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峒保安宮
- 經緯度查詢附近文化設施資料 @ 文化部
名稱大龍峒保安宮的地址是哈密街61號, 縣市是臺北市, 主類別是文化資產, 簡介是一、 大龍峒的開發
大龍峒位於臺北平原北部淡水河與基隆河交界處,原為平埔族凱達格蘭族中的「巴琅泵社」所在地。距離清領時期艋舺地區有段距離。
清康熙48 年(1709)時,由泉州三邑人和同安人共同組成的合股式開墾組織。陳賴章墾號向諸羅縣申請墾照,共同開發現今臺北市萬華、中正、大同與新北市新莊、..., 經度座標是121.515553, 緯度座標是25.073105.
#大龍峒保安宮的地圖
名稱 | 大龍峒保安宮 |
代表圖像 | 圖1 :
|
簡介 | 一、 大龍峒的開發
大龍峒位於臺北平原北部淡水河與基隆河交界處,原為平埔族凱達格蘭族中的「巴琅泵社」所在地。距離清領時期艋舺地區有段距離。
清康熙48 年(1709)時,由泉州三邑人和同安人共同組成的合股式開墾組織。陳賴章墾號向諸羅縣申請墾照,共同開發現今臺北市萬華、中正、大同與新北市新莊、三重、蘆洲等地區。陳賴章墾號不僅是開發大臺北地區的先行者,更是漢人開發臺北盆地的重要里程碑。
隨著漢人墾殖範圍的擴大,原居於此地的平埔族逐漸向外遷徙或漢化。大龍峒的漢人聚落由泉州同安人組成,並以保安宮作為信仰中心,向周邊發展出街市。十九世紀初的清嘉慶年間,保安宮重建,四十四坎街、陳悅記祖宅、樹人書院等在大龍峒地區陸續興建而成,吸引更多漢人移民聚居於此。清咸豐3 年(1853)頂下郊拼中失利的同安人遷徙至本地,促成本地大幅開發。
鄰近保安宮西側的四十四坎街,其興建時間與保安宮屬同一時期,是由王、鄭、高、陳四姓共同籌備而成的商店街,這條街分為南北兩側,每側各有二十二間街屋,共計四十四間。這些街屋經過統一規劃建造的店鋪,格局相同,街道東西兩側設有隘門作為防禦設施。保安宮位於四十四坎街屋的頂端,成為當時臺北盆地同安人的信仰中心。
二、 大龍峒保安宮與保生大帝的信仰
大龍峒保安宮主祀保生大帝,為中國閩南地區信奉的醫神,有「大道公」、「吳真人」或「花橋公」等稱謂。保生大帝在世時以醫術聞名於世,明代時更流傳保生大帝以絲線診脈的方式,醫治明成祖文皇后的事蹟,因此得到明仁宗加封號為「保生大帝」。
移民來臺的漢人,因為需要橫渡黑水溝,加上海上常有颱風或颶風,航程危機四伏,這些移民心中產生恐懼,因此常會攜帶家鄉廟宇的香火或將神像奉請來臺,以祈求航行平安。移民平安抵達臺灣之後,等到生活穩定、經濟條件許可後,便會於移居地興建廟宇,祀奉家鄉或祖籍地的神祇。
保生大帝就是渡海來臺的同安人所信奉的重要守護神。保生大帝屬於醫療神,傳統社會醫藥不發達,閩南地區長期飽受瘴癘瘟疫所苦,因此民眾常常借助神佛求取丹藥方劑以為醫治之方。因此被視為醫神的保生大帝,就佔有重要地位。泉、漳二府各縣,到處皆建有保生大帝廟宇,其他的廟宇若非主祀也常將其配祀於廟中,而遠至汀州、長樂,甚至廣東等地也都建有專祀廟宇。早期先民至臺灣開墾,因臺灣潮濕的自然環境,移民水土不服與瘴癘疫病的流行,造成許多人的病故,再加上當時的醫療技術落後,同安移民很自然的將保生大帝信仰移入新居地。在臺灣的保生大帝廟數量非常多,除基隆市與連江縣沒有保生大帝廟外,其餘縣市合計約三百多間左右,集中於臺灣南部。
北臺灣主祀保生大帝之廟宇僅有九座,以大龍峒保安宮為臺北盆地同安縣移民的主要信仰中心,清乾隆7 年(1742),移居大龍峒的漢人因瘴癘爆發,特由福建泉州同安白礁鄉慈濟宮乞靈分火來臺灣,希望能壓制當地所生瘴癘。而該神祇正是保生大帝,取名為保安宮的這座小廟於大龍峒落成,並迅速成為當地同安人的信仰中心。其後經過兩次小幅度整修後,於18 世紀末,仍為一小型木造廟宇。清嘉慶9年(1804),四十四坎街商人集資擴建該街道兼有東側的該保生大帝廟,經過多年施工後,於清道光10 年(1830)完工,將原本的木造小廟擴建成三殿三進,左右各五開間的廟宇。
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為保生大帝誕辰,全臺灣主祀保生大帝的公廟,會舉辦一系列慶祝活動,其中以大龍峒保安宮的保生文化祭最為著名。自1994 年起,保安宮將這種傳統的廟會活動,注入現代的人文精神,使成為一種新的文化活力,於是開始發展了「保生文化祭」的活動。
保生文化祭由繞境踩街、藝陣表演、家姓戲、祝聖祭典等組成。從農曆三月十四日的遶境岀巡開始,到三月十五日舉行三獻禮、過火、放火獅作為整場祭典的高峰。還有為酬神演出的家姓戲,透過歌仔戲、北管、布袋戲等傳統戲曲,彰顯臺灣民俗藝術之美。
三、 積極參與社會建設的大龍峒保安宮
大龍峒所在地區自清領時期以來文風鼎盛,考取功名的人數,在臺北地區向來數一數二。知名教育家陳維英就住在大龍峒,陳家共有陳維藻、陳維英、陳樹藍三人中舉,考取功名者共二十二人,可謂書香世家。陳維英在道光年間曾任福建閩縣的縣學教諭,清咸豐9 年(1859)中舉後,就任艋舺學海書院及明志書院講席,並在大龍峒保安宮內創立「樹人書院」。
日治時期大龍峒保安宮仍積極參與社會事業,日治明治29 年(1896)因總督府欲推廣臺北文教事業,於臺北地區設置國語學校,下轄三處附屬學校,分別選定八芝林芝山巖、艋舺學海書院與大稻埕。因大稻埕地區無適當建築可用,當時大龍峒保安宮由管理人陳玉輝出面,同意無償租借保安宮內部分房舍予總督府民政局學務部創設學校使用。直到日治明治31 年(1898)頒佈公學校令創設大龍峒公學校前,擔負起教育本地學生的重責大任。 |
種類 | 1.1 |
等級 | 國定古蹟 |
地址 | 哈密街61號 |
經度座標 | 121.515553 |
緯度座標 | 25.073105 |
註冊時間 | 2018-11-12 |
管理單位 | 文化部 |
來源網站 | 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81206000002 |
Register Date | 2018-11-12 |
種類名稱 | 古蹟 |
主類別 | 文化資產 |
縣市 | 臺北市 |
群組類別 | 文化資產 |
主分類PK | 20181206000002 |
版本 | 1.0 |
點閱數 | 2719 |
名稱大龍峒保安宮 |
代表圖像圖1 :
|
簡介一、 大龍峒的開發
大龍峒位於臺北平原北部淡水河與基隆河交界處,原為平埔族凱達格蘭族中的「巴琅泵社」所在地。距離清領時期艋舺地區有段距離。
清康熙48 年(1709)時,由泉州三邑人和同安人共同組成的合股式開墾組織。陳賴章墾號向諸羅縣申請墾照,共同開發現今臺北市萬華、中正、大同與新北市新莊、三重、蘆洲等地區。陳賴章墾號不僅是開發大臺北地區的先行者,更是漢人開發臺北盆地的重要里程碑。
隨著漢人墾殖範圍的擴大,原居於此地的平埔族逐漸向外遷徙或漢化。大龍峒的漢人聚落由泉州同安人組成,並以保安宮作為信仰中心,向周邊發展出街市。十九世紀初的清嘉慶年間,保安宮重建,四十四坎街、陳悅記祖宅、樹人書院等在大龍峒地區陸續興建而成,吸引更多漢人移民聚居於此。清咸豐3 年(1853)頂下郊拼中失利的同安人遷徙至本地,促成本地大幅開發。
鄰近保安宮西側的四十四坎街,其興建時間與保安宮屬同一時期,是由王、鄭、高、陳四姓共同籌備而成的商店街,這條街分為南北兩側,每側各有二十二間街屋,共計四十四間。這些街屋經過統一規劃建造的店鋪,格局相同,街道東西兩側設有隘門作為防禦設施。保安宮位於四十四坎街屋的頂端,成為當時臺北盆地同安人的信仰中心。
二、 大龍峒保安宮與保生大帝的信仰
大龍峒保安宮主祀保生大帝,為中國閩南地區信奉的醫神,有「大道公」、「吳真人」或「花橋公」等稱謂。保生大帝在世時以醫術聞名於世,明代時更流傳保生大帝以絲線診脈的方式,醫治明成祖文皇后的事蹟,因此得到明仁宗加封號為「保生大帝」。
移民來臺的漢人,因為需要橫渡黑水溝,加上海上常有颱風或颶風,航程危機四伏,這些移民心中產生恐懼,因此常會攜帶家鄉廟宇的香火或將神像奉請來臺,以祈求航行平安。移民平安抵達臺灣之後,等到生活穩定、經濟條件許可後,便會於移居地興建廟宇,祀奉家鄉或祖籍地的神祇。
保生大帝就是渡海來臺的同安人所信奉的重要守護神。保生大帝屬於醫療神,傳統社會醫藥不發達,閩南地區長期飽受瘴癘瘟疫所苦,因此民眾常常借助神佛求取丹藥方劑以為醫治之方。因此被視為醫神的保生大帝,就佔有重要地位。泉、漳二府各縣,到處皆建有保生大帝廟宇,其他的廟宇若非主祀也常將其配祀於廟中,而遠至汀州、長樂,甚至廣東等地也都建有專祀廟宇。早期先民至臺灣開墾,因臺灣潮濕的自然環境,移民水土不服與瘴癘疫病的流行,造成許多人的病故,再加上當時的醫療技術落後,同安移民很自然的將保生大帝信仰移入新居地。在臺灣的保生大帝廟數量非常多,除基隆市與連江縣沒有保生大帝廟外,其餘縣市合計約三百多間左右,集中於臺灣南部。
北臺灣主祀保生大帝之廟宇僅有九座,以大龍峒保安宮為臺北盆地同安縣移民的主要信仰中心,清乾隆7 年(1742),移居大龍峒的漢人因瘴癘爆發,特由福建泉州同安白礁鄉慈濟宮乞靈分火來臺灣,希望能壓制當地所生瘴癘。而該神祇正是保生大帝,取名為保安宮的這座小廟於大龍峒落成,並迅速成為當地同安人的信仰中心。其後經過兩次小幅度整修後,於18 世紀末,仍為一小型木造廟宇。清嘉慶9年(1804),四十四坎街商人集資擴建該街道兼有東側的該保生大帝廟,經過多年施工後,於清道光10 年(1830)完工,將原本的木造小廟擴建成三殿三進,左右各五開間的廟宇。
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為保生大帝誕辰,全臺灣主祀保生大帝的公廟,會舉辦一系列慶祝活動,其中以大龍峒保安宮的保生文化祭最為著名。自1994 年起,保安宮將這種傳統的廟會活動,注入現代的人文精神,使成為一種新的文化活力,於是開始發展了「保生文化祭」的活動。
保生文化祭由繞境踩街、藝陣表演、家姓戲、祝聖祭典等組成。從農曆三月十四日的遶境岀巡開始,到三月十五日舉行三獻禮、過火、放火獅作為整場祭典的高峰。還有為酬神演出的家姓戲,透過歌仔戲、北管、布袋戲等傳統戲曲,彰顯臺灣民俗藝術之美。
三、 積極參與社會建設的大龍峒保安宮
大龍峒所在地區自清領時期以來文風鼎盛,考取功名的人數,在臺北地區向來數一數二。知名教育家陳維英就住在大龍峒,陳家共有陳維藻、陳維英、陳樹藍三人中舉,考取功名者共二十二人,可謂書香世家。陳維英在道光年間曾任福建閩縣的縣學教諭,清咸豐9 年(1859)中舉後,就任艋舺學海書院及明志書院講席,並在大龍峒保安宮內創立「樹人書院」。
日治時期大龍峒保安宮仍積極參與社會事業,日治明治29 年(1896)因總督府欲推廣臺北文教事業,於臺北地區設置國語學校,下轄三處附屬學校,分別選定八芝林芝山巖、艋舺學海書院與大稻埕。因大稻埕地區無適當建築可用,當時大龍峒保安宮由管理人陳玉輝出面,同意無償租借保安宮內部分房舍予總督府民政局學務部創設學校使用。直到日治明治31 年(1898)頒佈公學校令創設大龍峒公學校前,擔負起教育本地學生的重責大任。 |
種類1.1 |
等級國定古蹟 |
地址哈密街61號 |
經度座標121.515553 |
緯度座標25.073105 |
註冊時間2018-11-12 |
管理單位文化部 |
來源網站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81206000002 |
Register Date2018-11-12 |
種類名稱古蹟 |
主類別文化資產 |
縣市臺北市 |
群組類別文化資產 |
主分類PK20181206000002 |
版本1.0 |
點閱數2719 |
大龍峒保安宮地圖 [ 導航 ]
根據識別碼 20181206000002 找到的相關資料
|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一)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
1.歷史價值
(1)反映清領時期以來大龍峒地區泉州同安移民拓墾的發展與信仰的演變:保生大帝原為福建泉州同安人之鄉土信仰,又具有醫藥神的特性,符合臺灣開發過程中移民... @ 文資局古蹟 |
級別名稱: 國定古蹟 | 所屬主管機關: 文化部 | 指定登錄理由: (一)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
1.歷史價值
(1)反映清領時期以來大龍峒地區泉州同安移民拓墾的發展與信仰的演變:保生大帝原為福建泉州同安人之鄉土信仰,又具有醫藥神的特性,符合臺灣開發過程中移民... @ 文資局古蹟 |
[ 搜尋所有 20181206000002 ... ]
根據名稱 大龍峒保安宮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7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大龍峒保安宮 ...) |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保生大帝聖誕慶典,包含遶境、三獻、過火、放火獅、家姓戲等文化傳統,農曆3月14日遶境由廟方與信徒合力傳承至今,反映大龍峒保安宮信徒社群的凝聚力。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款登錄基...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1、保存者「財團法人台北保安宮」管理、主事者充分瞭解本項民俗之知識與表現型式,固定、常態、持續辦理本項民俗,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法」第4條第1款登錄基準「充分了解該登錄項目之知識、技術與文化表... @ 文資局民俗 |
| 開放時間: 每日06:00~22:00 | | 電話: 886-2-25951676 | 地址: @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 開始時間: 2018/4/20 | 結束時間: 2018/6/30 | 電話: | 臺北市 | 地點: 臺北市 大同區 | 地址: 哈密街61號 | 參與者: | 停車資訊: | 描述: 走過2百多年歷史的大龍峒,以保安宮為中心,周邊老宅、古廟林立,是臺北市少數文化保存完整的傳統街區,據民俗學家林衡道調查,全臺供奉保生大帝的廟宇共300多座,大龍峒保安宮是其中最壯盛、香火最興旺的廟宇。... | 備註: @ 歷史活動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 開放時間: 05:00–21:00 | | 電話: 886-2-29227524 | 地址: 新北市234永和區仁愛路202巷11號 @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 景點服務電話: 886-2-29227524 | 開放時間: 05:00–21:00 | 景點地址: 新北市234永和區仁愛路202巷11號 | 景點票價資訊: | 景點特色文字簡述: 自大龍峒分靈至此,永和泉州移民的信仰中心 | 古蹟分級: | 警告及注意事項: @ 新北市觀光旅遊景點(中文) |
| 級別名稱: 一般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 顯示保安宮在地方上重視文化,具文化信仰脈絡。
2. 反映地方歷史淵源。
3. 有時代技藝特色。
4. 雕工精細、華麗,具藝術成就。
5. 木質香爐,保存不易。 | 保存現狀: 狀況穩定。
本件木製方爐已不再作為行香儀式使用,現放置於保安宮圖書館櫥窗,櫥窗為半戶外空間。
香爐主結構穩固,兩側的爐耳已斷裂遺失,爐耳的榫頭仍插在爐體側面的浮雕獅口中,表面的彩繪、安金已呈現劣化,因... @ 文資局古物 |
| 級別名稱: 一般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 具地方信仰記憶,捐贈人與地方文化關係。
2. 顯示地方訂燒人之經濟力,反映人文、社會、藝術時代性。
3. 景德鎮民窯定燒瓷器。
4. 大件花瓶清供物件,此類景德訂燒瓷在台灣少見。
5. 大型花瓶... | 保存現狀: 狀況穩定。
本件清嘉慶青花龍紋螭耳供瓶已不再使用,現收藏於保安宮圖書館櫥窗陳列,櫥窗為半戶外空間。
供瓶主體結構穩固,表面完整無缺損,圈足與木製托盤底座鄉黏合。 @ 文資局古物 |
級別名稱: 民俗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保生大帝聖誕慶典,包含遶境、三獻、過火、放火獅、家姓戲等文化傳統,農曆3月14日遶境由廟方與信徒合力傳承至今,反映大龍峒保安宮信徒社群的凝聚力。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款登錄基... |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 1、保存者「財團法人台北保安宮」管理、主事者充分瞭解本項民俗之知識與表現型式,固定、常態、持續辦理本項民俗,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法」第4條第1款登錄基準「充分了解該登錄項目之知識、技術與文化表... @ 文資局民俗 |
開放時間: 每日06:00~22:00 | | 電話: 886-2-25951676 | 地址: @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開始時間: 2018/4/20 | 結束時間: 2018/6/30 | 電話: | 臺北市 | 地點: 臺北市 大同區 | 地址: 哈密街61號 | 參與者: | 停車資訊: | 描述: 走過2百多年歷史的大龍峒,以保安宮為中心,周邊老宅、古廟林立,是臺北市少數文化保存完整的傳統街區,據民俗學家林衡道調查,全臺供奉保生大帝的廟宇共300多座,大龍峒保安宮是其中最壯盛、香火最興旺的廟宇。... | 備註: @ 歷史活動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開放時間: 05:00–21:00 | | 電話: 886-2-29227524 | 地址: 新北市234永和區仁愛路202巷11號 @ 景點 - 觀光資訊資料庫 |
景點服務電話: 886-2-29227524 | 開放時間: 05:00–21:00 | 景點地址: 新北市234永和區仁愛路202巷11號 | 景點票價資訊: | 景點特色文字簡述: 自大龍峒分靈至此,永和泉州移民的信仰中心 | 古蹟分級: | 警告及注意事項: @ 新北市觀光旅遊景點(中文) |
級別名稱: 一般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 顯示保安宮在地方上重視文化,具文化信仰脈絡。
2. 反映地方歷史淵源。
3. 有時代技藝特色。
4. 雕工精細、華麗,具藝術成就。
5. 木質香爐,保存不易。 | 保存現狀: 狀況穩定。
本件木製方爐已不再作為行香儀式使用,現放置於保安宮圖書館櫥窗,櫥窗為半戶外空間。
香爐主結構穩固,兩側的爐耳已斷裂遺失,爐耳的榫頭仍插在爐體側面的浮雕獅口中,表面的彩繪、安金已呈現劣化,因... @ 文資局古物 |
級別名稱: 一般古物 | 所屬主管機關: 臺北市政府 | 指定/登錄理由: 1. 具地方信仰記憶,捐贈人與地方文化關係。
2. 顯示地方訂燒人之經濟力,反映人文、社會、藝術時代性。
3. 景德鎮民窯定燒瓷器。
4. 大件花瓶清供物件,此類景德訂燒瓷在台灣少見。
5. 大型花瓶... | 保存現狀: 狀況穩定。
本件清嘉慶青花龍紋螭耳供瓶已不再使用,現收藏於保安宮圖書館櫥窗陳列,櫥窗為半戶外空間。
供瓶主體結構穩固,表面完整無缺損,圈足與木製托盤底座鄉黏合。 @ 文資局古物 |
[ 搜尋所有 大龍峒保安宮 ... ]
在『經緯度查詢附近文化設施資料』資料集內搜尋:
| 地址: 文林路723號 二至四樓樓梯間天花板 | 縣市: 臺北市 士林區 | 主類別: 公共藝術 | 簡介: 作品象徵法律保障眾人所共同追求的公平正義,及其光透明敞的崇高境界。 | 經度座標: 121.518158 | 緯度座標: 25.100313 |
| 地址: 安民街323之1 | 縣市: 新北市 | 主類別: 社區 | 簡介: | 經度座標: 121.517470 | 緯度座標: 24.974531 |
| 地址: 八德路3段158巷7弄47號 | 縣市: 臺北市 | 主類別: 社區 | 簡介: 本社區係以松山區公所劃定之建源社區為組織區域範圍原八德路3段為及繁榮之傢俱街然因環境變遷不若以往.目前正轉型為住宅辦公社區 | 經度座標: 121.556221 | 緯度座標: 25.0475179 |
| 地址: 國興路1巷2-4號 | 縣市: 臺北市 | 主類別: 社區 | 簡介: 臺北市萬華區馬場町社區發展協會位於騰雲里, 騰雲里面積:0.2017平方公里, 騰雲里人口∕3200人,里內共計有愛家、儒家、國興、南王四社區。
300年前的騰雲里,是原住民口中的雷裡社,日據... | 經度座標: 121.508826 | 緯度座標: 25.0241498 |
| 地址: 秀明路一段169號 | 縣市: 臺北市 文山區(木柵) | 主類別: 公共藝術 | 簡介: 作品造型意象取自於汪洋中海豚跳躍前進,再加上水花的彈落,形成連續性前進的感受,間接地讓此噴泉區更充滿趣味。 | 經度座標: 121.567807 | 緯度座標: 24.99154 |
| 地址: 114臺北市內湖區成功路2段376號 | 縣市: 臺北市 | 主類別: 博物館 | 簡介: 本館導覽解說展區位於1、2、3、4及10樓,共計5層樓,各樓層防災宣導教育項目為:
1樓-入館介紹區、兒童防災教室、防災月曆展區、紀念品販賣部、3D立體圖景;
2樓-風雨體驗區、火山災害宣導區、地... | 經度座標: 121.590338 | 緯度座標: 25.06935 |
| 地址: 東門:中山南路、信義路交叉路口,南門:公... | 縣市: 臺北市 | 主類別: 文化資產 | 簡介: 臺北府城門-小南門:
清光緒元年清廷設台北府,5年台北知府陳星聚籌建臺北府城,但因台北基地鬆軟,直到福建巡撫岑春,臺灣道台劉相繼勘定基址後,光緒8年(西元1882年)始召募粵籍工匠興築。光緒10年(西... | 經度座標: 121.508138958664 | 緯度座標: 25.0369019523157 |
| 地址: 仁民路50號 | 縣市: 臺北市 | 主類別: 文化資產 | 簡介: 建物創建於1961年,曾做為美軍協防司令宿舍,後為美軍在臺協會AIT官邸。 | 經度座標: 121.542896 | 緯度座標: 25.133255 |
| 地址: 承德路1段80號 | 縣市: 臺北市 | 主類別: 文化資產 | 簡介: 原為建成區公所辦公廳舍,後與大同區合併之後做為建成派出所使用。 | 經度座標: 121.517341 | 緯度座標: 25.052724 |
| 地址: 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北師美術館 | 縣市: 臺北市 大安區 | 主類別: 公共藝術 | 簡介: 序曲展跳脫線性歷史,藉由展出早期臺灣藝術家作品,展演近代美術史。觀者可穿梭在作品之間,與之對話。 | 經度座標: 121.544637 | 緯度座標: 25.024624 |
| 地址: 忠誠路二段77號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天母棒球場前入口廣場 | 縣市: 臺北市 士林區 | 主類別: 公共藝術 | 簡介: 以藝術的手法詮釋在地的「棒球運動」。聚集歷屆所有的師長以及代表體院之光的校友們,在球棒上簽名印記,每一支金色球棒如同奧林匹克的聖火傳遞,如同運動精神代代相傳,凝聚眾人之力的巨人球棒,蘊藏著飽滿的無限能... | 經度座標: 121.532541 | 緯度座標: 25.113143 |
| 地址: 建國南路、仁愛路口(靠仁愛路之綠島上) | 縣市: 臺北市 | 主類別: 公共藝術 | 簡介: 灰濛濛的天空遮蔽了城市的活力。「流動的雲」不斷召喚行人、高樓、街道,隨著不停的風扇舞出色彩、線條、光線也旋轉出城市的姿態與韻律--流雲來了,我們的城市正在跳舞..... | 經度座標: 121.533085 | 緯度座標: 25.026355 |
| 地址: 外交部外交領事人員講習所 | 縣市: 臺北市 大安區 | 主類別: 公共藝術 | 簡介: 光點數量代表國家,平衡錯綜的架構有如國際關係。半球型裝置完全與建築結構整合,利用帷幕牆反射為完整球體,視覺上擴充內部有限空間,將狹窄的限制轉化為緊湊的優點。 | 經度座標: 121.54873 | 緯度座標: 25.039166 |
| 地址: 羅斯福路四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動物疾病及畜產品衛生檢測技術開發中心行政與研究大樓 | 縣市: 臺北市 大安區 | 主類別: 公共藝術 | 簡介: 構成四方形作品,表現四面八方世界各地的大世界,中間雕塑「V」、翅膀和蛇等符號形象則代表獸醫系的標誌,象徵醫者醞釀的能量。 | 經度座標: 121.533707 | 緯度座標: 25.016999 |
| 地址: 齊東街53巷4號 | 縣市: 臺北市 | 開放時間: | 主類別: 文化資產 | 簡介: 約建於1920年代至1940年代。幸町職務官舍群(今泰安街、齊東街),此區為總督府所屬單位不同階級職務官舍的分佈區。南端為總督府重要職務官舍,其出現年代在一九三五年間,附近區域住有包括第二高女學校、醫... | 經度座標: 121.52898 | 緯度座標: 25.041224 |
地址: 文林路723號 二至四樓樓梯間天花板 | 縣市: 臺北市 士林區 | 主類別: 公共藝術 | 簡介: 作品象徵法律保障眾人所共同追求的公平正義,及其光透明敞的崇高境界。 | 經度座標: 121.518158 | 緯度座標: 25.100313 |
地址: 安民街323之1 | 縣市: 新北市 | 主類別: 社區 | 簡介: | 經度座標: 121.517470 | 緯度座標: 24.974531 |
地址: 八德路3段158巷7弄47號 | 縣市: 臺北市 | 主類別: 社區 | 簡介: 本社區係以松山區公所劃定之建源社區為組織區域範圍原八德路3段為及繁榮之傢俱街然因環境變遷不若以往.目前正轉型為住宅辦公社區 | 經度座標: 121.556221 | 緯度座標: 25.0475179 |
地址: 國興路1巷2-4號 | 縣市: 臺北市 | 主類別: 社區 | 簡介: 臺北市萬華區馬場町社區發展協會位於騰雲里, 騰雲里面積:0.2017平方公里, 騰雲里人口∕3200人,里內共計有愛家、儒家、國興、南王四社區。
300年前的騰雲里,是原住民口中的雷裡社,日據... | 經度座標: 121.508826 | 緯度座標: 25.0241498 |
地址: 秀明路一段169號 | 縣市: 臺北市 文山區(木柵) | 主類別: 公共藝術 | 簡介: 作品造型意象取自於汪洋中海豚跳躍前進,再加上水花的彈落,形成連續性前進的感受,間接地讓此噴泉區更充滿趣味。 | 經度座標: 121.567807 | 緯度座標: 24.99154 |
地址: 114臺北市內湖區成功路2段376號 | 縣市: 臺北市 | 主類別: 博物館 | 簡介: 本館導覽解說展區位於1、2、3、4及10樓,共計5層樓,各樓層防災宣導教育項目為:
1樓-入館介紹區、兒童防災教室、防災月曆展區、紀念品販賣部、3D立體圖景;
2樓-風雨體驗區、火山災害宣導區、地... | 經度座標: 121.590338 | 緯度座標: 25.06935 |
地址: 東門:中山南路、信義路交叉路口,南門:公... | 縣市: 臺北市 | 主類別: 文化資產 | 簡介: 臺北府城門-小南門:
清光緒元年清廷設台北府,5年台北知府陳星聚籌建臺北府城,但因台北基地鬆軟,直到福建巡撫岑春,臺灣道台劉相繼勘定基址後,光緒8年(西元1882年)始召募粵籍工匠興築。光緒10年(西... | 經度座標: 121.508138958664 | 緯度座標: 25.0369019523157 |
地址: 仁民路50號 | 縣市: 臺北市 | 主類別: 文化資產 | 簡介: 建物創建於1961年,曾做為美軍協防司令宿舍,後為美軍在臺協會AIT官邸。 | 經度座標: 121.542896 | 緯度座標: 25.133255 |
地址: 承德路1段80號 | 縣市: 臺北市 | 主類別: 文化資產 | 簡介: 原為建成區公所辦公廳舍,後與大同區合併之後做為建成派出所使用。 | 經度座標: 121.517341 | 緯度座標: 25.052724 |
地址: 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北師美術館 | 縣市: 臺北市 大安區 | 主類別: 公共藝術 | 簡介: 序曲展跳脫線性歷史,藉由展出早期臺灣藝術家作品,展演近代美術史。觀者可穿梭在作品之間,與之對話。 | 經度座標: 121.544637 | 緯度座標: 25.024624 |
地址: 忠誠路二段77號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天母棒球場前入口廣場 | 縣市: 臺北市 士林區 | 主類別: 公共藝術 | 簡介: 以藝術的手法詮釋在地的「棒球運動」。聚集歷屆所有的師長以及代表體院之光的校友們,在球棒上簽名印記,每一支金色球棒如同奧林匹克的聖火傳遞,如同運動精神代代相傳,凝聚眾人之力的巨人球棒,蘊藏著飽滿的無限能... | 經度座標: 121.532541 | 緯度座標: 25.113143 |
地址: 建國南路、仁愛路口(靠仁愛路之綠島上) | 縣市: 臺北市 | 主類別: 公共藝術 | 簡介: 灰濛濛的天空遮蔽了城市的活力。「流動的雲」不斷召喚行人、高樓、街道,隨著不停的風扇舞出色彩、線條、光線也旋轉出城市的姿態與韻律--流雲來了,我們的城市正在跳舞..... | 經度座標: 121.533085 | 緯度座標: 25.026355 |
地址: 外交部外交領事人員講習所 | 縣市: 臺北市 大安區 | 主類別: 公共藝術 | 簡介: 光點數量代表國家,平衡錯綜的架構有如國際關係。半球型裝置完全與建築結構整合,利用帷幕牆反射為完整球體,視覺上擴充內部有限空間,將狹窄的限制轉化為緊湊的優點。 | 經度座標: 121.54873 | 緯度座標: 25.039166 |
地址: 羅斯福路四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動物疾病及畜產品衛生檢測技術開發中心行政與研究大樓 | 縣市: 臺北市 大安區 | 主類別: 公共藝術 | 簡介: 構成四方形作品,表現四面八方世界各地的大世界,中間雕塑「V」、翅膀和蛇等符號形象則代表獸醫系的標誌,象徵醫者醞釀的能量。 | 經度座標: 121.533707 | 緯度座標: 25.016999 |
地址: 齊東街53巷4號 | 縣市: 臺北市 | 開放時間: | 主類別: 文化資產 | 簡介: 約建於1920年代至1940年代。幸町職務官舍群(今泰安街、齊東街),此區為總督府所屬單位不同階級職務官舍的分佈區。南端為總督府重要職務官舍,其出現年代在一九三五年間,附近區域住有包括第二高女學校、醫... | 經度座標: 121.52898 | 緯度座標: 25.041224 |
|