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名稱小港龍湖廟大士爺祭典的級別名稱是民俗, 所屬主管機關是高雄市政府, 指定/登錄理由是1.每年的大士爺祭典,均吸引在地居民與各地善信共襄盛舉,共同參與祭典、沿途擺設豐盛公筵供品、親身參與如製作串(貫)金、取竹等具意義之大士爺祭典準備項目等,共同響應港仔墘地區特有之中元節盛會。
2.龍湖廟為小港區(舊時港仔墘庄)之庄廟,港仔墘庄依現今的行政里劃分為小港、港口、港正、港后、港明、港南、港...,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是小港龍湖廟大士爺祭典固定於每年農曆7月14日至16日舉辦,相當強化大士爺在中元普渡之角色,且著重其庄世代傳承之文化傳統。每年委由糊紙藝師紙糊金身,大士爺高5.2公尺座像,上座觀音大士、竹林普陀山、玉色長角、七星靛藍臉、銅鈴大眼、口吐火焰、硃砂髮、金盔戰甲背有五方旗、手舉慶讚中元合境平安旗、腰繫獅頭腰....
案件編號 | 20240116000003 |
個案名稱 | 小港龍湖廟大士爺祭典 |
級別代碼 | 5.1.1 |
級別名稱 | 民俗 |
種類 | 1:code : F5 name : 儀式、祭典、節慶
|
所屬族群 | 1:type : 漢民族
|
評定基準 | 1: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2: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社會生活與文化之特色3:其表現形式與實踐仍保留一定之傳統方式 |
指定/登錄理由 | 1.每年的大士爺祭典,均吸引在地居民與各地善信共襄盛舉,共同參與祭典、沿途擺設豐盛公筵供品、親身參與如製作串(貫)金、取竹等具意義之大士爺祭典準備項目等,共同響應港仔墘地區特有之中元節盛會。
2.龍湖廟為小港區(舊時港仔墘庄)之庄廟,港仔墘庄依現今的行政里劃分為小港、港口、港正、港后、港明、港南、港墘、港興等8里,據此形成祭典之八大會首(主會首、主普首、主醮首、主壇首、天燈首、水燈首、三界首、押榜首),傳統上,任主會首者須「六公全」(指具備內公、外公、舅公、伯公、叔公、丈公等身分)象徵家庭圓滿。擔任會首者亦須指派家中男丁或其代表,參與祭典充當「拜佛仔」,形成當地具有特色的文化。
3.小港龍湖廟的大士爺祭典迄今仍維持相當傳統之方式辦理,每年委由糊紙藝師製作大士爺金身,祭典儀式的核心圍繞在南路靈寶道士的普施科儀。串(貫)金、換衫、路頭帖、挫燈篙、迎大士(遶境)、安座、開光點眼、放水燈、公筵、五更早朝、燈篙豎旗、午供、打水狀(車藏)、入醮、普渡、坐座與普施、恭送大士及安座等儀程,業已形成穩定之祭典結構。 |
法令依據 | 第2條第1、2、3款 |
所屬主管機關 | 高雄市政府 |
所在地理區域 | 1:itemNo : 1 cityName : 高雄市 distName : 小港區
|
代表圖像 | extjpgtransform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4-01-16/5ac9f79b-5939-464d-bb20-94c71da9d2e8/恭送大士_c.jpg
original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4-01-16/5ac9f79b-5939-464d-bb20-94c71da9d2e8/恭送大士.jpgname恭送大士 |
代表圖像來源 |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 | 小港龍湖廟為臺灣少數主祀神祇為大士爺之廟宇,亦為高雄唯一奉祀大士爺之廟宇。據《鳳山縣采訪冊》記載,乾隆60年(1795年)貢生李國珍在港仔墘庄募建大士爺廟,可知祭祀大士爺與其民間信仰之歷史脈絡,可追溯自清治時期。復依日治初期之社寺廟宇調查,小港龍湖廟前身可溯至嘉慶23年(1818年)。港仔墘庄是日治時期小港地區的聚落,足見大士爺祭祀在當地有一定的歷史淵源。
小港龍湖廟大士爺祭典固定於每年農曆7月14日至16日舉辦,相當強化大士爺在中元普渡之角色,且著重其庄世代傳承之文化傳統。每年委由糊紙藝師紙糊金身,大士爺高5.2公尺座像,上座觀音大士、竹林普陀山、玉色長角、七星靛藍臉、銅鈴大眼、口吐火焰、硃砂髮、金盔戰甲背有五方旗、手舉慶讚中元合境平安旗、腰繫獅頭腰帶、著鞋履並有護法護持,此高大金身讓祭典更具可看性,亦顯現其專屬特色。
小港龍湖廟大士爺祭典辦理的宗旨在於祈求冥陽兩利,教化向善與照顧鄉里弱勢家戶。自農曆6月開始進行相關的籌備工作,包括:製作串(貫)金、換衫、收丁口錢、貼路頭帖、取竹等。祭典自農曆7月14日開始,這項民俗的重要核心流程亦於此日進行,包括:迎大士、安座、開光、放水燈、公筵等。農曆7月15日進入普渡的重點科儀,包括五更早朝、燈篙豎旗、誦經、午供、打水狀(車藏)、入醮、公筵、普渡、坐座與普施、恭送大士。農曆7月16日將大士爺神位奉請回廟內前殿安座,並化吉(燒化)恭送大士爺之兩尊紙糊護法歸位,至此三日祭典結束。於祭典圓滿後,擇日將所收之部分丁口錢,救助鄉里弱勢家戶,體現大士爺庇佑眾生與宗教信仰教化人心向善之宗旨。 |
舉行時間類別-國曆/農曆 | 農曆 |
辦理週期 | 每年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 小港龍湖廟大士爺祭典固定於每年農曆7月14日至16日舉辦,相當強化大士爺在中元普渡之角色,且著重其庄世代傳承之文化傳統。每年委由糊紙藝師紙糊金身,大士爺高5.2公尺座像,上座觀音大士、竹林普陀山、玉色長角、七星靛藍臉、銅鈴大眼、口吐火焰、硃砂髮、金盔戰甲背有五方旗、手舉慶讚中元合境平安旗、腰繫獅頭腰帶、著鞋履並有護法護持,此高大金身讓祭典更具可看性,亦顯現其專屬特色。
小港龍湖廟大士爺祭典辦理的宗旨在於祈求冥陽兩利,教化向善與照顧鄉里弱勢家戶。自農曆6月開始進行相關的籌備工作,包括:製作串(貫)金、換衫、收丁口錢、貼路頭帖、取竹等。祭典自農曆7月14日開始,這項民俗的重要核心流程亦於此日進行,包括:迎大士、安座、開光、放水燈、公筵等。農曆7月15日進入普渡的重點科儀,包括五更早朝、燈篙豎旗、誦經、午供、打水狀(車藏)、入醮、公筵、普渡、坐座與普施、恭送大士。農曆7月16日將大士爺神位奉請回廟內前殿安座,並化吉(燒化)恭送大士爺之兩尊紙糊護法歸位,至此三日祭典結束。於祭典圓滿後,擇日將所收之部分丁口錢,救助鄉里弱勢家戶,體現大士爺庇佑眾生與宗教信仰教化人心向善之宗旨。 |
公告 | 1: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officialDocNo : 高市府文資字第11330033902號 registerDate : 2024-01-04 15:30:03.323 note : 登錄及認定保存者
|
網站連結 |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folklore/20240116000003 |
影音多媒體影片 | 1:mediaName : 小港龍湖廟大士爺祭典 url : https://imedia.culture.tw/iframe/8413a24b68?api_access_key=96059874-af5c-4958-8361-56c19bae953f
|
保存者/保存團體 | 財團法人小港龍湖廟 |
公告資料 | 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4-01-16/408db62d-6b66-4182-bc59-dcba801cc151/1130104_高市府文資字第11330033902號_登錄「小港龍湖廟大士爺祭典」為本市民俗及認定「財團法人小港龍湖廟」為保存者。.pdf |
主管機關名稱 | 高雄市政府 |
主管機關單位 |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文化資產小組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 | 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272號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 | 07-531-2560#317 |
repImgId | 240868 |
案件編號20240116000003 |
個案名稱小港龍湖廟大士爺祭典 |
級別代碼5.1.1 |
級別名稱民俗 |
種類1:code : F5 name : 儀式、祭典、節慶
|
所屬族群1:type : 漢民族
|
評定基準1: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2: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社會生活與文化之特色3:其表現形式與實踐仍保留一定之傳統方式 |
指定/登錄理由1.每年的大士爺祭典,均吸引在地居民與各地善信共襄盛舉,共同參與祭典、沿途擺設豐盛公筵供品、親身參與如製作串(貫)金、取竹等具意義之大士爺祭典準備項目等,共同響應港仔墘地區特有之中元節盛會。
2.龍湖廟為小港區(舊時港仔墘庄)之庄廟,港仔墘庄依現今的行政里劃分為小港、港口、港正、港后、港明、港南、港墘、港興等8里,據此形成祭典之八大會首(主會首、主普首、主醮首、主壇首、天燈首、水燈首、三界首、押榜首),傳統上,任主會首者須「六公全」(指具備內公、外公、舅公、伯公、叔公、丈公等身分)象徵家庭圓滿。擔任會首者亦須指派家中男丁或其代表,參與祭典充當「拜佛仔」,形成當地具有特色的文化。
3.小港龍湖廟的大士爺祭典迄今仍維持相當傳統之方式辦理,每年委由糊紙藝師製作大士爺金身,祭典儀式的核心圍繞在南路靈寶道士的普施科儀。串(貫)金、換衫、路頭帖、挫燈篙、迎大士(遶境)、安座、開光點眼、放水燈、公筵、五更早朝、燈篙豎旗、午供、打水狀(車藏)、入醮、普渡、坐座與普施、恭送大士及安座等儀程,業已形成穩定之祭典結構。 |
法令依據第2條第1、2、3款 |
所屬主管機關高雄市政府 |
所在地理區域1:itemNo : 1 cityName : 高雄市 distName : 小港區
|
代表圖像extjpgtransformc : 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4-01-16/5ac9f79b-5939-464d-bb20-94c71da9d2e8/恭送大士_c.jpg
originalhttps://data.boch.gov.tw/upload/representImageFile/2024-01-16/5ac9f79b-5939-464d-bb20-94c71da9d2e8/恭送大士.jpgname恭送大士 |
代表圖像來源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小港龍湖廟為臺灣少數主祀神祇為大士爺之廟宇,亦為高雄唯一奉祀大士爺之廟宇。據《鳳山縣采訪冊》記載,乾隆60年(1795年)貢生李國珍在港仔墘庄募建大士爺廟,可知祭祀大士爺與其民間信仰之歷史脈絡,可追溯自清治時期。復依日治初期之社寺廟宇調查,小港龍湖廟前身可溯至嘉慶23年(1818年)。港仔墘庄是日治時期小港地區的聚落,足見大士爺祭祀在當地有一定的歷史淵源。
小港龍湖廟大士爺祭典固定於每年農曆7月14日至16日舉辦,相當強化大士爺在中元普渡之角色,且著重其庄世代傳承之文化傳統。每年委由糊紙藝師紙糊金身,大士爺高5.2公尺座像,上座觀音大士、竹林普陀山、玉色長角、七星靛藍臉、銅鈴大眼、口吐火焰、硃砂髮、金盔戰甲背有五方旗、手舉慶讚中元合境平安旗、腰繫獅頭腰帶、著鞋履並有護法護持,此高大金身讓祭典更具可看性,亦顯現其專屬特色。
小港龍湖廟大士爺祭典辦理的宗旨在於祈求冥陽兩利,教化向善與照顧鄉里弱勢家戶。自農曆6月開始進行相關的籌備工作,包括:製作串(貫)金、換衫、收丁口錢、貼路頭帖、取竹等。祭典自農曆7月14日開始,這項民俗的重要核心流程亦於此日進行,包括:迎大士、安座、開光、放水燈、公筵等。農曆7月15日進入普渡的重點科儀,包括五更早朝、燈篙豎旗、誦經、午供、打水狀(車藏)、入醮、公筵、普渡、坐座與普施、恭送大士。農曆7月16日將大士爺神位奉請回廟內前殿安座,並化吉(燒化)恭送大士爺之兩尊紙糊護法歸位,至此三日祭典結束。於祭典圓滿後,擇日將所收之部分丁口錢,救助鄉里弱勢家戶,體現大士爺庇佑眾生與宗教信仰教化人心向善之宗旨。 |
舉行時間類別-國曆/農曆農曆 |
辦理週期每年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小港龍湖廟大士爺祭典固定於每年農曆7月14日至16日舉辦,相當強化大士爺在中元普渡之角色,且著重其庄世代傳承之文化傳統。每年委由糊紙藝師紙糊金身,大士爺高5.2公尺座像,上座觀音大士、竹林普陀山、玉色長角、七星靛藍臉、銅鈴大眼、口吐火焰、硃砂髮、金盔戰甲背有五方旗、手舉慶讚中元合境平安旗、腰繫獅頭腰帶、著鞋履並有護法護持,此高大金身讓祭典更具可看性,亦顯現其專屬特色。
小港龍湖廟大士爺祭典辦理的宗旨在於祈求冥陽兩利,教化向善與照顧鄉里弱勢家戶。自農曆6月開始進行相關的籌備工作,包括:製作串(貫)金、換衫、收丁口錢、貼路頭帖、取竹等。祭典自農曆7月14日開始,這項民俗的重要核心流程亦於此日進行,包括:迎大士、安座、開光、放水燈、公筵等。農曆7月15日進入普渡的重點科儀,包括五更早朝、燈篙豎旗、誦經、午供、打水狀(車藏)、入醮、公筵、普渡、坐座與普施、恭送大士。農曆7月16日將大士爺神位奉請回廟內前殿安座,並化吉(燒化)恭送大士爺之兩尊紙糊護法歸位,至此三日祭典結束。於祭典圓滿後,擇日將所收之部分丁口錢,救助鄉里弱勢家戶,體現大士爺庇佑眾生與宗教信仰教化人心向善之宗旨。 |
公告1:classification : 指定/登錄 officialDocNo : 高市府文資字第11330033902號 registerDate : 2024-01-04 15:30:03.323 note : 登錄及認定保存者
|
網站連結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folklore/20240116000003 |
影音多媒體影片1:mediaName : 小港龍湖廟大士爺祭典 url : https://imedia.culture.tw/iframe/8413a24b68?api_access_key=96059874-af5c-4958-8361-56c19bae953f
|
保存者/保存團體財團法人小港龍湖廟 |
公告資料1:https://data.boch.gov.tw/upload/documents/2024-01-16/408db62d-6b66-4182-bc59-dcba801cc151/1130104_高市府文資字第11330033902號_登錄「小港龍湖廟大士爺祭典」為本市民俗及認定「財團法人小港龍湖廟」為保存者。.pdf |
主管機關名稱高雄市政府 |
主管機關單位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文化資產小組 |
主管機關聯絡地址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272號 |
主管機關聯絡電話07-531-2560#317 |
repImgId240868 |
根據識別碼 20240116000003 找到的相關資料
在『文資局民俗』資料集內搜尋:
與小港龍湖廟大士爺祭典同分類的文資局民俗
| 級別名稱: 重要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一、歷史傳承悠久,民眾對媽祖信仰向心力強且認同度高,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款第1目:「風俗習慣之歷史傳承與內容顯現人民生活文化典型特色者」之指定基準。
二、保存傳...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北港朝天宮三月迎媽祖,係指以香期間北港媽祖遶境出巡及祝壽的相關慶典活動。早年謹訂於農曆三月十九舉行一日遶境,因民國44年(西元1955年)決定縮小上元祭慶典,始將三月遶境擴大為十九、廿日兩天。三月十九... |
| 級別名稱: 重要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一、本活動與口湖地區民眾歷史記憶緊密結合,並引導地方生活歲時作息,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款第1目:「風俗習慣之歷史傳承與內容顯現人民生活文化典型特色者」之指定基準。...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牽水車藏是一整超渡亡靈的習俗,因而沿例都禮聘道士團前來設壇演法,為水魂超渡。在六月初七、初八舉行簡單的「一朝宿啟」法事。
這種一朝宿啟科儀的度亡法事,在台灣民間都歸入所謂的「做功果」、「做功德」或... |
| 級別名稱: 重要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一、鄒族戰祭反應不同家族間的歷史聯繫,而男子聚會所(kuba)更為其生活文化與情感傳承之交流核心,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款第1目:「風俗習慣之歷史傳承與內容顯現人民...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1.祭典前各項準備活動:
部落長老開會決定舉辦後,就開始展開各項準備工作。男子在祭典前幾天要整理集會所內的聖物、修建集會所、並整理征狩之路;婦女則準備祭品如釀製米酒、製作糯米糕等。
2.正式祭... |
| 級別名稱: 重要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1.西港刈香已有三百餘年歷史,三年一科未曾間斷,彰顯民眾信仰,並具有自發性。
2.儀式完整,地方陣頭活絡,香境涵蓋96村鄕,成為台南在地陣頭最大匯演場域。
3.具歷史性、地方文化性、藝術性與典範性...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西港仔香」主要內容分「刈香繞境」及「王醮」兩部份。刈香繞境可分:南下台南一帶的「南巡」、前往鹿耳門天后宮的「請媽祖」,和一連3天的轄域遶境,多由香境各庄總動員。刈香繞境場面浩大,範圍遼闊,參與的陣頭... |
| 級別名稱: 重要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一、南鯤鯓代天府是臺灣王爺廟指標性廟宇,自清代迄今,歷史悠久,分靈眾多遍及臺灣各地,南鯤鯓王爺祭典也是全臺規模最盛大、進香團最多的王爺祭典。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款...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各地進香團的進香過程,依序為:
入廟-晉廟(神像登記)-候香(進香團休息)-回駕(神像請出)-過爐-出香(返回)。 |
| 級別名稱: 重要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一、吉貝耍夜祭保留西拉雅族傳統的信仰特色、以及儀式蘊含的文化意涵,傳承對祖靈「阿立母」的崇敬與西拉雅文化的延續發揚。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款第1目:「風俗習慣之歷史...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 |
| 級別名稱: 重要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一、此活動橫跨常民歲時節慶中最重要的除夕及新年,宗教祭儀與歲時節慶結合,迎佛祖暨遶境沿線,民眾皆設案祭拜,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款第1目:「風俗習慣之歷史傳承與內容...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1.農曆12月23日送駕上山至火山碧雲寺。2.農曆元月10日回駕下山至東山碧軒寺。3.農曆2月2日-10日十八重溪內遶境。 |
| 級別名稱: 重要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一)具有獨特歷史文化特性,內門地區家家戶戶擺設香案迎神,謹守敬神傳統禮儀及完整的祭典儀式。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款第1目:「風俗習慣之歷史傳承與內容顯現人民生活文...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分為四部分:1.起駕(丁頭槍刀巷-陣頭槍刀巷)2.遶巡山區各「敬」(約41敬-道長科儀) 3.過火 4.入廟(槍刀巷) |
| 級別名稱: 重要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一、其歷史悠久,且反應臺灣沿海人民生活特色,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款第1目:「風俗習慣之歷史傳承與內容顯現人民生活文化典型特色者」之指定基準。
二、迎王祭典之王船...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分四大階段:1迎王前:造船、 請水、過火。2迎王:一連 4日,分區迎請千歲爺出巡遶境。3迎王後:王船法會、遷船、和瘟押煞、宴王。4送王(燒王船)。 |
| 級別名稱: 重要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一、祭典儀式顯現族群團結、和睦、追遠、思本之高尚情操,並以年齡分屬階級,表現社會分工與男女分制等現象,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款第1目:「風俗習慣之歷史傳承與內容顯現...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1.部落強大凝聚力及共存、共榮意識的展現:港口村由南往北雖有大港口Laenno、港口Makotaay、石梯坪Tiraan、石梯灣Molito、石門cikowayan五個聚落,但是每年ilisin統一在... |
| 級別名稱: 重要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一、從收契子錢、送頭與掛水牌、送佛帖等,直到熱烈盛大的迎城隍遶境,所有祭典環節皆立基於轄境居民的生活之上,祭典內涵充分顯現金門民眾的生活文化特色。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一.迎城隍的活動,稱為出巡。城隍出巡時,金鼓鞭炮震耳,正神端拱於輦上,餘神馳輦擁進;旌旆飛揚,民樂吹打;粉閣、陣頭等遊藝團體浩浩盪盪;家家置几案,戶戶焚香楮,城區四境喧騰。
二.迎城隍的遶境隊伍組成... |
|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高雄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一、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9條「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
法」第2條規定。
二、傳統平埔祭典有瀕臨失傳之危機。
三、祭典過程及重要儀式保存平埔文化特色。
四、代表大武壠社...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1.早期大武壠社群的生活準則是在雨期耕作,在旱季射獵,具有明確的作息規範,其規範的推動乃是透過祭祀儀式來強化,透過儀式以禁止不可從事的行為,稱之為「禁向」,每年一進入禁向期間,族人就必須遵守許多禁忌;... |
| 級別名稱: 重要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一、雲林六房媽過爐是高度民眾自主性活動,由斗南股、土庫股、五間厝股、大北勢股及過溪股等五股輪值,又擴及各股小爐廟宇,數千名志工協助處理壇務、煮食,五股諸庄全境總動員。每年過爐時隨香陣頭均由社區民眾自組...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六房媽」每年更換輪值爐主稱作「過爐」,早期於農曆4月10日至16日間桮選一日舉行,後因應工商社會改為桮選這7天當中的週六或週日;主要儀程為:1團拜及恭讀疏文,敬稟上蒼及六房媽等諸神。2新舊任爐主交接... |
|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傳統性:以孤棚上立「篙串」形式普施孤魂,與運河連結之迎請水魂習俗,風俗形成與在地生活息息相關。
(2)地方性:可能係全國唯一以孤棚為祭之七月普渡習俗,深具在地性。
(3)歷史性:一段祈求救贖與感...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孤棚祭整個祭典主要由道長來進行,分別由「德和道壇」、「人和街道壇」輪流負責,兩道壇科儀內容大抵相同,主要有以下流程:
(一)開壇、拜壇
由道長、道士引領廟方委員、主事、官員及民眾信徒於廟內向眾神祝... |
|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 傳統性:大坑元宵遶境擔飯擔傳承已久,大灶烹煮、在地食材與肩挑飯擔,皆具傳統樣貌。
(2) 地方性:位處山區,神明遶境時間與幅員廣闊,遂分中午、黃昏二場擔飯擔;家家戶戶主動參與烹煮點心及擔飯擔,...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整個庄頭總動員,以居住地點略分為兩次,1次中午,1次晚上,在接近中午及黃昏時,將餐點挑擔至廟埕,讓陣頭及信徒於中午返回庄廟休息時享用。 |
級別名稱: 重要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一、歷史傳承悠久,民眾對媽祖信仰向心力強且認同度高,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款第1目:「風俗習慣之歷史傳承與內容顯現人民生活文化典型特色者」之指定基準。
二、保存傳...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北港朝天宮三月迎媽祖,係指以香期間北港媽祖遶境出巡及祝壽的相關慶典活動。早年謹訂於農曆三月十九舉行一日遶境,因民國44年(西元1955年)決定縮小上元祭慶典,始將三月遶境擴大為十九、廿日兩天。三月十九... |
級別名稱: 重要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一、本活動與口湖地區民眾歷史記憶緊密結合,並引導地方生活歲時作息,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款第1目:「風俗習慣之歷史傳承與內容顯現人民生活文化典型特色者」之指定基準。...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牽水車藏是一整超渡亡靈的習俗,因而沿例都禮聘道士團前來設壇演法,為水魂超渡。在六月初七、初八舉行簡單的「一朝宿啟」法事。
這種一朝宿啟科儀的度亡法事,在台灣民間都歸入所謂的「做功果」、「做功德」或... |
級別名稱: 重要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一、鄒族戰祭反應不同家族間的歷史聯繫,而男子聚會所(kuba)更為其生活文化與情感傳承之交流核心,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款第1目:「風俗習慣之歷史傳承與內容顯現人民...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1.祭典前各項準備活動:
部落長老開會決定舉辦後,就開始展開各項準備工作。男子在祭典前幾天要整理集會所內的聖物、修建集會所、並整理征狩之路;婦女則準備祭品如釀製米酒、製作糯米糕等。
2.正式祭... |
級別名稱: 重要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1.西港刈香已有三百餘年歷史,三年一科未曾間斷,彰顯民眾信仰,並具有自發性。
2.儀式完整,地方陣頭活絡,香境涵蓋96村鄕,成為台南在地陣頭最大匯演場域。
3.具歷史性、地方文化性、藝術性與典範性...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西港仔香」主要內容分「刈香繞境」及「王醮」兩部份。刈香繞境可分:南下台南一帶的「南巡」、前往鹿耳門天后宮的「請媽祖」,和一連3天的轄域遶境,多由香境各庄總動員。刈香繞境場面浩大,範圍遼闊,參與的陣頭... |
級別名稱: 重要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一、南鯤鯓代天府是臺灣王爺廟指標性廟宇,自清代迄今,歷史悠久,分靈眾多遍及臺灣各地,南鯤鯓王爺祭典也是全臺規模最盛大、進香團最多的王爺祭典。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款...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各地進香團的進香過程,依序為:
入廟-晉廟(神像登記)-候香(進香團休息)-回駕(神像請出)-過爐-出香(返回)。 |
級別名稱: 重要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一、吉貝耍夜祭保留西拉雅族傳統的信仰特色、以及儀式蘊含的文化意涵,傳承對祖靈「阿立母」的崇敬與西拉雅文化的延續發揚。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款第1目:「風俗習慣之歷史...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 |
級別名稱: 重要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一、此活動橫跨常民歲時節慶中最重要的除夕及新年,宗教祭儀與歲時節慶結合,迎佛祖暨遶境沿線,民眾皆設案祭拜,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款第1目:「風俗習慣之歷史傳承與內容...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1.農曆12月23日送駕上山至火山碧雲寺。2.農曆元月10日回駕下山至東山碧軒寺。3.農曆2月2日-10日十八重溪內遶境。 |
級別名稱: 重要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一)具有獨特歷史文化特性,內門地區家家戶戶擺設香案迎神,謹守敬神傳統禮儀及完整的祭典儀式。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款第1目:「風俗習慣之歷史傳承與內容顯現人民生活文...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分為四部分:1.起駕(丁頭槍刀巷-陣頭槍刀巷)2.遶巡山區各「敬」(約41敬-道長科儀) 3.過火 4.入廟(槍刀巷) |
級別名稱: 重要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一、其歷史悠久,且反應臺灣沿海人民生活特色,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款第1目:「風俗習慣之歷史傳承與內容顯現人民生活文化典型特色者」之指定基準。
二、迎王祭典之王船...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分四大階段:1迎王前:造船、 請水、過火。2迎王:一連 4日,分區迎請千歲爺出巡遶境。3迎王後:王船法會、遷船、和瘟押煞、宴王。4送王(燒王船)。 |
級別名稱: 重要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一、祭典儀式顯現族群團結、和睦、追遠、思本之高尚情操,並以年齡分屬階級,表現社會分工與男女分制等現象,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款第1目:「風俗習慣之歷史傳承與內容顯現...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1.部落強大凝聚力及共存、共榮意識的展現:港口村由南往北雖有大港口Laenno、港口Makotaay、石梯坪Tiraan、石梯灣Molito、石門cikowayan五個聚落,但是每年ilisin統一在... |
級別名稱: 重要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一、從收契子錢、送頭與掛水牌、送佛帖等,直到熱烈盛大的迎城隍遶境,所有祭典環節皆立基於轄境居民的生活之上,祭典內涵充分顯現金門民眾的生活文化特色。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一.迎城隍的活動,稱為出巡。城隍出巡時,金鼓鞭炮震耳,正神端拱於輦上,餘神馳輦擁進;旌旆飛揚,民樂吹打;粉閣、陣頭等遊藝團體浩浩盪盪;家家置几案,戶戶焚香楮,城區四境喧騰。
二.迎城隍的遶境隊伍組成... |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高雄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一、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9條「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
法」第2條規定。
二、傳統平埔祭典有瀕臨失傳之危機。
三、祭典過程及重要儀式保存平埔文化特色。
四、代表大武壠社...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1.早期大武壠社群的生活準則是在雨期耕作,在旱季射獵,具有明確的作息規範,其規範的推動乃是透過祭祀儀式來強化,透過儀式以禁止不可從事的行為,稱之為「禁向」,每年一進入禁向期間,族人就必須遵守許多禁忌;... |
級別名稱: 重要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一、雲林六房媽過爐是高度民眾自主性活動,由斗南股、土庫股、五間厝股、大北勢股及過溪股等五股輪值,又擴及各股小爐廟宇,數千名志工協助處理壇務、煮食,五股諸庄全境總動員。每年過爐時隨香陣頭均由社區民眾自組...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六房媽」每年更換輪值爐主稱作「過爐」,早期於農曆4月10日至16日間桮選一日舉行,後因應工商社會改為桮選這7天當中的週六或週日;主要儀程為:1團拜及恭讀疏文,敬稟上蒼及六房媽等諸神。2新舊任爐主交接... |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傳統性:以孤棚上立「篙串」形式普施孤魂,與運河連結之迎請水魂習俗,風俗形成與在地生活息息相關。
(2)地方性:可能係全國唯一以孤棚為祭之七月普渡習俗,深具在地性。
(3)歷史性:一段祈求救贖與感...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孤棚祭整個祭典主要由道長來進行,分別由「德和道壇」、「人和街道壇」輪流負責,兩道壇科儀內容大抵相同,主要有以下流程:
(一)開壇、拜壇
由道長、道士引領廟方委員、主事、官員及民眾信徒於廟內向眾神祝... |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 傳統性:大坑元宵遶境擔飯擔傳承已久,大灶烹煮、在地食材與肩挑飯擔,皆具傳統樣貌。
(2) 地方性:位處山區,神明遶境時間與幅員廣闊,遂分中午、黃昏二場擔飯擔;家家戶戶主動參與烹煮點心及擔飯擔,...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整個庄頭總動員,以居住地點略分為兩次,1次中午,1次晚上,在接近中午及黃昏時,將餐點挑擔至廟埕,讓陣頭及信徒於中午返回庄廟休息時享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