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大興宮
- 文資局古蹟 @ 文化部

個案名稱新港大興宮的級別名稱是縣(市)定古蹟, 所屬主管機關是嘉義縣政府, 指定登錄理由是具有保存價值.

#新港大興宮的地圖

案件編號19851127000042
個案名稱新港大興宮
級別代碼1.1.3
級別名稱縣(市)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2
name : 寺廟
歷史沿革嘉義地區的開拓,相對於臺灣其他地區而言頗早,相傳1573年,海賊林鳳率眾萬人以魍港(約今嘉義縣布袋鎮)為基地,又傳說,1621年,顏思齊、鄭芝龍從日本九州率眾來臺,屯駐於笨港一帶,其後招募漳泉移民渡臺,墾成十寨,約為今北港鎮、水林鄉一帶,為開拓先鋒,顏思齊墓也在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於水上鄉南鄉村三界埔尖山發現。同時期,荷人入據臺南,嗣後,荷人揮軍北上,陸續征服諸社,於1636年,逼迫諸羅山社等社土目,聚集新港(今臺南市新市區),宣誓效忠,正式受荷蘭的殖民統治,直到1661年,鄭成功來臺為止。鄭氏來臺,分派兵鎮屯田各地,其中智武鎮為位置最偏北方的兵鎮營舍,約在諸羅山社北方之北門外北香湖一帶,其他如下雙溪庄、溪墘厝等(約今嘉義縣朴子市、六腳鄉)已有漢人開拓蹤跡,而諸羅山社則歸設治於佳里興(今臺南市佳里區)的北路安撫司管轄。顯見漢人先民開拓之初步成果。及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臺灣歸清,翌年設官分治,置一府三縣,以北路為諸羅縣,置諸羅山社。此後雖因衙署未建,暫居佳里興,然自1704(清康熙四十三年),奉文移治諸羅山後,即成為府戍以北之政軍中心。而笨港一地成為水路交通一大要津,漸發展成重要河港口。其後墾務進展,方才成為貿易鼎盛。清康熙末終於發展成商賈輳集,市面繁榮的街肆。而據當時所繪地圖,笨港南街又分前、後兩街,加上對岸北街,其繁榮情況,有「一府二笨三艋舺」之俗諺。不料清嘉慶初年,連年洪水泛濫,南岸不斷侵蝕,「南街」不復存在,於是選擇郊東五里,離河道稍遠,地勢稍高的「麻園寮」,此地頓形繁榮,為有別原來的「笨南港街」,稱彼為「舊南港」,而此地為「笨新南港街」,以後省稱「新南港」,最後直接省稱「新港」,此為新港地名的由來。 大興宮所崇祀神明為保生大帝,保生大帝之尊號別稱頗多,有:吳真人、大道公、吳公真仙、沖應真人、大道真人、真人仙師、花橋公、正佑公、康佑侯、靈護侯、英惠侯、忠顯侯、御史太醫妙道真人、昊天金闕御史慈濟靈醫妙道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等等,不勝枚舉。笨港地區保生大帝信仰的傳入,據傳開始於顏思齊立寨開拓笨港時。思齊乃福建省漳州海澄縣青礁村人,因此隨他來臺的漳州鄉親眾多,其中一位來自青礁吳厝溪某吳姓鄉親,從老家青礁慈濟宮恭請大帝金身,隨其渡臺,安奉自宅,朝夕膜拜,祈求庇佑。後因神靈顯赫,乃於1767年(清乾隆三十二年),由笨港南街紳商鄉民,全力鳩資興建宮廟,並沿襲青礁祖廟之宮號:曰:「笨港慈濟宮」,街民則俗稱「保生大帝廟」或「大道公廟」。1799年(清嘉慶四年),笨港南街被洪水沖毀,宮廟改遷,重建於麻園寮今址,至1804年(清嘉慶九年)新廟落成,宮號由王得祿取名,稱「大興宮」,並捐獻神桌乙張,以表敬意。歷經三十六年,大興宮於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再度大修,此次重修,未留下任何可資覆按稽考的史料。1858年(清咸豐八年)三度重修。此次重修,留下一「咸豐捌年臘月吉置」,不知何人捐立的「帝德化生」匾,與「大興宮重修喜捐緣金名碑」。嗣後,直至日治之前,修建情形不可得知。今廟中只存有一「光緒乙酉年(十一年,1885年)孟春月(正月)吉旦」、「代理嘉義縣知縣李時英敬酬的「保我赤子」匾,與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孟夏(四月)署笨港分具事楊錫霖敬獻的「恩周道濟」匾。日治初期,1904年(日明治三十七年)十一月,嘉義廳大地震。1906年(日明治三十九年)三月,嘉義、斗六間又大地震,歷時四、五日之久,家屋倒壞六千七百多處,壓斃千餘人,傷一千九百人。兩次大地震,大興宮受損甚巨,整座拜亭歪斜。遂在新港區街庄長林維朝倡導下,發動地方大戶殷商,以及眾善信捐資重修,成今日形制。這次重修,倡導者為新港區街庄長林維朝,督造者為林添有、何銘錐,於1907年(日明治四十年)端月(正月)落成,刻有一捐輸名單的木匾以資紀念徵信。匾中眾善信之捐款合計五百零七日圓,均是小額捐款,可見地震之嚴重,物力維艱,元氣未復;同理,地方艱困,眾人亦願慷慨解囊,亦可知眾信的篤誠。二次世界大戰後以來,屢有修繕粉刷,如1969年(民國五十八年)內部整修,地面舖設地磚,重漆神桌、匾額、天公爐及神像,另添製諸神神衣等。該廟也在1985年(民國七十四年)經內政部評定為第三級古蹟,為新港鄉增一輝煌,添一盛事。
評定基準

1: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登錄理由具有保存價值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
所屬主管機關嘉義縣政府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嘉義縣
distName : 新港鄉
address : 大興村12鄰中正路73號
經度120.34655057221
緯度23.557435441672
主管機關名稱嘉義縣文化觀光局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嘉義縣太保市太子大道158號
代表圖像

ext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7798/photo/191e1c40-26fc-407a-bba1-26bf8f461ef6_c.jpg

original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7798/photo/191e1c40-26fc-407a-bba1-26bf8f461ef6.jpg

name

191e1c40-26fc-407a-bba1-26bf8f461ef6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大OO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大OO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51127000042
外觀特徵傳統廟宇格局
室內特徵傳統廟宇格局
使用情形目前設有村辦公室,附近並有社區老人活動中心。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日常管理維護
現狀二戰後以來,屢有修繕粉刷,如民國五十八年(1969年)內部整修,地面舖設地磚,重漆神桌、匾額、天公爐及神像,另添製諸神神衣等。
網站名稱(空)
網址(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5-3625275#39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74府民一字第74114號
公告日期 : 1985-11-27 13:41:36.0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嘉義縣
distName : 新港鄉
landNo : 港西段
landSerialNo : 185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嘉義縣
distName : 新港鄉
landNo : 港西段
landSerialNo : 186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嘉義縣
distName : 新港鄉
landNo : 港西段
landSerialNo : 187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地籍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5024/photo/22108fa3-8074-4c1b-be74-3821a83b5318.JPG
repImgId1000

案件編號

19851127000042

個案名稱

新港大興宮

級別代碼

1.1.3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2
name : 寺廟

歷史沿革

嘉義地區的開拓,相對於臺灣其他地區而言頗早,相傳1573年,海賊林鳳率眾萬人以魍港(約今嘉義縣布袋鎮)為基地,又傳說,1621年,顏思齊、鄭芝龍從日本九州率眾來臺,屯駐於笨港一帶,其後招募漳泉移民渡臺,墾成十寨,約為今北港鎮、水林鄉一帶,為開拓先鋒,顏思齊墓也在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於水上鄉南鄉村三界埔尖山發現。同時期,荷人入據臺南,嗣後,荷人揮軍北上,陸續征服諸社,於1636年,逼迫諸羅山社等社土目,聚集新港(今臺南市新市區),宣誓效忠,正式受荷蘭的殖民統治,直到1661年,鄭成功來臺為止。鄭氏來臺,分派兵鎮屯田各地,其中智武鎮為位置最偏北方的兵鎮營舍,約在諸羅山社北方之北門外北香湖一帶,其他如下雙溪庄、溪墘厝等(約今嘉義縣朴子市、六腳鄉)已有漢人開拓蹤跡,而諸羅山社則歸設治於佳里興(今臺南市佳里區)的北路安撫司管轄。顯見漢人先民開拓之初步成果。及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臺灣歸清,翌年設官分治,置一府三縣,以北路為諸羅縣,置諸羅山社。此後雖因衙署未建,暫居佳里興,然自1704(清康熙四十三年),奉文移治諸羅山後,即成為府戍以北之政軍中心。而笨港一地成為水路交通一大要津,漸發展成重要河港口。其後墾務進展,方才成為貿易鼎盛。清康熙末終於發展成商賈輳集,市面繁榮的街肆。而據當時所繪地圖,笨港南街又分前、後兩街,加上對岸北街,其繁榮情況,有「一府二笨三艋舺」之俗諺。不料清嘉慶初年,連年洪水泛濫,南岸不斷侵蝕,「南街」不復存在,於是選擇郊東五里,離河道稍遠,地勢稍高的「麻園寮」,此地頓形繁榮,為有別原來的「笨南港街」,稱彼為「舊南港」,而此地為「笨新南港街」,以後省稱「新南港」,最後直接省稱「新港」,此為新港地名的由來。 大興宮所崇祀神明為保生大帝,保生大帝之尊號別稱頗多,有:吳真人、大道公、吳公真仙、沖應真人、大道真人、真人仙師、花橋公、正佑公、康佑侯、靈護侯、英惠侯、忠顯侯、御史太醫妙道真人、昊天金闕御史慈濟靈醫妙道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等等,不勝枚舉。笨港地區保生大帝信仰的傳入,據傳開始於顏思齊立寨開拓笨港時。思齊乃福建省漳州海澄縣青礁村人,因此隨他來臺的漳州鄉親眾多,其中一位來自青礁吳厝溪某吳姓鄉親,從老家青礁慈濟宮恭請大帝金身,隨其渡臺,安奉自宅,朝夕膜拜,祈求庇佑。後因神靈顯赫,乃於1767年(清乾隆三十二年),由笨港南街紳商鄉民,全力鳩資興建宮廟,並沿襲青礁祖廟之宮號:曰:「笨港慈濟宮」,街民則俗稱「保生大帝廟」或「大道公廟」。1799年(清嘉慶四年),笨港南街被洪水沖毀,宮廟改遷,重建於麻園寮今址,至1804年(清嘉慶九年)新廟落成,宮號由王得祿取名,稱「大興宮」,並捐獻神桌乙張,以表敬意。歷經三十六年,大興宮於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再度大修,此次重修,未留下任何可資覆按稽考的史料。1858年(清咸豐八年)三度重修。此次重修,留下一「咸豐捌年臘月吉置」,不知何人捐立的「帝德化生」匾,與「大興宮重修喜捐緣金名碑」。嗣後,直至日治之前,修建情形不可得知。今廟中只存有一「光緒乙酉年(十一年,1885年)孟春月(正月)吉旦」、「代理嘉義縣知縣李時英敬酬的「保我赤子」匾,與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孟夏(四月)署笨港分具事楊錫霖敬獻的「恩周道濟」匾。日治初期,1904年(日明治三十七年)十一月,嘉義廳大地震。1906年(日明治三十九年)三月,嘉義、斗六間又大地震,歷時四、五日之久,家屋倒壞六千七百多處,壓斃千餘人,傷一千九百人。兩次大地震,大興宮受損甚巨,整座拜亭歪斜。遂在新港區街庄長林維朝倡導下,發動地方大戶殷商,以及眾善信捐資重修,成今日形制。這次重修,倡導者為新港區街庄長林維朝,督造者為林添有、何銘錐,於1907年(日明治四十年)端月(正月)落成,刻有一捐輸名單的木匾以資紀念徵信。匾中眾善信之捐款合計五百零七日圓,均是小額捐款,可見地震之嚴重,物力維艱,元氣未復;同理,地方艱困,眾人亦願慷慨解囊,亦可知眾信的篤誠。二次世界大戰後以來,屢有修繕粉刷,如1969年(民國五十八年)內部整修,地面舖設地磚,重漆神桌、匾額、天公爐及神像,另添製諸神神衣等。該廟也在1985年(民國七十四年)經內政部評定為第三級古蹟,為新港鄉增一輝煌,添一盛事。

評定基準

1: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保存價值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

所屬主管機關

嘉義縣政府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嘉義縣
distName : 新港鄉
address : 大興村12鄰中正路73號

經度

120.34655057221

緯度

23.557435441672

主管機關名稱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嘉義縣太保市太子大道158號

代表圖像

ext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7798/photo/191e1c40-26fc-407a-bba1-26bf8f461ef6_c.jpg

original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7798/photo/191e1c40-26fc-407a-bba1-26bf8f461ef6.jpg

name

191e1c40-26fc-407a-bba1-26bf8f461ef6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大OO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大OO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51127000042

外觀特徵

傳統廟宇格局

室內特徵

傳統廟宇格局

使用情形

目前設有村辦公室,附近並有社區老人活動中心。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日常管理維護

現狀

二戰後以來,屢有修繕粉刷,如民國五十八年(1969年)內部整修,地面舖設地磚,重漆神桌、匾額、天公爐及神像,另添製諸神神衣等。

網站名稱

(空)

網址

(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5-3625275#39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74府民一字第74114號
公告日期 : 1985-11-27 13:41:36.0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嘉義縣
distName : 新港鄉
landNo : 港西段
landSerialNo : 185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嘉義縣
distName : 新港鄉
landNo : 港西段
landSerialNo : 186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嘉義縣
distName : 新港鄉
landNo : 港西段
landSerialNo : 187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地籍資料

1: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5024/photo/22108fa3-8074-4c1b-be74-3821a83b5318.JPG

repImgId

1000

新港大興宮地圖 [ 導航 ]


按這裡載入新港大興宮的地圖

(需要開啟瀏覽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根據識別碼 19851127000042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19851127000042 資料。

[ 搜尋所有 19851127000042 ... ]

根據名稱 新港大興宮 找到的相關資料

新港大興宮

地址: 嘉義縣新港鄉大興村12鄰中正路73號 | 新港鄉 | 嘉義縣 | 經度: 120.3465271 | 緯度: 23.55738449

@ 臺灣宗教文化資產嘉義縣點位資訊

新港大興宮

地址: 嘉義縣新港鄉大興村12鄰中正路73號 | 新港鄉 | 嘉義縣 | 經度: 120.3465271 | 緯度: 23.55738449

@ 臺灣宗教文化資產嘉義縣點位資訊

[ 搜尋所有 新港大興宮 ... ]

根據電話 05-3625275 39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5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05-3625275 39 ...)

新港奉天宮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嘉義縣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 文資局古蹟

中央廣播電臺民雄分臺廣播文物館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文物館位於民雄分臺機房內前段,內部保有戰爭時期的播音室和會客室,並有許多除役廣播老設備,保留昔日歷史回憶。 | 歷史沿革: 文物館建於日昭和十五年(1940年),電臺主體建築為二層樓T型平面的現代化建築,鋼筋混凝土建造。為戰爭時期建物,結構強固。座北向南,牆身為洗土黃石子,有外凸小窗戶,一樓門廊為弧面轉折,二樓天窗為半圓型...

@ 文資局歷史建築

新港藝術高中傳統民宅

1 | 開放時間: 需預約 | 現狀: 目前規劃為新港藝術高中之校史館 | 歷史沿革: 一、國立新港藝術高中傳統民居(西北角)-國學講堂 1967年(民國五十六)年建造,房子下半截為紅磚砌造,上半截為編竹夾泥牆。所有木樁與屋簷木料都使用上等檜木,屋頂以紅瓦覆蓋,具傳統鄉村閩南式建築特色。...

@ 文資局歷史建築

中央廣播電臺民雄分台日式宿舍區

1 | 開放時間: 24小時 | 現狀: 目前保存狀況良好 | 歷史沿革: 民雄放送所,成立於1940年(昭和十五年)9月28日,成立背景在於日本對中國展開戰事後,日本政府冀望能以臺灣作為日本南進政策中的據點,並透過現代化電波作戰的方式,達到統治的目的。而中央廣播電臺民雄分台...

@ 文資局歷史建築

嘉義縣國定古蹟新港水仙宮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

出版日期: 2012-04 | 出版單位: 嘉義縣政府 | 作者資訊: 漢寶德計畫主持 | ISBN: 9789860324075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教育文化 | 書籍介紹: 嘉義縣國定古蹟新港水仙宮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 | 授權資訊: 聯絡:文化資產科;姓名:林君徽;電話:05-3625275-39;地址:612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886號

@ 出版書目資料

新港奉天宮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嘉義縣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 文資局古蹟

中央廣播電臺民雄分臺廣播文物館

1 | 開放時間: | 現狀: 文物館位於民雄分臺機房內前段,內部保有戰爭時期的播音室和會客室,並有許多除役廣播老設備,保留昔日歷史回憶。 | 歷史沿革: 文物館建於日昭和十五年(1940年),電臺主體建築為二層樓T型平面的現代化建築,鋼筋混凝土建造。為戰爭時期建物,結構強固。座北向南,牆身為洗土黃石子,有外凸小窗戶,一樓門廊為弧面轉折,二樓天窗為半圓型...

@ 文資局歷史建築

新港藝術高中傳統民宅

1 | 開放時間: 需預約 | 現狀: 目前規劃為新港藝術高中之校史館 | 歷史沿革: 一、國立新港藝術高中傳統民居(西北角)-國學講堂 1967年(民國五十六)年建造,房子下半截為紅磚砌造,上半截為編竹夾泥牆。所有木樁與屋簷木料都使用上等檜木,屋頂以紅瓦覆蓋,具傳統鄉村閩南式建築特色。...

@ 文資局歷史建築

中央廣播電臺民雄分台日式宿舍區

1 | 開放時間: 24小時 | 現狀: 目前保存狀況良好 | 歷史沿革: 民雄放送所,成立於1940年(昭和十五年)9月28日,成立背景在於日本對中國展開戰事後,日本政府冀望能以臺灣作為日本南進政策中的據點,並透過現代化電波作戰的方式,達到統治的目的。而中央廣播電臺民雄分台...

@ 文資局歷史建築

嘉義縣國定古蹟新港水仙宮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

出版日期: 2012-04 | 出版單位: 嘉義縣政府 | 作者資訊: 漢寶德計畫主持 | ISBN: 9789860324075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教育文化 | 書籍介紹: 嘉義縣國定古蹟新港水仙宮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 | 授權資訊: 聯絡:文化資產科;姓名:林君徽;電話:05-3625275-39;地址:612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886號

@ 出版書目資料

[ 搜尋所有 05-3625275 39 ... ]

在『文資局古蹟』資料集內搜尋:


與新港大興宮同分類的文資局古蹟

路思義教堂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一)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 1、歷史價值:自1865年聖約翰大學創校開始,基督教會有意識的藉由興辦教育以傳揚其宗教思想。創校興學是西方的教會系統急欲進入中國地區的手法之一,出資者為西方教會,設...

國父紀念館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國父紀念館落成於1972年,係為紀念中國近代史之重要人物孫中山,孫中山為亞洲地區推動創立民主共和國之先驅,其民主思想亦對亞洲及華人社會產生重大影響;國父紀念館內設置孫中山銅像,並陳列其革命史蹟及...

臺鐵舊山線─內社川鐵橋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苗栗縣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1935年地震後興建,見證臺灣鐵道史及時代工法的變化。(符合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第一款) 2.鐵道部建設改良課技師坂本敏一設計,橋體為上承式鋼桁架,橋墩為中空鋼筋混凝土造,營造技術具特殊性...

臺鐵舊山線─魚藤坪鐵橋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苗栗縣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魚藤坪鐵橋見證關刀山大地震後之鐵道橋樑構造之演變,與魚藤坪斷橋皆為地震歷史的見證。 2.魚藤坪鐵橋建於1936年,1938年竣工;具日治後期鐵道橋樑建造技術價值。 3.設計者為鐵道部技手渡邊悟,全...

鹽埕町五丁目22番地原友松醫院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高雄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一)本建物創建於西元1936年間,外觀為現代西方建築式樣,具當時代的裝飾藝術風格,內部融合診療空間及和室居間特色,為醫療院所及住宅混合使用機能,具備當代特殊之建築風格及工法,反映時代營造技術特色。 ...

楊梅道東堂雙堂屋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桃園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鄭家為楊梅地區開拓代表性家族,見證楊梅拓墾發展歷程,所在位置鄰近土牛溝,對於漢人在此地區的生活發展史有重要意義。 2、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建築格局完整,歷經...

虎尾糖廠酒精槽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雲林縣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一)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構造體具建築工藝價值。 (二)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與日治時期之軍事歷史背景有密切關係。 (三)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大跨度清水磚砌圓型壁體,配合圈樑具營...

陳文瀾古墓群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陳家為北臺灣清代中後期重要家族,陳氏祖厝亦為國定古蹟, 本墓葬群補充陳氏家族之發展歷程,見證道光年間以後,大龍峒陳氏崛起的歷史發展,具歷史價值。 2.陳氏家族墓塚位處舊內湖大陂所在,來龍自金山面東...

北投真言宗石窟建築群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真言宗石窟建築群主窟包含「弘法大師巖石窟」及「波切不動明王石窟」,主窟鑿石壁為神龕,分別奉祀弘法大師及波切不動明王。周邊尚有奉獻石柱、參道、弘法大師紀念碑、石燈籠遺跡等附屬設施物,呈現日治時期之...

大稻埕變電所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 本建物為本市僅存之日治時期現代化電力變電所,為本市近代化過程及電力發展之見證,亦為都市發展史的代表案例。 2. 建物保有日治時期原貌,外牆為淺綠色溝紋「二丁掛」面磚,街角採圓弧處理,女兒牆外側尚...

後浦頭黃卓彬洋樓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金門縣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 後浦頭黃卓彬洋樓位居榮湖畔的汶浦水岸,為金沙鎮最為顯著的水岸地標建築。興建者黃卓彬早年隨親長落番,於印尼蘇門答臘和新加坡經商貿易,委託大陸內地匠師施工,於1923年竣工。全屋落成後,黃卓彬曾親率...

元太武山築寨砌路摩崖石刻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金門縣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太武山元代摩崖石刻為一天然巨巖,位於蔡厝古道上,鄰近海印寺與石門關,巖體朝東南一側為較平滑面,上刻五行楷體文字,旨為說明元代忠翊校尉浯洲場塩司令陳元澤募款建築山寨、鋪設石路之事,並記錄與此事相關的人物...

古寧頭北山古洋樓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金門縣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古寧頭北山古洋樓係目前確知曾在國共戰爭中遭共軍佔領之建築,為1949年古寧頭戰役重大歷史現場,承載了古寧頭戰役之後兩岸壁壘清明分治至今之重大歷史意義。二落大厝後寮牆與洋樓左側外牆,至今仍清晰可見彼時猛...

金門雙乳山坑道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金門縣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雙乳山坑道為1949年古寧頭戰役及1954年九三砲戰後所興建之大型軍事防禦工事,因應彼時戰情緊繃、轉為地下化以保存戰力、強化火力之目的。坑道四通八達,貫串了旅部、營部、連級部隊、砲兵觀測所、環形陣地、...

鹿港天后宮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彰化縣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甲、鹿港天后宮除見證鹿港鎮早期貿易興盛、文化薈萃及聚落發展歷史的密切關係外,亦具有與港口、河運不可分的地理特色。對於鹿港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實體表現,有很重要的影...

路思義教堂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一)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 1、歷史價值:自1865年聖約翰大學創校開始,基督教會有意識的藉由興辦教育以傳揚其宗教思想。創校興學是西方的教會系統急欲進入中國地區的手法之一,出資者為西方教會,設...

國父紀念館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國父紀念館落成於1972年,係為紀念中國近代史之重要人物孫中山,孫中山為亞洲地區推動創立民主共和國之先驅,其民主思想亦對亞洲及華人社會產生重大影響;國父紀念館內設置孫中山銅像,並陳列其革命史蹟及...

臺鐵舊山線─內社川鐵橋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苗栗縣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1935年地震後興建,見證臺灣鐵道史及時代工法的變化。(符合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第一款) 2.鐵道部建設改良課技師坂本敏一設計,橋體為上承式鋼桁架,橋墩為中空鋼筋混凝土造,營造技術具特殊性...

臺鐵舊山線─魚藤坪鐵橋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苗栗縣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魚藤坪鐵橋見證關刀山大地震後之鐵道橋樑構造之演變,與魚藤坪斷橋皆為地震歷史的見證。 2.魚藤坪鐵橋建於1936年,1938年竣工;具日治後期鐵道橋樑建造技術價值。 3.設計者為鐵道部技手渡邊悟,全...

鹽埕町五丁目22番地原友松醫院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高雄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一)本建物創建於西元1936年間,外觀為現代西方建築式樣,具當時代的裝飾藝術風格,內部融合診療空間及和室居間特色,為醫療院所及住宅混合使用機能,具備當代特殊之建築風格及工法,反映時代營造技術特色。 ...

楊梅道東堂雙堂屋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桃園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鄭家為楊梅地區開拓代表性家族,見證楊梅拓墾發展歷程,所在位置鄰近土牛溝,對於漢人在此地區的生活發展史有重要意義。 2、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建築格局完整,歷經...

虎尾糖廠酒精槽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雲林縣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一)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構造體具建築工藝價值。 (二)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與日治時期之軍事歷史背景有密切關係。 (三)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大跨度清水磚砌圓型壁體,配合圈樑具營...

陳文瀾古墓群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陳家為北臺灣清代中後期重要家族,陳氏祖厝亦為國定古蹟, 本墓葬群補充陳氏家族之發展歷程,見證道光年間以後,大龍峒陳氏崛起的歷史發展,具歷史價值。 2.陳氏家族墓塚位處舊內湖大陂所在,來龍自金山面東...

北投真言宗石窟建築群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真言宗石窟建築群主窟包含「弘法大師巖石窟」及「波切不動明王石窟」,主窟鑿石壁為神龕,分別奉祀弘法大師及波切不動明王。周邊尚有奉獻石柱、參道、弘法大師紀念碑、石燈籠遺跡等附屬設施物,呈現日治時期之...

大稻埕變電所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 本建物為本市僅存之日治時期現代化電力變電所,為本市近代化過程及電力發展之見證,亦為都市發展史的代表案例。 2. 建物保有日治時期原貌,外牆為淺綠色溝紋「二丁掛」面磚,街角採圓弧處理,女兒牆外側尚...

後浦頭黃卓彬洋樓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金門縣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 後浦頭黃卓彬洋樓位居榮湖畔的汶浦水岸,為金沙鎮最為顯著的水岸地標建築。興建者黃卓彬早年隨親長落番,於印尼蘇門答臘和新加坡經商貿易,委託大陸內地匠師施工,於1923年竣工。全屋落成後,黃卓彬曾親率...

元太武山築寨砌路摩崖石刻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金門縣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太武山元代摩崖石刻為一天然巨巖,位於蔡厝古道上,鄰近海印寺與石門關,巖體朝東南一側為較平滑面,上刻五行楷體文字,旨為說明元代忠翊校尉浯洲場塩司令陳元澤募款建築山寨、鋪設石路之事,並記錄與此事相關的人物...

古寧頭北山古洋樓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金門縣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古寧頭北山古洋樓係目前確知曾在國共戰爭中遭共軍佔領之建築,為1949年古寧頭戰役重大歷史現場,承載了古寧頭戰役之後兩岸壁壘清明分治至今之重大歷史意義。二落大厝後寮牆與洋樓左側外牆,至今仍清晰可見彼時猛...

金門雙乳山坑道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金門縣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雙乳山坑道為1949年古寧頭戰役及1954年九三砲戰後所興建之大型軍事防禦工事,因應彼時戰情緊繃、轉為地下化以保存戰力、強化火力之目的。坑道四通八達,貫串了旅部、營部、連級部隊、砲兵觀測所、環形陣地、...

鹿港天后宮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彰化縣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甲、鹿港天后宮除見證鹿港鎮早期貿易興盛、文化薈萃及聚落發展歷史的密切關係外,亦具有與港口、河運不可分的地理特色。對於鹿港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實體表現,有很重要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