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
-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執行單位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的類別名稱是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是屏東縣, 地址是屏東縣內埔鄉水門村成功路19號.

#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的地圖

執行單位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
地址屏東縣內埔鄉水門村成功路19號
類別名稱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屏東縣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魯凱族二大重要的手工技藝,一是石雕,一是織繡。石雕在霧台鄉已經發展得頗具規模。青葉部落由於日據時期遷村的緣故,成為三地門鄉唯一的魯凱族部落,在該地區呈現獨特且鮮明的原住民魯凱族文化風貌。魯凱婦女的編織技藝,更是魯凱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也建立了青葉部落發展織染繡工藝產業的勞動力基礎。彭春林認為有必要讓青葉部落發展出本身的文化特色,於是在學會織布和魯凱的貼繡技術後,就回到部落裡教導部落的婦女,並在學校裡進行教學。目前部落裡約有50位以上的婦女都有上過他織繡染的相關課程,使得織繡產品儼然已成為青葉部落重要的經濟來源。

今年的社區工藝扶植計畫,著重在學員的技藝提昇上。技藝學習方面分為刺繡與植物染兩種實用性技術,由彭春林老師以及江立彥老師擔綱。刺繡部分主要延續蝶紋線條的創作,指導學員從基礎的技巧開始從事蝶紋的定格與繪製,再依據產品製作的流程完成製作。在植物染部分則是由江立彥老師根據部落中常用的植物染材,指導學員從取樣、裁切、浸泡、煎煮、過濾、重複煎煮、染液浸泡、靜置陰乾、完成等九道過程學習典型的魯凱植物染技巧。

彭春林希望能夠藉由染織工藝的技藝傳習與創意設計,作為保存魯凱族文化與穩定部落經濟的核心。因此,從工坊成立至今,除了持續培育部落人力資源及進行部落文化的深度調查之外,這幾年也積極透過專業團隊之協助,導入設計、製造、行銷觀念,希望未來能整合部落相關資源進行織染繡品的量產、並策劃年度成果展及開闢行銷據點,逐步營造一個以「織染繡」作為魯凱部落藝術保存與價值創造的部落經濟模式。

【彭春林 現代魯凱族藝術─傳統與現代的對話】

「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最北端的青葉部落,由一位魯凱族的男設計師─彭春林,帶領青葉部落媽媽們,將傳統魯凱文化元素轉化,以貼布繡技法設計系列商品,如手機袋、零錢包,書包、手提包,T恤、服飾,以及居家裝飾的門簾、燈飾等。獨特的圖紋造形與色系搭配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這是手工繡的嗎?好漂亮喔…」彭春林的設計,往往第一眼給人驚喜,第二眼讓人舒服,多看幾眼就是想把他們帶回家。主要是以「貼布繡」的技法做為產品特色,貼布繡是魯凱族傳統織繡的技法之一, 將布料依據形狀剪裁後,縫在另一塊布上,並以手工縫繡布邊的方式,呈現出兩塊布紋、色塊、縫線技法的美感。光是縫繡布邊的針法及色線的搭配,就有好幾種變化。貼布繡的圖紋造型是整個產品的核心表現,彭春林將魯凱族的故事、圖騰、文化,轉變為系列商品,至今已發展出「豐收」、「百步蛇」、「蝴蝶紋」以及「紋手」系列。將部落故事的圖案,經由設計、排列組合,呈現在作品上。「豐收」系列是取豐年祭時眾人歡慶的意象,以人頭的圖案為代表;「百步蛇」在魯凱族則是地位崇高的神祉,將蛇紋做變形與排列;「紋手」則凸顯「手」的造型,分為左手、右手繡在個別的包包上,並表現魯凱族在手上刺有圖騰的文化。將這些有故事的圖案藉由造型的轉變設計,開發為商品系列。彭春林透過創作,重新詮釋傳統的魯凱族文化。

另外,在產品色彩的搭配上,沒有鮮豔的對比表現,而是以溫和的大地色調互相搭配,舒服的色系也是彭春林產品的表現特色。但也因此曾被質疑:這怎麼不像原住民的設計?原來,這個問題也曾經困擾著彭春林。為何自己的色彩偏愛跟大家認知的原住民色彩不一樣,但經過溯源探討,發現原來部落最原始的創作色調,就是這樣的大地顏色,乃是由眼睛所見到的萬物中取材,當然是如此溫和自然的色系,自此,彭春林才放心地繼續設計,而我們才可看到一款一款令人驚艷又舒適的商品。

彭春林認為,作品中表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性,將傳統圖案與色彩保留,在造形部分則強調個人設計風格,加入自己的轉化與技法,就如同和祖先對話一般。彭春林滿懷著對設計的熱情,以及魯凱族文化傳承的使命,透過個人的設計,傳承、轉化祖先的文化,創作出屬於這個時代的魯凱族藝術。非一味的將部落的圖騰、符號複製、消費,而是讓文化精神能與個人創作結合,轉化為這個世代喜愛的產品,藉由購買、使用,讓魯凱族的文化讓更多人看到。

【「蝴蝶變成雲」系列文創商品】

彭春林開發的「蝴蝶變成雲」系列,是將收藏於博物館的魯凱族傳統一片裙,繡在裙襬邊緣的圖案─「蝴蝶紋」做為設計來源。蝴蝶紋在部落的意義代表著女孩的純潔與成熟,以及男孩的勤勞、速度與敏捷。彭春林轉化傳統服飾與圖紋,蝴蝶兩根彎彎的觸角,經由定格、放大、轉化等設計,拉長成為雲朵般恣意浮盪,隨著產品的大小、造型、色彩做搭配組合,找到最適當的天空停留。

系列商品中,小至零錢包、手機袋,大至書包、手提包、門簾,以及將蝶紋繡在肩上的T恤等,除此之外,更朝向家飾用品發展。彭春林認為,「家」是給人放鬆休息的地方,藉由居家擺設,可軟化冰冷的水泥牆。「燈飾」系列便因此而誕生,蝶紋雲彩透過燈光打亮,搭配植物染色的布料,呈現大地綠、灰的色彩,更顯舒適。未來計畫開發沙發與抱枕,希望打造整體空間的氛圍,讓一走進家中,便可得到放鬆與愉悅的心情。

【魯凱族第一位男織布師】

見過彭春林的人,一定都會有著鮮明的印象,很高、很斯文,有著很深邃的五官,常常笑著對我們說:「你們每次一群人下來,我會很緊張耶…」,但在幾次對談下來,可以聽出他對於創作的執著、部落的情感,以及對於所追求的目標,有著清楚且明確的概念。

彭春林在成為設計師、織布師之前,有一段很長的故事。魯凱族以織繡技術聞名,編織與刺繡是女性的專長,早期的打獵社會中,相傳只要男生碰了編織刺繡這類女紅,就會獵不到動物,因此,男生是不能碰織繡的。彭春林的奶奶和姑姑都是部落中的刺繡高手,彭春林從小在耳濡目染之下對織繡產生濃厚興趣,卻因男生不可碰織布機的禁忌,而將織繡的印象停留在心裡,慢慢發酵。

後來彭春林成為一名獸醫,先後在製藥廠、牧場工作,但仍念念不忘心中對「布」、對創作的熱愛,開始設計具有個人特色的髮飾、小飾品,後來甚至在屏東市中華路附近擺起路邊攤販售,生意相當好。因緣際會之下,接手隔壁賣衣服的攤位,做起批發成衣、服飾的生意。而獨具風格美感的彭春林,看不順眼一般成衣的剪裁,索性拿起剪刀、針線,將衣服的袖口、領子等做改變,慢慢呈現出個人的風格,除了受到市場歡迎之外,彭春林也在這段時間磨練出對服飾、布料、剪裁的心得,於是決定辭去獸醫的工作,專心發展自己的興趣。

 

其間曾成立了「話繡工作室」,魯凱族的繡「Pajase」就是「寫」的意思,是因為魯凱族沒有用以表達的文字,而是藉由織繡的圖案,將老一輩要傳達的話語訴說出來。工作室雖因供需失衡而結束,但這個時候的彭春林,對於所做的藝術創作已經有了明確的定位─找回自己的源頭。而後經過不斷地進修學習,回部落詢問祖母和部落老婦人快要失傳的編織法,到圖書館、博物館追溯部落傳統的圖案來源,到輔大、屏科大、工藝所學習相關課程,並透過自己不斷的創新嘗試,先後得到許多競賽的獎項。在拿到乙級女裝證照後,也開始進行服飾的設計和製作。經由一點一滴的累積,藉由對布料、織品的了解與運用,抒發心中的創作熱情。

 

【「布落空間」=部落文化+創意設計+產業】

 

彭春林說,青葉部落是他從小長大的地方,回憶起小時候的生活,就像是一個大家庭一般,與鄰家哥哥在樹上摘水果,和大自然為伍的生活…。幼時在青葉部落成長的記憶,以及對於傳統織繡的記憶,成為彭春林創作的來源。於是彭春林回到部落,2003年與友人江立彥成立了「彭春林生活創意工坊」,2006年在三地門鄉較為熱鬧的水門村開設「布落空間」門市,自此有了自己的店鋪。位於水門村中心,店面一樓大門的白色屋頂像布落下般的垂掛著,店內則溫馨的擺設著彭春林大大小小的包包、服飾、家飾用品等。地下一樓與二樓則是彭春林的工作室。「布落」二字,除了「布料垂落」的意象之外,也代表著青葉「部落」,說明了彭春林的創作與事業的根源。

 

【打造織染繡的青葉部落】

 

青葉村是三地門鄉唯一的魯凱族部落,彭春林認為有必要讓青葉部落發展出本身的文化特色,於是回到部落裡教導部落的婦女,部落裡約佔一半以上的婦女都跟他學過織繡。並藉由「布落空間」門市的經營,以及口耳相傳來自四面八方的訂單,由彭春林做產品設計、打樣,在部落成立了約五、六人的工班,以及其他家庭式代工的工班,進行縫製加工的部分。串連成上中下游的產業線,希望帶動部落經濟生產,也讓魯凱族傳統織繡的文化特色,可以持續發展成為青葉部落的特色。

彭春林與祖先對話的過程,透過「圖案」、「色彩」、「技法」的轉變,設計出現代魯凱族的文化商品。並藉由門市與個人品牌的經營,帶動部落的織繡生產。近年來更用青葉村當地的植物做染料,在作品中加入植物染布。彭春林說,終極目標是希望從染、織和製作的素材全部都採用青葉村當地的材料,讓青葉村成為織、染、繡文化特色的部落。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44.html

執行單位

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

地址

屏東縣內埔鄉水門村成功路19號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

屏東縣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魯凱族二大重要的手工技藝,一是石雕,一是織繡。石雕在霧台鄉已經發展得頗具規模。青葉部落由於日據時期遷村的緣故,成為三地門鄉唯一的魯凱族部落,在該地區呈現獨特且鮮明的原住民魯凱族文化風貌。魯凱婦女的編織技藝,更是魯凱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也建立了青葉部落發展織染繡工藝產業的勞動力基礎。彭春林認為有必要讓青葉部落發展出本身的文化特色,於是在學會織布和魯凱的貼繡技術後,就回到部落裡教導部落的婦女,並在學校裡進行教學。目前部落裡約有50位以上的婦女都有上過他織繡染的相關課程,使得織繡產品儼然已成為青葉部落重要的經濟來源。

今年的社區工藝扶植計畫,著重在學員的技藝提昇上。技藝學習方面分為刺繡與植物染兩種實用性技術,由彭春林老師以及江立彥老師擔綱。刺繡部分主要延續蝶紋線條的創作,指導學員從基礎的技巧開始從事蝶紋的定格與繪製,再依據產品製作的流程完成製作。在植物染部分則是由江立彥老師根據部落中常用的植物染材,指導學員從取樣、裁切、浸泡、煎煮、過濾、重複煎煮、染液浸泡、靜置陰乾、完成等九道過程學習典型的魯凱植物染技巧。

彭春林希望能夠藉由染織工藝的技藝傳習與創意設計,作為保存魯凱族文化與穩定部落經濟的核心。因此,從工坊成立至今,除了持續培育部落人力資源及進行部落文化的深度調查之外,這幾年也積極透過專業團隊之協助,導入設計、製造、行銷觀念,希望未來能整合部落相關資源進行織染繡品的量產、並策劃年度成果展及開闢行銷據點,逐步營造一個以「織染繡」作為魯凱部落藝術保存與價值創造的部落經濟模式。

【彭春林 現代魯凱族藝術─傳統與現代的對話】

「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最北端的青葉部落,由一位魯凱族的男設計師─彭春林,帶領青葉部落媽媽們,將傳統魯凱文化元素轉化,以貼布繡技法設計系列商品,如手機袋、零錢包,書包、手提包,T恤、服飾,以及居家裝飾的門簾、燈飾等。獨特的圖紋造形與色系搭配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這是手工繡的嗎?好漂亮喔…」彭春林的設計,往往第一眼給人驚喜,第二眼讓人舒服,多看幾眼就是想把他們帶回家。主要是以「貼布繡」的技法做為產品特色,貼布繡是魯凱族傳統織繡的技法之一, 將布料依據形狀剪裁後,縫在另一塊布上,並以手工縫繡布邊的方式,呈現出兩塊布紋、色塊、縫線技法的美感。光是縫繡布邊的針法及色線的搭配,就有好幾種變化。貼布繡的圖紋造型是整個產品的核心表現,彭春林將魯凱族的故事、圖騰、文化,轉變為系列商品,至今已發展出「豐收」、「百步蛇」、「蝴蝶紋」以及「紋手」系列。將部落故事的圖案,經由設計、排列組合,呈現在作品上。「豐收」系列是取豐年祭時眾人歡慶的意象,以人頭的圖案為代表;「百步蛇」在魯凱族則是地位崇高的神祉,將蛇紋做變形與排列;「紋手」則凸顯「手」的造型,分為左手、右手繡在個別的包包上,並表現魯凱族在手上刺有圖騰的文化。將這些有故事的圖案藉由造型的轉變設計,開發為商品系列。彭春林透過創作,重新詮釋傳統的魯凱族文化。

另外,在產品色彩的搭配上,沒有鮮豔的對比表現,而是以溫和的大地色調互相搭配,舒服的色系也是彭春林產品的表現特色。但也因此曾被質疑:這怎麼不像原住民的設計?原來,這個問題也曾經困擾著彭春林。為何自己的色彩偏愛跟大家認知的原住民色彩不一樣,但經過溯源探討,發現原來部落最原始的創作色調,就是這樣的大地顏色,乃是由眼睛所見到的萬物中取材,當然是如此溫和自然的色系,自此,彭春林才放心地繼續設計,而我們才可看到一款一款令人驚艷又舒適的商品。

彭春林認為,作品中表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性,將傳統圖案與色彩保留,在造形部分則強調個人設計風格,加入自己的轉化與技法,就如同和祖先對話一般。彭春林滿懷著對設計的熱情,以及魯凱族文化傳承的使命,透過個人的設計,傳承、轉化祖先的文化,創作出屬於這個時代的魯凱族藝術。非一味的將部落的圖騰、符號複製、消費,而是讓文化精神能與個人創作結合,轉化為這個世代喜愛的產品,藉由購買、使用,讓魯凱族的文化讓更多人看到。

【「蝴蝶變成雲」系列文創商品】

彭春林開發的「蝴蝶變成雲」系列,是將收藏於博物館的魯凱族傳統一片裙,繡在裙襬邊緣的圖案─「蝴蝶紋」做為設計來源。蝴蝶紋在部落的意義代表著女孩的純潔與成熟,以及男孩的勤勞、速度與敏捷。彭春林轉化傳統服飾與圖紋,蝴蝶兩根彎彎的觸角,經由定格、放大、轉化等設計,拉長成為雲朵般恣意浮盪,隨著產品的大小、造型、色彩做搭配組合,找到最適當的天空停留。

系列商品中,小至零錢包、手機袋,大至書包、手提包、門簾,以及將蝶紋繡在肩上的T恤等,除此之外,更朝向家飾用品發展。彭春林認為,「家」是給人放鬆休息的地方,藉由居家擺設,可軟化冰冷的水泥牆。「燈飾」系列便因此而誕生,蝶紋雲彩透過燈光打亮,搭配植物染色的布料,呈現大地綠、灰的色彩,更顯舒適。未來計畫開發沙發與抱枕,希望打造整體空間的氛圍,讓一走進家中,便可得到放鬆與愉悅的心情。

【魯凱族第一位男織布師】

見過彭春林的人,一定都會有著鮮明的印象,很高、很斯文,有著很深邃的五官,常常笑著對我們說:「你們每次一群人下來,我會很緊張耶…」,但在幾次對談下來,可以聽出他對於創作的執著、部落的情感,以及對於所追求的目標,有著清楚且明確的概念。

彭春林在成為設計師、織布師之前,有一段很長的故事。魯凱族以織繡技術聞名,編織與刺繡是女性的專長,早期的打獵社會中,相傳只要男生碰了編織刺繡這類女紅,就會獵不到動物,因此,男生是不能碰織繡的。彭春林的奶奶和姑姑都是部落中的刺繡高手,彭春林從小在耳濡目染之下對織繡產生濃厚興趣,卻因男生不可碰織布機的禁忌,而將織繡的印象停留在心裡,慢慢發酵。

後來彭春林成為一名獸醫,先後在製藥廠、牧場工作,但仍念念不忘心中對「布」、對創作的熱愛,開始設計具有個人特色的髮飾、小飾品,後來甚至在屏東市中華路附近擺起路邊攤販售,生意相當好。因緣際會之下,接手隔壁賣衣服的攤位,做起批發成衣、服飾的生意。而獨具風格美感的彭春林,看不順眼一般成衣的剪裁,索性拿起剪刀、針線,將衣服的袖口、領子等做改變,慢慢呈現出個人的風格,除了受到市場歡迎之外,彭春林也在這段時間磨練出對服飾、布料、剪裁的心得,於是決定辭去獸醫的工作,專心發展自己的興趣。

 

其間曾成立了「話繡工作室」,魯凱族的繡「Pajase」就是「寫」的意思,是因為魯凱族沒有用以表達的文字,而是藉由織繡的圖案,將老一輩要傳達的話語訴說出來。工作室雖因供需失衡而結束,但這個時候的彭春林,對於所做的藝術創作已經有了明確的定位─找回自己的源頭。而後經過不斷地進修學習,回部落詢問祖母和部落老婦人快要失傳的編織法,到圖書館、博物館追溯部落傳統的圖案來源,到輔大、屏科大、工藝所學習相關課程,並透過自己不斷的創新嘗試,先後得到許多競賽的獎項。在拿到乙級女裝證照後,也開始進行服飾的設計和製作。經由一點一滴的累積,藉由對布料、織品的了解與運用,抒發心中的創作熱情。

 

【「布落空間」=部落文化+創意設計+產業】

 

彭春林說,青葉部落是他從小長大的地方,回憶起小時候的生活,就像是一個大家庭一般,與鄰家哥哥在樹上摘水果,和大自然為伍的生活…。幼時在青葉部落成長的記憶,以及對於傳統織繡的記憶,成為彭春林創作的來源。於是彭春林回到部落,2003年與友人江立彥成立了「彭春林生活創意工坊」,2006年在三地門鄉較為熱鬧的水門村開設「布落空間」門市,自此有了自己的店鋪。位於水門村中心,店面一樓大門的白色屋頂像布落下般的垂掛著,店內則溫馨的擺設著彭春林大大小小的包包、服飾、家飾用品等。地下一樓與二樓則是彭春林的工作室。「布落」二字,除了「布料垂落」的意象之外,也代表著青葉「部落」,說明了彭春林的創作與事業的根源。

 

【打造織染繡的青葉部落】

 

青葉村是三地門鄉唯一的魯凱族部落,彭春林認為有必要讓青葉部落發展出本身的文化特色,於是回到部落裡教導部落的婦女,部落裡約佔一半以上的婦女都跟他學過織繡。並藉由「布落空間」門市的經營,以及口耳相傳來自四面八方的訂單,由彭春林做產品設計、打樣,在部落成立了約五、六人的工班,以及其他家庭式代工的工班,進行縫製加工的部分。串連成上中下游的產業線,希望帶動部落經濟生產,也讓魯凱族傳統織繡的文化特色,可以持續發展成為青葉部落的特色。

彭春林與祖先對話的過程,透過「圖案」、「色彩」、「技法」的轉變,設計出現代魯凱族的文化商品。並藉由門市與個人品牌的經營,帶動部落的織繡生產。近年來更用青葉村當地的植物做染料,在作品中加入植物染布。彭春林說,終極目標是希望從染、織和製作的素材全部都採用青葉村當地的材料,讓青葉村成為織、染、繡文化特色的部落。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44.html

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地圖 [ 導航 ]

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的地址位於

屏東縣內埔鄉水門村成功路19號

開啟Google地圖視窗

根據名稱 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4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 ...)

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屏東縣 | 地址: 912屏東縣內埔鄉水門村成功路19號

@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

名稱: 彭春林 |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日08:00~16:30 | 電話: 08-7966811 | 地址: 屏東縣內埔鄉水門村成功路19號

@ 工藝中心臺灣工藝之家

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

電話: 08-7992476 | 手機: 0932-827563 | 營業時間: AM 09:OO-PM 08:OO (每週二公休) | 工藝師: 彭春林 | 屏東縣內埔鄉 | 地址: 屏東縣內埔鄉水門村成功路19號 | 營業項目:

@ 原住民族特色工坊

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

統一編號: 83830713 | 聯絡電話: | 屏東縣內埔鄉 | 設立日期: 1998/9/2 上午 12:00:00

@ 原住民族之商業清冊

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屏東縣 | 地址: 912屏東縣內埔鄉水門村成功路19號

@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

名稱: 彭春林 |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日08:00~16:30 | 電話: 08-7966811 | 地址: 屏東縣內埔鄉水門村成功路19號

@ 工藝中心臺灣工藝之家

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

電話: 08-7992476 | 手機: 0932-827563 | 營業時間: AM 09:OO-PM 08:OO (每週二公休) | 工藝師: 彭春林 | 屏東縣內埔鄉 | 地址: 屏東縣內埔鄉水門村成功路19號 | 營業項目:

@ 原住民族特色工坊

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

統一編號: 83830713 | 聯絡電話: | 屏東縣內埔鄉 | 設立日期: 1998/9/2 上午 12:00:00

@ 原住民族之商業清冊

[ 搜尋所有 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 ... ]

根據地址 屏東縣內埔鄉水門村成功路19號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屏東縣內埔鄉水門村成功路19號 資料。

[ 搜尋所有 屏東縣內埔鄉水門村成功路19號 ... ]

名稱 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 找到的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

(以下顯示 1 筆) (或要:查詢所有 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
公司地址負責人統一編號狀態

屏東縣內埔鄉水門村成功路19號一樓
彭春林83830713核准設立 - 獨資 (核准文號: 10601747600)

登記地址: 屏東縣內埔鄉水門村成功路19號一樓 | 負責人: 彭春林 | 統編: 83830713 | 核准設立 - 獨資 (核准文號: 10601747600)

地址 屏東縣內埔鄉水門村成功路19號 找到的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

(以下顯示 2 筆) (或要:查詢所有 屏東縣內埔鄉水門村成功路19號)
公司地址負責人統一編號狀態

屏東縣內埔鄉水門村成功路19號2樓
彭春林25703132歇業 - 獨資 (核准文號: 10309520100)

屏東縣內埔鄉水門村成功路19號
柯百代92188924撤銷 - 獨資

登記地址: 屏東縣內埔鄉水門村成功路19號2樓 | 負責人: 彭春林 | 統編: 25703132 | 歇業 - 獨資 (核准文號: 10309520100)

登記地址: 屏東縣內埔鄉水門村成功路19號 | 負責人: 柯百代 | 統編: 92188924 | 撤銷 - 獨資

在『工藝中心工藝社區』資料集內搜尋:


與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同分類的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藝邨精品企業有限公司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 南投縣 | 地址: 南投縣竹山鎮保甲路10號

龍鳳祥交趾陶藝社

類別名稱: 複合媒材類 | 嘉義市 | 地址: 嘉義市林森東路319巷6號

臺灣藺草學會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 苗栗縣 | 地址: 苗栗縣苑裡鎮山腳里14鄰378號

安藝實業社

類別名稱: 其他類 | 台南市 | 地址: 台南市安南區長溪路1段407巷55號

富源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花蓮縣 | 地址: 花蓮縣瑞穗鄉富源村學士路31號

老樹根魔法木工坊(老樹根實業有限公司)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 台中市 | 地址: 402台中市南區樹義路63號

臺東縣臺東市富豐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 台東縣 | 地址: 臺東市吉林路一段231巷4號

苗栗縣苑裡鎮山腳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 苗栗縣 | 地址: 苗栗縣苑裡鎮山腳里14鄰378號

財團法人水源地文教基金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台中市 | 地址: 臺中市太平區東汴里長龍路四段20 號

深耕文化工作坊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澎湖縣 | 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永和街32巷38號

田中窯陶藝工坊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彰化縣 | 地址: 彰化縣田中鎮三光里斗中路段230巷248號

南投縣生活重建協會

類別名稱: 複合媒材類 | 南投縣 | 地址: 南投縣國姓鄉福龜村長壽巷81-7號

財團法人水源地文教基金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台中市 | 地址: 臺中市北區育才街3巷3號3樓之4

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屏東縣 | 地址: 912屏東縣內埔鄉水門村成功路19號

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 花蓮縣 | 地址: 花蓮市中美五街73巷3號

藝邨精品企業有限公司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 南投縣 | 地址: 南投縣竹山鎮保甲路10號

龍鳳祥交趾陶藝社

類別名稱: 複合媒材類 | 嘉義市 | 地址: 嘉義市林森東路319巷6號

臺灣藺草學會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 苗栗縣 | 地址: 苗栗縣苑裡鎮山腳里14鄰378號

安藝實業社

類別名稱: 其他類 | 台南市 | 地址: 台南市安南區長溪路1段407巷55號

富源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花蓮縣 | 地址: 花蓮縣瑞穗鄉富源村學士路31號

老樹根魔法木工坊(老樹根實業有限公司)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 台中市 | 地址: 402台中市南區樹義路63號

臺東縣臺東市富豐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 台東縣 | 地址: 臺東市吉林路一段231巷4號

苗栗縣苑裡鎮山腳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 苗栗縣 | 地址: 苗栗縣苑裡鎮山腳里14鄰378號

財團法人水源地文教基金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台中市 | 地址: 臺中市太平區東汴里長龍路四段20 號

深耕文化工作坊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澎湖縣 | 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永和街32巷38號

田中窯陶藝工坊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彰化縣 | 地址: 彰化縣田中鎮三光里斗中路段230巷248號

南投縣生活重建協會

類別名稱: 複合媒材類 | 南投縣 | 地址: 南投縣國姓鄉福龜村長壽巷81-7號

財團法人水源地文教基金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台中市 | 地址: 臺中市北區育才街3巷3號3樓之4

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屏東縣 | 地址: 912屏東縣內埔鄉水門村成功路19號

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 花蓮縣 | 地址: 花蓮市中美五街73巷3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