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執行單位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的類別名稱是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是台北市, 地址是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南路一段45號之1.

#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的地圖

執行單位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南路一段45號之1
類別名稱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台北市
內容

陽明山是一個開發甚早的地方,在清朝即有郁永河採硫磺的記載,早期也是藍染原料的大菁的主要栽植地。過去陽明山區的溪流旁都會種植山藍,又稱大菁,是天然靛藍的植物。1 8 5 0 年代,臺灣的「靛藍」是重要的外銷產品,史料中記載「1880年,靛藍的數量占輸出貨品之第三位,僅次於稻米及煤炭…。」昔日,陽明山區如鹿角坑溪、大尖後山、竹仔湖、平林溪、菁礐溪、木屐寮等地都種植山藍且設置菁礐,許多地名也都和「菁礐」有關,如頂菁礐、中菁礐、下菁礐、菁山路、平菁街等等,由此可見當時製藍產業的普遍。後來,北部的茶產業興起,植茶的獲利較高,農民紛將藍圃改為茶園,至1864年左右,德國人造靛藍研發成功後,至1890年,德國人造染料居於絕對領先地位,天然的靛藍被趕出市場,臺灣的製藍業、染布業從此一蹶不振,終於在1920年左右結束生產。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曾在大屯自然公園進行菁礐復舊工程,完成了一組菁礐,包含二座浸泡池、一座沉澱池,並舉辦「菁礐再現」活動,將浸藍、打藍、製藍的過程依古法操練,重現先人闢路藍縷的產業過程。而在地極具歷史又肩負教育使命的一群湖山國小老師,從陽管處習得了植栽、製藍靛與染布的技巧,延續社區的藍染工藝產業。

湖山國小自2003年起自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的協助輔導下開始於校園種植大菁,逐步發展藍染課程融入學校本位課程中,並成立「湖山染工坊」,尤其藍染與校園生態為主的草山遊學已深化成為學校的特色之一,從大菁扦插、了解大菁與陽明山區的關係,由採收、粹取藍靛素到學習各種染法等歷程,引導小朋友認識與體驗地方文化。

自2008年起,北投文化基金會依原有聚落與特色進行發想與行程結合,並與湖山染工坊合作,共同將藍染體驗與技法推廣至社區,也邀請北投溫泉業者試遊與體驗,希望將溫泉體驗、自然遊憩、有機農業、社區文史、傳統聚落等,以社區共識凝聚綠生活方向為目標逐步邁進,創造出整體區域與資源的整合。

目前主要工坊教室以座落於湖山國小校園中的工藝教室為主,結合周遭環境,以校園樹蔭下空地為大菁復育種植場所、湖山溪之水池為自然洗滌、漂布之場所,運用工藝教室中的空間進行教學、傳統陶缸養藍與染布。

為方便相關試驗與產品開發,除了湖山國小之工坊與大菁復育地,北投文化基金會及湖山社區中農友提供之約35平方公尺之農地亦進行養藍、藍染與植物種植,今年度連同湖山國小大菁收成共製藍泥約60公斤。藍染工藝的推廣從大菁的復育、藍泥的製作起。每年的6月及11月為適合採大菁葉製藍的日子,因此在6月與11月舉辦培訓與體驗課程,從在農地種植作物、藍泥製作(打藍、取藍)、生葉染簡易產品製作、藍靛綁紮染、縫染技法學習等。北投的藍染工藝已隱而不現多年,如何將北投藍染推廣讓更多人知道、在地人才的培育與深化、藍染體驗的場域環境整理,是未來努力的重點與方向。

長期而言, 期望能透過北投社區營造基礎,創造尊嚴自傲(selfsufficiency)的生活,藉由北投社區藍染基礎,營造在地自足(shortdistance)的生活;以北投社區藍染網絡基礎, 建構社區分享共榮(sharing)的生活,並且建構社區慢活城市(slow life)生活。希望能藉由重建北投藍染微型產業,創造工藝體驗的社區經濟模式,來營造健康、永續的綠生活。

【山谷裡的藍色驚艷】

湖山里,一個靜靜窩踞在大屯山和七星山二座大山間的山谷裡的小村子,磺溪從她眼前冒著白色霧氣穿流而過,靜靜凝視著山腳下北投溫泉區的繁華煙雲。在傍晚時分,當村裡人家燈火亮起時,不禁令人浮現出美國民謠「山谷裡的燈火」旋律中的美麗場景。

這一個只有十來戶人家小聚落,村民近百年來在河階的小台地上耕種,農閒時也往更高的山上討生活。在陽明山採硫盛行的年代,有人也到附近的山區採硫做工,另一個生計就是已被大多數人遺忘的採藍。在藍泥成為出口重點商品的十九世紀中葉,整個大屯山區因為地形多陰濕谷地,山溝河谷長滿大菁,這些大菁造就了陽明山的藍染產業,藍染產業從鼎盛一時到後來因茶葉興起與合成染料問世而逐漸消失。藍染產業的輝煌歷史只能從陽明山地區的頂菁礐、中菁礐、下菁礐、菁山路等地名想像,而產業內容也只有在大屯遊客服務站的展示室和戶外的菁礐復舊池裡想像了。

湖山里本地原不產大菁,七、八年前陽明山國家公園開始著手復育菁礐時,因為山上居民配合意願不高,而當時湖山國小一位自然與生活的老師知道了,就從國家公園拿了30株大菁苗在校園栽種,做為教學用途。沒想到七年過去,無心插柳的結果,竟讓藍染工藝沒落八十年之後,在這個安靜的小村落重新綻放藍色光芒。

湖山國小,像所有山區小學面臨了人口外移的壓力,是一個只有六班的小學校,為了避免像其他偏遠地區學校走上廢校或併校的命運,校長何怡君到任後積極推動綠色教學與環境教育,現在湖山成了台北地區熱門的森林小學,不但學生人數維持穩定,也吸引了台北市區內的學生來就讀,目前每班都已有近三十人的規模,還有不少在候補入學的學生,何校長自豪的說湖山是最小的大學校。

每年六月,湖山國小有一個特別的畢業典禮,在這一天,每個畢業生都會穿上自己親手染的藍染T恤,每個孩子臉上都有無上的光榮與驕傲,因為這件T恤有他們從三年級開始的精采學習記憶。

原來,在民國92年,有一位任職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學生家長李清峰,熱心地把國家公園當時正在推動的藍染復育介紹給學校自然與生活學科的老師,就這樣帶動了湖山里甚至北投地區的藍染工藝風氣。在湖山國小,學生從三年級開始就參與了藍染工藝的薰染。他們從自然課裡的扦插課程中學習大菁的栽種,再從社會科的教學裡認識了藍染產業在台灣的歷史過程,高年級的小孩就在藝術課程裡親身參與了採藍、打藍與藍染的技能,最後在畢業的時候,每個人都能穿上代表自己心血結晶的藍染T恤了。

何校長說學校推動藍染工藝已六年多,六年多來配合其他音樂藝術課程的重點教學,學生長期在這種美學氛圍中學習,可以明顯感受到他們的美學能力變強了,學生畢業後選擇藝術相關科系的比例相當高。

湖山國小的美麗教學,很快的被其他學校看見,在96年學校開始舉辦遊學計畫,接受其他學校到湖山做一日體驗教學,三年來,已有超過二千個人來這裡參加包括藍染工藝在內的遊學活動。

湖山國小靠著大菁與藍染,為逐漸老化的村落帶來新活力,學校風氣的轉變影響了家長,多年來,在學校要採藍的季節工作時,家長都會熱心來幫忙,開始讓學校這個藍染技藝受到附近社區的注意,山下的北投文化基金會帶進來社區參與的熱情,讓這個在學校默默經營了六七年的傳統工藝,逐漸擴大成為社會參與的基礎。

北投文化基金會從去年開始與湖山國小合作,利用學校廢棄場地與校舍,開事從事大菁的種植與藍染技藝的社會傳承工作,目前大菁栽種面積有一百平方公尺,每年可產藍泥約五十公斤。另一方面,透過社區大學的通絡,實質展開藍染技藝的傳承,每次舉辦願景工作坊體驗活動,都吸引附近社區民眾的熱情參與,有人甚至已連續參與數次。在北投社區大學推廣的藍染體驗課程,藍染已成為最熱門課程之一,甚至也吸引了國外學員的參與,在我們前往湖山國小參觀的這一天,學員中赫然發現一位日本學員的身影,原來他是一位到台灣來long stay的遊客,在基金會的旅遊宣傳品裡看到台灣竟然有和日本傳統藍染一樣的工藝活動,毫不考慮就報名參加了,其實他已不是第一位來參加體驗的外國學員,從去年開始,基金會這項working holiday已成為日本遊客眼中熱門的參與項目了。

此外基金會也嘗試將藍染工藝轉化為社區產業,繼去年與台灣藝術大學設計學院林榮泰教授帶領團隊合作進行北投紗帽山藍染復育與推廣計畫之後,今年更落實產業化的嘗試,開始發展藍染絲巾、把藍泥加入手工皂開發為特色商品的可能。在今年加入北投溫泉產業的行列,基金會與北投與溫泉發展協會合作,開發了北投有禮、北投藍染禮等商品。讓這項意涵著土地特色與傳統歷史文化的美藍色印象,在北投各溫泉飯店,都可以尋訪到她的現代身影。

雖然,因為受限大菁產能與藍染本身高成本的的限制,讓藍染產業化的路仍很艱辛,例如一百八十公斤的大菁才能生產約二十六公斤的藍泥,一公斤的藍泥成本大約需要一千元,但卻只能染出十條手帕,這樣的生產成本要讓藍染在一般市場具有競爭力是很大的考驗。

誠如何校長所言,一切文化的形成都需經過很長的時間培養形成,在推動藍染工藝課程中,我們盡到了文化傳承的責任。是的,也許復興藍染產業是一個遙遠的夢,但這群可愛的朋友已在路上,他們帶我們在湖山村的山谷裡看到美麗的藍色驚艷。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58.html

執行單位

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地址

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南路一段45號之1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

台北市

內容

陽明山是一個開發甚早的地方,在清朝即有郁永河採硫磺的記載,早期也是藍染原料的大菁的主要栽植地。過去陽明山區的溪流旁都會種植山藍,又稱大菁,是天然靛藍的植物。1 8 5 0 年代,臺灣的「靛藍」是重要的外銷產品,史料中記載「1880年,靛藍的數量占輸出貨品之第三位,僅次於稻米及煤炭…。」昔日,陽明山區如鹿角坑溪、大尖後山、竹仔湖、平林溪、菁礐溪、木屐寮等地都種植山藍且設置菁礐,許多地名也都和「菁礐」有關,如頂菁礐、中菁礐、下菁礐、菁山路、平菁街等等,由此可見當時製藍產業的普遍。後來,北部的茶產業興起,植茶的獲利較高,農民紛將藍圃改為茶園,至1864年左右,德國人造靛藍研發成功後,至1890年,德國人造染料居於絕對領先地位,天然的靛藍被趕出市場,臺灣的製藍業、染布業從此一蹶不振,終於在1920年左右結束生產。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曾在大屯自然公園進行菁礐復舊工程,完成了一組菁礐,包含二座浸泡池、一座沉澱池,並舉辦「菁礐再現」活動,將浸藍、打藍、製藍的過程依古法操練,重現先人闢路藍縷的產業過程。而在地極具歷史又肩負教育使命的一群湖山國小老師,從陽管處習得了植栽、製藍靛與染布的技巧,延續社區的藍染工藝產業。

湖山國小自2003年起自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的協助輔導下開始於校園種植大菁,逐步發展藍染課程融入學校本位課程中,並成立「湖山染工坊」,尤其藍染與校園生態為主的草山遊學已深化成為學校的特色之一,從大菁扦插、了解大菁與陽明山區的關係,由採收、粹取藍靛素到學習各種染法等歷程,引導小朋友認識與體驗地方文化。

自2008年起,北投文化基金會依原有聚落與特色進行發想與行程結合,並與湖山染工坊合作,共同將藍染體驗與技法推廣至社區,也邀請北投溫泉業者試遊與體驗,希望將溫泉體驗、自然遊憩、有機農業、社區文史、傳統聚落等,以社區共識凝聚綠生活方向為目標逐步邁進,創造出整體區域與資源的整合。

目前主要工坊教室以座落於湖山國小校園中的工藝教室為主,結合周遭環境,以校園樹蔭下空地為大菁復育種植場所、湖山溪之水池為自然洗滌、漂布之場所,運用工藝教室中的空間進行教學、傳統陶缸養藍與染布。

為方便相關試驗與產品開發,除了湖山國小之工坊與大菁復育地,北投文化基金會及湖山社區中農友提供之約35平方公尺之農地亦進行養藍、藍染與植物種植,今年度連同湖山國小大菁收成共製藍泥約60公斤。藍染工藝的推廣從大菁的復育、藍泥的製作起。每年的6月及11月為適合採大菁葉製藍的日子,因此在6月與11月舉辦培訓與體驗課程,從在農地種植作物、藍泥製作(打藍、取藍)、生葉染簡易產品製作、藍靛綁紮染、縫染技法學習等。北投的藍染工藝已隱而不現多年,如何將北投藍染推廣讓更多人知道、在地人才的培育與深化、藍染體驗的場域環境整理,是未來努力的重點與方向。

長期而言, 期望能透過北投社區營造基礎,創造尊嚴自傲(selfsufficiency)的生活,藉由北投社區藍染基礎,營造在地自足(shortdistance)的生活;以北投社區藍染網絡基礎, 建構社區分享共榮(sharing)的生活,並且建構社區慢活城市(slow life)生活。希望能藉由重建北投藍染微型產業,創造工藝體驗的社區經濟模式,來營造健康、永續的綠生活。

【山谷裡的藍色驚艷】

湖山里,一個靜靜窩踞在大屯山和七星山二座大山間的山谷裡的小村子,磺溪從她眼前冒著白色霧氣穿流而過,靜靜凝視著山腳下北投溫泉區的繁華煙雲。在傍晚時分,當村裡人家燈火亮起時,不禁令人浮現出美國民謠「山谷裡的燈火」旋律中的美麗場景。

這一個只有十來戶人家小聚落,村民近百年來在河階的小台地上耕種,農閒時也往更高的山上討生活。在陽明山採硫盛行的年代,有人也到附近的山區採硫做工,另一個生計就是已被大多數人遺忘的採藍。在藍泥成為出口重點商品的十九世紀中葉,整個大屯山區因為地形多陰濕谷地,山溝河谷長滿大菁,這些大菁造就了陽明山的藍染產業,藍染產業從鼎盛一時到後來因茶葉興起與合成染料問世而逐漸消失。藍染產業的輝煌歷史只能從陽明山地區的頂菁礐、中菁礐、下菁礐、菁山路等地名想像,而產業內容也只有在大屯遊客服務站的展示室和戶外的菁礐復舊池裡想像了。

湖山里本地原不產大菁,七、八年前陽明山國家公園開始著手復育菁礐時,因為山上居民配合意願不高,而當時湖山國小一位自然與生活的老師知道了,就從國家公園拿了30株大菁苗在校園栽種,做為教學用途。沒想到七年過去,無心插柳的結果,竟讓藍染工藝沒落八十年之後,在這個安靜的小村落重新綻放藍色光芒。

湖山國小,像所有山區小學面臨了人口外移的壓力,是一個只有六班的小學校,為了避免像其他偏遠地區學校走上廢校或併校的命運,校長何怡君到任後積極推動綠色教學與環境教育,現在湖山成了台北地區熱門的森林小學,不但學生人數維持穩定,也吸引了台北市區內的學生來就讀,目前每班都已有近三十人的規模,還有不少在候補入學的學生,何校長自豪的說湖山是最小的大學校。

每年六月,湖山國小有一個特別的畢業典禮,在這一天,每個畢業生都會穿上自己親手染的藍染T恤,每個孩子臉上都有無上的光榮與驕傲,因為這件T恤有他們從三年級開始的精采學習記憶。

原來,在民國92年,有一位任職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學生家長李清峰,熱心地把國家公園當時正在推動的藍染復育介紹給學校自然與生活學科的老師,就這樣帶動了湖山里甚至北投地區的藍染工藝風氣。在湖山國小,學生從三年級開始就參與了藍染工藝的薰染。他們從自然課裡的扦插課程中學習大菁的栽種,再從社會科的教學裡認識了藍染產業在台灣的歷史過程,高年級的小孩就在藝術課程裡親身參與了採藍、打藍與藍染的技能,最後在畢業的時候,每個人都能穿上代表自己心血結晶的藍染T恤了。

何校長說學校推動藍染工藝已六年多,六年多來配合其他音樂藝術課程的重點教學,學生長期在這種美學氛圍中學習,可以明顯感受到他們的美學能力變強了,學生畢業後選擇藝術相關科系的比例相當高。

湖山國小的美麗教學,很快的被其他學校看見,在96年學校開始舉辦遊學計畫,接受其他學校到湖山做一日體驗教學,三年來,已有超過二千個人來這裡參加包括藍染工藝在內的遊學活動。

湖山國小靠著大菁與藍染,為逐漸老化的村落帶來新活力,學校風氣的轉變影響了家長,多年來,在學校要採藍的季節工作時,家長都會熱心來幫忙,開始讓學校這個藍染技藝受到附近社區的注意,山下的北投文化基金會帶進來社區參與的熱情,讓這個在學校默默經營了六七年的傳統工藝,逐漸擴大成為社會參與的基礎。

北投文化基金會從去年開始與湖山國小合作,利用學校廢棄場地與校舍,開事從事大菁的種植與藍染技藝的社會傳承工作,目前大菁栽種面積有一百平方公尺,每年可產藍泥約五十公斤。另一方面,透過社區大學的通絡,實質展開藍染技藝的傳承,每次舉辦願景工作坊體驗活動,都吸引附近社區民眾的熱情參與,有人甚至已連續參與數次。在北投社區大學推廣的藍染體驗課程,藍染已成為最熱門課程之一,甚至也吸引了國外學員的參與,在我們前往湖山國小參觀的這一天,學員中赫然發現一位日本學員的身影,原來他是一位到台灣來long stay的遊客,在基金會的旅遊宣傳品裡看到台灣竟然有和日本傳統藍染一樣的工藝活動,毫不考慮就報名參加了,其實他已不是第一位來參加體驗的外國學員,從去年開始,基金會這項working holiday已成為日本遊客眼中熱門的參與項目了。

此外基金會也嘗試將藍染工藝轉化為社區產業,繼去年與台灣藝術大學設計學院林榮泰教授帶領團隊合作進行北投紗帽山藍染復育與推廣計畫之後,今年更落實產業化的嘗試,開始發展藍染絲巾、把藍泥加入手工皂開發為特色商品的可能。在今年加入北投溫泉產業的行列,基金會與北投與溫泉發展協會合作,開發了北投有禮、北投藍染禮等商品。讓這項意涵著土地特色與傳統歷史文化的美藍色印象,在北投各溫泉飯店,都可以尋訪到她的現代身影。

雖然,因為受限大菁產能與藍染本身高成本的的限制,讓藍染產業化的路仍很艱辛,例如一百八十公斤的大菁才能生產約二十六公斤的藍泥,一公斤的藍泥成本大約需要一千元,但卻只能染出十條手帕,這樣的生產成本要讓藍染在一般市場具有競爭力是很大的考驗。

誠如何校長所言,一切文化的形成都需經過很長的時間培養形成,在推動藍染工藝課程中,我們盡到了文化傳承的責任。是的,也許復興藍染產業是一個遙遠的夢,但這群可愛的朋友已在路上,他們帶我們在湖山村的山谷裡看到美麗的藍色驚艷。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58.html

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地圖 [ 導航 ]

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的地址位於

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南路一段45號之1

開啟Google地圖視窗

根據名稱 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3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

# 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於 組織及團體憑證唯一識別編碼 - 1

組織名稱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OID2.16.886.104.90003.100114
電話02-28917453
地址臺北市北投區中央南路一段45號之1
DNo=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l=臺北市,c=TW
組織名稱: 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OID: 2.16.886.104.90003.100114
電話: 02-28917453
地址: 臺北市北投區中央南路一段45號之1
DN: o=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l=臺北市,c=TW

# 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於 長照ABC據點 - 2

機構名稱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機構代碼BD0100079
機構種類BD
縣市63000
63000120
地址全址臺北市北投區林泉里中山路5-12號
經度121.5096054077
緯度25.1380062103
O_ABCC
特約服務項目巷弄長照站
特約縣市63000
特約區域63000120
機構電話02-28917453
電子郵件miler826@gmail.com
機構負責人姓名詹儒宗
特約起日20210101
特約迄日20211231
最後異動時間20210412 10:51:21
機構名稱: 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機構代碼: BD0100079
機構種類: BD
縣市: 63000
區: 63000120
地址全址: 臺北市北投區林泉里中山路5-12號
經度: 121.5096054077
緯度: 25.1380062103
O_ABC: C
特約服務項目: 巷弄長照站
特約縣市: 63000
特約區域: 63000120
機構電話: 02-28917453
電子郵件: miler826@gmail.com
機構負責人姓名: 詹儒宗
特約起日: 20210101
特約迄日: 20211231
最後異動時間: 20210412 10:51:21

# 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於 非營利事業機關團體資料集 - 3

統一編號18032150
單位名稱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機關所在縣市臺北市
最近異動日期1101209
最近異動原因02
原因說明文字變更負責人(含IDN)
統一編號: 18032150
單位名稱: 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機關所在縣市: 臺北市
最近異動日期: 1101209
最近異動原因: 02
原因說明文字: 變更負責人(含IDN)
[ 搜尋所有 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 ]

根據地址 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南路一段45號之1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南路一段45號之1 資料。

[ 搜尋所有 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南路一段45號之1 ... ]

與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同分類的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龍鳳祥交趾陶藝社

類別名稱: 複合媒材類 | 嘉義市 | 地址: 嘉義市林森東路319巷6號

臺灣藺草學會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 苗栗縣 | 地址: 苗栗縣苑裡鎮山腳里14鄰378號

安藝實業社

類別名稱: 其他類 | 台南市 | 地址: 台南市安南區長溪路1段407巷55號

富源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花蓮縣 | 地址: 花蓮縣瑞穗鄉富源村學士路31號

老樹根魔法木工坊(老樹根實業有限公司)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 台中市 | 地址: 402台中市南區樹義路63號

臺東縣臺東市富豐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 台東縣 | 地址: 臺東市吉林路一段231巷4號

苗栗縣苑裡鎮山腳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 苗栗縣 | 地址: 苗栗縣苑裡鎮山腳里14鄰378號

財團法人水源地文教基金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台中市 | 地址: 臺中市太平區東汴里長龍路四段20 號

深耕文化工作坊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澎湖縣 | 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永和街32巷38號

田中窯陶藝工坊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彰化縣 | 地址: 彰化縣田中鎮三光里斗中路段230巷248號

南投縣生活重建協會

類別名稱: 複合媒材類 | 南投縣 | 地址: 南投縣國姓鄉福龜村長壽巷81-7號

財團法人水源地文教基金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台中市 | 地址: 臺中市北區育才街3巷3號3樓之4

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屏東縣 | 地址: 912屏東縣內埔鄉水門村成功路19號

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 花蓮縣 | 地址: 花蓮市中美五街73巷3號

新北市鸚哥石文化夢想協會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台北市 | 地址: 新北市鶯歌區國光街106號

龍鳳祥交趾陶藝社

類別名稱: 複合媒材類 | 嘉義市 | 地址: 嘉義市林森東路319巷6號

臺灣藺草學會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 苗栗縣 | 地址: 苗栗縣苑裡鎮山腳里14鄰378號

安藝實業社

類別名稱: 其他類 | 台南市 | 地址: 台南市安南區長溪路1段407巷55號

富源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花蓮縣 | 地址: 花蓮縣瑞穗鄉富源村學士路31號

老樹根魔法木工坊(老樹根實業有限公司)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 台中市 | 地址: 402台中市南區樹義路63號

臺東縣臺東市富豐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 台東縣 | 地址: 臺東市吉林路一段231巷4號

苗栗縣苑裡鎮山腳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 苗栗縣 | 地址: 苗栗縣苑裡鎮山腳里14鄰378號

財團法人水源地文教基金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台中市 | 地址: 臺中市太平區東汴里長龍路四段20 號

深耕文化工作坊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澎湖縣 | 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永和街32巷38號

田中窯陶藝工坊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彰化縣 | 地址: 彰化縣田中鎮三光里斗中路段230巷248號

南投縣生活重建協會

類別名稱: 複合媒材類 | 南投縣 | 地址: 南投縣國姓鄉福龜村長壽巷81-7號

財團法人水源地文教基金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台中市 | 地址: 臺中市北區育才街3巷3號3樓之4

彭春林生活創意工房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屏東縣 | 地址: 912屏東縣內埔鄉水門村成功路19號

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 花蓮縣 | 地址: 花蓮市中美五街73巷3號

新北市鸚哥石文化夢想協會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台北市 | 地址: 新北市鶯歌區國光街106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