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光彩繡莊
-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執行單位府城光彩繡莊的類別名稱是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是台南市, 地址是台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186-3號.

#府城光彩繡莊的地圖

執行單位府城光彩繡莊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186-3號
類別名稱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台南市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一形、二體、三色,這是咱立體繡最重要的特色。」已經在府城從事刺繡工藝五十幾年的林玉泉師傅(阿泉師)說,「形體抓得穩,做出來的作品才會美。」走進武廟旁的光彩繡莊,刺繡師傅們正專心地一針一線將色彩豔麗的金蔥線繡刺在素色的底布上。

台南刺繡從清朝時期就已經相當興盛,目前永福路二段介於民族路與民權路範圍的街區是台南市刺繡工藝最密集的產業聚落,並與開基武廟及其周邊廣場形成一個傳統文化產業聚落。赤嵌文化園區的核心-赤嵌樓,位於府城歷史的都心,是早期移民徙入的渡口,亦是台南市街發展的源頭,其周邊古街坊密佈、古廟密集,如祀典武廟、大天后宮、開基武廟、開基天后宮等百年老廟,迄今香火鼎盛,區內少數幾家與廟宇祭典及民生相關的產業,至今運行不輟,為古街坊羅織一段鮮活的歷史網路,如香鋪、瑞泰桶店、雕刻店、金德春百年茶行、繡莊、木屐、燈籠店等與宗教祭典相關行業,如啟明堂、中正堂擇日算命舖等最為活躍。除此之外,著名的傳統美食亦圍繞在赤嵌樓一帶,如義豐冬瓜廠等。由赤嵌樓所形塑的歷史文化氛圍讓光彩繡莊在內的傳統文化產業得以在此持續經營。

光彩繡莊的產品以傳統民俗刺繡為主,包括轎布、寶衣、道袍等;除了實體產品之外,光彩繡莊亦積極推廣刺繡文化課程,將立體繡法技巧,傳授給學生或社區居民,最近亦與金屬工藝、服裝設計、視覺藝術及觀光業者合作,透過體驗教學與創新作品的展覽與介紹,提高無形產品的產值。光彩繡莊投入創作的作法是利用傳統宗教刺繡技巧,結合常民文化的生活日用品的需求,開發新的文化商品。例如利用立體繡技法,從台南市當地的文化古蹟中取材,表現其構圖的美。

為了與大陸廉價的繡品作出區隔,繡莊在產品的產出策略仍以走「差異化」為主,透過傳統圖樣的改良與創作成現代生活較能接受的樣式。繡莊第二代林慧芳說,「像我們的八仙彩圖樣其實已經改很久了,像是肢體語言、背景圖案。改良過的八仙彩的型比較極簡,以前你看到的八仙彩叫做滿繡,改良過後是去凸顯八仙主角,配角收斂一點。以我們這幾年的經驗,改良後變得比較好賣。」根據多年經驗,光彩繡莊的銷售週期,農曆七月算是淡季,八月開始到過年算是旺季。產品的生產從下訂單到做好要看精細度,最快有的五天,也有三個人做七天(滿滿的)。因為布比較容易有灰塵,所以存貨不會放太多件。

林慧芳也坦言,舊款改新款牽扯到許多技術性的問題,尤其該怎麼拿捏形體結構。林慧芳說,「我後來就直接跟師傅說你們自己抓,抓線條,哪邊是可以活動的,哪邊該凹、哪邊可以凸出來,怎麼做線條才會漂亮。換句話說,我們畫出來的東西都是傳統的吉祥物,師傅們對於吉祥物已經很熟悉了,所以應該在另一個層次上去提升自己,看到這個吉祥物應該怎麼表現。現在我們對繡花師傅都是這樣要求,因為我要的東西就是虛實虛實,我不要全部都是滿的。」

除了傳統圖樣的改良創新之外,林慧芳也在阿泉師的支持下,嘗試運用現代科技與現代設計概念,運用傳統刺繡技法和改良的線材,開發符合現代人需求的商品。初期,與大專學校合作,請學生協助設計,但嘗試幾次之後,發現學生無法掌握與拿捏傳統刺繡的特色,設計出來的圖樣與產品樣式,經常都不符需求。所以今年在社區工藝扶植計畫協助下,繡莊也嘗試和不同領域的線上設計師合作開發產品。例如,今年和木鞋工坊合作開發的繡花木鞋,便是一個有趣、具突破性且極具市場潛力的創新商品。

繡莊的銷售通路,目前主要透過口耳相傳方式來行銷,近期亦經由網路下單訂購開闢新的客源。除此之外,繡莊也以展示館方式呈現刺繡工藝的內涵,讓路經的民眾可以走進來參觀,提供訪問、照相、錄影、索取刺繡相關資料服務,透過接觸推廣增加客源。有些顧客甚至是學者與高階人士,購買的目的是為了研究或收藏。

隨著現代生活形態的轉變,以及年輕世代對於民俗信仰逐漸疏離淡忘,傳統刺繡工藝也逐漸由「常民生活」走入「常民文化」之中。有著深厚的文化感,卻喪失生活使用的功能。光彩繡莊從阿泉師創業以來,走過刺繡產業的興盛衰落,也經歷台灣現代化歷程讓傳統工藝面臨走入歷史的困境。但阿泉師和刺繡師傅們仍然堅持用純熟的技法,一針一線捏繡出一幅幅光彩古意的八仙彩;女兒慧芳也在阿泉師和眾師傅們的大力支持下,努力從傳統工藝中尋找文化轉化與現代生活價值結合的可能性與繡莊未來發展的新方向。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47.html

執行單位

府城光彩繡莊

地址

台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186-3號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

台南市

內容

【社區工藝扶植計畫成果】

「一形、二體、三色,這是咱立體繡最重要的特色。」已經在府城從事刺繡工藝五十幾年的林玉泉師傅(阿泉師)說,「形體抓得穩,做出來的作品才會美。」走進武廟旁的光彩繡莊,刺繡師傅們正專心地一針一線將色彩豔麗的金蔥線繡刺在素色的底布上。

台南刺繡從清朝時期就已經相當興盛,目前永福路二段介於民族路與民權路範圍的街區是台南市刺繡工藝最密集的產業聚落,並與開基武廟及其周邊廣場形成一個傳統文化產業聚落。赤嵌文化園區的核心-赤嵌樓,位於府城歷史的都心,是早期移民徙入的渡口,亦是台南市街發展的源頭,其周邊古街坊密佈、古廟密集,如祀典武廟、大天后宮、開基武廟、開基天后宮等百年老廟,迄今香火鼎盛,區內少數幾家與廟宇祭典及民生相關的產業,至今運行不輟,為古街坊羅織一段鮮活的歷史網路,如香鋪、瑞泰桶店、雕刻店、金德春百年茶行、繡莊、木屐、燈籠店等與宗教祭典相關行業,如啟明堂、中正堂擇日算命舖等最為活躍。除此之外,著名的傳統美食亦圍繞在赤嵌樓一帶,如義豐冬瓜廠等。由赤嵌樓所形塑的歷史文化氛圍讓光彩繡莊在內的傳統文化產業得以在此持續經營。

光彩繡莊的產品以傳統民俗刺繡為主,包括轎布、寶衣、道袍等;除了實體產品之外,光彩繡莊亦積極推廣刺繡文化課程,將立體繡法技巧,傳授給學生或社區居民,最近亦與金屬工藝、服裝設計、視覺藝術及觀光業者合作,透過體驗教學與創新作品的展覽與介紹,提高無形產品的產值。光彩繡莊投入創作的作法是利用傳統宗教刺繡技巧,結合常民文化的生活日用品的需求,開發新的文化商品。例如利用立體繡技法,從台南市當地的文化古蹟中取材,表現其構圖的美。

為了與大陸廉價的繡品作出區隔,繡莊在產品的產出策略仍以走「差異化」為主,透過傳統圖樣的改良與創作成現代生活較能接受的樣式。繡莊第二代林慧芳說,「像我們的八仙彩圖樣其實已經改很久了,像是肢體語言、背景圖案。改良過的八仙彩的型比較極簡,以前你看到的八仙彩叫做滿繡,改良過後是去凸顯八仙主角,配角收斂一點。以我們這幾年的經驗,改良後變得比較好賣。」根據多年經驗,光彩繡莊的銷售週期,農曆七月算是淡季,八月開始到過年算是旺季。產品的生產從下訂單到做好要看精細度,最快有的五天,也有三個人做七天(滿滿的)。因為布比較容易有灰塵,所以存貨不會放太多件。

林慧芳也坦言,舊款改新款牽扯到許多技術性的問題,尤其該怎麼拿捏形體結構。林慧芳說,「我後來就直接跟師傅說你們自己抓,抓線條,哪邊是可以活動的,哪邊該凹、哪邊可以凸出來,怎麼做線條才會漂亮。換句話說,我們畫出來的東西都是傳統的吉祥物,師傅們對於吉祥物已經很熟悉了,所以應該在另一個層次上去提升自己,看到這個吉祥物應該怎麼表現。現在我們對繡花師傅都是這樣要求,因為我要的東西就是虛實虛實,我不要全部都是滿的。」

除了傳統圖樣的改良創新之外,林慧芳也在阿泉師的支持下,嘗試運用現代科技與現代設計概念,運用傳統刺繡技法和改良的線材,開發符合現代人需求的商品。初期,與大專學校合作,請學生協助設計,但嘗試幾次之後,發現學生無法掌握與拿捏傳統刺繡的特色,設計出來的圖樣與產品樣式,經常都不符需求。所以今年在社區工藝扶植計畫協助下,繡莊也嘗試和不同領域的線上設計師合作開發產品。例如,今年和木鞋工坊合作開發的繡花木鞋,便是一個有趣、具突破性且極具市場潛力的創新商品。

繡莊的銷售通路,目前主要透過口耳相傳方式來行銷,近期亦經由網路下單訂購開闢新的客源。除此之外,繡莊也以展示館方式呈現刺繡工藝的內涵,讓路經的民眾可以走進來參觀,提供訪問、照相、錄影、索取刺繡相關資料服務,透過接觸推廣增加客源。有些顧客甚至是學者與高階人士,購買的目的是為了研究或收藏。

隨著現代生活形態的轉變,以及年輕世代對於民俗信仰逐漸疏離淡忘,傳統刺繡工藝也逐漸由「常民生活」走入「常民文化」之中。有著深厚的文化感,卻喪失生活使用的功能。光彩繡莊從阿泉師創業以來,走過刺繡產業的興盛衰落,也經歷台灣現代化歷程讓傳統工藝面臨走入歷史的困境。但阿泉師和刺繡師傅們仍然堅持用純熟的技法,一針一線捏繡出一幅幅光彩古意的八仙彩;女兒慧芳也在阿泉師和眾師傅們的大力支持下,努力從傳統工藝中尋找文化轉化與現代生活價值結合的可能性與繡莊未來發展的新方向。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47.html

府城光彩繡莊地圖 [ 導航 ]

府城光彩繡莊的地址位於

台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186-3號

開啟Google地圖視窗

根據名稱 府城光彩繡莊 找到的相關資料

# 府城光彩繡莊 於 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執行單位府城光彩繡莊
地址700台南市永福路二段186-3號
類別名稱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台南市
內容

座落在台南府城最古老的街區,光彩繡莊周邊是古都刺繡工藝最密集的地方。這裡以赤崁樓為中心,是台南街市發展的源頭,老街古廟密布,傳統祭祀和民生店舖雲集,香舖、繡莊、桶店、茶行……輕易都有百年歷史,要在這裡開店做得出類拔粹並不容易。光彩繡莊雖然開業不及百年,但是人稱「阿泉師」的林玉泉,憑著五十幾年深厚刺繡功力,不僅老式繡品樣樣精通、名聞遐邇,如今更推陳出新,將刺繡發揮到時尚飾品上,為老工藝開拓一片新天地。

【用五色線寫出生命故事】

林玉泉的繡藝並非家傳,背後有著艱苦囝仔成長的故事。林玉泉出身鹽工家庭,父親不忍他日後受挑擔曬鹽之苦,加上他小小年紀經常自己穿針引線縫補衣服,比別的男孩子多一分巧手和細心,於是送他去跟福州師傅嚴訓祥學習刺繡。

那時的學徒生活一點也不比當鹽工輕鬆,每天起早趕晚,工作之餘還要幫師傅做家事,到了夜晚十點才得休息;白天工作的地方,晚上木板一拼就成睡舖;如此忙碌一整年,停工不到五天。林玉泉學藝之初一度受不了逃回家,結果換來父親一頓痛罵,只好咬緊牙關回頭認真學習。就因為當時沒有放棄,才有今日的阿泉師。林玉泉回想起來,深深感謝父親的教誨。

三年四個月出師之後,林玉泉到台北迪化街的繡莊當師傅;三十五歲籌借資金開設「芳苑繡莊」做代工,因為手藝好,一個月的收入就還清借款;四十二歲開設「光彩繡莊」,產製八仙彩、桌裙、神衣、神冠,以刺繡幫民眾表達祈求「光彩人生」的願望。到現在五十幾年過去,阿泉師從學徒變成師傅,也教出許多徒弟,但是他自己從來不鬆懈。藉由參加工藝競賽獲獎肯定,阿泉師的聲名遠播,讓他更加自覺地在耳順之年,積極踏上推廣傳統刺繡文化之路。

【推廣刺繡文化不怕人笑】

林玉泉推廣刺繡文化,不怕別人笑他傻子、花時間做不會賺錢的事,因為他覺得光彩人生就是要做一些事讓別人可以記錄。從九十七年起,光彩繡莊已經連續三年參加多角化社區工藝扶植計畫,致力於推廣府城刺繡之美,形塑刺繡文化社區。從開放繡莊展示導覽,讓一般大眾體驗傳統刺繡之美,到開設課程,招收有興趣的人傳授技藝,已經漸漸打響「府城繡」的名號。

在九十九年「府城繡的蛻變──創意時尚繡品產業鏈的建構」計畫執行過程中,安排有多項體驗活動,包括研習會、外國學生團體參觀、攝影團體參觀拍照、公視及當地有線頻道拍攝紀錄影片,前後有三百多人次參與,而紀錄影片和報導更增添大眾認識府城繡的機會。而今府城繡已經透過傳媒和網路遠播到海內外,許多探訪赤崁樓的外國遊客也會順道逛逛光彩繡莊,讓台灣傳統文化的能見度更加提高。刺繡課程也吸引來自各地、各層面的學員。家住高雄、本身是拼布老師的姚秀麗說,「在實地參觀體驗後,當下決定拜阿泉師學藝,並將所學刺繡結合自身拼布專長,向我的學生做推廣,為熱心保存刺繡文化的老師父盡一分力量。」從事廣告設計的學員陳麗文也表示,在學習過程中感覺到傳統刺繡正在脫胎換骨!

【創意時尚繡品貼近生活】

事實上,府城繡正在有意識地蛻變中。延續九十八年府城刺繡時尚品開發過程所獲得的經驗,九十九年度的產品開發,採取八仙彩圖紋轉化的策略進行。有鑑於過去搭配女用時尚用品獲得好評,女鞋和提包是研發的主要品項。

 

第一組件「創意時尚仕女富貴繡花鞋」,以傳統代表尊貴的鳳凰及象徵富貴的牡丹花圖樣為主,創造獨一無二的繡片,搭配時尚鞋款,讓消費者穿出尊貴而絢麗的感受。第二組件「創意時尚仕女福氣繡花包」,創作理念在文化意義的視覺美感提升,以吉祥的「福」字加上一點,寓意「多一點福氣」,輔以富貴意涵的牡丹花,同時嘗試結合流行元素,發展成系列繡花提包。此外,還有創意八仙彩,以八個表演藝術人物取代傳統八仙;空間藝術繡品「杏林春曉」, 以高繡和五色蒼線表現杏花和綠繡眼的主題;而頭飾繡品、喜慶繡品和T恤繡品,則是貼近生活的創新品項。

 

在這次計畫中,也初步完成府城繡的品牌形象設計。透過與專業公司的合作研發,結合赤崁樓頂蓋和五色繡線球的意象,設計出具有府城風格的CIS識別系統。

【文化與產業獲平衡發展】

能夠連續三年獲得支持,林玉泉感謝工藝扶植計畫的執行,讓光彩繡莊得以將府城有志於刺繡產業的同好匯集起來,同時在產業面向有顯著進步。他希望時尚刺繡品的開發能夠持續下去,刺繡產業群聚的強化能夠更上一層樓。他也期待文化與產業兩端獲致平衡發展,從產品行銷、故事性營造等,凸顯府城繡工藝品的魅力,最終增加營銷產值,提供社區更多就業機會。

網址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32.html
執行單位: 府城光彩繡莊
地址: 700台南市永福路二段186-3號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地區名稱: 台南市
內容:

座落在台南府城最古老的街區,光彩繡莊周邊是古都刺繡工藝最密集的地方。這裡以赤崁樓為中心,是台南街市發展的源頭,老街古廟密布,傳統祭祀和民生店舖雲集,香舖、繡莊、桶店、茶行……輕易都有百年歷史,要在這裡開店做得出類拔粹並不容易。光彩繡莊雖然開業不及百年,但是人稱「阿泉師」的林玉泉,憑著五十幾年深厚刺繡功力,不僅老式繡品樣樣精通、名聞遐邇,如今更推陳出新,將刺繡發揮到時尚飾品上,為老工藝開拓一片新天地。

【用五色線寫出生命故事】

林玉泉的繡藝並非家傳,背後有著艱苦囝仔成長的故事。林玉泉出身鹽工家庭,父親不忍他日後受挑擔曬鹽之苦,加上他小小年紀經常自己穿針引線縫補衣服,比別的男孩子多一分巧手和細心,於是送他去跟福州師傅嚴訓祥學習刺繡。

那時的學徒生活一點也不比當鹽工輕鬆,每天起早趕晚,工作之餘還要幫師傅做家事,到了夜晚十點才得休息;白天工作的地方,晚上木板一拼就成睡舖;如此忙碌一整年,停工不到五天。林玉泉學藝之初一度受不了逃回家,結果換來父親一頓痛罵,只好咬緊牙關回頭認真學習。就因為當時沒有放棄,才有今日的阿泉師。林玉泉回想起來,深深感謝父親的教誨。

三年四個月出師之後,林玉泉到台北迪化街的繡莊當師傅;三十五歲籌借資金開設「芳苑繡莊」做代工,因為手藝好,一個月的收入就還清借款;四十二歲開設「光彩繡莊」,產製八仙彩、桌裙、神衣、神冠,以刺繡幫民眾表達祈求「光彩人生」的願望。到現在五十幾年過去,阿泉師從學徒變成師傅,也教出許多徒弟,但是他自己從來不鬆懈。藉由參加工藝競賽獲獎肯定,阿泉師的聲名遠播,讓他更加自覺地在耳順之年,積極踏上推廣傳統刺繡文化之路。

【推廣刺繡文化不怕人笑】

林玉泉推廣刺繡文化,不怕別人笑他傻子、花時間做不會賺錢的事,因為他覺得光彩人生就是要做一些事讓別人可以記錄。從九十七年起,光彩繡莊已經連續三年參加多角化社區工藝扶植計畫,致力於推廣府城刺繡之美,形塑刺繡文化社區。從開放繡莊展示導覽,讓一般大眾體驗傳統刺繡之美,到開設課程,招收有興趣的人傳授技藝,已經漸漸打響「府城繡」的名號。

在九十九年「府城繡的蛻變──創意時尚繡品產業鏈的建構」計畫執行過程中,安排有多項體驗活動,包括研習會、外國學生團體參觀、攝影團體參觀拍照、公視及當地有線頻道拍攝紀錄影片,前後有三百多人次參與,而紀錄影片和報導更增添大眾認識府城繡的機會。而今府城繡已經透過傳媒和網路遠播到海內外,許多探訪赤崁樓的外國遊客也會順道逛逛光彩繡莊,讓台灣傳統文化的能見度更加提高。刺繡課程也吸引來自各地、各層面的學員。家住高雄、本身是拼布老師的姚秀麗說,「在實地參觀體驗後,當下決定拜阿泉師學藝,並將所學刺繡結合自身拼布專長,向我的學生做推廣,為熱心保存刺繡文化的老師父盡一分力量。」從事廣告設計的學員陳麗文也表示,在學習過程中感覺到傳統刺繡正在脫胎換骨!

【創意時尚繡品貼近生活】

事實上,府城繡正在有意識地蛻變中。延續九十八年府城刺繡時尚品開發過程所獲得的經驗,九十九年度的產品開發,採取八仙彩圖紋轉化的策略進行。有鑑於過去搭配女用時尚用品獲得好評,女鞋和提包是研發的主要品項。

 

第一組件「創意時尚仕女富貴繡花鞋」,以傳統代表尊貴的鳳凰及象徵富貴的牡丹花圖樣為主,創造獨一無二的繡片,搭配時尚鞋款,讓消費者穿出尊貴而絢麗的感受。第二組件「創意時尚仕女福氣繡花包」,創作理念在文化意義的視覺美感提升,以吉祥的「福」字加上一點,寓意「多一點福氣」,輔以富貴意涵的牡丹花,同時嘗試結合流行元素,發展成系列繡花提包。此外,還有創意八仙彩,以八個表演藝術人物取代傳統八仙;空間藝術繡品「杏林春曉」, 以高繡和五色蒼線表現杏花和綠繡眼的主題;而頭飾繡品、喜慶繡品和T恤繡品,則是貼近生活的創新品項。

 

在這次計畫中,也初步完成府城繡的品牌形象設計。透過與專業公司的合作研發,結合赤崁樓頂蓋和五色繡線球的意象,設計出具有府城風格的CIS識別系統。

【文化與產業獲平衡發展】

能夠連續三年獲得支持,林玉泉感謝工藝扶植計畫的執行,讓光彩繡莊得以將府城有志於刺繡產業的同好匯集起來,同時在產業面向有顯著進步。他希望時尚刺繡品的開發能夠持續下去,刺繡產業群聚的強化能夠更上一層樓。他也期待文化與產業兩端獲致平衡發展,從產品行銷、故事性營造等,凸顯府城繡工藝品的魅力,最終增加營銷產值,提供社區更多就業機會。

網址: https://www.ntcri.gov.tw/communityinfo_190_32.html
[ 搜尋所有 府城光彩繡莊 ... ]

根據地址 台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186-3號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台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186-3號 資料。

[ 搜尋所有 台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186-3號 ... ]

名稱 府城光彩繡莊 找到的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

(以下顯示 1 筆) (或要:查詢所有 府城光彩繡莊)
公司地址負責人統一編號狀態

臺南市中西區南美里永福路2段186之3號1樓
林婕瑀17583444核准設立 - 獨資 (核准文號: 1100055357)

登記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南美里永福路2段186之3號1樓 | 負責人: 林婕瑀 | 統編: 17583444 | 核准設立 - 獨資 (核准文號: 1100055357)

與府城光彩繡莊同分類的工藝中心工藝社區

屏東縣琉球鄉漂流木人文藝術協會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 屏東縣 | 地址: 屏東縣中山路1巷7號

竹崎文化藝術基金會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嘉義縣 | 地址: 604嘉義縣竹崎鄉和平村坑仔坪90之32號

心陶園工作室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南投縣 | 地址: 542南投縣草屯鎮碧山路727巷364弄63號

高雄市寶來人文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高雄市 | 地址: 高雄市六龜區寶來里檨仔腳32–8號

ZAMAMA金屬物件工作室

類別名稱: 金工類 | 台中市 | 地址: 401台中市東區復興路四段37巷6-1號26A

野桐工坊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苗栗縣 | 地址: 苗栗縣泰安鄉象鼻村1鄰38號

臺南市後壁區墨林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台南市 | 地址: 臺南市後壁鄉墨林村13鄰菁寮321號

太平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嘉義縣 | 地址: 嘉義縣梅山鄉太平村29號

有限責任花蓮縣琺達岸運銷合作社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 花蓮縣 | 地址: 花蓮縣光復鄉太平村武昌街143 號

檨林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 台南市 | 地址: 臺南市西港區檨林里27-1 號

陳彫刻處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 台中市 | 地址: 台中市中區仁愛街8號之7

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台北市 | 地址: 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南路一段45號之1

社團法人台東縣原住民族全人發展關懷協會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 台東縣 | 地址: 台東縣金峰鄉新興村2鄰26號

臺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台北市 | 地址: 臺北市北投區中央南路一段45號之一

台灣電繡藝術教育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桃園市 | 地址: 桃園市中壢區龍岡路一段71號

屏東縣琉球鄉漂流木人文藝術協會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 屏東縣 | 地址: 屏東縣中山路1巷7號

竹崎文化藝術基金會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嘉義縣 | 地址: 604嘉義縣竹崎鄉和平村坑仔坪90之32號

心陶園工作室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南投縣 | 地址: 542南投縣草屯鎮碧山路727巷364弄63號

高雄市寶來人文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高雄市 | 地址: 高雄市六龜區寶來里檨仔腳32–8號

ZAMAMA金屬物件工作室

類別名稱: 金工類 | 台中市 | 地址: 401台中市東區復興路四段37巷6-1號26A

野桐工坊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苗栗縣 | 地址: 苗栗縣泰安鄉象鼻村1鄰38號

臺南市後壁區墨林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台南市 | 地址: 臺南市後壁鄉墨林村13鄰菁寮321號

太平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嘉義縣 | 地址: 嘉義縣梅山鄉太平村29號

有限責任花蓮縣琺達岸運銷合作社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 花蓮縣 | 地址: 花蓮縣光復鄉太平村武昌街143 號

檨林社區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 台南市 | 地址: 臺南市西港區檨林里27-1 號

陳彫刻處

類別名稱: 木竹漆工藝類 | 台中市 | 地址: 台中市中區仁愛街8號之7

財團法人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台北市 | 地址: 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南路一段45號之1

社團法人台東縣原住民族全人發展關懷協會

類別名稱: 編織工藝類 | 台東縣 | 地址: 台東縣金峰鄉新興村2鄰26號

臺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類別名稱: 陶瓷類 | 台北市 | 地址: 臺北市北投區中央南路一段45號之一

台灣電繡藝術教育發展協會

類別名稱: 染繡工藝類 | 桃園市 | 地址: 桃園市中壢區龍岡路一段7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