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電碳分散液應用開發技術
- 技術司可移轉技術資料集 @ 經濟部

技術名稱-中文導電碳分散液應用開發技術的執行單位是工研院材化所, 產出年度是104, 計畫名稱是民生福祉領域工業基礎技術研究計畫, 領域是民生福祉, 技術規格是(1)奈米導電碳材混合分散:將高均勻性導電碳分散液導入鋰電池驗證測試,放電測試顯示有助於極板導電網絡之建立,且可提昇電池的放電均勻性,使放電變異性, 潛力預估是透過本計畫所開發之導電碳分散液製程技術,可提昇導電碳材之附加價值,導入相關之助導添加需求製程,將可簡化配漿程序、時間及成本,提高產品均勻性及競爭優勢。.

序號7409
產出年度104
技術名稱-中文導電碳分散液應用開發技術
執行單位工研院材化所
產出單位(空)
計畫名稱民生福祉領域工業基礎技術研究計畫
領域民生福祉
已申請專利之國家-
已獲得專利之國家-
技術現況敘述-中文碳黑廣泛應用於鋰電池電極生產製作,由於碳黑難以製程均勻分散,本計劃建立高固含高均勻性導電碳分散液製程技術;藉由導入鋰電池電極製作,具有提昇產品之安全性和均勻性之優點,並可縮短電極漿料製備時程,提高後續加工製程良率和產品附加價值。 針對動力鋰電池特別重視長效循環壽命,而電極極板組成物的分佈均勻性則為最基本影響壽命的關鍵。 2020年全球鋰電池電動車將大幅成長至771萬輛,全世界電動車動力鋰電池的市場需求(電池電容量)將高達72,895 MWh,市場產值高達新台幣1.1 兆元以上。
技術現況敘述-英文(空)
技術規格(1)奈米導電碳材混合分散:將高均勻性導電碳分散液導入鋰電池驗證測試,放電測試顯示有助於極板導電網絡之建立,且可提昇電池的放電均勻性,使放電變異性<1%,優於傳統碳粉添加製程所製作之電池(3~5%),不僅可提昇電池模組效能和降低電能管理的複雜性,亦可有效改善鋰電池之使用效率和壽命,提高極板生產良率及品質。 (2)完成水相分散劑篩選技術和製備高固含碳分散液(19.2wt%)之開發;同時並完成以流變動態分析和線性黏彈法(LVR)以鑑定碳分散液之均勻性和穩定性。
技術成熟度實驗室階段
可應用範圍電池生產、碳粉與油墨商和助導應用相關產業
潛力預估透過本計畫所開發之導電碳分散液製程技術,可提昇導電碳材之附加價值,導入相關之助導添加需求製程,將可簡化配漿程序、時間及成本,提高產品均勻性及競爭優勢。
聯絡人員林俊男
電話03-5915304
傳真03-5912805
電子信箱HenryJNLin@itri.org.tw
參考網址
所須軟硬體設備混合分散相關設備
需具備之專業人才混合分散相關人力

序號

7409

產出年度

104

技術名稱-中文

導電碳分散液應用開發技術

執行單位

工研院材化所

產出單位

(空)

計畫名稱

民生福祉領域工業基礎技術研究計畫

領域

民生福祉

已申請專利之國家

-

已獲得專利之國家

-

技術現況敘述-中文

碳黑廣泛應用於鋰電池電極生產製作,由於碳黑難以製程均勻分散,本計劃建立高固含高均勻性導電碳分散液製程技術;藉由導入鋰電池電極製作,具有提昇產品之安全性和均勻性之優點,並可縮短電極漿料製備時程,提高後續加工製程良率和產品附加價值。 針對動力鋰電池特別重視長效循環壽命,而電極極板組成物的分佈均勻性則為最基本影響壽命的關鍵。 2020年全球鋰電池電動車將大幅成長至771萬輛,全世界電動車動力鋰電池的市場需求(電池電容量)將高達72,895 MWh,市場產值高達新台幣1.1 兆元以上。

技術現況敘述-英文

(空)

技術規格

(1)奈米導電碳材混合分散:將高均勻性導電碳分散液導入鋰電池驗證測試,放電測試顯示有助於極板導電網絡之建立,且可提昇電池的放電均勻性,使放電變異性<1%,優於傳統碳粉添加製程所製作之電池(3~5%),不僅可提昇電池模組效能和降低電能管理的複雜性,亦可有效改善鋰電池之使用效率和壽命,提高極板生產良率及品質。 (2)完成水相分散劑篩選技術和製備高固含碳分散液(19.2wt%)之開發;同時並完成以流變動態分析和線性黏彈法(LVR)以鑑定碳分散液之均勻性和穩定性。

技術成熟度

實驗室階段

可應用範圍

電池生產、碳粉與油墨商和助導應用相關產業

潛力預估

透過本計畫所開發之導電碳分散液製程技術,可提昇導電碳材之附加價值,導入相關之助導添加需求製程,將可簡化配漿程序、時間及成本,提高產品均勻性及競爭優勢。

聯絡人員

林俊男

電話

03-5915304

傳真

03-5912805

電子信箱

HenryJNLin@itri.org.tw

參考網址

所須軟硬體設備

混合分散相關設備

需具備之專業人才

混合分散相關人力

根據名稱 導電碳分散液應用開發技術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導電碳分散液應用開發技術 資料。

[ 搜尋所有 導電碳分散液應用開發技術 ... ]

根據電話 03-5915304 找到的相關資料

導電碳助導分散液分散技術

執行單位: 工研院材化所 | 產出年度: 103 | 產出單位: | 計畫名稱: 民生福祉領域工業基礎技術研究計畫 | 領域: 民生福祉 | 技術規格: 所開發之碳分散液物性規格為,固含量≧15%、平均粒徑≦150nm、粒徑分佈均勻性D90/Davg≦2.5、靜置沈降速度≦0.02mm/day、分散液黏度≦750cP;後續並導入鋰電池正極漿料之應用製程... | 潛力預估: -

@ 技術司可移轉技術資料集

導電碳助導分散液分散技術

執行單位: 工研院材化所 | 產出年度: 103 | 產出單位: | 計畫名稱: 民生福祉領域工業基礎技術研究計畫 | 領域: 民生福祉 | 技術規格: 所開發之碳分散液物性規格為,固含量≧15%、平均粒徑≦150nm、粒徑分佈均勻性D90/Davg≦2.5、靜置沈降速度≦0.02mm/day、分散液黏度≦750cP;後續並導入鋰電池正極漿料之應用製程... | 潛力預估: -

@ 技術司可移轉技術資料集

[ 搜尋所有 03-5915304 ... ]

在『技術司可移轉技術資料集』資料集內搜尋:


與導電碳分散液應用開發技術同分類的技術司可移轉技術資料集

高剛高韌環氧樹脂碳纖複材製備技術

執行單位: 工研院化工所 | 產出年度: 94 | 產出單位: | 計畫名稱: 特化與奈米化工技術開發四年計畫 | 領域: | 技術規格: 水溶性溶膠凝膠奈米顆粒置換成溶劑型溶膠凝膠奈米顆粒技術,適合樹脂相容使用 | 潛力預估: 可同時適用於溶劑型及熱熔型預浸材製程

難燃機能性PU奈米樹脂技術開發

執行單位: 工研院化工所 | 產出年度: 94 | 產出單位: | 計畫名稱: 特化與奈米化工技術開發四年計畫 | 領域: | 技術規格: ‧ 樹脂黏度≦30,000cps(@25oC)‧ 乾膜抗張強度:200-600kg/cm2‧ 乾膜延展性:200-600%‧ 乾膜難燃性符合UL94規範 | 潛力預估: 透過有機/無機奈米混成技術,開發難燃機能性PU奈米樹脂,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國內市場產值約50億元,相關合成皮應用產值約200億元以上,全球市場產值可達500億元,目前國內外尚無此類樹脂的開發與生產。

高效率菌液分離用不織布開發

執行單位: 工研院化工所 | 產出年度: 94 | 產出單位: | 計畫名稱: 高科技纖維與產品技術開發四年計畫 | 領域: | 技術規格: 菌液分離效率大於99%,菌液過濾效率大於5 L/m2.hr | 潛力預估: 本技術所研發的精密不織布過濾膜製程簡單、加工容易及成本低,濾膜具生化精密過濾功能,此技術可加速傳統產業拓展高附加價值生化過濾材料之開發,落實技術本土化策略,相關技術及產品可大幅提升不織布廠商之產品競爭...

止血纖維紡絲技術

執行單位: 工研院化工所 | 產出年度: 94 | 產出單位: | 計畫名稱: 高科技纖維與產品技術開發四年計畫 | 領域: | 技術規格: 細胞毒性 | 潛力預估: 本技術所開發之止血纖維,具備低細胞毒性、高生物相容以及縮短創傷出血時間之特性,所使用材料無病原污染風險且成本較傳統使用膠原蛋白之止血敷材低廉50%~70%,預期未來可應用於居家護理敷材、手術敷材、創傷...

高撥水織物表面處理技術

執行單位: 工研院化工所 | 產出年度: 94 | 產出單位: | 計畫名稱: 高科技纖維與產品技術開發四年計畫 | 領域: | 技術規格: 撥水度5級(ISO 4920)、撥油度4級以上(ISO 14419)、耐洗50次(AATCC 135)。 | 潛力預估: 本技術開發的高撥水織物表面處理技術,可協助廠商在染整之應用,除了可增加織物之撥水撥油性能提昇紡織品之附加價值外,與現有市售商品比較起來在功能上及品質上均具有更高之水準,可提升台灣紡織產業之國際競爭力。

抗氧化紡織品開發

執行單位: 工研院化工所 | 產出年度: 94 | 產出單位: | 計畫名稱: 高科技纖維與產品技術開發四年計畫 | 領域: | 技術規格: ‧ 自由基抑制能力>70%‧ 安全性評估:口服急性毒性試驗(LD50>30 ml/kg)、皮膚刺激性試驗(無刺激性) | 潛力預估: 全球紡織配額將被取消,意味著全球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有效提昇產品附加價值及降低成本為目前重要之課題,而協助業者投入高毛利率之相關產品亦為一項新措施。因此本技術結合目前紡織業者之既有技術與產品,可快速提...

具交聯性高分子奈米微包技術開發

執行單位: 工研院化工所 | 產出年度: 94 | 產出單位: | 計畫名稱: 奈米生醫技術開發與應用四年計畫 | 領域: | 技術規格: 奈米級高分子微胞:50-200 nm;可交聯基改質率:> 70%; 具穩定性:藥物包覆穩定性> 20% | 潛力預估: 在奈米微胞及生醫應用技術方面,歐、美、日先進國家自1996年起,陸續多家奈米生醫公司相繼成立,2004年美國FDA首次通過以微包奈米載體平台技術開發的Estrasorb進入市場, 2005年初Amer...

多功能醫學造影奈米微粒技術

執行單位: 工研院化工所 | 產出年度: 94 | 產出單位: | 計畫名稱: 奈米生醫技術開發與應用四年計畫 | 領域: | 技術規格: Fe3O4奈米微粒滯性能: ‧r1=28.9, r2=222 ‧r2/ r1=7.68 B0=0.47T ; Dendrimer奈米微粒滯性能: 第一代: r1=23.1 and r2=22.3 (m... | 潛力預估: 根據美國生醫資訊科技中心(Center of Biomedical and Bioinformatic Technology)的最新的統計(2004年8月),目前已經核准進入臨床實驗的各類特用分子影...

高光性主體(HOST)單體

執行單位: 工研院化工所 | 產出年度: 94 | 產出單位: | 計畫名稱: 工研院材料與化工領域環境建構計畫 | 領域: | 技術規格: 金屬催化平行反應平台:產品規格為Tg>100oC、純度>99% | 潛力預估: 本技術可快速合成及分析數十種以上的高光性主體(Host)材料,可加速有機電致發光平面顯示器用材料技術之發展,未來量產後預估相關產品產值將達新台幣2億元。

螢光組合配方材料

執行單位: 工研院化工所 | 產出年度: 94 | 產出單位: | 計畫名稱: 工研院材料與化工領域環境建構計畫 | 領域: | 技術規格: 摻雜型螢光粉可以紫外光激發而放射出特定波長的可見光。放射波長調控範圍:400~ 700nm。 | 潛力預估: 未來預估相關應用產品產值將達新台幣10億元。

自動化多功能光學特性檢測設備組裝技術

執行單位: 工研院化工所 | 產出年度: 94 | 產出單位: | 計畫名稱: 工研院材料與化工領域環境建構計畫 | 領域: | 技術規格: 組裝後之系統具備量測膜厚、反射率、穿透率、吸收度、螢光光譜、色度、光學係數等功能,並兼具可連續多點量測之自動化功能。主要元件有光源兩組、單光儀、CCD 陣列式光譜儀、自動化 X-Y 移動平台、數據處... | 潛力預估: 利用本技術所組裝之自動化多功能光學特性檢測設備,可應用于光電或薄膜特性檢測上,國內相關檢測設備之年產值預估可達 3000-5000 萬元以上。

高純吸附劑合成技術

執行單位: 工研院化工所 | 產出年度: 94 | 產出單位: | 計畫名稱: 工研院材料與化工領域環境建構計畫 | 領域: | 技術規格: ‧ 孔徑: 5~25nm‧ 孔洞體積: 1.5~0.4cm3/g‧ 表面積: >100m2/g‧ 改質氧化鋁: 可由FT-IR檢測出特徵吸收峰 | 潛力預估: 奈米孔隙粉體因其奈米級的孔徑特性,而應用於精密分析或分離程序上。已完成建立高純度精密純化吸附劑之改質實驗技術與檢測技術,可提昇產品的附加價值,使奈米孔徑粉體朝多樣化功能發展預計高純化學品相關技術將可創...

無電鍍銅化學藥水應用在TFT-LCD閘極

執行單位: 工研院化工所 | 產出年度: 94 | 產出單位: | 計畫名稱: 工研院材料與化工領域環境建構計畫 | 領域: | 技術規格: 銅導線層厚度 | 潛力預估: 未來第六世代以上大面積或是可撓性Panel TFT的金屬層主要沉積技術

螢光染料之應用

執行單位: 工研院化工所 | 產出年度: 94 | 產出單位: | 計畫名稱: 工研院創新前瞻技術研究計畫 | 領域: | 技術規格: 史脫克位移 > 80nm; 螢光量子效率 =0.55; 溶解度>0.4% | 潛力預估: 開發可寫錄式多層碟片記錄染料與技術,可使資訊儲存容量增加至Sub-terabyte或Terabyte,並建立Sub-terabyte級儲存技術之自主智慧財產權,主導Sub-terabyte級儲存規格方...

奈米碳纖製程技術

執行單位: 工研院化工所 | 產出年度: 94 | 產出單位: | 計畫名稱: 工研院創新前瞻技術研究計畫 | 領域: | 技術規格: 管徑: 30~100nm (可調控); 純度 > 90% (未純化產物); 產能 > 20g/天 | 潛力預估: 本技術開發經濟化奈米碳纖及奈米碳管製程,克服目前生產成本高經濟效益低之應用瓶頸。將可開拓與落實奈米碳材在導電塑橡膠添加、結構補強之複合材料、導熱複合材料或導熱流體、儲能電極材料、電磁波遮蔽與吸收、 ...

高剛高韌環氧樹脂碳纖複材製備技術

執行單位: 工研院化工所 | 產出年度: 94 | 產出單位: | 計畫名稱: 特化與奈米化工技術開發四年計畫 | 領域: | 技術規格: 水溶性溶膠凝膠奈米顆粒置換成溶劑型溶膠凝膠奈米顆粒技術,適合樹脂相容使用 | 潛力預估: 可同時適用於溶劑型及熱熔型預浸材製程

難燃機能性PU奈米樹脂技術開發

執行單位: 工研院化工所 | 產出年度: 94 | 產出單位: | 計畫名稱: 特化與奈米化工技術開發四年計畫 | 領域: | 技術規格: ‧ 樹脂黏度≦30,000cps(@25oC)‧ 乾膜抗張強度:200-600kg/cm2‧ 乾膜延展性:200-600%‧ 乾膜難燃性符合UL94規範 | 潛力預估: 透過有機/無機奈米混成技術,開發難燃機能性PU奈米樹脂,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國內市場產值約50億元,相關合成皮應用產值約200億元以上,全球市場產值可達500億元,目前國內外尚無此類樹脂的開發與生產。

高效率菌液分離用不織布開發

執行單位: 工研院化工所 | 產出年度: 94 | 產出單位: | 計畫名稱: 高科技纖維與產品技術開發四年計畫 | 領域: | 技術規格: 菌液分離效率大於99%,菌液過濾效率大於5 L/m2.hr | 潛力預估: 本技術所研發的精密不織布過濾膜製程簡單、加工容易及成本低,濾膜具生化精密過濾功能,此技術可加速傳統產業拓展高附加價值生化過濾材料之開發,落實技術本土化策略,相關技術及產品可大幅提升不織布廠商之產品競爭...

止血纖維紡絲技術

執行單位: 工研院化工所 | 產出年度: 94 | 產出單位: | 計畫名稱: 高科技纖維與產品技術開發四年計畫 | 領域: | 技術規格: 細胞毒性 | 潛力預估: 本技術所開發之止血纖維,具備低細胞毒性、高生物相容以及縮短創傷出血時間之特性,所使用材料無病原污染風險且成本較傳統使用膠原蛋白之止血敷材低廉50%~70%,預期未來可應用於居家護理敷材、手術敷材、創傷...

高撥水織物表面處理技術

執行單位: 工研院化工所 | 產出年度: 94 | 產出單位: | 計畫名稱: 高科技纖維與產品技術開發四年計畫 | 領域: | 技術規格: 撥水度5級(ISO 4920)、撥油度4級以上(ISO 14419)、耐洗50次(AATCC 135)。 | 潛力預估: 本技術開發的高撥水織物表面處理技術,可協助廠商在染整之應用,除了可增加織物之撥水撥油性能提昇紡織品之附加價值外,與現有市售商品比較起來在功能上及品質上均具有更高之水準,可提升台灣紡織產業之國際競爭力。

抗氧化紡織品開發

執行單位: 工研院化工所 | 產出年度: 94 | 產出單位: | 計畫名稱: 高科技纖維與產品技術開發四年計畫 | 領域: | 技術規格: ‧ 自由基抑制能力>70%‧ 安全性評估:口服急性毒性試驗(LD50>30 ml/kg)、皮膚刺激性試驗(無刺激性) | 潛力預估: 全球紡織配額將被取消,意味著全球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有效提昇產品附加價值及降低成本為目前重要之課題,而協助業者投入高毛利率之相關產品亦為一項新措施。因此本技術結合目前紡織業者之既有技術與產品,可快速提...

具交聯性高分子奈米微包技術開發

執行單位: 工研院化工所 | 產出年度: 94 | 產出單位: | 計畫名稱: 奈米生醫技術開發與應用四年計畫 | 領域: | 技術規格: 奈米級高分子微胞:50-200 nm;可交聯基改質率:> 70%; 具穩定性:藥物包覆穩定性> 20% | 潛力預估: 在奈米微胞及生醫應用技術方面,歐、美、日先進國家自1996年起,陸續多家奈米生醫公司相繼成立,2004年美國FDA首次通過以微包奈米載體平台技術開發的Estrasorb進入市場, 2005年初Amer...

多功能醫學造影奈米微粒技術

執行單位: 工研院化工所 | 產出年度: 94 | 產出單位: | 計畫名稱: 奈米生醫技術開發與應用四年計畫 | 領域: | 技術規格: Fe3O4奈米微粒滯性能: ‧r1=28.9, r2=222 ‧r2/ r1=7.68 B0=0.47T ; Dendrimer奈米微粒滯性能: 第一代: r1=23.1 and r2=22.3 (m... | 潛力預估: 根據美國生醫資訊科技中心(Center of Biomedical and Bioinformatic Technology)的最新的統計(2004年8月),目前已經核准進入臨床實驗的各類特用分子影...

高光性主體(HOST)單體

執行單位: 工研院化工所 | 產出年度: 94 | 產出單位: | 計畫名稱: 工研院材料與化工領域環境建構計畫 | 領域: | 技術規格: 金屬催化平行反應平台:產品規格為Tg>100oC、純度>99% | 潛力預估: 本技術可快速合成及分析數十種以上的高光性主體(Host)材料,可加速有機電致發光平面顯示器用材料技術之發展,未來量產後預估相關產品產值將達新台幣2億元。

螢光組合配方材料

執行單位: 工研院化工所 | 產出年度: 94 | 產出單位: | 計畫名稱: 工研院材料與化工領域環境建構計畫 | 領域: | 技術規格: 摻雜型螢光粉可以紫外光激發而放射出特定波長的可見光。放射波長調控範圍:400~ 700nm。 | 潛力預估: 未來預估相關應用產品產值將達新台幣10億元。

自動化多功能光學特性檢測設備組裝技術

執行單位: 工研院化工所 | 產出年度: 94 | 產出單位: | 計畫名稱: 工研院材料與化工領域環境建構計畫 | 領域: | 技術規格: 組裝後之系統具備量測膜厚、反射率、穿透率、吸收度、螢光光譜、色度、光學係數等功能,並兼具可連續多點量測之自動化功能。主要元件有光源兩組、單光儀、CCD 陣列式光譜儀、自動化 X-Y 移動平台、數據處... | 潛力預估: 利用本技術所組裝之自動化多功能光學特性檢測設備,可應用于光電或薄膜特性檢測上,國內相關檢測設備之年產值預估可達 3000-5000 萬元以上。

高純吸附劑合成技術

執行單位: 工研院化工所 | 產出年度: 94 | 產出單位: | 計畫名稱: 工研院材料與化工領域環境建構計畫 | 領域: | 技術規格: ‧ 孔徑: 5~25nm‧ 孔洞體積: 1.5~0.4cm3/g‧ 表面積: >100m2/g‧ 改質氧化鋁: 可由FT-IR檢測出特徵吸收峰 | 潛力預估: 奈米孔隙粉體因其奈米級的孔徑特性,而應用於精密分析或分離程序上。已完成建立高純度精密純化吸附劑之改質實驗技術與檢測技術,可提昇產品的附加價值,使奈米孔徑粉體朝多樣化功能發展預計高純化學品相關技術將可創...

無電鍍銅化學藥水應用在TFT-LCD閘極

執行單位: 工研院化工所 | 產出年度: 94 | 產出單位: | 計畫名稱: 工研院材料與化工領域環境建構計畫 | 領域: | 技術規格: 銅導線層厚度 | 潛力預估: 未來第六世代以上大面積或是可撓性Panel TFT的金屬層主要沉積技術

螢光染料之應用

執行單位: 工研院化工所 | 產出年度: 94 | 產出單位: | 計畫名稱: 工研院創新前瞻技術研究計畫 | 領域: | 技術規格: 史脫克位移 > 80nm; 螢光量子效率 =0.55; 溶解度>0.4% | 潛力預估: 開發可寫錄式多層碟片記錄染料與技術,可使資訊儲存容量增加至Sub-terabyte或Terabyte,並建立Sub-terabyte級儲存技術之自主智慧財產權,主導Sub-terabyte級儲存規格方...

奈米碳纖製程技術

執行單位: 工研院化工所 | 產出年度: 94 | 產出單位: | 計畫名稱: 工研院創新前瞻技術研究計畫 | 領域: | 技術規格: 管徑: 30~100nm (可調控); 純度 > 90% (未純化產物); 產能 > 20g/天 | 潛力預估: 本技術開發經濟化奈米碳纖及奈米碳管製程,克服目前生產成本高經濟效益低之應用瓶頸。將可開拓與落實奈米碳材在導電塑橡膠添加、結構補強之複合材料、導熱複合材料或導熱流體、儲能電極材料、電磁波遮蔽與吸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