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城永和店
- AED位置資訊 @ 衛生福利部醫事司

場所名稱瓦城永和店的開放時間緊急連絡電話是大門內, AED地點描述是大門內, 周一至周五起是00:11:30, 周一至周五迄是00:21:30, 場所地址是新北市永和區永和路二段116號.

#瓦城永和店的地圖

場所ID20692
場所名稱瓦城永和店
場所縣市新北市
場所區域永和區
場所地址新北市永和區永和路二段116號
場所分類其他
場所類型其他場所
其他類型(空)
場所描述(空)
AEDID66616
AED放置地點瓦城永和店
AED地點描述大門內
地點LAT25.01210177657
地點LNG121.51521196424
全年全天開放大眾使用(空)
周一至周五起00:11:30
周一至周五迄00:21:30
周六起00:11:30
周六迄00:21:30
周日起00:11:30
周日迄開放使用時間備註00:21:30
開放時間緊急連絡電話大門內
同步更新日期2024-04-28

場所ID

20692

場所名稱

瓦城永和店

場所縣市

新北市

場所區域

永和區

場所地址

新北市永和區永和路二段116號

場所分類

其他

場所類型

其他場所

其他類型

(空)

場所描述

(空)

AEDID

66616

AED放置地點

瓦城永和店

AED地點描述

大門內

地點LAT

25.01210177657

地點LNG

121.51521196424

全年全天開放大眾使用

(空)

周一至周五起

00:11:30

周一至周五迄

00:21:30

周六起

00:11:30

周六迄

00:21:30

周日起

00:11:30

周日迄開放使用時間備註

00:21:30

開放時間緊急連絡電話

大門內

同步更新日期

2024-04-28

瓦城永和店地圖 [ 導航 ]


按這裡載入瓦城永和店的地圖

(需要開啟瀏覽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根據名稱 瓦城永和店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瓦城永和店 資料。

[ 搜尋所有 瓦城永和店 ... ]

根據電話 大門內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大門內 ...)

# 大門內 於 文資局古蹟 - 1

案件編號20100630000001
個案名稱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級別代碼1.1.3
級別名稱縣(市)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5
name: : 關塞
歷史沿革大山堡壘砲臺位於澎湖本島西南端風櫃半島的嵵裡里。大山堡壘砲臺的位置在大字大山、中山及交椅貝的基地上。大山堡壘砲臺的古蹟本體位於青灣的大山山頭上,標高29.5m(日治時期的資料為標高30.4m)。 大山堡壘砲臺建於明治33 (1900)年4月,完成於明治35 (1902)年6月,屬於日治時期澎湖島要塞12座堡壘砲臺之一,也是澎湖創建最早的日式砲臺。最初做為砲臺的基地範圍,首見於明治34 (1901)年所繪的〈大山砲臺敷地收用圖〉包括:嵵裡澳嵵裡鄉字大山、中山及交椅貝等官有地及民有地。完成砲臺登記後的土地總稱嵵裡第600番地,至大正時期又增加第613番地第613-2番地,權屬臺灣總督府陸軍經理部。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本區屬「陸軍總司令部台灣省營建管理所高雄分所」所有,後來變更為「管理機關陸軍總司令部」,成為青灣營區的所在地。青灣營區撤離後,依行政院97(2008)年3月14日院授財產接字第0970005892號函核准撥用,並限依仙人掌公園計畫相關設施使用。 在此之際,澎湖縣政府已委託中華民國永續發展學會進行規劃,並於民國97 (2008)年7月完成《澎湖縣馬公市青灣風貌營造計畫規劃設計》報告書,將此營區定調為「仙人掌公園」。次年7月16日,澎湖縣政府將仙人掌公園納入「菊島觀光文化城活化計畫」,並依權責分工,開始由各局處分期進行相關工程,其中「配合青灣仙人掌公園計畫規畫研擬推動、工商活動招商」屬於建設局、工策會。並依規畫將仙人掌公園之開發分5期執行。 正當工程執行期間,文化局也開始重視該區內的文化資產,於民國98 (2009)年12月13日召開古蹟審議委員會進行文化資產審議。於民國99 (2010)年6月30日以公告文號為〈府授文資字第1003700009號〉公告,「馬公大山堡壘砲臺」,屬於關塞類的縣定古蹟。土地使用分區為「非都市計畫區」,編地使用類別為「風景特定事業區」。所附地籍圖資料登載600-22地號地目為「雜」;613-27、613-28地號地目為「墓」。其位址約在東經119.55821693°;北緯23.52602654°。 根據民國98 (2009)年12月13日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審議公告的〈古蹟指定公告表〉記載,本古蹟及其所定著土地之範圍為「馬公市嵵裡段600-22、613-27、613-28地號」。該地號今已變更為「馬公市嵵裡新段1556、1594、1593地號」,但地籍面積不變。即以日治時期砲臺建築為主體,包括:「營舍、砲臺、觀測臺及各設施間的聯絡道路(路邊護土牆、水溝)等。」 明確的說,定著地上的古蹟本體計分兩部分: 1. 建於明治33 (1900)年4月,完成於明治35 (1902)年6月的大山堡壘砲臺,包括:半圓磨心式為基礎而設計之4座一字排開的砲臺1座,內含觀測所、指揮所、火藥支庫、砲側庫、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貯水所、掩蔽部、砲具庫、監守衛舍(已拆除)、廁圊(已改為現代化廁所)及入口大門等建築。 2. 建於大正9 (1920)年以15加砲之砲臺為原型,光復後由國軍接收自日軍所遺存的3門80mm高射砲(為1939年生產的仿德製克魯伯高射砲),以4座一字排開的配置所構築的砲臺1座,內含探照燈臺、廁圊、彈藥庫等。 不過,這其中並不包含大山新砲臺的兵舍、炊事場、監守衛舍、廁圊、糧食庫房、水井、儲水池及所在的定著土地馬公市嵵裡新段1562地號。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3::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4::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5::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6:: : 具其他古蹟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現況保存完整,角石築砌精緻,見證日治時期營造技術色,具稀少性、不易再現及建築史之意義,富再利用價值及潛力。
法令依據第2條第1項第1、2、3、4、5、6款
所屬主管機關澎湖縣政府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56號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94號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93號
經度119.55659
緯度23.526451
主管機關名稱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0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4/photo/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4/photo/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jpg
name: :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澎湖縣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00630000001
外觀特徵壹、大山堡壘砲臺的建築 初建的大山堡壘砲臺除了4座砲座及本體設施(胸牆、砲側庫、彈藥支庫等)之外,從國立公文書館C02030411600的檔案資料可知,應該還包括由砲工兵合同會議以〈軍事機密審議地第三號〉所建議的〈修正要領〉部分,該要領的內容如下: 一、加寬觀測所前的壘道,將彈廠移設於此; 二、適當增加右翼牆的厚度; 三、砲具庫退回將校室及掩蔽部右方,在附近適當擴大廣場,並將監守衛舍移建於此; 四、交通路基準線適當變更以減少填土工事。 換言之,觀測所前的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將校室及掩蔽部右前方的砲具庫;左前的監守衛舍、廁圊及貯水所、門柱、哨兵舍應該都是該砲臺形成初期的防禦營造物。 到明治38 (1905)年為止,大山堡壘砲臺已完成的防禦營造物計有砲座含胸牆4座、砲側庫3間、彈藥支庫1間、觀測所1棟、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1棟;掩蔽部(含將校室)1座、砲具庫1棟、監守衛舍1棟、廁圊1棟、貯水所1處、門柱1處、哨兵舍1處、彈丸本庫之將校室1棟、兵舍1棟、彈丸本庫1棟、炊事場1棟、及臨時火藥庫1棟。 日治時期將堡壘砲臺及其附屬建築物通稱為防禦營造物。防禦營造物的種類繁多,且各有其職能。通常隨著各要塞及堡壘砲臺的基地大小及使用需要而有不同,一般常見的防禦營造物約可分為三大類: 一、戰鬥空間 指直接用來做為攻擊及防禦用的作戰空間,這些空間除了滿足戰術與戰略的要求之外,還要儘量減低外在環境對它的衝擊,因此不僅要針對軍事需求的操作與補給考量週全,還不可輕忽空氣對流及排水系統的順暢。 一般常見的戰鬥空間包括:1.外壕、砲座、胸牆、運砲坡道;2.砲側庫;3.觀測所;4.指揮所;5.火藥支庫;6.彈室;7.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8.砲具庫等。 二、作息空間 指堡壘砲臺內將校及兵員的日常生活空間。一般而言,一個堡壘砲臺除了火砲精良、操作精準、補給充裕之外,將校及兵員等戰鬥人員也要有適當且充分的作息,才能在緊要時發揮戰鬥力量,因此防爆的預防措施、空間容量與大小以及對天候的掌握與控制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般常見的作息空間包括:1.兵舍;2.掩蔽部;3.監守衛舍;4.廁圊;5.炊事場;6.儲水所及水井;7.盥洗室;8.糧食倉庫;9.醫務所;10.柵門及門柱;11.哨所等。 三、通信連絡空間 要塞間的各堡壘砲臺不論平時或戰時都需要保持密切的連繫,因此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連絡網,避免孤軍奮鬥及後繼無援是要塞布局上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有線及無線通信網還未誕生的時期,人們只靠步行、馬匹及多輪車輛做為交通連繫的主要工具。通信器材出現後,設備推陳出新,空間便愈顯複雜。一般常見的通信連絡空間包括:1.連絡交通路;2.軍用道路;3.電燈所;4.發電機室等。 以上這些空間會根據防禦體系的需要做若干的增減及大小的調整,茲就大山堡壘砲臺的三種空間依序說明於下。 一、戰鬥空間 1. 外壕、砲座、胸牆、運砲坡道 本堡壘砲臺係以清日戰爭日軍擄獲清軍所遺存之英製10"阿姆斯脫朗後膛砲為主砲,以半圓磨心式為基礎而設計之4座一字排開的砲臺(形式與基隆白米甕的砲臺遺跡相近)。各砲座均採前圓後平的馬蹄形配置,長12.2m,寬10m。圓弧側在前,面對海正面;平直側在後,連接石砌的樓梯踏階,為舊日軍砲兵及砲彈運送出入的孔道。 砲座的前、左、右三面用胸牆環圍,胸牆多以混凝土構築,但從第一砲座的左後側還留有約1m長的堡嵌石殘跡看,原建的胸牆應為堡嵌石砌,後來因故損壞而改建為混凝土胸牆。從表面還留有條條模板痕跡及部分破損胸牆內部都有約5cm粒徑的黑色碎石研判,這後期修造的胸牆,應該是依照損壞的堡嵌砌石厚度而用碎石混凝土所灌注出來的。 現存的碎石混凝土胸牆中央較高(2.15m)兩側略低(1.3m),表面均已呈現間距較寬的裂紋。略高的胸牆上,做有退凹的弧拱形彈室(儲彈孔)3個,高寬均為1.3m,深46cm,彈室與彈室間距2.45m。孔外原有鐵板門罩住,以防砲彈潑雨受潮,如今均已佚失,僅存銹蝕的鐵質構件。由於儲彈孔的大小及形式仍為阿姆斯脫朗後膛砲時期的形制,研判胸牆修造的時間應在該火砲去除以前。 阿姆斯脫朗後膛砲砲架的圓筒形磨心設在圓弧胸牆的圓心上,半圓滑軌設在磨心之後,與磨心成同心圓形式。由於火砲、砲架、磨心及滑軌均已拆除,現場只留下凹陷的積泥及土中長滿的雜草。胸牆上的砲門及左右的隔堆均已長滿銀合歡、龍舌蘭及仙人掌,高度比人還高,成為視野及射界的障礙,因此也無法看出胸牆總體真正的厚度。胸牆外覆以厚土,可防砲擊,並將地表水排入山谷或外壕。 胸牆牆腳設有方形截面的石砌排水溝,可將砲座的地表水及儲彈孔的滲水導入溝中,利用向左右傾斜的溝底,將水導入砲臺左後及右後端的埋入式排水陶管(直徑約20cm),再排入砲臺下的排水明溝中。 砲座後緣有成排的緣石做為駁坎上端的收頭,兼供豎立鑄鐵欄杆之用,為防雨水滲入牆體,緣端還做有滴水線。但因大部分欄杆已被強力踹除,留下許多殘破的缺口及裂痕。 由於本砲臺採用的是固定式的平射火砲,砲座必須在制高點上,根據實測各砲臺的砲座高度雖略有不同,但駁坎大約都在2.63~2.70m之間。所以砲臺後的平直側不用車輪砲砲座常見的運砲斜坡道,而代之以石砌的樓梯踏階。為減緩踏階的斜率,踏階分別以每隔一步(30cm)做一平臺(1.15m)的形式長短交互配置,成為日式砲臺也是本堡壘砲臺最為明顯的特徵。踏階及平臺的外側也設有與緣石相同形式的鑄鐵欄杆,如今多已破壞佚失,甚至連安置欄杆的踏階塊石都已缺損。 砲座與砲座之間用寬9.8m的橫牆(相當於清代砲臺的隔堆)區隔,橫牆的作法是在兩座砲臺相鄰側的胸牆間用土堆成高高的土丘,以使兩砲之間有一定的區隔。橫牆後側留有寬1.15m的通道使兩砲臺之間仍有連通路可以保持必要的連繫。但因,通道所在的位置正巧在砲側庫入口的上方,必須越過弧拱形的圓頂,因而使通道的地面形成隆起的弧面。 又因砲側庫入口通常靠在側牆邊而不在庫房的正中央,因此通道下的堡嵌牆隆起點便不與砲側庫入口的弧拱位置一致。根據日治時期砲臺的規畫多在兩砲臺間設一個砲側庫,因此這種作法只出現在第一、二砲座及第三、四砲座間。 第二砲座與第三砲座之間,因為不須設砲側庫,所以橫牆後側的通道不但比兩側的寬(2.15m),地面也呈平直而不隆起。不過外緣的緣石仍做有欄杆,以防不慎跌落。只是大半殘斷銹蝕或遭拔除。 2. 砲側庫 位於第一、二砲座及第三、四砲座之間的砲側庫,是用來儲存砲彈及藥包的場所,其構造形式和一般日式砲臺相同,採用對錯的雙入口,以防不慎發生爆炸意外時,傷及兵員。由於砲座較高,所以砲側庫設在兩砲座之間橫牆的下方。砲側庫室內天花及底端截面均呈圓拱形,寬2.97m,深約10.23m及10.27m。壁厚依一般作法約在1m左右,但因全部包被於洞窟之中,實際尺寸無法量測,但從堡嵌牆下左右的陶管相距約5.96~5.88m,扣除室內淨寬,可以推斷牆身概略的厚度約為1.5m。由於室內必須維持乾燥,地板四周均設有弧形截面的小排水明溝,並在入口處潛入地下,以直徑約10cm的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入外排水明溝,只是在地坪重作後已將排水溝及陶管堵塞。 國軍進駐後在對錯入口的擋牆上加開矩形窗洞,並安鐵柵欄,如今連鐵柵欄都已嚴重銹蝕。 3. 觀測所 觀測所是用來觀察敵情動靜並測量攻擊目標的設施,通常設在砲臺左右兩側或附近適當的地點,不論設在那裡,至少都要能觀測到砲臺前方所有的射界,必要時得設置兩處。觀測所通常儘量靠近砲座,離最近砲床中心約在20m以內,其最遠距離依據「武式測遠器」設置要領及性能而定。 觀測所以厚約2cm之鋼製圓蓋掩蓋,並以數支鋼製支柱支撐,做成固定圓塔,周圍開設推拉窗戶,開口應能容易觀測砲臺全部的射界範圍。爲避免妨礙測遠器的操作,支柱厚度通常為1cm,且為長方形斷面之角柱,但柱下方的混凝土牆厚度通常為2m至3m。窗臺除安成排的銅質滑輪外,滑溝還設有小排水溝及排水孔,以便將雨水導入牆腳的排水明溝,再用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出室外。 鋼製圓蓋掩蓋的屋面下,做有由扇形板依原新作放射性拼接而成的木板天花。每兩塊木板的拼接處,都留有一長一短的直條形通風孔,以利室內散熱通風。每片木板上可見裡、中、外三道釘頭,成同心圓整齊排列。最外一道是木板最寬的部分,每片有釘頭三處;靠內稍窄部分,每片各有兩個釘頭;到了最裡層每片只用一個釘頭。從釘頭的存在推測,天花板與鋼製圓蓋間應三圈桷料存在。桷料裡端與圓心間留有一定的孔隙,中央再用12個釘頭將圓板固定封實,做為圓頂的收頭及安鎢絲燈泡及燈座的面板。由於中央面板已有一半佚失,從缺損部分可以約略看到內部的構造與材質。天花板用白色油漆粉刷二度,但在一些破損處還可發現藍色斑點,說明一度曾有色系的改變。 觀測所中央設混凝土圓型桌臺,以便安觀測用的「應式測遠機」。從表面粉刷完整看,應為駐軍重新粉刷過。觀測所內牆面設有凹龕,以供存放測遠機相關機材。入口大門為雙扇弧形鋼門,惟今已佚失。由於全用鋼板構成,受海風影響銹蝕容易,因此昔日的駐軍便用水泥將整個鋼製圓蓋由頂至牆全部封住,因此外觀上不容易看出鐵堡的意象。所幸,這一類的觀測所在澎湖島要塞從完整到破壞的案例(如拱北砲臺、西嶼西堡壘、西嶼東堡壘、西嶼東臺等)還留存不少。 由於未受到適當的養護,在海風及雨水長期的侵蝕下,大部分的鋼材多已嚴重銹蝕,表層剝落嚴重,滑動鐵板窗已無法正常開啟,滑軌銹蝕嚴重至僅存銹塊,只有銅質滑輪表層生銅綠。銹蝕的鋼板氧化後體積增加,使增作的混凝土表層龜裂,碎塊剝落,以致有影響安全之虞。 由於觀測所所在的位置稍高,因此有砌造整齊的玄武岩樓梯踏階可連通上下。踏階的作用除了提供上下之外,還有將高處的地表水導入邊溝進入主排水系的功能。由於長年廢棄未加保養使用,觀測所四周都已長滿銀合歡,應有的視界已被完全遮蔽。 4. 指揮所 位於觀測所左下方的指揮所,為一穹窿頂構成的密閉空間,右上方有30cm 直徑的傳聲陶管與觀測所連通,以便將觀測所得的資料口傳至指揮所後加以演算,並將數據傳給砲座上的砲手。為保持內部空間的乾燥,除入口設有進排風口外,地面也都有小排水溝,以便將水導至戶外的排水明溝。然而大門佚失使潮氣滲入,內牆長滿青苔,有微生物滋長跡象。 5. 火藥支庫 位於指揮所右下方的火藥支庫,位居大山堡壘砲臺的最左側,其位置與火攻作業的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息息相關。由穹窿頂構成密閉空間的室內,是用來儲存及供給整個砲臺的火藥及藥包的場所,為防不慎發生爆炸意外時,傷及兵員,也採用對錯的雙入口。室內天花及底端截面均呈圓拱形,寬2.97m,深約11.27m,比砲側庫略深1m。壁厚依一般作法約在1m左右,但因全部包被於洞窟之中,實際尺寸無法量測,但從堡嵌牆下左右的陶管相距約5.88m,扣除室內淨寬後,可以推斷牆身概略的厚度約為1.5m左右。由於室內必須維持乾燥,地板四周也設有弧形截面的小排水明溝,並在入口處潛入地下,以直徑約10cm的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入外排水明溝。國軍進駐後在對錯入口的擋牆上加開矩形窗洞,並安鐵柵欄,如今已嚴重銹蝕。 6. 彈室 彈室通常設在堡嵌牆內,由於是用來放置可以射擊的砲彈,因此高度都以砲彈的尺度為基準。外形成弧拱形,深度與砲彈直徑有關。在第一砲座左側與第四砲座右側踏階下平直的堡嵌牆上,各設有彈室兩個及插旗桿用的石旗桿座及旗桿鐵箍。而第二砲座與第三砲座之間,有橫面較寬的堡嵌牆,牆上則設有櫛比鱗次的拱形彈室共9個,不僅造型壯觀,也是澎湖島要塞其他堡壘砲臺所罕見。 彈室前都設有排水明溝,以便與砲座堡嵌下的排水溝相連,加上樓梯踏階端頭及外側也都設有排水明溝,形成整個砲座下通往貯水所的主要排水系。不過,為了減少跨越排水溝造成人車上下的不便,樓梯踏階端頭部分及彈室前端的溝面,都有數塊拼成的玄武岩石板覆蓋。 7. 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 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是火工作業的主要空間,由於危險性較大,一般都設在有斜坡橫牆邊,本堡壘砲臺則設於三面都有堡嵌牆環圍的空間內。火工作業包括彈頭、藥筒、藥包、信管及裝填藥作業等,作業空間必須寬大、通風良好,且具完整的防潮及排水性能。 依現場丈量,本作業空間總長15.11m、寬6.06m。屋頂用和瓦屋面兩坡水的「切妻造」,室內用鐵小屋組(人字屋架)共9架構成。鐵小屋組以L形截面的角鐵材料為主,除外框由合掌(上弦)及小屋樑(下弦)構成的三角形外,中央不用真束而加一組W形方杖構件組成。L形截面的母屋(桁檁)彼此間用鐵質加勁板接合,全部採用圓頭鉚釘固定。鐵小屋組之上,採用日治時期典型的金摺(metal laths)天花,其作法是以4.5cm~6cm厚的混凝土內加金摺或鋼鈑網目(兩端有V形接手的網目鐵鈑)做成類似今天的鋼筋混凝土板式結構的薄板,其上再用土茸瓦棧掛文化瓦,形成既有桷料的承載力又有抗張力的結構。混凝土砌造的外牆,四隅角都有長短交砌的隅角石。隅角石外露的兩面,四周凹鑿中央突起,使凹部形成類似寬勾縫,以增加視覺的厚實感。 牆上留1.78m寬的大門一扇,四周開窗10樘,使室內保持明亮,通風良好。窗扇採內框式,將大於窗洞寬一倍的窗框固定在牆後,框內用單扇橫拉窗,當窗扇開啟並開至牆後時,窗洞便可以全寬開啟。與一般嵌於牆內的雙扇推拉門只能開啟半寬有很大的差別,這也是日式砲臺內建築物最大的特色。只是目前所有的門窗扇都已佚失。從內壁觀察,大部分的拱型窗洞下都有修補痕跡,有些連弧拱都被補平,說明原有多扇門被封填檻牆後改做窗用,因此這幾扇窗就沒有內框式的特質。 8. 砲具庫 砲具庫為儲藏火砲之附屬品、預備交換品及砲臺用工具的地方,通常設在各堡壘砲臺內適當的位置,以木造或磚石造為主,四周設有排水明溝,建築物寬度約5.4m,其長度依砲種而異,面積自然也有差異: 重砲 每門火砲12m2 輕砲 加農砲18m2、速射砲為9 m2、臼砲12 m2 現存的砲具庫原規劃於觀測所附近,後經修正改設於掩蔽部之前,並與監守衛舍相對。砲具庫總長15.17m,總寬6.15m,合計面積約93.3m2,較規範值48m2或72m2大,這可能與阿姆斯脫朗後膛砲構件複雜且非日本國產,必須有較多的火工作業有關。 坐西北朝東南的砲具庫,位於大山駁坎下方,距背牆2.04m,右與掩蔽部相隔4.62m,左與稍高的道路相隔2.0m。屋頂採用「切妻造」,目前屋頂已佚失,牆面用硓𥑮石砌,裡外水泥粉刷。四隅角用玄武岩整砌的角隅石做為角柱,外牆損毀嚴重,山牆大部分倒塌。門窗都用弧拱形,框、扇皆已不存。從起拱高163cm、拱券頂高183cm的東南向大門觀察,當時的日本兵平均高度約在160cm。從散落一地的石塊與水泥塊研判,室內地坪已經破壞。 二、作息空間 1. 兵舍 兵舍之配置及設備要領,依〈要塞補助建設物之規定〉辦理。一般以磚牆或板牆搭建,屋高約地上9尺(2.7m)、寬18尺(5.4m),常依住宿人數而定。屋頂通常用瓦屋面兩坡水的「切妻造」。 根據〈澎湖島要塞補助建設物履歷〉的記載,大山堡壘砲臺的兵舍、將校室及炊事場建於明治36 (1903)年2月10日,同年12月9日完成,其中將校室1棟計7.5坪、兵舍1棟81坪、炊事場1棟36坪。這些建築究竟在甚麼位置,由於自日治時期以來諸多變易,已難找尋。不過,在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中可以發現在,有兩處較為可能存在的地區。其一是營區入口主要道路西側,但多已改建,原貌難辨,且離砲臺較遠,可能性不高。其二是位於掩蔽部東南側的4棟建築,即營區入口主要道路的端點上,可能性較高,可惜已被拆除,原基地改建為金琥仙人掌花房,連遺跡都已不存。 2. 炊事場 炊事場通稱廚房,通常設在堡壘砲臺附近的適當位置,有時受到地形和位置的限制,也可能設在堡壘砲臺內,面積約50m2。本堡壘砲臺則有1棟36坪。可惜今已不存。 3. 掩蔽部 掩蔽部分為將校室與兵士室,計由3間構成,室內淨寬均為5m,左側兩間兵士室進深8m,右側單間將校室進深5m,室內天花均做弧拱形,起拱高度為1.7m,至拱頂最高點為2.93m。兩間兵士室間有寬1.2m的拱形門洞相通;兵士室與將校室間也有1.4m寬的門洞相連,各空間末端的天花上都有30cm直徑的排氣管通至屋頂。 正面入口牆厚約50cm,中開一門二窗,原係鐵板門構成,如今已被改為雙開木門及木窗。其中的木門應為外開,如今已改為內開,並在入口地面加做12cm×15cm的水泥砂漿門檻。 中門上方有30cm直徑的排氣孔,下方左右側設有寬12cm、高52cm、深71cm截面成ㄩ形的狹長形進氣口,以便和排氣孔、排氣管達成自然通風的效果。如今ㄩ形的狹長形進氣口以及排氣孔都已用防蟲網包被,排氣孔中還添加了機械排風設備。 室內外混凝土面原已破損開裂嚴重,如今已用水泥砂漿補平重新粉刷色漆。國軍原有的噴漆標語已被覆蓋,僅存非常模糊的輪廓。室內已加設電器管線及燈具,均採用釘在牆上的明管。 掩蔽部上層的屋頂結構及覆土已被龍舌蘭及仙人掌覆蓋,掩蔽部正面上方有砌石擋土牆,其內部結構則無法得知。不過從日治時期的日本築城史記載及本所在新北市瑞芳區四腳亭砲臺的修復經驗得知,掩蔽部的構造應為連續的混凝土拱券結構(當時還沒有發展出鋼筋混凝土),每一間的拱腳立於厚約1.0m的垂直牆體上(日文稱為腳壁,見《日本築城史》頁72),腳壁用硓𥑮石或磚砌造。 拱頂為多拱連接的拱形屋頂,厚約1.1m。屋面用柏油二度做為防水層,然後在谷溝處鋪20cm直徑的半圓形陶管,陶管上鋪30cm厚的礫石層,其上全面鋪細沙做為透水層,最上面再覆防敵彈爆炸的覆土層及植栽。半圓形陶管前端通至掩蔽部上方的擋牆,利用突出的接水石及7.5cm直徑的落水管,將水導入入口前端的排水明溝(寬25cm、深25cm)中。然而,這種構造方法,通常不為國軍所知,以致接水石及落水管佚失也不再補充,或索性用混凝土將整個導水系統包被,導致轉角接合處滲水。 4. 監守衛舍 監守衛舍是執行衛戍勤務的哨兵日常棲息的場所,通常位於堡壘砲臺的入口大門附近,平面多呈長方形、L形或凹字形,磚石構造、木屋架及瓦屋頂,犬走外設排水明溝。 監守衛舍的室內空間,由玄關、廁所、居間、廚房、浴室等構成。入口位於左前方,內有玄關及大、小便所各一,並有小拱門可通室外。玄關右側為居間,是供哨兵居住的空間,採用高架木地板,上鋪榻榻米。木地板下方四周的外牆,開有透氣口,利用空氣的對流來維持木地板的乾燥。 居間右後方設浴室、廚房、煙囪,水槽及大竈,廚房後有門通室外。換言之,監守衛舍是一個生活上能獨立運作的居室空間。可惜這些都已被拆除,並在其上依原有空間大小改做成8.5×14.55m、三面石砌牆(高120cm)的休憩平臺。 5. 廁圊 廁圊是日治時期堡壘砲臺廁所的通稱,主要是用來提供兵員如廁之用,一般 都設在入口大門附近供哨兵使用或兵舍旁供將校及兵員使用。堡壘砲臺通常以25名兵員設大便所1個,小便所則以每100人長1m的比例建造,將校用廁圊有時另外設置。 現存的廁圊坐東北朝西南,面向砲臺入口通路及掩蔽部,總寬3.48m、總深6.85m,39cm厚的外牆以硓𥑮石砌造,表面水泥粉刷。屋頂通常用弧拱形拱券或兩坡水木造瓦屋面的「切妻造」,但因屋頂已全毀,山牆部分破壞,以致究竟是弧拱形拱券或切妻造已難判定。 從入口大門在正面的位置偏右,可知左側應為大便所,右側應為尿槽。日式砲臺的廁圊,大便所都用木隔間及木門,外牆上設通風小窗,下設掏糞口。尿槽緊挨牆邊,為整條馬蹄形凹槽的溝槽,一側有站立用的立臺,槽向後側或中央傾斜,壁端留一圓孔通至室外,以便將尿液導入位於犬走上的集尿坑。外牆上也設通風小窗,數量與大便所同。 本堡壘砲臺所做的大便所從側面的通風小窗及掏糞口(28cm×28cm)觀察應為6個。通風小窗及掏糞口上方都有突出的塊石雨庇;尿槽的通風小窗也是6個,雨庇作法與大便所相同。為加強結構在廁圊的四隅角都有砌作整齊但錯砌的玄武岩隅角石。 現有的廁圊已被全面改造為現代化廁所,並以磚牆將室內分為前後兩大間。前為男廁,設馬桶便所兩間、小便斗兩個;後為女廁,設馬桶便所3間。前後入口都設有雙向開合門。為保持通風避免增加牆體荷重,在廁圊四周用8根立柱的獨立木屋架做成兩坡水屋面。 6. 貯水所及水井 由於每名守兵每日給水需求量約為20公升,其中包括飲食用水至少3公升,因此堡壘砲臺內的貯水所需儲存供所有駐守兵員30日用的水量。在無淡水水源的山地,貯水所通常以收集雨水為給水的主要來源。雨量依各地氣候的年降雨量不同,其計算的依據各異。但因雨量中有一半滲入地表或因暴雨溢流而減量,故只能以年降雨量的二分之一計算,同時要以一年中雨量最少季節的數據做為貯水量計算的基準。 貯水所除貯水池外設有沉澱池、過濾池以及能取得守兵所需水量之汲水井。為免遭受敵軍轟炸破壞,一個堡壘砲臺通常設有至少兩口的汲水井。與貯水所連通的雨水排水溝,溝緣係用堡嵌石砌,寬約28cm~30cm,底用碎石混凝土做成微弧截面,其上覆蓋15cm以上直徑的半圓陶管(本工程採用約21cm直徑),做為淨水流通的管道,並流入貯水所的貯水池中,再經過沉澱池與過濾池的澄清與過濾後,流入大型的貯水箱中存供日常使用之需。 大山堡壘砲臺的貯水所淨寬6.7m,進深3.2m,後、左、右三面用深47cm的堡嵌石砌造成垂直的牆面,以與較高的土丘分隔。精確的說,貯水所是由土丘挖出來與道路面平齊的凹地。矩形平面的貯水所計由兩大部分構成:有水井口的地下貯水箱及凸出地面的正方形貯水池。 建於地下的貯水箱呈長形平面,兩端及箱頂呈弧形,長邊與道路呈直角。貯水箱平直部分長5.01m,加上兩凹弧的最長長度為5.92m;淨寬2.97m,井口含淤泥的總深度至少在3.93m以上,箱內淨高至淤泥面上總深度為3.29m。井口位置在貯水箱弧頂上,井口呈管形,外徑90cm,內徑60cm,管頂測到淨水池頂的高度用雷射測距儀測得管深2.02m,距路邊的排水溝內緣約1.8m。 貯水池平面呈正方形,長、寬均為2.6m,突出地面約9cm~16cm。平面中央分隔兩個寬1m的長形平面,面外的空間為長2.3m、寬1m、深1.55m的貯水池,用來儲存由排水溝引進的水。面內的空間用30cm厚、60cm高的牆將池子再分為相等的兩口水池,分別為過濾池及沉澱池,長寬各1m、深1.17m,用來將貯水池中的水經過過濾及澄清後流入貯水箱中,各水池均有陶管連通。 自來水引進後,由於水質淨化,已無過濾及澄清之必要,遂將這3口池子改為蓄水池使用。並由道路下接PVC水管至池的左方,用水泥糊成不規則形的柱狀物,並加裝水龍頭,以便讓水流入池中。為防水溝水流入池中及各池水之流通,還用水泥將各個陶管封閉。 不論水井或貯水池,原來都有頂蓋蓋住,以防雨水滲入或避免兵員跌入。有了自來水以後,貯水箱的功能消失而不再使用,井口也不再封閉,逐漸成為雨水、地表水、汙泥、垃圾及雜物堆積的場所,也成為丟棄彈藥或廢車架等地投棄場,直到仙人掌滋生後,才無人為雜物的丟棄,但卻無法避免雨水及汙泥的淤積。 三、連絡空間 1. 連絡交通路 是堡壘砲臺與堡壘砲臺之間主要的連絡軍道,依所在的位置而有距離長短之別,除非有特殊用途,一般都以3m寬為度,且應便於兵器彈藥之移動、補給及交換,同時也做為部隊出入的孔道。 如為坡地則以不超過1/6的緩坡為原則。路面用碎石級配或土路,道路兩側都有設有邊溝。邊溝的形式澎湖島要塞多用玄武岩方錐形堡嵌石砌,溝寬約在28cm左右;基隆要塞則多用砂岩長條形塊石,溝寬約在22cm左右。溝深依道路坡度及陰井調整。溝底多用碎石混凝土做成微弧形截面。 大山堡壘砲臺基地內原有連絡軍道多條,儘管事過境遷,在各時期不同的使用下已有不少改變,但在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中仍可約略看出,應與紅色箭頭所示相去不遠。後因做為國軍青灣營區使用,道路已做了使用上的改變。 營區廢棄後至指定為縣定古蹟之前,又被規劃為仙人掌公園,且前後歷經四期工程的興築,大部分連絡軍道都已重新規劃整建成為園區道路。經現場勘查發現,目前尚餘未開發的軍道一條,位於基地東側,是該砲臺連通明治36 (1903)年2月10日起工、同年12月9日竣工的彈藥本庫的連絡道路,也是通往雞舞塢堡壘的舊路。後來彈藥本庫雖然改建為海軍陸戰隊訓練基地使用,但因駐紮軍種不同,這條路可能是因為使用率不高而被保存下來。目前路邊的日式排水溝雖然部分被積土淹沒,但其寬度及斜率,尚無太大的改變。 2. 軍用道路 軍用道路依照日本要塞輔助建設物之規定分等級。一等道路包括:由要塞司令部通往司令部管轄之倉庫、兵營、彈丸、火藥、糧食本庫、大修理所、堡壘團、停車場、國道等之道路;由司令部所轄之倉庫通往彈丸、火藥本庫、火藥支庫、堡壘團之道路,以及搬運砲戰砲前往堡壘團中樞之道路。二等道路包括:連絡相鄰堡壘砲臺的連絡交通路;由火藥、糧食支庫通往堡壘砲臺、由糧食本庫通往糧食支庫、或由大修理所通往小修理所之道路。三等道路:前述以外通往必要各點之道路。軍用道路通常因應地形於一側或兩側設排水明溝,必要時設橫斷排水溝,路面凸形約1/30,因應地質以適當物料牢固建造。 明治34 (1901)年9月26日築城部澎湖島支部完成大山砲臺與雞母塢山砲臺間的交通路,成為兩堡壘砲臺之間的主要連絡通路。儘管今天仍存有兩張當時的〈交通路敷地之圖〉,但因地形地貌及交通狀況經過百餘年的變革,其詳細位置、內容及形式已無法得知,即便是有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但因仙人掌公園的道路都已重新規劃,原有的道路已難分辨。
室內特徵貳、大山新砲臺的建築 和大山堡壘砲臺一樣,利用日治時期部分未興建完成的防禦營造物,而於民國41 (1952)年以澎湖防衛部馬公要塞第三期工事編號96改建的大山新砲臺,也由戰鬥空間、作息空間及連絡空間等三部分構成,但內容已有很大的不同。 一、戰鬥空間 1. 砲座、胸牆、橫向通道 本砲臺係國軍以大正時期原規劃為十五加砲之砲臺為原型,配備接收自日軍所遺存的3門80mm的高射砲(為1939年生產的仿德製克虜伯高射砲),以4座一字排開的配置所構築的砲臺。各砲座也採用前圓後平的馬蹄形配置,圓弧側在前,面對海正面;平直側在後,連接橫向通道。各砲座大小約略相同,長6.55m,寬7.1m。橫向通道在砲座後,寬2.75m,用來串聯4個砲座,以使彼此間可以互通訊息,相互支援。 砲座用水泥鋪築,前端設方形砲床,其中3座已被挖除,只留下填平的覆土及滋生的仙人掌及雜草。由左起算的第四砲座,仍殘留有2.5m見方的方座形鋼板座,其上隱約可見一圈凸邊及20顆螺栓固定的痕跡,是瞭解本砲臺構造最好的資料。根據日治時期的火砲資料研判,應為架高射砲用的圓錐臺砲架的底座,只是圓錐臺砲架以上的部分及配備都已不存。目前在第二砲座的覆土流失,可約略看出凹50cm深且較方形砲床大的圓形座槽,應是挖掘基座時留下的坑洞,但也有可能是後來改變裝備後遺留的殘跡。 砲座的前、左、右三面有胸牆環圍,胸牆高約1.15m,多以堡嵌石3~4層砌築,作工已不如大山堡壘砲臺細膩。砲座左側的胸牆上有彈室1個,寬100cm、高51cm、退凹28cm,內側刻槽3道,各寬6cm、深4cm,用途待考。砲座與砲座間的橫牆(隔堆)寬13.2m,背面已用水泥牆砌造。胸牆下有30cm寬的排水明溝向後連通至橫向通道的路邊排水明溝,這些水溝都用水泥砌造。橫向通道邊有高2m的背牆及凹龕做為儲藏室。 背牆後還有兩道由水泥邊牆所砌築的進出路,做為與連絡交通路相通的運補孔道,也是砲臺的主要出入口。只是長年人跡罕至,銀合歡、仙人掌及龍舌蘭等植物滋長茂盛,幾達全部被淹沒、無法進出及清楚的辨識構造物的程度。所幸經本團隊僱工清理後,已能約略看出砲臺的基本樣貌。 2. 砲側庫 新造的砲臺已無日治時期日式砲臺所常見的拱砌砲側庫存在,改在橫向通道的背牆上,用方形的退凹空間或凹龕做為儲藏室。 3. 探照燈臺 位於大山堡壘砲臺的最高點,空照圖標高為32.7m的山頂平臺。在大山砲臺初建或新砲臺續建時期,並沒有探照燈臺建造的相關資料存在。但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我軍政部第四要塞調查組,由海軍臺澎要港司令部葉心傳主任、林鴻奎組長、陳中堅營長及日方潑剌部隊長鵜飼源吉大佐,共同調查澎湖島要塞,並於民國35 (1946)年2月提出要塞調查一覽表,其中大山砲臺部分僅存陸軍彈藥庫(即今存之掩蔽部)及舊砲臺。至於工事位置種類數量一覽表中仍稱「圓頂」的工事,留有高射砲位2位、觀測所1處、指揮所1處、探照燈臺1處。就此觀之,現存的探照燈臺應為後期的產物;如從建築結構看,其以亂石砌為主的石砌方式已與明治時期砲臺的作法有很大的差別,但與以下將敘述的大山新砲臺作息空間很接近。因此判斷應為大正時期以後所增建。 就配置上看,探照燈臺位於平臺的西北側,呈長方形平面,軸線方位與新砲臺的首線一致,採坐東北朝西南的坐向。西北有寬1.94m 的石砌通道及寬1.82m用來上下陡坡的階梯可通達大山砲臺的步兵道,再通往山下坡谷的作息空間。由於作息空間已被仙人掌公園規劃為仙人掌產業產銷中心,因此這條陡峭的山路已被重新整理為帶扶手欄杆的塊石砌山路。 探照燈臺東南有寬3m的斜坡道可通大山堡壘砲臺、掩蔽部及舊大門入口,由於這一段坡度平緩,儘管沒有堡嵌石砌的邊溝,仍可看出是供輪車上下用的補給通道。只是一度因無人出入,而被仙人掌及銀合歡占滿。最近因仙人掌公園規劃整理排水系統的需要,仙人掌及銀合歡已被清除,補給通道的輪廓再次展現。 探照燈臺本體為一凹入地下的掩體空間,前有左右截角的馬蹄形平面,東、西、北三面用厚33cm的石砌牆面環圍,南面為沒有石砌牆且較平坦的開口。石砌牆內側就是探照燈室,平面也成馬蹄形,主入口在東北面,燈室牆厚42cm,亂石砌與鋼筋混凝土混合構造,四周與石砌牆有65cm寬的間隔,做為人員走動的掩體壕。 由於位於海邊,混凝土已因鋼筋銹蝕而爆裂,樑、柱、入口雨庇及樓板都已倒塌。不過,在離地高約72cm處,還可以看到造形完整的混凝土窗臺。從其寬度也可以知道這兩個窗洞都是1.36m寬,再從砌牆收邊觀察,門洞寬度應為96cm。 探照燈臺前方因有左右截角,成為三面不設窗扇的大窗洞,用來使探照燈有橫掃海面視角的廣度。正因為這個面寬太大,使結構沒有足夠的支承力,加上鋼筋銹蝕爆裂,成為結構破壞的主要原因。窗檻下,留有32cm見方的排水孔,可以使室內積水流入牆邊的排水溝中。由於牆體及柱樑倒塌過半,使現況宛如廢墟,但從其構造的構成及掩體配置看,仍不失其昔時一度壯觀的風采。 探照燈臺後方,與入口相隔2.91m處有正方形廁圊一座,面寬2.54m,牆厚40cm,背側牆下有35cm×57cm的掏糞口一處,79cm×92cm的集尿池一口。為便於掏糞作業,背側與掩體牆間寬達1.26m。儘管掏糞口、集尿池清晰可見,但室內隔間及廁圊形式已因屋頂及牆體倒塌而被混凝土塊及石塊所覆蓋。 探照燈臺西北側,地面上有一塊96cm寬的水泥土臺,可能是做為指揮觀測的平臺。與西北側陡峭坡地不同的東南側,是一片平坦的空地,可能是做為機動性防衛的空地。前端不遠處有哨所一座,已被平整的水泥塗刷過,屋頂全無,僅存ㄩ字形牆體,內牆一角還留有凹刮的「一七四梯次」、「不深」、「志河」等字跡,具見證軍事生活之價值,採哨所維持現狀,字跡應加保留。 二、作息空間 作息空間仍沿用砲臺東北凹地大正時期所建的石頭厝群。說它是石頭厝群,是因為這些建築都用矩形平面,彼此的鄰棟間距不寬,空間配置感覺相當密集;又位於同一個凹谷地,群聚成完整的作息空間區。 且各棟建築都以黑色的玄武岩塊石採亂石砌工法砌造,較大的建築在四個角隅下端還做有約略外擴的弧形放腳,但門楣、窗楣、窗間柱、雨庇、平屋頂及部分室內梁柱等則用鋼筋混凝土造,整體造形特徵明顯。茲說明各空間的形式及內容如下: 1. 兵舍 兵舍位於本區基地西南,長13.4m、寬10.2m,坐西北朝東南配置。除厚45cm的牆面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外,屋頂部分已改為鋼筋混凝土樓板,內加鋼筋混凝土柱樑。門楣、窗楣、窗間柱也用鋼筋混凝土造。 兵舍以中央走道將室內空間分為左右居室,走道兩端設入口大門。內立四柱將居室分為6大間,各居室外牆都開長條形大木窗,邊間兩側也開形式相同的大木窗,只有中央間開在窗楣下用窗間柱分隔成雙連木窗,成為這座建築外觀的特色之一。從已損壞的現場跡象看,各居室都有抬高的地板面,以便安置榻榻米。為使地板面具有防潮的功能,各面外牆的長窗下設有鋼筋混凝土窗臺,窗臺下再開通風窗洞,以維持地板下良好的通風。 現存的兵舍,所有的木門窗都已被拆除,部分長窗已用石頭封填。從目前尚存一樘木窗觀察,應為另開有下窗的上下錘窗。門楣、窗楣、窗間柱的混凝土爆裂,銹蝕鋼筋裸露。部分牆面都有剪力破壞的龜裂或部分已被水泥塗刷汙損。 室內損壞相當嚴重,樓板開裂嚴重,保護層因鋼筋銹蝕而脫落,樑柱鋼筋外露,碎塊及垃圾掉落滿地。柱間用玄武岩改砌矮牆,外加水泥粉刷。室內粉刷牆體開裂,苔蘚孳生,表層剝落。整體看來,結構已達安全堪慮的程度。 2. 炊事場 炊事場距兵舍外牆約3.63m,長7.15m、寬5.31m,厚40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從留存有兩側山牆可以研判,其屋頂應為木桁檁構築的和瓦「切妻造」屋頂,但木桁檁及和屋頂今已不存。 炊事場左前及右後各有圓形大水井一口,水井邊有方形儲水槽兩座,做為取水的水源。左右山牆中央都開有一扇大門,以便連通兵舍、水井及儲水槽。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正面左窗被國軍用紅磚封閉,窗檻下的檻牆損毀嚴重。其餘窗檻、窗楣也都有混凝土爆裂、鋼筋裸露情形。 3. 監守衛舍 位於最左端的監守衛舍,呈正方形平面,坐西北朝東南,長寬均為8.02m,距方形儲水池約1.2m。厚45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前後山牆各開大門一扇,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正面大門已被封閉,僅留後門可以出入,室內已無隔間,形如空屋。與以往的監守衛舍不同的是,廁圊不設在室內,而在室外的左側約1.85m處,長寬均為2.54m,大門朝向監守衛舍,由於內部磚石雜物堆積,無法看出室內空間的配置,不過從背牆上所開的雙窗看,應為大小便所各一的小型廁圊,僅供監守衛舍裡的兵員使用。 4. 廁圊 廁圊位於炊事所後面約6.75m處,與兵房相距5.38m,是提供兵舍及炊事所的兵員使用的公廁。厚48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現場左右山牆都留有矩形出入門洞,但一面已被封閉。室內配置已無法明辨,不過從門洞偏一邊看,應為1尿槽、3便所的小型廁圊。從留存有兩側山牆可以研判,其屋頂應為木桁檁構築的和瓦「切妻造」屋頂,但木桁檁及屋頂、甚至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 5. 糧食庫房 糧食庫房在廁圊左側3.63m處,長5.2m、寬4.37m。厚40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向廁圊的前山牆開大門一扇,兩側各開窗一扇,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室內無隔間,形如空屋。 6. 水井及儲水池 由於在低窪的谷地可以掘井,因此大山新砲臺不再採用集山水入坑的辦法,而改在這一區內掘了兩口圓形大井,炊事所邊的一口井內徑是1.56m,周圍用22cm厚的井緣隔起,道路邊的一口井內徑是1.51m,周圍用20cm厚的井緣隔起。高起的井緣可以防地表水流入,兼做防兵員跌落的擋牆。由於井非常深(12.80m及12.30m),水面至少在6.39~7.46m以下,汲水不便,因此在周邊設有大小兩個方形的儲水池,大儲水池的長寬是4.26×4.23m,小儲水池的長寬則是2.58×3.15m,深度大約1.5m。電器發達後,兩口水井已改用馬達抽水,因此在井邊可見PVC管及電動馬達。 7.四周環境 本區位於斜坡谷地,除兵舍較高外,其餘建築所在呈緩坡下降,為與新作的石板路相配合,四周用矮牆圍起,靠坡地部分則可見日式石溝砌法的舊溝。並利用舊溝使本區的地表水匯集流入排水溝後再導入較低的生態池中,經過分解與淨化的過程,再溢流入縣道的大排中。生態池除做成池形外,還用蜿蜒的水道將水的重力加速度降低,形成功能與美感兼具的淨水設施。 三、通信連絡空間 1. 連絡交通路 大山新砲臺的主要連絡交通路,在砲臺的東側及東北側,位於半島西側的稜線上,西可連風櫃,東與大山堡壘砲臺的步兵道連接,可通嵵裡。只可惜這條沒有邊溝的連絡交通路,在長期無人使用下,已無法明顯的辨別道路的蹤跡,而被近年所做的步道所取代。 2. 軍用道路 大山新砲臺初建時的軍用道路已無蹤跡可循,尤其在近年地景的開闢下,軍道的路形已無還原的可能。
使用情形閒置。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主要建物周圍銀合歡雜草覆蓋,需定期派人員巡邏,以利掌握建物損壞狀況。
現狀建物主體保存尚完整,目前標的閒置中。
網站名稱(空)
網址(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6-9261141#134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93700083號
公告日期: : 2010-06-30 15:38:31.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93700095號
公告日期: : 2010-07-22 00:00:00.0
note: :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指定為本縣古蹟之修正土地地號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56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94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93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1-30/106ec8bd-d0d9-4e51-9490-a6015ac78073/公告公文.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1-30/3eb8b023-9ad8-4096-a134-11d21b7527a0/公告公文(歷次).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10-06/38a5e5d4-8eed-4738-a156-caf38d22bcc4/地籍資料.pdf
repImgId1422
案件編號: 20100630000001
個案名稱: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級別代碼: 1.1.3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5
name: : 關塞
歷史沿革: 大山堡壘砲臺位於澎湖本島西南端風櫃半島的嵵裡里。大山堡壘砲臺的位置在大字大山、中山及交椅貝的基地上。大山堡壘砲臺的古蹟本體位於青灣的大山山頭上,標高29.5m(日治時期的資料為標高30.4m)。 大山堡壘砲臺建於明治33 (1900)年4月,完成於明治35 (1902)年6月,屬於日治時期澎湖島要塞12座堡壘砲臺之一,也是澎湖創建最早的日式砲臺。最初做為砲臺的基地範圍,首見於明治34 (1901)年所繪的〈大山砲臺敷地收用圖〉包括:嵵裡澳嵵裡鄉字大山、中山及交椅貝等官有地及民有地。完成砲臺登記後的土地總稱嵵裡第600番地,至大正時期又增加第613番地第613-2番地,權屬臺灣總督府陸軍經理部。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本區屬「陸軍總司令部台灣省營建管理所高雄分所」所有,後來變更為「管理機關陸軍總司令部」,成為青灣營區的所在地。青灣營區撤離後,依行政院97(2008)年3月14日院授財產接字第0970005892號函核准撥用,並限依仙人掌公園計畫相關設施使用。 在此之際,澎湖縣政府已委託中華民國永續發展學會進行規劃,並於民國97 (2008)年7月完成《澎湖縣馬公市青灣風貌營造計畫規劃設計》報告書,將此營區定調為「仙人掌公園」。次年7月16日,澎湖縣政府將仙人掌公園納入「菊島觀光文化城活化計畫」,並依權責分工,開始由各局處分期進行相關工程,其中「配合青灣仙人掌公園計畫規畫研擬推動、工商活動招商」屬於建設局、工策會。並依規畫將仙人掌公園之開發分5期執行。 正當工程執行期間,文化局也開始重視該區內的文化資產,於民國98 (2009)年12月13日召開古蹟審議委員會進行文化資產審議。於民國99 (2010)年6月30日以公告文號為〈府授文資字第1003700009號〉公告,「馬公大山堡壘砲臺」,屬於關塞類的縣定古蹟。土地使用分區為「非都市計畫區」,編地使用類別為「風景特定事業區」。所附地籍圖資料登載600-22地號地目為「雜」;613-27、613-28地號地目為「墓」。其位址約在東經119.55821693°;北緯23.52602654°。 根據民國98 (2009)年12月13日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審議公告的〈古蹟指定公告表〉記載,本古蹟及其所定著土地之範圍為「馬公市嵵裡段600-22、613-27、613-28地號」。該地號今已變更為「馬公市嵵裡新段1556、1594、1593地號」,但地籍面積不變。即以日治時期砲臺建築為主體,包括:「營舍、砲臺、觀測臺及各設施間的聯絡道路(路邊護土牆、水溝)等。」 明確的說,定著地上的古蹟本體計分兩部分: 1. 建於明治33 (1900)年4月,完成於明治35 (1902)年6月的大山堡壘砲臺,包括:半圓磨心式為基礎而設計之4座一字排開的砲臺1座,內含觀測所、指揮所、火藥支庫、砲側庫、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貯水所、掩蔽部、砲具庫、監守衛舍(已拆除)、廁圊(已改為現代化廁所)及入口大門等建築。 2. 建於大正9 (1920)年以15加砲之砲臺為原型,光復後由國軍接收自日軍所遺存的3門80mm高射砲(為1939年生產的仿德製克魯伯高射砲),以4座一字排開的配置所構築的砲臺1座,內含探照燈臺、廁圊、彈藥庫等。 不過,這其中並不包含大山新砲臺的兵舍、炊事場、監守衛舍、廁圊、糧食庫房、水井、儲水池及所在的定著土地馬公市嵵裡新段1562地號。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3::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4::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5::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6:: : 具其他古蹟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 現況保存完整,角石築砌精緻,見證日治時期營造技術色,具稀少性、不易再現及建築史之意義,富再利用價值及潛力。
法令依據: 第2條第1項第1、2、3、4、5、6款
所屬主管機關: 澎湖縣政府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56號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94號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93號
經度: 119.55659
緯度: 23.526451
主管機關名稱: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0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4/photo/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4/photo/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jpg
name: :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澎湖縣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00630000001
外觀特徵: 壹、大山堡壘砲臺的建築 初建的大山堡壘砲臺除了4座砲座及本體設施(胸牆、砲側庫、彈藥支庫等)之外,從國立公文書館C02030411600的檔案資料可知,應該還包括由砲工兵合同會議以〈軍事機密審議地第三號〉所建議的〈修正要領〉部分,該要領的內容如下: 一、加寬觀測所前的壘道,將彈廠移設於此; 二、適當增加右翼牆的厚度; 三、砲具庫退回將校室及掩蔽部右方,在附近適當擴大廣場,並將監守衛舍移建於此; 四、交通路基準線適當變更以減少填土工事。 換言之,觀測所前的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將校室及掩蔽部右前方的砲具庫;左前的監守衛舍、廁圊及貯水所、門柱、哨兵舍應該都是該砲臺形成初期的防禦營造物。 到明治38 (1905)年為止,大山堡壘砲臺已完成的防禦營造物計有砲座含胸牆4座、砲側庫3間、彈藥支庫1間、觀測所1棟、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1棟;掩蔽部(含將校室)1座、砲具庫1棟、監守衛舍1棟、廁圊1棟、貯水所1處、門柱1處、哨兵舍1處、彈丸本庫之將校室1棟、兵舍1棟、彈丸本庫1棟、炊事場1棟、及臨時火藥庫1棟。 日治時期將堡壘砲臺及其附屬建築物通稱為防禦營造物。防禦營造物的種類繁多,且各有其職能。通常隨著各要塞及堡壘砲臺的基地大小及使用需要而有不同,一般常見的防禦營造物約可分為三大類: 一、戰鬥空間 指直接用來做為攻擊及防禦用的作戰空間,這些空間除了滿足戰術與戰略的要求之外,還要儘量減低外在環境對它的衝擊,因此不僅要針對軍事需求的操作與補給考量週全,還不可輕忽空氣對流及排水系統的順暢。 一般常見的戰鬥空間包括:1.外壕、砲座、胸牆、運砲坡道;2.砲側庫;3.觀測所;4.指揮所;5.火藥支庫;6.彈室;7.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8.砲具庫等。 二、作息空間 指堡壘砲臺內將校及兵員的日常生活空間。一般而言,一個堡壘砲臺除了火砲精良、操作精準、補給充裕之外,將校及兵員等戰鬥人員也要有適當且充分的作息,才能在緊要時發揮戰鬥力量,因此防爆的預防措施、空間容量與大小以及對天候的掌握與控制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般常見的作息空間包括:1.兵舍;2.掩蔽部;3.監守衛舍;4.廁圊;5.炊事場;6.儲水所及水井;7.盥洗室;8.糧食倉庫;9.醫務所;10.柵門及門柱;11.哨所等。 三、通信連絡空間 要塞間的各堡壘砲臺不論平時或戰時都需要保持密切的連繫,因此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連絡網,避免孤軍奮鬥及後繼無援是要塞布局上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有線及無線通信網還未誕生的時期,人們只靠步行、馬匹及多輪車輛做為交通連繫的主要工具。通信器材出現後,設備推陳出新,空間便愈顯複雜。一般常見的通信連絡空間包括:1.連絡交通路;2.軍用道路;3.電燈所;4.發電機室等。 以上這些空間會根據防禦體系的需要做若干的增減及大小的調整,茲就大山堡壘砲臺的三種空間依序說明於下。 一、戰鬥空間 1. 外壕、砲座、胸牆、運砲坡道 本堡壘砲臺係以清日戰爭日軍擄獲清軍所遺存之英製10"阿姆斯脫朗後膛砲為主砲,以半圓磨心式為基礎而設計之4座一字排開的砲臺(形式與基隆白米甕的砲臺遺跡相近)。各砲座均採前圓後平的馬蹄形配置,長12.2m,寬10m。圓弧側在前,面對海正面;平直側在後,連接石砌的樓梯踏階,為舊日軍砲兵及砲彈運送出入的孔道。 砲座的前、左、右三面用胸牆環圍,胸牆多以混凝土構築,但從第一砲座的左後側還留有約1m長的堡嵌石殘跡看,原建的胸牆應為堡嵌石砌,後來因故損壞而改建為混凝土胸牆。從表面還留有條條模板痕跡及部分破損胸牆內部都有約5cm粒徑的黑色碎石研判,這後期修造的胸牆,應該是依照損壞的堡嵌砌石厚度而用碎石混凝土所灌注出來的。 現存的碎石混凝土胸牆中央較高(2.15m)兩側略低(1.3m),表面均已呈現間距較寬的裂紋。略高的胸牆上,做有退凹的弧拱形彈室(儲彈孔)3個,高寬均為1.3m,深46cm,彈室與彈室間距2.45m。孔外原有鐵板門罩住,以防砲彈潑雨受潮,如今均已佚失,僅存銹蝕的鐵質構件。由於儲彈孔的大小及形式仍為阿姆斯脫朗後膛砲時期的形制,研判胸牆修造的時間應在該火砲去除以前。 阿姆斯脫朗後膛砲砲架的圓筒形磨心設在圓弧胸牆的圓心上,半圓滑軌設在磨心之後,與磨心成同心圓形式。由於火砲、砲架、磨心及滑軌均已拆除,現場只留下凹陷的積泥及土中長滿的雜草。胸牆上的砲門及左右的隔堆均已長滿銀合歡、龍舌蘭及仙人掌,高度比人還高,成為視野及射界的障礙,因此也無法看出胸牆總體真正的厚度。胸牆外覆以厚土,可防砲擊,並將地表水排入山谷或外壕。 胸牆牆腳設有方形截面的石砌排水溝,可將砲座的地表水及儲彈孔的滲水導入溝中,利用向左右傾斜的溝底,將水導入砲臺左後及右後端的埋入式排水陶管(直徑約20cm),再排入砲臺下的排水明溝中。 砲座後緣有成排的緣石做為駁坎上端的收頭,兼供豎立鑄鐵欄杆之用,為防雨水滲入牆體,緣端還做有滴水線。但因大部分欄杆已被強力踹除,留下許多殘破的缺口及裂痕。 由於本砲臺採用的是固定式的平射火砲,砲座必須在制高點上,根據實測各砲臺的砲座高度雖略有不同,但駁坎大約都在2.63~2.70m之間。所以砲臺後的平直側不用車輪砲砲座常見的運砲斜坡道,而代之以石砌的樓梯踏階。為減緩踏階的斜率,踏階分別以每隔一步(30cm)做一平臺(1.15m)的形式長短交互配置,成為日式砲臺也是本堡壘砲臺最為明顯的特徵。踏階及平臺的外側也設有與緣石相同形式的鑄鐵欄杆,如今多已破壞佚失,甚至連安置欄杆的踏階塊石都已缺損。 砲座與砲座之間用寬9.8m的橫牆(相當於清代砲臺的隔堆)區隔,橫牆的作法是在兩座砲臺相鄰側的胸牆間用土堆成高高的土丘,以使兩砲之間有一定的區隔。橫牆後側留有寬1.15m的通道使兩砲臺之間仍有連通路可以保持必要的連繫。但因,通道所在的位置正巧在砲側庫入口的上方,必須越過弧拱形的圓頂,因而使通道的地面形成隆起的弧面。 又因砲側庫入口通常靠在側牆邊而不在庫房的正中央,因此通道下的堡嵌牆隆起點便不與砲側庫入口的弧拱位置一致。根據日治時期砲臺的規畫多在兩砲臺間設一個砲側庫,因此這種作法只出現在第一、二砲座及第三、四砲座間。 第二砲座與第三砲座之間,因為不須設砲側庫,所以橫牆後側的通道不但比兩側的寬(2.15m),地面也呈平直而不隆起。不過外緣的緣石仍做有欄杆,以防不慎跌落。只是大半殘斷銹蝕或遭拔除。 2. 砲側庫 位於第一、二砲座及第三、四砲座之間的砲側庫,是用來儲存砲彈及藥包的場所,其構造形式和一般日式砲臺相同,採用對錯的雙入口,以防不慎發生爆炸意外時,傷及兵員。由於砲座較高,所以砲側庫設在兩砲座之間橫牆的下方。砲側庫室內天花及底端截面均呈圓拱形,寬2.97m,深約10.23m及10.27m。壁厚依一般作法約在1m左右,但因全部包被於洞窟之中,實際尺寸無法量測,但從堡嵌牆下左右的陶管相距約5.96~5.88m,扣除室內淨寬,可以推斷牆身概略的厚度約為1.5m。由於室內必須維持乾燥,地板四周均設有弧形截面的小排水明溝,並在入口處潛入地下,以直徑約10cm的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入外排水明溝,只是在地坪重作後已將排水溝及陶管堵塞。 國軍進駐後在對錯入口的擋牆上加開矩形窗洞,並安鐵柵欄,如今連鐵柵欄都已嚴重銹蝕。 3. 觀測所 觀測所是用來觀察敵情動靜並測量攻擊目標的設施,通常設在砲臺左右兩側或附近適當的地點,不論設在那裡,至少都要能觀測到砲臺前方所有的射界,必要時得設置兩處。觀測所通常儘量靠近砲座,離最近砲床中心約在20m以內,其最遠距離依據「武式測遠器」設置要領及性能而定。 觀測所以厚約2cm之鋼製圓蓋掩蓋,並以數支鋼製支柱支撐,做成固定圓塔,周圍開設推拉窗戶,開口應能容易觀測砲臺全部的射界範圍。爲避免妨礙測遠器的操作,支柱厚度通常為1cm,且為長方形斷面之角柱,但柱下方的混凝土牆厚度通常為2m至3m。窗臺除安成排的銅質滑輪外,滑溝還設有小排水溝及排水孔,以便將雨水導入牆腳的排水明溝,再用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出室外。 鋼製圓蓋掩蓋的屋面下,做有由扇形板依原新作放射性拼接而成的木板天花。每兩塊木板的拼接處,都留有一長一短的直條形通風孔,以利室內散熱通風。每片木板上可見裡、中、外三道釘頭,成同心圓整齊排列。最外一道是木板最寬的部分,每片有釘頭三處;靠內稍窄部分,每片各有兩個釘頭;到了最裡層每片只用一個釘頭。從釘頭的存在推測,天花板與鋼製圓蓋間應三圈桷料存在。桷料裡端與圓心間留有一定的孔隙,中央再用12個釘頭將圓板固定封實,做為圓頂的收頭及安鎢絲燈泡及燈座的面板。由於中央面板已有一半佚失,從缺損部分可以約略看到內部的構造與材質。天花板用白色油漆粉刷二度,但在一些破損處還可發現藍色斑點,說明一度曾有色系的改變。 觀測所中央設混凝土圓型桌臺,以便安觀測用的「應式測遠機」。從表面粉刷完整看,應為駐軍重新粉刷過。觀測所內牆面設有凹龕,以供存放測遠機相關機材。入口大門為雙扇弧形鋼門,惟今已佚失。由於全用鋼板構成,受海風影響銹蝕容易,因此昔日的駐軍便用水泥將整個鋼製圓蓋由頂至牆全部封住,因此外觀上不容易看出鐵堡的意象。所幸,這一類的觀測所在澎湖島要塞從完整到破壞的案例(如拱北砲臺、西嶼西堡壘、西嶼東堡壘、西嶼東臺等)還留存不少。 由於未受到適當的養護,在海風及雨水長期的侵蝕下,大部分的鋼材多已嚴重銹蝕,表層剝落嚴重,滑動鐵板窗已無法正常開啟,滑軌銹蝕嚴重至僅存銹塊,只有銅質滑輪表層生銅綠。銹蝕的鋼板氧化後體積增加,使增作的混凝土表層龜裂,碎塊剝落,以致有影響安全之虞。 由於觀測所所在的位置稍高,因此有砌造整齊的玄武岩樓梯踏階可連通上下。踏階的作用除了提供上下之外,還有將高處的地表水導入邊溝進入主排水系的功能。由於長年廢棄未加保養使用,觀測所四周都已長滿銀合歡,應有的視界已被完全遮蔽。 4. 指揮所 位於觀測所左下方的指揮所,為一穹窿頂構成的密閉空間,右上方有30cm 直徑的傳聲陶管與觀測所連通,以便將觀測所得的資料口傳至指揮所後加以演算,並將數據傳給砲座上的砲手。為保持內部空間的乾燥,除入口設有進排風口外,地面也都有小排水溝,以便將水導至戶外的排水明溝。然而大門佚失使潮氣滲入,內牆長滿青苔,有微生物滋長跡象。 5. 火藥支庫 位於指揮所右下方的火藥支庫,位居大山堡壘砲臺的最左側,其位置與火攻作業的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息息相關。由穹窿頂構成密閉空間的室內,是用來儲存及供給整個砲臺的火藥及藥包的場所,為防不慎發生爆炸意外時,傷及兵員,也採用對錯的雙入口。室內天花及底端截面均呈圓拱形,寬2.97m,深約11.27m,比砲側庫略深1m。壁厚依一般作法約在1m左右,但因全部包被於洞窟之中,實際尺寸無法量測,但從堡嵌牆下左右的陶管相距約5.88m,扣除室內淨寬後,可以推斷牆身概略的厚度約為1.5m左右。由於室內必須維持乾燥,地板四周也設有弧形截面的小排水明溝,並在入口處潛入地下,以直徑約10cm的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入外排水明溝。國軍進駐後在對錯入口的擋牆上加開矩形窗洞,並安鐵柵欄,如今已嚴重銹蝕。 6. 彈室 彈室通常設在堡嵌牆內,由於是用來放置可以射擊的砲彈,因此高度都以砲彈的尺度為基準。外形成弧拱形,深度與砲彈直徑有關。在第一砲座左側與第四砲座右側踏階下平直的堡嵌牆上,各設有彈室兩個及插旗桿用的石旗桿座及旗桿鐵箍。而第二砲座與第三砲座之間,有橫面較寬的堡嵌牆,牆上則設有櫛比鱗次的拱形彈室共9個,不僅造型壯觀,也是澎湖島要塞其他堡壘砲臺所罕見。 彈室前都設有排水明溝,以便與砲座堡嵌下的排水溝相連,加上樓梯踏階端頭及外側也都設有排水明溝,形成整個砲座下通往貯水所的主要排水系。不過,為了減少跨越排水溝造成人車上下的不便,樓梯踏階端頭部分及彈室前端的溝面,都有數塊拼成的玄武岩石板覆蓋。 7. 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 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是火工作業的主要空間,由於危險性較大,一般都設在有斜坡橫牆邊,本堡壘砲臺則設於三面都有堡嵌牆環圍的空間內。火工作業包括彈頭、藥筒、藥包、信管及裝填藥作業等,作業空間必須寬大、通風良好,且具完整的防潮及排水性能。 依現場丈量,本作業空間總長15.11m、寬6.06m。屋頂用和瓦屋面兩坡水的「切妻造」,室內用鐵小屋組(人字屋架)共9架構成。鐵小屋組以L形截面的角鐵材料為主,除外框由合掌(上弦)及小屋樑(下弦)構成的三角形外,中央不用真束而加一組W形方杖構件組成。L形截面的母屋(桁檁)彼此間用鐵質加勁板接合,全部採用圓頭鉚釘固定。鐵小屋組之上,採用日治時期典型的金摺(metal laths)天花,其作法是以4.5cm~6cm厚的混凝土內加金摺或鋼鈑網目(兩端有V形接手的網目鐵鈑)做成類似今天的鋼筋混凝土板式結構的薄板,其上再用土茸瓦棧掛文化瓦,形成既有桷料的承載力又有抗張力的結構。混凝土砌造的外牆,四隅角都有長短交砌的隅角石。隅角石外露的兩面,四周凹鑿中央突起,使凹部形成類似寬勾縫,以增加視覺的厚實感。 牆上留1.78m寬的大門一扇,四周開窗10樘,使室內保持明亮,通風良好。窗扇採內框式,將大於窗洞寬一倍的窗框固定在牆後,框內用單扇橫拉窗,當窗扇開啟並開至牆後時,窗洞便可以全寬開啟。與一般嵌於牆內的雙扇推拉門只能開啟半寬有很大的差別,這也是日式砲臺內建築物最大的特色。只是目前所有的門窗扇都已佚失。從內壁觀察,大部分的拱型窗洞下都有修補痕跡,有些連弧拱都被補平,說明原有多扇門被封填檻牆後改做窗用,因此這幾扇窗就沒有內框式的特質。 8. 砲具庫 砲具庫為儲藏火砲之附屬品、預備交換品及砲臺用工具的地方,通常設在各堡壘砲臺內適當的位置,以木造或磚石造為主,四周設有排水明溝,建築物寬度約5.4m,其長度依砲種而異,面積自然也有差異: 重砲 每門火砲12m2 輕砲 加農砲18m2、速射砲為9 m2、臼砲12 m2 現存的砲具庫原規劃於觀測所附近,後經修正改設於掩蔽部之前,並與監守衛舍相對。砲具庫總長15.17m,總寬6.15m,合計面積約93.3m2,較規範值48m2或72m2大,這可能與阿姆斯脫朗後膛砲構件複雜且非日本國產,必須有較多的火工作業有關。 坐西北朝東南的砲具庫,位於大山駁坎下方,距背牆2.04m,右與掩蔽部相隔4.62m,左與稍高的道路相隔2.0m。屋頂採用「切妻造」,目前屋頂已佚失,牆面用硓𥑮石砌,裡外水泥粉刷。四隅角用玄武岩整砌的角隅石做為角柱,外牆損毀嚴重,山牆大部分倒塌。門窗都用弧拱形,框、扇皆已不存。從起拱高163cm、拱券頂高183cm的東南向大門觀察,當時的日本兵平均高度約在160cm。從散落一地的石塊與水泥塊研判,室內地坪已經破壞。 二、作息空間 1. 兵舍 兵舍之配置及設備要領,依〈要塞補助建設物之規定〉辦理。一般以磚牆或板牆搭建,屋高約地上9尺(2.7m)、寬18尺(5.4m),常依住宿人數而定。屋頂通常用瓦屋面兩坡水的「切妻造」。 根據〈澎湖島要塞補助建設物履歷〉的記載,大山堡壘砲臺的兵舍、將校室及炊事場建於明治36 (1903)年2月10日,同年12月9日完成,其中將校室1棟計7.5坪、兵舍1棟81坪、炊事場1棟36坪。這些建築究竟在甚麼位置,由於自日治時期以來諸多變易,已難找尋。不過,在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中可以發現在,有兩處較為可能存在的地區。其一是營區入口主要道路西側,但多已改建,原貌難辨,且離砲臺較遠,可能性不高。其二是位於掩蔽部東南側的4棟建築,即營區入口主要道路的端點上,可能性較高,可惜已被拆除,原基地改建為金琥仙人掌花房,連遺跡都已不存。 2. 炊事場 炊事場通稱廚房,通常設在堡壘砲臺附近的適當位置,有時受到地形和位置的限制,也可能設在堡壘砲臺內,面積約50m2。本堡壘砲臺則有1棟36坪。可惜今已不存。 3. 掩蔽部 掩蔽部分為將校室與兵士室,計由3間構成,室內淨寬均為5m,左側兩間兵士室進深8m,右側單間將校室進深5m,室內天花均做弧拱形,起拱高度為1.7m,至拱頂最高點為2.93m。兩間兵士室間有寬1.2m的拱形門洞相通;兵士室與將校室間也有1.4m寬的門洞相連,各空間末端的天花上都有30cm直徑的排氣管通至屋頂。 正面入口牆厚約50cm,中開一門二窗,原係鐵板門構成,如今已被改為雙開木門及木窗。其中的木門應為外開,如今已改為內開,並在入口地面加做12cm×15cm的水泥砂漿門檻。 中門上方有30cm直徑的排氣孔,下方左右側設有寬12cm、高52cm、深71cm截面成ㄩ形的狹長形進氣口,以便和排氣孔、排氣管達成自然通風的效果。如今ㄩ形的狹長形進氣口以及排氣孔都已用防蟲網包被,排氣孔中還添加了機械排風設備。 室內外混凝土面原已破損開裂嚴重,如今已用水泥砂漿補平重新粉刷色漆。國軍原有的噴漆標語已被覆蓋,僅存非常模糊的輪廓。室內已加設電器管線及燈具,均採用釘在牆上的明管。 掩蔽部上層的屋頂結構及覆土已被龍舌蘭及仙人掌覆蓋,掩蔽部正面上方有砌石擋土牆,其內部結構則無法得知。不過從日治時期的日本築城史記載及本所在新北市瑞芳區四腳亭砲臺的修復經驗得知,掩蔽部的構造應為連續的混凝土拱券結構(當時還沒有發展出鋼筋混凝土),每一間的拱腳立於厚約1.0m的垂直牆體上(日文稱為腳壁,見《日本築城史》頁72),腳壁用硓𥑮石或磚砌造。 拱頂為多拱連接的拱形屋頂,厚約1.1m。屋面用柏油二度做為防水層,然後在谷溝處鋪20cm直徑的半圓形陶管,陶管上鋪30cm厚的礫石層,其上全面鋪細沙做為透水層,最上面再覆防敵彈爆炸的覆土層及植栽。半圓形陶管前端通至掩蔽部上方的擋牆,利用突出的接水石及7.5cm直徑的落水管,將水導入入口前端的排水明溝(寬25cm、深25cm)中。然而,這種構造方法,通常不為國軍所知,以致接水石及落水管佚失也不再補充,或索性用混凝土將整個導水系統包被,導致轉角接合處滲水。 4. 監守衛舍 監守衛舍是執行衛戍勤務的哨兵日常棲息的場所,通常位於堡壘砲臺的入口大門附近,平面多呈長方形、L形或凹字形,磚石構造、木屋架及瓦屋頂,犬走外設排水明溝。 監守衛舍的室內空間,由玄關、廁所、居間、廚房、浴室等構成。入口位於左前方,內有玄關及大、小便所各一,並有小拱門可通室外。玄關右側為居間,是供哨兵居住的空間,採用高架木地板,上鋪榻榻米。木地板下方四周的外牆,開有透氣口,利用空氣的對流來維持木地板的乾燥。 居間右後方設浴室、廚房、煙囪,水槽及大竈,廚房後有門通室外。換言之,監守衛舍是一個生活上能獨立運作的居室空間。可惜這些都已被拆除,並在其上依原有空間大小改做成8.5×14.55m、三面石砌牆(高120cm)的休憩平臺。 5. 廁圊 廁圊是日治時期堡壘砲臺廁所的通稱,主要是用來提供兵員如廁之用,一般 都設在入口大門附近供哨兵使用或兵舍旁供將校及兵員使用。堡壘砲臺通常以25名兵員設大便所1個,小便所則以每100人長1m的比例建造,將校用廁圊有時另外設置。 現存的廁圊坐東北朝西南,面向砲臺入口通路及掩蔽部,總寬3.48m、總深6.85m,39cm厚的外牆以硓𥑮石砌造,表面水泥粉刷。屋頂通常用弧拱形拱券或兩坡水木造瓦屋面的「切妻造」,但因屋頂已全毀,山牆部分破壞,以致究竟是弧拱形拱券或切妻造已難判定。 從入口大門在正面的位置偏右,可知左側應為大便所,右側應為尿槽。日式砲臺的廁圊,大便所都用木隔間及木門,外牆上設通風小窗,下設掏糞口。尿槽緊挨牆邊,為整條馬蹄形凹槽的溝槽,一側有站立用的立臺,槽向後側或中央傾斜,壁端留一圓孔通至室外,以便將尿液導入位於犬走上的集尿坑。外牆上也設通風小窗,數量與大便所同。 本堡壘砲臺所做的大便所從側面的通風小窗及掏糞口(28cm×28cm)觀察應為6個。通風小窗及掏糞口上方都有突出的塊石雨庇;尿槽的通風小窗也是6個,雨庇作法與大便所相同。為加強結構在廁圊的四隅角都有砌作整齊但錯砌的玄武岩隅角石。 現有的廁圊已被全面改造為現代化廁所,並以磚牆將室內分為前後兩大間。前為男廁,設馬桶便所兩間、小便斗兩個;後為女廁,設馬桶便所3間。前後入口都設有雙向開合門。為保持通風避免增加牆體荷重,在廁圊四周用8根立柱的獨立木屋架做成兩坡水屋面。 6. 貯水所及水井 由於每名守兵每日給水需求量約為20公升,其中包括飲食用水至少3公升,因此堡壘砲臺內的貯水所需儲存供所有駐守兵員30日用的水量。在無淡水水源的山地,貯水所通常以收集雨水為給水的主要來源。雨量依各地氣候的年降雨量不同,其計算的依據各異。但因雨量中有一半滲入地表或因暴雨溢流而減量,故只能以年降雨量的二分之一計算,同時要以一年中雨量最少季節的數據做為貯水量計算的基準。 貯水所除貯水池外設有沉澱池、過濾池以及能取得守兵所需水量之汲水井。為免遭受敵軍轟炸破壞,一個堡壘砲臺通常設有至少兩口的汲水井。與貯水所連通的雨水排水溝,溝緣係用堡嵌石砌,寬約28cm~30cm,底用碎石混凝土做成微弧截面,其上覆蓋15cm以上直徑的半圓陶管(本工程採用約21cm直徑),做為淨水流通的管道,並流入貯水所的貯水池中,再經過沉澱池與過濾池的澄清與過濾後,流入大型的貯水箱中存供日常使用之需。 大山堡壘砲臺的貯水所淨寬6.7m,進深3.2m,後、左、右三面用深47cm的堡嵌石砌造成垂直的牆面,以與較高的土丘分隔。精確的說,貯水所是由土丘挖出來與道路面平齊的凹地。矩形平面的貯水所計由兩大部分構成:有水井口的地下貯水箱及凸出地面的正方形貯水池。 建於地下的貯水箱呈長形平面,兩端及箱頂呈弧形,長邊與道路呈直角。貯水箱平直部分長5.01m,加上兩凹弧的最長長度為5.92m;淨寬2.97m,井口含淤泥的總深度至少在3.93m以上,箱內淨高至淤泥面上總深度為3.29m。井口位置在貯水箱弧頂上,井口呈管形,外徑90cm,內徑60cm,管頂測到淨水池頂的高度用雷射測距儀測得管深2.02m,距路邊的排水溝內緣約1.8m。 貯水池平面呈正方形,長、寬均為2.6m,突出地面約9cm~16cm。平面中央分隔兩個寬1m的長形平面,面外的空間為長2.3m、寬1m、深1.55m的貯水池,用來儲存由排水溝引進的水。面內的空間用30cm厚、60cm高的牆將池子再分為相等的兩口水池,分別為過濾池及沉澱池,長寬各1m、深1.17m,用來將貯水池中的水經過過濾及澄清後流入貯水箱中,各水池均有陶管連通。 自來水引進後,由於水質淨化,已無過濾及澄清之必要,遂將這3口池子改為蓄水池使用。並由道路下接PVC水管至池的左方,用水泥糊成不規則形的柱狀物,並加裝水龍頭,以便讓水流入池中。為防水溝水流入池中及各池水之流通,還用水泥將各個陶管封閉。 不論水井或貯水池,原來都有頂蓋蓋住,以防雨水滲入或避免兵員跌入。有了自來水以後,貯水箱的功能消失而不再使用,井口也不再封閉,逐漸成為雨水、地表水、汙泥、垃圾及雜物堆積的場所,也成為丟棄彈藥或廢車架等地投棄場,直到仙人掌滋生後,才無人為雜物的丟棄,但卻無法避免雨水及汙泥的淤積。 三、連絡空間 1. 連絡交通路 是堡壘砲臺與堡壘砲臺之間主要的連絡軍道,依所在的位置而有距離長短之別,除非有特殊用途,一般都以3m寬為度,且應便於兵器彈藥之移動、補給及交換,同時也做為部隊出入的孔道。 如為坡地則以不超過1/6的緩坡為原則。路面用碎石級配或土路,道路兩側都有設有邊溝。邊溝的形式澎湖島要塞多用玄武岩方錐形堡嵌石砌,溝寬約在28cm左右;基隆要塞則多用砂岩長條形塊石,溝寬約在22cm左右。溝深依道路坡度及陰井調整。溝底多用碎石混凝土做成微弧形截面。 大山堡壘砲臺基地內原有連絡軍道多條,儘管事過境遷,在各時期不同的使用下已有不少改變,但在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中仍可約略看出,應與紅色箭頭所示相去不遠。後因做為國軍青灣營區使用,道路已做了使用上的改變。 營區廢棄後至指定為縣定古蹟之前,又被規劃為仙人掌公園,且前後歷經四期工程的興築,大部分連絡軍道都已重新規劃整建成為園區道路。經現場勘查發現,目前尚餘未開發的軍道一條,位於基地東側,是該砲臺連通明治36 (1903)年2月10日起工、同年12月9日竣工的彈藥本庫的連絡道路,也是通往雞舞塢堡壘的舊路。後來彈藥本庫雖然改建為海軍陸戰隊訓練基地使用,但因駐紮軍種不同,這條路可能是因為使用率不高而被保存下來。目前路邊的日式排水溝雖然部分被積土淹沒,但其寬度及斜率,尚無太大的改變。 2. 軍用道路 軍用道路依照日本要塞輔助建設物之規定分等級。一等道路包括:由要塞司令部通往司令部管轄之倉庫、兵營、彈丸、火藥、糧食本庫、大修理所、堡壘團、停車場、國道等之道路;由司令部所轄之倉庫通往彈丸、火藥本庫、火藥支庫、堡壘團之道路,以及搬運砲戰砲前往堡壘團中樞之道路。二等道路包括:連絡相鄰堡壘砲臺的連絡交通路;由火藥、糧食支庫通往堡壘砲臺、由糧食本庫通往糧食支庫、或由大修理所通往小修理所之道路。三等道路:前述以外通往必要各點之道路。軍用道路通常因應地形於一側或兩側設排水明溝,必要時設橫斷排水溝,路面凸形約1/30,因應地質以適當物料牢固建造。 明治34 (1901)年9月26日築城部澎湖島支部完成大山砲臺與雞母塢山砲臺間的交通路,成為兩堡壘砲臺之間的主要連絡通路。儘管今天仍存有兩張當時的〈交通路敷地之圖〉,但因地形地貌及交通狀況經過百餘年的變革,其詳細位置、內容及形式已無法得知,即便是有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但因仙人掌公園的道路都已重新規劃,原有的道路已難分辨。
室內特徵: 貳、大山新砲臺的建築 和大山堡壘砲臺一樣,利用日治時期部分未興建完成的防禦營造物,而於民國41 (1952)年以澎湖防衛部馬公要塞第三期工事編號96改建的大山新砲臺,也由戰鬥空間、作息空間及連絡空間等三部分構成,但內容已有很大的不同。 一、戰鬥空間 1. 砲座、胸牆、橫向通道 本砲臺係國軍以大正時期原規劃為十五加砲之砲臺為原型,配備接收自日軍所遺存的3門80mm的高射砲(為1939年生產的仿德製克虜伯高射砲),以4座一字排開的配置所構築的砲臺。各砲座也採用前圓後平的馬蹄形配置,圓弧側在前,面對海正面;平直側在後,連接橫向通道。各砲座大小約略相同,長6.55m,寬7.1m。橫向通道在砲座後,寬2.75m,用來串聯4個砲座,以使彼此間可以互通訊息,相互支援。 砲座用水泥鋪築,前端設方形砲床,其中3座已被挖除,只留下填平的覆土及滋生的仙人掌及雜草。由左起算的第四砲座,仍殘留有2.5m見方的方座形鋼板座,其上隱約可見一圈凸邊及20顆螺栓固定的痕跡,是瞭解本砲臺構造最好的資料。根據日治時期的火砲資料研判,應為架高射砲用的圓錐臺砲架的底座,只是圓錐臺砲架以上的部分及配備都已不存。目前在第二砲座的覆土流失,可約略看出凹50cm深且較方形砲床大的圓形座槽,應是挖掘基座時留下的坑洞,但也有可能是後來改變裝備後遺留的殘跡。 砲座的前、左、右三面有胸牆環圍,胸牆高約1.15m,多以堡嵌石3~4層砌築,作工已不如大山堡壘砲臺細膩。砲座左側的胸牆上有彈室1個,寬100cm、高51cm、退凹28cm,內側刻槽3道,各寬6cm、深4cm,用途待考。砲座與砲座間的橫牆(隔堆)寬13.2m,背面已用水泥牆砌造。胸牆下有30cm寬的排水明溝向後連通至橫向通道的路邊排水明溝,這些水溝都用水泥砌造。橫向通道邊有高2m的背牆及凹龕做為儲藏室。 背牆後還有兩道由水泥邊牆所砌築的進出路,做為與連絡交通路相通的運補孔道,也是砲臺的主要出入口。只是長年人跡罕至,銀合歡、仙人掌及龍舌蘭等植物滋長茂盛,幾達全部被淹沒、無法進出及清楚的辨識構造物的程度。所幸經本團隊僱工清理後,已能約略看出砲臺的基本樣貌。 2. 砲側庫 新造的砲臺已無日治時期日式砲臺所常見的拱砌砲側庫存在,改在橫向通道的背牆上,用方形的退凹空間或凹龕做為儲藏室。 3. 探照燈臺 位於大山堡壘砲臺的最高點,空照圖標高為32.7m的山頂平臺。在大山砲臺初建或新砲臺續建時期,並沒有探照燈臺建造的相關資料存在。但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我軍政部第四要塞調查組,由海軍臺澎要港司令部葉心傳主任、林鴻奎組長、陳中堅營長及日方潑剌部隊長鵜飼源吉大佐,共同調查澎湖島要塞,並於民國35 (1946)年2月提出要塞調查一覽表,其中大山砲臺部分僅存陸軍彈藥庫(即今存之掩蔽部)及舊砲臺。至於工事位置種類數量一覽表中仍稱「圓頂」的工事,留有高射砲位2位、觀測所1處、指揮所1處、探照燈臺1處。就此觀之,現存的探照燈臺應為後期的產物;如從建築結構看,其以亂石砌為主的石砌方式已與明治時期砲臺的作法有很大的差別,但與以下將敘述的大山新砲臺作息空間很接近。因此判斷應為大正時期以後所增建。 就配置上看,探照燈臺位於平臺的西北側,呈長方形平面,軸線方位與新砲臺的首線一致,採坐東北朝西南的坐向。西北有寬1.94m 的石砌通道及寬1.82m用來上下陡坡的階梯可通達大山砲臺的步兵道,再通往山下坡谷的作息空間。由於作息空間已被仙人掌公園規劃為仙人掌產業產銷中心,因此這條陡峭的山路已被重新整理為帶扶手欄杆的塊石砌山路。 探照燈臺東南有寬3m的斜坡道可通大山堡壘砲臺、掩蔽部及舊大門入口,由於這一段坡度平緩,儘管沒有堡嵌石砌的邊溝,仍可看出是供輪車上下用的補給通道。只是一度因無人出入,而被仙人掌及銀合歡占滿。最近因仙人掌公園規劃整理排水系統的需要,仙人掌及銀合歡已被清除,補給通道的輪廓再次展現。 探照燈臺本體為一凹入地下的掩體空間,前有左右截角的馬蹄形平面,東、西、北三面用厚33cm的石砌牆面環圍,南面為沒有石砌牆且較平坦的開口。石砌牆內側就是探照燈室,平面也成馬蹄形,主入口在東北面,燈室牆厚42cm,亂石砌與鋼筋混凝土混合構造,四周與石砌牆有65cm寬的間隔,做為人員走動的掩體壕。 由於位於海邊,混凝土已因鋼筋銹蝕而爆裂,樑、柱、入口雨庇及樓板都已倒塌。不過,在離地高約72cm處,還可以看到造形完整的混凝土窗臺。從其寬度也可以知道這兩個窗洞都是1.36m寬,再從砌牆收邊觀察,門洞寬度應為96cm。 探照燈臺前方因有左右截角,成為三面不設窗扇的大窗洞,用來使探照燈有橫掃海面視角的廣度。正因為這個面寬太大,使結構沒有足夠的支承力,加上鋼筋銹蝕爆裂,成為結構破壞的主要原因。窗檻下,留有32cm見方的排水孔,可以使室內積水流入牆邊的排水溝中。由於牆體及柱樑倒塌過半,使現況宛如廢墟,但從其構造的構成及掩體配置看,仍不失其昔時一度壯觀的風采。 探照燈臺後方,與入口相隔2.91m處有正方形廁圊一座,面寬2.54m,牆厚40cm,背側牆下有35cm×57cm的掏糞口一處,79cm×92cm的集尿池一口。為便於掏糞作業,背側與掩體牆間寬達1.26m。儘管掏糞口、集尿池清晰可見,但室內隔間及廁圊形式已因屋頂及牆體倒塌而被混凝土塊及石塊所覆蓋。 探照燈臺西北側,地面上有一塊96cm寬的水泥土臺,可能是做為指揮觀測的平臺。與西北側陡峭坡地不同的東南側,是一片平坦的空地,可能是做為機動性防衛的空地。前端不遠處有哨所一座,已被平整的水泥塗刷過,屋頂全無,僅存ㄩ字形牆體,內牆一角還留有凹刮的「一七四梯次」、「不深」、「志河」等字跡,具見證軍事生活之價值,採哨所維持現狀,字跡應加保留。 二、作息空間 作息空間仍沿用砲臺東北凹地大正時期所建的石頭厝群。說它是石頭厝群,是因為這些建築都用矩形平面,彼此的鄰棟間距不寬,空間配置感覺相當密集;又位於同一個凹谷地,群聚成完整的作息空間區。 且各棟建築都以黑色的玄武岩塊石採亂石砌工法砌造,較大的建築在四個角隅下端還做有約略外擴的弧形放腳,但門楣、窗楣、窗間柱、雨庇、平屋頂及部分室內梁柱等則用鋼筋混凝土造,整體造形特徵明顯。茲說明各空間的形式及內容如下: 1. 兵舍 兵舍位於本區基地西南,長13.4m、寬10.2m,坐西北朝東南配置。除厚45cm的牆面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外,屋頂部分已改為鋼筋混凝土樓板,內加鋼筋混凝土柱樑。門楣、窗楣、窗間柱也用鋼筋混凝土造。 兵舍以中央走道將室內空間分為左右居室,走道兩端設入口大門。內立四柱將居室分為6大間,各居室外牆都開長條形大木窗,邊間兩側也開形式相同的大木窗,只有中央間開在窗楣下用窗間柱分隔成雙連木窗,成為這座建築外觀的特色之一。從已損壞的現場跡象看,各居室都有抬高的地板面,以便安置榻榻米。為使地板面具有防潮的功能,各面外牆的長窗下設有鋼筋混凝土窗臺,窗臺下再開通風窗洞,以維持地板下良好的通風。 現存的兵舍,所有的木門窗都已被拆除,部分長窗已用石頭封填。從目前尚存一樘木窗觀察,應為另開有下窗的上下錘窗。門楣、窗楣、窗間柱的混凝土爆裂,銹蝕鋼筋裸露。部分牆面都有剪力破壞的龜裂或部分已被水泥塗刷汙損。 室內損壞相當嚴重,樓板開裂嚴重,保護層因鋼筋銹蝕而脫落,樑柱鋼筋外露,碎塊及垃圾掉落滿地。柱間用玄武岩改砌矮牆,外加水泥粉刷。室內粉刷牆體開裂,苔蘚孳生,表層剝落。整體看來,結構已達安全堪慮的程度。 2. 炊事場 炊事場距兵舍外牆約3.63m,長7.15m、寬5.31m,厚40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從留存有兩側山牆可以研判,其屋頂應為木桁檁構築的和瓦「切妻造」屋頂,但木桁檁及和屋頂今已不存。 炊事場左前及右後各有圓形大水井一口,水井邊有方形儲水槽兩座,做為取水的水源。左右山牆中央都開有一扇大門,以便連通兵舍、水井及儲水槽。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正面左窗被國軍用紅磚封閉,窗檻下的檻牆損毀嚴重。其餘窗檻、窗楣也都有混凝土爆裂、鋼筋裸露情形。 3. 監守衛舍 位於最左端的監守衛舍,呈正方形平面,坐西北朝東南,長寬均為8.02m,距方形儲水池約1.2m。厚45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前後山牆各開大門一扇,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正面大門已被封閉,僅留後門可以出入,室內已無隔間,形如空屋。與以往的監守衛舍不同的是,廁圊不設在室內,而在室外的左側約1.85m處,長寬均為2.54m,大門朝向監守衛舍,由於內部磚石雜物堆積,無法看出室內空間的配置,不過從背牆上所開的雙窗看,應為大小便所各一的小型廁圊,僅供監守衛舍裡的兵員使用。 4. 廁圊 廁圊位於炊事所後面約6.75m處,與兵房相距5.38m,是提供兵舍及炊事所的兵員使用的公廁。厚48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現場左右山牆都留有矩形出入門洞,但一面已被封閉。室內配置已無法明辨,不過從門洞偏一邊看,應為1尿槽、3便所的小型廁圊。從留存有兩側山牆可以研判,其屋頂應為木桁檁構築的和瓦「切妻造」屋頂,但木桁檁及屋頂、甚至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 5. 糧食庫房 糧食庫房在廁圊左側3.63m處,長5.2m、寬4.37m。厚40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向廁圊的前山牆開大門一扇,兩側各開窗一扇,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室內無隔間,形如空屋。 6. 水井及儲水池 由於在低窪的谷地可以掘井,因此大山新砲臺不再採用集山水入坑的辦法,而改在這一區內掘了兩口圓形大井,炊事所邊的一口井內徑是1.56m,周圍用22cm厚的井緣隔起,道路邊的一口井內徑是1.51m,周圍用20cm厚的井緣隔起。高起的井緣可以防地表水流入,兼做防兵員跌落的擋牆。由於井非常深(12.80m及12.30m),水面至少在6.39~7.46m以下,汲水不便,因此在周邊設有大小兩個方形的儲水池,大儲水池的長寬是4.26×4.23m,小儲水池的長寬則是2.58×3.15m,深度大約1.5m。電器發達後,兩口水井已改用馬達抽水,因此在井邊可見PVC管及電動馬達。 7.四周環境 本區位於斜坡谷地,除兵舍較高外,其餘建築所在呈緩坡下降,為與新作的石板路相配合,四周用矮牆圍起,靠坡地部分則可見日式石溝砌法的舊溝。並利用舊溝使本區的地表水匯集流入排水溝後再導入較低的生態池中,經過分解與淨化的過程,再溢流入縣道的大排中。生態池除做成池形外,還用蜿蜒的水道將水的重力加速度降低,形成功能與美感兼具的淨水設施。 三、通信連絡空間 1. 連絡交通路 大山新砲臺的主要連絡交通路,在砲臺的東側及東北側,位於半島西側的稜線上,西可連風櫃,東與大山堡壘砲臺的步兵道連接,可通嵵裡。只可惜這條沒有邊溝的連絡交通路,在長期無人使用下,已無法明顯的辨別道路的蹤跡,而被近年所做的步道所取代。 2. 軍用道路 大山新砲臺初建時的軍用道路已無蹤跡可循,尤其在近年地景的開闢下,軍道的路形已無還原的可能。
使用情形: 閒置。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主要建物周圍銀合歡雜草覆蓋,需定期派人員巡邏,以利掌握建物損壞狀況。
現狀: 建物主體保存尚完整,目前標的閒置中。
網站名稱: (空)
網址: (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9261141#134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93700083號
公告日期: : 2010-06-30 15:38:31.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93700095號
公告日期: : 2010-07-22 00:00:00.0
note: :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指定為本縣古蹟之修正土地地號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56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94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93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1-30/106ec8bd-d0d9-4e51-9490-a6015ac78073/公告公文.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1-30/3eb8b023-9ad8-4096-a134-11d21b7527a0/公告公文(歷次).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10-06/38a5e5d4-8eed-4738-a156-caf38d22bcc4/地籍資料.pdf
repImgId: 1422

# 大門內 於 文資局古蹟 - 2

案件編號20030513000012
個案名稱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
級別代碼1.1.2
級別名稱直轄市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99
name: : 其他設施
other: : 宿舍
歷史沿革臺南市定古蹟「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座落於臺南市北區臺南公園西側。清朝領有臺灣初期,1686年(清康熙二十五年)於此地設「鎮守臺澎總兵官署」,此後二百餘年為清朝的軍事要地。日治初期,日軍承襲清代軍事用地,於原總鎮官署設台車總站,為臺南軍事運輸樞紐,再設陸軍砲兵與工兵營區。到了日治中期,附近已從城北空曠荒地轉型而為環境清幽、交通便利之新發展地區,逐漸有文、武官舍聚集。1925年(大正十四年),原駐紮于此的山砲兵第二中隊移防臺北,臺灣軍經理部提議將營舍修建為官舍,其後陸續建設多批官舍群和十字路網,用以安置陸軍官士兵及其眷屬。1931年(昭和六年),十字路網西北街廓出現雙併日本官舍十棟,其中八棟留存迄今,而為今日市定古蹟「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主體。二次大戰後,軍營以及軍事設施皆為國防部所接收,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臺灣省立工學院」成立(今國立成功大學前身),向國防部商借八棟官舍作為教師宿舍,因不敷使用,校方於1950年(民國三十九年)至1951年(民國四十年)間興築宿舍兩棟,其一獨棟宿舍保存迄今而為古蹟本體之一。軍方於1997年(民國八十六年)因國防部推行眷改計畫,將營區房舍和閒置眷舍全數夷為平地,區內最後僅存成大所轄教授宿舍計十棟,包含八棟雙併與兩棟獨棟宿舍。2000年(民國八十九年)5月西南側一棟雙併遭祝融之禍,目前僅存殘蹟。 2012年(民國九十一年)「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由軍方移交臺南市政府管理,文化局為提升其管理維護與使用效益,先將其中七間建築狀況較佳的房舍整理後,徵選藝術文化團隊進駐使用,2013年(民國九十二年)3月23日正式成立「321巷藝術聚落」舉辦園區導覽、戲劇表演及展覽等藝文活動。
評定基準1:: : 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2:: : 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指定登錄理由1.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此區宿舍多數座東南朝西北,南側皆設有緣側、外廊和後院,其座向方位與空間配置,為適應南臺灣的亞熱帶氣候之表現。 其建築設計對於防雨遮陽、耐震防火等居住課題,都有明確之處理對應方式,可為當代永續建築之參考。 2.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十棟房舍包含三個時期、共五種類型的建築形態,有日治中期木造之雙併官舍;日治後期磚木造之雙併、獨棟官舍,以及戰後初期磚木造之獨棟宿舍,具體呈顯了 1930至1950年代民居建築的營建技術,得以作為研究昭和年間至戰後初期臺灣日本官舍與宿舍發展演化的參考範例。
法令依據依據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符合第2條第1項第1款及第2款。
所屬主管機關臺南市政府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北區
address: : 公園路321巷
經度120.2084313294
緯度23.004113749189
主管機關名稱臺南市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5巷1號3樓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9277/photo/pic00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9277/photo/pic001.jpg
name: : ic001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臺南市政府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臺南市政府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030513000012
外觀特徵「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基地座落於公園路321巷內,基地敷地面積計約13,162平方公尺,古蹟本體十棟十八戶,除38號成大宿舍坐西北朝東南,其餘九棟日本官舍皆坐東南朝西北;其中199號庭院大門位於公園北路上,其餘皆在巷內。基地道路鋪設柏油,道路兩旁設有排水溝蓋,各戶以圍牆區隔,除199號與38號為獨棟建築,其餘為雙併格局,四戶一排,共四排。 199號為日治後期所建之獨棟官舍,建築面積計約42.5坪。磚木造,室內架高木地板,外牆磚砌頂部有RC壓樑。建築四周有犬走排水溝,台所與風呂外則有磚造煙囪。建物位於基地中央,庭院分前、後院,中間以高牆區隔,左右各設木門。 38號為成大所建獨棟宿舍,後於北側增建三間房間。建築面積約32坪(不含增建)。磚木造,地板填土墊高,磚砌外牆頂部無壓樑。建築物位在基地中央,庭院環繞四周合為一體,建築四周有犬走與排水溝,廚房外設有煙囪。建築本體南側設有前簷廊。 南側兩排的「19-1號和19-2號」、「23號和25號」、「27號和29號」、21號(半棟已燒毀),北側兩排的「31號和33號」、「35號和37號」、「40號和42號」。建築面積單戶約30坪,木構造,兩棟之間以隔戶牆作為區隔,大門皆設於北面。庭院區分為前、後院;大門至玄關之間鋪設步道,磚砌外牆RC平屋頂構造,有RC置物層板。 19號半棟一戶,經火災後目前只剩局部牆體及基礎。建築面積約27坪。磚木造,獨立基礎排列方式為矩陣排列,磚砌外牆表面水泥粉刷,頂部設有RC壓樑。大門設於北面。室外空間 建築物周圍有犬走及排水溝,部分遭東側增建覆蓋,庭院原應也有前、後院之區分。 「44號和46號」雙併官舍,建築面積約30坪,磚木造,大門設於北側。庭院分為前、後院,大門至玄關有磚砌水泥粉刷步道。44號側院圍牆邊有物置(儲藏間);46號側院圍牆邊則有一增建廚房,物置已拆除。犬走四周有排水明溝,經後院將雜排水排至週邊道路。
室內特徵199號獨棟宿舍室內空間屬「中廊下+雙緣側」型,依坪數計算應為日本陸軍中佐官舍。室內有東西橫向長條「中廊下」,以此中央走廊連結各主要房間,並於房間臨庭院處設置前、後緣側,室內空間品質頗佳。台所及風呂旁有女中室。中走廊兩端各設有便所,較本區其他官舍多出一處;東側便所位於座敷和應接室旁,主要供客人和主人使用,目前保存尚稱良好,可得見屋外排氣管及氣窗;西側便所靠近茶間、女中室和風呂,已遭改建另作他用,然可從空間與構造痕跡確認為原便所。應接室天花板形式為格天井,是屋內唯一洋式空間。 38號獨棟宿舍室內非日式空間,仍與其他321巷官舍相同設有中央走廊設計,使各主要房間可以獨立使用不受干擾,環繞著客廳、主臥、臥室、書房以及廁所。進入大門即為客廳,可通往中走廊及廚房,穿越廚房可到西北角的浴室。其配置與日本官舍最大之不同,當屬未設玄關及緣側等中介空間,且浴室和廁所分開並未相鄰。北側增建有廚房、廁所及臥房等,局部遮蔽原有犬走排水溝。 南側兩排的「19-1號和19-2號」、「23號和25號」、「27號和29號」,北側兩排的「31號和33號」、「35號和37號」、「40號和42號」室內空間屬「中廊下+單緣側」型。玄關包含踏込與廣間,踏込地板為磨石子,並於牆體內嵌下駄箱(鞋櫃),是日式空間中轉換室內、外使用的巧妙設計。廣間連接中廊下,可通往台所及茶間。入玄關之後鄰隔戶牆的一側為寢間,設有押入;另一側是應接室,設有櫥櫃。應接室隔著中廊下是南側的座敷。座敷與茶間相連,兩者以襖門相隔,打開或卸下即合為寬敞的大空間。所設有勝手口,可通往後院之側門。台所與風呂之間開一正方形小窗。座敷與茶間南側鄰後院處設有緣側,於隔戶牆一側設御手洗(洗手台)及便所、風呂,緣側之外是為外廊。六棟雙併官舍尚可區分出南側兩排、北側兩排兩種亞類型,其屋架佈局、緣側寬度、台所地坪構造、門窗位置與形式、櫥櫃做法等略有差異。 19號建築本體已燒毀,推斷原貌。室內佈局同「中廊下+單緣側」型,大門有門廊,進入玄關依序是踏込、廣間,到中廊下,再通往寢間、便所、風呂及台所。 「44號和46號」屬「中廊下+雙緣側」型,大門內移形成門廊,而與本區其他雙併日本官舍有明顯差異。進入玄關於踏込處原設有下駄箱(鞋櫃),底座殘跡尚存;至廣間可通兩側之座敷與寢間,兩房臨前院處設有緣側;廣間亦可通南側茶間,經中 廊下可到便所、風呂和台所。座敷南側連通居間,居間又和茶間相鄰,兩者與後院之間隔著緣側。座敷有床間及押入,無床協;台所設有勝手口(裏玄關,可通往側院),與風呂有門可互通;便所為L型,外牆下方設有氣窗。
使用情形321藝術家群聚計畫進駐管理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為維護古蹟建築構造完整與結構安全,損害之部位、構件需確實依傳統工法修復,並就其各棟未臻完善之處,以傳統工法或現代材料技術,提出合宜改善作為,如增設火打樑、筋違、結合鐵件,或強化其節點、開口部性能等。現存增建物如有搭附於古蹟本體者,當以拆除為原則,以降低景觀衝突性。
現狀二戰後,山砲兵營區由國軍接管,原老松町日軍宿舍群則依使用人員的不同劃分,其中俗稱為「321巷日本宿舍」的10棟日式房舍,即為市定古蹟「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分別8棟屬日治時期雙拼官舍,2棟為二戰後所建獨棟宿舍,其中1棟雙拼官舍已於民國89年(西元2000年)5月間燒毀,現存9棟,於民國35年(西元1946年)借予成大作為教授宿舍,至今尚有5棟房舍由成大教授所住居中。
網站名稱(空)
網址(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6-2213569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南市文維字第09218505270號
公告日期: : 2003-05-13 00:00:00.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南市文維字第09218508410號
公告日期: : 2003-06-18 00:00:00.0
note: : 更正定著土地範圍
3::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文資處字第1000393784號
公告日期: : 2011-06-24 00:00:00.0
note: : 直轄市升格
4::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文資處字第1070675804C號
公告日期: : 2018-07-04 00:00:00.0
note: : 變更種類、定著土地範圍、定著土地面積、補充指定理由、法令依據
5::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更正定著土地面積
公告日期: : 2018-09-07 00:00:00.0
note: : 府文資處字第1070960907C號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北區
landNo: : 北華段
landSerialNo: : 15-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北區
landNo: : 北華段
landSerialNo: : 13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北區
landNo: : 北華段
landSerialNo: : 131-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4::
itemNo: : 4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北區
landNo: : 北華段
landSerialNo: : 131-2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5::
itemNo: : 5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北區
landNo: : 北華段
landSerialNo: : 131-4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6::
itemNo: : 6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北區
landNo: : 北華段
landSerialNo: : 131-8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7::
itemNo: : 7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北區
landNo: : 北華段
landSerialNo: : 132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7-19/9ac90c36-7c84-4628-b639-fc3d50efa2e0/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公告-92.05.13.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7-19/7c6352f4-896d-4aac-b9c5-e9e0fff67e80/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變更公告-92.06.18.pdf
3::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7-19/aad52258-213b-4a0c-9dd6-081bf3bc8097/臺南縣市合併後縣定市定重新公告100.6.24.pdf
4::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7-19/a4d8e639-5feb-4dc6-b201-d8bf500f9c04/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變更及補充公告-107.07.04.pdf
5::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7-19/4b4952a9-062f-4756-b982-987a5fe8bd11/變更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變更公告-107.09.07.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18-12-05/51104a15-0dae-42c5-84c2-a2dec274338c/定著土地地號登記資料.pdf
repImgId1165
案件編號: 20030513000012
個案名稱: 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
級別代碼: 1.1.2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99
name: : 其他設施
other: : 宿舍
歷史沿革: 臺南市定古蹟「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座落於臺南市北區臺南公園西側。清朝領有臺灣初期,1686年(清康熙二十五年)於此地設「鎮守臺澎總兵官署」,此後二百餘年為清朝的軍事要地。日治初期,日軍承襲清代軍事用地,於原總鎮官署設台車總站,為臺南軍事運輸樞紐,再設陸軍砲兵與工兵營區。到了日治中期,附近已從城北空曠荒地轉型而為環境清幽、交通便利之新發展地區,逐漸有文、武官舍聚集。1925年(大正十四年),原駐紮于此的山砲兵第二中隊移防臺北,臺灣軍經理部提議將營舍修建為官舍,其後陸續建設多批官舍群和十字路網,用以安置陸軍官士兵及其眷屬。1931年(昭和六年),十字路網西北街廓出現雙併日本官舍十棟,其中八棟留存迄今,而為今日市定古蹟「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主體。二次大戰後,軍營以及軍事設施皆為國防部所接收,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臺灣省立工學院」成立(今國立成功大學前身),向國防部商借八棟官舍作為教師宿舍,因不敷使用,校方於1950年(民國三十九年)至1951年(民國四十年)間興築宿舍兩棟,其一獨棟宿舍保存迄今而為古蹟本體之一。軍方於1997年(民國八十六年)因國防部推行眷改計畫,將營區房舍和閒置眷舍全數夷為平地,區內最後僅存成大所轄教授宿舍計十棟,包含八棟雙併與兩棟獨棟宿舍。2000年(民國八十九年)5月西南側一棟雙併遭祝融之禍,目前僅存殘蹟。 2012年(民國九十一年)「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由軍方移交臺南市政府管理,文化局為提升其管理維護與使用效益,先將其中七間建築狀況較佳的房舍整理後,徵選藝術文化團隊進駐使用,2013年(民國九十二年)3月23日正式成立「321巷藝術聚落」舉辦園區導覽、戲劇表演及展覽等藝文活動。
評定基準: 1:: : 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2:: : 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指定登錄理由: 1.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此區宿舍多數座東南朝西北,南側皆設有緣側、外廊和後院,其座向方位與空間配置,為適應南臺灣的亞熱帶氣候之表現。 其建築設計對於防雨遮陽、耐震防火等居住課題,都有明確之處理對應方式,可為當代永續建築之參考。 2.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十棟房舍包含三個時期、共五種類型的建築形態,有日治中期木造之雙併官舍;日治後期磚木造之雙併、獨棟官舍,以及戰後初期磚木造之獨棟宿舍,具體呈顯了 1930至1950年代民居建築的營建技術,得以作為研究昭和年間至戰後初期臺灣日本官舍與宿舍發展演化的參考範例。
法令依據: 依據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符合第2條第1項第1款及第2款。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北區
address: : 公園路321巷
經度: 120.2084313294
緯度: 23.004113749189
主管機關名稱: 臺南市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5巷1號3樓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9277/photo/pic00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9277/photo/pic001.jpg
name: : ic001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臺南市政府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臺南市政府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030513000012
外觀特徵: 「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基地座落於公園路321巷內,基地敷地面積計約13,162平方公尺,古蹟本體十棟十八戶,除38號成大宿舍坐西北朝東南,其餘九棟日本官舍皆坐東南朝西北;其中199號庭院大門位於公園北路上,其餘皆在巷內。基地道路鋪設柏油,道路兩旁設有排水溝蓋,各戶以圍牆區隔,除199號與38號為獨棟建築,其餘為雙併格局,四戶一排,共四排。 199號為日治後期所建之獨棟官舍,建築面積計約42.5坪。磚木造,室內架高木地板,外牆磚砌頂部有RC壓樑。建築四周有犬走排水溝,台所與風呂外則有磚造煙囪。建物位於基地中央,庭院分前、後院,中間以高牆區隔,左右各設木門。 38號為成大所建獨棟宿舍,後於北側增建三間房間。建築面積約32坪(不含增建)。磚木造,地板填土墊高,磚砌外牆頂部無壓樑。建築物位在基地中央,庭院環繞四周合為一體,建築四周有犬走與排水溝,廚房外設有煙囪。建築本體南側設有前簷廊。 南側兩排的「19-1號和19-2號」、「23號和25號」、「27號和29號」、21號(半棟已燒毀),北側兩排的「31號和33號」、「35號和37號」、「40號和42號」。建築面積單戶約30坪,木構造,兩棟之間以隔戶牆作為區隔,大門皆設於北面。庭院區分為前、後院;大門至玄關之間鋪設步道,磚砌外牆RC平屋頂構造,有RC置物層板。 19號半棟一戶,經火災後目前只剩局部牆體及基礎。建築面積約27坪。磚木造,獨立基礎排列方式為矩陣排列,磚砌外牆表面水泥粉刷,頂部設有RC壓樑。大門設於北面。室外空間 建築物周圍有犬走及排水溝,部分遭東側增建覆蓋,庭院原應也有前、後院之區分。 「44號和46號」雙併官舍,建築面積約30坪,磚木造,大門設於北側。庭院分為前、後院,大門至玄關有磚砌水泥粉刷步道。44號側院圍牆邊有物置(儲藏間);46號側院圍牆邊則有一增建廚房,物置已拆除。犬走四周有排水明溝,經後院將雜排水排至週邊道路。
室內特徵: 199號獨棟宿舍室內空間屬「中廊下+雙緣側」型,依坪數計算應為日本陸軍中佐官舍。室內有東西橫向長條「中廊下」,以此中央走廊連結各主要房間,並於房間臨庭院處設置前、後緣側,室內空間品質頗佳。台所及風呂旁有女中室。中走廊兩端各設有便所,較本區其他官舍多出一處;東側便所位於座敷和應接室旁,主要供客人和主人使用,目前保存尚稱良好,可得見屋外排氣管及氣窗;西側便所靠近茶間、女中室和風呂,已遭改建另作他用,然可從空間與構造痕跡確認為原便所。應接室天花板形式為格天井,是屋內唯一洋式空間。 38號獨棟宿舍室內非日式空間,仍與其他321巷官舍相同設有中央走廊設計,使各主要房間可以獨立使用不受干擾,環繞著客廳、主臥、臥室、書房以及廁所。進入大門即為客廳,可通往中走廊及廚房,穿越廚房可到西北角的浴室。其配置與日本官舍最大之不同,當屬未設玄關及緣側等中介空間,且浴室和廁所分開並未相鄰。北側增建有廚房、廁所及臥房等,局部遮蔽原有犬走排水溝。 南側兩排的「19-1號和19-2號」、「23號和25號」、「27號和29號」,北側兩排的「31號和33號」、「35號和37號」、「40號和42號」室內空間屬「中廊下+單緣側」型。玄關包含踏込與廣間,踏込地板為磨石子,並於牆體內嵌下駄箱(鞋櫃),是日式空間中轉換室內、外使用的巧妙設計。廣間連接中廊下,可通往台所及茶間。入玄關之後鄰隔戶牆的一側為寢間,設有押入;另一側是應接室,設有櫥櫃。應接室隔著中廊下是南側的座敷。座敷與茶間相連,兩者以襖門相隔,打開或卸下即合為寬敞的大空間。所設有勝手口,可通往後院之側門。台所與風呂之間開一正方形小窗。座敷與茶間南側鄰後院處設有緣側,於隔戶牆一側設御手洗(洗手台)及便所、風呂,緣側之外是為外廊。六棟雙併官舍尚可區分出南側兩排、北側兩排兩種亞類型,其屋架佈局、緣側寬度、台所地坪構造、門窗位置與形式、櫥櫃做法等略有差異。 19號建築本體已燒毀,推斷原貌。室內佈局同「中廊下+單緣側」型,大門有門廊,進入玄關依序是踏込、廣間,到中廊下,再通往寢間、便所、風呂及台所。 「44號和46號」屬「中廊下+雙緣側」型,大門內移形成門廊,而與本區其他雙併日本官舍有明顯差異。進入玄關於踏込處原設有下駄箱(鞋櫃),底座殘跡尚存;至廣間可通兩側之座敷與寢間,兩房臨前院處設有緣側;廣間亦可通南側茶間,經中 廊下可到便所、風呂和台所。座敷南側連通居間,居間又和茶間相鄰,兩者與後院之間隔著緣側。座敷有床間及押入,無床協;台所設有勝手口(裏玄關,可通往側院),與風呂有門可互通;便所為L型,外牆下方設有氣窗。
使用情形: 321藝術家群聚計畫進駐管理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為維護古蹟建築構造完整與結構安全,損害之部位、構件需確實依傳統工法修復,並就其各棟未臻完善之處,以傳統工法或現代材料技術,提出合宜改善作為,如增設火打樑、筋違、結合鐵件,或強化其節點、開口部性能等。現存增建物如有搭附於古蹟本體者,當以拆除為原則,以降低景觀衝突性。
現狀: 二戰後,山砲兵營區由國軍接管,原老松町日軍宿舍群則依使用人員的不同劃分,其中俗稱為「321巷日本宿舍」的10棟日式房舍,即為市定古蹟「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分別8棟屬日治時期雙拼官舍,2棟為二戰後所建獨棟宿舍,其中1棟雙拼官舍已於民國89年(西元2000年)5月間燒毀,現存9棟,於民國35年(西元1946年)借予成大作為教授宿舍,至今尚有5棟房舍由成大教授所住居中。
網站名稱: (空)
網址: (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2213569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南市文維字第09218505270號
公告日期: : 2003-05-13 00:00:00.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南市文維字第09218508410號
公告日期: : 2003-06-18 00:00:00.0
note: : 更正定著土地範圍
3::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文資處字第1000393784號
公告日期: : 2011-06-24 00:00:00.0
note: : 直轄市升格
4::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文資處字第1070675804C號
公告日期: : 2018-07-04 00:00:00.0
note: : 變更種類、定著土地範圍、定著土地面積、補充指定理由、法令依據
5::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更正定著土地面積
公告日期: : 2018-09-07 00:00:00.0
note: : 府文資處字第1070960907C號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北區
landNo: : 北華段
landSerialNo: : 15-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北區
landNo: : 北華段
landSerialNo: : 13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北區
landNo: : 北華段
landSerialNo: : 131-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4::
itemNo: : 4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北區
landNo: : 北華段
landSerialNo: : 131-2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5::
itemNo: : 5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北區
landNo: : 北華段
landSerialNo: : 131-4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6::
itemNo: : 6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北區
landNo: : 北華段
landSerialNo: : 131-8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7::
itemNo: : 7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北區
landNo: : 北華段
landSerialNo: : 132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7-19/9ac90c36-7c84-4628-b639-fc3d50efa2e0/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公告-92.05.13.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7-19/7c6352f4-896d-4aac-b9c5-e9e0fff67e80/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變更公告-92.06.18.pdf
3::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7-19/aad52258-213b-4a0c-9dd6-081bf3bc8097/臺南縣市合併後縣定市定重新公告100.6.24.pdf
4::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7-19/a4d8e639-5feb-4dc6-b201-d8bf500f9c04/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變更及補充公告-107.07.04.pdf
5::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7-19/4b4952a9-062f-4756-b982-987a5fe8bd11/變更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變更公告-107.09.07.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18-12-05/51104a15-0dae-42c5-84c2-a2dec274338c/定著土地地號登記資料.pdf
repImgId: 1165

# 大門內 於 文資局古蹟 - 3

案件編號19831228000004
個案名稱彰化孔子廟
級別代碼1.1.1
級別名稱國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2
name: : 寺廟
歷史沿革清雍正元年(1723)彰化設縣,雍正4年(1726)知縣張鎬倡建縣儒學,建學立師,以彰雅化,當時的縣儒學即今彰化孔廟。清乾隆16年(1751)士紳施士齡等人倡議重修,各方捐資響應,知縣程運青具情以報,准予重修,後因故中輟,至乾隆18年(1753)由知縣王鴞主持重修工事,但由於資金缺乏,重修範圍僅止於大成門。 清乾隆23年(1758)孔廟傾頹,知縣張世珍再倡議重修,以磚砌甬道,移禮門、義路於大成門左右,並在門外設置泮池與照牆,於泮池題石曰:「芹泉」,取「泮水採芹」之意。明倫堂依原址一併重修,地基增高二尺,規模宏敞。明倫堂之後新建訓導署,訓導署左方建教諭署,孔廟的規模俱全。此次重修工程自乾隆24年(1759)10月興工,乾隆25年(1760)5月完工。 清乾隆51年(1786)林爽文事件,彰化縣城遭兵燹之災,明倫堂與學署毀於戰亂。清嘉慶2年(1797)貢生鄭士模倡議重修孔廟,工程因故並未完成。直至嘉慶16年(1811)知縣楊桂森倡議重修,增建大成殿前露台石欄杆,自東、西兩廡至大成門,增建短垣,於泮池上新建「登瀛橋」,毀於戰亂的明倫堂則改建至孔廟的左側。知縣楊桂森並置禮樂器,招佾舞生,於春秋二季舉行祀典。嘉慶17年(1812)職員王松修泮池,嘉慶21年(1816)吳性誠在明倫堂舊址興建文昌祠並重修白沙書院。 清道光5年(1825)教諭蔡克全刻臥碑石,置明倫堂的左側,又建福德祠於明倫堂大門內側。道光10年(1830)知縣李廷壁倡議重修夫子廟,編修縣志,並由接任知縣託克通阿力勸地方士紳,商賈踴躍捐資,募得資金一萬餘元。 清道光11年(1831)李廷壁知縣回任,乃於明倫堂後方開闢靜室,鳩工庀材,重修夫子廟。此次重修,將基地墊高二尺二寸,殿前改用龍柱二支及石柱二十支,露台亦增高二尺二寸,崇聖祠旁增設名宦祠與鄉賢祠及禮器庫、樂器庫,道光11年的重修,歷時二年七月,奠定今日孔廟的規模與格局。 清光緒4年(1878)知縣傅端銓見聖廟傾頹,乃捐廉養銀倡義重修,並得到士紳張春華等人,急公好義,相繼捐資,孔廟建築得以煥然一新,至光緒5年(1879)完成孔廟的修護。 明治30年(1897)日人將鹿港國語(日語)傳習所遷移至彰化,當時於孔廟做為上課的場所,至明治31年(1898)10月1日廢止,國語傳習所改設立「彰化公學校」,直至大正4年(1915)才搬離孔廟。日治時期因市區改正,拆照牆並將泮池填平,拓寬東門大通(今孔門路),做為通往彰化神社的道路。 昭和8年(1933)孔廟戟門及大成門受風雨侵襲而頹圮,幸經市民李程慷慨捐資一千圓,並倡議募款修護,總計募得一千九百六十五圓,不足費用由孔廟存款支應,孔廟管理人李崇禮鳩工庀材,負責修護工程,恢復大成門與戟門舊貌。 民國41年士紳吳上花等人請彰化縣長陳錫卿向省政府商請補助,重修孔廟。民國60年代彰化縣政府有意將孔廟拆除,遷建至八卦山上,經地方人士異議而作罷,民國67年重修,民國72年12月28日指定為第一級古蹟。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3::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4::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指定登錄理由1.彰化孔廟的建築,大成殿採四面走馬廊,屋簷開展如翼,曲線流暢。殿內用「三通五瓜」棟架,空間高敞,樑上懸掛數座清國皇帝所賜匾額,以知縣楊桂森所鑄之銅製大鏞及雍正帝「生民未有」、乾隆帝「與天地參」巨匾最具歷史價值。 2.供桌上擺設形式古樸的五供,極為莊嚴。裝飾方面,大成殿台基四周以花磚砌成,御路的莽龍造型栩栩如生,戟門牆垛嵌以花鳥磚雕,櫺星門脊上置以六支「通天筒」,為全臺孔廟僅見。由於全臺如鳳山、諸羅、淡水等地孔廟皆不存或不完整,彰化孔廟的建築可視為清領中期臺灣官建孔廟之代表作。
法令依據1.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4、17、18、19、22及27條第1款。 2.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至5條。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彰化市
address: : 彰化縣彰化市孔門路30號
經度120.54357303461
緯度24.078541641993
主管機關名稱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3-04-18/57adc466-1ae6-40ba-ad3f-df77c3e13cf7/I001 彰化縣 彰化孔子廟(一級)02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3-04-18/57adc466-1ae6-40ba-ad3f-df77c3e13cf7/I001 彰化縣 彰化孔子廟(一級)02.jpg
name: : I001 彰化縣 彰化孔子廟(一級)02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彰化縣政府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臺灣省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31228000004
外觀特徵彰化孔子廟類似傳統宮殿式建築式樣,直接把臺南的承重磚結構外加一環迴廊,空間配置與已毀的嘉義文廟相近,較接近中國各地的文廟,唯一可見到臺灣的手法是在大成殿後的崇聖祠,在兩翼加出了鄉賢祠及明宦祠。同時彰化孔廟與臺灣其他各廟一樣,明倫堂設在殿的左邊,而他地設明倫堂之處均設崇聖祠,這是漳州、泉州府學的傳統。
室內特徵彰化孔廟為四進三院的建築格局,分別是大成門、戟門、大成殿與崇聖祠。目前孔廟的建築型制仍保存清道光10年(1830)重修時的規模。孔廟正門稱為大成門或欞星門,有「取士、得士」之意。正門入口兩旁有一對石雕精緻的石鼓,石鼓的基座與門柱後方的門臼為同一塊石材,為鞏固門柱的功能。石鼓上方雕刻有螺紋圖案,為倣傚龍生九子之「椒圖」,其性好閉,所以立於門口。 大成門上方置有六個筒狀的通天筒,象徵孔子其德配天地,道貫古今。道光版《彰化縣志》聖廟木刻圖顯示,當時孔廟已有此六根通天筒,代表「禮、樂、射、御、書、數」六藝。 大成門兩旁牆垣分別是「下馬碑」與「萬仞宮牆」碑,龍邊牆垣是滿、漢文的「下馬碑」,其上書「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為對孔子至高尊敬的表徵。虎邊牆垣是「萬仞宮牆」碑,清乾隆24年(1759)重修彰化縣儒學時,於泮池前建照牆,即是「萬仞宮牆」。「萬仞宮牆」語出論語:「…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依周制一仞為八尺,萬仞之意為象徵孔子學問深厚。 彰化孔廟第二進為戟門,是台灣孔廟建築的首例。「戟」乃古代武器,昔時士宦的門戶設有戟門,為訪客拜訪時,卸下隨身兵器的門廳。戟門屋脊上方有一對「龍頭魚尾」造型的動物,稱為「螭吻」,為龍生九子之一,其性好吐水,置於屋頂上,有避火災的意涵。 戟門左右兩側掛有鐘、鼓,為祭孔時制禮樂器之用,鏞鐘為清嘉慶16年(1811)彰化知縣楊桂森及生員吳瓊華、增生王雲鼎、訓導葉文載、教諭陳鯉青、典史徐延俊、生員鄭維謙等所敬獻。 位於龍邊牆垣的「臥碑」,為孔廟特有的碑文,由於石碑是橫置,所以稱為「臥碑」。清順治9年(1652)禮部奉題於明倫堂左側置立臥碑,臥碑內有八條教規,告誡生員上當報效國家,下立人品。彰化孔廟的臥碑為清道光5年(1825)教諭蔡克全敬立,原碑置於彰化孔廟明倫堂,因明倫堂已毀損,目前此臥碑置於戟門內。 彰化孔廟東、西廡為獨立的建築, 無迴廊與戟門或大成殿相連接,是彰化孔廟的特色。兩廡分別奉祀孔子的弟子及歷代賢明的學者,東廡祀先賢40位、先儒33位,西廡祀先賢38位、先儒37位,共148位。 孔廟的正殿稱為大成殿,奉祀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以及四配、十二哲人。四配則為復聖顏子(顏回),宗聖曾子(曾參),亞聖孟子(孟軻),述聖子思子(孔子之孫,孔伋)。十二哲人為先賢閔子損(子騫)、冉子雍(仲弓)、端木賜(子貢)、仲子由(子路)、卜子商(子夏)、有子若(子有)、冉子耕(伯牛)、宰子予(子我)、冉子求(子有)、言子偃(子游)、顓孫師(子張)及宋代朱子(朱熹)。十二哲人中,除宋代朱子,其餘皆為孔子弟子。 大成殿前有一平台,稱為月台,為祭孔時神聖的空間。正殿面寬五開間,屋頂為重簷歇山式造型,四面設有走馬廊道。月台前有一斜面花崗石,其上刻有雲龍,稱為「御路」。昔時祭孔時,文武官員從御路旁石階,登上大成殿祭孔。兩旁欄杆,以泉州白石雕刻獅子,立於柱頭。 大成殿的龍柱為清道光10年(1830)重修孔廟時的作品,龍柱採花崗岩石材,單龍盤柱,其特色為左龍柱張口,右龍柱閉口,4爪握珠,柱身裝飾雲紋及岩石,少許鏤空雕。 大成殿內珍藏歷代皇帝所御賜的古匾,分別有雍正「生民未有」,乾隆「與天地參」,嘉慶「聖集大成」,咸豐「德齊幬載」,同治「聖神天縱」等匾額。 崇聖祠位於大成殿的後方,奉祀孔子五代祖先,分別是五代祖父木金父公為「肇聖王」、高祖父祈父公「裕聖王」、曾祖父防叔公「詒聖王」、祖父伯夏公「昌聖王」、父叔梁紇公「啟聖王」之牌位。 兩旁則為四配之父,分別為先賢顏無繇(顏回之父)、先賢孔鯉(孔子之子、子思子之父)、先賢曾點(曾子之父)、先賢孟激(孟子之父)。另從祀先儒周輔成、蔡元定、張迪及朱松(朱熹之父)等。
使用情形目前由彰化縣文化局管理維護及使用。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20條規定進行管理維護。
現狀民國八十八年「921」震災造成彰化孔子廟損毀,現已經修復完善。開放於民眾參觀。
網站名稱彰化縣古蹟暨歷史建築資訊網-古蹟與歷史
網址http://mus.bocach.gov.tw/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17-7667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72臺內民字第202452號
公告日期: : 1983-12-28 08:50:57.0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彰化市
landNo: : 孔門段
landSerialNo: : 433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彰化市
landNo: : 孔門段
landSerialNo: : 433-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彰化市
landNo: : 孔門段
landSerialNo: : 504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4::
itemNo: : 4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彰化市
landNo: : 孔門段
landSerialNo: : 505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5::
itemNo: : 5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彰化市
landNo: : 孔門段
landSerialNo: : 506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588/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JPG
2::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589/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3).JPG
3::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590/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4).JPG
4::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591/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5).JPG
5::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03/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6).JPG
6::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04/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8).JPG
7::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05/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7).JPG
8::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06/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9).JPG
9::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07/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0).JPG
10::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08/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1).JPG
11::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09/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2).JPG
12::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10/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3).JPG
13::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11/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4).JPG
14::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12/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5).JPG
15::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13/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6).JPG
16::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14/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7).JPG
17::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15/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8).JPG
18::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16/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9).JPG
19::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17/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0).JPG
20::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18/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1).JPG
21::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19/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2).JPG
22::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20/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3).JPG
23::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21/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4).JPG
24::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22/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5).JPG
25::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24/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6).JPG
26::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25/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7).JPG
27::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26/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9).JPG
28::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27/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8).JPG
29::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3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28/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30).JPG
30::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3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29/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31).JPG
31::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3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30/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32).JPG
32::
mediaName: : 555f959b-978e-41e0-9b26-06e55c3ab079 (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14613/photo/555f959b-978e-41e0-9b26-06e55c3ab079 (1).jp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10-26/10e02a6b-d88e-467d-8a89-17fa7f1f82d8/彰化孔子廟公告.jpg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4766/photo/32608570-5a31-4b3b-80b5-d5b0c2b5c747.jpg
repImgId211724
案件編號: 19831228000004
個案名稱: 彰化孔子廟
級別代碼: 1.1.1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2
name: : 寺廟
歷史沿革: 清雍正元年(1723)彰化設縣,雍正4年(1726)知縣張鎬倡建縣儒學,建學立師,以彰雅化,當時的縣儒學即今彰化孔廟。清乾隆16年(1751)士紳施士齡等人倡議重修,各方捐資響應,知縣程運青具情以報,准予重修,後因故中輟,至乾隆18年(1753)由知縣王鴞主持重修工事,但由於資金缺乏,重修範圍僅止於大成門。 清乾隆23年(1758)孔廟傾頹,知縣張世珍再倡議重修,以磚砌甬道,移禮門、義路於大成門左右,並在門外設置泮池與照牆,於泮池題石曰:「芹泉」,取「泮水採芹」之意。明倫堂依原址一併重修,地基增高二尺,規模宏敞。明倫堂之後新建訓導署,訓導署左方建教諭署,孔廟的規模俱全。此次重修工程自乾隆24年(1759)10月興工,乾隆25年(1760)5月完工。 清乾隆51年(1786)林爽文事件,彰化縣城遭兵燹之災,明倫堂與學署毀於戰亂。清嘉慶2年(1797)貢生鄭士模倡議重修孔廟,工程因故並未完成。直至嘉慶16年(1811)知縣楊桂森倡議重修,增建大成殿前露台石欄杆,自東、西兩廡至大成門,增建短垣,於泮池上新建「登瀛橋」,毀於戰亂的明倫堂則改建至孔廟的左側。知縣楊桂森並置禮樂器,招佾舞生,於春秋二季舉行祀典。嘉慶17年(1812)職員王松修泮池,嘉慶21年(1816)吳性誠在明倫堂舊址興建文昌祠並重修白沙書院。 清道光5年(1825)教諭蔡克全刻臥碑石,置明倫堂的左側,又建福德祠於明倫堂大門內側。道光10年(1830)知縣李廷壁倡議重修夫子廟,編修縣志,並由接任知縣託克通阿力勸地方士紳,商賈踴躍捐資,募得資金一萬餘元。 清道光11年(1831)李廷壁知縣回任,乃於明倫堂後方開闢靜室,鳩工庀材,重修夫子廟。此次重修,將基地墊高二尺二寸,殿前改用龍柱二支及石柱二十支,露台亦增高二尺二寸,崇聖祠旁增設名宦祠與鄉賢祠及禮器庫、樂器庫,道光11年的重修,歷時二年七月,奠定今日孔廟的規模與格局。 清光緒4年(1878)知縣傅端銓見聖廟傾頹,乃捐廉養銀倡義重修,並得到士紳張春華等人,急公好義,相繼捐資,孔廟建築得以煥然一新,至光緒5年(1879)完成孔廟的修護。 明治30年(1897)日人將鹿港國語(日語)傳習所遷移至彰化,當時於孔廟做為上課的場所,至明治31年(1898)10月1日廢止,國語傳習所改設立「彰化公學校」,直至大正4年(1915)才搬離孔廟。日治時期因市區改正,拆照牆並將泮池填平,拓寬東門大通(今孔門路),做為通往彰化神社的道路。 昭和8年(1933)孔廟戟門及大成門受風雨侵襲而頹圮,幸經市民李程慷慨捐資一千圓,並倡議募款修護,總計募得一千九百六十五圓,不足費用由孔廟存款支應,孔廟管理人李崇禮鳩工庀材,負責修護工程,恢復大成門與戟門舊貌。 民國41年士紳吳上花等人請彰化縣長陳錫卿向省政府商請補助,重修孔廟。民國60年代彰化縣政府有意將孔廟拆除,遷建至八卦山上,經地方人士異議而作罷,民國67年重修,民國72年12月28日指定為第一級古蹟。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3::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4::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指定登錄理由: 1.彰化孔廟的建築,大成殿採四面走馬廊,屋簷開展如翼,曲線流暢。殿內用「三通五瓜」棟架,空間高敞,樑上懸掛數座清國皇帝所賜匾額,以知縣楊桂森所鑄之銅製大鏞及雍正帝「生民未有」、乾隆帝「與天地參」巨匾最具歷史價值。 2.供桌上擺設形式古樸的五供,極為莊嚴。裝飾方面,大成殿台基四周以花磚砌成,御路的莽龍造型栩栩如生,戟門牆垛嵌以花鳥磚雕,櫺星門脊上置以六支「通天筒」,為全臺孔廟僅見。由於全臺如鳳山、諸羅、淡水等地孔廟皆不存或不完整,彰化孔廟的建築可視為清領中期臺灣官建孔廟之代表作。
法令依據: 1.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4、17、18、19、22及27條第1款。 2.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至5條。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彰化市
address: : 彰化縣彰化市孔門路30號
經度: 120.54357303461
緯度: 24.078541641993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3-04-18/57adc466-1ae6-40ba-ad3f-df77c3e13cf7/I001 彰化縣 彰化孔子廟(一級)02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3-04-18/57adc466-1ae6-40ba-ad3f-df77c3e13cf7/I001 彰化縣 彰化孔子廟(一級)02.jpg
name: : I001 彰化縣 彰化孔子廟(一級)02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彰化縣政府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臺灣省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31228000004
外觀特徵: 彰化孔子廟類似傳統宮殿式建築式樣,直接把臺南的承重磚結構外加一環迴廊,空間配置與已毀的嘉義文廟相近,較接近中國各地的文廟,唯一可見到臺灣的手法是在大成殿後的崇聖祠,在兩翼加出了鄉賢祠及明宦祠。同時彰化孔廟與臺灣其他各廟一樣,明倫堂設在殿的左邊,而他地設明倫堂之處均設崇聖祠,這是漳州、泉州府學的傳統。
室內特徵: 彰化孔廟為四進三院的建築格局,分別是大成門、戟門、大成殿與崇聖祠。目前孔廟的建築型制仍保存清道光10年(1830)重修時的規模。孔廟正門稱為大成門或欞星門,有「取士、得士」之意。正門入口兩旁有一對石雕精緻的石鼓,石鼓的基座與門柱後方的門臼為同一塊石材,為鞏固門柱的功能。石鼓上方雕刻有螺紋圖案,為倣傚龍生九子之「椒圖」,其性好閉,所以立於門口。 大成門上方置有六個筒狀的通天筒,象徵孔子其德配天地,道貫古今。道光版《彰化縣志》聖廟木刻圖顯示,當時孔廟已有此六根通天筒,代表「禮、樂、射、御、書、數」六藝。 大成門兩旁牆垣分別是「下馬碑」與「萬仞宮牆」碑,龍邊牆垣是滿、漢文的「下馬碑」,其上書「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為對孔子至高尊敬的表徵。虎邊牆垣是「萬仞宮牆」碑,清乾隆24年(1759)重修彰化縣儒學時,於泮池前建照牆,即是「萬仞宮牆」。「萬仞宮牆」語出論語:「…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依周制一仞為八尺,萬仞之意為象徵孔子學問深厚。 彰化孔廟第二進為戟門,是台灣孔廟建築的首例。「戟」乃古代武器,昔時士宦的門戶設有戟門,為訪客拜訪時,卸下隨身兵器的門廳。戟門屋脊上方有一對「龍頭魚尾」造型的動物,稱為「螭吻」,為龍生九子之一,其性好吐水,置於屋頂上,有避火災的意涵。 戟門左右兩側掛有鐘、鼓,為祭孔時制禮樂器之用,鏞鐘為清嘉慶16年(1811)彰化知縣楊桂森及生員吳瓊華、增生王雲鼎、訓導葉文載、教諭陳鯉青、典史徐延俊、生員鄭維謙等所敬獻。 位於龍邊牆垣的「臥碑」,為孔廟特有的碑文,由於石碑是橫置,所以稱為「臥碑」。清順治9年(1652)禮部奉題於明倫堂左側置立臥碑,臥碑內有八條教規,告誡生員上當報效國家,下立人品。彰化孔廟的臥碑為清道光5年(1825)教諭蔡克全敬立,原碑置於彰化孔廟明倫堂,因明倫堂已毀損,目前此臥碑置於戟門內。 彰化孔廟東、西廡為獨立的建築, 無迴廊與戟門或大成殿相連接,是彰化孔廟的特色。兩廡分別奉祀孔子的弟子及歷代賢明的學者,東廡祀先賢40位、先儒33位,西廡祀先賢38位、先儒37位,共148位。 孔廟的正殿稱為大成殿,奉祀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以及四配、十二哲人。四配則為復聖顏子(顏回),宗聖曾子(曾參),亞聖孟子(孟軻),述聖子思子(孔子之孫,孔伋)。十二哲人為先賢閔子損(子騫)、冉子雍(仲弓)、端木賜(子貢)、仲子由(子路)、卜子商(子夏)、有子若(子有)、冉子耕(伯牛)、宰子予(子我)、冉子求(子有)、言子偃(子游)、顓孫師(子張)及宋代朱子(朱熹)。十二哲人中,除宋代朱子,其餘皆為孔子弟子。 大成殿前有一平台,稱為月台,為祭孔時神聖的空間。正殿面寬五開間,屋頂為重簷歇山式造型,四面設有走馬廊道。月台前有一斜面花崗石,其上刻有雲龍,稱為「御路」。昔時祭孔時,文武官員從御路旁石階,登上大成殿祭孔。兩旁欄杆,以泉州白石雕刻獅子,立於柱頭。 大成殿的龍柱為清道光10年(1830)重修孔廟時的作品,龍柱採花崗岩石材,單龍盤柱,其特色為左龍柱張口,右龍柱閉口,4爪握珠,柱身裝飾雲紋及岩石,少許鏤空雕。 大成殿內珍藏歷代皇帝所御賜的古匾,分別有雍正「生民未有」,乾隆「與天地參」,嘉慶「聖集大成」,咸豐「德齊幬載」,同治「聖神天縱」等匾額。 崇聖祠位於大成殿的後方,奉祀孔子五代祖先,分別是五代祖父木金父公為「肇聖王」、高祖父祈父公「裕聖王」、曾祖父防叔公「詒聖王」、祖父伯夏公「昌聖王」、父叔梁紇公「啟聖王」之牌位。 兩旁則為四配之父,分別為先賢顏無繇(顏回之父)、先賢孔鯉(孔子之子、子思子之父)、先賢曾點(曾子之父)、先賢孟激(孟子之父)。另從祀先儒周輔成、蔡元定、張迪及朱松(朱熹之父)等。
使用情形: 目前由彰化縣文化局管理維護及使用。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20條規定進行管理維護。
現狀: 民國八十八年「921」震災造成彰化孔子廟損毀,現已經修復完善。開放於民眾參觀。
網站名稱: 彰化縣古蹟暨歷史建築資訊網-古蹟與歷史
網址: http://mus.bocach.gov.tw/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667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72臺內民字第202452號
公告日期: : 1983-12-28 08:50:57.0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彰化市
landNo: : 孔門段
landSerialNo: : 433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彰化市
landNo: : 孔門段
landSerialNo: : 433-1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彰化市
landNo: : 孔門段
landSerialNo: : 504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4::
itemNo: : 4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彰化市
landNo: : 孔門段
landSerialNo: : 505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5::
itemNo: : 5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彰化市
landNo: : 孔門段
landSerialNo: : 506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588/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JPG
2::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589/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3).JPG
3::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590/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4).JPG
4::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591/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5).JPG
5::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03/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6).JPG
6::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04/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8).JPG
7::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05/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7).JPG
8::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06/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9).JPG
9::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07/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0).JPG
10::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08/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1).JPG
11::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09/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2).JPG
12::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10/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3).JPG
13::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11/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4).JPG
14::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12/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5).JPG
15::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13/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6).JPG
16::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14/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7).JPG
17::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15/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8).JPG
18::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16/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19).JPG
19::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17/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0).JPG
20::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18/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1).JPG
21::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19/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2).JPG
22::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20/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3).JPG
23::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21/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4).JPG
24::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22/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5).JPG
25::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24/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6).JPG
26::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25/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7).JPG
27::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26/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9).JPG
28::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27/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28).JPG
29::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3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28/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30).JPG
30::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3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29/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31).JPG
31::
mediaName: : 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3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630/photo/I001彰化縣彰化孔子廟(一級)(32).JPG
32::
mediaName: : 555f959b-978e-41e0-9b26-06e55c3ab079 (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14613/photo/555f959b-978e-41e0-9b26-06e55c3ab079 (1).jp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1-10-26/10e02a6b-d88e-467d-8a89-17fa7f1f82d8/彰化孔子廟公告.jpg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74766/photo/32608570-5a31-4b3b-80b5-d5b0c2b5c747.jpg
repImgId: 211724

# 大門內 於 文資局歷史建築 - 4

案件編號20200515000002
個案名稱員林郡官舍
種類1::
code: : A3
name: : 宅第
歷史沿革員林郡官舍並未有確切的興建時間,最早在大正14年(西元1925年)便出現在官方位置,而在大正9年(西元1920年)員林郡役所成立,因此推測該建築物興建於1920年代中期左右,此官舍建築群現今坐落於彰化縣員林市博愛路142巷16、20號。    大正9年(西元1920年)員林郡役所成立後,便於現今的彰化縣員林市博愛路142巷16、20號興建本案之郡役所宿舍,據日治時期市街圖判斷,此宿舍距離郡役所僅約160公尺,距員林車站僅約200公尺,在日治時代即有現今之民權街可供移動,有便於官吏進出。日本政府於領有臺灣後,即將員林街列為彰化平原一帶重要的發展市鎮,因而在官舍鄰近之區域廣設行政機構與學校,同時亦有彰化銀行支店、員林信用組合等商業機構之進駐,顯見該地在行政與商業上已發展成具有現代都市之規模。及至戰後,員林地區一帶仍為高度興盛之區域,官舍附近亦為行政、教育、商業林立之重鎮。 員林郡官舍於戰後為國民政府所接收,並在民國41年(西元1952年)改由彰化縣政府管理,之後由彰化縣警察局管轄,在民國108年(西元2019年)登錄為歷史建築。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連慧珠、唐志宏主持,《「彰化縣暫定古蹟及列冊追蹤案件(8處)先期基礎調查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書》,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P.13-P.20。
評定基準1:: :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2:: :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3:: : 具地區性建造物類型之特色者
指定登錄理由1.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紀錄員林地區歷史脈絡,為高度在地性代表。始自清朝時期,員林一地即因交通便利、位置適中之故,成為彰化平原與中部臺灣人文薈萃之地,清朝時期己有高度發展;大正9年(西元1920年)州郡街庄改正後亦在此設立員林郡,並廣設日式政教設施,如郡役所、街役場、火車站、武德殿、小學校、公學校等。戰後國民政府官員亦持續使用,但隨著時間的演進,諸多建物遭到自然與人為的損害而多已不復存在,如郡役所原址已改建成商業大樓(今中正路黃金帝國大樓),武德殿(今員林圖書館二館現址)等也已拆毀殆盡,這些過往的遺蹟現今只能從影像、照片遙想當時風華,本案之存在可作為過去記憶之連結。 2.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官舍的使用空間迄今仍未改變,具有高度的延續性。日治官舍是為了提供臺灣總督府任命的官員居住,任期屆滿或調任後需移交給下任接續使用。戰後官舍仍為官員住宿使用,作為水利局、公所等單位官員使用;就使用層面而言,不同族群、文化背景的使用者不僅延續其建築本來之涵意,亦豐富了官舍的生命力。 3.具地區性建造物類型之特色者:員林郡官舍型制上尚稱完整,內部空間亦完整保留。員林郡官舍型為日治官舍建築中之獨棟二戶建雙拼式建築,其具有和諧對稱之性質。本案在歷經日治與戰後不同時代的使用,內部構造雖有部分改建,但建物整體依舊保持完整,內部玄關、廣間、應接室、座敷、居間、障子門,甚至是原始屋瓦等,多保有原來之樣貌,本案在型制與內部空間上尚為完整。
法令依據第2條第1項第1、2、3款
所屬主管機關彰化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1::
itemNo: : 1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員林市
address: : 博愛路142巷16、20號
經度120.5730126
緯度23.9596777
主管機關名稱彰化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彰化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彰化市卦山路3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11-18/26bb25ca-421d-467c-83fb-765f463b1a99/員林郡守官舍02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11-18/26bb25ca-421d-467c-83fb-765f463b1a99/員林郡守官舍02.jpg
name: : 員林郡守官舍02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彰化縣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200515000002
外觀特徵員林郡官舍鄰近之住宅,除後方外其餘全為戰後新蓋之屋舍。其北側現為連棟三層公寓,兩者以2公尺寬之142巷作為間隔;後方為日式矮房,與本案間築有紅磚砌成之矮牆作為分隔。官舍西側與臨棟間有一既成巷弄128巷,道路寬度約為4公尺;東側一帶則為一鐵皮平房,與本案間相連約1公尺寬之走道。 員林郡官舍兩戶皆建有外側圍牆,圍牆在日治時期即已興建,戰後入住之家庭再自行砌磚增高;兩戶人家中間亦有圍牆進行區隔。兩戶住戶在142巷側皆設有「表門」(對外大門),但西側16號之大門甚至已用磚頭封住。在圍牆與房舍中,為一面積44平方公尺(4.1m×11m)之庭院,是當時居住者休憩之用,現該庭院已被附近住戶堆置雜物並長滿雜草。 在員林郡官舍屋頂之「引掛棧瓦」、「棟瓦」、「巴瓦」、「鬼瓦」等為原始之建材,依舊保持大致完整。而外側以木質之雨淋板作為牆壁,現今之狀況亦相當完整。而在日人設計房舍時,考量天氣為溫暖潮溼的熱帶和副熱帶氣候,因此將地板架設的較日本國內為高,且設置通風口。地板下以砌磚方式作為地板支柱。本案在地板設計上亦是如此,並開有長條型之通風口。
室內特徵員林郡官舍建採二戶建雙拼式,因此左右兩戶格局相同且對稱。每戶皆有前庭,大門均位於屋舍正面,進入後為玄關與廣間:內部空間主要為茶間、接應室、座敷、居間,相互間以障子門進行區隔,障子門拉開或拆除後即可連通使用,兼具重視社交與私密空間之性質。內部空間經計算後,樓地板約有132平方公尺。 就屋型設計上而言,員林郡官舍內部空間分布屬「廣間型」,也就是自外側庭院進人屋内後,在玄關處後方有一廣間,屋内各房室以此作為連結之中心。,由大門進入後即可經由廣間直接轉進左側的應接室(小的會客室、面談室),或是右轉進入茶之間(飯廳)。屋舍大門內之廣間與玄關,後者高於前者一階,以為區隔。應接室為屋主招待賓客之場所,應接室內部地面平鋪地板,轉身牆採出挑的窗扇作法,讓主人與賓客在會談過程中可同時觀賞外側的庭園及表門,視野相當良好;應接室與內側座敷間亦隔有障子門,在空間上有其延伸性。應接室現今牆壁已被原屋主改成白色薄木板裝潢,天花板亦改用塑膠材質之輕鋼架。 茶之間為日式房屋中,用以用餐或飲茶的場所,其位置多鄰近台所(廚房),需由玄關經廣間後進入,內部陳設為傳統鋪設塌塌米的日式空間。員林郡官舍的茶間現已被改為中式廚房,並以水泥、磁磚之方式進行改建與搭設流理臺,今尚有一勝手門,為當時家中女眷出入之用。 座敷(主客廳)為日式空間中最尊貴的空間,可在此進行會客外亦是生活起居的重心,牆壁設有「床之間」與「棚」等擺設藝術品或捲軸畫作的櫥架。員林郡官舍座敷可經由玄關、廣間直接進入,亦可經應接室進入,與內側的居間(起居室)一有障子門相隔,在利用上拉開即後形成較大之空間,具有高度延展性與靈活度。內部地面原有塌塌米,現今只剩平鋪的地板。 居間位於座敷西側,為居住者最主要的起居空間,其功能多樣,除了是就寢的臥房以及「子供室」(幼兒房)外,亦可作為座敷的延伸及家族聚會的場所;一般在其底部牆壁上會設置「押入」,也就是儲物空間,用以放置被褥等物品。有一對外四扇之窗戶(一扇現改成木板),採光良好。
使用情形目前現在為內部有所破損,需等待相關再利用或修復計畫。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1.建議管理單位定期清理環境及修剪雜草枝葉,並注意植生附著建築體之情況,避免植生持續影響建築體。 2.本歷史建築之毀損情況需追蹤是否有相關計畫之執行,以維護文資價值。
現狀目前現在為內部有所破損,需等待相關再利用或修復計畫。
是否開放(空)
是否收費(空)
開放時間未開放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7250057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1080403969B號
公告日期: : 2019-11-25 00:00:00.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1090282423B號
公告日期: : 2020-08-13 13:32:53.898
note: : 補充建築本體面積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員林市
landNo: : 員林段
landSerialNo: : 0447-0004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員林市
landNo: : 員林段
landSerialNo: : 0447-0005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員林市
landNo: : 員林段
landSerialNo: : 0447-0010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員林郡守官舍01
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9/97124cac-3484-4c85-9a00-1e07ef78e53b/員林郡守官舍01.jpg
2::
mediaName: : 員林郡守官舍02
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9/409b3776-2696-42ee-a867-16d574cea2ca/員林郡守官舍02.jpg
3::
mediaName: : 員林郡守官舍03
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9/ae700b5b-4078-48f0-9cab-642e29124efc/員林郡守官舍03.jpg
4::
mediaName: : 員林郡守官舍04
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9/f90c83bc-dca6-415d-8553-8bcc1dd6aef5/員林郡守官舍04.jpg
5::
mediaName: : 員林郡守官舍05
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9/9897a5d5-a45b-4ed7-a47e-1c6639a9474c/員林郡守官舍05.jp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06-29/c4e1780a-d8de-4554-9cfd-2d4c703f510b/員林郡官舍1090813.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06-29/a2c53846-808d-4045-9c3c-f10a9f57eee2/員林郡官舍1081125.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3-12/dabdbdc4-6c05-4d6f-98bd-007ace06aa89/員林郡官舍-地籍圖資料110.pdf
repImgId145407
案件編號: 20200515000002
個案名稱: 員林郡官舍
種類: 1::
code: : A3
name: : 宅第
歷史沿革: 員林郡官舍並未有確切的興建時間,最早在大正14年(西元1925年)便出現在官方位置,而在大正9年(西元1920年)員林郡役所成立,因此推測該建築物興建於1920年代中期左右,此官舍建築群現今坐落於彰化縣員林市博愛路142巷16、20號。    大正9年(西元1920年)員林郡役所成立後,便於現今的彰化縣員林市博愛路142巷16、20號興建本案之郡役所宿舍,據日治時期市街圖判斷,此宿舍距離郡役所僅約160公尺,距員林車站僅約200公尺,在日治時代即有現今之民權街可供移動,有便於官吏進出。日本政府於領有臺灣後,即將員林街列為彰化平原一帶重要的發展市鎮,因而在官舍鄰近之區域廣設行政機構與學校,同時亦有彰化銀行支店、員林信用組合等商業機構之進駐,顯見該地在行政與商業上已發展成具有現代都市之規模。及至戰後,員林地區一帶仍為高度興盛之區域,官舍附近亦為行政、教育、商業林立之重鎮。 員林郡官舍於戰後為國民政府所接收,並在民國41年(西元1952年)改由彰化縣政府管理,之後由彰化縣警察局管轄,在民國108年(西元2019年)登錄為歷史建築。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連慧珠、唐志宏主持,《「彰化縣暫定古蹟及列冊追蹤案件(8處)先期基礎調查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書》,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P.13-P.20。
評定基準: 1:: :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2:: :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3:: : 具地區性建造物類型之特色者
指定登錄理由: 1.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紀錄員林地區歷史脈絡,為高度在地性代表。始自清朝時期,員林一地即因交通便利、位置適中之故,成為彰化平原與中部臺灣人文薈萃之地,清朝時期己有高度發展;大正9年(西元1920年)州郡街庄改正後亦在此設立員林郡,並廣設日式政教設施,如郡役所、街役場、火車站、武德殿、小學校、公學校等。戰後國民政府官員亦持續使用,但隨著時間的演進,諸多建物遭到自然與人為的損害而多已不復存在,如郡役所原址已改建成商業大樓(今中正路黃金帝國大樓),武德殿(今員林圖書館二館現址)等也已拆毀殆盡,這些過往的遺蹟現今只能從影像、照片遙想當時風華,本案之存在可作為過去記憶之連結。 2.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官舍的使用空間迄今仍未改變,具有高度的延續性。日治官舍是為了提供臺灣總督府任命的官員居住,任期屆滿或調任後需移交給下任接續使用。戰後官舍仍為官員住宿使用,作為水利局、公所等單位官員使用;就使用層面而言,不同族群、文化背景的使用者不僅延續其建築本來之涵意,亦豐富了官舍的生命力。 3.具地區性建造物類型之特色者:員林郡官舍型制上尚稱完整,內部空間亦完整保留。員林郡官舍型為日治官舍建築中之獨棟二戶建雙拼式建築,其具有和諧對稱之性質。本案在歷經日治與戰後不同時代的使用,內部構造雖有部分改建,但建物整體依舊保持完整,內部玄關、廣間、應接室、座敷、居間、障子門,甚至是原始屋瓦等,多保有原來之樣貌,本案在型制與內部空間上尚為完整。
法令依據: 第2條第1項第1、2、3款
所屬主管機關: 彰化縣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員林市
address: : 博愛路142巷16、20號
經度: 120.5730126
緯度: 23.9596777
主管機關名稱: 彰化縣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 彰化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彰化市卦山路3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11-18/26bb25ca-421d-467c-83fb-765f463b1a99/員林郡守官舍02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1-11-18/26bb25ca-421d-467c-83fb-765f463b1a99/員林郡守官舍02.jpg
name: : 員林郡守官舍02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彰化縣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200515000002
外觀特徵: 員林郡官舍鄰近之住宅,除後方外其餘全為戰後新蓋之屋舍。其北側現為連棟三層公寓,兩者以2公尺寬之142巷作為間隔;後方為日式矮房,與本案間築有紅磚砌成之矮牆作為分隔。官舍西側與臨棟間有一既成巷弄128巷,道路寬度約為4公尺;東側一帶則為一鐵皮平房,與本案間相連約1公尺寬之走道。 員林郡官舍兩戶皆建有外側圍牆,圍牆在日治時期即已興建,戰後入住之家庭再自行砌磚增高;兩戶人家中間亦有圍牆進行區隔。兩戶住戶在142巷側皆設有「表門」(對外大門),但西側16號之大門甚至已用磚頭封住。在圍牆與房舍中,為一面積44平方公尺(4.1m×11m)之庭院,是當時居住者休憩之用,現該庭院已被附近住戶堆置雜物並長滿雜草。 在員林郡官舍屋頂之「引掛棧瓦」、「棟瓦」、「巴瓦」、「鬼瓦」等為原始之建材,依舊保持大致完整。而外側以木質之雨淋板作為牆壁,現今之狀況亦相當完整。而在日人設計房舍時,考量天氣為溫暖潮溼的熱帶和副熱帶氣候,因此將地板架設的較日本國內為高,且設置通風口。地板下以砌磚方式作為地板支柱。本案在地板設計上亦是如此,並開有長條型之通風口。
室內特徵: 員林郡官舍建採二戶建雙拼式,因此左右兩戶格局相同且對稱。每戶皆有前庭,大門均位於屋舍正面,進入後為玄關與廣間:內部空間主要為茶間、接應室、座敷、居間,相互間以障子門進行區隔,障子門拉開或拆除後即可連通使用,兼具重視社交與私密空間之性質。內部空間經計算後,樓地板約有132平方公尺。 就屋型設計上而言,員林郡官舍內部空間分布屬「廣間型」,也就是自外側庭院進人屋内後,在玄關處後方有一廣間,屋内各房室以此作為連結之中心。,由大門進入後即可經由廣間直接轉進左側的應接室(小的會客室、面談室),或是右轉進入茶之間(飯廳)。屋舍大門內之廣間與玄關,後者高於前者一階,以為區隔。應接室為屋主招待賓客之場所,應接室內部地面平鋪地板,轉身牆採出挑的窗扇作法,讓主人與賓客在會談過程中可同時觀賞外側的庭園及表門,視野相當良好;應接室與內側座敷間亦隔有障子門,在空間上有其延伸性。應接室現今牆壁已被原屋主改成白色薄木板裝潢,天花板亦改用塑膠材質之輕鋼架。 茶之間為日式房屋中,用以用餐或飲茶的場所,其位置多鄰近台所(廚房),需由玄關經廣間後進入,內部陳設為傳統鋪設塌塌米的日式空間。員林郡官舍的茶間現已被改為中式廚房,並以水泥、磁磚之方式進行改建與搭設流理臺,今尚有一勝手門,為當時家中女眷出入之用。 座敷(主客廳)為日式空間中最尊貴的空間,可在此進行會客外亦是生活起居的重心,牆壁設有「床之間」與「棚」等擺設藝術品或捲軸畫作的櫥架。員林郡官舍座敷可經由玄關、廣間直接進入,亦可經應接室進入,與內側的居間(起居室)一有障子門相隔,在利用上拉開即後形成較大之空間,具有高度延展性與靈活度。內部地面原有塌塌米,現今只剩平鋪的地板。 居間位於座敷西側,為居住者最主要的起居空間,其功能多樣,除了是就寢的臥房以及「子供室」(幼兒房)外,亦可作為座敷的延伸及家族聚會的場所;一般在其底部牆壁上會設置「押入」,也就是儲物空間,用以放置被褥等物品。有一對外四扇之窗戶(一扇現改成木板),採光良好。
使用情形: 目前現在為內部有所破損,需等待相關再利用或修復計畫。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1.建議管理單位定期清理環境及修剪雜草枝葉,並注意植生附著建築體之情況,避免植生持續影響建築體。 2.本歷史建築之毀損情況需追蹤是否有相關計畫之執行,以維護文資價值。
現狀: 目前現在為內部有所破損,需等待相關再利用或修復計畫。
是否開放: (空)
是否收費: (空)
開放時間: 未開放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7250057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1080403969B號
公告日期: : 2019-11-25 00:00:00.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1090282423B號
公告日期: : 2020-08-13 13:32:53.898
note: : 補充建築本體面積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員林市
landNo: : 員林段
landSerialNo: : 0447-0004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員林市
landNo: : 員林段
landSerialNo: : 0447-0005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彰化縣
distName: : 員林市
landNo: : 員林段
landSerialNo: : 0447-0010
landownership: : 公有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員林郡守官舍01
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9/97124cac-3484-4c85-9a00-1e07ef78e53b/員林郡守官舍01.jpg
2::
mediaName: : 員林郡守官舍02
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9/409b3776-2696-42ee-a867-16d574cea2ca/員林郡守官舍02.jpg
3::
mediaName: : 員林郡守官舍03
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9/ae700b5b-4078-48f0-9cab-642e29124efc/員林郡守官舍03.jpg
4::
mediaName: : 員林郡守官舍04
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9/f90c83bc-dca6-415d-8553-8bcc1dd6aef5/員林郡守官舍04.jpg
5::
mediaName: : 員林郡守官舍05
author: : 亞洲數位典藏有限公司
takePhotoDate: : 2021年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11-09/9897a5d5-a45b-4ed7-a47e-1c6639a9474c/員林郡守官舍05.jp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06-29/c4e1780a-d8de-4554-9cfd-2d4c703f510b/員林郡官舍1090813.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06-29/a2c53846-808d-4045-9c3c-f10a9f57eee2/員林郡官舍1081125.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03-12/dabdbdc4-6c05-4d6f-98bd-007ace06aa89/員林郡官舍-地籍圖資料110.pdf
repImgId: 145407

# 大門內 於 文資局古蹟 - 5

案件編號20230611000001
個案名稱後浦林斐章大宅
級別代碼1.1.3
級別名稱縣(市)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3
name: : 宅第
歷史沿革林斐章,字煥文、曼生 ,生於清乾隆25年(1760),卒於清道光18年(1838)。 〈浯江林氏家錄序〉中記載,清初之際,其先祖林紹宣自福建永春因避難遷至金門,居於後浦西門,後代以務農為生。傳至六世林斐章為商賈,聲望良好 ,曾捐得例貢生之銜 ,為當代地方鄉賢。地方人士稱其家族為「後浦三林」或「北門三林」。 《金門志》〈卷九 人物列傳〉中以〈義行〉篇記載林斐章「富而好義,年施棺木無算。嘗獨力捐建奎閣,費千金。治家嚴肅有法。」依據清代碑誌〈築堤修塚記〉 所述,後浦濱海之地昔為義塚,因長期受海水侵蝕嚴重損壞,而使枯骨暴露。鄉衿仕紳故於清嘉慶11年(1806)倡議修壙,並築石堤五十餘丈,以安無主孤魂,捐題名錄中記林斐章曾捐金四員,可見其仁心義舉。 清道光16年(1836),林斐章獨資捐銀千圓,於後浦塗山頭創建奎閣 ,以專祠奉祀魁星爺,清道光18年(1838)時 ,同安縣金門分縣丞汪均遂題立「振起斯文」匾,置於林斐章宅大廳門額。奎閣為供文人士子求取科舉功名所建,以祈文人蔚起,振興金門文風,至今仍為金門重要的文教建築,且於民國74年指定為古蹟。 林氏家譜中記載,林斐章經商有成後興建宅第。清同治3年(1864)林可遠所撰之〈浯江林氏家錄序〉記載:「煥文公起經紀頗饒,家聲克振,用建祀業輪祭。」 民國8年(1919)林廷祥修譜時又記:「曾祖煥文公以商業起家,於是建宅第,而大門閭廣,治產業為子孫輪值。」 興建宅第除供族裔安居,亦用以祭祀林氏開浯始祖林世惠,供子孫作為追本溯源之場所。建築興建年份目前尚無史料記載,若為林斐章在世期間(1760-1838)所建,則落成於清代中葉。清同治12年(1873)至清光緒29年(1903)間,宅第曾經歷一次重修。宅第由林斐章後人世代定居,隨清末民初金門人出洋之浪潮,林氏家族至南洋謀生者眾,故民國以後,以林鈞祿家族為主要居住使用者。民國50、60年代以來,曾數次修繕屋面及牆體 ,但無大幅修繕、改建情形,使整體建築構造仍大致維持清代原物及風貌。 民國38年(1949)後,前廳曾遭國軍進駐使用;左前房曾供正氣中華報記者借住,並設印刷機臺於宅第前方,且於外部門樓上設置「正氣中華報」之招牌字樣。 宅第除作為林氏先祖的家祠外,亦曾供作祭祀公業使用,祀奉林氏太始祖比干。每年農曆四月初四舉行祭祖大典,金門、烈嶼各地、各支系的林氏族人齊聚一堂 ,於林斐章大宅內祭祖、食頭,直至民國82年新建之金門林氏家廟奠安後,才轉移至新家廟祭祖。
評定基準1:: : 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2:: : 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3::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指定登錄理由1.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本宅第與金門重要歷史人物林斐章有關。林斐章以商賈起家,富而好義,治家嚴肅有法,於清道光年間獨資捐建奎閣,引領金門文風。自清代中葉至民國初年,其家族為後浦地區仕紳鄉賢、華僑領袖,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對地方貢獻頗多。此外,本宅邸曾為林氏宗族祭祖場所,見證林氏家族及金門發展史,具高度歷史價值。 建築整體形制及裝飾多保有原貌且作工精細,如拼花磚組砌、刻灰壁面、格扇木雕、石雕、泥塑等細節處理均屬特殊,具高度藝術價值。 2.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建築工法精緻優美,且維持19世紀中後期原貌,表現出清代金門民居之特色。其空間格局完整,以非中軸式的入口牆規樓、庭院、過廊式西廳相互串聯,以及護龍、突規併合構成,形成院落結合的空間形態,反映出因應後浦街區宅邸基地與周邊有限空間之建築作法,附屬建築也為地域美學的具體展現,呈現因地制宜之營造技術特色。 3.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因前埕侷促,另設非中軸式之牆規樓為主要出入口,並將右攑頭設為敞廳,與金門本地民居有所別而獨具特色,具稀少性;左、右房規壁採用附壁穿鬪式屋架,在建築形制上亦少見,不易再現。
法令依據第2條第1項第1、2、3款
所屬主管機關金門縣政府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城鎮
address: : 珠浦北路12巷2號
經度118.31875266019
緯度24.433353568353
主管機關名稱金門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66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3-06-12/7a8873aa-a536-49ca-bf15-91e891a7ca45/DSC_8318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3-06-12/7a8873aa-a536-49ca-bf15-91e891a7ca45/DSC_8318.jpg
name: : DSC_8318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林OO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林OO
3::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林OO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230611000001
外觀特徵1.牆規樓牆身由玄武石採龜殼六角形砌法,搭配抹灰磚造身堵,門樓為翹脊、雙坡式筒瓦屋頂。 2.建築正立面為榻受。裙堵為封堵石砌,採用泉州白石,搭配細緻之櫃檯腳、柱礎石雕。向埕牆身堵為斗砌,對看堵為幾何形磚組砌,形制少見具有特色,水車堵及拱仔頭有精美泥塑,但部分嚴重損壞或佚失。
室內特徵後落大廳鏡面為三關六扇門之格扇,可於重大節日時取下增加空間彈性。格心為方形透空雕花,頂板雕刻則有琴棋書畫及象徵八仙慶壽之法器。中央大門內為板門,外設腰門。橫批花窗為單只折交作法,門額中央設「振起斯文」木匾,為林斐章捐資興建奎閣之紀念。 後落左右間房鏡面牆為灰壁,表面以線條勾勒出仿斗砌樣式。內部有木作半樓、欄杆等構造,牆體加設穿鬪式附壁棟架,作為承重木梁之輔助,構造上極具特色。
使用情形現無人居住,僅為祭祀使用
現狀使用中:祭祀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82-325643#813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120040850號
公告日期: : 2023-05-31 23:08:26.683
note: : 另民國92年3月31日府教社字第092001570號登錄為金門縣歷史建築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120107291號
公告日期: : 2023-12-13 00:00:00.0
note: : 重新指定縣定古蹟名稱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城鎮
landNo: : 城北段
landSerialNo: : 253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住宅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道路用地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大廳鏡面六扇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6-12/e62778dd-65b6-42af-91b6-8ff06e9be84a/DSC_7291.jpg
2::
mediaName: : 大廳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6-12/6f0fe8fb-c930-45ff-9e58-126121cbc902/大廳格扇雕刻細緻.jpg
3::
mediaName: : 建築正立面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6-12/2b57f756-f52b-4157-a816-54c505fa9cb0/建築正立面.jpg
4::
mediaName: : 水車堵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6-12/eaa12773-ef8a-433c-8a82-230b3569f418/正立面水車堵泥塑.jpg
5::
mediaName: : 建築背面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6-12/0444fc2e-2969-4372-8c2d-1a81ea594a92/建築背立面.jp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06-11/9abbd951-e486-4ad9-bda6-a065548e00a8/1120531後浦林斐章派下大宅古蹟公告.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12-13/81acfa62-3263-4d5a-bc26-0de21866bcb8/縣定古蹟後浦林斐章大宅名稱變更公告112.12.13.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3-06-11/1101d55c-d210-46bc-a975-c2b7478ec452/地籍圖.jpg
repImgId225320
案件編號: 20230611000001
個案名稱: 後浦林斐章大宅
級別代碼: 1.1.3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3
name: : 宅第
歷史沿革: 林斐章,字煥文、曼生 ,生於清乾隆25年(1760),卒於清道光18年(1838)。 〈浯江林氏家錄序〉中記載,清初之際,其先祖林紹宣自福建永春因避難遷至金門,居於後浦西門,後代以務農為生。傳至六世林斐章為商賈,聲望良好 ,曾捐得例貢生之銜 ,為當代地方鄉賢。地方人士稱其家族為「後浦三林」或「北門三林」。 《金門志》〈卷九 人物列傳〉中以〈義行〉篇記載林斐章「富而好義,年施棺木無算。嘗獨力捐建奎閣,費千金。治家嚴肅有法。」依據清代碑誌〈築堤修塚記〉 所述,後浦濱海之地昔為義塚,因長期受海水侵蝕嚴重損壞,而使枯骨暴露。鄉衿仕紳故於清嘉慶11年(1806)倡議修壙,並築石堤五十餘丈,以安無主孤魂,捐題名錄中記林斐章曾捐金四員,可見其仁心義舉。 清道光16年(1836),林斐章獨資捐銀千圓,於後浦塗山頭創建奎閣 ,以專祠奉祀魁星爺,清道光18年(1838)時 ,同安縣金門分縣丞汪均遂題立「振起斯文」匾,置於林斐章宅大廳門額。奎閣為供文人士子求取科舉功名所建,以祈文人蔚起,振興金門文風,至今仍為金門重要的文教建築,且於民國74年指定為古蹟。 林氏家譜中記載,林斐章經商有成後興建宅第。清同治3年(1864)林可遠所撰之〈浯江林氏家錄序〉記載:「煥文公起經紀頗饒,家聲克振,用建祀業輪祭。」 民國8年(1919)林廷祥修譜時又記:「曾祖煥文公以商業起家,於是建宅第,而大門閭廣,治產業為子孫輪值。」 興建宅第除供族裔安居,亦用以祭祀林氏開浯始祖林世惠,供子孫作為追本溯源之場所。建築興建年份目前尚無史料記載,若為林斐章在世期間(1760-1838)所建,則落成於清代中葉。清同治12年(1873)至清光緒29年(1903)間,宅第曾經歷一次重修。宅第由林斐章後人世代定居,隨清末民初金門人出洋之浪潮,林氏家族至南洋謀生者眾,故民國以後,以林鈞祿家族為主要居住使用者。民國50、60年代以來,曾數次修繕屋面及牆體 ,但無大幅修繕、改建情形,使整體建築構造仍大致維持清代原物及風貌。 民國38年(1949)後,前廳曾遭國軍進駐使用;左前房曾供正氣中華報記者借住,並設印刷機臺於宅第前方,且於外部門樓上設置「正氣中華報」之招牌字樣。 宅第除作為林氏先祖的家祠外,亦曾供作祭祀公業使用,祀奉林氏太始祖比干。每年農曆四月初四舉行祭祖大典,金門、烈嶼各地、各支系的林氏族人齊聚一堂 ,於林斐章大宅內祭祖、食頭,直至民國82年新建之金門林氏家廟奠安後,才轉移至新家廟祭祖。
評定基準: 1:: : 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2:: : 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3::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指定登錄理由: 1.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本宅第與金門重要歷史人物林斐章有關。林斐章以商賈起家,富而好義,治家嚴肅有法,於清道光年間獨資捐建奎閣,引領金門文風。自清代中葉至民國初年,其家族為後浦地區仕紳鄉賢、華僑領袖,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對地方貢獻頗多。此外,本宅邸曾為林氏宗族祭祖場所,見證林氏家族及金門發展史,具高度歷史價值。 建築整體形制及裝飾多保有原貌且作工精細,如拼花磚組砌、刻灰壁面、格扇木雕、石雕、泥塑等細節處理均屬特殊,具高度藝術價值。 2.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建築工法精緻優美,且維持19世紀中後期原貌,表現出清代金門民居之特色。其空間格局完整,以非中軸式的入口牆規樓、庭院、過廊式西廳相互串聯,以及護龍、突規併合構成,形成院落結合的空間形態,反映出因應後浦街區宅邸基地與周邊有限空間之建築作法,附屬建築也為地域美學的具體展現,呈現因地制宜之營造技術特色。 3.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因前埕侷促,另設非中軸式之牆規樓為主要出入口,並將右攑頭設為敞廳,與金門本地民居有所別而獨具特色,具稀少性;左、右房規壁採用附壁穿鬪式屋架,在建築形制上亦少見,不易再現。
法令依據: 第2條第1項第1、2、3款
所屬主管機關: 金門縣政府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城鎮
address: : 珠浦北路12巷2號
經度: 118.31875266019
緯度: 24.433353568353
主管機關名稱: 金門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66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3-06-12/7a8873aa-a536-49ca-bf15-91e891a7ca45/DSC_8318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3-06-12/7a8873aa-a536-49ca-bf15-91e891a7ca45/DSC_8318.jpg
name: : DSC_8318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林OO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林OO
3::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林OO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230611000001
外觀特徵: 1.牆規樓牆身由玄武石採龜殼六角形砌法,搭配抹灰磚造身堵,門樓為翹脊、雙坡式筒瓦屋頂。 2.建築正立面為榻受。裙堵為封堵石砌,採用泉州白石,搭配細緻之櫃檯腳、柱礎石雕。向埕牆身堵為斗砌,對看堵為幾何形磚組砌,形制少見具有特色,水車堵及拱仔頭有精美泥塑,但部分嚴重損壞或佚失。
室內特徵: 後落大廳鏡面為三關六扇門之格扇,可於重大節日時取下增加空間彈性。格心為方形透空雕花,頂板雕刻則有琴棋書畫及象徵八仙慶壽之法器。中央大門內為板門,外設腰門。橫批花窗為單只折交作法,門額中央設「振起斯文」木匾,為林斐章捐資興建奎閣之紀念。 後落左右間房鏡面牆為灰壁,表面以線條勾勒出仿斗砌樣式。內部有木作半樓、欄杆等構造,牆體加設穿鬪式附壁棟架,作為承重木梁之輔助,構造上極具特色。
使用情形: 現無人居住,僅為祭祀使用
現狀: 使用中:祭祀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2-325643#813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120040850號
公告日期: : 2023-05-31 23:08:26.683
note: : 另民國92年3月31日府教社字第092001570號登錄為金門縣歷史建築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120107291號
公告日期: : 2023-12-13 00:00:00.0
note: : 重新指定縣定古蹟名稱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城鎮
landNo: : 城北段
landSerialNo: : 253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住宅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道路用地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大廳鏡面六扇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6-12/e62778dd-65b6-42af-91b6-8ff06e9be84a/DSC_7291.jpg
2::
mediaName: : 大廳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6-12/6f0fe8fb-c930-45ff-9e58-126121cbc902/大廳格扇雕刻細緻.jpg
3::
mediaName: : 建築正立面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6-12/2b57f756-f52b-4157-a816-54c505fa9cb0/建築正立面.jpg
4::
mediaName: : 水車堵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6-12/eaa12773-ef8a-433c-8a82-230b3569f418/正立面水車堵泥塑.jpg
5::
mediaName: : 建築背面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3-06-12/0444fc2e-2969-4372-8c2d-1a81ea594a92/建築背立面.jp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06-11/9abbd951-e486-4ad9-bda6-a065548e00a8/1120531後浦林斐章派下大宅古蹟公告.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3-12-13/81acfa62-3263-4d5a-bc26-0de21866bcb8/縣定古蹟後浦林斐章大宅名稱變更公告112.12.13.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3-06-11/1101d55c-d210-46bc-a975-c2b7478ec452/地籍圖.jpg
repImgId: 225320

# 大門內 於 文資局古蹟 - 6

案件編號20170126000001
個案名稱青嶼張氏兄弟洋樓
級別代碼1.1.3
級別名稱縣(市)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3
name: : 宅第
歷史沿革青嶼張氏兄弟洋樓為張自然、張自吉、張自來、張自忠兄弟四人於菲律賓發展有成,而共同出資興建。張家四兄弟赴菲律賓發展時適逢美國統治時期,以經營雜貨並將商品販賣給美軍維生。依據戶籍資料顯示,張家兄弟在當地為店東,應有各自獨立之商行,方得以逐漸累積財產,並於民國19年(1930)始著手規劃興建洋樓之工程以備歸鄉之用。 洋樓用地之取得原屬意洋樓後方之土地,後因土地面積狹小而改成目前的用地。依據地契資料顯示,土地購自同房之堂弟、前尾張(聿)我,購地費用計為「銀壹佰陸拾大元」,購地日期為「民國貳拾年國曆拾月」,興建過程係由張家兄弟將建築經費交由其父張(聿)碧主導。民國23年(1934)元月購得張(聿)摠位於洋樓右側的土地作為護龍,花費「大銀壹佰肆拾員正」,費時三年,於民國23年(1934)完工落成,成為張家四兄弟與家人共同的住宅,建築規模為獨棟洋樓、前規牆加右護龍。因四兄弟俱在菲律賓發展,故金門青嶼宅邸以長房媳為戶長。 民國26年(1937),洋樓興建完成不久後日軍佔領金門,造成在金門的張氏家族無法取得菲律賓的僑匯,經濟來源被短暫斷絕。民國38年(1949)國民政府軍隊退守金門,青嶼張氏兄弟洋樓因具備較好的戰備優勢,並可遠眺聚落整體環境而成為軍隊的營部據點。洋樓多數的房間皆由軍隊使用,一樓的空間全數作為營部辦公使用,二樓左前房為營長居住空間,張家人僅能使用二樓其餘的房間,形成戰地政務時期軍民共同使用本棟洋樓空間之特殊情景。 民國47年(1958)八二三砲戰期間,洋樓建築本體受損嚴重,包括屋頂閣樓、本體建築右前側牆體、右側門樓及護龍的廚房等皆受到損壞,其中以屋頂閣樓損壞最為嚴重,故約民國50年左右(1961)進行戰後受損整修。民國88年(1999)及民國105年(2016)皆因颱風侵襲而受到損壞,現則以洋樓一樓及迴向為居住使用空間。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3::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4::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指定登錄理由1.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民間防禦觀念在營建期間,直接投射、融入於建築本體,反映當時社會治安狀況。洋樓造型美觀,山牆優美,前廊柱為磚砌圓柱型與前水頭金水國小一樣具特殊性。 2.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建築形貌採歇山屋頂之五腳基洋樓為地區罕見,為近代金門僑鄉典型洋樓、具代表性。 3.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具建築形制之稀少性(洋樓加倒座)及六房合二廳的格式亦為地區少有,泥塑、磚柱作工精美,為1930年地方工藝之傑出案例。 4.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建築形式可供建築史參考。空間格局完整,有再利用潛力。
法令依據第2條第1項第1、3、4、5款
所屬主管機關金門縣政府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沙鎮
address: : 青嶼23號、24號
經度118.420676
緯度24.519822
主管機關名稱金門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1段66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8-08/ecd4e158-62a5-4cdd-9090-a51f0953867c/01封面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8-08/ecd4e158-62a5-4cdd-9090-a51f0953867c/01封面.jpg
name: : 01封面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張OO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有OOOOOOOOOOOOOOOOOOOOOOO
3::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有OOOOOOOOOOOOOOOOOOOOOOO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70126000001
外觀特徵建築為五腳基洋樓加右護龍與前迴向,屋頂為閩式紅瓦歇山式(龜殼式)屋頂。洋樓正立面一、二樓入口兩側皆設置圓形煙炙磚柱,以四塊(高5公分)1/4圓的特製紅磚組成一皮,兩皮間呈交丁狀疊砌、再層層疊砌至頂部,一樓圓磚柱之柱頭頂部再飾以西式卷草紋裝飾。 屋頂明間之山頭中央飾以泥塑獅踩球圖案,兩側為卷草圖騰,次間為花瓶女兒牆欄杆,於下方匾額落款「忠勤世第」,兩側以泥塑天使圖騰裝飾。二樓外廊大門之屋楣有蠣殼灰底卷草泥塑圖騰。一樓榻受有清河衍派堂號與聯對,對看堵有彩釉磁磚,對外窗扇採磚砌窗,細木作集中於大門外側,在門扇頂堵、腰堵皆施以透雕及淺雕等工法。二樓對外窗則為防盜鐵窗,各樓層之窗楣皆採不同之裝修手法以作為外觀區隔,一樓為尖型(火型)窗楣、二樓為曲形(水型)窗楣,透過殘蹟可見窗楣塑型的磚條構造痕跡,深具巧思。立面語彙豐富,磚柱頭及上層樓板黏有碎玻璃用以防盜並轉化成裝飾性柱頭。進深两間,前間之2/5為平頂設圍欄,其餘為歇山屋頂,簷口線腳為紅磚叠澀作法,亦具特色。
室內特徵1. 洋樓一、二樓均為六房二廳之平面配置,入口位於中央,以中軸線依序為外廊、前廳(客廳)、梯間及後廳,中軸線兩側各為三間房間,共計有六間房間。廳兩側下堵使用紅磚斗仔砌,俗稱「半廳紅」作法。 2. 右護龍為四間房,迴向採平屋頂構造,設有戶外樓梯可從內埕到達屋頂露臺。護龍及迴向之各空間皆有出入口,為獨立空間。 3. 洋樓為傳統閩南式屋架、RC梁及擱檩式桁楹構造,主厝架計有15架,前方磚坪另有4架。特殊之處係於二樓正廳上方另以暗厝之方式形成兩坡7架之副屋架系統,亦舖設桷木、木板等,正脊亦施作彩繪,塑造出類似傳統建築明間正身屋架之空間感。 4. 防禦設施為本幢建物重要之設計重點。洋樓一樓入口處設有銃眼,各扇對外開窗則在窗櫺的空隙處再加裝鐵條、大門內側設置輪前門、樓梯間加裝蓋板及門扇等,皆有利於防禦;二樓前後廳、房間設置地板窺孔,樓梯間亦設有蓋板,可作為垂直動線的阻隔,陽台收邊處後期再以碎玻璃作為阻隔。頂部為隔離且獨立的半樓仔空間,對外的採光天窗亦設置了鐵條,梯間蓋板關上後即成為封閉的獨立空間,可作躲避盜匪的避難空間,反映出當時社會治安狀況。
使用情形洋樓一樓及迴向為居住使用空間。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建築山頭及女兒牆受損倒塌,內部有滲漬痕跡,目前已搭設鋼棚架暫以保護,建議仍應多加留意受損情形是否加劇。
現狀1. 洋樓前側山頭及女兒牆崩塌,正立面牆體局部裂隙破損。 2. 洋樓二樓多處木構架及壁體潮濕,有滲漬痕跡。 3. 樓外牆裂隙破損及灰壁剝落、風化等現象。
網站名稱(空)
網址(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82-325643#813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資號第1060004143號
公告日期: : 2017-01-26 00:00:00.0
2::
classification: : 廢止/撤銷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60004171號
公告日期: : 2017-01-26 00:00:00.0
note: : 歷史建築指定為古蹟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青嶼張氏兄弟洋樓0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08/06fcfff5-bec3-4875-8b94-457ea851d35f/02.jpg
2::
mediaName: : 青嶼張氏兄弟洋樓0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08/3cabe138-693d-48ca-98bc-72103a868512/03.jpg
3::
mediaName: : 青嶼張氏兄弟洋樓0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08/55238f85-68e1-4507-9423-4d0cafbc8c7b/04.jpg
4::
mediaName: : 青嶼張氏兄弟洋樓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08/ba99a8cb-cf06-4cad-9d14-55c25d1867e6/05.jpg
5::
mediaName: : 青嶼張氏兄弟洋樓0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08/fec61167-5e97-483d-be91-946d05c9e6c7/06.jpg
6::
mediaName: : 青嶼張氏兄弟洋樓0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08/1691634b-3900-4c4a-9479-49aef64b27e1/07.jpg
7::
mediaName: : 青嶼張氏兄弟洋樓0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08/bcd44bff-dedd-455c-89d8-8a563794bcb2/08.jpg
8::
mediaName: : 青嶼張氏兄弟洋樓0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08/e879dc0d-1c56-42b7-8104-efb20edf276d/09.jpg
9::
mediaName: : 青嶼張氏兄弟洋樓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08/1bcdf558-8c39-443f-91d3-3a790105bba0/10.jpg
10::
mediaName: : 青嶼張氏兄弟洋樓1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08/4e883673-4c2d-4300-aa2d-e663a6fbf7c4/11.jpg
11::
mediaName: : 青嶼張氏兄弟洋樓1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08/456cb8c3-d798-42e9-a078-8db1b04e7e50/12.jpg
12::
mediaName: : 青嶼張氏兄弟洋樓1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08/14cd41d2-af01-46d1-90f4-225196c8ebc9/13.jpg
13::
mediaName: : 青嶼張氏兄弟洋樓1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08/db07b694-68ff-41e4-8dc2-e66e8645a67e/14.jpg
14::
mediaName: : 青嶼張氏兄弟洋樓14
author: : 黃振良老師
description: : 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14/af56839d-e9bc-4236-bb40-8457cfe63ea2/1..jp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5-30/2b872a67-5c4d-4dea-9c93-7e22d496d949/青嶼張氏兄弟洋樓廢止公告-106.01.26.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5-30/64d9c00f-57f1-4c28-b3d1-85b1956b025c/青嶼張氏兄弟洋樓古蹟指定公告-106.01026.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5-30/fc74af43-d508-469b-a15b-30965b0583ec/青嶼張氏兄弟洋樓-地籍圖.jpg
repImgId178712
案件編號: 20170126000001
個案名稱: 青嶼張氏兄弟洋樓
級別代碼: 1.1.3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3
name: : 宅第
歷史沿革: 青嶼張氏兄弟洋樓為張自然、張自吉、張自來、張自忠兄弟四人於菲律賓發展有成,而共同出資興建。張家四兄弟赴菲律賓發展時適逢美國統治時期,以經營雜貨並將商品販賣給美軍維生。依據戶籍資料顯示,張家兄弟在當地為店東,應有各自獨立之商行,方得以逐漸累積財產,並於民國19年(1930)始著手規劃興建洋樓之工程以備歸鄉之用。 洋樓用地之取得原屬意洋樓後方之土地,後因土地面積狹小而改成目前的用地。依據地契資料顯示,土地購自同房之堂弟、前尾張(聿)我,購地費用計為「銀壹佰陸拾大元」,購地日期為「民國貳拾年國曆拾月」,興建過程係由張家兄弟將建築經費交由其父張(聿)碧主導。民國23年(1934)元月購得張(聿)摠位於洋樓右側的土地作為護龍,花費「大銀壹佰肆拾員正」,費時三年,於民國23年(1934)完工落成,成為張家四兄弟與家人共同的住宅,建築規模為獨棟洋樓、前規牆加右護龍。因四兄弟俱在菲律賓發展,故金門青嶼宅邸以長房媳為戶長。 民國26年(1937),洋樓興建完成不久後日軍佔領金門,造成在金門的張氏家族無法取得菲律賓的僑匯,經濟來源被短暫斷絕。民國38年(1949)國民政府軍隊退守金門,青嶼張氏兄弟洋樓因具備較好的戰備優勢,並可遠眺聚落整體環境而成為軍隊的營部據點。洋樓多數的房間皆由軍隊使用,一樓的空間全數作為營部辦公使用,二樓左前房為營長居住空間,張家人僅能使用二樓其餘的房間,形成戰地政務時期軍民共同使用本棟洋樓空間之特殊情景。 民國47年(1958)八二三砲戰期間,洋樓建築本體受損嚴重,包括屋頂閣樓、本體建築右前側牆體、右側門樓及護龍的廚房等皆受到損壞,其中以屋頂閣樓損壞最為嚴重,故約民國50年左右(1961)進行戰後受損整修。民國88年(1999)及民國105年(2016)皆因颱風侵襲而受到損壞,現則以洋樓一樓及迴向為居住使用空間。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3::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4::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指定登錄理由: 1.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民間防禦觀念在營建期間,直接投射、融入於建築本體,反映當時社會治安狀況。洋樓造型美觀,山牆優美,前廊柱為磚砌圓柱型與前水頭金水國小一樣具特殊性。 2.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建築形貌採歇山屋頂之五腳基洋樓為地區罕見,為近代金門僑鄉典型洋樓、具代表性。 3.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具建築形制之稀少性(洋樓加倒座)及六房合二廳的格式亦為地區少有,泥塑、磚柱作工精美,為1930年地方工藝之傑出案例。 4.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建築形式可供建築史參考。空間格局完整,有再利用潛力。
法令依據: 第2條第1項第1、3、4、5款
所屬主管機關: 金門縣政府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沙鎮
address: : 青嶼23號、24號
經度: 118.420676
緯度: 24.519822
主管機關名稱: 金門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1段66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8-08/ecd4e158-62a5-4cdd-9090-a51f0953867c/01封面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8-08/ecd4e158-62a5-4cdd-9090-a51f0953867c/01封面.jpg
name: : 01封面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張OO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有OOOOOOOOOOOOOOOOOOOOOOO
3::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有OOOOOOOOOOOOOOOOOOOOOOO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70126000001
外觀特徵: 建築為五腳基洋樓加右護龍與前迴向,屋頂為閩式紅瓦歇山式(龜殼式)屋頂。洋樓正立面一、二樓入口兩側皆設置圓形煙炙磚柱,以四塊(高5公分)1/4圓的特製紅磚組成一皮,兩皮間呈交丁狀疊砌、再層層疊砌至頂部,一樓圓磚柱之柱頭頂部再飾以西式卷草紋裝飾。 屋頂明間之山頭中央飾以泥塑獅踩球圖案,兩側為卷草圖騰,次間為花瓶女兒牆欄杆,於下方匾額落款「忠勤世第」,兩側以泥塑天使圖騰裝飾。二樓外廊大門之屋楣有蠣殼灰底卷草泥塑圖騰。一樓榻受有清河衍派堂號與聯對,對看堵有彩釉磁磚,對外窗扇採磚砌窗,細木作集中於大門外側,在門扇頂堵、腰堵皆施以透雕及淺雕等工法。二樓對外窗則為防盜鐵窗,各樓層之窗楣皆採不同之裝修手法以作為外觀區隔,一樓為尖型(火型)窗楣、二樓為曲形(水型)窗楣,透過殘蹟可見窗楣塑型的磚條構造痕跡,深具巧思。立面語彙豐富,磚柱頭及上層樓板黏有碎玻璃用以防盜並轉化成裝飾性柱頭。進深两間,前間之2/5為平頂設圍欄,其餘為歇山屋頂,簷口線腳為紅磚叠澀作法,亦具特色。
室內特徵: 1. 洋樓一、二樓均為六房二廳之平面配置,入口位於中央,以中軸線依序為外廊、前廳(客廳)、梯間及後廳,中軸線兩側各為三間房間,共計有六間房間。廳兩側下堵使用紅磚斗仔砌,俗稱「半廳紅」作法。 2. 右護龍為四間房,迴向採平屋頂構造,設有戶外樓梯可從內埕到達屋頂露臺。護龍及迴向之各空間皆有出入口,為獨立空間。 3. 洋樓為傳統閩南式屋架、RC梁及擱檩式桁楹構造,主厝架計有15架,前方磚坪另有4架。特殊之處係於二樓正廳上方另以暗厝之方式形成兩坡7架之副屋架系統,亦舖設桷木、木板等,正脊亦施作彩繪,塑造出類似傳統建築明間正身屋架之空間感。 4. 防禦設施為本幢建物重要之設計重點。洋樓一樓入口處設有銃眼,各扇對外開窗則在窗櫺的空隙處再加裝鐵條、大門內側設置輪前門、樓梯間加裝蓋板及門扇等,皆有利於防禦;二樓前後廳、房間設置地板窺孔,樓梯間亦設有蓋板,可作為垂直動線的阻隔,陽台收邊處後期再以碎玻璃作為阻隔。頂部為隔離且獨立的半樓仔空間,對外的採光天窗亦設置了鐵條,梯間蓋板關上後即成為封閉的獨立空間,可作躲避盜匪的避難空間,反映出當時社會治安狀況。
使用情形: 洋樓一樓及迴向為居住使用空間。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建築山頭及女兒牆受損倒塌,內部有滲漬痕跡,目前已搭設鋼棚架暫以保護,建議仍應多加留意受損情形是否加劇。
現狀: 1. 洋樓前側山頭及女兒牆崩塌,正立面牆體局部裂隙破損。 2. 洋樓二樓多處木構架及壁體潮濕,有滲漬痕跡。 3. 樓外牆裂隙破損及灰壁剝落、風化等現象。
網站名稱: (空)
網址: (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2-325643#813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資號第1060004143號
公告日期: : 2017-01-26 00:00:00.0
2::
classification: : 廢止/撤銷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60004171號
公告日期: : 2017-01-26 00:00:00.0
note: : 歷史建築指定為古蹟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青嶼張氏兄弟洋樓0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08/06fcfff5-bec3-4875-8b94-457ea851d35f/02.jpg
2::
mediaName: : 青嶼張氏兄弟洋樓0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08/3cabe138-693d-48ca-98bc-72103a868512/03.jpg
3::
mediaName: : 青嶼張氏兄弟洋樓0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08/55238f85-68e1-4507-9423-4d0cafbc8c7b/04.jpg
4::
mediaName: : 青嶼張氏兄弟洋樓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08/ba99a8cb-cf06-4cad-9d14-55c25d1867e6/05.jpg
5::
mediaName: : 青嶼張氏兄弟洋樓0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08/fec61167-5e97-483d-be91-946d05c9e6c7/06.jpg
6::
mediaName: : 青嶼張氏兄弟洋樓0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08/1691634b-3900-4c4a-9479-49aef64b27e1/07.jpg
7::
mediaName: : 青嶼張氏兄弟洋樓0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08/bcd44bff-dedd-455c-89d8-8a563794bcb2/08.jpg
8::
mediaName: : 青嶼張氏兄弟洋樓0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08/e879dc0d-1c56-42b7-8104-efb20edf276d/09.jpg
9::
mediaName: : 青嶼張氏兄弟洋樓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08/1bcdf558-8c39-443f-91d3-3a790105bba0/10.jpg
10::
mediaName: : 青嶼張氏兄弟洋樓1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08/4e883673-4c2d-4300-aa2d-e663a6fbf7c4/11.jpg
11::
mediaName: : 青嶼張氏兄弟洋樓1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08/456cb8c3-d798-42e9-a078-8db1b04e7e50/12.jpg
12::
mediaName: : 青嶼張氏兄弟洋樓1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08/14cd41d2-af01-46d1-90f4-225196c8ebc9/13.jpg
13::
mediaName: : 青嶼張氏兄弟洋樓1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08/db07b694-68ff-41e4-8dc2-e66e8645a67e/14.jpg
14::
mediaName: : 青嶼張氏兄弟洋樓14
author: : 黃振良老師
description: : 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8-14/af56839d-e9bc-4236-bb40-8457cfe63ea2/1..jp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5-30/2b872a67-5c4d-4dea-9c93-7e22d496d949/青嶼張氏兄弟洋樓廢止公告-106.01.26.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5-30/64d9c00f-57f1-4c28-b3d1-85b1956b025c/青嶼張氏兄弟洋樓古蹟指定公告-106.01026.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5-30/fc74af43-d508-469b-a15b-30965b0583ec/青嶼張氏兄弟洋樓-地籍圖.jpg
repImgId: 178712

# 大門內 於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7

識別碼C1_376450000A_000107
名稱心雕居
區域(空)
簡述座落於苑裡西平里的心雕居,是一棟接近海邊的石板屋,為已故藝術家陳炯輝生前創作之處所。他曾獲行政院文建會薪傳獎,民國六十二年,闢建了「山地門雕刻社」。銳利的刀,笨重的木鎚,交織成木頭呼之欲出的原始生命,陳炯輝每一筆的揮灑,在在流露原住民傳統藝術的風情。 心雕居大門口的石雕,充分表達了樸拙的野趣,大石頭砌成兩條百步蛇的圍牆,也顯示出原始藝術的真髓。 大門內右側的石板柱,左側的原始亭,加上堆滿原始木臼的牆面等庭園造景,使心雕居更增添幾分古意;而屋內則為陳炯輝師徒陳列作品之所。 他的作品深受排灣、魯凱族文化的薰陶,主要以人、蛇、鹿、豬為創作題材,其雕刻方法與作品造形,均獨樹一格,去除實用的目的,強化了藝術的特質,值得大家去探索。
描述座落於苑裡西平里的心雕居,是一棟接近海邊的石板屋,為已故藝術家陳炯輝生前創作之處所。他曾獲行政院文建會薪傳獎,民國六十二年,闢建了「山地門雕刻社」。銳利的刀,笨重的木鎚,交織成木頭呼之欲出的原始生命,陳炯輝每一筆的揮灑,在在流露原住民傳統藝術的風情。 心雕居大門口的石雕,充分表達了樸拙的野趣,大石頭砌成兩條百步蛇的圍牆,也顯示出原始藝術的真髓。 大門內右側的石板柱,左側的原始亭,加上堆滿原始木臼的牆面等庭園造景,使心雕居更增添幾分古意;而屋內則為陳炯輝師徒陳列作品之所。 他的作品深受排灣、魯凱族文化的薰陶,主要以人、蛇、鹿、豬為創作題材,其雕刻方法與作品造形,均獨樹一格,去除實用的目的,強化了藝術的特質,值得大家去探索。
電話886-37-867339
地址苗栗縣苑裡鎮出水路64號
郵政區碼(Zipcode)358
Region苗栗縣
Town苑裡鎮
旅遊資訊自行開車:國道3號:請下苑裡交流道( 156公里處)-> 往苑裡方向->苗140線接台1線右路口右轉-> 往台1線苑裡外環道北行約2公里-> 於出水路左轉-> 直行過西濱高架橋下後於出水海濱前右轉-> 經過苑裡濱海藝文中心即可到達。
開放時間不對外開放,僅限門外拍照
圖一(空)
圖一描述(空)
圖二(空)
圖二描述(空)
圖三(空)
圖三描述(空)
地圖(空)
Gov376450000A
經度座標120.64418
緯度座標24.44867
原分類(空)
分類112
分類201
分類305
Level(空)
網站http://chen-gratitude.blogspot.tw/2010/08/blog-post_18.html
停車資訊(空)
停車經度座標(空)
停車緯度座標(空)
售票資訊(空)
備註(空)
關鍵字(空)
更改時間2019-03-21T11:24:23+08:00
識別碼: C1_376450000A_000107
名稱: 心雕居
區域: (空)
簡述: 座落於苑裡西平里的心雕居,是一棟接近海邊的石板屋,為已故藝術家陳炯輝生前創作之處所。他曾獲行政院文建會薪傳獎,民國六十二年,闢建了「山地門雕刻社」。銳利的刀,笨重的木鎚,交織成木頭呼之欲出的原始生命,陳炯輝每一筆的揮灑,在在流露原住民傳統藝術的風情。 心雕居大門口的石雕,充分表達了樸拙的野趣,大石頭砌成兩條百步蛇的圍牆,也顯示出原始藝術的真髓。 大門內右側的石板柱,左側的原始亭,加上堆滿原始木臼的牆面等庭園造景,使心雕居更增添幾分古意;而屋內則為陳炯輝師徒陳列作品之所。 他的作品深受排灣、魯凱族文化的薰陶,主要以人、蛇、鹿、豬為創作題材,其雕刻方法與作品造形,均獨樹一格,去除實用的目的,強化了藝術的特質,值得大家去探索。
描述: 座落於苑裡西平里的心雕居,是一棟接近海邊的石板屋,為已故藝術家陳炯輝生前創作之處所。他曾獲行政院文建會薪傳獎,民國六十二年,闢建了「山地門雕刻社」。銳利的刀,笨重的木鎚,交織成木頭呼之欲出的原始生命,陳炯輝每一筆的揮灑,在在流露原住民傳統藝術的風情。 心雕居大門口的石雕,充分表達了樸拙的野趣,大石頭砌成兩條百步蛇的圍牆,也顯示出原始藝術的真髓。 大門內右側的石板柱,左側的原始亭,加上堆滿原始木臼的牆面等庭園造景,使心雕居更增添幾分古意;而屋內則為陳炯輝師徒陳列作品之所。 他的作品深受排灣、魯凱族文化的薰陶,主要以人、蛇、鹿、豬為創作題材,其雕刻方法與作品造形,均獨樹一格,去除實用的目的,強化了藝術的特質,值得大家去探索。
電話: 886-37-867339
地址: 苗栗縣苑裡鎮出水路64號
郵政區碼(Zipcode): 358
Region: 苗栗縣
Town: 苑裡鎮
旅遊資訊: 自行開車:國道3號:請下苑裡交流道( 156公里處)-> 往苑裡方向->苗140線接台1線右路口右轉-> 往台1線苑裡外環道北行約2公里-> 於出水路左轉-> 直行過西濱高架橋下後於出水海濱前右轉-> 經過苑裡濱海藝文中心即可到達。
開放時間: 不對外開放,僅限門外拍照
圖一: (空)
圖一描述: (空)
圖二: (空)
圖二描述: (空)
圖三: (空)
圖三描述: (空)
地圖: (空)
Gov: 376450000A
經度座標: 120.64418
緯度座標: 24.44867
原分類: (空)
分類1: 12
分類2: 01
分類3: 05
Level: (空)
網站: http://chen-gratitude.blogspot.tw/2010/08/blog-post_18.html
停車資訊: (空)
停車經度座標: (空)
停車緯度座標: (空)
售票資訊: (空)
備註: (空)
關鍵字: (空)
更改時間: 2019-03-21T11:24:23+08:00

# 大門內 於 旅館民宿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8

識別碼C4_315080000H_016466
旅館民宿名稱幸福8號民宿
描述宜蘭五結鄉濃厚主題民宿「幸福8號」,穿梭在四季時五彩繽紛的田園之中,到了幸福的大門,下車時深深的吸一口氣,會感受到在都市裡無法體會的大自然空氣,庭院裡滿滿的五彩小花田,在此騎著單車是種閒暇時光,騎累了回到了幸福大門吃吃家人所烤的美食簡直是一大享受。進入了大門內,可以看見濃濃的美式風格超大客廳,「幸福8號」擁有的幸福指數還不止這樣。➡️幸福第一門「微電影房」超大私人電影包廂(超大電影螢幕、DVD投影機、各大強檔電影正版DVD)➡️幸福第二門「夏日小熊房」超可愛熊熊陪你一起度過幸福的夜晚。(超可愛熊熊布偶、復古立體書牆、舒適沙發)➡️幸福第三門「星際太空房」滿滿的星際造景,貼心又安全的寶貝滑梯,晚上關燈時張開眼睛更是看見美麗的星空。(寶貝玩具區、手工彩繪夜星空、太空座椅、太空矮桌)➡️幸福第四門「英倫公主房」幸福的少女心❤️熱愛粉紅色的女孩兒們還在等什麼呢?(紅唇沙發、公主搖椅)➡️幸福第五門「景觀房」你和她最美的氣氛,就需要最獨特的魅力!(觀望星空浴缸、最美的稻田景色、最有幸福美感的夜晚)
級別(空)
地址宜蘭縣五結鄉福和二路118巷8號
郵政碼268
所在縣市宜蘭縣
所在鄉鎮市五結鄉
電話886-937-037414
傳真(空)
Gov識別碼315080000H
網站(空)
圖1(空)
圖1描述(空)
圖2(空)
圖2描述(空)
圖3(空)
圖3描述(空)
經度座標121.802076
緯度座標24.678423
種類4
地圖(空)
規格(空)
服務資訊餐廳,會議場所,咖啡廳,無線網路,國民旅遊卡,停車場,,,,兒童遊樂設施,洗衣服務,貴重物品保管專櫃,室內遊樂設施,接送服務,自行車租借,導覽解說,體驗活動,,
停車資訊車位:小客車3輛、機車0輛、大客車0輛
總房間數4
最低價格4800
最高價格8000
TaiwanHost0
Emaila0979100488@gmail.com
總人數14
無障礙客房數0
公用廁所1
電梯設備0
停車空間數3
識別碼: C4_315080000H_016466
旅館民宿名稱: 幸福8號民宿
描述: 宜蘭五結鄉濃厚主題民宿「幸福8號」,穿梭在四季時五彩繽紛的田園之中,到了幸福的大門,下車時深深的吸一口氣,會感受到在都市裡無法體會的大自然空氣,庭院裡滿滿的五彩小花田,在此騎著單車是種閒暇時光,騎累了回到了幸福大門吃吃家人所烤的美食簡直是一大享受。進入了大門內,可以看見濃濃的美式風格超大客廳,「幸福8號」擁有的幸福指數還不止這樣。➡️幸福第一門「微電影房」超大私人電影包廂(超大電影螢幕、DVD投影機、各大強檔電影正版DVD)➡️幸福第二門「夏日小熊房」超可愛熊熊陪你一起度過幸福的夜晚。(超可愛熊熊布偶、復古立體書牆、舒適沙發)➡️幸福第三門「星際太空房」滿滿的星際造景,貼心又安全的寶貝滑梯,晚上關燈時張開眼睛更是看見美麗的星空。(寶貝玩具區、手工彩繪夜星空、太空座椅、太空矮桌)➡️幸福第四門「英倫公主房」幸福的少女心❤️熱愛粉紅色的女孩兒們還在等什麼呢?(紅唇沙發、公主搖椅)➡️幸福第五門「景觀房」你和她最美的氣氛,就需要最獨特的魅力!(觀望星空浴缸、最美的稻田景色、最有幸福美感的夜晚)
級別: (空)
地址: 宜蘭縣五結鄉福和二路118巷8號
郵政碼: 268
所在縣市: 宜蘭縣
所在鄉鎮市: 五結鄉
電話: 886-937-037414
傳真: (空)
Gov識別碼: 315080000H
網站: (空)
圖1: (空)
圖1描述: (空)
圖2: (空)
圖2描述: (空)
圖3: (空)
圖3描述: (空)
經度座標: 121.802076
緯度座標: 24.678423
種類: 4
地圖: (空)
規格: (空)
服務資訊: 餐廳,會議場所,咖啡廳,無線網路,國民旅遊卡,停車場,,,,兒童遊樂設施,洗衣服務,貴重物品保管專櫃,室內遊樂設施,接送服務,自行車租借,導覽解說,體驗活動,,
停車資訊: 車位:小客車3輛、機車0輛、大客車0輛
總房間數: 4
最低價格: 4800
最高價格: 8000
TaiwanHost: 0
Email: a0979100488@gmail.com
總人數: 14
無障礙客房數: 0
公用廁所: 1
電梯設備: 0
停車空間數: 3
[ 搜尋所有 大門內 ... ]

根據地址 新北市永和區永和路二段116號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新北市永和區永和路二段116號 ...)

北城

總機電話: 02-29283456 | 公司代號: 000775 | 住址: 新北市永和區永和路二段116號3樓 | 成立日期: 19891109 | 北城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公開發行公司基本資料

財團法人錸德文教基金會附設新北市私立永和錸工場社區長照機構(永和錸工場公共托老中心)

特約服務項目: 日間照顧服務 | 特約起日: 2019/01/01 | 特約迄日: 2019/12/31 | 機構電話: 02-22326700 | 機構負責人姓名: 楊慰芬 | 機構代碼: 2S0200009 | 機構種類: 2 | 地址全址: 新北市永和區永和路二段116號3樓

@ 長照ABC據點

財團法人錸德文教基金會附設新北市私立永和錸工場社區長照機構(永和錸工場公共托老中心)

特約服務項目: 日間照顧服務 | 特約起日: 2019/01/01 | 特約迄日: 2019/12/31 | 機構電話: 02-22326700 | 機構負責人姓名: 楊慰芬 | 機構代碼: 2S0200009 | 機構種類: 2 | 地址全址: 新北市永和區永和路二段116號3樓

@ 長照C據點

財團法人錸德文教基金會附設新北市私立永和錸工場社區長照機構(永和錸工場公共托老中心)

特約服務項目: 日間照顧服務 | 特約起日: 2019/01/01 | 特約迄日: 2019/12/31 | 機構電話: 02-22326700 | 機構負責人姓名: 楊慰芬 | 機構代碼: 2S0200009 | 機構種類: 2 | 地址全址: 新北市永和區永和路二段116號3樓

@ 長照B據點

財團法人錸德文教基金會附設新北市私立永和錸工場社區長照機構(永和錸工場公共托老中心)

特約服務項目: 日間照顧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12/01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2-22326700 | 機構負責人姓名: 楊慰芬 | 機構代碼: 2S0200009 | 機構種類: 2 | 地址全址: 新北市永和區永和路二段116號3樓

@ 長照ABC據點

財團法人錸德文教基金會附設新北市私立永和錸工場社區長照機構(永和錸工場公共托老中心)

特約服務項目: 喘息服務 | 特約起日: 2019/01/01 | 特約迄日: 2019/12/31 | 機構電話: 02-22326700 | 機構負責人姓名: 楊慰芬 | 機構代碼: 2S0200009 | 機構種類: 2 | 地址全址: 新北市永和區永和路二段116號3樓

@ 長照ABC據點

財團法人錸德文教基金會附設新北市私立永和錸工場社區長照機構(永和錸工場公共托老中心)

特約服務項目: 喘息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12/01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2-22326700 | 機構負責人姓名: 楊慰芬 | 機構代碼: 2S0200009 | 機構種類: 2 | 地址全址: 新北市永和區永和路二段116號3樓

@ 長照ABC據點

財團法人錸德文教基金會附設新北市私立永和錸工場社區長照機構(永和錸工場公共托老中心)

特約服務項目: 日間照顧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12/01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2-22326700 | 機構負責人姓名: 楊慰芬 | 機構代碼: 2S0200009 | 機構種類: 2 | 地址全址: 新北市永和區永和路二段116號3樓

@ 長照C據點

北城

總機電話: 02-29283456 | 公司代號: 000775 | 住址: 新北市永和區永和路二段116號3樓 | 成立日期: 19891109 | 北城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公開發行公司基本資料

財團法人錸德文教基金會附設新北市私立永和錸工場社區長照機構(永和錸工場公共托老中心)

特約服務項目: 日間照顧服務 | 特約起日: 2019/01/01 | 特約迄日: 2019/12/31 | 機構電話: 02-22326700 | 機構負責人姓名: 楊慰芬 | 機構代碼: 2S0200009 | 機構種類: 2 | 地址全址: 新北市永和區永和路二段116號3樓

@ 長照ABC據點

財團法人錸德文教基金會附設新北市私立永和錸工場社區長照機構(永和錸工場公共托老中心)

特約服務項目: 日間照顧服務 | 特約起日: 2019/01/01 | 特約迄日: 2019/12/31 | 機構電話: 02-22326700 | 機構負責人姓名: 楊慰芬 | 機構代碼: 2S0200009 | 機構種類: 2 | 地址全址: 新北市永和區永和路二段116號3樓

@ 長照C據點

財團法人錸德文教基金會附設新北市私立永和錸工場社區長照機構(永和錸工場公共托老中心)

特約服務項目: 日間照顧服務 | 特約起日: 2019/01/01 | 特約迄日: 2019/12/31 | 機構電話: 02-22326700 | 機構負責人姓名: 楊慰芬 | 機構代碼: 2S0200009 | 機構種類: 2 | 地址全址: 新北市永和區永和路二段116號3樓

@ 長照B據點

財團法人錸德文教基金會附設新北市私立永和錸工場社區長照機構(永和錸工場公共托老中心)

特約服務項目: 日間照顧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12/01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2-22326700 | 機構負責人姓名: 楊慰芬 | 機構代碼: 2S0200009 | 機構種類: 2 | 地址全址: 新北市永和區永和路二段116號3樓

@ 長照ABC據點

財團法人錸德文教基金會附設新北市私立永和錸工場社區長照機構(永和錸工場公共托老中心)

特約服務項目: 喘息服務 | 特約起日: 2019/01/01 | 特約迄日: 2019/12/31 | 機構電話: 02-22326700 | 機構負責人姓名: 楊慰芬 | 機構代碼: 2S0200009 | 機構種類: 2 | 地址全址: 新北市永和區永和路二段116號3樓

@ 長照ABC據點

財團法人錸德文教基金會附設新北市私立永和錸工場社區長照機構(永和錸工場公共托老中心)

特約服務項目: 喘息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12/01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2-22326700 | 機構負責人姓名: 楊慰芬 | 機構代碼: 2S0200009 | 機構種類: 2 | 地址全址: 新北市永和區永和路二段116號3樓

@ 長照ABC據點

財團法人錸德文教基金會附設新北市私立永和錸工場社區長照機構(永和錸工場公共托老中心)

特約服務項目: 日間照顧服務 | 特約起日: 2018/12/01 | 特約迄日: 2020/12/31 | 機構電話: 02-22326700 | 機構負責人姓名: 楊慰芬 | 機構代碼: 2S0200009 | 機構種類: 2 | 地址全址: 新北市永和區永和路二段116號3樓

@ 長照C據點
[ 搜尋所有 新北市永和區永和路二段116號 ... ]

地址 新北市永和區永和路二段116號 找到的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

(以下顯示 1 筆) (或要:查詢所有 新北市永和區永和路二段116號)
公司地址負責人統一編號狀態

新北市永和區永和路二段116號5樓
23007602撤銷

登記地址: 新北市永和區永和路二段116號5樓 | 統編: 23007602 | 撤銷

與瓦城永和店同分類的AED位置資訊

致理科技大學

開放時間緊急連絡電話: 信義大樓1樓 | AED地點描述: 信義大樓1樓 | 周一至周五起: 05:30:00 | 周一至周五迄: 22:00:00 | 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一段313號

大江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中壢分公司

開放時間緊急連絡電話: 位於1樓服務台左側 | AED地點描述: 位於1樓服務台左側 | 周一至周五起: 11:00:00 | 周一至周五迄: 22:30:00 | 桃園市中壢區中園路二段501號

萬泰物流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

開放時間緊急連絡電話: 瀚宇彩晶內湖總部一樓大廳 | AED地點描述: 瀚宇彩晶內湖總部一樓大廳 | 周一至周五起: 09:00:00 | 周一至周五迄: 18:00:00 | 臺北市中山區八德路2段308號5樓

萬泰物流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

開放時間緊急連絡電話: 大樓5樓公共區域 | AED地點描述: 大樓5樓公共區域 | 周一至周五起: 09:00:00 | 周一至周五迄: 18:00:00 | 臺北市中山區八德路2段308號5樓

臺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后里區清潔隊)

開放時間緊急連絡電話: 后里區清潔隊內的值日室門口 | AED地點描述: 后里區清潔隊內的值日室門口 | 周一至周五起: 06:45:00 | 周一至周五迄: 17:00:00 | 臺中市后里區甲后路一段958號

致理科技大學

開放時間緊急連絡電話: 誠信館左側,電梯門口左方 | AED地點描述: 誠信館左側,電梯門口左方 | 周一至周五起: 05:30:00 | 周一至周五迄: 22:00:00 | 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一段313號

臺北市立興福國民中學

開放時間緊急連絡電話: 行政大樓川堂一側 | AED地點描述: 行政大樓川堂一側 | 周一至周五起: 08:00:00 | 周一至周五迄: 17:00:00 | 臺北市文山區福興路80號

臺北市立景美女子高級中學

開放時間緊急連絡電話: 景美女中和平樓1樓健康中心外走廊 | AED地點描述: 景美女中和平樓1樓健康中心外走廊 | 周一至周五起: 08:00:00 | 周一至周五迄: 17:00:00 | 臺北市文山區木新路3段312號

宜蘭縣立體育場-宜蘭運動公園田徑場西六區入口處

開放時間緊急連絡電話: 宜蘭縣立體育場-宜蘭運動公園田徑場西六區入口處 | AED地點描述: 宜蘭縣立體育場-宜蘭運動公園田徑場西六區入口處 | 周一至周五起: 08:00:00 | 周一至周五迄: 17:00:00 | 宜蘭縣宜蘭市中山路1段755號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養護工程隊第六分隊

開放時間緊急連絡電話: 一樓樓梯往二樓處 | AED地點描述: 一樓樓梯往二樓處 | 周一至周五起: 08:00:00 | 周一至周五迄: 17:00:00 | 臺北市文山區景福街120號

知本金聯世紀酒店

開放時間緊急連絡電話: | AED地點描述: 進大聽右手邊 | 周一至周五起: 09:00:00 | 周一至周五迄: 09:00:00 | 臺東縣卑南鄉龍泉路30號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養護工程隊第六分隊

開放時間緊急連絡電話: 一樓樓梯往二樓處 | AED地點描述: 一樓樓梯往二樓處 | 周一至周五起: 07:30:00 | 周一至周五迄: 16:30:00 | 臺北市文山區景福街120號

奧斯卡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開放時間緊急連絡電話: 國揚萬商大樓-奧斯卡建設9樓之1大門口 | AED地點描述: 國揚萬商大樓-奧斯卡建設9樓之1大門口 | 周一至周五起: 09:00:00 | 周一至周五迄: 17:30:00 | 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206號9樓之1

煉恩訓練工作室

開放時間緊急連絡電話: 門口進來左邊層板上 | AED地點描述: 門口進來左邊層板上 | 周一至周五起: 10:00:00 | 周一至周五迄: 21:00:00 | 臺北市萬華區武昌街二段五號4樓

臺中市東區台中國民小學

開放時間緊急連絡電話: 臺中國民小學位於臺中市東區,近臺中火車站。AED設於臺中國民小學大門口警衛室旁。 | AED地點描述: 臺中國民小學位於臺中市東區,近臺中火車站。AED設於臺中國民小學大門口警衛室旁。 | 周一至周五起: 16:30:00 | 周一至周五迄: 20:00:00 | 臺中市東區台中路153號

致理科技大學

開放時間緊急連絡電話: 信義大樓1樓 | AED地點描述: 信義大樓1樓 | 周一至周五起: 05:30:00 | 周一至周五迄: 22:00:00 | 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一段313號

大江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中壢分公司

開放時間緊急連絡電話: 位於1樓服務台左側 | AED地點描述: 位於1樓服務台左側 | 周一至周五起: 11:00:00 | 周一至周五迄: 22:30:00 | 桃園市中壢區中園路二段501號

萬泰物流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

開放時間緊急連絡電話: 瀚宇彩晶內湖總部一樓大廳 | AED地點描述: 瀚宇彩晶內湖總部一樓大廳 | 周一至周五起: 09:00:00 | 周一至周五迄: 18:00:00 | 臺北市中山區八德路2段308號5樓

萬泰物流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

開放時間緊急連絡電話: 大樓5樓公共區域 | AED地點描述: 大樓5樓公共區域 | 周一至周五起: 09:00:00 | 周一至周五迄: 18:00:00 | 臺北市中山區八德路2段308號5樓

臺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后里區清潔隊)

開放時間緊急連絡電話: 后里區清潔隊內的值日室門口 | AED地點描述: 后里區清潔隊內的值日室門口 | 周一至周五起: 06:45:00 | 周一至周五迄: 17:00:00 | 臺中市后里區甲后路一段958號

致理科技大學

開放時間緊急連絡電話: 誠信館左側,電梯門口左方 | AED地點描述: 誠信館左側,電梯門口左方 | 周一至周五起: 05:30:00 | 周一至周五迄: 22:00:00 | 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一段313號

臺北市立興福國民中學

開放時間緊急連絡電話: 行政大樓川堂一側 | AED地點描述: 行政大樓川堂一側 | 周一至周五起: 08:00:00 | 周一至周五迄: 17:00:00 | 臺北市文山區福興路80號

臺北市立景美女子高級中學

開放時間緊急連絡電話: 景美女中和平樓1樓健康中心外走廊 | AED地點描述: 景美女中和平樓1樓健康中心外走廊 | 周一至周五起: 08:00:00 | 周一至周五迄: 17:00:00 | 臺北市文山區木新路3段312號

宜蘭縣立體育場-宜蘭運動公園田徑場西六區入口處

開放時間緊急連絡電話: 宜蘭縣立體育場-宜蘭運動公園田徑場西六區入口處 | AED地點描述: 宜蘭縣立體育場-宜蘭運動公園田徑場西六區入口處 | 周一至周五起: 08:00:00 | 周一至周五迄: 17:00:00 | 宜蘭縣宜蘭市中山路1段755號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養護工程隊第六分隊

開放時間緊急連絡電話: 一樓樓梯往二樓處 | AED地點描述: 一樓樓梯往二樓處 | 周一至周五起: 08:00:00 | 周一至周五迄: 17:00:00 | 臺北市文山區景福街120號

知本金聯世紀酒店

開放時間緊急連絡電話: | AED地點描述: 進大聽右手邊 | 周一至周五起: 09:00:00 | 周一至周五迄: 09:00:00 | 臺東縣卑南鄉龍泉路30號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養護工程隊第六分隊

開放時間緊急連絡電話: 一樓樓梯往二樓處 | AED地點描述: 一樓樓梯往二樓處 | 周一至周五起: 07:30:00 | 周一至周五迄: 16:30:00 | 臺北市文山區景福街120號

奧斯卡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開放時間緊急連絡電話: 國揚萬商大樓-奧斯卡建設9樓之1大門口 | AED地點描述: 國揚萬商大樓-奧斯卡建設9樓之1大門口 | 周一至周五起: 09:00:00 | 周一至周五迄: 17:30:00 | 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206號9樓之1

煉恩訓練工作室

開放時間緊急連絡電話: 門口進來左邊層板上 | AED地點描述: 門口進來左邊層板上 | 周一至周五起: 10:00:00 | 周一至周五迄: 21:00:00 | 臺北市萬華區武昌街二段五號4樓

臺中市東區台中國民小學

開放時間緊急連絡電話: 臺中國民小學位於臺中市東區,近臺中火車站。AED設於臺中國民小學大門口警衛室旁。 | AED地點描述: 臺中國民小學位於臺中市東區,近臺中火車站。AED設於臺中國民小學大門口警衛室旁。 | 周一至周五起: 16:30:00 | 周一至周五迄: 20:00:00 | 臺中市東區台中路153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