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心藝術設計工作室
-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執行單位田心藝術設計工作室的類別名稱是石雕工藝類, 地區名稱是花蓮縣, 地址是973花蓮縣吉安鄉慶豐村慶豐8街161號1樓.
執行單位 | 田心藝術設計工作室 |
地址 | 973花蓮縣吉安鄉慶豐村慶豐8街161號1樓 |
類別名稱 | 石雕工藝類 |
地區名稱 | 花蓮縣 |
內容 | 遠山悠悠,晴空白雲,廣闊的草地上,田心藝術設計工作室別致的「綠建築」融入環境地景,結合屋頂綠化、採光、通風等低耗能的設計,從裡到外實踐「環保、自然、樂活」的營運精神。這個位於花蓮市吉安鄉福興社區的工坊,由新生代石雕藝術家黃裕榮主持,除了從事石雕創作之外,並且長期關心社區事務,現在更從環保理念出發,運用石材加工餘料,發揮點石成金的設計效益,開發石材生活精品,試圖與社區同業一起形成聚落型地方特色石材工藝產業。 【石頭故鄉產業面臨瓶項】 台灣東海岸的花蓮縣, 依山傍海,由於地質結構複雜,不僅造就壯麗的自然景觀,更孕育豐富多元的礦石資源,台灣九成石材出自這裡,具有獨特的紋路、圖案及色澤,歷來以大理石和玫瑰石最負盛名,擁有「石頭的故鄉」的美稱。得力於地利之便,花蓮的石材工藝產業從民國五、六十年代開始就成為地方特色,當時製造及販賣石藝生活用品的工坊林立,但在近幾十年來逐漸式微。 導致花蓮石材相關產業備受壓力的主要原因,其一,是國內經濟不景氣,又受到開放外國石材進口的競爭;其二,是未能有效運用在地石材的特性,產業缺乏銳意革新。目前花蓮縣政府為了協助石材產業的發展,規畫了一套具規模、長期性的活動,每年推動花蓮國際石雕大展,呈現花蓮石材的多樣特性和形貌,讓花蓮的石材能夠讓全世界看得到。 田心藝術設計工作室是由新生代的石雕藝術工作者組成,向來熱心地方事務,時常將工坊空間提供給社區活動使用,與當地石材業者也互動良好。這群年輕人有鑑於地方產業發展的瓶頸,從社區工藝出發,在九十九年提出「太平洋左岸優質石材生活精品微型產業發展計畫」,企圖結合當地資源,引進設計能量,加強石材在生活用品的應用,讓石藝產業生活化、環保化、精緻化,喚醒花蓮石藝生活文化。 【資源重生傳達環保理念】 由黃裕榮主持的這次計畫與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石資中心)合作,並邀請銘傳大學商品設計學系助理教授駱信昌擔任顧問。黃裕榮擁有新生代石雕藝術創作者的冒險精神,又具有實踐的勇氣,作品展現自由、大膽的創意,曾經參與多件公共藝術石雕的創作;他也長年參與石材相關產品的設計,對於在地石材相當熟悉。石資中心投注在石材設計及加工技術研發,並且收集大量國內外相關資訊,可以讓產品洞察市場先機。計畫的核心目標是藉由設計與加工技術結合在地文化,提高石材工藝品的生活應用價值,塑造貼近大眾生活的精品品牌。秉持一貫「環保、自然、樂活」的營運精神,工坊收集周圍石材廠所產出的廢餘料, 用來做為計畫研發產品的原料,以達到資源再利用的精神,傳達重視自然環境的環保理念。創作設計的實體產品為「環保石材精緻餐具組」,工坊導入設計資源協助,並且嘗試異材質的結合。先是與石資中心設計人員進行小組討論,共同研究石材部分的設計,再與金屬材質廠商交流,探討異材質結合的可能性,之後目標鎖定開發兩組可供小型生產的石材生活工藝品。 【開發優質石材生活精品】 因為花蓮光觀資源豐富,飯店和民宿蓬勃發展,有上千家業者在境內營運,因此以入住的遊客為假想銷售對象。產品主要運用花蓮在地的石材,包括蛇紋石、和平白大理石等,強化在地性的特色,並且分析消費者的使用習慣,設計適合台灣生活文化的石材精緻餐具組。其中, 叉子的創意來源取材自台灣農村的「而字耙」意象,湯匙呈現「圓、滿、福」的傳統意涵,而把手的概念源於「牛擔」和「竹子」。
經過發想、繪圖、模擬、開模、打樣……等嚴謹繁複過程,設計才初步定稿;然後從收集來的餘料中挑選合適的石種和色彩,加以裁切、研磨成型,再與金屬配件組合完成樣品。為了檢驗樣品的實用性和特點,工坊特別為社區居民舉辦「體驗優質石材生活精品發展說明會」,共有十一人參與,請他們實際使用,體驗新產品給人的觸覺與視覺感受,以及測試其功能便利性,然後提供具體意見,做為檢討與修正的根據。
參與說明會的社區居民在體驗後大致認為,利用大理石廢餘料製作餐具,是個很新鮮的點子;實際試用後覺得造型美觀、功能還不錯;而且這些以台灣特有石材製作的湯匙與叉子,市面上少有類似產品;環保的理念和石材的特色,具有一定吸引力,只要價格能符合消費者期望,應該有成為花蓮特色商品的潛力。不過,石材頗具重量,小朋友和老人家用起來可能比較吃力。
【樂活工藝增添花蓮魅力】 開發完成的「環保石材精緻餐具組」樣品以及研發過程的圖片,九十九年十月二十四日,偕同石資中心一起在台北世貿的「國際綠色產業展」中展出,呈現具有花蓮在地文化特色的石材工藝研發成果。黃裕榮表示, 在台灣用石材做家庭餐具用品的個案非常少見,特別是運用石材廢餘料重新加工再利用,製作出來的環保石材精緻餐具組,是真正符合現代綠色潮流的產品;在這次計畫最可貴的是「技術的突破」與兩項「創新樣品」的產出,必須感謝石資中心的技術指導,才能找到最合適的石材來完成產品開發,而社區民眾參與體驗測試,也提供了寶貴意見,成為後續改進、再發展的重要參考。這次研發出來的餐具,由於石材本身比較重,可能對使用的小朋友或老年人造成負擔,未來將嘗試以複合料質等方式減經重量,讓各個年齡層的消費者都能便利使用。經由這次工藝扶植計畫,花蓮生活石藝品已經踏出革新的一步,未來希望能開發更多具有在地樂活理念的石材生活精品,為「環保、自然、樂活」的美麗花蓮,增添一項吸引人的特色。 |
網址 |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38.html |
執行單位田心藝術設計工作室 |
地址973花蓮縣吉安鄉慶豐村慶豐8街161號1樓 |
類別名稱石雕工藝類 |
地區名稱花蓮縣 |
內容遠山悠悠,晴空白雲,廣闊的草地上,田心藝術設計工作室別致的「綠建築」融入環境地景,結合屋頂綠化、採光、通風等低耗能的設計,從裡到外實踐「環保、自然、樂活」的營運精神。這個位於花蓮市吉安鄉福興社區的工坊,由新生代石雕藝術家黃裕榮主持,除了從事石雕創作之外,並且長期關心社區事務,現在更從環保理念出發,運用石材加工餘料,發揮點石成金的設計效益,開發石材生活精品,試圖與社區同業一起形成聚落型地方特色石材工藝產業。 【石頭故鄉產業面臨瓶項】 台灣東海岸的花蓮縣, 依山傍海,由於地質結構複雜,不僅造就壯麗的自然景觀,更孕育豐富多元的礦石資源,台灣九成石材出自這裡,具有獨特的紋路、圖案及色澤,歷來以大理石和玫瑰石最負盛名,擁有「石頭的故鄉」的美稱。得力於地利之便,花蓮的石材工藝產業從民國五、六十年代開始就成為地方特色,當時製造及販賣石藝生活用品的工坊林立,但在近幾十年來逐漸式微。 導致花蓮石材相關產業備受壓力的主要原因,其一,是國內經濟不景氣,又受到開放外國石材進口的競爭;其二,是未能有效運用在地石材的特性,產業缺乏銳意革新。目前花蓮縣政府為了協助石材產業的發展,規畫了一套具規模、長期性的活動,每年推動花蓮國際石雕大展,呈現花蓮石材的多樣特性和形貌,讓花蓮的石材能夠讓全世界看得到。 田心藝術設計工作室是由新生代的石雕藝術工作者組成,向來熱心地方事務,時常將工坊空間提供給社區活動使用,與當地石材業者也互動良好。這群年輕人有鑑於地方產業發展的瓶頸,從社區工藝出發,在九十九年提出「太平洋左岸優質石材生活精品微型產業發展計畫」,企圖結合當地資源,引進設計能量,加強石材在生活用品的應用,讓石藝產業生活化、環保化、精緻化,喚醒花蓮石藝生活文化。 【資源重生傳達環保理念】 由黃裕榮主持的這次計畫與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石資中心)合作,並邀請銘傳大學商品設計學系助理教授駱信昌擔任顧問。黃裕榮擁有新生代石雕藝術創作者的冒險精神,又具有實踐的勇氣,作品展現自由、大膽的創意,曾經參與多件公共藝術石雕的創作;他也長年參與石材相關產品的設計,對於在地石材相當熟悉。石資中心投注在石材設計及加工技術研發,並且收集大量國內外相關資訊,可以讓產品洞察市場先機。計畫的核心目標是藉由設計與加工技術結合在地文化,提高石材工藝品的生活應用價值,塑造貼近大眾生活的精品品牌。秉持一貫「環保、自然、樂活」的營運精神,工坊收集周圍石材廠所產出的廢餘料, 用來做為計畫研發產品的原料,以達到資源再利用的精神,傳達重視自然環境的環保理念。創作設計的實體產品為「環保石材精緻餐具組」,工坊導入設計資源協助,並且嘗試異材質的結合。先是與石資中心設計人員進行小組討論,共同研究石材部分的設計,再與金屬材質廠商交流,探討異材質結合的可能性,之後目標鎖定開發兩組可供小型生產的石材生活工藝品。 【開發優質石材生活精品】 因為花蓮光觀資源豐富,飯店和民宿蓬勃發展,有上千家業者在境內營運,因此以入住的遊客為假想銷售對象。產品主要運用花蓮在地的石材,包括蛇紋石、和平白大理石等,強化在地性的特色,並且分析消費者的使用習慣,設計適合台灣生活文化的石材精緻餐具組。其中, 叉子的創意來源取材自台灣農村的「而字耙」意象,湯匙呈現「圓、滿、福」的傳統意涵,而把手的概念源於「牛擔」和「竹子」。
經過發想、繪圖、模擬、開模、打樣……等嚴謹繁複過程,設計才初步定稿;然後從收集來的餘料中挑選合適的石種和色彩,加以裁切、研磨成型,再與金屬配件組合完成樣品。為了檢驗樣品的實用性和特點,工坊特別為社區居民舉辦「體驗優質石材生活精品發展說明會」,共有十一人參與,請他們實際使用,體驗新產品給人的觸覺與視覺感受,以及測試其功能便利性,然後提供具體意見,做為檢討與修正的根據。
參與說明會的社區居民在體驗後大致認為,利用大理石廢餘料製作餐具,是個很新鮮的點子;實際試用後覺得造型美觀、功能還不錯;而且這些以台灣特有石材製作的湯匙與叉子,市面上少有類似產品;環保的理念和石材的特色,具有一定吸引力,只要價格能符合消費者期望,應該有成為花蓮特色商品的潛力。不過,石材頗具重量,小朋友和老人家用起來可能比較吃力。
【樂活工藝增添花蓮魅力】 開發完成的「環保石材精緻餐具組」樣品以及研發過程的圖片,九十九年十月二十四日,偕同石資中心一起在台北世貿的「國際綠色產業展」中展出,呈現具有花蓮在地文化特色的石材工藝研發成果。黃裕榮表示, 在台灣用石材做家庭餐具用品的個案非常少見,特別是運用石材廢餘料重新加工再利用,製作出來的環保石材精緻餐具組,是真正符合現代綠色潮流的產品;在這次計畫最可貴的是「技術的突破」與兩項「創新樣品」的產出,必須感謝石資中心的技術指導,才能找到最合適的石材來完成產品開發,而社區民眾參與體驗測試,也提供了寶貴意見,成為後續改進、再發展的重要參考。這次研發出來的餐具,由於石材本身比較重,可能對使用的小朋友或老年人造成負擔,未來將嘗試以複合料質等方式減經重量,讓各個年齡層的消費者都能便利使用。經由這次工藝扶植計畫,花蓮生活石藝品已經踏出革新的一步,未來希望能開發更多具有在地樂活理念的石材生活精品,為「環保、自然、樂活」的美麗花蓮,增添一項吸引人的特色。 |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38.html |
田心藝術設計工作室地圖 [ 導航 ]
田心藝術設計工作室的地址位於
973花蓮縣吉安鄉慶豐村慶豐8街161號1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