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花宅聚落
- 文資局聚落建築群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個案名稱望安花宅聚落的級別名稱是重要聚落建築群, 歷史沿革與現狀是一、聚落建築的閒置、傾頹、增修改建 二、圍仔與園的荒蕪 同樣是人口外移、飲食的多樣化,傳統農作物生產需求變低,相對所需的耕作土地也縮小,加上留在當地會使用傳統圍內、園的居民年紀已大,也無法負擔大量勞動的耕作,只能任由原本先人開墾的圍內與園的逐漸荒蕪化,重新回歸草原景觀的風貌。而在圍仔內的水井,也....

#望安花宅聚落的地圖

案件編號20100414000001
個案名稱望安花宅聚落
級別代碼1.3.2
級別名稱重要聚落建築群
種類

1:

code : B3
name : 漢人街庄
評定基準

1:

整體及周圍環境具重要地方特色者

2:

整體歷史脈絡與紋理具重要保存價值者或瀕臨消失者
指定登錄理由一.「望安花宅聚落」之民宅現況,不論在其群落量或整體視覺景觀皆均質而統一,此現象在台灣現有村落已不多見。(符合聚落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3條第1款之規定。) 二.澎湖花宅建築群及聚落空間紋理皆為澎湖傳統聚落的典例。除聚落建築特徵之外,與地景環境下的農漁生活應視為一整體,具有地方特色及歷史人文與藝術價值之文化資產。(符合聚落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3條第1、2款之規定。) 三.2003年由世界文化紀念物基金會所推動的「世界文化紀念物守護計畫」將中社村(舊稱花宅)入選為該年度100個最值得世人關懷並加以維護保存之文化紀念物名單,急需保存,避免瀕臨消失。(符合聚落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3條第2款之規定。)
法令依據一、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6條。二、聚落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3條及第5條。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望安鄉
address : 澎湖縣望安鄉中社村
經度119.49657583594
緯度23.373323375797
代表圖像

ext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14194/photo/望安花宅重要聚落照片原始檔_c.JPG

original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14194/photo/望安花宅重要聚落照片原始檔.JPG

name

望安花宅重要聚落照片原始檔
區域範圍劃定聚落範圍界定即為社里生活圈。即依花宅聚落民間信仰文化觀所劃設的生活領域範圍,係以五營及遶境路線為基礎,並以土地權屬完整之土地界線,所劃設之花宅重要聚落範圍
地區發展與特色望安島位於澎湖縣轄區內的南方海域上,是望安鄉最大島嶼,也是澎湖縣第四大島。古名「花宅」的中社村位於望安島中部偏西的山坳中,東邊為大範圍的緩丘,相隔約一公里處以布袋港出入門仔海峽,西邊則緊鄰花宅灣,北邊隔著天台山與水垵村為鄰,南邊與西安、東安兩村為鄰。花宅西臨台灣海峽, 西北方海面上有花嶼,西南方海面上有貓嶼、草嶼等小島。 中社村行政範圍之村域總面積約217公頃,村域內部擁有幾個有形的空間範圍與層次,以及基於信仰認知上的無形空間,是兩百年來人群生活與天地自然的互動成果,並形成一種聚落生活與社群文化緊密結合的空間紋理。 因地勢形貌而得名的「花宅」聚落,倚賴自然環境賦予之農漁兼半的海島生活型態,包含聚落建築群、信仰文化及生計活動等,都可說明早期漢人聚落發展的各種有形、無形文化變貌,實為澎湖聚落發展型態之經典。
歷史沿革與現狀一、聚落建築的閒置、傾頹、增修改建 二、圍仔與園的荒蕪 同樣是人口外移、飲食的多樣化,傳統農作物生產需求變低,相對所需的耕作土地也縮小,加上留在當地會使用傳統圍內、園的居民年紀已大,也無法負擔大量勞動的耕作,只能任由原本先人開墾的圍內與園的逐漸荒蕪化,重新回歸草原景觀的風貌。而在圍仔內的水井,也因為長期沒有使用、維護,而逐漸崩塌或枯竭。因為沒有使用的需求,可以想見相關的疊砌圍牆、挖水井技術以及傳統農業知識可能都會隨著老人凋逝而消失。 三、信仰祭儀的簡化 花宅最重要的王爺信仰,具體反映在其無形文化-節慶祭儀中。所有的祭儀需依賴小法、乩童的執行,才能完成。但這樣具地方特色與代代相傳的取小法儀式,已經隨人口外移、觀念變化而難以持續。且由於人口減少,儀式行為與內容也日漸簡化,不利於傳統聚落信仰文化的傳承。 四、觀光經濟帶來的影響 近年來由於花宅重新受到重視,觀光活動也增多了起來。有人投資興建民宿(布袋港)、遷移墳墓事件、公共建設進入等等,恐對整體歷史風貌造成威脅,更降低傳統聚落歷史風貌之自明性。近期「交通部觀光局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針對望安天台山及中社公園等所屬的相關人文環境進行建設:「望安遊憩設施整建規劃設計監造」一案,位屬於花宅聚落的一環,其規劃設計應符合聚落保存的規範並維持相關文化景觀風貌,並與文建會、文化局相互配合達到保存與建設之間應允歷史風貌的維護。
歷史脈絡與保存價值歷史脈絡: 望安島舊稱「八罩」,其名最早見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上奏之〈飛報大捷疏〉,康熙末年,澎湖群島的開發似乎依舊有限,而望安是群島中少數有人居的島嶼。雍正初年,望安的聚落數量共有兩澳五社,分別是網垵澳,下有網垵社、山寮社、將軍社,以及水垵澳,下有水垵社、花宅社,澳社分佈含括望安本島及周邊島嶼。至清領末期,望安的聚落數量增為兩澳九社,然新增澳社皆為望安周邊島嶼,望安本島聚落仍維持網垵社、水垵社、花宅社三處。 1895 年,日本開始殖民台灣,初期仍延續清代的地方自治形式,在澎湖廳下設澳務署,望安各澳社劃歸八罩澳務署治理。歷經數次制度更迭,從日治初期的澳務署一直到戰後的鄉公所,望安島的行政機關同樣皆設在今望安鄉東安村內。 「花宅」之名,最早出現於清康熙年間的兩部地方志。一是康熙二十二年(1686)杜臻所編撰的《澎湖台灣紀略》,另一則是蔣毓英的《台灣府志》。另從居民族譜記載顯示,花宅「張姓」始祖於明末天啟年間渡海來澎,「曾姓」始祖於康熙年間至此定居,與澎湖兩次大規模移民遷入的年代切合。而根據伊能嘉矩的調查,最晚在雍正初年,花宅應有發展至相當規模的聚落存在。再者於雍正五年(1727)網垵澳分設,確認花宅已是被官方納入地方「澳甲」制的社群聚落,清政府派駐水師定期巡哨的路線,也將花宅納為其中一站。 花宅的發展一如望安島其他村落,在日治時期結束之前,以傳統農牧業、沿岸漁業與帆船運輸業為居民主要的生計方式。生計行為與日常運作具有清楚的兩性分工,由男性出海捕魚,婦女在自家附近從事簡單農作與潮間帶拾撈等。 花宅居民的祖籍以泉州同安為主,以陳、顏兩姓人數較多,鄭姓、張姓次之。花宅居民尚有另一種人群分類的方式,即:頂寮、下寮、尾寮、山仔后等四個甲頭。 而分布在四甲頭的民居建築位址恰好各自分佈在聚落四邊,具有適應地形、氣候季風的表現。傳統民居的建築形式,稱為「一落四櫸頭」、「一落二櫸頭」,是由「大厝身」、「間仔」、「深井」、「庭」、「牆頭」、「磚坪」等空間所組成。花宅主要的宗教信仰,為傳統漢人民間信仰為主,大部分祭拜媽祖、王爺,少部分信耶穌。聚落中有三座民間信仰廟宇,分別是五府千歲廟、花宅天上聖母廟及蕭府公祖廟和基督教禮拜堂一座。五府千歲廟、花宅天上聖母廟與蕭府公祖廟皆以花宅全村為祭祀圈,每月初一、十五犒賞軍馬、農曆12 月15 日的送神、除夕作年、正月初四接神、13 日至18 日的元宵節以及各主祀神誕辰,27花宅四甲頭會以輪流方式主掌當年祭祀事務。舉凡神明誕辰祭典、初一十五犒軍、中元普渡等,由各甲甲頭輪流擔任爐主,同時眾甲頭供同分擔祭祀費用,廟宇整修費也是由眾甲頭共同分擔。這個傳統至 今仍維持不變。 保存價值: 1、聚落建築與聚落文化具體反映整體環境並具地方特色。 2、歷史脈絡與紋理呈現典型的澎湖離島社群發展的典型,具保存價值並有瀕臨消失的可能。 3、建築群落具有均質特色,部分建築設計形式反映時代發展,亦有少數一二例具藝術特色。
建築形式與景觀特色分布在四甲頭的民居建築位址恰好各自分佈在聚落四邊,在擇地上普遍具有背山面海、坐山觀局的風水考量,建築多數呈座東朝西方向,具有適應微地形、藉助地形屏障的凹地以抵擋氣候季風。 傳統民居建築形式,稱為「一落四櫸頭」、「一落二櫸頭」,是由「大厝身」、「間仔」、「深井」、「亭」、「牆頭」、「磚坪」等空間所組成。其次,在主要建築旁都有因應需要而起造的棧間、稠間等附屬建築。故,這樣由主要建築與附屬建築構成主要住居空間。 建築規模與土地大小、人口多寡、家戶需求、營生需求與經濟等條件有關。而建築的空間使用,包括居住上的社會位序與禮制、季節性的農漁產的醃製風乾、節慶活動等,都使聚落建築呈現特有的傳統格局與時代下的空間演繹。 建築材料普遍使用當地環境材料,如珊瑚礁岩、玄武岩以及運用當地相當多的砱仔4燒製的白灰、泥土與沙等,形成具有生態意義的風土建築。而從各種地方材料採集、不同時代的運用方式、營造技術以及居民相互協助起厝的營造活動、營造相關儀式等,長年累月下來已經形成一套在地知識系統。
土地使用管制狀況近年因人口外移、無人使用與年久失修等問題,房舍毀損傾頹之速度極快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近年因人口外移、無人使用與年久失修等問題,房舍毀損傾頹之速度極快,但著眼於其歷史價值與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性,實需要居民、大眾和相關單位共同珍視與維護之。
備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林會承於1980 年代,前往花宅進行田野調查,並陸續發表學術研究成果。2003 年納入世界文化紀念物守護計畫-世界百大值得關注的文化紀念物,逐漸引起各界對於花宅的重視。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文資籌二字第0992003495號
公告日期 : 2010-04-14 14:38:34.0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groupsOfBuildings/20100414000001
公告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2-07/5f06d76a-c08e-41a9-a618-1bf4552bc580/變更類別公告.pdf

2: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2-07/1be3cb3e-d296-46ef-9be1-bb5042a3d81b/重要聚落文建會公告文990414.pdf

3: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2-07/14536934-d7d9-4043-859e-0374b9043a4d/重要聚落範圍公告附圖.pdf
地籍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2-01/adb7fde6-b4f1-408d-88b5-546b4edc2766/花宅(查詢-59公頃).xl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台OOOOOOOOOOOOOOO
主管機關名稱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聚落建築群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177691
repImgId4518

案件編號

20100414000001

個案名稱

望安花宅聚落

級別代碼

1.3.2

級別名稱

重要聚落建築群

種類

1:

code : B3
name : 漢人街庄

評定基準

1:

整體及周圍環境具重要地方特色者

2:

整體歷史脈絡與紋理具重要保存價值者或瀕臨消失者

指定登錄理由

一.「望安花宅聚落」之民宅現況,不論在其群落量或整體視覺景觀皆均質而統一,此現象在台灣現有村落已不多見。(符合聚落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3條第1款之規定。) 二.澎湖花宅建築群及聚落空間紋理皆為澎湖傳統聚落的典例。除聚落建築特徵之外,與地景環境下的農漁生活應視為一整體,具有地方特色及歷史人文與藝術價值之文化資產。(符合聚落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3條第1、2款之規定。) 三.2003年由世界文化紀念物基金會所推動的「世界文化紀念物守護計畫」將中社村(舊稱花宅)入選為該年度100個最值得世人關懷並加以維護保存之文化紀念物名單,急需保存,避免瀕臨消失。(符合聚落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3條第2款之規定。)

法令依據

一、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6條。二、聚落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3條及第5條。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望安鄉
address : 澎湖縣望安鄉中社村

經度

119.49657583594

緯度

23.373323375797

代表圖像

ext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14194/photo/望安花宅重要聚落照片原始檔_c.JPG

original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community/114194/photo/望安花宅重要聚落照片原始檔.JPG

name

望安花宅重要聚落照片原始檔

區域範圍劃定

聚落範圍界定即為社里生活圈。即依花宅聚落民間信仰文化觀所劃設的生活領域範圍,係以五營及遶境路線為基礎,並以土地權屬完整之土地界線,所劃設之花宅重要聚落範圍

地區發展與特色

望安島位於澎湖縣轄區內的南方海域上,是望安鄉最大島嶼,也是澎湖縣第四大島。古名「花宅」的中社村位於望安島中部偏西的山坳中,東邊為大範圍的緩丘,相隔約一公里處以布袋港出入門仔海峽,西邊則緊鄰花宅灣,北邊隔著天台山與水垵村為鄰,南邊與西安、東安兩村為鄰。花宅西臨台灣海峽, 西北方海面上有花嶼,西南方海面上有貓嶼、草嶼等小島。 中社村行政範圍之村域總面積約217公頃,村域內部擁有幾個有形的空間範圍與層次,以及基於信仰認知上的無形空間,是兩百年來人群生活與天地自然的互動成果,並形成一種聚落生活與社群文化緊密結合的空間紋理。 因地勢形貌而得名的「花宅」聚落,倚賴自然環境賦予之農漁兼半的海島生活型態,包含聚落建築群、信仰文化及生計活動等,都可說明早期漢人聚落發展的各種有形、無形文化變貌,實為澎湖聚落發展型態之經典。

歷史沿革與現狀

一、聚落建築的閒置、傾頹、增修改建 二、圍仔與園的荒蕪 同樣是人口外移、飲食的多樣化,傳統農作物生產需求變低,相對所需的耕作土地也縮小,加上留在當地會使用傳統圍內、園的居民年紀已大,也無法負擔大量勞動的耕作,只能任由原本先人開墾的圍內與園的逐漸荒蕪化,重新回歸草原景觀的風貌。而在圍仔內的水井,也因為長期沒有使用、維護,而逐漸崩塌或枯竭。因為沒有使用的需求,可以想見相關的疊砌圍牆、挖水井技術以及傳統農業知識可能都會隨著老人凋逝而消失。 三、信仰祭儀的簡化 花宅最重要的王爺信仰,具體反映在其無形文化-節慶祭儀中。所有的祭儀需依賴小法、乩童的執行,才能完成。但這樣具地方特色與代代相傳的取小法儀式,已經隨人口外移、觀念變化而難以持續。且由於人口減少,儀式行為與內容也日漸簡化,不利於傳統聚落信仰文化的傳承。 四、觀光經濟帶來的影響 近年來由於花宅重新受到重視,觀光活動也增多了起來。有人投資興建民宿(布袋港)、遷移墳墓事件、公共建設進入等等,恐對整體歷史風貌造成威脅,更降低傳統聚落歷史風貌之自明性。近期「交通部觀光局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針對望安天台山及中社公園等所屬的相關人文環境進行建設:「望安遊憩設施整建規劃設計監造」一案,位屬於花宅聚落的一環,其規劃設計應符合聚落保存的規範並維持相關文化景觀風貌,並與文建會、文化局相互配合達到保存與建設之間應允歷史風貌的維護。

歷史脈絡與保存價值

歷史脈絡: 望安島舊稱「八罩」,其名最早見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上奏之〈飛報大捷疏〉,康熙末年,澎湖群島的開發似乎依舊有限,而望安是群島中少數有人居的島嶼。雍正初年,望安的聚落數量共有兩澳五社,分別是網垵澳,下有網垵社、山寮社、將軍社,以及水垵澳,下有水垵社、花宅社,澳社分佈含括望安本島及周邊島嶼。至清領末期,望安的聚落數量增為兩澳九社,然新增澳社皆為望安周邊島嶼,望安本島聚落仍維持網垵社、水垵社、花宅社三處。 1895 年,日本開始殖民台灣,初期仍延續清代的地方自治形式,在澎湖廳下設澳務署,望安各澳社劃歸八罩澳務署治理。歷經數次制度更迭,從日治初期的澳務署一直到戰後的鄉公所,望安島的行政機關同樣皆設在今望安鄉東安村內。 「花宅」之名,最早出現於清康熙年間的兩部地方志。一是康熙二十二年(1686)杜臻所編撰的《澎湖台灣紀略》,另一則是蔣毓英的《台灣府志》。另從居民族譜記載顯示,花宅「張姓」始祖於明末天啟年間渡海來澎,「曾姓」始祖於康熙年間至此定居,與澎湖兩次大規模移民遷入的年代切合。而根據伊能嘉矩的調查,最晚在雍正初年,花宅應有發展至相當規模的聚落存在。再者於雍正五年(1727)網垵澳分設,確認花宅已是被官方納入地方「澳甲」制的社群聚落,清政府派駐水師定期巡哨的路線,也將花宅納為其中一站。 花宅的發展一如望安島其他村落,在日治時期結束之前,以傳統農牧業、沿岸漁業與帆船運輸業為居民主要的生計方式。生計行為與日常運作具有清楚的兩性分工,由男性出海捕魚,婦女在自家附近從事簡單農作與潮間帶拾撈等。 花宅居民的祖籍以泉州同安為主,以陳、顏兩姓人數較多,鄭姓、張姓次之。花宅居民尚有另一種人群分類的方式,即:頂寮、下寮、尾寮、山仔后等四個甲頭。 而分布在四甲頭的民居建築位址恰好各自分佈在聚落四邊,具有適應地形、氣候季風的表現。傳統民居的建築形式,稱為「一落四櫸頭」、「一落二櫸頭」,是由「大厝身」、「間仔」、「深井」、「庭」、「牆頭」、「磚坪」等空間所組成。花宅主要的宗教信仰,為傳統漢人民間信仰為主,大部分祭拜媽祖、王爺,少部分信耶穌。聚落中有三座民間信仰廟宇,分別是五府千歲廟、花宅天上聖母廟及蕭府公祖廟和基督教禮拜堂一座。五府千歲廟、花宅天上聖母廟與蕭府公祖廟皆以花宅全村為祭祀圈,每月初一、十五犒賞軍馬、農曆12 月15 日的送神、除夕作年、正月初四接神、13 日至18 日的元宵節以及各主祀神誕辰,27花宅四甲頭會以輪流方式主掌當年祭祀事務。舉凡神明誕辰祭典、初一十五犒軍、中元普渡等,由各甲甲頭輪流擔任爐主,同時眾甲頭供同分擔祭祀費用,廟宇整修費也是由眾甲頭共同分擔。這個傳統至 今仍維持不變。 保存價值: 1、聚落建築與聚落文化具體反映整體環境並具地方特色。 2、歷史脈絡與紋理呈現典型的澎湖離島社群發展的典型,具保存價值並有瀕臨消失的可能。 3、建築群落具有均質特色,部分建築設計形式反映時代發展,亦有少數一二例具藝術特色。

建築形式與景觀特色

分布在四甲頭的民居建築位址恰好各自分佈在聚落四邊,在擇地上普遍具有背山面海、坐山觀局的風水考量,建築多數呈座東朝西方向,具有適應微地形、藉助地形屏障的凹地以抵擋氣候季風。 傳統民居建築形式,稱為「一落四櫸頭」、「一落二櫸頭」,是由「大厝身」、「間仔」、「深井」、「亭」、「牆頭」、「磚坪」等空間所組成。其次,在主要建築旁都有因應需要而起造的棧間、稠間等附屬建築。故,這樣由主要建築與附屬建築構成主要住居空間。 建築規模與土地大小、人口多寡、家戶需求、營生需求與經濟等條件有關。而建築的空間使用,包括居住上的社會位序與禮制、季節性的農漁產的醃製風乾、節慶活動等,都使聚落建築呈現特有的傳統格局與時代下的空間演繹。 建築材料普遍使用當地環境材料,如珊瑚礁岩、玄武岩以及運用當地相當多的砱仔4燒製的白灰、泥土與沙等,形成具有生態意義的風土建築。而從各種地方材料採集、不同時代的運用方式、營造技術以及居民相互協助起厝的營造活動、營造相關儀式等,長年累月下來已經形成一套在地知識系統。

土地使用管制狀況

近年因人口外移、無人使用與年久失修等問題,房舍毀損傾頹之速度極快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近年因人口外移、無人使用與年久失修等問題,房舍毀損傾頹之速度極快,但著眼於其歷史價值與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性,實需要居民、大眾和相關單位共同珍視與維護之。

備註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林會承於1980 年代,前往花宅進行田野調查,並陸續發表學術研究成果。2003 年納入世界文化紀念物守護計畫-世界百大值得關注的文化紀念物,逐漸引起各界對於花宅的重視。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文資籌二字第0992003495號
公告日期 : 2010-04-14 14:38:34.0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groupsOfBuildings/20100414000001

公告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2-07/5f06d76a-c08e-41a9-a618-1bf4552bc580/變更類別公告.pdf

2: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2-07/1be3cb3e-d296-46ef-9be1-bb5042a3d81b/重要聚落文建會公告文990414.pdf

3: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2-07/14536934-d7d9-4043-859e-0374b9043a4d/重要聚落範圍公告附圖.pdf

地籍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2-01/adb7fde6-b4f1-408d-88b5-546b4edc2766/花宅(查詢-59公頃).xl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台OOOOOOOOOOOOOOO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

聚落建築群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691

repImgId

4518

望安花宅聚落地圖 [ 導航 ]


按這裡載入望安花宅聚落的地圖

(需要開啟瀏覽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根據識別碼 20100414000001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20100414000001 資料。

[ 搜尋所有 20100414000001 ... ]

根據名稱 望安花宅聚落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5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望安花宅聚落 ...)

望安花宅

所在地理區域: 1 | 聚落建築群 | 歷史沿革與現狀: 目前花宅聚落內之民宅約有160棟左右,扣除戰後新建築以及完全傾倒者,尚保留有超過130棟的傳統建築和日治時期建築。近年因人口外移、無人使用與年久失修等問題,房舍毀損傾頹之速度極快,但著眼於其歷史價值與...

@ 文資局聚落建築群

花宅聚落(中社村)

開放時間: 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 | | 電話: 886-6-9991311 | 地址: 澎湖縣望安鄉花宅聚落(中社村)

@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花宅聚落(中社村)

開放時間: 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 | | 電話: 886-6-9991311 | 地址: 澎湖縣望安鄉花宅聚落(中社村)

@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花宅聚落(與曾家古厝融合更名為望安花宅,故關閉)

開放時間: | | 電話: 886-6-9274400 | 地址: 澎湖縣望安鄉無

@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中社社區

關鍵字: | 種類: 照片 | 目錄: 其他 | 產品日期: 2023-06-14 | 內容: 望安花宅聚落,是位於臺灣澎湖縣望安鄉的中社村,屬望安島西岸中間偏北的低窪海濱,是臺灣極少數完整保留的漢人聚落之一。原於2006年12月27日公告為文化資產類別裡的「聚落」,至2010年4月14日,始公...

@ 圖像-觀光多媒體資料庫

望安花宅

所在地理區域: 1 | 聚落建築群 | 歷史沿革與現狀: 目前花宅聚落內之民宅約有160棟左右,扣除戰後新建築以及完全傾倒者,尚保留有超過130棟的傳統建築和日治時期建築。近年因人口外移、無人使用與年久失修等問題,房舍毀損傾頹之速度極快,但著眼於其歷史價值與...

@ 文資局聚落建築群

花宅聚落(中社村)

開放時間: 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 | | 電話: 886-6-9991311 | 地址: 澎湖縣望安鄉花宅聚落(中社村)

@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花宅聚落(中社村)

開放時間: 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 | | 電話: 886-6-9991311 | 地址: 澎湖縣望安鄉花宅聚落(中社村)

@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花宅聚落(與曾家古厝融合更名為望安花宅,故關閉)

開放時間: | | 電話: 886-6-9274400 | 地址: 澎湖縣望安鄉無

@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中社社區

關鍵字: | 種類: 照片 | 目錄: 其他 | 產品日期: 2023-06-14 | 內容: 望安花宅聚落,是位於臺灣澎湖縣望安鄉的中社村,屬望安島西岸中間偏北的低窪海濱,是臺灣極少數完整保留的漢人聚落之一。原於2006年12月27日公告為文化資產類別裡的「聚落」,至2010年4月14日,始公...

@ 圖像-觀光多媒體資料庫
[ 搜尋所有 望安花宅聚落 ... ]

與望安花宅聚落同分類的文資局聚落建築群

望安花宅聚落

所在地理區域: 1 | 重要聚落建築群 | 歷史沿革與現狀: 一、聚落建築的閒置、傾頹、增修改建 二、圍仔與園的荒蕪 同樣是人口外移、飲食的多樣化,傳統農作物生產需求變低,相對所需的耕作土地也縮小,加上留在當地會使用傳統圍內、園的居民年紀已大,也無法負擔大量...

芹壁聚落建築群

所在地理區域: 1 | 聚落建築群 | 歷史沿革與現狀: 民國九十年代「聚落保存」觀念在馬祖萌芽,民間與政府都認為芹壁極具保存與修復價值。隨著藝術家一波波進駐,商業廣告也來此取景,芹壁特有的閩東風情漸漸為國人熟悉,但也對於坍塌的老屋感到惋惜不已,於是連江縣政...

大浦聚落建築群

所在地理區域: 1 | 聚落建築群 | 歷史沿革與現狀: 「大埔(浦)」是東莒島上次於福正的第二大傳統聚落區,原名「大浦」,福州語彙「浦」為小港灣之意。東莒以前盛產黄魚、鯧魚與帶魚,大埔澳口開口向南,形成天然港灣,風景相當優美。因地形之故,大埔不受冬季北風的...

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石板屋聚落

所在地理區域: 1 | 聚落建築群 | 歷史沿革與現狀: 傳統石板屋尚保存完整,目前部落族人平均約兩週回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一次,並且停留1-2 天甚至更多天數。對聚落內石板屋後續之使用維護或日常修護方面皆會定期維修,至少一年一次微整修,其...

寶藏巖聚落

所在地理區域: 1 | 聚落建築群 | 歷史沿革與現狀: 1.本市聚落「寶藏巖聚落」位於本市公館地區(汀州路三段230巷)臨新店溪、靠小觀音山麓,市定古蹟寶藏巖寺位於本聚落範圍內。該區民國60年初發展為非正式住宅聚落,為光復後典型因住宅需求所自然發展出由退役...

北投中心新村聚落

所在地理區域: 1 | 聚落建築群 | 歷史沿革與現狀: 「北投中心新村」目前眷村居民已全數遷離。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

所在地理區域: 1 | 聚落建築群 | 歷史沿革與現狀: 瓊林位在金門本島中央蜂腰部之北海岸附近,太武山西麓位置,舊稱「平林」,明熹宗時(1621-1627)稱譽的碩學鴻儒蔡獻臣的推崇,特欽賜里名「瓊林」,這塊由福建巡撫鄒維璉具名代立的「御賜里名瓊林」匾額,...

虎尾建國一村及建國二村

所在地理區域: 1 | 聚落建築群 | 歷史沿革與現狀: 雲林縣虎尾鎮的建國眷村係日本海軍航空隊虎尾機場(神風特攻隊初級訓練基地)為因應二戰後期美國轟炸所建的兵營,內含醫院、宿舍及倉庫,以及許多防空洞,日本戰敗後改為空軍眷村,共分四區,分別為建國一村、建國二...

政治大學化南新村

所在地理區域: 1 | 聚落建築群 | 歷史沿革與現狀: 政治大學化南新村位於景美溪東岸,為政大於臺灣復校之際,為禮遇優秀人才而興建的宿舍群,而宿舍內人文薈萃,多為當時著名之學者,為政大於臺復校之重要見證。 化南新村建築雖為習見之紅磚加強磚造,但其砌築方式頗...

Padain傳統聚落(高燕及射鹿)

所在地理區域: 1 | 聚落建築群 | 歷史沿革與現狀: Padain屬於排灣族vucul系統裡最古老以及主要的一支聚落族群,是排灣族、魯凱族、卑南族以及平埔族祖先共同的源流地,保有特別的發源傳說其獨特之口述歷史。日治時期,日本為了掌握山林資源控制族人的生活...

原清水信義新村

所在地理區域: 1 | 聚落建築群 | 歷史沿革與現狀: 基地所在為金屬器時代番仔園文化之代表性「清水中社考古遺址」,日治時期屬「海軍第六燃料場新高支廠」之宿舍區,戰後於民國36年(1947)由中國石油有限公司接管。民國38年(1949)空軍發動機製造廠自貴...

玉里車站鐵道宿舍群

所在地理區域: 1 | 聚落建築群 | 歷史沿革與現狀: 現存昭和5年(1930)之共濟官舍及本島人官宿,昭和35年(1960)改建之磚造宿舍,可呈現不同階段的鐵道宿舍歷史及建築技術、材料與工法等特徵,具鐵道史昭和5-35年(1930-1960)重要參考價值...

原彰化郡(公有)宿舍群

所在地理區域: 1 | 聚落建築群 | 歷史沿革與現狀: 大正9年(西元1920年)改中央集權為地方分權,並將警察行政與一般行政區分,支廳制度完成其階段性任務並改行州市郡街庄制。隨著制度的改變,支廳舍多數轉變成為新地方制度下的郡役所廳舍,在此制度下,因應郡役...

Kapayuwanan(舊筏灣)聚落建築群

所在地理區域: 1 | 聚落建築群 | 歷史沿革與現狀: 太古時期太陽與月亮自天而降各生下日月卵在排灣發源地(ka-paiyuwanan),該卵並孵化成男女兩人而為排灣後裔。男名saljemet女名savatjuljayan,而savatjuljayan清秀...

彰化中興莊

所在地理區域: 1 | 聚落建築群 | 歷史沿革與現狀: 彰化中興莊眷村設置於民國39年(西元1950年),為彰化縣歷史最悠久的眷村,初期約有110戶。第一代居民均為來自山東青島保安旅的官兵與其眷屬。民國38年(西元1949年)6月2日他們隨著國軍撤離青島,...

望安花宅聚落

所在地理區域: 1 | 重要聚落建築群 | 歷史沿革與現狀: 一、聚落建築的閒置、傾頹、增修改建 二、圍仔與園的荒蕪 同樣是人口外移、飲食的多樣化,傳統農作物生產需求變低,相對所需的耕作土地也縮小,加上留在當地會使用傳統圍內、園的居民年紀已大,也無法負擔大量...

芹壁聚落建築群

所在地理區域: 1 | 聚落建築群 | 歷史沿革與現狀: 民國九十年代「聚落保存」觀念在馬祖萌芽,民間與政府都認為芹壁極具保存與修復價值。隨著藝術家一波波進駐,商業廣告也來此取景,芹壁特有的閩東風情漸漸為國人熟悉,但也對於坍塌的老屋感到惋惜不已,於是連江縣政...

大浦聚落建築群

所在地理區域: 1 | 聚落建築群 | 歷史沿革與現狀: 「大埔(浦)」是東莒島上次於福正的第二大傳統聚落區,原名「大浦」,福州語彙「浦」為小港灣之意。東莒以前盛產黄魚、鯧魚與帶魚,大埔澳口開口向南,形成天然港灣,風景相當優美。因地形之故,大埔不受冬季北風的...

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石板屋聚落

所在地理區域: 1 | 聚落建築群 | 歷史沿革與現狀: 傳統石板屋尚保存完整,目前部落族人平均約兩週回tjuvecekadan(老七佳部落)一次,並且停留1-2 天甚至更多天數。對聚落內石板屋後續之使用維護或日常修護方面皆會定期維修,至少一年一次微整修,其...

寶藏巖聚落

所在地理區域: 1 | 聚落建築群 | 歷史沿革與現狀: 1.本市聚落「寶藏巖聚落」位於本市公館地區(汀州路三段230巷)臨新店溪、靠小觀音山麓,市定古蹟寶藏巖寺位於本聚落範圍內。該區民國60年初發展為非正式住宅聚落,為光復後典型因住宅需求所自然發展出由退役...

北投中心新村聚落

所在地理區域: 1 | 聚落建築群 | 歷史沿革與現狀: 「北投中心新村」目前眷村居民已全數遷離。

金湖鎮瓊林聚落建築群

所在地理區域: 1 | 聚落建築群 | 歷史沿革與現狀: 瓊林位在金門本島中央蜂腰部之北海岸附近,太武山西麓位置,舊稱「平林」,明熹宗時(1621-1627)稱譽的碩學鴻儒蔡獻臣的推崇,特欽賜里名「瓊林」,這塊由福建巡撫鄒維璉具名代立的「御賜里名瓊林」匾額,...

虎尾建國一村及建國二村

所在地理區域: 1 | 聚落建築群 | 歷史沿革與現狀: 雲林縣虎尾鎮的建國眷村係日本海軍航空隊虎尾機場(神風特攻隊初級訓練基地)為因應二戰後期美國轟炸所建的兵營,內含醫院、宿舍及倉庫,以及許多防空洞,日本戰敗後改為空軍眷村,共分四區,分別為建國一村、建國二...

政治大學化南新村

所在地理區域: 1 | 聚落建築群 | 歷史沿革與現狀: 政治大學化南新村位於景美溪東岸,為政大於臺灣復校之際,為禮遇優秀人才而興建的宿舍群,而宿舍內人文薈萃,多為當時著名之學者,為政大於臺復校之重要見證。 化南新村建築雖為習見之紅磚加強磚造,但其砌築方式頗...

Padain傳統聚落(高燕及射鹿)

所在地理區域: 1 | 聚落建築群 | 歷史沿革與現狀: Padain屬於排灣族vucul系統裡最古老以及主要的一支聚落族群,是排灣族、魯凱族、卑南族以及平埔族祖先共同的源流地,保有特別的發源傳說其獨特之口述歷史。日治時期,日本為了掌握山林資源控制族人的生活...

原清水信義新村

所在地理區域: 1 | 聚落建築群 | 歷史沿革與現狀: 基地所在為金屬器時代番仔園文化之代表性「清水中社考古遺址」,日治時期屬「海軍第六燃料場新高支廠」之宿舍區,戰後於民國36年(1947)由中國石油有限公司接管。民國38年(1949)空軍發動機製造廠自貴...

玉里車站鐵道宿舍群

所在地理區域: 1 | 聚落建築群 | 歷史沿革與現狀: 現存昭和5年(1930)之共濟官舍及本島人官宿,昭和35年(1960)改建之磚造宿舍,可呈現不同階段的鐵道宿舍歷史及建築技術、材料與工法等特徵,具鐵道史昭和5-35年(1930-1960)重要參考價值...

原彰化郡(公有)宿舍群

所在地理區域: 1 | 聚落建築群 | 歷史沿革與現狀: 大正9年(西元1920年)改中央集權為地方分權,並將警察行政與一般行政區分,支廳制度完成其階段性任務並改行州市郡街庄制。隨著制度的改變,支廳舍多數轉變成為新地方制度下的郡役所廳舍,在此制度下,因應郡役...

Kapayuwanan(舊筏灣)聚落建築群

所在地理區域: 1 | 聚落建築群 | 歷史沿革與現狀: 太古時期太陽與月亮自天而降各生下日月卵在排灣發源地(ka-paiyuwanan),該卵並孵化成男女兩人而為排灣後裔。男名saljemet女名savatjuljayan,而savatjuljayan清秀...

彰化中興莊

所在地理區域: 1 | 聚落建築群 | 歷史沿革與現狀: 彰化中興莊眷村設置於民國39年(西元1950年),為彰化縣歷史最悠久的眷村,初期約有110戶。第一代居民均為來自山東青島保安旅的官兵與其眷屬。民國38年(西元1949年)6月2日他們隨著國軍撤離青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