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林社區發展協會
-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執行單位墨林社區發展協會的類別名稱是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是台南市, 地址是臺南市後壁區墨林里13鄰菁寮321號.

#墨林社區發展協會的地圖

執行單位墨林社區發展協會
地址臺南市後壁區墨林里13鄰菁寮321號
類別名稱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台南市
內容

臺灣先民早期服飾以藍布衫為主,染料素材則有「山藍」( 俗稱大菁)、「木藍」( 俗稱小菁) 之植物,製作的染料稱「藍靛」。藍靛於清朝統治咸豐年間,曾是臺灣第三大出口經濟作物,也是菁寮聚落藍染的全盛時期。但在合成染料發明、化學染法引進臺灣後,藍染逐漸被時代趨勢所淘汰,100 多年前菁寮聚落的經濟命脈因此衰落中斷。

 

從墨林社區發展協會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推動社區總體營造,以期復興百年前的祖先技術,再將以「菁」為名的在地藍染文化傳承給下一代, 達成百年藍染再現的願景。

 

【傳統藍染力圖跟上現代腳步】

 

後壁菁寮地區為小菁理想的種植之地,清朝時墾民在此大量栽種「菁樹」( 青仔),收成後加工製成染料,其藍靛製成品質全臺之冠,故舊地名為「青仔寮」,就是因為當地曾設有多家製作藍靛的工廠。藍染工藝的黃金年代在19 世紀時期,也曾拿下臺灣對外貿易出口的第一名。在村內百歲人瑞其口述歷史中, 都還有跟藍染相關的印象。

 

藍染之於現代菁寮是一門失落的藝術,也是亟待保存重現的傳統產業文化。2000 年成立「墨林文物館」,收集社區內各項古代舊式的農業工具,加以陳列展覽。2014 年「墨林文物館」改造成「藍染熊手作坊」,並導入商業營運模式與開發藍染DIY 商品,以墨林社區當地居民能自給自足經營為終極目標。針對藍染工藝技術的提升及推廣,不僅創造多元就業,也吸引年輕人投入學習並開發新型態的文創藍染作品。

【復育藍染文化傳承老祖先智慧】

 

墨林社區籌劃辦理藍染手工復育計畫已有8 年時間,幾年前將社區獨特之小菁藍染編織成古早味的手帕、稻草作品、拼布包製作等。近年因聚落工坊成立已有固定的常客,假日為學藍染而來的人潮也日益增多,藍染文化的復育工程逐漸展開,希望以此藍染手工藝作為墨林社區的文化資產,也期許能永續傳承老祖先的智慧。

【運用多元材質讓藍染現新意】

 

運用不同技術,藍染會成為更有層次、更具深度的工藝產品。墨林社區為向辛勤種稻的農民,及不斷求新求變的藍染工作者致敬,特將稻田苗穗及收成的穀粒融入作品,五穀粉末加石灰粉調和的糊料用藍靛糊法技巧呈現,蘊含「鼓勵」之意,製作成壺袋( 諧音:福袋), 以五顆穀物為紋樣訴求,代表五穀豐收。此袋可裝水壺,也可作為酒瓶袋、醬油袋、醋罐袋等多用途提袋,自用送禮兩相宜。

 

為讓創作有更自由的發想空間,墨林社區將藍染結合新的雷射型刻操作技法,提升型染技術,也培育新的藍染美力。同時,透過藍染與皮革的邂逅,讓參與的社區媽媽得以熱切地腦力激盪,思考如何創造出代表墨林社區的造型,並吸引遊客購買。多元材質的媒合讓藍染不只是藍染,更讓地方特色與傳統產業文化迸裂出令人驚豔的火花。

 

【特色藍染體驗帶動地方經濟】

 

在「藍染熊手作坊」成立後,不論平假日都有固定的遊客到訪,體驗藍染DIY 都以簡易的綁紮染作品為主,漸漸有不少人反應可以製作更加細緻的藍染作品。學得型染新技巧的社區學員將為手作坊基本班底,固定排班進駐教學,讓隨時到訪的遊客都能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認識藍染,並透過實際手作體驗藍染之美。

 

墨林社區以天然環保染的特色和平價的參與方式,讓社區小旅行獨樹一格,尚與地方的學術教育單位合作,推出設計成果展或是文物展,以吸引更多人潮,也為推廣當地產業及農特產品不遺餘力。目前已有臺南科大的設計所師生,固定於週末在菁寮市集擺攤。

 

墨林社區的主要生產作物還是稻米,紀錄片《無米樂》順勢創造了菁寮的觀光榮景,讓造訪菁寮的遊客絡繹不絕。但風潮過後,如何持續菁寮聚落的魅力,成為重要的課題。小菁若能成為當地第二種經濟作物,除了可帶來觀光財源,亦讓藍染工藝有機會建立一套完整的生產鏈,好讓墨林社區真正展現昔日藍染重鎮的熠熠光采。

 

(104年多角化社區工藝扶植計畫)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102.html

執行單位

墨林社區發展協會

地址

臺南市後壁區墨林里13鄰菁寮321號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

台南市

內容

臺灣先民早期服飾以藍布衫為主,染料素材則有「山藍」( 俗稱大菁)、「木藍」( 俗稱小菁) 之植物,製作的染料稱「藍靛」。藍靛於清朝統治咸豐年間,曾是臺灣第三大出口經濟作物,也是菁寮聚落藍染的全盛時期。但在合成染料發明、化學染法引進臺灣後,藍染逐漸被時代趨勢所淘汰,100 多年前菁寮聚落的經濟命脈因此衰落中斷。

 

從墨林社區發展協會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推動社區總體營造,以期復興百年前的祖先技術,再將以「菁」為名的在地藍染文化傳承給下一代, 達成百年藍染再現的願景。

 

【傳統藍染力圖跟上現代腳步】

 

後壁菁寮地區為小菁理想的種植之地,清朝時墾民在此大量栽種「菁樹」( 青仔),收成後加工製成染料,其藍靛製成品質全臺之冠,故舊地名為「青仔寮」,就是因為當地曾設有多家製作藍靛的工廠。藍染工藝的黃金年代在19 世紀時期,也曾拿下臺灣對外貿易出口的第一名。在村內百歲人瑞其口述歷史中, 都還有跟藍染相關的印象。

 

藍染之於現代菁寮是一門失落的藝術,也是亟待保存重現的傳統產業文化。2000 年成立「墨林文物館」,收集社區內各項古代舊式的農業工具,加以陳列展覽。2014 年「墨林文物館」改造成「藍染熊手作坊」,並導入商業營運模式與開發藍染DIY 商品,以墨林社區當地居民能自給自足經營為終極目標。針對藍染工藝技術的提升及推廣,不僅創造多元就業,也吸引年輕人投入學習並開發新型態的文創藍染作品。

【復育藍染文化傳承老祖先智慧】

 

墨林社區籌劃辦理藍染手工復育計畫已有8 年時間,幾年前將社區獨特之小菁藍染編織成古早味的手帕、稻草作品、拼布包製作等。近年因聚落工坊成立已有固定的常客,假日為學藍染而來的人潮也日益增多,藍染文化的復育工程逐漸展開,希望以此藍染手工藝作為墨林社區的文化資產,也期許能永續傳承老祖先的智慧。

【運用多元材質讓藍染現新意】

 

運用不同技術,藍染會成為更有層次、更具深度的工藝產品。墨林社區為向辛勤種稻的農民,及不斷求新求變的藍染工作者致敬,特將稻田苗穗及收成的穀粒融入作品,五穀粉末加石灰粉調和的糊料用藍靛糊法技巧呈現,蘊含「鼓勵」之意,製作成壺袋( 諧音:福袋), 以五顆穀物為紋樣訴求,代表五穀豐收。此袋可裝水壺,也可作為酒瓶袋、醬油袋、醋罐袋等多用途提袋,自用送禮兩相宜。

 

為讓創作有更自由的發想空間,墨林社區將藍染結合新的雷射型刻操作技法,提升型染技術,也培育新的藍染美力。同時,透過藍染與皮革的邂逅,讓參與的社區媽媽得以熱切地腦力激盪,思考如何創造出代表墨林社區的造型,並吸引遊客購買。多元材質的媒合讓藍染不只是藍染,更讓地方特色與傳統產業文化迸裂出令人驚豔的火花。

 

【特色藍染體驗帶動地方經濟】

 

在「藍染熊手作坊」成立後,不論平假日都有固定的遊客到訪,體驗藍染DIY 都以簡易的綁紮染作品為主,漸漸有不少人反應可以製作更加細緻的藍染作品。學得型染新技巧的社區學員將為手作坊基本班底,固定排班進駐教學,讓隨時到訪的遊客都能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認識藍染,並透過實際手作體驗藍染之美。

 

墨林社區以天然環保染的特色和平價的參與方式,讓社區小旅行獨樹一格,尚與地方的學術教育單位合作,推出設計成果展或是文物展,以吸引更多人潮,也為推廣當地產業及農特產品不遺餘力。目前已有臺南科大的設計所師生,固定於週末在菁寮市集擺攤。

 

墨林社區的主要生產作物還是稻米,紀錄片《無米樂》順勢創造了菁寮的觀光榮景,讓造訪菁寮的遊客絡繹不絕。但風潮過後,如何持續菁寮聚落的魅力,成為重要的課題。小菁若能成為當地第二種經濟作物,除了可帶來觀光財源,亦讓藍染工藝有機會建立一套完整的生產鏈,好讓墨林社區真正展現昔日藍染重鎮的熠熠光采。

 

(104年多角化社區工藝扶植計畫)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102.html

墨林社區發展協會地圖 [ 導航 ]

墨林社區發展協會的地址位於

臺南市後壁區墨林里13鄰菁寮321號

開啟Google地圖視窗

根據名稱 墨林社區發展協會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3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墨林社區發展協會 ...)

臺南市後壁區墨林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台南市 | 地址: 臺南市後壁鄉墨林村13鄰菁寮321號

@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臺南市後壁區墨林社區發展協會

電話: 6621794 | 理事長: 殷献政 | 台南市後壁區墨林里13鄰321號

@ 臺南市社區發展協會名冊

臺南市後壁區墨林社區發展協會

地址: 台南市後壁區墨林里 321號 | Name: | 臺南市 | 簡介:

@ 文化部社區

臺南市後壁區墨林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台南市 | 地址: 臺南市後壁鄉墨林村13鄰菁寮321號

@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臺南市後壁區墨林社區發展協會

電話: 6621794 | 理事長: 殷献政 | 台南市後壁區墨林里13鄰321號

@ 臺南市社區發展協會名冊

臺南市後壁區墨林社區發展協會

地址: 台南市後壁區墨林里 321號 | Name: | 臺南市 | 簡介:

@ 文化部社區

[ 搜尋所有 墨林社區發展協會 ... ]

根據地址 臺南市後壁區墨林里13鄰菁寮321號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臺南市後壁區墨林里13鄰菁寮321號 資料。

[ 搜尋所有 臺南市後壁區墨林里13鄰菁寮321號 ... ]

在『工藝中心工藝社區』資料集內搜尋:


與墨林社區發展協會同分類的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台灣七寶軒有限公司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 台中市 | 地址: 420台中市豐原區東洲路6巷2號

屏東縣地磨兒文化產業藝術協會

類別名稱: 金工類 | 屏東縣 | 地址: 屏東縣三地門鄉三地村中正路二段83號

都拉巴拉斯工作坊

類別名稱: 其他類 | 屏東縣 | 地址: 903屏東縣瑪家鄉三和村玉泉巷6-3號

府城光彩繡莊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台南市 | 地址: 700台南市永福路二段186-3號

高雄市六龜寶來重建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高雄市 | 地址: 高雄市六龜區寶來里檨仔腳32–8號

南投縣國姓鄉生活美學協會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 南投縣 | 地址: 南投縣國姓鄉

新竹縣新埔鎮九芎湖文化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新竹縣 | 地址: 305新竹縣新埔鎮旱坑里4鄰忠孝路120號

新竹縣柿染文化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新竹市 | 地址: 新竹縣新埔鎮旱里4鄰忠孝路120號

臺灣電繡藝術教育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桃園市 | 地址: 桃園市中壢區龍岡路一段71號

陳彫刻處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 台中市 | 地址: 台中市中區仁愛街8號之7

老樹根魔法木工坊(老樹根實業有限公司)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 台中市 | 地址: 402台中市南區樹義路63號

木匠兄妹科技有限公司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 台中市 | 地址: 421台中縣后里鄉舊圳路4-12號

竹崎文化藝術基金會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嘉義縣 | 地址: 604嘉義縣竹崎鄉和平村坑仔坪90之32號

合興窯業工廠(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南投縣 | 地址: 南投縣水里鄉頂崁村水信路一段512巷21號

心陶園工作室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南投縣 | 地址: 542南投縣草屯鎮碧山路727巷364弄63號

台灣七寶軒有限公司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 台中市 | 地址: 420台中市豐原區東洲路6巷2號

屏東縣地磨兒文化產業藝術協會

類別名稱: 金工類 | 屏東縣 | 地址: 屏東縣三地門鄉三地村中正路二段83號

都拉巴拉斯工作坊

類別名稱: 其他類 | 屏東縣 | 地址: 903屏東縣瑪家鄉三和村玉泉巷6-3號

府城光彩繡莊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台南市 | 地址: 700台南市永福路二段186-3號

高雄市六龜寶來重建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高雄市 | 地址: 高雄市六龜區寶來里檨仔腳32–8號

南投縣國姓鄉生活美學協會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 南投縣 | 地址: 南投縣國姓鄉

新竹縣新埔鎮九芎湖文化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新竹縣 | 地址: 305新竹縣新埔鎮旱坑里4鄰忠孝路120號

新竹縣柿染文化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新竹市 | 地址: 新竹縣新埔鎮旱里4鄰忠孝路120號

臺灣電繡藝術教育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桃園市 | 地址: 桃園市中壢區龍岡路一段71號

陳彫刻處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 台中市 | 地址: 台中市中區仁愛街8號之7

老樹根魔法木工坊(老樹根實業有限公司)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 台中市 | 地址: 402台中市南區樹義路63號

木匠兄妹科技有限公司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 台中市 | 地址: 421台中縣后里鄉舊圳路4-12號

竹崎文化藝術基金會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嘉義縣 | 地址: 604嘉義縣竹崎鄉和平村坑仔坪90之32號

合興窯業工廠(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南投縣 | 地址: 南投縣水里鄉頂崁村水信路一段512巷21號

心陶園工作室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南投縣 | 地址: 542南投縣草屯鎮碧山路727巷364弄63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