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部公共藝術 @ 文化部

作品名稱的作者是羅傑/羅傑藝術文化有限公司, 縣市是新北市, 場域是其他, 設置地點是新北市永和區永利路250號(永和國民運動中心大門入口廣場).

#聚的地圖

系統編號6425
作品編號P012-02-17
作品名稱
作者羅傑/羅傑藝術文化有限公司
作品尺寸245×208×290 cm
作品材質不鏽鋼
縣市新北市
設置地點新北市永和區永利路250號(永和國民運動中心大門入口廣場)
經度121.524128
緯度25.003159
場域其他
經費萬1520.0
經費說明(空)
取得方式公開徵選
執行小組蔡淑芬、林純正、何恆雄、呂清夫、林進忠、陳木金、黃浩德、楊尊智、蔡葉榮
徵選小組蔡淑芬、林純正、何恆雄、呂清夫、林進忠、陳木金、黃浩德、楊尊智、蔡葉榮
策劃單位羅傑藝術文化有限公司
作品說明以紅色的環狀能量,聚集及傳遞、豐盈而圓滿,帶給人們快樂而滿足的意象。
主圖圖
創作年代yyyy2017
來源網站https://publicart.moc.gov.tw/home/zh-tw/works/6425
委託單位新北市政府體育處

系統編號

6425

作品編號

P012-02-17

作品名稱

作者

羅傑/羅傑藝術文化有限公司

作品尺寸

245×208×290 cm

作品材質

不鏽鋼

縣市

新北市

設置地點

新北市永和區永利路250號(永和國民運動中心大門入口廣場)

經度

121.524128

緯度

25.003159

場域

其他

經費萬

1520.0

經費說明

(空)

取得方式

公開徵選

執行小組

蔡淑芬、林純正、何恆雄、呂清夫、林進忠、陳木金、黃浩德、楊尊智、蔡葉榮

徵選小組

蔡淑芬、林純正、何恆雄、呂清夫、林進忠、陳木金、黃浩德、楊尊智、蔡葉榮

策劃單位

羅傑藝術文化有限公司

作品說明

以紅色的環狀能量,聚集及傳遞、豐盈而圓滿,帶給人們快樂而滿足的意象。

主圖

圖

創作年代yyyy

2017

來源網站

https://publicart.moc.gov.tw/home/zh-tw/works/6425

委託單位

新北市政府體育處

聚地圖 [ 導航 ]


按這裡載入聚的地圖

(需要開啟瀏覽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根據名稱 聚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

# 聚 於 文資局聚落建築群 - 1

案件編號20121225000001
個案名稱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
級別代碼1.3.1
級別名稱聚落建築群
種類1::
code: : B99
name: : 其他
評定基準1:: : 整體環境具地方特色者
2:: : 歷史脈絡與紋理具保存價值者
3:: : 設計形式具藝術特色者
指定登錄理由1.瓊林聚落之整體環境區塊分明,建築群依循宗族社會之秩序發展,佈局工整,極具地方特色。 2.瓊林聚落之歷史脈絡深厚,除充分展現地方宗族,尤其蔡氏家族外,其紋理清晰,除保存有形文化資產外,亦兼具無形文化資產之保存。 3.瓊林聚落保存了各種規模、形制之傳統建築,除其構造外亦有豐富多樣之各式裝飾,匠人巧藝,藝術價值極高。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十六條暨聚落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規定
所屬主管機關金門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address: : 瓊林自然村
經度118.3754131
緯度24.4538309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9-30/b5c25fbe-51a7-418d-9acf-26321900f9ff/01封面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9-30/b5c25fbe-51a7-418d-9acf-26321900f9ff/01封面.jpg
name: : 01封面
區域範圍劃定以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計畫界定之第一類一般管制區細部計畫瓊林聚落土地分區計畫為範圍。(金湖鎮瓊林聚落地籍分為「瓊林段」、「中五劃段」、「北五劃段」,其中瓊林段地號1076處、中五劃段153處、北五劃段54處,共1283處)
地區發展與特色瓊林位在金門本島中央蜂腰部之北海岸附近,在浯島草萊初闢之時,於茲所居多樹木,自青山坪(今雙乳山)一帶俯而眺之,只見一片樹林,森然若蓋,故時人都稱此村落之名曰「平林」。明朝中葉之後,金門科甲聯登,人文鼎盛,尤其以瓊林一里為最,天啟年間,瓊林進士蔡獻臣在朝為官,熹宗皇帝垂詢獻臣的本籍,獻臣告知為金門平林,帝以為不妥,因以其里人文蔚蔚,遂改為瓊林,故有「御賜里名瓊林」之匾,但幾百年來,金門民間依然口稱其名為平林而不改。 金門俗以「平林祖厝」來贊許瓊林的七座八祠,還有怡穀堂及兩尊風獅爺,現指定為國定古蹟,一門三節坊為縣定古蹟,另有兩幢歷史建築。聚落內的瓊林地下坑道是近代形成的戰地史蹟,都頗負盛名。聚落中的保護廟是村民信仰中心,奉祀保生大帝及厲府四王爺、張府三王爺、蘇王爺、廣澤尊王、恩主公、金府王爺等,於每年農曆三月十五保生大帝生日及八月十五日依神意輪流設醮謝神。 瓊林聚落建築群遵循宗族社會秩序排列,各甲頭以宗祠建築為核心,朝向相同,布局工整。傳統建築數量龐大、密集,形成聚落最具風貌之特色。聚落空間結構則由民宅、坑道、民宅前庭半公共空間、廟埕公共空間組成,民宅為居民私密日常生活養兒育女之處,屬於私人活動空間,坑道為軍事設備屬限制性空間,民宅前庭為近親家屬連絡交誼場所,聚落空間由小至大,由私密至開放,活動由弱漸強。聚落民眾的生活重心由內至外參與宗族公共事務,藉由宗祠公共空間進行整合、辦理祭儀及協調聚落內議題。這些宗祠群不僅為為祭祀空間,更是聚落配置、發展及無形文化代表的核心建築,對全聚落具代表性意義。
歷史沿革與現狀瓊林位在金門本島中央蜂腰部之北海岸附近,太武山西麓位置,舊稱「平林」,明熹宗時(1621-1627)稱譽的碩學鴻儒蔡獻臣的推崇,特欽賜里名「瓊林」,這塊由福建巡撫鄒維璉具名代立的「御賜里名瓊林」匾額,至今仍高懸在瓊林「樂圃六世宗祠」椽柱上,成為瓊林蔡氏家族傳世的瑰寶。 金門瓊林為蔡氏單姓聚居村落,開發甚早,其來源當於五代時自光州固始遷閩,不久遷同安西市,再遷入浯洲之許坑(今古崗),南宋時期,蔡十七郎贅於平林之陳家,為瓊林蔡之始祖,後蔡氏子孫昌繁,陳氏遷陽翟(今陽宅),蔡氏遂成瓊林之大族,計自五世起,析分九房,並分衍浯島之水頭、嚨口、小徑、下蘭,烈嶼之西吳、下田、埔頭、南塘,大嶝島之北門、東蔡、溪墘等地,還有澎湖、台灣各地。 瓊林聚落因位居金門島中心,戰略位置重要,因而軍事防禦工事眾多,民國45年(1956)金門戰地政務實施,民國65年(1976)完成「瓊林戰鬥坑道」之設立,坑道四通八達,連接村莊各要處,主要功能在於發揮火力於地上,保持戰力於地下之原則,俗有最堅強戰鬥村之稱。 民國74年(1985)瓊林蔡氏祠堂公告指定為二級古蹟,包含八座祠堂以及怡穀堂,民國77年(1988)指定瓊林一門三節坊為三級古蹟。並於民國99年(2000)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正後,分別改為國定古蹟與縣定古蹟。 民國81年(1992)金門解除長達36年的戰地政務時期,民國84年(1995)金門設立國家公園管理處,瓊林聚落劃為國家公園範圍內,並於民國95年(2006)公告實施「金門國家公園第一類一般管制細部計畫」後,將瓊林聚落劃設其中,維持聚落內風貌與完整性。在政府積極保護下,傳統閩南式建築比例甚高,且大多保持原樣,並透過獎勵補助法規鼓勵居民修建重整具歷史性及傳統建築,使整體瓊林聚落保有歷史之傳統風貌。 瓊林聚落因保存完整,不論是有形或無形文化均為金門重要的指標聚落,而於民國93年(2004)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登錄為歷史建築(其他設施-傳統聚落類),並於101年(2012)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登錄為聚落,再於108年(2019)依據新修之《文化資產保存法》變更名稱為聚落建築群。此外,2011年公告「瓊林蔡氏家廟祭祖儀典」登錄為民俗,2018年公告「蔡氏家廟門神」及「新倉上二房十一世宗祠門神」指定為金門縣古物。 民國105年(2016)文化部在全國推動「再造歷史現場計畫」,金門縣於民國106年(2017)委託中國科技大學進行「金門瓊林蔡氏千年聚落風貌再現-再造歷史現場整體規劃計畫」,包括各種基礎調查與古蹟、街屋修繕計畫,並擬定永久性的維運計畫,讓歷史現場回應當代生活,增加文化資產的創意產值。
歷史脈絡與保存價值歷史上的瓊林,人才輩出,功名顯赫,文風鼎盛。明清二代,有六進士、六武將、七舉人,出仕眾多,例如:官贈中憲大夫蔡宗德、任布政之蔡守愚、父子進士蔡貴易、蔡獻臣、繪像紫光閣的名將蔡攀龍,也有墨客騷人、孝友義行、耆壽和節婦,更有祖孫父子兄弟伯姪登科之光榮事蹟,因其宗族之顯耀歷史,因而代代相傳先賢所留傳下來之族訓、祖訓以為後代子孫遵循,雖有文字象徵性的行為約束,此一共同宗族信仰匯集成聚落中的普遍價值觀,直至現在仍深植瓊林人之生活信念中,形成一難得之無形傳統文化。其影響為現今瓊林里民共識及宗族凝聚力高,重視祭祀文化及傳統倫理並延續至今,為活的閩南文化,無論有形之建築聚落或無形之生活風貌皆具其完整性及多元內涵。
建築形式與景觀特色因應瓊林地勢,聚落各房份分成數個不同朝向的群組,每一群組建物走向相同,故住屋無南北朝向之明顯特徵,屋頂形式為圓脊及翹脊形式,聚落座向大致由北而南,並採同朝向之密集配置,鄰棟間距小,此布局方式與中國南方地區慣用布局法相同,可有效的減少輻射熱,夏季通風良好,冬季則可以遮擋寒冷的東北季風,而達到冬暖夏涼的功能,更重要的,此種布局可以設置隘門以封鎖巷道,有利於建立防衛系統,因自明初以來中國東南沿海及飽受威海盜的威脅。金門偏處海外小島,歷代海盜侵擾不斷,影響聚落民居安全很大,明嘉靖39年(1560)海盜從料羅登岸洗劫金門,史稱「庚申之變」受難島民達萬餘人,當時死傷慘重,故採用具防禦特色之配置可有效達到自我防禦的功能。 聚落內有八幢祠堂據於聚落中央分布,各房份建屋再依宗祠座落依序興築,祠堂前留設外埕為居民祭祀公共公空間,耕地則環繞聚落四周,宮廟則分屬村落外周東北、西南及東南外側。
土地使用管制狀況一、傳統閩南建築:建築形式為傳統閩南式之紅磚造建築,且建築體保存完整者,約有332棟。 二、現代建築:鋼筋混凝土造(少部分為加強磚造)之建築,且其建築外觀貼以面磚或其他現代面材者,約有219棟。 三、現代傳統建築:鋼筋混凝土造(少部分為加強磚造)之建築,且其建築外觀貼以面磚或其他現代面材者,但有傳統建築元素存在,如屋頂為馬背等建築樣式,約有39棟。 四、洋樓:具僑鄉文化之殖民樣式建築,且其建築體保存完整者,約有1棟。 五、街屋:通常又稱為店屋,即是店鋪住宅,具有店鋪及住家兩種功能,通常每戶都是狹長的格局,約有16棟。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聚落內有形、無形文化資產保存維護、 整體聚落傳統閩南建築景觀維護、 瓊林聚落祭祖儀式保存傳承、 聚落內軍事坑道與設施保存維護。
備註(空)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藝字第 0930033435 號
公告日期: : 2004-12-16 00:00:00.0
note: : 瓊林聚落登錄歷史建築
2::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10102045號
公告日期: : 2012-12-25 11:52:59.795
note: : (空)
3::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70106190號
公告日期: : 2019-01-02 00:00:00.0
note: : 更正聚落建築群公告
4::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800192041號
公告日期: : 2019-03-13 00:00:00.0
note: : 府文資字第1070106190號更正公告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groupsOfBuildings/20121225000001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603/photo/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1.JPG
2::
mediaName: : 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604/photo/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2.JPG
3::
mediaName: : 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605/photo/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3.JPG
4::
mediaName: : 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606/photo/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4.JPG
5::
mediaName: : 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607/photo/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5.JPG
6::
mediaName: : 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608/photo/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6.JPG
7::
mediaName: : 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609/photo/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7.JPG
8::
mediaName: : 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610/photo/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8.JPG
9::
mediaName: : 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611/photo/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9.JPG
10::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0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6bf83f38-f6e8-44c9-892a-cd309aac3dc9/02.jpg
11::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0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a2a80828-4282-47ac-9c43-b4f8c8ed228b/03.jpg
12::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0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a09a4f9f-91b3-4d0a-95c6-63f39231f343/04.jpg
13::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fc1b0996-4f4c-43f6-be85-45da333097e8/05.jpg
14::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0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64f2d709-ce05-4ede-bef7-af2ce3a83283/06.jpg
15::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0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0a374430-5312-45ba-b6ac-3af23536a3c2/07.jpg
16::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0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1c1fb929-164c-455f-8dad-c54ee27b32c4/08.jpg
17::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0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c6ec0b5c-3be5-4133-9eb0-7cb5154296f3/09.jpg
18::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6d3465af-97cc-4633-8589-50afb0927571/10.jpg
19::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7a69ad4d-d17c-467f-ad64-6e3c6329770d/11.jpg
20::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1a7a96f5-7717-43c1-8f30-177247ad34c4/12.jpg
21::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c3f2b52c-e268-4680-9bfb-c3adc459a770/13.jpg
22::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9c651a31-ba6e-437f-bcb0-5b74d0da8d57/14.jpg
23::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455116e4-8f4e-40d2-a18a-84d2d93f2992/15.jpg
24::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9-30/c419ee6e-e00a-4c33-96bf-61270673127c/02.jpg
25::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9-30/93afaa8f-335d-4364-acf0-5457983c7957/08.jpg
26::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9-30/f856618a-d20c-4caf-af2f-cec5999c9299/16.jpg
27::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9-30/0935416a-b4a5-4a10-8e89-98482c9d5bfa/17.jpg
28::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9-30/3a666b04-630f-4733-ad79-f05962ad5a34/18.jpg
29::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2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9-30/5a9d5dbe-4370-46f4-882f-c85e137af709/19.jpg
30::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2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9-30/aacc3d64-a68a-4850-bce9-2f47203509e3/20.jp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8-30/7086fe4c-4f4a-4df3-bd40-a80a6c687e51/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聚落建築群登錄公告-101.12.25.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8-30/996f84fc-df01-45b5-9f8b-c1c2696cf84c/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聚落建築群變更公告-108.03.13.pdf
3::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8-30/a1a14275-f55a-4840-990f-1079a6f763b1/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聚落建築群重新登錄公告-108.01.02.pdf
4::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9-30/b8dae90f-1347-4f8f-a529-aa7afc58d089/2003-2007歷史建築登錄公告一覽表-93.12.16.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8-30/57b0ae3a-75e8-4853-b66e-d69bc4283148/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_地籍圖.jpg
主管機關名稱金門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66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82-325643 #804
repImgId186105
案件編號: 20121225000001
個案名稱: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
級別代碼: 1.3.1
級別名稱: 聚落建築群
種類: 1::
code: : B99
name: : 其他
評定基準: 1:: : 整體環境具地方特色者
2:: : 歷史脈絡與紋理具保存價值者
3:: : 設計形式具藝術特色者
指定登錄理由: 1.瓊林聚落之整體環境區塊分明,建築群依循宗族社會之秩序發展,佈局工整,極具地方特色。 2.瓊林聚落之歷史脈絡深厚,除充分展現地方宗族,尤其蔡氏家族外,其紋理清晰,除保存有形文化資產外,亦兼具無形文化資產之保存。 3.瓊林聚落保存了各種規模、形制之傳統建築,除其構造外亦有豐富多樣之各式裝飾,匠人巧藝,藝術價值極高。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十六條暨聚落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規定
所屬主管機關: 金門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address: : 瓊林自然村
經度: 118.3754131
緯度: 24.4538309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9-30/b5c25fbe-51a7-418d-9acf-26321900f9ff/01封面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9-30/b5c25fbe-51a7-418d-9acf-26321900f9ff/01封面.jpg
name: : 01封面
區域範圍劃定: 以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計畫界定之第一類一般管制區細部計畫瓊林聚落土地分區計畫為範圍。(金湖鎮瓊林聚落地籍分為「瓊林段」、「中五劃段」、「北五劃段」,其中瓊林段地號1076處、中五劃段153處、北五劃段54處,共1283處)
地區發展與特色: 瓊林位在金門本島中央蜂腰部之北海岸附近,在浯島草萊初闢之時,於茲所居多樹木,自青山坪(今雙乳山)一帶俯而眺之,只見一片樹林,森然若蓋,故時人都稱此村落之名曰「平林」。明朝中葉之後,金門科甲聯登,人文鼎盛,尤其以瓊林一里為最,天啟年間,瓊林進士蔡獻臣在朝為官,熹宗皇帝垂詢獻臣的本籍,獻臣告知為金門平林,帝以為不妥,因以其里人文蔚蔚,遂改為瓊林,故有「御賜里名瓊林」之匾,但幾百年來,金門民間依然口稱其名為平林而不改。 金門俗以「平林祖厝」來贊許瓊林的七座八祠,還有怡穀堂及兩尊風獅爺,現指定為國定古蹟,一門三節坊為縣定古蹟,另有兩幢歷史建築。聚落內的瓊林地下坑道是近代形成的戰地史蹟,都頗負盛名。聚落中的保護廟是村民信仰中心,奉祀保生大帝及厲府四王爺、張府三王爺、蘇王爺、廣澤尊王、恩主公、金府王爺等,於每年農曆三月十五保生大帝生日及八月十五日依神意輪流設醮謝神。 瓊林聚落建築群遵循宗族社會秩序排列,各甲頭以宗祠建築為核心,朝向相同,布局工整。傳統建築數量龐大、密集,形成聚落最具風貌之特色。聚落空間結構則由民宅、坑道、民宅前庭半公共空間、廟埕公共空間組成,民宅為居民私密日常生活養兒育女之處,屬於私人活動空間,坑道為軍事設備屬限制性空間,民宅前庭為近親家屬連絡交誼場所,聚落空間由小至大,由私密至開放,活動由弱漸強。聚落民眾的生活重心由內至外參與宗族公共事務,藉由宗祠公共空間進行整合、辦理祭儀及協調聚落內議題。這些宗祠群不僅為為祭祀空間,更是聚落配置、發展及無形文化代表的核心建築,對全聚落具代表性意義。
歷史沿革與現狀: 瓊林位在金門本島中央蜂腰部之北海岸附近,太武山西麓位置,舊稱「平林」,明熹宗時(1621-1627)稱譽的碩學鴻儒蔡獻臣的推崇,特欽賜里名「瓊林」,這塊由福建巡撫鄒維璉具名代立的「御賜里名瓊林」匾額,至今仍高懸在瓊林「樂圃六世宗祠」椽柱上,成為瓊林蔡氏家族傳世的瑰寶。 金門瓊林為蔡氏單姓聚居村落,開發甚早,其來源當於五代時自光州固始遷閩,不久遷同安西市,再遷入浯洲之許坑(今古崗),南宋時期,蔡十七郎贅於平林之陳家,為瓊林蔡之始祖,後蔡氏子孫昌繁,陳氏遷陽翟(今陽宅),蔡氏遂成瓊林之大族,計自五世起,析分九房,並分衍浯島之水頭、嚨口、小徑、下蘭,烈嶼之西吳、下田、埔頭、南塘,大嶝島之北門、東蔡、溪墘等地,還有澎湖、台灣各地。 瓊林聚落因位居金門島中心,戰略位置重要,因而軍事防禦工事眾多,民國45年(1956)金門戰地政務實施,民國65年(1976)完成「瓊林戰鬥坑道」之設立,坑道四通八達,連接村莊各要處,主要功能在於發揮火力於地上,保持戰力於地下之原則,俗有最堅強戰鬥村之稱。 民國74年(1985)瓊林蔡氏祠堂公告指定為二級古蹟,包含八座祠堂以及怡穀堂,民國77年(1988)指定瓊林一門三節坊為三級古蹟。並於民國99年(2000)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正後,分別改為國定古蹟與縣定古蹟。 民國81年(1992)金門解除長達36年的戰地政務時期,民國84年(1995)金門設立國家公園管理處,瓊林聚落劃為國家公園範圍內,並於民國95年(2006)公告實施「金門國家公園第一類一般管制細部計畫」後,將瓊林聚落劃設其中,維持聚落內風貌與完整性。在政府積極保護下,傳統閩南式建築比例甚高,且大多保持原樣,並透過獎勵補助法規鼓勵居民修建重整具歷史性及傳統建築,使整體瓊林聚落保有歷史之傳統風貌。 瓊林聚落因保存完整,不論是有形或無形文化均為金門重要的指標聚落,而於民國93年(2004)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登錄為歷史建築(其他設施-傳統聚落類),並於101年(2012)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登錄為聚落,再於108年(2019)依據新修之《文化資產保存法》變更名稱為聚落建築群。此外,2011年公告「瓊林蔡氏家廟祭祖儀典」登錄為民俗,2018年公告「蔡氏家廟門神」及「新倉上二房十一世宗祠門神」指定為金門縣古物。 民國105年(2016)文化部在全國推動「再造歷史現場計畫」,金門縣於民國106年(2017)委託中國科技大學進行「金門瓊林蔡氏千年聚落風貌再現-再造歷史現場整體規劃計畫」,包括各種基礎調查與古蹟、街屋修繕計畫,並擬定永久性的維運計畫,讓歷史現場回應當代生活,增加文化資產的創意產值。
歷史脈絡與保存價值: 歷史上的瓊林,人才輩出,功名顯赫,文風鼎盛。明清二代,有六進士、六武將、七舉人,出仕眾多,例如:官贈中憲大夫蔡宗德、任布政之蔡守愚、父子進士蔡貴易、蔡獻臣、繪像紫光閣的名將蔡攀龍,也有墨客騷人、孝友義行、耆壽和節婦,更有祖孫父子兄弟伯姪登科之光榮事蹟,因其宗族之顯耀歷史,因而代代相傳先賢所留傳下來之族訓、祖訓以為後代子孫遵循,雖有文字象徵性的行為約束,此一共同宗族信仰匯集成聚落中的普遍價值觀,直至現在仍深植瓊林人之生活信念中,形成一難得之無形傳統文化。其影響為現今瓊林里民共識及宗族凝聚力高,重視祭祀文化及傳統倫理並延續至今,為活的閩南文化,無論有形之建築聚落或無形之生活風貌皆具其完整性及多元內涵。
建築形式與景觀特色: 因應瓊林地勢,聚落各房份分成數個不同朝向的群組,每一群組建物走向相同,故住屋無南北朝向之明顯特徵,屋頂形式為圓脊及翹脊形式,聚落座向大致由北而南,並採同朝向之密集配置,鄰棟間距小,此布局方式與中國南方地區慣用布局法相同,可有效的減少輻射熱,夏季通風良好,冬季則可以遮擋寒冷的東北季風,而達到冬暖夏涼的功能,更重要的,此種布局可以設置隘門以封鎖巷道,有利於建立防衛系統,因自明初以來中國東南沿海及飽受威海盜的威脅。金門偏處海外小島,歷代海盜侵擾不斷,影響聚落民居安全很大,明嘉靖39年(1560)海盜從料羅登岸洗劫金門,史稱「庚申之變」受難島民達萬餘人,當時死傷慘重,故採用具防禦特色之配置可有效達到自我防禦的功能。 聚落內有八幢祠堂據於聚落中央分布,各房份建屋再依宗祠座落依序興築,祠堂前留設外埕為居民祭祀公共公空間,耕地則環繞聚落四周,宮廟則分屬村落外周東北、西南及東南外側。
土地使用管制狀況: 一、傳統閩南建築:建築形式為傳統閩南式之紅磚造建築,且建築體保存完整者,約有332棟。 二、現代建築:鋼筋混凝土造(少部分為加強磚造)之建築,且其建築外觀貼以面磚或其他現代面材者,約有219棟。 三、現代傳統建築:鋼筋混凝土造(少部分為加強磚造)之建築,且其建築外觀貼以面磚或其他現代面材者,但有傳統建築元素存在,如屋頂為馬背等建築樣式,約有39棟。 四、洋樓:具僑鄉文化之殖民樣式建築,且其建築體保存完整者,約有1棟。 五、街屋:通常又稱為店屋,即是店鋪住宅,具有店鋪及住家兩種功能,通常每戶都是狹長的格局,約有16棟。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聚落內有形、無形文化資產保存維護、 整體聚落傳統閩南建築景觀維護、 瓊林聚落祭祖儀式保存傳承、 聚落內軍事坑道與設施保存維護。
備註: (空)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藝字第 0930033435 號
公告日期: : 2004-12-16 00:00:00.0
note: : 瓊林聚落登錄歷史建築
2::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10102045號
公告日期: : 2012-12-25 11:52:59.795
note: : (空)
3::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70106190號
公告日期: : 2019-01-02 00:00:00.0
note: : 更正聚落建築群公告
4::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800192041號
公告日期: : 2019-03-13 00:00:00.0
note: : 府文資字第1070106190號更正公告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groupsOfBuildings/20121225000001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603/photo/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1.JPG
2::
mediaName: : 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604/photo/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2.JPG
3::
mediaName: : 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605/photo/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3.JPG
4::
mediaName: : 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606/photo/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4.JPG
5::
mediaName: : 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607/photo/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5.JPG
6::
mediaName: : 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608/photo/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6.JPG
7::
mediaName: : 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609/photo/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7.JPG
8::
mediaName: : 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610/photo/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8.JPG
9::
mediaName: : 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611/photo/UG01 金門縣 金湖鎮瓊林聚落 (聚落)09.JPG
10::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0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6bf83f38-f6e8-44c9-892a-cd309aac3dc9/02.jpg
11::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0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a2a80828-4282-47ac-9c43-b4f8c8ed228b/03.jpg
12::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0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a09a4f9f-91b3-4d0a-95c6-63f39231f343/04.jpg
13::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fc1b0996-4f4c-43f6-be85-45da333097e8/05.jpg
14::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0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64f2d709-ce05-4ede-bef7-af2ce3a83283/06.jpg
15::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0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0a374430-5312-45ba-b6ac-3af23536a3c2/07.jpg
16::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0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1c1fb929-164c-455f-8dad-c54ee27b32c4/08.jpg
17::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0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c6ec0b5c-3be5-4133-9eb0-7cb5154296f3/09.jpg
18::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6d3465af-97cc-4633-8589-50afb0927571/10.jpg
19::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7a69ad4d-d17c-467f-ad64-6e3c6329770d/11.jpg
20::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1a7a96f5-7717-43c1-8f30-177247ad34c4/12.jpg
21::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c3f2b52c-e268-4680-9bfb-c3adc459a770/13.jpg
22::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9c651a31-ba6e-437f-bcb0-5b74d0da8d57/14.jpg
23::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30/455116e4-8f4e-40d2-a18a-84d2d93f2992/15.jpg
24::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9-30/c419ee6e-e00a-4c33-96bf-61270673127c/02.jpg
25::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9-30/93afaa8f-335d-4364-acf0-5457983c7957/08.jpg
26::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9-30/f856618a-d20c-4caf-af2f-cec5999c9299/16.jpg
27::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9-30/0935416a-b4a5-4a10-8e89-98482c9d5bfa/17.jpg
28::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1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9-30/3a666b04-630f-4733-ad79-f05962ad5a34/18.jpg
29::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2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9-30/5a9d5dbe-4370-46f4-882f-c85e137af709/19.jpg
30::
mediaName: :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2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9-30/aacc3d64-a68a-4850-bce9-2f47203509e3/20.jp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8-30/7086fe4c-4f4a-4df3-bd40-a80a6c687e51/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聚落建築群登錄公告-101.12.25.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8-30/996f84fc-df01-45b5-9f8b-c1c2696cf84c/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聚落建築群變更公告-108.03.13.pdf
3::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8-30/a1a14275-f55a-4840-990f-1079a6f763b1/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聚落建築群重新登錄公告-108.01.02.pdf
4::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9-30/b8dae90f-1347-4f8f-a529-aa7afc58d089/2003-2007歷史建築登錄公告一覽表-93.12.16.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8-30/57b0ae3a-75e8-4853-b66e-d69bc4283148/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_地籍圖.jpg
主管機關名稱: 金門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66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2-325643 #804
repImgId: 186105

# 聚 於 文資局聚落建築群 - 2

案件編號20110527000001
個案名稱寶藏巖聚落
級別代碼1.3.1
級別名稱聚落建築群
種類1::
code: : B6
name: : 近代宿舍
評定基準1:: : 整體環境具地方特色者
2:: : 整體環境具地方特色者
3:: : 歷史脈絡與紋理具保存價值者
4:: : 歷史脈絡與紋理具保存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公館小觀音山下寶藏巖聚落為戰後臺灣城市裡,非正式營造過程所形成的聚落,是榮民、城鄉移民與都市原住民等社會弱勢者,在都市邊緣山坡地上自力造屋的代表,有歷史的特色。
法令依據符合聚落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款登錄評定基準。
所屬主管機關臺北市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中正區
address: : 福和段二小段690、691、694、695-1、695-2地號土地
經度121.53225326118
緯度25.010922561284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sync/e9da1848-05ee-4680-81fc-caa1eed63556/代表圖像_寶藏巖聚落_20220623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sync/e9da1848-05ee-4680-81fc-caa1eed63556/代表圖像_寶藏巖聚落_20220623.jpg
name: : 代表圖像_寶藏巖聚落_20220623
區域範圍劃定臺北市中正區福和段二小段690、694、695-1、695-2、691地號等5筆土地
地區發展與特色1.戰後違建聚落之代表。 2.非正式營造過程形成的自然聚落,風格獨特且無法重現。
歷史沿革與現狀1.本市聚落「寶藏巖聚落」位於本市公館地區(汀州路三段230巷)臨新店溪、靠小觀音山麓,市定古蹟寶藏巖寺位於本聚落範圍內。該區民國60年初發展為非正式住宅聚落,為光復後典型因住宅需求所自然發展出由退役榮民組成的違建聚落。 2.另寶藏巖聚落入口營房因公館地區小觀音山水源地因鄰近總統府之地緣特性,遂發展為首都南方軍事要塞,現在的自來水園區公館停車場及福和橋下方大片腹地成為「台灣北部防守區司令部」之駐地,今萬盛溪北岸寶藏巖聚落內球場一帶為守衛總統府憲兵禁衛營之訓練營區,除寶藏巖入口處營房外,其餘軍方房舍皆於1994年前拆除。入口營房與寶藏巖發展有相同的時空背景,且是附近唯一未被拆除的軍事建築,極具保存價值。 3.「寶藏巖聚落」空間目前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辦理寶藏家園、由財團法人臺北市文化基金會辦理國際藝術村及臺北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等相關再利用使用。
歷史脈絡與保存價值1.民國93年2月19日以「寶藏巖歷史聚落為非正式營造過程所形成之自然聚落,風格獨特且無法重現,為戰後弱勢者自力造屋聚落之代表」之理由,同意登錄「寶藏巖歷史聚落」為本市第一處聚落形態之「歷史建築」。 2.「文化資產保存法」自94年11月1日施行,為使該聚落現況名實相符,擬於民國100年1月18日邀集專案小組進行中正區「寶藏巖」具文化資產聚落價值鑑定會勘。本案專案小組會勘意見依聚落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4條第1項第2款規定,續於同(100)年1月27日召開中正區寶藏巖聚落登錄公聽會,邀請會勘之專案小組成員及相關單位及民眾自由參加,續將會議結論提送民國100年2月22日本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第34次會議討論,結論同意登錄「寶藏巖聚落」為本市聚落。
建築形式與景觀特色建築物興築方式為都市弱勢族群自力營造搭架,結構多為木造、磚造、加強磚造、少部分為混凝土構造。
土地使用管制狀況「寶藏巖聚落」空間目前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辦理寶藏家園、由財團法人臺北市文化基金會辦理國際藝術村及臺北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等相關再利用使用。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寶藏巖聚落及建物之維護,並依據臺北市寶藏巖共生聚落(寶藏家園)申請使用審查基準等相關規定辦理。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北市文化二字第10030320800號
公告日期: : 2011-05-27 00:00:00.0
note: : 登錄聚落
2::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北市文化文資字第10760199041號
公告日期: : 2018-08-31 00:00:00.0
note: : 登錄聚落建築群、新增定著土地範圍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中正區
landNo: : 福和段二小段
landSerialNo: : 690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歷史聚落風貌特定專用區
2::
itemNo: : 2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中正區
landNo: : 福和段二小段
landSerialNo: : 69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保護區
3::
itemNo: : 3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中正區
landNo: : 福和段二小段
landSerialNo: : 694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歷史聚落風貌特定專用區
4::
itemNo: : 4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中正區
landNo: : 福和段二小段
landSerialNo: : 695-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歷史聚落風貌特定專用區
5::
itemNo: : 5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中正區
landNo: : 福和段二小段
landSerialNo: : 695-2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歷史聚落風貌特定專用區
公告建號1::
cityName: : 臺北市
landNo: : (空)
itemNo: : 1
buildingownership: : (空)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groupsOfBuildings/20110527000001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BG01 台北市 寶藏巖聚落 (聚落)0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4414/photo/BG01 台北市 寶藏巖聚落 (聚落)01.JPG
2::
mediaName: : BG01 台北市 寶藏巖聚落 (聚落)0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4415/photo/BG01 台北市 寶藏巖聚落 (聚落)02.JPG
3::
mediaName: : BG01 台北市 寶藏巖聚落 (聚落)0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4416/photo/BG01 台北市 寶藏巖聚落 (聚落)03.JPG
4::
mediaName: : BG01 台北市 寶藏巖聚落 (聚落)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4417/photo/BG01 台北市 寶藏巖聚落 (聚落)04.JPG
5::
mediaName: : BG01 台北市 寶藏巖聚落 (聚落)0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4418/photo/BG01 台北市 寶藏巖聚落 (聚落)05.JP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6-27/4e4f0895-5a8a-4c88-ac10-dec2f9af9787/100年公告.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6-27/4d139545-643a-405b-b15d-1cc3a65c505a/107年公告.pdf
3::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sync/62ebe772-65ac-45b1-9c68-928e89db15b3/100年8月公告.pdf
4::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sync/24c3e37e-4f00-47f2-a123-7570a2d8605b/93年公告.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sync/9fe66d8a-1be3-42c3-9438-dc70bb9780e9/寶藏巖聚落地籍圖.gif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名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4樓東北區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2)2720-8889
repImgId186900
案件編號: 20110527000001
個案名稱: 寶藏巖聚落
級別代碼: 1.3.1
級別名稱: 聚落建築群
種類: 1::
code: : B6
name: : 近代宿舍
評定基準: 1:: : 整體環境具地方特色者
2:: : 整體環境具地方特色者
3:: : 歷史脈絡與紋理具保存價值者
4:: : 歷史脈絡與紋理具保存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 公館小觀音山下寶藏巖聚落為戰後臺灣城市裡,非正式營造過程所形成的聚落,是榮民、城鄉移民與都市原住民等社會弱勢者,在都市邊緣山坡地上自力造屋的代表,有歷史的特色。
法令依據: 符合聚落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款登錄評定基準。
所屬主管機關: 臺北市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中正區
address: : 福和段二小段690、691、694、695-1、695-2地號土地
經度: 121.53225326118
緯度: 25.010922561284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sync/e9da1848-05ee-4680-81fc-caa1eed63556/代表圖像_寶藏巖聚落_20220623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sync/e9da1848-05ee-4680-81fc-caa1eed63556/代表圖像_寶藏巖聚落_20220623.jpg
name: : 代表圖像_寶藏巖聚落_20220623
區域範圍劃定: 臺北市中正區福和段二小段690、694、695-1、695-2、691地號等5筆土地
地區發展與特色: 1.戰後違建聚落之代表。 2.非正式營造過程形成的自然聚落,風格獨特且無法重現。
歷史沿革與現狀: 1.本市聚落「寶藏巖聚落」位於本市公館地區(汀州路三段230巷)臨新店溪、靠小觀音山麓,市定古蹟寶藏巖寺位於本聚落範圍內。該區民國60年初發展為非正式住宅聚落,為光復後典型因住宅需求所自然發展出由退役榮民組成的違建聚落。 2.另寶藏巖聚落入口營房因公館地區小觀音山水源地因鄰近總統府之地緣特性,遂發展為首都南方軍事要塞,現在的自來水園區公館停車場及福和橋下方大片腹地成為「台灣北部防守區司令部」之駐地,今萬盛溪北岸寶藏巖聚落內球場一帶為守衛總統府憲兵禁衛營之訓練營區,除寶藏巖入口處營房外,其餘軍方房舍皆於1994年前拆除。入口營房與寶藏巖發展有相同的時空背景,且是附近唯一未被拆除的軍事建築,極具保存價值。 3.「寶藏巖聚落」空間目前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辦理寶藏家園、由財團法人臺北市文化基金會辦理國際藝術村及臺北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等相關再利用使用。
歷史脈絡與保存價值: 1.民國93年2月19日以「寶藏巖歷史聚落為非正式營造過程所形成之自然聚落,風格獨特且無法重現,為戰後弱勢者自力造屋聚落之代表」之理由,同意登錄「寶藏巖歷史聚落」為本市第一處聚落形態之「歷史建築」。 2.「文化資產保存法」自94年11月1日施行,為使該聚落現況名實相符,擬於民國100年1月18日邀集專案小組進行中正區「寶藏巖」具文化資產聚落價值鑑定會勘。本案專案小組會勘意見依聚落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4條第1項第2款規定,續於同(100)年1月27日召開中正區寶藏巖聚落登錄公聽會,邀請會勘之專案小組成員及相關單位及民眾自由參加,續將會議結論提送民國100年2月22日本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第34次會議討論,結論同意登錄「寶藏巖聚落」為本市聚落。
建築形式與景觀特色: 建築物興築方式為都市弱勢族群自力營造搭架,結構多為木造、磚造、加強磚造、少部分為混凝土構造。
土地使用管制狀況: 「寶藏巖聚落」空間目前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辦理寶藏家園、由財團法人臺北市文化基金會辦理國際藝術村及臺北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等相關再利用使用。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寶藏巖聚落及建物之維護,並依據臺北市寶藏巖共生聚落(寶藏家園)申請使用審查基準等相關規定辦理。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北市文化二字第10030320800號
公告日期: : 2011-05-27 00:00:00.0
note: : 登錄聚落
2::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北市文化文資字第10760199041號
公告日期: : 2018-08-31 00:00:00.0
note: : 登錄聚落建築群、新增定著土地範圍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中正區
landNo: : 福和段二小段
landSerialNo: : 690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歷史聚落風貌特定專用區
2::
itemNo: : 2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中正區
landNo: : 福和段二小段
landSerialNo: : 69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保護區
3::
itemNo: : 3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中正區
landNo: : 福和段二小段
landSerialNo: : 694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歷史聚落風貌特定專用區
4::
itemNo: : 4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中正區
landNo: : 福和段二小段
landSerialNo: : 695-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歷史聚落風貌特定專用區
5::
itemNo: : 5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中正區
landNo: : 福和段二小段
landSerialNo: : 695-2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歷史聚落風貌特定專用區
公告建號: 1::
cityName: : 臺北市
landNo: : (空)
itemNo: : 1
buildingownership: : (空)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groupsOfBuildings/20110527000001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BG01 台北市 寶藏巖聚落 (聚落)0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4414/photo/BG01 台北市 寶藏巖聚落 (聚落)01.JPG
2::
mediaName: : BG01 台北市 寶藏巖聚落 (聚落)0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4415/photo/BG01 台北市 寶藏巖聚落 (聚落)02.JPG
3::
mediaName: : BG01 台北市 寶藏巖聚落 (聚落)0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4416/photo/BG01 台北市 寶藏巖聚落 (聚落)03.JPG
4::
mediaName: : BG01 台北市 寶藏巖聚落 (聚落)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4417/photo/BG01 台北市 寶藏巖聚落 (聚落)04.JPG
5::
mediaName: : BG01 台北市 寶藏巖聚落 (聚落)0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4418/photo/BG01 台北市 寶藏巖聚落 (聚落)05.JP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6-27/4e4f0895-5a8a-4c88-ac10-dec2f9af9787/100年公告.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6-27/4d139545-643a-405b-b15d-1cc3a65c505a/107年公告.pdf
3::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sync/62ebe772-65ac-45b1-9c68-928e89db15b3/100年8月公告.pdf
4::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sync/24c3e37e-4f00-47f2-a123-7570a2d8605b/93年公告.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sync/9fe66d8a-1be3-42c3-9438-dc70bb9780e9/寶藏巖聚落地籍圖.gif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名稱: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4樓東北區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2)2720-8889
repImgId: 186900

# 聚 於 文資局聚落建築群 - 3

案件編號20100531000002
個案名稱大浦聚落建築群
級別代碼1.3.1
級別名稱聚落建築群
種類1::
code: : B3
name: : 漢人街庄
評定基準1:: : 整體環境具地方特色者
2:: : 歷史脈絡與紋理具保存價值者
3:: : 設計形式具藝術特色者
指定登錄理由大浦聚落建築群靠近海邊,風景優美。村落中的居屋多石築傳統式樣,其中有具特色者村落亦自成一體系。不同類型之建築組成漁農兼容的有機聚落,見證大浦聚落的發展。雖然聚落人口有外移現象,仍具有保存價值。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9條、111條 行政程序法第122條 聚落建築群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3條、第4條
所屬主管機關連江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1::
itemNo: : 1
cityName: : 連江縣
distName: : 莒光鄉
address: : 大坪村
經度119.97357170155
緯度25.955296705868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06-04/ce945a2a-8b87-4f1d-9bb7-d947226c7686/12聚落建築群-大埔聚落建築群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06-04/ce945a2a-8b87-4f1d-9bb7-d947226c7686/12聚落建築群-大埔聚落建築群.jpg
name: : 12聚落建築群-大埔聚落建築群
區域範圍劃定除聚落現有建築體、聚落設施、廣場及公共空間之外,包含有周遭之自然景觀,大浦聚落面積約50公頃
地區發展與特色「大埔(浦)」是位於馬祖列島之一莒光島上。莒光舊名白肯、白犬,1971年更名為莒光鄉,寓意「毋忘在莒」,分別為東莒及西莒二座島嶼。舊名「東獅」、「下沙」、「東肯」、「東犬」的東莒島,位處馬祖列島的最南端,總面積只有 2.64平方公里。因島嶼四周多峽灣港澳,極富漁獲之利,加上地勢平坦,有較大的地方可栽培青果蔬菜,形成一個自給自足的小海島。 漁業是東莒島最主要的經濟重心,農作方面僅種植糧食作物。自古先民歷經數代開墾,維持傳統的漁耕生活,而農耕受到先天環境條件不佳影響,僅可從事旱作且產量不豐,終年辛勞下仍難以溫飽,因此漁業成為最大宗的經濟活動,而大浦聚落亦因業漁而形成村落。 民國三十八年國軍進駐島上之後,居民雖有短暫的不適應期,然而國軍進駐之後卻開始為島上的經濟活動帶來了轉變,居民開始兼營小店鋪以供應駐軍民生及休閒活動所需。 戰地政務解除之後,馬祖地區開放觀光,政府補助經費大幅提高,另外隨著兩岸情勢轉變,國軍實施「精實案」,當地駐軍減少很多,政府雖有「小三通」的規劃,但限制仍多。在民國六十至七十年代,台灣工業開始發展,於是在尋求生活穩定的考量下,村莊裡的人口開始外流,尤其青壯年選擇了赴台求學或謀職;另外也有部份投身軍旅和公、教行列,勞力人口流向營造業及服務業,過去為經濟大宗的漁業漸趨式微。
歷史沿革與現狀「大埔(浦)」是東莒島上次於福正的第二大傳統聚落區,原名「大浦」,福州語彙「浦」為小港灣之意。東莒以前盛產黄魚、鯧魚與帶魚,大埔澳口開口向南,形成天然港灣,風景相當優美。因地形之故,大埔不受冬季北風的入侵,故島上的居民,常依經驗法則順應季風變化於不同澳口捕魚,故有「夏福正,冬大埔」之慣例。國民政府遷台之前,聚落內民家50餘戶,港外停泊大小船隻近百艘,商店亦有20多家。民國60年代,因漁獲漸減,人口嚴重外流。
歷史脈絡與保存價值「大埔(浦)」為東莒島上的自然村之一,聚落旁之灣澳較東莒沿海「酒罈浦」大,且較一般澳口深長且窄,因此而得名,村落構建於大坪西側山麓一帶,先民原稱「大浦」。後來國軍進駐後,不了解「大浦」地名原意,將其定為「大埔」而沿用。 因聚落地理環境的組成而得名「大埔(浦)」,倚賴自然環境所賦予之以漁為主、農為輔的海島生活文化,包含地景以及大埔聚落現存的下底路(魚路古道),都可說明聚落歷史發展的各種面貌,實為馬祖地區聚落發展形態之代表。
建築形式與景觀特色大浦聚落位於東莒島南端,現已併入大坪村之行政區劃範圍內。大浦聚落的傳統民居類型包括下列三種: 1. 單體住屋:包括「四面圍蔽」與「三面圍蔽」兩種形式。 2. 曲尺型雙合院: 主體建築為石牆瓦頂之傳統樣式,而附屬建築則多為「單間框架體」之鋼筋混凝土家牆磚造平房。 3. 開放型三合院:在建築材料構成上與曲尺型雙合院類似。 現代民居類型:包括「單間框架體」、「雙間框架體」以及「曲尺形框架體」三種類型。其中單間框架體者多為傳統民居的附屬建築體。
土地使用管制狀況聚落以傳統建築為主。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1.傳統建築群修復 2.聚落街巷紋理維護
備註(空)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連文推字第0990018021號
公告日期: : 2010-05-31 14:10:53.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70046222號
公告日期: : 2018-11-29 00:00:00.0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groupsOfBuildings/20100531000002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大浦聚落建築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b4af8c95-39a2-46e4-a788-bdf3fa7ad0e0/大浦聚落建築群1.png
2::
mediaName: : 大浦聚落建築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89f08cb4-6ba2-4d67-a7f3-2c3a2e87189b/大浦聚落建築群2.jpg
3::
mediaName: : 大浦聚落建築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c9b51a6a-7368-4480-8cef-b69b2bfac374/大浦聚落建築群3.png
4::
mediaName: : 大浦聚落建築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776785e1-79ec-4067-b9c4-a35703e5aa04/大浦聚落建築群4.png
5::
mediaName: : 大浦聚落建築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b9a13ce9-cf56-45a4-873e-bb59c9de0ce5/大浦聚落建築群5.png
6::
mediaName: : 大浦聚落建築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53721b32-2d97-4bce-b17a-1eeaff41f7a6/大浦聚落建築群6.jpg
7::
mediaName: : 大浦聚落建築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75078bc6-ea2f-485c-abeb-4da5cd54705b/大浦聚落建築群7.jpg
8::
mediaName: : 大浦聚落建築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b7c05b54-053e-4e73-bef1-37c0d0382e71/大浦聚落建築群8.jp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8-30/abf454fe-c54a-4e7d-860c-6ab0fcb9a686/聚落建築群-大浦聚落建築群(第1次).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8-30/6a6083fb-e0d4-4448-b3c3-d170dfa67369/聚落建築群-大浦聚落建築群(第2次).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19-04-01/39d33c69-ffdf-4350-96b8-591a82668ad8/大埔聚落地籍圖.jpg
主管機關名稱連江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處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連江縣南竿鄉清水村136-1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836-22393#210
repImgId117719
案件編號: 20100531000002
個案名稱: 大浦聚落建築群
級別代碼: 1.3.1
級別名稱: 聚落建築群
種類: 1::
code: : B3
name: : 漢人街庄
評定基準: 1:: : 整體環境具地方特色者
2:: : 歷史脈絡與紋理具保存價值者
3:: : 設計形式具藝術特色者
指定登錄理由: 大浦聚落建築群靠近海邊,風景優美。村落中的居屋多石築傳統式樣,其中有具特色者村落亦自成一體系。不同類型之建築組成漁農兼容的有機聚落,見證大浦聚落的發展。雖然聚落人口有外移現象,仍具有保存價值。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9條、111條 行政程序法第122條 聚落建築群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3條、第4條
所屬主管機關: 連江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連江縣
distName: : 莒光鄉
address: : 大坪村
經度: 119.97357170155
緯度: 25.955296705868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06-04/ce945a2a-8b87-4f1d-9bb7-d947226c7686/12聚落建築群-大埔聚落建築群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06-04/ce945a2a-8b87-4f1d-9bb7-d947226c7686/12聚落建築群-大埔聚落建築群.jpg
name: : 12聚落建築群-大埔聚落建築群
區域範圍劃定: 除聚落現有建築體、聚落設施、廣場及公共空間之外,包含有周遭之自然景觀,大浦聚落面積約50公頃
地區發展與特色: 「大埔(浦)」是位於馬祖列島之一莒光島上。莒光舊名白肯、白犬,1971年更名為莒光鄉,寓意「毋忘在莒」,分別為東莒及西莒二座島嶼。舊名「東獅」、「下沙」、「東肯」、「東犬」的東莒島,位處馬祖列島的最南端,總面積只有 2.64平方公里。因島嶼四周多峽灣港澳,極富漁獲之利,加上地勢平坦,有較大的地方可栽培青果蔬菜,形成一個自給自足的小海島。 漁業是東莒島最主要的經濟重心,農作方面僅種植糧食作物。自古先民歷經數代開墾,維持傳統的漁耕生活,而農耕受到先天環境條件不佳影響,僅可從事旱作且產量不豐,終年辛勞下仍難以溫飽,因此漁業成為最大宗的經濟活動,而大浦聚落亦因業漁而形成村落。 民國三十八年國軍進駐島上之後,居民雖有短暫的不適應期,然而國軍進駐之後卻開始為島上的經濟活動帶來了轉變,居民開始兼營小店鋪以供應駐軍民生及休閒活動所需。 戰地政務解除之後,馬祖地區開放觀光,政府補助經費大幅提高,另外隨著兩岸情勢轉變,國軍實施「精實案」,當地駐軍減少很多,政府雖有「小三通」的規劃,但限制仍多。在民國六十至七十年代,台灣工業開始發展,於是在尋求生活穩定的考量下,村莊裡的人口開始外流,尤其青壯年選擇了赴台求學或謀職;另外也有部份投身軍旅和公、教行列,勞力人口流向營造業及服務業,過去為經濟大宗的漁業漸趨式微。
歷史沿革與現狀: 「大埔(浦)」是東莒島上次於福正的第二大傳統聚落區,原名「大浦」,福州語彙「浦」為小港灣之意。東莒以前盛產黄魚、鯧魚與帶魚,大埔澳口開口向南,形成天然港灣,風景相當優美。因地形之故,大埔不受冬季北風的入侵,故島上的居民,常依經驗法則順應季風變化於不同澳口捕魚,故有「夏福正,冬大埔」之慣例。國民政府遷台之前,聚落內民家50餘戶,港外停泊大小船隻近百艘,商店亦有20多家。民國60年代,因漁獲漸減,人口嚴重外流。
歷史脈絡與保存價值: 「大埔(浦)」為東莒島上的自然村之一,聚落旁之灣澳較東莒沿海「酒罈浦」大,且較一般澳口深長且窄,因此而得名,村落構建於大坪西側山麓一帶,先民原稱「大浦」。後來國軍進駐後,不了解「大浦」地名原意,將其定為「大埔」而沿用。 因聚落地理環境的組成而得名「大埔(浦)」,倚賴自然環境所賦予之以漁為主、農為輔的海島生活文化,包含地景以及大埔聚落現存的下底路(魚路古道),都可說明聚落歷史發展的各種面貌,實為馬祖地區聚落發展形態之代表。
建築形式與景觀特色: 大浦聚落位於東莒島南端,現已併入大坪村之行政區劃範圍內。大浦聚落的傳統民居類型包括下列三種: 1. 單體住屋:包括「四面圍蔽」與「三面圍蔽」兩種形式。 2. 曲尺型雙合院: 主體建築為石牆瓦頂之傳統樣式,而附屬建築則多為「單間框架體」之鋼筋混凝土家牆磚造平房。 3. 開放型三合院:在建築材料構成上與曲尺型雙合院類似。 現代民居類型:包括「單間框架體」、「雙間框架體」以及「曲尺形框架體」三種類型。其中單間框架體者多為傳統民居的附屬建築體。
土地使用管制狀況: 聚落以傳統建築為主。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1.傳統建築群修復 2.聚落街巷紋理維護
備註: (空)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連文推字第0990018021號
公告日期: : 2010-05-31 14:10:53.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70046222號
公告日期: : 2018-11-29 00:00:00.0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groupsOfBuildings/20100531000002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大浦聚落建築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b4af8c95-39a2-46e4-a788-bdf3fa7ad0e0/大浦聚落建築群1.png
2::
mediaName: : 大浦聚落建築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89f08cb4-6ba2-4d67-a7f3-2c3a2e87189b/大浦聚落建築群2.jpg
3::
mediaName: : 大浦聚落建築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c9b51a6a-7368-4480-8cef-b69b2bfac374/大浦聚落建築群3.png
4::
mediaName: : 大浦聚落建築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776785e1-79ec-4067-b9c4-a35703e5aa04/大浦聚落建築群4.png
5::
mediaName: : 大浦聚落建築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b9a13ce9-cf56-45a4-873e-bb59c9de0ce5/大浦聚落建築群5.png
6::
mediaName: : 大浦聚落建築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53721b32-2d97-4bce-b17a-1eeaff41f7a6/大浦聚落建築群6.jpg
7::
mediaName: : 大浦聚落建築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75078bc6-ea2f-485c-abeb-4da5cd54705b/大浦聚落建築群7.jpg
8::
mediaName: : 大浦聚落建築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b7c05b54-053e-4e73-bef1-37c0d0382e71/大浦聚落建築群8.jp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8-30/abf454fe-c54a-4e7d-860c-6ab0fcb9a686/聚落建築群-大浦聚落建築群(第1次).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8-30/6a6083fb-e0d4-4448-b3c3-d170dfa67369/聚落建築群-大浦聚落建築群(第2次).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19-04-01/39d33c69-ffdf-4350-96b8-591a82668ad8/大埔聚落地籍圖.jpg
主管機關名稱: 連江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處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連江縣南竿鄉清水村136-1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36-22393#210
repImgId: 117719

# 聚 於 文資局聚落建築群 - 4

案件編號20100805000001
個案名稱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石板屋聚落
級別代碼1.3.1
級別名稱聚落建築群
種類1::
code: : B1
name: : 原住民部落
評定基準1:: : 整體環境具地方特色者
2:: : 歷史脈絡與紋理具保存價值者
3:: : 設計形式具藝術特色者
指定登錄理由1.整體環境具地方特色。 2.歷史脈絡與紋理具保存價值。 3.原住民石板屋建築設計形式具藝術特色。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十六條暨聚落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
所屬主管機關屏東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1::
itemNo: : 1
cityName: : 屏東縣
distName: : 春日鄉
address: : 七佳段437地號即老七佳部落本體建築物及一般生活空間約1.413 公頃,以及456 地號東北角停車場一帶約0.7 公頃的地點
經度120.711806
緯度22.448972
代表圖像ext: : 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3-14/0a9f972c-3678-446c-9a1c-69613b1ef88b/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石板屋聚落照片_c.pn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3-14/0a9f972c-3678-446c-9a1c-69613b1ef88b/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石板屋聚落照片.png
name: : 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石板屋聚落照片
區域範圍劃定屏東縣春日鄉七佳段437地號即老七佳部落本體建築物及一般生活空間約1.413 公頃,以及456 地號東北角停車場一帶約0.7 公頃的地點。
地區發展與特色七佳石板屋聚落位於屏東縣春日鄉境北方石可見山以西海拔高約570公尺處,目前仍有近50幢完整之傳統排灣族北部式石板家屋,為台灣原住民族現存石板屋聚落保存最完整的地方。除少數長住之居民外,多數居民早已在民國49年遷居至新聚落,僅於有農事之時才回到七佳石板屋聚落,過著傳統生活。此一石板屋群聚落之規模與完整程度在排灣族之現存聚落中已屬罕有,其原因乃地處深山地區交通不便,以及居民早已遷離,平地現代之建築形式未有機會入侵。也因其鄰近之農地尚有利用,居民仍持續利用原有石板家屋作為工作基地,因此得以保有完整之石板建築形式,同時也保存了聚落之原有型態。雖然居民遷村遠離老七佳聚落,但是依舊維持傳統文化運作,例如歲時祭儀masaljut(收穫祭、豐年祭)、maljeveq(祖靈祭、五年祭)、pusaut(送靈祭);生命祭儀papusepi(祈福祭)、seman caucau(命名祭)、semanpulju(除喪祭)等,聚落內依舊維持女巫作祭完成儀式的風俗,成為極具本土性和代表排灣族文化傳承重要的地區。
歷史沿革與現狀傳統石板屋尚保存完整,目前部落族人平均約兩週回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一次,並且停留1-2 天甚至更多天數。對聚落內石板屋後續之使用維護或日常修護方面皆會定期維修,至少一年一次微整修,其修繕工作是與部落族人共同修繕,每次修繕動用人力約5-6人。
歷史脈絡與保存價值七佳石板屋聚落是以前samljuk家的祖先率領部下,由tjaljakavus社來到此地建社為其開端。或說從舊歸崇karoboan社分出samljuk家的一團來到此地創社。qeutu、tjagalan等各家,都是從kuljaljau移來此地各成立一個部落。本社對於附近的各社,完全屬於孤立狀態。與pailjus社雖然並非沒有偶爾互相締結同盟的情形,但對於其他各社則經常互相敵視。然而因為社內之團結力量頗強,故對於vungalid(望嘉)、pucunug(文樂)、ljakeljek(力里)及kuavar(古華)等各社,據說未曾戰敗過。 根據聚落耆老口述:「七佳石板屋聚落(tjuvetskadan)原來是從(izok)平地發源,然後再遷到舊歸崇(kaljevuwan),當時舊歸崇聚落是由許多的排灣族頭目所居住的地方,tjuveckatan社群當時位居其他社群中間居住因而得名,故tjuvecekatan是「中間」的意思。從老人們的口述中我們也可以知道,每年所舉行的豐年祭(masaljut),和每五年舉行的祖靈祭(maljevek)都是由舊歸崇所開始發展的。後來,由於七佳地區是大頭目(tjuimojok)所佔領的獵區,因此每到農閒的時期就帶領七佳聚落的族民到七佳地區狩獵,當地的野生動物豐富如野豬、山羊、山羌、水鹿、熊等等,因此每次去打獵都能夠滿載而歸,然後回到聚落的時候,受到聚落的族人景仰與愛戴。 有一天,大頭目召集族人去狩獵,當一行人到了七佳地區一處聚水深潭(panamnam)的時候,突然大頭目的獵犬停止前進,怎麼催促也不為所動,而且那隻獵犬正是大頭目最喜歡的,因此族人就商討對策,後來決定由一人負責看護,其它的族人就繼續打獵。日子一天過一天,獵犬似乎沒有想要移動的樣子,當頭目一行人打獵回來見到如此的情形,就吩咐一人繼續看守,其他就回到聚落請巫婆施法問神,經巫婆的轉述神明意思得知獵犬是神明託付,希望族人全數遷移到獵犬倒臥之處。之後頭目也召集族長、貴族、勇士的意見,大家都認為七佳地區獵物豐富,林木繁盛,水源豐沛,是一個遷徙重建聚落的好地方。 從文獻資料之整理,及近代口述資料之採集,似可論證七佳聚落早在五百多年前,祖先是從北排灣逐漸南下遷徙,最後定居在老七佳。因此五年祭(maleveq)之祭典與排灣族各聚落起源地的認定似有密切之關聯性。排灣族butsul亞群最大的特色,是每五年舉辦的五年祭,而該慶典又為七佳聚落最重要的祭典儀式。按該家族之遷移史,為起源地八歹因(padain),舊排灣村(kapaiwanan)再遷徙至舊佳平聚落(kaviyangan),然後到舊歸崇(karoboan)後來又遷至老七佳聚落(tjuvetskadan)。」因此,七佳聚落的人最早是從北方的padain而來,輾轉經過枋寮附近再遷徙至舊歸崇(karuboan)舊社(為早期聚落的殖民拓殖中心,歸崇舊社之一),最後因為打獵七佳聚落的祖先們就安居在那裡。 日本學者中村孝志所著之《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中記載自1647年起番社戶口表中明確記載老七佳石板屋聚落的戶口數(314人,75戶),由此可見荷治時代七佳部落就已是穩定聚落。 劉益昌對老七佳聚落的遷徙歷史指出:「本舊社來源甚為複雜,約500年前有10戶遷至丹林附近,可能就是後來在力力溪上游的i-ilalalan古社,後遷往南岸Karuboan舊社,與力里、望嘉舊社的前身居民混居。距今約250年前由一村民領導建立tjuveckadan;稍後有古樓社3戶及台東卑南族10戶移入。聚落中心地帶有來義ruvaniyau及古樓tsiluvegan頭人之家屋,兩頭人在本地都有采地」。其中就指出有一村民引導建立了tjuvetskadan聚落,此領導村民建設的頭人,即是現今tjulimojok頭目家族的先祖。 國民政府時代山地平地化政策推行,1961年遷村到山下舊七佳與力里村比鄰而居,然而耕地都在老部落,族人依舊長期利用石板屋;1961年莉泰颱風侵襲,舊七佳後山引發土石流,部落不堪居住,又再次遷村至現址新七佳。今日仍舊有多數族人不捨祖先遺留的石板屋聚落,所以自力修繕整理老七佳石板屋,以保護先民發展的珍貴文化資產。
建築形式與景觀特色建築特色:原住民石板房傳統型式、日治時代形式、國民政府時期形式(遷村前) 建築工法、技術皆有效保存。 注重生態平衡,尊重自然法則 建築技法目前仍繼續採用。 環境特徵:聚落形貌完整,歷年重大天災並無受損。各階級空間分佈完整 無論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的保留都極具完備。
土地使用管制狀況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石板屋聚落土地使用分區為山坡地保育區(春日鄉七佳段437、456 地號),使用地類別為丙種建築用地和林業用地,同時亦為原住民保留地。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1.聚落內傳統石板屋家屋維護修繕。 2.聚落內巷道復原。 3.聚落中周邊之自然生態環境。 4.聚落內神聖、禁忌空間的整理重建。 5.傳統,masaljut、maljeveq祭典儀式原地重現。 6.家飾藝術之無形文化資產。
備註(空)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屏府文資字第0990190933號
公告日期: : 2010-08-05 16:21:30.0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groupsOfBuildings/20100805000001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3-14/d3b096d4-7727-4cb7-b9f6-a824115a8366/公告函-屏府文資字第0990190933號(政府公告版).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237/photo/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石板屋聚落地籍圖.jpg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3-14/1945801a-50a8-4b48-af26-4e3a1f97f89c/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石板屋聚落地籍圖.pdf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老OOOOOOOOOOOOOO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老OOOOOOOOO
主管機關名稱屏東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屏東縣屏東市菸廠路1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8-7210234
repImgId154727
案件編號: 20100805000001
個案名稱: 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石板屋聚落
級別代碼: 1.3.1
級別名稱: 聚落建築群
種類: 1::
code: : B1
name: : 原住民部落
評定基準: 1:: : 整體環境具地方特色者
2:: : 歷史脈絡與紋理具保存價值者
3:: : 設計形式具藝術特色者
指定登錄理由: 1.整體環境具地方特色。 2.歷史脈絡與紋理具保存價值。 3.原住民石板屋建築設計形式具藝術特色。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十六條暨聚落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
所屬主管機關: 屏東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屏東縣
distName: : 春日鄉
address: : 七佳段437地號即老七佳部落本體建築物及一般生活空間約1.413 公頃,以及456 地號東北角停車場一帶約0.7 公頃的地點
經度: 120.711806
緯度: 22.448972
代表圖像: ext: : 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3-14/0a9f972c-3678-446c-9a1c-69613b1ef88b/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石板屋聚落照片_c.pn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3-14/0a9f972c-3678-446c-9a1c-69613b1ef88b/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石板屋聚落照片.png
name: : 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石板屋聚落照片
區域範圍劃定: 屏東縣春日鄉七佳段437地號即老七佳部落本體建築物及一般生活空間約1.413 公頃,以及456 地號東北角停車場一帶約0.7 公頃的地點。
地區發展與特色: 七佳石板屋聚落位於屏東縣春日鄉境北方石可見山以西海拔高約570公尺處,目前仍有近50幢完整之傳統排灣族北部式石板家屋,為台灣原住民族現存石板屋聚落保存最完整的地方。除少數長住之居民外,多數居民早已在民國49年遷居至新聚落,僅於有農事之時才回到七佳石板屋聚落,過著傳統生活。此一石板屋群聚落之規模與完整程度在排灣族之現存聚落中已屬罕有,其原因乃地處深山地區交通不便,以及居民早已遷離,平地現代之建築形式未有機會入侵。也因其鄰近之農地尚有利用,居民仍持續利用原有石板家屋作為工作基地,因此得以保有完整之石板建築形式,同時也保存了聚落之原有型態。雖然居民遷村遠離老七佳聚落,但是依舊維持傳統文化運作,例如歲時祭儀masaljut(收穫祭、豐年祭)、maljeveq(祖靈祭、五年祭)、pusaut(送靈祭);生命祭儀papusepi(祈福祭)、seman caucau(命名祭)、semanpulju(除喪祭)等,聚落內依舊維持女巫作祭完成儀式的風俗,成為極具本土性和代表排灣族文化傳承重要的地區。
歷史沿革與現狀: 傳統石板屋尚保存完整,目前部落族人平均約兩週回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一次,並且停留1-2 天甚至更多天數。對聚落內石板屋後續之使用維護或日常修護方面皆會定期維修,至少一年一次微整修,其修繕工作是與部落族人共同修繕,每次修繕動用人力約5-6人。
歷史脈絡與保存價值: 七佳石板屋聚落是以前samljuk家的祖先率領部下,由tjaljakavus社來到此地建社為其開端。或說從舊歸崇karoboan社分出samljuk家的一團來到此地創社。qeutu、tjagalan等各家,都是從kuljaljau移來此地各成立一個部落。本社對於附近的各社,完全屬於孤立狀態。與pailjus社雖然並非沒有偶爾互相締結同盟的情形,但對於其他各社則經常互相敵視。然而因為社內之團結力量頗強,故對於vungalid(望嘉)、pucunug(文樂)、ljakeljek(力里)及kuavar(古華)等各社,據說未曾戰敗過。 根據聚落耆老口述:「七佳石板屋聚落(tjuvetskadan)原來是從(izok)平地發源,然後再遷到舊歸崇(kaljevuwan),當時舊歸崇聚落是由許多的排灣族頭目所居住的地方,tjuveckatan社群當時位居其他社群中間居住因而得名,故tjuvecekatan是「中間」的意思。從老人們的口述中我們也可以知道,每年所舉行的豐年祭(masaljut),和每五年舉行的祖靈祭(maljevek)都是由舊歸崇所開始發展的。後來,由於七佳地區是大頭目(tjuimojok)所佔領的獵區,因此每到農閒的時期就帶領七佳聚落的族民到七佳地區狩獵,當地的野生動物豐富如野豬、山羊、山羌、水鹿、熊等等,因此每次去打獵都能夠滿載而歸,然後回到聚落的時候,受到聚落的族人景仰與愛戴。 有一天,大頭目召集族人去狩獵,當一行人到了七佳地區一處聚水深潭(panamnam)的時候,突然大頭目的獵犬停止前進,怎麼催促也不為所動,而且那隻獵犬正是大頭目最喜歡的,因此族人就商討對策,後來決定由一人負責看護,其它的族人就繼續打獵。日子一天過一天,獵犬似乎沒有想要移動的樣子,當頭目一行人打獵回來見到如此的情形,就吩咐一人繼續看守,其他就回到聚落請巫婆施法問神,經巫婆的轉述神明意思得知獵犬是神明託付,希望族人全數遷移到獵犬倒臥之處。之後頭目也召集族長、貴族、勇士的意見,大家都認為七佳地區獵物豐富,林木繁盛,水源豐沛,是一個遷徙重建聚落的好地方。 從文獻資料之整理,及近代口述資料之採集,似可論證七佳聚落早在五百多年前,祖先是從北排灣逐漸南下遷徙,最後定居在老七佳。因此五年祭(maleveq)之祭典與排灣族各聚落起源地的認定似有密切之關聯性。排灣族butsul亞群最大的特色,是每五年舉辦的五年祭,而該慶典又為七佳聚落最重要的祭典儀式。按該家族之遷移史,為起源地八歹因(padain),舊排灣村(kapaiwanan)再遷徙至舊佳平聚落(kaviyangan),然後到舊歸崇(karoboan)後來又遷至老七佳聚落(tjuvetskadan)。」因此,七佳聚落的人最早是從北方的padain而來,輾轉經過枋寮附近再遷徙至舊歸崇(karuboan)舊社(為早期聚落的殖民拓殖中心,歸崇舊社之一),最後因為打獵七佳聚落的祖先們就安居在那裡。 日本學者中村孝志所著之《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中記載自1647年起番社戶口表中明確記載老七佳石板屋聚落的戶口數(314人,75戶),由此可見荷治時代七佳部落就已是穩定聚落。 劉益昌對老七佳聚落的遷徙歷史指出:「本舊社來源甚為複雜,約500年前有10戶遷至丹林附近,可能就是後來在力力溪上游的i-ilalalan古社,後遷往南岸Karuboan舊社,與力里、望嘉舊社的前身居民混居。距今約250年前由一村民領導建立tjuveckadan;稍後有古樓社3戶及台東卑南族10戶移入。聚落中心地帶有來義ruvaniyau及古樓tsiluvegan頭人之家屋,兩頭人在本地都有采地」。其中就指出有一村民引導建立了tjuvetskadan聚落,此領導村民建設的頭人,即是現今tjulimojok頭目家族的先祖。 國民政府時代山地平地化政策推行,1961年遷村到山下舊七佳與力里村比鄰而居,然而耕地都在老部落,族人依舊長期利用石板屋;1961年莉泰颱風侵襲,舊七佳後山引發土石流,部落不堪居住,又再次遷村至現址新七佳。今日仍舊有多數族人不捨祖先遺留的石板屋聚落,所以自力修繕整理老七佳石板屋,以保護先民發展的珍貴文化資產。
建築形式與景觀特色: 建築特色:原住民石板房傳統型式、日治時代形式、國民政府時期形式(遷村前) 建築工法、技術皆有效保存。 注重生態平衡,尊重自然法則 建築技法目前仍繼續採用。 環境特徵:聚落形貌完整,歷年重大天災並無受損。各階級空間分佈完整 無論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的保留都極具完備。
土地使用管制狀況: 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石板屋聚落土地使用分區為山坡地保育區(春日鄉七佳段437、456 地號),使用地類別為丙種建築用地和林業用地,同時亦為原住民保留地。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1.聚落內傳統石板屋家屋維護修繕。 2.聚落內巷道復原。 3.聚落中周邊之自然生態環境。 4.聚落內神聖、禁忌空間的整理重建。 5.傳統,masaljut、maljeveq祭典儀式原地重現。 6.家飾藝術之無形文化資產。
備註: (空)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屏府文資字第0990190933號
公告日期: : 2010-08-05 16:21:30.0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groupsOfBuildings/20100805000001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3-14/d3b096d4-7727-4cb7-b9f6-a824115a8366/公告函-屏府文資字第0990190933號(政府公告版).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237/photo/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石板屋聚落地籍圖.jpg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3-14/1945801a-50a8-4b48-af26-4e3a1f97f89c/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石板屋聚落地籍圖.pdf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老OOOOOOOOOOOOOO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老OOOOOOOOO
主管機關名稱: 屏東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 屏東縣文化資產保護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屏東縣屏東市菸廠路1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7210234
repImgId: 154727

# 聚 於 文資局聚落建築群 - 5

案件編號20100531000001
個案名稱芹壁聚落建築群
級別代碼1.3.1
級別名稱聚落建築群
種類1::
code: : B3
name: : 漢人街庄
評定基準1:: : 整體環境具地方特色者
2:: : 歷史脈絡與紋理具保存價值者
3:: : 設計形式具藝術特色者
指定登錄理由芹壁聚落整體紋理清晰可見,建築與地形密切配合,木石結合的閩東傳統建築,在我國之文化資產中獨樹一格,具有高度的保存價值。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9條、111條 行政程序法第122條 聚落建築群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3條、第4條
所屬主管機關連江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1::
itemNo: : 1
cityName: : 連江縣
distName: : 北竿鄉
address: : 芹壁村
經度119.9812799
緯度26.2234479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06-04/92586470-f3d4-48d0-978f-5c69b0c49d57/11聚落建築群-芹壁聚落建築群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06-04/92586470-f3d4-48d0-978f-5c69b0c49d57/11聚落建築群-芹壁聚落建築群1.jpg
name: : 11聚落建築群-芹壁聚落建築群1
區域範圍劃定芹壁村3.12公頃及半山聚落保存區0.04公頃
地區發展與特色此聚落昔日居民稱為「芹囝」,由海面遙望陸地村落好似鑲嵌於「芹囝」後方的山壁,故稱「芹壁」。芹壁聚落早年因漁業豐沛造就村落富裕,漁業蕭條後,人口嚴重外流,連江縣政府於民國89年開始補助傳統閩東式古厝整修,進行「聚落保存、老屋再生」和「閒置空間再利用」,以公辦民營方式,委由民間業者,利用古厝經營民宿及餐廳,成為近年來外島旅遊熱門景點。
歷史沿革與現狀民國九十年代「聚落保存」觀念在馬祖萌芽,民間與政府都認為芹壁極具保存與修復價值。隨著藝術家一波波進駐,商業廣告也來此取景,芹壁特有的閩東風情漸漸為國人熟悉,但也對於坍塌的老屋感到惋惜不已,於是連江縣政府在民國89年開始補助傳統閩東式古厝整修,進行「聚落保存、老屋再生」和「閒置空間再利用」,以公辦民營方式,委由民間業者,利用古厝經營民宿及餐廳,成為近年來外島旅遊熱門景點。
歷史脈絡與保存價值芹壁村同馬祖其它地區一般,亦是澳口集村形式。在傳統的芹壁聚落中,生活方式以漁業為主,自足式農耕為輔,為一個自給自足的傳統聚落。芹壁漁業與早年豐沛的漁業資源使得辛勤工作的漁戶累下傲人的財富。由芹壁村的聚落建築材料與工法便可清楚的比較出芹壁在早年是馬祖地區建築工藝最為純熟且精美的區域之一。
建築形式與景觀特色建物型式除一般民居及廟宇外,無特殊建築類型出現,皆為閩東傳統建築,以大木結構,花崗石砌牆,為五脊四坡或二坡形式。
土地使用管制狀況芹壁聚落以傳統建築群為主,少部份新式建築。聚落下方為港口,目前只有極少數家戶從事捕魚業。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1.傳統建築群 2.聚落街巷紋理
備註(空)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連文推字第0990018022號
公告日期: : 2010-05-31 14:14:01.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70046224號
公告日期: : 2018-11-29 00:00:00.0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groupsOfBuildings/20100531000001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芹壁聚落建築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47a1c740-c480-4f39-93a4-841273970b27/芹壁聚落建築群1.jpg
2::
mediaName: : 芹壁聚落建築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03c8fbb2-64be-4b35-8493-250efbe6a709/芹壁聚落建築群2.jpg
3::
mediaName: : 芹壁聚落建築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ae4a79df-9979-4404-8693-a2119bf51d24/芹壁聚落建築群3.jpg
4::
mediaName: : 芹壁聚落建築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d2abd675-f1f3-4a5a-9a78-6657dd3e8732/芹壁聚落建築群4.jpg
5::
mediaName: : 芹壁聚落建築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9f41920b-d659-40d5-a2d1-faf988a4df97/芹壁聚落建築群5.jpg
6::
mediaName: : 芹壁聚落建築群
description: : 北面山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b2c857a5-481f-489e-b811-4a49b9b36482/芹壁聚落建築群6-北面山.jpg
7::
mediaName: : 芹壁聚落建築群
description: : 上邊山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605a7417-75fc-4f0b-82aa-199272b81c69/芹壁聚落建築群7-上邊山.jpg
8::
mediaName: : 芹壁聚落建築群
description: : 中路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82383692-4f2a-449a-b30c-aabf203fbdef/芹壁聚落建築群8-中路.jpg
9::
mediaName: : 芹壁聚落建築群
description: : 南面山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774a2b1b-4cd1-4a8a-a30a-511803fe60be/芹壁聚落建築群9-南面山.jp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6-04/61eb609a-6eec-49fc-bb80-8a290f2c7d7d/聚落建築群-芹壁聚落建築群(第1次).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6-04/55d505b0-996a-4fe1-a735-99da5eb2ea9d/聚落建築群-芹壁聚落建築群(第2次).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19-04-01/151c5e68-ba5f-4750-96ae-aa4318773ced/芹壁聚落地籍圖.jpg
主管機關名稱連江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處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連江縣南竿鄉清水村136-1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836-22393#210
repImgId117701
案件編號: 20100531000001
個案名稱: 芹壁聚落建築群
級別代碼: 1.3.1
級別名稱: 聚落建築群
種類: 1::
code: : B3
name: : 漢人街庄
評定基準: 1:: : 整體環境具地方特色者
2:: : 歷史脈絡與紋理具保存價值者
3:: : 設計形式具藝術特色者
指定登錄理由: 芹壁聚落整體紋理清晰可見,建築與地形密切配合,木石結合的閩東傳統建築,在我國之文化資產中獨樹一格,具有高度的保存價值。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9條、111條 行政程序法第122條 聚落建築群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3條、第4條
所屬主管機關: 連江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連江縣
distName: : 北竿鄉
address: : 芹壁村
經度: 119.9812799
緯度: 26.2234479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06-04/92586470-f3d4-48d0-978f-5c69b0c49d57/11聚落建築群-芹壁聚落建築群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06-04/92586470-f3d4-48d0-978f-5c69b0c49d57/11聚落建築群-芹壁聚落建築群1.jpg
name: : 11聚落建築群-芹壁聚落建築群1
區域範圍劃定: 芹壁村3.12公頃及半山聚落保存區0.04公頃
地區發展與特色: 此聚落昔日居民稱為「芹囝」,由海面遙望陸地村落好似鑲嵌於「芹囝」後方的山壁,故稱「芹壁」。芹壁聚落早年因漁業豐沛造就村落富裕,漁業蕭條後,人口嚴重外流,連江縣政府於民國89年開始補助傳統閩東式古厝整修,進行「聚落保存、老屋再生」和「閒置空間再利用」,以公辦民營方式,委由民間業者,利用古厝經營民宿及餐廳,成為近年來外島旅遊熱門景點。
歷史沿革與現狀: 民國九十年代「聚落保存」觀念在馬祖萌芽,民間與政府都認為芹壁極具保存與修復價值。隨著藝術家一波波進駐,商業廣告也來此取景,芹壁特有的閩東風情漸漸為國人熟悉,但也對於坍塌的老屋感到惋惜不已,於是連江縣政府在民國89年開始補助傳統閩東式古厝整修,進行「聚落保存、老屋再生」和「閒置空間再利用」,以公辦民營方式,委由民間業者,利用古厝經營民宿及餐廳,成為近年來外島旅遊熱門景點。
歷史脈絡與保存價值: 芹壁村同馬祖其它地區一般,亦是澳口集村形式。在傳統的芹壁聚落中,生活方式以漁業為主,自足式農耕為輔,為一個自給自足的傳統聚落。芹壁漁業與早年豐沛的漁業資源使得辛勤工作的漁戶累下傲人的財富。由芹壁村的聚落建築材料與工法便可清楚的比較出芹壁在早年是馬祖地區建築工藝最為純熟且精美的區域之一。
建築形式與景觀特色: 建物型式除一般民居及廟宇外,無特殊建築類型出現,皆為閩東傳統建築,以大木結構,花崗石砌牆,為五脊四坡或二坡形式。
土地使用管制狀況: 芹壁聚落以傳統建築群為主,少部份新式建築。聚落下方為港口,目前只有極少數家戶從事捕魚業。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1.傳統建築群 2.聚落街巷紋理
備註: (空)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連文推字第0990018022號
公告日期: : 2010-05-31 14:14:01.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70046224號
公告日期: : 2018-11-29 00:00:00.0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groupsOfBuildings/20100531000001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芹壁聚落建築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47a1c740-c480-4f39-93a4-841273970b27/芹壁聚落建築群1.jpg
2::
mediaName: : 芹壁聚落建築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03c8fbb2-64be-4b35-8493-250efbe6a709/芹壁聚落建築群2.jpg
3::
mediaName: : 芹壁聚落建築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ae4a79df-9979-4404-8693-a2119bf51d24/芹壁聚落建築群3.jpg
4::
mediaName: : 芹壁聚落建築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d2abd675-f1f3-4a5a-9a78-6657dd3e8732/芹壁聚落建築群4.jpg
5::
mediaName: : 芹壁聚落建築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9f41920b-d659-40d5-a2d1-faf988a4df97/芹壁聚落建築群5.jpg
6::
mediaName: : 芹壁聚落建築群
description: : 北面山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b2c857a5-481f-489e-b811-4a49b9b36482/芹壁聚落建築群6-北面山.jpg
7::
mediaName: : 芹壁聚落建築群
description: : 上邊山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605a7417-75fc-4f0b-82aa-199272b81c69/芹壁聚落建築群7-上邊山.jpg
8::
mediaName: : 芹壁聚落建築群
description: : 中路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82383692-4f2a-449a-b30c-aabf203fbdef/芹壁聚落建築群8-中路.jpg
9::
mediaName: : 芹壁聚落建築群
description: : 南面山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774a2b1b-4cd1-4a8a-a30a-511803fe60be/芹壁聚落建築群9-南面山.jp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6-04/61eb609a-6eec-49fc-bb80-8a290f2c7d7d/聚落建築群-芹壁聚落建築群(第1次).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6-04/55d505b0-996a-4fe1-a735-99da5eb2ea9d/聚落建築群-芹壁聚落建築群(第2次).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19-04-01/151c5e68-ba5f-4750-96ae-aa4318773ced/芹壁聚落地籍圖.jpg
主管機關名稱: 連江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處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連江縣南竿鄉清水村136-1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36-22393#210
repImgId: 117701

# 聚 於 文資局聚落建築群 - 6

案件編號20081211000001
個案名稱津沙聚落建築群
級別代碼1.3.1
級別名稱聚落建築群
種類1::
code: : B3
name: : 漢人街庄
評定基準1:: : 整體環境具地方特色者
2:: : 歷史脈絡與紋理具保存價值者
3:: : 設計形式具藝術特色者
指定登錄理由聚落整體脈絡清晰可循,且建築物深具地方特色,有聚落保存之價值。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9條、111條 行政程序法第122條 聚落建築群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3條、第4條
所屬主管機關連江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1::
itemNo: : 1
cityName: : 連江縣
distName: : 南竿鄉
address: : 津沙村
經度119.91357996976
緯度26.145942271941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01-27/84bdc616-de1b-4b87-b545-9b8c4b37fb4f/10聚落建築群-津沙聚落建築群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01-27/84bdc616-de1b-4b87-b545-9b8c4b37fb4f/10聚落建築群-津沙聚落建築群.jpg
name: : 10聚落建築群-津沙聚落建築群
區域範圍劃定津沙聚落 位於津沙行政村內之 西邊山、澳中、東邊山之民居聚集所在處。包含現今都市計畫劃定之分區 (古蹟保存區、聚落保存區、廣場、住宅區)等範圍。
地區發展與特色早期由漁家所組成的聚落,後因國軍的進駐以及海岸的管制,商業型態遂改變為服務軍人為主,民國60年代之前人口曾高達900餘人,後因謀生不易人口大量銳減。近年來由於聚落發展,公共設施漸趨完全,人口有回流之現象。
歷史沿革與現狀津沙聚落成立社區發展協會推動社區發展,由馬祖風景管理處編列經費,著手修繕廢棄的古厝,待陸續整修完工,委由當地民眾經營民宿、餐飲等相關休憩場所,促進關觀光。民國109年,津沙聚落內之常住人口約為116人、52戶。
歷史脈絡與保存價值津沙由於澳口引港嶺作為人工導航據點之功能,在地理位置與發展上尤顯重要。 道光25年 天后宮石碑記載,至道光年間,津沙澳人煙稠密,移民族群來自連江或長樂,前者包含-林、劉、陳、邱、徐、吳、邵、蘇、李九姓;後者包含-李、林、陳、劉、蔡等五姓。另有閩縣張姓者。期間,清政府曾派汛官陳殿貴駐守,同時建廟興邑學,使「....津沙澳文教普及常澤,風氣丕變….」 光緒十九年(西元1893年)津沙村民共45戶人家集資重建天后宮,終於在該年完成。且興建戲台,並聘福州戲團前來表演。 民國與日治 ※ 約民國26年期間天后宮重修,因媽祖娘娘托夢雕刻師傅故雕刻為黑面媽祖現今模樣。 ※ 日軍進駐津沙聚落西邊山引港嶺 ※ 民國32年張逸舟率眾進入竿塘洋,並於鄰村馬祖澳建造天后宮,亦留下方石碑予以紀錄。 軍管時期 國民黨除積極建設台灣本島以外,亦開始全力進行防禦馬祖之戰地政務,並將「馬祖戰地政務委員會」遷往津沙一帶之雲台山西麓。 92年執行津沙第一批古厝修繕6戶,現已委託經營為民宿。
建築形式與景觀特色津沙傳統民居其大木結構多為穿斗與抬樑兩式混和的作法,其材質為福州杉木,耐久而質輕,外牆多為就地取材或為早期從大陸船運而來的壓艙石,以花崗石與青斗石為主;砌築有人字砌、勾丁砌與亂石砌。 津沙聚落內的傳統建築如同大部分的馬祖民居,起源於閩東濱海的建築,由於土地取得不易遂垂直發展出方形之五脊四坡水(番仔搭)或是二坡水的形式。
土地使用管制狀況聚落以傳統建築為主,有部份新式建築。聚落外圍上方為農作區及下方為港口,目前只有極少數家戶從事捕魚業。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1.傳統建築群修復 2.聚落街巷紋理維護
備註(空)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連文推字第0970037459
公告日期: : 2008-12-11 14:14:50.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70046223號
公告日期: : 2018-11-29 16:21:28.428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groupsOfBuildings/20081211000001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津沙聚落建築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85650579-685d-4a9b-81b5-98f4307c616a/津沙聚落建築群1.jpg
2::
mediaName: : 津沙聚落建築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96322a93-be33-4d44-837d-55a90e281ad2/津沙聚落建築群2.jpg
3::
mediaName: : 津沙聚落建築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8e4a325d-b7d4-42d2-bfc8-ef651645e5e1/津沙聚落建築群3.jpg
4::
mediaName: : 津沙聚落建築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50edb3b8-a54a-4176-a942-366fa010850a/津沙聚落建築群4.jpg
5::
mediaName: : 津沙聚落建築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b51a8a49-ded5-4a12-8847-5acd00d2ab0c/津沙聚落建築群5-澳中.jpg
6::
mediaName: : 津沙聚落建築群
description: : 西面山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0ea4fc26-b725-45be-bf19-6e40b96f3945/津沙聚落建築群6-西面山.jpg
7::
mediaName: : 津沙聚落建築群
description: : 東面山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96576de8-c39f-449a-8cc6-a9bfbad43749/津沙聚落建築群7-東面山.jpg
8::
mediaName: : 津沙聚落建築群
description: : 溪裡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ac01a8d0-3e75-4609-b73a-8fe6db067b73/津沙聚落建築群8-溪裡.jp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2-22/d9915fa3-1943-43f3-a6bb-0dc5f2fb2b9d/津沙聚落公告1.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2-22/d2c65268-788e-43df-961d-ae44384f084b/津沙聚落公告2.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19-04-01/f01ffea4-7b5a-4056-916c-00af7ae20894/津沙聚落地籍圖.jpg
主管機關名稱連江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處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連江縣南竿鄉清水村136-1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836-22393#210
repImgId93117
案件編號: 20081211000001
個案名稱: 津沙聚落建築群
級別代碼: 1.3.1
級別名稱: 聚落建築群
種類: 1::
code: : B3
name: : 漢人街庄
評定基準: 1:: : 整體環境具地方特色者
2:: : 歷史脈絡與紋理具保存價值者
3:: : 設計形式具藝術特色者
指定登錄理由: 聚落整體脈絡清晰可循,且建築物深具地方特色,有聚落保存之價值。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9條、111條 行政程序法第122條 聚落建築群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3條、第4條
所屬主管機關: 連江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連江縣
distName: : 南竿鄉
address: : 津沙村
經度: 119.91357996976
緯度: 26.145942271941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01-27/84bdc616-de1b-4b87-b545-9b8c4b37fb4f/10聚落建築群-津沙聚落建築群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01-27/84bdc616-de1b-4b87-b545-9b8c4b37fb4f/10聚落建築群-津沙聚落建築群.jpg
name: : 10聚落建築群-津沙聚落建築群
區域範圍劃定: 津沙聚落 位於津沙行政村內之 西邊山、澳中、東邊山之民居聚集所在處。包含現今都市計畫劃定之分區 (古蹟保存區、聚落保存區、廣場、住宅區)等範圍。
地區發展與特色: 早期由漁家所組成的聚落,後因國軍的進駐以及海岸的管制,商業型態遂改變為服務軍人為主,民國60年代之前人口曾高達900餘人,後因謀生不易人口大量銳減。近年來由於聚落發展,公共設施漸趨完全,人口有回流之現象。
歷史沿革與現狀: 津沙聚落成立社區發展協會推動社區發展,由馬祖風景管理處編列經費,著手修繕廢棄的古厝,待陸續整修完工,委由當地民眾經營民宿、餐飲等相關休憩場所,促進關觀光。民國109年,津沙聚落內之常住人口約為116人、52戶。
歷史脈絡與保存價值: 津沙由於澳口引港嶺作為人工導航據點之功能,在地理位置與發展上尤顯重要。 道光25年 天后宮石碑記載,至道光年間,津沙澳人煙稠密,移民族群來自連江或長樂,前者包含-林、劉、陳、邱、徐、吳、邵、蘇、李九姓;後者包含-李、林、陳、劉、蔡等五姓。另有閩縣張姓者。期間,清政府曾派汛官陳殿貴駐守,同時建廟興邑學,使「....津沙澳文教普及常澤,風氣丕變….」 光緒十九年(西元1893年)津沙村民共45戶人家集資重建天后宮,終於在該年完成。且興建戲台,並聘福州戲團前來表演。 民國與日治 ※ 約民國26年期間天后宮重修,因媽祖娘娘托夢雕刻師傅故雕刻為黑面媽祖現今模樣。 ※ 日軍進駐津沙聚落西邊山引港嶺 ※ 民國32年張逸舟率眾進入竿塘洋,並於鄰村馬祖澳建造天后宮,亦留下方石碑予以紀錄。 軍管時期 國民黨除積極建設台灣本島以外,亦開始全力進行防禦馬祖之戰地政務,並將「馬祖戰地政務委員會」遷往津沙一帶之雲台山西麓。 92年執行津沙第一批古厝修繕6戶,現已委託經營為民宿。
建築形式與景觀特色: 津沙傳統民居其大木結構多為穿斗與抬樑兩式混和的作法,其材質為福州杉木,耐久而質輕,外牆多為就地取材或為早期從大陸船運而來的壓艙石,以花崗石與青斗石為主;砌築有人字砌、勾丁砌與亂石砌。 津沙聚落內的傳統建築如同大部分的馬祖民居,起源於閩東濱海的建築,由於土地取得不易遂垂直發展出方形之五脊四坡水(番仔搭)或是二坡水的形式。
土地使用管制狀況: 聚落以傳統建築為主,有部份新式建築。聚落外圍上方為農作區及下方為港口,目前只有極少數家戶從事捕魚業。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1.傳統建築群修復 2.聚落街巷紋理維護
備註: (空)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連文推字第0970037459
公告日期: : 2008-12-11 14:14:50.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70046223號
公告日期: : 2018-11-29 16:21:28.428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groupsOfBuildings/20081211000001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津沙聚落建築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85650579-685d-4a9b-81b5-98f4307c616a/津沙聚落建築群1.jpg
2::
mediaName: : 津沙聚落建築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96322a93-be33-4d44-837d-55a90e281ad2/津沙聚落建築群2.jpg
3::
mediaName: : 津沙聚落建築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8e4a325d-b7d4-42d2-bfc8-ef651645e5e1/津沙聚落建築群3.jpg
4::
mediaName: : 津沙聚落建築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50edb3b8-a54a-4176-a942-366fa010850a/津沙聚落建築群4.jpg
5::
mediaName: : 津沙聚落建築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b51a8a49-ded5-4a12-8847-5acd00d2ab0c/津沙聚落建築群5-澳中.jpg
6::
mediaName: : 津沙聚落建築群
description: : 西面山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0ea4fc26-b725-45be-bf19-6e40b96f3945/津沙聚落建築群6-西面山.jpg
7::
mediaName: : 津沙聚落建築群
description: : 東面山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96576de8-c39f-449a-8cc6-a9bfbad43749/津沙聚落建築群7-東面山.jpg
8::
mediaName: : 津沙聚落建築群
description: : 溪裡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12-01/ac01a8d0-3e75-4609-b73a-8fe6db067b73/津沙聚落建築群8-溪裡.jp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2-22/d9915fa3-1943-43f3-a6bb-0dc5f2fb2b9d/津沙聚落公告1.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2-22/d2c65268-788e-43df-961d-ae44384f084b/津沙聚落公告2.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19-04-01/f01ffea4-7b5a-4056-916c-00af7ae20894/津沙聚落地籍圖.jpg
主管機關名稱: 連江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處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連江縣南竿鄉清水村136-1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36-22393#210
repImgId: 93117

# 聚 於 文資局聚落建築群 - 7

案件編號20100414000001
個案名稱望安花宅聚落
級別代碼1.3.2
級別名稱重要聚落建築群
種類1::
code: : B3
name: : 漢人街庄
評定基準1:: : 整體及周圍環境具重要地方特色者
2:: : 整體及周圍環境具重要地方特色者
3:: : 整體歷史脈絡與紋理具重要保存價值者或瀕臨消失者
4:: : 整體歷史脈絡與紋理具重要保存價值者或瀕臨消失者
指定登錄理由一.「望安花宅聚落」之民宅現況,不論在其群落量或整體視覺景觀皆均質而統一,此現象在台灣現有村落已不多見。(符合聚落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3條第1款之規定。) 二.澎湖花宅建築群及聚落空間紋理皆為澎湖傳統聚落的典例。除聚落建築特徵之外,與地景環境下的農漁生活應視為一整體,具有地方特色及歷史人文與藝術價值之文化資產。(符合聚落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3條第1、2款之規定。) 三.2003年由世界文化紀念物基金會所推動的「世界文化紀念物守護計畫」將中社村(舊稱花宅)入選為該年度100個最值得世人關懷並加以維護保存之文化紀念物名單,急需保存,避免瀕臨消失。(符合聚落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3條第2款之規定。)
法令依據一、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6條。二、聚落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3條及第5條。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所在地理區域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望安鄉
address: : 澎湖縣望安鄉中社村
經度119.49657583594
緯度23.373323375797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14194/photo/望安花宅重要聚落照片原始檔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14194/photo/望安花宅重要聚落照片原始檔.JPG
name: : 望安花宅重要聚落照片原始檔
區域範圍劃定聚落範圍界定即為社里生活圈。即依花宅聚落民間信仰文化觀所劃設的生活領域範圍,係以五營及遶境路線為基礎,並以土地權屬完整之土地界線,所劃設之花宅重要聚落範圍
地區發展與特色望安島位於澎湖縣轄區內的南方海域上,是望安鄉最大島嶼,也是澎湖縣第四大島。古名「花宅」的中社村位於望安島中部偏西的山坳中,東邊為大範圍的緩丘,相隔約一公里處以布袋港出入門仔海峽,西邊則緊鄰花宅灣,北邊隔著天台山與水垵村為鄰,南邊與西安、東安兩村為鄰。花宅西臨台灣海峽, 西北方海面上有花嶼,西南方海面上有貓嶼、草嶼等小島。 中社村行政範圍之村域總面積約217公頃,村域內部擁有幾個有形的空間範圍與層次,以及基於信仰認知上的無形空間,是兩百年來人群生活與天地自然的互動成果,並形成一種聚落生活與社群文化緊密結合的空間紋理。 因地勢形貌而得名的「花宅」聚落,倚賴自然環境賦予之農漁兼半的海島生活型態,包含聚落建築群、信仰文化及生計活動等,都可說明早期漢人聚落發展的各種有形、無形文化變貌,實為澎湖聚落發展型態之經典。
歷史沿革與現狀一、聚落建築的閒置、傾頹、增修改建 二、圍仔與園的荒蕪 同樣是人口外移、飲食的多樣化,傳統農作物生產需求變低,相對所需的耕作土地也縮小,加上留在當地會使用傳統圍內、園的居民年紀已大,也無法負擔大量勞動的耕作,只能任由原本先人開墾的圍內與園的逐漸荒蕪化,重新回歸草原景觀的風貌。而在圍仔內的水井,也因為長期沒有使用、維護,而逐漸崩塌或枯竭。因為沒有使用的需求,可以想見相關的疊砌圍牆、挖水井技術以及傳統農業知識可能都會隨著老人凋逝而消失。 三、信仰祭儀的簡化 花宅最重要的王爺信仰,具體反映在其無形文化-節慶祭儀中。所有的祭儀需依賴小法、乩童的執行,才能完成。但這樣具地方特色與代代相傳的取小法儀式,已經隨人口外移、觀念變化而難以持續。且由於人口減少,儀式行為與內容也日漸簡化,不利於傳統聚落信仰文化的傳承。 四、觀光經濟帶來的影響 近年來由於花宅重新受到重視,觀光活動也增多了起來。有人投資興建民宿(布袋港)、遷移墳墓事件、公共建設進入等等,恐對整體歷史風貌造成威脅,更降低傳統聚落歷史風貌之自明性。近期「交通部觀光局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針對望安天台山及中社公園等所屬的相關人文環境進行建設:「望安遊憩設施整建規劃設計監造」一案,位屬於花宅聚落的一環,其規劃設計應符合聚落保存的規範並維持相關文化景觀風貌,並與文建會、文化局相互配合達到保存與建設之間應允歷史風貌的維護。
歷史脈絡與保存價值歷史脈絡: 望安島舊稱「八罩」,其名最早見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上奏之〈飛報大捷疏〉,康熙末年,澎湖群島的開發似乎依舊有限,而望安是群島中少數有人居的島嶼。雍正初年,望安的聚落數量共有兩澳五社,分別是網垵澳,下有網垵社、山寮社、將軍社,以及水垵澳,下有水垵社、花宅社,澳社分佈含括望安本島及周邊島嶼。至清領末期,望安的聚落數量增為兩澳九社,然新增澳社皆為望安周邊島嶼,望安本島聚落仍維持網垵社、水垵社、花宅社三處。 1895 年,日本開始殖民台灣,初期仍延續清代的地方自治形式,在澎湖廳下設澳務署,望安各澳社劃歸八罩澳務署治理。歷經數次制度更迭,從日治初期的澳務署一直到戰後的鄉公所,望安島的行政機關同樣皆設在今望安鄉東安村內。 「花宅」之名,最早出現於清康熙年間的兩部地方志。一是康熙二十二年(1686)杜臻所編撰的《澎湖台灣紀略》,另一則是蔣毓英的《台灣府志》。另從居民族譜記載顯示,花宅「張姓」始祖於明末天啟年間渡海來澎,「曾姓」始祖於康熙年間至此定居,與澎湖兩次大規模移民遷入的年代切合。而根據伊能嘉矩的調查,最晚在雍正初年,花宅應有發展至相當規模的聚落存在。再者於雍正五年(1727)網垵澳分設,確認花宅已是被官方納入地方「澳甲」制的社群聚落,清政府派駐水師定期巡哨的路線,也將花宅納為其中一站。 花宅的發展一如望安島其他村落,在日治時期結束之前,以傳統農牧業、沿岸漁業與帆船運輸業為居民主要的生計方式。生計行為與日常運作具有清楚的兩性分工,由男性出海捕魚,婦女在自家附近從事簡單農作與潮間帶拾撈等。 花宅居民的祖籍以泉州同安為主,以陳、顏兩姓人數較多,鄭姓、張姓次之。花宅居民尚有另一種人群分類的方式,即:頂寮、下寮、尾寮、山仔后等四個甲頭。 而分布在四甲頭的民居建築位址恰好各自分佈在聚落四邊,具有適應地形、氣候季風的表現。傳統民居的建築形式,稱為「一落四櫸頭」、「一落二櫸頭」,是由「大厝身」、「間仔」、「深井」、「庭」、「牆頭」、「磚坪」等空間所組成。花宅主要的宗教信仰,為傳統漢人民間信仰為主,大部分祭拜媽祖、王爺,少部分信耶穌。聚落中有三座民間信仰廟宇,分別是五府千歲廟、花宅天上聖母廟及蕭府公祖廟和基督教禮拜堂一座。五府千歲廟、花宅天上聖母廟與蕭府公祖廟皆以花宅全村為祭祀圈,每月初一、十五犒賞軍馬、農曆12 月15 日的送神、除夕作年、正月初四接神、13 日至18 日的元宵節以及各主祀神誕辰,27花宅四甲頭會以輪流方式主掌當年祭祀事務。舉凡神明誕辰祭典、初一十五犒軍、中元普渡等,由各甲甲頭輪流擔任爐主,同時眾甲頭供同分擔祭祀費用,廟宇整修費也是由眾甲頭共同分擔。這個傳統至 今仍維持不變。 保存價值: 1、聚落建築與聚落文化具體反映整體環境並具地方特色。 2、歷史脈絡與紋理呈現典型的澎湖離島社群發展的典型,具保存價值並有瀕臨消失的可能。 3、建築群落具有均質特色,部分建築設計形式反映時代發展,亦有少數一二例具藝術特色。
建築形式與景觀特色分布在四甲頭的民居建築位址恰好各自分佈在聚落四邊,在擇地上普遍具有背山面海、坐山觀局的風水考量,建築多數呈座東朝西方向,具有適應微地形、藉助地形屏障的凹地以抵擋氣候季風。 傳統民居建築形式,稱為「一落四櫸頭」、「一落二櫸頭」,是由「大厝身」、「間仔」、「深井」、「亭」、「牆頭」、「磚坪」等空間所組成。其次,在主要建築旁都有因應需要而起造的棧間、稠間等附屬建築。故,這樣由主要建築與附屬建築構成主要住居空間。 建築規模與土地大小、人口多寡、家戶需求、營生需求與經濟等條件有關。而建築的空間使用,包括居住上的社會位序與禮制、季節性的農漁產的醃製風乾、節慶活動等,都使聚落建築呈現特有的傳統格局與時代下的空間演繹。 建築材料普遍使用當地環境材料,如珊瑚礁岩、玄武岩以及運用當地相當多的砱仔4燒製的白灰、泥土與沙等,形成具有生態意義的風土建築。而從各種地方材料採集、不同時代的運用方式、營造技術以及居民相互協助起厝的營造活動、營造相關儀式等,長年累月下來已經形成一套在地知識系統。
土地使用管制狀況近年因人口外移、無人使用與年久失修等問題,房舍毀損傾頹之速度極快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近年因人口外移、無人使用與年久失修等問題,房舍毀損傾頹之速度極快,但著眼於其歷史價值與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性,實需要居民、大眾和相關單位共同珍視與維護之。
備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林會承於1980 年代,前往花宅進行田野調查,並陸續發表學術研究成果。2003 年納入世界文化紀念物守護計畫-世界百大值得關注的文化紀念物,逐漸引起各界對於花宅的重視。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文資籌二字第0992003495號
公告日期: : 2010-04-14 14:38:34.0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groupsOfBuildings/20100414000001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2-07/5f06d76a-c08e-41a9-a618-1bf4552bc580/變更類別公告.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2-07/1be3cb3e-d296-46ef-9be1-bb5042a3d81b/重要聚落文建會公告文990414.pdf
3::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2-07/14536934-d7d9-4043-859e-0374b9043a4d/重要聚落範圍公告附圖.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2-01/adb7fde6-b4f1-408d-88b5-546b4edc2766/花宅(查詢-59公頃).xl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台OOOOOOOOOOOOOOO
主管機關名稱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聚落建築群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177691
repImgId4518
案件編號: 20100414000001
個案名稱: 望安花宅聚落
級別代碼: 1.3.2
級別名稱: 重要聚落建築群
種類: 1::
code: : B3
name: : 漢人街庄
評定基準: 1:: : 整體及周圍環境具重要地方特色者
2:: : 整體及周圍環境具重要地方特色者
3:: : 整體歷史脈絡與紋理具重要保存價值者或瀕臨消失者
4:: : 整體歷史脈絡與紋理具重要保存價值者或瀕臨消失者
指定登錄理由: 一.「望安花宅聚落」之民宅現況,不論在其群落量或整體視覺景觀皆均質而統一,此現象在台灣現有村落已不多見。(符合聚落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3條第1款之規定。) 二.澎湖花宅建築群及聚落空間紋理皆為澎湖傳統聚落的典例。除聚落建築特徵之外,與地景環境下的農漁生活應視為一整體,具有地方特色及歷史人文與藝術價值之文化資產。(符合聚落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3條第1、2款之規定。) 三.2003年由世界文化紀念物基金會所推動的「世界文化紀念物守護計畫」將中社村(舊稱花宅)入選為該年度100個最值得世人關懷並加以維護保存之文化紀念物名單,急需保存,避免瀕臨消失。(符合聚落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3條第2款之規定。)
法令依據: 一、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6條。二、聚落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3條及第5條。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望安鄉
address: : 澎湖縣望安鄉中社村
經度: 119.49657583594
緯度: 23.373323375797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14194/photo/望安花宅重要聚落照片原始檔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14194/photo/望安花宅重要聚落照片原始檔.JPG
name: : 望安花宅重要聚落照片原始檔
區域範圍劃定: 聚落範圍界定即為社里生活圈。即依花宅聚落民間信仰文化觀所劃設的生活領域範圍,係以五營及遶境路線為基礎,並以土地權屬完整之土地界線,所劃設之花宅重要聚落範圍
地區發展與特色: 望安島位於澎湖縣轄區內的南方海域上,是望安鄉最大島嶼,也是澎湖縣第四大島。古名「花宅」的中社村位於望安島中部偏西的山坳中,東邊為大範圍的緩丘,相隔約一公里處以布袋港出入門仔海峽,西邊則緊鄰花宅灣,北邊隔著天台山與水垵村為鄰,南邊與西安、東安兩村為鄰。花宅西臨台灣海峽, 西北方海面上有花嶼,西南方海面上有貓嶼、草嶼等小島。 中社村行政範圍之村域總面積約217公頃,村域內部擁有幾個有形的空間範圍與層次,以及基於信仰認知上的無形空間,是兩百年來人群生活與天地自然的互動成果,並形成一種聚落生活與社群文化緊密結合的空間紋理。 因地勢形貌而得名的「花宅」聚落,倚賴自然環境賦予之農漁兼半的海島生活型態,包含聚落建築群、信仰文化及生計活動等,都可說明早期漢人聚落發展的各種有形、無形文化變貌,實為澎湖聚落發展型態之經典。
歷史沿革與現狀: 一、聚落建築的閒置、傾頹、增修改建 二、圍仔與園的荒蕪 同樣是人口外移、飲食的多樣化,傳統農作物生產需求變低,相對所需的耕作土地也縮小,加上留在當地會使用傳統圍內、園的居民年紀已大,也無法負擔大量勞動的耕作,只能任由原本先人開墾的圍內與園的逐漸荒蕪化,重新回歸草原景觀的風貌。而在圍仔內的水井,也因為長期沒有使用、維護,而逐漸崩塌或枯竭。因為沒有使用的需求,可以想見相關的疊砌圍牆、挖水井技術以及傳統農業知識可能都會隨著老人凋逝而消失。 三、信仰祭儀的簡化 花宅最重要的王爺信仰,具體反映在其無形文化-節慶祭儀中。所有的祭儀需依賴小法、乩童的執行,才能完成。但這樣具地方特色與代代相傳的取小法儀式,已經隨人口外移、觀念變化而難以持續。且由於人口減少,儀式行為與內容也日漸簡化,不利於傳統聚落信仰文化的傳承。 四、觀光經濟帶來的影響 近年來由於花宅重新受到重視,觀光活動也增多了起來。有人投資興建民宿(布袋港)、遷移墳墓事件、公共建設進入等等,恐對整體歷史風貌造成威脅,更降低傳統聚落歷史風貌之自明性。近期「交通部觀光局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針對望安天台山及中社公園等所屬的相關人文環境進行建設:「望安遊憩設施整建規劃設計監造」一案,位屬於花宅聚落的一環,其規劃設計應符合聚落保存的規範並維持相關文化景觀風貌,並與文建會、文化局相互配合達到保存與建設之間應允歷史風貌的維護。
歷史脈絡與保存價值: 歷史脈絡: 望安島舊稱「八罩」,其名最早見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上奏之〈飛報大捷疏〉,康熙末年,澎湖群島的開發似乎依舊有限,而望安是群島中少數有人居的島嶼。雍正初年,望安的聚落數量共有兩澳五社,分別是網垵澳,下有網垵社、山寮社、將軍社,以及水垵澳,下有水垵社、花宅社,澳社分佈含括望安本島及周邊島嶼。至清領末期,望安的聚落數量增為兩澳九社,然新增澳社皆為望安周邊島嶼,望安本島聚落仍維持網垵社、水垵社、花宅社三處。 1895 年,日本開始殖民台灣,初期仍延續清代的地方自治形式,在澎湖廳下設澳務署,望安各澳社劃歸八罩澳務署治理。歷經數次制度更迭,從日治初期的澳務署一直到戰後的鄉公所,望安島的行政機關同樣皆設在今望安鄉東安村內。 「花宅」之名,最早出現於清康熙年間的兩部地方志。一是康熙二十二年(1686)杜臻所編撰的《澎湖台灣紀略》,另一則是蔣毓英的《台灣府志》。另從居民族譜記載顯示,花宅「張姓」始祖於明末天啟年間渡海來澎,「曾姓」始祖於康熙年間至此定居,與澎湖兩次大規模移民遷入的年代切合。而根據伊能嘉矩的調查,最晚在雍正初年,花宅應有發展至相當規模的聚落存在。再者於雍正五年(1727)網垵澳分設,確認花宅已是被官方納入地方「澳甲」制的社群聚落,清政府派駐水師定期巡哨的路線,也將花宅納為其中一站。 花宅的發展一如望安島其他村落,在日治時期結束之前,以傳統農牧業、沿岸漁業與帆船運輸業為居民主要的生計方式。生計行為與日常運作具有清楚的兩性分工,由男性出海捕魚,婦女在自家附近從事簡單農作與潮間帶拾撈等。 花宅居民的祖籍以泉州同安為主,以陳、顏兩姓人數較多,鄭姓、張姓次之。花宅居民尚有另一種人群分類的方式,即:頂寮、下寮、尾寮、山仔后等四個甲頭。 而分布在四甲頭的民居建築位址恰好各自分佈在聚落四邊,具有適應地形、氣候季風的表現。傳統民居的建築形式,稱為「一落四櫸頭」、「一落二櫸頭」,是由「大厝身」、「間仔」、「深井」、「庭」、「牆頭」、「磚坪」等空間所組成。花宅主要的宗教信仰,為傳統漢人民間信仰為主,大部分祭拜媽祖、王爺,少部分信耶穌。聚落中有三座民間信仰廟宇,分別是五府千歲廟、花宅天上聖母廟及蕭府公祖廟和基督教禮拜堂一座。五府千歲廟、花宅天上聖母廟與蕭府公祖廟皆以花宅全村為祭祀圈,每月初一、十五犒賞軍馬、農曆12 月15 日的送神、除夕作年、正月初四接神、13 日至18 日的元宵節以及各主祀神誕辰,27花宅四甲頭會以輪流方式主掌當年祭祀事務。舉凡神明誕辰祭典、初一十五犒軍、中元普渡等,由各甲甲頭輪流擔任爐主,同時眾甲頭供同分擔祭祀費用,廟宇整修費也是由眾甲頭共同分擔。這個傳統至 今仍維持不變。 保存價值: 1、聚落建築與聚落文化具體反映整體環境並具地方特色。 2、歷史脈絡與紋理呈現典型的澎湖離島社群發展的典型,具保存價值並有瀕臨消失的可能。 3、建築群落具有均質特色,部分建築設計形式反映時代發展,亦有少數一二例具藝術特色。
建築形式與景觀特色: 分布在四甲頭的民居建築位址恰好各自分佈在聚落四邊,在擇地上普遍具有背山面海、坐山觀局的風水考量,建築多數呈座東朝西方向,具有適應微地形、藉助地形屏障的凹地以抵擋氣候季風。 傳統民居建築形式,稱為「一落四櫸頭」、「一落二櫸頭」,是由「大厝身」、「間仔」、「深井」、「亭」、「牆頭」、「磚坪」等空間所組成。其次,在主要建築旁都有因應需要而起造的棧間、稠間等附屬建築。故,這樣由主要建築與附屬建築構成主要住居空間。 建築規模與土地大小、人口多寡、家戶需求、營生需求與經濟等條件有關。而建築的空間使用,包括居住上的社會位序與禮制、季節性的農漁產的醃製風乾、節慶活動等,都使聚落建築呈現特有的傳統格局與時代下的空間演繹。 建築材料普遍使用當地環境材料,如珊瑚礁岩、玄武岩以及運用當地相當多的砱仔4燒製的白灰、泥土與沙等,形成具有生態意義的風土建築。而從各種地方材料採集、不同時代的運用方式、營造技術以及居民相互協助起厝的營造活動、營造相關儀式等,長年累月下來已經形成一套在地知識系統。
土地使用管制狀況: 近年因人口外移、無人使用與年久失修等問題,房舍毀損傾頹之速度極快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近年因人口外移、無人使用與年久失修等問題,房舍毀損傾頹之速度極快,但著眼於其歷史價值與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性,實需要居民、大眾和相關單位共同珍視與維護之。
備註: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林會承於1980 年代,前往花宅進行田野調查,並陸續發表學術研究成果。2003 年納入世界文化紀念物守護計畫-世界百大值得關注的文化紀念物,逐漸引起各界對於花宅的重視。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文資籌二字第0992003495號
公告日期: : 2010-04-14 14:38:34.0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groupsOfBuildings/20100414000001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2-07/5f06d76a-c08e-41a9-a618-1bf4552bc580/變更類別公告.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2-07/1be3cb3e-d296-46ef-9be1-bb5042a3d81b/重要聚落文建會公告文990414.pdf
3::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2-07/14536934-d7d9-4043-859e-0374b9043a4d/重要聚落範圍公告附圖.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2-01/adb7fde6-b4f1-408d-88b5-546b4edc2766/花宅(查詢-59公頃).xl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台OOOOOOOOOOOOOOO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 聚落建築群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691
repImgId: 4518

# 聚 於 文資局聚落建築群 - 8

案件編號20061227000001
個案名稱望安花宅
級別代碼1.3.1
級別名稱聚落建築群
種類1::
code: : B3
name: : 漢人街庄
評定基準1:: : 整體環境具地方特色者
2:: : 歷史脈絡與紋理具保存價值者
3:: : 設計形式具藝術特色者
指定登錄理由一、「望安花宅聚落」之民宅現況不論在其群落量或整體視覺景觀皆顯的均質而統一,此現象在台灣現有村落已不多見。2003年由世界文化紀念物基金會所推動的「世界文化紀念物守護計畫」將中社村(舊稱花宅)選入該年度100個最值得世人關懷並加以維護保存之文化紀念物名單。 二、「望安花宅聚落」由「地區發展及現況」、「歷史沿革」及「整體特色」而言,富有地方特色及歷史脈絡紋理且其古厝設計形式具藝術價值,當地並含豐富的文化資產,急需保存,俾避免瀕臨消失。
法令依據第2條第1項第1、2、3款
所屬主管機關澎湖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望安鄉
address: : 中社村
經度119.495229
緯度23.371166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03-26/77a73bd4-8207-4863-97d4-382d87806b07/S__142729237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03-26/77a73bd4-8207-4863-97d4-382d87806b07/S__142729237.jpg
name: : S__142729237
區域範圍劃定澎湖縣望安鄉中社村,涵蓋望安島中部地區,以富地方特色的建築群落。
地區發展與特色花宅位於澎湖南海群島主要大島-望安島。望安島為澎湖縣望安鄉的行政中心,島上目前有四個行政村、六個傳統聚落,其中,「花宅」聚落所在的中社村,行政範圍涵蓋望安島中部地區,以富地方特色的聚落建築群而聞名。
歷史沿革與現狀目前花宅聚落內之民宅約有160棟左右,扣除戰後新建築以及完全傾倒者,尚保留有超過130棟的傳統建築和日治時期建築。近年因人口外移、無人使用與年久失修等問題,房舍毀損傾頹之速度極快,但著眼於其歷史價值與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性,實需要居民、大眾和相關單位共同珍視維護之。
歷史脈絡與保存價值花宅聚落之保存價值,可以從聚落歷史、史前考古、聚落產業、聚落人文以及聚落建築等五大面向說明:一、聚落歷史面向:明末清初的漢人移民,在望安島擇址落戶定居,逐漸形成聚落的實証。在環境限制下,選擇北面以山為屏障,大致呈背山觀海地勢而居,倚賴自然環境賦予之農漁兼半的海島生活文化,實為澎湖聚落發展型態之經典。二、史前考古面向:花宅遺址以1985年所列之「東安-D」(屬早期漢文化-宋、元)及「望安‧鯉魚山」(屬細繩紋陶/素面紅灰陶文化-距今約4500年前)為代表,足以彰顯望安島發展歷史。三、聚落產業面向:花宅產業多以自然生態環境之海、海埔、山、埔等空間進行討海做山等一級產業方式,為生計倚賴。而燒灰、煮魚等加工活動則見證因應產業型態發展的區域變遷,藉此產業面向也可瞭解聚落發展更迭。四、聚落人文面向:花宅聚落基於航海交通,在移民過程異動往來頻繁下,與金門島及台灣島有相當程度的文化傳承與融合關係的特殊性;而信仰則藉由巡社、鎮符等儀式行為確保及建構居民心靈層面的超自然體系,迄今仍維持不墜。五、聚落建築面向:花宅建築形式以傳統櫸頭式合院為基本型或衍生型之發展者居多,另以木、瓦、石與在地自然材為組構與模式,配合住屋周邊附屬設施,隨著時代演進而多樣,實為聚落建築風貌及常民生活之本質。
建築形式與景觀特色1.整體而言,花宅聚落民宅所彰顯的特質是有別於精美的豪宅大院,因此無法特別去強調那些特殊的空間、形式是特殊的,或是其它地域所沒有的。事實上,花宅聚落的民宅所呈現的是一種集體的樸質美感,一個閩南地區邊陲的、化外的傳統聚落。且相對於望安網垵與水垵兩聚落,甚至是澎湖本島而言,是一個存有傳統民宅數量較多,且完整的傳統聚落空間。 2.從整個花宅聚落地景的觀察,從海邊的珊瑚礁以至山上的黑石頭,這些在地的材質被使用到民宅的建材,如此將使得民宅的人文地景與自然環境作充分的結合。此外,漢文化的傳統建材透過農漁生產的交換與財富積累,從大陸與台灣運抵至此營建。於是紅磚、紅瓦、木料等建材與地方性建材結合,一方面從民宅的建材便可辨視與台灣及大陸的貿易關係;另一方面則是外來建材所導致在民宅形式的演化。首先,尤其是硓𥑮石材在處理上費時費工,取而代之的則是黑石頭。其次,在混凝土建材引介入望安後,舊有民宅的修繕以至新式民宅的營建皆普遍地被使用。
土地使用管制狀況聚落核心為民宅群,以傳統建築為主,有部分新式建築及少數洋樓式建築。聚落外圍為農作區及墓葬群。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望安花宅應重點維護事項 1.傳統建築民宅群。 2.聚落街巷紋理。 3.諺語、歌謠、建築藝術等無形文化資產。 4.魚灶、灰窯、冰枝廠、藥店等傳統產業建築。 5.墓葬群。
備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林會承於1980 年代,前往花宅進行田野調查,並陸續發表學術研究成果。2003 年納入世界文化紀念物守護計畫-世界百大值得關注的文化紀念物,逐漸引起各界對於花宅的重視。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民禮字第09505007772號
公告日期: : 2006-12-27 15:11:34.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10737016332號
公告日期: : 2018-06-11 10:00:42.764
note: : 原登錄公告之「聚落」望安花宅聚落,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11條規定,重新登錄其文化資產類別名稱為「聚落建築群」,並廢止原公告之「聚落」名稱。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望安鄉
landNo: : 花宅段
landSerialNo: : 2124
landownership: : 私有
noncityLandUseType: : 一般農業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農牧用地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groupsOfBuildings/20061227000001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3-26/97e41e6c-552f-4dd6-aa29-837dc612a93e/0951227聚落縣府公告文.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3-26/99c8d807-8e06-4da3-a31c-9c870bc542ed/1070611聚落重新公告類別公告文.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3-26/6dfef6ba-3cbe-4f7f-afc6-6e72ef5693c8/地籍圖-花宅段2124.pdf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名稱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0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6-9261141#146
repImgId102988
案件編號: 20061227000001
個案名稱: 望安花宅
級別代碼: 1.3.1
級別名稱: 聚落建築群
種類: 1::
code: : B3
name: : 漢人街庄
評定基準: 1:: : 整體環境具地方特色者
2:: : 歷史脈絡與紋理具保存價值者
3:: : 設計形式具藝術特色者
指定登錄理由: 一、「望安花宅聚落」之民宅現況不論在其群落量或整體視覺景觀皆顯的均質而統一,此現象在台灣現有村落已不多見。2003年由世界文化紀念物基金會所推動的「世界文化紀念物守護計畫」將中社村(舊稱花宅)選入該年度100個最值得世人關懷並加以維護保存之文化紀念物名單。 二、「望安花宅聚落」由「地區發展及現況」、「歷史沿革」及「整體特色」而言,富有地方特色及歷史脈絡紋理且其古厝設計形式具藝術價值,當地並含豐富的文化資產,急需保存,俾避免瀕臨消失。
法令依據: 第2條第1項第1、2、3款
所屬主管機關: 澎湖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望安鄉
address: : 中社村
經度: 119.495229
緯度: 23.371166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03-26/77a73bd4-8207-4863-97d4-382d87806b07/S__142729237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03-26/77a73bd4-8207-4863-97d4-382d87806b07/S__142729237.jpg
name: : S__142729237
區域範圍劃定: 澎湖縣望安鄉中社村,涵蓋望安島中部地區,以富地方特色的建築群落。
地區發展與特色: 花宅位於澎湖南海群島主要大島-望安島。望安島為澎湖縣望安鄉的行政中心,島上目前有四個行政村、六個傳統聚落,其中,「花宅」聚落所在的中社村,行政範圍涵蓋望安島中部地區,以富地方特色的聚落建築群而聞名。
歷史沿革與現狀: 目前花宅聚落內之民宅約有160棟左右,扣除戰後新建築以及完全傾倒者,尚保留有超過130棟的傳統建築和日治時期建築。近年因人口外移、無人使用與年久失修等問題,房舍毀損傾頹之速度極快,但著眼於其歷史價值與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性,實需要居民、大眾和相關單位共同珍視維護之。
歷史脈絡與保存價值: 花宅聚落之保存價值,可以從聚落歷史、史前考古、聚落產業、聚落人文以及聚落建築等五大面向說明:一、聚落歷史面向:明末清初的漢人移民,在望安島擇址落戶定居,逐漸形成聚落的實証。在環境限制下,選擇北面以山為屏障,大致呈背山觀海地勢而居,倚賴自然環境賦予之農漁兼半的海島生活文化,實為澎湖聚落發展型態之經典。二、史前考古面向:花宅遺址以1985年所列之「東安-D」(屬早期漢文化-宋、元)及「望安‧鯉魚山」(屬細繩紋陶/素面紅灰陶文化-距今約4500年前)為代表,足以彰顯望安島發展歷史。三、聚落產業面向:花宅產業多以自然生態環境之海、海埔、山、埔等空間進行討海做山等一級產業方式,為生計倚賴。而燒灰、煮魚等加工活動則見證因應產業型態發展的區域變遷,藉此產業面向也可瞭解聚落發展更迭。四、聚落人文面向:花宅聚落基於航海交通,在移民過程異動往來頻繁下,與金門島及台灣島有相當程度的文化傳承與融合關係的特殊性;而信仰則藉由巡社、鎮符等儀式行為確保及建構居民心靈層面的超自然體系,迄今仍維持不墜。五、聚落建築面向:花宅建築形式以傳統櫸頭式合院為基本型或衍生型之發展者居多,另以木、瓦、石與在地自然材為組構與模式,配合住屋周邊附屬設施,隨著時代演進而多樣,實為聚落建築風貌及常民生活之本質。
建築形式與景觀特色: 1.整體而言,花宅聚落民宅所彰顯的特質是有別於精美的豪宅大院,因此無法特別去強調那些特殊的空間、形式是特殊的,或是其它地域所沒有的。事實上,花宅聚落的民宅所呈現的是一種集體的樸質美感,一個閩南地區邊陲的、化外的傳統聚落。且相對於望安網垵與水垵兩聚落,甚至是澎湖本島而言,是一個存有傳統民宅數量較多,且完整的傳統聚落空間。 2.從整個花宅聚落地景的觀察,從海邊的珊瑚礁以至山上的黑石頭,這些在地的材質被使用到民宅的建材,如此將使得民宅的人文地景與自然環境作充分的結合。此外,漢文化的傳統建材透過農漁生產的交換與財富積累,從大陸與台灣運抵至此營建。於是紅磚、紅瓦、木料等建材與地方性建材結合,一方面從民宅的建材便可辨視與台灣及大陸的貿易關係;另一方面則是外來建材所導致在民宅形式的演化。首先,尤其是硓𥑮石材在處理上費時費工,取而代之的則是黑石頭。其次,在混凝土建材引介入望安後,舊有民宅的修繕以至新式民宅的營建皆普遍地被使用。
土地使用管制狀況: 聚落核心為民宅群,以傳統建築為主,有部分新式建築及少數洋樓式建築。聚落外圍為農作區及墓葬群。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望安花宅應重點維護事項 1.傳統建築民宅群。 2.聚落街巷紋理。 3.諺語、歌謠、建築藝術等無形文化資產。 4.魚灶、灰窯、冰枝廠、藥店等傳統產業建築。 5.墓葬群。
備註: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林會承於1980 年代,前往花宅進行田野調查,並陸續發表學術研究成果。2003 年納入世界文化紀念物守護計畫-世界百大值得關注的文化紀念物,逐漸引起各界對於花宅的重視。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民禮字第09505007772號
公告日期: : 2006-12-27 15:11:34.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10737016332號
公告日期: : 2018-06-11 10:00:42.764
note: : 原登錄公告之「聚落」望安花宅聚落,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11條規定,重新登錄其文化資產類別名稱為「聚落建築群」,並廢止原公告之「聚落」名稱。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望安鄉
landNo: : 花宅段
landSerialNo: : 2124
landownership: : 私有
noncityLandUseType: : 一般農業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農牧用地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groupsOfBuildings/20061227000001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3-26/97e41e6c-552f-4dd6-aa29-837dc612a93e/0951227聚落縣府公告文.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03-26/99c8d807-8e06-4da3-a31c-9c870bc542ed/1070611聚落重新公告類別公告文.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3-26/6dfef6ba-3cbe-4f7f-afc6-6e72ef5693c8/地籍圖-花宅段2124.pdf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名稱: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0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9261141#146
repImgId: 102988
[ 搜尋所有 ... ]

根據地址 新北市永和區永利路250號 永和國民運動中心大門入口廣場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新北市永和區永利路250號 永和國民運動中心大門入口廣場 資料。

[ 搜尋所有 新北市永和區永利路250號 永和國民運動中心大門入口廣場 ... ]

與聚同分類的文化部公共藝術

飛行的魚

李良仁 | 臺北市 | 場域: 廣場 | 111臺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六、七段與天母西路交叉口 士林一號廣場西側

生機之一

楊柏林/山石山象企業有限公司 | 臺北市 | 場域: 醫療院所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生機之二

楊柏林/山石山象企業有限公司 | 臺北市 | 場域: 醫療院所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花舞浮波

陳麗杏、姜憲明/璞林國際藝術有限公司 | 臺北市 | 場域: 醫療院所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水之變奏曲(水舞)

姜憲明/璞林國際藝術有限公司 | 臺北市 | 場域: 醫療院所 |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杏林大地

陳麗杏/璞林國際藝術有限公司 | 臺北市 | 場域: 醫療院所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You are here,你在這裡

羅伯.梵爾夫(Rob Van Erve)、鄭亦欣 | 臺北市 | 場域: 學校 |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The door, 門

蔡根、劉中興 | 臺北市 | 場域: 學校 |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綜合教學大學公園路對外路口

會思考的鳥

林勝正 | 臺北市 | 場域: 廣場 | 臺北市立體育場中山區市民運動中心大門口處

和氣生財-『和』

賴純純/義春實業有限公司 | 臺北市 | 場域: 其他 | 104臺北市林森北路577號臺灣銀行圓山分行南側出入口

和氣生財-『生』

賴純純/義春實業有限公司 | 臺北市 | 場域: 其他 | 104臺北市林森北路577號臺灣銀行圓山分行大廳正上方天花板

心靈之鳥

許慧娜 | 臺北市 | 場域: 學校 | 臺北市立大直高級中學

林間觀自在

唐先柏 | 臺北市 | 場域: 學校 | 臺北市立大直高級中學

美的小徑

劉柏宏 | 臺北市 | 場域: 學校 | 臺北市立大直高級中學

星樂園-『福星高照』

李昀珊/立享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臺北市 | 場域: 學校 | 臺北市福星國民小學

飛行的魚

李良仁 | 臺北市 | 場域: 廣場 | 111臺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六、七段與天母西路交叉口 士林一號廣場西側

生機之一

楊柏林/山石山象企業有限公司 | 臺北市 | 場域: 醫療院所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生機之二

楊柏林/山石山象企業有限公司 | 臺北市 | 場域: 醫療院所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花舞浮波

陳麗杏、姜憲明/璞林國際藝術有限公司 | 臺北市 | 場域: 醫療院所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水之變奏曲(水舞)

姜憲明/璞林國際藝術有限公司 | 臺北市 | 場域: 醫療院所 |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杏林大地

陳麗杏/璞林國際藝術有限公司 | 臺北市 | 場域: 醫療院所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You are here,你在這裡

羅伯.梵爾夫(Rob Van Erve)、鄭亦欣 | 臺北市 | 場域: 學校 |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The door, 門

蔡根、劉中興 | 臺北市 | 場域: 學校 |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綜合教學大學公園路對外路口

會思考的鳥

林勝正 | 臺北市 | 場域: 廣場 | 臺北市立體育場中山區市民運動中心大門口處

和氣生財-『和』

賴純純/義春實業有限公司 | 臺北市 | 場域: 其他 | 104臺北市林森北路577號臺灣銀行圓山分行南側出入口

和氣生財-『生』

賴純純/義春實業有限公司 | 臺北市 | 場域: 其他 | 104臺北市林森北路577號臺灣銀行圓山分行大廳正上方天花板

心靈之鳥

許慧娜 | 臺北市 | 場域: 學校 | 臺北市立大直高級中學

林間觀自在

唐先柏 | 臺北市 | 場域: 學校 | 臺北市立大直高級中學

美的小徑

劉柏宏 | 臺北市 | 場域: 學校 | 臺北市立大直高級中學

星樂園-『福星高照』

李昀珊/立享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臺北市 | 場域: 學校 | 臺北市福星國民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