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窯
-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交通部觀光署

名稱趙家窯的開放時間是詳見官網或電話洽詢, 電話是886-4-25662056, 地址是臺中市428大雅區員林村大林路66巷12號.

#趙家窯的地圖

識別碼C1_387000000A_000820
名稱趙家窯
區域(空)
簡述趙家窯,創立於 1988年3月,地址設於臺中市大雅區,主要產品為生活陶器。手繪荷花茶具是主要產品特色,並刻意用手繪陶與一般市場做特色區隔,其經營目標就是地方文化的深耕與傳承,並希望將所學推廣並落實於生活層面。從小生長在工藝世家的趙勝傑、趙勝湧和趙崇源三兄弟,由於祖父 (趙阿井)和父親(趙義雄)都是木器工匠,專職製作外銷日本的精緻木器,一身工夫了得,以致三兄弟求學時也選擇就讀美工科。他們在學校接觸到雕塑、攝影、陶瓷、繪畫、設計……等藝術及工藝領域,加上家族耳濡目染薰陶之下,為工藝創作打下相當扎實的基礎,也造就現今在創作上 「陶藝生活化」的特殊美感經驗。 老大趙勝傑畢業後,在老師推薦下進入集集添興窯當學徒。十五年前的添興窯正處新舊交替,開始轉作生活陶的時段,趙勝傑在窯廠的兩年間,學習柴燒、上釉等工廠實務經驗,最後回到故鄉-臺中市大雅區成 立「御陶坊」專業作陶,並以新世代行銷的觀念在百貨公司設立陶藝專賣店。由於是自己創作陶瓷,並且與消費者直接溝通的家族式陶藝公司 ,加上二弟趙勝湧與三弟趙崇源都相繼加入,所以改稱「趙家窯」。近年來設計一系列的新式茶具,透過百貨公司與陶器茶具分店的通路,頗受肯定。 趙家兄弟在臺中市立文化中心及嘉義梅林美術館舉辦過個展,創作主旨皆致力於將創作融入生活之中。這幾年經常從事茶具與餐具的創作,曾與「耕讀園」配合製作「賞荷華會」等活動 。趙勝傑近年來在陶瓷創意新商品的開發設計上多所著力,曾入選 2003、2004陶瓷產品年度評鑑的「日用陶瓷類」,於2003年的社造全國年會的「創意陶瓷館」也受邀展出。
描述趙家窯創立於西元1988年,位於有著「臺灣小麥原鄉」美譽之稱的台中市大雅區,大雅區為台灣唯一大面積種植小麥的地區,擁有「黃金麥浪北國風情」的獨特景象。成長於工藝世家的趙家三兄弟致力於推廣生活陶藝,老大趙勝傑將生活美學融入陶藝創作;老二趙勝湧專精顧拉坯成型;老三趙崇源的細膩巧手,擅長陶塑,藉由陶藝創作,將地方文化深耕並加以傳承,希望將所學推廣並落實於生活層面。趙家窯是國家行政院文建會認證的台灣工藝之家。採用大雅區特有之紅土與小麥桿灰製釉,再銘刻麥穗圖紋燒製成陶器,「陶」與「麥」的結合,造就趙家窯傳承百年文化薰陶的麥鄉工藝。
電話886-4-25662056
地址臺中市428大雅區員林村大林路66巷12號
郵政區碼(Zipcode)428
Region臺中市
Town大雅區
旅遊資訊(空)
開放時間詳見官網或電話洽詢
圖一圖
圖一描述趙家窯-手拉坏
圖二(空)
圖二描述(空)
圖三(空)
圖三描述(空)
地圖(空)
Gov387000000A
經度座標120.64416
緯度座標24.23245
原分類(空)
分類11
分類25
分類312
Level(空)
網站(空)
停車資訊(空)
停車經度座標(空)
停車緯度座標(空)
售票資訊(空)
備註(空)
關鍵字(空)
更改時間2023-09-23T17:07:19+08:00

識別碼

C1_387000000A_000820

名稱

趙家窯

區域

(空)

簡述

趙家窯,創立於 1988年3月,地址設於臺中市大雅區,主要產品為生活陶器。手繪荷花茶具是主要產品特色,並刻意用手繪陶與一般市場做特色區隔,其經營目標就是地方文化的深耕與傳承,並希望將所學推廣並落實於生活層面。從小生長在工藝世家的趙勝傑、趙勝湧和趙崇源三兄弟,由於祖父 (趙阿井)和父親(趙義雄)都是木器工匠,專職製作外銷日本的精緻木器,一身工夫了得,以致三兄弟求學時也選擇就讀美工科。他們在學校接觸到雕塑、攝影、陶瓷、繪畫、設計……等藝術及工藝領域,加上家族耳濡目染薰陶之下,為工藝創作打下相當扎實的基礎,也造就現今在創作上 「陶藝生活化」的特殊美感經驗。 老大趙勝傑畢業後,在老師推薦下進入集集添興窯當學徒。十五年前的添興窯正處新舊交替,開始轉作生活陶的時段,趙勝傑在窯廠的兩年間,學習柴燒、上釉等工廠實務經驗,最後回到故鄉-臺中市大雅區成 立「御陶坊」專業作陶,並以新世代行銷的觀念在百貨公司設立陶藝專賣店。由於是自己創作陶瓷,並且與消費者直接溝通的家族式陶藝公司 ,加上二弟趙勝湧與三弟趙崇源都相繼加入,所以改稱「趙家窯」。近年來設計一系列的新式茶具,透過百貨公司與陶器茶具分店的通路,頗受肯定。 趙家兄弟在臺中市立文化中心及嘉義梅林美術館舉辦過個展,創作主旨皆致力於將創作融入生活之中。這幾年經常從事茶具與餐具的創作,曾與「耕讀園」配合製作「賞荷華會」等活動 。趙勝傑近年來在陶瓷創意新商品的開發設計上多所著力,曾入選 2003、2004陶瓷產品年度評鑑的「日用陶瓷類」,於2003年的社造全國年會的「創意陶瓷館」也受邀展出。

描述

趙家窯創立於西元1988年,位於有著「臺灣小麥原鄉」美譽之稱的台中市大雅區,大雅區為台灣唯一大面積種植小麥的地區,擁有「黃金麥浪北國風情」的獨特景象。成長於工藝世家的趙家三兄弟致力於推廣生活陶藝,老大趙勝傑將生活美學融入陶藝創作;老二趙勝湧專精顧拉坯成型;老三趙崇源的細膩巧手,擅長陶塑,藉由陶藝創作,將地方文化深耕並加以傳承,希望將所學推廣並落實於生活層面。趙家窯是國家行政院文建會認證的台灣工藝之家。採用大雅區特有之紅土與小麥桿灰製釉,再銘刻麥穗圖紋燒製成陶器,「陶」與「麥」的結合,造就趙家窯傳承百年文化薰陶的麥鄉工藝。

電話

886-4-25662056

地址

臺中市428大雅區員林村大林路66巷12號

郵政區碼(Zipcode)

428

Region

臺中市

Town

大雅區

旅遊資訊

(空)

開放時間

詳見官網或電話洽詢

圖一

圖

圖一描述

趙家窯-手拉坏

圖二

(空)

圖二描述

(空)

圖三

(空)

圖三描述

(空)

地圖

(空)

Gov

387000000A

經度座標

120.64416

緯度座標

24.23245

原分類

(空)

分類1

1

分類2

5

分類3

12

Level

(空)

網站

(空)

停車資訊

(空)

停車經度座標

(空)

停車緯度座標

(空)

售票資訊

(空)

備註

(空)

關鍵字

(空)

更改時間

2023-09-23T17:07:19+08:00

趙家窯地圖 [ 導航 ]


按這裡載入趙家窯的地圖

(需要開啟瀏覽器的 JavaScript 功能)

根據識別碼 C1 387000000A 000820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C1 387000000A 000820 資料。

[ 搜尋所有 C1 387000000A 000820 ... ]

根據名稱 趙家窯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3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趙家窯 ...)

# 趙家窯 於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 1

執行單位趙家窯工藝坊
地址台中市大雅區大林路66巷12號
類別名稱陶瓷類
地區名稱台中市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大雅鄉聚集相當多藝術創作者及文史工作者到此地定居,如陶藝家趙勝傑、趙勝湧、趙崇源三兄弟、張永昇、畫家丁鴻銘、丁金松、金屬雕塑家蔣玉郎、生態-研究專家林榮宗、百年製造線香的「朱慶春香行」傳人朱篤?,以及於大雅鄉國際花市內的台灣民俗文物工作者廖繼俊、龍士騰、陳廣隆、趙慶文、詹文杰等人。大雅鄉的文化活動,源自於一群熱心鄉土文化的各階層人士,所匯集而產生的文化力量,其中以大雅鄉這幾年社區推動地方特色文化,首選為小麥產業,舉辦社區活動時動員起來活力十足,地方人士參與眾多,小麥文化引發的社區凝聚力正是大家為了地方共同的發展方向,現在這個方向就是以結合地方各專業團隊成為「文化」、「產業」、「社區」、「愛心」多重價值的資源把大雅一起創造地方活絡的契機。

在大雅鄉,小麥文化對地方工藝而言是具有高度開發之價值,社區工藝發展七年來,從發掘文化特色的識別及營造社區對文化共識的凝聚力,將這台灣唯一小麥產地的美景特色以創意巧思融入陶瓷工藝,使社區工藝開拓出具地方文化元素,兼顧實用、展示、教育、藝術的功能,又衍伸成為文化產業、培訓大雅社區工藝人材,生產創意加值的藝術工藝禮品。

大雅社區的在地特色小麥具有全台唯一代表性可區隔,趙家窯用在地的紅土調麥桿灰在今年用現代元素創作出(把麥)茶組。創作的故事是從三五好友一同聊天喝茶開始,因為在喝茶時多半會講到現今時世的總總,也會提出一些意見及看法,好像中醫在問診時用手把脈找出病患的病因,而對症下藥就是創作把麥的背景。未來將尋找異業結合開創新文化工藝、研究開發多媒材結合陶瓷工藝技術、將特色伴手禮行銷國內及國際市場。

【麥浪窯燒】

實在不容易想像每年三、四月,在離台中市沒多遠的地方,可以看見大片金黃色麥田隨風搖曳的景色。有著「台灣的麥鄉」之稱的大雅鄉,即便佔了台灣九成以上的小麥產量,大雅對我們來說,依然像面對小麥一般熟悉而陌生,更別提休閒觀光產業了。然而怎麼也料想不到,麥鄉的特色文化,卻因為「陶」而有了變化。位於大雅的工藝之家- 「趙家窯」,將清泉崗的紅土與小麥灰融入創作,作品呈現麥稈特有溫潤、溫暖色澤的器皿常常令人忍不住要多看一眼,而飽滿的麥穗圖像更讓人不自盡的想繼續追問下去:「為什麼會是小麥?」小麥之鄉的形象也跟著悄悄的傳播出來。

趙家窯,創立於 1988年3月,現在由趙勝傑、趙勝湧和趙崇源三兄弟共同經營,但是在分工上卻是一點也不馬虎。大哥,趙勝傑在經營管理、行銷、設計與創意的發展 ; 二弟,趙勝湧,則擔任廠務、物流與品管等技術上的管理 ; 三弟,則是以藝術創作與手塑創作為主。

在商品銷售方面,設計出的新式茶具,趙家窯也都會利用百貨公司與全省陶器茶具分店的通路來作銷售,成果頗受肯定。趙家兄弟同時也在中部地區的各個美術館舉行個展,也都致力將創作融入生活之中。

產品創新與令人感到會心一笑的創意,是趙家窯本身不斷成長的關鍵。不論是「窯烤地瓜」、「桐花擂砵」的文化體驗活動或是討喜的生肖風鈴系列、著名的飛天壺等產品的創新,趙家三兄弟總是會成為目光的焦點。飄香壺的設計,打破了傳統對茶壺的想像,茶壺再加入滾水泡茶的時候,茶香會隨水蒸氣由壺壁飄出,茶壺的顏色也會隨時間而越便越深。讓泡茶等待的過程添加了視覺上的享受。

而新上市的「把麥( 脈) 」系列,趙勝傑再次發揮他的創意,結合父親木工的專業,將一般人眼中的廢木料加入到自己設計的陶器中。不但一反常態的不再使用小麥灰的色彩,以簡單的黑、白對比使茶具變得年輕、時尚;把手上的麥紋以及如飽滿麥穗的木製壺蓋,就是「把麥(脈)」一名的由來,但是它可不是空有其表的,它還肩負了手感、防滑與隔熱的巧思。

趙家窯最終的經營目標就是地方文化的深耕與傳承,但在趙家三兄弟的手中,什麼活動好像都不枯燥乏味,陶藝也不侷限在拉胚、彩繪而已。負責行銷與企畫的趙勝傑,將自己創作用來燒製自己無數獲獎作品的百萬陶窯,拿出來與民眾大玩「窯烤地瓜」。有著自己20年窯烤的功力與獎牌加持,再配上大雅的麥茶,一口氣將趙家窯、陶藝、地區特色文化全都推銷出去。

 

趙家窯一面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強與「小麥」的在地連結,一面聯合大雅鄉在地文化人士推行大雅的「小麥」文化,促成越來越熱鬧的小麥文化節。在推出「麥出雅器──茶華宴」餐具系列時,也利用小麥灰創造出獨特的釉色,藉以連結「麥」與「陶」創作的風雅。另一方面,開辦「麥出雅器」手工藝培訓班,則帶領更多人走入陶藝世界,結合陶藝與地方特產打造台灣特色窯燒。而他也不放過學員成果展示的機會,與當地風尚人文咖啡合作展出,讓窯燒與小麥意象走入生活的空間裡。

 

窯場不算小的空間,規劃出作品展覽室、體驗陶藝教室、燒窯區還有品茗區,體驗陶藝教室除了可以充份讓民眾體驗工藝、也提供學校學童戶外參觀學習的機會,並同時開發可量化生產的模具,推出工藝教育課程,培育學員和社區待業民眾一同加入生產行列。另外,與惠明學校身心障礙學生一同創作的工藝立體地圖,也成為大雅鄉的新地標。而在麥田間飄揚的五公尺長的巨大布飾魚旗,是金佶布業老板陳俊良結合小麥趕鳥的文化特色而開發的產品。趙勝傑更開心的表示,老闆還計畫開發出「櫻花鉤吻鮭」等台灣魚種的魚旗布飾。

 

當然趙勝傑也沒忽略網路世代這一塊重要的族群。正在推行中的「社區圓夢計畫」,透過部落格的連結,創造網路上的小麥、大雅與趙家窯作品的曝光量。種子學員撰寫的部落格文章、活動照片加上親手作的紀念品,都是最佳的口碑行銷,除了帶來不少遊客之外,更重要的他也連結了不同的文化工作者與理念相同的伙伴。趙家三兄弟齊力合作,合力為家鄉打造新文化形象的努力已經漸漸的在各個角落看到成效。今年的十一月二十一日,大家攜手播下今年第三季收成的小麥種子,並與民眾邀約一同在明年的三月一起回到大雅、趙家窯一起看金色的麥浪,一起看茁壯成熟的小麥文化。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65.html
執行單位: 趙家窯工藝坊
地址: 台中市大雅區大林路66巷12號
類別名稱: 陶瓷類
地區名稱: 台中市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大雅鄉聚集相當多藝術創作者及文史工作者到此地定居,如陶藝家趙勝傑、趙勝湧、趙崇源三兄弟、張永昇、畫家丁鴻銘、丁金松、金屬雕塑家蔣玉郎、生態-研究專家林榮宗、百年製造線香的「朱慶春香行」傳人朱篤?,以及於大雅鄉國際花市內的台灣民俗文物工作者廖繼俊、龍士騰、陳廣隆、趙慶文、詹文杰等人。大雅鄉的文化活動,源自於一群熱心鄉土文化的各階層人士,所匯集而產生的文化力量,其中以大雅鄉這幾年社區推動地方特色文化,首選為小麥產業,舉辦社區活動時動員起來活力十足,地方人士參與眾多,小麥文化引發的社區凝聚力正是大家為了地方共同的發展方向,現在這個方向就是以結合地方各專業團隊成為「文化」、「產業」、「社區」、「愛心」多重價值的資源把大雅一起創造地方活絡的契機。

在大雅鄉,小麥文化對地方工藝而言是具有高度開發之價值,社區工藝發展七年來,從發掘文化特色的識別及營造社區對文化共識的凝聚力,將這台灣唯一小麥產地的美景特色以創意巧思融入陶瓷工藝,使社區工藝開拓出具地方文化元素,兼顧實用、展示、教育、藝術的功能,又衍伸成為文化產業、培訓大雅社區工藝人材,生產創意加值的藝術工藝禮品。

大雅社區的在地特色小麥具有全台唯一代表性可區隔,趙家窯用在地的紅土調麥桿灰在今年用現代元素創作出(把麥)茶組。創作的故事是從三五好友一同聊天喝茶開始,因為在喝茶時多半會講到現今時世的總總,也會提出一些意見及看法,好像中醫在問診時用手把脈找出病患的病因,而對症下藥就是創作把麥的背景。未來將尋找異業結合開創新文化工藝、研究開發多媒材結合陶瓷工藝技術、將特色伴手禮行銷國內及國際市場。

【麥浪窯燒】

實在不容易想像每年三、四月,在離台中市沒多遠的地方,可以看見大片金黃色麥田隨風搖曳的景色。有著「台灣的麥鄉」之稱的大雅鄉,即便佔了台灣九成以上的小麥產量,大雅對我們來說,依然像面對小麥一般熟悉而陌生,更別提休閒觀光產業了。然而怎麼也料想不到,麥鄉的特色文化,卻因為「陶」而有了變化。位於大雅的工藝之家- 「趙家窯」,將清泉崗的紅土與小麥灰融入創作,作品呈現麥稈特有溫潤、溫暖色澤的器皿常常令人忍不住要多看一眼,而飽滿的麥穗圖像更讓人不自盡的想繼續追問下去:「為什麼會是小麥?」小麥之鄉的形象也跟著悄悄的傳播出來。

趙家窯,創立於 1988年3月,現在由趙勝傑、趙勝湧和趙崇源三兄弟共同經營,但是在分工上卻是一點也不馬虎。大哥,趙勝傑在經營管理、行銷、設計與創意的發展 ; 二弟,趙勝湧,則擔任廠務、物流與品管等技術上的管理 ; 三弟,則是以藝術創作與手塑創作為主。

在商品銷售方面,設計出的新式茶具,趙家窯也都會利用百貨公司與全省陶器茶具分店的通路來作銷售,成果頗受肯定。趙家兄弟同時也在中部地區的各個美術館舉行個展,也都致力將創作融入生活之中。

產品創新與令人感到會心一笑的創意,是趙家窯本身不斷成長的關鍵。不論是「窯烤地瓜」、「桐花擂砵」的文化體驗活動或是討喜的生肖風鈴系列、著名的飛天壺等產品的創新,趙家三兄弟總是會成為目光的焦點。飄香壺的設計,打破了傳統對茶壺的想像,茶壺再加入滾水泡茶的時候,茶香會隨水蒸氣由壺壁飄出,茶壺的顏色也會隨時間而越便越深。讓泡茶等待的過程添加了視覺上的享受。

而新上市的「把麥( 脈) 」系列,趙勝傑再次發揮他的創意,結合父親木工的專業,將一般人眼中的廢木料加入到自己設計的陶器中。不但一反常態的不再使用小麥灰的色彩,以簡單的黑、白對比使茶具變得年輕、時尚;把手上的麥紋以及如飽滿麥穗的木製壺蓋,就是「把麥(脈)」一名的由來,但是它可不是空有其表的,它還肩負了手感、防滑與隔熱的巧思。

趙家窯最終的經營目標就是地方文化的深耕與傳承,但在趙家三兄弟的手中,什麼活動好像都不枯燥乏味,陶藝也不侷限在拉胚、彩繪而已。負責行銷與企畫的趙勝傑,將自己創作用來燒製自己無數獲獎作品的百萬陶窯,拿出來與民眾大玩「窯烤地瓜」。有著自己20年窯烤的功力與獎牌加持,再配上大雅的麥茶,一口氣將趙家窯、陶藝、地區特色文化全都推銷出去。

 

趙家窯一面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強與「小麥」的在地連結,一面聯合大雅鄉在地文化人士推行大雅的「小麥」文化,促成越來越熱鬧的小麥文化節。在推出「麥出雅器──茶華宴」餐具系列時,也利用小麥灰創造出獨特的釉色,藉以連結「麥」與「陶」創作的風雅。另一方面,開辦「麥出雅器」手工藝培訓班,則帶領更多人走入陶藝世界,結合陶藝與地方特產打造台灣特色窯燒。而他也不放過學員成果展示的機會,與當地風尚人文咖啡合作展出,讓窯燒與小麥意象走入生活的空間裡。

 

窯場不算小的空間,規劃出作品展覽室、體驗陶藝教室、燒窯區還有品茗區,體驗陶藝教室除了可以充份讓民眾體驗工藝、也提供學校學童戶外參觀學習的機會,並同時開發可量化生產的模具,推出工藝教育課程,培育學員和社區待業民眾一同加入生產行列。另外,與惠明學校身心障礙學生一同創作的工藝立體地圖,也成為大雅鄉的新地標。而在麥田間飄揚的五公尺長的巨大布飾魚旗,是金佶布業老板陳俊良結合小麥趕鳥的文化特色而開發的產品。趙勝傑更開心的表示,老闆還計畫開發出「櫻花鉤吻鮭」等台灣魚種的魚旗布飾。

 

當然趙勝傑也沒忽略網路世代這一塊重要的族群。正在推行中的「社區圓夢計畫」,透過部落格的連結,創造網路上的小麥、大雅與趙家窯作品的曝光量。種子學員撰寫的部落格文章、活動照片加上親手作的紀念品,都是最佳的口碑行銷,除了帶來不少遊客之外,更重要的他也連結了不同的文化工作者與理念相同的伙伴。趙家三兄弟齊力合作,合力為家鄉打造新文化形象的努力已經漸漸的在各個角落看到成效。今年的十一月二十一日,大家攜手播下今年第三季收成的小麥種子,並與民眾邀約一同在明年的三月一起回到大雅、趙家窯一起看金色的麥浪,一起看茁壯成熟的小麥文化。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65.html

# 趙家窯 於 工藝中心臺灣工藝之家 - 2

名稱趙勝傑
電話04-25662056
地址台中市大雅區大林路66巷12號
工坊名稱趙家窯工藝坊
開放時間09:00~18:00
圖檔連結網址https://mocfile.moc.gov.tw/information/large/a09f38b0-5d6b-45be-a29f-a583bf0da2a8.jpg
內容及肩的長髮加上天生的娃娃臉,讓許多人以為趙勝傑初出茅廬,殊不知生長在工藝家庭的他,自小練就一身功夫,高中接觸陶藝後,更確定自己終身將與「泥」、「火」相隨一生。  祖父、父親都是木器工匠,製作精細家具外銷日本,趙勝傑從小就得幫忙工作。環境的耳濡目染,使他對工藝產生了興趣,趙家兄弟三人很早就立下人生志向,高中也都進入美工科就讀。高一下學期,趙勝傑接觸陶藝,他發現從泥土到最後形成一個碗,可以靠著自己的雙手,很快地看到成績,既好玩又可與他人分享。16歲的小男生,當下在心中許下「陶藝家」的夢想。  在學校接觸到的雕塑、攝影、陶藝、繪畫、設計等藝術基礎概念與實作課程,為趙勝傑奠下了扎實的根基,同時他也很清楚,走創作必要有突出之處,因此同學忙著野外踏青或參加舞會之際,高二的他就已與老師學習釉藥調配;高三的畢業作,更參加第四十四屆全省美展,並獲入選,可謂光芒早露。  畢業後,在老師的推薦下,趙勝傑進入集集添興窯當學徒,學習柴燒與上釉等技法,兩年後即回故鄉自立門戶,成立「御陶坊」,從創作到行銷一手包。趙勝傑認為,藝術生活化才能廣及大眾,為此,他以百貨公司做為行銷通路,不過百貨公司高額的專櫃租金及管銷成本過高,經營了六年,兩個弟弟先後加入陣營時,趙家兄弟決定撤掉專櫃,將「御陶坊」易名為「趙家窯工藝坊」,三人分工合作,一起打天下。  「風格」是決定一個藝術創作者被發現的重要關鍵。趙勝傑因具有美術科班的底子,所以他的作品經常是雕塑與繪畫的結合。七年前,他整合文化創意產業和地方特產,以大雅鄉出產的小麥意象注入作品,創造在地的文化風格,營造出了差異化,也塑造了屬於趙家窯的識別。趙勝傑表示,很多臺灣的陶藝原料商都到大陸去了,每次用釉藥時,他都必須和新的原料商重新溝通,最後他想,日本工藝家也都使用當地的陶土,自己何不效法呢?於是他改用大雅的紅土,加上小麥稈製成的灰釉,「臺灣只有大雅生產小麥,我作陶使用的全是家鄉的原料,這就是趙家窯最與眾不同的地方」,趙勝傑很自豪地說。  家鄉是趙勝傑念茲在茲的創作源頭,這點在〈吾鄉九景〉中便表露無遺。創作前,他思索自己的故鄉有何特色,後來決定在九宮格裡放進陶甕、腳踏車、魚、荷花、小麥、麵食、楓葉、大象、飛機九樣家鄉的物品圖像來表示。這九個圖像分別代表了趙家窯、潭雅自行車道、河川復育、荷花田、小麥田、麵食小吃、上楓村的槭樹、公園裡的大象溜滑梯及清泉岡的飛機,每件物品都述說著家鄉的地方故事與該地特色。  〈麥紋系列〉使用大雅的紅土與小麥稈製成的灰釉,紅土燒出黃與咖啡色;灰釉流動著牛乳色澤兼鋪陳出灰燼的餘韻。無論陶爐、杯、茶海、盤、擣缽等,都刻畫上麥穗,儼然成了趙家窯的logo。提樑為了搭色,特別使用紅銅,並敲打出與壺絕妙的比例,為防止銅的導熱,還於提樑處做貼心的防護與裝飾。整體作品釋放出屬於田園的味道。  自然景物和文化傳統的相融,則是趙勝傑作品的另一個普遍特徵。如〈飛天茶具組〉雖簡筆寫意繪荷,但墨韻清雅,抓住荷花脫俗出塵之逸氣。他並取敦煌壁畫〈飛天〉之姿,轉置於壺把,且倒茶時不掉蓋,巧作頗獲青睞。〈桃花源〉則由趙勝傑與弟弟趙勝湧共創。泥塑出外型後,由趙勝湧操刀鏤雕出幾何圖形,營造出彷如中式建築的窗花。  在〈舊葉新荷〉中,趙勝傑讓荷花住進框內,榫接的原木古樸、簡潔,成一畫框,再運用雕工細膩古董窗花當邊襯,置上歲月痕跡的木塊,這些佈局在在引人目光。手塑的荷葉、蓮蓬、荷苞,來自於中興新村夏荷盛開的記憶,逐漸乾枯的荷葉一旁,蓮蓬屹立,更伸展出一枝獨秀的荷苞。舊窗櫺的雕飾、有年紀的木頭,即將哭殘的荷葉,意喻老舊、殘破,蓮蓬孕育著新生,含苞的荷是生命的再生,新舊的交融,生命的交替、傳承,讓這件作品有著豐厚的人文意涵。  用複合媒材創作出的〈茶花香〉,則同樣地以家傳的木器工藝加上陶版、繪畫,創作出中國風的時鐘,讓使用者可觀時亦賞鐘,這件作品和其他作品一樣,都顯現出了趙勝傑深入生活細節、發揮工藝美感的絕佳功力。(34期)
資料來源網址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43.html
名稱: 趙勝傑
電話: 04-25662056
地址: 台中市大雅區大林路66巷12號
工坊名稱: 趙家窯工藝坊
開放時間: 09:00~18:00
圖檔連結網址: https://mocfile.moc.gov.tw/information/large/a09f38b0-5d6b-45be-a29f-a583bf0da2a8.jpg
內容: 及肩的長髮加上天生的娃娃臉,讓許多人以為趙勝傑初出茅廬,殊不知生長在工藝家庭的他,自小練就一身功夫,高中接觸陶藝後,更確定自己終身將與「泥」、「火」相隨一生。  祖父、父親都是木器工匠,製作精細家具外銷日本,趙勝傑從小就得幫忙工作。環境的耳濡目染,使他對工藝產生了興趣,趙家兄弟三人很早就立下人生志向,高中也都進入美工科就讀。高一下學期,趙勝傑接觸陶藝,他發現從泥土到最後形成一個碗,可以靠著自己的雙手,很快地看到成績,既好玩又可與他人分享。16歲的小男生,當下在心中許下「陶藝家」的夢想。  在學校接觸到的雕塑、攝影、陶藝、繪畫、設計等藝術基礎概念與實作課程,為趙勝傑奠下了扎實的根基,同時他也很清楚,走創作必要有突出之處,因此同學忙著野外踏青或參加舞會之際,高二的他就已與老師學習釉藥調配;高三的畢業作,更參加第四十四屆全省美展,並獲入選,可謂光芒早露。  畢業後,在老師的推薦下,趙勝傑進入集集添興窯當學徒,學習柴燒與上釉等技法,兩年後即回故鄉自立門戶,成立「御陶坊」,從創作到行銷一手包。趙勝傑認為,藝術生活化才能廣及大眾,為此,他以百貨公司做為行銷通路,不過百貨公司高額的專櫃租金及管銷成本過高,經營了六年,兩個弟弟先後加入陣營時,趙家兄弟決定撤掉專櫃,將「御陶坊」易名為「趙家窯工藝坊」,三人分工合作,一起打天下。  「風格」是決定一個藝術創作者被發現的重要關鍵。趙勝傑因具有美術科班的底子,所以他的作品經常是雕塑與繪畫的結合。七年前,他整合文化創意產業和地方特產,以大雅鄉出產的小麥意象注入作品,創造在地的文化風格,營造出了差異化,也塑造了屬於趙家窯的識別。趙勝傑表示,很多臺灣的陶藝原料商都到大陸去了,每次用釉藥時,他都必須和新的原料商重新溝通,最後他想,日本工藝家也都使用當地的陶土,自己何不效法呢?於是他改用大雅的紅土,加上小麥稈製成的灰釉,「臺灣只有大雅生產小麥,我作陶使用的全是家鄉的原料,這就是趙家窯最與眾不同的地方」,趙勝傑很自豪地說。  家鄉是趙勝傑念茲在茲的創作源頭,這點在〈吾鄉九景〉中便表露無遺。創作前,他思索自己的故鄉有何特色,後來決定在九宮格裡放進陶甕、腳踏車、魚、荷花、小麥、麵食、楓葉、大象、飛機九樣家鄉的物品圖像來表示。這九個圖像分別代表了趙家窯、潭雅自行車道、河川復育、荷花田、小麥田、麵食小吃、上楓村的槭樹、公園裡的大象溜滑梯及清泉岡的飛機,每件物品都述說著家鄉的地方故事與該地特色。  〈麥紋系列〉使用大雅的紅土與小麥稈製成的灰釉,紅土燒出黃與咖啡色;灰釉流動著牛乳色澤兼鋪陳出灰燼的餘韻。無論陶爐、杯、茶海、盤、擣缽等,都刻畫上麥穗,儼然成了趙家窯的logo。提樑為了搭色,特別使用紅銅,並敲打出與壺絕妙的比例,為防止銅的導熱,還於提樑處做貼心的防護與裝飾。整體作品釋放出屬於田園的味道。  自然景物和文化傳統的相融,則是趙勝傑作品的另一個普遍特徵。如〈飛天茶具組〉雖簡筆寫意繪荷,但墨韻清雅,抓住荷花脫俗出塵之逸氣。他並取敦煌壁畫〈飛天〉之姿,轉置於壺把,且倒茶時不掉蓋,巧作頗獲青睞。〈桃花源〉則由趙勝傑與弟弟趙勝湧共創。泥塑出外型後,由趙勝湧操刀鏤雕出幾何圖形,營造出彷如中式建築的窗花。  在〈舊葉新荷〉中,趙勝傑讓荷花住進框內,榫接的原木古樸、簡潔,成一畫框,再運用雕工細膩古董窗花當邊襯,置上歲月痕跡的木塊,這些佈局在在引人目光。手塑的荷葉、蓮蓬、荷苞,來自於中興新村夏荷盛開的記憶,逐漸乾枯的荷葉一旁,蓮蓬屹立,更伸展出一枝獨秀的荷苞。舊窗櫺的雕飾、有年紀的木頭,即將哭殘的荷葉,意喻老舊、殘破,蓮蓬孕育著新生,含苞的荷是生命的再生,新舊的交融,生命的交替、傳承,讓這件作品有著豐厚的人文意涵。  用複合媒材創作出的〈茶花香〉,則同樣地以家傳的木器工藝加上陶版、繪畫,創作出中國風的時鐘,讓使用者可觀時亦賞鐘,這件作品和其他作品一樣,都顯現出了趙勝傑深入生活細節、發揮工藝美感的絕佳功力。(34期)
資料來源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43.html

# 趙家窯 於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 3

執行單位磐的陶坊
地址台南市新營區太北里45號之8
類別名稱陶瓷類
地區名稱台南市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新營太子宮是台灣太子廟的開基祖廟,清康熙2年(1663),福建先民為避戰禍,攜眷並迎請「中壇元帥」神像及香爐、銅鑼等神器,渡海來台,於汊港(今鹽水鎮)登陸,定居於現今新營市西南太子宮現址。為感念中壇元帥的庇佑,於康熙27年(1688)建立土廟,雍正6年(1728)再擴建廟堂,地名與廟名都稱之為「太子宮」。太子宮有舊廟、新廟各一座,舊廟為「土墼壁」,廟雖小,卻充滿歲月的痕跡,廟頂的剪黏依舊栩栩如生。

太子宮分靈廟遍及全台,每年農曆9月9日為太子爺聖誕千秋,分靈的神明返回太子宮刈香,太子爺又稱為中壇元帥,每年從8月開始,各地方太子爺分靈廟及信眾,就相繼組團進入新營,農曆九月初一到初九的這段期間,更是香客湧入的顛峰期。太子宮廟上方有一尊銅鑄的巨型太子爺塑像,腳踩風火輪,手持兵戟,別具風格。

2007年榮獲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認證的台灣工藝之家周美智老師,自小便顯露出美術與工藝方面的才華,二十歲時因學習美術設計而接觸到陶藝。於1987年回到家鄉成立「磐創作陶坊」,從事陶藝創作與教學推廣二十餘年;她克服肢體的障礙,用藝術點亮生命。她以各種的成型技巧,不受約制的方式來創作,讓作品自己說話,初期以茶壺為主題,繼而創作陶燈、生活器皿等,並嘗試挑戰大型戶外作品。以「磐」為名,是比喻基礎穩固,也是創作者堅定的心,將對陶藝的熱愛轉化成強勁的生命力,從作品中傳達出來。

今年在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太子社區發展協會、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和設計師劉邦隱的協力合作下,磐的陶坊工作團隊成功研發一系列陶製太子宮文創商品。產品研發創意發想來自於「香火」的概念。「香火」的延續與傳承,是臺灣民間信仰與庶民文化的核心精神,香火即表示血脈相傳與文化相延,而神明爐內的香灰,在傳統觀念有治病保平安的功效。透過創意激盪與嘗試過程,磐的陶坊工作團隊成功地將太子宮廟主爐的香灰,揉進陶土裡,結合與三太子有關的渾天綾、乾坤圈、火尖槍、風火輪等文化圖騰,燒製成「香灰平安福」、「平安如意杯」、「「陀螺貢杯」、「蓮花陶燈」、「蓮花爐」、「時來運轉-風火輪造型陶鐘」等兼具在地文化特色和工藝手感的太子宮文創商品。這種結合工藝創作與宗教文化元素研發文創商品,是臺灣文化創產業發展至今前所未有的創意突破。

磐的陶坊今年有機會延續去年的工藝扶植計畫,對磐的團隊來說是一個鼓勵,更期許今年留下來已經發芽的種子有充分的陽光、空氣、水得以成長,同時也播下今年新的種子,期待他發芽。今年的哪吒文化工藝研習班,從綜合技巧練習與拉坯初級學習課程,學員個個認真投入,學習氣氛讓整個工作室開始有了些許凝聚力,除了學習新的技術,也嘗試做設計發想,讓學員感受到成就感,而且是真正出自於自己的設計製作,雖然大部分作品還不成熟,但也有出乎意料的作品出現;或許有的作品略顯粗糙,只要學員真正對陶瓷設計或製作有興趣,會隨時間的累積而精進。學員也協助製作去年開發出來的平安福系列伴手禮,目前已經在太子宮設立販售區,成為進香客的最佳伴手禮;今年也在太子宮舊廟的歷史古蹟內設置文創商品展示區,讓到訪太子宮古蹟巡禮的民眾,在瞭解在地文化之餘,也能體驗社區工藝文化特色。

【磐的陶坊】

新營太子宮廟為全台最早的太子爺李哪吒開基地,並已列為縣定古蹟。是早期社區居民重要的集會場所,凝聚社區居民的向心力,其信仰並已形成社區民眾的核心價值。「太子宮」三字代表的不只是一座廟,也是社區居民共同意識與生活型態所組成的社區。

「磐的陶坊」位在台南縣新營市的太子宮社區,太子宮的地名就是因為這座台灣最早的太子宮廟而來,每到太子爺生日的這段期間,全台的太子宮廟都會來到此地向太子爺祝壽,香火鼎盛。工藝家周美智老師自幼成長於太子宮社區,對地方文史及社區居民有深厚的感情。成立磐的陶坊後,便開始在社區開設陶藝課程。陶藝課程從簡易的捏陶課開始,教授基本技巧,讓剛上手的學員拿到窯燒出來的成品,建立起步的自信心。循序漸進的教授陶塑成型、配釉、素燒、燒火、開窯等技法。此外,藉由開設陶藝課程,也與社區建立起良好互動。

【陶藝與宗教文化的創意結合】

「可能新營太子宮這個地方沒有什麼特殊的產業,這邊太子宮主要就是廟,這裡的地名就是由廟來命名,要怎麼去做這些東西,那廟一般想到就是公仔,或是神明所用的器物,那應該怎麼去做這些,這個問題一直放著,偶爾會跟朋友討論怎麼做。」周美智老師思考著要怎麼去創作與社區相關的東西。

「三、四年前,剛好有一個機緣到雲林科技大學去念書,剛好讀的系又是很喜歡做社區營造的系,經過一些課堂的實作經驗,覺得做社區好像也沒有那麼困難,有他特別的地方啦,只是看你怎麼樣去找出那些適合的元素。」要怎麼去找到適合、跟社區可以緊密連結,或是可以代表社區的圖騰。這樣的元素要怎麼去找是一回事,作法又是一回事。

「從小到大我聽很多關於三太子的故事,譬如我阿公的故事,我阿公在我很小的時候,得了很嚴重的肝病住院,就在狀況很危急的情況下,突然又醒過來,醒過來後就跟我阿嬤說,夢到三太子開飛機,飛機就丟炸彈,朝向阿公衝下來,阿公就醒了,醒來後也慢慢好轉了,就是很神奇,所以之後我們家就去請了一尊三太子來供奉。搞不好哪天就來捏一架飛機。」從小生長在太子宮社區的周美智老師,笑著訴說一個個她和三太子間的故事。

談起研發三太子主題商品的過程,周老師說,「我們先去現場照一些照片,比如說廟宇建築的一些元素,民國91年的時候,社區的風火輪文史工作室有辦一個三太子哪吒的學術發表會,集合豐富的學術研究成果。」有了豐富的文史資料,便開始與陶藝班的學員共同設計代表三太子文化特色的產品。周老師認為,將宗教文化做轉譯,需要找出適合、可以跟社區緊密連結,或是代表社區的圖騰,而不只是三太子、大太子、二太子的公仔而已。

【用香灰來結善緣】

從陶藝創作的角度出發,周美智老師說,「我們除了陶之外,有什麼其它的材質可以用,例如白河有蓮蓬灰,趙家窯有小麥灰,那我們有什麼灰可以用,就跟朋友這樣聊,有時候在聊天時,都會有新的東西出來。他們就開玩笑說,我們有香灰,可以用香灰啊!」就這樣,周老師開始思考以香灰加入陶土的創作。因為傳統上,香灰有治病、驅邪鎮煞的功效,或是搬新家、出遠門,家裡的長輩會拿爐裡的香灰讓你帶著,他不只是宗教性的產物,同時也是傳遞常民文化、在地情感的重要象徵。所以用香灰入陶這件事,變成不只是陶藝,而是有更深的在地生活文化脈絡在裡面。

比較特別的是,周老師將香灰加在陶土中,而不是加在釉藥中,「我長期以來,就比較喜歡玩土,跟土比較親密,而且比較少人把灰加到土裡面。放在土裏面我可以做上釉與不上釉的作品。因為我覺得土是最根本的材料,釉色只是呈顯表面的變化。」周老師說,香灰加入陶土中的影響不大,可能會有一些色差,或是降低融點而已,那跟加入香灰的量有關係,不過加入香灰要的只是一個象徵意涵。「跟三太子請示香灰的時候,基本上是這樣的一個信念,我們想要用香灰來結善緣,透過陶藝,把我們的信仰和關懷,傳遞給有緣的人。」周老師如此解釋。

透過研讀資料,了解了三太子的淵源,其中封神榜裡也有對三太子的描述。而周老師對三太子的解讀,有著獨到的看法,「在封神榜中哪吒可能是虛構的人物,可是很奇怪,在我的想法裡,哪吒可能是虛構的人物,可是為什麼這些能量會存在,或許在我認知的範圍內我把他歸納為其實每個人心裡面都有一個正向的想法,當大家的正向力量匯集時,他的能量就出來了。」

【太子宮的社區工藝】

「你看,就是這樣,很簡單!」第一堂社區陶藝課程中,周老師是這麼鼓勵著社區媽媽們。通常陶藝會讓人覺得困難而難以入手,而老師的第一堂課,便是要大家從動手捏陶開始。除此之外,在地許多傳統的想法,認為做陶很辛苦、比較落伍、不夠科技,認為應該要出去上班或幫忙工作,「媳婦娶進來就是要做工作,哪有時間讓他們學東西。」因此在發展、推廣社區陶藝工作時,遇到許多不同的聲音,也反映出在地的想法。

「像我們把陶藝結合太子宮的在地特色,一方面讓他們覺得熟悉、一方面也覺得有趣,跟他們說,讓他們感興趣之後,他們就會想要來一起做」,周老師用誘導的方式,拉著社區媽媽們一起來學做陶。有些孩子都上學去,白天有時間空出來,或是先生有穩定收入,可以讓媽媽們來上課,目前已經有幾位固定的成員。學會了基本捏塑的技巧,可以製作太子宮平安符以及簡易的商品,支持微量生產的可能。

周美智老師與社區陶藝班的學生,透過社區的陶藝課程,找尋太子宮社區信仰之意象圖騰。過程中包括文史研究探討、現場勘查,並以速寫描繪、攝影等方式紀錄,從中激發創意,設計能代表太子宮文化的獨特作品。設計的產品由太子宮廟方展示、行銷。而對於每年龐大的進香人潮,以及縣定三級古蹟的太子宮廟而言,未來商機可期。這也是社區推動自主文化產業的開端,更是落實「地方特色工藝」的具體實踐。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79.html
執行單位: 磐的陶坊
地址: 台南市新營區太北里45號之8
類別名稱: 陶瓷類
地區名稱: 台南市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新營太子宮是台灣太子廟的開基祖廟,清康熙2年(1663),福建先民為避戰禍,攜眷並迎請「中壇元帥」神像及香爐、銅鑼等神器,渡海來台,於汊港(今鹽水鎮)登陸,定居於現今新營市西南太子宮現址。為感念中壇元帥的庇佑,於康熙27年(1688)建立土廟,雍正6年(1728)再擴建廟堂,地名與廟名都稱之為「太子宮」。太子宮有舊廟、新廟各一座,舊廟為「土墼壁」,廟雖小,卻充滿歲月的痕跡,廟頂的剪黏依舊栩栩如生。

太子宮分靈廟遍及全台,每年農曆9月9日為太子爺聖誕千秋,分靈的神明返回太子宮刈香,太子爺又稱為中壇元帥,每年從8月開始,各地方太子爺分靈廟及信眾,就相繼組團進入新營,農曆九月初一到初九的這段期間,更是香客湧入的顛峰期。太子宮廟上方有一尊銅鑄的巨型太子爺塑像,腳踩風火輪,手持兵戟,別具風格。

2007年榮獲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認證的台灣工藝之家周美智老師,自小便顯露出美術與工藝方面的才華,二十歲時因學習美術設計而接觸到陶藝。於1987年回到家鄉成立「磐創作陶坊」,從事陶藝創作與教學推廣二十餘年;她克服肢體的障礙,用藝術點亮生命。她以各種的成型技巧,不受約制的方式來創作,讓作品自己說話,初期以茶壺為主題,繼而創作陶燈、生活器皿等,並嘗試挑戰大型戶外作品。以「磐」為名,是比喻基礎穩固,也是創作者堅定的心,將對陶藝的熱愛轉化成強勁的生命力,從作品中傳達出來。

今年在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太子社區發展協會、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和設計師劉邦隱的協力合作下,磐的陶坊工作團隊成功研發一系列陶製太子宮文創商品。產品研發創意發想來自於「香火」的概念。「香火」的延續與傳承,是臺灣民間信仰與庶民文化的核心精神,香火即表示血脈相傳與文化相延,而神明爐內的香灰,在傳統觀念有治病保平安的功效。透過創意激盪與嘗試過程,磐的陶坊工作團隊成功地將太子宮廟主爐的香灰,揉進陶土裡,結合與三太子有關的渾天綾、乾坤圈、火尖槍、風火輪等文化圖騰,燒製成「香灰平安福」、「平安如意杯」、「「陀螺貢杯」、「蓮花陶燈」、「蓮花爐」、「時來運轉-風火輪造型陶鐘」等兼具在地文化特色和工藝手感的太子宮文創商品。這種結合工藝創作與宗教文化元素研發文創商品,是臺灣文化創產業發展至今前所未有的創意突破。

磐的陶坊今年有機會延續去年的工藝扶植計畫,對磐的團隊來說是一個鼓勵,更期許今年留下來已經發芽的種子有充分的陽光、空氣、水得以成長,同時也播下今年新的種子,期待他發芽。今年的哪吒文化工藝研習班,從綜合技巧練習與拉坯初級學習課程,學員個個認真投入,學習氣氛讓整個工作室開始有了些許凝聚力,除了學習新的技術,也嘗試做設計發想,讓學員感受到成就感,而且是真正出自於自己的設計製作,雖然大部分作品還不成熟,但也有出乎意料的作品出現;或許有的作品略顯粗糙,只要學員真正對陶瓷設計或製作有興趣,會隨時間的累積而精進。學員也協助製作去年開發出來的平安福系列伴手禮,目前已經在太子宮設立販售區,成為進香客的最佳伴手禮;今年也在太子宮舊廟的歷史古蹟內設置文創商品展示區,讓到訪太子宮古蹟巡禮的民眾,在瞭解在地文化之餘,也能體驗社區工藝文化特色。

【磐的陶坊】

新營太子宮廟為全台最早的太子爺李哪吒開基地,並已列為縣定古蹟。是早期社區居民重要的集會場所,凝聚社區居民的向心力,其信仰並已形成社區民眾的核心價值。「太子宮」三字代表的不只是一座廟,也是社區居民共同意識與生活型態所組成的社區。

「磐的陶坊」位在台南縣新營市的太子宮社區,太子宮的地名就是因為這座台灣最早的太子宮廟而來,每到太子爺生日的這段期間,全台的太子宮廟都會來到此地向太子爺祝壽,香火鼎盛。工藝家周美智老師自幼成長於太子宮社區,對地方文史及社區居民有深厚的感情。成立磐的陶坊後,便開始在社區開設陶藝課程。陶藝課程從簡易的捏陶課開始,教授基本技巧,讓剛上手的學員拿到窯燒出來的成品,建立起步的自信心。循序漸進的教授陶塑成型、配釉、素燒、燒火、開窯等技法。此外,藉由開設陶藝課程,也與社區建立起良好互動。

【陶藝與宗教文化的創意結合】

「可能新營太子宮這個地方沒有什麼特殊的產業,這邊太子宮主要就是廟,這裡的地名就是由廟來命名,要怎麼去做這些東西,那廟一般想到就是公仔,或是神明所用的器物,那應該怎麼去做這些,這個問題一直放著,偶爾會跟朋友討論怎麼做。」周美智老師思考著要怎麼去創作與社區相關的東西。

「三、四年前,剛好有一個機緣到雲林科技大學去念書,剛好讀的系又是很喜歡做社區營造的系,經過一些課堂的實作經驗,覺得做社區好像也沒有那麼困難,有他特別的地方啦,只是看你怎麼樣去找出那些適合的元素。」要怎麼去找到適合、跟社區可以緊密連結,或是可以代表社區的圖騰。這樣的元素要怎麼去找是一回事,作法又是一回事。

「從小到大我聽很多關於三太子的故事,譬如我阿公的故事,我阿公在我很小的時候,得了很嚴重的肝病住院,就在狀況很危急的情況下,突然又醒過來,醒過來後就跟我阿嬤說,夢到三太子開飛機,飛機就丟炸彈,朝向阿公衝下來,阿公就醒了,醒來後也慢慢好轉了,就是很神奇,所以之後我們家就去請了一尊三太子來供奉。搞不好哪天就來捏一架飛機。」從小生長在太子宮社區的周美智老師,笑著訴說一個個她和三太子間的故事。

談起研發三太子主題商品的過程,周老師說,「我們先去現場照一些照片,比如說廟宇建築的一些元素,民國91年的時候,社區的風火輪文史工作室有辦一個三太子哪吒的學術發表會,集合豐富的學術研究成果。」有了豐富的文史資料,便開始與陶藝班的學員共同設計代表三太子文化特色的產品。周老師認為,將宗教文化做轉譯,需要找出適合、可以跟社區緊密連結,或是代表社區的圖騰,而不只是三太子、大太子、二太子的公仔而已。

【用香灰來結善緣】

從陶藝創作的角度出發,周美智老師說,「我們除了陶之外,有什麼其它的材質可以用,例如白河有蓮蓬灰,趙家窯有小麥灰,那我們有什麼灰可以用,就跟朋友這樣聊,有時候在聊天時,都會有新的東西出來。他們就開玩笑說,我們有香灰,可以用香灰啊!」就這樣,周老師開始思考以香灰加入陶土的創作。因為傳統上,香灰有治病、驅邪鎮煞的功效,或是搬新家、出遠門,家裡的長輩會拿爐裡的香灰讓你帶著,他不只是宗教性的產物,同時也是傳遞常民文化、在地情感的重要象徵。所以用香灰入陶這件事,變成不只是陶藝,而是有更深的在地生活文化脈絡在裡面。

比較特別的是,周老師將香灰加在陶土中,而不是加在釉藥中,「我長期以來,就比較喜歡玩土,跟土比較親密,而且比較少人把灰加到土裡面。放在土裏面我可以做上釉與不上釉的作品。因為我覺得土是最根本的材料,釉色只是呈顯表面的變化。」周老師說,香灰加入陶土中的影響不大,可能會有一些色差,或是降低融點而已,那跟加入香灰的量有關係,不過加入香灰要的只是一個象徵意涵。「跟三太子請示香灰的時候,基本上是這樣的一個信念,我們想要用香灰來結善緣,透過陶藝,把我們的信仰和關懷,傳遞給有緣的人。」周老師如此解釋。

透過研讀資料,了解了三太子的淵源,其中封神榜裡也有對三太子的描述。而周老師對三太子的解讀,有著獨到的看法,「在封神榜中哪吒可能是虛構的人物,可是很奇怪,在我的想法裡,哪吒可能是虛構的人物,可是為什麼這些能量會存在,或許在我認知的範圍內我把他歸納為其實每個人心裡面都有一個正向的想法,當大家的正向力量匯集時,他的能量就出來了。」

【太子宮的社區工藝】

「你看,就是這樣,很簡單!」第一堂社區陶藝課程中,周老師是這麼鼓勵著社區媽媽們。通常陶藝會讓人覺得困難而難以入手,而老師的第一堂課,便是要大家從動手捏陶開始。除此之外,在地許多傳統的想法,認為做陶很辛苦、比較落伍、不夠科技,認為應該要出去上班或幫忙工作,「媳婦娶進來就是要做工作,哪有時間讓他們學東西。」因此在發展、推廣社區陶藝工作時,遇到許多不同的聲音,也反映出在地的想法。

「像我們把陶藝結合太子宮的在地特色,一方面讓他們覺得熟悉、一方面也覺得有趣,跟他們說,讓他們感興趣之後,他們就會想要來一起做」,周老師用誘導的方式,拉著社區媽媽們一起來學做陶。有些孩子都上學去,白天有時間空出來,或是先生有穩定收入,可以讓媽媽們來上課,目前已經有幾位固定的成員。學會了基本捏塑的技巧,可以製作太子宮平安符以及簡易的商品,支持微量生產的可能。

周美智老師與社區陶藝班的學生,透過社區的陶藝課程,找尋太子宮社區信仰之意象圖騰。過程中包括文史研究探討、現場勘查,並以速寫描繪、攝影等方式紀錄,從中激發創意,設計能代表太子宮文化的獨特作品。設計的產品由太子宮廟方展示、行銷。而對於每年龐大的進香人潮,以及縣定三級古蹟的太子宮廟而言,未來商機可期。這也是社區推動自主文化產業的開端,更是落實「地方特色工藝」的具體實踐。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79.html
[ 搜尋所有 趙家窯 ... ]

根據電話 886-4-25662056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886-4-25662056 資料。

[ 搜尋所有 886-4-25662056 ... ]

根據地址 臺中市428大雅區員林村大林路66巷12號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臺中市428大雅區員林村大林路66巷12號 資料。

[ 搜尋所有 臺中市428大雅區員林村大林路66巷12號 ... ]

與趙家窯同分類的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東河橋

開放時間: 全天候開放 | | 電話: 886-8-9281530 | 地址: 臺東縣959東河鄉台11線131公里路旁

八仙洞

開放時間: 每日08:30~17:00 | | 電話: 886-8-9881418 | 地址: 臺東縣962長濱鄉三間村水母丁1-4號

烏石鼻

開放時間: 全天候開放 | | 電話: 886-8-9281530 | 地址: 臺東縣962長濱鄉介於長濱與石雨傘間,約在台11線97.5公里處

玉長公路

開放時間: 全天候開放 | | 電話: 886-3-9962501 | 地址: 臺東縣962長濱鄉台30線, 全長16.22公里

石雨傘

開放時間: 全天候開放 | | 電話: 886-8-9281530 | 地址: 臺東縣961成功鎮台11線105.8公里路旁

三仙台

開放時間: 每日08:30~17:00 | | 電話: 886-8-9854097 | 地址: 臺東縣961成功鎮基翬路74號

石朗浮潛區

開放時間: 全天候開放 | | 電話: 886-8-9672026 | 地址: 臺東縣951綠島鄉環島公路17公里處路旁

大白沙潛水區

開放時間: 全天候開放 | | 電話: 886-8-9672026 | 地址: 臺東縣951綠島鄉環島公路13.5公里處路旁

朝日溫泉

開放時間: 夏季(5月~9月) 開放時間:5:00~02:00冬季(10月~4月) 開放時間:06:00~24:00 (委託營運廠商:東方之泉(股)公司) | | 電話: 886-8-9671133 | 地址: 臺東縣951綠島鄉公館村溫泉167號

過山古道/步道

開放時間: 全天候開放 | | 電話: 886-8-9672026 | 地址: 臺東縣951綠島鄉環島公路約11公里處

綠島燈塔

開放時間: 【綠島燈塔開放時間】 4月-10月:9:00-18:00 11月-3月:9:00-17:00 每週一(內部整修及維護)不開放。 | | 電話: 886-8-9672540 | 地址: 臺東縣951綠島鄉環島公路1公里處

月洞

開放時間: 上午9:30~下午16:40 | | 電話: 886-3-8781022 | 地址: 花蓮縣977豐濱鄉港口村石梯坪53號‎

芭崎

開放時間: 賣店營業時間上午9點~下午5點 | | 電話: 886-3-8711397 | 地址: 花蓮縣977豐濱鄉磯崎村台11線31.5k處

富岡漁港

開放時間: 全天候開放 | | 電話: 886-8-9281050 | 地址: 臺東縣950臺東市富岡街297號

觀音洞

開放時間: 全天候開放 | | 電話: 886-8-9672026 | 地址: 臺東縣951綠島鄉環島公路6公里處

東河橋

開放時間: 全天候開放 | | 電話: 886-8-9281530 | 地址: 臺東縣959東河鄉台11線131公里路旁

八仙洞

開放時間: 每日08:30~17:00 | | 電話: 886-8-9881418 | 地址: 臺東縣962長濱鄉三間村水母丁1-4號

烏石鼻

開放時間: 全天候開放 | | 電話: 886-8-9281530 | 地址: 臺東縣962長濱鄉介於長濱與石雨傘間,約在台11線97.5公里處

玉長公路

開放時間: 全天候開放 | | 電話: 886-3-9962501 | 地址: 臺東縣962長濱鄉台30線, 全長16.22公里

石雨傘

開放時間: 全天候開放 | | 電話: 886-8-9281530 | 地址: 臺東縣961成功鎮台11線105.8公里路旁

三仙台

開放時間: 每日08:30~17:00 | | 電話: 886-8-9854097 | 地址: 臺東縣961成功鎮基翬路74號

石朗浮潛區

開放時間: 全天候開放 | | 電話: 886-8-9672026 | 地址: 臺東縣951綠島鄉環島公路17公里處路旁

大白沙潛水區

開放時間: 全天候開放 | | 電話: 886-8-9672026 | 地址: 臺東縣951綠島鄉環島公路13.5公里處路旁

朝日溫泉

開放時間: 夏季(5月~9月) 開放時間:5:00~02:00冬季(10月~4月) 開放時間:06:00~24:00 (委託營運廠商:東方之泉(股)公司) | | 電話: 886-8-9671133 | 地址: 臺東縣951綠島鄉公館村溫泉167號

過山古道/步道

開放時間: 全天候開放 | | 電話: 886-8-9672026 | 地址: 臺東縣951綠島鄉環島公路約11公里處

綠島燈塔

開放時間: 【綠島燈塔開放時間】 4月-10月:9:00-18:00 11月-3月:9:00-17:00 每週一(內部整修及維護)不開放。 | | 電話: 886-8-9672540 | 地址: 臺東縣951綠島鄉環島公路1公里處

月洞

開放時間: 上午9:30~下午16:40 | | 電話: 886-3-8781022 | 地址: 花蓮縣977豐濱鄉港口村石梯坪53號‎

芭崎

開放時間: 賣店營業時間上午9點~下午5點 | | 電話: 886-3-8711397 | 地址: 花蓮縣977豐濱鄉磯崎村台11線31.5k處

富岡漁港

開放時間: 全天候開放 | | 電話: 886-8-9281050 | 地址: 臺東縣950臺東市富岡街297號

觀音洞

開放時間: 全天候開放 | | 電話: 886-8-9672026 | 地址: 臺東縣951綠島鄉環島公路6公里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