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媽的家
- 工藝中心臺灣工藝之家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工坊名稱阿媽的家的名稱是林黃嬌, 開放時間是請先預約, 電話是089-328580, 地址是台東市成都南路424巷135弄59號.
名稱 | 林黃嬌 |
電話 | 089-328580 |
地址 | 台東市成都南路424巷135弄59號 |
工坊名稱 | 阿媽的家 |
開放時間 | 請先預約 |
圖檔連結網址 | 圖1 : |
內容 | 出生在臺中縣清水鎮的林黃嬌,少女時期曾看過鄉人以藺草編織草帽與日常用品,52歲那一年,為了打發時間再度動手編織,未料,無師自通的手藝驚豔藝界,成為傳奇素人藝術家。 現年77歲的林黃嬌有著返老還童的赤子心,她的聲音健朗宏亮,若只聞其聲,猜想的年紀莫約五、六十歲,向她說出感覺時,她很興奮地以臺語說:「呦!很多人這麼說哪!我皮老,心不老啦!阿嬤手腳也還很伶俐哪!」對談間感受到如實的真情流露。 1954年,林黃嬌隨丈夫舉家移居至臺東,放棄捕魚生活,學習排灣族及阿美族耕作農務。52歲那一年,她在臺東開了一間餐廳,午餐過後休息二個小時,她閒來無事去買黏土、毛線、藺草作起手工藝,作好吊在餐廳裡,客人看到林黃嬌精巧的手藝,莫不驚嘆,有一位女客人還向她批去賣。「唉呀!老人工,坐著也是閒著,我閒不住,攏隨便算,賺點工錢而已啦!」林黃嬌說。 有一日,臺東縣長到餐廳喝咖啡,看到林黃嬌的藺草編織物,驚嘆地說:「哦!編這是古早物哪!妳莫賣,到咱文化中心做展覽。」林黃嬌不知啥什是「展覽」,只是順著縣長的意做了100件作品。她憑著鄉村生活的印象編出昆蟲、動物,看圖畫書和農民曆編十二生肖、二十四孝。「以前小時候常聽老輩說二十四孝,故事很感動人,不過,我不識字,沒看過二十四孝呀!我騎摩托車跑好幾個地方才買到那本『古冊』,請人解說冊裡的故事給我聽,照『古冊』的意思下去編,做差不多一年才做完啦!」除了看書的插畫外,她更多的作品靈感來生活經驗與自電視,「好目色」的天賦讓她只要看了就能以巧手做出。其中,「十二生肖」作品還獲得1997年第51屆全省美展工藝類佳作。 雞與鄉間生活幾乎劃上等號,也是藝術常見的題材。林黃嬌編製〈天倫樂〉時正值雞年,她應臺東文化中心之邀展,編織出公雞帶著母雞與小雞一起覓食,共享天倫之象,樸拙中顯其細膩之手感。描繪母虎和幼虎並坐的〈全家福〉與〈天倫樂〉有異曲同工之妙,儘管老虎是猛獸,但面對幼虎時仍展現母愛之天性。 端午節賽龍舟賽是臺灣的民俗傳統,自稱不懂繪畫的林黃嬌,如何構圖作出〈划龍舟〉呢?答案是端憑天賦異稟的巧手,問她如何編出精細的龍舟與划船人,她很直率地說:「看電視作的!」此作製工相當精細,張著大口的龍頭編織出眼、鬚、牙與角,奪標手跨在龍頸,一副勝券在握狀,面對槳手而坐的鼓手則奮力擊鼓領導船前進,舵手立姿以大槳助划,船尾還綁著祭拜屈原的粽子。作品鉅細靡遺地表現出了龍舟賽的民俗意義與團結合作之精神。「作龍船作到手都破皮流血,還用電火布纏繼續編,拼了好幾天哪!」 編製〈阿美族服飾〉前,林黃嬌三不五時就往藝品店跑,一邊看著、摸著阿美族的傳統服飾,一邊與店員閒話家常,就這麼邊看邊學,抓住阿美族服飾的精神,此件作品頭帶羽冠、雲肩下緣縫綴珠網和流蘇及花飾,下身的劍帶與攜物袋莫不顯其華麗與細緻,應是該族公主之服飾。曾有一醫師欲購此作,但林黃嬌心想:「編這個很複雜,賣了錢,錢一下子就花完了。」最後仍婉拒賣出。 電視武俠劇中人物也是林黃嬌的創作素材,〈將軍騎馬〉即是根據古裝連續劇所作。作品中的將軍手持弓箭蓄勢待發,腰配刀,戰馬則作向前急奔狀,充滿殺戮氛圍,無論馬姿或將軍皆栩栩如生。 務農的林黃嬌與土地有著不解之緣,她也經常將生活經驗化為創作,〈農村四部曲〉就描繪著早期農村種稻的情景,作品由右至左依序是:鬆土、填平、播種和收割。前兩景中犁田的農夫頭戴斗笠,身穿蓑衣、手持犁具叱牛前進將田土翻鬆、填平;播種一景則有兩人彎腰插秧,一人挑著秧苗待補;最後一景是以風鼓車將晒乾稻穀中的土塵、雜物、秕穀、空穀吹出,令人望之不禁思起「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詩句,是早期農作辛勞之寫照。 趨吉避凶是人類的本能,中國悠遠的文化長河有許多「取吉納祥」的思想,產生了諸多吉祥用語或諧音,如鳳梨便因臺語諧音為「旺來」,成為臺灣民間習俗的開運水果,具「好運來,財富來」的好彩頭。林黃嬌的作品亦多見鳳梨等日常物品的題材,而為了展現具象之美感,她亦飽受戳破皮的皮肉之痛,其令人讚嘆的傑作,可說具體而微地呈現臺灣手作傳統的文化內涵。(32期) |
資料來源網址 | 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83.html |
名稱林黃嬌 |
電話089-328580 |
地址台東市成都南路424巷135弄59號 |
工坊名稱阿媽的家 |
開放時間請先預約 |
圖檔連結網址圖1 : |
內容出生在臺中縣清水鎮的林黃嬌,少女時期曾看過鄉人以藺草編織草帽與日常用品,52歲那一年,為了打發時間再度動手編織,未料,無師自通的手藝驚豔藝界,成為傳奇素人藝術家。 現年77歲的林黃嬌有著返老還童的赤子心,她的聲音健朗宏亮,若只聞其聲,猜想的年紀莫約五、六十歲,向她說出感覺時,她很興奮地以臺語說:「呦!很多人這麼說哪!我皮老,心不老啦!阿嬤手腳也還很伶俐哪!」對談間感受到如實的真情流露。 1954年,林黃嬌隨丈夫舉家移居至臺東,放棄捕魚生活,學習排灣族及阿美族耕作農務。52歲那一年,她在臺東開了一間餐廳,午餐過後休息二個小時,她閒來無事去買黏土、毛線、藺草作起手工藝,作好吊在餐廳裡,客人看到林黃嬌精巧的手藝,莫不驚嘆,有一位女客人還向她批去賣。「唉呀!老人工,坐著也是閒著,我閒不住,攏隨便算,賺點工錢而已啦!」林黃嬌說。 有一日,臺東縣長到餐廳喝咖啡,看到林黃嬌的藺草編織物,驚嘆地說:「哦!編這是古早物哪!妳莫賣,到咱文化中心做展覽。」林黃嬌不知啥什是「展覽」,只是順著縣長的意做了100件作品。她憑著鄉村生活的印象編出昆蟲、動物,看圖畫書和農民曆編十二生肖、二十四孝。「以前小時候常聽老輩說二十四孝,故事很感動人,不過,我不識字,沒看過二十四孝呀!我騎摩托車跑好幾個地方才買到那本『古冊』,請人解說冊裡的故事給我聽,照『古冊』的意思下去編,做差不多一年才做完啦!」除了看書的插畫外,她更多的作品靈感來生活經驗與自電視,「好目色」的天賦讓她只要看了就能以巧手做出。其中,「十二生肖」作品還獲得1997年第51屆全省美展工藝類佳作。 雞與鄉間生活幾乎劃上等號,也是藝術常見的題材。林黃嬌編製〈天倫樂〉時正值雞年,她應臺東文化中心之邀展,編織出公雞帶著母雞與小雞一起覓食,共享天倫之象,樸拙中顯其細膩之手感。描繪母虎和幼虎並坐的〈全家福〉與〈天倫樂〉有異曲同工之妙,儘管老虎是猛獸,但面對幼虎時仍展現母愛之天性。 端午節賽龍舟賽是臺灣的民俗傳統,自稱不懂繪畫的林黃嬌,如何構圖作出〈划龍舟〉呢?答案是端憑天賦異稟的巧手,問她如何編出精細的龍舟與划船人,她很直率地說:「看電視作的!」此作製工相當精細,張著大口的龍頭編織出眼、鬚、牙與角,奪標手跨在龍頸,一副勝券在握狀,面對槳手而坐的鼓手則奮力擊鼓領導船前進,舵手立姿以大槳助划,船尾還綁著祭拜屈原的粽子。作品鉅細靡遺地表現出了龍舟賽的民俗意義與團結合作之精神。「作龍船作到手都破皮流血,還用電火布纏繼續編,拼了好幾天哪!」 編製〈阿美族服飾〉前,林黃嬌三不五時就往藝品店跑,一邊看著、摸著阿美族的傳統服飾,一邊與店員閒話家常,就這麼邊看邊學,抓住阿美族服飾的精神,此件作品頭帶羽冠、雲肩下緣縫綴珠網和流蘇及花飾,下身的劍帶與攜物袋莫不顯其華麗與細緻,應是該族公主之服飾。曾有一醫師欲購此作,但林黃嬌心想:「編這個很複雜,賣了錢,錢一下子就花完了。」最後仍婉拒賣出。 電視武俠劇中人物也是林黃嬌的創作素材,〈將軍騎馬〉即是根據古裝連續劇所作。作品中的將軍手持弓箭蓄勢待發,腰配刀,戰馬則作向前急奔狀,充滿殺戮氛圍,無論馬姿或將軍皆栩栩如生。 務農的林黃嬌與土地有著不解之緣,她也經常將生活經驗化為創作,〈農村四部曲〉就描繪著早期農村種稻的情景,作品由右至左依序是:鬆土、填平、播種和收割。前兩景中犁田的農夫頭戴斗笠,身穿蓑衣、手持犁具叱牛前進將田土翻鬆、填平;播種一景則有兩人彎腰插秧,一人挑著秧苗待補;最後一景是以風鼓車將晒乾稻穀中的土塵、雜物、秕穀、空穀吹出,令人望之不禁思起「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詩句,是早期農作辛勞之寫照。 趨吉避凶是人類的本能,中國悠遠的文化長河有許多「取吉納祥」的思想,產生了諸多吉祥用語或諧音,如鳳梨便因臺語諧音為「旺來」,成為臺灣民間習俗的開運水果,具「好運來,財富來」的好彩頭。林黃嬌的作品亦多見鳳梨等日常物品的題材,而為了展現具象之美感,她亦飽受戳破皮的皮肉之痛,其令人讚嘆的傑作,可說具體而微地呈現臺灣手作傳統的文化內涵。(32期) |
資料來源網址https://www.ntcri.gov.tw/houseinfo_200_83.html |
阿媽的家地圖 [ 導航 ]
阿媽的家的地址位於
台東市成都南路424巷135弄5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