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外有限公司
- 出進口廠商登記資料 @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廠商中文名稱形外有限公司的統一編號是85014244, 電話號碼是0937767878, 中文營業地址是臺中市西區双龍里模範街18巷14號1樓.

#形外有限公司的地圖

統一編號85014244
原始登記日期20190827
核發日期20230621
廠商中文名稱形外有限公司
廠商英文名稱exform Co., Ltd.
中文營業地址臺中市西區双龍里模範街18巷14號1樓
英文營業地址1 F., No. 14, Ln. 18, Mofan St., West Dist., Taichung City 403005, Taiwan (R.O.C.)
代表人謝O曼
電話號碼0937767878
傳真號碼(空)
進口資格
出口資格
同步更新日期2024-04-24

統一編號

85014244

原始登記日期

20190827

核發日期

20230621

廠商中文名稱

形外有限公司

廠商英文名稱

exform Co., Ltd.

中文營業地址

臺中市西區双龍里模範街18巷14號1樓

英文營業地址

1 F., No. 14, Ln. 18, Mofan St., West Dist., Taichung City 403005, Taiwan (R.O.C.)

代表人

謝O曼

電話號碼

0937767878

傳真號碼

(空)

進口資格

出口資格

同步更新日期

2024-04-24

形外有限公司地圖 [ 導航 ]

形外有限公司的地址位於

臺中市西區双龍里模範街18巷14號1樓

開啟Google地圖視窗

根據識別碼 85014244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85014244 資料。

[ 搜尋所有 85014244 ... ]

根據名稱 形外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形外 ...)

# 形外 於 文資局古蹟 - 1

案件編號20100630000001
個案名稱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級別代碼1.1.3
級別名稱縣(市)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5
name: : 關塞
歷史沿革大山堡壘砲臺位於澎湖本島西南端風櫃半島的嵵裡里。大山堡壘砲臺的位置在大字大山、中山及交椅貝的基地上。大山堡壘砲臺的古蹟本體位於青灣的大山山頭上,標高29.5m(日治時期的資料為標高30.4m)。 大山堡壘砲臺建於明治33 (1900)年4月,完成於明治35 (1902)年6月,屬於日治時期澎湖島要塞12座堡壘砲臺之一,也是澎湖創建最早的日式砲臺。最初做為砲臺的基地範圍,首見於明治34 (1901)年所繪的〈大山砲臺敷地收用圖〉包括:嵵裡澳嵵裡鄉字大山、中山及交椅貝等官有地及民有地。完成砲臺登記後的土地總稱嵵裡第600番地,至大正時期又增加第613番地第613-2番地,權屬臺灣總督府陸軍經理部。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本區屬「陸軍總司令部台灣省營建管理所高雄分所」所有,後來變更為「管理機關陸軍總司令部」,成為青灣營區的所在地。青灣營區撤離後,依行政院97(2008)年3月14日院授財產接字第0970005892號函核准撥用,並限依仙人掌公園計畫相關設施使用。 在此之際,澎湖縣政府已委託中華民國永續發展學會進行規劃,並於民國97 (2008)年7月完成《澎湖縣馬公市青灣風貌營造計畫規劃設計》報告書,將此營區定調為「仙人掌公園」。次年7月16日,澎湖縣政府將仙人掌公園納入「菊島觀光文化城活化計畫」,並依權責分工,開始由各局處分期進行相關工程,其中「配合青灣仙人掌公園計畫規畫研擬推動、工商活動招商」屬於建設局、工策會。並依規畫將仙人掌公園之開發分5期執行。 正當工程執行期間,文化局也開始重視該區內的文化資產,於民國98 (2009)年12月13日召開古蹟審議委員會進行文化資產審議。於民國99 (2010)年6月30日以公告文號為〈府授文資字第1003700009號〉公告,「馬公大山堡壘砲臺」,屬於關塞類的縣定古蹟。土地使用分區為「非都市計畫區」,編地使用類別為「風景特定事業區」。所附地籍圖資料登載600-22地號地目為「雜」;613-27、613-28地號地目為「墓」。其位址約在東經119.55821693°;北緯23.52602654°。 根據民國98 (2009)年12月13日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審議公告的〈古蹟指定公告表〉記載,本古蹟及其所定著土地之範圍為「馬公市嵵裡段600-22、613-27、613-28地號」。該地號今已變更為「馬公市嵵裡新段1556、1594、1593地號」,但地籍面積不變。即以日治時期砲臺建築為主體,包括:「營舍、砲臺、觀測臺及各設施間的聯絡道路(路邊護土牆、水溝)等。」 明確的說,定著地上的古蹟本體計分兩部分: 1. 建於明治33 (1900)年4月,完成於明治35 (1902)年6月的大山堡壘砲臺,包括:半圓磨心式為基礎而設計之4座一字排開的砲臺1座,內含觀測所、指揮所、火藥支庫、砲側庫、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貯水所、掩蔽部、砲具庫、監守衛舍(已拆除)、廁圊(已改為現代化廁所)及入口大門等建築。 2. 建於大正9 (1920)年以15加砲之砲臺為原型,光復後由國軍接收自日軍所遺存的3門80mm高射砲(為1939年生產的仿德製克魯伯高射砲),以4座一字排開的配置所構築的砲臺1座,內含探照燈臺、廁圊、彈藥庫等。 不過,這其中並不包含大山新砲臺的兵舍、炊事場、監守衛舍、廁圊、糧食庫房、水井、儲水池及所在的定著土地馬公市嵵裡新段1562地號。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3::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4::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5::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6:: : 具其他古蹟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現況保存完整,角石築砌精緻,見證日治時期營造技術色,具稀少性、不易再現及建築史之意義,富再利用價值及潛力。
法令依據第2條第1項第1、2、3、4、5、6款
所屬主管機關澎湖縣政府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56號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94號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93號
經度119.55659
緯度23.526451
主管機關名稱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0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4/photo/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4/photo/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jpg
name: :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澎湖縣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00630000001
外觀特徵壹、大山堡壘砲臺的建築 初建的大山堡壘砲臺除了4座砲座及本體設施(胸牆、砲側庫、彈藥支庫等)之外,從國立公文書館C02030411600的檔案資料可知,應該還包括由砲工兵合同會議以〈軍事機密審議地第三號〉所建議的〈修正要領〉部分,該要領的內容如下: 一、加寬觀測所前的壘道,將彈廠移設於此; 二、適當增加右翼牆的厚度; 三、砲具庫退回將校室及掩蔽部右方,在附近適當擴大廣場,並將監守衛舍移建於此; 四、交通路基準線適當變更以減少填土工事。 換言之,觀測所前的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將校室及掩蔽部右前方的砲具庫;左前的監守衛舍、廁圊及貯水所、門柱、哨兵舍應該都是該砲臺形成初期的防禦營造物。 到明治38 (1905)年為止,大山堡壘砲臺已完成的防禦營造物計有砲座含胸牆4座、砲側庫3間、彈藥支庫1間、觀測所1棟、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1棟;掩蔽部(含將校室)1座、砲具庫1棟、監守衛舍1棟、廁圊1棟、貯水所1處、門柱1處、哨兵舍1處、彈丸本庫之將校室1棟、兵舍1棟、彈丸本庫1棟、炊事場1棟、及臨時火藥庫1棟。 日治時期將堡壘砲臺及其附屬建築物通稱為防禦營造物。防禦營造物的種類繁多,且各有其職能。通常隨著各要塞及堡壘砲臺的基地大小及使用需要而有不同,一般常見的防禦營造物約可分為三大類: 一、戰鬥空間 指直接用來做為攻擊及防禦用的作戰空間,這些空間除了滿足戰術與戰略的要求之外,還要儘量減低外在環境對它的衝擊,因此不僅要針對軍事需求的操作與補給考量週全,還不可輕忽空氣對流及排水系統的順暢。 一般常見的戰鬥空間包括:1.外壕、砲座、胸牆、運砲坡道;2.砲側庫;3.觀測所;4.指揮所;5.火藥支庫;6.彈室;7.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8.砲具庫等。 二、作息空間 指堡壘砲臺內將校及兵員的日常生活空間。一般而言,一個堡壘砲臺除了火砲精良、操作精準、補給充裕之外,將校及兵員等戰鬥人員也要有適當且充分的作息,才能在緊要時發揮戰鬥力量,因此防爆的預防措施、空間容量與大小以及對天候的掌握與控制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般常見的作息空間包括:1.兵舍;2.掩蔽部;3.監守衛舍;4.廁圊;5.炊事場;6.儲水所及水井;7.盥洗室;8.糧食倉庫;9.醫務所;10.柵門及門柱;11.哨所等。 三、通信連絡空間 要塞間的各堡壘砲臺不論平時或戰時都需要保持密切的連繫,因此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連絡網,避免孤軍奮鬥及後繼無援是要塞布局上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有線及無線通信網還未誕生的時期,人們只靠步行、馬匹及多輪車輛做為交通連繫的主要工具。通信器材出現後,設備推陳出新,空間便愈顯複雜。一般常見的通信連絡空間包括:1.連絡交通路;2.軍用道路;3.電燈所;4.發電機室等。 以上這些空間會根據防禦體系的需要做若干的增減及大小的調整,茲就大山堡壘砲臺的三種空間依序說明於下。 一、戰鬥空間 1. 外壕、砲座、胸牆、運砲坡道 本堡壘砲臺係以清日戰爭日軍擄獲清軍所遺存之英製10"阿姆斯脫朗後膛砲為主砲,以半圓磨心式為基礎而設計之4座一字排開的砲臺(形式與基隆白米甕的砲臺遺跡相近)。各砲座均採前圓後平的馬蹄形配置,長12.2m,寬10m。圓弧側在前,面對海正面;平直側在後,連接石砌的樓梯踏階,為舊日軍砲兵及砲彈運送出入的孔道。 砲座的前、左、右三面用胸牆環圍,胸牆多以混凝土構築,但從第一砲座的左後側還留有約1m長的堡嵌石殘跡看,原建的胸牆應為堡嵌石砌,後來因故損壞而改建為混凝土胸牆。從表面還留有條條模板痕跡及部分破損胸牆內部都有約5cm粒徑的黑色碎石研判,這後期修造的胸牆,應該是依照損壞的堡嵌砌石厚度而用碎石混凝土所灌注出來的。 現存的碎石混凝土胸牆中央較高(2.15m)兩側略低(1.3m),表面均已呈現間距較寬的裂紋。略高的胸牆上,做有退凹的弧拱形彈室(儲彈孔)3個,高寬均為1.3m,深46cm,彈室與彈室間距2.45m。孔外原有鐵板門罩住,以防砲彈潑雨受潮,如今均已佚失,僅存銹蝕的鐵質構件。由於儲彈孔的大小及形式仍為阿姆斯脫朗後膛砲時期的形制,研判胸牆修造的時間應在該火砲去除以前。 阿姆斯脫朗後膛砲砲架的圓筒形磨心設在圓弧胸牆的圓心上,半圓滑軌設在磨心之後,與磨心成同心圓形式。由於火砲、砲架、磨心及滑軌均已拆除,現場只留下凹陷的積泥及土中長滿的雜草。胸牆上的砲門及左右的隔堆均已長滿銀合歡、龍舌蘭及仙人掌,高度比人還高,成為視野及射界的障礙,因此也無法看出胸牆總體真正的厚度。胸牆外覆以厚土,可防砲擊,並將地表水排入山谷或外壕。 胸牆牆腳設有方形截面的石砌排水溝,可將砲座的地表水及儲彈孔的滲水導入溝中,利用向左右傾斜的溝底,將水導入砲臺左後及右後端的埋入式排水陶管(直徑約20cm),再排入砲臺下的排水明溝中。 砲座後緣有成排的緣石做為駁坎上端的收頭,兼供豎立鑄鐵欄杆之用,為防雨水滲入牆體,緣端還做有滴水線。但因大部分欄杆已被強力踹除,留下許多殘破的缺口及裂痕。 由於本砲臺採用的是固定式的平射火砲,砲座必須在制高點上,根據實測各砲臺的砲座高度雖略有不同,但駁坎大約都在2.63~2.70m之間。所以砲臺後的平直側不用車輪砲砲座常見的運砲斜坡道,而代之以石砌的樓梯踏階。為減緩踏階的斜率,踏階分別以每隔一步(30cm)做一平臺(1.15m)的形式長短交互配置,成為日式砲臺也是本堡壘砲臺最為明顯的特徵。踏階及平臺的外側也設有與緣石相同形式的鑄鐵欄杆,如今多已破壞佚失,甚至連安置欄杆的踏階塊石都已缺損。 砲座與砲座之間用寬9.8m的橫牆(相當於清代砲臺的隔堆)區隔,橫牆的作法是在兩座砲臺相鄰側的胸牆間用土堆成高高的土丘,以使兩砲之間有一定的區隔。橫牆後側留有寬1.15m的通道使兩砲臺之間仍有連通路可以保持必要的連繫。但因,通道所在的位置正巧在砲側庫入口的上方,必須越過弧拱形的圓頂,因而使通道的地面形成隆起的弧面。 又因砲側庫入口通常靠在側牆邊而不在庫房的正中央,因此通道下的堡嵌牆隆起點便不與砲側庫入口的弧拱位置一致。根據日治時期砲臺的規畫多在兩砲臺間設一個砲側庫,因此這種作法只出現在第一、二砲座及第三、四砲座間。 第二砲座與第三砲座之間,因為不須設砲側庫,所以橫牆後側的通道不但比兩側的寬(2.15m),地面也呈平直而不隆起。不過外緣的緣石仍做有欄杆,以防不慎跌落。只是大半殘斷銹蝕或遭拔除。 2. 砲側庫 位於第一、二砲座及第三、四砲座之間的砲側庫,是用來儲存砲彈及藥包的場所,其構造形式和一般日式砲臺相同,採用對錯的雙入口,以防不慎發生爆炸意外時,傷及兵員。由於砲座較高,所以砲側庫設在兩砲座之間橫牆的下方。砲側庫室內天花及底端截面均呈圓拱形,寬2.97m,深約10.23m及10.27m。壁厚依一般作法約在1m左右,但因全部包被於洞窟之中,實際尺寸無法量測,但從堡嵌牆下左右的陶管相距約5.96~5.88m,扣除室內淨寬,可以推斷牆身概略的厚度約為1.5m。由於室內必須維持乾燥,地板四周均設有弧形截面的小排水明溝,並在入口處潛入地下,以直徑約10cm的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入外排水明溝,只是在地坪重作後已將排水溝及陶管堵塞。 國軍進駐後在對錯入口的擋牆上加開矩形窗洞,並安鐵柵欄,如今連鐵柵欄都已嚴重銹蝕。 3. 觀測所 觀測所是用來觀察敵情動靜並測量攻擊目標的設施,通常設在砲臺左右兩側或附近適當的地點,不論設在那裡,至少都要能觀測到砲臺前方所有的射界,必要時得設置兩處。觀測所通常儘量靠近砲座,離最近砲床中心約在20m以內,其最遠距離依據「武式測遠器」設置要領及性能而定。 觀測所以厚約2cm之鋼製圓蓋掩蓋,並以數支鋼製支柱支撐,做成固定圓塔,周圍開設推拉窗戶,開口應能容易觀測砲臺全部的射界範圍。爲避免妨礙測遠器的操作,支柱厚度通常為1cm,且為長方形斷面之角柱,但柱下方的混凝土牆厚度通常為2m至3m。窗臺除安成排的銅質滑輪外,滑溝還設有小排水溝及排水孔,以便將雨水導入牆腳的排水明溝,再用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出室外。 鋼製圓蓋掩蓋的屋面下,做有由扇形板依原新作放射性拼接而成的木板天花。每兩塊木板的拼接處,都留有一長一短的直條形通風孔,以利室內散熱通風。每片木板上可見裡、中、外三道釘頭,成同心圓整齊排列。最外一道是木板最寬的部分,每片有釘頭三處;靠內稍窄部分,每片各有兩個釘頭;到了最裡層每片只用一個釘頭。從釘頭的存在推測,天花板與鋼製圓蓋間應三圈桷料存在。桷料裡端與圓心間留有一定的孔隙,中央再用12個釘頭將圓板固定封實,做為圓頂的收頭及安鎢絲燈泡及燈座的面板。由於中央面板已有一半佚失,從缺損部分可以約略看到內部的構造與材質。天花板用白色油漆粉刷二度,但在一些破損處還可發現藍色斑點,說明一度曾有色系的改變。 觀測所中央設混凝土圓型桌臺,以便安觀測用的「應式測遠機」。從表面粉刷完整看,應為駐軍重新粉刷過。觀測所內牆面設有凹龕,以供存放測遠機相關機材。入口大門為雙扇弧形鋼門,惟今已佚失。由於全用鋼板構成,受海風影響銹蝕容易,因此昔日的駐軍便用水泥將整個鋼製圓蓋由頂至牆全部封住,因此外觀上不容易看出鐵堡的意象。所幸,這一類的觀測所在澎湖島要塞從完整到破壞的案例(如拱北砲臺、西嶼西堡壘、西嶼東堡壘、西嶼東臺等)還留存不少。 由於未受到適當的養護,在海風及雨水長期的侵蝕下,大部分的鋼材多已嚴重銹蝕,表層剝落嚴重,滑動鐵板窗已無法正常開啟,滑軌銹蝕嚴重至僅存銹塊,只有銅質滑輪表層生銅綠。銹蝕的鋼板氧化後體積增加,使增作的混凝土表層龜裂,碎塊剝落,以致有影響安全之虞。 由於觀測所所在的位置稍高,因此有砌造整齊的玄武岩樓梯踏階可連通上下。踏階的作用除了提供上下之外,還有將高處的地表水導入邊溝進入主排水系的功能。由於長年廢棄未加保養使用,觀測所四周都已長滿銀合歡,應有的視界已被完全遮蔽。 4. 指揮所 位於觀測所左下方的指揮所,為一穹窿頂構成的密閉空間,右上方有30cm 直徑的傳聲陶管與觀測所連通,以便將觀測所得的資料口傳至指揮所後加以演算,並將數據傳給砲座上的砲手。為保持內部空間的乾燥,除入口設有進排風口外,地面也都有小排水溝,以便將水導至戶外的排水明溝。然而大門佚失使潮氣滲入,內牆長滿青苔,有微生物滋長跡象。 5. 火藥支庫 位於指揮所右下方的火藥支庫,位居大山堡壘砲臺的最左側,其位置與火攻作業的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息息相關。由穹窿頂構成密閉空間的室內,是用來儲存及供給整個砲臺的火藥及藥包的場所,為防不慎發生爆炸意外時,傷及兵員,也採用對錯的雙入口。室內天花及底端截面均呈圓拱形,寬2.97m,深約11.27m,比砲側庫略深1m。壁厚依一般作法約在1m左右,但因全部包被於洞窟之中,實際尺寸無法量測,但從堡嵌牆下左右的陶管相距約5.88m,扣除室內淨寬後,可以推斷牆身概略的厚度約為1.5m左右。由於室內必須維持乾燥,地板四周也設有弧形截面的小排水明溝,並在入口處潛入地下,以直徑約10cm的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入外排水明溝。國軍進駐後在對錯入口的擋牆上加開矩形窗洞,並安鐵柵欄,如今已嚴重銹蝕。 6. 彈室 彈室通常設在堡嵌牆內,由於是用來放置可以射擊的砲彈,因此高度都以砲彈的尺度為基準。外形成弧拱形,深度與砲彈直徑有關。在第一砲座左側與第四砲座右側踏階下平直的堡嵌牆上,各設有彈室兩個及插旗桿用的石旗桿座及旗桿鐵箍。而第二砲座與第三砲座之間,有橫面較寬的堡嵌牆,牆上則設有櫛比鱗次的拱形彈室共9個,不僅造型壯觀,也是澎湖島要塞其他堡壘砲臺所罕見。 彈室前都設有排水明溝,以便與砲座堡嵌下的排水溝相連,加上樓梯踏階端頭及外側也都設有排水明溝,形成整個砲座下通往貯水所的主要排水系。不過,為了減少跨越排水溝造成人車上下的不便,樓梯踏階端頭部分及彈室前端的溝面,都有數塊拼成的玄武岩石板覆蓋。 7. 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 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是火工作業的主要空間,由於危險性較大,一般都設在有斜坡橫牆邊,本堡壘砲臺則設於三面都有堡嵌牆環圍的空間內。火工作業包括彈頭、藥筒、藥包、信管及裝填藥作業等,作業空間必須寬大、通風良好,且具完整的防潮及排水性能。 依現場丈量,本作業空間總長15.11m、寬6.06m。屋頂用和瓦屋面兩坡水的「切妻造」,室內用鐵小屋組(人字屋架)共9架構成。鐵小屋組以L形截面的角鐵材料為主,除外框由合掌(上弦)及小屋樑(下弦)構成的三角形外,中央不用真束而加一組W形方杖構件組成。L形截面的母屋(桁檁)彼此間用鐵質加勁板接合,全部採用圓頭鉚釘固定。鐵小屋組之上,採用日治時期典型的金摺(metal laths)天花,其作法是以4.5cm~6cm厚的混凝土內加金摺或鋼鈑網目(兩端有V形接手的網目鐵鈑)做成類似今天的鋼筋混凝土板式結構的薄板,其上再用土茸瓦棧掛文化瓦,形成既有桷料的承載力又有抗張力的結構。混凝土砌造的外牆,四隅角都有長短交砌的隅角石。隅角石外露的兩面,四周凹鑿中央突起,使凹部形成類似寬勾縫,以增加視覺的厚實感。 牆上留1.78m寬的大門一扇,四周開窗10樘,使室內保持明亮,通風良好。窗扇採內框式,將大於窗洞寬一倍的窗框固定在牆後,框內用單扇橫拉窗,當窗扇開啟並開至牆後時,窗洞便可以全寬開啟。與一般嵌於牆內的雙扇推拉門只能開啟半寬有很大的差別,這也是日式砲臺內建築物最大的特色。只是目前所有的門窗扇都已佚失。從內壁觀察,大部分的拱型窗洞下都有修補痕跡,有些連弧拱都被補平,說明原有多扇門被封填檻牆後改做窗用,因此這幾扇窗就沒有內框式的特質。 8. 砲具庫 砲具庫為儲藏火砲之附屬品、預備交換品及砲臺用工具的地方,通常設在各堡壘砲臺內適當的位置,以木造或磚石造為主,四周設有排水明溝,建築物寬度約5.4m,其長度依砲種而異,面積自然也有差異: 重砲 每門火砲12m2 輕砲 加農砲18m2、速射砲為9 m2、臼砲12 m2 現存的砲具庫原規劃於觀測所附近,後經修正改設於掩蔽部之前,並與監守衛舍相對。砲具庫總長15.17m,總寬6.15m,合計面積約93.3m2,較規範值48m2或72m2大,這可能與阿姆斯脫朗後膛砲構件複雜且非日本國產,必須有較多的火工作業有關。 坐西北朝東南的砲具庫,位於大山駁坎下方,距背牆2.04m,右與掩蔽部相隔4.62m,左與稍高的道路相隔2.0m。屋頂採用「切妻造」,目前屋頂已佚失,牆面用硓𥑮石砌,裡外水泥粉刷。四隅角用玄武岩整砌的角隅石做為角柱,外牆損毀嚴重,山牆大部分倒塌。門窗都用弧拱形,框、扇皆已不存。從起拱高163cm、拱券頂高183cm的東南向大門觀察,當時的日本兵平均高度約在160cm。從散落一地的石塊與水泥塊研判,室內地坪已經破壞。 二、作息空間 1. 兵舍 兵舍之配置及設備要領,依〈要塞補助建設物之規定〉辦理。一般以磚牆或板牆搭建,屋高約地上9尺(2.7m)、寬18尺(5.4m),常依住宿人數而定。屋頂通常用瓦屋面兩坡水的「切妻造」。 根據〈澎湖島要塞補助建設物履歷〉的記載,大山堡壘砲臺的兵舍、將校室及炊事場建於明治36 (1903)年2月10日,同年12月9日完成,其中將校室1棟計7.5坪、兵舍1棟81坪、炊事場1棟36坪。這些建築究竟在甚麼位置,由於自日治時期以來諸多變易,已難找尋。不過,在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中可以發現在,有兩處較為可能存在的地區。其一是營區入口主要道路西側,但多已改建,原貌難辨,且離砲臺較遠,可能性不高。其二是位於掩蔽部東南側的4棟建築,即營區入口主要道路的端點上,可能性較高,可惜已被拆除,原基地改建為金琥仙人掌花房,連遺跡都已不存。 2. 炊事場 炊事場通稱廚房,通常設在堡壘砲臺附近的適當位置,有時受到地形和位置的限制,也可能設在堡壘砲臺內,面積約50m2。本堡壘砲臺則有1棟36坪。可惜今已不存。 3. 掩蔽部 掩蔽部分為將校室與兵士室,計由3間構成,室內淨寬均為5m,左側兩間兵士室進深8m,右側單間將校室進深5m,室內天花均做弧拱形,起拱高度為1.7m,至拱頂最高點為2.93m。兩間兵士室間有寬1.2m的拱形門洞相通;兵士室與將校室間也有1.4m寬的門洞相連,各空間末端的天花上都有30cm直徑的排氣管通至屋頂。 正面入口牆厚約50cm,中開一門二窗,原係鐵板門構成,如今已被改為雙開木門及木窗。其中的木門應為外開,如今已改為內開,並在入口地面加做12cm×15cm的水泥砂漿門檻。 中門上方有30cm直徑的排氣孔,下方左右側設有寬12cm、高52cm、深71cm截面成ㄩ形的狹長形進氣口,以便和排氣孔、排氣管達成自然通風的效果。如今ㄩ形的狹長形進氣口以及排氣孔都已用防蟲網包被,排氣孔中還添加了機械排風設備。 室內外混凝土面原已破損開裂嚴重,如今已用水泥砂漿補平重新粉刷色漆。國軍原有的噴漆標語已被覆蓋,僅存非常模糊的輪廓。室內已加設電器管線及燈具,均採用釘在牆上的明管。 掩蔽部上層的屋頂結構及覆土已被龍舌蘭及仙人掌覆蓋,掩蔽部正面上方有砌石擋土牆,其內部結構則無法得知。不過從日治時期的日本築城史記載及本所在新北市瑞芳區四腳亭砲臺的修復經驗得知,掩蔽部的構造應為連續的混凝土拱券結構(當時還沒有發展出鋼筋混凝土),每一間的拱腳立於厚約1.0m的垂直牆體上(日文稱為腳壁,見《日本築城史》頁72),腳壁用硓𥑮石或磚砌造。 拱頂為多拱連接的拱形屋頂,厚約1.1m。屋面用柏油二度做為防水層,然後在谷溝處鋪20cm直徑的半圓形陶管,陶管上鋪30cm厚的礫石層,其上全面鋪細沙做為透水層,最上面再覆防敵彈爆炸的覆土層及植栽。半圓形陶管前端通至掩蔽部上方的擋牆,利用突出的接水石及7.5cm直徑的落水管,將水導入入口前端的排水明溝(寬25cm、深25cm)中。然而,這種構造方法,通常不為國軍所知,以致接水石及落水管佚失也不再補充,或索性用混凝土將整個導水系統包被,導致轉角接合處滲水。 4. 監守衛舍 監守衛舍是執行衛戍勤務的哨兵日常棲息的場所,通常位於堡壘砲臺的入口大門附近,平面多呈長方形、L形或凹字形,磚石構造、木屋架及瓦屋頂,犬走外設排水明溝。 監守衛舍的室內空間,由玄關、廁所、居間、廚房、浴室等構成。入口位於左前方,內有玄關及大、小便所各一,並有小拱門可通室外。玄關右側為居間,是供哨兵居住的空間,採用高架木地板,上鋪榻榻米。木地板下方四周的外牆,開有透氣口,利用空氣的對流來維持木地板的乾燥。 居間右後方設浴室、廚房、煙囪,水槽及大竈,廚房後有門通室外。換言之,監守衛舍是一個生活上能獨立運作的居室空間。可惜這些都已被拆除,並在其上依原有空間大小改做成8.5×14.55m、三面石砌牆(高120cm)的休憩平臺。 5. 廁圊 廁圊是日治時期堡壘砲臺廁所的通稱,主要是用來提供兵員如廁之用,一般 都設在入口大門附近供哨兵使用或兵舍旁供將校及兵員使用。堡壘砲臺通常以25名兵員設大便所1個,小便所則以每100人長1m的比例建造,將校用廁圊有時另外設置。 現存的廁圊坐東北朝西南,面向砲臺入口通路及掩蔽部,總寬3.48m、總深6.85m,39cm厚的外牆以硓𥑮石砌造,表面水泥粉刷。屋頂通常用弧拱形拱券或兩坡水木造瓦屋面的「切妻造」,但因屋頂已全毀,山牆部分破壞,以致究竟是弧拱形拱券或切妻造已難判定。 從入口大門在正面的位置偏右,可知左側應為大便所,右側應為尿槽。日式砲臺的廁圊,大便所都用木隔間及木門,外牆上設通風小窗,下設掏糞口。尿槽緊挨牆邊,為整條馬蹄形凹槽的溝槽,一側有站立用的立臺,槽向後側或中央傾斜,壁端留一圓孔通至室外,以便將尿液導入位於犬走上的集尿坑。外牆上也設通風小窗,數量與大便所同。 本堡壘砲臺所做的大便所從側面的通風小窗及掏糞口(28cm×28cm)觀察應為6個。通風小窗及掏糞口上方都有突出的塊石雨庇;尿槽的通風小窗也是6個,雨庇作法與大便所相同。為加強結構在廁圊的四隅角都有砌作整齊但錯砌的玄武岩隅角石。 現有的廁圊已被全面改造為現代化廁所,並以磚牆將室內分為前後兩大間。前為男廁,設馬桶便所兩間、小便斗兩個;後為女廁,設馬桶便所3間。前後入口都設有雙向開合門。為保持通風避免增加牆體荷重,在廁圊四周用8根立柱的獨立木屋架做成兩坡水屋面。 6. 貯水所及水井 由於每名守兵每日給水需求量約為20公升,其中包括飲食用水至少3公升,因此堡壘砲臺內的貯水所需儲存供所有駐守兵員30日用的水量。在無淡水水源的山地,貯水所通常以收集雨水為給水的主要來源。雨量依各地氣候的年降雨量不同,其計算的依據各異。但因雨量中有一半滲入地表或因暴雨溢流而減量,故只能以年降雨量的二分之一計算,同時要以一年中雨量最少季節的數據做為貯水量計算的基準。 貯水所除貯水池外設有沉澱池、過濾池以及能取得守兵所需水量之汲水井。為免遭受敵軍轟炸破壞,一個堡壘砲臺通常設有至少兩口的汲水井。與貯水所連通的雨水排水溝,溝緣係用堡嵌石砌,寬約28cm~30cm,底用碎石混凝土做成微弧截面,其上覆蓋15cm以上直徑的半圓陶管(本工程採用約21cm直徑),做為淨水流通的管道,並流入貯水所的貯水池中,再經過沉澱池與過濾池的澄清與過濾後,流入大型的貯水箱中存供日常使用之需。 大山堡壘砲臺的貯水所淨寬6.7m,進深3.2m,後、左、右三面用深47cm的堡嵌石砌造成垂直的牆面,以與較高的土丘分隔。精確的說,貯水所是由土丘挖出來與道路面平齊的凹地。矩形平面的貯水所計由兩大部分構成:有水井口的地下貯水箱及凸出地面的正方形貯水池。 建於地下的貯水箱呈長形平面,兩端及箱頂呈弧形,長邊與道路呈直角。貯水箱平直部分長5.01m,加上兩凹弧的最長長度為5.92m;淨寬2.97m,井口含淤泥的總深度至少在3.93m以上,箱內淨高至淤泥面上總深度為3.29m。井口位置在貯水箱弧頂上,井口呈管形,外徑90cm,內徑60cm,管頂測到淨水池頂的高度用雷射測距儀測得管深2.02m,距路邊的排水溝內緣約1.8m。 貯水池平面呈正方形,長、寬均為2.6m,突出地面約9cm~16cm。平面中央分隔兩個寬1m的長形平面,面外的空間為長2.3m、寬1m、深1.55m的貯水池,用來儲存由排水溝引進的水。面內的空間用30cm厚、60cm高的牆將池子再分為相等的兩口水池,分別為過濾池及沉澱池,長寬各1m、深1.17m,用來將貯水池中的水經過過濾及澄清後流入貯水箱中,各水池均有陶管連通。 自來水引進後,由於水質淨化,已無過濾及澄清之必要,遂將這3口池子改為蓄水池使用。並由道路下接PVC水管至池的左方,用水泥糊成不規則形的柱狀物,並加裝水龍頭,以便讓水流入池中。為防水溝水流入池中及各池水之流通,還用水泥將各個陶管封閉。 不論水井或貯水池,原來都有頂蓋蓋住,以防雨水滲入或避免兵員跌入。有了自來水以後,貯水箱的功能消失而不再使用,井口也不再封閉,逐漸成為雨水、地表水、汙泥、垃圾及雜物堆積的場所,也成為丟棄彈藥或廢車架等地投棄場,直到仙人掌滋生後,才無人為雜物的丟棄,但卻無法避免雨水及汙泥的淤積。 三、連絡空間 1. 連絡交通路 是堡壘砲臺與堡壘砲臺之間主要的連絡軍道,依所在的位置而有距離長短之別,除非有特殊用途,一般都以3m寬為度,且應便於兵器彈藥之移動、補給及交換,同時也做為部隊出入的孔道。 如為坡地則以不超過1/6的緩坡為原則。路面用碎石級配或土路,道路兩側都有設有邊溝。邊溝的形式澎湖島要塞多用玄武岩方錐形堡嵌石砌,溝寬約在28cm左右;基隆要塞則多用砂岩長條形塊石,溝寬約在22cm左右。溝深依道路坡度及陰井調整。溝底多用碎石混凝土做成微弧形截面。 大山堡壘砲臺基地內原有連絡軍道多條,儘管事過境遷,在各時期不同的使用下已有不少改變,但在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中仍可約略看出,應與紅色箭頭所示相去不遠。後因做為國軍青灣營區使用,道路已做了使用上的改變。 營區廢棄後至指定為縣定古蹟之前,又被規劃為仙人掌公園,且前後歷經四期工程的興築,大部分連絡軍道都已重新規劃整建成為園區道路。經現場勘查發現,目前尚餘未開發的軍道一條,位於基地東側,是該砲臺連通明治36 (1903)年2月10日起工、同年12月9日竣工的彈藥本庫的連絡道路,也是通往雞舞塢堡壘的舊路。後來彈藥本庫雖然改建為海軍陸戰隊訓練基地使用,但因駐紮軍種不同,這條路可能是因為使用率不高而被保存下來。目前路邊的日式排水溝雖然部分被積土淹沒,但其寬度及斜率,尚無太大的改變。 2. 軍用道路 軍用道路依照日本要塞輔助建設物之規定分等級。一等道路包括:由要塞司令部通往司令部管轄之倉庫、兵營、彈丸、火藥、糧食本庫、大修理所、堡壘團、停車場、國道等之道路;由司令部所轄之倉庫通往彈丸、火藥本庫、火藥支庫、堡壘團之道路,以及搬運砲戰砲前往堡壘團中樞之道路。二等道路包括:連絡相鄰堡壘砲臺的連絡交通路;由火藥、糧食支庫通往堡壘砲臺、由糧食本庫通往糧食支庫、或由大修理所通往小修理所之道路。三等道路:前述以外通往必要各點之道路。軍用道路通常因應地形於一側或兩側設排水明溝,必要時設橫斷排水溝,路面凸形約1/30,因應地質以適當物料牢固建造。 明治34 (1901)年9月26日築城部澎湖島支部完成大山砲臺與雞母塢山砲臺間的交通路,成為兩堡壘砲臺之間的主要連絡通路。儘管今天仍存有兩張當時的〈交通路敷地之圖〉,但因地形地貌及交通狀況經過百餘年的變革,其詳細位置、內容及形式已無法得知,即便是有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但因仙人掌公園的道路都已重新規劃,原有的道路已難分辨。
室內特徵貳、大山新砲臺的建築 和大山堡壘砲臺一樣,利用日治時期部分未興建完成的防禦營造物,而於民國41 (1952)年以澎湖防衛部馬公要塞第三期工事編號96改建的大山新砲臺,也由戰鬥空間、作息空間及連絡空間等三部分構成,但內容已有很大的不同。 一、戰鬥空間 1. 砲座、胸牆、橫向通道 本砲臺係國軍以大正時期原規劃為十五加砲之砲臺為原型,配備接收自日軍所遺存的3門80mm的高射砲(為1939年生產的仿德製克虜伯高射砲),以4座一字排開的配置所構築的砲臺。各砲座也採用前圓後平的馬蹄形配置,圓弧側在前,面對海正面;平直側在後,連接橫向通道。各砲座大小約略相同,長6.55m,寬7.1m。橫向通道在砲座後,寬2.75m,用來串聯4個砲座,以使彼此間可以互通訊息,相互支援。 砲座用水泥鋪築,前端設方形砲床,其中3座已被挖除,只留下填平的覆土及滋生的仙人掌及雜草。由左起算的第四砲座,仍殘留有2.5m見方的方座形鋼板座,其上隱約可見一圈凸邊及20顆螺栓固定的痕跡,是瞭解本砲臺構造最好的資料。根據日治時期的火砲資料研判,應為架高射砲用的圓錐臺砲架的底座,只是圓錐臺砲架以上的部分及配備都已不存。目前在第二砲座的覆土流失,可約略看出凹50cm深且較方形砲床大的圓形座槽,應是挖掘基座時留下的坑洞,但也有可能是後來改變裝備後遺留的殘跡。 砲座的前、左、右三面有胸牆環圍,胸牆高約1.15m,多以堡嵌石3~4層砌築,作工已不如大山堡壘砲臺細膩。砲座左側的胸牆上有彈室1個,寬100cm、高51cm、退凹28cm,內側刻槽3道,各寬6cm、深4cm,用途待考。砲座與砲座間的橫牆(隔堆)寬13.2m,背面已用水泥牆砌造。胸牆下有30cm寬的排水明溝向後連通至橫向通道的路邊排水明溝,這些水溝都用水泥砌造。橫向通道邊有高2m的背牆及凹龕做為儲藏室。 背牆後還有兩道由水泥邊牆所砌築的進出路,做為與連絡交通路相通的運補孔道,也是砲臺的主要出入口。只是長年人跡罕至,銀合歡、仙人掌及龍舌蘭等植物滋長茂盛,幾達全部被淹沒、無法進出及清楚的辨識構造物的程度。所幸經本團隊僱工清理後,已能約略看出砲臺的基本樣貌。 2. 砲側庫 新造的砲臺已無日治時期日式砲臺所常見的拱砌砲側庫存在,改在橫向通道的背牆上,用方形的退凹空間或凹龕做為儲藏室。 3. 探照燈臺 位於大山堡壘砲臺的最高點,空照圖標高為32.7m的山頂平臺。在大山砲臺初建或新砲臺續建時期,並沒有探照燈臺建造的相關資料存在。但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我軍政部第四要塞調查組,由海軍臺澎要港司令部葉心傳主任、林鴻奎組長、陳中堅營長及日方潑剌部隊長鵜飼源吉大佐,共同調查澎湖島要塞,並於民國35 (1946)年2月提出要塞調查一覽表,其中大山砲臺部分僅存陸軍彈藥庫(即今存之掩蔽部)及舊砲臺。至於工事位置種類數量一覽表中仍稱「圓頂」的工事,留有高射砲位2位、觀測所1處、指揮所1處、探照燈臺1處。就此觀之,現存的探照燈臺應為後期的產物;如從建築結構看,其以亂石砌為主的石砌方式已與明治時期砲臺的作法有很大的差別,但與以下將敘述的大山新砲臺作息空間很接近。因此判斷應為大正時期以後所增建。 就配置上看,探照燈臺位於平臺的西北側,呈長方形平面,軸線方位與新砲臺的首線一致,採坐東北朝西南的坐向。西北有寬1.94m 的石砌通道及寬1.82m用來上下陡坡的階梯可通達大山砲臺的步兵道,再通往山下坡谷的作息空間。由於作息空間已被仙人掌公園規劃為仙人掌產業產銷中心,因此這條陡峭的山路已被重新整理為帶扶手欄杆的塊石砌山路。 探照燈臺東南有寬3m的斜坡道可通大山堡壘砲臺、掩蔽部及舊大門入口,由於這一段坡度平緩,儘管沒有堡嵌石砌的邊溝,仍可看出是供輪車上下用的補給通道。只是一度因無人出入,而被仙人掌及銀合歡占滿。最近因仙人掌公園規劃整理排水系統的需要,仙人掌及銀合歡已被清除,補給通道的輪廓再次展現。 探照燈臺本體為一凹入地下的掩體空間,前有左右截角的馬蹄形平面,東、西、北三面用厚33cm的石砌牆面環圍,南面為沒有石砌牆且較平坦的開口。石砌牆內側就是探照燈室,平面也成馬蹄形,主入口在東北面,燈室牆厚42cm,亂石砌與鋼筋混凝土混合構造,四周與石砌牆有65cm寬的間隔,做為人員走動的掩體壕。 由於位於海邊,混凝土已因鋼筋銹蝕而爆裂,樑、柱、入口雨庇及樓板都已倒塌。不過,在離地高約72cm處,還可以看到造形完整的混凝土窗臺。從其寬度也可以知道這兩個窗洞都是1.36m寬,再從砌牆收邊觀察,門洞寬度應為96cm。 探照燈臺前方因有左右截角,成為三面不設窗扇的大窗洞,用來使探照燈有橫掃海面視角的廣度。正因為這個面寬太大,使結構沒有足夠的支承力,加上鋼筋銹蝕爆裂,成為結構破壞的主要原因。窗檻下,留有32cm見方的排水孔,可以使室內積水流入牆邊的排水溝中。由於牆體及柱樑倒塌過半,使現況宛如廢墟,但從其構造的構成及掩體配置看,仍不失其昔時一度壯觀的風采。 探照燈臺後方,與入口相隔2.91m處有正方形廁圊一座,面寬2.54m,牆厚40cm,背側牆下有35cm×57cm的掏糞口一處,79cm×92cm的集尿池一口。為便於掏糞作業,背側與掩體牆間寬達1.26m。儘管掏糞口、集尿池清晰可見,但室內隔間及廁圊形式已因屋頂及牆體倒塌而被混凝土塊及石塊所覆蓋。 探照燈臺西北側,地面上有一塊96cm寬的水泥土臺,可能是做為指揮觀測的平臺。與西北側陡峭坡地不同的東南側,是一片平坦的空地,可能是做為機動性防衛的空地。前端不遠處有哨所一座,已被平整的水泥塗刷過,屋頂全無,僅存ㄩ字形牆體,內牆一角還留有凹刮的「一七四梯次」、「不深」、「志河」等字跡,具見證軍事生活之價值,採哨所維持現狀,字跡應加保留。 二、作息空間 作息空間仍沿用砲臺東北凹地大正時期所建的石頭厝群。說它是石頭厝群,是因為這些建築都用矩形平面,彼此的鄰棟間距不寬,空間配置感覺相當密集;又位於同一個凹谷地,群聚成完整的作息空間區。 且各棟建築都以黑色的玄武岩塊石採亂石砌工法砌造,較大的建築在四個角隅下端還做有約略外擴的弧形放腳,但門楣、窗楣、窗間柱、雨庇、平屋頂及部分室內梁柱等則用鋼筋混凝土造,整體造形特徵明顯。茲說明各空間的形式及內容如下: 1. 兵舍 兵舍位於本區基地西南,長13.4m、寬10.2m,坐西北朝東南配置。除厚45cm的牆面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外,屋頂部分已改為鋼筋混凝土樓板,內加鋼筋混凝土柱樑。門楣、窗楣、窗間柱也用鋼筋混凝土造。 兵舍以中央走道將室內空間分為左右居室,走道兩端設入口大門。內立四柱將居室分為6大間,各居室外牆都開長條形大木窗,邊間兩側也開形式相同的大木窗,只有中央間開在窗楣下用窗間柱分隔成雙連木窗,成為這座建築外觀的特色之一。從已損壞的現場跡象看,各居室都有抬高的地板面,以便安置榻榻米。為使地板面具有防潮的功能,各面外牆的長窗下設有鋼筋混凝土窗臺,窗臺下再開通風窗洞,以維持地板下良好的通風。 現存的兵舍,所有的木門窗都已被拆除,部分長窗已用石頭封填。從目前尚存一樘木窗觀察,應為另開有下窗的上下錘窗。門楣、窗楣、窗間柱的混凝土爆裂,銹蝕鋼筋裸露。部分牆面都有剪力破壞的龜裂或部分已被水泥塗刷汙損。 室內損壞相當嚴重,樓板開裂嚴重,保護層因鋼筋銹蝕而脫落,樑柱鋼筋外露,碎塊及垃圾掉落滿地。柱間用玄武岩改砌矮牆,外加水泥粉刷。室內粉刷牆體開裂,苔蘚孳生,表層剝落。整體看來,結構已達安全堪慮的程度。 2. 炊事場 炊事場距兵舍外牆約3.63m,長7.15m、寬5.31m,厚40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從留存有兩側山牆可以研判,其屋頂應為木桁檁構築的和瓦「切妻造」屋頂,但木桁檁及和屋頂今已不存。 炊事場左前及右後各有圓形大水井一口,水井邊有方形儲水槽兩座,做為取水的水源。左右山牆中央都開有一扇大門,以便連通兵舍、水井及儲水槽。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正面左窗被國軍用紅磚封閉,窗檻下的檻牆損毀嚴重。其餘窗檻、窗楣也都有混凝土爆裂、鋼筋裸露情形。 3. 監守衛舍 位於最左端的監守衛舍,呈正方形平面,坐西北朝東南,長寬均為8.02m,距方形儲水池約1.2m。厚45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前後山牆各開大門一扇,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正面大門已被封閉,僅留後門可以出入,室內已無隔間,形如空屋。與以往的監守衛舍不同的是,廁圊不設在室內,而在室外的左側約1.85m處,長寬均為2.54m,大門朝向監守衛舍,由於內部磚石雜物堆積,無法看出室內空間的配置,不過從背牆上所開的雙窗看,應為大小便所各一的小型廁圊,僅供監守衛舍裡的兵員使用。 4. 廁圊 廁圊位於炊事所後面約6.75m處,與兵房相距5.38m,是提供兵舍及炊事所的兵員使用的公廁。厚48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現場左右山牆都留有矩形出入門洞,但一面已被封閉。室內配置已無法明辨,不過從門洞偏一邊看,應為1尿槽、3便所的小型廁圊。從留存有兩側山牆可以研判,其屋頂應為木桁檁構築的和瓦「切妻造」屋頂,但木桁檁及屋頂、甚至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 5. 糧食庫房 糧食庫房在廁圊左側3.63m處,長5.2m、寬4.37m。厚40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向廁圊的前山牆開大門一扇,兩側各開窗一扇,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室內無隔間,形如空屋。 6. 水井及儲水池 由於在低窪的谷地可以掘井,因此大山新砲臺不再採用集山水入坑的辦法,而改在這一區內掘了兩口圓形大井,炊事所邊的一口井內徑是1.56m,周圍用22cm厚的井緣隔起,道路邊的一口井內徑是1.51m,周圍用20cm厚的井緣隔起。高起的井緣可以防地表水流入,兼做防兵員跌落的擋牆。由於井非常深(12.80m及12.30m),水面至少在6.39~7.46m以下,汲水不便,因此在周邊設有大小兩個方形的儲水池,大儲水池的長寬是4.26×4.23m,小儲水池的長寬則是2.58×3.15m,深度大約1.5m。電器發達後,兩口水井已改用馬達抽水,因此在井邊可見PVC管及電動馬達。 7.四周環境 本區位於斜坡谷地,除兵舍較高外,其餘建築所在呈緩坡下降,為與新作的石板路相配合,四周用矮牆圍起,靠坡地部分則可見日式石溝砌法的舊溝。並利用舊溝使本區的地表水匯集流入排水溝後再導入較低的生態池中,經過分解與淨化的過程,再溢流入縣道的大排中。生態池除做成池形外,還用蜿蜒的水道將水的重力加速度降低,形成功能與美感兼具的淨水設施。 三、通信連絡空間 1. 連絡交通路 大山新砲臺的主要連絡交通路,在砲臺的東側及東北側,位於半島西側的稜線上,西可連風櫃,東與大山堡壘砲臺的步兵道連接,可通嵵裡。只可惜這條沒有邊溝的連絡交通路,在長期無人使用下,已無法明顯的辨別道路的蹤跡,而被近年所做的步道所取代。 2. 軍用道路 大山新砲臺初建時的軍用道路已無蹤跡可循,尤其在近年地景的開闢下,軍道的路形已無還原的可能。
使用情形閒置。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主要建物周圍銀合歡雜草覆蓋,需定期派人員巡邏,以利掌握建物損壞狀況。
現狀建物主體保存尚完整,目前標的閒置中。
網站名稱(空)
網址(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6-9261141#134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93700083號
公告日期: : 2010-06-30 15:38:31.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93700095號
公告日期: : 2010-07-22 00:00:00.0
note: :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指定為本縣古蹟之修正土地地號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56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94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93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1-30/106ec8bd-d0d9-4e51-9490-a6015ac78073/公告公文.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1-30/3eb8b023-9ad8-4096-a134-11d21b7527a0/公告公文(歷次).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10-06/38a5e5d4-8eed-4738-a156-caf38d22bcc4/地籍資料.pdf
repImgId1422
案件編號: 20100630000001
個案名稱: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級別代碼: 1.1.3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5
name: : 關塞
歷史沿革: 大山堡壘砲臺位於澎湖本島西南端風櫃半島的嵵裡里。大山堡壘砲臺的位置在大字大山、中山及交椅貝的基地上。大山堡壘砲臺的古蹟本體位於青灣的大山山頭上,標高29.5m(日治時期的資料為標高30.4m)。 大山堡壘砲臺建於明治33 (1900)年4月,完成於明治35 (1902)年6月,屬於日治時期澎湖島要塞12座堡壘砲臺之一,也是澎湖創建最早的日式砲臺。最初做為砲臺的基地範圍,首見於明治34 (1901)年所繪的〈大山砲臺敷地收用圖〉包括:嵵裡澳嵵裡鄉字大山、中山及交椅貝等官有地及民有地。完成砲臺登記後的土地總稱嵵裡第600番地,至大正時期又增加第613番地第613-2番地,權屬臺灣總督府陸軍經理部。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本區屬「陸軍總司令部台灣省營建管理所高雄分所」所有,後來變更為「管理機關陸軍總司令部」,成為青灣營區的所在地。青灣營區撤離後,依行政院97(2008)年3月14日院授財產接字第0970005892號函核准撥用,並限依仙人掌公園計畫相關設施使用。 在此之際,澎湖縣政府已委託中華民國永續發展學會進行規劃,並於民國97 (2008)年7月完成《澎湖縣馬公市青灣風貌營造計畫規劃設計》報告書,將此營區定調為「仙人掌公園」。次年7月16日,澎湖縣政府將仙人掌公園納入「菊島觀光文化城活化計畫」,並依權責分工,開始由各局處分期進行相關工程,其中「配合青灣仙人掌公園計畫規畫研擬推動、工商活動招商」屬於建設局、工策會。並依規畫將仙人掌公園之開發分5期執行。 正當工程執行期間,文化局也開始重視該區內的文化資產,於民國98 (2009)年12月13日召開古蹟審議委員會進行文化資產審議。於民國99 (2010)年6月30日以公告文號為〈府授文資字第1003700009號〉公告,「馬公大山堡壘砲臺」,屬於關塞類的縣定古蹟。土地使用分區為「非都市計畫區」,編地使用類別為「風景特定事業區」。所附地籍圖資料登載600-22地號地目為「雜」;613-27、613-28地號地目為「墓」。其位址約在東經119.55821693°;北緯23.52602654°。 根據民國98 (2009)年12月13日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審議公告的〈古蹟指定公告表〉記載,本古蹟及其所定著土地之範圍為「馬公市嵵裡段600-22、613-27、613-28地號」。該地號今已變更為「馬公市嵵裡新段1556、1594、1593地號」,但地籍面積不變。即以日治時期砲臺建築為主體,包括:「營舍、砲臺、觀測臺及各設施間的聯絡道路(路邊護土牆、水溝)等。」 明確的說,定著地上的古蹟本體計分兩部分: 1. 建於明治33 (1900)年4月,完成於明治35 (1902)年6月的大山堡壘砲臺,包括:半圓磨心式為基礎而設計之4座一字排開的砲臺1座,內含觀測所、指揮所、火藥支庫、砲側庫、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貯水所、掩蔽部、砲具庫、監守衛舍(已拆除)、廁圊(已改為現代化廁所)及入口大門等建築。 2. 建於大正9 (1920)年以15加砲之砲臺為原型,光復後由國軍接收自日軍所遺存的3門80mm高射砲(為1939年生產的仿德製克魯伯高射砲),以4座一字排開的配置所構築的砲臺1座,內含探照燈臺、廁圊、彈藥庫等。 不過,這其中並不包含大山新砲臺的兵舍、炊事場、監守衛舍、廁圊、糧食庫房、水井、儲水池及所在的定著土地馬公市嵵裡新段1562地號。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3::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4::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5::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6:: : 具其他古蹟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 現況保存完整,角石築砌精緻,見證日治時期營造技術色,具稀少性、不易再現及建築史之意義,富再利用價值及潛力。
法令依據: 第2條第1項第1、2、3、4、5、6款
所屬主管機關: 澎湖縣政府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56號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94號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address: : 澎湖縣嵵裡里(仙人掌公園內)馬公市嵵裡新段1593號
經度: 119.55659
緯度: 23.526451
主管機關名稱: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0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4/photo/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294/photo/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jpg
name: :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 1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澎湖縣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00630000001
外觀特徵: 壹、大山堡壘砲臺的建築 初建的大山堡壘砲臺除了4座砲座及本體設施(胸牆、砲側庫、彈藥支庫等)之外,從國立公文書館C02030411600的檔案資料可知,應該還包括由砲工兵合同會議以〈軍事機密審議地第三號〉所建議的〈修正要領〉部分,該要領的內容如下: 一、加寬觀測所前的壘道,將彈廠移設於此; 二、適當增加右翼牆的厚度; 三、砲具庫退回將校室及掩蔽部右方,在附近適當擴大廣場,並將監守衛舍移建於此; 四、交通路基準線適當變更以減少填土工事。 換言之,觀測所前的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將校室及掩蔽部右前方的砲具庫;左前的監守衛舍、廁圊及貯水所、門柱、哨兵舍應該都是該砲臺形成初期的防禦營造物。 到明治38 (1905)年為止,大山堡壘砲臺已完成的防禦營造物計有砲座含胸牆4座、砲側庫3間、彈藥支庫1間、觀測所1棟、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1棟;掩蔽部(含將校室)1座、砲具庫1棟、監守衛舍1棟、廁圊1棟、貯水所1處、門柱1處、哨兵舍1處、彈丸本庫之將校室1棟、兵舍1棟、彈丸本庫1棟、炊事場1棟、及臨時火藥庫1棟。 日治時期將堡壘砲臺及其附屬建築物通稱為防禦營造物。防禦營造物的種類繁多,且各有其職能。通常隨著各要塞及堡壘砲臺的基地大小及使用需要而有不同,一般常見的防禦營造物約可分為三大類: 一、戰鬥空間 指直接用來做為攻擊及防禦用的作戰空間,這些空間除了滿足戰術與戰略的要求之外,還要儘量減低外在環境對它的衝擊,因此不僅要針對軍事需求的操作與補給考量週全,還不可輕忽空氣對流及排水系統的順暢。 一般常見的戰鬥空間包括:1.外壕、砲座、胸牆、運砲坡道;2.砲側庫;3.觀測所;4.指揮所;5.火藥支庫;6.彈室;7.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8.砲具庫等。 二、作息空間 指堡壘砲臺內將校及兵員的日常生活空間。一般而言,一個堡壘砲臺除了火砲精良、操作精準、補給充裕之外,將校及兵員等戰鬥人員也要有適當且充分的作息,才能在緊要時發揮戰鬥力量,因此防爆的預防措施、空間容量與大小以及對天候的掌握與控制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般常見的作息空間包括:1.兵舍;2.掩蔽部;3.監守衛舍;4.廁圊;5.炊事場;6.儲水所及水井;7.盥洗室;8.糧食倉庫;9.醫務所;10.柵門及門柱;11.哨所等。 三、通信連絡空間 要塞間的各堡壘砲臺不論平時或戰時都需要保持密切的連繫,因此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連絡網,避免孤軍奮鬥及後繼無援是要塞布局上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有線及無線通信網還未誕生的時期,人們只靠步行、馬匹及多輪車輛做為交通連繫的主要工具。通信器材出現後,設備推陳出新,空間便愈顯複雜。一般常見的通信連絡空間包括:1.連絡交通路;2.軍用道路;3.電燈所;4.發電機室等。 以上這些空間會根據防禦體系的需要做若干的增減及大小的調整,茲就大山堡壘砲臺的三種空間依序說明於下。 一、戰鬥空間 1. 外壕、砲座、胸牆、運砲坡道 本堡壘砲臺係以清日戰爭日軍擄獲清軍所遺存之英製10"阿姆斯脫朗後膛砲為主砲,以半圓磨心式為基礎而設計之4座一字排開的砲臺(形式與基隆白米甕的砲臺遺跡相近)。各砲座均採前圓後平的馬蹄形配置,長12.2m,寬10m。圓弧側在前,面對海正面;平直側在後,連接石砌的樓梯踏階,為舊日軍砲兵及砲彈運送出入的孔道。 砲座的前、左、右三面用胸牆環圍,胸牆多以混凝土構築,但從第一砲座的左後側還留有約1m長的堡嵌石殘跡看,原建的胸牆應為堡嵌石砌,後來因故損壞而改建為混凝土胸牆。從表面還留有條條模板痕跡及部分破損胸牆內部都有約5cm粒徑的黑色碎石研判,這後期修造的胸牆,應該是依照損壞的堡嵌砌石厚度而用碎石混凝土所灌注出來的。 現存的碎石混凝土胸牆中央較高(2.15m)兩側略低(1.3m),表面均已呈現間距較寬的裂紋。略高的胸牆上,做有退凹的弧拱形彈室(儲彈孔)3個,高寬均為1.3m,深46cm,彈室與彈室間距2.45m。孔外原有鐵板門罩住,以防砲彈潑雨受潮,如今均已佚失,僅存銹蝕的鐵質構件。由於儲彈孔的大小及形式仍為阿姆斯脫朗後膛砲時期的形制,研判胸牆修造的時間應在該火砲去除以前。 阿姆斯脫朗後膛砲砲架的圓筒形磨心設在圓弧胸牆的圓心上,半圓滑軌設在磨心之後,與磨心成同心圓形式。由於火砲、砲架、磨心及滑軌均已拆除,現場只留下凹陷的積泥及土中長滿的雜草。胸牆上的砲門及左右的隔堆均已長滿銀合歡、龍舌蘭及仙人掌,高度比人還高,成為視野及射界的障礙,因此也無法看出胸牆總體真正的厚度。胸牆外覆以厚土,可防砲擊,並將地表水排入山谷或外壕。 胸牆牆腳設有方形截面的石砌排水溝,可將砲座的地表水及儲彈孔的滲水導入溝中,利用向左右傾斜的溝底,將水導入砲臺左後及右後端的埋入式排水陶管(直徑約20cm),再排入砲臺下的排水明溝中。 砲座後緣有成排的緣石做為駁坎上端的收頭,兼供豎立鑄鐵欄杆之用,為防雨水滲入牆體,緣端還做有滴水線。但因大部分欄杆已被強力踹除,留下許多殘破的缺口及裂痕。 由於本砲臺採用的是固定式的平射火砲,砲座必須在制高點上,根據實測各砲臺的砲座高度雖略有不同,但駁坎大約都在2.63~2.70m之間。所以砲臺後的平直側不用車輪砲砲座常見的運砲斜坡道,而代之以石砌的樓梯踏階。為減緩踏階的斜率,踏階分別以每隔一步(30cm)做一平臺(1.15m)的形式長短交互配置,成為日式砲臺也是本堡壘砲臺最為明顯的特徵。踏階及平臺的外側也設有與緣石相同形式的鑄鐵欄杆,如今多已破壞佚失,甚至連安置欄杆的踏階塊石都已缺損。 砲座與砲座之間用寬9.8m的橫牆(相當於清代砲臺的隔堆)區隔,橫牆的作法是在兩座砲臺相鄰側的胸牆間用土堆成高高的土丘,以使兩砲之間有一定的區隔。橫牆後側留有寬1.15m的通道使兩砲臺之間仍有連通路可以保持必要的連繫。但因,通道所在的位置正巧在砲側庫入口的上方,必須越過弧拱形的圓頂,因而使通道的地面形成隆起的弧面。 又因砲側庫入口通常靠在側牆邊而不在庫房的正中央,因此通道下的堡嵌牆隆起點便不與砲側庫入口的弧拱位置一致。根據日治時期砲臺的規畫多在兩砲臺間設一個砲側庫,因此這種作法只出現在第一、二砲座及第三、四砲座間。 第二砲座與第三砲座之間,因為不須設砲側庫,所以橫牆後側的通道不但比兩側的寬(2.15m),地面也呈平直而不隆起。不過外緣的緣石仍做有欄杆,以防不慎跌落。只是大半殘斷銹蝕或遭拔除。 2. 砲側庫 位於第一、二砲座及第三、四砲座之間的砲側庫,是用來儲存砲彈及藥包的場所,其構造形式和一般日式砲臺相同,採用對錯的雙入口,以防不慎發生爆炸意外時,傷及兵員。由於砲座較高,所以砲側庫設在兩砲座之間橫牆的下方。砲側庫室內天花及底端截面均呈圓拱形,寬2.97m,深約10.23m及10.27m。壁厚依一般作法約在1m左右,但因全部包被於洞窟之中,實際尺寸無法量測,但從堡嵌牆下左右的陶管相距約5.96~5.88m,扣除室內淨寬,可以推斷牆身概略的厚度約為1.5m。由於室內必須維持乾燥,地板四周均設有弧形截面的小排水明溝,並在入口處潛入地下,以直徑約10cm的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入外排水明溝,只是在地坪重作後已將排水溝及陶管堵塞。 國軍進駐後在對錯入口的擋牆上加開矩形窗洞,並安鐵柵欄,如今連鐵柵欄都已嚴重銹蝕。 3. 觀測所 觀測所是用來觀察敵情動靜並測量攻擊目標的設施,通常設在砲臺左右兩側或附近適當的地點,不論設在那裡,至少都要能觀測到砲臺前方所有的射界,必要時得設置兩處。觀測所通常儘量靠近砲座,離最近砲床中心約在20m以內,其最遠距離依據「武式測遠器」設置要領及性能而定。 觀測所以厚約2cm之鋼製圓蓋掩蓋,並以數支鋼製支柱支撐,做成固定圓塔,周圍開設推拉窗戶,開口應能容易觀測砲臺全部的射界範圍。爲避免妨礙測遠器的操作,支柱厚度通常為1cm,且為長方形斷面之角柱,但柱下方的混凝土牆厚度通常為2m至3m。窗臺除安成排的銅質滑輪外,滑溝還設有小排水溝及排水孔,以便將雨水導入牆腳的排水明溝,再用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出室外。 鋼製圓蓋掩蓋的屋面下,做有由扇形板依原新作放射性拼接而成的木板天花。每兩塊木板的拼接處,都留有一長一短的直條形通風孔,以利室內散熱通風。每片木板上可見裡、中、外三道釘頭,成同心圓整齊排列。最外一道是木板最寬的部分,每片有釘頭三處;靠內稍窄部分,每片各有兩個釘頭;到了最裡層每片只用一個釘頭。從釘頭的存在推測,天花板與鋼製圓蓋間應三圈桷料存在。桷料裡端與圓心間留有一定的孔隙,中央再用12個釘頭將圓板固定封實,做為圓頂的收頭及安鎢絲燈泡及燈座的面板。由於中央面板已有一半佚失,從缺損部分可以約略看到內部的構造與材質。天花板用白色油漆粉刷二度,但在一些破損處還可發現藍色斑點,說明一度曾有色系的改變。 觀測所中央設混凝土圓型桌臺,以便安觀測用的「應式測遠機」。從表面粉刷完整看,應為駐軍重新粉刷過。觀測所內牆面設有凹龕,以供存放測遠機相關機材。入口大門為雙扇弧形鋼門,惟今已佚失。由於全用鋼板構成,受海風影響銹蝕容易,因此昔日的駐軍便用水泥將整個鋼製圓蓋由頂至牆全部封住,因此外觀上不容易看出鐵堡的意象。所幸,這一類的觀測所在澎湖島要塞從完整到破壞的案例(如拱北砲臺、西嶼西堡壘、西嶼東堡壘、西嶼東臺等)還留存不少。 由於未受到適當的養護,在海風及雨水長期的侵蝕下,大部分的鋼材多已嚴重銹蝕,表層剝落嚴重,滑動鐵板窗已無法正常開啟,滑軌銹蝕嚴重至僅存銹塊,只有銅質滑輪表層生銅綠。銹蝕的鋼板氧化後體積增加,使增作的混凝土表層龜裂,碎塊剝落,以致有影響安全之虞。 由於觀測所所在的位置稍高,因此有砌造整齊的玄武岩樓梯踏階可連通上下。踏階的作用除了提供上下之外,還有將高處的地表水導入邊溝進入主排水系的功能。由於長年廢棄未加保養使用,觀測所四周都已長滿銀合歡,應有的視界已被完全遮蔽。 4. 指揮所 位於觀測所左下方的指揮所,為一穹窿頂構成的密閉空間,右上方有30cm 直徑的傳聲陶管與觀測所連通,以便將觀測所得的資料口傳至指揮所後加以演算,並將數據傳給砲座上的砲手。為保持內部空間的乾燥,除入口設有進排風口外,地面也都有小排水溝,以便將水導至戶外的排水明溝。然而大門佚失使潮氣滲入,內牆長滿青苔,有微生物滋長跡象。 5. 火藥支庫 位於指揮所右下方的火藥支庫,位居大山堡壘砲臺的最左側,其位置與火攻作業的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息息相關。由穹窿頂構成密閉空間的室內,是用來儲存及供給整個砲臺的火藥及藥包的場所,為防不慎發生爆炸意外時,傷及兵員,也採用對錯的雙入口。室內天花及底端截面均呈圓拱形,寬2.97m,深約11.27m,比砲側庫略深1m。壁厚依一般作法約在1m左右,但因全部包被於洞窟之中,實際尺寸無法量測,但從堡嵌牆下左右的陶管相距約5.88m,扣除室內淨寬後,可以推斷牆身概略的厚度約為1.5m左右。由於室內必須維持乾燥,地板四周也設有弧形截面的小排水明溝,並在入口處潛入地下,以直徑約10cm的埋入式排水陶管排入外排水明溝。國軍進駐後在對錯入口的擋牆上加開矩形窗洞,並安鐵柵欄,如今已嚴重銹蝕。 6. 彈室 彈室通常設在堡嵌牆內,由於是用來放置可以射擊的砲彈,因此高度都以砲彈的尺度為基準。外形成弧拱形,深度與砲彈直徑有關。在第一砲座左側與第四砲座右側踏階下平直的堡嵌牆上,各設有彈室兩個及插旗桿用的石旗桿座及旗桿鐵箍。而第二砲座與第三砲座之間,有橫面較寬的堡嵌牆,牆上則設有櫛比鱗次的拱形彈室共9個,不僅造型壯觀,也是澎湖島要塞其他堡壘砲臺所罕見。 彈室前都設有排水明溝,以便與砲座堡嵌下的排水溝相連,加上樓梯踏階端頭及外側也都設有排水明溝,形成整個砲座下通往貯水所的主要排水系。不過,為了減少跨越排水溝造成人車上下的不便,樓梯踏階端頭部分及彈室前端的溝面,都有數塊拼成的玄武岩石板覆蓋。 7. 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 彈廠、裝藥調製所、炸藥填實所是火工作業的主要空間,由於危險性較大,一般都設在有斜坡橫牆邊,本堡壘砲臺則設於三面都有堡嵌牆環圍的空間內。火工作業包括彈頭、藥筒、藥包、信管及裝填藥作業等,作業空間必須寬大、通風良好,且具完整的防潮及排水性能。 依現場丈量,本作業空間總長15.11m、寬6.06m。屋頂用和瓦屋面兩坡水的「切妻造」,室內用鐵小屋組(人字屋架)共9架構成。鐵小屋組以L形截面的角鐵材料為主,除外框由合掌(上弦)及小屋樑(下弦)構成的三角形外,中央不用真束而加一組W形方杖構件組成。L形截面的母屋(桁檁)彼此間用鐵質加勁板接合,全部採用圓頭鉚釘固定。鐵小屋組之上,採用日治時期典型的金摺(metal laths)天花,其作法是以4.5cm~6cm厚的混凝土內加金摺或鋼鈑網目(兩端有V形接手的網目鐵鈑)做成類似今天的鋼筋混凝土板式結構的薄板,其上再用土茸瓦棧掛文化瓦,形成既有桷料的承載力又有抗張力的結構。混凝土砌造的外牆,四隅角都有長短交砌的隅角石。隅角石外露的兩面,四周凹鑿中央突起,使凹部形成類似寬勾縫,以增加視覺的厚實感。 牆上留1.78m寬的大門一扇,四周開窗10樘,使室內保持明亮,通風良好。窗扇採內框式,將大於窗洞寬一倍的窗框固定在牆後,框內用單扇橫拉窗,當窗扇開啟並開至牆後時,窗洞便可以全寬開啟。與一般嵌於牆內的雙扇推拉門只能開啟半寬有很大的差別,這也是日式砲臺內建築物最大的特色。只是目前所有的門窗扇都已佚失。從內壁觀察,大部分的拱型窗洞下都有修補痕跡,有些連弧拱都被補平,說明原有多扇門被封填檻牆後改做窗用,因此這幾扇窗就沒有內框式的特質。 8. 砲具庫 砲具庫為儲藏火砲之附屬品、預備交換品及砲臺用工具的地方,通常設在各堡壘砲臺內適當的位置,以木造或磚石造為主,四周設有排水明溝,建築物寬度約5.4m,其長度依砲種而異,面積自然也有差異: 重砲 每門火砲12m2 輕砲 加農砲18m2、速射砲為9 m2、臼砲12 m2 現存的砲具庫原規劃於觀測所附近,後經修正改設於掩蔽部之前,並與監守衛舍相對。砲具庫總長15.17m,總寬6.15m,合計面積約93.3m2,較規範值48m2或72m2大,這可能與阿姆斯脫朗後膛砲構件複雜且非日本國產,必須有較多的火工作業有關。 坐西北朝東南的砲具庫,位於大山駁坎下方,距背牆2.04m,右與掩蔽部相隔4.62m,左與稍高的道路相隔2.0m。屋頂採用「切妻造」,目前屋頂已佚失,牆面用硓𥑮石砌,裡外水泥粉刷。四隅角用玄武岩整砌的角隅石做為角柱,外牆損毀嚴重,山牆大部分倒塌。門窗都用弧拱形,框、扇皆已不存。從起拱高163cm、拱券頂高183cm的東南向大門觀察,當時的日本兵平均高度約在160cm。從散落一地的石塊與水泥塊研判,室內地坪已經破壞。 二、作息空間 1. 兵舍 兵舍之配置及設備要領,依〈要塞補助建設物之規定〉辦理。一般以磚牆或板牆搭建,屋高約地上9尺(2.7m)、寬18尺(5.4m),常依住宿人數而定。屋頂通常用瓦屋面兩坡水的「切妻造」。 根據〈澎湖島要塞補助建設物履歷〉的記載,大山堡壘砲臺的兵舍、將校室及炊事場建於明治36 (1903)年2月10日,同年12月9日完成,其中將校室1棟計7.5坪、兵舍1棟81坪、炊事場1棟36坪。這些建築究竟在甚麼位置,由於自日治時期以來諸多變易,已難找尋。不過,在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中可以發現在,有兩處較為可能存在的地區。其一是營區入口主要道路西側,但多已改建,原貌難辨,且離砲臺較遠,可能性不高。其二是位於掩蔽部東南側的4棟建築,即營區入口主要道路的端點上,可能性較高,可惜已被拆除,原基地改建為金琥仙人掌花房,連遺跡都已不存。 2. 炊事場 炊事場通稱廚房,通常設在堡壘砲臺附近的適當位置,有時受到地形和位置的限制,也可能設在堡壘砲臺內,面積約50m2。本堡壘砲臺則有1棟36坪。可惜今已不存。 3. 掩蔽部 掩蔽部分為將校室與兵士室,計由3間構成,室內淨寬均為5m,左側兩間兵士室進深8m,右側單間將校室進深5m,室內天花均做弧拱形,起拱高度為1.7m,至拱頂最高點為2.93m。兩間兵士室間有寬1.2m的拱形門洞相通;兵士室與將校室間也有1.4m寬的門洞相連,各空間末端的天花上都有30cm直徑的排氣管通至屋頂。 正面入口牆厚約50cm,中開一門二窗,原係鐵板門構成,如今已被改為雙開木門及木窗。其中的木門應為外開,如今已改為內開,並在入口地面加做12cm×15cm的水泥砂漿門檻。 中門上方有30cm直徑的排氣孔,下方左右側設有寬12cm、高52cm、深71cm截面成ㄩ形的狹長形進氣口,以便和排氣孔、排氣管達成自然通風的效果。如今ㄩ形的狹長形進氣口以及排氣孔都已用防蟲網包被,排氣孔中還添加了機械排風設備。 室內外混凝土面原已破損開裂嚴重,如今已用水泥砂漿補平重新粉刷色漆。國軍原有的噴漆標語已被覆蓋,僅存非常模糊的輪廓。室內已加設電器管線及燈具,均採用釘在牆上的明管。 掩蔽部上層的屋頂結構及覆土已被龍舌蘭及仙人掌覆蓋,掩蔽部正面上方有砌石擋土牆,其內部結構則無法得知。不過從日治時期的日本築城史記載及本所在新北市瑞芳區四腳亭砲臺的修復經驗得知,掩蔽部的構造應為連續的混凝土拱券結構(當時還沒有發展出鋼筋混凝土),每一間的拱腳立於厚約1.0m的垂直牆體上(日文稱為腳壁,見《日本築城史》頁72),腳壁用硓𥑮石或磚砌造。 拱頂為多拱連接的拱形屋頂,厚約1.1m。屋面用柏油二度做為防水層,然後在谷溝處鋪20cm直徑的半圓形陶管,陶管上鋪30cm厚的礫石層,其上全面鋪細沙做為透水層,最上面再覆防敵彈爆炸的覆土層及植栽。半圓形陶管前端通至掩蔽部上方的擋牆,利用突出的接水石及7.5cm直徑的落水管,將水導入入口前端的排水明溝(寬25cm、深25cm)中。然而,這種構造方法,通常不為國軍所知,以致接水石及落水管佚失也不再補充,或索性用混凝土將整個導水系統包被,導致轉角接合處滲水。 4. 監守衛舍 監守衛舍是執行衛戍勤務的哨兵日常棲息的場所,通常位於堡壘砲臺的入口大門附近,平面多呈長方形、L形或凹字形,磚石構造、木屋架及瓦屋頂,犬走外設排水明溝。 監守衛舍的室內空間,由玄關、廁所、居間、廚房、浴室等構成。入口位於左前方,內有玄關及大、小便所各一,並有小拱門可通室外。玄關右側為居間,是供哨兵居住的空間,採用高架木地板,上鋪榻榻米。木地板下方四周的外牆,開有透氣口,利用空氣的對流來維持木地板的乾燥。 居間右後方設浴室、廚房、煙囪,水槽及大竈,廚房後有門通室外。換言之,監守衛舍是一個生活上能獨立運作的居室空間。可惜這些都已被拆除,並在其上依原有空間大小改做成8.5×14.55m、三面石砌牆(高120cm)的休憩平臺。 5. 廁圊 廁圊是日治時期堡壘砲臺廁所的通稱,主要是用來提供兵員如廁之用,一般 都設在入口大門附近供哨兵使用或兵舍旁供將校及兵員使用。堡壘砲臺通常以25名兵員設大便所1個,小便所則以每100人長1m的比例建造,將校用廁圊有時另外設置。 現存的廁圊坐東北朝西南,面向砲臺入口通路及掩蔽部,總寬3.48m、總深6.85m,39cm厚的外牆以硓𥑮石砌造,表面水泥粉刷。屋頂通常用弧拱形拱券或兩坡水木造瓦屋面的「切妻造」,但因屋頂已全毀,山牆部分破壞,以致究竟是弧拱形拱券或切妻造已難判定。 從入口大門在正面的位置偏右,可知左側應為大便所,右側應為尿槽。日式砲臺的廁圊,大便所都用木隔間及木門,外牆上設通風小窗,下設掏糞口。尿槽緊挨牆邊,為整條馬蹄形凹槽的溝槽,一側有站立用的立臺,槽向後側或中央傾斜,壁端留一圓孔通至室外,以便將尿液導入位於犬走上的集尿坑。外牆上也設通風小窗,數量與大便所同。 本堡壘砲臺所做的大便所從側面的通風小窗及掏糞口(28cm×28cm)觀察應為6個。通風小窗及掏糞口上方都有突出的塊石雨庇;尿槽的通風小窗也是6個,雨庇作法與大便所相同。為加強結構在廁圊的四隅角都有砌作整齊但錯砌的玄武岩隅角石。 現有的廁圊已被全面改造為現代化廁所,並以磚牆將室內分為前後兩大間。前為男廁,設馬桶便所兩間、小便斗兩個;後為女廁,設馬桶便所3間。前後入口都設有雙向開合門。為保持通風避免增加牆體荷重,在廁圊四周用8根立柱的獨立木屋架做成兩坡水屋面。 6. 貯水所及水井 由於每名守兵每日給水需求量約為20公升,其中包括飲食用水至少3公升,因此堡壘砲臺內的貯水所需儲存供所有駐守兵員30日用的水量。在無淡水水源的山地,貯水所通常以收集雨水為給水的主要來源。雨量依各地氣候的年降雨量不同,其計算的依據各異。但因雨量中有一半滲入地表或因暴雨溢流而減量,故只能以年降雨量的二分之一計算,同時要以一年中雨量最少季節的數據做為貯水量計算的基準。 貯水所除貯水池外設有沉澱池、過濾池以及能取得守兵所需水量之汲水井。為免遭受敵軍轟炸破壞,一個堡壘砲臺通常設有至少兩口的汲水井。與貯水所連通的雨水排水溝,溝緣係用堡嵌石砌,寬約28cm~30cm,底用碎石混凝土做成微弧截面,其上覆蓋15cm以上直徑的半圓陶管(本工程採用約21cm直徑),做為淨水流通的管道,並流入貯水所的貯水池中,再經過沉澱池與過濾池的澄清與過濾後,流入大型的貯水箱中存供日常使用之需。 大山堡壘砲臺的貯水所淨寬6.7m,進深3.2m,後、左、右三面用深47cm的堡嵌石砌造成垂直的牆面,以與較高的土丘分隔。精確的說,貯水所是由土丘挖出來與道路面平齊的凹地。矩形平面的貯水所計由兩大部分構成:有水井口的地下貯水箱及凸出地面的正方形貯水池。 建於地下的貯水箱呈長形平面,兩端及箱頂呈弧形,長邊與道路呈直角。貯水箱平直部分長5.01m,加上兩凹弧的最長長度為5.92m;淨寬2.97m,井口含淤泥的總深度至少在3.93m以上,箱內淨高至淤泥面上總深度為3.29m。井口位置在貯水箱弧頂上,井口呈管形,外徑90cm,內徑60cm,管頂測到淨水池頂的高度用雷射測距儀測得管深2.02m,距路邊的排水溝內緣約1.8m。 貯水池平面呈正方形,長、寬均為2.6m,突出地面約9cm~16cm。平面中央分隔兩個寬1m的長形平面,面外的空間為長2.3m、寬1m、深1.55m的貯水池,用來儲存由排水溝引進的水。面內的空間用30cm厚、60cm高的牆將池子再分為相等的兩口水池,分別為過濾池及沉澱池,長寬各1m、深1.17m,用來將貯水池中的水經過過濾及澄清後流入貯水箱中,各水池均有陶管連通。 自來水引進後,由於水質淨化,已無過濾及澄清之必要,遂將這3口池子改為蓄水池使用。並由道路下接PVC水管至池的左方,用水泥糊成不規則形的柱狀物,並加裝水龍頭,以便讓水流入池中。為防水溝水流入池中及各池水之流通,還用水泥將各個陶管封閉。 不論水井或貯水池,原來都有頂蓋蓋住,以防雨水滲入或避免兵員跌入。有了自來水以後,貯水箱的功能消失而不再使用,井口也不再封閉,逐漸成為雨水、地表水、汙泥、垃圾及雜物堆積的場所,也成為丟棄彈藥或廢車架等地投棄場,直到仙人掌滋生後,才無人為雜物的丟棄,但卻無法避免雨水及汙泥的淤積。 三、連絡空間 1. 連絡交通路 是堡壘砲臺與堡壘砲臺之間主要的連絡軍道,依所在的位置而有距離長短之別,除非有特殊用途,一般都以3m寬為度,且應便於兵器彈藥之移動、補給及交換,同時也做為部隊出入的孔道。 如為坡地則以不超過1/6的緩坡為原則。路面用碎石級配或土路,道路兩側都有設有邊溝。邊溝的形式澎湖島要塞多用玄武岩方錐形堡嵌石砌,溝寬約在28cm左右;基隆要塞則多用砂岩長條形塊石,溝寬約在22cm左右。溝深依道路坡度及陰井調整。溝底多用碎石混凝土做成微弧形截面。 大山堡壘砲臺基地內原有連絡軍道多條,儘管事過境遷,在各時期不同的使用下已有不少改變,但在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中仍可約略看出,應與紅色箭頭所示相去不遠。後因做為國軍青灣營區使用,道路已做了使用上的改變。 營區廢棄後至指定為縣定古蹟之前,又被規劃為仙人掌公園,且前後歷經四期工程的興築,大部分連絡軍道都已重新規劃整建成為園區道路。經現場勘查發現,目前尚餘未開發的軍道一條,位於基地東側,是該砲臺連通明治36 (1903)年2月10日起工、同年12月9日竣工的彈藥本庫的連絡道路,也是通往雞舞塢堡壘的舊路。後來彈藥本庫雖然改建為海軍陸戰隊訓練基地使用,但因駐紮軍種不同,這條路可能是因為使用率不高而被保存下來。目前路邊的日式排水溝雖然部分被積土淹沒,但其寬度及斜率,尚無太大的改變。 2. 軍用道路 軍用道路依照日本要塞輔助建設物之規定分等級。一等道路包括:由要塞司令部通往司令部管轄之倉庫、兵營、彈丸、火藥、糧食本庫、大修理所、堡壘團、停車場、國道等之道路;由司令部所轄之倉庫通往彈丸、火藥本庫、火藥支庫、堡壘團之道路,以及搬運砲戰砲前往堡壘團中樞之道路。二等道路包括:連絡相鄰堡壘砲臺的連絡交通路;由火藥、糧食支庫通往堡壘砲臺、由糧食本庫通往糧食支庫、或由大修理所通往小修理所之道路。三等道路:前述以外通往必要各點之道路。軍用道路通常因應地形於一側或兩側設排水明溝,必要時設橫斷排水溝,路面凸形約1/30,因應地質以適當物料牢固建造。 明治34 (1901)年9月26日築城部澎湖島支部完成大山砲臺與雞母塢山砲臺間的交通路,成為兩堡壘砲臺之間的主要連絡通路。儘管今天仍存有兩張當時的〈交通路敷地之圖〉,但因地形地貌及交通狀況經過百餘年的變革,其詳細位置、內容及形式已無法得知,即便是有民國68 (1979)年林務局攝製的航照圖但因仙人掌公園的道路都已重新規劃,原有的道路已難分辨。
室內特徵: 貳、大山新砲臺的建築 和大山堡壘砲臺一樣,利用日治時期部分未興建完成的防禦營造物,而於民國41 (1952)年以澎湖防衛部馬公要塞第三期工事編號96改建的大山新砲臺,也由戰鬥空間、作息空間及連絡空間等三部分構成,但內容已有很大的不同。 一、戰鬥空間 1. 砲座、胸牆、橫向通道 本砲臺係國軍以大正時期原規劃為十五加砲之砲臺為原型,配備接收自日軍所遺存的3門80mm的高射砲(為1939年生產的仿德製克虜伯高射砲),以4座一字排開的配置所構築的砲臺。各砲座也採用前圓後平的馬蹄形配置,圓弧側在前,面對海正面;平直側在後,連接橫向通道。各砲座大小約略相同,長6.55m,寬7.1m。橫向通道在砲座後,寬2.75m,用來串聯4個砲座,以使彼此間可以互通訊息,相互支援。 砲座用水泥鋪築,前端設方形砲床,其中3座已被挖除,只留下填平的覆土及滋生的仙人掌及雜草。由左起算的第四砲座,仍殘留有2.5m見方的方座形鋼板座,其上隱約可見一圈凸邊及20顆螺栓固定的痕跡,是瞭解本砲臺構造最好的資料。根據日治時期的火砲資料研判,應為架高射砲用的圓錐臺砲架的底座,只是圓錐臺砲架以上的部分及配備都已不存。目前在第二砲座的覆土流失,可約略看出凹50cm深且較方形砲床大的圓形座槽,應是挖掘基座時留下的坑洞,但也有可能是後來改變裝備後遺留的殘跡。 砲座的前、左、右三面有胸牆環圍,胸牆高約1.15m,多以堡嵌石3~4層砌築,作工已不如大山堡壘砲臺細膩。砲座左側的胸牆上有彈室1個,寬100cm、高51cm、退凹28cm,內側刻槽3道,各寬6cm、深4cm,用途待考。砲座與砲座間的橫牆(隔堆)寬13.2m,背面已用水泥牆砌造。胸牆下有30cm寬的排水明溝向後連通至橫向通道的路邊排水明溝,這些水溝都用水泥砌造。橫向通道邊有高2m的背牆及凹龕做為儲藏室。 背牆後還有兩道由水泥邊牆所砌築的進出路,做為與連絡交通路相通的運補孔道,也是砲臺的主要出入口。只是長年人跡罕至,銀合歡、仙人掌及龍舌蘭等植物滋長茂盛,幾達全部被淹沒、無法進出及清楚的辨識構造物的程度。所幸經本團隊僱工清理後,已能約略看出砲臺的基本樣貌。 2. 砲側庫 新造的砲臺已無日治時期日式砲臺所常見的拱砌砲側庫存在,改在橫向通道的背牆上,用方形的退凹空間或凹龕做為儲藏室。 3. 探照燈臺 位於大山堡壘砲臺的最高點,空照圖標高為32.7m的山頂平臺。在大山砲臺初建或新砲臺續建時期,並沒有探照燈臺建造的相關資料存在。但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我軍政部第四要塞調查組,由海軍臺澎要港司令部葉心傳主任、林鴻奎組長、陳中堅營長及日方潑剌部隊長鵜飼源吉大佐,共同調查澎湖島要塞,並於民國35 (1946)年2月提出要塞調查一覽表,其中大山砲臺部分僅存陸軍彈藥庫(即今存之掩蔽部)及舊砲臺。至於工事位置種類數量一覽表中仍稱「圓頂」的工事,留有高射砲位2位、觀測所1處、指揮所1處、探照燈臺1處。就此觀之,現存的探照燈臺應為後期的產物;如從建築結構看,其以亂石砌為主的石砌方式已與明治時期砲臺的作法有很大的差別,但與以下將敘述的大山新砲臺作息空間很接近。因此判斷應為大正時期以後所增建。 就配置上看,探照燈臺位於平臺的西北側,呈長方形平面,軸線方位與新砲臺的首線一致,採坐東北朝西南的坐向。西北有寬1.94m 的石砌通道及寬1.82m用來上下陡坡的階梯可通達大山砲臺的步兵道,再通往山下坡谷的作息空間。由於作息空間已被仙人掌公園規劃為仙人掌產業產銷中心,因此這條陡峭的山路已被重新整理為帶扶手欄杆的塊石砌山路。 探照燈臺東南有寬3m的斜坡道可通大山堡壘砲臺、掩蔽部及舊大門入口,由於這一段坡度平緩,儘管沒有堡嵌石砌的邊溝,仍可看出是供輪車上下用的補給通道。只是一度因無人出入,而被仙人掌及銀合歡占滿。最近因仙人掌公園規劃整理排水系統的需要,仙人掌及銀合歡已被清除,補給通道的輪廓再次展現。 探照燈臺本體為一凹入地下的掩體空間,前有左右截角的馬蹄形平面,東、西、北三面用厚33cm的石砌牆面環圍,南面為沒有石砌牆且較平坦的開口。石砌牆內側就是探照燈室,平面也成馬蹄形,主入口在東北面,燈室牆厚42cm,亂石砌與鋼筋混凝土混合構造,四周與石砌牆有65cm寬的間隔,做為人員走動的掩體壕。 由於位於海邊,混凝土已因鋼筋銹蝕而爆裂,樑、柱、入口雨庇及樓板都已倒塌。不過,在離地高約72cm處,還可以看到造形完整的混凝土窗臺。從其寬度也可以知道這兩個窗洞都是1.36m寬,再從砌牆收邊觀察,門洞寬度應為96cm。 探照燈臺前方因有左右截角,成為三面不設窗扇的大窗洞,用來使探照燈有橫掃海面視角的廣度。正因為這個面寬太大,使結構沒有足夠的支承力,加上鋼筋銹蝕爆裂,成為結構破壞的主要原因。窗檻下,留有32cm見方的排水孔,可以使室內積水流入牆邊的排水溝中。由於牆體及柱樑倒塌過半,使現況宛如廢墟,但從其構造的構成及掩體配置看,仍不失其昔時一度壯觀的風采。 探照燈臺後方,與入口相隔2.91m處有正方形廁圊一座,面寬2.54m,牆厚40cm,背側牆下有35cm×57cm的掏糞口一處,79cm×92cm的集尿池一口。為便於掏糞作業,背側與掩體牆間寬達1.26m。儘管掏糞口、集尿池清晰可見,但室內隔間及廁圊形式已因屋頂及牆體倒塌而被混凝土塊及石塊所覆蓋。 探照燈臺西北側,地面上有一塊96cm寬的水泥土臺,可能是做為指揮觀測的平臺。與西北側陡峭坡地不同的東南側,是一片平坦的空地,可能是做為機動性防衛的空地。前端不遠處有哨所一座,已被平整的水泥塗刷過,屋頂全無,僅存ㄩ字形牆體,內牆一角還留有凹刮的「一七四梯次」、「不深」、「志河」等字跡,具見證軍事生活之價值,採哨所維持現狀,字跡應加保留。 二、作息空間 作息空間仍沿用砲臺東北凹地大正時期所建的石頭厝群。說它是石頭厝群,是因為這些建築都用矩形平面,彼此的鄰棟間距不寬,空間配置感覺相當密集;又位於同一個凹谷地,群聚成完整的作息空間區。 且各棟建築都以黑色的玄武岩塊石採亂石砌工法砌造,較大的建築在四個角隅下端還做有約略外擴的弧形放腳,但門楣、窗楣、窗間柱、雨庇、平屋頂及部分室內梁柱等則用鋼筋混凝土造,整體造形特徵明顯。茲說明各空間的形式及內容如下: 1. 兵舍 兵舍位於本區基地西南,長13.4m、寬10.2m,坐西北朝東南配置。除厚45cm的牆面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外,屋頂部分已改為鋼筋混凝土樓板,內加鋼筋混凝土柱樑。門楣、窗楣、窗間柱也用鋼筋混凝土造。 兵舍以中央走道將室內空間分為左右居室,走道兩端設入口大門。內立四柱將居室分為6大間,各居室外牆都開長條形大木窗,邊間兩側也開形式相同的大木窗,只有中央間開在窗楣下用窗間柱分隔成雙連木窗,成為這座建築外觀的特色之一。從已損壞的現場跡象看,各居室都有抬高的地板面,以便安置榻榻米。為使地板面具有防潮的功能,各面外牆的長窗下設有鋼筋混凝土窗臺,窗臺下再開通風窗洞,以維持地板下良好的通風。 現存的兵舍,所有的木門窗都已被拆除,部分長窗已用石頭封填。從目前尚存一樘木窗觀察,應為另開有下窗的上下錘窗。門楣、窗楣、窗間柱的混凝土爆裂,銹蝕鋼筋裸露。部分牆面都有剪力破壞的龜裂或部分已被水泥塗刷汙損。 室內損壞相當嚴重,樓板開裂嚴重,保護層因鋼筋銹蝕而脫落,樑柱鋼筋外露,碎塊及垃圾掉落滿地。柱間用玄武岩改砌矮牆,外加水泥粉刷。室內粉刷牆體開裂,苔蘚孳生,表層剝落。整體看來,結構已達安全堪慮的程度。 2. 炊事場 炊事場距兵舍外牆約3.63m,長7.15m、寬5.31m,厚40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從留存有兩側山牆可以研判,其屋頂應為木桁檁構築的和瓦「切妻造」屋頂,但木桁檁及和屋頂今已不存。 炊事場左前及右後各有圓形大水井一口,水井邊有方形儲水槽兩座,做為取水的水源。左右山牆中央都開有一扇大門,以便連通兵舍、水井及儲水槽。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正面左窗被國軍用紅磚封閉,窗檻下的檻牆損毀嚴重。其餘窗檻、窗楣也都有混凝土爆裂、鋼筋裸露情形。 3. 監守衛舍 位於最左端的監守衛舍,呈正方形平面,坐西北朝東南,長寬均為8.02m,距方形儲水池約1.2m。厚45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前後山牆各開大門一扇,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正面大門已被封閉,僅留後門可以出入,室內已無隔間,形如空屋。與以往的監守衛舍不同的是,廁圊不設在室內,而在室外的左側約1.85m處,長寬均為2.54m,大門朝向監守衛舍,由於內部磚石雜物堆積,無法看出室內空間的配置,不過從背牆上所開的雙窗看,應為大小便所各一的小型廁圊,僅供監守衛舍裡的兵員使用。 4. 廁圊 廁圊位於炊事所後面約6.75m處,與兵房相距5.38m,是提供兵舍及炊事所的兵員使用的公廁。厚48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現場左右山牆都留有矩形出入門洞,但一面已被封閉。室內配置已無法明辨,不過從門洞偏一邊看,應為1尿槽、3便所的小型廁圊。從留存有兩側山牆可以研判,其屋頂應為木桁檁構築的和瓦「切妻造」屋頂,但木桁檁及屋頂、甚至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 5. 糧食庫房 糧食庫房在廁圊左側3.63m處,長5.2m、寬4.37m。厚40cm的外牆用玄武岩塊石以亂石砌工法砌造,四角隅下端略做弧形放腳。向廁圊的前山牆開大門一扇,兩側各開窗一扇,門楣、窗楣用鋼筋混凝土造,但門窗都已不存。室內無隔間,形如空屋。 6. 水井及儲水池 由於在低窪的谷地可以掘井,因此大山新砲臺不再採用集山水入坑的辦法,而改在這一區內掘了兩口圓形大井,炊事所邊的一口井內徑是1.56m,周圍用22cm厚的井緣隔起,道路邊的一口井內徑是1.51m,周圍用20cm厚的井緣隔起。高起的井緣可以防地表水流入,兼做防兵員跌落的擋牆。由於井非常深(12.80m及12.30m),水面至少在6.39~7.46m以下,汲水不便,因此在周邊設有大小兩個方形的儲水池,大儲水池的長寬是4.26×4.23m,小儲水池的長寬則是2.58×3.15m,深度大約1.5m。電器發達後,兩口水井已改用馬達抽水,因此在井邊可見PVC管及電動馬達。 7.四周環境 本區位於斜坡谷地,除兵舍較高外,其餘建築所在呈緩坡下降,為與新作的石板路相配合,四周用矮牆圍起,靠坡地部分則可見日式石溝砌法的舊溝。並利用舊溝使本區的地表水匯集流入排水溝後再導入較低的生態池中,經過分解與淨化的過程,再溢流入縣道的大排中。生態池除做成池形外,還用蜿蜒的水道將水的重力加速度降低,形成功能與美感兼具的淨水設施。 三、通信連絡空間 1. 連絡交通路 大山新砲臺的主要連絡交通路,在砲臺的東側及東北側,位於半島西側的稜線上,西可連風櫃,東與大山堡壘砲臺的步兵道連接,可通嵵裡。只可惜這條沒有邊溝的連絡交通路,在長期無人使用下,已無法明顯的辨別道路的蹤跡,而被近年所做的步道所取代。 2. 軍用道路 大山新砲臺初建時的軍用道路已無蹤跡可循,尤其在近年地景的開闢下,軍道的路形已無還原的可能。
使用情形: 閒置。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主要建物周圍銀合歡雜草覆蓋,需定期派人員巡邏,以利掌握建物損壞狀況。
現狀: 建物主體保存尚完整,目前標的閒置中。
網站名稱: (空)
網址: (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9261141#134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93700083號
公告日期: : 2010-06-30 15:38:31.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授文資字第0993700095號
公告日期: : 2010-07-22 00:00:00.0
note: : 馬公大山堡壘砲臺指定為本縣古蹟之修正土地地號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56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2::
itemNo: : 2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94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3::
itemNo: : 3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馬公市
landNo: : 嵵裡新段
landSerialNo: : 1593
landownership: : 公有
noncityLandUseType: : 風景區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特定目的事業用地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1-30/106ec8bd-d0d9-4e51-9490-a6015ac78073/公告公文.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0-11-30/3eb8b023-9ad8-4096-a134-11d21b7527a0/公告公文(歷次).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10-06/38a5e5d4-8eed-4738-a156-caf38d22bcc4/地籍資料.pdf
repImgId: 1422

# 形外 於 文資局古蹟 - 2

案件編號20070504000001
個案名稱三峽拱橋
級別代碼1.1.2
級別名稱直轄市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15
name: : 橋樑
歷史沿革三峽的開發,約自安溪人董日旭在乾隆二十年(1755年)入墾三角湧(今三峽)等地後,三峽地區漸有漢人擴大開墾,至嘉慶末年,此地大多已被漢人所開發掌握,乾隆中期,因移民增多,商品貿易日漸繁榮,市街於是興起。 三峽地區在清代曾為大嵙崁溪流域的重要港口,對外交通以水運為主,到了日治時期,因桃園大圳建造完成後引出大量的溪水,致使河川水位逐漸降低,最終喪失水運功能,故日治中期,三峽陸上交通逐漸以輕便軌道為主,也開始架設橋梁。 三峽橋位於文化路,跨越三峽河,本橋依照昭和二年(1927年)所頒道路改修規格設計,由日人杉村庄一設計監造,工期自昭和七年(1932年)動工,昭和八年(1933年)竣工。而三峽對外的交通運輸亦因橋梁的建設,正式以陸路為主,「三峽拱橋」於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公告指定為古蹟,現今橋體結構因年代久遠已難承載小客車的行駛,現今改為機車道與人行步道使用。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3::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4::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指定登錄理由一、三峽拱橋建於日治時期,於1933年通車啟用,拱橋成虹弧形,為三峽鎮自日治時期以來的重要地標,代表三峽交通動脈由水路轉為陸路之分水嶺,具有重要歷史意義。 二、三峽拱橋的裝飾造型為昭和年間風行之「Art-Deco」新藝術風格,其燈柱外觀以當時流行之裝飾藝術造型設計,具時代性的設計風格,為臺灣現存甚為完整的歷史風格橋樑。 三、三峽拱橋其構造在始建時代屬於相當科學的工程設施,為臺灣近代橋樑土木工程的一項傑出作品,見證了三峽鎮地方的交通發歷史與日治時期的橋樑工程技術。
法令依據(民國九十五年一月十二日發布)第2條第1項第1、3、4、5款
所屬主管機關新北市政府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三峽區
address: : 礁溪段264-8地號
經度121.37384120821
緯度24.93451588017
主管機關名稱新北市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161號28樓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5023/photo/C098新北市三峽拱橋(直轄市定)(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5023/photo/C098新北市三峽拱橋(直轄市定)(1).JPG
name: : C098新北市三峽拱橋(直轄市定)(1)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新北市三峽區公所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070504000001
外觀特徵三峽拱橋橋台之間長93.3公尺,兩端距離98.04公尺,橋面寬淨5公尺,為RC造三拱式橋梁。使用「Art Deco」建築風格,橋柱整體外觀為四方形,表面施作洗石子,頂端的四角外凸作弧形,四角的半圓形之間與橋柱表面做一道簡單地折疊式線腳。橋柱下部左右與拱肋相接處再做2個1/4圓形裝飾,橋柱面朝道路一側下方只做四方形外觀,但橋柱下方面朝外一側則做弧形裝飾;橋頭堡的部分最下一層為從拱肋延伸而出的基座,基座上方置有方形水泥柱,表面為洗石子,頂層面朝馬路一側作折疊式線腳裝飾,另三面則不做線腳,頂層之上外凸一根弧形柱。此外,拱橋兩端左右的橋頭柱各自向外伸出一道弧形矮欄,並於其上做一個圓球裝飾。 資料來源:新北市市定古蹟三峽拱橋修復或再利用計畫
室內特徵拱橋無室內特徵。
使用情形現今的三峽拱橋改為機車道與人行道使用。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應注意橋面或橋墩是否出現裂縫、歪斜或變形等損壞,抑或是橋體縫隙中植生、壁體之壁癌等現象。另外,三峽拱橋為鋼筋混凝土橋,橋面與橋墩之間的支承為鋼鐵構造。鋼鐵構造之支承結構易因空氣中的水氣產生鏽蝕,且支承部位為橋梁中連結橋面與橋墩的重要構造,因此為了防止鏽蝕,更需定期進行保養維護,以維持橋梁的穩定性與安全性。 資料來源:新北市市定古蹟三峽拱橋修復或再利用計畫
現狀修復前橋面上留有歷年修補痕跡和裂縫、橋底排水孔生青苔並受水氣侵蝕產生壁癌及鋼構鏽蝕。 民國一百零九年(2020年)進行修復工程後已進行清洗、面材修復、支承除鏽油漆、管線架切除、拱橋鋪面及設施工程,現狀良好。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2960-3456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北府文資字第0960003812號
公告日期: : 2007-05-04 14:50:14.0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三峽區
landNo: : 安溪段
landSerialNo: : 4地號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三峽區
landNo: : 安溪段
landSerialNo: : 5地號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三峽區
landNo: : 安溪段
landSerialNo: : 5-1地號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4::
itemNo: : 4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三峽區
landNo: : 安溪段
landSerialNo: : 5-2地號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C098新北市三峽拱橋(直轄市定)(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5024/photo/C098新北市三峽拱橋(直轄市定)(2).JPG
2::
mediaName: : C098新北市三峽拱橋(直轄市定)(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5025/photo/C098新北市三峽拱橋(直轄市定)(3).JPG
3::
mediaName: : 91af7611-fcc1-43da-842e-f6ea419c1e5f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14478/photo/91af7611-fcc1-43da-842e-f6ea419c1e5f.jpg
4::
mediaName: : 三峽拱橋-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17/2caef638-b597-4b16-b84a-4bed41a16fa8/玩味_外部全貌-1.jpg
5::
mediaName: : 三峽拱橋-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17/f0c1d760-ff89-48d8-8899-f191df694ef5/玩味_外部全貌-2.jpg
6::
mediaName: : 三峽拱橋-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17/91765d8f-a9b1-4b0d-9f5e-fe6088f7a2f0/玩味_外部非全貌-1.jpg
7::
mediaName: : 三峽拱橋-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17/2b3bcca1-d94a-45af-89f1-963cdab784dd/玩味_外部非全貌-2.jpg
8::
mediaName: : 三峽拱橋-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17/1dfd4109-9508-4bb3-b1f4-c49f065ba077/玩味_外部非全貌-3.jp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9-06/881e4a66-1890-4dc2-931e-842e96ed96e9/三峽拱橋古蹟指定公告_96.05.04.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9-06/9a33591d-691f-405e-ac27-0ae8661148b1/三峽拱橋-地籍圖.jpg
repImgId397
案件編號: 20070504000001
個案名稱: 三峽拱橋
級別代碼: 1.1.2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15
name: : 橋樑
歷史沿革: 三峽的開發,約自安溪人董日旭在乾隆二十年(1755年)入墾三角湧(今三峽)等地後,三峽地區漸有漢人擴大開墾,至嘉慶末年,此地大多已被漢人所開發掌握,乾隆中期,因移民增多,商品貿易日漸繁榮,市街於是興起。 三峽地區在清代曾為大嵙崁溪流域的重要港口,對外交通以水運為主,到了日治時期,因桃園大圳建造完成後引出大量的溪水,致使河川水位逐漸降低,最終喪失水運功能,故日治中期,三峽陸上交通逐漸以輕便軌道為主,也開始架設橋梁。 三峽橋位於文化路,跨越三峽河,本橋依照昭和二年(1927年)所頒道路改修規格設計,由日人杉村庄一設計監造,工期自昭和七年(1932年)動工,昭和八年(1933年)竣工。而三峽對外的交通運輸亦因橋梁的建設,正式以陸路為主,「三峽拱橋」於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公告指定為古蹟,現今橋體結構因年代久遠已難承載小客車的行駛,現今改為機車道與人行步道使用。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3::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4::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指定登錄理由: 一、三峽拱橋建於日治時期,於1933年通車啟用,拱橋成虹弧形,為三峽鎮自日治時期以來的重要地標,代表三峽交通動脈由水路轉為陸路之分水嶺,具有重要歷史意義。 二、三峽拱橋的裝飾造型為昭和年間風行之「Art-Deco」新藝術風格,其燈柱外觀以當時流行之裝飾藝術造型設計,具時代性的設計風格,為臺灣現存甚為完整的歷史風格橋樑。 三、三峽拱橋其構造在始建時代屬於相當科學的工程設施,為臺灣近代橋樑土木工程的一項傑出作品,見證了三峽鎮地方的交通發歷史與日治時期的橋樑工程技術。
法令依據: (民國九十五年一月十二日發布)第2條第1項第1、3、4、5款
所屬主管機關: 新北市政府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三峽區
address: : 礁溪段264-8地號
經度: 121.37384120821
緯度: 24.93451588017
主管機關名稱: 新北市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161號28樓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5023/photo/C098新北市三峽拱橋(直轄市定)(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5023/photo/C098新北市三峽拱橋(直轄市定)(1).JPG
name: : C098新北市三峽拱橋(直轄市定)(1)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新北市三峽區公所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070504000001
外觀特徵: 三峽拱橋橋台之間長93.3公尺,兩端距離98.04公尺,橋面寬淨5公尺,為RC造三拱式橋梁。使用「Art Deco」建築風格,橋柱整體外觀為四方形,表面施作洗石子,頂端的四角外凸作弧形,四角的半圓形之間與橋柱表面做一道簡單地折疊式線腳。橋柱下部左右與拱肋相接處再做2個1/4圓形裝飾,橋柱面朝道路一側下方只做四方形外觀,但橋柱下方面朝外一側則做弧形裝飾;橋頭堡的部分最下一層為從拱肋延伸而出的基座,基座上方置有方形水泥柱,表面為洗石子,頂層面朝馬路一側作折疊式線腳裝飾,另三面則不做線腳,頂層之上外凸一根弧形柱。此外,拱橋兩端左右的橋頭柱各自向外伸出一道弧形矮欄,並於其上做一個圓球裝飾。 資料來源:新北市市定古蹟三峽拱橋修復或再利用計畫
室內特徵: 拱橋無室內特徵。
使用情形: 現今的三峽拱橋改為機車道與人行道使用。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應注意橋面或橋墩是否出現裂縫、歪斜或變形等損壞,抑或是橋體縫隙中植生、壁體之壁癌等現象。另外,三峽拱橋為鋼筋混凝土橋,橋面與橋墩之間的支承為鋼鐵構造。鋼鐵構造之支承結構易因空氣中的水氣產生鏽蝕,且支承部位為橋梁中連結橋面與橋墩的重要構造,因此為了防止鏽蝕,更需定期進行保養維護,以維持橋梁的穩定性與安全性。 資料來源:新北市市定古蹟三峽拱橋修復或再利用計畫
現狀: 修復前橋面上留有歷年修補痕跡和裂縫、橋底排水孔生青苔並受水氣侵蝕產生壁癌及鋼構鏽蝕。 民國一百零九年(2020年)進行修復工程後已進行清洗、面材修復、支承除鏽油漆、管線架切除、拱橋鋪面及設施工程,現狀良好。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2960-3456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北府文資字第0960003812號
公告日期: : 2007-05-04 14:50:14.0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三峽區
landNo: : 安溪段
landSerialNo: : 4地號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2::
itemNo: : 2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三峽區
landNo: : 安溪段
landSerialNo: : 5地號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3::
itemNo: : 3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三峽區
landNo: : 安溪段
landSerialNo: : 5-1地號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4::
itemNo: : 4
cityName: : 新北市
distName: : 三峽區
landNo: : 安溪段
landSerialNo: : 5-2地號
landownership: : (空)
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 (空)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C098新北市三峽拱橋(直轄市定)(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5024/photo/C098新北市三峽拱橋(直轄市定)(2).JPG
2::
mediaName: : C098新北市三峽拱橋(直轄市定)(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5025/photo/C098新北市三峽拱橋(直轄市定)(3).JPG
3::
mediaName: : 91af7611-fcc1-43da-842e-f6ea419c1e5f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14478/photo/91af7611-fcc1-43da-842e-f6ea419c1e5f.jpg
4::
mediaName: : 三峽拱橋-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17/2caef638-b597-4b16-b84a-4bed41a16fa8/玩味_外部全貌-1.jpg
5::
mediaName: : 三峽拱橋-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17/f0c1d760-ff89-48d8-8899-f191df694ef5/玩味_外部全貌-2.jpg
6::
mediaName: : 三峽拱橋-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17/91765d8f-a9b1-4b0d-9f5e-fe6088f7a2f0/玩味_外部非全貌-1.jpg
7::
mediaName: : 三峽拱橋-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17/2b3bcca1-d94a-45af-89f1-963cdab784dd/玩味_外部非全貌-2.jpg
8::
mediaName: : 三峽拱橋-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1-08-17/1dfd4109-9508-4bb3-b1f4-c49f065ba077/玩味_外部非全貌-3.jp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9-06/881e4a66-1890-4dc2-931e-842e96ed96e9/三峽拱橋古蹟指定公告_96.05.04.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2-09-06/9a33591d-691f-405e-ac27-0ae8661148b1/三峽拱橋-地籍圖.jpg
repImgId: 397

# 形外 於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專利資料集 - 3

序號18747
產出年度105
領域別製造精進
專利名稱-中文齒輪模具的補償成型方法
執行單位金屬中心
產出單位金屬中心
計畫名稱金屬中心產業技術環境建構計畫
專利發明人張婉琪、石伊蓓、張燦勳、蔡盛祺
核准國家中華民國
獲證日期105/11/11
證書號碼I557586
專利期間起105/11/11
專利期間訖124/12/13
專利性質發明
技術摘要-中文本發明齒形模具之智慧化補償成形方法,1.根據齒輪產品外形進行齒形模具近淨形設計,2.以有限元素分析進行成形之模擬、3.依據模擬結果得到一齒形外形與彈性變形之模具外形4.根據彈性變形之模具再次進行模擬得到一彈性變形之齒形外形5.根據彈性變形之齒形外形進行補償6. 根據彈性變形之齒形與標準齒形進行對位步驟7.將變形之齒形進行拓樸比對驗證步驟8.透過拓樸補償分析得到一新齒輪模型9.將該齒輪模型重複2-7步,若滿足尺寸精度要求則完成;否則再進入重複2-7步,直到滿足尺寸精度要求為止。
技術摘要-英文(空)
聯絡人員黃偉咸
電話07-3513121#2365
傳真07-3534062
電子信箱vincent@mail.mirdc.org.tw
參考網址http://www.mirdc.org.tw/
備註(空)
特殊情形(空)
序號: 18747
產出年度: 105
領域別: 製造精進
專利名稱-中文: 齒輪模具的補償成型方法
執行單位: 金屬中心
產出單位: 金屬中心
計畫名稱: 金屬中心產業技術環境建構計畫
專利發明人: 張婉琪、石伊蓓、張燦勳、蔡盛祺
核准國家: 中華民國
獲證日期: 105/11/11
證書號碼: I557586
專利期間起: 105/11/11
專利期間訖: 124/12/13
專利性質: 發明
技術摘要-中文: 本發明齒形模具之智慧化補償成形方法,1.根據齒輪產品外形進行齒形模具近淨形設計,2.以有限元素分析進行成形之模擬、3.依據模擬結果得到一齒形外形與彈性變形之模具外形4.根據彈性變形之模具再次進行模擬得到一彈性變形之齒形外形5.根據彈性變形之齒形外形進行補償6. 根據彈性變形之齒形與標準齒形進行對位步驟7.將變形之齒形進行拓樸比對驗證步驟8.透過拓樸補償分析得到一新齒輪模型9.將該齒輪模型重複2-7步,若滿足尺寸精度要求則完成;否則再進入重複2-7步,直到滿足尺寸精度要求為止。
技術摘要-英文: (空)
聯絡人員: 黃偉咸
電話: 07-3513121#2365
傳真: 07-3534062
電子信箱: vincent@mail.mirdc.org.tw
參考網址: http://www.mirdc.org.tw/
備註: (空)
特殊情形: (空)

# 形外 於 文資局古蹟 - 4

案件編號20150211000004
個案名稱陳期宰洋樓
級別代碼1.1.3
級別名稱縣(市)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3
name: : 宅第
歷史沿革陳期宰洋樓位於金湖鎮山外聚落,由新加坡僑商陳期宰於民國19年(1930)返鄉興建。陳期宰為山外陳氏第二十七世,因早年金門謀生不易,遂於20歲左右之齡下南洋,初於新加坡時多為幫工,後累積資本從事航運業,並創辦「金興利」號,以經營木材廠及橡膠園致富。陳期宰經商有成後致力於回饋社群,包括捐資興學、組織鄉僑、團結宗族、捐輸公益,扮演鄉僑社會中重要的角色,並衣錦還鄉光宗耀祖,不僅興建洋樓、資助辦學、建設鄉里、興旺宗族,為家鄉教育、公益做出重大貢獻。民國20年(1931)洋樓完工後,陳期宰曾舉家遷入,隔年病逝於洋樓,其遺眷於民國25年(1936)返回僑居地,將此屋委由期宰堂兄代管。 民國26年(1937)日軍佔金門,將洋樓作為排部使用;民國34年(1945)對日抗戰結束後無人居住,遂成空屋,作為陳氏族人的柴房,直至民國38年(1949)國軍退守金門,當時第十八軍軍長高魁元將司令部設置於此;爾後又歷經空衛部隊、青年軍、第五軍及第八軍,高吉人、王多年等將軍,都將此屋作為軍團司令部。民國43年(1954)九三砲戰後,此屋被改為國軍招待所,八二三砲戰之後,曾短暫成為軍方早期的「特約茶室」。 民國54年(1965)由軍郵局、點券部等單位進駐使用,民國60年(1971)軍官俱樂部遷到庵前,遂改為國軍迎賓館,專門接待來金視察之軍官,直至民國71年(1982)搬遷。民國75年(1986),國防部閩南工作處將此作為辦公處及宿舍,並加以整修,此屋才免於傾頹。 民國80年(1991)洋樓交還屋主陳詩松,由於當時屋主仍居新加坡,雖曾由軍郵局等作為庫房等使用,然洋樓遂乏人照料。民國83年(1994),洋樓承租他人成為「京城天下」卡拉OK餐廳,此時洋樓進行大幅度的改造與裝修,除構造體部分變更外,亦納入了現代的RC構造、現代設施設備等,翻修屋面與樓板讓洋樓符合公共使用,使建築得以延續使用。然時因金門開放旅遊初期,過度的娛樂產業與社會風氣不符,遂於地方壓力下影響其營業商機,因此於民國84年(1995)結束營業後,洋樓供人承租作「金門洋行」(販賣藝品)使用,然而經營不善,於民國87年(1998)結束營業,洋樓遂於該年起閒置至今。 創建者不僅為金門旅居新加坡之傑出人物,洋樓宏大且完整的格局,建築之石雕、泥塑精美,成為民國20年代金門洋樓的代表作,並見證了國軍在金門開啟戰地生活的歷史,為僑鄉、戰地文化與歷史陳述之重要場所。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3::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4::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指定登錄理由(一)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為僑鄉文化背景的產物,亦做為為軍方長期使用之指揮部、招待所,留存戰地政務史蹟。 (二)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與陳清吉洋樓具備同一時代的空間美學,價值極高;且用料講究,施工細緻,砌造與加強之RC樑與板並結合傳統構造系統,為當時營建技術之表率。 (三)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該洋樓建築樣式為金門當中最具典型且石材用量與石雕最完整之建築,四面迴廊的配置方式為金門唯一,格局宏大,為地區罕見,係金門地區僑匯洋樓巔峰之作。 (四)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配置格局與做工堪稱具地區建築史之代表性,因規模宏大,整體保存具相當之再利用價值。
法令依據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3、4項。
所屬主管機關金門縣政府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address: : 山外段269地號
經度118.41511
緯度24.44451
主管機關名稱金門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66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7-29/ed69abdf-034f-4d32-8fc4-f29308113cde/01封面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7-29/ed69abdf-034f-4d32-8fc4-f29308113cde/01封面.jpg
name: : 01封面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陳OO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陳OO
3::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陳OO
4::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陳OO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50211000004
外觀特徵1. 外立面以外廊的一樓石作立柱、石樑及RC楣樑支承,其上再連接二樓磚作立柱及拱圈,一樓與二樓立柱間則均有花瓶欄杆石作扶手相連,二樓拱圈及拱壁、立柱柱頭均有精美細緻的泥塑裝飾。屋頂女兒牆亦置有花瓶欄杆、正面泥塑之望柱、望柱端之獎盃泥塑等。 2. 正立面藉由花草、幾何泥塑、西式建築常見之檐口多層線腳,讓樓層與立面裝飾相呼應,一樓橫眉提有「番仔樓」泥塑字樣,且以二樓檐口之裝飾最為豐富,搭配下方仿石作之洗石子面拱壁、柱頭泥塑成為立面視覺之焦點。 3. 出龜左右前廊立柱柱頭上方之楣樑與立柱柱頭接合部位尚有左右石作斜撐,此接合之作法極為特殊,也是洋樓在石構造與立面上解決視覺、結構與維繫立面形式藝術的重要作法。 4. 一樓出龜外廊為五邊形外凸之空間,加上前廊,因此出龜空間寬敞而以兩石柱將出龜分隔為三開間,兩石柱對應了五邊形的正面入口,共有10支立柱14面之石雕作品,加上柱腳上部則共有26幅石雕。 5. 建築裝飾以入口出龜及外廊為視覺焦點,主要為石雕及泥塑兩大類。包括了利用出龜、前廊的立柱、橫樑等花崗石石作構造,藉由花鳥、動物、瑞壽、民間故事等浮雕、線雕美化石柱的立面與意象,柱頭則有西式建築常見的拖盤、鐘形圓塊等。 6. 檐口與拱圈立柱上,則大量使用泥塑的幾何、植物或模造之泥塑裝飾,並以多層線腳、轉折之作法豐富磚構造之立面。 7. 一樓前廊鏡面牆兩側開窗之左右各有兩列彩磁。
室內特徵1. 洋樓以一圍牆環繞,可分為前後棟,兩棟以深井及兩側攑頭之四周外廊廊道連接。前棟出龜洋樓平面之中央明間分為前後廳,中央為樓梯間通往二、三樓,左右則各三間,以六房合二廳加一樓梯間之配置構成。後棟以五腳基前廊分為左右三開間,中央為廳,兩側為房,前有外廊。 2. 前棟洋樓為硬山擱檁承重牆系統輔以簡易鋼筋混凝土系統(外廊部分),牆體為磚作,一樓牆基為花崗石封堵石,室內前廳牆體採斗子砌與煙炙磚作搭配半廳紅之彩磁牆基。外牆體與外廊拱圈立柱間一、二樓採RC橫樑搭,接於石柱上方之RC樑,使之成為一穩定的結構系統。後棟五腳基洋樓為硬山擱楹承重磚牆作,牆基為人字砌石确牆。 3. 前棟洋樓屋頂的佈局中以少見的交叉屋頂構成。僅將中央明間前廳上方作為雙坡之捲棚架,左右房上方屋頂仍採磚坪,後側雙坡屋頂與前側屋頂出現丁字交叉,交叉屋頂下方則為梯間與頂樓暗厝,此方式不僅保留四周磚坪的廣大露臺空間,亦能充分利用屋頂閣樓空間。 4. 後棟洋樓屋頂為四導水傳統閩南式屋架,合併前廊屋頂而成,明間中央為九架樑。 5. 前棟洋樓一樓前廳壽屏正中上方之橫批、兩側門楣上之橫批窗雕有三國演義之故事及金瓜、老鼠、麒麟與牡丹花等木雕。二樓壽屏中央楣樑為擂金彩繪。
使用情形閒置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1. 因所有權人居新加坡,難以聯繫,長年無人進行管理維護,建築內外植生茂盛,環境雜亂,建議定期清理植生及環境。 2. 建築外牆裂損部分泥塊剝落,建議持續觀察受損情形,必要時進行緊急加固。
現狀1. 屋頂崩塌導致滲水,木構造潮濕腐朽,嚴重崩塌。 2. 植生攀附損害建築結構,多處牆體、梁柱開裂,鋼筋外露。 3. 三樓露臺地坪長期積水,嚴重破損、塌陷。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82-325643#813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40012222號
公告日期: : 2015-02-11 23:55:03.0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0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fbc5a5c9-07cd-49e3-97ab-2137ab0da25b/2.jpg
2::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0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f4a5d143-2fff-46b2-b225-51df7d9cbc70/03.jpg
3::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0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88b85b11-1b95-45d9-87e8-4647befb191b/04.jpg
4::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2d23c4e4-3ea2-449a-a74e-5c4981638a61/05.jpg
5::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0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8f1fce62-1fb5-4a55-b1f4-cedf2f97a38f/06.jpg
6::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0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1649110b-68ca-4ab8-8298-fc6b4dcfe50e/07.jpg
7::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0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0426ccdd-bb8e-4e00-8611-2d0463a0a6f1/08.jpg
8::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0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adf81a0e-8fa3-4d25-b225-4188159f8965/09.jpg
9::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3174bb7d-e4c2-4d35-ad34-40293438b18d/10.jpg
10::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1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7ef8a63f-6b79-49d1-bb15-f87ecceadaf5/11.jpg
11::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1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1d986d00-c228-4f8e-b2f4-c08c9a96843f/12.jpg
12::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1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17d14bac-5d61-49af-a031-421f3e7fb750/13.jpg
13::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1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5fc4919e-5772-4be2-8989-31dd10ff12f3/14.jpg
14::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1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20da3190-ba49-4cfe-91df-4313b92887ce/15.jpg
15::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1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6eaab692-21cd-4bdd-9eed-2d4dfba93c53/16.jpg
16::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1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6b687413-4ea3-4f65-8dd4-67b58dd5a9d7/17.jpg
17::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1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2b34ed7d-9324-43fb-893e-008fea1a3d22/18.jpg
18::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1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548a8b61-6b7e-46c5-a138-e46a72350c8d/19.jpg
19::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1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d0c6d0f4-19f9-4a6d-8ea6-cc86d8145e38/20.jp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7-29/e6b9695e-a175-4407-86a3-e1bb251d21ad/陳期宰洋樓古蹟指定公告-104.02.11.pdf
repImgId177133
案件編號: 20150211000004
個案名稱: 陳期宰洋樓
級別代碼: 1.1.3
級別名稱: 縣(市)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3
name: : 宅第
歷史沿革: 陳期宰洋樓位於金湖鎮山外聚落,由新加坡僑商陳期宰於民國19年(1930)返鄉興建。陳期宰為山外陳氏第二十七世,因早年金門謀生不易,遂於20歲左右之齡下南洋,初於新加坡時多為幫工,後累積資本從事航運業,並創辦「金興利」號,以經營木材廠及橡膠園致富。陳期宰經商有成後致力於回饋社群,包括捐資興學、組織鄉僑、團結宗族、捐輸公益,扮演鄉僑社會中重要的角色,並衣錦還鄉光宗耀祖,不僅興建洋樓、資助辦學、建設鄉里、興旺宗族,為家鄉教育、公益做出重大貢獻。民國20年(1931)洋樓完工後,陳期宰曾舉家遷入,隔年病逝於洋樓,其遺眷於民國25年(1936)返回僑居地,將此屋委由期宰堂兄代管。 民國26年(1937)日軍佔金門,將洋樓作為排部使用;民國34年(1945)對日抗戰結束後無人居住,遂成空屋,作為陳氏族人的柴房,直至民國38年(1949)國軍退守金門,當時第十八軍軍長高魁元將司令部設置於此;爾後又歷經空衛部隊、青年軍、第五軍及第八軍,高吉人、王多年等將軍,都將此屋作為軍團司令部。民國43年(1954)九三砲戰後,此屋被改為國軍招待所,八二三砲戰之後,曾短暫成為軍方早期的「特約茶室」。 民國54年(1965)由軍郵局、點券部等單位進駐使用,民國60年(1971)軍官俱樂部遷到庵前,遂改為國軍迎賓館,專門接待來金視察之軍官,直至民國71年(1982)搬遷。民國75年(1986),國防部閩南工作處將此作為辦公處及宿舍,並加以整修,此屋才免於傾頹。 民國80年(1991)洋樓交還屋主陳詩松,由於當時屋主仍居新加坡,雖曾由軍郵局等作為庫房等使用,然洋樓遂乏人照料。民國83年(1994),洋樓承租他人成為「京城天下」卡拉OK餐廳,此時洋樓進行大幅度的改造與裝修,除構造體部分變更外,亦納入了現代的RC構造、現代設施設備等,翻修屋面與樓板讓洋樓符合公共使用,使建築得以延續使用。然時因金門開放旅遊初期,過度的娛樂產業與社會風氣不符,遂於地方壓力下影響其營業商機,因此於民國84年(1995)結束營業後,洋樓供人承租作「金門洋行」(販賣藝品)使用,然而經營不善,於民國87年(1998)結束營業,洋樓遂於該年起閒置至今。 創建者不僅為金門旅居新加坡之傑出人物,洋樓宏大且完整的格局,建築之石雕、泥塑精美,成為民國20年代金門洋樓的代表作,並見證了國軍在金門開啟戰地生活的歷史,為僑鄉、戰地文化與歷史陳述之重要場所。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3::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4::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指定登錄理由: (一)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為僑鄉文化背景的產物,亦做為為軍方長期使用之指揮部、招待所,留存戰地政務史蹟。 (二)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與陳清吉洋樓具備同一時代的空間美學,價值極高;且用料講究,施工細緻,砌造與加強之RC樑與板並結合傳統構造系統,為當時營建技術之表率。 (三)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該洋樓建築樣式為金門當中最具典型且石材用量與石雕最完整之建築,四面迴廊的配置方式為金門唯一,格局宏大,為地區罕見,係金門地區僑匯洋樓巔峰之作。 (四)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配置格局與做工堪稱具地區建築史之代表性,因規模宏大,整體保存具相當之再利用價值。
法令依據: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3、4項。
所屬主管機關: 金門縣政府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金門縣
distName: : 金湖鎮
address: : 山外段269地號
經度: 118.41511
緯度: 24.44451
主管機關名稱: 金門縣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金門縣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66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7-29/ed69abdf-034f-4d32-8fc4-f29308113cde/01封面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7-29/ed69abdf-034f-4d32-8fc4-f29308113cde/01封面.jpg
name: : 01封面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陳OO
2::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陳OO
3::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陳OO
4::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陳OO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50211000004
外觀特徵: 1. 外立面以外廊的一樓石作立柱、石樑及RC楣樑支承,其上再連接二樓磚作立柱及拱圈,一樓與二樓立柱間則均有花瓶欄杆石作扶手相連,二樓拱圈及拱壁、立柱柱頭均有精美細緻的泥塑裝飾。屋頂女兒牆亦置有花瓶欄杆、正面泥塑之望柱、望柱端之獎盃泥塑等。 2. 正立面藉由花草、幾何泥塑、西式建築常見之檐口多層線腳,讓樓層與立面裝飾相呼應,一樓橫眉提有「番仔樓」泥塑字樣,且以二樓檐口之裝飾最為豐富,搭配下方仿石作之洗石子面拱壁、柱頭泥塑成為立面視覺之焦點。 3. 出龜左右前廊立柱柱頭上方之楣樑與立柱柱頭接合部位尚有左右石作斜撐,此接合之作法極為特殊,也是洋樓在石構造與立面上解決視覺、結構與維繫立面形式藝術的重要作法。 4. 一樓出龜外廊為五邊形外凸之空間,加上前廊,因此出龜空間寬敞而以兩石柱將出龜分隔為三開間,兩石柱對應了五邊形的正面入口,共有10支立柱14面之石雕作品,加上柱腳上部則共有26幅石雕。 5. 建築裝飾以入口出龜及外廊為視覺焦點,主要為石雕及泥塑兩大類。包括了利用出龜、前廊的立柱、橫樑等花崗石石作構造,藉由花鳥、動物、瑞壽、民間故事等浮雕、線雕美化石柱的立面與意象,柱頭則有西式建築常見的拖盤、鐘形圓塊等。 6. 檐口與拱圈立柱上,則大量使用泥塑的幾何、植物或模造之泥塑裝飾,並以多層線腳、轉折之作法豐富磚構造之立面。 7. 一樓前廊鏡面牆兩側開窗之左右各有兩列彩磁。
室內特徵: 1. 洋樓以一圍牆環繞,可分為前後棟,兩棟以深井及兩側攑頭之四周外廊廊道連接。前棟出龜洋樓平面之中央明間分為前後廳,中央為樓梯間通往二、三樓,左右則各三間,以六房合二廳加一樓梯間之配置構成。後棟以五腳基前廊分為左右三開間,中央為廳,兩側為房,前有外廊。 2. 前棟洋樓為硬山擱檁承重牆系統輔以簡易鋼筋混凝土系統(外廊部分),牆體為磚作,一樓牆基為花崗石封堵石,室內前廳牆體採斗子砌與煙炙磚作搭配半廳紅之彩磁牆基。外牆體與外廊拱圈立柱間一、二樓採RC橫樑搭,接於石柱上方之RC樑,使之成為一穩定的結構系統。後棟五腳基洋樓為硬山擱楹承重磚牆作,牆基為人字砌石确牆。 3. 前棟洋樓屋頂的佈局中以少見的交叉屋頂構成。僅將中央明間前廳上方作為雙坡之捲棚架,左右房上方屋頂仍採磚坪,後側雙坡屋頂與前側屋頂出現丁字交叉,交叉屋頂下方則為梯間與頂樓暗厝,此方式不僅保留四周磚坪的廣大露臺空間,亦能充分利用屋頂閣樓空間。 4. 後棟洋樓屋頂為四導水傳統閩南式屋架,合併前廊屋頂而成,明間中央為九架樑。 5. 前棟洋樓一樓前廳壽屏正中上方之橫批、兩側門楣上之橫批窗雕有三國演義之故事及金瓜、老鼠、麒麟與牡丹花等木雕。二樓壽屏中央楣樑為擂金彩繪。
使用情形: 閒置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1. 因所有權人居新加坡,難以聯繫,長年無人進行管理維護,建築內外植生茂盛,環境雜亂,建議定期清理植生及環境。 2. 建築外牆裂損部分泥塊剝落,建議持續觀察受損情形,必要時進行緊急加固。
現狀: 1. 屋頂崩塌導致滲水,木構造潮濕腐朽,嚴重崩塌。 2. 植生攀附損害建築結構,多處牆體、梁柱開裂,鋼筋外露。 3. 三樓露臺地坪長期積水,嚴重破損、塌陷。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82-325643#813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府文資字第1040012222號
公告日期: : 2015-02-11 23:55:03.0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0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fbc5a5c9-07cd-49e3-97ab-2137ab0da25b/2.jpg
2::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0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f4a5d143-2fff-46b2-b225-51df7d9cbc70/03.jpg
3::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0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88b85b11-1b95-45d9-87e8-4647befb191b/04.jpg
4::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0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2d23c4e4-3ea2-449a-a74e-5c4981638a61/05.jpg
5::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0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8f1fce62-1fb5-4a55-b1f4-cedf2f97a38f/06.jpg
6::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0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1649110b-68ca-4ab8-8298-fc6b4dcfe50e/07.jpg
7::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0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0426ccdd-bb8e-4e00-8611-2d0463a0a6f1/08.jpg
8::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0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adf81a0e-8fa3-4d25-b225-4188159f8965/09.jpg
9::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0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3174bb7d-e4c2-4d35-ad34-40293438b18d/10.jpg
10::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1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7ef8a63f-6b79-49d1-bb15-f87ecceadaf5/11.jpg
11::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1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1d986d00-c228-4f8e-b2f4-c08c9a96843f/12.jpg
12::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1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17d14bac-5d61-49af-a031-421f3e7fb750/13.jpg
13::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1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5fc4919e-5772-4be2-8989-31dd10ff12f3/14.jpg
14::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1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20da3190-ba49-4cfe-91df-4313b92887ce/15.jpg
15::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1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6eaab692-21cd-4bdd-9eed-2d4dfba93c53/16.jpg
16::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1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6b687413-4ea3-4f65-8dd4-67b58dd5a9d7/17.jpg
17::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1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2b34ed7d-9324-43fb-893e-008fea1a3d22/18.jpg
18::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1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548a8b61-6b7e-46c5-a138-e46a72350c8d/19.jpg
19::
mediaName: : 陳期宰洋樓19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7-29/d0c6d0f4-19f9-4a6d-8ea6-cc86d8145e38/20.jp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7-29/e6b9695e-a175-4407-86a3-e1bb251d21ad/陳期宰洋樓古蹟指定公告-104.02.11.pdf
repImgId: 177133

# 形外 於 文資局古蹟 - 5

案件編號19831228000014
個案名稱西嶼西臺
級別代碼1.1.1
級別名稱國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5
name: : 關塞
歷史沿革西嶼西臺位於內垵和外垵二村之間當地地名「中鼻尾」的臨海高地處。自鄭氏時期以來即與西嶼東臺共同聯手防禦澎湖島西側和西南側的海域。至日治太平洋戰爭末期乃是肩負防禦澎湖島的重要砲臺。 1683(明永曆37、康熙22)年,施琅將率艦攻澎,劉國軒奉命來澎督戰,為強化澎湖守備,劉國軒於澎湖趕建多處砲臺。據施琅擊敗劉國軒後上呈<飛報澎湖大捷疏>中,記載:「據媽宮嶼頭上下添築砲城二座,風櫃尾砲城一座、四角山砲城一座、雞籠山砲城一座、東西嵵內一列砲臺四座、西面內外塹西嶼頭一列砲臺四座、牛心灣山頭頂砲臺一座,凡沿海之處小船可以登岸者,盡行築造短牆,安置腰銃,環繞二十餘里,分遣賊眾死守,星羅綦布,堅如鐵捅。」由上述可知西嶼西臺始創建於西元1683年。清廷領澎後,沿用鄭氏時期構建的砲臺做為防禦設施。 由於外患日亟,清廷於1883(光緒9)年由澎湖通判李嘉棠緊急於西嶼興建兩座砲臺,並於1884(光緒10)年完工,砲臺完工後清廷並未隨即派兵置砲,形同一虛設砲臺。同年正月臺灣道劉璈亦緊急搶修蛇頭山砲臺和四角嶼砲臺。1885(光緒11)年法艦久攻淡水未成於3月29日轉戰澎湖,法艦隨即砲轟摧毀蛇頭山砲臺、金龜頭砲臺和四角嶼砲臺,並於3月31日佔領媽宮。清法議和後,法軍於6月24日始撤離澎湖。 清法戰後,閩浙總督楊昌濬,台灣巡撫劉銘傳親履澎湖會勘提出「本爵部院查澎湖一島孤危絕險,為閩台門戶,必須禦築堅厚砲台,購置精利大砲,選派勁旅駐紮,方足以守禦。」多次奏請加強澎湖的海防,並建議於媽宮建城。清廷採納其議,將福建海壇總兵與澎湖協鎮對調,並任吳宏洛為澎湖首任總兵。吳宏洛抵澎後,即奉命建媽宮城,並新建大城北砲臺、金龜頭砲臺、西嶼東臺和西嶼西臺四座新式阿姆斯壯後膛砲砲臺。西嶼西臺構建竣工後,配備11吋、6吋口徑之阿姆斯壯後膛砲各一門、10吋同型砲2門及銅砲2門。 西嶼西臺完工後的配置大略呈內凹方形,外堡門門額上「西嶼西臺」為劉銘傳所題。砲臺整體配置有內、外堡門和土垣,內土垣與外土垣間有壕溝做為緩衝帶,甬道與兵房呈山形平面配置,砲座4個位於南側內土垣內側,內土垣內並設有砲彈座,最西側的11吋砲座北側建有一間值班衛兵房。砲臺和兵房及甬道主體結構為磚石混合砌築,牆體外側以當時最新的「鐵土」(洋灰)材料做為粉刷層。 1895(光緒21)年清、日乙未澎湖之役,日艦畏懼於西嶼西臺、西嶼東臺和金龜頭砲臺的強大火砲威力,轉由湖西龍門東側海岸裡正角處登陸,由於西嶼西臺位於澎湖島的最西側,無法火力支援澎湖島東側的拱北砲臺,日軍在攻破拱北砲臺後,即長驅直入佔領媽宮城,西嶼西臺在澎湖島屢次戰役中,皆無法發揮其應有的火砲威力。 日本領台後,於1896(明治29)年2月23日由台灣總督樺山資紀向參謀總長彰仁親王提出《基隆及澎湖島防禦整備與砲臺修築相關意見書》,於同年7月13日新設澎湖島要塞砲兵大隊,及澎湖島要塞砲臺修建計畫。將西嶼西砲臺火砲配備更改為10吋阿姆斯壯後膛砲2門、同型6吋砲2門(增加1門由拱北砲臺移來),並加配備機關砲6門。並於外垵西側高地增建新砲臺一處,砲臺內配備5吋阿姆斯壯砲4門(5吋砲由東角砲臺1門、蘇澳砲臺2門、打狗砲臺1門移來),機關砲4門。同年6月25日將西嶼西臺改稱西嶼西砲臺,改配備6門28珊榴彈砲、4門9珊加農砲4門機關砲,並派1小隊兵力駐守。西嶼西砲臺任務為防止敵軍由西方登陸及襲擊防禦用。 1901(明治34)年8月20日,澎湖要塞砲臺計畫又做了修正,其中將西嶼西砲臺改建成西嶼西堡壘,其任務為以重砲從西嶼燈塔對西嶼東堡壘方向前方一帶的海面射擊,以掩護東堡壘可以伺機向其北方灣內射擊。並改配備6門28珊榴彈砲和6門機關砲,駐守兵力仍推持1小隊。 1914(大正3)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戰後日軍對於國際情勢的變化和兵器的革新再重新研擬「要塞整理案」。並於1919(大正8)年5月15日調整澎湖島要塞兵備,其中西嶼西堡壘改稱為「西砲臺」,仍配備6門28珊榴彈砲,但撤除6門機關砲,同時備附28珊砲彈180發。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空軍成為戰場上的主要戰力,馬公要塞防禦計畫面臨再度修正,在1941(昭和16)年完成要塞再整理計畫,其中兩砲臺改配備4門28珊榴彈砲,外垵社西側附屬砲臺改配備4門鋼銅製9珊速射加農砲,同時於外垵社西側西埔頂原設有35珊加農砲砲塔陣地,新建以水泥材料製餌砲1門做為欺敵作用。1945(昭和20)年8月7日美軍軍機曾攻擊此區域軍事設施,這也是太平洋戰爭中美軍軍機對澎湖地區做最後一次的空襲。太平洋戰爭中,由於美軍採跳島作戰方式,攻克菲律賓後,即跳過臺灣和澎湖直接攻擊日本沖繩,所以澎湖島要塞砲臺在太平洋戰爭中也皆未與美國軍艦作正面的砲擊,澎湖島要塞各砲臺乃得以未遭砲毀而保存至今。 1983(民國72)年12月28日西嶼西臺指定為國定古蹟。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登錄理由具有保存價值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address: : 外垵村278地號
經度119.48928146766
緯度23.564073456655
主管機關名稱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6-01/d9d9000d-258f-4bcd-822d-b902bf39ce7c/T053 澎湖縣 西嶼西臺 (一級)0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6-01/d9d9000d-258f-4bcd-822d-b902bf39ce7c/T053 澎湖縣 西嶼西臺 (一級)01.jpg
name: : T053 澎湖縣 西嶼西臺 (一級)01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31228000014
外觀特徵西嶼西臺完工後的配置大略呈內凹方形,外堡門門額上「西嶼西臺」為劉銘傳所題。砲臺整體配置有內、外堡門和土垣,內土垣與外土垣間有壕溝做為緩衝帶,甬道與兵房呈山形平面配置,砲座4個位於南側內土垣內側,內土垣內並設有砲彈座,最西側的11吋砲座北側建有一間值班衛兵房。
室內特徵砲臺和兵房及甬道主體結構為磚石混合砌築,牆體外側以當時最新的「鐵土」(洋灰)材料做為粉刷層。
使用情形目前為西嶼鄉重要觀光景點。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落實古蹟管理維護事項。
現狀現由西嶼鄉公所以公共造產方式經營管理,開放供遊客參觀。
網站名稱澎湖縣西嶼鄉公所
網址https://www.penghu.gov.tw/Thsiyu/ch/home.jsp?id=51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4-22177672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內政部臺內民字第202452號
公告日期: : 1983-12-28 14:00:29.0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8-08-15/1c747812-7263-4337-b444-1ab1452052fa/西嶼西臺 721228 內政部公告為第一級古蹟.jpg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8-08-15/a81b628d-6e2d-4660-a2de-8fa4c16634e7/西嶼西臺 721228 內政部公告為第一級古蹟2.jpg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18-10-11/47d3f16d-c79b-4842-adca-4c17e742f9e8/西嶼西臺地籍圖.pdf
repImgId166666
案件編號: 19831228000014
個案名稱: 西嶼西臺
級別代碼: 1.1.1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5
name: : 關塞
歷史沿革: 西嶼西臺位於內垵和外垵二村之間當地地名「中鼻尾」的臨海高地處。自鄭氏時期以來即與西嶼東臺共同聯手防禦澎湖島西側和西南側的海域。至日治太平洋戰爭末期乃是肩負防禦澎湖島的重要砲臺。 1683(明永曆37、康熙22)年,施琅將率艦攻澎,劉國軒奉命來澎督戰,為強化澎湖守備,劉國軒於澎湖趕建多處砲臺。據施琅擊敗劉國軒後上呈<飛報澎湖大捷疏>中,記載:「據媽宮嶼頭上下添築砲城二座,風櫃尾砲城一座、四角山砲城一座、雞籠山砲城一座、東西嵵內一列砲臺四座、西面內外塹西嶼頭一列砲臺四座、牛心灣山頭頂砲臺一座,凡沿海之處小船可以登岸者,盡行築造短牆,安置腰銃,環繞二十餘里,分遣賊眾死守,星羅綦布,堅如鐵捅。」由上述可知西嶼西臺始創建於西元1683年。清廷領澎後,沿用鄭氏時期構建的砲臺做為防禦設施。 由於外患日亟,清廷於1883(光緒9)年由澎湖通判李嘉棠緊急於西嶼興建兩座砲臺,並於1884(光緒10)年完工,砲臺完工後清廷並未隨即派兵置砲,形同一虛設砲臺。同年正月臺灣道劉璈亦緊急搶修蛇頭山砲臺和四角嶼砲臺。1885(光緒11)年法艦久攻淡水未成於3月29日轉戰澎湖,法艦隨即砲轟摧毀蛇頭山砲臺、金龜頭砲臺和四角嶼砲臺,並於3月31日佔領媽宮。清法議和後,法軍於6月24日始撤離澎湖。 清法戰後,閩浙總督楊昌濬,台灣巡撫劉銘傳親履澎湖會勘提出「本爵部院查澎湖一島孤危絕險,為閩台門戶,必須禦築堅厚砲台,購置精利大砲,選派勁旅駐紮,方足以守禦。」多次奏請加強澎湖的海防,並建議於媽宮建城。清廷採納其議,將福建海壇總兵與澎湖協鎮對調,並任吳宏洛為澎湖首任總兵。吳宏洛抵澎後,即奉命建媽宮城,並新建大城北砲臺、金龜頭砲臺、西嶼東臺和西嶼西臺四座新式阿姆斯壯後膛砲砲臺。西嶼西臺構建竣工後,配備11吋、6吋口徑之阿姆斯壯後膛砲各一門、10吋同型砲2門及銅砲2門。 西嶼西臺完工後的配置大略呈內凹方形,外堡門門額上「西嶼西臺」為劉銘傳所題。砲臺整體配置有內、外堡門和土垣,內土垣與外土垣間有壕溝做為緩衝帶,甬道與兵房呈山形平面配置,砲座4個位於南側內土垣內側,內土垣內並設有砲彈座,最西側的11吋砲座北側建有一間值班衛兵房。砲臺和兵房及甬道主體結構為磚石混合砌築,牆體外側以當時最新的「鐵土」(洋灰)材料做為粉刷層。 1895(光緒21)年清、日乙未澎湖之役,日艦畏懼於西嶼西臺、西嶼東臺和金龜頭砲臺的強大火砲威力,轉由湖西龍門東側海岸裡正角處登陸,由於西嶼西臺位於澎湖島的最西側,無法火力支援澎湖島東側的拱北砲臺,日軍在攻破拱北砲臺後,即長驅直入佔領媽宮城,西嶼西臺在澎湖島屢次戰役中,皆無法發揮其應有的火砲威力。 日本領台後,於1896(明治29)年2月23日由台灣總督樺山資紀向參謀總長彰仁親王提出《基隆及澎湖島防禦整備與砲臺修築相關意見書》,於同年7月13日新設澎湖島要塞砲兵大隊,及澎湖島要塞砲臺修建計畫。將西嶼西砲臺火砲配備更改為10吋阿姆斯壯後膛砲2門、同型6吋砲2門(增加1門由拱北砲臺移來),並加配備機關砲6門。並於外垵西側高地增建新砲臺一處,砲臺內配備5吋阿姆斯壯砲4門(5吋砲由東角砲臺1門、蘇澳砲臺2門、打狗砲臺1門移來),機關砲4門。同年6月25日將西嶼西臺改稱西嶼西砲臺,改配備6門28珊榴彈砲、4門9珊加農砲4門機關砲,並派1小隊兵力駐守。西嶼西砲臺任務為防止敵軍由西方登陸及襲擊防禦用。 1901(明治34)年8月20日,澎湖要塞砲臺計畫又做了修正,其中將西嶼西砲臺改建成西嶼西堡壘,其任務為以重砲從西嶼燈塔對西嶼東堡壘方向前方一帶的海面射擊,以掩護東堡壘可以伺機向其北方灣內射擊。並改配備6門28珊榴彈砲和6門機關砲,駐守兵力仍推持1小隊。 1914(大正3)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戰後日軍對於國際情勢的變化和兵器的革新再重新研擬「要塞整理案」。並於1919(大正8)年5月15日調整澎湖島要塞兵備,其中西嶼西堡壘改稱為「西砲臺」,仍配備6門28珊榴彈砲,但撤除6門機關砲,同時備附28珊砲彈180發。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空軍成為戰場上的主要戰力,馬公要塞防禦計畫面臨再度修正,在1941(昭和16)年完成要塞再整理計畫,其中兩砲臺改配備4門28珊榴彈砲,外垵社西側附屬砲臺改配備4門鋼銅製9珊速射加農砲,同時於外垵社西側西埔頂原設有35珊加農砲砲塔陣地,新建以水泥材料製餌砲1門做為欺敵作用。1945(昭和20)年8月7日美軍軍機曾攻擊此區域軍事設施,這也是太平洋戰爭中美軍軍機對澎湖地區做最後一次的空襲。太平洋戰爭中,由於美軍採跳島作戰方式,攻克菲律賓後,即跳過臺灣和澎湖直接攻擊日本沖繩,所以澎湖島要塞砲臺在太平洋戰爭中也皆未與美國軍艦作正面的砲擊,澎湖島要塞各砲臺乃得以未遭砲毀而保存至今。 1983(民國72)年12月28日西嶼西臺指定為國定古蹟。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保存價值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澎湖縣
distName: : 西嶼鄉
address: : 外垵村278地號
經度: 119.48928146766
緯度: 23.564073456655
主管機關名稱: 文化部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局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6-01/d9d9000d-258f-4bcd-822d-b902bf39ce7c/T053 澎湖縣 西嶼西臺 (一級)0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6-01/d9d9000d-258f-4bcd-822d-b902bf39ce7c/T053 澎湖縣 西嶼西臺 (一級)01.jpg
name: : T053 澎湖縣 西嶼西臺 (一級)01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中華民國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31228000014
外觀特徵: 西嶼西臺完工後的配置大略呈內凹方形,外堡門門額上「西嶼西臺」為劉銘傳所題。砲臺整體配置有內、外堡門和土垣,內土垣與外土垣間有壕溝做為緩衝帶,甬道與兵房呈山形平面配置,砲座4個位於南側內土垣內側,內土垣內並設有砲彈座,最西側的11吋砲座北側建有一間值班衛兵房。
室內特徵: 砲臺和兵房及甬道主體結構為磚石混合砌築,牆體外側以當時最新的「鐵土」(洋灰)材料做為粉刷層。
使用情形: 目前為西嶼鄉重要觀光景點。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落實古蹟管理維護事項。
現狀: 現由西嶼鄉公所以公共造產方式經營管理,開放供遊客參觀。
網站名稱: 澎湖縣西嶼鄉公所
網址: https://www.penghu.gov.tw/Thsiyu/ch/home.jsp?id=51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4-22177672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內政部臺內民字第202452號
公告日期: : 1983-12-28 14:00:29.0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8-08-15/1c747812-7263-4337-b444-1ab1452052fa/西嶼西臺 721228 內政部公告為第一級古蹟.jpg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18-08-15/a81b628d-6e2d-4660-a2de-8fa4c16634e7/西嶼西臺 721228 內政部公告為第一級古蹟2.jpg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18-10-11/47d3f16d-c79b-4842-adca-4c17e742f9e8/西嶼西臺地籍圖.pdf
repImgId: 166666

# 形外 於 文資局古蹟 - 6

案件編號19851127000059
個案名稱臺灣府城大南門
級別代碼1.1.2
級別名稱直轄市定古蹟
種類1::
code: : A4
name: : 城郭
歷史沿革清朝前期,臺灣府城因地質不佳、築城費用、治安因素等考量,遲至朱一貴事件後,基於治安防衛上的考量,乃1725年(清雍正三年)興建東、西、南、北大門四,東、南、北小門三,共七座木柵城,並於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於木柵城外環植莿竹,亦於1736年(清乾隆元年)與其他座城門同時改建為石門。 1786年(清乾隆五十一年)發生林爽文之亂,清廷決定將木柵城改建為土城,文獻記載林爽文勢力曾數次攻擊木柵城,雖未失守,但促使朝廷重新思考臺灣建城問題。相較於康熙、雍正朝期間對於在臺灣建城的消極作法,臺灣經歷清廷一百年左右的統治之後,與內地生活水準愈來愈相近,1788年(清乾隆五十三年),將原來的木柵城改築為土城的工程便著手進行。 1835年(清道光十六年)為強化原有之防禦能力,大南門、小南門、小東門、大北門、小北門遂於城門外另增築月城(甕城),足見大南門在當時諸城門中之重要地位,其外護月城,與內城門洞未位於同一軸線上,此乃便於防護之設,為大南門設置上的一大特色。也是臺灣現存唯一具有外護月城之城門。 日人治臺後,傳統城池因失去防禦功能,且阻礙新式都市發展,逐漸為日人拆除,1935年(昭和十年)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調查委員會指定大南門、大東門、小西門為臺南府城地區之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至此,大南門等城門得以保存。 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舊有的城垣殘壁繼續遭受破壞;1962年(民國五十一年),颱風過境,大南門嚴重損毀。至1975年(民國六十四年)臺南市政府進行「名勝古蹟整修三年計畫」,大南門於1978年(民國六十七年)由郭蒼龍先生主持修護計畫重建完成,重修的城樓屬仿前大南門古式RC建造,即為現今之貌。
評定基準1:: : 具其他古蹟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公告無資料
法令依據依據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74年11月13日文建壹字第4499號函及文化資產保存法第27條11項暨同法施行細則第40條規定辦理。
所屬主管機關臺南市政府
現況地址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中西區
address: : 聖前里南門路三十四巷邊
經度120.20356021829
緯度22.987000448294
主管機關名稱臺南市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5巷1號3樓
代表圖像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5-25/d8f3f98e-1416-43c9-babf-d468f3bc88fc/古032臺灣府城大南門_P00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5-25/d8f3f98e-1416-43c9-babf-d468f3bc88fc/古032臺灣府城大南門_P001.jpg
name: : 古032臺灣府城大南門_P001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臺南市政府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51127000059
外觀特徵大南門坐北朝南,南側有一半月形的甕城與門樓所在的內城相接為一體,可分成寧南門門樓所在的內城與大南門所在的甕城兩部分介紹。 內城為東西走向,寧南門城門牆體下半部以花崗石條砌築,上半部以磚塊砌築;拱形門洞上有一書有「寧南門」的門額;木製城門上有72顆門釘,門開兩扇共144顆,門洞西側牆壁上崁有一塊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所立的示禁碑,上書有「農商負販,車牛往來,不續許兵役勒索,特示」。城牆位於城門東西兩側,形狀邊略呈菱形,外表以硓𥑮石砌築,牆頂女兒牆則是以紅磚砌築。東城牆與西側城牆各設有一炮口朝外的砲臺。 甕城呈半月形,以咾咕石和花崗岩疊砌而成,城牆上有城垛39座。大南門門城長9M、寬5.9M、高5.0M,位於甕城的東南邊,牆體為夯土而成,外表以花崗石採丁順砌法砌築,女兒牆由磚塊砌築而成,城門中央的拱形門洞上有一書有「大南門」的門額;設有木料組合而成的城門門扇,門開兩扇,各設有門釘72顆。城門地坪以紅磚鋪築,門扇前有花崗岩門檻。前緣女兒牆上有五個紅磚堆砌而成的城垛,並開有槍眼。城牆以夯土為主,外表以咾咕石疊砌。
室內特徵(空)
使用情形觀光、遊憩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考量整體環境進行植栽整理;並將大南門公園與周圍環境進行整合。
現狀大南門於二戰後遭侵占作為住家使用,民國51年颱風過境,大南門嚴重崩毀,但並未因此而加以整修,一直到民國64年(西元1975年)台南市政府推動觀光年活動,進行「名勝古蹟整修三年計畫」,才得以遷移違建戶與整修城牆,大南門乃於民國67年(西元1978年)由郭蒼龍先生主持修護計畫重建完成,重修的城樓屬仿前大南門古式RC造建築,即為現今之貌。
網站名稱臺南旅遊網
網址https://www.twtainan.net/zh-tw/attractions/detail/856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6-2213569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臺內民字第357272號
公告日期: : 1985-11-27 10:35:43.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文資處字第1000393784號
公告日期: : 2011-06-24 00:00:00.0
note: : 直轄市升格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N054台南市臺灣府城大南門(三級)(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8877/photo/N054台南市臺灣府城大南門(三級)(2).JPG
2::
mediaName: : N054台南市臺灣府城大南門(三級)(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8878/photo/N054台南市臺灣府城大南門(三級)(3).JPG
3::
mediaName: : N054台南市臺灣府城大南門(三級)(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8879/photo/N054台南市臺灣府城大南門(三級)(4).JPG
4::
mediaName: : N054台南市臺灣府城大南門(三級)(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8880/photo/N054台南市臺灣府城大南門(三級)(5).JPG
5::
mediaName: : N054台南市臺灣府城大南門(三級)(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8881/photo/N054台南市臺灣府城大南門(三級)(6).JPG
6::
mediaName: : N054台南市臺灣府城大南門(三級)(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8882/photo/N054台南市臺灣府城大南門(三級)(7).JPG
7::
mediaName: : N054台南市臺灣府城大南門(三級)(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8883/photo/N054台南市臺灣府城大南門(三級)(8).JPG
8::
mediaName: : 臺灣府城大南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14592/photo/臺灣府城大南門.jpg
9::
mediaName: : N054台南市臺灣府城大南門(三級)(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5-25/c0bdb586-defc-4a27-89de-11387cf17ae6/N054台南市臺灣府城大南門(三級)(1).jpg
10::
mediaName: : 古032臺灣府城大南門_P002
takePhotoDate: : 202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5-25/1ae8b2a5-c911-4319-b092-294954a79497/古032臺灣府城大南門_P002.jpg
11::
mediaName: : 古032臺灣府城大南門_P003
takePhotoDate: : 202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5-25/ad1f258e-44f0-4866-8e44-54be4e03a0f7/古032臺灣府城大南門_P003.jpg
12::
mediaName: : 古032臺灣府城大南門_P004
takePhotoDate: : 202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5-25/890a9e73-2f10-4e4d-80df-9ec867eb3639/古032臺灣府城大南門_P004.jpg
13::
mediaName: : 古032臺灣府城大南門_P005
takePhotoDate: : 202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5-25/05b9fbb2-3b6a-47c6-a9ac-78b24b121cf4/古032臺灣府城大南門_P005.jpg
14::
mediaName: : 古032臺灣府城大南門_P006
takePhotoDate: : 202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5-25/be8e375c-ff16-4ebd-b2e1-429c4a976b72/古032臺灣府城大南門_P006.jpg
15::
mediaName: : 古032臺灣府城大南門_P007
takePhotoDate: : 202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5-25/20be8d2f-96e8-42a2-9916-ec54c9dacd86/古032臺灣府城大南門_P007.jp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5-25/3ffd1746-c478-4a77-8896-cfbf00e002a3/臺南府城大南門公告74.11.27.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5-25/c0da38c6-5e4e-4c47-96cc-aab38dada8d4/臺南縣市合併後縣定市定重新公告100.6.24.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11-01/4b42e8d0-a7f2-49f2-acaf-0b26a9f9a756/臺灣府城大南門地籍地圖.jpg
repImgId165299
案件編號: 19851127000059
個案名稱: 臺灣府城大南門
級別代碼: 1.1.2
級別名稱: 直轄市定古蹟
種類: 1::
code: : A4
name: : 城郭
歷史沿革: 清朝前期,臺灣府城因地質不佳、築城費用、治安因素等考量,遲至朱一貴事件後,基於治安防衛上的考量,乃1725年(清雍正三年)興建東、西、南、北大門四,東、南、北小門三,共七座木柵城,並於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於木柵城外環植莿竹,亦於1736年(清乾隆元年)與其他座城門同時改建為石門。 1786年(清乾隆五十一年)發生林爽文之亂,清廷決定將木柵城改建為土城,文獻記載林爽文勢力曾數次攻擊木柵城,雖未失守,但促使朝廷重新思考臺灣建城問題。相較於康熙、雍正朝期間對於在臺灣建城的消極作法,臺灣經歷清廷一百年左右的統治之後,與內地生活水準愈來愈相近,1788年(清乾隆五十三年),將原來的木柵城改築為土城的工程便著手進行。 1835年(清道光十六年)為強化原有之防禦能力,大南門、小南門、小東門、大北門、小北門遂於城門外另增築月城(甕城),足見大南門在當時諸城門中之重要地位,其外護月城,與內城門洞未位於同一軸線上,此乃便於防護之設,為大南門設置上的一大特色。也是臺灣現存唯一具有外護月城之城門。 日人治臺後,傳統城池因失去防禦功能,且阻礙新式都市發展,逐漸為日人拆除,1935年(昭和十年)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調查委員會指定大南門、大東門、小西門為臺南府城地區之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至此,大南門等城門得以保存。 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舊有的城垣殘壁繼續遭受破壞;1962年(民國五十一年),颱風過境,大南門嚴重損毀。至1975年(民國六十四年)臺南市政府進行「名勝古蹟整修三年計畫」,大南門於1978年(民國六十七年)由郭蒼龍先生主持修護計畫重建完成,重修的城樓屬仿前大南門古式RC建造,即為現今之貌。
評定基準: 1:: : 具其他古蹟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 公告無資料
法令依據: 依據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74年11月13日文建壹字第4499號函及文化資產保存法第27條11項暨同法施行細則第40條規定辦理。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現況地址: 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南市
distName: : 中西區
address: : 聖前里南門路三十四巷邊
經度: 120.20356021829
緯度: 22.987000448294
主管機關名稱: 臺南市政府
主管機關單位: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5巷1號3樓
代表圖像: ext: : jp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5-25/d8f3f98e-1416-43c9-babf-d468f3bc88fc/古032臺灣府城大南門_P001_c.jp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2-05-25/d8f3f98e-1416-43c9-babf-d468f3bc88fc/古032臺灣府城大南門_P001.jpg
name: : 古032臺灣府城大南門_P001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臺南市政府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51127000059
外觀特徵: 大南門坐北朝南,南側有一半月形的甕城與門樓所在的內城相接為一體,可分成寧南門門樓所在的內城與大南門所在的甕城兩部分介紹。 內城為東西走向,寧南門城門牆體下半部以花崗石條砌築,上半部以磚塊砌築;拱形門洞上有一書有「寧南門」的門額;木製城門上有72顆門釘,門開兩扇共144顆,門洞西側牆壁上崁有一塊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所立的示禁碑,上書有「農商負販,車牛往來,不續許兵役勒索,特示」。城牆位於城門東西兩側,形狀邊略呈菱形,外表以硓𥑮石砌築,牆頂女兒牆則是以紅磚砌築。東城牆與西側城牆各設有一炮口朝外的砲臺。 甕城呈半月形,以咾咕石和花崗岩疊砌而成,城牆上有城垛39座。大南門門城長9M、寬5.9M、高5.0M,位於甕城的東南邊,牆體為夯土而成,外表以花崗石採丁順砌法砌築,女兒牆由磚塊砌築而成,城門中央的拱形門洞上有一書有「大南門」的門額;設有木料組合而成的城門門扇,門開兩扇,各設有門釘72顆。城門地坪以紅磚鋪築,門扇前有花崗岩門檻。前緣女兒牆上有五個紅磚堆砌而成的城垛,並開有槍眼。城牆以夯土為主,外表以咾咕石疊砌。
室內特徵: (空)
使用情形: 觀光、遊憩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考量整體環境進行植栽整理;並將大南門公園與周圍環境進行整合。
現狀: 大南門於二戰後遭侵占作為住家使用,民國51年颱風過境,大南門嚴重崩毀,但並未因此而加以整修,一直到民國64年(西元1975年)台南市政府推動觀光年活動,進行「名勝古蹟整修三年計畫」,才得以遷移違建戶與整修城牆,大南門乃於民國67年(西元1978年)由郭蒼龍先生主持修護計畫重建完成,重修的城樓屬仿前大南門古式RC造建築,即為現今之貌。
網站名稱: 臺南旅遊網
網址: https://www.twtainan.net/zh-tw/attractions/detail/856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6-2213569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臺內民字第357272號
公告日期: : 1985-11-27 10:35:43.0
2::
classification: : 變更/修正
公告文號: : 府文資處字第1000393784號
公告日期: : 2011-06-24 00:00:00.0
note: : 直轄市升格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N054台南市臺灣府城大南門(三級)(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8877/photo/N054台南市臺灣府城大南門(三級)(2).JPG
2::
mediaName: : N054台南市臺灣府城大南門(三級)(3)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8878/photo/N054台南市臺灣府城大南門(三級)(3).JPG
3::
mediaName: : N054台南市臺灣府城大南門(三級)(4)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8879/photo/N054台南市臺灣府城大南門(三級)(4).JPG
4::
mediaName: : N054台南市臺灣府城大南門(三級)(5)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8880/photo/N054台南市臺灣府城大南門(三級)(5).JPG
5::
mediaName: : N054台南市臺灣府城大南門(三級)(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8881/photo/N054台南市臺灣府城大南門(三級)(6).JPG
6::
mediaName: : N054台南市臺灣府城大南門(三級)(7)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8882/photo/N054台南市臺灣府城大南門(三級)(7).JPG
7::
mediaName: : N054台南市臺灣府城大南門(三級)(8)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8883/photo/N054台南市臺灣府城大南門(三級)(8).JPG
8::
mediaName: : 臺灣府城大南門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14592/photo/臺灣府城大南門.jpg
9::
mediaName: : N054台南市臺灣府城大南門(三級)(1)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5-25/c0bdb586-defc-4a27-89de-11387cf17ae6/N054台南市臺灣府城大南門(三級)(1).jpg
10::
mediaName: : 古032臺灣府城大南門_P002
takePhotoDate: : 202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5-25/1ae8b2a5-c911-4319-b092-294954a79497/古032臺灣府城大南門_P002.jpg
11::
mediaName: : 古032臺灣府城大南門_P003
takePhotoDate: : 202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5-25/ad1f258e-44f0-4866-8e44-54be4e03a0f7/古032臺灣府城大南門_P003.jpg
12::
mediaName: : 古032臺灣府城大南門_P004
takePhotoDate: : 202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5-25/890a9e73-2f10-4e4d-80df-9ec867eb3639/古032臺灣府城大南門_P004.jpg
13::
mediaName: : 古032臺灣府城大南門_P005
takePhotoDate: : 202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5-25/05b9fbb2-3b6a-47c6-a9ac-78b24b121cf4/古032臺灣府城大南門_P005.jpg
14::
mediaName: : 古032臺灣府城大南門_P006
takePhotoDate: : 202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5-25/be8e375c-ff16-4ebd-b2e1-429c4a976b72/古032臺灣府城大南門_P006.jpg
15::
mediaName: : 古032臺灣府城大南門_P007
takePhotoDate: : 2020
ur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media/2022-05-25/20be8d2f-96e8-42a2-9916-ec54c9dacd86/古032臺灣府城大南門_P007.jp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5-25/3ffd1746-c478-4a77-8896-cfbf00e002a3/臺南府城大南門公告74.11.27.pdf
2::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2-05-25/c0da38c6-5e4e-4c47-96cc-aab38dada8d4/臺南縣市合併後縣定市定重新公告100.6.24.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cadasters/2021-11-01/4b42e8d0-a7f2-49f2-acaf-0b26a9f9a756/臺灣府城大南門地籍地圖.jpg
repImgId: 165299

# 形外 於 文資局歷史建築 - 7

案件編號20090107000002
個案名稱迪化街1段186號店屋
種類1::
code: : A3
name: : 宅第
歷史沿革(一)首筆資料註明日期為大正11年(1922年),乃一「土塊造瓦葺貳階 壹棟」,平坪為63坪6合7勺,貳階坪33坪1合3勺。 (二)民國52年(1963年)建築改良物登記簿記載:主要建材為「磚造」,樓房層數為「參層樓房」,建築式樣為「本國式」,分地面層、貳層、參層及騎樓地平面,共274.56㎡。 (三)本案第一進改建時間應為二次大戰發生前即已改建完成;第一進雖經改建,但其構造、材料、工法、室內裝修及建築格局等皆相當講究,極具保存價值。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文化資產價值鑑定申請表
評定基準1:: :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2:: :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3:: :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4:: : 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建築物第一進正立面、門窗、露臺、白瓷磚、洗石子欄杆及第 二、三進之門磚皆有明顯特色,「金包銀」斗砌牆作法在迪化街已不多見,具建物保存意義。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歷史建築登錄及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4款。
所屬主管機關臺北市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address: : 迪化街1段186號
經度121.509531
緯度25.0585699
主管機關名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4樓東北區
代表圖像ext: : jpe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sync/941dc319-eade-4358-8818-3935965955e5/代表圖像_迪化街1段186號店屋_20220623_c.jpe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sync/941dc319-eade-4358-8818-3935965955e5/代表圖像_迪化街1段186號店屋_20220623.jpeg
name: : 代表圖像_迪化街1段186號店屋_20220623
所有權屬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私O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私O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90107000002
外觀特徵沿街立面尚保存著舊有的原貌,為日治時期流行的牌樓厝建築立面形式,表面由面磚及洗石子材質所構成。另二、三進立面為清水磚牆及斗子砌磚牆所構成。
室內特徵(一)屋面 本建築為三進二過水,其第一進屋面已為後期加建之鐵皮浪版所覆蓋,於內側亦有天花加設未能見其全貌,但仍能以天花之通氣口及破損處得知屋面結構為擱檩式屋架,為大陸進口之福杉桁檩,其上設有桷仔、望磚、白灰、閩南瓦,是常見臺灣閩南屋面基本構成。 (二)外牆 第一進與184號、188號共同壁為承重磚牆厚達48CM,為長型店屋之主要承重結構,在磚材的來源為日治時期北投窯燒的TR磚及S磚。與184號相連的只有一樓的部份,其餘二三樓則是外牆露出並以鐵皮浪板覆蓋,而188號外牆裸露的部份還是以磚造的原有構造與本案的鐵皮浪板屋頂相連接。第二、三進與鄰棟間共同壁,為土埆磚牆,由於外層剝落使磚體外露,風化侵蝕嚴重。 (三)樓板及地坪 樓板構成乃應用磚壁、RC樓板與木架樓板共構。本建物即為三層三進之牌樓厝建築形式,騎樓板為福杉桁檩的擱檩式樓板所構成,木架樓板皆為福杉桁檩的擱檩式樓版。一樓部分因營業需要地坪形式改設為磨石子地磚及拋光石英磚,二層部分尚保有舊有地坪形式為淡色磨石子,以六角分割。 (四)門窗及樓梯 傳統木門窗注重外觀完美與耐久,因此須使用複雜精細的榫頭之連接方法,除特殊情形外,多避免使用鐵釘、螺絲釘鐵件等,以免因雨水生鏽而流出鏽水或爆裂,早期以硬木為木釘、木楔、竹釘為補強材料,近年來由於接著劑研發可輔助應用。因整修時部份木門窗已改為鋁製門窗,目前舊有的木門窗多集中在第二進,尚且保有部份以木榫接合工法之舊有木構門窗,在空間語言上可以呈現室內之歷史風格。臨街大門的木門已佚失,改為電動鐵捲門。 (五)天井外牆 天井外牆部份第一進為昭和年間改建,以加強磚造為主要結構,於天井處所見之磚材為當時普遍北投窯場出廠的T.R磚,砌法為平英式砌法(Plain English bond) 的一皮皆順、一皮皆丁之砌磚法。磚砌的水準相當高,可體現當年匠師的高超手藝。二、三進部份於起建初期至今保留完整,鄰天井外牆為傳統的斗子砌牆,為本建築之特色。
使用情形住宅、店面使用。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1、保存範圍:一至三進,不含增改建部分 2、附帶建議:本建物未來修復時應復原天井
現狀住宅、店面使用。
是否開放(空)
是否收費(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2)2720-8889
公告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北市文化二字第09730250700號
公告日期: : 2009-01-07 00:00:00.0
note: : 登錄歷史建築
landlotList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迪化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278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三)(供特定住宅使用)
2::
itemNo: : 2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迪化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279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三)(供特定住宅使用)
3::
itemNo: : 3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迪化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279-1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三)(供特定住宅使用)
公告建號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延平段三小段
itemNo: : 1
buildingSerialNo: : 313
buildingownership: : 私有
影音多媒體圖片1::
mediaName: : 迪化街1段186號店屋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2153/photo/迪化街1段186號店屋.jpg
2::
mediaName: : 18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32754/photo/186.jpg
3::
mediaName: : IMG_437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34475/photo/IMG_4372.JPG
公告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sync/748a2926-db57-43cc-a21d-588b7bb661a6/公告.pdf
地籍資料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sync/c5400072-ad07-448b-8f84-d74fdba17028/迪化街1段186號店屋.png
repImgId170543
案件編號: 20090107000002
個案名稱: 迪化街1段186號店屋
種類: 1::
code: : A3
name: : 宅第
歷史沿革: (一)首筆資料註明日期為大正11年(1922年),乃一「土塊造瓦葺貳階 壹棟」,平坪為63坪6合7勺,貳階坪33坪1合3勺。 (二)民國52年(1963年)建築改良物登記簿記載:主要建材為「磚造」,樓房層數為「參層樓房」,建築式樣為「本國式」,分地面層、貳層、參層及騎樓地平面,共274.56㎡。 (三)本案第一進改建時間應為二次大戰發生前即已改建完成;第一進雖經改建,但其構造、材料、工法、室內裝修及建築格局等皆相當講究,極具保存價值。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 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文化資產價值鑑定申請表
評定基準: 1:: :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2:: :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3:: : 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4:: : 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指定登錄理由: 建築物第一進正立面、門窗、露臺、白瓷磚、洗石子欄杆及第 二、三進之門磚皆有明顯特色,「金包銀」斗砌牆作法在迪化街已不多見,具建物保存意義。
法令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歷史建築登錄及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4款。
所屬主管機關: 臺北市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 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address: : 迪化街1段186號
經度: 121.509531
緯度: 25.0585699
主管機關名稱: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主管機關單位: 文化資產科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4樓東北區
代表圖像: ext: : jpeg
transform:
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sync/941dc319-eade-4358-8818-3935965955e5/代表圖像_迪化街1段186號店屋_20220623_c.jpeg
original: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sync/941dc319-eade-4358-8818-3935965955e5/代表圖像_迪化街1段186號店屋_20220623.jpeg
name: : 代表圖像_迪化街1段186號店屋_20220623
所有權屬: 1::
ownerType: : 土地所有人
ownerName: : 私O
2::
ownerType: : 建築所有人
ownerName: : 私O
網站連結: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90107000002
外觀特徵: 沿街立面尚保存著舊有的原貌,為日治時期流行的牌樓厝建築立面形式,表面由面磚及洗石子材質所構成。另二、三進立面為清水磚牆及斗子砌磚牆所構成。
室內特徵: (一)屋面 本建築為三進二過水,其第一進屋面已為後期加建之鐵皮浪版所覆蓋,於內側亦有天花加設未能見其全貌,但仍能以天花之通氣口及破損處得知屋面結構為擱檩式屋架,為大陸進口之福杉桁檩,其上設有桷仔、望磚、白灰、閩南瓦,是常見臺灣閩南屋面基本構成。 (二)外牆 第一進與184號、188號共同壁為承重磚牆厚達48CM,為長型店屋之主要承重結構,在磚材的來源為日治時期北投窯燒的TR磚及S磚。與184號相連的只有一樓的部份,其餘二三樓則是外牆露出並以鐵皮浪板覆蓋,而188號外牆裸露的部份還是以磚造的原有構造與本案的鐵皮浪板屋頂相連接。第二、三進與鄰棟間共同壁,為土埆磚牆,由於外層剝落使磚體外露,風化侵蝕嚴重。 (三)樓板及地坪 樓板構成乃應用磚壁、RC樓板與木架樓板共構。本建物即為三層三進之牌樓厝建築形式,騎樓板為福杉桁檩的擱檩式樓板所構成,木架樓板皆為福杉桁檩的擱檩式樓版。一樓部分因營業需要地坪形式改設為磨石子地磚及拋光石英磚,二層部分尚保有舊有地坪形式為淡色磨石子,以六角分割。 (四)門窗及樓梯 傳統木門窗注重外觀完美與耐久,因此須使用複雜精細的榫頭之連接方法,除特殊情形外,多避免使用鐵釘、螺絲釘鐵件等,以免因雨水生鏽而流出鏽水或爆裂,早期以硬木為木釘、木楔、竹釘為補強材料,近年來由於接著劑研發可輔助應用。因整修時部份木門窗已改為鋁製門窗,目前舊有的木門窗多集中在第二進,尚且保有部份以木榫接合工法之舊有木構門窗,在空間語言上可以呈現室內之歷史風格。臨街大門的木門已佚失,改為電動鐵捲門。 (五)天井外牆 天井外牆部份第一進為昭和年間改建,以加強磚造為主要結構,於天井處所見之磚材為當時普遍北投窯場出廠的T.R磚,砌法為平英式砌法(Plain English bond) 的一皮皆順、一皮皆丁之砌磚法。磚砌的水準相當高,可體現當年匠師的高超手藝。二、三進部份於起建初期至今保留完整,鄰天井外牆為傳統的斗子砌牆,為本建築之特色。
使用情形: 住宅、店面使用。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 1、保存範圍:一至三進,不含增改建部分 2、附帶建議:本建物未來修復時應復原天井
現狀: 住宅、店面使用。
是否開放: (空)
是否收費: (空)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02)2720-8889
公告: 1::
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公告文號: : 北市文化二字第09730250700號
公告日期: : 2009-01-07 00:00:00.0
note: : 登錄歷史建築
landlotList: 1::
itemNo: : 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迪化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278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三)(供特定住宅使用)
2::
itemNo: : 2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迪化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279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三)(供特定住宅使用)
3::
itemNo: : 3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迪化段一小段
landSerialNo: : 279-1
landownership: : 私有
cityLandUseType: : 其他使用區
cityLandUseTypeOther: : 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三)(供特定住宅使用)
公告建號: 1::
cityName: : 臺北市
distName: : 大同區
landNo: : 延平段三小段
itemNo: : 1
buildingSerialNo: : 313
buildingownership: : 私有
影音多媒體圖片: 1::
mediaName: : 迪化街1段186號店屋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2153/photo/迪化街1段186號店屋.jpg
2::
mediaName: : 186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32754/photo/186.jpg
3::
mediaName: : IMG_4372
url: : 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34475/photo/IMG_4372.JPG
公告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sync/748a2926-db57-43cc-a21d-588b7bb661a6/公告.pdf
地籍資料: 1::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sync/c5400072-ad07-448b-8f84-d74fdba17028/迪化街1段186號店屋.png
repImgId: 170543

# 形外 於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8

識別碼C1_376560000A_000006
名稱竹灣紫菜礁
區域(空)
簡述紫菜礁位於竹灣村西北方的海岸,此處有許多特殊的地形風貌,除了海蝕溝、海蝕平台地形外,連綿壯觀的玄武岩石柱,以及石柱下方南北向長形岩礁都是此區域的特色;岩礁深入大海,終年受浪花的衝擊而盛產紫菜,故稱為紫菜礁,是竹灣天然紫菜的產區。 紫菜礁是竹灣的公共造產,採收權於每年9月份公開招標,由最高底價者得標。採收期間為每年9月份得標日到隔年4月份止,採收期間開放未得標的村民可以取紫菜當釣餌,但是紫菜不能攜回,紫菜採收權為得標人所有。 野生紫菜生長在海面浪花潮水沖刷的岩礁上,且繁殖的季節在寒冷的冬季,品質深受氣候所影響,在少日照且時有浪花拍打的海蝕平台上是紫菜的最佳成長環境,古書記載「浪常粗則產量豐,浪常平則寡」,就是野生紫菜生長的寫照。 竹灣紫菜礁是在地人的私房景點、隱密性高,在前往小門村時,離小門橋約兩百公尺處會出現一條岔路,沿著牧場間蜿蜒的小路前進,即可抵達竹灣紫菜礁。 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經雨水沖刷露出的赭紅色富含鐵質的石英砂岩層,一旁設有座涼亭,涼亭除了可供村民遊客歇息外,登高至涼亭頂層眺望遠處景色,可以看見天海一線的美景,湛藍的天空、遼闊的海面與深入其中的紫菜礁岩,斜坡下一旁還有各式風化與海水侵蝕的海蝕平台與石階地形,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整排的柱狀玄武岩,浪花拍擊,激盪出大自然最美麗的火花。此地除了盛產紫菜以外,還是看浪、觀日落、磯釣以及觀賞各式地形地貌的好去處。 【建議停留時間】1小時
描述紫菜礁位於竹灣村西北方的海岸,此處有許多特殊的地形風貌,除了海蝕溝、海蝕平台地形外,連綿壯觀的玄武岩石柱,以及石柱下方南北向長形岩礁都是此區域的特色;岩礁深入大海,終年受浪花的衝擊而盛產紫菜,故稱為紫菜礁,是竹灣天然紫菜的產區。
電話886-6-9274400
地址澎湖縣西嶼鄉竹灣村西北方的海岸
郵政區碼(Zipcode)881
Region澎湖縣
Town西嶼鄉
旅遊資訊馬公出發,沿203縣道前行,在前往小門村時,離小門橋約兩百公尺處會出現一條岔路,沿著牧場間蜿蜒的小路前進,路程共約40分鐘,即可抵達。
開放時間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
圖一https://penghutravel.com/FileDownload/TravelInformation/NotSet/Scenery/817/竹灣紫菜礁-2.jpg
圖一描述竹灣紫菜礁,插喙與尾崙仔地形
圖二https://penghutravel.com/FileDownload/TravelInformation/NotSet/Scenery/817/竹灣紫菜礁-3.jpg
圖二描述竹灣紫菜礁風化石塊與玄武岩
圖三(空)
圖三描述(空)
地圖(空)
Gov376560000A
經度座標119.51267
緯度座標23.6481
原分類(空)
分類111
分類2(空)
分類3(空)
Level9
網站(空)
停車資訊(空)
停車經度座標(空)
停車緯度座標(空)
售票資訊(空)
備註注意潮汐變化,觀浪或是想近距離觀賞柱狀玄武岩地形,請注意安全。
關鍵字竹灣紫菜礁
更改時間2021-03-11T17:07:18+08:00
識別碼: C1_376560000A_000006
名稱: 竹灣紫菜礁
區域: (空)
簡述: 紫菜礁位於竹灣村西北方的海岸,此處有許多特殊的地形風貌,除了海蝕溝、海蝕平台地形外,連綿壯觀的玄武岩石柱,以及石柱下方南北向長形岩礁都是此區域的特色;岩礁深入大海,終年受浪花的衝擊而盛產紫菜,故稱為紫菜礁,是竹灣天然紫菜的產區。 紫菜礁是竹灣的公共造產,採收權於每年9月份公開招標,由最高底價者得標。採收期間為每年9月份得標日到隔年4月份止,採收期間開放未得標的村民可以取紫菜當釣餌,但是紫菜不能攜回,紫菜採收權為得標人所有。 野生紫菜生長在海面浪花潮水沖刷的岩礁上,且繁殖的季節在寒冷的冬季,品質深受氣候所影響,在少日照且時有浪花拍打的海蝕平台上是紫菜的最佳成長環境,古書記載「浪常粗則產量豐,浪常平則寡」,就是野生紫菜生長的寫照。 竹灣紫菜礁是在地人的私房景點、隱密性高,在前往小門村時,離小門橋約兩百公尺處會出現一條岔路,沿著牧場間蜿蜒的小路前進,即可抵達竹灣紫菜礁。 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經雨水沖刷露出的赭紅色富含鐵質的石英砂岩層,一旁設有座涼亭,涼亭除了可供村民遊客歇息外,登高至涼亭頂層眺望遠處景色,可以看見天海一線的美景,湛藍的天空、遼闊的海面與深入其中的紫菜礁岩,斜坡下一旁還有各式風化與海水侵蝕的海蝕平台與石階地形,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整排的柱狀玄武岩,浪花拍擊,激盪出大自然最美麗的火花。此地除了盛產紫菜以外,還是看浪、觀日落、磯釣以及觀賞各式地形地貌的好去處。 【建議停留時間】1小時
描述: 紫菜礁位於竹灣村西北方的海岸,此處有許多特殊的地形風貌,除了海蝕溝、海蝕平台地形外,連綿壯觀的玄武岩石柱,以及石柱下方南北向長形岩礁都是此區域的特色;岩礁深入大海,終年受浪花的衝擊而盛產紫菜,故稱為紫菜礁,是竹灣天然紫菜的產區。
電話: 886-6-9274400
地址: 澎湖縣西嶼鄉竹灣村西北方的海岸
郵政區碼(Zipcode): 881
Region: 澎湖縣
Town: 西嶼鄉
旅遊資訊: 馬公出發,沿203縣道前行,在前往小門村時,離小門橋約兩百公尺處會出現一條岔路,沿著牧場間蜿蜒的小路前進,路程共約40分鐘,即可抵達。
開放時間: Sun 24 hours;Mon 24 hours;Tue 24 hours;Wed 24 hours;Thu 24 hours;Fri 24 hours;Sat 24 hour
圖一: https://penghutravel.com/FileDownload/TravelInformation/NotSet/Scenery/817/竹灣紫菜礁-2.jpg
圖一描述: 竹灣紫菜礁,插喙與尾崙仔地形
圖二: https://penghutravel.com/FileDownload/TravelInformation/NotSet/Scenery/817/竹灣紫菜礁-3.jpg
圖二描述: 竹灣紫菜礁風化石塊與玄武岩
圖三: (空)
圖三描述: (空)
地圖: (空)
Gov: 376560000A
經度座標: 119.51267
緯度座標: 23.6481
原分類: (空)
分類1: 11
分類2: (空)
分類3: (空)
Level: 9
網站: (空)
停車資訊: (空)
停車經度座標: (空)
停車緯度座標: (空)
售票資訊: (空)
備註: 注意潮汐變化,觀浪或是想近距離觀賞柱狀玄武岩地形,請注意安全。
關鍵字: 竹灣紫菜礁
更改時間: 2021-03-11T17:07:18+08:00
[ 搜尋所有 形外 ... ]

根據姓名 謝O曼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謝O曼 ...)

轉生魔法商店

作者: 李依諦, 謝芝萱, 謝詩曼文.圖 | 出版單位: 竹縣環保局 | 版次: | 出版年月: 111/09 | 適讀對象: 兒童(6-12) | 頁數: 31 | 得獎紀錄: | ISBN: 978-626-7091-33-3 (精裝, 31面, 30公分)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五色鳥與他的好朋友

作者: 謝芝萱, 謝詩曼作 | 出版單位: 高市環保局 | 版次: | 出版年月: 111/11 | 適讀對象: 兒童(6-12) | 頁數: 25 | 得獎紀錄: | ISBN: 978-626-7171-24-0 (精裝, NT$250, 25面, 30公分)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你有看見我嗎?

作者: 謝詩曼文; 謝芝萱圖 | 出版單位: 新竹市環保局 | 版次: 二版 | 出版年月: 112/02 | 適讀對象: 兒童(6-12) | 頁數: 24 | 得獎紀錄: | ISBN: 978-626-7091-64-7 (精裝, NT$500, 24面, 21X30公分)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一起去ㄎㄧㄥㄌㄧㄥ ㄎㄨㄤ ㄌㄤ遊樂園

作者: 謝詩曼文; 謝芝萱, 何羽婷圖 | 出版單位: 新竹市環保局 | 版次: 二版 | 出版年月: 112/02 | 適讀對象: 幼兒(3-6歲) | 頁數: 18 | 得獎紀錄: | ISBN: 978-626-7091-65-4 (精裝, NT$500, 18面, 21X30公分)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為何我們總是選錯人?: 人類政治行為的迷思

作者: 瑞克.謝克曼(Rick Shenkman)著; 曾亞晴, 陳毅澂, 林士堯譯 | 出版單位: 左岸文化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12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352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98006-5-5 (平裝, NT$480, 352面, 21公分)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大海媽媽生病了

作者: 謝詩曼圖.文 | 出版單位: 新竹市環保局 | 版次: 二版 | 出版年月: 112/02 | 適讀對象: 兒童(6-12) | 頁數: 32 | 得獎紀錄: | ISBN: 978-626-7091-56-2 (精裝, NT$500, 32面, 21X30公分)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光風霽衛、敦琴共武-二次元奇幻親子音樂會》

(中華民國)許家銘;(中華民國)陳庭漢;(中華民國)劉翔宇;(中華民國)郭宗翰;(中華民國)臺北市立光復國民小學弦樂團;(中華民國)臺北市立敦化國民中學弦樂團 | 活動起始日期: 2024/03/08 | 活動結束日期: 2024/03/08 | 折扣資訊: 購票請洽TixFun或02-2362-4907

@ 音樂表演資訊

《光風霽衛、敦琴共武-二次元奇幻親子音樂會》

(中華民國)許家銘;(中華民國)陳庭漢;(中華民國)劉翔宇;(中華民國)郭宗翰;(中華民國)臺北市立光復國民小學弦樂團;(中華民國)臺北市立敦化國民中學弦樂團 | 活動起始日期: 2024/03/08 | 活動結束日期: 2024/03/08 | 折扣資訊: 購票請洽TixFun或02-2362-4907

@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轉生魔法商店

作者: 李依諦, 謝芝萱, 謝詩曼文.圖 | 出版單位: 竹縣環保局 | 版次: | 出版年月: 111/09 | 適讀對象: 兒童(6-12) | 頁數: 31 | 得獎紀錄: | ISBN: 978-626-7091-33-3 (精裝, 31面, 30公分)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五色鳥與他的好朋友

作者: 謝芝萱, 謝詩曼作 | 出版單位: 高市環保局 | 版次: | 出版年月: 111/11 | 適讀對象: 兒童(6-12) | 頁數: 25 | 得獎紀錄: | ISBN: 978-626-7171-24-0 (精裝, NT$250, 25面, 30公分)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你有看見我嗎?

作者: 謝詩曼文; 謝芝萱圖 | 出版單位: 新竹市環保局 | 版次: 二版 | 出版年月: 112/02 | 適讀對象: 兒童(6-12) | 頁數: 24 | 得獎紀錄: | ISBN: 978-626-7091-64-7 (精裝, NT$500, 24面, 21X30公分)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一起去ㄎㄧㄥㄌㄧㄥ ㄎㄨㄤ ㄌㄤ遊樂園

作者: 謝詩曼文; 謝芝萱, 何羽婷圖 | 出版單位: 新竹市環保局 | 版次: 二版 | 出版年月: 112/02 | 適讀對象: 幼兒(3-6歲) | 頁數: 18 | 得獎紀錄: | ISBN: 978-626-7091-65-4 (精裝, NT$500, 18面, 21X30公分)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為何我們總是選錯人?: 人類政治行為的迷思

作者: 瑞克.謝克曼(Rick Shenkman)著; 曾亞晴, 陳毅澂, 林士堯譯 | 出版單位: 左岸文化 | 版次: 初版 | 出版年月: 108/12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352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86-98006-5-5 (平裝, NT$480, 352面, 21公分)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大海媽媽生病了

作者: 謝詩曼圖.文 | 出版單位: 新竹市環保局 | 版次: 二版 | 出版年月: 112/02 | 適讀對象: 兒童(6-12) | 頁數: 32 | 得獎紀錄: | ISBN: 978-626-7091-56-2 (精裝, NT$500, 32面, 21X30公分)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光風霽衛、敦琴共武-二次元奇幻親子音樂會》

(中華民國)許家銘;(中華民國)陳庭漢;(中華民國)劉翔宇;(中華民國)郭宗翰;(中華民國)臺北市立光復國民小學弦樂團;(中華民國)臺北市立敦化國民中學弦樂團 | 活動起始日期: 2024/03/08 | 活動結束日期: 2024/03/08 | 折扣資訊: 購票請洽TixFun或02-2362-4907

@ 音樂表演資訊

《光風霽衛、敦琴共武-二次元奇幻親子音樂會》

(中華民國)許家銘;(中華民國)陳庭漢;(中華民國)劉翔宇;(中華民國)郭宗翰;(中華民國)臺北市立光復國民小學弦樂團;(中華民國)臺北市立敦化國民中學弦樂團 | 活動起始日期: 2024/03/08 | 活動結束日期: 2024/03/08 | 折扣資訊: 購票請洽TixFun或02-2362-4907

@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 搜尋所有 謝O曼 ... ]

根據電話 0937767878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0937767878 資料。

[ 搜尋所有 0937767878 ... ]

根據地址 臺中市西區双龍里模範街18巷14號1樓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臺中市西區双龍里模範街18巷14號1樓 資料。

[ 搜尋所有 臺中市西區双龍里模範街18巷14號1樓 ... ]

形外的黃頁資料

(以下顯示 10 筆)

超群外科診所(整形外科) | 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南京西路8號6樓 | 電話: 02-2563-3722

實美整形外科 | 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63號1樓 | 電話: 02-2754-2000

阡仁整形外科診所 | 地址: 桃園市桃園區中正路620號1樓 | 電話: 03-325-0503

現代美學整形外科診所 | 地址: 宜蘭縣羅東鎮光榮路61號之3 | 電話: 03-957-1237

實美整形外科診所 | 地址: 台中市西區大和路31號 | 電話: 04-2305-6200

楊振整形外科診所 | 地址: 台南市中西區中山路28號 | 電話: 06-229-2323

中山實美整形外科診所 | 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106號之2、4樓 | 電話: 02-2551-2000

蔡青松整形外科診所 | 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419號3樓 | 電話: 02-2731-6837

麗晶整形外科診所 | 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2號12樓 | 電話: 02-2731-4008

劉致明整形外科診所 | 地址: 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四段43號6樓 | 電話: 02-2794-5067

名稱 形外 找到的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

(以下顯示 2 筆) (或要:查詢所有 形外)
公司地址負責人統一編號狀態

臺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62號7樓
譚閔82941634核准設立

臺中市西區双龍里模範街18巷14號1樓
謝繽曼85014244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臺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62號7樓 | 負責人: 譚閔 | 統編: 82941634 | 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臺中市西區双龍里模範街18巷14號1樓 | 負責人: 謝繽曼 | 統編: 85014244 | 核准設立

姓名 謝O曼 找到的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

(以下顯示 4 筆) (或要:查詢所有 謝O曼)
公司地址負責人統一編號狀態

新北市永和區保安路7號(現場僅供辦公室使用)
謝小曼10062715遷他縣市 - 獨資

桃園市中壢區文化里吉林路49巷9之1號
謝小曼41433059歇業 - 獨資 (核准文號: 1059005757)

臺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3段216巷4弄21號
謝小曼54662343解散 (核准解散日期: 2020-12-15)

臺北市大安區永康街91之1號2樓
謝小曼94017150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新北市永和區保安路7號(現場僅供辦公室使用) | 負責人: 謝小曼 | 統編: 10062715 | 遷他縣市 - 獨資

登記地址: 桃園市中壢區文化里吉林路49巷9之1號 | 負責人: 謝小曼 | 統編: 41433059 | 歇業 - 獨資 (核准文號: 1059005757)

登記地址: 臺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3段216巷4弄21號 | 負責人: 謝小曼 | 統編: 54662343 | 解散 (核准解散日期: 2020-12-15)

登記地址: 臺北市大安區永康街91之1號2樓 | 負責人: 謝小曼 | 統編: 94017150 | 核准設立

與形外有限公司同分類的出進口廠商登記資料

安博思科技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40060 | 電話號碼: 02-77303378 | 臺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2段237號10樓

艾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50171 | 電話號碼: 02-25033191 | 臺北市中山區建國北路2段147號12樓之5

世軒技研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37945 | 電話號碼: 0935965000 | 臺北市信義區基隆路2段149之49號11樓之4

冠暉實業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35382 | 電話號碼: 02-23095351 | 臺北市文山區景興路188號14樓之1

台灣世通沃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50637 | 電話號碼: | 臺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3段100號5樓

星品牌國際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42567 | 電話號碼: 02-27012246 | 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3段190之1號3樓

藍海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46661 | 電話號碼: 02-27724468 | 臺北市中正區青島東路4號2樓之1

台灣聲學檢測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37950 | 電話號碼: 02-27545472 | 臺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2段200號11樓

九頊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47562 | 電話號碼: | 臺北市內湖區成功路4段61巷9弄4號4樓

台灣英飛朗股份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49273 | 電話號碼: 02-87128128 | 臺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207號12樓之1

堯佰客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49111 | 電話號碼: 02-2834-9274 | 臺北市士林區福國路100號9樓之3

寶祿實業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51045 | 電話號碼: 02-28358567 | 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1段17號9樓之8

柏采興業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46825 | 電話號碼: 02-29705155 | 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3段24巷32號

麗傑電子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47789 | 電話號碼: 02-89531481 | 新北市板橋區四川路1段23號9樓之1

阩飛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48632 | 電話號碼: 02-87327707 | 臺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1段318號

安博思科技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40060 | 電話號碼: 02-77303378 | 臺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2段237號10樓

艾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50171 | 電話號碼: 02-25033191 | 臺北市中山區建國北路2段147號12樓之5

世軒技研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37945 | 電話號碼: 0935965000 | 臺北市信義區基隆路2段149之49號11樓之4

冠暉實業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35382 | 電話號碼: 02-23095351 | 臺北市文山區景興路188號14樓之1

台灣世通沃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50637 | 電話號碼: | 臺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3段100號5樓

星品牌國際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42567 | 電話號碼: 02-27012246 | 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3段190之1號3樓

藍海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46661 | 電話號碼: 02-27724468 | 臺北市中正區青島東路4號2樓之1

台灣聲學檢測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37950 | 電話號碼: 02-27545472 | 臺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2段200號11樓

九頊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47562 | 電話號碼: | 臺北市內湖區成功路4段61巷9弄4號4樓

台灣英飛朗股份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49273 | 電話號碼: 02-87128128 | 臺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207號12樓之1

堯佰客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49111 | 電話號碼: 02-2834-9274 | 臺北市士林區福國路100號9樓之3

寶祿實業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51045 | 電話號碼: 02-28358567 | 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1段17號9樓之8

柏采興業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46825 | 電話號碼: 02-29705155 | 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3段24巷32號

麗傑電子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47789 | 電話號碼: 02-89531481 | 新北市板橋區四川路1段23號9樓之1

阩飛有限公司

統一編號: 54348632 | 電話號碼: 02-87327707 | 臺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1段318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