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廳廳長官舍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文化部
個案名稱澎湖廳廳長官舍的開放時間是週四至週一 09:00-12:00 14:00-17:00
週二、週三及國定假日休館, 現狀是原為日治時期澎湖廳廳長官舍,戰後仍繼續沿用為縣長公館,現修復為「澎湖開拓館」,建築主體保存良好。, 歷史沿革是本建築興建於1933(昭和8)年,於1934(昭和9)年落成,原為日治時期澎湖廳廳長官舍,戰後仍繼續沿用為縣長公館,現修復為「澎湖開拓館」,為歷史空間保存再利用之典範。本建築為典型的「和洋折衷」式之官舍建築,牆基以洗石子處理,牆身均為磚造,外敷水泥,大門口廊廳貼磁磚,其餘牆面都以噴水泥漿處理。.
#澎湖廳廳長官舍的地圖
案件編號 | 20021213000003 |
個案名稱 | 澎湖廳廳長官舍 |
種類 | 1:code : A99 name : 其他設施 other : 建築物類
|
歷史沿革 | 本建築興建於1933(昭和8)年,於1934(昭和9)年落成,原為日治時期澎湖廳廳長官舍,戰後仍繼續沿用為縣長公館,現修復為「澎湖開拓館」,為歷史空間保存再利用之典範。本建築為典型的「和洋折衷」式之官舍建築,牆基以洗石子處理,牆身均為磚造,外敷水泥,大門口廊廳貼磁磚,其餘牆面都以噴水泥漿處理。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 文化局提供 |
評定基準 | 1: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
指定登錄理由 | 本歷史建築的前身為日治時期澎湖州廳廳長官舍,光復後仍然繼續沿用為縣長公館,現修復為「澎湖開拓館」,為歷史空間保存再生之典範,具有歷史意義及建築形式上之價值。 |
法令依據 | 第2條第1項第1款 |
所屬主管機關 | 澎湖縣政府 |
所在地理區域 | 1: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中興里治平路30 號
|
經度 | 119.567316 |
緯度 | 23.569942 |
主管機關名稱 |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
主管機關單位 | 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 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0號 |
代表圖像 | extjpgtransform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0-10-26/daa5cbd1-d68a-4e7e-ad9a-bd85e26ee7f4/澎湖廳廳長官舍-1_c.jpg
original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0-10-26/daa5cbd1-d68a-4e7e-ad9a-bd85e26ee7f4/澎湖廳廳長官舍-1.jpgname澎湖廳廳長官舍-1 |
所有權屬 | 1: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澎湖縣
2: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澎湖縣
|
網站連結 |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21213000003 |
外觀特徵 | 官舍採「和洋折衷」式之一樓建築,牆基以洗石子處理,牆身均為磚造,外敷水泥。門口廊廳貼磁磚,其餘牆面都以噴水泥漿處理,牆身均為磚造,外敷水泥,屋面瓦採用日式文化瓦。
為歷史空間保存再利用之典範。 |
室內特徵 | 空間特色採取洋式的待客室及餐廳,起居空間採和式的「座敷」,內有「床之間」及黑褐色方柱形的「床柱」。其旁為次間,功能相當於起居室,為會客的備用空間。另有一些服務性空間如:台所(廚房)、女中室(女傭房)、廊下(北、東側室內通道)為僕人為主人的服務動線,有茶間(餐廳)、日式應接室等,空間採用榻榻米和檜木地板材料。 |
使用情形 | 已修復,為展示用途。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 管理單位安排人員定期巡視。 |
現狀 | 原為日治時期澎湖廳廳長官舍,戰後仍繼續沿用為縣長公館,現修復為「澎湖開拓館」,建築主體保存良好。 |
是否開放 | 1 |
是否收費 | 1 |
開放時間 | 週四至週一 09:00-12:00 14:00-17:00
週二、週三及國定假日休館 |
網站名稱 | 澎湖開拓館 |
網址 | https://phkt.phhcc.gov.tw/ch/home.jsp?id=31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 06-9261141#138 |
公告 | 1: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視字第0910070254 號 公告日期 : 2002-12-16 00:00:00.0
|
landlotList | 1: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172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機關用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
影音多媒體圖片 | 1:mediaName : 澎湖廳廳長官舍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3-18/38a71fd3-6a97-4f5d-8177-0188fd9b6f30/澎湖廳廳長官舍.jpg
2:mediaName : 澎湖廳廳長官舍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17/e34a8224-f83f-4fcb-9e40-620a5ee9b3f9/澎湖廳廳長官舍1.jpg
3:mediaName : 澎湖廳廳長官舍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17/47b307d4-8bef-435d-8522-31445b375a8e/澎湖廳廳長官舍8.jpg
4:mediaName : 澎湖廳廳長官舍1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17/e938de5d-3d6e-45ce-a144-89c0c2c8fe7b/澎湖廳廳長官舍10.jpg
5:mediaName : 澎湖廳廳長官舍-入口處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6/14706011-b9bb-4560-8394-d17aea214c68/澎湖廳廳長官舍-入口處.jpg
6:mediaName : 澎湖廳廳長官舍-澎湖開拓館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6/af619656-5415-4105-adf8-1fd0ca767207/澎湖廳廳長官舍-澎湖開拓館.jpg
7:mediaName : 澎湖廳廳長官舍-澎湖開拓館肇建碑記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6/ba6148c2-5042-4fb9-bc09-15bbe7065e97/澎湖廳廳長官舍-澎湖開拓館肇建碑記.jpg
8:mediaName : 澎湖廳廳長官舍 大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6/e3a48388-6f0a-4e65-9d0a-8cb3722a9828/澎湖廳廳長官舍-M.jpg
9:mediaName : 澎湖廳廳長官舍內部(原寢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6/acb49950-2951-471c-bc17-483ad250a939/澎湖廳廳長官舍-D.jpg
10:mediaName : 澎湖廳廳長官舍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6/814c3330-3c9d-435c-a255-cb7a725d952a/澎湖廳廳長官舍-B.jpg
11:mediaName : 澎湖廳廳長官舍 圍牆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6/6723006f-90a7-40dc-88fd-3a989aa7524f/澎湖廳廳長官舍-F.jpg
12:mediaName : 澎湖廳廳長官舍 圍牆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6/f18e6954-6f73-4076-bb6e-7d142b1c2ba7/澎湖廳廳長官舍-G.jpg
13:mediaName : 澎湖廳廳長官舍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6/5b7056c7-f5be-471f-9336-96f501aab002/澎湖廳廳長官舍7.jpg
|
公告資料 | 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1-24/024762b7-42c1-4e8a-855e-7c9a11c8b425/公告公文.pdf |
地籍資料 | 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10-15/b95aaaf8-21a4-4fea-b1a7-204ed8e1552b/地籍資料.pdf |
repImgId | 73667 |
案件編號20021213000003 |
個案名稱澎湖廳廳長官舍 |
種類1:code : A99 name : 其他設施 other : 建築物類
|
歷史沿革本建築興建於1933(昭和8)年,於1934(昭和9)年落成,原為日治時期澎湖廳廳長官舍,戰後仍繼續沿用為縣長公館,現修復為「澎湖開拓館」,為歷史空間保存再利用之典範。本建築為典型的「和洋折衷」式之官舍建築,牆基以洗石子處理,牆身均為磚造,外敷水泥,大門口廊廳貼磁磚,其餘牆面都以噴水泥漿處理。 |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文化局提供 |
評定基準1: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
指定登錄理由本歷史建築的前身為日治時期澎湖州廳廳長官舍,光復後仍然繼續沿用為縣長公館,現修復為「澎湖開拓館」,為歷史空間保存再生之典範,具有歷史意義及建築形式上之價值。 |
法令依據第2條第1項第1款 |
所屬主管機關澎湖縣政府 |
所在地理區域1: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中興里治平路30 號
|
經度119.567316 |
緯度23.569942 |
主管機關名稱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科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0號 |
代表圖像extjpgtransform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0-10-26/daa5cbd1-d68a-4e7e-ad9a-bd85e26ee7f4/澎湖廳廳長官舍-1_c.jpg
original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0-10-26/daa5cbd1-d68a-4e7e-ad9a-bd85e26ee7f4/澎湖廳廳長官舍-1.jpgname澎湖廳廳長官舍-1 |
所有權屬1: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澎湖縣
2: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澎湖縣
|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21213000003 |
外觀特徵官舍採「和洋折衷」式之一樓建築,牆基以洗石子處理,牆身均為磚造,外敷水泥。門口廊廳貼磁磚,其餘牆面都以噴水泥漿處理,牆身均為磚造,外敷水泥,屋面瓦採用日式文化瓦。
為歷史空間保存再利用之典範。 |
室內特徵空間特色採取洋式的待客室及餐廳,起居空間採和式的「座敷」,內有「床之間」及黑褐色方柱形的「床柱」。其旁為次間,功能相當於起居室,為會客的備用空間。另有一些服務性空間如:台所(廚房)、女中室(女傭房)、廊下(北、東側室內通道)為僕人為主人的服務動線,有茶間(餐廳)、日式應接室等,空間採用榻榻米和檜木地板材料。 |
使用情形已修復,為展示用途。 |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管理單位安排人員定期巡視。 |
現狀原為日治時期澎湖廳廳長官舍,戰後仍繼續沿用為縣長公館,現修復為「澎湖開拓館」,建築主體保存良好。 |
是否開放1 |
是否收費1 |
開放時間週四至週一 09:00-12:00 14:00-17:00
週二、週三及國定假日休館 |
網站名稱澎湖開拓館 |
網址https://phkt.phhcc.gov.tw/ch/home.jsp?id=31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6-9261141#138 |
公告1: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視字第0910070254 號 公告日期 : 2002-12-16 00:00:00.0
|
landlotList1: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馬公段 landSerialNo : 1721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機關用地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
影音多媒體圖片1:mediaName : 澎湖廳廳長官舍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3-18/38a71fd3-6a97-4f5d-8177-0188fd9b6f30/澎湖廳廳長官舍.jpg
2:mediaName : 澎湖廳廳長官舍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17/e34a8224-f83f-4fcb-9e40-620a5ee9b3f9/澎湖廳廳長官舍1.jpg
3:mediaName : 澎湖廳廳長官舍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17/47b307d4-8bef-435d-8522-31445b375a8e/澎湖廳廳長官舍8.jpg
4:mediaName : 澎湖廳廳長官舍1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0-17/e938de5d-3d6e-45ce-a144-89c0c2c8fe7b/澎湖廳廳長官舍10.jpg
5:mediaName : 澎湖廳廳長官舍-入口處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6/14706011-b9bb-4560-8394-d17aea214c68/澎湖廳廳長官舍-入口處.jpg
6:mediaName : 澎湖廳廳長官舍-澎湖開拓館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6/af619656-5415-4105-adf8-1fd0ca767207/澎湖廳廳長官舍-澎湖開拓館.jpg
7:mediaName : 澎湖廳廳長官舍-澎湖開拓館肇建碑記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6/ba6148c2-5042-4fb9-bc09-15bbe7065e97/澎湖廳廳長官舍-澎湖開拓館肇建碑記.jpg
8:mediaName : 澎湖廳廳長官舍 大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6/e3a48388-6f0a-4e65-9d0a-8cb3722a9828/澎湖廳廳長官舍-M.jpg
9:mediaName : 澎湖廳廳長官舍內部(原寢室)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6/acb49950-2951-471c-bc17-483ad250a939/澎湖廳廳長官舍-D.jpg
10:mediaName : 澎湖廳廳長官舍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6/814c3330-3c9d-435c-a255-cb7a725d952a/澎湖廳廳長官舍-B.jpg
11:mediaName : 澎湖廳廳長官舍 圍牆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6/6723006f-90a7-40dc-88fd-3a989aa7524f/澎湖廳廳長官舍-F.jpg
12:mediaName : 澎湖廳廳長官舍 圍牆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6/f18e6954-6f73-4076-bb6e-7d142b1c2ba7/澎湖廳廳長官舍-G.jpg
13:mediaName : 澎湖廳廳長官舍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11-06/5b7056c7-f5be-471f-9336-96f501aab002/澎湖廳廳長官舍7.jpg
|
公告資料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1-24/024762b7-42c1-4e8a-855e-7c9a11c8b425/公告公文.pdf |
地籍資料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10-15/b95aaaf8-21a4-4fea-b1a7-204ed8e1552b/地籍資料.pdf |
repImgId73667 |
澎湖廳廳長官舍地圖 [ 導航 ]
根據識別碼 20021213000003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澎湖廳廳長官舍 資料。
[ 搜尋所有 澎湖廳廳長官舍 ... ]
| 1 | 歷史沿革: 待後續調查研究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 1 | 開放時間: 不開放 | 現狀: 本標的民國103(2014)年修復,目前現況建物尚可。 | 歷史沿革: 民國49年(1960)年左右,台灣大量「起販厝」,當時水泥、油漆都還不普遍,牆面仍多用石灰粉光。澎湖有最好最白的砂砱,燒成的石灰當然成為建築業的最愛,於是訂單不斷湧入澎湖,為業者帶來了盛極一時的榮景。...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 1 |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現狀: 此標的為1954年所建造,目前碑碣外觀主體狀況良好。 | 歷史沿革: 民國39(1950)年韓戰爆發,中國大陸派遣人民志願軍介入韓戰。戰爭持續至民國42(1953)年,交戰雙方簽訂了「韓戰停戰協定」。根據協定內容,不願意遣返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俘約1萬4,000餘人,移交...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 1 | 開放時間: 不開放 | 現狀: 閒置 | 歷史沿革: 日治時期,待後續調查研究。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 1 | 開放時間: 每週一至週六上午8時至12時 | 現狀: 此標的為民國105(2016)年修復,目前整體保存良好。
澎湖縣歷史建築(傳統古厝)維護及再利用獎助計畫於民國106(2017)年4月3日完工,重現現有傳統建築風貌。 | 歷史沿革: 此建築為許氏家族所建。年代久遠,本建築物興建時有「安厝」,故於神龕八仙桌下靠近後壁地盤處有「安地磚」,在澎湖傳統營建儀式上即具見證價值,非常少見。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 1 | 開放時間: 每週六、日上午8時至12時、下午1時至5時 | 現狀: 本標的於民國102(2013)年修復,目前建物狀況良好。
民國102(2013)年11月28日府授文資字第1023703331號函同意核予補助證明-澎湖縣歷史建築(傳統古厝)維護及再利用獎助計畫。
規... | 歷史沿革: 古厝於民國99(2010)年由萬英俊先生標售。進行整修工程時在地下挖出清代庚子年間的地磚,這才確定古厝屋齡至今高達110(2021)年。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 1 | 開放時間: 每日9時至下午4時 | 現狀: 本標的民國96(2017)年修復,內部大致保存良好。
澎湖縣歷史建築(傳統古厝)維護及再利用獎助計畫於民國106年3月26日合脊,重現現有傳統建築風貌。 | 歷史沿革: 1.本宗祠是昭和7(1932)年所建之四櫸頭形制宗祠,可以做為小赤村林氏家族在白沙開拓的歷史。林氏家族為小赤崁村具代表性家族,其後裔多從事文教工作,對澎湖地方文化教育傳承貢獻良多。
2.廳堂壁面有二戰...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 1 | 開放時間: 不開放 | 現狀: 閒置。
民國102(2013)年完成法院公證,修復後地上物十年使用權給澎湖縣政府。
民國104(2015)年澎湖縣歷史建築湖西辛家古宅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永明國際設計有限公司)。 | 歷史沿革: 湖西辛家古厝原登錄理由為舉人辛齊光之祖宅,後經民國104(2015)年調查研究,針對人文調查結果,可以確定這棟古宅的所有權人祖先脈絡並非辛齊光所屬的湖西二世第三房辛瑚派下,而是辛瑚長兄辛瑜所領的大房。...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1 | 歷史沿革: 待後續調查研究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1 | 開放時間: 不開放 | 現狀: 本標的民國103(2014)年修復,目前現況建物尚可。 | 歷史沿革: 民國49年(1960)年左右,台灣大量「起販厝」,當時水泥、油漆都還不普遍,牆面仍多用石灰粉光。澎湖有最好最白的砂砱,燒成的石灰當然成為建築業的最愛,於是訂單不斷湧入澎湖,為業者帶來了盛極一時的榮景。...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1 |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 現狀: 此標的為1954年所建造,目前碑碣外觀主體狀況良好。 | 歷史沿革: 民國39(1950)年韓戰爆發,中國大陸派遣人民志願軍介入韓戰。戰爭持續至民國42(1953)年,交戰雙方簽訂了「韓戰停戰協定」。根據協定內容,不願意遣返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俘約1萬4,000餘人,移交...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1 | 開放時間: 不開放 | 現狀: 閒置 | 歷史沿革: 日治時期,待後續調查研究。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1 | 開放時間: 每週一至週六上午8時至12時 | 現狀: 此標的為民國105(2016)年修復,目前整體保存良好。
澎湖縣歷史建築(傳統古厝)維護及再利用獎助計畫於民國106(2017)年4月3日完工,重現現有傳統建築風貌。 | 歷史沿革: 此建築為許氏家族所建。年代久遠,本建築物興建時有「安厝」,故於神龕八仙桌下靠近後壁地盤處有「安地磚」,在澎湖傳統營建儀式上即具見證價值,非常少見。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1 | 開放時間: 每週六、日上午8時至12時、下午1時至5時 | 現狀: 本標的於民國102(2013)年修復,目前建物狀況良好。
民國102(2013)年11月28日府授文資字第1023703331號函同意核予補助證明-澎湖縣歷史建築(傳統古厝)維護及再利用獎助計畫。
規... | 歷史沿革: 古厝於民國99(2010)年由萬英俊先生標售。進行整修工程時在地下挖出清代庚子年間的地磚,這才確定古厝屋齡至今高達110(2021)年。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1 | 開放時間: 每日9時至下午4時 | 現狀: 本標的民國96(2017)年修復,內部大致保存良好。
澎湖縣歷史建築(傳統古厝)維護及再利用獎助計畫於民國106年3月26日合脊,重現現有傳統建築風貌。 | 歷史沿革: 1.本宗祠是昭和7(1932)年所建之四櫸頭形制宗祠,可以做為小赤村林氏家族在白沙開拓的歷史。林氏家族為小赤崁村具代表性家族,其後裔多從事文教工作,對澎湖地方文化教育傳承貢獻良多。
2.廳堂壁面有二戰...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1 | 開放時間: 不開放 | 現狀: 閒置。
民國102(2013)年完成法院公證,修復後地上物十年使用權給澎湖縣政府。
民國104(2015)年澎湖縣歷史建築湖西辛家古宅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永明國際設計有限公司)。 | 歷史沿革: 湖西辛家古厝原登錄理由為舉人辛齊光之祖宅,後經民國104(2015)年調查研究,針對人文調查結果,可以確定這棟古宅的所有權人祖先脈絡並非辛齊光所屬的湖西二世第三房辛瑚派下,而是辛瑚長兄辛瑜所領的大房。... @ 文資局歷史建築 |
[ 搜尋所有 06-9261141 138 ... ]
在『文資局歷史建築』資料集內搜尋:
| 1 | 開放時間: 1. 營業時間:每日上午11:00-下午8:00
2. 「新濱・駅前」電話:(07)531-5770 | 現狀: 位處舊打狗駅前的歷史建築「舊三和銀行」、「哈瑪星貿易商大樓」,日治時期屬於新濱町,故名為「新濱·駅前」,整個街廓有「高雄金融第一街」的美稱。舊三和銀行109年完成修復開放使用,並以銀行咖啡廳形式提供民... | 歷史沿革: 坐落今日哈瑪星臨海一路的舊三和銀行高雄支店,其前身是「三十四銀行高雄支店」。三十四銀行是二次大戰前,總部設於大阪的日本重要銀行之一,明治11年(1878)間創辦,首任行長是岡橋治助。
明治32年(18... |
| 1 | 開放時間: 週日至週四10:00至21:00;週五與週六10:00至22:00;國定假日及假日前夕 10:00-22:00 | 現狀: 港內的棧二庫、棧二之一庫因後來台灣經濟產業逐漸轉型,而頓失昔日的重任與光彩。為因應歷史建築活化再利用的潮流,高市港務局(後為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特委託大卡威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結合三號碼頭香蕉棚與港史... | 歷史沿革: 棧二庫、棧二之一庫位於高雄港2號碼頭(今漁人碼頭),創建於日治時期,原為磚牆瓦頂單層小型倉庫,共四間,乃是當年儲存、輸運砂糖的主要倉庫之一。二次大戰末遭受美軍轟炸,部分損壞,後由高雄港務局接收,於民國... |
|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民國113年(2024)2月下旬由管理單位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高雄港務分公司收回自管。 | 歷史沿革: 香蕉棚位於高雄港3號碼頭旁。高雄港3號碼創建於日治時期的第一次築港工程(1908-1912),碼頭旁原建置散裝倉庫三之一、三之二共兩座,乃是當年高雄港倉儲、輸運的主要倉庫之一。二次大戰末遭受美軍轟炸而... |
| 1 | 開放時間: 為開放空間,全天開放。 | 現狀: 墓地 | 歷史沿革: 葉宗禮是旗後重要商行「新泰記」的後嗣,天資豪邁,師事陳白珩,後與乃兄葉宗祺經營糖米事業。明治32年(1899)獨自經營菸草仲賣,大正14年(1925)積極參與高雄市的各式組合。一生明理達義,熱心公益,... |
| 1 | 開放時間: 未開放參觀 | 現狀: 民國91年(2002)因捷運系統及鐵路地下化施工本欲拆除,後鑑其歷史意義予以保留,並平移至原台汽停車場。110年(2021)再遷移至永久定位(城市中軸線)。 | 歷史沿革: 日治時期的新高雄驛(今高雄火車站)是當時為配合大高雄都市計畫所新建的鐵道車站,昭和12年(1937)8月間開始整地,車站主建築於昭和14年(1939)動工,昭和16年(1941)6月20日竣工啟用。新... |
| 1 | 開放時間: 開放外圍參觀,因私有權屬,暫不開放室內。 | 現狀: 倒焰窯目前已停工,建築仍保存完整,有雜物堆置其中。
本歷史建築於民國93年2月25日高市府文二字第0930010452號公告,並經民國97年度本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審議,決議縮小歷史建築範圍為窯體本... | 歷史沿革: 民國60年(1971)唐榮耐火材料廠(原磚窯廠)廠長馬毓成拆除2座霍夫曼窯改建3座倒焰窯,本座即其中之一,位於廠區東北方。
其採磚構方式疊砌,牆體與窯頂四周再以鐵件箍束窯體,以防其本身荷重與熱膨脹造... |
| 1 | 開放時間: 配合高雄中學校內管制時段自由參觀 | 現狀: 紅樓為雄中標的與學習精神的象徵,現仍作為教室。 | 歷史沿革: 高雄州立高雄中學校創建於大正11年(1922)4月1日,是高雄歷史最為悠久的公立中學,昭和19年(1944)改稱為「州立高雄第一中學校」,二次世界大戰後再改為「省立高雄高級中學」。
其校內尚保有三棟... |
| 1 | 開放時間: 全天候開放,開放外觀(內部為民眾住宅請勿入內,因所有權人仍居住其中,參觀外觀時請輕聲細語) | 現狀: 四鄰舊建物均已被拆除,僅保留右護龍(長屋),從正身起算到第二落山牆的部分。 | 歷史沿革: 約建於清光緒3年(1877),為閩南式三合院建築群,材料為閩南紅磚、紅瓦、石灰、硓石古石等,建物形式特殊,建材使用可呈現聚落發展的歷史。
曾家古厝可作為空間的歷史建築,與新的城市風貌共存。 |
| 1 | 開放時間: 目前未開放 | 現狀: 尚良好 | 歷史沿革: 岡山樂群村原是日治時期日本海軍航空隊高階軍官的宿舍群。有飛行場才有海軍航空隊,日治時期高雄地區最重要的飛行場就是岡山飛行場,昭和14年(1939)12月1日正式啟用,當時是以民航為主。不過,隨著中日戰... |
| 1 | 開放時間: 目前暫不開放 | 現狀: 岡山水塔在民國90年(2001)10月,曾經榮登國內「2001歷史建築百景」第25名,文化局為了保留這僅存的水塔也是岡山地區象徵性地標,於民國88年(1999)起,與自來水廠進行多次交涉協商下,已於民... | 歷史沿革: 上水道(自來水)是近代都市發展的基本設施。岡山街是岡山地區最重要的市街,是人群和貨物的匯集處,因此,上水道的修建也就相對重要。岡山上水道創建於大正14年(1925)11月,隔年3月完工,是利用清代圳道... |
| 1 | 開放時間: 未開放參觀 | 現狀: 保存狀況尚可,站內目前尚留存著木製的車座椅及木製旅客出入口柵欄,月台的候車亭則以鐵軌加工而成。 | 歷史沿革: 縱貫鐵路於明治32年(1899)9月動工,橋仔頭於明治34年(1901)5月間即設立乘降場。同年11月橋仔頭製糖工場完工,隔年(1902)1月開始運轉,並活絡橋仔頭的人群移動。鐵道部為了輸運旅客,乃於... |
| 1 | 開放時間: 全天候自由參觀 | 現狀: 待修復。
依舊照片觀之,清光緒年間重修之曹公圳制水門為五孔圓拱門,進水孔前端設有船形座墩。 | 歷史沿革: 曹公圳是道光17年(1837)鳳山知縣曹謹體察民間苦於看天雨水之不穩定,果斷大力倡導、興築的水圳,同時是清代由官方主導的最大規模水利工程。整體工程進度分為兩階段,後世以此區分而名為舊圳和新圳,總共有9... |
| 1 | 開放時間: 未開放參觀 | 現狀: 目前雖然仍屬軍事管制區範圍內(陸軍第八軍團三處有日軍留下詳細的第四作戰區林園區域之工事圖),但隧道遺址早就不符合現代科技戰鬥,而沒有使用。 | 歷史沿革: 林園清水巖原日軍戰備坑道興建於二次大戰期間,這是當時日軍為防備美軍發動登陸作戰而在鳳山丘陵所挖掘的眾多坑道之一。主坑道由林園區林內里經鳳山丘陵,抵中門里的鳳鼻頭出海口;支坑道則盤根錯節。目前保存較完整... |
| 1 | 開放時間: 有開放,因屬私有歷史建築,參觀時請尊重黃家家族儀式進行及隱私。 | 現狀: 中軸線上第一進仍有定期祭祀行為,其餘或為住家,或已閒置不用,部分建物破損、傾斜,或倒塌毀損。
第五落已改成現代建築形式。 | 歷史沿革: 林園區港埔里江夏黃氏的祖先來自福建省漳洲府南靖縣,約於清乾隆年間(1737-1769)渡海來臺。黃氏家族在台歷經160餘年的發展,成為林園港埔地區的名望家族,如黃贊元(黃遜人)是清末的秀才,日治時期家... |
| 1 | 開放時間: 平日開館時間:10:00~17:00
假日開館時間:09:00~18:00
閉館時間:
中午室內展場休館(12:00 ~ 13:00)、每週一休館
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現場電話:07-642860... | 現狀: 已完成修復,現況良好,開放參觀中。 | 歷史沿革: 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於明治31年(1898)2月間公告成立,並於今日林園區福興街(即清代的頂林仔邊街)購地興建。這是林園地區最早設立的官署,隸屬鳳山辨務署直轄。爾後,公學校、市場、庄役場相繼在派出... |
1 | 開放時間: 1. 營業時間:每日上午11:00-下午8:00
2. 「新濱・駅前」電話:(07)531-5770 | 現狀: 位處舊打狗駅前的歷史建築「舊三和銀行」、「哈瑪星貿易商大樓」,日治時期屬於新濱町,故名為「新濱·駅前」,整個街廓有「高雄金融第一街」的美稱。舊三和銀行109年完成修復開放使用,並以銀行咖啡廳形式提供民... | 歷史沿革: 坐落今日哈瑪星臨海一路的舊三和銀行高雄支店,其前身是「三十四銀行高雄支店」。三十四銀行是二次大戰前,總部設於大阪的日本重要銀行之一,明治11年(1878)間創辦,首任行長是岡橋治助。
明治32年(18... |
1 | 開放時間: 週日至週四10:00至21:00;週五與週六10:00至22:00;國定假日及假日前夕 10:00-22:00 | 現狀: 港內的棧二庫、棧二之一庫因後來台灣經濟產業逐漸轉型,而頓失昔日的重任與光彩。為因應歷史建築活化再利用的潮流,高市港務局(後為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特委託大卡威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結合三號碼頭香蕉棚與港史... | 歷史沿革: 棧二庫、棧二之一庫位於高雄港2號碼頭(今漁人碼頭),創建於日治時期,原為磚牆瓦頂單層小型倉庫,共四間,乃是當年儲存、輸運砂糖的主要倉庫之一。二次大戰末遭受美軍轟炸,部分損壞,後由高雄港務局接收,於民國... |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民國113年(2024)2月下旬由管理單位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高雄港務分公司收回自管。 | 歷史沿革: 香蕉棚位於高雄港3號碼頭旁。高雄港3號碼創建於日治時期的第一次築港工程(1908-1912),碼頭旁原建置散裝倉庫三之一、三之二共兩座,乃是當年高雄港倉儲、輸運的主要倉庫之一。二次大戰末遭受美軍轟炸而... |
1 | 開放時間: 為開放空間,全天開放。 | 現狀: 墓地 | 歷史沿革: 葉宗禮是旗後重要商行「新泰記」的後嗣,天資豪邁,師事陳白珩,後與乃兄葉宗祺經營糖米事業。明治32年(1899)獨自經營菸草仲賣,大正14年(1925)積極參與高雄市的各式組合。一生明理達義,熱心公益,... |
1 | 開放時間: 未開放參觀 | 現狀: 民國91年(2002)因捷運系統及鐵路地下化施工本欲拆除,後鑑其歷史意義予以保留,並平移至原台汽停車場。110年(2021)再遷移至永久定位(城市中軸線)。 | 歷史沿革: 日治時期的新高雄驛(今高雄火車站)是當時為配合大高雄都市計畫所新建的鐵道車站,昭和12年(1937)8月間開始整地,車站主建築於昭和14年(1939)動工,昭和16年(1941)6月20日竣工啟用。新... |
1 | 開放時間: 開放外圍參觀,因私有權屬,暫不開放室內。 | 現狀: 倒焰窯目前已停工,建築仍保存完整,有雜物堆置其中。
本歷史建築於民國93年2月25日高市府文二字第0930010452號公告,並經民國97年度本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審議,決議縮小歷史建築範圍為窯體本... | 歷史沿革: 民國60年(1971)唐榮耐火材料廠(原磚窯廠)廠長馬毓成拆除2座霍夫曼窯改建3座倒焰窯,本座即其中之一,位於廠區東北方。
其採磚構方式疊砌,牆體與窯頂四周再以鐵件箍束窯體,以防其本身荷重與熱膨脹造... |
1 | 開放時間: 配合高雄中學校內管制時段自由參觀 | 現狀: 紅樓為雄中標的與學習精神的象徵,現仍作為教室。 | 歷史沿革: 高雄州立高雄中學校創建於大正11年(1922)4月1日,是高雄歷史最為悠久的公立中學,昭和19年(1944)改稱為「州立高雄第一中學校」,二次世界大戰後再改為「省立高雄高級中學」。
其校內尚保有三棟... |
1 | 開放時間: 全天候開放,開放外觀(內部為民眾住宅請勿入內,因所有權人仍居住其中,參觀外觀時請輕聲細語) | 現狀: 四鄰舊建物均已被拆除,僅保留右護龍(長屋),從正身起算到第二落山牆的部分。 | 歷史沿革: 約建於清光緒3年(1877),為閩南式三合院建築群,材料為閩南紅磚、紅瓦、石灰、硓石古石等,建物形式特殊,建材使用可呈現聚落發展的歷史。
曾家古厝可作為空間的歷史建築,與新的城市風貌共存。 |
1 | 開放時間: 目前未開放 | 現狀: 尚良好 | 歷史沿革: 岡山樂群村原是日治時期日本海軍航空隊高階軍官的宿舍群。有飛行場才有海軍航空隊,日治時期高雄地區最重要的飛行場就是岡山飛行場,昭和14年(1939)12月1日正式啟用,當時是以民航為主。不過,隨著中日戰... |
1 | 開放時間: 目前暫不開放 | 現狀: 岡山水塔在民國90年(2001)10月,曾經榮登國內「2001歷史建築百景」第25名,文化局為了保留這僅存的水塔也是岡山地區象徵性地標,於民國88年(1999)起,與自來水廠進行多次交涉協商下,已於民... | 歷史沿革: 上水道(自來水)是近代都市發展的基本設施。岡山街是岡山地區最重要的市街,是人群和貨物的匯集處,因此,上水道的修建也就相對重要。岡山上水道創建於大正14年(1925)11月,隔年3月完工,是利用清代圳道... |
1 | 開放時間: 未開放參觀 | 現狀: 保存狀況尚可,站內目前尚留存著木製的車座椅及木製旅客出入口柵欄,月台的候車亭則以鐵軌加工而成。 | 歷史沿革: 縱貫鐵路於明治32年(1899)9月動工,橋仔頭於明治34年(1901)5月間即設立乘降場。同年11月橋仔頭製糖工場完工,隔年(1902)1月開始運轉,並活絡橋仔頭的人群移動。鐵道部為了輸運旅客,乃於... |
1 | 開放時間: 全天候自由參觀 | 現狀: 待修復。
依舊照片觀之,清光緒年間重修之曹公圳制水門為五孔圓拱門,進水孔前端設有船形座墩。 | 歷史沿革: 曹公圳是道光17年(1837)鳳山知縣曹謹體察民間苦於看天雨水之不穩定,果斷大力倡導、興築的水圳,同時是清代由官方主導的最大規模水利工程。整體工程進度分為兩階段,後世以此區分而名為舊圳和新圳,總共有9... |
1 | 開放時間: 未開放參觀 | 現狀: 目前雖然仍屬軍事管制區範圍內(陸軍第八軍團三處有日軍留下詳細的第四作戰區林園區域之工事圖),但隧道遺址早就不符合現代科技戰鬥,而沒有使用。 | 歷史沿革: 林園清水巖原日軍戰備坑道興建於二次大戰期間,這是當時日軍為防備美軍發動登陸作戰而在鳳山丘陵所挖掘的眾多坑道之一。主坑道由林園區林內里經鳳山丘陵,抵中門里的鳳鼻頭出海口;支坑道則盤根錯節。目前保存較完整... |
1 | 開放時間: 有開放,因屬私有歷史建築,參觀時請尊重黃家家族儀式進行及隱私。 | 現狀: 中軸線上第一進仍有定期祭祀行為,其餘或為住家,或已閒置不用,部分建物破損、傾斜,或倒塌毀損。
第五落已改成現代建築形式。 | 歷史沿革: 林園區港埔里江夏黃氏的祖先來自福建省漳洲府南靖縣,約於清乾隆年間(1737-1769)渡海來臺。黃氏家族在台歷經160餘年的發展,成為林園港埔地區的名望家族,如黃贊元(黃遜人)是清末的秀才,日治時期家... |
1 | 開放時間: 平日開館時間:10:00~17:00
假日開館時間:09:00~18:00
閉館時間:
中午室內展場休館(12:00 ~ 13:00)、每週一休館
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現場電話:07-642860... | 現狀: 已完成修復,現況良好,開放參觀中。 | 歷史沿革: 原頂林仔邊警察官吏派出所於明治31年(1898)2月間公告成立,並於今日林園區福興街(即清代的頂林仔邊街)購地興建。這是林園地區最早設立的官署,隸屬鳳山辨務署直轄。爾後,公學校、市場、庄役場相繼在派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