做為儲藏室。 3. 探照燈臺 位於大山堡壘砲臺的最高點,空照圖標高為32.7m的山頂平臺。在大山砲臺初建或新砲臺續建時期,並沒有探照燈臺建造的相關資料存在。但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我軍政部第四要塞調查組,由海軍臺澎要港司令部葉心傳主任、林鴻奎組長、陳中堅營長及日方潑剌部隊長鵜飼源吉大佐,共同調查澎湖島要塞,並於民國35 (1946)年2月提出要塞調查一覽表,其中大山砲臺部分僅存陸軍彈藥庫(即今存之掩蔽部)及舊砲臺。至於工事位置種類數量一覽表中仍稱「圓頂」的工事,留有高射砲位2位、觀測所1處、指揮所1處、探照燈臺1處。就此觀之,現存的探照燈臺應為後期的產物;如從建築結構看,其以亂石砌為主的石砌方式已與明治時期砲臺的作法有很大的差別,但與以下將敘述的大山新砲臺作息空間很接近。因此判斷應為大正時期以後所增建。 就配置上看,探照燈臺位於平臺的西北側,呈長方形平面,軸線方位與新砲臺的首線一致,採坐東北朝西南的坐向。西北有寬1.94m 的石砌通道及寬1.82m用來上下陡坡的階梯可通達大山砲臺的步兵道,再通往山下坡谷的作息空間。由於作息空間已被仙人掌公園規劃為仙人掌產業產銷中心,因此這條陡峭的山路已被重新整理為帶扶手欄杆的塊石砌山路。 探照燈臺東南有寬3m的斜坡道可通大山堡壘砲臺、掩蔽部及舊大門入口,由於這一段坡度平緩,儘管沒有堡嵌石砌的邊溝,仍可看出是供輪車上下用的補給通道。只是一度因無人出入,而被仙人掌及銀合歡占滿。最近因仙人掌公園規劃整理排水系統的需要,仙人掌及銀合歡已被清除,補給通道的輪廓再次展現。 探照燈臺本體為一凹入地下的掩體空間,前有左右截角的馬蹄形平面,東、西、北三面用厚33cm的石砌牆面環圍,南面為沒有石砌牆且較平坦的開口。石砌牆內側就是探照燈室,平面也成馬蹄形,主入口在東北面,燈室牆厚42cm,亂石砌與鋼筋混凝土混合構造,四周與石砌牆有65cm寬的間隔,做為人員走動的掩體壕。 由於位於海邊,混凝土已因鋼筋銹蝕而爆裂,樑、柱、入口雨庇及樓板都已倒塌。不過,在離地高約72cm處,還可以看到造形完整的混凝土窗臺。從其寬度也可以知道這兩個窗洞都是1.36m寬,再從砌牆收邊觀察,門洞寬度應為96cm。 探照燈臺前方因有左右截角,成為三面不設窗扇的大窗洞,用來使探照燈有橫掃海面視角的廣度。正因為這個面寬太大,使結構沒有足夠的支承力,加上鋼筋銹蝕爆裂,成為結構破壞的主要原因。窗檻下,留有32cm見方的排水孔,可以使室內積水流入牆邊的排水溝中。由於牆體及柱樑倒塌過半,使現況宛如廢墟,但從其構造的構成及掩體配置看,仍不失其昔時一度壯觀的風采。 探照燈臺後方,與入口相隔2.91m處有正方形廁圊一座,面寬2.54m,牆厚40cm,背側牆下有35cm×57cm的掏糞口一處,79cm×92cm的集尿池一口。為便於掏糞作業,背側與掩體牆間寬達1.26m。儘管掏糞口、集尿池清晰可見,但室內隔間及廁圊形式已因屋頂及牆體倒塌而被混凝土塊及石塊所覆蓋。 探照燈臺西北側,地面上有一塊96cm寬的水泥土臺,可能是做為指揮觀測的平臺。與西北側陡峭坡地不同的東南側,是一片平坦的空地,可能是做為機動性防衛的空地。前端不遠處有哨所一座,已被平整的水泥塗刷過,屋頂全無,僅存ㄩ字形牆體,內牆一角還留有凹刮的「一七四梯次」、「不深」、「志河」等字跡,具見證軍事生活之價值,採哨所維持現狀,字跡應加保留。 二、作息空間 作息空間仍沿用砲臺東北凹地大正時期所建的石頭厝群。說它是石頭厝群,是因為這些建築都用矩形平面,彼此的鄰棟間距不寬,空間配置感覺相當密集;又位於同一個凹谷地,群聚成完整的作息空間區。 且各棟建築都以黑色的玄武岩塊石採亂石砌工法砌造,較大的建築在四個角隅下端還做有約略外擴的弧形放腳,但門楣、窗楣、窗間柱、雨庇、平屋頂及部分室內梁柱等則用鋼筋混凝土造,整體造形特徵明顯。茲說明各空間的形式及內容如下: 1. 兵舍 兵舍位於本區基地西南,長13.4m、寬10.2m,坐西北朝東南配置。除厚45cm的牆面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外,屋頂部分已改為鋼筋混凝土樓板,內加鋼筋混凝土柱樑。門楣、窗楣、窗間柱也用鋼筋混凝土造。 兵舍以中央走道將室內空間分為左右居室,走道兩端設入口大門。內立四柱將居室分為6大間,各居室外牆都開長條形大木窗,邊間兩側也開形式相同的大木窗,只有中央間開在窗楣下用窗間柱分隔成雙連木窗,成為這座建築外觀的特色之一。從已損壞的現場跡象看,各居室都有抬高的地板面,以便安置榻榻米。為使地板面具有防潮的功能,各面外牆的長窗下設有鋼筋混凝土窗臺,窗臺下再開通風窗洞,以維持地板下良好的通風。 現存的兵舍,所有的木門窗都已被拆除,部分長窗已用石頭封填。從目前尚存一樘木窗觀察,應為另開有下窗的上下錘窗。門楣、窗楣、窗間柱的混凝土爆裂,銹蝕鋼筋裸露。部分牆面都有剪力破壞的龜裂或部分已被水泥塗刷汙損。 室內損壞相當嚴重,樓板開裂嚴重,保護層因鋼筋銹蝕而脫落,樑柱鋼筋外露,碎塊及垃圾掉落滿地。柱間用玄武岩改砌矮牆,外加水泥粉刷。室內粉刷牆體開裂,苔蘚孳生,表層剝落。整體看來,結構已達安全堪慮的程度。 2. 炊事場 炊事場距兵舍外牆約3.63m,長7.15m、寬5.31m,厚40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從留存有兩側山牆可以研判,其屋頂應為木桁檁構築的和瓦「切妻造」屋頂,但木桁檁及和屋頂今已不存。 炊事場左前及右後各有圓形大水井一口,水井邊有方形儲水槽兩座,做為取水的水源。左右山牆中央都開有一扇大門,以便連通兵舍、水井及儲水槽。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正面左窗被國軍用紅磚封閉,窗檻下的檻牆損毀嚴重。其餘窗檻、窗楣也都有混凝土爆裂、鋼筋裸露情形。 3. 監守衛舍 位於最左端的監守衛舍,呈正方形平面,坐西北朝東南,長寬均為8.02m,距方形儲水池約1.2m。厚45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前後山牆各開大門一扇,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正面大門已被封閉,僅留後門可以出入,室內已無隔間,形如空屋。與以往的監守衛舍不同的是,廁圊不設在室內,而在室外的左側約1.85m處,長寬均為2.54m,大門朝向監守衛舍,由於內部磚石雜物堆積,無法看出室內空間的配置,不過從背牆上所開的雙窗看,應為大小便所各一的小型廁圊,僅供監守衛舍裡的兵員使用。 4. 廁圊 廁圊位於炊事所後面約6.75m處,與兵房相距5.38m,是提供兵舍及炊事所的兵員使用的公廁。厚48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現場左右山牆都留有矩形出入門洞,但一面已被封閉。室內配置已無法明辨,不過從門洞偏一邊看,應為1尿槽、3便所的小型廁圊。從留存有兩側山牆可以研判,其屋頂應為木桁檁構築的和瓦「切妻造」屋頂,但木桁檁及屋頂、甚至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 5. 糧食庫房 糧食庫房在廁圊左側3.63m處,長5.2m、寬4.37m。厚40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向廁圊的前山牆開大門一扇,兩側各開窗一扇,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室內無隔間,形如空屋。 6. 水井及儲水池 由於在低窪的谷地可以掘井,因此大山新砲臺不再採用集山水入坑的辦法,而改在這一區內掘了兩口圓形大井,炊事所邊的一口井內徑是1.56m,周圍用22cm厚的井緣隔起,道路邊的一口井內徑是1.51m,周圍用20cm厚的井緣隔起。高起的井緣可以防地表水流入,兼做防兵員跌落的擋牆。由於井非常深(12.80m及12.30m),水面至少在6.39~7.46m以下,汲水不便,因此在周邊設有大小兩個方形的儲水池,大儲水池的長寬是4.26×4.23m,小儲水池的長寬則是2.58×3.15m,深度大約1.5m。電器發達後,兩口水井已改用馬達抽水,因此在井邊可見PVC管及電動馬達。 7.四周環境 本區位於斜坡谷地,除兵舍較高外,其餘建築所在呈緩坡下降,為與新作的石板路相配合,四周用矮牆圍起,靠坡地部分則可見日式石溝砌法的舊溝。並利用舊溝使本區的地表水匯集流入排水溝後再導入較低的生態池中,經過分解與淨化的過程,再溢流入縣道的大排中。生態池除做成池形外,還用蜿蜒的水道將水的重力加速度降低,形成功能與美感兼具的淨水設施。 三、通信連絡空間 1. 連絡交通路 大山新砲臺的主要連絡交通路,在砲臺的東側及東北側,位於半島西側的稜線上,西可連風櫃,東與大山堡壘砲臺的步兵道連接,可通嵵裡。只可惜這條沒有邊溝的連絡交通路,在長期無人使用下,已無法明顯的辨別道路的蹤跡,而被近年所做的步道所取代。 2. 軍用道路 大山新砲臺初建時的軍用道路已無蹤跡可循,尤其在近年地景的開闢下,軍道的路形已無還原的可能。
使用情形閒置。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主要建物周圍銀合歡雜草覆蓋,需定期派人員巡邏,以利掌握建物損壞狀況。
現狀建物主體保存尚完整,目前標的閒置中。
網站名稱(空)
網址(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6-9261141#134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93700083號
公告日期: : 2010-06-30 15:38:31.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93700095號
公告日期: : 2010-07-22 00:00:00.0
note: :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指定為本縣古蹟之修正土地地號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56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94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93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1-30/106ec8bd-d0d9-4e51-9490-a6015ac78073/公告公文.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1-30/3eb8b023-9ad8-4096-a134-11d21b7527a0/公告公文(歷次).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10-06/38a5e5d4-8eed-4738-a156-caf38d22bcc4/地籍資料.pdf
repImgId1422
案件編號: 20100630000001
個案名稱: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級別代碼: 1.1.3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5
name: : 關塞
歷史沿革: 大山堡壘砲臺位於澎湖本島西南端風櫃半島的嵵裡里。大山堡壘砲臺的位置在大字大山、中山及交椅貝的基地上。大山堡壘砲臺的古蹟本體位於青灣的大山山頭上,標高29.5m(日治時期的資料為標高30.4m)。 大山堡壘砲臺建於明治33 (1900)年4月,完成於明治35 (1902)年6月,屬於日治時期澎湖島要塞12座堡壘砲臺之一,也是澎湖創建最早的日式砲臺。最初做為砲臺的基地範圍,首見於明治34 (1901)年所繪的〈大山砲臺敷地收用圖〉包括:嵵裡澳嵵裡鄉字大山、中山及交椅貝等官有地及民有地。完成砲臺登記後的土地總稱嵵裡第600番地,至大正時期又增加第613番地第613-2番地,權屬臺灣總督府陸軍經理部。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本區屬「陸軍總司令部台灣省營建管理所高雄分所」所有,後來變更為「管理機關陸軍總司令部」,成為青灣營區的所在地。青灣營區撤離後,依行政院97(2008)年3月14日院授財產接字第0970005892號函核准撥用,並限依仙人掌公園計畫相關設施使用。 在此之際,澎湖縣政府已委託中華民國永續發展學會進行規劃,並於民國97 (2008)年7月完成《澎湖縣馬公市青灣風貌營造計畫規劃設計》報告書,將此營區定調為「仙人掌公園」。次年7月16日,澎湖縣政府將仙人掌公園納入「菊島觀光文化城活化計畫」,並依權責分工,開始由各局處分期進行相關工程,其中「配合青灣仙人掌公園計畫規畫研擬推動、工商活動招商」屬於建設局、工策會。並依規畫將仙人掌公園之開發分5期執行。 正當工程執行期間,文化局也開始重視該區內的文化資產,於民國98 (2009)年12月13日召開古蹟審議委員會進行文化資產審議。於民國99 (2010)年6月30日以公告文號為〈府授文資字第1003700009號〉公告,「馬公大山堡壘砲臺」,屬於關塞類的縣定古蹟。土地使用分區為「非都市計畫區」,編地使用類別為「風景特定事業區」。所附地籍圖資料登載600-22地號地目為「雜」;613-27、613-28地號地目為「墓」。其位址約在東經119.55821693°;北緯23.52602654°。 根據民國98 (2009)年12月13日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審議公告的〈古蹟指定公告表〉記載,本古蹟及其所定著土地之範圍為「馬公市嵵裡段600-22、613-27、613-28地號」。該地號今已變更為「馬公市嵵裡新段1556、1594、1593地號」,但地籍面積不變。即以日治時期砲臺建築為主體,包括:「營舍、砲臺、觀測臺及各設施間的聯絡道路(路邊護土牆、水溝)等。」 明確的說,定著地上的古蹟本體計分兩部分: 1. 建於明治33 (1900)年4月,完成於明治35 (1902)年6月的大山堡壘砲臺,包括:半圓磨心式為基礎而設計之4座一字排開的砲臺1座,內含觀測所、指揮所、火藥支庫、砲側庫、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貯水所、掩蔽部、砲具庫、監守衛舍(已拆除)、廁圊(已改為現代化廁所)及入口大門等建築。 2. 建於大正9 (1920)年以15加砲之砲臺為原型,光復後由國軍接收自日軍所遺存的3門80mm高射砲(為1939年生產的仿德製克魯伯高射砲),以4座一字排開的配置所構築的砲臺1座,內含探照燈臺、廁圊、彈藥庫等。 不過,這其中並不包含大山新砲臺的兵舍、炊事場、監守衛舍、廁圊、糧食庫房、水井、儲水池及所在的定著土地馬公市嵵裡新段1562地號。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3::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4::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5::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6:: : 具其他古蹟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 現況保存完整,角石築砌精緻,見證日治時期營造技術色,具稀少性、不易再現及建築史之意義,富再利用價值及潛力。
法令依據: 第2條第1項第1、2、3、4、5、6款
所屬主管機關: 澎湖縣政府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56號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94號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93號
經度: 119.55659
緯度: 23.526451
主管機關名稱: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0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4/photo/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4/photo/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jpg
name: :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澎湖縣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00630000001
外觀特徵: 壹、大山堡壘砲臺的建築 初建的大山堡壘砲臺除了4座砲座及本體設施(胸牆、砲側庫、彈藥支庫等)之外,從國立公文書館C02030411600的檔案資料可知,應該還包括由砲工兵合同會議以〈軍事機密審議地第三號〉所建議的〈修正要領〉部分,該要領的內容如下: 一、加寬觀測所前的壘道,將彈廠移設於此; 二、適當增加右翼牆的厚度; 三、砲具庫退回將校室及掩蔽部右方,在附近適當擴大廣場,並將監守衛舍移建於此; 四、交通路基準線適當變更以減少填土工事。 換言之,觀測所前的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將校室及掩蔽部右前方的砲具庫;左前的監守衛舍、廁圊及貯水所、門柱、哨兵舍應該都是該砲臺形成初期的防禦營造物。 到明治38 (1905)年為止,大山堡壘砲臺已完成的防禦營造物計有砲座含胸牆4座、砲側庫3間、彈藥支庫1間、觀測所1棟、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1棟;掩蔽部(含將校室)1座、砲具庫1棟、監守衛舍1棟、廁圊1棟、貯水所1處、門柱1處、哨兵舍1處、彈丸本庫之將校室1棟、兵舍1棟、彈丸本庫1棟、炊事場1棟、及臨時火藥庫1棟。 日治時期將堡壘砲臺及其附屬建築物通稱為防禦營造物。防禦營造物的種類繁多,且各有其職能。通常隨著各要塞及堡壘砲臺的基地大小及使用需要而有不同,一般常見的防禦營造物約可分為三大類: 一、戰鬥空間 指直接用來做為攻擊及防禦用的作戰空間,這些空間除了滿足戰術與戰略的要求之外,還要儘量減低外在環境對它的衝擊,因此不僅要針對軍事需求的操作與補給考量週全,還不可輕忽空氣對流及排水系統的順暢。 一般常見的戰鬥空間包括:1.外壕、砲座、胸牆、運砲坡道;2.砲側庫;3.觀測所;4.指揮所;5.火藥支庫;6.彈室;7.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8.砲具庫等。 二、作息空間 指堡壘砲臺內將校及兵員的日常生活空間。一般而言,一個堡壘砲臺除了火砲精良、操作精準、補給充裕之外,將校及兵員等戰鬥人員也要有適當且充分的作息,才能在緊要時發揮戰鬥力量,因此防爆的預防措施、空間容量與大小以及對天候的掌握與控制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般常見的作息空間包括:1.兵舍;2.掩蔽部;3.監守衛舍;4.廁圊;5.炊事場;6.儲水所及水井;7.盥洗室;8.糧食倉庫;9.醫務所;10.柵門及門柱;11.哨所等。 三、通信連絡空間 要塞間的各堡壘砲臺不論平時或戰時都需要保持密切的連繫,因此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連絡網,避免孤軍奮鬥及後繼無援是要塞布局上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有線及無線通信網還未誕生的時期,人們只靠步行、馬匹及多輪車輛做為交通連繫的主要工具。通信器材出現後,設備推陳出新,空間便愈顯複雜。一般常見的通信連絡空間包括:1.連絡交通路;2.軍用道路;3.電燈所;4.發電機室等。 以上這些空間會根據防禦體系的需要做若干的增減及大小的調整,茲就大山堡壘砲臺的三種空間依序說明於下。 一、戰鬥空間 1. 外壕、砲座、胸牆、運砲坡道 本堡壘砲臺係以清日戰爭日軍擄獲清軍所遺存之英製10"阿姆斯脫朗後膛砲為主砲,以半圓磨心式為基礎而設計之4座一字排開的砲臺(形式與基隆白米甕的砲臺遺跡相近)。各砲座均採前圓後平的馬蹄形配置,長12.2m,寬10m。圓弧側在前,面對海正面;平直側在後,連接石砌的樓梯踏階,為舊日軍砲兵及砲彈運送出入的孔道。 砲座的前、左、右三面用胸牆環圍,胸牆多以混凝土構築,但從第一砲座的左後側還留有約1m長的堡嵌石殘跡看,原建的胸牆應為堡嵌石砌,後來因故損壞而改建為混凝土胸牆。從表面還留有條條模板痕跡及部分破損胸牆內部都有約5cm粒徑的黑色碎石研判,這後期修造的胸牆,應該是依照損壞的堡嵌砌石厚度而用碎石混凝土所灌注出來的。 現存的碎石混凝土胸牆中央較高(2.15m)兩側略低(1.3m),表面均已呈現間距較寬的裂紋。略高的胸牆上,做有退凹的弧拱形彈室(儲彈孔)3個,高寬均為1.3m,深46cm,彈室與彈室間距2.45m。孔外原有鐵板門罩住,以防砲彈潑雨受潮,如今均已佚失,僅存銹蝕的鐵質構件。由於儲彈孔的大小及形式仍為阿姆斯脫朗後膛砲時期的形制,研判胸牆修造的時間應在該火砲去除以前。 阿姆斯脫朗後膛砲砲架的圓筒形磨心設在圓弧胸牆的圓心上,半圓滑軌設在磨心之後,與磨心成同心圓形式。由於火砲、砲架、磨心及滑軌均已拆除,現場只留下凹陷的積泥及土中長滿的雜草。胸牆上的砲門及左右的隔堆均已長滿銀合歡、龍舌蘭及仙人掌,高度比人還高,成為視野及射界的障礙,因此也無法看出胸牆總體真正的厚度。胸牆外覆以厚土,可防砲擊,並將地表水排入山谷或外壕。 胸牆牆腳設有方形截面的石砌排水溝,可將砲座的地表水及儲彈孔的滲水導入溝中,利用向左右傾斜的溝底,將水導入砲臺左後及右後端的埋入式排水陶管(直徑約20cm),再排入砲臺下的排水明溝中。 砲座後緣有成排的緣石做為駁坎上端的收頭,兼供豎立鑄鐵欄杆之用,為防雨水滲入牆體,緣端還做有滴水線。但因大部分欄杆已被強力踹除,留下許多殘破的缺口及裂痕。 由於本砲臺採用的是固定式的平射火砲,砲座必須在制高點上,根據實測各砲臺的砲座高度雖略有不同,但駁坎大約都在2.63~2.70m之間。所以砲臺後的平直側不用車輪砲砲座常見的運砲斜坡道,而代之以石砌的樓梯踏階。為減緩踏階的斜率,踏階分別以每隔一步(30cm)做一平臺(1.15m)的形式長短交互配置,成為日式砲臺也是本堡壘砲臺最為明顯的特徵。踏階及平臺的外側也設有與緣石相同形式的鑄鐵欄杆,如今多已破壞佚失,甚至連安置欄杆的踏階塊石都已缺損。 砲座與砲座之間用寬9.8m的橫牆(相當於清代砲臺的隔堆)區隔,橫牆的作法是在兩座砲臺相鄰側的胸牆間用土堆成高高的土丘,以使兩砲之間有一定的區隔。橫牆後側留有寬1.15m的通道使兩砲臺之間仍有連通路可以保持必要的連繫。但因,通道所在的位置正巧在砲側庫入口的上方,必須越過弧拱形的圓頂,因而使通道的地面形成隆起的弧面。 又因砲側庫入口通常靠在側牆邊而不在庫房的正中央,因此通道下的堡嵌牆隆起點便不與砲側庫入口的弧拱位置一致。根據日治時期砲臺的規畫多在兩砲臺間設一個砲側庫,因此這種作法只出現在第一、二砲座及第三、四砲座間。 第二砲座與第三砲座之間,因為不須設砲側庫,所以橫牆後側的通道不但比兩側的寬(2.15m),地面也呈平直而不隆起。不過外緣的緣石仍做有欄杆,以防不慎跌落。只是大半殘斷銹蝕或遭拔除。 2. 砲側庫 位於第一、二砲座及第三、四砲座之間的砲側庫,是用來儲存砲彈及藥包的場所,其構造形式和一般日式砲臺相同,採用對錯的雙入口,以防不慎發生爆炸意外時,傷及兵員。由於砲座較高,所以砲側庫設在兩砲座之間橫牆的下方。砲側庫室內天花及底端截面均呈圓拱形,寬2.97m,深約10.23m及10.27m。壁厚依一般作法約在1m左右,但因全部包被於洞窟之中,實際尺寸無法量測,但從堡嵌牆下左右的陶管相距約5.96~5.88m,扣除室內淨寬,可以推斷牆身概略的厚度約為1.5m。由於室內必須維持乾燥,地板四周均設有弧形截面的小排水明溝,並在入口處潛入地下,以直徑約10cm的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入外排水明溝,只是在地坪重作後已將排水溝及陶管堵塞。 國軍進駐後在對錯入口的擋牆上加開矩形窗洞,並安鐵柵欄,如今連鐵柵欄都已嚴重銹蝕。 3. 觀測所 觀測所是用來觀察敵情動靜並測量攻擊目標的設施,通常設在砲臺左右兩側或附近適當的地點,不論設在那裡,至少都要能觀測到砲臺前方所有的射界,必要時得設置兩處。觀測所通常儘量靠近砲座,離最近砲床中心約在20m以內,其最遠距離依據「武式測遠器」設置要領及性能而定。 觀測所以厚約2cm之鋼製圓蓋掩蓋,並以數支鋼製支柱支撐,做成固定圓塔,周圍開設推拉窗戶,開口應能容易觀測砲臺全部的射界範圍。爲避免妨礙測遠器的操作,支柱厚度通常為1cm,且為長方形斷面之角柱,但柱下方的混凝土牆厚度通常為2m至3m。窗臺除安成排的銅質滑輪外,滑溝還設有小排水溝及排水孔,以便將雨水導入牆腳的排水明溝,再用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出室外。 鋼製圓蓋掩蓋的屋面下,做有由扇形板依原新作放射性拼接而成的木板天花。每兩塊木板的拼接處,都留有一長一短的直條形通風孔,以利室內散熱通風。每片木板上可見裡、中、外三道釘頭,成同心圓整齊排列。最外一道是木板最寬的部分,每片有釘頭三處;靠內稍窄部分,每片各有兩個釘頭;到了最裡層每片只用一個釘頭。從釘頭的存在推測,天花板與鋼製圓蓋間應三圈桷料存在。桷料裡端與圓心間留有一定的孔隙,中央再用12個釘頭將圓板固定封實,做為圓頂的收頭及安鎢絲燈泡及燈座的面板。由於中央面板已有一半佚失,從缺損部分可以約略看到內部的構造與材質。天花板用白色油漆粉刷二度,但在一些破損處還可發現藍色斑點,說明一度曾有色系的改變。 觀測所中央設混凝土圓型桌臺,以便安觀測用的「應式測遠機」。從表面粉刷完整看,應為駐軍重新粉刷過。觀測所內牆面設有凹龕,以供存放測遠機相關機材。入口大門為雙扇弧形鋼門,惟今已佚失。由於全用鋼板構成,受海風影響銹蝕容易,因此昔日的駐軍便用水泥將整個鋼製圓蓋由頂至牆全部封住,因此外觀上不容易看出鐵堡的意象。所幸,這一類的觀測所在澎湖島要塞從完整到破壞的案例(如拱北砲臺、西嶼西堡壘、西嶼東堡壘、西嶼東臺等)還留存不少。 由於未受到適當的養護,在海風及雨水長期的侵蝕下,大部分的鋼材多已嚴重銹蝕,表層剝落嚴重,滑動鐵板窗已無法正常開啟,滑軌銹蝕嚴重至僅存銹塊,只有銅質滑輪表層生銅綠。銹蝕的鋼板氧化後體積增加,使增作的混凝土表層龜裂,碎塊剝落,以致有影響安全之虞。 由於觀測所所在的位置稍高,因此有砌造整齊的玄武岩樓梯踏階可連通上下。踏階的作用除了提供上下之外,還有將高處的地表水導入邊溝進入主排水系的功能。由於長年廢棄未加保養使用,觀測所四周都已長滿銀合歡,應有的視界已被完全遮蔽。 4. 指揮所 位於觀測所左下方的指揮所,為一穹窿頂構成的密閉空間,右上方有30cm 直徑的傳聲陶管與觀測所連通,以便將觀測所得的資料口傳至指揮所後加以演算,並將數據傳給砲座上的砲手。為保持內部空間的乾燥,除入口設有進排風口外,地面也都有小排水溝,以便將水導至戶外的排水明溝。然而大門佚失使潮氣滲入,內牆長滿青苔,有微生物滋長跡象。 5. 火藥支庫 位於指揮所右下方的火藥支庫,位居大山堡壘砲臺的最左側,其位置與火攻作業的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息息相關。由穹窿頂構成密閉空間的室內,是用來儲存及供給整個砲臺的火藥及藥包的場所,為防不慎發生爆炸意外時,傷及兵員,也採用對錯的雙入口。室內天花及底端截面均呈圓拱形,寬2.97m,深約11.27m,比砲側庫略深1m。壁厚依一般作法約在1m左右,但因全部包被於洞窟之中,實際尺寸無法量測,但從堡嵌牆下左右的陶管相距約5.88m,扣除室內淨寬後,可以推斷牆身概略的厚度約為1.5m左右。由於室內必須維持乾燥,地板四周也設有弧形截面的小排水明溝,並在入口處潛入地下,以直徑約10cm的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入外排水明溝。國軍進駐後在對錯入口的擋牆上加開矩形窗洞,並安鐵柵欄,如今已嚴重銹蝕。 6. 彈室 彈室通常設在堡嵌牆內,由於是用來放置可以射擊的砲彈,因此高度都以砲彈的尺度為基準。外形成弧拱形,深度與砲彈直徑有關。在第一砲座左側與第四砲座右側踏階下平直的堡嵌牆上,各設有彈室兩個及插旗桿用的石旗桿座及旗桿鐵箍。而第二砲座與第三砲座之間,有橫面較寬的堡嵌牆,牆上則設有櫛比鱗次的拱形彈室共9個,不僅造型壯觀,也是澎湖島要塞其他堡壘砲臺所罕見。 彈室前都設有排水明溝,以便與砲座堡嵌下的排水溝相連,加上樓梯踏階端頭及外側也都設有排水明溝,形成整個砲座下通往貯水所的主要排水系。不過,為了減少跨越排水溝造成人車上下的不便,樓梯踏階端頭部分及彈室前端的溝面,都有數塊拼成的玄武岩石板覆蓋。 7. 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 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是火工作業的主要空間,由於危險性較大,一般都設在有斜坡橫牆邊,本堡壘砲臺則設於三面都有堡嵌牆環圍的空間內。火工作業包括彈頭、藥筒、藥包、信管及裝填藥作業等,作業空間必須寬大、通風良好,且具完整的防潮及排水性能。 依現場丈量,本作業空間總長15.11m、寬6.06m。屋頂用和瓦屋面兩坡水的「切妻造」,室內用鐵小屋組(人字屋架)共9架構成。鐵小屋組以L形截面的角鐵材料為主,除外框由合掌(上弦)及小屋樑(下弦)構成的三角形外,中央不用真束而加一組W形方杖構件組成。L形截面的母屋(桁檁)彼此間用鐵質加勁板接合,全部採用圓頭鉚釘固定。鐵小屋組之上,採用日治時期典型的金摺(metal laths)天花,其作法是以4.5cm~6cm厚的混凝土內加金摺或鋼鈑網目(兩端有V形接手的網目鐵鈑)做成類似今天的鋼筋混凝土板式結構的薄板,其上再用土茸瓦棧掛文化瓦,形成既有桷料的承載力又有抗張力的結構。混凝土砌造的外牆,四隅角都有長短交砌的隅角石。隅角石外露的兩面,四周凹鑿中央突起,使凹部形成類似寬勾縫,以增加視覺的厚實感。 牆上留1.78m寬的大門一扇,四周開窗10樘,使室內保持明亮,通風良好。窗扇採內框式,將大於窗洞寬一倍的窗框固定在牆後,框內用單扇橫拉窗,當窗扇開啟並開至牆後時,窗洞便可以全寬開啟。與一般嵌於牆內的雙扇推拉門只能開啟半寬有很大的差別,這也是日式砲臺內建築物最大的特色。只是目前所有的門窗扇都已佚失。從內壁觀察,大部分的拱型窗洞下都有修補痕跡,有些連弧拱都被補平,說明原有多扇門被封填檻牆後改做窗用,因此這幾扇窗就沒有內框式的特質。 8. 砲具庫 砲具庫為儲藏火砲之附屬品、預備交換品及砲臺用工具的地方,通常設在各堡壘砲臺內適當的位置,以木造或磚石造為主,四周設有排水明溝,建築物寬度約5.4m,其長度依砲種而異,面積自然也有差異: 重砲 每門火砲12m2 輕砲 加農砲18m2、速射砲為9 m2、臼砲12 m2 現存的砲具庫原規劃於觀測所附近,後經修正改設於掩蔽部之前,並與監守衛舍相對。砲具庫總長15.17m,總寬6.15m,合計面積約93.3m2,較規範值48m2或72m2大,這可能與阿姆斯脫朗後膛砲構件複雜且非日本國產,必須有較多的火工作業有關。 坐西北朝東南的砲具庫,位於大山駁坎下方,距背牆2.04m,右與掩蔽部相隔4.62m,左與稍高的道路相隔2.0m。屋頂採用「切妻造」,目前屋頂已佚失,牆面用硓𥑮石砌,裡外水泥粉刷。四隅角用玄武岩整砌的角隅石做為角柱,外牆損毀嚴重,山牆大部分倒塌。門窗都用弧拱形,框、扇皆已不存。從起拱高163cm、拱券頂高183cm的東南向大門觀察,當時的日本兵平均高度約在160cm。從散落一地的石塊與水泥塊研判,室內地坪已經破壞。 二、作息空間 1. 兵舍 兵舍之配置及設備要領,依〈要塞補助建設物之規定〉辦理。一般以磚牆或板牆搭建,屋高約地上9尺(2.7m)、寬18尺(5.4m),常依住宿人數而定。屋頂通常用瓦屋面兩坡水的「切妻造」。 根據〈澎湖島要塞補助建設物履歷〉的記載,大山堡壘砲臺的兵舍、將校室及炊事場建於明治36 (1903)年2月10日,同年12月9日完成,其中將校室1棟計7.5坪、兵舍1棟81坪、炊事場1棟36坪。這些建築究竟在甚麼位置,由於自日治時期以來諸多變易,已難找尋。不過,在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中可以發現在,有兩處較為可能存在的地區。其一是營區入口主要道路西側,但多已改建,原貌難辨,且離砲臺較遠,可能性不高。其二是位於掩蔽部東南側的4棟建築,即營區入口主要道路的端點上,可能性較高,可惜已被拆除,原基地改建為金琥仙人掌花房,連遺跡都已不存。 2. 炊事場 炊事場通稱廚房,通常設在堡壘砲臺附近的適當位置,有時受到地形和位置的限制,也可能設在堡壘砲臺內,面積約50m2。本堡壘砲臺則有1棟36坪。可惜今已不存。 3. 掩蔽部 掩蔽部分為將校室與兵士室,計由3間構成,室內淨寬均為5m,左側兩間兵士室進深8m,右側單間將校室進深5m,室內天花均做弧拱形,起拱高度為1.7m,至拱頂最高點為2.93m。兩間兵士室間有寬1.2m的拱形門洞相通;兵士室與將校室間也有1.4m寬的門洞相連,各空間末端的天花上都有30cm直徑的排氣管通至屋頂。 正面入口牆厚約50cm,中開一門二窗,原係鐵板門構成,如今已被改為雙開木門及木窗。其中的木門應為外開,如今已改為內開,並在入口地面加做12cm×15cm的水泥砂漿門檻。 中門上方有30cm直徑的排氣孔,下方左右側設有寬12cm、高52cm、深71cm截面成ㄩ形的狹長形進氣口,以便和排氣孔、排氣管達成自然通風的效果。如今ㄩ形的狹長形進氣口以及排氣孔都已用防蟲網包被,排氣孔中還添加了機械排風設備。 室內外混凝土面原已破損開裂嚴重,如今已用水泥砂漿補平重新粉刷色漆。國軍原有的噴漆標語已被覆蓋,僅存非常模糊的輪廓。室內已加設電器管線及燈具,均採用釘在牆上的明管。 掩蔽部上層的屋頂結構及覆土已被龍舌蘭及仙人掌覆蓋,掩蔽部正面上方有砌石擋土牆,其內部結構則無法得知。不過從日治時期的日本築城史記載及本所在新北市瑞芳區四腳亭砲臺的修復經驗得知,掩蔽部的構造應為連續的混凝土拱券結構(當時還沒有發展出鋼筋混凝土),每一間的拱腳立於厚約1.0m的垂直牆體上(日文稱為腳壁,見《日本築城史》頁72),腳壁用硓𥑮石或磚砌造。 拱頂為多拱連接的拱形屋頂,厚約1.1m。屋面用柏油二度做為防水層,然後在谷溝處鋪20cm直徑的半圓形陶管,陶管上鋪30cm厚的礫石層,其上全面鋪細沙做為透水層,最上面再覆防敵彈爆炸的覆土層及植栽。半圓形陶管前端通至掩蔽部上方的擋牆,利用突出的接水石及7.5cm直徑的落水管,將水導入入口前端的排水明溝(寬25cm、深25cm)中。然而,這種構造方法,通常不為國軍所知,以致接水石及落水管佚失也不再補充,或索性用混凝土將整個導水系統包被,導致轉角接合處滲水。 4. 監守衛舍 監守衛舍是執行衛戍勤務的哨兵日常棲息的場所,通常位於堡壘砲臺的入口大門附近,平面多呈長方形、L形或凹字形,磚石構造、木屋架及瓦屋頂,犬走外設排水明溝。 監守衛舍的室內空間,由玄關、廁所、居間、廚房、浴室等構成。入口位於左前方,內有玄關及大、小便所各一,並有小拱門可通室外。玄關右側為居間,是供哨兵居住的空間,採用高架木地板,上鋪榻榻米。木地板下方四周的外牆,開有透氣口,利用空氣的對流來維持木地板的乾燥。 居間右後方設浴室、廚房、煙囪,水槽及大竈,廚房後有門通室外。換言之,監守衛舍是一個生活上能獨立運作的居室空間。可惜這些都已被拆除,並在其上依原有空間大小改做成8.5×14.55m、三面石砌牆(高120cm)的休憩平臺。 5. 廁圊 廁圊是日治時期堡壘砲臺廁所的通稱,主要是用來提供兵員如廁之用,一般 都設在入口大門附近供哨兵使用或兵舍旁供將校及兵員使用。堡壘砲臺通常以25名兵員設大便所1個,小便所則以每100人長1m的比例建造,將校用廁圊有時另外設置。 現存的廁圊坐東北朝西南,面向砲臺入口通路及掩蔽部,總寬3.48m、總深6.85m,39cm厚的外牆以硓𥑮石砌造,表面水泥粉刷。屋頂通常用弧拱形拱券或兩坡水木造瓦屋面的「切妻造」,但因屋頂已全毀,山牆部分破壞,以致究竟是弧拱形拱券或切妻造已難判定。 從入口大門在正面的位置偏右,可知左側應為大便所,右側應為尿槽。日式砲臺的廁圊,大便所都用木隔間及木門,外牆上設通風小窗,下設掏糞口。尿槽緊挨牆邊,為整條馬蹄形凹槽的溝槽,一側有站立用的立臺,槽向後側或中央傾斜,壁端留一圓孔通至室外,以便將尿液導入位於犬走上的集尿坑。外牆上也設通風小窗,數量與大便所同。 本堡壘砲臺所做的大便所從側面的通風小窗及掏糞口(28cm×28cm)觀察應為6個。通風小窗及掏糞口上方都有突出的塊石雨庇;尿槽的通風小窗也是6個,雨庇作法與大便所相同。為加強結構在廁圊的四隅角都有砌作整齊但錯砌的玄武岩隅角石。 現有的廁圊已被全面改造為現代化廁所,並以磚牆將室內分為前後兩大間。前為男廁,設馬桶便所兩間、小便斗兩個;後為女廁,設馬桶便所3間。前後入口都設有雙向開合門。為保持通風避免增加牆體荷重,在廁圊四周用8根立柱的獨立木屋架做成兩坡水屋面。 6. 貯水所及水井 由於每名守兵每日給水需求量約為20公升,其中包括飲食用水至少3公升,因此堡壘砲臺內的貯水所需儲存供所有駐守兵員30日用的水量。在無淡水水源的山地,貯水所通常以收集雨水為給水的主要來源。雨量依各地氣候的年降雨量不同,其計算的依據各異。但因雨量中有一半滲入地表或因暴雨溢流而減量,故只能以年降雨量的二分之一計算,同時要以一年中雨量最少季節的數據做為貯水量計算的基準。 貯水所除貯水池外設有沉澱池、過濾池以及能取得守兵所需水量之汲水井。為免遭受敵軍轟炸破壞,一個堡壘砲臺通常設有至少兩口的汲水井。與貯水所連通的雨水排水溝,溝緣係用堡嵌石砌,寬約28cm~30cm,底用碎石混凝土做成微弧截面,其上覆蓋15cm以上直徑的半圓陶管(本工程採用約21cm直徑),做為淨水流通的管道,並流入貯水所的貯水池中,再經過沉澱池與過濾池的澄清與過濾後,流入大型的貯水箱中存供日常使用之需。 大山堡壘砲臺的貯水所淨寬6.7m,進深3.2m,後、左、右三面用深47cm的堡嵌石砌造成垂直的牆面,以與較高的土丘分隔。精確的說,貯水所是由土丘挖出來與道路面平齊的凹地。矩形平面的貯水所計由兩大部分構成:有水井口的地下貯水箱及凸出地面的正方形貯水池。 建於地下的貯水箱呈長形平面,兩端及箱頂呈弧形,長邊與道路呈直角。貯水箱平直部分長5.01m,加上兩凹弧的最長長度為5.92m;淨寬2.97m,井口含淤泥的總深度至少在3.93m以上,箱內淨高至淤泥面上總深度為3.29m。井口位置在貯水箱弧頂上,井口呈管形,外徑90cm,內徑60cm,管頂測到淨水池頂的高度用雷射測距儀測得管深2.02m,距路邊的排水溝內緣約1.8m。 貯水池平面呈正方形,長、寬均為2.6m,突出地面約9cm~16cm。平面中央分隔兩個寬1m的長形平面,面外的空間為長2.3m、寬1m、深1.55m的貯水池,用來儲存由排水溝引進的水。面內的空間用30cm厚、60cm高的牆將池子再分為相等的兩口水池,分別為過濾池及沉澱池,長寬各1m、深1.17m,用來將貯水池中的水經過過濾及澄清後流入貯水箱中,各水池均有陶管連通。 自來水引進後,由於水質淨化,已無過濾及澄清之必要,遂將這3口池子改為蓄水池使用。並由道路下接PVC水管至池的左方,用水泥糊成不規則形的柱狀物,並加裝水龍頭,以便讓水流入池中。為防水溝水流入池中及各池水之流通,還用水泥將各個陶管封閉。 不論水井或貯水池,原來都有頂蓋蓋住,以防雨水滲入或避免兵員跌入。有了自來水以後,貯水箱的功能消失而不再使用,井口也不再封閉,逐漸成為雨水、地表水、汙泥、垃圾及雜物堆積的場所,也成為丟棄彈藥或廢車架等地投棄場,直到仙人掌滋生後,才無人為雜物的丟棄,但卻無法避免雨水及汙泥的淤積。 三、連絡空間 1. 連絡交通路 是堡壘砲臺與堡壘砲臺之間主要的連絡軍道,依所在的位置而有距離長短之別,除非有特殊用途,一般都以3m寬為度,且應便於兵器彈藥之移動、補給及交換,同時也做為部隊出入的孔道。 如為坡地則以不超過1/6的緩坡為原則。路面用碎石級配或土路,道路兩側都有設有邊溝。邊溝的形式澎湖島要塞多用玄武岩方錐形堡嵌石砌,溝寬約在28cm左右;基隆要塞則多用砂岩長條形塊石,溝寬約在22cm左右。溝深依道路坡度及陰井調整。溝底多用碎石混凝土做成微弧形截面。 大山堡壘砲臺基地內原有連絡軍道多條,儘管事過境遷,在各時期不同的使用下已有不少改變,但在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中仍可約略看出,應與紅色箭頭所示相去不遠。後因做為國軍青灣營區使用,道路已做了使用上的改變。 營區廢棄後至指定為縣定古蹟之前,又被規劃為仙人掌公園,且前後歷經四期工程的興築,大部分連絡軍道都已重新規劃整建成為園區道路。經現場勘查發現,目前尚餘未開發的軍道一條,位於基地東側,是該砲臺連通明治36 (1903)年2月10日起工、同年12月9日竣工的彈藥本庫的連絡道路,也是通往雞舞塢堡壘的舊路。後來彈藥本庫雖然改建為海軍陸戰隊訓練基地使用,但因駐紮軍種不同,這條路可能是因為使用率不高而被保存下來。目前路邊的日式排水溝雖然部分被積土淹沒,但其寬度及斜率,尚無太大的改變。 2. 軍用道路 軍用道路依照日本要塞輔助建設物之規定分等級。一等道路包括:由要塞司令部通往司令部管轄之倉庫、兵營、彈丸、火藥、糧食本庫、大修理所、堡壘團、停車場、國道等之道路;由司令部所轄之倉庫通往彈丸、火藥本庫、火藥支庫、堡壘團之道路,以及搬運砲戰砲前往堡壘團中樞之道路。二等道路包括:連絡相鄰堡壘砲臺的連絡交通路;由火藥、糧食支庫通往堡壘砲臺、由糧食本庫通往糧食支庫、或由大修理所通往小修理所之道路。三等道路:前述以外通往必要各點之道路。軍用道路通常因應地形於一側或兩側設排水明溝,必要時設橫斷排水溝,路面凸形約1/30,因應地質以適當物料牢固建造。 明治34 (1901)年9月26日築城部澎湖島支部完成大山砲臺與雞母塢山砲臺間的交通路,成為兩堡壘砲臺之間的主要連絡通路。儘管今天仍存有兩張當時的〈交通路敷地之圖〉,但因地形地貌及交通狀況經過百餘年的變革,其詳細位置、內容及形式已無法得知,即便是有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但因仙人掌公園的道路都已重新規劃,原有的道路已難分辨。
室內特徵: 貳、大山新砲臺的建築 和大山堡壘砲臺一樣,利用日治時期部分未興建完成的防禦營造物,而於民國41 (1952)年以澎湖防衛部馬公要塞第三期工事編號96改建的大山新砲臺,也由戰鬥空間、作息空間及連絡空間等三部分構成,但內容已有很大的不同。 一、戰鬥空間 1. 砲座、胸牆、橫向通道 本砲臺係國軍以大正時期原規劃為十五加砲之砲臺為原型,配備接收自日軍所遺存的3門80mm的高射砲(為1939年生產的仿德製克虜伯高射砲),以4座一字排開的配置所構築的砲臺。各砲座也採用前圓後平的馬蹄形配置,圓弧側在前,面對海正面;平直側在後,連接橫向通道。各砲座大小約略相同,長6.55m,寬7.1m。橫向通道在砲座後,寬2.75m,用來串聯4個砲座,以使彼此間可以互通訊息,相互支援。 砲座用水泥鋪築,前端設方形砲床,其中3座已被挖除,只留下填平的覆土及滋生的仙人掌及雜草。由左起算的第四砲座,仍殘留有2.5m見方的方座形鋼板座,其上隱約可見一圈凸邊及20顆螺栓固定的痕跡,是瞭解本砲臺構造最好的資料。根據日治時期的火砲資料研判,應為架高射砲用的圓錐臺砲架的底座,只是圓錐臺砲架以上的部分及配備都已不存。目前在第二砲座的覆土流失,可約略看出凹50cm深且較方形砲床大的圓形座槽,應是挖掘基座時留下的坑洞,但也有可能是後來改變裝備後遺留的殘跡。 砲座的前、左、右三面有胸牆環圍,胸牆高約1.15m,多以堡嵌石3~4層砌築,作工已不如大山堡壘砲臺細膩。砲座左側的胸牆上有彈室1個,寬100cm、高51cm、退凹28cm,內側刻槽3道,各寬6cm、深4cm,用途待考。砲座與砲座間的橫牆(隔堆)寬13.2m,背面已用水泥牆砌造。胸牆下有30cm寬的排水明溝向後連通至橫向通道的路邊排水明溝,這些水溝都用水泥砌造。橫向通道邊有高2m的背牆及凹龕做為儲藏室。 背牆後還有兩道由水泥邊牆所砌築的進出路,做為與連絡交通路相通的運補孔道,也是砲臺的主要出入口。只是長年人跡罕至,銀合歡、仙人掌及龍舌蘭等植物滋長茂盛,幾達全部被淹沒、無法進出及清楚的辨識構造物的程度。所幸經本團隊僱工清理後,已能約略看出砲臺的基本樣貌。 2. 砲側庫 新造的砲臺已無日治時期日式砲臺所常見的拱砌砲側庫存在,改在橫向通道的背牆上,用方形的退凹空間或凹龕做為儲藏室。 3. 探照燈臺 位於大山堡壘砲臺的最高點,空照圖標高為32.7m的山頂平臺。在大山砲臺初建或新砲臺續建時期,並沒有探照燈臺建造的相關資料存在。但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我軍政部第四要塞調查組,由海軍臺澎要港司令部葉心傳主任、林鴻奎組長、陳中堅營長及日方潑剌部隊長鵜飼源吉大佐,共同調查澎湖島要塞,並於民國35 (1946)年2月提出要塞調查一覽表,其中大山砲臺部分僅存陸軍彈藥庫(即今存之掩蔽部)及舊砲臺。至於工事位置種類數量一覽表中仍稱「圓頂」的工事,留有高射砲位2位、觀測所1處、指揮所1處、探照燈臺1處。就此觀之,現存的探照燈臺應為後期的產物;如從建築結構看,其以亂石砌為主的石砌方式已與明治時期砲臺的作法有很大的差別,但與以下將敘述的大山新砲臺作息空間很接近。因此判斷應為大正時期以後所增建。 就配置上看,探照燈臺位於平臺的西北側,呈長方形平面,軸線方位與新砲臺的首線一致,採坐東北朝西南的坐向。西北有寬1.94m 的石砌通道及寬1.82m用來上下陡坡的階梯可通達大山砲臺的步兵道,再通往山下坡谷的作息空間。由於作息空間已被仙人掌公園規劃為仙人掌產業產銷中心,因此這條陡峭的山路已被重新整理為帶扶手欄杆的塊石砌山路。 探照燈臺東南有寬3m的斜坡道可通大山堡壘砲臺、掩蔽部及舊大門入口,由於這一段坡度平緩,儘管沒有堡嵌石砌的邊溝,仍可看出是供輪車上下用的補給通道。只是一度因無人出入,而被仙人掌及銀合歡占滿。最近因仙人掌公園規劃整理排水系統的需要,仙人掌及銀合歡已被清除,補給通道的輪廓再次展現。 探照燈臺本體為一凹入地下的掩體空間,前有左右截角的馬蹄形平面,東、西、北三面用厚33cm的石砌牆面環圍,南面為沒有石砌牆且較平坦的開口。石砌牆內側就是探照燈室,平面也成馬蹄形,主入口在東北面,燈室牆厚42cm,亂石砌與鋼筋混凝土混合構造,四周與石砌牆有65cm寬的間隔,做為人員走動的掩體壕。 由於位於海邊,混凝土已因鋼筋銹蝕而爆裂,樑、柱、入口雨庇及樓板都已倒塌。不過,在離地高約72cm處,還可以看到造形完整的混凝土窗臺。從其寬度也可以知道這兩個窗洞都是1.36m寬,再從砌牆收邊觀察,門洞寬度應為96cm。 探照燈臺前方因有左右截角,成為三面不設窗扇的大窗洞,用來使探照燈有橫掃海面視角的廣度。正因為這個面寬太大,使結構沒有足夠的支承力,加上鋼筋銹蝕爆裂,成為結構破壞的主要原因。窗檻下,留有32cm見方的排水孔,可以使室內積水流入牆邊的排水溝中。由於牆體及柱樑倒塌過半,使現況宛如廢墟,但從其構造的構成及掩體配置看,仍不失其昔時一度壯觀的風采。 探照燈臺後方,與入口相隔2.91m處有正方形廁圊一座,面寬2.54m,牆厚40cm,背側牆下有35cm×57cm的掏糞口一處,79cm×92cm的集尿池一口。為便於掏糞作業,背側與掩體牆間寬達1.26m。儘管掏糞口、集尿池清晰可見,但室內隔間及廁圊形式已因屋頂及牆體倒塌而被混凝土塊及石塊所覆蓋。 探照燈臺西北側,地面上有一塊96cm寬的水泥土臺,可能是做為指揮觀測的平臺。與西北側陡峭坡地不同的東南側,是一片平坦的空地,可能是做為機動性防衛的空地。前端不遠處有哨所一座,已被平整的水泥塗刷過,屋頂全無,僅存ㄩ字形牆體,內牆一角還留有凹刮的「一七四梯次」、「不深」、「志河」等字跡,具見證軍事生活之價值,採哨所維持現狀,字跡應加保留。 二、作息空間 作息空間仍沿用砲臺東北凹地大正時期所建的石頭厝群。說它是石頭厝群,是因為這些建築都用矩形平面,彼此的鄰棟間距不寬,空間配置感覺相當密集;又位於同一個凹谷地,群聚成完整的作息空間區。 且各棟建築都以黑色的玄武岩塊石採亂石砌工法砌造,較大的建築在四個角隅下端還做有約略外擴的弧形放腳,但門楣、窗楣、窗間柱、雨庇、平屋頂及部分室內梁柱等則用鋼筋混凝土造,整體造形特徵明顯。茲說明各空間的形式及內容如下: 1. 兵舍 兵舍位於本區基地西南,長13.4m、寬10.2m,坐西北朝東南配置。除厚45cm的牆面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外,屋頂部分已改為鋼筋混凝土樓板,內加鋼筋混凝土柱樑。門楣、窗楣、窗間柱也用鋼筋混凝土造。 兵舍以中央走道將室內空間分為左右居室,走道兩端設入口大門。內立四柱將居室分為6大間,各居室外牆都開長條形大木窗,邊間兩側也開形式相同的大木窗,只有中央間開在窗楣下用窗間柱分隔成雙連木窗,成為這座建築外觀的特色之一。從已損壞的現場跡象看,各居室都有抬高的地板面,以便安置榻榻米。為使地板面具有防潮的功能,各面外牆的長窗下設有鋼筋混凝土窗臺,窗臺下再開通風窗洞,以維持地板下良好的通風。 現存的兵舍,所有的木門窗都已被拆除,部分長窗已用石頭封填。從目前尚存一樘木窗觀察,應為另開有下窗的上下錘窗。門楣、窗楣、窗間柱的混凝土爆裂,銹蝕鋼筋裸露。部分牆面都有剪力破壞的龜裂或部分已被水泥塗刷汙損。 室內損壞相當嚴重,樓板開裂嚴重,保護層因鋼筋銹蝕而脫落,樑柱鋼筋外露,碎塊及垃圾掉落滿地。柱間用玄武岩改砌矮牆,外加水泥粉刷。室內粉刷牆體開裂,苔蘚孳生,表層剝落。整體看來,結構已達安全堪慮的程度。 2. 炊事場 炊事場距兵舍外牆約3.63m,長7.15m、寬5.31m,厚40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從留存有兩側山牆可以研判,其屋頂應為木桁檁構築的和瓦「切妻造」屋頂,但木桁檁及和屋頂今已不存。 炊事場左前及右後各有圓形大水井一口,水井邊有方形儲水槽兩座,做為取水的水源。左右山牆中央都開有一扇大門,以便連通兵舍、水井及儲水槽。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正面左窗被國軍用紅磚封閉,窗檻下的檻牆損毀嚴重。其餘窗檻、窗楣也都有混凝土爆裂、鋼筋裸露情形。 3. 監守衛舍 位於最左端的監守衛舍,呈正方形平面,坐西北朝東南,長寬均為8.02m,距方形儲水池約1.2m。厚45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前後山牆各開大門一扇,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正面大門已被封閉,僅留後門可以出入,室內已無隔間,形如空屋。與以往的監守衛舍不同的是,廁圊不設在室內,而在室外的左側約1.85m處,長寬均為2.54m,大門朝向監守衛舍,由於內部磚石雜物堆積,無法看出室內空間的配置,不過從背牆上所開的雙窗看,應為大小便所各一的小型廁圊,僅供監守衛舍裡的兵員使用。 4. 廁圊 廁圊位於炊事所後面約6.75m處,與兵房相距5.38m,是提供兵舍及炊事所的兵員使用的公廁。厚48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現場左右山牆都留有矩形出入門洞,但一面已被封閉。室內配置已無法明辨,不過從門洞偏一邊看,應為1尿槽、3便所的小型廁圊。從留存有兩側山牆可以研判,其屋頂應為木桁檁構築的和瓦「切妻造」屋頂,但木桁檁及屋頂、甚至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 5. 糧食庫房 糧食庫房在廁圊左側3.63m處,長5.2m、寬4.37m。厚40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向廁圊的前山牆開大門一扇,兩側各開窗一扇,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室內無隔間,形如空屋。 6. 水井及儲水池 由於在低窪的谷地可以掘井,因此大山新砲臺不再採用集山水入坑的辦法,而改在這一區內掘了兩口圓形大井,炊事所邊的一口井內徑是1.56m,周圍用22cm厚的井緣隔起,道路邊的一口井內徑是1.51m,周圍用20cm厚的井緣隔起。高起的井緣可以防地表水流入,兼做防兵員跌落的擋牆。由於井非常深(12.80m及12.30m),水面至少在6.39~7.46m以下,汲水不便,因此在周邊設有大小兩個方形的儲水池,大儲水池的長寬是4.26×4.23m,小儲水池的長寬則是2.58×3.15m,深度大約1.5m。電器發達後,兩口水井已改用馬達抽水,因此在井邊可見PVC管及電動馬達。 7.四周環境 本區位於斜坡谷地,除兵舍較高外,其餘建築所在呈緩坡下降,為與新作的石板路相配合,四周用矮牆圍起,靠坡地部分則可見日式石溝砌法的舊溝。並利用舊溝使本區的地表水匯集流入排水溝後再導入較低的生態池中,經過分解與淨化的過程,再溢流入縣道的大排中。生態池除做成池形外,還用蜿蜒的水道將水的重力加速度降低,形成功能與美感兼具的淨水設施。 三、通信連絡空間 1. 連絡交通路 大山新砲臺的主要連絡交通路,在砲臺的東側及東北側,位於半島西側的稜線上,西可連風櫃,東與大山堡壘砲臺的步兵道連接,可通嵵裡。只可惜這條沒有邊溝的連絡交通路,在長期無人使用下,已無法明顯的辨別道路的蹤跡,而被近年所做的步道所取代。 2. 軍用道路 大山新砲臺初建時的軍用道路已無蹤跡可循,尤其在近年地景的開闢下,軍道的路形已無還原的可能。
使用情形: 閒置。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主要建物周圍銀合歡雜草覆蓋,需定期派人員巡邏,以利掌握建物損壞狀況。
現狀: 建物主體保存尚完整,目前標的閒置中。
網站名稱: (空)
網址: (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9261141#134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93700083號
公告日期: : 2010-06-30 15:38:31.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93700095號
公告日期: : 2010-07-22 00:00:00.0
note: :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指定為本縣古蹟之修正土地地號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56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94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93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1-30/106ec8bd-d0d9-4e51-9490-a6015ac78073/公告公文.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1-30/3eb8b023-9ad8-4096-a134-11d21b7527a0/公告公文(歷次).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10-06/38a5e5d4-8eed-4738-a156-caf38d22bcc4/地籍資料.pdf
repImgId: 1422

# 牆 於 文資局古蹟 - 2

案件編號20160201000001
個案名稱湖前陳氏古厝群
級別代碼1.1.3
級別名稱縣(市)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3
name: : 宅第
歷史沿革湖前原名「碧湖」,自宋朝由河南光州遷徙浩島(金門),迄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位處山外溪之南口「碧湖」村也就因為擁有兩座湖泊而得名。此陳氏古厝群為湖前開基祖一郎公第十八世孫聯丕公五子所興建。 陳氏聯丕公有五子芳坑、芳猷、芳窗、芳敬、芳歲,聯丕公家族原以農漁為生,長子芳坑十八歲時竟被大陸惠安海盜綁架勒贖,安全返回後,芳坑意覺前途渺茫,決心前往新加坡發展,與英商通財,以開設洋行,從事火鉅廠與木材業,在此期間並邀兄弟芳猷、芳窗、芳歲等一同經營,兄弟聯手打拼事業,全盛時期整個新加坡「紅燈碼頭」(Clifford pier)一帶的「西西街」, 陳氏的產業就佔有三分之二的傲人成績,當時金廈通往新加坡,首靠岸的就是紅燈碼頭。於新加坡事業有成後,陸續返鄉興建宅邸,於清末至民初間共興建了八幢閩式建築,一幢洋樓,興建當時由新加坡的泉州工匠與其商討後付款,再委派泉州工匠抵金興建。 聯丕公長子芳坑於新加坡待了二十六個年頭,事業有成返鄉成親,育有三子慶朝、慶奇、慶餘。芳坑於湖前村興建了兩幢二落大厝,位於宗祠兩側,一幢建於清末的「湖前陳芳坑古厝」,另一幢興建於民國二十多年的「陳芳坑宅」。 「陳芳坑古厝」在民國48年(1959)因八二三砲戰影響,移居臺灣,而後租借給鄉里村民使用至民國90年(2001),在民國53年(1964)到民國80年(1991),也同時作為國軍安檢組所使用;民國90年後至民國101年(2001-2012)期間並無人使用管理,其中於民國99年(2010)進行修繕。 「陳芳坑宅」為陳氏古厝群最後完工古厝,在當時稱為新厝,由芳坑家人居住使用,民國34年(1945)至37年(1948)為滄湖第一小學使用。民國38年(1949)由芳坑孫亦是當時派任縣長陳玉堂(派任期間1949年9月3日到1949年11月3日)居住使用,同年提供給201師師長鄭果居住使用,民國39年(1950)到民國53年(1964)為彈藥管駐點;在民國53年(1964)到民國80年(1991),也同時作為國軍安檢組所使用;民國90年後至民國101年期間並無人使用管理,其中於民國99年(2010)進行修繕。 聯丕公次子芳猷同芳坑至新加坡發展,於清末興建一幢二落帶左陟歸閩式建築「陳芳猷古厝」,為芳猷族人居住,民國25年(1936),芳猷五子慶豹從事賽馬,曾於左陟歸飼養馬匹,此宅興建後一直作為陳氏族人居所使用,為芳窗後嗣所管理,芳猶後嗣皆居於新加坡,數年才回金一趟。 聯丕公三子芳窗同芳坑至新加坡發展,於湖前村建了兩幢閩式建築,一幢位於湖前50號的一落二攑頭,另一幢為二落大厝的「湖前陳芳窗古厝」。 「湖前陳芳窗古厝」由長子慶泡與六子慶珪居住,後來因為慶珪至上海留學成為畫家,古厝皆由慶泡管理,慶泡逝世後由大兒子松濤居住;民國27年(1938),松濤一家人原本準備要前往新加坡躲避戰爭,但因日軍已佔領遂來不及離開。民國38年(1949)國軍駐金後,曾借軍方使用,松濤逝世後由妻子陳李牽女士撫養八子,古寧頭戰役後為避難而到臺灣,目前由松濤第六子陳育雨回金居住管理。 陳氏宗祠興建於清雍正11年(1733)癸丑十一月二十八日巳時定基起蓋,清雍正12年(1734)甲寅冬告竣,為求慎終追遠,陳氏五兄弟曾聯手為他們的先祖「做大功德」,持續一個月的超度法會,期間舉辦「施粥、施食」震災義舉長達一個月,可見其財力之雄厚。,因此湖前村宗祠祭祀柱頭當中才有「五路」之美稱, 陳芳歲、陳芳窗昆仲,旅商新加坡期間,籌資數萬元,於湖前興辦「滄湖第一小學」,建築有一幢洋樓(湖前段1334地號)及一幢閩式一落二攑頭帶前迴向建築(湖前段1425地號),迴向起疊樓,洋樓作為學校教室,閩式傳統建築為學校宿舍,學童一律免費入學,僅留1425地號上的宿舍保持完好,洋樓於民國32年(1943)時因颱風來襲而倒塌,小學遂移往「湖前陳氏宗祠」及「湖前陳芳坑宅」。 聯丕公四子芳敬是五兄弟當中唯一留在金門者,也因手足經商有成挹注鄉里,而成為望重一時的財主及善人。芳歲參與金門公共事務不遺餘力,於1913年時任新加坡金門公司總理黃安基(黃良檀哲嗣)與副總理陳芳歲電呈福建巡按使許世英,懇設縣。在此之前金門本地士紳林乃斌已經提案,但獲緩議。直到海外鄉團再次提出後,才經許世英啟陳當時北洋政府內務部,於民國4年(1915 )4月9日奉批令准如所議辦理,正式成立縣治,設縣知事,民國14年(1925)並將知事改為縣長。陳芳歲對於家鄉公共事務的關注,立下了極佳的典範。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3::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4::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指定登錄理由1、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為湖前地區重要建築群落,由6幢建築組成,其中1幢為兩進之宗祠,餘5幢為兩落大厝之喬匯建築(其中兩幢帶有陟歸)。其人文背景資料豐富,建築精美。尤其以陳芳窗古厝(57號)之正立面石材、磚材之砌作與雕刻及交趾燒裝飾均十分精美,藝術價值高。 2、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建築由當時泉州匠師團隊所打造,石磚木作工藝精細準確,展現當代營建技術之高水準。 3、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正立面磚砌拼花、泥塑、交趾燒裝飾、木作雕刻門扇,為地區工藝精品;另陳芳猷古厝(56號)之祖龕,為地區少見。 4、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建築群落區域保持完整,未來可妥善規劃,具再利用價值及潛力。
法令依據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3、4、5款。
所屬主管機關金門縣政府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address: : 湖前46、47、48、49、56、57號
經度118.410483
緯度24.436011
主管機關名稱金門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金城鎮 環島北路一段66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4-04-02/36beba4e-7e9f-416c-9587-9862f36fd33c/(1)封面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4-04-02/36beba4e-7e9f-416c-9587-9862f36fd33c/(1)封面.jpg
name: : (1)封面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陳OO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3::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4::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陳OO
5::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陳OO
6::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陳OO
7::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陳OO
8::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陳OO
9::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陳OO
10::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1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張O
1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陳OO
13::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陳OOOOOOOOOOOOOO
14::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15::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張OO
16::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60201000001
外觀特徵1. 陳芳敬古厝(46號):建築為雙落大厝帶左陟歸,前落陟歸起疊樓,雙落屋脊為翹脊形式,左側護龍為傳統彎脊,屋面屬傳統瓦作雙坡屋頂,攑頭為磚坪屋頂。外觀裝飾呈現於正立面,有精細水車堵、墀頭;榻受正面與側面有花草走獸交趾陶壁堵,正立面插角刻有人物故事題材。 2. 陳芳坑古厝(47號):建築為雙落大厝,雙落屋脊為翹脊,屋面屬傳統瓦作雙坡屋頂,攑頭為磚坪屋頂。正立面上堵貼有仿傳統紅磚斗砌牆面,下堵為三紋花崗石檻牆;主厝背立面、側立面外觀材料為上堵石灰砂漿粉刷,下堵為七紋花崗石檻牆,山牆為斗子磚砌牆。正立面水車堵有泥塑、交趾陶裝飾,及墀頭、木雕插角等;榻受正面與側面有精細花草走獸交趾陶壁堵,側立面脊墜部分亦精細,前落屋頂前後坡與後落屋頂前坡均有勾頭滴水。 3. 湖前陳氏宗祠(48號):於民國78年(1989)整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格局為二進帶東西廳,正立面上堵貼有仿傳統紅磚磁磚,下堵為三紋花崗石檻牆;主厝背立面、側立面外觀材料主要為上堵砂漿粉刷油漆,下堵為九紋花崗石檻牆。裝飾集中於正立面牆堵與水車堵之彩繪裝飾,以及花崗石櫃檯腳上之淺雕捲草紋樣。 4. 陳芳坑宅(49號):建築格局為雙落大厝,雙落翹脊,屋面屬傳統瓦作雙坡屋頂,攑頭為磚坪屋頂,正立面上堵貼有仿傳統紅磚斗砌牆面,下堵為三紋花崗石檻牆,磚柱以仿傳統燕尾磚平砌施作;主厝背立面、側立面外觀材料為上堵石灰砂漿粉刷,下堵為九紋花崗石檻牆,側、背立面磚柱為傳統煙炙磚平砌,山牆為斗子磚砌牆。正立面裝飾有精細水車堵(泥塑、交趾陶)、墀頭與木雕插角;榻受正面與側面有花草走獸交趾陶壁堵,前落屋頂前後坡與後落屋頂前坡均有勾頭滴水。 5. 陳芳猷古厝(56號):建築為二落左陟歸,前後落為傳統瓦作二坡屋頂,主屋為翹脊,陟歸山牆為彎脊,攑頭為RC屋頂。建築正面上堵為傳統斗砌磚牆,下堵為花崗石檻牆三紋;主厝花崗石塊人字砌,背面上堵為傳統斗砌磚牆,下堵為花崗石塊人字砌;攑頭深井面上堵為磚砌外抹灰,下堵為花崗石檻牆,鏡面牆上堵為煙炙磚平砌,下堵為花崗石檻牆;廳中路牆上堵為木隔牆,下堵為煙炙磚平砌,其餘內牆皆為磚石造外抹傳統灰作;攑頭屋頂及牆體部份以混凝土修補。 6. 陳芳窗古厝(57號):建築為雙落大厝,雙落翹脊,屋面屬傳統瓦作雙坡屋頂,攑頭為磚坪屋頂;主要裝飾呈現於正立面,如銅錢形之磚組砌,水車堵、墀頭飾有泥塑與交趾陶裝飾,牆頭牌花崗石之底石有捲煙雲雕刻;榻受正面與側面則飾有花草走獸雕刻及交趾陶壁堵,正立面插角主題為人物故事。
室內特徵1. 陳芳敬古厝(46號):由外往內中軸線上為榻受、前廳、向寮、深井、巷頭、正廳、壽堂後;建築構造為硬山擱檁承重牆系統,後落9架樑,前落5架樑,廳兩側為房,深井兩側為攑頭,原攑頭已佚失,部分在後期改建為簡易鋼筋混凝土構造。 2. 陳芳坑古厝(47號):建築構造牆體為硬山擱檁承重牆系統,後落9架樑,前落5架樑,前房與後房內均有傳統紅磚斗砌腰牆。前廳向寮、壽堂皆使用木屏扇與木隔牆,攑頭深井面上堵為貼仿傳統紅磚牆面,窗為紅磚直櫺窗,下堵為三紋花崗石檻牆組成;其餘內牆採用磚牆砌外抹灰。前廳向寮面木隔扇上之門頭板木雕刻有捲草與花鳥祥獸,上門軸裝飾福祿壽仙人物;前廳屏堵木楣木雕以民間故事為題材;廳燈樑斗座雕刻成荷花盛開與走獸題材。 3. 湖前陳氏宗祠(48號):民國78年(1989)因白蟻問題而整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內部楹聯裝飾豐富,如大門聯、祖龕聯、文昌聯、福德聯、前後點金柱聯、柱聯等。 4. 陳芳坑宅(49號):建築構造牆體為硬山擱檁承重牆系統,後落9架樑,前落5架樑。前廳向寮、壽堂皆使用木屏扇與木隔牆,攑頭深井面上堵貼有仿傳統紅磚牆面,下堵為三紋花崗石檻牆,其餘內牆採用磚牆砌外抹灰。前廳向寮面斗拱座裝飾題材左為石榴,象徵多子多孫;右側桃與桃花則象徵長壽;正廳屏堵門上之捲草木雕與橫楣之木雕飛天立材雕刻精細。 5. 陳芳猷古厝(56號):正大厝身廳中路牆仍保留穿鬪式構造,正廳壽堂屏堵保留原有木構材料;祖龕為內嵌之形式,為金門罕見,案桌木雕亦雕工精細。 6. 陳芳窗古厝(57號):建築牆體為硬山擱檁承重牆系統,後落9架樑,前落5架樑,後落廳為穿鬪式構造,右攑頭改建現代化浴廁,左攑頭為廚房;前廳向寮、壽堂皆使用木屏扇與木隔牆,攑頭深井面修繕為上堵煙炙磚平砌,下堵為三紋花崗石檻牆;其餘內牆採用磚牆砌外抹灰。前廳向寮面木隔扇上的門頭板以花草木雕為裝飾,上門軸裝飾福祿壽仙人題材、向寮面木窗板以象形圖案為底並書有「花氣迎風入座相」、「苔痕經雨侵階線」。正廳屏堵雕刻與彩繪精細,木柱上方立有天使,中間木楣為民間故事題材,廳燈樑斗座雕刻主題為蓮花與走獸圖騰。
使用情形1. 陳芳敬古厝(46號):閒置。 2. 陳芳坑古厝(47號):住商混合空間。 3. 湖前陳氏宗祠(48號):宗祠祭祀空間。 4. 陳芳坑宅(49號):住商混合空間。 5. 陳芳猷古厝(56號):閒置。 6. 陳芳窗古厝(57號):民居使用。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1. 陳芳敬古厝(46號):屋頂破損嚴重,應定期清理周遭環境,並針對結構脆弱的部位進行加固。 2. 陳芳坑古厝(47號):留意深井排水問題,避免青苔生長導致地面濕滑,造成使用安全之疑慮。 3. 湖前陳氏宗祠(48號):管理維護情形良好。 4. 陳芳坑宅(49號):右牆管線凌亂,應安排人員檢視線路安全。 5. 陳芳猷古厝(56號):屋頂破損嚴重,應定期清理周遭環境,避免損壞加劇。 6. 陳芳窗古厝(57號):定期紀錄正立面磚砌風化情形,以免損及古蹟價值。
現狀陳芳敬古厝(46號):長期無人使用,室內潮濕、椽仔溼氣重,深井及後落有植生問題。 陳芳坑古厝(47號):曾為營業空間,深井排水緩慢,前落左廂房之牆角有滲水問題。 湖前陳氏宗祠(48號):祭祀使用,建築本體結構完整。 陳芳坑宅(49號):住商混合空間,整體狀況良好。 陳芳猷古厝(56號):目前無人居住,前落屋瓦鬆動,深井雜草蔓生,攑頭壁體潮濕及前廳地坪風化等問題。 陳芳窗古厝(57號):住宅使用空間,整體狀況良好。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82-325643#813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50007169號
公告日期: : 2016-02-01 00:00:00.0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湖前段
landSerialNo: : 1377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湖前段
landSerialNo: : 1378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湖前段
landSerialNo: : 1379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4::
itemNo: : 4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湖前段
landSerialNo: : 138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5::
itemNo: : 5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湖前段
landSerialNo: : 1383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6::
itemNo: : 6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湖前段
landSerialNo: : 1384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7::
itemNo: : 7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湖前段
landSerialNo: : 1405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8::
itemNo: : 8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湖前段
landSerialNo: : 1385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9::
itemNo: : 9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湖前段
landSerialNo: : 1386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0::
itemNo: : 10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湖前段
landSerialNo: : 1406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1::
itemNo: : 1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湖前段
landSerialNo: : 1407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2::
itemNo: : 12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湖前段
landSerialNo: : 1408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3::
itemNo: : 13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湖前段
landSerialNo: : 1409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4::
itemNo: : 14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湖前段
landSerialNo: : 1410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5::
itemNo: : 15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湖前段
landSerialNo: : 141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6::
itemNo: : 16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湖前段
landSerialNo: : 1412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7::
itemNo: : 17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湖前段
landSerialNo: : 1412-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0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1/93085576-b61e-44e5-bcc5-6f0edf0a9984/湖前陳氏古厝群 (1).jpg
2::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0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1/8040fee6-87c8-49c9-a929-ca9aa30faa15/湖前陳氏古厝群 (2).jpg
3::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0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1/35c1a876-79e6-4eb4-ad9e-cbfae1392f4f/湖前陳氏古厝群 (3).jpg
4::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1/ec45e71e-f996-4590-962c-5ae86de288e6/湖前陳氏古厝群 (4).jpg
5::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6號01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56488dc4-2321-406b-9c30-9b8fb070723d/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6號_封面.jpg
6::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6號02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ef1c04e3-21ee-4565-8765-90b9cb82ec5f/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6號_01.jpg
7::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6號03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06af6339-eccb-4869-b3cf-dd48df3905fa/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6號_02.jpg
8::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6號04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04e18b44-48fc-4ea0-b865-2f4f5b0d5baa/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6號_03.jpg
9::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6號05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5bd23388-bc28-4eca-941d-21acd586e8b1/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6號_04.jpg
10::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6號06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e3a37099-50e3-43e8-b6c9-b69d711a6edf/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6號_05.jpg
11::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6號07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a00020da-643f-4f44-9e15-289adbcaea43/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6號_06.jpg
12::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6號08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8cb07160-9c95-4e61-9f92-8be149d7b445/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6號_07.jpg
13::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7號01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6ca92f1c-c22a-46c9-90a8-6dcdd05acce0/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7號_封面.jpg
14::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7號02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d81e17b9-2dd1-4fcb-ab04-2fd5539645eb/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7號_01.jpg
15::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7號03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c4fb5f15-8a17-4229-85cd-e2b26b606fc7/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7號_02.jpg
16::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7號04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f636e807-64a5-4837-a62b-f12f5e23f76e/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7號_03.jpg
17::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7號05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8afc0409-d9a1-4420-abdb-08ddc94edf74/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7號_04.jpg
18::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8號01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c42765d2-700e-46a1-a063-09b2a1db9ecb/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8號_封面.jpg
19::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8號02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3caaa578-0164-4eeb-bdef-d6f22abf81c1/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8號_01.jpg
20::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8號03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c063a181-f953-4861-a89c-7436e01274d9/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8號_02.jpg
21::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8號04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52c470d3-bb49-4b80-aba3-0ff63cb3b1b5/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8號_03.jpg
22::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8號05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28154c84-e4e6-4331-9bb3-a5368f7f2d42/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8號_04.jpg
23::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8號06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1df96e7c-ae29-4db1-8e77-460dfd15e4d2/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8號_05.jpg
24::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8號07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45144c15-5639-470c-915c-8b6cc477938b/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8號_06.jpg
25::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8號08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8a96e965-4263-4248-86de-9b872fe37bb3/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8號_07.jpg
26::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9號01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02644387-f498-418a-9454-47da3efaa5dc/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9號_封面.jpg
27::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9號02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0808bbcd-c66c-413f-a8af-b24faf03a219/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9號_04.jpg
28::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9號03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193ce921-f9f2-4576-b621-5b5f1e3f91e1/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9號_03.jpg
29::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9號04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8e8157b9-ad6a-4195-b789-1c3432d711fa/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9號_02.jpg
30::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9號05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9bc343d5-11fa-4c48-acc9-7c7f44ea76c9/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9號_01.jpg
31::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56號01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24d654c8-de87-4c80-87a5-633490287e80/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56號_封面.jp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4-29/0288db4e-4170-4329-b19a-a60824c88df7/湖前陳氏古厝群公告-105.02.01.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4-29/8f7129ad-60e7-41d5-bbf5-44f847d245bf/湖前陳氏宗祠古蹟(48號)地籍圖.jpg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4-29/5e017849-716c-40ee-8d5e-5d918900278e/湖前陳芳坑古厝(47號)地籍圖.jpg
3::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4-29/d32fe69a-5e5e-45ca-b732-6e104fb554d2/湖前陳芳坑宅(49號)地籍圖.jpg
4::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4-29/2b363c06-f550-4c53-8eb3-698553100f3b/湖前陳芳窗(57號)地籍圖.jpg
5::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4-29/8ff7e639-03b8-495e-b2c4-c2b91a8ce4dd/湖前陳芳敬(46號)地籍圖.jpg
6::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4-29/754d7921-1dfe-4996-97e7-2354b8a87c8f/湖前陳芳猷(56號)地籍圖.jpg
repImgId254737
案件編號: 20160201000001
個案名稱: 湖前陳氏古厝群
級別代碼: 1.1.3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3
name: : 宅第
歷史沿革: 湖前原名「碧湖」,自宋朝由河南光州遷徙浩島(金門),迄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位處山外溪之南口「碧湖」村也就因為擁有兩座湖泊而得名。此陳氏古厝群為湖前開基祖一郎公第十八世孫聯丕公五子所興建。 陳氏聯丕公有五子芳坑、芳猷、芳窗、芳敬、芳歲,聯丕公家族原以農漁為生,長子芳坑十八歲時竟被大陸惠安海盜綁架勒贖,安全返回後,芳坑意覺前途渺茫,決心前往新加坡發展,與英商通財,以開設洋行,從事火鉅廠與木材業,在此期間並邀兄弟芳猷、芳窗、芳歲等一同經營,兄弟聯手打拼事業,全盛時期整個新加坡「紅燈碼頭」(Clifford pier)一帶的「西西街」, 陳氏的產業就佔有三分之二的傲人成績,當時金廈通往新加坡,首靠岸的就是紅燈碼頭。於新加坡事業有成後,陸續返鄉興建宅邸,於清末至民初間共興建了八幢閩式建築,一幢洋樓,興建當時由新加坡的泉州工匠與其商討後付款,再委派泉州工匠抵金興建。 聯丕公長子芳坑於新加坡待了二十六個年頭,事業有成返鄉成親,育有三子慶朝、慶奇、慶餘。芳坑於湖前村興建了兩幢二落大厝,位於宗祠兩側,一幢建於清末的「湖前陳芳坑古厝」,另一幢興建於民國二十多年的「陳芳坑宅」。 「陳芳坑古厝」在民國48年(1959)因八二三砲戰影響,移居臺灣,而後租借給鄉里村民使用至民國90年(2001),在民國53年(1964)到民國80年(1991),也同時作為國軍安檢組所使用;民國90年後至民國101年(2001-2012)期間並無人使用管理,其中於民國99年(2010)進行修繕。 「陳芳坑宅」為陳氏古厝群最後完工古厝,在當時稱為新厝,由芳坑家人居住使用,民國34年(1945)至37年(1948)為滄湖第一小學使用。民國38年(1949)由芳坑孫亦是當時派任縣長陳玉堂(派任期間1949年9月3日到1949年11月3日)居住使用,同年提供給201師師長鄭果居住使用,民國39年(1950)到民國53年(1964)為彈藥管駐點;在民國53年(1964)到民國80年(1991),也同時作為國軍安檢組所使用;民國90年後至民國101年期間並無人使用管理,其中於民國99年(2010)進行修繕。 聯丕公次子芳猷同芳坑至新加坡發展,於清末興建一幢二落帶左陟歸閩式建築「陳芳猷古厝」,為芳猷族人居住,民國25年(1936),芳猷五子慶豹從事賽馬,曾於左陟歸飼養馬匹,此宅興建後一直作為陳氏族人居所使用,為芳窗後嗣所管理,芳猶後嗣皆居於新加坡,數年才回金一趟。 聯丕公三子芳窗同芳坑至新加坡發展,於湖前村建了兩幢閩式建築,一幢位於湖前50號的一落二攑頭,另一幢為二落大厝的「湖前陳芳窗古厝」。 「湖前陳芳窗古厝」由長子慶泡與六子慶珪居住,後來因為慶珪至上海留學成為畫家,古厝皆由慶泡管理,慶泡逝世後由大兒子松濤居住;民國27年(1938),松濤一家人原本準備要前往新加坡躲避戰爭,但因日軍已佔領遂來不及離開。民國38年(1949)國軍駐金後,曾借軍方使用,松濤逝世後由妻子陳李牽女士撫養八子,古寧頭戰役後為避難而到臺灣,目前由松濤第六子陳育雨回金居住管理。 陳氏宗祠興建於清雍正11年(1733)癸丑十一月二十八日巳時定基起蓋,清雍正12年(1734)甲寅冬告竣,為求慎終追遠,陳氏五兄弟曾聯手為他們的先祖「做大功德」,持續一個月的超度法會,期間舉辦「施粥、施食」震災義舉長達一個月,可見其財力之雄厚。,因此湖前村宗祠祭祀柱頭當中才有「五路」之美稱, 陳芳歲、陳芳窗昆仲,旅商新加坡期間,籌資數萬元,於湖前興辦「滄湖第一小學」,建築有一幢洋樓(湖前段1334地號)及一幢閩式一落二攑頭帶前迴向建築(湖前段1425地號),迴向起疊樓,洋樓作為學校教室,閩式傳統建築為學校宿舍,學童一律免費入學,僅留1425地號上的宿舍保持完好,洋樓於民國32年(1943)時因颱風來襲而倒塌,小學遂移往「湖前陳氏宗祠」及「湖前陳芳坑宅」。 聯丕公四子芳敬是五兄弟當中唯一留在金門者,也因手足經商有成挹注鄉里,而成為望重一時的財主及善人。芳歲參與金門公共事務不遺餘力,於1913年時任新加坡金門公司總理黃安基(黃良檀哲嗣)與副總理陳芳歲電呈福建巡按使許世英,懇設縣。在此之前金門本地士紳林乃斌已經提案,但獲緩議。直到海外鄉團再次提出後,才經許世英啟陳當時北洋政府內務部,於民國4年(1915 )4月9日奉批令准如所議辦理,正式成立縣治,設縣知事,民國14年(1925)並將知事改為縣長。陳芳歲對於家鄉公共事務的關注,立下了極佳的典範。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3::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4::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指定登錄理由: 1、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為湖前地區重要建築群落,由6幢建築組成,其中1幢為兩進之宗祠,餘5幢為兩落大厝之喬匯建築(其中兩幢帶有陟歸)。其人文背景資料豐富,建築精美。尤其以陳芳窗古厝(57號)之正立面石材、磚材之砌作與雕刻及交趾燒裝飾均十分精美,藝術價值高。 2、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建築由當時泉州匠師團隊所打造,石磚木作工藝精細準確,展現當代營建技術之高水準。 3、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正立面磚砌拼花、泥塑、交趾燒裝飾、木作雕刻門扇,為地區工藝精品;另陳芳猷古厝(56號)之祖龕,為地區少見。 4、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建築群落區域保持完整,未來可妥善規劃,具再利用價值及潛力。
法令依據: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3、4、5款。
所屬主管機關: 金門縣政府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address: : 湖前46、47、48、49、56、57號
經度: 118.410483
緯度: 24.436011
主管機關名稱: 金門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金城鎮 環島北路一段66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4-04-02/36beba4e-7e9f-416c-9587-9862f36fd33c/(1)封面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4-04-02/36beba4e-7e9f-416c-9587-9862f36fd33c/(1)封面.jpg
name: : (1)封面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陳OO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3::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4::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陳OO
5::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陳OO
6::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陳OO
7::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陳OO
8::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陳OO
9::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陳OO
10::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1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張O
1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陳OO
13::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陳OOOOOOOOOOOOOO
14::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15::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張OO
16::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60201000001
外觀特徵: 1. 陳芳敬古厝(46號):建築為雙落大厝帶左陟歸,前落陟歸起疊樓,雙落屋脊為翹脊形式,左側護龍為傳統彎脊,屋面屬傳統瓦作雙坡屋頂,攑頭為磚坪屋頂。外觀裝飾呈現於正立面,有精細水車堵、墀頭;榻受正面與側面有花草走獸交趾陶壁堵,正立面插角刻有人物故事題材。 2. 陳芳坑古厝(47號):建築為雙落大厝,雙落屋脊為翹脊,屋面屬傳統瓦作雙坡屋頂,攑頭為磚坪屋頂。正立面上堵貼有仿傳統紅磚斗砌牆面,下堵為三紋花崗石檻牆;主厝背立面、側立面外觀材料為上堵石灰砂漿粉刷,下堵為七紋花崗石檻牆,山牆為斗子磚砌牆。正立面水車堵有泥塑、交趾陶裝飾,及墀頭、木雕插角等;榻受正面與側面有精細花草走獸交趾陶壁堵,側立面脊墜部分亦精細,前落屋頂前後坡與後落屋頂前坡均有勾頭滴水。 3. 湖前陳氏宗祠(48號):於民國78年(1989)整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格局為二進帶東西廳,正立面上堵貼有仿傳統紅磚磁磚,下堵為三紋花崗石檻牆;主厝背立面、側立面外觀材料主要為上堵砂漿粉刷油漆,下堵為九紋花崗石檻牆。裝飾集中於正立面牆堵與水車堵之彩繪裝飾,以及花崗石櫃檯腳上之淺雕捲草紋樣。 4. 陳芳坑宅(49號):建築格局為雙落大厝,雙落翹脊,屋面屬傳統瓦作雙坡屋頂,攑頭為磚坪屋頂,正立面上堵貼有仿傳統紅磚斗砌牆面,下堵為三紋花崗石檻牆,磚柱以仿傳統燕尾磚平砌施作;主厝背立面、側立面外觀材料為上堵石灰砂漿粉刷,下堵為九紋花崗石檻牆,側、背立面磚柱為傳統煙炙磚平砌,山牆為斗子磚砌牆。正立面裝飾有精細水車堵(泥塑、交趾陶)、墀頭與木雕插角;榻受正面與側面有花草走獸交趾陶壁堵,前落屋頂前後坡與後落屋頂前坡均有勾頭滴水。 5. 陳芳猷古厝(56號):建築為二落左陟歸,前後落為傳統瓦作二坡屋頂,主屋為翹脊,陟歸山牆為彎脊,攑頭為RC屋頂。建築正面上堵為傳統斗砌磚牆,下堵為花崗石檻牆三紋;主厝花崗石塊人字砌,背面上堵為傳統斗砌磚牆,下堵為花崗石塊人字砌;攑頭深井面上堵為磚砌外抹灰,下堵為花崗石檻牆,鏡面牆上堵為煙炙磚平砌,下堵為花崗石檻牆;廳中路牆上堵為木隔牆,下堵為煙炙磚平砌,其餘內牆皆為磚石造外抹傳統灰作;攑頭屋頂及牆體部份以混凝土修補。 6. 陳芳窗古厝(57號):建築為雙落大厝,雙落翹脊,屋面屬傳統瓦作雙坡屋頂,攑頭為磚坪屋頂;主要裝飾呈現於正立面,如銅錢形之磚組砌,水車堵、墀頭飾有泥塑與交趾陶裝飾,牆頭牌花崗石之底石有捲煙雲雕刻;榻受正面與側面則飾有花草走獸雕刻及交趾陶壁堵,正立面插角主題為人物故事。
室內特徵: 1. 陳芳敬古厝(46號):由外往內中軸線上為榻受、前廳、向寮、深井、巷頭、正廳、壽堂後;建築構造為硬山擱檁承重牆系統,後落9架樑,前落5架樑,廳兩側為房,深井兩側為攑頭,原攑頭已佚失,部分在後期改建為簡易鋼筋混凝土構造。 2. 陳芳坑古厝(47號):建築構造牆體為硬山擱檁承重牆系統,後落9架樑,前落5架樑,前房與後房內均有傳統紅磚斗砌腰牆。前廳向寮、壽堂皆使用木屏扇與木隔牆,攑頭深井面上堵為貼仿傳統紅磚牆面,窗為紅磚直櫺窗,下堵為三紋花崗石檻牆組成;其餘內牆採用磚牆砌外抹灰。前廳向寮面木隔扇上之門頭板木雕刻有捲草與花鳥祥獸,上門軸裝飾福祿壽仙人物;前廳屏堵木楣木雕以民間故事為題材;廳燈樑斗座雕刻成荷花盛開與走獸題材。 3. 湖前陳氏宗祠(48號):民國78年(1989)因白蟻問題而整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內部楹聯裝飾豐富,如大門聯、祖龕聯、文昌聯、福德聯、前後點金柱聯、柱聯等。 4. 陳芳坑宅(49號):建築構造牆體為硬山擱檁承重牆系統,後落9架樑,前落5架樑。前廳向寮、壽堂皆使用木屏扇與木隔牆,攑頭深井面上堵貼有仿傳統紅磚牆面,下堵為三紋花崗石檻牆,其餘內牆採用磚牆砌外抹灰。前廳向寮面斗拱座裝飾題材左為石榴,象徵多子多孫;右側桃與桃花則象徵長壽;正廳屏堵門上之捲草木雕與橫楣之木雕飛天立材雕刻精細。 5. 陳芳猷古厝(56號):正大厝身廳中路牆仍保留穿鬪式構造,正廳壽堂屏堵保留原有木構材料;祖龕為內嵌之形式,為金門罕見,案桌木雕亦雕工精細。 6. 陳芳窗古厝(57號):建築牆體為硬山擱檁承重牆系統,後落9架樑,前落5架樑,後落廳為穿鬪式構造,右攑頭改建現代化浴廁,左攑頭為廚房;前廳向寮、壽堂皆使用木屏扇與木隔牆,攑頭深井面修繕為上堵煙炙磚平砌,下堵為三紋花崗石檻牆;其餘內牆採用磚牆砌外抹灰。前廳向寮面木隔扇上的門頭板以花草木雕為裝飾,上門軸裝飾福祿壽仙人題材、向寮面木窗板以象形圖案為底並書有「花氣迎風入座相」、「苔痕經雨侵階線」。正廳屏堵雕刻與彩繪精細,木柱上方立有天使,中間木楣為民間故事題材,廳燈樑斗座雕刻主題為蓮花與走獸圖騰。
使用情形: 1. 陳芳敬古厝(46號):閒置。 2. 陳芳坑古厝(47號):住商混合空間。 3. 湖前陳氏宗祠(48號):宗祠祭祀空間。 4. 陳芳坑宅(49號):住商混合空間。 5. 陳芳猷古厝(56號):閒置。 6. 陳芳窗古厝(57號):民居使用。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1. 陳芳敬古厝(46號):屋頂破損嚴重,應定期清理周遭環境,並針對結構脆弱的部位進行加固。 2. 陳芳坑古厝(47號):留意深井排水問題,避免青苔生長導致地面濕滑,造成使用安全之疑慮。 3. 湖前陳氏宗祠(48號):管理維護情形良好。 4. 陳芳坑宅(49號):右牆管線凌亂,應安排人員檢視線路安全。 5. 陳芳猷古厝(56號):屋頂破損嚴重,應定期清理周遭環境,避免損壞加劇。 6. 陳芳窗古厝(57號):定期紀錄正立面磚砌風化情形,以免損及古蹟價值。
現狀: 陳芳敬古厝(46號):長期無人使用,室內潮濕、椽仔溼氣重,深井及後落有植生問題。 陳芳坑古厝(47號):曾為營業空間,深井排水緩慢,前落左廂房之牆角有滲水問題。 湖前陳氏宗祠(48號):祭祀使用,建築本體結構完整。 陳芳坑宅(49號):住商混合空間,整體狀況良好。 陳芳猷古厝(56號):目前無人居住,前落屋瓦鬆動,深井雜草蔓生,攑頭壁體潮濕及前廳地坪風化等問題。 陳芳窗古厝(57號):住宅使用空間,整體狀況良好。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2-325643#813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50007169號
公告日期: : 2016-02-01 00:00:00.0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湖前段
landSerialNo: : 1377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湖前段
landSerialNo: : 1378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湖前段
landSerialNo: : 1379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4::
itemNo: : 4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湖前段
landSerialNo: : 138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5::
itemNo: : 5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湖前段
landSerialNo: : 1383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6::
itemNo: : 6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湖前段
landSerialNo: : 1384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7::
itemNo: : 7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湖前段
landSerialNo: : 1405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8::
itemNo: : 8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湖前段
landSerialNo: : 1385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9::
itemNo: : 9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湖前段
landSerialNo: : 1386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0::
itemNo: : 10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湖前段
landSerialNo: : 1406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1::
itemNo: : 1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湖前段
landSerialNo: : 1407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2::
itemNo: : 12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湖前段
landSerialNo: : 1408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3::
itemNo: : 13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湖前段
landSerialNo: : 1409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4::
itemNo: : 14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湖前段
landSerialNo: : 1410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5::
itemNo: : 15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湖前段
landSerialNo: : 141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6::
itemNo: : 16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湖前段
landSerialNo: : 1412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7::
itemNo: : 17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landNo: : 湖前段
landSerialNo: : 1412-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0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1/93085576-b61e-44e5-bcc5-6f0edf0a9984/湖前陳氏古厝群 (1).jpg
2::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0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1/8040fee6-87c8-49c9-a929-ca9aa30faa15/湖前陳氏古厝群 (2).jpg
3::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0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1/35c1a876-79e6-4eb4-ad9e-cbfae1392f4f/湖前陳氏古厝群 (3).jpg
4::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1/ec45e71e-f996-4590-962c-5ae86de288e6/湖前陳氏古厝群 (4).jpg
5::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6號01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56488dc4-2321-406b-9c30-9b8fb070723d/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6號_封面.jpg
6::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6號02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ef1c04e3-21ee-4565-8765-90b9cb82ec5f/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6號_01.jpg
7::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6號03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06af6339-eccb-4869-b3cf-dd48df3905fa/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6號_02.jpg
8::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6號04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04e18b44-48fc-4ea0-b865-2f4f5b0d5baa/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6號_03.jpg
9::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6號05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5bd23388-bc28-4eca-941d-21acd586e8b1/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6號_04.jpg
10::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6號06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e3a37099-50e3-43e8-b6c9-b69d711a6edf/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6號_05.jpg
11::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6號07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a00020da-643f-4f44-9e15-289adbcaea43/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6號_06.jpg
12::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6號08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8cb07160-9c95-4e61-9f92-8be149d7b445/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6號_07.jpg
13::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7號01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6ca92f1c-c22a-46c9-90a8-6dcdd05acce0/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7號_封面.jpg
14::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7號02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d81e17b9-2dd1-4fcb-ab04-2fd5539645eb/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7號_01.jpg
15::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7號03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c4fb5f15-8a17-4229-85cd-e2b26b606fc7/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7號_02.jpg
16::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7號04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f636e807-64a5-4837-a62b-f12f5e23f76e/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7號_03.jpg
17::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7號05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8afc0409-d9a1-4420-abdb-08ddc94edf74/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7號_04.jpg
18::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8號01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c42765d2-700e-46a1-a063-09b2a1db9ecb/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8號_封面.jpg
19::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8號02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3caaa578-0164-4eeb-bdef-d6f22abf81c1/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8號_01.jpg
20::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8號03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c063a181-f953-4861-a89c-7436e01274d9/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8號_02.jpg
21::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8號04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52c470d3-bb49-4b80-aba3-0ff63cb3b1b5/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8號_03.jpg
22::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8號05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28154c84-e4e6-4331-9bb3-a5368f7f2d42/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8號_04.jpg
23::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8號06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1df96e7c-ae29-4db1-8e77-460dfd15e4d2/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8號_05.jpg
24::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8號07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45144c15-5639-470c-915c-8b6cc477938b/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8號_06.jpg
25::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8號08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8a96e965-4263-4248-86de-9b872fe37bb3/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8號_07.jpg
26::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9號01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02644387-f498-418a-9454-47da3efaa5dc/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9號_封面.jpg
27::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9號02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0808bbcd-c66c-413f-a8af-b24faf03a219/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9號_04.jpg
28::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9號03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193ce921-f9f2-4576-b621-5b5f1e3f91e1/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9號_03.jpg
29::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9號04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8e8157b9-ad6a-4195-b789-1c3432d711fa/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9號_02.jpg
30::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49號05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9bc343d5-11fa-4c48-acc9-7c7f44ea76c9/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49號_01.jpg
31::
mediaName: : 湖前陳氏古厝群-56號01
description: : 2024年金門大學提供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4-03-27/24d654c8-de87-4c80-87a5-633490287e80/古蹟32_湖前陳氏古厝群_56號_封面.jp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4-29/0288db4e-4170-4329-b19a-a60824c88df7/湖前陳氏古厝群公告-105.02.01.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4-29/8f7129ad-60e7-41d5-bbf5-44f847d245bf/湖前陳氏宗祠古蹟(48號)地籍圖.jpg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4-29/5e017849-716c-40ee-8d5e-5d918900278e/湖前陳芳坑古厝(47號)地籍圖.jpg
3::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4-29/d32fe69a-5e5e-45ca-b732-6e104fb554d2/湖前陳芳坑宅(49號)地籍圖.jpg
4::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4-29/2b363c06-f550-4c53-8eb3-698553100f3b/湖前陳芳窗(57號)地籍圖.jpg
5::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4-29/8ff7e639-03b8-495e-b2c4-c2b91a8ce4dd/湖前陳芳敬(46號)地籍圖.jpg
6::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4-29/754d7921-1dfe-4996-97e7-2354b8a87c8f/湖前陳芳猷(56號)地籍圖.jpg
repImgId: 254737

# 牆 於 文資局歷史建築 - 3

案件編號20071212000001
個案名稱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
種類1::
code: : A6
name: : 衙署
歷史沿革臺灣於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20日起實施戒嚴,直到民國八十年(1991年)5月1日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在這白色恐怖瀰漫的日子中,發生了許多傷害自由、民主、人權等相關事件。 白色恐怖時期,非現役軍人但受軍法審判之事件(基本上均是政治性案件)多由警備總部主導;民國五十六年(1967年)警備總部軍法處搬遷至「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所在地,一直民國八十年(1991年)動員戡亂時期終止、警備總部於隔年裁撤,這段期間內政治犯被逮捕經各地警總單位初步審訊後,多會被送至該基地關押、審判,因此,以警備總部為主導的「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內相關設施,在臺灣人權發展歷程中,具有特殊意義。 「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在最初並非是專為關押、審判受刑人而規劃,其空間雛形最早可追溯至民國四十六年(1957年)軍法學校設置。而在警備總部主導期間,「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同時間也有國防部其他單位共同進駐,形塑出特殊時空氛圍。民國八十一年(1992年)警備總部裁撤後,景美園區空間則繼續被其他國防軍事單位所使用,一直到民國九十一年(2002年),總統府人權諮詢小組決議,保存「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作為見證威權統治時期國家暴力侵害人權的重要歷史遺址,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接續管理經營後,使得「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邁入另一個發展階段。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歷史建築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2:: :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3:: : 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1.本建築物群,歷經國防部軍法學校、軍法處及警備總部等各時期軍事單位,相關的軍事法制過程具有歷史保存價值。 2.近代臺灣若干重大、反抗威權統治之民主運動相關事件之審判都在此地,具政治史學之意義。 3.本園區廣闊,建築物具特殊之型式與意義,每階段之建築都有所存留,其空間布局,建物建材大多仍舊,保存相當完整,可窺其早年軍監全貌。
法令依據第2條第1項第1、3、4款
所屬主管機關新北市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1::
itemNo: : 1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address: : 復興路131號
經度121.53336913709
緯度24.987930369446
主管機關名稱新北市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161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12/photo/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12/photo/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1).JPG
name: : 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1)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國家人權博物館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國家人權博物館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71212000001
外觀特徵1.禮堂:為單層鋼筋混凝土建築,外牆塗佈黃綠色漆料,以水平切割縫形成立面分割,多保留原有構體,再以批土、水泥粉光或其他裝潢材料包覆其上。屋頂為「兩坡水」形式,以金屬瓦舖設,屋脊處有棟瓦,兩端也有造型鬼瓦,天溝及封簷板為鍍鋅鋁板彎折包覆。 2.原軍法學校閱覽樓(現圖書館):位於中正堂北側,共有兩幢,呈T字型配置,其中二層建築原為閱覽樓,現為「圖書室」使用。原軍法學校閱覽樓為二層加強磚造搭配木造屋架、雙坡斜屋頂建築,平面為矩形東西長向。東、南、北向立面外牆皆則塗佈水泥漆無水平分割線,西向立面為洗石子材質,並施作水平分割線。 3.原軍法學校圖書館(現廁所):位於中正堂北側,共有兩幢,呈T字型,為單層磚造搭配木造屋架雙坡斜屋頂建築,平面為矩形南北長向。一層建築修復後改為「公共廁所」使用。原軍法學校圖書館(現廁所)位於原軍法學校閱覽樓正後方,入口為雙向穿廊,而正立面設有出簷通廊。原軍法學校圖書館(現廁所)為「兩坡水」屋頂,外牆材質為洗石子,以淺灰調洗石子為主牆面、深灰調施作踢腳部分收邊,一直延伸至內部穿廊壁面。 4.軍法局法院2(現人權學習中心):位於側門入口右側,鄰近圍牆,並與右側新建公廁、左側軍法局法院1(現典藏檔案室)形成三合院「埕」的廣場形式,且中央設有圓形花台並種植龍柏。軍法局法院2為平頂混凝土建築,外牆塗佈淺灰色系水泥漆,主要出入口維持雙開玻璃門。 5.軍法局法院 1(現典藏檔案室):位於中正堂後方道路對側位置。建築共有三座戶外樓梯,其中二座設於左右二側短向位置,並與前方道路連接,另一座設於建築正後方,周邊無綠帶。軍法局法院1為二層加強磚造平屋頂建築,外牆貼附米黃色長條丁掛磚,壁面鑲崁標示建築編號及竣工日期之水泥碑。 6.憲兵連營舍及軍法處軍官寢室:位於基地西側區域,共有6棟兵舍建築,分別為軍法處軍官寢室1、2、憲兵連營舍1、2、3、4,其中5棟為一字型雙斜屋頂建築;另1棟為L型雙斜屋頂建築。配置共三排、兩兩並列,兩排建物中央設4.5米寬道路,各排建築相距約2.2米。除出入口地坪外,建物周邊設置綠帶空間種植喬木,並以混凝土緣石收邊,戶外地坪為洗露骨材鋪面及與綠帶順接的無收邊步道。各棟建物短向山牆面皆有編碼圖樣。 7.軍事法庭:位於審判之路西側、憲兵連營舍及軍法處軍官寢室北側,為獨立的單層平頂建築。該建物正面設有左右對稱的雙入口,背面則設有二小門,兩側約有2米的綠帶空間。外牆壁面為洗石子材質,並施作水平分割線。 8.軍法處辦公大樓(現入口意象):位於基地西北側、右側鄰近第一法庭及軍事法庭,建物方位皆垂直前兩者。目前建物正面朝南且背對秀朗橋,前方設置水池、廣場及人權紀念碑,一樓牆面已拆除,故無明顯出入口,為穿越性強的通廊形式。建築左側設有停車場,綠帶空間也多以樹穴方式呈現。軍法處辦公大樓為二層平頂加強磚造建築。 9.覆判局辦公大樓(現遊客服務中心):位於基地北側、鄰近秀朗橋,建物垂直第一法庭,呈L型配置。為二層加強磚造平頂建築,由前後草坪空間所圍塑,為園區內為數不多的綠帶空間。出入口處留設混凝土步道連接外部道路,北側設約2米騎樓。覆判局辦公大樓為平頂的混凝土建築,外牆以洗石子鋪面塗佈,並施作水平分割線。 10.軍法處看守所(仁愛樓):位於基地最南側,為軍法學校操場舊址,正門前方設有獬豸水池。整體建物只有正面一處出入口,其餘僅留設洗衣房側門及探親之路出入口。建築為日字型之二層混凝土建築,既有外牆為水泥粉光,南側壁體與軍法局看守所共構,僅有高出軍法局看守所的二樓立面可見窗戶開口,與另三向立面開窗型式相同,均為橫向帶狀出窗,突出外牆約30公分,外部使用花磚疊砌填滿。 11.軍法局看守所(現勤務宿舍):位於基地東南側,面向探親之路與軍法局法院(現人權學習中心)廣場相對。其為一層樓口字型建築,僅正面一處出入口,中庭以造型圍牆分為前後二區,前半段為庭園空間,後半段設置籃球場及羽球場。軍法局看守所外牆壁面分為兩種,正立面及中庭側簷廊、立面壁體貼附米黃色長條壁磚,背面及兩側牆面為水泥粉光原色塗裝,且出窗形式為外凸35公分的水泥窗框。 12.第一法庭:位於基地北側、鄰近秀朗橋,與覆判局辦公大樓垂直,呈L型配置。第一法庭為單層加強磚造平屋頂建築,室外地坪以大理石地磚為主。外牆分為瓷磚及洗石子兩種飾材,瓷磚設於西向簷廊空間,包含簷廊的牆面、窗框、圓拱牆面、落柱壁面等,均貼附不同尺寸的壁磚。簷廊外牆為水藍雲紋矩形瓷磚,外牆窗框使用白色立體小口磚,舖設於窗框立面及凹陷處。圓拱外牆貼附咖啡色小口磚,落柱及圓拱樑身收邊使用與窗框相同的白色立體小口磚。東、北、南向外牆為洗石材質,可見水平分割線。 13.小型看守所(現軍情局看守所):位於基地西南側角落,與圍牆共構。建物為二層加強磚造平屋頂建築,外牆為洗石子材質,並設有水平分割線。 14.汪希苓特區:位於基地西北側,緊鄰北側停車場,與外部圍牆共構,四周皆為高聳圍牆。特區四周圍牆壁面材質為水泥粉光牆面。特區內有二棟單層加強磚造平屋頂建築,戶外地坪為混凝土地坪粉光,為水泥粉光外牆,出簷下方天花板塗佈白漆。 15.行政大樓(現園區行政中心):位於園區近中央位置。建物面朝北方,面對前方綠地空間及覆判局辦公大樓(現遊客中心)。行政大樓為三層建築,一、二層為加強磚造,三層為鋼骨搭配磚砌牆面。外牆分為兩種,包括正立面以垂直直貼方式貼附的紅磚色長條壁磚,兩側短向及背立面為洗石子材質,設有水平分割線。 16.入口、圍牆與崗哨設施:入口位於基地東北角落、中正路及復興路交叉路口處,並連接外部人行步道。園區圍牆位於基地東、西、南側之邊界,北側邊界圍牆拆除後設置人行步道,並留設部分圍牆設施,而軍法處辦公大樓(現入口意象)改建後新增數道清水混凝土牆面。崗哨共6座,分別設置於側門旁、軍法局法院(現典藏檔案室)旁、基地各角落及兵舍後方等。 17.外觀路徑: 「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外觀路徑可分為五區,分別為審判之路兩側、探親之路兩側、園區西側建物群周邊、園區東側入口周邊及園區南側看守所建物周邊。審判之路始於景美園區復興路入口,經軍法處辦公大樓及第一法庭間,終點落在軍法局看守所(仁愛樓)正門口;探親之路始於民生路側門,並設有崗哨B為管制點,道路介於軍法局看守所和軍法局法院 2 間,終點為軍法局看守所(仁愛樓)藍色側門;園區西側有軍法處辦公大樓、汪希苓特區、憲兵連營舍及軍法處軍官寢室等三大空間分區;園區東側入口處南北向通道平行於審判之路,起點始於復興路、終點於禮堂後方與探親之路銜接;園區南側為軍法處看守所、軍法局看守所及後續新建的軍情局看守所構成。 資料來源:歷史建築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室內特徵1.禮堂:禮堂內部觀眾席區的地坪為淺色地板,另二樓觀眾席區樓板為斜面混凝土板。室內牆面以白色、藍色漆料塗裝,屋架為鋼構,並以白漆塗佈,目前未施作天花板。 2.原軍法學校閱覽樓(現圖書館):室內鋪面皆為磨石子地板。屋架為洋小屋組,目前未施作天花板。 3.原軍法學校圖書館(現廁所):為陶地磚舖設。壁面材質於約120公分以下高度舖設了與地磚同色的壁磚,並以深色條磚收邊,120公分以上牆面以白色油漆塗佈。屋架為中柱式屋架單元之木造屋架,目前未施作天花板,以實木槽燈盒作為照明設備,外觀與木構架相似,內牆未設其他燈具。 4.軍法局法院2(現人權學習中心):正面之右側設有一座混凝土樓梯連接至二樓出入口,左側另有一座混凝土樓梯,可進入二樓出入口,樓梯平台與軍法局法院1(現典藏檔案室)的鋼構樓梯平台在二樓交會。室內二樓作為天井使用,樓板拆除部分增設鋼樑支撐,另在天井左側增設電梯和樓梯各一座,樓梯旁混凝土壁體可見樓板切割後的鋼筋混凝土斷面。地坪為亞麻仁油地板,室內牆面以米白色漆料塗裝,主要牆面以無上漆的混凝土牆面為主視覺。屋頂以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 5.軍法局法院1(現典藏檔案室):一、二層室內地坪為各式不同顏色的地磚,部分空間設有木造地板、木欄杆及木造講桌等法庭設備。屋頂板為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天花板、舖設矽酸鈣板及鑲嵌燈具,因室內多個空間供檔案室使用,故空調系統隱藏於天花板中或吊於天花板上方。 6.憲兵連營舍及軍法處軍官寢室:屋架為人字型鋼構屋架,屋面使用四分木夾板覆蓋鋪設水泥瓦。軍法處軍官寢室 1、2 及憲兵連營舍 1、2、4 整組屋架均噴塗黑漆,並架設黑色鐵絲網形成穿透性天花板,以便架設展示燈具或展板,憲兵連營舍3為平頂屋頂,無天花、以混凝土樓板呈現。 7.軍事法庭:辦公大樓為平頂的混凝土建築,屋頂板為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系統。天花板,以明管形式的吸頂日光燈、分離式冷氣等為主,展示空間並設有軌道燈具。 8.軍法處辦公大樓(現入口意象):為平頂的混凝土建築,屋頂板為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系統。無天花板,燈具多使用吸頂燈。 9.覆判局辦公大樓(現遊客服務中心):一、二層室內鋪面與主要活動空間皆採磨石子鋪面,廁所空間使用陶磚。屋頂板為混凝土樓板封頂,而無屋架系統。建築修建後新增輕鋼架天花板,因應不同空間需求而有不同高度,一、二層空間的燈具多使用崁燈、軌道燈,並將吊隱式空調藏於天花板中。 10.軍法處看守所(仁愛樓):中庭分為外役區活動及監獄內部活動使用,除部分綠帶外,設有一座涼亭(介壽亭)、籃球場與中庭水池。空間格局依據押房配置來看,屬於近代西方的「電桿式」監獄形式,為一接近「日」字型的封閉式監所。一、 二樓地坪材質為磨石子,樓梯間局部舖設綠色地磚。屋頂板以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系統。辦公空間、外役區梯廳、走廊等處天花板塗布白漆,走廊天花板並設置管線走線盒,天花現況良好、尚無漏水之虞;辦公空間部分則設木骨架天花板,部分天花板有破損、受潮的痕跡。押房區走廊天花板塗布白漆;二樓天花板亦塗布白漆並設置天井。押房內設置輕鋼架天花板及旋轉吊扇。 11.軍法局看守所(現勤務宿舍):室內磚牆疊砌之分間牆以白漆塗佈。屋頂板為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天花板有兩類,一為輕鋼架天花板,以格狀矽酸鈣板內崁燈具,設置於室內空間;另一則無施作天花板、以白漆塗布,設置軌道燈、崁燈等作為室內照明。 12.第一法庭:空間包含一大型法庭空間、候訊室、評議室等。室內外地坪均以大理石地磚為主。圓拱牆面內貼附咖啡色小口磚。屋頂板為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室內天花板為矽酸鈣板材質之輕鋼架天花,天花內崁輕鋼架燈、吊隱式空等。 13.小型看守所(現軍情局看守所):屋頂板為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建築修繕後將損壞的天花板刮除、重新批土粉刷、設置滴水線,現暫作為儲藏空間。 14.汪希苓特區:主建物室內舖設橘黃色地磚。室內壁面因對外展示需求已全面重新塗佈白漆。屋頂板為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天花板使用與牆面同色材的白漆塗佈。 15.行政大樓(現園區行政中心):室內舖設墨綠色地毯,一樓門廳將地毯延伸至半圓屋簷下方,與水泥粉光地坪銜接;辦公空間則為磨石子地板。內牆以白色水泥漆塗裝,並裝設深色踢腳。屋頂板為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系統。建築室內增設輕鋼架天花板,鋪設矽酸鈣板及輕鋼架崁燈。 資料來源:歷史建築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使用情形景美園區自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逐步完成區內歷史建築修復後,即開放大眾參觀。 資料來源:歷史建築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日常保養著重歷史建築及周圍環境清潔、建築與附屬設施設備功能運作正常等,因此主要工作包括所管建物巡察、構件及建築外貌檢視、歷史建築內外環境清潔、設施設備運轉檢查保養、保持通風及排水順暢等。此外亦須定期更換歷史建築修復及再利用過程中新增的材料、構件設施設備,或清除會侵害建物的動植物等。 資料來源:歷史建築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現狀景美園區歷史建築定著範圍內現有建物21棟、崗哨6處,多數建築分別於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第一、二期修復工程,及民國一百一十一年(2022年)修復及再利用工程中完成基本修繕。 其定著土地範圍內各建築均已完成初步之修復、修繕工程。 資料來源:歷史建築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是否開放1
是否收費(空)
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四 09:00~17:00(中午不休息),每周一為固定休園日。
網站名稱國家人權博物館
網址https://www.nhrm.gov.tw/w/nhrm/JM_History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2-29603456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北府文資字第0960011931號
公告日期: : 2007-12-12 18:07:05.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新北府文資字第1112360730號
公告日期: : 2022-12-15 00:00:00.0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474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475-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48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4::
itemNo: : 4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14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5::
itemNo: : 5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15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6::
itemNo: : 6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16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7::
itemNo: : 7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17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8::
itemNo: : 8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18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9::
itemNo: : 9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19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0::
itemNo: : 10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20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1::
itemNo: : 11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2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2::
itemNo: : 12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21-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3::
itemNo: : 13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22-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4::
itemNo: : 14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33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5::
itemNo: : 15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33-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6::
itemNo: : 16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34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7::
itemNo: : 17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35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8::
itemNo: : 18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35-2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9::
itemNo: : 19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5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0::
itemNo: : 20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51-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1::
itemNo: : 21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53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2::
itemNo: : 22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84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13/photo/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2).JPG
2::
mediaName: : 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14/photo/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3).JPG
3::
mediaName: : 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15/photo/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4).JPG
4::
mediaName: : 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16/photo/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5).JPG
5::
mediaName: : 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17/photo/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6).JPG
6::
mediaName: : 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18/photo/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7).JPG
7::
mediaName: : 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19/photo/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8).JPG
8::
mediaName: : 新店景美軍事看守所-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23/bd014000-3166-4f25-902c-85d30ac164c0/玩味_內部-1.jpg
9::
mediaName: : 新店景美軍事看守所-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23/a5546781-02ae-4025-9eb0-51a10884094f/玩味_內部-2.jpg
10::
mediaName: : 新店景美軍事看守所-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23/bf6b0c70-3886-484c-bb0e-42b2f43895a6/玩味_內部-3.jpg
11::
mediaName: : 新店景美軍事看守所-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23/ddf2440a-0985-4ab1-8749-c45951c8a2cf/玩味_內部-4.jpg
12::
mediaName: : 新店景美軍事看守所-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23/69f8a8c3-fcb2-4212-a81b-fd3e124078e6/玩味_外部全貌-1.jpg
13::
mediaName: : 新店景美軍事看守所-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23/feb67411-6b09-44d7-9e5b-85ad3fa84fc5/玩味_外部全貌-2.jpg
14::
mediaName: : 新店景美軍事看守所-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23/995aeded-4a73-4acc-bc5f-be90077ec7b4/玩味_外部非全貌-4.jpg
15::
mediaName: : 新店景美軍事看守所-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23/26acb7bd-82f4-4f64-a0ae-fa5c466415d9/玩味_細節-2.jpg
16::
mediaName: : 新店景美軍事看守所-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23/3afd99ef-1f1d-4794-b2aa-bef1a2539538/玩味_細節-3.jp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5-17/d325d144-2a0b-4b6d-8f92-53ef7adb9913/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公告-96.12.12.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08-08/97f13425-7d16-4703-91a7-c41632e0c05c/修正公告.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9-16/df7e281f-df6d-43fe-8b03-73685d3edccd/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地籍圖.pdf
repImgId2287
案件編號: 20071212000001
個案名稱: 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
種類: 1::
code: : A6
name: : 衙署
歷史沿革: 臺灣於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20日起實施戒嚴,直到民國八十年(1991年)5月1日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在這白色恐怖瀰漫的日子中,發生了許多傷害自由、民主、人權等相關事件。 白色恐怖時期,非現役軍人但受軍法審判之事件(基本上均是政治性案件)多由警備總部主導;民國五十六年(1967年)警備總部軍法處搬遷至「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所在地,一直民國八十年(1991年)動員戡亂時期終止、警備總部於隔年裁撤,這段期間內政治犯被逮捕經各地警總單位初步審訊後,多會被送至該基地關押、審判,因此,以警備總部為主導的「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內相關設施,在臺灣人權發展歷程中,具有特殊意義。 「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在最初並非是專為關押、審判受刑人而規劃,其空間雛形最早可追溯至民國四十六年(1957年)軍法學校設置。而在警備總部主導期間,「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同時間也有國防部其他單位共同進駐,形塑出特殊時空氛圍。民國八十一年(1992年)警備總部裁撤後,景美園區空間則繼續被其他國防軍事單位所使用,一直到民國九十一年(2002年),總統府人權諮詢小組決議,保存「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作為見證威權統治時期國家暴力侵害人權的重要歷史遺址,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接續管理經營後,使得「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邁入另一個發展階段。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歷史建築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2:: :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3:: : 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 1.本建築物群,歷經國防部軍法學校、軍法處及警備總部等各時期軍事單位,相關的軍事法制過程具有歷史保存價值。 2.近代臺灣若干重大、反抗威權統治之民主運動相關事件之審判都在此地,具政治史學之意義。 3.本園區廣闊,建築物具特殊之型式與意義,每階段之建築都有所存留,其空間布局,建物建材大多仍舊,保存相當完整,可窺其早年軍監全貌。
法令依據: 第2條第1項第1、3、4款
所屬主管機關: 新北市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address: : 復興路131號
經度: 121.53336913709
緯度: 24.987930369446
主管機關名稱: 新北市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161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12/photo/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12/photo/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1).JPG
name: : 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1)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國家人權博物館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國家人權博物館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71212000001
外觀特徵: 1.禮堂:為單層鋼筋混凝土建築,外牆塗佈黃綠色漆料,以水平切割縫形成立面分割,多保留原有構體,再以批土、水泥粉光或其他裝潢材料包覆其上。屋頂為「兩坡水」形式,以金屬瓦舖設,屋脊處有棟瓦,兩端也有造型鬼瓦,天溝及封簷板為鍍鋅鋁板彎折包覆。 2.原軍法學校閱覽樓(現圖書館):位於中正堂北側,共有兩幢,呈T字型配置,其中二層建築原為閱覽樓,現為「圖書室」使用。原軍法學校閱覽樓為二層加強磚造搭配木造屋架、雙坡斜屋頂建築,平面為矩形東西長向。東、南、北向立面外牆皆則塗佈水泥漆無水平分割線,西向立面為洗石子材質,並施作水平分割線。 3.原軍法學校圖書館(現廁所):位於中正堂北側,共有兩幢,呈T字型,為單層磚造搭配木造屋架雙坡斜屋頂建築,平面為矩形南北長向。一層建築修復後改為「公共廁所」使用。原軍法學校圖書館(現廁所)位於原軍法學校閱覽樓正後方,入口為雙向穿廊,而正立面設有出簷通廊。原軍法學校圖書館(現廁所)為「兩坡水」屋頂,外牆材質為洗石子,以淺灰調洗石子為主牆面、深灰調施作踢腳部分收邊,一直延伸至內部穿廊壁面。 4.軍法局法院2(現人權學習中心):位於側門入口右側,鄰近圍牆,並與右側新建公廁、左側軍法局法院1(現典藏檔案室)形成三合院「埕」的廣場形式,且中央設有圓形花台並種植龍柏。軍法局法院2為平頂混凝土建築,外牆塗佈淺灰色系水泥漆,主要出入口維持雙開玻璃門。 5.軍法局法院 1(現典藏檔案室):位於中正堂後方道路對側位置。建築共有三座戶外樓梯,其中二座設於左右二側短向位置,並與前方道路連接,另一座設於建築正後方,周邊無綠帶。軍法局法院1為二層加強磚造平屋頂建築,外牆貼附米黃色長條丁掛磚,壁面鑲崁標示建築編號及竣工日期之水泥碑。 6.憲兵連營舍及軍法處軍官寢室:位於基地西側區域,共有6棟兵舍建築,分別為軍法處軍官寢室1、2、憲兵連營舍1、2、3、4,其中5棟為一字型雙斜屋頂建築;另1棟為L型雙斜屋頂建築。配置共三排、兩兩並列,兩排建物中央設4.5米寬道路,各排建築相距約2.2米。除出入口地坪外,建物周邊設置綠帶空間種植喬木,並以混凝土緣石收邊,戶外地坪為洗露骨材鋪面及與綠帶順接的無收邊步道。各棟建物短向山牆面皆有編碼圖樣。 7.軍事法庭:位於審判之路西側、憲兵連營舍及軍法處軍官寢室北側,為獨立的單層平頂建築。該建物正面設有左右對稱的雙入口,背面則設有二小門,兩側約有2米的綠帶空間。外牆壁面為洗石子材質,並施作水平分割線。 8.軍法處辦公大樓(現入口意象):位於基地西北側、右側鄰近第一法庭及軍事法庭,建物方位皆垂直前兩者。目前建物正面朝南且背對秀朗橋,前方設置水池、廣場及人權紀念碑,一樓牆面已拆除,故無明顯出入口,為穿越性強的通廊形式。建築左側設有停車場,綠帶空間也多以樹穴方式呈現。軍法處辦公大樓為二層平頂加強磚造建築。 9.覆判局辦公大樓(現遊客服務中心):位於基地北側、鄰近秀朗橋,建物垂直第一法庭,呈L型配置。為二層加強磚造平頂建築,由前後草坪空間所圍塑,為園區內為數不多的綠帶空間。出入口處留設混凝土步道連接外部道路,北側設約2米騎樓。覆判局辦公大樓為平頂的混凝土建築,外牆以洗石子鋪面塗佈,並施作水平分割線。 10.軍法處看守所(仁愛樓):位於基地最南側,為軍法學校操場舊址,正門前方設有獬豸水池。整體建物只有正面一處出入口,其餘僅留設洗衣房側門及探親之路出入口。建築為日字型之二層混凝土建築,既有外牆為水泥粉光,南側壁體與軍法局看守所共構,僅有高出軍法局看守所的二樓立面可見窗戶開口,與另三向立面開窗型式相同,均為橫向帶狀出窗,突出外牆約30公分,外部使用花磚疊砌填滿。 11.軍法局看守所(現勤務宿舍):位於基地東南側,面向探親之路與軍法局法院(現人權學習中心)廣場相對。其為一層樓口字型建築,僅正面一處出入口,中庭以造型圍牆分為前後二區,前半段為庭園空間,後半段設置籃球場及羽球場。軍法局看守所外牆壁面分為兩種,正立面及中庭側簷廊、立面壁體貼附米黃色長條壁磚,背面及兩側牆面為水泥粉光原色塗裝,且出窗形式為外凸35公分的水泥窗框。 12.第一法庭:位於基地北側、鄰近秀朗橋,與覆判局辦公大樓垂直,呈L型配置。第一法庭為單層加強磚造平屋頂建築,室外地坪以大理石地磚為主。外牆分為瓷磚及洗石子兩種飾材,瓷磚設於西向簷廊空間,包含簷廊的牆面、窗框、圓拱牆面、落柱壁面等,均貼附不同尺寸的壁磚。簷廊外牆為水藍雲紋矩形瓷磚,外牆窗框使用白色立體小口磚,舖設於窗框立面及凹陷處。圓拱外牆貼附咖啡色小口磚,落柱及圓拱樑身收邊使用與窗框相同的白色立體小口磚。東、北、南向外牆為洗石材質,可見水平分割線。 13.小型看守所(現軍情局看守所):位於基地西南側角落,與圍牆共構。建物為二層加強磚造平屋頂建築,外牆為洗石子材質,並設有水平分割線。 14.汪希苓特區:位於基地西北側,緊鄰北側停車場,與外部圍牆共構,四周皆為高聳圍牆。特區四周圍牆壁面材質為水泥粉光牆面。特區內有二棟單層加強磚造平屋頂建築,戶外地坪為混凝土地坪粉光,為水泥粉光外牆,出簷下方天花板塗佈白漆。 15.行政大樓(現園區行政中心):位於園區近中央位置。建物面朝北方,面對前方綠地空間及覆判局辦公大樓(現遊客中心)。行政大樓為三層建築,一、二層為加強磚造,三層為鋼骨搭配磚砌牆面。外牆分為兩種,包括正立面以垂直直貼方式貼附的紅磚色長條壁磚,兩側短向及背立面為洗石子材質,設有水平分割線。 16.入口、圍牆與崗哨設施:入口位於基地東北角落、中正路及復興路交叉路口處,並連接外部人行步道。園區圍牆位於基地東、西、南側之邊界,北側邊界圍牆拆除後設置人行步道,並留設部分圍牆設施,而軍法處辦公大樓(現入口意象)改建後新增數道清水混凝土牆面。崗哨共6座,分別設置於側門旁、軍法局法院(現典藏檔案室)旁、基地各角落及兵舍後方等。 17.外觀路徑: 「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外觀路徑可分為五區,分別為審判之路兩側、探親之路兩側、園區西側建物群周邊、園區東側入口周邊及園區南側看守所建物周邊。審判之路始於景美園區復興路入口,經軍法處辦公大樓及第一法庭間,終點落在軍法局看守所(仁愛樓)正門口;探親之路始於民生路側門,並設有崗哨B為管制點,道路介於軍法局看守所和軍法局法院 2 間,終點為軍法局看守所(仁愛樓)藍色側門;園區西側有軍法處辦公大樓、汪希苓特區、憲兵連營舍及軍法處軍官寢室等三大空間分區;園區東側入口處南北向通道平行於審判之路,起點始於復興路、終點於禮堂後方與探親之路銜接;園區南側為軍法處看守所、軍法局看守所及後續新建的軍情局看守所構成。 資料來源:歷史建築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室內特徵: 1.禮堂:禮堂內部觀眾席區的地坪為淺色地板,另二樓觀眾席區樓板為斜面混凝土板。室內牆面以白色、藍色漆料塗裝,屋架為鋼構,並以白漆塗佈,目前未施作天花板。 2.原軍法學校閱覽樓(現圖書館):室內鋪面皆為磨石子地板。屋架為洋小屋組,目前未施作天花板。 3.原軍法學校圖書館(現廁所):為陶地磚舖設。壁面材質於約120公分以下高度舖設了與地磚同色的壁磚,並以深色條磚收邊,120公分以上牆面以白色油漆塗佈。屋架為中柱式屋架單元之木造屋架,目前未施作天花板,以實木槽燈盒作為照明設備,外觀與木構架相似,內牆未設其他燈具。 4.軍法局法院2(現人權學習中心):正面之右側設有一座混凝土樓梯連接至二樓出入口,左側另有一座混凝土樓梯,可進入二樓出入口,樓梯平台與軍法局法院1(現典藏檔案室)的鋼構樓梯平台在二樓交會。室內二樓作為天井使用,樓板拆除部分增設鋼樑支撐,另在天井左側增設電梯和樓梯各一座,樓梯旁混凝土壁體可見樓板切割後的鋼筋混凝土斷面。地坪為亞麻仁油地板,室內牆面以米白色漆料塗裝,主要牆面以無上漆的混凝土牆面為主視覺。屋頂以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 5.軍法局法院1(現典藏檔案室):一、二層室內地坪為各式不同顏色的地磚,部分空間設有木造地板、木欄杆及木造講桌等法庭設備。屋頂板為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天花板、舖設矽酸鈣板及鑲嵌燈具,因室內多個空間供檔案室使用,故空調系統隱藏於天花板中或吊於天花板上方。 6.憲兵連營舍及軍法處軍官寢室:屋架為人字型鋼構屋架,屋面使用四分木夾板覆蓋鋪設水泥瓦。軍法處軍官寢室 1、2 及憲兵連營舍 1、2、4 整組屋架均噴塗黑漆,並架設黑色鐵絲網形成穿透性天花板,以便架設展示燈具或展板,憲兵連營舍3為平頂屋頂,無天花、以混凝土樓板呈現。 7.軍事法庭:辦公大樓為平頂的混凝土建築,屋頂板為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系統。天花板,以明管形式的吸頂日光燈、分離式冷氣等為主,展示空間並設有軌道燈具。 8.軍法處辦公大樓(現入口意象):為平頂的混凝土建築,屋頂板為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系統。無天花板,燈具多使用吸頂燈。 9.覆判局辦公大樓(現遊客服務中心):一、二層室內鋪面與主要活動空間皆採磨石子鋪面,廁所空間使用陶磚。屋頂板為混凝土樓板封頂,而無屋架系統。建築修建後新增輕鋼架天花板,因應不同空間需求而有不同高度,一、二層空間的燈具多使用崁燈、軌道燈,並將吊隱式空調藏於天花板中。 10.軍法處看守所(仁愛樓):中庭分為外役區活動及監獄內部活動使用,除部分綠帶外,設有一座涼亭(介壽亭)、籃球場與中庭水池。空間格局依據押房配置來看,屬於近代西方的「電桿式」監獄形式,為一接近「日」字型的封閉式監所。一、 二樓地坪材質為磨石子,樓梯間局部舖設綠色地磚。屋頂板以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系統。辦公空間、外役區梯廳、走廊等處天花板塗布白漆,走廊天花板並設置管線走線盒,天花現況良好、尚無漏水之虞;辦公空間部分則設木骨架天花板,部分天花板有破損、受潮的痕跡。押房區走廊天花板塗布白漆;二樓天花板亦塗布白漆並設置天井。押房內設置輕鋼架天花板及旋轉吊扇。 11.軍法局看守所(現勤務宿舍):室內磚牆疊砌之分間牆以白漆塗佈。屋頂板為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天花板有兩類,一為輕鋼架天花板,以格狀矽酸鈣板內崁燈具,設置於室內空間;另一則無施作天花板、以白漆塗布,設置軌道燈、崁燈等作為室內照明。 12.第一法庭:空間包含一大型法庭空間、候訊室、評議室等。室內外地坪均以大理石地磚為主。圓拱牆面內貼附咖啡色小口磚。屋頂板為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室內天花板為矽酸鈣板材質之輕鋼架天花,天花內崁輕鋼架燈、吊隱式空等。 13.小型看守所(現軍情局看守所):屋頂板為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建築修繕後將損壞的天花板刮除、重新批土粉刷、設置滴水線,現暫作為儲藏空間。 14.汪希苓特區:主建物室內舖設橘黃色地磚。室內壁面因對外展示需求已全面重新塗佈白漆。屋頂板為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天花板使用與牆面同色材的白漆塗佈。 15.行政大樓(現園區行政中心):室內舖設墨綠色地毯,一樓門廳將地毯延伸至半圓屋簷下方,與水泥粉光地坪銜接;辦公空間則為磨石子地板。內牆以白色水泥漆塗裝,並裝設深色踢腳。屋頂板為混凝土樓板封頂、無屋架系統。建築室內增設輕鋼架天花板,鋪設矽酸鈣板及輕鋼架崁燈。 資料來源:歷史建築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使用情形: 景美園區自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逐步完成區內歷史建築修復後,即開放大眾參觀。 資料來源:歷史建築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日常保養著重歷史建築及周圍環境清潔、建築與附屬設施設備功能運作正常等,因此主要工作包括所管建物巡察、構件及建築外貌檢視、歷史建築內外環境清潔、設施設備運轉檢查保養、保持通風及排水順暢等。此外亦須定期更換歷史建築修復及再利用過程中新增的材料、構件設施設備,或清除會侵害建物的動植物等。 資料來源:歷史建築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現狀: 景美園區歷史建築定著範圍內現有建物21棟、崗哨6處,多數建築分別於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第一、二期修復工程,及民國一百一十一年(2022年)修復及再利用工程中完成基本修繕。 其定著土地範圍內各建築均已完成初步之修復、修繕工程。 資料來源:歷史建築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是否開放: 1
是否收費: (空)
開放時間: 每周二至周四 09:00~17:00(中午不休息),每周一為固定休園日。
網站名稱: 國家人權博物館
網址: https://www.nhrm.gov.tw/w/nhrm/JM_History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2-29603456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北府文資字第0960011931號
公告日期: : 2007-12-12 18:07:05.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新北府文資字第1112360730號
公告日期: : 2022-12-15 00:00:00.0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474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475-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48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4::
itemNo: : 4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14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5::
itemNo: : 5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15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6::
itemNo: : 6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16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7::
itemNo: : 7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17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8::
itemNo: : 8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18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9::
itemNo: : 9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19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0::
itemNo: : 10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20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1::
itemNo: : 11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2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2::
itemNo: : 12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21-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3::
itemNo: : 13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22-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4::
itemNo: : 14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33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5::
itemNo: : 15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33-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6::
itemNo: : 16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34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7::
itemNo: : 17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35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8::
itemNo: : 18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35-2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19::
itemNo: : 19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5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0::
itemNo: : 20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51-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1::
itemNo: : 21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53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2::
itemNo: : 22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新店區
landNo: : 莊敬段
landSerialNo: : 584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13/photo/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2).JPG
2::
mediaName: : 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14/photo/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3).JPG
3::
mediaName: : 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15/photo/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4).JPG
4::
mediaName: : 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16/photo/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5).JPG
5::
mediaName: : 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17/photo/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6).JPG
6::
mediaName: : 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18/photo/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7).JPG
7::
mediaName: : 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4719/photo/C035新北市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歷建)(8).JPG
8::
mediaName: : 新店景美軍事看守所-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23/bd014000-3166-4f25-902c-85d30ac164c0/玩味_內部-1.jpg
9::
mediaName: : 新店景美軍事看守所-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23/a5546781-02ae-4025-9eb0-51a10884094f/玩味_內部-2.jpg
10::
mediaName: : 新店景美軍事看守所-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23/bf6b0c70-3886-484c-bb0e-42b2f43895a6/玩味_內部-3.jpg
11::
mediaName: : 新店景美軍事看守所-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23/ddf2440a-0985-4ab1-8749-c45951c8a2cf/玩味_內部-4.jpg
12::
mediaName: : 新店景美軍事看守所-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23/69f8a8c3-fcb2-4212-a81b-fd3e124078e6/玩味_外部全貌-1.jpg
13::
mediaName: : 新店景美軍事看守所-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23/feb67411-6b09-44d7-9e5b-85ad3fa84fc5/玩味_外部全貌-2.jpg
14::
mediaName: : 新店景美軍事看守所-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23/995aeded-4a73-4acc-bc5f-be90077ec7b4/玩味_外部非全貌-4.jpg
15::
mediaName: : 新店景美軍事看守所-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23/26acb7bd-82f4-4f64-a0ae-fa5c466415d9/玩味_細節-2.jpg
16::
mediaName: : 新店景美軍事看守所-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23/3afd99ef-1f1d-4794-b2aa-bef1a2539538/玩味_細節-3.jp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5-17/d325d144-2a0b-4b6d-8f92-53ef7adb9913/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公告-96.12.12.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08-08/97f13425-7d16-4703-91a7-c41632e0c05c/修正公告.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9-16/df7e281f-df6d-43fe-8b03-73685d3edccd/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地籍圖.pdf
repImgId: 2287

# 牆 於 文資局古蹟 - 4

案件編號20130513000001
個案名稱花蓮港小學校圍牆殘蹟
級別代碼1.1.3
級別名稱縣(市)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24
name: : 學校
歷史沿革花崗國中位於花蓮市公園路上,前身為日治時期之「花蓮港小學校」。學校校舍因民國40餘年(1951)的颱風及地震侵襲而改建,雖然已不見昔日日治時期的建築風貌,不過位於的軒轅路旁的花崗國中圍牆,可見日本時代及戰後初期所建之石砌擋土牆與磚造水泥牆面的圍牆、花師時期所建的校門。此圍牆幾乎超過80年以上,在毛利之俊之《東臺灣展望》一書中也曾記錄著當時花蓮港小學校的照片。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指定登錄理由1.為花蓮地區現代教育的起點與重要變遷,具教育史意義。 2.圍牆仍保存較大幅度的原始構造,具有時代技術史的意義。 3.該校為花蓮地區最早的新式學校,本殘蹟為少數僅存的遺蹟,具歷史價值。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4條第1項、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第3款、第5款。
所屬主管機關花蓮縣政府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花蓮縣
distName: : 花蓮市
address: : 公園路40號
經度121.612075
緯度23.97719
主管機關名稱花蓮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花蓮縣花蓮市文復路6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3-03-27/9e85e554-6e9f-45f7-9a2f-4ee1eb68435f/c花蓮-花蓮港小學圍牆1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3-03-27/9e85e554-6e9f-45f7-9a2f-4ee1eb68435f/c花蓮-花蓮港小學圍牆11.jpg
name: : c花蓮-花蓮港小學圍牆11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花蓮縣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30513000001
外觀特徵石砌擋土牆與磚造水泥牆面,每單元有三個長方形開口。舊門柱間封牆。
室內特徵
使用情形做圍牆使用。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空)
現狀位於花崗國中軒轅路旁圍牆,全長約59公尺,高2.3公尺,保存完好。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3-8227121#316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20084287A號
公告日期: : 2013-05-13 00:00:00.0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花蓮縣
distName: : 花蓮市
landNo: : 北濱段
landSerialNo: : 64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花蓮港小學校圍牆殘蹟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7/df4ead83-586e-46e8-b5fb-22ffc3b1c257/c花蓮-花蓮港小學圍牆01.jpg
2::
mediaName: : 花蓮港小學校圍牆殘蹟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7/1c14af8f-813c-48aa-b5c5-a147675b1648/c花蓮-花蓮港小學圍牆02.jpg
3::
mediaName: : 花蓮港小學校圍牆殘蹟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7/e1258ada-dee1-4171-8814-b203b4bba7ac/c花蓮-花蓮港小學圍牆03.jpg
4::
mediaName: : 花蓮港小學校圍牆殘蹟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7/07121ee7-6c42-44c8-8ec1-9a86c7c6f323/c花蓮-花蓮港小學圍牆04.jpg
5::
mediaName: : 花蓮港小學校圍牆殘蹟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7/3bd0b32f-87ef-48bb-bced-e2571547ea1e/c花蓮-花蓮港小學圍牆05.jpg
6::
mediaName: : 花蓮港小學校圍牆殘蹟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7/b7b63fa2-1ff9-48c7-abbc-a2e549fdeca1/c花蓮-花蓮港小學圍牆06.jpg
7::
mediaName: : 花蓮港小學校圍牆殘蹟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7/36f40c79-68ee-4883-baf9-63f81b6d426e/c花蓮-花蓮港小學圍牆07.jpg
8::
mediaName: : 花蓮港小學校圍牆殘蹟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7/835721c7-28ab-4569-81f3-5c18ed3ad3ea/c花蓮-花蓮港小學圍牆08.jpg
9::
mediaName: : 花蓮港小學校圍牆殘蹟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7/349a76a3-c16c-448a-9aa0-4d23231d3d30/c花蓮-花蓮港小學圍牆09.jpg
10::
mediaName: : 花蓮港小學校圍牆殘蹟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7/93e3d8e8-1e6e-47a5-a9ee-cc1ac07b85e1/c花蓮-花蓮港小學圍牆10.jpg
11::
mediaName: : 花蓮港小學校圍牆殘蹟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7/199df6ab-e32b-4f07-b843-579a020408bd/c花蓮-花蓮港小學圍牆12.jpg
12::
mediaName: : 花蓮港小學校圍牆殘蹟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7/bad000bc-3c3f-4ec8-bf32-68008a55c700/c花蓮-花蓮港小學圍牆13.jpg
13::
mediaName: : 花蓮港小學校圍牆殘蹟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7/0343e4f9-d5c3-4653-9563-8d9fc4ffd61c/c花蓮-花蓮港小學圍牆14.jp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2-17/0e8c5289-3bd7-4242-b8a0-7cb88977909b/花蓮港小學校圍牆殘蹟指定為古蹟公告1020513.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4-07/8b789947-44b8-482a-9c0b-cfb16543f4e8/花蓮港小學校圍牆殘蹟_花蓮市_北濱段_641號地籍資料.pdf
repImgId209799
案件編號: 20130513000001
個案名稱: 花蓮港小學校圍牆殘蹟
級別代碼: 1.1.3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24
name: : 學校
歷史沿革: 花崗國中位於花蓮市公園路上,前身為日治時期之「花蓮港小學校」。學校校舍因民國40餘年(1951)的颱風及地震侵襲而改建,雖然已不見昔日日治時期的建築風貌,不過位於的軒轅路旁的花崗國中圍牆,可見日本時代及戰後初期所建之石砌擋土牆與磚造水泥牆面的圍牆、花師時期所建的校門。此圍牆幾乎超過80年以上,在毛利之俊之《東臺灣展望》一書中也曾記錄著當時花蓮港小學校的照片。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指定登錄理由: 1.為花蓮地區現代教育的起點與重要變遷,具教育史意義。 2.圍牆仍保存較大幅度的原始構造,具有時代技術史的意義。 3.該校為花蓮地區最早的新式學校,本殘蹟為少數僅存的遺蹟,具歷史價值。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4條第1項、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第3款、第5款。
所屬主管機關: 花蓮縣政府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花蓮縣
distName: : 花蓮市
address: : 公園路40號
經度: 121.612075
緯度: 23.97719
主管機關名稱: 花蓮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花蓮縣花蓮市文復路6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3-03-27/9e85e554-6e9f-45f7-9a2f-4ee1eb68435f/c花蓮-花蓮港小學圍牆1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3-03-27/9e85e554-6e9f-45f7-9a2f-4ee1eb68435f/c花蓮-花蓮港小學圍牆11.jpg
name: : c花蓮-花蓮港小學圍牆11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花蓮縣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30513000001
外觀特徵: 石砌擋土牆與磚造水泥牆面,每單元有三個長方形開口。舊門柱間封牆。
室內特徵:
使用情形: 做圍牆使用。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空)
現狀: 位於花崗國中軒轅路旁圍牆,全長約59公尺,高2.3公尺,保存完好。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3-8227121#316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20084287A號
公告日期: : 2013-05-13 00:00:00.0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花蓮縣
distName: : 花蓮市
landNo: : 北濱段
landSerialNo: : 64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花蓮港小學校圍牆殘蹟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7/df4ead83-586e-46e8-b5fb-22ffc3b1c257/c花蓮-花蓮港小學圍牆01.jpg
2::
mediaName: : 花蓮港小學校圍牆殘蹟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7/1c14af8f-813c-48aa-b5c5-a147675b1648/c花蓮-花蓮港小學圍牆02.jpg
3::
mediaName: : 花蓮港小學校圍牆殘蹟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7/e1258ada-dee1-4171-8814-b203b4bba7ac/c花蓮-花蓮港小學圍牆03.jpg
4::
mediaName: : 花蓮港小學校圍牆殘蹟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7/07121ee7-6c42-44c8-8ec1-9a86c7c6f323/c花蓮-花蓮港小學圍牆04.jpg
5::
mediaName: : 花蓮港小學校圍牆殘蹟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7/3bd0b32f-87ef-48bb-bced-e2571547ea1e/c花蓮-花蓮港小學圍牆05.jpg
6::
mediaName: : 花蓮港小學校圍牆殘蹟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7/b7b63fa2-1ff9-48c7-abbc-a2e549fdeca1/c花蓮-花蓮港小學圍牆06.jpg
7::
mediaName: : 花蓮港小學校圍牆殘蹟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7/36f40c79-68ee-4883-baf9-63f81b6d426e/c花蓮-花蓮港小學圍牆07.jpg
8::
mediaName: : 花蓮港小學校圍牆殘蹟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7/835721c7-28ab-4569-81f3-5c18ed3ad3ea/c花蓮-花蓮港小學圍牆08.jpg
9::
mediaName: : 花蓮港小學校圍牆殘蹟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7/349a76a3-c16c-448a-9aa0-4d23231d3d30/c花蓮-花蓮港小學圍牆09.jpg
10::
mediaName: : 花蓮港小學校圍牆殘蹟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7/93e3d8e8-1e6e-47a5-a9ee-cc1ac07b85e1/c花蓮-花蓮港小學圍牆10.jpg
11::
mediaName: : 花蓮港小學校圍牆殘蹟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7/199df6ab-e32b-4f07-b843-579a020408bd/c花蓮-花蓮港小學圍牆12.jpg
12::
mediaName: : 花蓮港小學校圍牆殘蹟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7/bad000bc-3c3f-4ec8-bf32-68008a55c700/c花蓮-花蓮港小學圍牆13.jpg
13::
mediaName: : 花蓮港小學校圍牆殘蹟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3-27/0343e4f9-d5c3-4653-9563-8d9fc4ffd61c/c花蓮-花蓮港小學圍牆14.jp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2-17/0e8c5289-3bd7-4242-b8a0-7cb88977909b/花蓮港小學校圍牆殘蹟指定為古蹟公告1020513.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4-07/8b789947-44b8-482a-9c0b-cfb16543f4e8/花蓮港小學校圍牆殘蹟_花蓮市_北濱段_641號地籍資料.pdf
repImgId: 209799

# 牆 於 文資局古蹟 - 5

案件編號19851127000027
個案名稱興賢書院
級別代碼1.1.3
級別名稱縣(市)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8
name: : 書院
歷史沿革興賢書院原是文昌祠,供奉文昌帝君,其創建年代有嘉慶12年(西元1807年)由當時武東堡、武西堡與燕霧上堡的士人合建,及道光三年(西元1823年)恩貢生曾拔萃捐建等二說。縱而視之,可合理推測為文祠之肇建可追溯至嘉慶12年(西元1807年),至道光3年(西元1823年)曾拔萃捐建而始具規模。時即有社學興賢社設於內,以為士子結社吟詠,敬業樂群之所。道光末年,士紳邱海於文昌內創設「興賢社」,廣置學田,做為書院的經費來源,以教育燕霧上下保及大武郡東西保的學子,開啟員林文風,然其身歿後,私墊亦隨之停擺,員林一地之教育因而暫歇,目前興賢書院內仍供奉有邱海的長生祿位。 最早於嘉慶年間,文昌祠建成,後於光緒7年(西元1881年)秀才邱萃英、陳有光等人發起重修,改建成興賢書院雛形,並聘請邱萃英擔任興賢書院的院長,教育英才。大正9年(西元1920年)由管理人黃通興擴建後殿,興賢書院成為二進的建築格局。昭和元年(西元1926年)由林天爵倡議,員林張清華、林糊、社頭蕭載福、埔心黃耀南等人發起成立「興賢吟社」,是員林第一個傳統詩社,至昭和9年(西元1934年)由黄溥造編輯成「興賢吟社百期詩集」。 日治時期兩旁廂房出租他人做為民宅使用,建築物遭受破壞。昭和12年(西元1937年)後,因日方嚴禁臺人教授漢文,故書院教育就此中斷,昭和15年(西元1940年)興賢書院曾局部修繕,當時正殿對聯為林天爵的墨跡。戰後,民國41年(西元1952年)將左廂房拆除,改為老人會館的活動空間,興賢書院於民國44年(西元1955年)重修時,將屋頂改為水泥瓦,此次重修委請黃朝琴、謝東閔、于右任敬題對聯,可惜此墨跡已於九二一地震損毀。戰後興賢書院雖曾一度恢復吟社課學,然民國48年(西元1959年)漙造先生早逝,吟社與課學復又分離。民國74年(西元1985年)11月27日經指定為第三級古蹟,民國86年(西元1997年)暨修訂後指定為縣定古蹟。 民國88年(西元1999年)九二一地震,興賢書院全部倒塌,造成書院嚴重的損毀。民國89年(西元2000年)由員林鎮公所委任中原大學建築研究室進行書院的構件清理與保存工作,民國91年(西元2002年)進行重修,民國94年(西元2005年)10月25日完成修復,同年11月12日舉行入火安座慶成大典。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3::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4::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指定登錄理由1.據載應草創於嘉慶十二年(西元1807年),道光三年(西元1823年)恩貢生曾拔萃等捐建而始具規模,足見其歷史悠久。 2.興賢書院又稱員林文昌祠,為員林地區最早的教育設施,其前身為文昌祠內的興賢社社學,為士子會文結社之所。本書院與和美道東書院及鹿港文開書院為彰化縣境內現存的三大書院,其中又以本書院創建年代最早,見證員林地區早年文風鼎盛之況。 3.書院之正式設立,源於道光年間,廣東惠州饒平縣名儒邱海,渡臺於員林文昌祠設私塾,起名「興賢書院」,教授燕武三堡(武東堡、武西堡、燕霧下堡,今員林鎮、永靖鄉、大村鄉、社頭鄉、埔心鄉)子弟,開啟員林文風。 4.本書院之建築形式甚是特別,為雙連山牆大木結構,使室內空間向後延展為二十二架,極為壯觀與特別,彩繪亦頗有其可觀處。 5.興賢書院為臺閩地區十二處書院古蹟之一。 6.其規模大小為三開間兩護龍帶拜亭的三合院建築。
法令依據(空)
所屬主管機關彰化縣政府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員林市
address: : 中正里三民路1號
經度120.57461653682
緯度23.958185123976
主管機關名稱彰化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彰化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彰化市卦山路3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11-10/380281ce-5fb8-43b0-b721-a348fb6f744c/興賢書院0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11-10/380281ce-5fb8-43b0-b721-a348fb6f744c/興賢書院01.jpg
name: : 興賢書院01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寺OOOOO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寺OOOOO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51127000027
外觀特徵興賢書院的配置屬三合院式的對稱組合型態,書院方位朝向座北朝南偏東約十五度,採兩進式格局,第一進為三開間正殿,正殿包含月臺及拜殿,月臺周圍設有欄杆座,正中為無角龍形之螭陛;第二進為獨立七開間後廳堂,兩側配有對稱的齋舍,兩齋舍皆為三段七開間之平面格局,並凸出正殿形成「凹」字型,引導動線方向。在主軸中心線上座中者為三開規模的正殿;其次為獨立的後堂,現存規模七開間;在主軸兩側配有對稱的齋舍,皆為三段七開間的平面格局,兩廂狹長的平面形成對稱的副軸線。正副軸線以花廳作為橫向連繫。在花廳前作有過水門牆堵可增加花廳在空間上的隱密及整體外觀的趣味。即此,正殿為主軸線之中心點,左右兩側之狹長廂房,形成對稱之副軸線,正副軸線則以花廳作為兩者間之橫向聯繫。 興賢書院整體面寬30m、深度34m,過水、廂房及正殿的寬度比例為1:1.8:2.4,而正殿的明間與次間的比例為2:1。主要空間為正殿與後廳堂,兩處採取獨立配置,前後無法相通,需藉廂房廊道來聯繁。興賢書院之正殿為面寬9.6m,進深15.5m之狹長型平面,在未作山門情況下,正殿前方之拜殿轉而成為入口處。拜殿前方為一月臺,面寬5.7m、進深5.9m接近方整之格局,週邊圍以欄杆望柱,中軸前設有無角龍形之螭陛及階梯,其形貌格局與彰化孔廟之丹墀相似。由於興賢書院在格局上缺少門廳之作法,因此由拜殿取代門廳之功能,以拜殿作為視覺焦點之指引,形成進入書院之主要動線。 正殿所採用之雙連山牆式屋架,原出於雙進式格局的街屋建築,亦常見於街屋式廟字建築中,一般這類廟宇的拜殿構架,多為捲棚型式,其上再置桶木疊砌磚、瓦始成屋脊。而興賢書院以其合院建築之基本型式,卻採雙連山牆式的正殿,並在拜殿作有脊桁,皆為較為罕見之設計手法。 後廳堂部份面寬2.1m、縱深約7.7m,為五開間之屋身,相對呼應三段式之屋面,即明間與次間合成高起之懸山式屋面,至稍間聚然產生落差,以揚昇另一段屋面,形成「升庵」屋面的作法。 廂房面寬則為26.6m、進深約7.7m,平面共分為三段七開間前後兩段為兩開間,中央正廳為三開間,前後以二柱支撐穿斗式木構架,山牆架則增作脊柱。為呼應平面三段七開間之格局,屋面亦分為三段,作法為中間高兩邊低的懸山式單脊馬背屋面,廂房屋架為書院門唯一使用穿斗式作法之建築,此法盛行於八卦山麓以迄嘉南平原一帶街屋式的建築。廂房以挑空之穿斗式木構架,在大跨度的空間中減少立柱數量,避免造成空間的隔斷,以滿足空間的完整性。 花廳部分原為過水亭之型式,為聯繫正殿與廂房間之過渡空間,一般僅為通道使用,於花廳前方作有一堵過水洞門牆,除提供適度之私密性外,亦增加興賢書院入口正面整體外觀的造型,同時與正殿門架、廂房簷廊之過水門間,形成一道完整分隔內外空間之牆體。敬聖亭立面則是仿重簷歇山式造型,側面及背面作有出風口,現為磚封砌。下簷屋面四邊作有出簷,上簷屋面作成單脊燕尾式,脊上座有彌勒尊佛,前後四垂脊延伸出戲槍戧脊,脊端反曲止於卷雲收頭,呈現樸實之整體造型。 另外,在左廂房前側與圍牆入口處右側尚遺存有「敬聖亭」一座,亦即惜字亭,是昔日讀書人崇文敬字的具體表現。整座書院基地呈長方形,敬聖亭的屋頂有一座彌勒佛的泥塑造型,相當古樸特別。
室內特徵興賢書院正殿構架屬於雙連山牆式屋架,作成雙脊雙山牆的抬樑式木構架,前後各自擁有完整地木構架系統,而兩架間以通枋相連,並有連貫之磚牆體,將正殿與拜殿的山牆架組合,成為完整地屋架結構系統。正殿棟架為三通五瓜的棟架,木柱與通樑的交接處鰲魚的木雕,取「獨佔鰲頭」的意涵。此外,正、拜殿皆由八支正副點金柱與一對半圓附壁柱組成。拜殿正點金柱則有兩通三瓜的看架、通下方有水草雕花之雀替,牆身部分則為厚55cm承重磚牆,牆體中未嵌有構架,屬典型的封火山牆式作法。 廂房之穿斗式隔間架係以大通直接穿入前後二柱,枋上置短木柱以承桁,短柱間再穿數層以穩定整體構架。穿斗的作法在山牆架中,是以五支方形立柱直接承桁立於臺基上,立柱間砌1m高之清 水磚牆,柱材間則施編竹夾泥牆壁填補。在牆身底部砌築磚牆之作法,除了有穩定牆身結構作用外,在多雨潮濕的物理環境之下,亦有助於防潮防蟻保護壁體。 花廳屋架僅以單山牆架承屋上九桁,桁的另端插入正殿山牆壁體中。山牆架以前後兩柱支撐,架上柱枋形式混亂,無特定形式。花廳牆身皆為1m高之清水磚牆,並於磚牆上方立窗或立柱枋木架,山牆牆身則以山牆木架為骨,由磚牆與模板混合構築成牆身。 後廳堂面寬2.1m、縱深約7.7m,為五開間之狹長平面,每一開間跨距3~5m。前後共十三桁,每一桁間距60~70cm。明間與次間為抬樑式木構架,牆身為燕尾磚牆與編竹夾泥牆混合構築,牆身砌高1m後於上方架枋立柱,柱枋間則施編竹夾泥牆,此法多見於懸山式農家建築。稍間則是建於昭和元年(西元1926年),牆面為1B清水磚承重將構造,牆上緣直接承桁。盡間小室增建於昭和9年(西元1934年),與稍間同為1B清水磚承重牆,但其規模較前者小。屋架為對稱型式,以脊桁為中心,前後各由二柱組成明間與次間之四組抬樑式木構架。在縱向十三桁中,前後第七桁皆為挑簷桁,下接出簷關刀栱傳遞屋面荷重至簷柱上。 正殿門楣上方有「興賢書院」牌匾,其「賢」字的書寫相當特別。門印刻有「科甲」、「聯登」,期許學子能「金榜題名」。正門門神為「加冠晉祿」,兩旁側門書有「文運亨通、昌期際會」、「興詩立禮、賢闊聖域」的墨跡,係林天爵的墨跡。正殿供奉文昌帝君,另同祀文衡帝君、孚佑帝君、朱衣神君及魁星爺,合稱五文昌。
使用情形建物狀態良好,全區開放民眾參觀。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左廂房及聰慧門牆面異常開裂,開裂情況有結構損壞問題,建議主管機關應請專業廠商協助評估修繕。
現狀於民國74年(西元1985年)編列為縣定古蹟,民國94年(西元2005年)修復竣工後,建物狀況良好並提供民眾參觀。
網站名稱彰化旅遊資訊網-員林興賢書院
網址https://tourism.chcg.gov.tw/AttractionsContent.aspx?id=118&chk=760b4741-531a-46b7-99fe-9ef232965e79¶m=pn=10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7292201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74臺內民字第357272號
公告日期: : 1985-11-27 10:56:25.0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員林市
landNo: : 員林段
landSerialNo: : 46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興賢書院01
author: : 趙守彥
takePhotoDate: : 約於201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9ed8147f-a310-4eb3-80db-c7417d5cc39c/興賢書院01.jpg
2::
mediaName: : 興賢書院02
author: : 趙守彥
takePhotoDate: : 約於201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9773fdf4-55d9-4c41-9b79-4db817d4ca86/興賢書院02.jpg
3::
mediaName: : 興賢書院03
author: : 趙守彥
takePhotoDate: : 約於201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e9aa0d85-f4fc-48dd-af45-7b9b14a6d0b0/興賢書院03.jpg
4::
mediaName: : 興賢書院04
author: : 趙守彥
takePhotoDate: : 約於201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f985db8b-bc0b-4fcf-9ef7-ce96e2751b16/興賢書院04.jpg
5::
mediaName: : 興賢書院05
author: : 趙守彥
takePhotoDate: : 約於201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f0e33749-f281-4e44-85e6-465170760878/興賢書院05.jp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05-18/c7bb4f07-a85e-4984-84b6-00ec52b5115f/興賢書院741207.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3-11/2938de21-472a-41c2-a119-96d7ae851c43/興賢書院-地籍圖資料110.pdf
repImgId144369
案件編號: 19851127000027
個案名稱: 興賢書院
級別代碼: 1.1.3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8
name: : 書院
歷史沿革: 興賢書院原是文昌祠,供奉文昌帝君,其創建年代有嘉慶12年(西元1807年)由當時武東堡、武西堡與燕霧上堡的士人合建,及道光三年(西元1823年)恩貢生曾拔萃捐建等二說。縱而視之,可合理推測為文祠之肇建可追溯至嘉慶12年(西元1807年),至道光3年(西元1823年)曾拔萃捐建而始具規模。時即有社學興賢社設於內,以為士子結社吟詠,敬業樂群之所。道光末年,士紳邱海於文昌內創設「興賢社」,廣置學田,做為書院的經費來源,以教育燕霧上下保及大武郡東西保的學子,開啟員林文風,然其身歿後,私墊亦隨之停擺,員林一地之教育因而暫歇,目前興賢書院內仍供奉有邱海的長生祿位。 最早於嘉慶年間,文昌祠建成,後於光緒7年(西元1881年)秀才邱萃英、陳有光等人發起重修,改建成興賢書院雛形,並聘請邱萃英擔任興賢書院的院長,教育英才。大正9年(西元1920年)由管理人黃通興擴建後殿,興賢書院成為二進的建築格局。昭和元年(西元1926年)由林天爵倡議,員林張清華、林糊、社頭蕭載福、埔心黃耀南等人發起成立「興賢吟社」,是員林第一個傳統詩社,至昭和9年(西元1934年)由黄溥造編輯成「興賢吟社百期詩集」。 日治時期兩旁廂房出租他人做為民宅使用,建築物遭受破壞。昭和12年(西元1937年)後,因日方嚴禁臺人教授漢文,故書院教育就此中斷,昭和15年(西元1940年)興賢書院曾局部修繕,當時正殿對聯為林天爵的墨跡。戰後,民國41年(西元1952年)將左廂房拆除,改為老人會館的活動空間,興賢書院於民國44年(西元1955年)重修時,將屋頂改為水泥瓦,此次重修委請黃朝琴、謝東閔、于右任敬題對聯,可惜此墨跡已於九二一地震損毀。戰後興賢書院雖曾一度恢復吟社課學,然民國48年(西元1959年)漙造先生早逝,吟社與課學復又分離。民國74年(西元1985年)11月27日經指定為第三級古蹟,民國86年(西元1997年)暨修訂後指定為縣定古蹟。 民國88年(西元1999年)九二一地震,興賢書院全部倒塌,造成書院嚴重的損毀。民國89年(西元2000年)由員林鎮公所委任中原大學建築研究室進行書院的構件清理與保存工作,民國91年(西元2002年)進行重修,民國94年(西元2005年)10月25日完成修復,同年11月12日舉行入火安座慶成大典。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3::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4::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指定登錄理由: 1.據載應草創於嘉慶十二年(西元1807年),道光三年(西元1823年)恩貢生曾拔萃等捐建而始具規模,足見其歷史悠久。 2.興賢書院又稱員林文昌祠,為員林地區最早的教育設施,其前身為文昌祠內的興賢社社學,為士子會文結社之所。本書院與和美道東書院及鹿港文開書院為彰化縣境內現存的三大書院,其中又以本書院創建年代最早,見證員林地區早年文風鼎盛之況。 3.書院之正式設立,源於道光年間,廣東惠州饒平縣名儒邱海,渡臺於員林文昌祠設私塾,起名「興賢書院」,教授燕武三堡(武東堡、武西堡、燕霧下堡,今員林鎮、永靖鄉、大村鄉、社頭鄉、埔心鄉)子弟,開啟員林文風。 4.本書院之建築形式甚是特別,為雙連山牆大木結構,使室內空間向後延展為二十二架,極為壯觀與特別,彩繪亦頗有其可觀處。 5.興賢書院為臺閩地區十二處書院古蹟之一。 6.其規模大小為三開間兩護龍帶拜亭的三合院建築。
法令依據: (空)
所屬主管機關: 彰化縣政府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員林市
address: : 中正里三民路1號
經度: 120.57461653682
緯度: 23.958185123976
主管機關名稱: 彰化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 彰化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彰化市卦山路3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11-10/380281ce-5fb8-43b0-b721-a348fb6f744c/興賢書院0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11-10/380281ce-5fb8-43b0-b721-a348fb6f744c/興賢書院01.jpg
name: : 興賢書院01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寺OOOOO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寺OOOOO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51127000027
外觀特徵: 興賢書院的配置屬三合院式的對稱組合型態,書院方位朝向座北朝南偏東約十五度,採兩進式格局,第一進為三開間正殿,正殿包含月臺及拜殿,月臺周圍設有欄杆座,正中為無角龍形之螭陛;第二進為獨立七開間後廳堂,兩側配有對稱的齋舍,兩齋舍皆為三段七開間之平面格局,並凸出正殿形成「凹」字型,引導動線方向。在主軸中心線上座中者為三開規模的正殿;其次為獨立的後堂,現存規模七開間;在主軸兩側配有對稱的齋舍,皆為三段七開間的平面格局,兩廂狹長的平面形成對稱的副軸線。正副軸線以花廳作為橫向連繫。在花廳前作有過水門牆堵可增加花廳在空間上的隱密及整體外觀的趣味。即此,正殿為主軸線之中心點,左右兩側之狹長廂房,形成對稱之副軸線,正副軸線則以花廳作為兩者間之橫向聯繫。 興賢書院整體面寬30m、深度34m,過水、廂房及正殿的寬度比例為1:1.8:2.4,而正殿的明間與次間的比例為2:1。主要空間為正殿與後廳堂,兩處採取獨立配置,前後無法相通,需藉廂房廊道來聯繁。興賢書院之正殿為面寬9.6m,進深15.5m之狹長型平面,在未作山門情況下,正殿前方之拜殿轉而成為入口處。拜殿前方為一月臺,面寬5.7m、進深5.9m接近方整之格局,週邊圍以欄杆望柱,中軸前設有無角龍形之螭陛及階梯,其形貌格局與彰化孔廟之丹墀相似。由於興賢書院在格局上缺少門廳之作法,因此由拜殿取代門廳之功能,以拜殿作為視覺焦點之指引,形成進入書院之主要動線。 正殿所採用之雙連山牆式屋架,原出於雙進式格局的街屋建築,亦常見於街屋式廟字建築中,一般這類廟宇的拜殿構架,多為捲棚型式,其上再置桶木疊砌磚、瓦始成屋脊。而興賢書院以其合院建築之基本型式,卻採雙連山牆式的正殿,並在拜殿作有脊桁,皆為較為罕見之設計手法。 後廳堂部份面寬2.1m、縱深約7.7m,為五開間之屋身,相對呼應三段式之屋面,即明間與次間合成高起之懸山式屋面,至稍間聚然產生落差,以揚昇另一段屋面,形成「升庵」屋面的作法。 廂房面寬則為26.6m、進深約7.7m,平面共分為三段七開間前後兩段為兩開間,中央正廳為三開間,前後以二柱支撐穿斗式木構架,山牆架則增作脊柱。為呼應平面三段七開間之格局,屋面亦分為三段,作法為中間高兩邊低的懸山式單脊馬背屋面,廂房屋架為書院門唯一使用穿斗式作法之建築,此法盛行於八卦山麓以迄嘉南平原一帶街屋式的建築。廂房以挑空之穿斗式木構架,在大跨度的空間中減少立柱數量,避免造成空間的隔斷,以滿足空間的完整性。 花廳部分原為過水亭之型式,為聯繫正殿與廂房間之過渡空間,一般僅為通道使用,於花廳前方作有一堵過水洞門牆,除提供適度之私密性外,亦增加興賢書院入口正面整體外觀的造型,同時與正殿門架、廂房簷廊之過水門間,形成一道完整分隔內外空間之牆體。敬聖亭立面則是仿重簷歇山式造型,側面及背面作有出風口,現為磚封砌。下簷屋面四邊作有出簷,上簷屋面作成單脊燕尾式,脊上座有彌勒尊佛,前後四垂脊延伸出戲槍戧脊,脊端反曲止於卷雲收頭,呈現樸實之整體造型。 另外,在左廂房前側與圍牆入口處右側尚遺存有「敬聖亭」一座,亦即惜字亭,是昔日讀書人崇文敬字的具體表現。整座書院基地呈長方形,敬聖亭的屋頂有一座彌勒佛的泥塑造型,相當古樸特別。
室內特徵: 興賢書院正殿構架屬於雙連山牆式屋架,作成雙脊雙山牆的抬樑式木構架,前後各自擁有完整地木構架系統,而兩架間以通枋相連,並有連貫之磚牆體,將正殿與拜殿的山牆架組合,成為完整地屋架結構系統。正殿棟架為三通五瓜的棟架,木柱與通樑的交接處鰲魚的木雕,取「獨佔鰲頭」的意涵。此外,正、拜殿皆由八支正副點金柱與一對半圓附壁柱組成。拜殿正點金柱則有兩通三瓜的看架、通下方有水草雕花之雀替,牆身部分則為厚55cm承重磚牆,牆體中未嵌有構架,屬典型的封火山牆式作法。 廂房之穿斗式隔間架係以大通直接穿入前後二柱,枋上置短木柱以承桁,短柱間再穿數層以穩定整體構架。穿斗的作法在山牆架中,是以五支方形立柱直接承桁立於臺基上,立柱間砌1m高之清 水磚牆,柱材間則施編竹夾泥牆壁填補。在牆身底部砌築磚牆之作法,除了有穩定牆身結構作用外,在多雨潮濕的物理環境之下,亦有助於防潮防蟻保護壁體。 花廳屋架僅以單山牆架承屋上九桁,桁的另端插入正殿山牆壁體中。山牆架以前後兩柱支撐,架上柱枋形式混亂,無特定形式。花廳牆身皆為1m高之清水磚牆,並於磚牆上方立窗或立柱枋木架,山牆牆身則以山牆木架為骨,由磚牆與模板混合構築成牆身。 後廳堂面寬2.1m、縱深約7.7m,為五開間之狹長平面,每一開間跨距3~5m。前後共十三桁,每一桁間距60~70cm。明間與次間為抬樑式木構架,牆身為燕尾磚牆與編竹夾泥牆混合構築,牆身砌高1m後於上方架枋立柱,柱枋間則施編竹夾泥牆,此法多見於懸山式農家建築。稍間則是建於昭和元年(西元1926年),牆面為1B清水磚承重將構造,牆上緣直接承桁。盡間小室增建於昭和9年(西元1934年),與稍間同為1B清水磚承重牆,但其規模較前者小。屋架為對稱型式,以脊桁為中心,前後各由二柱組成明間與次間之四組抬樑式木構架。在縱向十三桁中,前後第七桁皆為挑簷桁,下接出簷關刀栱傳遞屋面荷重至簷柱上。 正殿門楣上方有「興賢書院」牌匾,其「賢」字的書寫相當特別。門印刻有「科甲」、「聯登」,期許學子能「金榜題名」。正門門神為「加冠晉祿」,兩旁側門書有「文運亨通、昌期際會」、「興詩立禮、賢闊聖域」的墨跡,係林天爵的墨跡。正殿供奉文昌帝君,另同祀文衡帝君、孚佑帝君、朱衣神君及魁星爺,合稱五文昌。
使用情形: 建物狀態良好,全區開放民眾參觀。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左廂房及聰慧門牆面異常開裂,開裂情況有結構損壞問題,建議主管機關應請專業廠商協助評估修繕。
現狀: 於民國74年(西元1985年)編列為縣定古蹟,民國94年(西元2005年)修復竣工後,建物狀況良好並提供民眾參觀。
網站名稱: 彰化旅遊資訊網-員林興賢書院
網址: https://tourism.chcg.gov.tw/AttractionsContent.aspx?id=118&chk=760b4741-531a-46b7-99fe-9ef232965e79¶m=pn=10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7292201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74臺內民字第357272號
公告日期: : 1985-11-27 10:56:25.0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員林市
landNo: : 員林段
landSerialNo: : 46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興賢書院01
author: : 趙守彥
takePhotoDate: : 約於201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9ed8147f-a310-4eb3-80db-c7417d5cc39c/興賢書院01.jpg
2::
mediaName: : 興賢書院02
author: : 趙守彥
takePhotoDate: : 約於201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9773fdf4-55d9-4c41-9b79-4db817d4ca86/興賢書院02.jpg
3::
mediaName: : 興賢書院03
author: : 趙守彥
takePhotoDate: : 約於201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e9aa0d85-f4fc-48dd-af45-7b9b14a6d0b0/興賢書院03.jpg
4::
mediaName: : 興賢書院04
author: : 趙守彥
takePhotoDate: : 約於201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f985db8b-bc0b-4fcf-9ef7-ce96e2751b16/興賢書院04.jpg
5::
mediaName: : 興賢書院05
author: : 趙守彥
takePhotoDate: : 約於201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f0e33749-f281-4e44-85e6-465170760878/興賢書院05.jp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05-18/c7bb4f07-a85e-4984-84b6-00ec52b5115f/興賢書院741207.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3-11/2938de21-472a-41c2-a119-96d7ae851c43/興賢書院-地籍圖資料110.pdf
repImgId: 144369

# 牆 於 文資局歷史建築 - 6

案件編號20080421000001
個案名稱永靖魏成美公堂
種類1::
code: : A1
name: : 祠堂
歷史沿革根據《永靖郷土資料研究集》及魏氏後代族人表示,魏氏祖籍福建省汀州府永定縣,清道光年間第十九世族人魏儉正渡臺遷移至永靖定居。魏儉正之四子尚瑩公精通醫術,日治時期當任庄長及八堡二圳圳長,為當地領導份子,尚瑩公去世後由兒子建造此房宅。魏氏祖先魏紹堂(舜仁)為清朝成均進士、官拜五品同知、賞戴藍翎,因而本宅第一進正廳門額懸掛「成美公堂」匾額為紀念魏紹堂之公廳。 本宅第一進為魏一堂(精仁)興造、第二進及護龍為魏由堂(居仁)興造,根據「成美公堂」匾額記載之年代及後落明倫亭廳堂內支柱題字「大正六年」推測本宅約為大正6年(西元1917年)竣工。成美公堂在興建之時,曾聘請風水師進行必要的勘輿工作,宅前有一由西往東流、龍進虎出繞經院門前之水文。 據《永靖鄉土資料研究集》記載,本宅邸第一進正身先建、第二進正身及護龍後建,建屋所需之石頭用輕便鐵車由員林柴頭井運來,第一進正身所用之木料為阿里山運來的檜木,第二進正身及護龍用的木料為由鹿港進口之大陸福杉,據稱營建本宅之匠師可能為本地五福村陳厝匠師。本宅於民國97年(西元2008年)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傅朝卿等編著,《彰化縣重大意義歷史建築調查研究》,彰化:彰化縣文化局,P.3-338~P.3-340。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大正六年(西元1917年)完成興建,傳統閩式二進二院埕三合院,左右護龍外各有外護龍,林衡道謂之「四馬拖車」的格局,第一進正身大廳後,有一「孔孟好字」合體字,對聯有吳德功聯,柯煥章彩繪大木作及彩繪都屬上乘之作,從正身大廳到護龍前簷廊皆有可觀之處,為道地的架棟式屋家。建築架構來說,從土确、斗子砌、磚造到木架構都有,值得登錄歷史建築以永久保存。
法令依據第15條暨第4條
所屬主管機關彰化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1::
itemNo: : 1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永靖鄉
address: : 港西村中山路一段972巷25號
經度120.54814308562
緯度23.918367172187
主管機關名稱彰化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彰化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彰化市卦山路3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11-10/f285e73c-3949-4f6f-be7b-5acca03a246a/永靖魏成美公堂0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11-10/f285e73c-3949-4f6f-be7b-5acca03a246a/永靖魏成美公堂01.jpg
name: : 永靖魏成美公堂01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頂OOOOOOOOO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80421000001
外觀特徵魏宅格局為傳統閩式二進二院埕三合院,左右護龍外各有一隴外護龍。護龍與護龍間設有院門。第一進合院正身左右各以一過水廊與左右護龍相接,左側為「重禮門」、右側為「重義門」。第二進正身後方有一座土地公廟。 第一進正廳原為殿堂式,屋頂現已改為雙坡現代瓦作。正廳前設有前簷廊,立有四根圓木梭柱,柱腳為南瓜形花崗岩柱珠,柱頭出簷接一木構件後承接簷枋,左右木構件為抬樑疊斗式做法。前簷牆中央明間開有三關六扇門,居中兩扇為板門、門楣題字「成人之美」,左右兩側為木格扇,門扇上水平橫樑有三幅人物故事木雕,樑上居中處懸掛大正6年(西元1917年)立「成美公堂」,及一圓形木質彩繪避邪獅咬劍。左右次間前簷牆各開有一扇窗,牆面臺度面為日式雨淋板牆面。 第二進正身為十五間,明次間屋頂為硬山曲折馬背頂、屋瓦為傳統仰合瓦作、正脊為紅磚透脊,明次間立有四根圓木前簷柱。前簷廊左右木構架為抬樑疊斗式做法,明間處開有三關六扇門,中央門樑上懸掛一大正6年(西元1917年)立之「明倫堂」匾額。左右次間前簷牆牆面各開有一方窗,牆面臺度以下為清水紅磚牆、臺度以上為編竹夾泥白粉牆。後簷牆牆腳為卵石砌、牆身為清水紅磚牆。右側第十一間為護龍及護龍間天井末瑞,前簷牆中央處開有一關兩扇門,門額題字「禮門義路」。
室內特徵第一進正廳現為祭祀祖先之公廳,堂內左右隔斷牆木構架為穿斗式做法,部份木構件如:斗、栱、升等構件仿抬樑疊斗式做法。左右隔斷牆牆面臺度以下為木樘板、臺度以上為編竹夾泥牆,室內無燈樑,左右兩側隔斷牆門扇上各有一幅筆墨,題字鹿津醉軒柯煥章,為彰化鹿港一帶重要彩繪匠師。 左右護龍共為九間,內護龍立有七根前簷柱,形成一個聯繫兩進院埕之柱廊空間。第一進最外間護龍前簷牆外凸於前簷廊,牆面左右各開有一圓洞窗,牆腳為卵石砌、牆身為斗子砌,牆身以磚疊砌與簷口相接。第一進護龍前簷廊簷柱為圓木柱,前簷牆明間處開有三關六扇門,居中兩扇為板門、左右兩扇為木格扇門,右護龍門扇上水平橫樑及走馬板皆繪有彩繪,水平橫樑居中處懸掛一大正6年(西元1917年)立之「垂裕廳」匾額。 第一進正身與護龍相接處,設有一類似過水廊之空間,前簷廊與正身前簷廊做法相同,但簷柱於晚近改為紅磚造水泥粉刷面方柱,前簷牆面臺度以下為斗子砌、臺度以上為木樘板,居中處開有一關兩扇門、門額題字左側為「崇禮門」、右側為「重義門」。 第二進明聖鸞堂為祀奉神明之神明廳,左右隔斷牆為穿斗式木構架做法,牆面臺度以下為木樘板、臺度以上為編竹夾泥白粉牆。燈樑位於前坡第四架檁下。扇面牆居中處臺度以下為木樘板,水平橫樑下左右兩側有類似罩之花草木透雕構件,左右兩側各有一方門扇,水平橫樑居中處懸掛一「明聖鸞堂」匾額,樑上有三扇木透雕橫批窗。 護龍與護龍間設有院門,居中為方門洞、牆面較高,牆頂立有葫蘆形泥塑,左右兩側牆面較低,與居中牆面間以弧形牆面收邊,院門牆腳為卵石砌、牆身為斗子砌。
使用情形建築狀況良好,供民眾參觀。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永靖魏成美公堂內部現況良好,皆有志工定期進行管裡與打掃,且定期辦理建築清潔維修及消防演練。
現狀建築狀況良好,惟屋頂有輕微植物附生與鳥禽排遺問題。
是否開放1
是否收費1
開放時間每日開園時間為上午9時至下午17時(最後入園為下午16時),休園日於官方網站另行公告;假日提供免費導覽,其餘時段亦可預約付費導覽。
網站名稱彰化縣政府旅遊資訊網-成美文化園
網址https://tourism.chcg.gov.tw/AttractionsContent.aspx?id=412&chk=d5921b53-beaa-4c68-a132-fa619328ecbf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7292201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70000563A號
公告日期: : 2008-04-21 08:44:57.0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永靖鄉
landNo: : 永泰段
landSerialNo: : 619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永靖鄉
landNo: : 永泰段
landSerialNo: : 620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永靖鄉
landNo: : 永泰段
landSerialNo: : 621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4::
itemNo: : 4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永靖鄉
landNo: : 永泰段
landSerialNo: : 629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5::
itemNo: : 5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永靖鄉
landNo: : 永泰段
landSerialNo: : 630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6::
itemNo: : 6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永靖鄉
landNo: : 永泰段
landSerialNo: : 636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7::
itemNo: : 7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永靖鄉
landNo: : 永泰段
landSerialNo: : 637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8::
itemNo: : 8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永靖鄉
landNo: : 永泰段
landSerialNo: : 638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永靖魏成美公堂01
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
takePhotoDate: : 2021年
description: : 亞洲數位典藏拍攝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9/2bced92a-e47a-4c28-a9df-f224c6a5b17a/永靖魏成美公堂01.jpg
2::
mediaName: : 永靖魏成美公堂02
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description: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拍攝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9/240b366d-7aa7-4263-a1e3-fe5a835e00be/永靖魏成美公堂02.jpg
3::
mediaName: : 永靖魏成美公堂03
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description: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拍攝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9/e3a07d88-fd82-4119-ab69-78a59299c64b/永靖魏成美公堂03.jpg
4::
mediaName: : 永靖魏成美公堂04
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description: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拍攝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9/e82b3227-16b1-49d6-973f-14a2e8a19cab/永靖魏成美公堂04.jpg
5::
mediaName: : 永靖魏成美公堂05
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description: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拍攝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9/7fb27deb-4716-44ce-95f4-8bf67392f9e1/永靖魏成美公堂05.jp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06-30/70cba036-bac5-4c38-8ac1-90ceba216bd7/永靖魏成美公堂970421.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3-12/c57a8dab-0965-43d4-bf01-a3276908f15c/永靖魏成美公堂-地籍圖資料110.pdf
repImgId144412
案件編號: 20080421000001
個案名稱: 永靖魏成美公堂
種類: 1::
code: : A1
name: : 祠堂
歷史沿革: 根據《永靖郷土資料研究集》及魏氏後代族人表示,魏氏祖籍福建省汀州府永定縣,清道光年間第十九世族人魏儉正渡臺遷移至永靖定居。魏儉正之四子尚瑩公精通醫術,日治時期當任庄長及八堡二圳圳長,為當地領導份子,尚瑩公去世後由兒子建造此房宅。魏氏祖先魏紹堂(舜仁)為清朝成均進士、官拜五品同知、賞戴藍翎,因而本宅第一進正廳門額懸掛「成美公堂」匾額為紀念魏紹堂之公廳。 本宅第一進為魏一堂(精仁)興造、第二進及護龍為魏由堂(居仁)興造,根據「成美公堂」匾額記載之年代及後落明倫亭廳堂內支柱題字「大正六年」推測本宅約為大正6年(西元1917年)竣工。成美公堂在興建之時,曾聘請風水師進行必要的勘輿工作,宅前有一由西往東流、龍進虎出繞經院門前之水文。 據《永靖鄉土資料研究集》記載,本宅邸第一進正身先建、第二進正身及護龍後建,建屋所需之石頭用輕便鐵車由員林柴頭井運來,第一進正身所用之木料為阿里山運來的檜木,第二進正身及護龍用的木料為由鹿港進口之大陸福杉,據稱營建本宅之匠師可能為本地五福村陳厝匠師。本宅於民國97年(西元2008年)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傅朝卿等編著,《彰化縣重大意義歷史建築調查研究》,彰化:彰化縣文化局,P.3-338~P.3-340。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 大正六年(西元1917年)完成興建,傳統閩式二進二院埕三合院,左右護龍外各有外護龍,林衡道謂之「四馬拖車」的格局,第一進正身大廳後,有一「孔孟好字」合體字,對聯有吳德功聯,柯煥章彩繪大木作及彩繪都屬上乘之作,從正身大廳到護龍前簷廊皆有可觀之處,為道地的架棟式屋家。建築架構來說,從土确、斗子砌、磚造到木架構都有,值得登錄歷史建築以永久保存。
法令依據: 第15條暨第4條
所屬主管機關: 彰化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永靖鄉
address: : 港西村中山路一段972巷25號
經度: 120.54814308562
緯度: 23.918367172187
主管機關名稱: 彰化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 彰化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彰化市卦山路3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11-10/f285e73c-3949-4f6f-be7b-5acca03a246a/永靖魏成美公堂0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11-10/f285e73c-3949-4f6f-be7b-5acca03a246a/永靖魏成美公堂01.jpg
name: : 永靖魏成美公堂01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頂OOOOOOOOO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80421000001
外觀特徵: 魏宅格局為傳統閩式二進二院埕三合院,左右護龍外各有一隴外護龍。護龍與護龍間設有院門。第一進合院正身左右各以一過水廊與左右護龍相接,左側為「重禮門」、右側為「重義門」。第二進正身後方有一座土地公廟。 第一進正廳原為殿堂式,屋頂現已改為雙坡現代瓦作。正廳前設有前簷廊,立有四根圓木梭柱,柱腳為南瓜形花崗岩柱珠,柱頭出簷接一木構件後承接簷枋,左右木構件為抬樑疊斗式做法。前簷牆中央明間開有三關六扇門,居中兩扇為板門、門楣題字「成人之美」,左右兩側為木格扇,門扇上水平橫樑有三幅人物故事木雕,樑上居中處懸掛大正6年(西元1917年)立「成美公堂」,及一圓形木質彩繪避邪獅咬劍。左右次間前簷牆各開有一扇窗,牆面臺度面為日式雨淋板牆面。 第二進正身為十五間,明次間屋頂為硬山曲折馬背頂、屋瓦為傳統仰合瓦作、正脊為紅磚透脊,明次間立有四根圓木前簷柱。前簷廊左右木構架為抬樑疊斗式做法,明間處開有三關六扇門,中央門樑上懸掛一大正6年(西元1917年)立之「明倫堂」匾額。左右次間前簷牆牆面各開有一方窗,牆面臺度以下為清水紅磚牆、臺度以上為編竹夾泥白粉牆。後簷牆牆腳為卵石砌、牆身為清水紅磚牆。右側第十一間為護龍及護龍間天井末瑞,前簷牆中央處開有一關兩扇門,門額題字「禮門義路」。
室內特徵: 第一進正廳現為祭祀祖先之公廳,堂內左右隔斷牆木構架為穿斗式做法,部份木構件如:斗、栱、升等構件仿抬樑疊斗式做法。左右隔斷牆牆面臺度以下為木樘板、臺度以上為編竹夾泥牆,室內無燈樑,左右兩側隔斷牆門扇上各有一幅筆墨,題字鹿津醉軒柯煥章,為彰化鹿港一帶重要彩繪匠師。 左右護龍共為九間,內護龍立有七根前簷柱,形成一個聯繫兩進院埕之柱廊空間。第一進最外間護龍前簷牆外凸於前簷廊,牆面左右各開有一圓洞窗,牆腳為卵石砌、牆身為斗子砌,牆身以磚疊砌與簷口相接。第一進護龍前簷廊簷柱為圓木柱,前簷牆明間處開有三關六扇門,居中兩扇為板門、左右兩扇為木格扇門,右護龍門扇上水平橫樑及走馬板皆繪有彩繪,水平橫樑居中處懸掛一大正6年(西元1917年)立之「垂裕廳」匾額。 第一進正身與護龍相接處,設有一類似過水廊之空間,前簷廊與正身前簷廊做法相同,但簷柱於晚近改為紅磚造水泥粉刷面方柱,前簷牆面臺度以下為斗子砌、臺度以上為木樘板,居中處開有一關兩扇門、門額題字左側為「崇禮門」、右側為「重義門」。 第二進明聖鸞堂為祀奉神明之神明廳,左右隔斷牆為穿斗式木構架做法,牆面臺度以下為木樘板、臺度以上為編竹夾泥白粉牆。燈樑位於前坡第四架檁下。扇面牆居中處臺度以下為木樘板,水平橫樑下左右兩側有類似罩之花草木透雕構件,左右兩側各有一方門扇,水平橫樑居中處懸掛一「明聖鸞堂」匾額,樑上有三扇木透雕橫批窗。 護龍與護龍間設有院門,居中為方門洞、牆面較高,牆頂立有葫蘆形泥塑,左右兩側牆面較低,與居中牆面間以弧形牆面收邊,院門牆腳為卵石砌、牆身為斗子砌。
使用情形: 建築狀況良好,供民眾參觀。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永靖魏成美公堂內部現況良好,皆有志工定期進行管裡與打掃,且定期辦理建築清潔維修及消防演練。
現狀: 建築狀況良好,惟屋頂有輕微植物附生與鳥禽排遺問題。
是否開放: 1
是否收費: 1
開放時間: 每日開園時間為上午9時至下午17時(最後入園為下午16時),休園日於官方網站另行公告;假日提供免費導覽,其餘時段亦可預約付費導覽。
網站名稱: 彰化縣政府旅遊資訊網-成美文化園
網址: https://tourism.chcg.gov.tw/AttractionsContent.aspx?id=412&chk=d5921b53-beaa-4c68-a132-fa619328ecbf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7292201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70000563A號
公告日期: : 2008-04-21 08:44:57.0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永靖鄉
landNo: : 永泰段
landSerialNo: : 619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永靖鄉
landNo: : 永泰段
landSerialNo: : 620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永靖鄉
landNo: : 永泰段
landSerialNo: : 621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4::
itemNo: : 4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永靖鄉
landNo: : 永泰段
landSerialNo: : 629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5::
itemNo: : 5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永靖鄉
landNo: : 永泰段
landSerialNo: : 630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6::
itemNo: : 6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永靖鄉
landNo: : 永泰段
landSerialNo: : 636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7::
itemNo: : 7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永靖鄉
landNo: : 永泰段
landSerialNo: : 637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8::
itemNo: : 8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永靖鄉
landNo: : 永泰段
landSerialNo: : 638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永靖魏成美公堂01
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
takePhotoDate: : 2021年
description: : 亞洲數位典藏拍攝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9/2bced92a-e47a-4c28-a9df-f224c6a5b17a/永靖魏成美公堂01.jpg
2::
mediaName: : 永靖魏成美公堂02
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description: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拍攝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9/240b366d-7aa7-4263-a1e3-fe5a835e00be/永靖魏成美公堂02.jpg
3::
mediaName: : 永靖魏成美公堂03
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description: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拍攝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9/e3a07d88-fd82-4119-ab69-78a59299c64b/永靖魏成美公堂03.jpg
4::
mediaName: : 永靖魏成美公堂04
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description: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拍攝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9/e82b3227-16b1-49d6-973f-14a2e8a19cab/永靖魏成美公堂04.jpg
5::
mediaName: : 永靖魏成美公堂05
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description: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拍攝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9/7fb27deb-4716-44ce-95f4-8bf67392f9e1/永靖魏成美公堂05.jp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06-30/70cba036-bac5-4c38-8ac1-90ceba216bd7/永靖魏成美公堂970421.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3-12/c57a8dab-0965-43d4-bf01-a3276908f15c/永靖魏成美公堂-地籍圖資料110.pdf
repImgId: 144412

# 牆 於 文資局古蹟 - 7

案件編號20100407000001
個案名稱永靖忠實第
級別代碼1.1.3
級別名稱縣(市)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3
name: : 宅第
歷史沿革根據《邱忠實第家藏族譜》及《永靖鄉土資料研究集》顯示,邱姓為乾隆年間渡臺,始祖為邱華循公,初居彰化縣深坑子塗庫,後移居至今田尾一帶,再移居永靖鄉苦苓腳拓墾。邱華循之孫邱萃英,為臺灣府學廩膳生,並勸降戴潮春有功,封賜五品藍翎,光緒2年(西元1876年)經臺灣府學考選為歲貢生,得候選訓導之銜,宅前曾立有旗竿座。忠實第為宅邸邱姓族人公廳(祠堂)位置,奉祀邱氏先祖。    老師府(學堂亦稱明經第或學仔宅)乃是邱姓渡臺始祖邱華循公之孫,邱萃英先生所蓋,為其教學及晚年住處。邱萃英為光緒2年(西元1876年)歲貢生,則稱「歲進士」,每年只取第一名一名。故有進士之執事牌(今已不復見),光緒7年(西元1881年)又任員林興賢書院院長,聘請員林興賢書院講師邱海先生之叔或侄為講師,現牌位存放邱氏宗祠内。老師府由歲貢生邱萃英第五子邱禮逢繼承,邱禮逢曾任老師、庄協議員、信用組合理事。丘逢甲幼年時曾於此唸書,日治初期組織抗日團體時,曾躲藏居住於此。忠實第及老師府為永靖一帶,清朝時期相當重要之文人宅邸,與彰化文教發展,關係密切,具歷史意義。    忠實第營建年代為清朝末年、距今相當久遠,建築經歷整修及地震損傷,彩繪壁畫已非原貌,無法推測較準確之建年代。根據《永靖郷土資料研究集》紀錄忠實第第一進正廳,於昭和10年(西元1935年)臺中墩仔腳大地震時震垮,邱氏族人聘請五福村陳騰發及陳昧兩位匠師對場作,重修正廳。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3::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指定登錄理由1.永靖瑚璉村邱宅就歷史意義而言,與地方移民開發史密切相關,並為邱萃英講學的府第,丘逢甲也曾在此處學習。 2.邱宅為傳統閩南建築,由兩棟主要傳統建築「忠實第」與「老師府」構成,其雕刻、彩繪、磚造皆有一定水準,建築物上之泥塑、剪黏及交趾陶除了有地方流派的傳統外,更具備特殊工藝價值,如在老師府宅第的磚造「花瓶門」頗具特色,符合縣定古蹟指定基準,應予以指定保存。
法令依據第14條暨第4條
所屬主管機關彰化縣政府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永靖鄉
address: : 瑚璉村多福路60號
經度120.55104894158
緯度23.927449895712
主管機關名稱彰化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彰化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彰化市卦山路3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11-10/ee013ea4-cea9-41b5-9240-e1962d8d0b21/永靖忠實第0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11-10/ee013ea4-cea9-41b5-9240-e1962d8d0b21/永靖忠實第01.jpg
name: : 永靖忠實第01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祭OOOOOOOO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00407000001
外觀特徵邱氏建築群組包含兩部分:一為忠實第、一為老師府。忠實第為二進二院埕三合院,左右護龍外各有一隴護龍,第一進正身右後方及左護龍前方各有一口水井。老師府為兩進兩院埕四合院,第一進門廳前原有一軒亭,現僅餘四根支柱,格局及尺度較小。    忠實第第一進正身原為三間殿堂式格局,晚近於左右兩側增設梢間與左右護龍相接。屋頂為懸山曲折形馬背,屋瓦為傳統仰合瓦作。明間前廊簷牆退凹成凹壽做法,明間前廊牆牆面前緣左右各立有一根圓木附壁柱,左右廊牆牆面各開有一關兩扇木格扇。忠實第屋簷高度較高,格局尺度也較大,反映其為祭祀祖先之公廳祠堂之空間特質。明間前簷牆牆面開有三關六扇門,中央兩扇為板門、門楣立有兩顆方形門印、左右兩側為木格扇,門上水平横樑居中處題字「忠實第」,樑上有木透雕横批窗。    老師府第一進正身明間為門廳所在。明次間屋頂為硬山曲折馬背頂,現況右次間屋頂已經損毀,梢間屋頂略低於明次間為雙坡日式瓦作屋頂。明次間前簷廊立有兩根圖木梭柱,右側前簷柱柱頭與壽樑交接處有一人物故事木透雕雀替。明次間前簷廊為兩架間進深,次間前廊牆牆面為斗子砌,牆上開有一造型曲度具相當洞感之花瓶洞門,門上左右各有一白色泥塑,左側為荷花、右側為梅花。    老師府明間前簷牆開有三關六扇門,居中兩扇為板門,左右兩側為木格扇,門上水平横樑原立有兩顆方形門印,樑上有木透雕横批窗,門扇左右邊框題字「來至門庭須進步,學成科甲必聯登」,作為本宅為老師府之入口對聯。左右次間前簷牆牆面各開有一扇方窗,牆面窗臺以下為紅磚及灰色磚拼貼而成之壁面,窗扇上原為編竹夾泥白粉牆。次間山牆面為清水紅磚牆、以表面裝飾花鳥圖樣立體交趾陶燒之斜面形墀與簷口相接。梢間前簷牆牆面凸出前簷廊,牆面各開有一方窗,牆身為斗子砌,牆身與簷口相接處有一道水平飾帶,表面以泥塑裝飾各式半立花鳥圖案、現況部分損毀。明間門廳後簷牆處沒有壁堵,左右次間梢間後簷牆,牆腳為卵石砌、牆身為土确牆。    老師府第二進正身屋頂為雙坡日式瓦作屋頂,前簷廊出挑,前簷牆亦開有開有三關六扇門,門扇上有文字裝飾。左右次梢間前簷牆皆已於晚近整修改建。正廳左右格扇牆為穿斗式木構架做法。
室內特徵忠實第內部,左右次間前簷牆牆面臺度以下油漆、臺度以上為木樘板,牆身開有一八角窗。後簷廊則開有緣釉花磚透氣窗。正廳左右雨側隔斷牆木構架為穿斗式做法,隔斷牆牆面臺度以下為木樘板、臺度以上為編竹夾泥白粉牆。忠實第第一進左右護龍明間處左右皆為神明廳使用,明間處皆開有一關兩扇門,門楣題字左護龍為「錫壽堂」為神明廳、祀奉關聖帝君;右護龍為「多福堂」祀奉觀世音菩薩。
使用情形邱氏族人部份居住其中。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老師府正在進行修復工程,建議施工單位注意用電用火之安全,務必遵守工地公共衛生安全管理,並按圖施工,避免發生損及文化資產價值之情事;忠實第已修復完成。
現狀民國99年(西元2010年)編列為縣定古蹟,於民國112年(西元2023年)進行忠實第與老師府及其周邊環境修復工程,目前忠實第已修復完成,老師府正在進行修復工程。
網站名稱永靖鄉公所-歷史建築永靖忠實第
網址https://town.chcg.gov.tw/yungchin/07other/main.asp?main_id=24280http://www.hakka.gov.tw/ct.asp?xItem=12099&ctNode=1922&mp=1914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7292201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90000234A號
公告日期: : 2010-04-07 09:44:43.0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永靖鄉
landNo: : 永中段
landSerialNo: : 97地號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永靖忠實第01
author: : 趙守彥
takePhotoDate: : 約於201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b17bf1bb-cdec-4828-85c2-d0ba55947cff/永靖忠實第01.jpg
2::
mediaName: : 永靖忠實第02
author: : 趙守彥
takePhotoDate: : 約於201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004ba7ab-2ba1-4745-9309-a61bdca8d735/永靖忠實第02.jpg
3::
mediaName: : 永靖忠實第03
author: : 趙守彥
takePhotoDate: : 約於201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4347eb02-bfa8-4e5e-bb57-598fce44cd8a/永靖忠實第03.jpg
4::
mediaName: : 永靖忠實第04
author: : 趙守彥
takePhotoDate: : 約於201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1722ce76-3310-439c-844e-6a42d44d86c9/永靖忠實第04.jpg
5::
mediaName: : 永靖忠實第05
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e772f2aa-cf50-4a17-88fa-33eb3420c51a/永靖忠實第05.jp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05-19/50cb8118-1cc5-4f29-b614-5e3520f45455/永靖忠實第990407.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3-11/677dccb0-76fc-4329-b2b5-20364d5b9faf/永靖忠實第-地籍圖資料110.pdf
repImgId144287
案件編號: 20100407000001
個案名稱: 永靖忠實第
級別代碼: 1.1.3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3
name: : 宅第
歷史沿革: 根據《邱忠實第家藏族譜》及《永靖鄉土資料研究集》顯示,邱姓為乾隆年間渡臺,始祖為邱華循公,初居彰化縣深坑子塗庫,後移居至今田尾一帶,再移居永靖鄉苦苓腳拓墾。邱華循之孫邱萃英,為臺灣府學廩膳生,並勸降戴潮春有功,封賜五品藍翎,光緒2年(西元1876年)經臺灣府學考選為歲貢生,得候選訓導之銜,宅前曾立有旗竿座。忠實第為宅邸邱姓族人公廳(祠堂)位置,奉祀邱氏先祖。    老師府(學堂亦稱明經第或學仔宅)乃是邱姓渡臺始祖邱華循公之孫,邱萃英先生所蓋,為其教學及晚年住處。邱萃英為光緒2年(西元1876年)歲貢生,則稱「歲進士」,每年只取第一名一名。故有進士之執事牌(今已不復見),光緒7年(西元1881年)又任員林興賢書院院長,聘請員林興賢書院講師邱海先生之叔或侄為講師,現牌位存放邱氏宗祠内。老師府由歲貢生邱萃英第五子邱禮逢繼承,邱禮逢曾任老師、庄協議員、信用組合理事。丘逢甲幼年時曾於此唸書,日治初期組織抗日團體時,曾躲藏居住於此。忠實第及老師府為永靖一帶,清朝時期相當重要之文人宅邸,與彰化文教發展,關係密切,具歷史意義。    忠實第營建年代為清朝末年、距今相當久遠,建築經歷整修及地震損傷,彩繪壁畫已非原貌,無法推測較準確之建年代。根據《永靖郷土資料研究集》紀錄忠實第第一進正廳,於昭和10年(西元1935年)臺中墩仔腳大地震時震垮,邱氏族人聘請五福村陳騰發及陳昧兩位匠師對場作,重修正廳。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3::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指定登錄理由: 1.永靖瑚璉村邱宅就歷史意義而言,與地方移民開發史密切相關,並為邱萃英講學的府第,丘逢甲也曾在此處學習。 2.邱宅為傳統閩南建築,由兩棟主要傳統建築「忠實第」與「老師府」構成,其雕刻、彩繪、磚造皆有一定水準,建築物上之泥塑、剪黏及交趾陶除了有地方流派的傳統外,更具備特殊工藝價值,如在老師府宅第的磚造「花瓶門」頗具特色,符合縣定古蹟指定基準,應予以指定保存。
法令依據: 第14條暨第4條
所屬主管機關: 彰化縣政府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永靖鄉
address: : 瑚璉村多福路60號
經度: 120.55104894158
緯度: 23.927449895712
主管機關名稱: 彰化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 彰化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彰化市卦山路3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11-10/ee013ea4-cea9-41b5-9240-e1962d8d0b21/永靖忠實第0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11-10/ee013ea4-cea9-41b5-9240-e1962d8d0b21/永靖忠實第01.jpg
name: : 永靖忠實第01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祭OOOOOOOO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00407000001
外觀特徵: 邱氏建築群組包含兩部分:一為忠實第、一為老師府。忠實第為二進二院埕三合院,左右護龍外各有一隴護龍,第一進正身右後方及左護龍前方各有一口水井。老師府為兩進兩院埕四合院,第一進門廳前原有一軒亭,現僅餘四根支柱,格局及尺度較小。    忠實第第一進正身原為三間殿堂式格局,晚近於左右兩側增設梢間與左右護龍相接。屋頂為懸山曲折形馬背,屋瓦為傳統仰合瓦作。明間前廊簷牆退凹成凹壽做法,明間前廊牆牆面前緣左右各立有一根圓木附壁柱,左右廊牆牆面各開有一關兩扇木格扇。忠實第屋簷高度較高,格局尺度也較大,反映其為祭祀祖先之公廳祠堂之空間特質。明間前簷牆牆面開有三關六扇門,中央兩扇為板門、門楣立有兩顆方形門印、左右兩側為木格扇,門上水平横樑居中處題字「忠實第」,樑上有木透雕横批窗。    老師府第一進正身明間為門廳所在。明次間屋頂為硬山曲折馬背頂,現況右次間屋頂已經損毀,梢間屋頂略低於明次間為雙坡日式瓦作屋頂。明次間前簷廊立有兩根圖木梭柱,右側前簷柱柱頭與壽樑交接處有一人物故事木透雕雀替。明次間前簷廊為兩架間進深,次間前廊牆牆面為斗子砌,牆上開有一造型曲度具相當洞感之花瓶洞門,門上左右各有一白色泥塑,左側為荷花、右側為梅花。    老師府明間前簷牆開有三關六扇門,居中兩扇為板門,左右兩側為木格扇,門上水平横樑原立有兩顆方形門印,樑上有木透雕横批窗,門扇左右邊框題字「來至門庭須進步,學成科甲必聯登」,作為本宅為老師府之入口對聯。左右次間前簷牆牆面各開有一扇方窗,牆面窗臺以下為紅磚及灰色磚拼貼而成之壁面,窗扇上原為編竹夾泥白粉牆。次間山牆面為清水紅磚牆、以表面裝飾花鳥圖樣立體交趾陶燒之斜面形墀與簷口相接。梢間前簷牆牆面凸出前簷廊,牆面各開有一方窗,牆身為斗子砌,牆身與簷口相接處有一道水平飾帶,表面以泥塑裝飾各式半立花鳥圖案、現況部分損毀。明間門廳後簷牆處沒有壁堵,左右次間梢間後簷牆,牆腳為卵石砌、牆身為土确牆。    老師府第二進正身屋頂為雙坡日式瓦作屋頂,前簷廊出挑,前簷牆亦開有開有三關六扇門,門扇上有文字裝飾。左右次梢間前簷牆皆已於晚近整修改建。正廳左右格扇牆為穿斗式木構架做法。
室內特徵: 忠實第內部,左右次間前簷牆牆面臺度以下油漆、臺度以上為木樘板,牆身開有一八角窗。後簷廊則開有緣釉花磚透氣窗。正廳左右雨側隔斷牆木構架為穿斗式做法,隔斷牆牆面臺度以下為木樘板、臺度以上為編竹夾泥白粉牆。忠實第第一進左右護龍明間處左右皆為神明廳使用,明間處皆開有一關兩扇門,門楣題字左護龍為「錫壽堂」為神明廳、祀奉關聖帝君;右護龍為「多福堂」祀奉觀世音菩薩。
使用情形: 邱氏族人部份居住其中。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老師府正在進行修復工程,建議施工單位注意用電用火之安全,務必遵守工地公共衛生安全管理,並按圖施工,避免發生損及文化資產價值之情事;忠實第已修復完成。
現狀: 民國99年(西元2010年)編列為縣定古蹟,於民國112年(西元2023年)進行忠實第與老師府及其周邊環境修復工程,目前忠實第已修復完成,老師府正在進行修復工程。
網站名稱: 永靖鄉公所-歷史建築永靖忠實第
網址: https://town.chcg.gov.tw/yungchin/07other/main.asp?main_id=24280http://www.hakka.gov.tw/ct.asp?xItem=12099&ctNode=1922&mp=1914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7292201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90000234A號
公告日期: : 2010-04-07 09:44:43.0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永靖鄉
landNo: : 永中段
landSerialNo: : 97地號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永靖忠實第01
author: : 趙守彥
takePhotoDate: : 約於201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b17bf1bb-cdec-4828-85c2-d0ba55947cff/永靖忠實第01.jpg
2::
mediaName: : 永靖忠實第02
author: : 趙守彥
takePhotoDate: : 約於201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004ba7ab-2ba1-4745-9309-a61bdca8d735/永靖忠實第02.jpg
3::
mediaName: : 永靖忠實第03
author: : 趙守彥
takePhotoDate: : 約於201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4347eb02-bfa8-4e5e-bb57-598fce44cd8a/永靖忠實第03.jpg
4::
mediaName: : 永靖忠實第04
author: : 趙守彥
takePhotoDate: : 約於201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1722ce76-3310-439c-844e-6a42d44d86c9/永靖忠實第04.jpg
5::
mediaName: : 永靖忠實第05
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8/e772f2aa-cf50-4a17-88fa-33eb3420c51a/永靖忠實第05.jp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05-19/50cb8118-1cc5-4f29-b614-5e3520f45455/永靖忠實第990407.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3-11/677dccb0-76fc-4329-b2b5-20364d5b9faf/永靖忠實第-地籍圖資料110.pdf
repImgId: 144287

# 牆 於 文資局古蹟 - 8

案件編號20140530000003
個案名稱大村武魁新厝
級別代碼1.1.3
級別名稱縣(市)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3
name: : 宅第
歷史沿革根據《賴氏族譜地公派下私譜》記載,現今居住於大村一帶賴姓族人祖籍漳州府漳埔縣宦坡社田心,賴卜隆於明朝中葉為首度遷居田心之賴氏族人,生有四子為景春、景祿、景文、景賢,賴卜隆父親諡號穎川、葬於田心,為思念父親之故將宗族堂號取名為「心田穎川衍派」,賴氏族人於田心一帶繁衍居住至十三世左右族人陸續遷移來臺。 大村地區主要為景春、景祿派下,以景春派下為大宗,分佈較廣。各房子孫陸續興建大厝、宗祠做為代表來看,大村鄉境內除光裕堂、五房田頭賴宅屬景祿公派下世系。其餘均為景春派下所建,如景春祠為景春公派下,環翠堂為樸園公派下,益三堂為圭瓚公派下,秉正垂堂為云從公派下。「武魁新厝」賴氏開臺祖為賴樸園(西元1745年-西元1823年),原名賴繼輝,其為心田賴氏賴景春派下13 世賴圭風之子。 關於來臺時間之說,家族內部亦無定論,有指出為乾隆30 年(西元1765年)來臺,此時賴樸園業已成年,幾經遷徙落腳燕霧保(今日大村鄉)。其發展有一說為曾開設私塾授業維生;另有拓墾有成的說法,設立祭祀公業,定名為賴環翠堂,意慎終追遠及其訓勉後世子孫勿忘先祖拓墾之艱辛。 康熙末葉,大村鄉因為施世榜主導開發的水圳,有效地改善農業開發所需的灌溉用水問題,使得大村地區轉做水田發展容易,進而帶動大批移民進入此間墾拓。在當地墾戶招募下,許多福建省漳州府移民來此發展,逐而繁衍形成龐大的家族,其中以賴姓家族最為龐大,幾乎超過全鄉人口一半以上。關於賴樸園關於來臺時間之說,家族內部亦無定論,有指出為乾隆30 年(西元1765年)來臺,此時賴樸園業已成年,幾經遷徙落腳燕霧保(今日大村鄉)。 依據族譜所示,賴樸園有4 個兒子,克類、克壯、良弼、鋒銳(15 世)。其中,次子賴克壯共有5 個兒子,分別為火煉、安靖、祥溢、步雲、登雲(16世)。其孫賴步雲、賴登雲兄弟於咸豐9年(西元1859年)同榜武舉人,廳堂掛有贈匾「兄弟同榜」。 本宅為賴登雲(弟弟)派下,聘請唐山匠師於此興建:武魁新厝之創建並無完整之文獻史料可供佐證,但依據族人口述得知新厝之興建肇因於賴登雲於咸豐9 年(西元1859年)參加福建省城舉人考試兄弟同榜衣錦還鄉後所建,稱為「新厝」,並於同治8 年(西元1868年)後遷入居住。根據堂內公媽龕門扇上方走馬板題字「丙寅」,推測宅邸約為同治5年(西元1866年)左右興建,興建年代應不晚清同治8 年(西元1868年)。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3::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4::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指定登錄理由1.兄弟同榜為臺灣僅有之特例,在歷史上具特殊意義。 2.建築本體為傳統三合院,大致保有原清朝時期之原型制及作法,磚木構造皆保存漳州平和移民形式特質。 3.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4.合院空間完整,正身建築保存良好,大致保有原清朝時期之原型制及作法。
法令依據第2條第1、3、4及5款
所屬主管機關彰化縣政府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大村鄉
address: : 貢旗村貢旗一巷7號
經度120.538155
緯度23.983169
主管機關名稱彰化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彰化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彰化市卦山路3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11-10/3df01287-de48-44a8-b16b-a614ce7d7999/大村五魁新厝0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11-10/3df01287-de48-44a8-b16b-a614ce7d7999/大村五魁新厝01.jpg
name: : 大村五魁新厝01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3::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O
4::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5::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6::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7::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8::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9::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10::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1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1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13::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14::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15::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16::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17::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18::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19::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20::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2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2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23::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24::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王OO
25::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26::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27::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郭OO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40530000003
外觀特徵武魁新厝之建築平面格局為一進左二右三護龍,前帶軒亭及半月池之合院格局。屋前有水池,於右一護龍後側的庭院有一水井。從屋前道路即可進入外埕,以單開間的門樓及院牆分隔出內外的空間。 正身面寬五間,屋頂為硬山燕尾仰合瓦作形式、明次間屋頂較梢間屋頂高。明間為凹壽做法,往內退縮,左右各有一根圓木附壁柱,前簷牆位於附壁木柱間,左右兩側木構架為抬樑疊斗式做法,往外以二拱與次間前簷牆相接,上承屋檩。明間前簷牆開有三關六扇門,居中兩扇為板門、左右兩側為木格扇,門扇上為水平横樑、居中處立有兩顆方形門印,並懸掛「兄弟同榜」匾額,樑上為三扇木透空橫批窗。左右次、梢間前簷牆牆面臺度以下為斗仔砌、臺度以上現為清水紅磚牆,次、梢間左右各開有兩扇方形窗扇。    軒亭現況為單間,採四柱架內五架棟架之作法,屋脊採平脊,屋頂為懸山馬背仰合瓦作形式,立有四根圓柱。於民國48 年(西元1959年)八七水災倒塌後,目前所見之軒亭係為民國92年(西元2003年)聘請嘉義地區邱添祥匠師所重建。    左右內護龍數量及長度並不相等,左護龍較長,僅有左一、左二兩道護龍;右護龍較短,但有三道護龍。右側各道護龍原以過水廊連接,目前僅連接右二及右三的過水廊仍保留。左二護龍與左一護龍間並無過水連接,形成類似小巷道的空間。目前右一護龍已改建為加強磚造建築,並搭建二樓,已非原貌;左一護龍則將屋面延伸至內埕,外側壁面亦已修改。 院門為單間,硬山燕尾屋頂。左右兩道山牆面牆腳為卵石砌紅磚疊砌收邊、牆身為斗仔砌紅磚疊砌收邊,山牆邊緣以紅磚疊砌斜面形墀頭與簷口相接。院門主入口前簷牆面,牆腳為卵石砌紅磚疊砌收邊、牆身為斗仔砌,居中處開有一雙扇門、門額懸掛一戊午年(咸豐8年,西元1858年)立之「武魁」賴步雲、賴登雲匾額;左右各開有一綠釉花磚透窗。 武魁新厝本體建築之牆體可分為外牆及隔間牆兩種。外牆的作法有三,其一為兩側承重牆,由下而上大致可分為卵石基座、外覆斗子砌構造之土埆牆;另一種為正立面的磚牆,此牆體為後期所改建,由下而上依序為磚牆外覆斗字砌磚,以及上方的磚砌牆體;三為正身背立面土埆牆,由下而上依序為卵石基座、土埆牆體外覆白灰粉刷層。
室內特徵正廳(含前步口、後壽堂及後出屐)共計13架穿斗式構架,計由正廳面內9架,為穿斗式棟架,穿斗式棟架、前檐口3 架、後檐口1 架出屐起所構成。正身中央的明間作為公廳使用,係為舉行重要儀式性的場所,整座合院係以此為中心。公廳以供奉公媽牌位(公媽龕)為主,並於公廳正中央安置了觀音菩薩坐像畫像(神明漆仔),公媽龕則位於右側。正廳室内左右兩側隔斷牆木構架為穿斗式做法、穿及童柱為方形,落地支柱為圓形。隔斷牆牆面臺度以下為木樘板、臺度以上為白粉牆。六角形燈樑以一蓮花圖案木透雕燈托承。左右兩側各有一方門扇,上接一水平橫樑,居中處懸掛「西庚獻瑞」匾額,樑上為三扇木透雕横批窗。較特別之處,在於左右次間後側設有一道門可通往公廳後側的壽堂後。正身兩側各為兩開間,皆作為獨立的房間使用,與公廳並無直接的動線連接,維持公廳的獨立性與神聖性。 正身明間前方設有軒亭,為民國92 年(西元2003年)所重建,採四柱七架之立筒式棟架。賴家族人稱為「拜亭仔」,係為公廳祭祀空間的延伸,神明則獨立供奉於左右護龍明間的私廳。軒亭的設置,可以反映出正廳空間的重要性,也常常成為民居建築的核心,亦是彰化地區合院式建築常見且獨特的建築單元。以武魁新厝作為公廳祭祀活動,於明堂前方設置軒亭,可以增加適當的空間讓大部分的家族成員共同參與,確有其必要。此外,本建築坐東朝西,於正身前方增設軒亭亦可阻擋西曬陽光,具有物理環境之功能。 因派下成員眾多,房間為構成武魁新厝的主要使用功能。房間的使用依各房份持有之區域而區分其使用者,形成獨立的家族獨立空間。除了正身兩側的房間因其高度較高,可在房間上半部設置棚頂作為儲藏室使用,其餘房間並無棚頂設施。目前棚頂僅留存桁木構造。 左右過水間設有廚房,目前左側過水間仍保留廚房通水口及灶臺,右側過水間則以加蓋屋面,但仍維持廚房及餐廳使用。早期各護龍末端皆作為廚房使用,水井設置於庭園右側靠近廚房的地方,提供全家飲水使用,但目前已經掩蓋。後因分房後水源取水不易,另於內埕靠近左護龍末端處增設一處汲水井使用。另於右三護龍的過水亭仍維持木棟架,亦採穿斗式棟架作法,於大通上置五立筒直承上方桁木,筒柱間以橫向的穿仔固定之。 隔間牆主要構造由卵石基座與土埆牆體兩部分所構成。其中,外牆作為承載垂直載重,為整體結構中最主要的抗震牆體;隔間牆與正立面牆則以承載垂直載重為主,所提供的抗震力較為有限。 武魁新厝的彩繪主要保存於正身公媽廳前步口棟架,畫工細緻優雅,但多數已褪色。公廳內彩繪為後期所新作,保存情形大致良好,僅燈樑仍為維持舊貌。文字書寫主要分布在正身公廳的壁堵、門額等處。神龕隔屏兩側門額為詩文堵,其餘皆採對聯式之表現方法。另於右三護龍中段門楣上保存了大正13 年(1924)的彩繪,繪製了火車(五分車)、臺車等圖樣,極具時代性。
使用情形建築狀況良好,供民眾參觀。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木構件有劣化損壞情況,建議管理單位應留意有無異常或傾斜情事,並即時回報主管機關。
現狀民國103年(西元2014年)編列為縣定古蹟,民國110年(西元2021年)修復竣工後,並由相關管理人員管理維護。
網站名稱大村鄉公所-大村武魁新厝
網址https://town.chcg.gov.tw/dacun/07other/main.asp?main_id=5294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7292201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1030174024B號
公告日期: : 2014-05-30 10:07:28.0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大村鄉
landNo: : 鎮北段
landSerialNo: : 1237-0000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大村鄉
landNo: : 鎮北段
landSerialNo: : 1238-0000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大村五魁新厝01
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7/5493e36c-d45c-4454-8850-28aa01c86d4b/大村五魁新厝01.jpg
2::
mediaName: : 大村五魁新厝02
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7/ecbbbc88-b88a-44ea-a766-54603fb6036e/大村五魁新厝02.jpg
3::
mediaName: : 大村五魁新厝03
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7/b24ace98-ef85-4b6e-87ce-733eef3468d4/大村五魁新厝03.jpg
4::
mediaName: : 大村五魁新厝04
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7/a2a93708-6f4c-42df-8b3b-8f172a323a71/大村五魁新厝04.jpg
5::
mediaName: : 大村五魁新厝05
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7/c8ac1108-15ff-4ca8-b686-88a86b7b7ac1/大村五魁新厝05.jp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05-18/de0531b7-29e5-4c7c-a98b-75440d487522/大村武魁新厝1030530.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3-11/8149a2fc-37b4-4b86-b4ed-a957c85e9ae4/大村武魁新厝-地籍圖資料110.pdf
repImgId144282
案件編號: 20140530000003
個案名稱: 大村武魁新厝
級別代碼: 1.1.3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3
name: : 宅第
歷史沿革: 根據《賴氏族譜地公派下私譜》記載,現今居住於大村一帶賴姓族人祖籍漳州府漳埔縣宦坡社田心,賴卜隆於明朝中葉為首度遷居田心之賴氏族人,生有四子為景春、景祿、景文、景賢,賴卜隆父親諡號穎川、葬於田心,為思念父親之故將宗族堂號取名為「心田穎川衍派」,賴氏族人於田心一帶繁衍居住至十三世左右族人陸續遷移來臺。 大村地區主要為景春、景祿派下,以景春派下為大宗,分佈較廣。各房子孫陸續興建大厝、宗祠做為代表來看,大村鄉境內除光裕堂、五房田頭賴宅屬景祿公派下世系。其餘均為景春派下所建,如景春祠為景春公派下,環翠堂為樸園公派下,益三堂為圭瓚公派下,秉正垂堂為云從公派下。「武魁新厝」賴氏開臺祖為賴樸園(西元1745年-西元1823年),原名賴繼輝,其為心田賴氏賴景春派下13 世賴圭風之子。 關於來臺時間之說,家族內部亦無定論,有指出為乾隆30 年(西元1765年)來臺,此時賴樸園業已成年,幾經遷徙落腳燕霧保(今日大村鄉)。其發展有一說為曾開設私塾授業維生;另有拓墾有成的說法,設立祭祀公業,定名為賴環翠堂,意慎終追遠及其訓勉後世子孫勿忘先祖拓墾之艱辛。 康熙末葉,大村鄉因為施世榜主導開發的水圳,有效地改善農業開發所需的灌溉用水問題,使得大村地區轉做水田發展容易,進而帶動大批移民進入此間墾拓。在當地墾戶招募下,許多福建省漳州府移民來此發展,逐而繁衍形成龐大的家族,其中以賴姓家族最為龐大,幾乎超過全鄉人口一半以上。關於賴樸園關於來臺時間之說,家族內部亦無定論,有指出為乾隆30 年(西元1765年)來臺,此時賴樸園業已成年,幾經遷徙落腳燕霧保(今日大村鄉)。 依據族譜所示,賴樸園有4 個兒子,克類、克壯、良弼、鋒銳(15 世)。其中,次子賴克壯共有5 個兒子,分別為火煉、安靖、祥溢、步雲、登雲(16世)。其孫賴步雲、賴登雲兄弟於咸豐9年(西元1859年)同榜武舉人,廳堂掛有贈匾「兄弟同榜」。 本宅為賴登雲(弟弟)派下,聘請唐山匠師於此興建:武魁新厝之創建並無完整之文獻史料可供佐證,但依據族人口述得知新厝之興建肇因於賴登雲於咸豐9 年(西元1859年)參加福建省城舉人考試兄弟同榜衣錦還鄉後所建,稱為「新厝」,並於同治8 年(西元1868年)後遷入居住。根據堂內公媽龕門扇上方走馬板題字「丙寅」,推測宅邸約為同治5年(西元1866年)左右興建,興建年代應不晚清同治8 年(西元1868年)。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3::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4::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指定登錄理由: 1.兄弟同榜為臺灣僅有之特例,在歷史上具特殊意義。 2.建築本體為傳統三合院,大致保有原清朝時期之原型制及作法,磚木構造皆保存漳州平和移民形式特質。 3.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4.合院空間完整,正身建築保存良好,大致保有原清朝時期之原型制及作法。
法令依據: 第2條第1、3、4及5款
所屬主管機關: 彰化縣政府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大村鄉
address: : 貢旗村貢旗一巷7號
經度: 120.538155
緯度: 23.983169
主管機關名稱: 彰化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 彰化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彰化市卦山路3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11-10/3df01287-de48-44a8-b16b-a614ce7d7999/大村五魁新厝0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11-10/3df01287-de48-44a8-b16b-a614ce7d7999/大村五魁新厝01.jpg
name: : 大村五魁新厝01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3::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O
4::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5::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6::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7::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8::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9::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10::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1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1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13::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14::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15::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16::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17::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18::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19::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20::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2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2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23::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24::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王OO
25::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26::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賴OO
27::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郭OO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40530000003
外觀特徵: 武魁新厝之建築平面格局為一進左二右三護龍,前帶軒亭及半月池之合院格局。屋前有水池,於右一護龍後側的庭院有一水井。從屋前道路即可進入外埕,以單開間的門樓及院牆分隔出內外的空間。 正身面寬五間,屋頂為硬山燕尾仰合瓦作形式、明次間屋頂較梢間屋頂高。明間為凹壽做法,往內退縮,左右各有一根圓木附壁柱,前簷牆位於附壁木柱間,左右兩側木構架為抬樑疊斗式做法,往外以二拱與次間前簷牆相接,上承屋檩。明間前簷牆開有三關六扇門,居中兩扇為板門、左右兩側為木格扇,門扇上為水平横樑、居中處立有兩顆方形門印,並懸掛「兄弟同榜」匾額,樑上為三扇木透空橫批窗。左右次、梢間前簷牆牆面臺度以下為斗仔砌、臺度以上現為清水紅磚牆,次、梢間左右各開有兩扇方形窗扇。    軒亭現況為單間,採四柱架內五架棟架之作法,屋脊採平脊,屋頂為懸山馬背仰合瓦作形式,立有四根圓柱。於民國48 年(西元1959年)八七水災倒塌後,目前所見之軒亭係為民國92年(西元2003年)聘請嘉義地區邱添祥匠師所重建。    左右內護龍數量及長度並不相等,左護龍較長,僅有左一、左二兩道護龍;右護龍較短,但有三道護龍。右側各道護龍原以過水廊連接,目前僅連接右二及右三的過水廊仍保留。左二護龍與左一護龍間並無過水連接,形成類似小巷道的空間。目前右一護龍已改建為加強磚造建築,並搭建二樓,已非原貌;左一護龍則將屋面延伸至內埕,外側壁面亦已修改。 院門為單間,硬山燕尾屋頂。左右兩道山牆面牆腳為卵石砌紅磚疊砌收邊、牆身為斗仔砌紅磚疊砌收邊,山牆邊緣以紅磚疊砌斜面形墀頭與簷口相接。院門主入口前簷牆面,牆腳為卵石砌紅磚疊砌收邊、牆身為斗仔砌,居中處開有一雙扇門、門額懸掛一戊午年(咸豐8年,西元1858年)立之「武魁」賴步雲、賴登雲匾額;左右各開有一綠釉花磚透窗。 武魁新厝本體建築之牆體可分為外牆及隔間牆兩種。外牆的作法有三,其一為兩側承重牆,由下而上大致可分為卵石基座、外覆斗子砌構造之土埆牆;另一種為正立面的磚牆,此牆體為後期所改建,由下而上依序為磚牆外覆斗字砌磚,以及上方的磚砌牆體;三為正身背立面土埆牆,由下而上依序為卵石基座、土埆牆體外覆白灰粉刷層。
室內特徵: 正廳(含前步口、後壽堂及後出屐)共計13架穿斗式構架,計由正廳面內9架,為穿斗式棟架,穿斗式棟架、前檐口3 架、後檐口1 架出屐起所構成。正身中央的明間作為公廳使用,係為舉行重要儀式性的場所,整座合院係以此為中心。公廳以供奉公媽牌位(公媽龕)為主,並於公廳正中央安置了觀音菩薩坐像畫像(神明漆仔),公媽龕則位於右側。正廳室内左右兩側隔斷牆木構架為穿斗式做法、穿及童柱為方形,落地支柱為圓形。隔斷牆牆面臺度以下為木樘板、臺度以上為白粉牆。六角形燈樑以一蓮花圖案木透雕燈托承。左右兩側各有一方門扇,上接一水平橫樑,居中處懸掛「西庚獻瑞」匾額,樑上為三扇木透雕横批窗。較特別之處,在於左右次間後側設有一道門可通往公廳後側的壽堂後。正身兩側各為兩開間,皆作為獨立的房間使用,與公廳並無直接的動線連接,維持公廳的獨立性與神聖性。 正身明間前方設有軒亭,為民國92 年(西元2003年)所重建,採四柱七架之立筒式棟架。賴家族人稱為「拜亭仔」,係為公廳祭祀空間的延伸,神明則獨立供奉於左右護龍明間的私廳。軒亭的設置,可以反映出正廳空間的重要性,也常常成為民居建築的核心,亦是彰化地區合院式建築常見且獨特的建築單元。以武魁新厝作為公廳祭祀活動,於明堂前方設置軒亭,可以增加適當的空間讓大部分的家族成員共同參與,確有其必要。此外,本建築坐東朝西,於正身前方增設軒亭亦可阻擋西曬陽光,具有物理環境之功能。 因派下成員眾多,房間為構成武魁新厝的主要使用功能。房間的使用依各房份持有之區域而區分其使用者,形成獨立的家族獨立空間。除了正身兩側的房間因其高度較高,可在房間上半部設置棚頂作為儲藏室使用,其餘房間並無棚頂設施。目前棚頂僅留存桁木構造。 左右過水間設有廚房,目前左側過水間仍保留廚房通水口及灶臺,右側過水間則以加蓋屋面,但仍維持廚房及餐廳使用。早期各護龍末端皆作為廚房使用,水井設置於庭園右側靠近廚房的地方,提供全家飲水使用,但目前已經掩蓋。後因分房後水源取水不易,另於內埕靠近左護龍末端處增設一處汲水井使用。另於右三護龍的過水亭仍維持木棟架,亦採穿斗式棟架作法,於大通上置五立筒直承上方桁木,筒柱間以橫向的穿仔固定之。 隔間牆主要構造由卵石基座與土埆牆體兩部分所構成。其中,外牆作為承載垂直載重,為整體結構中最主要的抗震牆體;隔間牆與正立面牆則以承載垂直載重為主,所提供的抗震力較為有限。 武魁新厝的彩繪主要保存於正身公媽廳前步口棟架,畫工細緻優雅,但多數已褪色。公廳內彩繪為後期所新作,保存情形大致良好,僅燈樑仍為維持舊貌。文字書寫主要分布在正身公廳的壁堵、門額等處。神龕隔屏兩側門額為詩文堵,其餘皆採對聯式之表現方法。另於右三護龍中段門楣上保存了大正13 年(1924)的彩繪,繪製了火車(五分車)、臺車等圖樣,極具時代性。
使用情形: 建築狀況良好,供民眾參觀。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木構件有劣化損壞情況,建議管理單位應留意有無異常或傾斜情事,並即時回報主管機關。
現狀: 民國103年(西元2014年)編列為縣定古蹟,民國110年(西元2021年)修復竣工後,並由相關管理人員管理維護。
網站名稱: 大村鄉公所-大村武魁新厝
網址: https://town.chcg.gov.tw/dacun/07other/main.asp?main_id=5294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7292201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1030174024B號
公告日期: : 2014-05-30 10:07:28.0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大村鄉
landNo: : 鎮北段
landSerialNo: : 1237-0000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大村鄉
landNo: : 鎮北段
landSerialNo: : 1238-0000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大村五魁新厝01
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7/5493e36c-d45c-4454-8850-28aa01c86d4b/大村五魁新厝01.jpg
2::
mediaName: : 大村五魁新厝02
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7/ecbbbc88-b88a-44ea-a766-54603fb6036e/大村五魁新厝02.jpg
3::
mediaName: : 大村五魁新厝03
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7/b24ace98-ef85-4b6e-87ce-733eef3468d4/大村五魁新厝03.jpg
4::
mediaName: : 大村五魁新厝04
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7/a2a93708-6f4c-42df-8b3b-8f172a323a71/大村五魁新厝04.jpg
5::
mediaName: : 大村五魁新厝05
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7/c8ac1108-15ff-4ca8-b686-88a86b7b7ac1/大村五魁新厝05.jp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05-18/de0531b7-29e5-4c7c-a98b-75440d487522/大村武魁新厝1030530.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3-11/8149a2fc-37b4-4b86-b4ed-a957c85e9ae4/大村武魁新厝-地籍圖資料110.pdf
repImgId: 144282
[ 搜尋所有 ... ]

根據地址 10366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3段212號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3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10366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3段212號 ...)

我在這裡,你在哪裡?

社區民眾、白啟峰、官月淑 | 臺北市 | 場域: 社區 | 10366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3段212號

@ 文化部公共藝術

家.城堡

李良仁 | 臺北市 | 場域: 社區 | 10366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3段212號

@ 文化部公共藝術

城市的誕生

蔡文慶 | 臺北市 | 場域: 社區 | 10366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3段212號

@ 文化部公共藝術

我在這裡,你在哪裡?

社區民眾、白啟峰、官月淑 | 臺北市 | 場域: 社區 | 10366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3段212號

@ 文化部公共藝術

家.城堡

李良仁 | 臺北市 | 場域: 社區 | 10366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3段212號

@ 文化部公共藝術

城市的誕生

蔡文慶 | 臺北市 | 場域: 社區 | 10366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3段212號

@ 文化部公共藝術
[ 搜尋所有 10366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3段212號 ... ]

與牆同分類的文化部公共藝術

重返伊甸園

李國嘉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116臺北市文山區新光路二段30號

重返伊甸園

李國嘉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116臺北市文山區新光路二段30號

現代諾亞方舟

武德揚、陳璿安、蔡宛倫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116臺北市文山區新光路二段30號

渾然天成

武德揚、陳璿安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116臺北市文山區新光路二段30號

話題

郭弘坤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116臺北市文山區新光路二段30號

焦點

蔡政維 | 基隆市 | 場域: 學校 | 206 基隆市七堵區東新街20號 正心樓後側

河戀

楊春森 | 新北市 | 場域: 交通建設 | 220 新北市板橋區南雅路二段17號 亞東醫院站穿堂層牆面

進化的軌跡

陶亞倫 | 新北市 | 場域: 交通建設 | 220 新北市板橋區站前路5號 捷運板橋站

空間之詩

陳逸堅 | 新北市 | 場域: 交通建設 | 220 新北市板橋區縣民大道一段193號 捷運府中站

有時間來坐

洪鴻溢(洪易) | 新北市 | 場域: 廣場 | 221 新北市汐止區信義路1號 站前左側廣場

林正仁 | 新北市 | 場域: 其他 | 222 新北市深坑區深坑街165號

都會的自然風景”呼吸 流動

賴純純 | 新北市 | 場域: 街道設施 | 231 新北市新店區北新路三段190號

時間的碎片

許宗傑 | 新北市 | 場域: 交通建設 | 236新北市土城區中央路三段105號

86400

許宗傑 | 新北市 | 場域: 交通建設 | 236新北市土城區中央路三段105號

金城傳奇

涂維政 | 新北市 | 場域: 交通建設 | 236 新北市土城區金城路一段105號

重返伊甸園

李國嘉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116臺北市文山區新光路二段30號

重返伊甸園

李國嘉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116臺北市文山區新光路二段30號

現代諾亞方舟

武德揚、陳璿安、蔡宛倫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116臺北市文山區新光路二段30號

渾然天成

武德揚、陳璿安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116臺北市文山區新光路二段30號

話題

郭弘坤 | 臺北市 | 場域: 園區 | 116臺北市文山區新光路二段30號

焦點

蔡政維 | 基隆市 | 場域: 學校 | 206 基隆市七堵區東新街20號 正心樓後側

河戀

楊春森 | 新北市 | 場域: 交通建設 | 220 新北市板橋區南雅路二段17號 亞東醫院站穿堂層牆面

進化的軌跡

陶亞倫 | 新北市 | 場域: 交通建設 | 220 新北市板橋區站前路5號 捷運板橋站

空間之詩

陳逸堅 | 新北市 | 場域: 交通建設 | 220 新北市板橋區縣民大道一段193號 捷運府中站

有時間來坐

洪鴻溢(洪易) | 新北市 | 場域: 廣場 | 221 新北市汐止區信義路1號 站前左側廣場

林正仁 | 新北市 | 場域: 其他 | 222 新北市深坑區深坑街165號

都會的自然風景”呼吸 流動

賴純純 | 新北市 | 場域: 街道設施 | 231 新北市新店區北新路三段190號

時間的碎片

許宗傑 | 新北市 | 場域: 交通建設 | 236新北市土城區中央路三段105號

86400

許宗傑 | 新北市 | 場域: 交通建設 | 236新北市土城區中央路三段105號

金城傳奇

涂維政 | 新北市 | 場域: 交通建設 | 236 新北市土城區金城路一段10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